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总结标题(实用13篇)

时间:2023-12-05 08:37:22 作者:BW笔侠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范例,看看是否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创作的灵感和思路。

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工作。

总结。

如下:

本学期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关系,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在以政治历史课标为纲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舞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打牢基础。为此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我的原则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在备课时要求自己精心收集知识点,反复精练,把最深入浅出的、最便于记忆理解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做针对性的习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把相应历年的中考题筛选出来,从中挑出有代表性的习题选给学生做,把每一节课的教案都写成详案,反复推敲。重点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把这“双基”的落实。

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交流、分析,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知识,达到求知的目的。

九年级的学生直接面临的就是中考,考一个好的高中可以说是他们当前最大的理想。为着这样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中考要求,提高教学效率,主抓课堂质量,强化训练。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必须在课堂小结后加以练习,强化基础。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将各章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归纳出来,加深记忆。一阶段后再引导学生串联知识点,形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成体系,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形成。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如一潭死水。历史空洞乏味枯燥,但也绝不是死记硬背,也需讲究方法和勤做习题。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搜集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兴趣,深入浅出的教给学生答信息题的方法。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吸引学生注意力,调整课堂气氛,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以知识带材料的学习基础上,再次以材料带知识的方法,通过当时的热点,复习知识。

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同组的各位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毫无保留的各抒己见,使得我们在学习新课和复习时重点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确了。教师不会,那是教育的最大失败,教师应该是最善于学习的人。

今后的工作要更加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并且要对每一部分的基础知识都较深的挖掘。对某一个知识点,必须让学生懂得“知识的形成过程”。答题方法的训练还需加强。

科任教师:

20xx年1月15日。

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本人担任高一(1)~(6)整个年级六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共计课时12节,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本学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钻研业务,团结同志,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出勤率高,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去探讨问题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每学期初制定历史教学德育渗透计划,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的作用,自己也在授课过程中自我素质得到升华。

二、教学情况:

由于多年没有下到高一教学了,对高一学生学情的掌握,着实费了一番工夫。针对职业教育扩招带来的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着重从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知识入手,并通过对具体史实的讲解,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的“是什么?”到高中探讨“为什么?”的转变。

本期来,我在高一历史教学中,为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到探索与思考的乐趣,力图发挥历史学科的启智与育人功能,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认真上好第一节课。以生动而充满时代精神的历史事迹去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开阔自已的眼界。以历史的人文精神和凝重历史责任去感召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学好历史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增强现代公民的使命感;同时也讲明历史学习的特点与方法,使学生感到历史不是难记难背枯无味的东西,只要有严谨的乐于思考与探索的精神,一定能学好。上好第一节引导课,还能转变学生初中时把历史课当作副科来应付的心理,以积极热情的求知心理投入到学习中,推动教与学的互动良性循环。

其次,发挥各班科代表的作用,认真抓好课前预算习。在学生预习这一环节上,按照学校教导处的要求,制定学案,规划整篇课本知识,重新组合内容,指导学生制作预习提纲,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质疑,积极思考。

一学期来,我所任教的6个班中,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做到了这一点,其中有高一(1)、(3)班科代表一直自觉地将每节课前提醒学生预习时,完成学案,并提出的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记录下来,要求老师参与讨论共同解决。课后,又督促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的学习精神,同时对我的教学也起到有力的推动。

第三,落实教学常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到学习内容,我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及现代公民应具备的思想理念为准则。对教材中一些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进行删除;对一些需要补充的知识,坚决补充完整,讲明讲透。

我在讲清高考解题要求后,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向他们介绍一些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教会他们用自已的头脑去客观分析和认识历史,开放历史思维,不要迷信课本,人云易云。

第四,在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培育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的同时,我也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在每个重要的知识点上,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也养成提出问题设置问题的习惯。

另外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会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根据教材的写作思路把握史实与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用书面的形式将历史知识结构整理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探索与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不足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不够。困惑是学生需要精彩的课堂与历史知识的枯燥性的矛盾;忠于课本要求与实际学习需要而补充知识的矛盾;补充知识扩大课时与课时紧张的矛盾。

这些教和学之间矛盾需要在往后的历史教学中切实解决的,同样的,对我教学水平推动和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也让学生在老师的推动下,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

历史教学总结

转眼间本学期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和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勤恳,敬业的精神从事着教学工作。回顾过去这一学期的点滴,得失兼有。现总结如下:

