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专业15篇)

时间:2023-11-28 16:28:56 作者:文轩

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探索优秀作文的奥秘,我们可以从这些范文中找到一些启发和技巧。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被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语文。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将面临着高考带来的严峻考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素材;感悟能力。

语文这一门学科看似简单,实则易学难精。语文的教学也包括了很多方面,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小说,文言文,阅读,写作等等都属于语文的范畴。而最后要面临的高考也同样都包涵了这些内容。语文作文在高考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从某种角度来看,语文的写作能力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在教学中应当重视作文的教学。从学生实际来看,很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是很理想,即使到了高中阶段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鼓励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在作文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有时甚至废话连篇。与学生沟通中发现,很多学生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写作文,从哪里开始入手,写着写着,就没内容了。造成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积累的素材不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加课外阅读量必不可少。那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又该注意些什么呢?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做笔记。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积累写作素材。阅读课外读物时要做到用心去读,粗略看过一遍的阅读,并不能起到阅读的效果。在读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及时的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将文章中的精华记录下来,还可以加深阅读的印象。2.课外阅读书籍要具有选择性,不能盲目阅读。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餐文化也逐渐渗透在校园之中。网络校园小说,言情小说随处可见。作为老师并不推荐高中生阅读这些课外读物。高中生的'课外读物应当是积极向上,对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正面影响书籍,同时学生还能在书籍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建议学生读一些人物传记,或者诗歌文集,如《席慕容选集》,《仓央嘉措情诗选》等等,并时常提醒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做笔记,记录下你认为很美很优秀的句子。

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在写作中抒发情感。

李清照可以通过“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景象抒发“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姜夔通过“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景象感叹桥边红药年年为谁谁生。可见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充满了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在培养写作能力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将对生活,对文章的感悟转化成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清明时节,小雨霏霏,春雨过后,万物复苏,透露着无限生机。雨后的空气也是格外的清新。这个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学生在亲近自然的时候会忽略感情的抒发,作为老师就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在雨后带领学生感悟自然,这时我提醒学生说:“有人说雨后的青山,就像泪洗过的良心。你们觉得这句话来描写现在的景色很不合适,美不美,要不你们也来造几个同样的句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我的引导之下,很快就有学生造出各种各样描写眼前景色的句子。

三、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学生的写作能力各有不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的。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写作素材。但是如何将素材运用到写作当中,对于学生来说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同一种题材的写作,出发点不同,写的内容也就不通。所以在作文训练中,笔者经常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发给全班的学生进行阅读点评。由学生自己发现一篇作文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怎样进行修改会做到更好。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学生写好以后由老师来点评修改,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害怕写作文,老师害怕批作文。将作文教给学生自己来评判,相当于学生对同一题材的再次创作。之所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作文的点评,是因为想要点评出一篇文章,首先就要对这篇文章进行思考,发现文章的优点,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发现他人作文的长处,取其精华而自用。高考作文多是命题性作文,根据一则短故事或者一句话,由学生展开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对命题作文思考的时候多具有局限性,形成一种看法之后就很难发现其他的观点。学生之间通过对作文的点评,相当于一次思想的交流,吸取他人的思考方式和切入点,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写作题材不局限于一种形式。作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大难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靠的是大量的素材以及时间的积累。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便可以完成的。因此作文的教学不可以贪多求大,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现状,注重量的积累,最终才可以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作者:姚芳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怀远第三中学。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模块教学是高中课改推进的关键与核心。一切理念都要在教学上落实,教学上的变化才能体现新课程的变化。在高中课改推进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把握好新课程模块教学的要诀,一是要吃透新理念,二是要摸清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的特性,三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材、学生和学情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总体原则是要积极探索,做好继承中的创新,在扬弃中前行。

教材处理:要学完,未必是教完。

高中新教材普遍的情况是容量大、内容多。如人教版5个必修模块,每一模块仅是阅读部分,就有4个单元共16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5个专题,梳理探究3个专题。一个模块实际的上课时间为9周共36学时,其中至少需要8-10个学时的作文课时间,还有梳理探究的内容,这样仅阅读教学最多剩下20个学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文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学时,教学上时间非常紧,按常规操作一般学校完不成教学任务。16个选修模块也是一样,如《中国小说欣赏》9个单元,每单元2部作品,涉及18本长篇大部头巨著,几乎是中文专业大学生一两年才能学完的内容,要在9周内教完,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在此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增加自主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教师教教材教惯了,教学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去用教材教。要思考的是:我们是以书本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还是以学生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是从教师个人预设的教学任务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出发?是坚持统一要求、统一步骤,还是尊重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是过于依赖教师个人,还是对学生不放心?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回答好了这些问题,就能实事求是地审视、处理好高中教材。我们说,教材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师生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教材内容的取舍权在师生。教不完可能客观存在,但学生基本学完是完全可能的。

有的重点篇目可以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有的课文则可以一带而过,有的则完全可以自学,不必在课内讲析;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愿意学的篇目就集体学,有的则可个别化处理。哪篇课文适于练的就练,哪篇课文适于讲的就讲,适于读的就读,不平均使用力量。尤其是选修模块,内容精深,角度较专,于教师知识结构距离较远,教材容量明显偏大,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不完教材是必然的,但并非是学生学不完。不宜以教完教材内容为重,应以学生学到多少为本。只有这样,长期积累,学生才有收获,教学才有效益。那种只顾加班加点拼命赶进度,只顾以教完教材为目的的教学操作只会成倍加重学生负担,是不科学的,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也是行不通、走不远的。

教学过程:要增强辩证性,加大弹性。

一是三维目标的辩证处理。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一种偏失,即死守传统的知识教学体系,以知识为本位。课堂上不落下任何一处知识点,动辄讲系统成型的文言语法,现代汉语修辞与语法知识,认为学生不弄懂这些东西,就不是在学高中语文;教师不讲这些东西,教学就无所依托,心里就会发虚。于是教学中亦步亦趋,死死板板,老一套,不肯改观。另一种偏失则是相当多的教师受弱化工具性观念的影响,不恰当地认为要弱化知识教育,反对知识本位,加之实验教材无论是课文前后,还是一本书的前后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大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深透,就立马跨过课文本身做许多引伸与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光环上。这是偏重了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虚得没有着落,是另一个误区。这些误区均是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完整、不透彻造成的。应该是将三维目标完整、辩证地结合起来,妥善地处理好几者间的关系,不能走极端。

