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教学设计人教版(汇总22篇)

时间:2023-12-05 13:16:27 作者:念青松

教学计划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项教育活动。借鉴以下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用假设法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感觉抽象。在教学时,我结合本班实际,用学生熟悉的吸管和杯子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真正去认识、理解“抽屉原理”学生学得轻松也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的类推能力,形成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用假设法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感觉抽象。在教学时,我结合本班实际,用学生熟悉的吸管和杯子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真正去认识、理解“抽屉原理”学生学得轻松也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的类推能力,形成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文档为doc格式。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二)检测。

1、填空。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数。

2、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元。

a、60b、61c、62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元。

a、3b、4c、5d、无法确定。

3、幼儿园老师准备把15本图画书分给14个小朋友,结果是什么?

六、作业(6分)。

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2、4题。

板书。

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商+1)物体。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生:对!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3,0)(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点评】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3个人坐两个座位,3人都要坐下,一定有一个座位上至少坐了2个人。

这其中蕴含了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研究。

二、新知探究。

有没有一种方法不用摆放就可以知道至少数是多少呢?

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中。

99支铅笔放进98个文具盒中。

是否都有一个文具盒中。

至少放进2枝铅笔呢?

这是为什么?可以用算式表达吗?

8枝笔放进2个文具盒呢?

9枝笔放进3个文具盒呢?至少数=上+余数吗?

三、小试牛刀。

1、把13只小兔子关在5个笼子里,至少有多少只兔子要关在同一个笼子里? 2、咱们班共59人,至少有几人是同一属相?3、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镖镖都中,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4、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去春游,自由活时有6个同学在一起,可以肯定,      。

为什么?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分配方法。

教学难点:分配方法。

教学方法:列举法分析法。

学习方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

(一)游戏引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揭示目标。

理解并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解答方法。

二、自主学习(8分)。

1、看书68页,阅读例1: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1)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2)理解4种放法。

2、全班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跟踪练习。

68页做一做:5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1)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3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合作交流(8)。

1、出示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1)合作交流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

(2)指名说一说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6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2、如果一共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呢?

3、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7÷3=2……1(至少放3本)。

8÷3=2……2(至少放4本)。

10÷3=3……1(至少放5本)。

4、做一做。

11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四、质疑探究(5分)。

1、鸽巢问题怎样求?

小结: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2、做一做。

69页做一做2题。

五、小结检测(10)。

(一)小结。

鸽巢问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二)检测。

1、填空。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数。

2、选择。

3、幼儿园老师准备把15本图画书分给14个小朋友,结果是什么?

六、作业(6分)。

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2、4题。

板书。

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商+1)物体。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康复”、“意外”等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和第七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蜿蜒民族驾驶谱写奴隶曲折不朽岛屿海域。

宝库水天相连星罗棋布连绵起伏询问固定顿时。

传递快慰哀伤飘飘悠悠。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能用“康复”、“意外”造句。

1、出示词语。

2、指名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3、明确要求: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时,分别将这两个词用于句子的中间和最后。

4、指名交流。

5、师生评价。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六一联欢会开始了,我仿佛()。

2、(),我很自豪。

3、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的消息像()。

指名交流,师总结。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捡起了地上的。

(2)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3)小明从小就养成了讲文明。

(4)今天到公园去赏花。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然而她用()的毅力,()的精神,()承受(),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2)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它能飞越(),忠实地为人们(),所以人们称它是“()”。

(3)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在蓝天中()……。

六、阅读分析。

1、齐背《雪儿》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要求。

(1)照样子,写词语。

雪白雪白()()()。

飘飘悠悠()()()。

(2)用横线画出“我”对刚到家的客人的做法。

(3)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4)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白云,我们还会看到(),看到()。

3、逐条按要求完成。

5、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6、再一次齐背课文。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三、四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部分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正确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自豪镜子疼爱陷进变幻增添姿态笼罩遮挡。

酿蜜槐花飘香瑞雪初降铺天盖地糊涂警惕翻译。

据说同胞边境惊呆神勇无比热火朝天平平盏盏。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三个,并组成词语。

犭()()()。

氵()()()。

辶()()()。

艹()()()。

纟()()()。

土()()()。

1、练写。

2、交流。

3、说说规律,帮助记忆。如“犭”与动物名称有关,“氵”与水有关等。

三、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三和练习四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我们从小就培养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3)我对学校每个地方都非常熟练。

(4)同学们被解放军叔叔的英勇事迹感激了。

(5)今天开家长会,所有的各位家长都到齐了。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塞下曲》。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小骆驼原来挺()的,因为()。通过沙漠之旅,他明白了,那两个肉疙瘩能();两个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可以(),从此,他为自己感到()。

(2)庐山的景色十分(),那里有(),有(),有(),有(),尤其是(),更给它()。

(3)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心里装着()。中午,桌上就摆出了(),()、()、(),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整个槐乡都浸在()中了。

六、阅读分析。

1、齐背《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

2、读一读,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再齐读。

3、第二自然段中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特点,第三自然段介绍了()的特点。

4、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说说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5、想一想,庐山云雾还会变化出什么样子?用“一会儿……一会儿……”将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1)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2)指名交流。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五单元的生字词。

2、会背诵《古诗两首》,并能默写。

3、能用“果然”、“如果……就……”造句。

4、灵活运用字词。

5、进一步练习加标点。

6、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加强阅读能力。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瀑布黄鹂浪费关键评理可惜整顿分析思索。

