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读写绘教学心得体会(实用21篇)

时间:2023-12-19 09:07:29 作者:FS文字使者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和学到的东西进行思考和归纳的过程,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为了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教无定法,但贵在有法。”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更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课本中的“日、月、田、土”这一类象形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通过字与画对应,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独体字,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字当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减笔画或加换部首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大”加一笔是“太”或“犬”。“根据部首的意义还可以大致了解生字的意思。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一些浅显有趣的谜语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个人他姓王,兜里揣着两块糖就是金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就是广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第二册《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颜”,由于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颜’是颜老师的‘颜’”。对呀,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正是姓颜。那个说:“我也知道,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联系语言环境,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觉得识字教学也可以联系课文进行识字。

有一些字,老师可以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例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还需要教师不懈努力,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就能切实地搞好识字教学。

一年级读写绘教学心得体会精选_

对于“读写绘”的认识,我给自己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朦胧阶段,二是比较清晰阶段,三是有目的的指导学生阶段。新教育这个名词,咱们并不陌生,可是“读写绘”这个名词我是在2011年暑假学习期间才听说的,真正实践是从2011年10月份开始的,那时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怎么下手,当时,我对读写绘的理解是:要把图画好,文字也要写好,其实不然,读写绘开启儿童思维想象空间之旅,是绘画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奇妙结合,通过以“读”为主,“写话”为辅,“绘”做介体。用写与绘来丰富发展孩子的想象与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读写绘”简单说主要指低年级师生共读绘本、儿歌、童诗、电影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低年级孩子识字少,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确,但是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活跃,绘本中的图画能帮助孩子读懂故事。选择绘本使他们能快乐的走进阅读。读写绘的“读”,指的是“读写绘”在幼儿阶段(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所读的绘本及儿歌、童谣,这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而“写绘”,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

“读写绘”的核心是“读”(而不是画),是开展“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的最初一级,通过大量阅读人类最优秀的读物,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智力背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儿童产生对学习、学校、教师、思考的喜爱,改善师生、亲子、家校关系。通过读物的主题,以最佳的方式,实现思想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写绘”是指孩子在阅读之后借助图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

我们的第一期读写绘是“风景”,是根据晨诵诗歌《风景》进行创作的,我们先集体学习这首诗,然后我问孩子们,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物?学生们回答:这首诗描写了绿树、青山。我又问孩子们:绿树怎么样、青山怎么样,根据这样的提示,我让孩子们进行了第一次读写绘,这一次读写绘可以说是不尽人意。第一次读写绘由于我的提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学生没有新意,接受这次教训,我们晨诵学习了诗歌《小河》后,我又让学生创作读写绘,作品交上来后,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出现了几篇佳作,这一时期,我对读写绘还处于朦胧阶段。让我对读写绘有了清晰认识,还是在2011年11月21日听了蔺老师讲的《小猪唏哩呼噜》,听了蔺老师的课后,我写了如下感想:今天,我聆听了我校蔺老师的《小猪唏哩呼噜》读写绘课,听后受益匪浅。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一是教师准备充分,不仅有精美的课件,而且有老师的下水作文,起到了以身作则的作用。二是学生素质高。在短短的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竟有十多位学生完成了高质量的作品,令人佩服。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也要向蔺老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紧接着,我也如法炮制,上了一堂读写绘课,让学生当堂创作,效果果然好。这次作品,不论是学生的绘画还是写作,都比以前有所提高。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又反复查找资料,从网上看了有关读写绘的教案,根据卢秋玲主任传给我们的绘本,我指导学生读了绘本《会爬的豆子》,论坛资料。我一打开大屏幕,孩子们就被精美的图画和有趣的内容吸引住了。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回答问题,当看到麦德阿姨要种这棵豆苗时,我问孩子们:如果让你种这棵豆苗,你会种在什么地方?孩子们纷纷回答:我会种在水里;我会种在屋顶上;我会种在土里。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说:咱们看看书上是种在什么地方?孩子们很快找出答案:把它种在有阳光的地方。

我们种下这棵豆苗后,会怎么管理它呢?谷昊辰说:“我会给它浇水、除草、施肥。”柳慧深说:“我会给它打灭草剂.”我听后,及时鼓励他们:你们采取这些措施后,豆子很快长得又快又结实。看:故事里的主人公米莉和茉莉真的是每天晚上,给豆子浇水、施肥,豆子开始往上爬了,它爬上墙,爬到邻居的柠檬树上,这时,我问孩子们:它爬上墙,爬到邻居的柠檬树上,会看到什么呢?王士成说:“它会看到柠檬”;刘俊钰说:“它会看到绿绿的叶子。”还有的说:“它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我说:”站得高,看得远,豆子会看到很多东西.”豆子爬到柠檬树上后,会继续爬吗?”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说:“咱们继续往下看,看看这棵豆子到底会爬到什么地方,好吗?”孩子们都齐声说:“好!”我们继续往下看,孩子们不由地读出声来,它爬过篱笆,爬到另一家人的花园的桃树上,豆子爬过一座小屋,爬过一道树篱,引来一大堆人围过来,人们禁不住要问:豆子要爬到什么地方去?”“它要在什么地方停下来?”“大家想不想知道它停在什么地方?”当然想知道停在什么地方,出乎大家的意料,它沿着下水道爬进一扇窗户,大家想象一下,它爬进这扇窗户,它会看到什么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它会看到床,有的说它会看到沙发、电视,还有的说它会看到房间的东西,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真是应了那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由于这次的绘本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这次作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不仅质量高,而且人数也多了,我接着写了一篇博文。

我们知道,小学生爱表现,喜欢被表扬。况且要做好读写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常常不吝啬我的表扬:在做读写绘的过程中,我会时时用一些激励的语言,比如:“吕亚辉写得真干净!”(因为这个孩子一向卷面不是很干净)“郭皓宁这次完成得真快!”除了口头表扬以外,我还对学生每次的读写绘作业,都会打“小梅花”,最好的有三朵,连续三次有三朵小梅花,那就可以在班级的竞赛栏中为自己争得一颗星星了;我还时不时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在全班进行传阅,以此来激起学生对读写绘的热情,使学生对读写绘不再有畏难情绪。通过对读写绘的教学,这让我看到了读写绘的魅力所在,让我感到了新教育的吸引力。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呈现着更多的绘本故事,让孩子在美丽的故事中唤醒自己,和故事一起成长。

我在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别人的方法去进行操作,可能永远会落在别人的后面,在自己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孩子更多的爱上阅读,爱上读写绘。于是我现在渐渐尝试给孩子呈现有哲理性的故事,让他们不仅仅引导孩子知道故事的结尾将会是一个怎样?而且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如绘本《花婆婆》《绿狼》读完后,会让孩子懂得:一个人既竟然也可以让世界变得美丽。无论怎样,都要对自己有信心,看到你所拥有的一切!这些故事就是我们这些大人读来也会觉得意味深长。另外,我将渐渐地向孩子们推荐绘画少一点,文字多一点的书籍,渐渐淡化图画位置。当然,孩子在表达上仍可以借助绘画来实现。所以我觉得这个阶段也是我们所有的老师要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学会创新。