本人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所以,始终坚持“不备课,就不上课”的原则。正是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血肉筑长城》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为了这一目标,我做到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新目标,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提前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的背诵和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要学生轻松识记历史知识,难以忘记。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由于本校学生基础差,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的成绩在不断提高。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

1、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2、开展课外辅导较少。

1、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2、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3、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1---3班的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九年级历史全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开学初,我能积极参加学校历史教研组和年级历史备课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感受知识的能力。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和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

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八中中考做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教学总结

一年的时光倏忽间就过去了,回头想来高三这一年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

对于教学,我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

当然,一年的高三教学,对我而言是一次锻链,也是一次提高,可称得上更上层楼。

下面我归纳总结几点:

首先,我认为,在高三历史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是以后要注意和改进的。

对于今年的新课标高考最终方向并没有完全把握,导致学生在复习当中并没有很好的把握高考内容,这是我们每个高三教学的老师都应该吸取的教训。

比如很多同学不清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成立于1954年”。

而20xx年高考历史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又重视基础,因而许多眼高手低的学生不知所措了。

所以如何落实基础知识是我们所有老师共同要解决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最后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紧,作业多,没有时间看书和自己整理知识;也是因为最后阶段落实不够。

这既需要学校的引导,同时也需要我们在最后的冲刺中更讲究复习的方法。

其次,下面的做法算不上成功可供参考:

1、补充重要史实史料和基础理论,拓宽知识帮助理解考试内容。

史实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认识而补充一些必要的史实。

新教材版本就有四种,高考并不是一本为本,许多考试内容我们教材就不清楚,所以我们可根据《考试说明》和课标要求进行补充。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又不局限于课本。

时下的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历史高考也越来越走近生活,关注时政,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所教班级与去年一样多,分别是九(1、3、4)班。这三个班是平行分班,每个班的学生情况大体差不多。

本届九年级的教学时间已过半,现对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作作如下总结:

1、对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增强。由于去年教了一年九年级,更准确地说是从06秋~09春教了一个轮回,对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思路、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中考的考试方向和考查要点都理解得比较清楚。所以教学时就可以更灵活地处理、整合教材,该补充拓展的就补充拓展,该少讲或自学完成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2、对复习专题的整理更加科学了。政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教师要对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纳,将相同内容的知识整合为一个专题。专题复习打破了教材的编写顺序,比如说:“主要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一专题,相关知识点八下第五、六、七单元都有介绍,现在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从每个单元中提出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专题进行复习。根据课标要求和中考考试说明,我们把教材整合成七个专题,这学期随着我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对这些专题的整理和补充更科学,精炼程度更高了。

3、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政史合卷使我们牢牢树立了政史一家的思想,我们的目标就是政史要考到的位置值,所以两科老师密切配合,政史两科任意一科考好了,而另一科没考好,最终没有达得的位置值,那说明我们还是做得不够。所以我们加强了对思品或历史偏科学生的辅导力度,加强了教学进度和合卷测试的协调,增多了对一些不良课堂现象的磋商,增多了相互看课的次数。我们备课组一共三人,现正在全力组织复习。

4、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加注重反思和总结。每节课下来,我虽然没有写下教学后记,但我都是认真的在心里进行了反思和小结。因为我今年的课时量减少了,去年每班每周三节,今年变为两节,每班两节课上完一周就过去了,一学期一共也就只有十几周,所以我对每节课都是非常重视的,每节课我一定要上“精”上“好”。于是对每节课后的反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反思清楚了,设计出了更好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才能使下一次课更加优化。

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有很多的。但我坚信:态度是成功的基础,目标是成功的主题,时间是成功的效率,行动是成功的保证。 我会一步一个脚印,把我的教学工作搞好,让学校放心,让家长满意,让自己进步。

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学生将会把视线投向更为广袤的世界,去探索整个人类发展的轨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能更好的接受高中学习打好基础。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特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有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三、注重导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创设问题情境、氛围,做好学习新课的认知准备,明确学习内容、任务、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责任感。历史过程、特征和线索的讲述,注重点面结合、人事贯通、归类点拨等。历史概念的讲述注重提供感性材料,揭示各方面本质特征,综合概括等。

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5)(6)(7)班的历史科任教师,任教期间,能够抓住主要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对这三个理科班的历史会考工作认真负责。虽然在教学中存在某些疑惑或不足,但我能努力去探索解决之道,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本学期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主要做出以下努力:

本学期我新接手高二教学工作,对于一些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状态不是很了解,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就抓住学生的特点,尽早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会考前辅导。为了能够顺利指导教学,我尽量多地向其他科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教师询问本班学生学习的状况,除此之外还通过检查作业、即时小测、单元测试、复习测试等方法了解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与及基础水平。

在了解教材与教学方法方面,我开始也存在一些困难。我没有经历高一两本必修的教学工作,对于课改之后的教学方法要求等新方向无法在短时间内领悟。为了能够尽快熟悉教材与教学方法,我采取了多听课,多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开公开课以接受众人意见,多参与试卷的设计和材料的整合工作等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领悟课改精神理念。本学期召开一节校际公开课,关于必修三第22课《西学东渐》一课,在第四周完成,组内各教师在评课中基本表示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设计新颖合理,给予了良好的平价。另外我也积极听课,超过二十节,并客观参与评课。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历史备课组长,在高二历史教学研究与整个历史教研组当中起一定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备课组长,必须为整个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工作负责。在这一方面我的经验较少,但我在本学期也做了许多努力,为高二备课组整体备课,促进整个备课组教学研究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如组织历史教研组内的课题研究,如新课改教材与旧教材知识的衔接,初高中课改教材的衔接等等;倡导备课组教师积极辅导学生撰写论文参与评选,取得较好的成绩,两个学生在晋江乡土小论文比赛中获奖;积极参加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参加了六校联考结果汇报会议,组织本组教师到晋江一中听课评课;根据高二教学的实际和教学的难点,每周在教研组活动之外另定期组织备课组教研活动。目的在解决教学重难点,统一知识结构,统一教学进度,取长补短,采取众长。

针对本学期的最大目标会考,我在学期前最做好了备考方案,并顺利地完成,即在第8周之前完成历史必修三整本教材的授课,期中考前基本复习完必修三的内容,并在期中考之后复习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完成会考前的复习安排。在教学过程当中抓住会考的特点,以《会考纲要》出发,组织本组老师制定会考复习提纲,分析《会考纲要》的例题,引导学生知识记忆。在会考前四周,每天必到,利用课外时间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考前辅导监督。一些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今后,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有一些地方急需改进,如针对六校联考的趋势,应该加强六校教师之间的教研,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多增加多媒体的使用等等问题,还有一些自身没有意识到,今后应多多反省,努力改进。

我在本学期担任高二(1)(2)(7)(8)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其中(1)(2)班为理科班,(7)(8)班为文科班。为了使自己在教学方面有更大的提高,在开学初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且现已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实际情况,阅读了大量有关教学教育的文章,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变革新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教学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编排,并和学科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其次,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写好教案,查阅资料,去粗取精,取我所用。

第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因材施教,做好培优扶中辅差工作。

第四,加强练习,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第五,文理科的任务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同。对理科班的学生,由于会考范围为高中历史必修的三本书,因此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将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会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让他们掌握会考纲要要求掌握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加强练习,积极做好会考的辅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以便使理科班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会考。对文科班的学生同样严格要求,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在本学期我积极引导文科班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积极开展培优工作,提升他们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第六,认真开好公开课,获得组内的良好评价;积极参加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与学科老师交流、探讨教学问题。

以上是我对这学期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一些总结,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学习和努力。

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负八年级80——85班的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况总结。

今年的教案,是认认真真、一页一页写的,已四个厘米厚了。备课时,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单单是写教案,更重要的是怎样写“好教案”。在这一进程中认真浏览每课资料,搜索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中考书、高中知识),再加上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最终把教材资料和相干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来往回到好几遍。每次上课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进程中张伟平、张慧霞教师帮忙甚多,十分感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布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进取的情感回报。历史教师班多,课少,每周仅有2课时,又不担负班主任,客观上师生空间间隔远,较难使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容纳。所以,尽力去记住学生的姓名,在课堂上不经意间的提问时喊出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明白教师在关注他,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汇报一下,80—85每个班实际能记一半吧。脾气好很多,生气几近没有,就是再调皮捣蛋,心中总闪出他可爱的一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课堂上应用多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的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这些历史学者,他们用自我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观众感爱好的同时也弥补了历史知识。个人在教学中,除课本、课件外,喜欢和同学们一齐回到历史,进行主角扮演,尽可能在“填鸭式”的教学进程中,做到“寓教于乐”。