肺结核聚精会神两全其美。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默写古诗。

1、限时默写古诗,指四人上黑板默。

2、共同批改,订正黑板上的古诗。

3、同桌互相批改,各自订正。

4、齐背。

三、造句。

1、出示词语:果然,如果……就……。

2、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用两个词造句。

4、师生共同评议。

四、练习加标点。

1、出示句子:

(2)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的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了呢。

2、试填。

3、指名交流。

4、进一步强调引号的用法。

5、结合对话习作,说说如何把提示语写完整。

6、齐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出示填空题:

(1)“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代诗人()写的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前两句写了(),后两句写了()景,()、()、()、()四种色彩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

(2)《争论的故事》中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惜这时候大雁()。

3、指名回答。

4、师读,生听,并把答案记下来。

5、交流,订正。

6、齐答。

六、阅读分析。

1、齐读课文《争论的故事》第三大段。

2、联系上文说说“赞许”的意思。

3、为“聚精会神”换上适当的近义词。

4、说说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再写下来。

6、交流,指名说。

7、师生评议。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四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六单元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词语。

3、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4、按课文内容填空。

5、进行关联词的练习。

6、阅读训练,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必须泛起坚定上钩神秘凶猛匕首货轮输送。

佩服救援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6、齐背成语。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经过努力,王丽做作业马虎的现象比以前进步了。

(2)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3)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4)乌云和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出示填空:

(2)恐龙大多以吃()为主,也有专门()。霸王龙就是非常()的()恐龙,它(),牙齿就像()。

3、生听答。

4、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5、齐答。

五、关联词练习。

1、说说你所知道的关联词。

2、出示句子:

(1)()我认真听讲,()我的成绩进步了。

(2)隔壁老奶奶()给我弄吃的,()教我读书。

(3)()不注意用眼卫生,我们的眼睛()会近视。

(4)()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一点儿也不骄傲。

3、说说应该填上什么关联词。

4、齐读句子。

六、阅读分析。

1、齐读《恐龙》第二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说说“庞然大物”和“望而生畏”的意思。

3、用波浪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4、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哪四种恐龙,指名交流。

5、说说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这些恐龙的特点。

6、师总结。

7、齐读本段。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五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七单元的生字词。

2、学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荷花》。

4、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水平。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蜜蜂俘虏蜻蜓伸缩功绩肌肉暑假。

舅舅满载而归舞蹈饱胀莲蓬翩翩起舞。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7、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8、齐背成语。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那晚的情景一直在我心中铭记。

(2)经过小华努力,使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3)我们有总共四十一个人。

(4)这是鲜艳的一面国旗。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6、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荷花()。

2、(),多开心啊。

3、下课了老师对我说()。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复习引号的用法。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荷花》。

3、出示填空:

(2)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螃蟹,()海鱼,()贝壳……。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阅读分析。

1、齐背《荷花》第二三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说说“挨挨挤挤”、“饱胀”的意思。

3、说说刚开的、全开的、未开的花的姿态。

4、默写这些句子。

5、“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画说明了什么?指名说。

6、画家是谁?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指名交流。

7、齐背。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六课时。

复习目标:

1、巩固第八单元的生字词。

2、整理错乱的句子,练习用“渐渐地”和“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能背诵《小露珠》,并按课文填空。

4、学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简直仿佛捕杀喇叭精神疑惑疯长挥舞。

葱绿威胁欢天喜地生机勃勃传染病。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整理错乱的句子。

1、出示句子:

()有一次,一条小金鱼游到我的身边。

()文文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

()我常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它尾巴一摇就游跑了,可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

()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2、说说看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做。

3、指名说。

4、师总结:先读一读,了解大意。再根据其中的联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顺序。一般的都有是按时间或地方的顺序来写的。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5、按上述方法,练习做。

6、指名交流。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经过三个月的锻炼,小明的身体。

(2)车子开到一个南京市区宾馆门口停了下来。

(3)第一堂课,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

(4)我断定这个好主意可能是聪聪想出来的。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造句。

1、出示词语:渐渐地,越来越……越来越……。

2、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用两个词造句,要求如下:

(1)渐渐地:(写天气的)。

(2)渐渐地:(写人物活动的)。

(3)越来越……越来越……:(学习方面)。

(4)越来越……越来越……:(生活方面)。

4、师生共同评议。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小露珠》。

3、出示填空:

(1)()降临了,()、()、()出现了()小露珠。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的时候,已经()。

(2)经过王大伯的修剪,枝条是大大地()了,但来年的桃子产量却大大()了。“()”是为了“()”,这里面还真有学问哩!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阅读分析。

1、齐读《剪枝的学问》最后一自然段。

2、找出其中的一个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了什么。

3、“我”看到桃树上又多又大的桃子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

5、齐读课文。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第七课时。

复习目标:

1、综合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1、出示病句:

(1)桑兰是海内外人士敬佩的。

(2)我们要不断新的知识。

(3)艰难地向高峰攀登。

(4)我决心改掉作业马虎。

(5)他把小女孩一口气背到了医院。

(6)我们把教室里的打扫得整整齐齐。

(7)宽敞的草原是牛马的乐园。

(8)这是两个四(2)班的同学做的好事。

(9)海峡两岸人民都愿望着祖国早日统一。

(10)听了校长的报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1)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克服了错误。

(12)大家积极体育活动。

(13)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儿童玩具。

(14)一小时后,我们到达了。

(15)妈妈说明天可能不一定下雨。

(16)我们要专心致志老师讲课。

(17)李方详细地检查了作业。

(18)我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但是我犯了错误。

(19)森林里,小兔的房子造得坚固结实。

(20)李川特别喜欢踢足球和排球。

(21)花园里的花很美丽极了!

