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论文(优秀15篇)

时间:2023-12-23 02:59:05 作者:紫衣梦

会计是一门需要持之以恒的学科,它要求持续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会计的经验和心得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在会计工作中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大家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会计能力。同时,我们也欢迎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会计心得,在这个交流平台上互相学习和进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优秀的会计吧!

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论文

摘要:本文就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管理防范对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出现不稳定性的情形。

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未来经营方面的不稳定性给企业偿还债务本息产生不确定性的情形。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经营信号,它存在于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企业分析和判断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具体重要的作用。

2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宏观金融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对企业的筹资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银行利率的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宏观信贷政策的改变、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的要求、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交易的控制手段的变化等都会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财务管理造成各种影响,会使企业融资环境发生变化,对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2国家经济法律环境因素会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影响。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法律规范着企业的经营行为。

同时国家法律又会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保护。

经济法律会随着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法律的颁布与修改、调整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的发展规划、生产经营决策等经营管理行为等必须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否则对出现违反现象。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旦超越其法律范围就可能受到法律的干预和制裁,甚至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受到法律的惩罚,引起财务危机,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

2.3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属于经济环境范畴,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经济结构的调整,都会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开展,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和决策,使企业的经营产生不稳定性,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盈利能力,加大了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政府的税收法规的修订对企业的税费支出产生很大影响。

国家的各种税款对企业来说是强制性的,作为企业必须按时上缴,不可能有长时间的拖延,确认了应缴的税款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支付,对企业来说形成了现金流出量。

而企业对税收的合理规划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政府的税收政策及其调整,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财务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2.4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缺陷的影响。

由于有些企业追求发展速度,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扩张需要的情况下,大量的借入债务资金,使企业的负债率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

而资金结构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量不稳定,使得企业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很容易产生财务危机。

有些企业盲目扩张,有时候会不计成本、不择手段进行筹资,甚至不考虑财务风险因素盲目扩大其生产规模,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由于投资决策的失误,使项目投资建成投入生产后没有利润甚至产生亏损,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失败,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本息,扩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

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活动管理的全过程,任何方面出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意识,并将其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制定会计政策、财务制度来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

要定期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财务风险管理好的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贯彻到各项风险管理工作中去,当企业遇到财务危机的时候,有及时应对的具体对策。

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比较好的方法是事前进行财务规划,制定防范财务危机的应对方案,运用财务风险预警识别系统指标来管理控制财务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准确地掌握财务风险源和种类并能够及时进行财务风险的预测和判断。

建立健全财务信息运行网络体系,保证及时得到高质量全面的财务信息,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

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指标。

选择能够反应企业长期财务状况的指标建立企业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指标,对企业的债务进行动态管理。

3.3提高企业资金的管控能力。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顺畅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应合理调度使用资金,根据企业的资金运行的规律和生产经营的特点,适当安排资金的使用,即能保证企业的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又能够及时地归还到期债务的本息和应分配的企业利润。

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是企业避免出现支付能力下降的关键环节。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客户应做到事前进行科学地信用评级,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

事中应做到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坏账的产生。

事后进行总结,加强对坏账的管理尽量减少企业损失,保持企业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防控财务风险的能力。

3.4建立健全企业的决策制度体系。

企业的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而决策机制是指决策权力的形成、规范和规定,它包括企业的决策机构、决策内容和决策机制等。

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执行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科学的企业财务决策制度系统能够使各层面的决策和执行产生效力,为防范财务风险创造了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防范与管理财务风险的基础工作,应引起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龚林.企业财务危机及其规避[n].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04).

[2]万宝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2).

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论文

企业财务与其经营中的资金筹集、资金使用等工作有着重要的联系,还会影响到企业进行的其他重大决策及经济活动,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大计,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更加复杂,运营模式也更加多样化,财务风险的存在就不足为奇了,企业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提出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促进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可以获得更加顺利的发展。

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有狭义与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指的是资金风险,广义的则是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层面分析,有筹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等内容。通常企业所探讨的财务风险是广义的。也就是指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在开展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具体的财务收益因为受内外部环境及其他难以预计、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偏离预期收益的状况,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容易遭受经济损失。

1.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财务信息的局限性。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也是让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的一个外部因素。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制、气候等多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企业身处的宏观环境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一个因素出现变化,都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反应就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宏观环境因为具备这种多变性的特点,它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很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另外,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的职业判断环节,财务管理中进行参照的信息并不能完全的实现对称。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以及财务分析等工作时,通常都要用到职业判断,这种判断实质上就有很大的主观性。在财务管理中如果选择了不同的政策或者对市场运作做出了不同的判断等,最终都会使得管理结果存在差异,其呈现的财务信息并不能对事实进行真实、准确的反映,这种不准确也会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中自有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利用财务杠杆的概念,通过合理的举债比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赚取超额利润。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发展目标,对负债进行了盲目的扩大,使自身的资产负债率太高,这样使得企业进行发行债券与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增加了很多,还使得企业经营中的定期支出利息等固定费用发生了急剧的升高,当企业通过自己的资金获得的收益不能再弥补借款利息的支出金额时,企业的财务状况就容易发生急剧的恶化;相反,一些企业也会因为太过保守,过分依赖自有资金,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低,阻碍了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也使企业的经营陷入了困境。

3.企业财务决策及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中一般都会存在决策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在企业进行关乎自身生存发展的重大财务决策工作中,有的企业管理人员因为对风险的认识不充分,在管理过程中就会更多的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去进行主观判断,不进行前期的深入调查分析,也就是说在掌握的信息不充分的状况下就对企业收益的预期与风险进行评估,会出现考虑不周全的问题,最终的决策结果也容易偏离实际的预期。企业决策者在风险偏好方面也各不相同,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就容易出现决策失败的情况,这样对企业的投资收益及偿债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并且还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此外,有一部分企业存在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的情况,有的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的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机构不能发挥实际作用,企业内部设置的关键岗位也没有设立有效的监督制度,不相容岗位之间没有制约,这些情况都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性。企业如果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那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就不能被及时的控制,进而企业经营中资金、资产的安全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1.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完善的信息系统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有效的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动态,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全程的监督与控制,完善信息系统是财务内部控制中最基本的工作。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人员更加准确的去对企业的财务及经营信息、数据等进行收集,及时的达到与相关管理环节的沟通、传递与调节,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甚至是企业整体的管理工作都能够获得稳定有序的开展。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到位效果如何,与自身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存在密切的关系,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者既需要具备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还应该熟悉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操作知识,了解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发展中其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者属于综合性的人才范畴,需要具备高素质及综合的处理事物的能力。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对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财务风险意识,认识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进行技术知识的更新。只有具备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团队,才能对企业内部财务实行有效的管控,才能把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企业预算控制,形成奖励机制及审计机构。预算控制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最有效的方式,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制定相应的预算制度,让企业的预算可以真正的落到实处,对财务预算做到动态管理。另外,在企业财务预算不断完善的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的资金管理进行重视,使得企业资金的整体利用率可以得到提升,也使得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真正的发挥效果,防止企业在财务资金利用方面产生损失,用最为直接的方式去降低企业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只有形成独立的奖励机制与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责权分明,奖惩公正,才能充分的调动财务内控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的衡量规范,让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可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减少工作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避免出现财务管理上的疏漏问题,使得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相关工作可以发挥实效。

3.建立科学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形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在财务内控中进行系统的持续修正与调节,促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可以逐渐的趋于完善。科学、严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则能够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中,用首先制度内有组织、有步骤的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完整的收集、采编与整理,为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方案设计及生产方案的评议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理论依据,可以避免企业决策出现盲目与无效的问题,实现财务风险的显著降低。另外,企业实行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确保自身的上层决策效率的提高,在相应制度的监督与约束之下,可以达到管理的责权明确,避免出现决策混乱的问题。并且,企业财务工作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也都有了很大的保障,比如内部的牵制制度,资金处理等。

