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精选19篇)

时间:2023-11-22 06:42:02 作者:纸韵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精选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维,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筛选出的精彩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疫情肆虐,举国同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人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134名“人民医院人”挺身而出,精锐出征。他们分秒必争,接管病区抢救患者,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他们专业严谨,把人民医院规范救治优质护理模式带到武汉;他们高效精准,科学管理,团结凝聚,攻坚重症救治;他们大爱仁心,悉心呵护患者,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与阳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援鄂医疗队的先进事迹在同学们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表示,聆听北大援鄂医疗队的先进事迹后,大家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同时同学们也深刻认识到,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当代大学生应用青春的坚守证明我们青年群体不怕苦、不怕难,担得起主力军的重担,彰显我们自身的青春磅礴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中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我们坚实的青春力量。同时我们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的众志成城与齐心奋斗下,疫情终将消散,春天终将到来!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我学习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事迹报告,医疗队医护人员的经历深深打动了我。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他们逆行的身影是艰难抗疫战中最美的风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的大爱,看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大学生,我向医护人员致敬,决心学习他们的精神,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国青年,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我虽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但我深深为抗战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感到敬佩,尤其是其中的80后、90后医护人员,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他们的抗疫经历,再次印证了“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作为一名95后的研究生,也应该要努力把学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争取做出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社会价值的学术成果,不把学术和实际生活割裂开来,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像医护工作者那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初到武汉,正是疫情最为焦灼紧张的阶段。那个时候各地的生产链还没有恢复,全国防护用品都处于紧缺状态,队员们手中的防护用品仅够支撑数日,大家都是省着用,生怕哪天防护服、n95的口罩断了货。因此,防护、生活物资的筹集与管理也成为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整个医疗队的联络员,我也倍感身上担子之重。最多时,一天有几十通电话打进来,有的在询问物资需求,有的联络捐赠方式,有的咨询防护用品是否合规。通过北大,教育部国际司联络世界各地,北京大学也在关键时候发起全球北大校友“百万口罩”行动,医学部也是始终和我们保持着密切联系,了解物资状态,想方设法为我们补充各种物资,一批批物资陆续抵达武汉。特别是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屡次在物资匮乏的时候,给我们寄来了一批又一批防护用品,让我们的队员们能够安心临床工作。

北大医疗队中的各家医院在前线始终拧成一股绳,上至领导、专家组每天在北大会诊中心沟通组织管理、讨论重点患者狠抓医疗质量;下至管理团队的每个成员,在开放病房初期从各处筹集设备、装入病房;还有从物流中心、到火车站、亦或是直升机,屡屡打卡新的取货地点,大家一起取货、分货;而各医疗队有什么好的捐赠方更是会共享共通,联手给各家医疗队准备最充足最合规的物资。医疗队内接受的物品种类繁多、品种各异,为此我们需承担起物资查证与鉴别的职责,摸索、测试使用方法,先试用、评估风险,筛选出安全可靠的用品;为了及时分发物资,收集短缺物资信息,我们成立了物资管理小组,制定分配制度,建立了物资台账。每每想起我们的医务处庄昱老师在联络对接医务工作的同时,身肩壮劳力的第二角色驱车辗转于多个地点,库管员李佩涛护士长用瘦小的身躯展现出的惊人力量,奋战至凌晨完成入库出库清点,都成为医疗队安心战疫的最坚强保障。

观看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正如北大医者的精神:勇敢无畏、脚踏实地、仁心仁术、创新活力。年轻人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不是只会跟在前辈后面听指挥做事,同时还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有创新、有活力。在此次疫情面前,可以看到青年一代的精神,青年一代也渐渐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栋梁。此外,他们还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也令我十分感动。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有很多人被这种新型的病毒传染。我们的祖国也在用尽全力的阻止这场病毒的传染。

在这场抗疫的战争中,有好多人,虽然,他们有自己的父母需要照顾,有自己的孩子需要教育,他们可以选择不去冒这个关乎生命的风险。他们本来是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与家人在一起,可是,他们却义无反顾地怀着那份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奋斗在抗疫的一线,他们就是无私的、伟大的奉献者。加油,无私的奉献者们,我们将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不分昼夜的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奋斗着。他们是我们最应该尊敬的人。直到现在,已经有白衣天使,为了救病人而感染了这种病毒。可是,他们就连在被隔离的病房里也在帮助病人康复。可是,他们也是病人啊!他们也需要被照顾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他们只想着救治别人,而忘了自己也是病人。他们的这种精神是伟大的,无私的,崇高的。这,就是奉献者的精神!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精神。这是中国人,全世界都应该学习的精神。也就是这种精神,才让我们中华民族有了今天的胜利与辉煌。我们祖国的中华儿女,也为这种无私,伟大的精神,而感到骄傲!