关于读写绘,我只是刚刚起步。我相信: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则能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读写绘”正是一种适合低段孩子灵性的呼唤,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跋涉。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近期,我参加华龙区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邵老师在讲《搭石》时,通过简介什么是搭石,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感知到了课文中的更多信息和情感,也就意味着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文学习。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祝老师在讲《猫》中的生字时,采用“开火车”和“小老师领读”的游戏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欢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如《猫》一课,板书设计成长方形,所有内容围绕“古怪”、“淘气”板书,和课文很相称;《搭石》和《长城》板书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三位老师面部表情亲切、自然大方,恰当的微笑,使人感觉亲近。手势简练、明确,运用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促进了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更利于教学任务的进行。

三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那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邵老师在讲《搭石》一课时,趁学生学习体验了那感人的品质,感到心潮澎湃时,指导学生激情练读,要求读出感情。并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形式,使学生1在反复的诵读中切实受到强烈的感染,同时也体现了分层次要求。在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充分感受感人事例,正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最后,她再让学生用激动而自豪的语气反复朗读,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侧重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想办法让学生去触及文本,并不断引导学生从文字中体会感悟其中包含的情感。“你能读一读吗?”“你读出了什么?”“请你带着这种理解读一读”“我们大家一起读一下”这样的评价细节随处可见。

三位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自己制定了如下努力方向:

1、做个有心人,平时要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尤其是知识方面的积累和课堂语言的锤炼。

2、要在备课上下真功夫。自己先对文本真的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方法。

3、从教学内容总体出发确定好每节课的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真正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三方面的目标。再精心确定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方法。

4、注意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使用要合理恰当。

总之,这次听课活动,不仅是享受,也是一种提高,不光是听课,也是在发现自己,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成长,今后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做更好的诠释。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初步担任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使我对一年级语文教学逐渐有了新的认识。一年级这个阶段是启蒙阶段,也是一个直接影响孩子以后言行举止及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环境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年龄的原因、学生的素质差别很大,通过我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断反思和探究,我是这样做的:

1、和一年级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什么中活泼。

只要老师和他们亲近,他们那没有修饰,没有掩饰过的淳朴的情感就会言溢于表。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该充满爱心,多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杨佳洁同学没有读过学前班,对我教的拼音,总是比别的孩子慢一拍,后来他说:“我不想在这里读书了,压力太大了,我在家里会读,一到老师这里来,总担心自己读错,老师会生气”。听了这翻话,我想,是不是我太严厉?是不是我表达不清楚造成学生听不懂?是不是我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一串串问号在我脑子里打转。我表扬了这孩子能够让老师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同时教育其它孩子也要像他学习,有什么话都要和老师说。之后,我对学生的态度完全改变,比如调整了声音的柔和度,面部表情的改变,脸上常常带着微笑,每次我进教室,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今天你们微笑了吗”?听到这句话,教室里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浮现在我眼前,哪来的气生?师生共同改变,杨佳洁同学不但会读我所教过的知识,还会把那些字母工整地写出来,很快就和其它同学一个节拍了,而且他脸上常常充满了天真可爱的笑容,他的进步使我对这些孩子信心十足,对拼音教学充满了激情,为学生改变自己是一件快乐的事。

2、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传统教学模式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已经过时。在新课标下孩子已经成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生动、活泼、趣味,已经成了我们当前教育模式下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一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第一张通行证就是汉语拼音。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孩子加深印象就必须反复练习,从而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非常注重导入的设计,常利用一些儿歌、谜语、小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合理的利用好课堂的前半部分,不把教学内容安排得过多,学生不感到疲惫,他们轻松地学到了这节课他们应该学到的东西,还使他们充满了自信。于是我在课堂中将游戏、童话故事或动画片人物贯穿其中。我常运用了以下游戏:

a、《拍拍游戏》在教字母时,学生读了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我就采用了边读边拍手,读下一个换拍肩、读下一个拍腿、读下一个拍背。练习读的时候可以同桌边读边互拍。

b、《拍手歌》把学过的字母加进去,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aaa、依次把歌唱完为止。

c、《卖东西游戏》我把一些水果图片上贴着字母,学生用一些纸片当钱。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买的时候要有礼貌,用普通话说:“老板我想买。”把自己要买的东西大声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跟着他读。同桌也可以相互做同样的游戏。

d、编故事学习等,拼音学完后,复习音节的时候,我叫学生把自己的名字、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用音节告诉大家,孩子们可高兴了,老师也说一些动画片人物让他们去拼,同桌互相拼,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拼音部分学完后,我班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七的学生会读所学过的字母。

“老师是这样说的??”这是大多数一年级学生的口头禅。可见老师的话就是他们的圣旨,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圣人。所以“为人师表”是很重要的,只要有耐心、信心、勤动脑,就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启蒙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会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探究,相信自己能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一年级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来认识世界,感悟自然万物,力求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和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尝试种种做法,尽量争取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想,有空间可拓展,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情感受、动手制作、动口表达等综合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并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以下是我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风》这一课的点滴反思。既有令人满意的成功之举,也有遗憾中的进一步思考、探究。

1、激活思维,为学生创设自我感悟的空间。

《风》这首小诗描绘了刮风时景物的变化,全诗用简洁凝炼的语言,传神地表现出在风的作用下,自然界景物的变化。诗句是这样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尽浪,入竹万竿斜。如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品味诗意呢?我颇费了一番心思。上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风的知识的材料,并互相交流,让学生对风有了较全面、直观的认识。上课时,我先编了一个谜语给大家猜:来无影,去无踪,来时树动花摇,去时水平浪静。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我趁机鼓励他们:你们也来编一编!相信你们会编得比老师更棒!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下,他们跃跃欲试,编出了许多有关风的顺口溜或小谜语,这一过程其实是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感悟的阶段,为下面学生顺利理解诗意、进入诗的意境做了有力的铺垫。随后,我一句导语:我们也来读读唐代诗人李峤写的关于风的一首小诗,看看诗人笔下的风又是怎样的。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中。他们通过反复的吟诵、质疑及对关键字、词的琢磨中领悟诗的意境,感受到栩栩如生的风的形态,从而避免机械乏味的分析,变枯燥的讲解,为学生积极主动思索、感悟的过程。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我请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诗行,由于学生有了自悟的过程,学生对这首诗已有了较深的体会,大部分学生已能吟诵得琅琅上口、入情入境了,仿佛凉爽的风正徐徐地从教室门前吹过。

2、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有独特个性品质和生活体验的个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虽说他们的人生阅历有限,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益便捷的传媒,使他们的见闻相当广泛,在课堂时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找到文本与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会是片面的'、浮浅的、支离破碎的,而是四通八达的呈网状分布的。我们应善于联系实际,挖掘有利资源,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拓展,构建起孩子与知识间的桥梁。因此,在学完古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风除了可以吹落黄叶、吹开红花,掀起万丈巨浪,还可以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学生们忙开了,有的折飞机,有的做风车,有的画画、有的写诗,有的编儿歌当孩子们当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时,你不得不对他们的成就表示赞叹!拿飞机的同学说:风可以让纸飞机飞上开空。拿风车的学生说:风可以吹动风车,大风车可以帮助人们发电。;画画的学生拿着画说:风可以吹干衣服。风可以把球送上天。风可以让海上的帆船航行春风可以带给我们温暖的感觉风儿轻轻吹,小草点点头,花儿微微笑由于紧密联系生活,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答案真是多姿多彩、令人赞叹。