二是教学艺术上的辩证处理。虽然貌似热闹的形式主义不是课改的追求,但在教法上太实太死,课堂上一味灌输,沉闷而无生气,又不是语文课的特点。如果仅是为了追求实,而把重要的过程忽略了,其实是把重要的教学目标丢却了。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去学,不是教师纯粹的讲授所能替代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讲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没有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起来,他们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受到压抑,这是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利,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使课堂活起来。这是保证学生学完教材所必要的环节。但若在教学中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失却教师的引导作用,放任学生自流,纯粹追求学生的过程,仅只追求课堂的活跃而无实际成效,一节课下来学无所获,也是不可取的。这是两个方面度的把握问题。

所以说,我们既要重视课程显性、明确的目标(知识与能力),又不能忽视隐性、模糊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和内容既要死实,又不能太死太实,既要有一定的基础(或重点),又不能完全为基础(重点)而教,要有综合效益(三维目标)的追求;教学方式上要活,不要把课上得太死、太实,要把活虚的过程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又不能太活太虚而没有实效,以致流于虚这大概是语文学科十分独特的地方。语文课的特别处就在于死活并重,实虚相间,这是个辩证法。

选修模块的教学:要突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的选择性和个性化。

如何上好选修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认为,既不要将它当成一个全新的东西望而生畏,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静态或消极地对待新的教学。要考虑到它与必修课的异同,既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或活动课,这里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

选修课五大系列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大约可分为三类。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系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审美能力,是为了增加个人的文化底蕴;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系列,偏重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文化论著研读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性解读能力、探究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层次。

从本质上说,这些系列不管如何区分,只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它们都是语文课,是语文课程内容专门化的排列过程。这些内容不管如何新,不管如何编排,究其实都是语文内容,都必须要用学语文的方法来完成。这是基本点。因此,凡是语文课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是适用于选修课的。不会因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而必须要创造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它。但因其是选修,是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和实施难点,又有内容侧重点的不同,有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这些模块又需要有一些新的认识。

第一个原则在于选修课较之必修课更应突出选择性和个性化。即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愿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意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这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是设计、构拟选修课程的初衷。重要目的是强化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有特色的学业素养和人格特征,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才华和特长,获取多样化的成功。在这样在教学中,首要因素是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化特征,这也就是要顾及学情。在同一选修模块中,有的学生对这个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兴趣,有研究基础,另一些学生在另一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基础,可充分尊重其学习需求,准许其在学习探究的领域、角度有所侧重,尽量使学生各取所需,同时也要使其各尽所能。教学内容不要仅以教师一个人的设定作为目标。如中外诗歌散文模块,某一诗歌专题的内容,有的学生愿意研究其情感、意境,有的愿意研究诗人的创作背景,有的愿意研究其翻译的准确性很多学习任务的差异,课内要尽可能让学生自选。笔者有一个想法:选修课学生有所选,才能有所修,否则这个学习就没有什么特性了。当然这并不排除教师组织的集体学习和统一学习,而是要注意两者相结合。这是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选择。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上,也要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统一学习、个别性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资料索引研究式、专题辩论式、论文写作式多样化的方式都可在尊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自主确定。但重点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宜总是讲授和灌输,一定要将学习的自主权向学生倾斜,要将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学习个性化了,多样化了,主动性起来了,有了探究与合作,这个选修课就到家了。因此,选修课在教学上的核心问题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问题。

第二个基本点是选修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的处理要适宜。选修教材多是高校某一专业领域的资深教授(学者)所编,注重精深和系统,未必适合高中学情,同时高中不同于大学,高中学生的语文选修是初步的接触、了解和学习,不是高校中文专业专门化的、深入的研究,要防止类同于大学课程,不宜深挖、深究。教学要量力而行,对教材的内容要做适度取舍,与本地本校学情不太相符的要适度增删。

由于模块学习短时间、小容量、快节奏、多板块、个性化,不宜对学习做很高要求,不能贪多求深,不能求专求难,有了一些涉猎,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顾及其他内容即可,要以学习实效为重。

第三个基本点是要遵循并围绕各选修系列的特点,根据选修课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模块系列,其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应该有一定的区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如:文学欣赏类的课,要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出发,掌握文体特点和鉴赏方法,重在审美,重作品情感与人物的把握,重体验与感悟,要诵、读、评、议相结合。对应用与实践类的课程,如新闻写作语言文字应用写作语言规范与创新,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与方法,适当采取模拟现实情境、展开调查、实地活动、专题探讨、多种方式训练等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讨论、对话、表演、写作等活动,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在体验、应用和实践中提高其语文素养。探究类的课程,如文化论著研读,重点要放在论著内容、观点的解读与探究上,通过质疑问难、探查讨论、深入思考,在展示、汇报、交流、辩论的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不同的观点争鸣,以积累文化底蕴,开阔文化视野,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探究能力。

不管如何因课制宜,选修课的教学总体上应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将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首位。

模块考评:摆脱急功近利思想,着眼于发展性评价。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校将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高考挂上钩,教学中仍以高考训练的模式套新课改,处处以训练为本,学习过程从头到尾都是练题,且试题又深又难,与高考的结构、题型一模一样,教学上急于获取模块学习的高分,欲使学生高考成功。这是有些急功近利的。语文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一个模块半个学期的教学时间怎能达到高考的要求?况且新课程也不是引导每个学生都去追求100分,而是要求学生基本达标即可(课程标准只是提供一个基本要求,并不是最高要求),评价也是采取区间区分(达标即给2个学分),不提倡精细区分,故在新课程的考试上不能随意提高考试难度,更不能让学生沿着传统的高难度的高考模式去检测,不然会让学生对语文新课程的学习产生挫败感和无成就感。过于急功近利,将高中教学的每一步每一方面都套上高考的枷锁,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是非常不利于课改的。