(22)语文这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23)书架上各种各样的摆着图书。

(24)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25)爱迪生试制电灯,不知多少次做了实验。

(26)我在公园里看到奇异的一种花草。

(27)我断定这个好主意可能是聪聪想出来的。

2、复习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病句。

3、回忆分别应该用什么修改符号。

4、试着修改。

5、全班校对,同桌互批。

6、师重点指导易错的题目。

7、生对调订正。

8、师批改。

人教版六下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p40页例3、练一练及练习九的3----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手指课题: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好,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出示四幅图在一起的)。

2厘米。

3.2厘米。

4.8厘米。

3厘米。

6.4厘米。

4厘米。

9.6厘米。

6厘米。

二、新授。

(学生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应用。

(一)数的比例。

课本.40页练一练。(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出示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

3厘米。

5厘米。

4.5厘米。

7.5厘米。

师: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这个图形?(学生讲这是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几个数字分别是它们的底和高。然后汇报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1、课本41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交流。)。

2、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15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

四、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的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比例,并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会自己根据数据组比例,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识。

五、课堂检测。

1、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对号。

10:2和35:42()0.6:0.2和:()。

4和3:():和12:8()。

2、在下面的六个比中,选择两个比组成比例。

4:71.4:2.8:10:15。

3、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六、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九4题、7题。

人教版六下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再通过练习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实例讲。

解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

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生:图形的放缩。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该是。

什么形状的?你会画吗?

生:长方形。

师:那我们来估一估它的长和宽吧。

(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反馈。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

意)?为什么?

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

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

师板书学生结果:逐步引出1:100。

1学生汇报。

2学生讨论:

学生: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3引出课题。

教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

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师: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500厘米。

生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1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500。

师:比例尺1:22000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200000厘米的距离。生2:?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学生回答,师评价并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

距离的比。

小结比例尺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巩固,检测反馈。

1、练习1、求比例尺在一幅地图上,用20cm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

千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学生独立做,集体反馈。

练习3、4略。

2、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

指导学生在画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100”。在画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300”。

3、再次认识比例尺。

2电脑课件演示。

3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4讨论板书:

比例尺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如1:30000000。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如200:1。

5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算一算笑笑卧室。

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

2.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确定比例尺,把自己家的平面图画下来吗?板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初步学会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25分钟)。

1、学生交流。

2、师:现在谁说说你印象最深最想和别人说的收获是什么?

3、汇报交流:

(1)好词佳句。

师:1、你能运用到日后的写作中么?

2、在这部分中谁还有这样的收获?

(2)懂得的道理。

师:你很会读书。

在其他课文中,谁还有这样的收获?

(3)选材。

师:谁在平时的学习中有过因为写作时的选材与众不同而得到好评的例子?

看来选材的与众不同真的会吸引不少读者的眼球呀。

谁还有这方面的收获?

(4)记优美词句。

师:这是一种学习方法。谁还有平时记优美词句的好习惯?

你们这种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值得大家学习。

(5)比喻、排比。

师:恰当的运用这些写作方法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大家来共同看这一部分。根据这部分的内容谁还有这方面的收获和体会?谈谈你的感受。(在哪里看到过关于比喻、排比的写作方法,和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读书方法。

师:你们平时是怎么读书的?谁还知道那些读书方法?

(7)心理描写。

师:你注意到了作者对于复杂心理的感受?大家共同来看这一部分,根据这部分的内容,你还有什么体会么?(在哪里看到过关于心理的描写,和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8)动作描写。

师:你注意到了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大家来共同看这里,根据这部分的内容,你还有什么感受么?(平时读书或者写作时发现的关于动作的描写和感受。)。

教师小结:动作、心理、语言、外貌的描写不仅会使文章生动,还会表现人物的心灵,传递人物的情感,日后要把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你的习作会得到提高。

师:课文内容都交流过了,还有其他方面的交流么?

(9)积累的诗歌。

师:你这种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值得大家学习。

谁还有这方面的收获?

书中还有一处描写爱读书的诗歌,谁来读一读?(教师指生读,正音,齐读)。

(10)有关爱读书的文章或书籍。

师:你这种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值得大家学习。

谁还有这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师小结:要善于观察和积累,你会在每一课中都会体会总结出这样的学习方法。

(11)同学们也可以说说学习中自己欠缺不足的地方。和周围的同学谈一谈,最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1、小组讨论。

2、汇报。

师:小组中有人帮助你解决了么?谁还有其他的办法呢?

1、打开听写本听写,谁先来听写,强调容易写错的部分。

(1)学生听写(2)教师听写。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进行对照并且改正,把写错的词语用笔做一下标记。

二、日积月累(10分钟)。

师: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有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来激励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课件出示)。

(一)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看一看能不能读懂他们,一会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名言,最好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1)自由读。

(2)指读正音。

(3)再读,体会大概意思。

(4)汇报。

(5)齐读。

(6)小组赛背。

(7)指背。

(二)谁还能说说在课外书中找到的有关爱读书的名言警句?

(1)学生汇报。

(2)教师展示名言。

(3)学生读背。

(4)打开名言警句本摘抄。

师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爱读书的好处,希望大家日后爱读书,好读书。

三、展示台(5分钟)。

师:老师在课前留下了预习让大家来填写读书卡,谁想来展示一下?