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之下,企业在经营中出现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企业不能回避这些风险,而是需要积极的去面对,并且增强对经济风险的重视,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控制措施,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减少财务风险造成的企业经营中的损失,实现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论文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企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如信用风险、投资风险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列举了财务风险的各个类型,并根据目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如市场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资本结构不合理等,从内部和外部原因两大方面,剖析了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最后根据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是指参与投资或控制的企业,在我国国企还包括地方政府参与控制的企业。国资委、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表示,根据主营业务范围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国企的行为由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两大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实现国家经济目标。国企作为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国企是民族企业的“拓荒者”,投资建设民族企业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第二、国企是基础设施和社会生产的主要提供者,是国家参与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第三、国企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干力量,作为前沿企业,体现了国家核心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第四,国企是国家政策和特殊经济活动的实施者,是其他非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如,开采特殊矿产、生产特殊药物以及货币的发行等;第五、国企是控制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在应对国际风险和突发事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1.财务分析的定义。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存在,使得企业财务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2.财务风险的分类。财务活动所处的环节不同,财务风险的种类也不同。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2.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由交易对方偿债意识薄弱造成,是指在资金收回阶段,交易对方没有按照合同或约定偿付资金,表现在没有支付能力或者不愿意偿付赊销款,这就使得销货方的资产受到损失,数额巨大时,直接影响其资本结构。

2.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预期的投资收益越大,投资中遭受收益损失和本金损失的可能性越大。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参与的投资种类和应用的投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企业内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对企业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投资风险越来越高。投资风险具有可预测性差、可补偿性差、风险存在周期长、多重风险因素并存的特征。因此,企业投资前进行投资风险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

2.3流动性风险。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流动性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例过低,使得资产变现能力较低以及企业偿债能力较低。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应收、应付款项等。企业非流动资产,即固定资产和不能及时变现的资产过高,如果一个企业非流动资产占比过高,会直接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率,使得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增加,获取流动资金的周期拉长,企业很有可能因为没有充足的现金供给,影响正常的生产销售流程。

2.4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者运用外汇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其包括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及经济风险。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有四种:利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政治局势。

2.5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个方面。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的收益分配方案不合理,而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影响因素。

1.外部原因。复杂多样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外部因素对于国企而言都是不可控的,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企业的财务决策造成影响,引发财务风险,造成企业财务危机。

1.1政策因素。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都要以一定的政策规定为准则,国有企业更是如此。例如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理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对能源的供给和价格进行严格管控,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有能源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行,使得能源供求失衡,给能源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国家政策的变更和改进会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根本性影响。

1.2市场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主要依靠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不对称,将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决策和消费者预期不同上,导致财务风险。另外,企业面临的货源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不能很好地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导致投资成本过高。

1.3交易对方信用不可控。国企从投入建设到企业运营,避免不了的会和其他企业或个人进行业务往来,比如原材料购进、商品卖出等,这些基于签订合同的业务很有可能在合同到期之时,交易对方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意甚至没有能力履行合同,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这就使得国有企业面临信用风险。

2.内部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受自身内部机制不健全的影响,如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资本结构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当以及投资决策不科学等,都会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

2.1财务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另一方面是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往往重视企业财务管理而忽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很多国有能源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都是让其他部门代为执行,这很有可能因为信息不能及时传达或者代为管理机构不重视甚至失职等原因,造成企业未能及时发现风险因素,最终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内部职权划分不明确,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最终使得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降低。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主要体现为: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根据调查,只有18%的管理层真正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其余则只是按照规定象征性的实施一些制度措施。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即便是有少量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还往往缺乏自律性意识和主动性。

2.2资本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股权结构失衡。国企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国家所占股份比重很大,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及国有法人股所占比重高达59%,这助长了大股东的投机行为;第二,国企负债比率偏高。近三十年来,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升高,从18.7%到69.3%,如果考虑到不良不实资产核销、待处理资产的因素,则实际的资产负债率可达75%。然而高负债的背景下,负债中流动负债的比例还相当大,这使得企业面临着更高的偿债风险。第三、国企在资产的运用配置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固定资产设备闲置、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等,部分国有企业以提供装卸劳务为主要业务,劳务的付出与资金回收时间是不一致的,很多企业不能及时收回货币资金,使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从而破坏了正常的企业运营。

2.3收益分配不当。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收益分配存在众多问题。其一,国有企业收益征缴比例和对象不合理。具体表现为:2007年末规定,第一类国企,如电力、煤炭、电信等资源企业,上缴比例为10%;第二类国企,如钢铁、贸易和电子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第三类国企,如军工企业等暂缓上缴。2010年至今,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提高了5%。由此可见,征缴比例的三个层次过于笼统,没有详细划分并且征缴对象分类尚不明确;其二,国有企业还没形成规范的薪酬制度。主要体现在收入水平高低还没有合理化的制定,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收入差距非常大。比如,中国石油普通员工月工资才一千多,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月工资可达万元以上;其三,国企内部收益分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垄断行业经营者收入较高。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不当,会使企业面临收益分配风险,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目前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多个方面,如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对方信用不可控等外部原因和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资本结构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当等内部原因。这些原因将影响国有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影响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影响国有企业正常的经营运作,严重时,将导致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1.政府层面上的应对措施。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帮助国企降低财务风险。

(1)适当弥补因政策因素影响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损失。例如,国家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的供给,影响能源企业发展,国家可以从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的角度予以弥补,减少企业损失,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2)提供信息服务支持。针对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政府应设立专门信息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广泛收集国内国外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合理汇总、分析。良好的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还可以引导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利用国际信息,还可以合理防范汇率风险。

(3)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体系。交易对方违约,国企可以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但是免不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甚至还会增加更多的成本。而且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赢了官司却收不回钱。企业一旦利用法律解决问题,势必会造成与交易对方关系的割裂甚至走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影响企业形象。为避免企业遭受此损失,政府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按照企业状况将企业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并鼓励各类企业参与信用评级工作中。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可以淘汰信用差的企业,让有潜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从而优化市场经济环境,降低国有企业的信用风险。

2.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国有企业要想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这就要求企业做到以下几点:

(2)提高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风险防范思路、流程,甚至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管理者是企业的领头人,管理者的理念能很好地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管理者可以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此同时,管理者应该应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学习财务风险管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并将所学知识教授给自己的员工,打造一支优秀的风险管理队伍。

(3)聘请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需要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胜任此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熟练使用相关软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具备危机意识,能根据现有企业信息,预知即将到来的风险,从而提前采取措施。企业应注重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让专业人员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对于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积极性低、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的员工要进行监督并及时督促。

3.选择科学资本结构与收益分配制度。国有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筹资方式、各种资金需求等进行科学预测与分析,选择最佳资本结构,有效降低各种风险。一方面,国家应鼓励股权对外开放,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引入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引进外资,既可以适当分散股权,又可以在股权融资困难时会最大限度地进行融资;另一方面,根据自身情况,严格控制负债规模,使资产负债率保持在40%到60%之间。与此同时,企业在采用负债方式投资一个项目时,应确保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借款利息;对于已经有较高负债的企业,其在实施投资项目时应选择权益性融资方式,发行公司股票等来降低企业的风险。除此之外,国企应加强存货管理,及时收回应收账和货币资金,确保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行。建立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拓宽国有资本的收益征缴范围,细化国有资本收益征缴的对象层次,并根据国有企业在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垄断程度对国有垄断企业详细的划分,尤其是对当前的第一、第二类企业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垄断程度高的企业采用高的收缴比例,以平衡差距。其次,适当的取消政府的保护机制,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原先的垄断机制,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完善国有企业考核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与监督,消除职务消费的乱象。

[1]赵海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石海英.新常态下促进市级国有企业发展举措[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2).

[3]周妍博.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公司的流动资产营运能力[j].现代商业,2015.(21).

[4]柏宇.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j].消费导刊,2015.(1).

[5]张彩红.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科技展望,2015.(25).

[6]魏洪然.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5.(13).