有些天使们,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甚至生命,却让病人们重获新生。让他人回到了他们温暖的家。

他们付出了,收到的是:康复病人,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首首感恩的歌。可是当他们听到这些温暖的语言时,他们就已经感动的哭了,却用笑容送别了康复的病人。

我们的国家是个团结的国家,也是无私的民族;我们拥有伟大、善良的精神,拥有不断进步,努力向上的动力!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奉献者们说:加油,我们相信你们!你们辛苦了!!!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体会

回顾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民抗疫,不断取得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抗疫成绩。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本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抗疫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次难忘的磨砺和经历,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和担当,更需要竭尽所能,用自己的所学去服务广大需要帮助的病患。

还记得,大年初二医疗队初到武汉时,因为封城,整个城市街道空无一人,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而当时面对这种未知的传染病,队员们其实也有一定程度的担心和焦虑。我们主要负责的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新冠重症病房,当时隔离病房还在彻夜改建,施工完成后我们就需要立即进驻。时间紧迫,所以一到武汉,医疗队就马不停蹄地和当地医院对接、进行防护培训、并着手开始制定患者接诊的流程以及诊疗方案。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们也担心防护是否到位、是否能迅速适应并开展工作。但真正开始工作后,大家就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而且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都希望自己能承担更多的临床工作。其实医疗队的同事们在医院里可能以前都互不相识,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做好防护,大家都迅速地融入到了这个新的集体中,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从人民医院第一批医疗队与其他医疗队一起接管第一个隔离病区,到第三批100余名同事组成的医疗队开始独立接管病区,我们经历了三个隔离病区近两百名患者的诊治工作。就像大家在新闻里看到的那样,每次刚开放病区收治病人,其实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病人入院一般都是在夜间,大概每批10-20名患者。队员们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上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等等,对体力、生理和意志都是巨大的考验,虽然我自己也参与过援藏工作,但防护服下的缺氧和西藏地区的缺氧完全是不同的感受,在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下,大家也都坚持下来了。

面对这种突发未知的传染病,科学和专业知识是我们应对疫情最有利的武器。虽然最初对这种疾病很陌生,但随着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医疗队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我们同时也在见缝插针地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文献、学习各地治疗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共同起草病历模板、商讨量化交班表格等,也是尽最大可能精细化接诊流程和治疗方案,通过对每一个病人都进行细致的个体化评估,进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得到最妥善的救治。

很多病人入院时病情就很危重,往往第一时间就要大量吸氧甚至上呼吸机,这对队员们的快速反应能力、统筹施治水平,都是极大的考验和锻炼。我们至今仍对两位患者的救治过程印象深刻。其中一位是老年患者,刚入院就病情非常凶险,血氧极差、心率快、血压低,处于休克状态,已经意识不清,我们快速判断病情已危及生命,随即迅速把患者转移到病床,给予心电监护,这时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是在与生命赛跑。在医护的配合下,我们迅速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药物治疗,满负荷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另一位是年轻患者,他入院时氧合也很差,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脱离氧气,我们就每日根据症状、血氧饱和度和肺部病变的情况进行精细调整,一个多月后他终于能够撤下吸氧管。然后他告诉我们说,终于可以和在另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妻子见面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备受鼓舞也特别为他高兴。两个多月的工作时间里,我们见证了很多危重病人治疗后陆续好转,从卧床不起,到能下地活动、能唱歌聊天,最后康复出院恢复正常生活,所以过程再辛苦大家也觉得值得,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最大的使命所在。