(1)学生展示并谈自己的体会和填写读书卡带来的好处。

(2)师:除了展示自己的读书卡,还想展示自己这段时间的什么学习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

例如:名言警句本、好词佳句本、作文书中例如心理活动等描写的部分、诗歌、语文书中的批注等等。

师:同学们这种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值得学习。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1、学会12个字,会认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知道动物具有的超越人类的本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神气,学习动物们惊人的耐性、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可爱动物朋友。它们都是谁呀?(学生看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课文读流利。

2.同桌自学生字。

3.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我也忍不住想考考大家了。

(cai出示一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4.同学们这么棒!相信这些字也难不倒大家了。(cai出示二类词)来一起读一遍吧。

5.真不错,生字连成词语了,能读好吗。(cai出示课内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段。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这种特殊的本领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评:对,这就是动物远游的本领。(板书远游)。

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

学生回答(蜜蜂、鲈鱼、鸽子、燕子、三文鱼、夜莺)。

能用书的一句话来概括,看了它们的本领后你的感受吗?

(cai出示句子:“这真是令人惊讶啊!”)。

小结:是呀,这些动物即使到遥远的地方,也可以认路回家。比我们人类的本领还要强。这真是令人惊讶啊!

(“惊讶”)体会朗读(指名)。

a生谈第一句:最远去过哪些地方?你们一个人去过解放公园?说说你的感受。来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来谈谈(惊讶)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真是了不起呀,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吧。(齐读)。

还从哪里体会到蜜蜂远游的本领强的?

b生谈第二句:关于这个方面的知识我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蜜蜂他是靠眼睛来认路的,而他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只要是沿路上有的一些事物,他都能记住,因此把他们放到盒子里,带到较远的地方也能很快飞回来。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惊讶)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真是令人惊讶呀,女生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吧。(女生齐读)。

(4)蜜蜂远游的能力已经很强了,还有比蜜蜂还强的呢!(出示鲈鱼的图片)。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从课文的哪一个部分看出鱼的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呢?

(第二句话:路程远、时间长)。

蜜蜂喜欢早出晚归,但是很多鱼远游却有季节性和规律性。比如大马哈鱼、小黄鱼、胭脂鱼,他们都有这个能力。有人研究过鳜鱼的旅行。鳜鱼在河里长到2岁游入海洋,张大以后又回到河里产卵,而且总是回到幼年所在的地方。这样远的路,鳜鱼即使只走过一次,也决不会走错。并且一路上,他常常要越过很大的障碍物。

我国的鲈鱼也有这个本领(cai出示图片)自己去读读课文吧。(指名读)读到这里又给你什么感受呢?(惊讶)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6)我们学习了蜜蜂和鱼远游的本领有什么感想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学生自由谈感想)。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2、3自然段吧。

四、小结本课学习,布置课外学习活动。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里了解了蜜蜂和鲈鱼令人惊讶的远游本领,其实还有比它们更加令人惊叹的小动物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探寻它们的奥秘吧。

2、查询有关动物的知识,办一份有关动物知识的小报。

五、教学生字。

[板书设计]。

17、动物的远游。

蜜蜂。

鲈鱼。

鸽子。

燕子。

三文鱼。

夜莺。

六下《墨梅》教学设计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爱梅、咏梅,还擅长画梅。(出示图片)他就是王冕。(出示资料)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他能诗,善画,兼能刻印。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著有《墨梅图题诗》《竹斋集》等。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他题在《墨梅图》上的一首诗,也叫“题画诗”。(出示古诗)诗的题目是——《墨梅》。

1.请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最少读三遍:一读字正腔圆,读正确;二读有板有眼,读流利;三读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诗味。开始!

2.老师也来读一遍,请你听听你读对了吗?师读。

(出示词语)洗砚池淡墨痕满乾坤,请跟着老师读一遍。

(出示)“乾坤”就是天地、人间。

(一)品“淡墨”

1.孩子们,看,这些是盛开的梅花(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这些梅花颜色鲜艳,真是太美了!而王冕一生最爱画的却是墨梅(出示《墨梅图》),这是他晚年时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2.你看,画中的这棵梅树就长在诗人家洗砚池边,(出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一起读。我们看到整棵梅树上的花朵怒放枝头,浅浅的、淡淡的。来,读出这墨梅的颜色淡。我们还看到梅树上花开得很茂盛,很多,一朵朵、一簇簇。来,读出花多的样子。

3.诗人笔下的梅花痕迹很浅,颜色也不够骄艳……但仔细再观察,你会发现:这株梅花,虽只用淡墨画成,但姿态优美,枝干挺秀,显得那样与众不同,读!虽没有艳丽的颜色,但穿插有致,花朵淡雅,显得那样清雅脱俗!读!

这株墨梅素洁、淡雅,有一种特别的、不俗的美……。

(二)品“清气”这淡淡的梅花就是这样生长着。三九严寒的季节里,依然怒放枝头。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但这朴素淡雅的梅花,(出示三、四句)却不要人夸一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人们一般认为什么颜色好呢?通常是粉红、鹅黄、玫瑰红……五彩斑斓、炫丽多姿的色彩。

2.可这墨梅的颜色却很淡很淡,但它的香气却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散开来,飘满周围的世界。这个"清气"到底是怎样的梅香呢?是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清淡的、清雅的香味。

请你试着把自己闻到的感觉读出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一株气清的梅树呀!这梅花的香气把宋代诗人王安石也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读: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这清幽淡雅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一个"满”字就把香气无处不在、无人不知的感觉写了出来。请读出这种特有的梅香。(出示三四句)。

(三)品诗人。

2.了退隐山林。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写作、吟诗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