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对企业综合管理的质量有重大影响。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财务经理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因此,改革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十分必要。

1.1缺乏金融风险意识

现代企业在经营中涉及更多的资本交易,在并购和融资中涉及更复杂的财务问题。如果企业不能充分重视财务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本危机,这将制约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2内部控制质量差,资金管理效率低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一些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知识和相关建设,导致实际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漏洞,如资金链断裂或资金浪费等情况,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1.3财务管理不善,理论指导滞后

我国一些企业过于注重市场效益,缺乏企业自身建设,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它们不能及时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缺乏理论指导,不能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是因为我国许多企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许多企业缺乏专业人才,无法建立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能力低下,许多企业缺乏专业参与。这将导致严重的财务错误和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无法控制自己的财务信息,产生严重的发展危机,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1.4缺乏金融监管和约束机制

企业的财务管理涉及资金等重要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各种“腐败”事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然而,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系统合理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造成了或多或少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的财务经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而忽视管理,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1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虽然企业不能改变宏观环境,但当宏观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应该积极应对,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宏观环境的变化,掌握变化规律,制定多套解决方案。金融活动应及时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宏观环境,不断提高金融管理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从而降低宏观环境变化带来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2.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

企业管理者应有效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管理过程中“权责明确”。构建系统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此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环境响应能力,确保财务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从而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2.3高级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风险预警是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风险防范机制。当财务管理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发出警告,指导财务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监管政策。虽然风险预警机制不能消除风险,但它起到了警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中,应以风险预警理论为指导,以不规范的财务管理行为为借鉴。结合资本流动中的基本计量参数,当出现不符合正常财务状况的情况时,应发出预警,指导企业财务部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发挥现代财务管理的导向作用。

2.4使用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方法

企业财务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成败的关键。许多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这方面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出现一定程度的决策失误。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者应积极采用有效科学的财务决策方法。在进行财务决策之前,有必要对企业的财务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经过讨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决策方案,以有效减少人为管理者的失误,从而大大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正确性,避免许多财务风险的发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国企业集团的影响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容乐观。这使得许多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牺牲自己的未来。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系数不断增大,使得许多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

因此,探索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对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王立伟.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会计之友,2013(15).

[2]黎齐.《关于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行政资产与财务》,2012年(20).

[3]张莉.《企业财务管理跟踪控制研究》,[中国商贸,2012(14).

[4]王奥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法律制度与经济》,2012年(3).

[5]陈鹏.财务预算管理的不足和控制方法[中国集体经济,2012(6).

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论文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经济获得迅猛发展,产业化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获得迅速增长,作为国家重要的产业支柱,化工行业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世界性能源紧缺的蔓延,社会上对化工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化工行业自身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在各类风险中最显著的是财务风险。所以,影响现代企业生存的主要话题为对财务风险的规避和防治。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分析,为化工行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提供相关建议。

化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行业,化工行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显著地位。化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化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然后探讨了控制措施,以期有效提升化工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水平和质量。

1.1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

其一,由企业经营形式所决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的经营模式不能亘古不变,应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一定改变。国内大型化工企业的经营模式集中在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分散经营、联合经营等模式。改变经营方式不仅是企业做出改变,更是企业对经济环境做出的反馈。如果无法正确把持市场经济趋势,必定导致财务风险。其二,化工企业的债务结构不科学,缺乏乐观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企业债务结构比例不合理,过度提升短期债务,阻碍企业正常的资金运转,其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减弱,所以,潜在的债务风险势必加大。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成长能力。一般而言,如若成长能力长期下降、衰退,或者经营过程长时间存在问题,这都会加剧企业的债务风险。其三,企业管理人员主观意识所致。一方面经营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其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致企业未来的发展于未知状态,这必会给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制造“良机”。另一方面为不明智的经营决策,在未分清行业前景的情况下盲目扩张规模,破坏区域间原本合理的资源结构,这就要求在扩充规模时要仔细并慎重考虑,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不然,盲目的扩充规模势必提升财务风险爆发的机率。

1.2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其一,国家宏观经济带来的财务风险。就化工企业财务决策而言,对其造成直接影响的为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文中所谓的宏观经济指的是国家对货币、财政以及产业结构等进行政策性调整。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企业错误的认识经济脉动,致使其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加剧,提升财务风险。其二,化工行业市场环境带来的财务风险。反观化工行业的市场环境,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当前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这困扰着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转。在化工行业中,很多化工企业之所以会失败,症结在于没有认清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由企业经营不善等因素导致的企业风险较少。财务信息是风险集中的外在表现,所以有研究者认为企业所有风险汇总聚集后以财务风险的形式表现。

2.1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

狠抓财务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把预算、现金管理以及日常经营活动的收支内容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形式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展现,把其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切实落实企业内部融资管理工作,平衡财务各项动态指标,为合理和充分使用企业资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有效促进投资决策能力的提升

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让其评估风险的能力有效提升,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妥善安排决策管理,保障风险的有效转移。就投资方案的选择而言,应从源头有效控制,本着从优、期望以及满意的工作原则,合理的使用选择方法。

2.3强化管理层把握市场风险的能力

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犹如海洋和航船,企业对风险要有随时防备意识,因此不仅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更要强化掌握风险的过程和内容。其中不仅涵盖日常经营手段和活动方式,也应该涵盖企业扩张经营规模、使用资产的效率、权益等,量化为各项指标。如:实时监控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必须实时的分析并准确的把握。在预测和评价风险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风险越低并不一定越好,我们都知道高收益和高风险同在,如若化工企业有能力、有把握控制未来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那么提高收益也未尝不可,这也成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良方。

2.4夯实企业日常管理工作

就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而言,其关键所在是人的作用,这就要求经营者以及财务人员要进一步提升对财务风险判断的能力,培养自身的风险意识以及对风险的反应能力。就日常基础管理而言,财务风险信息时刻都在渗透,也就意味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每个动作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产生财务风险。所以,在企业中,重要的课题之一为研究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日常管理工作也会为控制财务风险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经济新常态的存在又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化工业必须切实提升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作为化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再做贡献。

[1]杨雯.连锁零售店运营过程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

[2]周鑫,戴文涛.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研究———基于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4).

[3]王珅.博宇汽车零部件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邢雪晨.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浅谈企业筹资风险防范会计毕业论文

电子商务作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实体就是产品,而产品作为一种有形资产,受市场价格、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一旦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出现风险,势必就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倒闭,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这个充满风险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要想立足脚跟,就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进而保障电子商务企业的稳定发展。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在电子商务企业中,风险防范作为企业管理一项重要的工作,风险防范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就目前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一些恶性竞争行为的发展,使得我国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再加上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实行,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精密,外来企业的涌入给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我国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压力[1]。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立足市场,根据企业具体发展情况,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企业只有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减少风险损失,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电子商务企业中存在的风险。

1.投资风险。

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是当前各大企业为促进其自身发展而采用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我国当前电子商务企业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投资行为也在不断扩大,然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企业的投资行为很容易受市场因素的`感染,使得企业的投资行为出现利益分配不均,增加企业投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运营风险。

电子商务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经营活动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运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

一旦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会挫伤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3.收益风险。

在这个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价值观的世界里,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润,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的需要承受多多方面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同上之间的竞争,许多企业为了获得市场,往往会压低产品价格,打出价格优势,再加上一些不法分子的恶性竞争,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危害到企业的了利益。

1.风险分析。

在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过程中,受设备、市场、技术、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为了降低风险,企业就必须对可能导致企业利益风险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电子商务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中的一部分,其面临的风险有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信誉风险,竞争风险等。

企业只有综合考虑到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才能积极的应对,降低风险损失,保证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

2.注重人才的培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谁拥有了专业的技术人才,谁就能在更好地发展下去。

电子商务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其要想稳定发展,就必须认识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企业必须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与培养,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同时还要加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出全方面的管理人员。

其次,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全面了解市场动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动态,进而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发展。

3.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里,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当前电子商务企业当中,企业出现风险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网络,将企业信息全部纳入到网络中,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降低风险的发生。

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能杜绝企业内部不法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4.加强风险教育。

