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范文(12篇)

时间:2023-12-03 20:20:29 作者:JQ文豪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所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全面设计的重要文件。教学计划是指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教学计划通常包括开展教学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资源等详细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本本节课,利用整数的加减法导入,让学生回忆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重点是整数与整数的末尾(个位)对齐,这样个数位也就相应的对齐了。接着,我把书上的例题进行了重组,让学生首先解决:“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这一问题,算式:4.75+2.65,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的由整数加减法,过度到小数加减发的表象中来,在伺机教授如何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这样学生对小数加法有课一定感性的认识,这时在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算式为:4.75-3.4,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板演,及时反馈,找出不一样的做法,提示学生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变有了一定理性的认识。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有效互动。整节课我能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问题的呈现我也是我也是精心安排的。第一个练习是安排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直接让学生在竖式在填写结果,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只是一个感性的认知,还没有内化成方法和算理,老师应该适当的扶一扶。接着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改错,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题是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要求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最后是一道实际问题,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自己提问并解决。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到达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目的。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例1,第48页试一试和练一练。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例1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本例题着重探索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试一试”要明确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练一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独立计算和通过找错、说理、改正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全情投入,教育学生从小积极强身健体。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画面:快乐的星期天。

2、出示课件,同时伴有画外音:

二、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1、要求小明和凳子一共高多少米,怎样列算式?(生答,师板书:1.63+0.4=)。

2、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4、观察算式:估一估,哪个竖式的得数是对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当学生遇到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这个问题时,学生受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负迁移的影响,往往将小数的末尾对齐后进行计算。通过估算的检验,发现自己的尝试计算错误后,会获得一个经验: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将末尾对齐后计算是不正确的`或是不全面的。自然,就会把注意力转到别的计算方法上了。

5、第二个竖式为什么是对的呢?请同学们点击学习网页(暂用博客),在网页上完成以下填空:

(3)计算小数加法与计算整数加法一样,都要把(  )相同的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网页的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联系,理解了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一样,即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

6、用衣帽架的高度减去方凳的高度,同样可以计算出小明能否拿到太阳帽。算式怎么列?(生答,师板书横式)列出竖式并计算。

学生交流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小结。

7、课件出示:2.95+1.352.95-1.35。

学生独立完成,同伴交流,讨论化简结果和依据。最后得出:计算结果要化简。

先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明戴上了太阳帽,高高兴兴的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肯德基吃早餐(课件出示肯德基的各种价格),他会碰到什么数学问题呢?请你提出问题并解决它。

2、早餐还没吃完,体操迷小明就催着妈妈到体育馆去观看全运会的男子体操全能决赛(点击http:///content/index/242212观看视频)。小明说本届全能王肯定是滕海滨,大家来帮他算一算,看看小明预测是否准确。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师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课件展示十进制计数法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满十进一”和“退一当十”的道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意交流、认真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一)口算热身。

1.3+2.3=8.2+1.3=4.7-0.5=。

5.4+0.5=2.5-2.1=6.9-6.5=。

4.5+2.5=8.37-2.17=5.7-3=。

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

(二)自学例2。

1.明确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请学生迅速展示。

导学单。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用竖式解答。

2.思考:被减数的百分位上可以看作几,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相同,试着验算例2。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怎么验算小数减法?

导学要点:

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末尾添0后计算,但这个0一般不写出来,想在心里。

竖式的得数里,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个0一定要写出来。

验算小数减法,可以想差+减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适当点评。

(三)练习。

1.基础练习。

(1)第49页试一试。

(2)第49页练一练。

减数是两位小数,被减数也要看作两位小数,先在8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再添两个0,变成8.00。

2.改错练习。

(1)练习八第4题。

(2)当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不够减时,不能倒过来用减数减被减数,得数的0和小数点不能漏写,退位减法不要忘了减1。