在学分评价上,应当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不能仅以一次考试和一次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总的来说,终结性考试权重不能太重,而是应将学生修习的课时记录,学生平时的作业、活动、态度及成果,均纳为学分认定的依据,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

在检测方式上,应该将笔试与各种形式的考核结合起来。如选修模块的测试应努力追求多样化,尽可能地尝试体验式、作业式检测。可以是开卷笔试式,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可以翻阅有关资料,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可以当堂作答,当堂交卷,也可以延伸到课后。可以是小论文式,由教师或学生集体命题,学生选择进行写作,文章要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有理有据,不求其专和深,只要学会发表见解、合理组织语言即可。可以是口试式,由教师或学生共同设计问题,学生当场回答,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表达、思维等语文综合能力。可以是讲演式,由学生自行设计题目,最好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某一专题作出讲解,也可就曾从事过的语文活动、观赏过的影视作品、书籍进行宣讲,向全体同学做出较全面的介绍。诗歌和散文课可有一些背诵、朗读考试,或创作的成果评比展示;中外戏剧教学可让学生编排小型戏剧进行表演;应用性的课程,最好有实用性的设计。总之,一定要谨慎对待旧高考题对选修课考查的渗透,积极探索新型的、开放式的、发展性的评价路子。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1.情景创设流于形式:情景式教学模式,是新课标下全新的一种教学手法,是教师所追寻的一种教学理念。但是,目前在许多学校,教师把情景式教学仅仅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简单的认为,情景式教学就是所谓的形象与习题的有机结合。从而忽视了情景式教学引导学习、开拓思维、发展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图形变换的讲解时,教师本想通过实物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化,所以,摆出各种各样的实物,有篮球、脸谱、蝴蝶图册、折叠尺、鼠标、水杯等等。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教师却并有通过这些物品进行有效的试验讲解。只是将其作为课堂不必要的摆设,这样在勾起学生兴致之后,却没有将兴致加以利用,使学生分散了注意力,尤其是比较喜欢运动的同学,一心只想着下课拿着老师的篮球去打一场。这样,使情景式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效应。

2.情景创设脱离实际:情景式教学是结合实际创造出一种与生活相近似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近身其中,通过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变为教学中所讲的抽象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讲的内容,使学生在探索中求知、求真。但是目前来看,许多教师虽然进行了情景式教学,可是却没有有效的将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脱离了实际。例如: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将一张纸对折,在对折四十三次以后,纸的高度可以用来登上月球。教师将其拿到课堂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讲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张纸在对折十次左右就无法再继续对折,所以,这种脱离实际的案例,在操作中不但不能为学生提供认知,反而使学生对这种做法产生了质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情景式教学大打折扣。

3.情景创设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引导学生自我探求、自我创新的`培养。在这过程中,主体是学生,但是发挥主导作用的确是教师,如果教师不予以正确引导,不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数学情景教学中,占据着主导作用。然而,目前来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导致费时,还没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的教材中,讲解乘法认知时,举出动物园的事例,通过图片上各种动物,然后进行乘法教学。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花费大量时间在问学生发现什么,在不断的发现中进行不断的发问,却没有做到正确的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以点拨。这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致,却全身心的投入到娱乐的情境中。

二、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几种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比较强,所以,针对这样的一个特点,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展现数学知识的奥妙和非凡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授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小提琴曲“梁祝”,这时,学生就会心生疑惑。然后教师通过联系传说,加之屏幕上出现翩翩起舞的蝴蝶,以此来进行问题的引导,在羽翼张合中,使学生欣赏到完美的对称。这样,学生通过对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不但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使学生在明快自然的气氛中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而且,通过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探求心理,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创设操作情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知,达到了模糊的认知,但是,可能没过几天知识就淡忘了。但是,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使学生记忆深刻,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无意中被教师的情境所吸引,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认知开始探索,为知识的传授做好必要的准备。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剪好的三角形上,通过剪掉两个角,将其拼凑到第三个角的顶点处,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的结果。或者,如何通过两个全等三角形,拼凑多个平行四边形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求的答案。

3.创设游戏竞赛情境: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游戏竞赛情景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致的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娱乐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学习,进而达到乐而好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生或中学生采用游戏情景比较合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和性格还处于完善阶段,心态还处于玩态,所以,以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一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也达到了集中注意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游戏来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授课。游戏如下:学校举行知识问答竞赛,小名和小兰积极的参加比赛。答题游戏规则如下:答对一题的5分,错一题扣一分。小名在这场竞赛中答了10个题,对6个,错4个,小名得了多少分。小兰在竞赛中也答了10个题,得了25分,问小兰答对几个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提升了探究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采用竞赛情境,例如辩论赛,教师可以针对授课内容,提出异议,将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使学生在辩驳中探究问题,深思熟虑,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开拓了创新的思维。

数学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使教学任务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杨益滔.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青春岁月,,(12)。

[2]王彬.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群文天地,2011,(12)。

[3]孙蓉蓉.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成为亮丽风景[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8)。

[4]纪强林.对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思考[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7)。

[5]王瑾.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j].才智,2011,(27)。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本文以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为例,分析了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电子专业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真正发挥选修课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黄智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6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4关键词:高校选修课教学情况问题措施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生产力获得很大的提高,社会经济成分体现了多元化状态,由此,社区近几年来的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变,基本实现了由企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尤其是在“国退民进”的经济转制大潮中,各种新建非公企业在社区内应运而生,在社区新建非公企业内就职的职工与日俱增。面对这一现实,就要求我们的社区工会组织必须切实履行工会的“四大职能”,而在当前社区工作中,尤其是要突出“两个维护”,从而建立起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的维护社区职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促进一方社区的稳定和发展。面对社区职工群体呈现多样化的现实,如何使社区工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维权的多重性贯彻体现在工作之中,则是一个新课题。