风险作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有的风险可以避免,而有的风险则不可避免,针对不可避免的风险,企业要采取加强管理,采取相关的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针对一些可避免的风险,企业就必须加强风险教育,加大教育力度,提高企业员工对风险的认识,进而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损失。

五、结语。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

在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收益风险,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进而降低企业风险,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范文: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

近年来,在企业金融组织体系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金融系统频繁的发生各类案件,人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上。在企业金融会计的业务工作中,金融会计风险是风险在其业务领域的一种表现。由于每个企业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金融会计风险也相应地分为表内会计处理风险、表外会计处理风险两种形式。因此,在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内,体现出不同的风险表现形式,也需要有不同的防范与化解办法,只有加强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通常所谓的风险,一般指的是具备一定条件,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与变动程度。而单纯从财务角度来说,其风险主要涉及到预期的报酬可能无法按时兑现。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在企业金融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制度安排以及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导致金融会计业务有可能产生经济损失方面的风险,也就可能造成资金、财产、信誉等方面损失等等。

及时对银行业务进行真实、完整地核算是银行会计的主要基础性工作。而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因会计核算的许多环节失控带来的风险,集中体现在对凭证审查不严、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账务进行检查核对不力、对复核监管不力、没有健全的电脑制约机制以及采取不当的核算方法而造成的资金被截留、挪用、骗取、贪污、盗窃等一系列损失。

结算业务通过银行向客户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来实现经济活动中客户的货币给付转移服务。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因复杂、不健全的结算管理,会造成结算资金借助结算凭证和结算渠道而进行套取、侵吞、挪用结算资金而产生的风险,这样的风险具有隐蔽多样的手段和涉及较大的金额等特点。

这一风险主要是因相对软弱的企业金融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对那些经营不合理或者不合法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而产生的风险。这一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很大。

在金融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少数企业受利益的驱动,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意竞争,这些手段有:高息揽储、低息放贷,或违背会计核算原则虚增虚减利润等,这样的违法手段不仅增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扰乱了“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基本原则,不可避免地产生企业金融会计风险。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信息导致的风险。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导致金融资金被截留、贪污以及盗窃的风险。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法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失真的会计信息也导致企业无法对自身进行市场定位,误导资金的流向,影响其竞争力,导致其面临淘汰的命运。另一方面,内控制度导致的风险。由于企业的领导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内控制度建设不能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有效的会计监督和制约机制缺乏、对内控制度落实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风险的加剧。

会计行为主体主要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是产生金融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诱因;同时,现有些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也不够,使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没有及时更新,用人机制的缺乏,使会计人员素质在低层次上停留,这都为金融会计风险埋下了伏笔。

这一系统实际是一个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位”的保障,在企业中,要依据不同的风险种类对其预警指标的选取、实物经营的动态监控、原始票据的审核、经营绩效的抽查和复查等方面的权重进行确定。这一系统不仅要监督保障对静态目标,也要预警动态事件,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损失的发生。

各企业必须结合自身业务经营的特点和规模,科学地制定出自己的内控制度,要有针对性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制定出详细的内控制度实施细则,并能够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岗位责任制管理,完善相应的约束机制,对不同岗位和不同人员要造成相互牵制和授权制约的格局。

要从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从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入手,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让会计人员能够爱岗敬业,提高守法意识,能够依法办事;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加强金融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针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和处罚制度,使企业会计人员自觉地将业务工作纳入有效的管理机制之中。

总之,当前我国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就是要增强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意识。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大企业金融会计的幅度、深度和广度,丰富其内涵,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才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产生的机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用企业可持续发展壮大。

大型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

(一)符合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各项交互技术例如远程访问,云计算,云储存等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全球的会计行业。《工作规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于会计行业的认知和要求,强调了会计行业在网络环境下的规范和安全,加强了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的监管,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我国会计行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于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会计信息化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工作规范》共有五章,其中所含内容对现今会计软件和供应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以及制度和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做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工作规范》明确提出由财政部主管全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地方会计信息化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所属财务部门主管。明晰了主管单位,从而避免出现主管责任不明确造成的有关部门管理混乱或推诿责任的问题。《工作规范》对于会计软件和供应商的要求,对会计软件市场做出了规范,避免市场要求不统一造成生产标准不一致,节约了大量社会资源。而《工作规范》对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明确要求更是为我国深化会计信息化改革指明了道路,具有十分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本次出台的《工作规范》中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会计资料无纸化的要求做出了新的规定。《工作规范》对企业会计资料无纸化的新要求突破了传统对于会计文件资料的规定,有效减少了会计行业对于纸张的`消耗,节约了大量资源,同时也降低了会计行业信息交流的难度,降低了会计行业人力成本,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工作规范》存在的创新点。

(一)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长期以来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不统一不仅使得会计行业内部混乱,也使会计行业之间难以有效的沟通交流。2004年,财政部、审计署和上海市财政局基于xbrl原理发布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这一标准,并于后来申报为了国家标准。目前基于这一标准,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致力于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标准制定工作。xbrl是一种新兴的电子财务报告格式,它可以对相关的财务信息增加标记,从而达到对财务信息的快速处理和转换。而且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跨平台使用,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交流和使用的成本。xbrl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美国证监会,东京证交所,上海证交所等多个国家的主要证券机构都参与了xbrl技术的应用。《工作规范》对xbrl技术提出明确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对于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二)提高会计信息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第二十三条强调了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不仅要考虑系统建设本身,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契合。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过程,往往也是会计工作变革的过程。变革的关键是建立建全适合企业自身的制度体系、操作手册,明确职责权限,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进而使会计信息系统能有效运行,发挥预期效益。

(三)强化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结合。目前主流的会计信息系统都已经实现审计流的功能,这给建立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可以通过将具体的控制规则嵌入会计信息系统,由会计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审核功能,也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点管理、自我评价管理、缺陷整合管理和内部控制报告等核心模块及功能,并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防范和监控,减少人为操纵因素,进而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四)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共享和业务的集成。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强调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整合,通过“信息的集中管理、共享和业务的集成”实现一体化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效率,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共享和集中,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一定层次,必然要求信息更高层次的共享和更大范围的集中。

文档为doc格式。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化是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与会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会计实务中实现信息化的改革。会计信息化作为信息化高度发展背景下的作业模式,正在得到普及。这提升了企业会计管理水平,使会计工作由单纯的被动反映向主动管理转化。尽管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方面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也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1.局限于传统管理理念。

我国企业长期受传统管理理念的禁锢,对财务信息开放性存在严重的排斥观念,对信息共享的了解还不充分,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再加上大数据还属于新概念,企业对大数据、云计算和云会计等认识还不到位。陈旧的会计管理理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要求将企业业务管理与财务会计数据相关联,全面整合企业资源,需要企业整体的配合。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反映,往往忽视了非财务信息。而某些非财务信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测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企业的环境成本、社会责任等信息都需要非财务信息的提供。会计信息输出具有时效性,及时有效地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思路,促进企业自身成长。而有的企业处理会计信息时,并没有形成全国有机联系的网络,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维持对信息加以处理的能力,会计信息滞后将影响企业决策的有效性,继而带来管理风险。

会计信息化为财务工作带来便利,但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发展,其安全性成为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是来自会计软件自身的风险,另一方面病毒、互联网等外部因素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化面临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客非法入侵或计算机系统软件被病毒破坏之类的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

高额的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大量的硬件和软件支出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服务不仅可以节省前期的软硬件投入,而且促进信息共享,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成本。一方面,云服务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各类企业不需要在硬件投资和软件购买上占用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将企业整体的会计信息存储于云计算平台,各部门可随时实现信息共享。

从企业内部看,信息共享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便利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有助于跨地区企业实现多人异地协同办公。从企业外部看,随着税务、海关、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方逐渐将云计算应用到信息化建设当中,企业可以通过云会计轻松的实现报税、报关、对账等一系列业务,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3.有利于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传统的会计信息模式下,大量的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得不到共享,严重地制约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服务和云处理技术的运用,使得会计信息多以电子数据形式在云端进行接受、确认、记录、存储和分析利用,能够将企业的财务、采购、销售等各类信息纳入到同一个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加强了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另外除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外,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客户和政府机构等相关方进行数据链接,实现数据的内外部共享。