从《风》这首诗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源头就在生活中,就在学生的知识积累里,就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拓展启发学生思维,构建知识的网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在考虑以下问题:

1、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更有效地领会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呢?我想如果我能通过精彩形象、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中,或者干脆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与风面对面的亲密接触,学生或许会有更深的体会。

2、如何借本诗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古典诗词?文本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个载体,是教学的一个激发点、发散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载体,把学习的范围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拓展。我想:在教学《风》这首诗后,如果我能设置一个相关的课后延伸作业,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描写风的古诗,或者搜集自己知道、喜欢的描写自然景物或气象变化的古诗,并把孩子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类,选一个合适的时间,举办一个赛诗会或交流会,从而把学生带进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实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和拓展性。

3、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古诗,音韵和谐,意境优美,如果教师卖力地讲解,反而适得其反。

我想: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听配乐朗诵,或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知不觉把学生带进语境中,进而让他们自然而然、入情入境地朗读,边读边感悟,边读边想象,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古诗,蕴含着很丰富的教学资源,古诗的教学也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通过《风》这一课的教学和思考,我又有了不少的收获。

一年级读写绘教学心得体会精选_

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副校长。北京大学远程培训核心指导教师,浙江省继续教育小学语文学科辅导教师。《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封面人物,《小学语文教学》首批签约作者。曾获中央教科所小学语文优质课现场评比一等奖。执教区级以上观摩课六十多节,送教下乡十余次。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月刊(小语文)》等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50余篇。现致力于“小学低段绘本读写课程”的构建,已有多项成果获奖、发表,《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4年第2期将专题介绍其绘本读写课程。

活动点评:黄国才。

罗良建。

林志芳。

活动主持:杨虹萍。

于兰活动时间:1月16日晚7:30活动地点:小学硕士教材编写组群。

活动过程记录:发言整理:刘晓。

第一部分。

讲座:绘本的内涵。

开场白:

各位群友好!非常感谢群主夏家发教授,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在这儿交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真诚地感谢夏教授以及群管理团队成员!

虽然这有客套的嫌疑,但的确是真心话哦。我是一位一线老师,学校开设了绘本课程,这几年,我主要是开展利用绘本进行读写的研究。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浅显思考和具体做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在此,先谢谢大家喽!我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四个小话题,分别是:“绘本的内涵”“绘本读写中的几个核心概念”“绘本读写中怎么开展读”“绘本读写中怎么开展写”,课堂操作性会比较强。今天讲的主要是单册绘本在课堂中的读写,至于多册绘本的读写以及读写课程的建设,今天暂时先不讲了。

一、绘本的内涵。

核心理念:文字能讲故事,图画也能讲故事!

也就是说,绘本里有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以文字表述的故事,另一个是绘画描述的故事。实际上,所有的绘画都能作为语言被阅读。绘本里的图画是会讲述故事的图画。

我请大家来判断一下,下面两组画面和文字,哪幅是课文中插图,哪幅是绘本中的图画。因为今天没用语音,文字就辛苦大家自己读一下。

第一幅《雪孩子》: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第二幅《我的兔子朋友》:我们还是够不着那架飞机,兔子说:“老鼠,别担心,我有办法!”第一幅图,图画描绘的是文字的内容,从图中读不出更多的内容和内涵。第二幅图,虽然文字很简洁,也很朴素,把事情做了简单描述。但图画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在这页上,兔子为了够着树上的飞机,让动物朋友叠起了罗汉,架起了一架“动物梯子”。本来,架动物梯牛趴在大象身上,鸭子站在犀牛身上,梅花鹿的脚搭在鸭子身上,狗熊踩在梅花鹿身上,河马蜷缩子取飞机,方法虽笨拙了些,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这梯子的架构,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大小动物们混杂在一起,根本没有我们大人的那种大的在下面,小的站上面的搭梯子逻辑。这的画面,充满了童趣,带给读者全然不同的阅读感受和阅读体验。图画在讲述更为有趣的故事。

加拿大的培利.诺德曼就曾经说过,“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高高在上的故事。”这个“高高在上的故事”,就是小读者通过耳朵接收到老师讲述故事的语音,眼睛看到绘本书里的图像,然后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脑海里创生出来的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可以这么说,坐在课堂里的孩子,同一时间和同一个老师阅读同一本绘本,因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各不相同,所创生的故事也就各不相同。因绘本图像内涵的丰富性,绘本的内涵,如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我认为可以这样写:“文×画=绘本”。也就是说,在绘本中,文字和图画是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它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述说着故事,彼此之间是相互补充,让故事得以更加丰满和多元,也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加丰满和多元。

它不是文字和图画的简单叠加,如果是文字加图画,那只是一本有插图的书。讲到这儿,大家是否已经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绘本中的图和文同等重要,绘本阅读,不仅是读文,还要读图,甚至可以说,更要读图。

第二部分。

绘本读写中的几个核心概念。

绘本读写课程中的几个概念界定。

借助绘本素材,开展各种有趣的读写活动,开发满足儿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绘本读写课程,不但能给低段读写活动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提升低段学生阅读和写话的综合素养,而且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成长经验。

这几个概念界定是研究的成果,老师们如果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一定要帮我指出哦。绘本读写中的“读”:儿童阅读绘本的眼睛需要被引导。绘本读写中的“读”就是引导掌握基本的绘本阅读技能和方法,学习从图文获取信息,并根据图文信息进行推论、连结和整合,构建属于自己的故事意义,读出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绘本读写中的“读”,是儿童进入绘本世界的通道,通过读,发掘故事层层丰富的意象。

绘本读写中的“写”:低年级的“写”不是狭义上的用文字书写,而是广义意义上的“写”,是儿童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发表出来,并通过“写”进入故事“深处”。“写”是儿童阅读情感的出口和入口。

绘本读写:是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的读写活动。以读为主,适当结合“写”。在读写活动中,重在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教授儿童基本的绘本阅读技能和方法,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借助绘本丰富的语言学习因子,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这种“写”重在学生对阅读思考的表现,是阅读触动心灵后的一种敞开。

低段绘本读写课程:低段绘本读写课程是根据低段儿童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规律,围绕若干主题单元,按年级螺旋上升,形成一个序列分明、“一本多用”的绘本读写体系。该体系遵循“双线并进”原则,即以“单元主题”为明线,如“爱”、“生命”、“责任”等若干个主题,每个单元精选四本绘本,两年共计至少读写64个经典绘本;以“读写能力点”为暗线,按照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设置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读写能力点,有计划地推进读写活动。

第三部分。

讲座:绘本读写中怎么开展读绘本读写中怎么开展读怎么读绘本?、绘本阅读有多种形式,像亲子阅读、伙伴共读、自由阅读等。但就绘本读写课堂而言,是一种是由教师提供阅读资源,以教师讲读为主,穿插交流学生的观察、感受、体悟,带领学生进入绘本世界的阅读活动。