一、社区工会维权的对象——全体职工,体现了维权的整体性。

社区工会维权的整体性既是指维权对象,也是指维权的内容。社区内的全体职工,则当然成为社区工会的维权对象。这在修改后的《工会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这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他们都是工会维护的对象。

在社区内组建新建企业工会,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则是一项体现维权整体性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社区工会具有地方工会与基层工会的双重职能,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争取职工入会,就要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制度创新,采用基层独立工会、行业工会、工会联合会等多种新颖的组织形式组建工会,把社区内的全体职工都纳入社区工会的维权职责范围内。正因为社区工会具有地方工会与基层工会的双重职能,也就决定了社区工会维权内容的丰富多样化。它既包括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权、劳动权、生存权,也包括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学习权、发展权。这6项权利基本涵盖了职工从事社会职业劳动过程中对于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两个层面。

但是,对于不同的职工群体,抑或在不同的阶段,他们对自身需求有不同的侧重。因此,社区工会整体维护社区内全体职工的合法利益是建立在对不同职工群体的研究、分析,从而更好地在维护广大职工的整体利益的同时,来维护和表达不同职工群体的具体利益。唯此,才能真正做到社区工会维权的整体性。根据社区工会的组织构成,有效促进工会的持久开展,以建立社区工会会员代表常任制方式来推动社区(小区)“三方协商机制”的形成、建立区域性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构筑*工会志愿者网络、建立社区——企业两级集体协商机制等等,都是社区工会维权整体性的具体体现。

二、社区工会维权的.对象——不同群体,体现了维权的层次性。

社区工会脱胎于传统的街道工会,又不同于传统的街道工会,它的对象涵盖了包括街道机关、事业、社区企业等在内的全体职工,这些职工来自于不同的单位、从事于不同的额职业、享有不同的待遇,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身份,就决定了他们对社区工会有着不同的需求。社区工会的维权在做到整体性的同时,更要研究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注意抓住主要矛盾,从中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对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我们从研究维权对象的差异入手,加以区别分类,认真分析,突出不同的维权重点,强化维权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会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实践中,我们针对性地根据6种不同的对象,确立了不同的维权层次:

(一)白领群体。在人民广场社区内,有类似中区广场那样高档的商务楼,其间云集了不少知识分子为主的“白领”职工群体,他们包括从事科教文、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金融、保险、证券行业及受聘于三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就业竞争能力较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从事体力劳动,是职工队伍中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最紧密的群体。针对这一群体,我们社区工会把维权工作的重点落脚于维护他们的自身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权利。因此,我们结合社区工作的计划,在这些企业中,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倡导职工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推进社区工会的“创、建、做”工作,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有效维护了“白领”群体职工的学习权。

(二)普通工人群体。广场社区内,聚集了许多各类经济所有制企业内的人员,他们收入不高,与“白领”群体恰好相反的是,他们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普通劳动者。根据这有一“普通工人”群体,我们则将维权的重心放在对其劳动权利和经济权益上,并且努力设法扩大他们的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途径。因此,我们社区工会以实行社区工会会员代表常任制为契机,通过社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小组的日常巡视检查的工作方法,规范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协助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畅通企业行政与工会的平等对话渠道,特别是将国家规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列入劳动合同,确保工人职工经济生活质量。同时,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渐开展建立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员工大会的职代会推进工作,并辅之以多样式、多载体的让普通工人最广泛参与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培养普通工人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拥有更多的知情劝、发言权、决策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三)机关公务员群体。街道机关公务员的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一般职工,他们有优于企业职工的职业稳定性,收入水平也居于社会平均水平之上,他们不直接从事物资生产活动,而是直接从事社区内容方面事务的管理、协调、组织和督查。针对这一机关公务员群体,我们社区工会在做好机关工会基础工作的同时,则把维权的侧重点放到维护机关职工的民主权利。因此,社区工会通过社区工会代表常任制的民主评议监督小组来推进街道机关民主管理工作,主要采用街道政务公开、职能部门职责公开和民主评议部门及街道机关领导人等形式,以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不断拓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的渠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将公仆意识与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机统一在一起,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从而赋予传统的“当家作主”之主人翁精神以新的内涵。

(四)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随着区府招商引资力度的深入,社区内新建企业日渐增多,形成了各类企业的厂长、经理和上层管理人员。这一以经营者为主的经营管理者群体,大多掌握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权、管理权,同时也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和风险,虽然他们也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但他们的收入远远高于普通职工。针对这一群体,我们社区以求“双赢”为出发点,把实践“两个维护”化为具体而丰富的内容来为企业服务,尤其是组织经营者进行《劳动法》、《工会法》等普法学习教育,社区工会大力开展贯彻学习“两法一条例”活动中,努力取得经营者的支持、参与,树立他们的法制意识,并且,协助经营者在企业内开展“双爱双评”活动,实现经营者与职工群众沟通的零距离,形成“职工爱企业、企业爱职工”的“双赢”氛围。

(五)困难职工群体。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必定回产生下岗和失业的社会现象。这些职工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牺牲和奉献,面对生活中下岗和失业的逆流,生活暂时遇到困难。面对这一困难职工群体,我们社区工会把维权的重点放在维护其生存权上,千方百计地落实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借助社区信息网络,指导就业,提供培训,介绍工作,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困难。

(六)打工者群体。上海城市的辉煌建设凝聚了许多进城农民工的辛勤劳动,他们往往从事苦、累、脏、险的工作,收入较低,保障水平也最低,是自身合法权益最易受到侵害的群体。根据这一群体的特点,我们社区工会着力督促企业与之签订劳动合同,主张维护他们加入工会的权利,主张一视同仁、有所倾斜的原则,重视劳动保护的督察,协调企业,尽力帮助他们获得社会保障,使他们的最起码的生存权得以切实保障。