其实,除了临床上的诊疗,医疗队员们每天也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去除他们的恐惧、缓解孤独和无助情绪。在化验指标有所好转时,我们更会第一时间跟病人解释指标意义,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康复信心。在大家的努力下,医患之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深厚,经常在查房时病人会对我们说,北京大学的医疗队来了,他们很放心,也看到了希望。特别是我们每一次给患者家属打_,除了谈论患者的病情,他们叮嘱得更多的却是你们在武汉辛苦了,你们一定要防护好自己。每当面对这些可爱可敬的武汉英雄人民,我们都深受感动,另一方面也感觉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必须要竭尽全力去帮助每一名患者,给他们带去战胜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虽然以前在临床上也会面临很多生离死别,但通过此次武汉抗疫,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总书记在回信中所嘱托的,我们广大医务人员要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在病魔面前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线,这既是任务、更是使命。作为北大医学人,我们也将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用心关爱病人、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去守护我们的家园,去践行这一身白衣带给我们的无畏与奉献。

观看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疫情肆虐,举国同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人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134名“人民医院人”挺身而出,精锐出征。他们分秒必争,接管病区抢救患者,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他们专业严谨,把人民医院规范救治优质护理模式带到武汉;他们高效精准,科学管理,团结凝聚,攻坚重症救治;他们大爱仁心,悉心呵护患者,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与阳光。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体会

在70天的鏖战中,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不畏艰险、深入红区,在抗疫一线舍生忘死,书写下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故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暴婧与队友冒着被感染风险,为一名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手术,令人动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佳辰前曾目睹母亲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身影,深受母亲影响的她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毅然请战出征并圆满完成任务,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人经历传承着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吴超与医疗队中35名“90后”党员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并且作为主笔人之一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部主任王泠和护理团队精心照料两名高龄重症患者,每2小时翻身,每4小时更换纸尿裤,让已经失去信心的老人重燃生的希望,康复出院之际,老人动情写下: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师王雅亭与伙伴们在护理病患中完善的病历模板、病程模板、护理模板等,并悉心帮助队友解决护目镜起雾和防护服设计等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秦宇红所在的20人的小团队承担起一个重症监护单元的工作任务,克服医疗人员不足、医疗条件落后、设备老化等困难,把一个又一个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体会

20__年拥有一个非常魔幻的开局。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正在扩张,席卷全国,蔓延世界。白衣战士在一线救助感染病毒的患者,我们要在家好好待着,等待白衣战士将病毒打败,当然我们也要全力配合好他们的工作。

刚开始,我们这里的人一点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每天都有很多人出去买东西,随着感染病毒患者增加,人们心里虽然越来越惶恐,但还是会出来买口罩、买一些食物。

在疫情面前,我们不要恐慌,做好防御工作,保护好自己,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出门要带口罩,勇敢面对疫情,一起战胜它!

现在武汉的“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应急医院已全面开启。我们要相信湖北,相信武汉,相信中国,相信白衣战士!在这里我要向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白衣战士致敬!加油!

1998年的洪水,20__年的非典,20__年的汶川大地震,20__年的h7n9病毒,这些我们都挺过去了,我相信20__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一定会挺过去的!

湖北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白衣战士加油!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打赢这场大仗的,我们一起加油吧!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体会

20__年的春节,一场意外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中国武汉为中心,席卷了祖国各地。它来的悄无声息,发展声势浩大。被疫情围绕的新春佳节注定是坎坷不平的,但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也使得它注定不凡。

口腔医学院20__级口腔8年班围绕理性爱国、青春报国,就此次疫情进行了探讨。作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虽然不是本次疫情的对症学科,不去防疫的前线与病毒抗争,但我们都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在基层为祖国抗疫防疫战线夯实最坚固的壁垒。

1、以身作则,做好自身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强锻炼、吃熟食、少聚会,严格遵守秩序,不擅自提前返校,不走亲,不访友,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2、号召亲朋好友,身体力行。科学科普疫情防控信息,以医学生的身份宣传官方准确信息,引导身边人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防控。

3、密切关注身边人是否有发热干咳的情况出现,对待周围出现的疑似病例,我们不能嗤之以鼻,应关心关怀他人,及时就医,贯彻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