日本松居直先生认为,我们呈现的绘本,只是“绘本的入口”,真正的绘本是孩子阅读时自己创造出来的那一本。那如何藉由这个“绘本的入口”,让孩子在心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我们必须指点一些基本的路径给孩子。我这个“写”指的就是用各种形式来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和阅读感受,可以说,可以演,可以画,关键是把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表达出来。

低段的写必须是广义的“写”,否则会把孩子的阅读胃口给破坏掉的1.如何读图。

虽然说孩子是读图的高手,那是说,他们敏于细节,并不是说他们有目的进行阅读,完全有能力欣赏图画蕴含的意义。很多画图技巧和表现意图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老师教授的。必要的教授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读图重在培养孩子的“图感”,线条的粗细弯直都在述说着故事。粗、直的线条,给能人刚硬、锐利、严峻和秩序感,宫西达也的霸王龙系列作品,就是用粗硬的线条强调霸王龙的霸气大家先看看我是霸王龙的封面。

大家看看宫西达也的《我是霸王龙》中霸王龙的形象,是否给你很刚硬,很强悍,很霸气的感觉?这就是线条带给我们的感受。细、弯的线条,则给人柔美、平和、温馨的感受。如《小狐狸买手套》中狐狸的毛密密的、细细的、柔柔的,表现出毛茸茸的质感,传递了温馨舒服的感受。

再如构图,往往通过画面中各种物体的位置、动线、视角、比例等,借意营造空间场景,表现整体局势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例如故事书的封面,往往会把故事主角或重要元素置于画面的中间,凸显书本主题。通过角色的位置关系,体现人物的尊卑、态度、心情等。

这是《鸭子骑车记》里的两幅图,一张,鸭子居于下方,马占据了一半的画面,鸭子呢,小小的,缩在左下角,而另一张,鸭子居于上方,占据了一半的画面,小老鼠缩在左下角,还不及鸭子的一个脚掌大。这样的构图安排,生动地表现了角色内在的心理状态。

讨论:大家可以说说,这两幅人物角色的心里状态是怎样的?

安徽刘娟:马很大,老鼠很小。

广东珠海王秀菊:尊卑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杭州曹爱卫。通过马在上方,鸭子在下方的安排,凸显马高高在上的骄傲态度,马乜斜的眼神,曲咧的嘴唇,对鸭子骑车流露鄙夷和不屑。但作者也巧妙地将马框在了一个方形框格里,以此批判马因为骄傲而被自己的框架局限的状态。

沙龙主管魏昌成:有漫画的讽刺感。

杭州曹爱卫:马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对初学骑车的鸭子是满脸的鄙夷,是吧?

河南李斩棘:局限的状态倒还真没想到呢。

杭州曹爱卫:另一幅图,鸭子撒开车把骑车了,这可真是不一般的骑车技术。看得老鼠惊羡不已。居于上方的鸭子显示出鸭子自信满满,居于下方的老鼠却自卑的状态。

沙龙主管魏昌成:这是画者的独具匠心。杭州曹爱卫:所以说,构图也在诉说着故事。

福建黄国才:这是“人物”形象,并非带有“尊卑”感。绘本中,绝大多数角色都是“可爱”的湖北杨虹萍:绘本里自信乐观的鸭子真可爱!

宁波俞成效:借构图逼真地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妙。

杭州曹爱卫:呵呵,绘本述说的就是真实的生活,阐述的是生命的意义。又如颜色,也会牵动读者的感受与情绪,通过色彩认知上的联想,理解作者要传递的想法。暖色系列给人温暖的感受,绿色给人生机勃勃的联想,黑色给人阴森、可怕的感觉等,如和死亡相关的绘本,大多是用黑色或灰色来表现,传达害怕和恐惧的情绪。

我们也来看两幅图,一对比,大家就有感觉了:

这两幅,色彩带给大家的感受是不是截然不同的?《我爸爸》是温暖的,充满浓浓的爱和家的幸福感,而《爷爷变成了幽灵》后面这幅图总体色调就是灰暗的,一看,就感觉到和死亡有关。图画中的所有元素都是语言,是绘画语言,也在讲述着故事。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的,在观察和比较中,孩子就习得了读图的能力。

细心的读者,会从前一页中看出,葛芮雅没有警官巴克尔的指令,它也不会发表演了。孤零零地默默地坐在舞台上,这样的演讲有谁会感兴趣呢?孩子们都睡着了,这杯布丁不知道是哪个睡着的孩子遗落地上的。也就是说,这起大事故的祸根是在葛芮雅发表演讲的时候就埋下了。

这样的细节阅读,是否会带给读者“啊,我发现了!太好玩了!”类似的惊喜的阅读体验?这种美妙的阅读体验,会促进或者说是鼓励读者持续地参与阅读。

细心的读者,会从前一页中看出,葛芮雅没有警官巴克尔的指令,它也不会发表演了。孤零零地默默地坐在舞台上,这样的演讲有谁会感兴趣呢?孩子们都睡着了,这杯布丁不知道是哪个睡着的孩子遗落地上的。也就是说,这起大事故的祸根是在葛芮雅发表演讲的时候就埋下了。这样的细节阅读,是否会带给读者“啊,我发现了!太好玩了!”类似的惊喜的阅读体验?这种美妙的阅读体验,会促进或者说是鼓励读者持续地参与阅读。

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孩子们因自己的发现而真的欢呼起来呢。读图的切入点还有很多,造型、象征等,就不在一一讲述。总之,看图有‘看’法,才会有想法,有想法才能学而有得。

2.如何读文绘本中的文字,是另一种信息源。因“绘本是成人读给儿童听的读物”,所以,绘本的语言,具有音韵美。离开了音,说不定也就离开了语言的灵魂。

读文的方法可多种样态。第一种,教师读,学生听。教师绘声绘色地边翻页边读故事,就像在对学生施魔咒,学生会随着教师的讲述,悠悠然进入故事的世界。绘本中的图像是静止的,可是孩子听着老师讲述故事,看到的绘本图像就会生动地活动起来。“用耳朵听来的语言,不断地使画活动起来,形成更为广阔的世界。孩子就是这样体验绘本,体验着自己创作出绘本的故事世界。这种体验实际上触及了绘本的本质。”第二种,教师和学生一起读。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能创造出欢乐的阅读氛围。但,这种方式不适合把故事从头读到尾,更适合读故事中的某个精彩片段。如《和甘伯伯去游河》中的小动物在船上乱踢乱咬、乱踩乱跳导致船翻了的那个片段。在师生共读中,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场面失控的混乱,以及受到自然惩罚的会心。

通俗说是猜,用阅读策略来说就是预测和推论,其实提问题策略、预测策略和推论策略是阅读最重要的策略。是的,猜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后面我会讲对于上面的内容,我给大家呈现一个实录片段,大家应该可以“走进课堂”“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刚过一小会儿,发生了什么事?”我出示了后面的文字,我把重音落在名称上,按节奏加快语速读:

孩子们听到“船就翻了„„”,忍不住笑出了声。我说:“这样读很有意思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孩子们学着我的样子,加快语速,读出节奏。

“哎呀呀,不得了了,都调到水里了!”我故作惊奇地喊道。稍停,我接着问:“你们刚才为什么船会翻的?”