三、社区工会维权的对象——困难职工群体,体现职工维权的重点性。

困难职工群体是社会经济改革阵痛的直接承受者,他们曾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国家,如今,为深化改革再度奉献而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一部分人面临下岗和失业的境遇。社区工会的性质就决定了社区是“送温暖”工程的主角,工会组织应该也必然是困难群体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社区工会应发挥管理与网络的优势2,通过小区工会的职能,落实好困难职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激发起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针对社区内一些非公企业中的困难职工群体,则发挥社区工会代表常任制的职工权益保障小组的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协助企业经营者逐步建立困难职工互助互济的机制,例如建议成立企业内的“职工互助福利基金会“等,发扬”平时省一口、灾年得一斗“的精神,以集体的力量克服个别职工暂时的困难。社区工会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在辖区内职工中大力弘扬传统的互帮互助精神,形成职工会员之间先富帮后富、强者帮弱者、群体帮个体的良好氛围,时刻把集体的关怀送到每一位职工的心坎上,从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社区工会组织的温暖。

综上所述,社区工会依法履行工会的维权职能,应根据所维护的不同群体确立不同的侧重点,不仅要善于维权、巧于维权,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维权的机制。整体性是维权工作的基础、层次性是维权工作的关键、重点性是维权工作的根本。工会维权的多重性,正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通过社区工会维权多重性的实践,可以不断扩大社区工会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乃至提高社区工会的*地位和社会地位。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创新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更是学生作文的.灵魂。高中学生的思维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立体化的,不应该遭受外力的阻碍,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保护学生的作文创新性。例如,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寻找写作的资源。也许有着地方学生不熟悉,没有去过,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功能,为学舌播放有关写作题材的视频,因为学生本身就就具备想象力,他们可以通过想象,创造出不一样的笔中世界,想象力是作家本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学生在写作时,教师必须拓展学生想象力,将其与情感融合在一起,又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写作平台,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把学生优秀作文登录到校园周刊上。当然了,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总会有一种作文内容能荣获高考高分甚至满分,那么这样的作文有什么与众不同地方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类作文比较具备创新思维,因为在高考中,创新性的作文总能最快吸引教育工作者的眼球,而且,创新性的作文教学也是一次崭新的作文改革,换言之,创新性的作文最容易提升学生的写作思路,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具备丰富的的想象力,因此,这类作文并不能因噎废食。虽然这类作文不能在高考的写作中发挥出来,但是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创新性的作文确实起到了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产生写作乐趣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创新性的写作能随时提笔就写出来,那么常规作文不就更加简单了吗?由此可见,创新性的作文教学必定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重点,创新性的作文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非要慎重考虑到高考的原因,师生就必须注意运用,谨言慎行。也就是说,创新幸福的作文教学相当于一把双刃剑,应用的恰到好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应用的不好,作业分数下降,就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降低。

3结语。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必须以“高考”的角度来看待作文教学,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作文的实用性,争取让学生对写作技巧更加融会贯通,获取自己满意的成绩;然而,目前随着新课改额的影响,倡导素质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把作文的创新性运用的恰到好处,掌握好创新的“度”。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职环境保护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得到进一步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所以应尽快对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进行改革,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就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环境保护专业的实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方法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恶化方面的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为加强对环境的治理保护,这一专业的开设就有其必要性。在环境保护专业教学中,实训教学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也是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重要方法。环境保护专业实践性比较强,其是在诸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国的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遇到很大的困难,需要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上多努力。一些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向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迈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而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就变得比较重要。

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中,要注意几个重要的点:要能和实际教材的教学要求紧密结合,把环境专业的职业岗位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纳入考核内容当中去;还要能充分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等,使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能够多样化和时代化地呈现。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比较有利。

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深入调查,要及时掌握专业发展动向,保障技能项目的完善。在对环境保护专业的技能训练的具体目标方面要能加以明确,并充分重视。

为提高中职环境保护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水平,要从多方面采取科学措施。要将理论教学作为基础,将学生掌握环境保护实训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只有充分重视这些方面,才能真正使环境保护实训教学发挥作用。在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后,就要加强学生实训技能培训,考核过程中能充分注重学生的理论和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

中职环境保护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活动载体的渗透进行强化,在学校中能够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中职环境保护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丰富化的活动强化主题,鼓励学生在学校中开展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策划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上,让学生进行团体探究,这样就能够使教学吸引力得到有效增强。

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要求和灵活运用紧密结合,实践操作过程中,在精确度以及方法的选用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考核,对学生在独立分析以及操作和严谨求学等方面的精神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在环境保护的工作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新的发展。对学生的单向考核以及综合考核要有针对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灵活性的运用。

我国作为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发展的国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比较重要,只有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环境保护教学过程中,对中职环境保护专业要充分重视,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从实际出发,加强实训教学,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强化和具体实践能力的提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问题探索论文

摘要:文言文中包含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国学精粹,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阐明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包括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方法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等几方面,同时还阐述了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几个原则,希望能够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而贡献一己之力。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文言文教学意义重大,有助于发扬传统文化。但是,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常常以偏概全,一味地强调其严肃、深刻的一面,却没有注意到其生动、灵活的方面,部分学生感觉这方面内容不易理解,于是形成了一定的畏难情绪,导致他们丧失信心,并且还对语文课程的教学产生负面作用。

1教师应不断开发资料,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

文言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基于高中语文教材,不断向外拓宽,尽量使课本走向历史,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学生深受感染。笔者在文言文授课过程中,设置相关讲座,例如《国学知多少》、《汉字之王》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感性的认知。这样他们才能够对后期的拓展欣然接受。具体以《汉字之王》为例,告诉学生汉字是我国的发明,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仍然显示出勃勃生机,凸显了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促使他们形成自豪感、自信心。通过举办讲座,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令教学空间进一步拓宽。同时,拓宽学习空间需要确保语文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考虑到文言文与现在非常遥远,因此,教师应当把过去和现在进行联系,特别是许多励志型文言文,可把现在的许多热点时政新闻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将文言文《崤之战》与电视剧《赵氏孤儿》进行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不但应强调学生对句式、虚实词的掌握能力,还应当注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第二,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满足他们认识的心理发展规律,从简单入手,逐渐深入,使他们慢慢积累,最终才能够厚积薄发;第三,教师应当告知学生,文言文的学习目的不在于考试,旨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第四,应当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基本原则,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创新,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爱上文言文,主动进取。对于学生而言,文言文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不容易学习,要是老师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这样就能够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第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文化修养,第二,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语言来掌控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必须具有饱满的热情,精心准备,尽情发挥。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这方面,常常在文言文授课中穿插诗歌、对联、趣闻等,收效明显。