4、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看到谣言及时阻止,不随意发表负面或未经考证的信息,发挥正能量,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5、理性防疫,不抢占医疗用品,不过度囤积物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捐款捐物。

6、在家期间不恐慌,不虚度光阴,保持心情愉悦,提升自我,积极学习,为疫情结束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7、作为一名口腔专业医学生,我们了解口腔诊疗过程中气溶胶会有较大传染疾病的风险,所以我们将劝诫身边的亲朋好友减少不必要的口腔诊疗,同时做好口腔卫生宣教,避免感染的风险,为控制疫情出一份微小的力量。

8、从长远角度出发,我们应当吸取此次浩劫的教训,杜绝野生动物,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9、最后,向一直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你们辛苦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们相信任何困难都击不垮伟大的中华民族,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全力控制疫情,在关键时期我们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有序领导下,科学防控,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此次疫情,我们在各自家乡,更将这份信念、这份信心传递给家人和群众们,并且用我们医学知识配合本地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工作,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传递正确的防护知识,打好疫情防控战,我们势在必得!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

近几个月来,新冠病毒的肆虐使得湖北省武汉市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为了支援湖北,全国各地纷纷派遣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其中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援鄂医疗队,我们虽然缺乏医疗经验,但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生命至上,忧患于心”的使命和责任。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有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顾着追求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医疗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医疗工作的困难和艰辛。面对陌生的病人,我们不仅要掌握医疗知识,还要迅速做好判断,并能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这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我们学会团结合作,共同对抗疫情。这次援鄂医疗行动让我们认识到了医疗工作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自己在未来的学习中需要更加努力。

其次,我们意识到了医疗队精神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医疗队,我们缺少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却拥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武汉,我们看到了许多曾经疲惫不堪的医生和护士,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岗位上。他们是我们的楷模,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这次援鄂医疗行动中,我们深刻理解到了医疗队精神的重要性。它是我们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动力源泉,更是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秉持的精神。

然后,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援鄂医疗工作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来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但是我们没有彼此间的鸿沟。我们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分享工作经验,不断学习和进步。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个拳头打不响,众人拳拳皆响”的道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我们懂得了感恩与珍惜。在工作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生离死别的场面,看到了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默默为病患付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这座城市。他们的付出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援鄂医疗工作让我们懂得了感恩与珍惜,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去关爱他人,如何将爱心传递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援鄂医疗队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的收获和体验。这次援鄂行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医疗工作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医疗队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最重要的是,这次援鄂医疗行动让我们明白了感恩与珍惜的意义。因此,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援鄂的每一个人都能早日康复,重返家庭、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观后感

回顾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民抗疫,不断取得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抗疫成绩。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本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抗疫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次难忘的磨砺和经历,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和担当,更需要竭尽所能,用自己的所学去服务广大需要帮助的病患。

还记得,大年初二医疗队初到武汉时,因为封城,整个城市街道空无一人,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而当时面对这种未知的传染病,队员们其实也有一定程度的担心和焦虑。我们主要负责的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新冠重症病房,当时隔离病房还在彻夜改建,施工完成后我们就需要立即进驻。时间紧迫,所以一到武汉,医疗队就马不停蹄地和当地医院对接、进行防护培训、并着手开始制定患者接诊的流程以及诊疗方案。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们也担心防护是否到位、是否能迅速适应并开展工作。但真正开始工作后,大家就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而且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都希望自己能承担更多的临床工作。其实医疗队的同事们在医院里可能以前都互不相识,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做好防护,大家都迅速地融入到了这个新的集体中,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从人民医院第一批医疗队与其他医疗队一起接管第一个隔离病区,到第三批100余名同事组成的医疗队开始独立接管病区,我们经历了三个隔离病区近两百名患者的诊治工作。就像大家在新闻里看到的那样,每次刚开放病区收治病人,其实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病人入院一般都是在夜间,大概每批10-20名患者。队员们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上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等等,对体力、生理和意志都是巨大的考验,虽然我自己也参与过援藏工作,但防护服下的缺氧和西藏地区的缺氧完全是不同的感受,在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下,大家也都坚持下来了。