“船那么小,我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结果就翻船了。”“我们没有遵守和甘伯伯的约定,大家乱吵乱闹,船就翻了。”

“因为我们没有管住自己,没有按甘伯伯的要求去做,结果就翻船了。”在模拟游戏中,孩子从自然惩罚中悟到了故事的主旨这样的师生共读,孩子们也是非常喜欢的,课堂会很欢乐的哦。

第三种,学生读。学生读的片段,一般富有节奏,或者有明显的语言特征,易于他们朗读和学习。如《好饿的毛毛虫》中,有这么一段:“星期六,他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一条腌黄瓜,一片奶酪,一截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块樱桃派,一条红肠,一个纸杯蛋糕和一片西瓜。”

这段话中,除了“截”这个量词,语句中的数量词和事物,学生生活中都接触过,使用过,读起来不会有困难,再加上前面部分教师的朗读示范,这个片段让学生阅读,能激发他们挑战阅读的快感,感受“我会阅读”的喜悦。

以上是读的一些浅显的个人看法,各位老师多批评。

第四部分。

讨论:绘本读写中怎么开展写。

怎么开展写?低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大,会写的字更少。如果一味要求他们用文字来书写自己阅读中的发现、体会、感受等,会挫伤他们读写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如前面概念界定里所说,“写”重在阅读触动心灵后的敞开。在绘本读写中,“写”是一种灵活的形式,有时是演,有时是说,有时是做,有时是画„„也可在“用身体写作”的基础上,再用文字记录下来。

不同的绘本,读写活动在课堂中的实施也各有不同。

1.“读——编——写”

绘本中的图画就像一座座“桥”,连接着文字内容和读者内心。好的绘本图画,就似活了一般,读者从图画中捕捉到的不是定格的图像,而是“有音乐流动感”的画面,这一张张插画是文本的延续和诠释。

孩子都是读图的天才。以“图”为主导型的绘本中,文字不多,但图画精妙绝伦,给儿童新鲜的视觉享受。图画里蕴藏着的“秘密故事”,带给他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出人意料的构思。运用图画的张力,引导儿童展开丰富的想象,用鲜活的文字让画面立体、灵动起来,写出“原文本”未表达的故事。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经典绘本,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述的,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萝丝穿过院子、绕过池塘„„简单描述了萝丝散步经过的地方,还有一个是用图画讲的狐狸追逐母鸡迭宕起伏的故事,这只文字里只字未提的狐狸,它上蹿下跳,跟在母鸡萝丝的屁股后头,一心想把她吃掉,可是却倒霉透顶,出尽了洋相。文字的简洁平淡和画面的丰富有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读来令人捧腹。

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一起阅读,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再让孩子选择自己觉得最好笑的场景写一写,他们定会兴致勃勃,洋洋洒洒,一蹴而就,且文字中会洋溢出阵阵笑声。

学生的作业:母鸡萝丝昂着头,挺着胸,走过院子。这时,紧跟在她身后的狐狸想:“哈哈,机会来了,看我怎么逮住你这只肥母鸡,好好饱餐一顿。”狐狸的眼里只看到母鸡,完全没有看到倒在院子地上的钉耙。他纵身一跃,一脚踩到了钉钯齿上,钉钯柄翘了起来,“砰”的一声,打在狐狸的脑袋上。狐狸被打得眼冒金星,可它不敢叫,也不敢嚷。他可不想让母鸡听到,暴露自己呢!

这样的文字,因为有故事情节为依托,又有具体的图画情境,孩子写时,自然能轻松地入情入境,写起来也就毫不费力了。像这样,文字叙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图画隐含着更丰富的另一个故事的绘本还有很多。如美国大卫•香农的“大卫”系列(《大卫不可以》《大卫上学去》《大卫惹麻烦》),瑞士莫妮克•弗利克斯的《无字书•大风》等等,都是文字非常简洁甚至没有文字,但是从画面里却可以读出一个又一个趣味十足的故事。这样的绘本能够激发孩子突破时空限制,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儿童有话可写,又能写得兴味盎然。

2.“读——说——写”

很多绘本,用精简、有韵味的优美文字来铺陈故事。这样的一种文字叙述,不但能深深打动儿童的心,更能打开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诗文。绘本故事的主旨不是家长或老师说教给儿童的,而是儿童在听、读故事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发现,去思考,去感受,去言说,自然而然地感悟到的。

《逃家小兔》就是一个经典的范例。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和妈妈在幻想中,用语言玩捉追逐的游戏。兔子说它要跑走了,兔妈妈说:“你要是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一场欢快而奇特的追逐游戏就这样展开了:

看到这六张图片了吗?这是《逃家小兔》绘本中完整的一组对话。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这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

小兔子还会变成什么呢?兔子妈妈又会怎么去追呢?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模仿绘本中的语言格式,围绕故事主旨,进行“我来变变变”。

我们也来看看孩子的课堂对话记录。

(1)“如果你变成树,我就变成泥土,躲在你的脚下,让你看不到我。”“如果你变成泥土,我就变成蚯蚓,给你松土,让你能自由地呼吸。”(2)“如果你变成树,我就变成蜜蜂,让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蜜蜂,我就变成蜂窝,采完蜂蜜你还是会回到我的怀抱里。”(3)“如果你变成小鸟,我就变成夜空,让你看不见我。”“如果你变成夜空,我就变成星星,跟你在一起,照亮你。”

这些对话是不是很诗意,又很充满爱意?更为有趣的是,他们还会几个人合作,挑战自己,“快乐接着变”,好玩又开心:“如果你变成大树,我就变成火车,呜呜开到远方去。”

想想看,孩子会怎么接?

儿童文学家波罗•福克思说:“当你把一本书交到孩子手上时,你便带给孩子无限人生的可能性,你便成为一个启发者。走进书香的世界,走进人类文明的殿堂,走进人性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儿童在读绘本的时候,是没有故事主旨的概念的,他们能在反复诵读中,能感悟到故事的主旨,但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因此,教师要提供儿童“续写自己故事”的机会。让他们根据主旨,采用绘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述。把绘本语言迁移运动到自己熟悉的、相似的情境中,实现语言的学习迁移。

这种选择性的模仿,不是对绘本语言的机械模仿,也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乃是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这样获得的语言既有学习和模仿的基础,又有新颖性。儿童不但积淀了富有童趣的典范语言,更为重要的是,愉悦了心灵,丰满了精神。

围绕故事主旨,采用重复段式的表现手法,可以开展续写的绘本故事也有很多,如《小猪变形记》《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

3.“读——猜——写”

