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佳节范文(19篇)

时间:2023-12-11 00:05:20 作者:雨中梧

优秀作文是用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表达手法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以下是一些获奖作文的选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优秀作文的魅力。

中国传统佳节春节作文中国传统佳节春节

春节代表的是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美好祝愿,人们都在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表达和释放情感时候、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的精神支撑。

春节的由来。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有哪些风俗。

看春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禹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春节祝福语。

1、等我有钱了,手机买两部,一部听音乐一部照相;鞋买两双,一样一只穿脚上;短信发两条,一条祝你新年快乐,一条祝你转发的朋友新年快乐。

2、新的开始,新的希望,但愿新的一年你有新的面貌,新的路途,新的风景,但愿新的世界你有新的气象,祝你新年快乐。

3、新的一年希望宝贝每天睡得香香的,身体健康,精神十足!

4、值此新年之际,祝您:大财小财意外财,财源滚滚;亲情友情爱情,情情如意;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爱人亲人友人,人人平安!送走旧年的时候,也送走一年的阴郁,迎来新春的时候,也迎来新的希望。给您拜年啦!祝新年快乐!

5、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2023就这样悄然离去,有些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亲爱的朋友,我真的错了,你还会回来吗?愿你2024幸福快乐!

6、年底已来到,我来发您年终奖:奖您一箱“遗忘”梨:远离昨日的忧伤,奖您一个“整理”箱:2023收获装,奖您一匹“千里”马:飞奔跨向2023,奖您一袋幸福糖:来年好运伴着您;奖您一块好运表:来年好运围你转,奖您一台“旺旺”车:来年人生旺上旺!

7、春节快来到眼前,你幸福快乐是我的心“元”,愿你烦恼忧愁都跑“元”,好运频频来支“元”,好事“元元”不断,好梦个个能“元”。预祝你春节快乐!

8、没有你就没有我,就没有我数十寒暑的悲伤,也没有我春夏秋冬的欢笑,谢谢你给了我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与成长。新年快乐!

9、让快乐身影陪伴你,让健康平安永相随,让幸福好运用不完,新年到来,妈妈祝宝贝新年快乐!愿我们一家幸福美满!

10、宝贝,今天是你的新年,爸爸妈妈祝你新年快乐!幸福的每一天,有你在身边,是我们最开心快乐的日子。

11、穿过无数山川,越过无数城市,且让心灵满足,洗涤你满身的疲惫,愿每个祝福每个喜悦都是音符,为你谱出幸福,祝福你新年快乐!

12、大鱼上桌,你先吃;大肉上桌,你扫盘;青菜来了,摇筷子;萝卜来了,啃筷子;吃饱之后,舔嘴角。新年快乐来了,祝福到:短信问候小朋友!

13、新年了,俺给你整几句广告词吧: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喝了啥啥啥,你好,我也好……祝你新年愉悦,好运连连连!

14、虽然今年过年不能放炮,但还是吃到了烧烤,喝了啤酒解了馋。酒精过敏到不能自已也不重要了,新年的第一个愿望实现了夜烤了旺火。跟老友们说了很多话希望他们能过得好。很高兴这么多年还能一直陪伴。最后矫情一句,新年快乐。

15、三尺讲台伴终生,一支粉笔传知识。春风化雨解疑惑,不厌其烦说真理。桃李芬芳满天下,依旧坚持不放弃。老师,辛苦了。新年到了,祝您生活美满幸福!

16、多少日日夜夜思念的'堆积,多少细细密密爱恋的编织,你是我一生的牵挂。新年了,对你的思念愈加深刻,祝亲爱的你新的一年里每天都开心。

17、迈过了365个昼夜,就像走过了365个台阶,鼎故辞旧,万象更新。新年佳节,送出你的祝福。

18、恭祝您:百福临门常有余,祥云瑞气聚新春!

19、重复的是工作,也可以是快乐;珍藏的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祝福。小小短信一条,为你献上浓浓情谊,问候你,祝福你,祝你新年快乐,一切如意!

