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教学设计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6 11:13:24 作者:文轩

编写教学计划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因素,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范本,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点拨,检测。

1、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点名回答,教师。

总结。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思考题(4)点名回答,教师总结。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五)巩固,练习。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文自主完成知识网络。

二、合作探究(发挥集体智慧)。

1、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2、1953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3、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三、针对训练。

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

a、互助组b、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制。

2、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

a、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b、我国按苏联模式发展社会主义。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d、片面强调公有化的作用。

3、新中国对资本家占用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是因为()。

a、国家经济实力不足。

b、考虑国际影响。

c、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宪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d、民族资产阶级对国家无所贡献。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a、1949年10月b、1953年初c、1956年底d、1957年。

a、发展生产力b、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c、变革阶级关系。

d、切断通向资本主义途径。

5、讨论如何评价三大改造?

四、中考链接:

1、[09淄博中考]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c.土地改革完成d.人民公社成立。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a.1949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

a.土地所有制改革完成b.对外开放扩大c.农村产业结构调整d.大跃进。

五、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后反思:

答案:1、b2、c3、c4、c5、b。

6、尽管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过于迅猛,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是它的完成,是客观的需要。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中考链接答案:1、b2、a3、d4、a。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1题,并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根据21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基础知识。

了解。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掌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归纳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1题,并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根据21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根据23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点拨,检测。

1、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点名回答,教师总结。(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思考题(4)点名回答,教师总结。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五)巩固,练习。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希望你会喜欢!

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点拨,检测。

1、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点名回答,教师总结。(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思考题(4)点名回答,教师总结。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五)巩固,练习。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北京郊区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加深认识。

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公私合营。

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成果汇报)。

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

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

三大改造学生心得体会

改造,是一个由破旧到新生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在学校里,我们不仅需要获得知识,更需要接受改造。三大改造体会更是成为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今天,我将分享我在三大改造中所得到的体会。

一、军训。

在军训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也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一个人的力量究竟能有多少限制。我们在军训中,要做到统一动作,同步行动,这需要我们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在军训中,每一位同学都会因为自己的不同表现受到不同的表扬或叱责,这需要我们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并乐观积极地去面对它。在军训结束后,我发现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更加强大,自己能够坚持走完较长的路程,这不断鞭策着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坚定不移的向目标前进。

二、三下乡。

在三下乡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与农民打好关系,并帮助他们完成农忙时节的农活。这个过程是艰辛的,需要面对很多不如意和挫折,但正是这些挫折和不如意让我们成长。在农村的这几天,我深深意识到了现在这段高速的文化生活,并不适应所有人,所以我们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同时,这个过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做人的价值。

三、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现实的冰冷和残酷。我们到了社会上,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有好心,有些人则不同。我与同学们一起拜访了一些银行,企业等,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不同企业或单位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如何进行调查,更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交流。并且,社会实践也让我更加明确我所要走的方向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

总之,三大改造让我们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让我们接触到了不同的世界,让我们面对了不同的挑战。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让我们拥有勇气和信心往前走的重要动力。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将更加珍视从三大改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让它不断地帮助我成长壮大。

三大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掌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归纳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1题,并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根据21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根据23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三大改造【】

了解。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掌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归纳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1题,并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根据21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根据23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三大改造

了    解。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掌    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归纳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公私合营。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根据23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第5课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历史。正确掌握、使用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对三大改造原因、实质和意义的辨析及三大改造功过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开展课堂活动认识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实质和意义。提倡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其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师生共同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其模式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

2.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采用编卡教学法,把握本课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及三大改造的功过是非深入辨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唯物史观。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三大改造来展开。三大改造的原因,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课外资料,结合教科书内容,师生共同探究找出;对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为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有关三大改造的知识体系,可以采取学生编写提纲卡的方式,概括巩固知识,培养探究和合作的精神。本课教学程序框架如下:

【说明】框架中的“拓展”是指知识内容和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框架中的“知识链接”是指和课文有关的阅读资料。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和处理有关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四、教学引入。

方法1。

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土地改革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自然引入新课。

方法2。

图示引入。

生:他们正在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生:说明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不仅提高了他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师:你们说得很正确!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他们通过集体化的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由此引入新课。

方法3。

主题引入。

1950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怎样开展的呢?在学生探究问题时,自然引入新课。

五、重点解决和难点突破。

本课难点是三大改造的实质。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涉及政治经济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通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合作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小组讨论,概括出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

活动内容1。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合作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

(学生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和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活动指导: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互相传阅搜集到的资料,使学生对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增加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小组代表可竞相发言,教师对发言者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问题的探究。

生:我国农业采用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生产效率很低。

生:当时贫苦农民缺少生产工具和资金,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生:也不利于推广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搞集约化大生产。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了解得真多!概括起来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党和政府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图片)。

师:农民为什么纷纷要求入社呢?