一本优秀的绘本,一定有一个好看的故事,让儿童着魔,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故事有情节,有悬念,有一个又一个的因果关系,这些因果关系隐藏在故事里,就像一个个预先设计好了的问与答,它们会激发起儿童的好奇心,邀请读者参与到故事之中。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孩子的好奇心总是非常强的。他们总是想探究未知的事物,寻找未知的答案。”绘本故事创设的悬疑,令儿童乐此不疲地参与猜测,每个儿童都希望自己能猜的和绘本描述的一致,他们表达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是英文版的《苏菲生气了》。《苏菲生气了》这个绘本故事,讲一个叫苏菲的小姑娘,因为姐姐抢了她的玩具,妈妈还帮姐姐说话,她非常非常生气,绘本中用了“竖起的头发、狮子、火”等形象,来表现苏菲愤怒的情绪,而后出现了这样两幅图画,文字是“苏菲现在是一座火山,就要爆发。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

苏菲真的真的生起气来会怎样呢?故事讲到这儿,孩子的心会不由自主地拎起来,内心在揣度,在猜测,在根据自己的生气模样编织着故事。

有的孩子猜: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她一脚踢翻了地上的玩具卡车,扑到姐姐面前,抓过大猩猩的腿,她叫嚷着:“你不让我,我也不会让你玩的!放开你的手!”

有的孩子猜: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她就像一座火山爆发了!她气呼呼地冲进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关上门。她在里面尖叫,乱扔东西。苏菲生气极了!有的孩子猜: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她可能会离家出走,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家,离开让她生气的妈妈和姐姐。

每一种猜写都烙着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心底滋生出的是属于自己的那个故事。

绘本画页中,省略号往往会出现在前一页文字的末尾,给儿童提供了猜测的想象空间。《爷爷一定有办法》《有个性的羊》《小猪变形记》等绘本,无不如此。

4.“读——辨——写”

绘本的创作主要是面向低龄儿童,因而情节会比较简单,一般是围绕主人公讲述一个故事。但故事的配角身上,往往还会隐藏着更多有趣的故事。这些“配角故事”,就是可开发的写话题材。儿童阅读完绘本故事后,教师如能创设情境,把主人公经历的某个情节、某个片段“转移”到配角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儿童对这样的假设,是非常乐于挑战的,写话的兴致又会在瞬间绽放。

《笨拙的螃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因为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后来,章鱼被水草困住,尼尼用大钳子剪断水草,救出了章鱼。原来,笨拙的大钳子也有很管用的一面。从此,尼尼终于不再嫌弃自己的大钳子了。

故事中的配角章鱼、水母、乌龟最大的缺点在哪里呢?这些缺点又会怎么变成优点?

讲完螃蟹尼尼的故事,教师就可设计“章鱼嫌自己喷出来的汁液黑,太脏了,要把汁液变成无色的”“水母觉得自己的触手太多,把脸都遮住了,要把触手都去掉”“海龟觉得自己天天背着龟壳,太累了,想把龟壳拿掉”三个话题,让儿童辨析:它们的想法对吗,为什么?然后请他们选择一个动物,写一写,劝一劝。我们也来看看孩子们的劝导语乌龟呀乌龟,虽然你怎样背着龟壳,是很累,也很不方便。但是,万一有一天,其他动物来攻击你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头和脚缩进龟壳里,他们就咬不动你了。你怎么能把龟壳扔掉呢?绘本可以让我们返老还童,可以打开灵性,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增长智慧„„章鱼啊章鱼,你黑色的汁液是你逃命的法宝呀!别人来袭击你的时候,你喷出黑色的汁液,人家就看不到你了。你就可以借机逃走。如果白色的汁液,你喷了有什么用呢?人家还是可以看到你,抓住你的。

水母啊水母,你的触手作用可大了!每一个触手上都有刺(刺胞),这些刺(刺胞)可以帮你捕捉食物,还可以攻击敌人呢?没有了触手,你该怎么生活呢?如果说螃蟹“尼尼”对自己大钳子的认可是儿童初始的学习,那么写“劝解词”,就是后期的运用。在“劝解词”的撰写过程中,儿童实现了从一种情境中学习的知识或技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从而促进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儿童会再次感受到,自己认为难看的、没用东西,在适当的时候,能起到关键的作用,甚至保护自己的生命。

绘本写话的路径还有很多。

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用图画来表现的:

会画出变成鱼、老虎、蝙蝠等等形状的小猪,如果他们愿意,再仿照课文的语言对话格式,写一写自己所画的内容,装订在一起,就是一本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小猪变形记》了。

到了二年级,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创作绘本了。这种图文并茂的写作方式,孩子们非常喜欢。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乐此不疲的程度,因为,他们不觉得这是在写作,而是在玩和创造。

以上是我开展单册绘本读写的一些具体实践,很鄙陋,是一块很粗糙的砖,希望能引出各位光洁的玉。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请多多批评。谢谢!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从早读课开始,我和带读小组长一起评选“晨读之星”发小红星;在课堂上,同学们发言很精彩,学生之间互动和老师互动表现很棒的,发小红星;排路队快静齐,发小红星;学做广播操,动作规范,发小红星;同学们喝牛奶,服从安排,有序取放,奖小红星;中午就餐,爱干净,不撒饭粒,不泼汤汁,得“洁净之星”;饭菜吃光,评光盘之星;道德与法治课、音乐课、美术课、传统文化课老师也都在自己的课堂上,表扬那些专心听讲,思维活跃,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同学,用“优”、小红花等类似小红星的标贴来奖励学生。

一行满格18格儿,满格后换一个大拇指,前十周我们累计计算一次,凡是满十颗星的满足一个小愿望,可以买一本新书,吃一次美食,看一场电影等。凡是得了一个大拇指或以上的,那么就能够满足自己的两个小愿望,由家长执行奖励。第11周开始,我们重新开始争星,重新开始,大家公平竞争。

小小的红星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闪闪的红星放出异样的光彩。

我颁发印章是用来奖励同学们认真地书写和坚持课外阅读的。前期,同学们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在书上认真描写,描一个写一个,写得规范美观的,及时印上奖章。同样,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拼音写得规范、端正、美观的,及时印上奖章。

在印奖章的时候,老师是高兴的,有手握大权的感觉,“嗯,写得好!加油!”“哎呀,这个地方如果这个音节再写得饱满一点,这几个字母再写紧凑一些,就更好了。”在得奖章的时候,同学们的神情也都是很得意、很满足的。

另外,从9月6日开始,同学们都进行了课外阅读,每天坚持阅读20分钟到30分钟。每个星期一交亲子阅读记录卡,我为孩子们努力拼读点赞,为家长温馨的陪伴和用心地记录点赞,我慎重地在记录卡上印上奖章。

为迎接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我们一年级的同学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跳绳训练活动,大部分同学经历了从不会跳到会跳,从会跳到跳得快这样一个过程,进步都很大。前几个星期,凡是一分钟跳绳个数达到或突破100的,我都写了表扬信,评他们为班级“跳绳之星”.

11月10日,上星期三,为检测同学们的跳绳效果,我们举行了班级跳绳比赛,另外,把另三项: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也简单地检测了一下。我邀请了十个家长志愿者协同体育老师一起检测,我们评出单项优秀之星和综合优秀之星——“体育小达人”。我们班小何同学妈妈这样发圈的:呵,原来的跳绳渣渣也能获得奖状。我点赞,评价:逆袭。他一下子得了四张奖状,真棒!