20、苦辣酸甜,人生真味,感受一番,喜怒哀乐,人生真情,体验一番,阴晴圆缺,人生真态,经历一番,悲欢离合,人生过往,感悟一番,生活是一种状态,用心灵体验一番,让人生充实精彩。祝你工作顺利!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演讲稿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__班的___和___同学,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中秋,又到一年月圆时》。

当天气不再炎热的时候,当清晨的步伐不再悠闲;当课业不再轻松,当耳边又响起一阵阵亲切的叮咛,我们又迎来的一个崭新的学期。金秋九月,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你的心是否如我一样牵挂着远方的亲人,让我们祝福亲朋好友身体健康,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中秋,又到一年月圆时。让我们珍视亲情,合家团圆。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还记得儿时朗朗的读书声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提醒我们思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子发出如此美好的祝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啊!那是张九龄给我们送来的祝福。是的,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我们庆贺自己生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和平、安康、幸福、团圆,这不正是我们先人多少年来追逐的信仰吗!

中秋最美是亲情。几盘小菜,几句家常话,简简单单却又传递着人类最温暖、最和谐的声音,今夜,月圆人更圆!

中秋最美是思念。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声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块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在此,请允许我代表__班全体师生祝大家中秋快乐,一切圆满!

我们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中国传统佳节春节作文中国传统佳节春节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这天也会走亲访友,互拜新春,俗称“吃年酒”。在上海地区,客人携家带口送礼上门,礼品一般为各地特产,主人则邀请客人喝“元宝茶”(即在茶中加两个青橄榄一起冲泡),此茶初尝略苦,而回味甘美,意为苦尽甘来,吉利进财。

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等地,却是初三才“回娘家”。

一些北方地区将初三称之为“扫帚日”。因为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自家的扫帚打扫房间了,而且在打扫的时候要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的意思。

在南方地区,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也有一些地区认为这天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春节的简介。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过“年”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历史渊源。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在农耕社会,古人不断观察时间变化,季节更迭,逐步掌握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春节”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和希望的萌生,它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俗称“过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年”的记载。信奉自然神灵的古人认为丰收是神的恩赐,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祭祀一年举行一次,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过年就是增岁。商周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除夕之夜都要举行驱邪逐疫仪式,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和求神降福,期望保佑一年的祥和平安。

现代的春节活动中仍有一些相关的习俗和信仰,便是这种古老文化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作文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p中元节(盂兰盆节)p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日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而为人所知。

节日纪念。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明帝敬佛。

源于佛教说。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节期节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汉族民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

节日意义。

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作文

员工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喜获丰收的季节,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中国人历来把团圆看得弥足珍贵,月圆人有缘,相聚在,此时此刻,员工朋友们!你们放弃了与家人、与亲人共祝佳节美好时光,仍然坚守岗位、辛勤工作在销售第一线,我代表公司向你们表示感谢!员工朋友们,你们辛苦了!

时光飞逝,我们一起共同走过这些年,正因为有你和你们这些可敬、可爱员工的不懈努力,才会如旭日东升,销售业绩年年攀升,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与成就。的发展需要靠你、靠我、靠大家!靠员工朋友们的共同的努力,才会做强、做大,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员工朋友们,你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用饱满的热情、辛勤的汗水和优质的服务,正在谱写壮丽的诗篇;你们如同一滴滴雨露,滋润着这片沃土。如今,销售旺季已经到来,愿员工朋友们抓住商机,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努力吧!员工朋友们,我为你们喝彩!我为你们加油!我相信,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下,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最后,祝员工朋友们拥有更多快乐和更大的收获!

中国传统佳节作文

唐人街的春节(一)。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了,唐人街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龙灯舞了起来,唢呐吹了起来,锣鼓敲了起来,龙灯有狮的头,鹿的角,蛇的身。炯炯有神的眼睛象铜铃般大小,身上长满了金光灿灿的龙须,象雄师的髯,锋利的牙齿象一把利剑。

龙的旁边站着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高高举起一盏彩色的荷花灯,荷花灯上系着一条粉红彩带,在空中翩翩起舞。舞龙灯的人将龙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龙象活了似的上下翻飞,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龙腾虎跃。五颜六色的烟花绽放开来,象鲜艳的花儿,吸引了众多的行人驻足观看。

唐人街传来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刺耳的鞭炮声和人群的欢呼声,汇成了一首欢快的乐曲。古色古香的楼上刻着三个镀金大字:唐人街。屋檐下挂着四个大红的灯笼,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唐人街的春节真是热闹非凡啊!