当前,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结合得愈加紧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讲,要积极更新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理念,科学高效地运行企业会计信息化。首先,提升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只有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规范性、发挥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其次,积极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知识,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意识。同时要本着发展的眼光,着力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懂会计,并且还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尤其是财务信息的安全是其生命之本。首先,企业管理层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资金、成本等财务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重点要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其次,进行必要的数据加密。数据加密在保护系统内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网上传输数据的可靠性。第三,严格身份认证管理。系统只对确认了身份的用户给予相应的访问权限,通过密码或特征信息等来确认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3.改革管理模式,推进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

现代企业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改革企业内部陈旧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把会计信息化放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位置。随着我国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向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方向的发展,要求企业改革现有制度和管理模式,继而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将会计信息化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上来,促使企业各部门协同办公、共享业务管理和财务信息资源,真正发挥会计信息化的功能。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毕业论文

物业管理在我国虽然只有多年的历史,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物业管理公司不仅具有优秀的管理队伍、高效的运行机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及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而且形成了较大的管理规模和门类较齐全、分布较合理的能够相互配合的专业分工体系。同时,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出台和落实,社会及业主对物业管理的逐渐认识和住房消费意识的逐步形成,初步形成了竞争有序的物业管理市场。这些充分说明了物业管理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1]。

2物业管理经营概念以及特点。

物业管理经营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将物业管理和物业经营融为一体,在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同时,为开发商、业主、客户策划并实施物业经营方案,发挥每一平方米物业的增效潜力二是将物业管理从一般维护、运行阶段提升到对管辖物业全过程的营销、服务和管理层面,亦即将服务眼光由物业管理委托期内这个局部放大到物业长寿命商品的整体去统一考虑、安排,从而为业主,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彻底的服务。物业管理经营的核心思想为将营销的概念深刻的溶合于物业管理的工作中通过对管辖物业经营与管理的合力运行,更好地体现物业管理,实现物业保值、增值的重要功能。物业管理经营运作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房地产服务领域中流通环节和管理环节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租赁代理、物业估价、交易咨询和项目策划等。物业公司的经营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物业的市场流通,挖掘了蕴含于物业中的效益,并增强了业主、客户对物业真正价值的理解。

物业管理经营是房地产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收益性物业管理概念的拓展和延伸,是物业营销与物业管理的有机合成,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它除了具备“纯”物业管理外,还包括商业推广、商业策划和商业管理,它的投资和开发可以获得比一般物业投资回报更大的商业利润,但是这种高回报的实现过程非常复杂,存在诸多变数。业界有专家断言“物业管理经营水平代表一个城市最先进的物业管理水平气、收益性。投资者或租户付出货币获得物业长久或一定期限的使用价值,从而获得经营场所或出租场地,通过经营实现其最大效益。复杂性。表现为设备配套复杂、业主或使用人构成复杂、对外关系复杂、环境复杂等。综合性。既有物业管理的维修维护、安全消防、清扫保洁等基本服务内容,更有物业租售代理、营造商业氛围、商业推广、商业策划等一系列商务运作,而且还需解决配套问题和商务服务、娱乐服务等、创造性。物业经营本身就是创造价值的场所,要求新、奇、特,给顾客留下强烈观感印象。而且经营方式和营销理念也要随时需创新,紧跟市场发展方向。品牌性。物业经营要获取最大商业价值,关键在于社会消费群体对本物业场所的知晓程序、美誉度和钟爱程度,而这一切的取得需要依赖物业经营获取收益的各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从而营造一种亲情氛围和信任品牌。另外,物业经营的高档豪华趋势、多功能性、人文休闲文化特色也日趋明显。物业管理经营面临的难点是市场培育难、经济繁荣难、安全防范难、设备運行保障难、商业推广难、处理业主和消费者的利益关系难。

3油田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策略要考虑的因素。

3.1促进行业结构形式。

针对物业管理这个新兴行业的特点,企业首要的战略选择是考虑能否有能力促进行业结构趋向稳定、成型。从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现状可知,现阶段是行业发展过程中战略自由度最大,战略影响最高的阶段。首先,行业结构尚未稳定,不存在公认的竞争对策原则,企业可以在行业战略特性和资源的限制范围内,在服务方针、市场营销方法和价格策略、运行模式等方面建立一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游戏规则,从而有利于企业建立长远的行业地位。其次,油田物业管理公司应当积极参与支持我国物业管理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扭转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认识误区,主动引导政府、公众、社会各界建立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正确认识,大力促进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的进步,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2正确对待外在因素。

所谓外在因素一,即企业效率和社会效率之间的不一致。油田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在行业利益和企业自身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行业的整体形象、信誉、吸引力,行业与政府的关系,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等息息相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同业的协调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油田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具有大局意识,避免过度的趋利性要把促进行业发展,促进住宅区物业管理的发展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深圳的中海、万科、长城、华侨城等物业管理公司的“北伐”战略,对于宣传、普及、推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已起到良好的作用。

3.3适应行业门槛的转变。

新兴行业的行业门槛的构成因素,会随着产业规模的成长和技术的成熟而发生变化。早期的进入障碍较少是来源于需要掌握巨大资源,而更多是源于承担风险的能力、技术上的创造性以及做出前瞻性的决策。当产业在规模上发展和技术上成熟时,这些进入障碍会被不同的其他因素所代替,企业必须为维持其行业地位而创新,而不能只固守过去获得的成功。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策划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必须能够针对某一物业的综合需求制定最佳的管理服务方案,选择恰当的质量标准,调动和使用最合适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等来实现这个方案并使之持续运行。围绕这个目标,企业应当把人才的培养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总体战略的重心。

3.4纵向整合战略。

油田物业管理公司实行后向整合,进入上游的清洁、绿化、机电维修等相关领域,这是目前规模相对较大的物业管理企业普遍采用的战略。通过整合,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在下列方面得到加强、形成歧异化。在经历了多年的各级优秀示范小区大厦的评比之后,物业管理的主体服务具有标准化的趋势,其服务内容、合同、收费、价格等方面将随着行业的规范而日趋雷同,而同质化的最终结果将是价格的竞争。企业通过实施纵向整合战略,可以及时对服务需求做出反应,提供多种选择的配套服务,甚至可以在管理层控制范围之内提供一系列的服务附加值,从而使企业的整体服务形象别具一格,形成歧异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如广州城建开发物业管理集团在管理的小区中开展配套服务性质的“幸福家园”活动已经三年多,通过下属的清洁、绿化、家政、机电工程等子公司的共同努力,締造了放心、省心、舒心的服务口碑,为集团的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油田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策略实施对策研究。

4.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身建设。

发达、完善的物业管理,取决于训练有素的物业管理专门人才,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而且要掌握现代管理科学技术,并善于运用于实践。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的关键,在于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加强物业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加强思想建设,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要建设一支思想好、技术精,进取心强,勇于开拓的物业管理队伍,必须从思想教育抓起。油田要经常对职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职工爱岗尽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工道德,使职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加强作风建设,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善于打硬仗的职工队伍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直接反映物业管理企业的形象。

4.2加强企业基础经营管理工作。

重视基础管理工作,理顺经营管理体制。一应明确重视和健全各项基础工作,是企业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服务活动的前提。应向开发企业争取更多的物业管理启动资金和办公用房、管理设备,并建立物业维修专项基金,使物业管理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为避免径管脱节,物业公司应提前介入,在建筑施工前期就与开发商共同探讨日后物业管理细则,使物业在建造中更加合理、经济、有效,为今后进行物业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二应把好接管验收关。根据《住宅小区接管验收管理办法》进行认真验收,保证建筑质量,保证使用功能,并做到档案资料完整,这是搞好物业管理关键性的一环,是与业主和住户建立起良好的经济关系、依照物业管理合同实施管理经营与有偿服务的重要依据和条件。此外,物业管理公司接管物业后还要制定物业管理细则,建立完善的管理服务章程、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并在管理过程予以不断完善,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5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油田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策略的环境因素,对公司内外、宏观和微观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明确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发现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免和克服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威胁,为制定油田的经营策略奠定成功的基础。希望能为了能够确保油田经营策略目标的实现,分析和提出了加强我国油田物业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现代企业招聘风险及防范论文