答应求画可以得到金钱,选择做官可以得到权力。但这些对于王冕来说都是浮云,一个“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对名利的淡泊。他不正像——“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只是梅花的香气吗?不是的,它已经是(出示)一种气节、一种气度、一种骨气!王冕是元末明初时候的人,距今已有650多年了,可他的这首《墨梅》至今还被人所记得,被人来吟诵,这不就是一——“只留清气满乾坤”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歌咏怀,诗言志”。王冕一生不愿巴结权贵,不愿追名逐利,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一样孤芳自赏。正如他所说(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看来,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看似写梅,其实是写人啊!孩子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到这里,我们才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里我们也可以说:“画如其人,诗如其人!”是的,墨梅没有红梅俏丽,没有白梅冷艳,但它素洁高雅,梅香充满人间,是那样低调、不张扬。王冕就像梅花一样淡泊名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这正是王冕一生追求的志向。请你当一回王冕,把这种情怀、这种志向咏出来!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叫——“洁身自好”。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冬,她傲霜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为芬芳。因此,一朵朵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了一个个有灵魂、有骨气的人。让我们把冰清玉洁的墨梅,把淡泊名利的王冕深深刻在心中。

六下语教学设计人教版

2、反映人物优秀品质: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视死如归拾金不昧临危不惧。

3、带有“鼎”的成语:鼎足之势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三足鼎立一言九鼎。

4、带有数字的成语:一干二净两面三刀四面八方五颜六色九牛一毛。

5、历史故事的成语: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

6、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大公无私承前启后翻天覆地弄假成真舍近求远。

7、带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七拼八凑胡言乱语。

8、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

9、形容很专心的成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一志目不转睛。

10、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目瞪口呆头重脚轻口是心非耳闻目睹。

11、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春色满圆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12、描写夏天的热:赤日炎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

13、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寸草不生连绵起伏。

14、描写水的成语:水平如镜波澜壮阔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波涛汹涌。

17、表示心情的成语:

高兴: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心旷神怡沾沾自喜。

伤心:垂头丧气心灰意冷悲痛欲绝心如刀绞万箭穿心。

18、表示说话的成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对答如流喋喋不休。

19、带有动物名称的:闻鸡起舞、狐假虎威、胆小如鼠、龙飞凤舞、画蛇添足。

20、描写人物神态的: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目瞪口呆垂头丧气。

21、描写自然环境的:

雨:和风细雨风雨交加狂风暴雨急风暴雨暴风骤雨。

花: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花红柳绿五彩缤纷。

天气:风和日丽骄阳似火秋高气爽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22、含有夸张手法的成语:怒发冲冠一目十行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一日三秋。

23、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七上八下心急如焚。

24、反映技艺高超的成语:技压群芳技压群雄声情并茂神通广大炉火纯青。

25、反映朋友间情谊深厚的成语:深情厚谊、情同手足、情深义重同甘共苦肝胆相照。

26、反映景色优美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翠_。

27、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人来人往人如潮涌。

28、形容情况险急:危在旦夕、迫在眉睫、命悬一线、火烧眉毛刻不容缓。

29、反映场面热闹繁华的成语: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山人海。

30、有比喻的成语:归心似箭、视死如归、胆小如鼠、守口如瓶。

31、含有“不”的成语:与众不同宁死不屈水泄不通目不识丁力不从心。

32、描写地形地貌的成语:连绵不断高耸入云危峰兀立拔地而起一望无边。

33、含有人物的成语:江郎才尽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塞翁失马、孟母三迁。

34、描写冬天的词语: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冰天雪地。

35、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金蝉脱壳蜻蜓点水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6、多字格成语:

37、“想”的成语:深思熟虑胡思乱想朝思暮想左思右想异想天开。

38、描写颜色的成语: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

叠字词。

1、aabb: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2、abab:通红通红鲜红鲜红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研究研究。

3、abac:一心一意一模一样半信半疑人山人海十全十美。

4、aabc:津津有味多多益善栩栩如生济济一堂头头是道。

5、abcc:生机勃勃兴致勃勃生气勃勃得意洋洋喜气洋洋。

6、abb:红通通红彤彤黄灿灿金灿灿绿油油。

7、abab(声音)哗啦哗啦轰隆轰隆嘀嗒嘀嗒叮咚叮咚淅沥淅沥。

诗句、名言警句。

1、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描写夏天的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描写秋天的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4、描写冬天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5、抒发思念家乡或亲人的古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地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描述军旅生活的古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7、描写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8、描写友情(离别、送别)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9、描写山川景物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10、咏物言志诗: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11、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12、惜时类: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13、爱国类: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4、心情类:

悲伤: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儿》。

高兴: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15、歌颂母爱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16、勤奋学习的名言:

哪里有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

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7、珍惜时间的名言:

合理安排时间,

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岳飞。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说明谦虚的名言:

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8、谚语:

(气象)。

(1)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农业谚语)。

(1)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学习谚语):

(1)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对联:

(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联):桃李满天下,四海皆学子。

(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爆竹一声除旧岁梅花数点接新春;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

(格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景区联)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做人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20、歇后语:

(夸奖赞誉)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三国歇后语)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4、曹雪芹《红楼婪》的小故事:《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

常用知识点。

1、在括号中填写日常生活中的谦词雅语(限2字词)。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勿送说(留步)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指点说(赐教)。