元宵节赏烟花(二)。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

以前,人们主要是看花灯与舞龙,现在燃放烟花,人们观看烟花也就成为庆祝节日的方式之一了。晚上七点多一点,我就着急地叫爸爸妈妈带我上街,因为晚上大街上要放烟花。走在街上,看到路上有很多与我一样想看烟花的人,大家老老小小一家人,显得十分的高兴。人真是多呀,挤得水泄不通。到了闹市区,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绚丽多彩。

活是多么的美好呀!

我最喜欢看烟花了!

吃汤圆(三)。

今天早上起床,妈妈说要下元宵吃。我听了,心花怒放,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可是最爱吃元宵的啊!

子旁。

碗里那洁白无瑕的元宵宝宝们有大有小,个个都从水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望着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我舀了一个小的,靠在嘴边,吹了吹,送进嘴里,再一咬。啊!软软的,香香的,甜甜的,里面那饱满的浓汁都流了出来。可真是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我“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一碗元宵,摸着饱饱的肚子,满意极了!

母亲节的礼物(四)。

到了那一天,我把这几年来储蓄的零花钱放到口袋中,想要给母亲买一份礼物。我来到了花店。一进花店,各种各样色彩艳丽的花朵目不暇接,映入我的眼帘,其中最漂亮的要数:玫瑰花,玉兰花,紫丁香。我问了问老板,说:“这束玫瑰花要多少钱啊。”老板说:“要18块钱。”这昂贵的价钱就是我的一块绊脚石,我只好唉声叹气地走出了花店。

听了这番画,我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作文

我们一家人早早地吃过晚饭,拿着椅子到阳台赏月。圆圆的明月像玉盘一样高高的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月光洒在阳台上,像给阳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这夜景多迷人啊!

看着圆圆的月亮,我不禁又想起了那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从前有个叫后羿的后生和天上的仙女嫦娥相爱了,嫦娥为了后羿而私自下凡,这件事情后来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大发雷霆,于是就把嫦娥囚禁在清冷的月宫里,让她孤独地生活,永远都不能再回到人间了。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在八月十五这天做月饼,希望他们早日团圆。

嫦娥和后羿现在怎么样了呢?正当我思绪万千的时候,妈妈拿着一盘月饼走到阳台上,对我和爸爸说:“这可是上等的月饼,快来尝一尝!”只见爸爸拿起一个月饼看了许久,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只可惜,今天的月亮还不是很圆。”我听了,又仔细地望了望天空,心里纳闷,“不对呀,天上的月亮不是很圆吗?“我露出迷惑的`神情。

“孩子,这你就不懂了吧,等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以后,那才叫真正的月圆呢。”爸爸拍着我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

“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暗自想着,真希望这些祖国的儿女能够早日回到妈妈的怀抱。

我们边吃边聊。夜渐渐深了,我拿起椅子,再次望了望天空中那轮金黄的明月,心想:几年后的月亮一定会更圆更圆......

中国传统佳节之中秋节作文

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人皆知的中秋节。大街上,小巷里,都洋溢着欢声的笑语,充满着喜气洋洋。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中国传统佳节之中秋节。

作文。

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中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在中秋佳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的过节方式截然不同;同样各族人民的过节方式也如此。例如:苗族,苗族的跳月,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傣族,傣族的拜月,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他们每个人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晚上,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侗族,侗族的偷月亮菜,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所以,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当然,我们中国的中秋佳节的传统习俗,也深受各国的老外的喜爱;所以,把我们的传统习俗发扬光大也很重要。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它又称为团圆节。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不管有多忙,也要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亲人,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庆祝中秋节。

中秋节前的一天,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桂花的香气随着秋风飘来飘去,我闻着这醉人的花香,只觉得香气扑鼻,仿佛身边是一片桂花林。哦!八月桂花香,原来中秋节快到了,桂花也飘香了。

回到家,又是一股诱人的香气传了过来,我定睛一看,居然是爸爸妈妈在吃月饼,虽然中秋节还没到,家里已经有好几盒月饼了,爸妈单位发的,亲戚送的。爸妈说月饼多要赶紧吃,不用全都留到中秋节这一天。我洗好手后挑了一个水蜜桃口味的小月饼,咬了一口,啊!真好吃。饼皮非常松软,内部是新鲜香醇的果酱馅心,美味无比。很快就吃完了一个。