面对这种突发未知的传染病,科学和专业知识是我们应对疫情最有利的武器。虽然最初对这种疾病很陌生,但随着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医疗队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我们同时也在见缝插针地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文献、学习各地治疗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共同起草病历模板、商讨量化交班表格等,也是尽可能精细化接诊流程和治疗方案,通过对每一个病人都进行细致的个体化评估,进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得到最妥善的救治。

很多病人入院时病情就很危重,往往第一时间就要大量吸氧甚至上呼吸机,这对队员们的快速反应能力、统筹施治水平,都是极大的考验和锻炼。我们至今仍对两位患者的救治过程印象深刻。其中一位是老年患者,刚入院就病情非常凶险,血氧极差、心率快、血压低,处于休克状态,已经意识不清,我们快速判断病情已危及生命,随即迅速把患者转移到病床,给予心电监护,这时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是在与生命赛跑。在医护的配合下,我们迅速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药物治疗,满负荷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另一位是年轻患者,他入院时氧合也很差,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脱离氧气,我们就每日根据症状、血氧饱和度和肺部病变的情况进行精细调整,一个多月后他终于能够撤下吸氧管。然后他告诉我们说,终于可以和在另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妻子见面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备受鼓舞也特别为他高兴。两个多月的工作时间里,我们见证了很多危重病人治疗后陆续好转,从卧床不起,到能下地活动、能唱歌聊天,最后康复出院恢复正常生活,所以过程再辛苦大家也觉得值得,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的使命所在。

其实,除了临床上的诊疗,医疗队员们每天也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希望能程度地去除他们的恐惧、缓解孤独和无助情绪。在化验指标有所好转时,我们更会第一时间跟病人解释指标意义,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康复信心。在大家的努力下,医患之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深厚,经常在查房时病人会对我们说,北京大学的医疗队来了,他们很放心,也看到了希望。特别是我们每一次给患者家属打__,除了谈论患者的病情,他们叮嘱得更多的却是你们在武汉辛苦了,你们一定要防护好自己。每当面对这些可爱可敬的武汉英雄人民,我们都深受感动,另一方面也感觉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必须要竭尽全力去帮助每一名患者,给他们带去战胜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虽然以前在临床上也会面临很多生离死别,但通过此次武汉抗疫,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总书记在回信中所嘱托的,我们广大医务人员要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在病魔面前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线,这既是任务、更是使命。作为北大医学人,我们也将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用心关爱病人、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去守护我们的家园,去践行这一身白衣带给我们的无畏与奉献。

在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在新冠疫情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这封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90后的那些话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90后的肯定,而这对于我们九零后来说是一份莫大的荣誉,而在20中,这场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伟大的抗疫战争,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人礼”,必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效仿、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里程碑”。

从前,我们这些90后的孩子在老一辈人的眼里,我们这些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富裕年代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而我们90后当中的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我们90后没有经历过他们老一辈人所经历过的战争或饥饿,而他们似乎很难指望我们这些90后小孩能经受住任何风雨。我们90后中的“任性”、“自我”、“小气”和“不可靠”就成为了老一辈人印象中的标签。

在年发生的这场战役中,90后用行动给了人们一个生动的教训。2020年,在前来湖北帮助的4多名医务人员中,有12000多人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更有千千万万青年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各个战线、各个关口、各个岗位。其中,一些人推迟了他们的婚礼,坚守在前线。有些人日夜旅行,骑了四天三夜的自行车去上班。有的人和爸爸妈妈一起走上抗疫的战场……他们自告奋勇战斗,奔赴前线,冲破一切困难,勇挑重担,一个个留下了刚毅、勇敢、充满活力的人物。90后和00后所谓的“温室里的花”和“娇嫩的一代”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抗疫战场上的勇士,支持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撑起了一片天。90后作为在祖国繁荣富强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爱国主义早已深深扎根于这一代年轻人的心中。面对险恶的疫情,他们把祖国的安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把浓浓的爱国之情化作坚定的报国之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它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青年最强的声音。