生:(看书回答)通过互助合作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

师:说得好,主要原因是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显示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

【评析】。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2。

编写提纲卡,概括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和意义。

第一阶段:

师: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由原来的个体经营转变为合作经营生产;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大改造是通过什么形式完成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什么意义?我们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讨论,最后形成较统一的观点。

第二阶段:

师:通过讨论,大家知道了三大改造的形式,也知道了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下面我们将以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再概括,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即编写内容提纲卡片,完成后上交。

编写提纲卡片的要求:

1.题目: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类别:知识。

2.语言高度精练。

3.包含时间、重要历史事件。

4.以表格形式呈现。

【评析】。

通过概括本课内容,既解决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正确掌握、使用编写提纲卡学习历史的方法。

六、教学拓展。

拓展专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课外知识开展探究活动。

材料一: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造为公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这个阶级矛盾是否完全解决了呢?还没有,还要经过相当的时间才能够完全解决。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二: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这也包括他们的子孙后辈。他们早已不拿定息,只要没有继续剥削,资本家的帽子为什么不摘掉?落实政策以后,工商界还有钱,有的人可以搞一两个工厂,也可以投资到旅游业赚取外汇,手里的钱闲起来不好。你们可以有选择地搞。总之,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二、活动指导。

1.确立课题: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谈三大改造的功与过。

2.活动方法:由个人或小组收集资料,整理概括出主要观点。

3.活动汇报:组织学生课上交流和点评,教师要加以引导和补充。

师: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请同学们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谈谈三大改造的历史贡献和过失。

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生:农民通过互助合作,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生活得到了改善。

生: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就是好。

生:我不同意,一些地区出现了要求过急,形式过于简单的冒进现象,如整乡、整村集体加入合作社,使一部分农民利益受到损害。

生:从1954年起,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生: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生:在改造过程中,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出现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如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很适当,挫伤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

生:三大改造期间,虽然出现了一些过失,但它的历史贡献是主要的,不能因为它的缺点完全否定。

师:说得对,我们要评价历史事件,既要点明优点和成果,又要一分为二地分析缺点和问题。

【评析】。

三大改造

这种提问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辩中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1。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是我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思考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选择一些记忆方法比如联想法,或者把所学内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2。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这节课中有许多历史名词,政策性很强,有些是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又不好理解记忆。例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赎买政策等名词学生既难理解,又觉得枯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效果还不错。

1、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2、在教学中,创新意识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做到大胆实践,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在自己的创新能力。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三大改造》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最早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共同倡导:1954年,周恩来、尼赫鲁(印度)、吴努(缅甸)。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

(1)召开时间:1955年。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者:周恩来。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的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三大改造心得体会

“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由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平解放三部分组成。通过这三大改造,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得到了巨大的变革,使经济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人得到了解放和帮助,同时我们也深深认识到了革命与建设的艰辛。以下是我对“三大改造”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土地改革是“三大改造”中的第一步,是为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现土地的公有制。这一改革让广大农民可以拥有土地,从而使得他们摆脱了封建地主的压迫。在这个过程中,我受到了很多教育,深受启发。这一改革使得社会阶层出现了新的变化,农民由此成为社会的一份子,也使我开始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

一方面,通过镇压反革命,我们打击了敌对势力,保证了新中国的政权稳定,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另一方面,这一过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敌人永远不会善罢甘休,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和毫不动摇的决心。同时,这也是一段黑暗时期,反思这段历史,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也是我们的责任。

和平解放,使得中国不再受外国帝国主义的控制,为长期和平发展提供了机遇。这一过程中,涉及到政治、外交上的诸多问题,凸显了党的领导和政治智慧的重要性。也使得我认识到建设和平的世界的重要性,要更多地投身到国际事务。

第五段:结论。

“三大改造”不仅实现了土地、劳动和国家的基本制度建设,也教育和启迪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完善自我。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实现民族繁荣、人民幸福,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在这个方向上,我们才能赢得更深远的发展大势,实现梦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