1.1表现。

根据风险事件中,个人所起的作用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分为人为风险和非人为风险。人为风险是指由于人的因素产生管理风险,非人为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人为风险可以通过人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作为行为可通过故意和过错造成,故意的作为包括损害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既可以是为了个人利益,以损害企业利益为条件,满足对法的不合理要求,也可以是利用企业管理漏洞或法律漏洞,转移企业财产,也可以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企业财务等等。过错损害企业利益的作为行为,主要表现在不遵循客观管理规律,在管理上存在失误。不作为行为就是当为而不为一定的行为,致使产生损失。职责在身而不行使,将会使得企业进入无序化状态,这也将损害企业的利益。非人为风险主要是由于环境变化和员工身体情况造成的。

1.2原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体现在人本身,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任性的复杂性,加上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事事胜任,从而产生工作漏洞,企业管理风险也随之产生。生活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人,其需求和动机各异,对同一管理模式个体的反应存在差异,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每一个个体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自身性质,否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制度也管理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之一,具体来说一般有权力结构失衡、监控制约手段失灵、制度变迁等原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有社会人文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人口因素等方面。

2.1回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回避风险是被动地躲避风险,相比其他措施而言是最简单且最消极的做法,企业害怕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离开企业而不给予员工培训机会就属于回避风险的做法。但是像员工的健康风险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无法回避的,此外,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比如说企业如果仅仅为了回避风险而不给予员工培训机会,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是有很多弊端的。由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企业常无法采用回避的方法避免,但也不是绝对的,如为了防止极端分子对员工造成伤害,企业可以不到动荡地区投资,再比如企业考虑到不发达地区人才长期工作流失风险,没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时企业可以选择放弃。

转移管理风险常通过合同或协议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部分或全部地转移到外部。与其他风险相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风险转移的情况比较少,其转移途径主要通过保险、担保、企业业务外包几种方式进行。现实生活中,企业为了防范员工因健康原因和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给企业造成损失向保险公司投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当保险发生后,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一笔保险赔偿款用于支付风险事件,从而减轻自身承担的风险。担保主要为职业介绍所、猎头公司等中介机构所用,承诺其介绍的员工在作出不诚信行为时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减少道德风险和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外包业务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部分或全部外包给其他企业的业务的风险也转移到业务承做方,可以依约减少自身损失。

2.3预防和抑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预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必须要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强化企业信息的过程管理,注重信息收集、加工、传输、存储和反馈。强化企业的制度化生产经营,利用制度的规范性维持企业运作,其中应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制度管理,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企业监督管理确保已经制定的制度被合理执行。做好企业员工的激励制度建设,力争实现企业内部公平,分层次推行激励制度,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和谐民主的工作气氛,缓解员工压力。抑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相对于回避风险来说具有更多的主动性,采取适当的事前和事后措施,妥善保管企业商业秘密,在工作中尽量避免工作人员与合作企业建立私人关系。事后措施中可以规定当员工在没有完成规定的服务年限时,按约定缴纳服务违约金。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发展问题一直深受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视,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不同,我国的会计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会计主体规范也在不断的规范等等,但是由于会计环境的复杂,我国会计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与会计理论要求所不符的问题。

1.网络信息化提高了企业会计的工作难度。

网络信息化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企业通过信息化可以拓展企业的交易途径,增加企业市场占有率,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企业的交易提供给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企业的交易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提高了经济交易的效率,但是电子商务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会计人员在做好基本的会计工作时,还要具有使用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以及具有防范网络安全隐患的意识,因此电子商务的出现对我国传统会计模式来说是一种变革与创新。

2.全球化经济发展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新的风险。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联系性日益紧密,全球之间的经济活动交往更加密切,因此企业会计的相关准则也要朝着国际化准则方向发展。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想在获得更大的发展,他们就必须要适应全球化会计工作的要求,改变一些不适应国际交易的会计准则或者习惯。同时全球化经济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会计需要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世界经济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等。

3.知识经济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严重冲击。

知识经济的到来给现有的会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会计人员增加对企业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处理,企业的会计处理侧重点要向以知识会计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的工作模式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其次知识经济拓宽了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传统的会计工作对象只是企业的各项生产数据等,而知识经济时代则要求会计人员根据要求对企业的各项无形资产也要进行处理。

4.低碳经济给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低碳经济是随着我国环境破坏程度的不断加速,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参与者,因此企业会计也要进行低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会计工作制度要充分体现环境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政策也要具备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等,这些要求需要企业会计工作既要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率,也要兼顾社会环境问题,企业的经济活动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任何破坏环境问题的经济活动都是不允许的。

企业会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做好企业会计基本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地影响,因此为促进企业会计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加强会计监督。

法律法规是一切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准则,也是经济活动的基本保护依据,任何人、任何活动都要以相关法律制度为依据,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法律制度的角度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国家相关部门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会计工作中的法律制度缺陷的现象,并且认真分析原因,并且对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修正;二是加大对违反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法律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相关法律的企业要给予严重的处罚,同时也要明确执法部门的处罚权,提高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三是划分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现在会计人员普遍认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活动具有直接管理的权限,企业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随意的指导与约束,而会计人员则要完全听从,这种现象是因为我国的法律制度对会计人员享有的责任权限没有明确细致的法律条文。

2.积极宣传环境问题,进行环境会计试点推广。

进行环境会计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在对传统财务管理体制和其核算成本理解的基础上,同时应该积极主动去完善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尽快出台完善的核算指南及相应生态业绩考核指标。在进行试点企业的选择适,应该选择业绩较好,服务范围较广的国有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煤炭局等企业单位,同时认真总结这些企业在施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完善相应体系。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推广,最终确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主导地位。

3.加强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的作用发挥,也直接影响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管理会计重视与否。因此,必须打造一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加强对管理会计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要对他们进行具有操作性、适合中小企业实际的教育培训,使管理会计不断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案例,让他们能够更多的了解新型的管理内容。

三、结束语。

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会计有了很大的发展,企业会计对企业的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现代经济环境背景下,加强对企业会计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认清企业会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是提高企业会计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根据河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抽样调查,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治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而在广州,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福建省的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可以看出河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着很大的反差。

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努力进步自身的治理水平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化建设悄然地改变着省内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与运营模式。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本钱,使企业员工进步工作效率并规范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治理,在企业与外界之间,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模式。以此拓宽交流范围,缩短交流的时间、丰富交流方式,可协助维护企业与社会之间良好的关系。因此,企业信息化是根治中小企业顽症的一剂良药,通过企业信息化的改造,能迅速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进步市场竞争力。可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运行系统的维护治理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在大型企业或许不是什么题目,而对中小企业来说,恰正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河北省中小企业普遍对自身治理上存在的题目、自身信息化的基础缺乏正确的评价。事实上,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矛盾点完全不同。自身题目的发现决定着会计信息化目标的确定,进而决定会计信息化实施是否成功。由于会计信息化评估体系的缺乏,导致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甚至对是否实施信息化持观看态度,不了解治理上哪些题目正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网络系统风险控制体系亟待建立。

会计信息化从初始应用到阶段式推广及至全面发展,从简单的会计业务处理到建立较为完整的财务软件系统,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单机操纵到资源高度共享的会计软件网络化的实施,在河北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恰正是由于网络系统的飞速发展将计算机网络固有的安全隐患暴露出来,比如硬件选配不当、传输媒介不安全、计算机病毒的腐蚀等等,给信息系统带来极大的威胁。调查发现,全省约30%的中小企业为了规避网络风险不愿建立会计信息系统。

(三)会计网络化缺乏系统性。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治理的层面来看,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面向治理的。然而目前企业只能应用财务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而没有将其治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软件只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而不能与深层的治理目标及治理思想相融合是无法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省53%的中小企业软件开发没有从企业的客观需要出发,与企业治理目标和治理思想不融合,所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四)对于硬件的熟悉有偏差。