英雄往往在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我们看到,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数以万计的90后、00后“白衣天使”逆向而行,主动奔赴战场,奋战在与死神搏击的最前线;一支支青年突击队日夜奋战在科研攻关、医院建设和物资生产的前沿,为及时抗击疫情建立了生命线。300万青年自愿报名,组成青年志愿者队伍,在农村街道上来回穿梭,坚守社区检查站,筑起屏障保护群众,勇敢前行。

“祖国有难,我们就应该冲锋在前!”“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大疫面前这一句句铮铮誓言,吹响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爱国奋进、为国担当的集结号。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安危紧密相连,他们的青春之火为人民燃烧,他们的青春之心为祖国跳动。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在这场人民战“疫”中,绝大多数青年人用实际行动充分证明了他们是有崇高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国情怀的一代,是有能力承担重大责任的一代。我们坚信,经过与“疫”作斗争锻炼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在不惧风雨的情况下,勇敢地担起重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焕发出更大的光彩!

大学援鄂医疗队心得体会

近几个月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鄂尔多斯市成为了疫情重灾区。为了支援当地医疗资源,一支由大学教职员工组成的援鄂医疗队应运而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艰辛与辛酸,但同时也获得了成长与收获。以下是我们对于援鄂医疗队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这次援鄂行动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当我们第一次到达鄂尔多斯市时,面对紧急状况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我们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们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不仅加强了团队之间的合作与默契,也实现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信任,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战胜疫情。

其次,这段时间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鄂尔多斯市的隔离区内,我们亲眼目睹了疫情造成的病情严重与生命垂危。每天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我们意识到行医不仅是一项技术和知识的运用,更是对患者和家属的关怀。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和关怀,希望能够尽早战胜病魔,让他们康复重返家庭,实现与亲人团聚的梦想。

第三,我们的援鄂行动也让我们渐渐认识到了医疗资源的宝贵。来到鄂尔多斯市后,我们亲眼见证了当地医院的设备短缺和医护人员不足。面对疫情,我们不仅需要用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合理分配已有的医疗资源。我们学会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最大的效益,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疼痛和压力。这让我们深入思考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珍惜和节约医疗资源,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四,时间的流逝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在这段援鄂的日子里,我们亲自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也更加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我们看到了很多战胜病魔的希望,同时也不幸目睹了一些生命的逝去。这让我们更加明白了身为医务工作者,哪怕只是一点微小的帮助,也能为患者和家属带来无限的希望和温暖。我们希望将这种意义和价值观带回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用行动去传递和践行。

最后,这次援鄂行动让我们体会到团队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我们援鄂的日子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伍汇聚到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广大社会各界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保障。这种团结和共同努力的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并从中得到更多力量。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来自鄂尔多斯市民的鼓励与感谢。他们的支持让我们觉得不再孤单,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

总而言之,参与援鄂医疗队的经历是我们一生中难忘的时刻。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明确了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这次援鄂行动让我们懂得了真正的团结和合作的力量,也加深了对医疗资源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这段经历让我们更加成熟和坚定,我们将继续传承并践行这种团结与担当的精神,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战疫记观后感心得

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抵达后,此前的国家医疗队分为三支医疗队,集中攻坚重症患者的救治。

随着工作的开展,重症患者会越来越多,该如何提高效率、保证国家医疗队的水准?

从抵达武汉的第一天,安友仲就在思考这一问题,专家组成员们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提供给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保证诊疗过程的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

北京大学三家附属医院充分沟通,专家组团队和医疗队员一起,结合指南细化诊疗细节,甚至就抗生素、激素、丙种球蛋白使用指征等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统一原则,最终确定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入院病人初步处理流程和原则》。

随着第三批、第四批“大部队”的到来,2月8日晚9点,三家附属医院独立接管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病区正式启用。

新病区开放的第一天,一夜之间有条不紊地收治30多名重症患者,流程规范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共同制定了疾病标准化处理流程,医疗队中不论是谁参与治疗护理,执行的都是‘国家队标准’。”安友仲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郭维说,重症病区收治的部分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开放气道可能会带来更危险的病毒暴露,这对防护的要求更高了。而且,随着重症患者的集中增加,对经鼻高流量氧疗仪、呼吸机、吸痰器等医疗设备的需求逐渐增大,病区的设备支持仍需加强。