天已经渐渐地黑了,我又拿了一个哈密瓜口味的月饼跑到阳台上去看月亮。今天虽然不是中秋之夜,但是此时,月亮已经几乎成了圆形。只见它在云层之间穿梭,一会儿躲到云层后面,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一会儿又钻了出来,向我们咧开嘴开心地笑着,真象是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在和我们捉迷藏。见此情景,我不禁想起了一首我们曾经学过的。

宋词。

那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苏东坡望着月亮思念亲人、故乡,而那天正是中秋之夜!苏东坡因为被派往密州而不能回家乡团圆,他是多么伤心啊!我和他一样希望每个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能团圆在一块儿,吃月饼赏月,过着幸福的日子。

我想,如今交通发达了,我们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不用像苏东坡一样,回个家要很多天,甚至几个月。身在异乡的人们,只要想回家,乘上轮船、汽车、火车、飞机,很快就能回到家。如果实在忙,不能回家的话,在中秋节这一天,也要记得给自己的父母、亲人们打个电话,发个e-mail问候一下。月圆人也要团圆啊!

此时的月亮好像知道我在看它,变得更大更明亮了。

没几天就中秋节了,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那样的夜晚也该在中秋前后吧。肯定不会是玉人和月折梅的冬夜,因为蛰声喧喧。月光分明很好,好得令人无法入睡。它转朱阁,低绮户,用一片清辉点缀人的无眠,厚厚的窗帘也无法阻止它的长驱直入。

月下漫步,脱口而出的往往都是前人的句子。左奔右突,兜一大圈子还是会落到某位先贤手中。仿佛他们在无声的抗议:这片月光是我的。再冥思苦想,还是落了陈窠。别去江边,屈原李白们在行吟。别去桥上,二十四桥明月夜和枫桥夜泊还不够吗?别去树下,月上柳梢头明月松间照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早成了名篇......月不该寂寞,熙熙攘攘涌动着的都是它的追随者。只是可惜了我们这些后来人,老是牵人衣袖踩人足跟,被这圆影子折磨得神魂颠倒欲罢不能。诗句是他们的,我的确什么都没有。

月色太美了,美得总想与人分享。于是,思远人怀故乡之心油然而生。这瑶台镜白玉盘,无端把一些游离的思绪集中放大了。它象个会念咒语的美丽妖精,而我们只是懵懂的书生,注定要受它的盅惑不能自拔。于是我们笑自己小时不识月,问它几时有,举杯殷勤相邀,怕它寂寞,还编造了嫦娥玉兔桂花树给它,让它逾发超凡脱俗起来。就是这轮明月,从远古一直照到现在,不晓得给了多少文人墨客无边的灵感,在他们笔下腾挪变化姿态万千。终了还固执地长叹一声,月是故乡明。

月光若有温度,应该是幽寒的,象千年雪峰顶上终年不化的寒冰,需敲开用小火慢慢温了,让它表层松软融化。

中秋节是我最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这天,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想到一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的景象,那甭提有多好了!

盼望已久的中秋节到来了,为此我兴奋了一整天!我左盼右盼,终于盼到了晚上。我们一家手牵着手,向小区对面的花园走去。今天的夜空很晴朗,月亮像一个玉盘一样挂在夜空中,整个城市都被月亮的淡淡的光线笼罩了,一切仿佛都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我们在花园里找了一条长椅坐下,抬头仰望着漆黑的夜空,星星都躲进了云层里,只剩下一轮皎洁的明月在夜空中“站岗”,星星大概也去庆祝中秋节了吧!这月亮也真是孤独啊!它使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的人,他们在这一天里,是否在思念自己的亲人?那就多抽点时间与亲人聚一聚吧!

闻着淡淡的桂花香,吃着月饼,看着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欣赏着美景,四周静悄悄的。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宁静,我被吓了一大跳,最后才缓过神来,原来是世纪公园的烟花晚会呀!有一个烟花像流星雨一样划过天空,“多美啊!”我们不禁赞叹道。“你们快看!又有一颗‘流星’来了!我们每人许一个心愿吧!”我对爸爸妈妈叫了起来。我闭上眼睛,双手合十,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啪--—”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烟花可谓是千姿百态啊!有的像菊花迎着秋风开放,有的像一张灿烂的笑脸对着我们微笑,还有的像一面红旗迎风招展……等到烟花晚会结束了,我们也该回家了,但是这一晚的每一个瞬间都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如果每一年的中秋节都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那该多好哇!