4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

根据内容,将高中文言文划分成5种类型:(1)记述文,包括《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作品;(2)议论文,包括《过秦论》等作品;(3)人物传记,包括《廉颇蔺相如传》等;(4)山水游记,包括《赤壁赋》等作品;抒情散文,包括《滕王阁序》等作品。各类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特点,文质兼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其基本知识进行讲授,又要按照作品内容科学地分析人物、体会其风格、研究其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领略其内涵,使他们体验到其中蕴含的美感。讲解各种作品过程中,还应当把握各自的侧重点,比如记述文,应当认真梳理事件,讲授历史常识与背景,从言、行等环节加以对比。对于山水游记来说,应当将寄情于景,这样除了对于景物的描绘,还有一部分抒情和说理的部分,使他们领悟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对于人物传记来说,主要是利用人物的言行来深入研究其内在品质。对于议论文来说,应当使他们总结其论点,掌握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使他们领略其中的智慧,最终使他们有所启发。对于抒情散文来说,应当认真对语言进行赏析,然后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不同类型的文言文的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有所区别,因此就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教授。综上所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有很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开发资料,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教学中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同时,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还应当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认知,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各种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妙建烨.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2(35):84.

原生态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学生应进行“创造性学习”,而“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动手参与”,劳动技术课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门很好的课程,我校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一、大胆对教材进行整合,加强课堂制作的数量和质量。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各种农作物标本,引导学生参加秋收、秋种等农田劳动,在实践中学习农作物种植和管理知识。通过各种洗涤剂的展示以及洗衣服、熨衣服的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洗涤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结合初一的《木工》,我们设计了制作地球仪、木制动物挂饰、粉笔盒、小板凳、手掷小飞机、万杰朝阳学校文化艺术节徽标设计等手工制作活动。结合初二的《金工》,我们设计了制作小铲子、酒瓶起子、果皮刀、相框、簸箕、万杰朝阳学校文化艺术节徽标设计等手工制作活动。这些活动都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加强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使劳动技术课与其它文化课相互促进。劳动技术课的开展,既开发了学生潜能,又促进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初一地理课中同学们对于经线、纬线的认识并不完善,于是劳动技术课上我们便设计了地球仪的制作活动,同学们用乒乓球、铜丝、胶带等制作的小地球仪非常精巧。通过制作过程,学生从空间上建立起了经线、纬线的`概念,有的同学还把各大洲的版图也认真地画到了地球仪上。下一步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制作长方体纸盒、学习电路知识及常用电器的维修、刻瓷等,加强与数学、物理、美术等学科的结合。三、进行课堂探究活动,使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相框的制作中,要把铝合金条的两端锯割成45°角,怎么确定45°角呢?同学们结合数学课上学习的几何知识,在需要锯的铝合金条的一端画上一个锐角向外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锯割下来,剩下的角度即为45°。在万杰朝阳学校文化艺术节徽标设计课上,各小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设计并制作出了自己喜爱的设计图样。在木制动物挂饰的制作中,同学们首先讨论研究了各种小动物的线条表现方法,在雕刻、着色中仍是不断探讨,大胆创新,许多同学在课余时间还到劳技室精雕细刻,最后同学们制作出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作品。四、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和爱好。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科学的思想,许多同学对科技制作都有浓厚的兴趣,在课外活动中,他们制作出了航空母舰模型、巡洋舰模型、潜艇模型、飞机模型等,受到了全体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这些科技兴趣小组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爱好,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习惯、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下一步我们准备组建航模、船摸、工艺、摄影等多个课外兴趣小组,以满足同学们的不同需要。国内的一位知名学者曾感叹在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上中国的学生成绩惊人,但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却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学生。他在访美时住在美国一友人家中,住处中1个十来岁的美国男孩背不出多少经典诗词,却能依靠工具书自己动手制航模。我国一名学校校长到德国的学校去考察,发现他们初中的孩子学习的知识还达不到我们小学三年级的知识难度,但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孩子往木板里砸钉子这样的动手能力。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5个方面的素质:即思想、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其中劳动技能素质包括热爱劳动,会使用一般的劳动工具参加一定的劳动,掌握日常生活中所应具有的劳动技术,愿意参加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因此,上好劳动技术课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是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可代替的。如何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这是新形势下中职学校面临的极大挑战。笔者结合多年来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教学改革的情况,探讨了中职学校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创新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实训基地。

新时期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科技进步、劳动组织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招生市场的竞争对学校的声誉、就业率的提高压力越来越大,农村致富、下岗再就业等政策的推广也呼唤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要迅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这里结合我校的情况,探讨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地位,符合中职学校教学特点的创新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1中职学校现状及分析。

1.1学生基础较差。

据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调查表明,数学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除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外,还表现为极高的离散度,既有文化水平较高甚至很高的学生,也有水平很低的学生。

从实际情况看,中职文化理论课教学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要适合受教育者的特点,而不是筛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因此,我校多年来,从夹际出发实施分层教学,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学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我校还结合分层教学实施成功教育,让所有的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学习中都能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这些在实践中产生的成功经验,为实训教学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1.2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

中职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的自觉性大大低于专业课和实训课。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不会、不爱学,是导致学习自觉性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不会”,使中职学生在“漫长”的文化课课堂上,因“听天书”而“痛苦难熬”,表现出令教师十分头痛的种种现象。一进中职学校大门,就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由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的基础教学中,既不符合生源特点,也不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本质特点。