“医疗队也一直在跟各有关方面沟通设备和耗材保障的问题。”安友仲说,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医疗设备和耗材的支持十分重要,医疗队已通过最大限度挖掘当地医院的库存设备来充实病房。

医院病房难以满足传染病负压病房的要求,医疗队就在院方协助下,在病房里安装了几台强力排风扇。“把病房里的空气向外引,形成相对负压,希望能够对医务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郭维说。

在重症病区,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很严重,每一位患者都渴望尽快得到救治。开医嘱、问病史、查体、抢救……医疗队员们恨不得自己长出三头六臂,不愿意耽误任何一点时间。在隔离病房里,穿着闷热的防护服,需要消耗更多的体力说话、工作,为了节省防护服,他们又都选择尽量减少吃喝。

医疗队员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谁也不认得谁。为方便工作交流,大家在防护服上写下名字,同时也写下“加油”“棒棒哒”等鼓励的温暖字眼。名字给同事看,“加油”给患者看。

紧张的工作过后是从未有过的剧烈头痛和虚脱般的精疲力竭,曾经在参加“组团式”援藏在藏区工作一年的李冉笑称:“防护服下的缺氧感,比我在拉萨还严重,让我恍惚间回到援藏的日子。”

但当交班时看到第一位入院的休克患者血氧饱和度升到90%,循环恢复、呼吸平稳的状态,他感到特别欣慰:“一切都值得!”

没有护工也没有家属陪伴,在重症隔离病房中,患者的日常饮食、大小便以及护理都需要护士亲力亲为。除了负责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外,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们还成了护工、清洁工、送餐员,给病人抽血、输液、打饭、发药,给卧床病人擦拭大便,每天无数次的近身操作,稍有不慎就有被感染的风险。

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平时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的护理操作,一下子变得很艰难,有时需要两个甚至更多战友一起协助完成。每一位队员都是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即使这样,团队里没有一位队员掉队。

“如果此时我们不关爱他们,他们还能靠谁呢?”北大人民医院护士长赵礼婷的一句话,道出了每一位战友的心声。

守正大讲堂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观后感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带来了难以磨灭伤痕与病痛,但在白衣天使等工作与英雄之城“”武汉的奋力抗争下,我国在这场战疫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其中我们有不少的战友倒下,但却有更多的抗疫逆行者奔赴前线,为战胜疫情做下来重大的贡献。

在战疫的道路上,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人们将自己隔离于家中,企业公司纷纷歇业为抗疫做贡献。而要说最危险的,无疑就是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们,他们与新冠病毒战斗,与死亡交锋,将一个个垂危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这是抗疫期间最美的一道光彩!

00后不断长大,如今90后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无数90后党员在抗疫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习近平在3月15日的回信中,肯定了90后青年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仅为社会递交了合格的答卷,也彰显出90年所具有的青春蓬勃理想,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我们90后在老一辈的眼中,总是娇生惯养的表达,缺乏担当,娇气、自我等标签一直都贴但在这场战疫中,我们90后所表现出的力量,不仅体现了我们90后的个人担当,也说明我们并不逊色于任何的先辈,90后也能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中国新时代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要国家有难,我们90后青年就一定会奋力前锋在前,这是我们新时代爱国青年的共同口号,为了祖国,即使道路艰难,也能燃烧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与祖国共同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展现出属于我们90后的个人风采!

援鄂医疗队疫情心得体会

20__年2月15日上午10:30,天气依然寒风兮兮,但我的心是热血沸腾的。寒风中,我亲爱的同事和家人陪伴我踏上了援鄂医疗征程。

2月15日凌晨,密切接触者采样出任务回来不久,电话那头又传来了组建山西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集结的命令。休息片刻后同事们也为我忙碌了起来。晨间,随着理发器嗞嗞的振动、随着青丝的落地,眼泪不禁在眼眶中打转,虽然失去了长发,但却是为我心爱的护理事业做出的奉献。

上午,我带着医院为我准备的医用防护物资、生活物资及叮咛来到了机场,片刻的告别就是我出征的号角,在候机厅的宣誓又一次让我热血沸腾,豪迈的誓言一直萦绕在我的耳旁。集合的号角吹响,我带着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叮咛踏上了征途,心中的滋味五味杂陈,每个人眼中都含着不舍得泪水,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暗自心里为自己加油鼓劲,我会和我们来自三晋大地的近千队友们一起努力,在这片荆楚大地绽放我们的三晋风采。