中秋节啊!你是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中秋节啊!你是一个快乐的源泉;中秋节啊!你是我最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

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作文七年级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我对戏曲的了解并不多,我看过的完整的戏剧只有四部:《穆桂英挂帅》、《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对于戏剧,我只知道戏中的人物分为生、且、净、丑。而生、且、净、丑又有分类。天哪,太复杂了,但就是因为复杂,才会有人喜欢看,复杂多样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戏剧的可贵之处。现在的青少年都赶时髦,不大爱看戏剧,大多数老人还是经常看的。中国戏剧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我觉得,中国传统戏剧,是留。

中国传统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又复杂多样,这样的博大精深的艺术不看下的话就太可惜了。

传统佳节作文

中国有许多传统佳节。而我最喜欢春节。

在那天人们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天和看春晚快乐无比。而最让我兴奋的是包饺子的过程。

我们一家刚吃好午饭就开始忙碌起来:妈妈擀面皮,爷爷奶奶做饺子馅,我和爸爸在一旁等着包饺子。过了两个多小时,我和爸爸开始包饺子了。我看了看皮和馅,皮是中间厚,边上薄,圆溜溜的。馅是我最喜欢吃的韭菜馅的。

我拿起饺子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饺子皮上,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黏黏的,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饺子皮,馅冒了出来,我赶紧“急救”,又拿起了一块饺子皮,堵住破的地方,可馅又从另外一边冒出来,我急忙又用另外一块饺子皮包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皮包了一个饺子。这时爸爸已经包了五六个了。我包的饺子排列在它们中间,挺着“将军肚”,真叫我不好意思。

可我不服:凭什么爸爸包得好,我就是包不好呢?我在爸爸的引导下包的又快又好。

一转眼到了晚上,我们一边吃一边说笑。

春节人欢聚,家家贴春联、串亲家友。充满喜庆。而更让我喜爱的是体验包饺子的乐趣。

有趣的传统佳节

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元宵节,

舞起龙灯踩高跷。

清明时节雨纷纷,

郊游踏青把墓扫。

五月初五端午节,

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中秋节,

举杯相聚月正好。

九九重阳天气爽,

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

炎黄子孙把根找。

大年三十除夕夜,

辞旧迎新放鞭炮。

传统佳节心得体会

在人们喜迎春节到来之际,大家涌现出一种欣喜的情绪,也深入感受到了这个传统佳节的文化原貌。于是,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共度了一个别样而有文化艺术气息的春节,深刻体会到了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

第一段:新春祭祖,感念祖先的恩德。

每个新年,家家户户的传统做法,就是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这也意味着要为已故的祖先表达感恩之情。因此,在我们家里,我们也遵循这一传统,准备好香烛,摆上糯米饭和祭品,为我们的祖先祝福。虽然有时候举办祭祖活动需要付出些许努力,但这样的传统和礼仪却让人们精神上得到所需的满足。

第二段:守岁迎接新年。

除了祭祖外,守岁也是中国春节的重要传统。在除夕夜,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新年年夜饭,打扫家中,贴窗花红彩等。而且,每个家庭在守夜时,都要吃汤圆和义卖,寓意着我们都要团结一心,永远共同努力。尤其孩子们最喜欢老人们发的红包,在这个传统里感受到了与家人之间的牵挂和氛围的祥和、自然和谐。

第三段:欢度春节,体验传统文化。

除了家庭聚餐和崇高的意义之外,我和家人也带着孩子们去体验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说观看龙舞、舞狮和花灯展等传统文化瑰宝,感受大激动人心的独特艺术气息,促进了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发展。

第四段:传统节日,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保留和传承的理念,也深入显现出了中国人的特色和精神。这样的传承,是我们文化身份和身份归属的源源不断。因此,我们要传承并保持这一传统品格,从而方能走向更加美好、远大的未来。