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只是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仅有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职业学校教育的全部任务。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其内容、方法都必须可以指导实践或者是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这对于职业学校是其生命力的关键。传统教学模式:黑板+粉笔+图片。这种课堂教学的弊端是:抽象、不易理解、枯燥乏味、学生精力易分散等。事实证明:这种课堂教学面对今天文化水平的中职学生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在我们学校,尽可能多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教学逐渐成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手段,同时尽可能多的采用实物教学演示方法让学生接受。

1.3教学内容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倒置。

必须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经专业定向、学时有限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离散度高的实际。有许多“用不上”的内容要大胆进行改进,即从岗位需要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筛选教学内容。多年来我校教学内容的筛选基于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素质的现实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长远需要,以中职学生入学文化水平起点和学习能力特点为依据,在此标准基础上设立能力指标体系,以“够用”为原则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密切跟踪科技发展和就业信息反馈,结合学校特点,给予动态的调整。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使学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摘要:职业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响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和继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近些年来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教学;职业素养。

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热”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加上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转型速度的加快,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强的人才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每年我国有上百万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地就业,除了需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外,职业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因素。职业素养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和继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职业素养,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具体到生活中,是指通过教育、劳动实践提高自我修养的途径。劳动者为完成工作任务,胜任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综合素质,通常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个性、职业文化四个方面。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就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中,密切结合职业的实际需要,将职业文化和职业意识等内容深刻地融入教学环节中,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训练项目。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是面向媒体、广告包装、装饰设计的管理、服务等实用性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从事该行业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商业创意能力。

第一,项目化课程教学是现今教学环节设计采用的主要模式。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为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化课程教学教师以分组的形式教学,教师给定同学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制定计划,共同学习及完成作品。第二,项目化课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项目化课程教学在教师扮演角色、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和实践能力上有很大的不同,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对于视觉艺术设计的学生,更注重的是从实践活动中找到灵感。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化课程教学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特点。项目化课程教学的程序大致包括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记录等。

职业素养的培养在现今的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很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除了注重专业的知识外,还有对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的看重,而这些在课堂的教学中是没有体现的。所以,必须专门进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二,从社会的现状和学生本身来讲,现在社会就业非常严峻形势,社会对人才的选拔也比较严格,除了拥有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而且,现在刚从学校进入社会的学生,大部分缺乏责任感、诚信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所以,进行职业教育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大致包括职业态度、职业技能、思想道德及职场规则等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对项目化课程教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人员,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将项目化课程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具体地简述如何将项目化课程教学与职业素养充分地结合起来。第一,教师在课程开发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教师进行简单的口头说教,必须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相结合。而在将职业思想与项目化课程设计具体的结合时,不能做空白的想象,必须对相关的工作岗位做好调查,获得具体的数据、资料,然后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并且在安排项目的教学中,努力的挖掘每个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中隐藏的环节,将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贯彻到每个环节中去。最重要的是,现在教学的设计注重以学生的基础素质为主,对学生的基础的素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再进行课程的设计。这样,既能做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难易要适度,即保证体系的完整,又能保证设计环节的层层递进。例如,在视觉艺术实际的项目化课程教学中,要对目前此专业的市场人才的需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在广告行业对于此专业的要求,是必须有充足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要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第二,课堂教学设计渗透职业素质的培养。一是创造真实的职业情景。项目化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式教学转为情景式教学。学校教育更多地融入真实环境,在职业素质的培养中,教育教学可以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这种方式的选择对职业素质的培育及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视觉艺术设计的职业情景的创设中必须融入职业文化,建立专门的实训室,对于视觉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讲,要为其建立三维的立体设计空间,给予其立体设计感。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最关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中心能力的培养;对于综合素质核心能力的培养,最基础的是学生岗位职能的培养,最关键的是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例如,视觉艺术设计的广告设计中,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必须针对设定的主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自己的创意制作出能够吸引人的眼睛,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给看过广告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在一次学习中,教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设计情感,让我们用最直观的办法去体验物的直观感觉。因为一切二维和三维东西,最直观的体验无非是点、线、面的结合,对设计元素最直观体验与视觉的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三是改革教学方法。正如上文所提到过的,项目化课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是“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学生的情趣、爱好为主,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充分利用项目化教学的开放、实践、自主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四是改革原有的课程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以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

原有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主,很难注意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尽管是在强调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但是这种课程评价体系无疑隐形地抹杀了职业素质培养的存在感。所以,教育教学中要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核验加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艺术类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凭借学生设计的作品来初步地判断该学生的品格特征,如一个学生在设计时善于用直角表现事物,而直角给人的感觉是自制性强和比较理性;如果比较多的使用锐角,则表现的是积极和主动,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如果使用钝角,给人一种慵懒、被动的感觉。

2结语。

现今,企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拥有专业的职业素养。所以,在项目化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将专业的职业素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潘雪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讨[j].经济师,(03).

[2]王玉.职业基本素养,项目化课程教学中的模式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0).

[3]俞建军.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讨[j].科技导刊,(18).

作者:杨帆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薄弱初中教学的思考及解决策略探索论文

摘要:幼儿园教学作为人一生的启蒙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进步。而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进步以及收获,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传统教学观念中,人们常常认为幼儿园教学不重要,没有真正认识到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学应当关注其有效性以及高效性。针对幼儿园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出如下的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有效;解决方案。

一、明确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教学,幼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幼儿自身特征,结合教育教学目标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在整个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其采取教育教学的材料以及方式是否恰当?教师所设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幼儿?有没有给予幼儿思考以及交流的时间?幼儿进行学习的效果是否良好?等问题。

因而,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应当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恰当地提出适合幼儿思考,发散幼儿思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心需求,丰富幼儿的生活实践经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学习中激发其对学习的热情以及激情。

二、以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其本身拥有丰富的色彩以及生动的画面,如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加之优美的音乐,这样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例如,在学习某篇优美的诗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出诗歌的情境,让幼儿直观地体会到整个诗歌的意境,借此帮助幼儿有效地理解诗歌中的相关词句,提升教学质量。再例如,在讲《壁虎的尾巴》的时候,幼儿虽然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自身无法理解而学得十分迷茫。此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来帮助幼儿认识。直观的演示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机变性,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改,与此同时,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借此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课文,增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能让幼儿学得更好、更开心。