随着飞机的轰鸣,午后我们降落在荆楚大地,这意味着我们的医疗救援工作已经开始。请每一位关心我的人放心,我定会不辱使命,完成好医疗队交给我的任务。走出航站楼的那一刹那,看着漫天的飞雪和地上没有结冰的道路,也许这就叫风雨同舟,温暖大地大爱无疆。

记得在一个班上,交班时,同事叮嘱我们,有名患者由于隔离时间较长,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有轻生的倾向。我们今天重点的工作就针对她进行了进一步的心理疏导,这个重任落到了我的肩头,一开始还觉得“轻生”会不会有攻击倾向?心里不由得紧张了起来,不过转念一想,大家都在我身边,没什么好怕的,安心交流以后,我发现这就是人们在无奈之下的冲动结果,经过我耐心的开导以及病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安抚,患者慢慢恢复了信心。

稍作调整后,就进入了我们方舱医院特有的“方舱时间”。我和来自山大二院同事一起带着舱友们跳起了手语舞。想想,这手语舞还是我们家小男子汉教我的,没想到在这里用上了。而且在这里手语舞的意义又升华了。看着这里大姐姐、小姐姐们都是那么的积极向上。就连那位“糊涂”病友也加入了我们,为自己加油鼓劲,使得与他们只有一层防护服相隔的我顿时充满了力量。结束了工作,我把“糊涂”交给了我的同事,一定要让他慢慢恢复起来,尽快打败病毒,早日康复。

逆境中的人们总是充满着力量,听昨天上班的同事讲,我们负责的病区病友们已经成立了临时的党支部,并且分工明确。这些挺身而出优秀的党员们,使我们的工作轻松了不少。在这里我衷心的谢谢他们。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世俗的尔虞我诈,只留下了人们纯洁的心。

家中的牵挂,同事们的叮咛,领导们的嘱咐,使我充满了力量。我是太原中西医的一份子,我是援鄂医疗队的一份子。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加油!

援鄂医疗队疫情心得体会

1月27日凌晨4:38,我们抵达武昌火车站。外面的空气有些阴冷,除了我们这些逆行者,站台上空无一人。

千里驰援刚刚开始,大家精神饱满。状态都挺很好的,请家人们放心。

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到达住地,全体队员办理入住后就快7点了。稍做休整后,我们立即召开了专家组组长会议,要求全体队员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遵守组织纪律,有效防控,科学救治。

有效防控,科学救治,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是沉甸甸的责任。来武汉前,我们就请两名省卫生健康委专家进行了培训。

在专家组组长会议上,我们与对口支援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负责人、各科室主任进行座谈沟通,详细了解医院现在的整体状况,以精准对接、有效安排。

武汉市第七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被确定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所有病床全部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及确诊轻症病例。目前,300余张床位已经住满,20张重症病床还有8张空床。没住满的原因,就是医院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等我们的医疗队进驻后,病床马上就能收满,可以全面开展救治工作。

第一天总是会紧张而忙碌。11点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专程到住地慰问我们医疗队,给我们加油鼓劲,也给我们提出了要求,“打胜仗,零感染”;下午1点半,国家卫生健康委派两位专家,给医疗队全体队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

这是每一支援鄂医疗队必修的第一课。疫情之下,容不得半点马虎,2个多小时的培训,每名队员都听得十分认真。

培训结束后,在医疗队队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带领下,专家组成员进入武汉市第七医院,实地了解情况。现在是晚上9点多了,但还没有结束工作。

根据各组情况,从明天开始,医疗队将分班次开展工作,确保病患救治24小时无缝衔接。

来到这座等候援助的陌生城市,我们也感受到了温暖。比如我们的住地条件很好,日常生活都能保障,往返医院都有专车接送。到这儿后,我们第一时间给亲人打电话报了平安。

其实,我们的队员中很多人都参加过抗击非典、甲流和抗震救灾等,虽然武汉疫情严峻,但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是战士,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我们准备好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