第五段:结语。

总之,这个春节,是充满温馨和欢乐的,我和家人一起庆祝和体验春节文化传统的魅力。除了享受美食外,我们主动去响应了这个传统文化,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节日所呈现的内涵和价值。而我们也相信,在这样的弘扬升华下,我们文化身份和血统的紧密联系,也能更好地实现。

传统佳节日记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吃完晚饭,我正等着月亮出来呢,这时爸爸告诉我:孩子,因为今天整个江苏省都在下雨,所以不可能看见月亮了。我失落极了,想着往年的中秋之夜,我们一家户外赏月。月亮悄悄的上来了,就像一轮银盘镶嵌在深蓝色的夜空中。月光洒下来,整个世界都沉浸在银色的海洋里。

今天又是一个中秋节,雨不停的下着,虽然欣赏不到美丽的月光,可我们一家聚在一起,边聊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月饼,别提有多开心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妙的歌声不断从我耳边飘过。我远在异地的朋友啊,此时一定会在这美丽的夜里姚望月儿吧!

传统元宵佳节作文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正月十五,也就是我最喜欢的元宵节到了!

清早起来,我便急不可耐地吵着要吃汤圆了,爸爸笑着对我说道:“别着急,今天我们不吃现成汤圆,我们自己包汤圆自己吃!”我激动极了,跟着爸爸来到厨房。

首先,我先从面团上取下一小块,用擀面杖把它压平一些,但是不能太薄,接着,我将皮拿在左手,右手夹了一些芝麻馅放入皮中间,用手一点一点地把芝麻馅包住,一个圆球就做好了。可是那小白胖子仿佛饿了似的,皮又裂开了。爸爸手把手地教我,那小白球的皮才又被“缝合”上。一个一个的小汤圆被包好,爸爸的汤圆大小匀称,一个个整齐地站在菜板上,芝麻馅与花生馅也被规矩的分成两个帮派。而我的呢?有的过于肥胖,有的营养不良,大大小小的、歪歪扭扭的,还有破皮的,真是无奇不有。芝麻馅的汤圆与花生馅的也被我摆放得乱七八糟。爸爸看到我的汤圆哭笑不得,我自己也无颜以对。

汤圆包好了,爸爸把一个个“大白胖子”放入锅中开始煮了,锅中的热水咕噜咕噜的嘟囔着,冒着阵阵的热气。几分钟后,汤圆早已煮好。我赶紧端起碗,舀起几个汤圆倒入碗中,也不管烫不烫就往嘴里塞。热乎乎的汤圆烫得我不得不立马吐出,猛吹了一通气,再咬上一口,那白白嫩嫩的皮富有弹性,一大股芝麻香味弥漫在口中,“大白胖子”肚子中的料也全都流了出来,空气中都充满着浓云的芝麻香。我不禁连连点赞,爸爸也不停地说好吃,真是人间美味!

到了晚上,我与家人们来到外面观赏花灯,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瞧,那盏兔子灯是那样可爱,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白白的绒毛,前面露着两颗大龅牙,咧着嘴,仿佛在与我们说:“元宵节快乐”!桃灯、鱼灯、走马灯……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整条街装扮得更有风趣和耀眼。

十二点钟声敲响了,元宵节就圆满结束了。元宵节,汤圆如此美味,花灯如此迷人……它凝聚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要去弘扬它,传承它,不要让这种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时间而消失!

文档为doc格式。

传统佳节作文

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元宵节,

舞起龙灯踩高跷。

清明时节雨纷纷,

郊游踏青把墓扫。

五月初五端午节,

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中秋节,

举杯相聚月正好。

九九重阳天气爽,

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

炎黄子孙把根找。

大年三十除夕夜,

辞旧迎新放鞭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传统佳节作文

大年初一,爸爸和妈妈在厨房里包饺子我也在帮忙。突然我冒出个念头。就对妈妈说:“我们在饺子里放点蜜糖,谁要是吃到了那个饺子,就给他发个红包。”

“好,好,好,妈妈答应你这个小淘气就是了。”我心里暗暗高兴:妈妈中计了!包完了饺子以后,趁他们不,在饺子上做了个记号。饺子熟了以后我就可以找到它了。我心里暗自得意。