结合同学们的得星情况和综合表现,我评选出第一批班级之星,八名同学,让他们提供一张个人美照或帅照,写一小段自我介绍,合成电子照片,制成展板,贴在教室明显的位置,表扬先进,他们也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

以上是我接手新的一年级两个多月来我的一些激励性做法,小小的奖励,对同学们来说就是大大的动力。本学期,我们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正在阅读一本书,书目是《感谢那些“折磨”我的学生——教师如何应对问题学生》。书中第一章第二节中提到“正强化能促使问题学生重建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想把这句话改成:正强化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书中讲到小红星筹码、奖章等都是代币性强化,“这种强化是一种累积性、逐层性的强化,这种强化能让学生不断努力”,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教育的目的。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一个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不知不觉中我又和49个孩子度过了120个日日夜夜。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做题到尝试独立完成作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和孩子们同进步共成长,也收获不少。在此我想谈谈几点感受:

一、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最重要。

孩子们对老师非常信任。教师面对的是极易受到伤害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眼里应该公平的对待他们,没有好坏之分。学生做好事的时候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学生做不好的时候,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作为教师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和激发兴趣。

大家知道,。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很难做到专心听讲,刻苦学习,但特别信任老师。要让孩子以适应为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整个课堂应始终保持师生亲近、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孩子。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专心听讲,作业做得好就给他们一枚小印章作为鼓励,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营造温馨幽默的课堂,这样坚持下来,很多孩子都能做到专心听讲,一节课端正坐好。

三、以良好的人格形象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从成长到成才,每一步受教师的影响都不言而喻。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教育教学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做好教育事业,成就我们的教育理想,就必须脚踏实地,朝着既定的工作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行,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我们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举手投足都要做到认真、稳重、得体。

四、用爱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要爱护着学生,在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要和谐相处,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要做一个和气、严谨,值得尊敬,堪为师表的人,批评学生是要恰当的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我们作为一年级的教师,我应该时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学生要有爱心、细心和耐心,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人师表,让每一个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是一个启蒙阶段。如果能让孩子在一开始就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受益匪浅的。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对学习感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几乎没什么自制能力。针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呢?我觉得还应该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所以用故事引入无疑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不由自主地就参与到了学习当中。比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我便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赶了一天的路,又累又饿。他路过一家烧饼店,便走进店中,要了一个烧饼,很快就吃完。又要了一个,也很快吃完了。可是还没饱,于是他又要了一个。吃完后,他拍拍肚子说:“终于吃饱了。早知道吃第三个就饱了,就直接吃第三个了,何必多花了两个烧饼的冤枉钱。”他的话音刚落,周围的人便哈哈大笑起来——孩子们,你们知道周围的人为什么笑吗?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就这样,在孩子的浓厚兴趣中学会了《几和第几》的知识。

教材的编写不仅体现学科本质特点,更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低年级的教材,就配有大量的主题情境图。孩子喜欢看图,在看图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很多知识。除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便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红的文具盒坏了。于是放学后去文具店买。文具盒售价六元五角钱,你能告诉小红该怎样付钱吗?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又问道:可是小红带的是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你知道售货员阿姨该找回多少钱吗?谁愿意帮售货员阿姨算一算呢?小孩子都是热心肠,都喜欢帮助别人。在老师这样的忽悠之下,都在努力解决问题。

小学生的兴趣大多表现为直接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应大量、合理地选择感性材料进行直观教学。具体的事物,鲜明的形象,再加上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就逐渐养成了。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我们便利用小彩旗,两种颜色的小灯笼,加上各种图形,猫和老鼠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愿加入到学习中来。有规律的数学游戏,更是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孩子不仅好奇心强,更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喜欢接受挑战。所以在教学中,经常进行闯关游戏,知识竞赛等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复习课,各种游戏活动能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积极活跃,更适合学生获取知识。

可以说,动画片是孩子的最爱。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孩子们也是喜欢得不得了。一些知识或问题,从这些卡通人物的嘴里说出来,孩子记得更扎实,学得更有效。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做成幻灯片,或者根据教学内容配上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

不甘落后是小学生的特点,他们都有展示自我的强烈愿望,也有超越别人的潜能。因此,利用好评价机制,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会尽量创设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竞争的情境,给他们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学习的兴趣,自主意识就会进一步增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个人评比和小组评比,将评比表粘贴上墙,课堂上认真听讲的,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学习进步的等等,都会得到一颗小星星。可别小瞧这一颗颗小星星,那可是孩子成长的见证。不仅约束了孩子的不良习惯,更是促进了孩子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下学期在忙碌中结束了,这学期虽然紧张忙碌但很充实,和孩子们在一起也很欢乐!本学期我积极适应新的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盼望能发扬优点,克服缺乏,总结检验,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认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认识人民币、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时间、统计。

我带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从培养学生做好课堂预备抓起,到课本、练习本、铅笔盒的摆放,课堂上应该怎样举手、回答下列问题等开始训练,及时给表现好的学生小红花,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又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本学期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习计算。每天要求学生做口算题卡,学生的口算速度、准确率都较原来提高许多。分类与比较、认识图形、图形与位置、统计,主要采纳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惯已经根本养成,学生的口算练习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达标,有的孩子计算速度已经非常快。课堂中注重学生观看、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一学期来学生的观看、分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学生的表现出了非常强的表达能力。由于工作中注重和家长的交流,及时的了解工作中的缺乏并及时改良。

1、有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主要集中在:位置和图文计算这两方面。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对于前、后、左、右等位置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图文计算的难点在与学生理解题意方面,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理解题意的练习,学生对这局部知识会理解和掌握的,另外在时间的认识上仍有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太好。

2、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到了学困生,中间局部的.学生关注较少,导致中间局部的个别学生退步较大。在以后的学习中力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3、两个班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上课注意力仍然不够集中,小动作还是不断,盼望在下学期中能想出更好的方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加强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总之,本学期我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孩子们在思维方式上,在学习能力上,在学习成绩上,孩子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乏,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4、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刚接触一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执教一年级语文已有一个半学期,感受颇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并不然,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认为要想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识字量,在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孩子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识字教学,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第二,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和总结,在第一学期学了很多独体字,再加上学生认识的偏旁越来越多,我指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等多种方法来识记汉字,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孩子的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这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孩子们越来越觉得学生字并不难,兴趣越来越高。

第五,利用日常生活来识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汉字,如商标,日用品,广告,路牌,超市购物等等,无处不在如:我让学生搜集衣服上的商标和包装盒,找一找上面的字自己是否认识,孩子的兴趣很浓,从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汉字,而且孩子们之间还进行了交流,我让学生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汉字,平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识字量。

另外,我还布置学生课外读拼音读物,交代每个家长给孩子买儿童故事书,现在我班很多的`孩子识字量大大的提高了。

当然,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的探索发现,不断的寻找更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快乐。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的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及国学教育。一个学期的国学教育教学,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回顾一学期来的国学教育教学,我的收获很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年级的孩子拼读能力和识字能力低,我首先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讲故事等方式像孩子们介绍一些生动有趣,励志的事例,使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之后,我就备好课,为上好课做准备。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总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多学习,多向他人请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加上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