请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等候客人说(恭候)客人来到说(光临)。

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

看望别人说(拜访)与人分别说(告辞)。

赞人见解说(高见)托人办事用(拜托)。

请人解答用(请教)归还原物说(奉还)。

欢迎购买说(光顾)对方来信用(惠书)。

赠送作品用(斧正)老人年龄用(高寿)。

称人家庭用(府上)道已之家用(寒舍)。

请人原谅说(抱歉)祝人健康说(保重)。

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迎接说(失礼)。

请人接受说(笑纳)请人让路说(借光)。

2、填上适当的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

_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

3、趣填《“笑”字歌》。

开心的笑是(眉开眼笑)有意味的笑是(微笑)。

天真的笑是(憨笑)兴奋的笑是(捧腹大笑)。

无表情的笑是(冷笑)讨好别人的笑是(媚笑)。

挖苦别人的笑是(嘲笑)讥讽别人的笑是(讥笑)。

4、用“败”组词填空。

书画或写的文章中有毛病的地方。(败笔)。

官司打输了。(败诉)。

部队打仗输了,逃走。(败阵)。

坏分子的阴谋被发觉。(败露)。

5、用“严”组词填空。

(严明)的纪律(严正)的立场。

(严格)的要求(严厉)的批评。

(严谨)的结构(严肃)的态度。

(严密)的组织(严整)的队伍。

6、各写一个含有“手”的成语。

形容高兴(手舞足蹈)形容聪明(心灵手巧)。

形容容易(手到擒拿)形容冷漠(袖手旁观)。

形容亲密(情同手足)形容慌乱(手忙脚乱)。

形容熟练(得心应手)形容喜爱(爱不释手)。

形容凶狠(心狠手辣)形容敏捷(眼疾手快)。

医术高明(妙手回春)权力大(一手遮天)。

没有准备(手足无措)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7、用“然”组词填空。

表示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居然)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竟然)。

非常敬佩的样子(肃然)坚决毫不犹豫(毅然)。

不关心、不在乎(漠然)表示情况发生急促而又出乎意料(忽然)。

8、根据意思填成语。

简短的话(三言两语)虚伪而动听的话(甜言蜜语)。

为讨人喜欢而说的十分动听的话(花言巧语)粗鲁的话(污言秽语)。

自己跟自己说话(自言自语)用恶毒的话骂人(恶言恶语)。

说话语气温和(轻言轻语)豪迈雄壮的话(豪言壮语)。

很多话(千言万语)背后制造散步的话(流言蜚语)。

9、复原成语。

默默无“蚊”(蚊香广告):默默无闻。

“咳”不容缓(药品广告):刻不容缓。

“衣名”惊人(服装广告):一鸣惊人。

天“堂”地“酒”(白酒广告):天长地久。

10、用“渡”组词表达。

强行渡过江河。(强渡)。

船只争先恐后地渡过江河。(抢渡)。

暗暗地渡过江河。(偷渡)。

用游泳的方式游过江河。(穿渡)。

横穿水面到达彼岸。(横渡)。

用横筏等横过水面往返送人或东西。(摆渡)。

11、照样子解释词语。

袖手旁观---冷漠手舞足蹈---兴奋。

缩手缩脚---胆小一手遮天---专横。

手不离卷---勤学心狠手辣---狠毒。

情同手足---情深妙手回春---高明。

大手大脚---浪费。

12、加上不同的标点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13、请选择下面的祝词填空。

一鸣惊人一举成名一帆风顺一路顺风一路平安。

为船员远航送行:一帆风顺。

为谈判代表送行:一鸣惊人。

为旅游观光者送行:一路平安。

为体育代表团送行:一路顺风。

为演讲参赛者送行:一举成名。

14、成语之最。

的巨人:顶天立地的嘴:气吞山河。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的手:一手遮天。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宽阔的胸怀:胸怀若谷。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最厉害的贼:偷天换日最宽的嘴巴:口若悬河。

最贵的话:一语千金最有学问的人:无所不知。

最广的话:一言千里的誓言:海枯石烂。

最诚的忠言:金玉良言最有价值的话:一诺千金。

最准的话:一言为定最重的话:一言九鼎。

的本领:开天辟地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

最快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5、谚语。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言必行,行必果。

吃一堑,长一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一等二_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经一事,长一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

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不愧对今天的人,明天会对你微笑;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给你烦恼。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16、五字俗语。

不打不相识防患于未然。

赶鸭子上架贵人多忘事。

换汤不换药久旱逢甘露。

空口说白话快刀斩乱麻。

老牛拉破车鲤鱼跳龙门。

鸟枪换大炮千里送鹅毛。

无风不起浪无巧不成书。

无用武之地物以稀为贵。

先下手为强小巫见大巫。

依葫芦画瓢一鼻孔出气。

一问三不知八字没一撇。

病急乱投医。

17、六字俗语。

百闻不如一见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一。

拆东墙补西壁放长线钓大鱼。

风马牛不相及恭敬不如从命。

挂羊头买狗肉过五关斩六将。

家丑不可外扬九牛二虎之力。

明人不做暗事牛头不对马嘴。

英雄所见略同有眼不识泰山。

冤有头债有主真金不怕火炼。

18、七字俗语。

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识庐山真面目初生牛犊不怕虎。

此地无银三百两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沙锅问到底各人自扫门前雪。

横挑鼻子竖挑眼今朝有酒今朝醉。

近水楼台先得月拒人于千里之外。

赔了夫人又折兵人逢喜事精神爽。

无脸见江东父老无事不登三宝殿。

小不忍则乱大谋知其一不知其二。

宰相肚里好撑船醉翁之意不在洒。

19、歇后语。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竹篮打水-一场空。

兔子尾巴-长不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门缝里看人-看扁了。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明珠弹雀-其得不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课外知识知多少。

岁寒三友:松竹梅。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京剧五行当:生旦净末丑。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官:耳目口鼻舌。