河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但不少企业盲目地追求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程度,以硬件的高档配置显示会计电算化的深进程度,盲目追求硬件的超前性,导致硬件购置、布局严重地不符合企业规模,没有以本钱效益原则和业务性质及治理目标为依据,造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这种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尤为普遍。

(五)对erp熟悉有偏差。

像对待office等软件一样,很多中小企业把erp完全等同于一套普通的办公软件系统,没有意识到erp更是一个有力的治理工具。这种熟悉上的错误导致很多企业将erp项目预算的90%都花在购买功能齐全的erp软件系统上,而忽视了对职员的培训和系统流程的调整。经过对河北省部分中小企业工作职员访谈发现,很多使用了erp的部分负责人以为erp的功能仅仅停留在库存、物流、会计等层次的治理上。

(六)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1、会计信息系统孤立于其他系统之外。

目前财务软件之间兼容性不强,产生大量应用题目。在同一行业内部,由于软件开发没有从行业的整体角度出发,采用同一的或者是标准的数据接口和使用方法,导致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匹配。在同一部分中,由于购买者只考虑财务部分工作的需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治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分和其他部分信息的中断,其他部分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地共享财务部分的信息,无法真正满足企业治理信息系统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

2、简单利用计算机替换手工会计业务,会计流程难以满足治理多层次的需要。

调查中发现,全省很多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仅仅利用了其中的财务核算功能,简单地把手工会计业务利用计算机往完成了,而没有利用信息化系统中更强大的治理功能。即当某项经济业务发生时,只是该经济业务的历史记录资料被送到财会部分,这样就造成会计信息系统只采集组织经济业务的子集,却忽略了大量的治理信息。题目在于,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账表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多层次、多视角探究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

会计信息化指标评价是会计信息化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评价会计信息化指标,对于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真实反映会计信息化水平,引导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这里选定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企业信息化程度的评价指标。

1、组织治理指标。

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治理包括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例会、计划和总结项目的多少;投资预算比例和维护经费预算等几个方面。

2、基础设施建设指标。

基础设施建设指信息化使用平台的建设,如投资预算的实际使用率;计算机联网率;人均计算机数目;系统软件综合水同等方面。

3、应用实绩指标。

应用实绩指的是在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会计信息化目标与企业的整个战略规划一致程度;会计信息化解决实际治理题目的能力;会计信息化能否带来持久的竞争上风;会计信息化的计划控制效果等。

4、职员素质指标。

职员素质指企业信息化工作职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包括大学毕业生的比重;信息化技能普及率;信息化知识更新情况;信息化故障排除率等方面。

5、信息安全指标。

信息安全指标指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所处环境的安全程度,包括工作职员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设施水平;数据备份频率等方面。

以上指标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的标志,但是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信息化所处的环境建立更加具有可操纵性的指标体系,不必局限于此。评价指标设定以后,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权重的确定,具体思路不在此赘述。

1、业务处理集成化。

河北省中小企业的治理,各部分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化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治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某单一部分,即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和其他各业务部分治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

2、适度的系统开放和资源共享。

会计系统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的表露内容和发布方式上。网络系统可以及时表露国内或国外有关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外部的治理部分、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有效地获取自己关心的综合会计信息,使用系统提供的应用程序对所获得的明细信息进一步加工,天生自己所需的财务会计综合信息。但是,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能力相对较低,应在保证系统安全的条件下适度开放系统和资源共享。

3、利用saas实现会计网络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利用saas模式实现会计网络化为国外的中小企业所热衷。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在线服务)的简称,是在21世纪兴起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同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约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是非向厂商支付用度,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治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治理和维护软件,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纵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saas具有低建设本钱、低维护本钱、低应用门槛、低投进风险等四大基本特点。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该模式无疑是最合适的。

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与手段已不适应网络环境,根据网络的特点,控制范围应由原来单一的财务部分转变为财务部分和计算机治理部分共同控制。控制方式应由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种。一般控制是指对整个数据处理活动的总体控制,主要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开发、操纵和文档资料、安全等环节进行综合控制。中小企业因其规模较小、一般不采用自行开发系统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一般控制的重点应放在组织控制、操纵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上。应用控制则是指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进、通讯、处理和输出环节所采用的控制程序和措施。

保障会计信息安全的措施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有效安全技术,网络财务软件应采用两层加密技术。为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机密信息和非授权用户越权操纵数据,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第一层加密采用标准ssl协议,该协议能够有效地防破译、防篡改、防重发;第二层加密采用私有的加密协议,该协议不公然,并且有非常高的加密强度。二是制定和实施安全治理措施。企业应按照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和实施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日志制度等。

为保护企业网络系统的安全,首要的措施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个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对非法进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等情况,执行安全治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其次,在网络系统应积极采用反病毒技术。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最后,及时做好备份工作。备份是防止网络财务系统意外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它包括硬件备份、系统备份、财务软件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四个层次。

(四)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培养大量信息化人才。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进步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工作技能;通过信息化的教育与培训,培养既能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把握现代会计知识和治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连续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进步会计职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3]李芳、新经济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j]、决策信息,2008(4):54、

[4]曾静、会计信息化的特点与影响[j]、经济师,2008(8):152、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毕业论文

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档案建设,即加快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时期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建好用好电子财务档案,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程。

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加强财务管理。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会计电算化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会计档案管理发展方向。

管好用好财务档案是企业财会工作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会计电算化特点。

1、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借贷试算平衡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均需要进行人工汇总计算,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也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计算错误。

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机制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这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2、数据记录方式和保存介质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方式下,数据记录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记录,出现记录错误的可能性加大,而且同一类数据可能会重复多次记录。

数据保存介质是“纸”介质,保存这些介质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还需进行防火、防水、防潮、防盗等工作。

在电算化会计工作环境下,数据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

磁性介质的采用节约了数据的保存空间,也使数据存取方便,同时通过数据拷贝、转入等方法避免了手工记录中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

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

由于磁盘存在着物理易损性,需要对磁盘进行备份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保障范围的拓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会计档案管理手段的变革和管理效能的提高。

建设电子财务档案,实现财务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搞好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

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随之而使会计档案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

本文根据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较之传统的财务档案,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

第二,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使用。

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

第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

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

第四,电子财务档案便于计算、分析,快捷获得所需结果。

如果电子财务档案上网,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不仅满足了日常条件查询、统计分析、制作数据报表、开展数据交换的需要,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和方便快捷的目的,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原始档案由于频繁翻阅而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五,电子财务档案易于修正、拷贝和重置,便于纠错、携带和传递。

正如上面所述,电子财务档案或财务档案信息化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的一面。

如具有系统依赖性,即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打开,不具备传统档案的直接可视性,还具有易遭毁损、难查痕迹的特点,同时它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即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

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科学的管理。

因此,即使实现了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归档中也需要实行所谓的“双套制”,即将同一份档案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归档。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的内容。

1、搞好数据挖掘和整理,建好数据库,并及时采集动态数据。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他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传统的档案大都以纸质为载体,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向数字化档案管理转变。

未来的财务档案室就是财务档案的数据采集源泉和基地,是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基地。

在财务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必须建立企业财务档案数据库,可以按企业财务档案的内容分类建立若干个主要的数据库,如按标准制度、原始凭证、会计账簿、指标文件、工作资料等建立几个主要基本数据库。

数据库一经建立,立即着手数据的录入,将本单位的财务档案资料都录入计算机。

2、搞好财务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档案使用效率。

档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广阔天地。

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信息网络,一方面可以将业务上级的文档以及本级各单位的相关文件直接进入或转换进入档案数据库,减少档案人员的重复录入工作,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实行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方式开展财务档案信息咨询。

总之,网络财务档案的在线管理和使用功能,可以大大减少档案在形成、调阅上的时空差,实现财务档案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整合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提高财务档案管理能力和质量。