饺子熟了,我找呀找,可是,锅里热气腾腾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唉!只有靠运气了。我拿起勺子盛了一碗,可是眼见一碗饺子快吃完了,还没有吃到那个“糖饺子”,眼睛都快急红了。突然,爸爸筷子上的饺子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爸爸心疼的扔给了那只小花猫,小花猫刚咬开,那白白的糖水流了出来,啊!小花猫吃到了“糖饺子”。

我风趣的说:“妈妈这个红包给小花猫吧!”全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打那时起,我渐渐的喜欢上了春节。

我最喜欢在春节包饺子,又好玩,又有趣。

传统佳节心得体会

传统佳节是指一些历史悠久、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这些节日在我国民间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佳节,人们会按照传统习俗庆祝,这不仅是人们文化传承的体现,还是传承美德、凝聚民心的重要方式。因此,我相信传统佳节的重要性绝对不容小觑。

第二段: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年画、吃团圆饭等传统习俗。在这个节日里,大家能够感受到最真挚的亲情和友情。回到家乡,聚会吃饭,拜访亲友,让人倍感温暖和幸福。此外,春节的烟花也是极其热闹,每个人都会买些烟花爆竹,放在自家家门口,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第三段:中秋节。

中秋节也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在这个节日,我们习惯在赏月的同时,品尝月饼,并与家人团聚。此时,我们会特别思念曾经离开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祈福,其意义在于强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传递感恩之情。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下,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够拥有更强烈的社交互动。

第四段: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注重人们对敬爱的祖先的缅怀和纪念。为了纪念先人,很多人会到墓地祭奠祖先,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深深怀念。不管难忘和美好的记忆,还是飘逝于岁月的回忆,人们都能在这个节日里找到纯粹的感情,体会到百姓对祖辈的思念、敬意感恩之情。

第五段:结尾。

总之,传统佳节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近年来也成为振兴文化、传播中国美学、架起文化交流桥梁的强有力途径之一。正是由于这些佳节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去铭记和弘扬。只有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把这些节日装点成我们华族的彩旗,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和传承我们独特的中华文化。

传统佳节作文

春华秋实,丹桂飘香,当一轮圆月再次升起,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中秋节。

在这个美好、祥和的夜晚,我们家家团圆,吃月饼,赏月,多么愉快呀!

我吃完晚饭,走到外面,耐心的等待月亮的到来。过了一会儿太阳终于回到了西边的家,月亮出门上班了。

古铜色的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像一个大银盘。渐渐的,月亮由古铜色变成了金黄色,由大银盘变成了大金盘。月亮发出皎洁的光芒,染黄了流云。流云在月亮身边,像是月亮的守卫兵。

月亮有时把一半身子藏进云彩里,像是穿上了金色的裙子,有时把整个身子藏进云彩里,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跟我们捉迷藏呢!

月亮的亮度像一盏电灯,亮得无法形容。

我正陶醉在这月色中时,“啪”一声巨响,打断了我的思路。原来是放礼花了。五彩斑斓的礼花飞向天空,像是在给月亮行见面礼。

啊!中秋节真让人难忘呀!

传统佳节日记

我最喜欢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情,而我最喜欢包粽子了。

每逢端午节,妈妈就会买一点箬叶、带皮五花肉、糯米和大红枣。时间久了,包粽子便成了我们一家老老少少最喜欢的家庭保留节目。

从五岁开始,我也学着包粽子了。那年五月初五,妈妈提着个菜篮子,在街上逛了很久,才筐着满满一篮子的肉、糯米、红枣、箬叶,“这是什么呀?”我一想:会不会是糯米粉蒸肉啊?妈妈神秘一笑便走进了厨房,我追了过去,只见妈妈淘干净了糯米,放在电饭煲里;又把五花肉切成块状,放上调料腌了会儿;然后,又拿出箬叶、红枣清洗。准备工作完成了,妈妈就把几张箬叶、红枣、腌好的肉和一碗糯米放在桌上,拿出两片箬叶,叠在一起,放上一点糯米、两颗红枣,再把箬叶折了几下,用绳子打了一个结,放在白玉盆里,我也跟着包了起来,“哟!包得还挺象样的嘛!”我还一连包了四五个呢!包好了,我们就把粽子放进锅里蒸。蒸好了,就解开结,吃香喷喷的粽子:爆青的箬叶裹着糯米、玛瑙:棕色的肉糯米里有几块油亮的五花肉,唇齿流香。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