预见未来的话(预言)。

应允别人的话(诺言)。

假不实的话(谎言)。

含有教益的话(格言)。

诚恳劝告的话(忠言)。

开玩笑的话(戏言)。

宣誓时表示决心的话(誓言)。

规劝告诫的话(箴言)。

为陷害人或挑拨离间而说的诽谤的话(谗言)。

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精炼的话叫(格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

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最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最渊博的知识——博古通今。

越的条件——得天独厚最虚幻的事物——海市蜃楼。

最成熟的思考——深思熟虑最严重的病情——病入膏肓。

最难得的机会——千载难逢深的医术——妙手回春。

明的计谋——神机妙算最宝贵的时间——一刻千金。

有钱的人家称——豪门贫穷的人家称——寒门柴门蓬门。

儒家_——孔门佛教称——佛门空门。

守门人称——门房门者。

人教版语文的学习方法。

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足球,同样适用于学习。

学习中的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动、进取和奋斗。

拥有一个主动的态度十分重要,可以说:“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遇到了每一件事绝不退缩,积极地去做,这就是一种主动的态度。主动可以使你比别人多许多做事的时间,可以比别人多做许多需要做的事情。你得到的练习就会很多,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

进取可以让你不停地向上,防止人变得堕落。向上看,至少能够不往下走。这里不再多说。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

态度是实力的前提,有良好的态度才能题得到自信、过硬等一系列的东西。态度和兴趣同等重要。

人教版语文的学习技巧。

增加基础字词。

只有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书读多了,字词基本就没问题,文学常识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六下语教学设计人教版

本文选自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师恩难忘”,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是一篇写人文章的优秀范例。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因各种原因,学生学习状态令人担忧,语文素养不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差。希望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对写人文章的取材、构思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阶段目标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本节课力争在此基础上打通阅读和写作的通道,提升学生欣赏评价作品和写作的能力。

四、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体会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写人文章惯用的列举事例、情景交融等表达方法,提升欣赏评价作品能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用回忆的语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流程: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

生态度。

2.学习用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提升欣赏评价作品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用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事例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

用。

教学难点:提升欣赏评价作品能力。

教学板块:

一、指向内容。

1.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课是写人的,写人的作文大家都写过,有哪些好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事例写人的奥秘。

2.依次学习四个事例,体会人物品质。

原则:先扶后放。

训练归纳。

指导朗读。

关注字词(板书四个事例)。

二、指向表达。

1.讨论事例的典型。

2.讨论事例的详略。

3.讨论事例的关联。

4.讨论事例的衔接。

三、指向评价。

1.文章有没多余的文字?

2.小结阅读文章的方法。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写人。

联系。

笑谈腿残。

课上・・・・・典型事例详略。

跳写板书・顽强。

衔接映衬。

笑放风筝・热爱。

课余。

跳追线拐・・・・・・・语言风格一致。

人教版六下负数教学设计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第二单元。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第三单元。

1、轻诺必寡信。《老子》。

2、民无信不立。《论语》。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也,人之道也。《礼记》。

5、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第四单元。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第五单元。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3、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第六单元。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第七单元。

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八单元。

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余音绕梁不落窠臼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脍炙人口曲高和寡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笔走龙蛇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第八单元成语及解释:

1、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很华丽的房屋。

2、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多指工艺美术。

3、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4、引人入胜:指美妙的境地或生动的情景.现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5、古色古香:形容书画,器物等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6、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老套子。

8、雅俗共赏:旧时用来形容某种艺术作品,各种人都能够欣赏。

9、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很多,看不过来。

10、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所称赞和传诵。

11、曲高和寡:旧时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和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不多。

12、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13、阳春白雪:用来比喻较高级的文学艺术作品,经常与“下里巴人”对比着用。

14、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15、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十分出色,多指文学艺术作品。

16、别具一格: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2.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3.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椅子”,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4.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6.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热身一下,一起来玩抢椅子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在老师说开始时,3位同学绕着椅子走,当老师说停的,三位同学都要坐在椅子上。

为什么总有一张椅子至少坐两个同学?

在这个游戏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叫做抽屉理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抽屉理原。(板书课题)。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分配方法。

教学难点:分配方法。

教学方法:列举法、分析法。

学习方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

(一)游戏引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揭示目标。

理解并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解答方法。

二、自主学习(8分)。

1、看书68页,阅读例1: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1)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2)理解4种放法。

2、全班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跟踪练习。

68页做一做:5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1)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3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班内交流汇报。

6.教师。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8.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1)合作交流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

(2)指名说一说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6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2、如果一共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呢?

3、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7÷3=2……1(至少放3本)。

8÷3=2……2(至少放4本)。

10÷3=3……1(至少放5本)。

4、做一做。

11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四、质疑探究(5分)。

1、鸽巢问题怎样求?

小结: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2、做一做。

69页做一做2题。

六下语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会读诗。

1.(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幻灯)。

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

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味道出来了。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

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

读一二句。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

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鲜艳的色彩)“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读三四句,说意思。“清气”“乾坤”

说全诗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诗里,再诗读,是不是诗味更浓了?

三、悟梅魂。

板书:墨痕——淡(清雅素淡)清气——满。

2.(幻灯回《墨梅图》)《墨梅》中的梅花个个清雅素淡、冰清玉洁,可有人却说:“王冕,你不去画娇艳的荷花,只画这素淡的梅花,哪里还会有人喜欢你,还会喜欢你的画呀!”于是王冕就给这画题上了诗,也给了回答,你能找到吗?(为什么不画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挑花和丰腴的海棠花?为什么不画粉色白色红色的梅花?)。

3.为什么不画得鲜艳夺目一些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的颜色好不好看?我们来看一看。

再看曹雪芹的。(有好颜色却刻意不画,墨梅与那些红梅、白梅相比,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她不靠鲜艳的颜色来取悦别人,她只想让——清新的香气充盈在天地之间)。

(2)与墨痕的淡相对的,是清气的——(满)。

拓展写“香”的诗:爱梅的诗人多,赞梅花之香的诗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现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只不过暗香一词也并非词作者原创)。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辉。每当夜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3)这么多人钟情于梅花的清香?在这里吸引文人墨客的仅仅是香气本身吗?香气还代表什么?(继续出示诗句:坚强品格、高贵气节、勤奋、刻苦、高洁、脱俗)。

为什么不两全其美?