历史资料丰富多彩,纷纷复杂,我讲的多、玩笑多,轻易使学生失去头绪,不知重点。所以课堂写板书,就重要了,大多将历史知识网格化,以大框架的情势展现出来一目了然。在历史的温习课中,就把这些相干的历史知识串连起来,以时间、空间、人物等为线索,就似乎线串珠子一样。每节课学习结束后,下节课都要听写检查,落实课上,前30分钟参考黑板上的板书(也就是本课的重点,需要记忆的)背诵,10分钟听写,五分钟交换批,改错,背一遍,听写一遍,自我批改一遍,加起来就三遍,至于落实表,表面上是全班,大多数来的是前三十的学生,教师问一个,学生就得全部背的异常熟了吧,对待尖子生还能问一些难点题目,多点交换的机会。

固然,我个人题目很多。所以,今后改善的方向:

首先,继续研究高效课堂模式,胆子再大点,主角必须要变,变演员为导演,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二,多听同行的课。及时将教学困惑与同行交换,提高本身业务素质,异常是规范使用历史语言、教学生学习历史方法、做题技能等方面。

三,继续加强学生知识的落实效力和力度。

历史教学总结

转眼间,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期里,本人担任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总结起来,较为深刻是以下两点: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在两者中,后者更为重要。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以为课备得好就一定能讲得精彩,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与接受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因此,真正开展教学时遇到一些不能配合的问题。如在讲授《贞观之治》一课时,让我记忆尤深。在上课前,我已多方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准备课件,设计各方的细节,在临上课之前确信自己非常的熟悉内容与整体操作。当我很有信心走上讲台,脑子里都是准备好的内容,才发现并不是设想中的效果,虽然教师很流利地讲了很多,也讲得很详细,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原本不太熟悉内容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导致反应甚淡,陷入冷场的局面。过后,在评课过程中,不少老师给我指出弊病:教师讲得太多,垄断了课堂,学生没有参与中来,调动不起课堂气氛,故达不到如期效果。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由于我校学生素质相对不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并且“历史是次科”这种观念普遍存在,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是很活跃,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不少同学会混水摸鱼。因此,老师越是讲得太多越投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反应(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教学效果就越不理想,对授课效果也直接影响。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中来,尽可能发动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这一点,在我所教的初一(11)中体会较深。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初一新生而言,既新鲜又陌生,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要学好历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趣事与历史奇闻,让他们开始接触历史,也开始喜欢历史,并主动要求当学习历史的主人。接下来,在每上一节新课前,都会有每天一故事,让学生轮流带来一个故事,走出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因此,学生首先成为课堂上讲的主人,并且人人都有成为主角的机会。每讲授每一新课时,都让学生事先预习,讨论决定采用哪种活动方式展开学习。学生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决定上课方式。如在民族政权分立一课中,典故较多,就采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在隋唐文化时,知识点较多,就采用分组进行知识竞赛形式;在学习隋唐科举制时,学生积极扮演模拟考生的考试情景;等等。其中,在活动课《重访大运河》,学生表现得简直出乎我的意外。全班学生自成若干小组,分别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探访的话剧,既演活了所学的历史内容,也演活了历史课堂。从中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此外,作为一名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历史教师,深知自身的缺乏,故要求自己在课前做到全力以赴地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主动承担学校的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其它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已临近期末考试,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努力。我明白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在总结中达到提高。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一些体会与粗浅见解,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仍要不懈的努力,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6个班的《中国历史》学科教学工作。

虽说这一学期的教学时长将近四个月,却也是转眼即过,一学期已经结束。回顾本期学科的教学工作,兼有得失。本学期以来,我本着以学生成长促进自我成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当说圆满完成了教委及学校制订的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做好课前“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备学生:就是指用学科的眼光去了解班级特征、观察学生对于本学科的爱好程度和理解程度,并实时的为备教法供给信息参考。我所教的五个班,特征各不相同。结合《中国历史》的学科特点,男生的理解本事和爱好程度普遍高于女生,所以我在六个班的教学过程中,在xx班会下较大的劲来活跃课堂气氛,而在xx班,课堂气氛不太需要我的调动,就会自然而然的融入。所以,做好了“备学生”的工作,课堂上就会比较简便。