课上好了,学生也听懂了,行了吗?还不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学校设计印发了《弟子规生活力行表》,要求学生每天晚上睡前根据自己一天来的行为进行暮醒,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家长配合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完成表格评价,都要坚持落实。上面有家长们每周想对孩子或老师说的话,教师对家长或是学生说的话,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监督教育,这样既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又肯定其获得的进步。让国学学习落实在学生的每一天,真正达到教书育人。使其懂孝道,懂得为孝顺父母,为自己未来而努力读书。

当然,要求学生做到,我们老师也要先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比如说,要学生读书,要他们背《弟子规》那我们老师先得能背出来,老师先背一次给他们听让他们来当考官,做他们的带头榜样,这样他们才敬佩,才有兴趣去背好。每天早操后的读国学时间,我也饶有兴趣,摇头晃脑地和孩子们一起读背。走在校园的走廊,通道,每夜角落都有古诗、对联,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这样浓浓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当然一门新的学科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是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下学期的国学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的识字呢?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邮递员送信……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识字,我让学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写生字,背面写拼音,学生很乐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学生字,然后让同桌两人利用字卡互相帮助识字;有时让学生做“摆长龙”游戏,复习巩固生字。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收好字卡,制作了“识字袋”。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眼,要注意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善于发现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雪”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牙”,共4笔,第二笔是竖折,不要把它写成两笔等。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简单的字,如“画”“叶”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分析字形;“几、用、笔”可与熟字“儿、同、毛”比较字形,加深记忆。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一学期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每一周我都精心准备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阅读课上讲给学生听,并且告诉学生“老师通过读书知道的”,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过两、三周进行一次评比,选出“故事大王”。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故事,而且还学会了很多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如:商店里有“出入口、洗手间、收银台、产品介绍”,街道上的广告牌……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老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创造一种开放、灵活、有活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真正体现“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的新课标理念,我们的孩子就能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让学生识字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知识宝库中将是硕果累累。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一年级的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纯洁而无暇,他们需要老师最无私的关怀和爱护,我们只有用我们满腔的热情去爱护每一个孩子,用我们无私的真诚去培育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

宋晓丹老师重视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朗读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学生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有感情朗读。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只有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我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孩子的记忆我经常采用开火车,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特别是摘果子游戏最受学生欢迎,我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都是孩子熟悉的字,请学生扮成小白兔提着篮子去摘果子,当孩子们摘下自己认识的字时非常高兴摘了满满的一篮子果子很有成就感。因此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非常必要。

第二,低年级的孩子基本是形象记忆为主,我们的汉字很多都是象形字,如课本中的日、月、目、木、禾、羊,鸟等字都是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的,这些字都和实物有相似之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后再识记,就轻松多了。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识记。如:学习“禾”这个字,首先要想到木,但是比木还要多一撇,这一撇就想到稻穗的头是弯弯的,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第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挂钟、报纸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接触的实物,学生很感兴趣。通过汉字与实物的对照,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汉字,这些图片对学生记忆识字起到桥梁的作用,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记忆。

第四,做动作学汉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的。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组的词语都是用脚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过动作表演,学生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兴致极高,学生学起来也省力。

第五,利用日常生活来识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汉字,如商标,日用品,广告,路牌,超市购物等等,无处不在。如:我让学生搜集食品上的商标和包装盒,找一找上面的字自己是否认识,孩子的兴趣很浓,从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汉字。而且孩子们之间还进行了交流,我让学生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汉字,平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识字量。

另外,我还布置学生每周做一个“识字擂台”的活动,每周安排一个同学给大家介绍三个生字,孩子把字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知道的可以来介绍,不认识就由事先准备的同学介绍给大家,起初多数孩子只会介绍自己的名字,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现在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而且对这个活动的热情度参与度极高,可以说是乐此不疲。

当然,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我只是把自己用得顺手的拿出来请大家帮忙给看看,也可说是帮门弄斧了。感谢大家的倾听!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在每个学校班级中都会有很多来自某私立幼儿园的一年级新生,这些孩子的特点是几乎是百以内的加减法脱口而出,老师因为学生这样的底子暗自高兴,可是过了一个学期,过了两个学期。那些曾经没什么基础的孩子的数学成绩反倒比有基础的孩子好的多。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计算熟练的孩子就是记住的是得数,学习计算就是简单机械的模仿。根本没有经历亲身获得知识、主动建模的过程。虽然是能计算出得数。当问题解决和计算整合到一起的时候,却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所以在一年级计算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并通过摆小棒去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去经历15-9等于几的'过程。这其实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这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的计算教学只有不脱离具体的情境去教学,在具体背景下,通过操作后所掌握的计算方法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切忌简单的机械模仿!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一个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我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四个月。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做题到尝试独立完成作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也收获不小。

孩子们对老师非常信任。教师面对的是极易受到伤害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眼里应该公平的对待他们,没有好坏之分。学生做好事的时候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学生做不好的时候,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作为教师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对一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特点。因此应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想不出怎样解决问题时,就给他举身边的例子。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专心听讲,作业做得好就给他们一枚小印章作为鼓励,教给他们该怎样上课的童谣,这样坚持下来,很多孩子都能做到专心听讲,一节课端正坐好。要让孩子以适应为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整个课堂应始终保持师生亲近、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孩子。

人们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从成长到成才,每一步受教师的影响都不言而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教育教学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做好教育事业,成就我们的教育理想,就必须脚踏实地,朝着既定的工作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行,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举手投足都要做到认真、稳重、得体,决不可马虎、轻率。

作为教师,要爱护着学生,在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要和谐相处,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要做一个和气、严谨,值得尊敬,堪为师表的人,批评学生是要恰当的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青年教师,我应该时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人师表,让每一个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2、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5、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不足之处:

1、教师说的过多,学生自主探究过少。

2、如何应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我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教师个人的课堂机智要提高,如:在学生找出规律后,我要他们总结出规律,学生没答到要点上,而我也没能予以机智地引导,有点着急,直接吧答案告诉学生。

3、难点不突出。本课时的难点是能用合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并学会创造规律。在学生表述的时候,声音较小,说话不完整,我只有提示要说完整的话,没有把他落实到实处。创造规律的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能拼出简单的规律,有个别学生拼的图形没有规律我是直接告诉他,如果能引导他和其他同学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判断一组图形有没有规律,至少要重复三次,效果更好。

总之,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机智,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贯穿于每一堂课。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教材,初步学会估算。

在现时的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培养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内的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在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5个苹果,把其中2个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5个苹果,送给xx同学2个,还剩3个。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和物品自由的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我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一年级数学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实现了多维目标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能力方面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完成练习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没,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学生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第一次与一年级学生亲密的接触,其中的滋味可真是五味杂陈,既痛苦着又幸福着。一年级是小学的起点阶段,教师如何引导如何启发都将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关注自己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学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1、培养主动的愿望。对于刚入学的一些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学习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的学习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观察他们新的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时,很多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真正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