(色——外表,气——内在,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的精神)王冕独爱梅花的清香,以至于放弃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泽,而选择以“淡墨痕”来画梅,目的是为了突出——香气,清香。

4.感受“人”

同学们,王冕一生写了无数咏梅的诗,以这首《墨梅》最为有名。他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

(自喻,他不在乎“颜色好”,一指梅的颜色,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来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暗指名誉、钱财、地位,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溢在天地之间,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吗?(石灰吟、竹石)。

5、小结: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素净淡雅超凡脱俗的墨梅。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读出梅花的高洁,读出王冕的高洁。

四、拓展延伸,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严寒,冰肌玉骨,人们喜爱它的形态,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现在我们来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的性格和含义,梅花的大红大紫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有所谓的“咏梅两千卷”。当然,捧红梅花最不遗余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鹤子。在古诗中,以梅为题的诗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叹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之情的桥梁。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消灭,战争已经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乡,自古闻名,苏杭更是封建时代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当年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作者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衰的过程,他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诗,陆游。

(三)以梅寄闲情。

(四)借梅诉乡情。

五、作业。

1.课外自学《竹石》。

2.自由组合,出一期“梅花赞”的手抄报。

六下《墨梅》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1.(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幻灯)。

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

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味道出来了。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介绍题画诗。)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

读一二句。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

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鲜艳的色彩)“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读三四句,说意思。“清气”“乾坤”

说全诗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诗里,再诗读,是不是诗味更浓了?

板书:墨痕——淡(清雅素淡)清气——满。

2.(幻灯回《墨梅图》)《墨梅》中的梅花个个清雅素淡、冰清玉洁,可有人却说:“王冕,你不去画娇艳的荷花,只画这素淡的梅花,哪里还会有人喜欢你,还会喜欢你的画呀!”于是王冕就给这画题上了诗,也给了回答,你能找到吗?(为什么不画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挑花和丰腴的海棠花?为什么不画粉色白色红色的梅花?)。

3.为什么不画得鲜艳夺目一些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的颜色好不好看?我们来看一看。

再看曹雪芹的。(有好颜色却刻意不画,墨梅与那些红梅、白梅相比,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她不靠鲜艳的颜色来取悦别人,她只想让——清新的香气充盈在天地之间)。

(2)与墨痕的淡相对的,是清气的——(满)。

拓展写“香”的诗:爱梅的诗人多,赞梅花之香的诗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现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只不过暗香一词也并非词作者原创)。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辉。每当夜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3)这么多人钟情于梅花的清香?在这里吸引文人墨客的仅仅是香气本身吗?香气还代表什么?(继续出示诗句:坚强品格、高贵气节、勤奋、刻苦、高洁、脱俗)。

为什么不两全其美?

(色——外表,气——内在,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的精神)王冕独爱梅花的清香,以至于放弃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泽,而选择以“淡墨痕”来画梅,目的是为了突出——香气,清香。

4.感受“人”

同学们,王冕一生写了无数咏梅的诗,以这首《墨梅》最为有名。他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

(自喻,他不在乎“颜色好”,一指梅的颜色,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来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暗指名誉、钱财、地位,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溢在天地之间,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吗?(石灰吟、竹石)。

5、小结: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素净淡雅超凡脱俗的墨梅。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读出梅花的高洁,读出王冕的高洁。

四、拓展延伸,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严寒,冰肌玉骨,人们喜爱它的形态,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现在我们来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的性格和含义,梅花的大红大紫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有所谓的“咏梅两千卷”。当然,捧红梅花最不遗余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鹤子。在古诗中,以梅为题的诗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叹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之情的桥梁。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消灭,战争已经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乡,自古闻名,苏杭更是封建时代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当年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作者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衰的过程,他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诗,陆游。

(三)以梅寄闲情。

(四)借梅诉乡情。

1.课外自学《竹石》。

2.自由组合,出一期“梅花赞”的手抄报。

人教版六下负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词中有画的想像必须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想像词境。

2.绘出文字的画面--倾听文字的声音--品尝文字的味道--提升文字的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2.有感情地吟诵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时间:四十分钟。

一.话题引入,初读全词。

1.导入揭题。

2.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读,指导读词要求。

4.同学们,请你根据词语解释,先想一想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说一说。

5.轻读,体会一下词中传递出词人和朋友们怎样的心情?

6.你是从词中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二.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1.反复读几遍词,圈圈划划,想想词人和朋友们因何而“沉醉”?

2.交流,感悟“沉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不知归路——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只有她一个人喝醉吗?真的是快乐的酒醉啊,读—。

溪亭日暮——词人和朋友们看到了怎样落日的美景,会说些什么?美美地醉一回!读—。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什么“游兴”满足了?怎么读?

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到了荷塘深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

(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为什么要争?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

(4)再读,感悟词人不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还“沉醉”于“情”。

三.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对照比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感悟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

四.布置作业,阅读拓展。

1.练笔:尝试着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突出“沉醉”。

如梦令。

沉醉景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