备教材:就是指教学工作者要对自我所用的教学参考书要了解得清晰、深刻、透彻。学生所理解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对于知识的把握不清晰、了解不深刻、讲解不透彻,学生就很难理解,并且还会对学科产生厌烦情绪。故,我十分重视备教材。开学时,我只拿到了一本教科书,没有任何相关参考资料,为了给学生上好丰富的历史课,我进取在网上查找课时资料、观看学习教学视频,没有参考书,我就自我在网上下载电子书,然后打印装订,尽最大努力充实自我、完善课堂、丰富学生知识。

备教法:有了教的对象和教的资料还不够,要活跃课堂、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良好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中国历史》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这就要求任课的教师不能过于死板,那样只能把本应当活跃的课堂上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体现。哪一个知识点该用平铺直叙、哪一个知识点结合历史典故活力飞扬、哪一个知识点又该融入神话传说丰富课堂资料、哪个时候应当把学生的互动列为重点活跃课堂氛围,等等,我都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必要是还要课前演练一番。

2、多听课,勤学习,善反思。

学校关心新进教师的教学成长和本事培养,为我们指定了一帮一指导教师,我的指导教师是谭道书主席。不管什么层次、什么学科的听课,我都尽量抽时间去听,这样不仅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定期的教研活动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虽然是《中国历史》学科,但我决不忽视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学期初,我就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景,让自我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景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景,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景,调整教学方法。对于个别班里的后进生,我一向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同学帮扶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力争每一名学生不掉队。

本学期,无论是阶段性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我五个班的孩子都取得了梦想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又异常是这次期末考试,近半数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致认可。我自我也不断钻研业务,进取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教法的进一步成长与提高。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更新。社会瞬息万变,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追寻更新,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我。

2、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优差生的差距还很大。

3、进取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学习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有人说过“总结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学期还未开始。在新的学期里,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我,让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教学总结

20xx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历史试卷,联系教学实际,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合理安排复习进度,确保三轮复习效果。

第一轮。

单元复习。

8、2―10、20必修一。

10、20―11、30必修二。

12、1―元月30必修三。

第二轮。

通史复习。

2、15―3、1古代史。

3、1―3、25近代史。

3、26―4、25现代史。

第三轮。

热点与综合。

4、26―5、20热点与综合练习。

5、20――5、30信息交流。

6月份自主复习回归课标。

二常规历史备考,做足平时功夫。

1、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教材内容不等于高考内容,考纲内容不等于全考,历史考纲年年有变,但仔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并且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直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近年历史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的主题;对历史问题认识水平的考查,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观;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适当引进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试题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

2、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心中有数。这一轮复习为“地毯式”扫描,如果把备战高考比作盖高楼,那么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应是这座高楼的基石。高三上学期,我们一直做第一轮的基础复习工作。

3、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第二轮复习进行改造和整合,按通史重新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

传统的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单元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式复习的,但是作为新教材,是以专题式的模块呈现出来的,而国家考试大纲的知识体系排列又是以时代为基础的,因而教学第一轮就是按照教材的体系进行教学,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而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再对知识面进行二次整合,把三本必修教材的重点知识按照国家考试大纲与省考试说明进行重新整合,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高三历史复习要掌握三种知识:专题知识、通史知识和理论知识,经过两轮复习,使专题知识和通史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并由历史理论支撑网上的知识点,使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在诸多知识的连接点上繁衍出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

4、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全面提高解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弱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给定的热点素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命题的切入点。对于材料题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历史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针对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题思路及要点;五要书写答案,语言力争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表述完整。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弱点,各个学生的弱点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除了要求每位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的弥补、矫正或训练,查漏补缺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拨与指导。

5、指导学生加强实时反思与阶段反思。

在复习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通过针对性地重点习题的解答与分析,不断进行反思,深入探究有哪些问题与这一主题相关以及这一主题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建构对该主题的总体认识,培养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指导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常常要反问自己,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答案?有没有离题?有没有答到点子上?后期学生的反思、自我领悟是促进提高的捷径,用心最重要。高三的学习伴随着无数次的考试练习,加上学生自购的教辅资料,做过的试题数量不少,各类题型的解法老师也可能讲过数次,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明原因地犯同一类型的错误,一定要加强反思,避免重复劳动。

三冲刺复习阶段的问题。

1、再次回归教材,落实历史事件。准确落实历史事件的时间、阶段特征、前因后果,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做到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能在历史知识网络中融会贯通。(最后复习回归教材的时候,基础不扎实的同学一定要重视教材的框架和标题以及骨干知识点。)。具体要求为:

(1)落实概念。学会给历史概念以动态的阐释,通过概念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

(2)注重图表、材料的作用,在熟悉课本图表和材料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多补充材料。