(四)专项练习。

1.练习八第5题最后两题,并验算。

点拨:加法验算可以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再算一次。

(五)创编练习。

1.长颈鹿的身高是6米,一只大猩猩身高是1.65米,一只大象的身高是4.26米。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点拨:将错就错,用错误的结果减正确的加数,得到错误的加数。末尾对齐就是把一位小数看作两位小数,扩大10倍,得到正确的加数。

(六)课作。

基础题:《补充习题》第37页。

提高题:8.65加一个一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结果得到了4.27,正确得数是()。

(七)家作。

1.《课课练》第43页。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相关内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

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

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

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生答。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答。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

师板书:-=。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生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

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

情景导入二:

(2)师: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铺垫。

1、小黑板出示:笔记本3元4角讲义夹4元7角5分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共多少钱?

2、根据生回答板书:8元1角5分。

3、提问你是怎样算到的?

4、把这三个数据化成用“元”作单位分别是多少?(板书:元元元)。

5、根据这三个数据,你可以得出哪些数学算式?

板书:+=(元)=(元)=(元)。

6、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它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三、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得到+=吗?

学生尝试在自备本上列竖式。两名学生板演。

你是怎样列的?在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探索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刚才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蒜,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列列这道题,看看怎样列结果才能等于。

学生尝试列竖式。一名学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没有不同的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化简的探索。

=这道直接请学生起来说怎样列,老师板演。

提问:列竖式计算的结果是,我们算的对吗?为什么?

那你觉得在横式上写哪个比较简便?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4、比较。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

四、巩固练习1、48页练一练第1题。

运用刚才学的,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做的又对又快。四人板演。

全体校对。2、48页练一练第2题。

看谁的眼睛亮,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习八1-3题。

4、归纳总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有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在黑板上的板书、情境图。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2)师: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铺垫

1、小黑板出示:笔记本3元4角讲义夹4元7角5分

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共多少钱?

2、根据生回答板书:8元1角5分

3、提问你是怎样算到的?

4、把这三个数据化成用“元”作单位分别是多少?(板书:3.4元4.75元8.15元)

5、根据这三个数据,你可以得出哪些数学算式?

板书:3.4+4.75=8.15(元)8.15-3.4=4.75(元)8.15-4.75=3.4(元)

6、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它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三、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得到3.4+4.75=8.15吗?

学生尝试在自备本上列竖式。两名学生板演。

你是怎样列的?在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探索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刚才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蒜,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列列8.15-3.4这道题,看看怎样列结果才能等于4.75。

学生尝试列竖式。一名学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没有不同的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化简的探索

8.15-4.75=3.4这道直接请学生起来说怎样列,老师板演。

提问:列竖式计算的结果是3.40,我们算的对吗?为什么?

那你觉得在横式上写哪个比较简便?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4、比较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

四、巩固练习

1、48页练一练第1题

运用刚才学的,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做的又对又快。四人板演。

全体校对。

2、48页练一练第2题

看谁的眼睛亮,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习八1-3题

4、归纳总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有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7.2–6.45=12.53+4.67=5–0.41=。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5–0.41=在列竖式的时候,5改写成5.00可以吗?那为什么不改写成5.0呢?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课堂小结:(3分)。

《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克7.81千克=()克。

4.075千克=()克3.4千克=()克。

3。口算。

0.4+0.32.5-1.41.28+1.214.6-3.2。

8.75-3.744.5+5.5456+344125-25。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也就是),再按照()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8.35+4.65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16.74+5.238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6.42-4.2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及正确处理得数中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从整数加法的意义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与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

加法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

1.通过操作、演示,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理解加法的含义。

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课件,四个圆片。

算式卡片,每名学生准备5个圆片或5根小棒等。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

先请3个男同学上前,提问: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3个)。

再请1个女同学上前,提问:老师又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1个)。

把前面的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一共有4个)。

师:谁能把刚才的过程用一句话完整的描述一下呢?

(根据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先上来3个男同学,又上来1个女同学,合起来一共是4个同学。(让学生反复说。)。

师:你能把刚才描述的过程配上手势再描述一下吗?