财务档案信息通过采集整理和网络传输,最终要提供给各级领导、决策部门、财务人员处理和运用。

由于信息量大、保障要求高,仅凭有关人员的经验来处理问题是不行的,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辅助决策系统。

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经济数学等为手段,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能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保障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

四、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产物,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客观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史料和查证作用。

所以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安全完整的保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

因此,必须做好会计凭证的收集和整理、会计账簿的收集和整理、会计报表的收集和整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文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磁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加强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

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

在工程规划初期,应该由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人员共同协商,分别从财务管理角度和档案管理角度提出设计思路,考虑各方面的需要,从而避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空缺或重叠,提高效率。

在财务软件方面,应采用一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实行电子签单制度,建立和健全财务档案管理责任制、电子文件签入、签出制、安全日志制,从而保障财务档案不被篡改或便于追溯使用过文件的人员。

此外,为便于财务软件升级,保证不同开发商提供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必须提高财务数据存贮形式的标准性、一致性和可续性。

2、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

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3、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贴上保护字样,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的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

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

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者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

因此,本文建议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

显然,其收集与管理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

4、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利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企业或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另外还可以得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再利用。

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1)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您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2)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5、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始终要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档案干部队伍,是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财务部门要补充具有计算机、通信、微电子等学历背景的技术人员,逐步改变现有业务人员队伍专业结构单一的情况,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加强财务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分层次、分阶段和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培训为原则,着重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其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

建立合理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效绩考核评价规定,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力强、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进行表彰,激励大家学信息化、用信息化。

此外,还要对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档案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知识和技能的介绍,使其了解财务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更好地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五、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存贮在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必须建立软盘备份。

根据《账务系统管理制度》和《报表系统管理制度》的规定,账务数据和报表数据的备份由数据管理员建立。

备份次数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备份的软盘与档案管理员办理存档手续;用做备份的软盘必须妥善保管;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条和包装盒内,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贮;双备份下的两套备份软盘应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保管。

2、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是计算机。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

由于硬件系统存在物理易损性,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他非人为原因,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工作不能进行。

数据处理的准确、高效主要依赖于财务软件的质量和性能。

一旦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

一旦程序中出现严重的病毒,将会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很有可能扩大损失。

会计数据主要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如果没有相关备份的话,将给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

磁性介质以磁信号存储信息,如果数据被人恶意修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所以我们还应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做一定的工作,如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3、电算会计档案必要有专人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主体是“人”,但无论软件质量如何优良,规章制度如何完善,作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主体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有制度而不去执行,甚至恶意地修改软件程序,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非法取得口令,都是不行的。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选用与培养,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达到电算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主体诚信。

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处理业务时所产生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均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4、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网络安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

采用密码管理和登陆制度控制网上财务数据的读取;起用防火墙,隔离会计电算化系统与外部访问区之间的联系,限制外界透过防火墙对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非法访问;采用数据加密、回响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管理以防止由于遮荫问题、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以及不法分子非法拦截盗用财务数据信息等安全隐患,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

六、结束语。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代替传统的手工工作是必然趋势。

目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广泛应用。

进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中国的企业要走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

加强和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将成为各个企业在财务工作以及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财务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和效益。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蒸蒸日上,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也一定会更出色,我们的工作也将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会计信息化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集资产、信息与业务为一体,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存储、优化、传达和应用等处理,具有财务信息处理职能集中化的特征。从本质上讲,会计信息化就是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会计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并在这一进程中建立起以集合与互通为特点的现代会计信息化系统。当前,我国对会计信息化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在研究开发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上,诺兰模型是关注度最高的;其次,还能看到一些教授在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上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立足于研究开发会计信息系统,对信息系统软件各个板块的设计思想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再次,在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及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方面,国内的学者尚未提出一致观点。导致了许多企业不够明确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所在,对会计信息化的目标和具体业务流程更是了解甚微,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就是相同的概念,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用电脑等设备代替纸张的报表和账簿,进而忽视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使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提高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使企业业务量蒸蒸日上,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工作效益的目的。此外,在中小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有力监督,为企业的高层提供真实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投资人以及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分析,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对信息化概念的界定不够明确、盲目效仿其他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高素质跨领域人才的严重缺失、激励体系的不完善、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这就需要企业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事前规划研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或是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合理规避风险。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研究,量身定制,多方考证,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真正为企业所用。企业可以通过研究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控制,实现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的一体化,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1.信息化没有真正实现。即便我国有些中小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但他们对其本质的认知并不够:认为只要拥有了通讯设备、企业网站和信息化管理软件就算实现信息化了。对于什么是信息化、如何运用信息化缺乏全面的认识。许多企业都购买了电脑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但其主要功能却只停留在记录方面,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不仅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也使信息化系统变成空壳,没有发挥实质作用。

2.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失。企业信息化管理因为涉及的领域广,需要同时掌握计算机与管理知识,因此企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能全面系统的掌握信息管理技术的人并不多,如果企业没有对员工统一开设培训课程,员工无法感受到开发者设计软件的初衷,因此很难有效利用企业信息管理的系统软件。

3.资金未得到合理利用。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在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缺少合理的前期规划,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对企业现状和经营策略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使资金没有得到最优化配置,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和流失,进而使企业的成本—收益比大大降低,最终造成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4.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一是大型企业是目前各级政府信息化技术建设专项资金的重点资助对象,而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相对较少;二是政府部门作为领头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没有起到相应的领导作用,如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够完善,使得企业每次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业务的时间过长等等,这极大的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1.社会方面。当前,由于国内学者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观点,造成信息化环境缺失统一的管理标准,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同时缺少相应的信息化环境和统一的制约体系。

2.企业层面。一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够重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普通的记账收银,是可有可无的,还有一些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高,对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并不了解,甚至对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界定模棱两可,对会计信息化的本质理解不够,这些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绊脚石,给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带来相当大的阻碍。二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引进的人才在专业能力上也很单一,很多员工因为缺少跨学科复合型的知识,对信息技术或管理能力掌握不够,难以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即便企业开发建设了信息化系统装置,也是形同虚设,这不仅占用了企业资金,也将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影响,使中小企业在会计日趋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难以生存和发展。

(一)量身定制,综合考量。

企业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属于自己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切勿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和公司损失,一定要多方论证、仔细分析,本着成本效益匹配的原则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另外,企业在选择信息系统供应商时应该综合考量供应商的能力,比如产品的含金量、供应商的技术能力、软件的先进性等,确保会计信息化系统能有效满足企业会计业务的需求。

(二)整体规划,重点突破。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涉及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环境等各个方面,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在明确企业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制订会计信息化的前期预算、整体规划、发展目标、风险控制方法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等,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更要敢于突破,真正创造属于自己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财务水平和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使信息化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工具。

(三)控制风险,转变观念。

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将举步维艰。企业只有在事前对这些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根据企业情况制定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对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加以控制,并制定及时有效的补救方案,多方考证,才能在出现风险时沉着应对。另外,企业所有员工都应该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意义所在,不单纯是利用电脑处理信息而已,不能只停留在记录的层面,而是要将企业与市场进行结合,将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企业要从每个员工抓起,培训专业所需能力,领导层更应以身作则使企业尽快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大形式。

(四)有效激励,激发热情。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激励机制可以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决定员工的绩效水平。制定符合民意的激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人心,进而大幅度提高企业效益。随着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企业必须要推出适于信息化管理的激励机制,而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激励模式,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着手,同时还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多个层面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另外,企业应该分批多次的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会计信息化为企业提高绩效的最终目的。(五)内部协调统一,外部加强沟通企业应该为内部员工建立能提供各种信息的通用平台,将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以及数据库等以信息化系统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建立内部信息系统使信息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从而使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又能协调统一。这样有利于各部门对突发情况做出迅速应对,更有利于控制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风险,降低企业不必要损失。此外,企业应同时建立与外部的信息系统,为企业的合作人、投资人以及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张林,丁鑫,谷丰.“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年会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8)。

[2]张艳.硕士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作者基本信息[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11)。

[4]赵立新.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研究[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9)。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