(3)熟知的命题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

(4)寻找教学中容易被忽视、误读的历史知识及体系。

2、注重专题训练,适度关注热点问题。目前,历史备考的热点问题包括:第一试卷网古代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资本主义社会调节机制;国际关系与全球化;近现代民主进程;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尤其是明清时期);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包括史学、文学等);党的建设;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等等。另外把握历史“周年”关键字,和20xx有关的数字会是今年考题中可能出现的热点时间。

3、高考信息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教学总结

认真贯彻历史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的教学指导和安排,认真学习新课标、加强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积极加强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针,以贯彻历史课程标准为契机,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优化备课活动,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精神,开展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开创我校历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1、学习历史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2、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历史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促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个性和谐开展。

(一)强化理论学习,用新课改理念指导工作。

1.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准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2.本学期将指导新教师认真分析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让他们了解中考、高考历史学科的命题特色,以及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以使他们能够高屋建瓴,更好的驾驭教材。

3.认真组织各种形式公开课,示范课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强化课题研究,贯穿于教研组工作过程中。

1.确立一个有较高价值的课题。所选的课题要符合当前课改的基本精神和理念,符合素质教育,深化学科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课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应与教研组成员的实际水平(知识、经验、研究能力等)、现有的教学相关条件以及有关材料与掌握情况相适应,能够达成预定目标。

3.课题有较大的开放性,使教研组成员都有研究的空间。以通过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系统而深入地明确每一个知识点背后隐藏的教育意义,并能围绕教育意义写出相关论文和专著。

(三)加强集体备课、说课及评课活动制度,深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备课组各成员合理分工,统筹安排,科学运作,统一教学进度、教学难度、统一练习、统一命题考试、统一阅卷,真正做到教学情况的有效反馈。

1、优化备课活动,以研究课为中心,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强化同组听课评课制度,每次听课后尽量多交换些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高度重视公开课教学,无论是新分配的老师,还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要把公开课作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放过每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

(四)推进教研组工作信息化建设,组建教研组资源库。

本学期我们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年轻教师信息技术强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组建我组的资源库。把平时自己动手做的或者是在网上下载的有用的课件、练习、文章集中存放在一起,以供全组教师学习、借鉴,以便资源共享。

组织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一)、落实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热情鼓励学生。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的过程中积累感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大胆质疑,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平等的对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重视审视教师的角色,加强自身学习,丰富文化底蕴,不断更新知识,厚实内功。

(二)、强化常规工作,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努力做到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1、备课:组内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资源共享,吃透教材,以便更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备课应备详案,应有学生活动和教学反思。

(1)加强集体备课:加强新教材内容的研究和探讨,主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对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旧教材加以比较,理解新义,认真听取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性意见,来丰富备课的内容。备课活动中,认真落实教务处的“四定”原则,分工与协作相结合,努力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收集相关教学的课件,针对本组教学实际,集体探讨、修改,用于教学实际。高三的教学工作历来是学校教学的重点,如何应对新高考,是值得本组同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须更多地收集各种信息,高考试卷及相关复习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关注试卷的命题思想、形式、特点等方面,在教学复习中,加以实践并积极地反思。在实践中,总结得失,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和复习,力争在来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每次备课组首先分配任务,由老师独立执笔形成教案后组内讨论,定稿后印发给组内老师,并把电子文档交教研组。

2、上课:知识交代要准,能力训练实,教学形式要活,教学方法要新,师生情感要真。

(1)、教研组长、随时抽听上课,并检查备课。

(2)、认真开展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活动。

3、评改、辅导:批改要准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辅导因材施教,要让学生入脑入心,唤发学生的兴趣。

(1)作业量应足,作业量批改不少于三分之一。

(2)初三要定期做中考题上交教研组,一期不少于二次。

(3)组织好新老结队工作,加强教研组建设。

本学期来,本组迎来了两位新同事,给本组带来了新鲜血液。积极组织好帮带工作,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多听课,共同指导。使新同志尽快成长,提高历史学科教学整体能力。认真执行教务处年青教师拜师活动的要求。

4、考核: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

(1)教研组长安排好月考、中考的命题、评卷工作。

(2)教研组长组织好本组期末阅卷工作。

5、听课: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青年教师不少于15节,其余教师不少于10节。

6、勤思考,勤动笔,期末组织一次论文交流会。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研组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