揭示课题:在数学里面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有一种运算方法叫加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板书:加法)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气球图(第一张幻灯片出示第一张图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分离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小丑手上的气球有什么变化,播放第二张图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的图片。)。

提问: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小丑手上气球变化的过程说清楚?

(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师用手势配合着演示。)。

2、摆一摆。

师:用手里面的学具代替图上的气球摆一摆,边摆边说,你会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用老师的学具展示交流摆的过程。(先找同学说,再让其他人摆,降低难度)。

3、画一画。

师:刚刚我们用小棒表示了气球,如果请你用画圆点来表示小棒,你会不会?刚刚摆学具和观察气球图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动作(合起来),想一想你画怎样的圆圈图,能让别人看出来你的两部分是合起来的呢?(根据学生的画法,利用刚刚学生在黑板上摆的教具揭示好的画法。)。

4、学习加法含义。

师:刚刚我们用手势动作可以表示合起来,用圆圈也可以表示合起来的意思,那么在数学里面有一个专门的符号表示合起来,谁知道是什么?(加号)举起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加号,先写横再写竖,读作加号。

师:像刚才三个小朋友和一个小朋友合起来,三个气球和一个气球合起来,三根小棒和一根小棒合起来都可以用加法算式31=4来表示。师:大家会读算式吗?(如果会读,让学生试着读一读:3加1等于4。)。

师:3表示什么意思?(3个学生,3个气球,3个气球)。

师:1表示什么意思?(1个学生,1个气球,1个气球)。

师:“”表示什么意思?(合并)。

师:“=”表示什么意思?(一共)。

5、结合点子图再说算式意义。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数学王国里的一道加法算式31=4,那么在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加法算式,大家想认识他们吗?用你的姿势告诉老师。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完成做一做。

针对第3幅图,讲解箭头的表示的意思,根据箭头的方向可知左边是第一幅图,右边是第二幅图。

师:12表示什么意思?

可以表示:1名女同学和2名男同学在折纸,合起来是3名同学。也可以表示:同学们折了1只蓝纸鹤和2只黄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

2、听故事,找算式。

师:刚才大家都说的额非常好,表现的非常积极,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有一天,老师去广场上玩,发现广场上面有3只鸽子在吃食,过了一会又飞来了一只,现在广场上面有4只鸽子了,老师的故事里藏着一道算式,这道算式就在你们的卡片当中,请你把那张卡片拿出来,高高的举起来。非常好,大家拿的都是31=4,卡片轻轻的放下来。为什么你选择的是31=4?(可以换一道算式)。

3、自由发言23=5可以表示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师: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的事吗?请你根据事情列出算式和你的同桌或爸爸妈妈说一说。

《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

课本由雅典奥运会引入。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我出示有关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对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就是有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点一下。

成功的地方:

1、强调计算方法。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学生汇报时反复强调计算方法,目地是使学生强化记忆。

2、强调末尾的0一般情况下要去掉。

4、在本节课练习设计上,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判断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生活实践等练习题。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不错。

不足:

1、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没有做到关注全体学生。

3、评价不够及时,评价语不丰富。

《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正误比较、错误诊断,的确能帮助学生厘清有关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关公式、法则和问题解决方法,避免发生同类错误。但学生知识建构初期,最初接受的信息往往制约着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错误的信息、错误的经验,有时反而会使学生思维产生混乱,对自己正确的理解和方法产生怀疑,对知识的正确建构产生干扰。在学生全部做对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针对正确的计算方法,围绕“为什么这样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的、形象的或数学意义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当学生理解了算理,“为什么不能末尾对齐相加?”这样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再通过错误诊断等练习强化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影响学生知识建构的因素出发,新知建构阶段,尽量减少错误信息的干扰,重在运用正确的信息、正确的方法和经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分析,在比较中厘清,在辨析中提升,在实践中内化。当学生没有出现错误时,不应让他们“被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又不应回避,而要合理利用。

《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二、新授。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

组织学生再进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延伸。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练习八第2题。

谈话:同学们还可以根据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决一些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