三、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在日常的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给予每一位幼儿平等地参与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幼儿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一种幼儿愿意接受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形象生动地引导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真正地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目标。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明确其教学目标、开展紧贴幼儿需求的活动,并且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提升幼儿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兴江.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

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项目化教学是对高职教育要求的“做中学”方式的切实有效的实践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负责指导,从“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而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采用体验式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最近几年来,参加各类教学教研活动时,项目化教学、项目课程的提法不绝于耳,大有一统天下之势,这也引起了项目化教学在绝大多数的正常教学中频繁使用。而项目化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到底收到的效果如何,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学生在这样的改革下到底能收获多少,是量的改变还是质的突变?教学项目的划分是否经过科学系统的论证还是每一位教师自成一派?作为一名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教师,如果多做一些思考,可以缩短距离成功的路!回顾两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有许多成功之处可以总结,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下面是我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也存在一些困惑,以期待相互交流和改进:

一、项目化教学不是高职营销策划教学的唯一选择。

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固然是一种良好的方式方法,但决不是所有教学内容、所有教学单元都必须找出一个合适的项目任务来进行项目化教学。

既然项目化教学是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那幺课程内有一个或几个项目是可能的,而要求每个教学单元都有项目却是不现实的。即便“完整的项目”可以分解为若干细小项目,也不一定每个教学单元都会有项目。以营销策划项目化教学为例,在设计项目时,市场营销组合策划项目比较容易设计,而市场营销环境,竞争策划等内容在设计项目时难度就较大。所以,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考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方法。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就可以,就是只要是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可行。

二、过份强调项目化教学会导致教学改革的泡沫和浮躁。

项目化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说是教学方式而已,在高职专业教学中组织实施无可厚非,然而,打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旗号,过份强调项目化教学,把项目化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同于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具备,并煞有介事地在高职院校竭力推行任何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无疑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会将高职教学改革引向歧途。也会在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的改革泡沫和浮躁。

三、过分强调项目化教学会严重偏离高职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要突出能力目标,能力要以项目任务来训练,课程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些原则都不错,但这些决不是职业教育唯一正确的原则!如果是因为项目化教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部分专业课程适用就一窝蜂地进行全面推广,那幺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适合于职业教育的方法是否也要全面推广呢?事实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应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即便同一专业、同一课程也可能有不同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只是众多教学法中的一种而已,如果过分强调项目化教学,每门课、每个单元都要按项目有“作品”出来,一味强调学生去“做”、去动手、去操作的“技能”,培养出的学生则可能全部是“工匠”式的技术工人,而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最终,必将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混为一谈,严重偏离高职培养目标。

四、从教学环节上来看项目化教学有着无法忽视和回避的弱点。

从教学环节上来看,项目化教学在具有自身独特的几个优点外,同时也有着无法忽视和回避的弱点。

首先,现在为了迎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改革潮流,许多教材的编写完全抛弃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从头到尾都是清一式的以“项目一”、“项目二”这样的方式编写。这个不可避免地出现两种状况:一是项目设计的内容不完整,这就要求老师在正式实施项目前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补充没有设计在项目中的教学内容,然后再实施相应的项目教学,这种实际效果与传统教材的先按顺序讲基础知识和技能,再通过章节作业的形式做综合练习区别不大。既然没有多大区别,又为什幺一定要采取这种所谓的项目式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呢?二是在教材里有些项目的设计目的性太强,包含的理论教学内容较少,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学的完整性。

其次,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有讨论环节,还有可能有实施操作环节,这就对教师课堂的控制能力和时间的把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困难的不可控因素。

另外,教学考核是项目化教学的难题。尽管项目化教学考核中教师普遍注重了过程性考核,但还未形成比较科学、实用的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评价体系;有的教师将考核细则设计得面面俱到,但操作性不强,考核过程复杂,数据统计工作量大;团队考核中软性指标较难把握,区分不同组员在组内的贡献是个难题;同时由于过程性评价评分标准的主观性,有时使考核的信度与效度也不够高。

还有就是项目课程教学法对学校的实验实习条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众所周知,现在的职业学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会经常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这样一来势必要开辟众多的新课程,如果这些课程都采用项目式教学,而项目式教学又是建立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基础之上,其结果只能是两个,要幺学校进行大量的资金设备投入以适应新课程的项目课程教学法的要求,要幺项目课程教学法被学校相对滞后的实验实习条件所制约,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后者。

总而言之,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传统教学法长于理论教学,而项目化教学则长于知识的实践运用,一味强调夸大某一种教学法的作用和功能都是有失偏颇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权衡各种教学法,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对待项目化教学应持有一种理性的、科学的、可行的态度。

薄弱初中教学的思考及解决策略探索论文

(一)理解能力薄弱的表现。

理解能力薄弱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需要理解的地理知识,在表达学习成果时不知从何谈起,不能准确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成了地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之一。这个问题难就难在学生对地理学的两大特点―地域性和综合性了解不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地理事物的特征,对地理事物的感悟不深;二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头脑中没有一幅活的地图,因而也就不能把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或解释其要义。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层次分明的具有系列性的设问是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该教学策略的基本操作要点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找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二,阅读地图与文字资料,观察景观图片或模拟实验,增加感性认识。

第三,提出质疑,深入探究,理解原理。

第四,释疑讨论,推理结论,巩固练习。

第五,反馈实践,验证提高。

该教学策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找话题与创设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教师提供的景观图片、阅读资料要具有典型性和思考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三是教师要熟练把握课程标准,将教材转变成学材,使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与系列化,将教学过程变为问题解决的过程。下面以“认识亚洲”为例加以说明。

(三)传统教学策略在“认识亚洲”中的运用。

传统教学策略中的讲授式完成亚洲地理的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阅读亚洲地形图,学生在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高原、山脉、平原等地形,师生共同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2.在亚洲地图上找出长江、恒河、鄂毕河等主要河流名称,指出它们注入的海洋。

3.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找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师重点讲解亚洲东部和南部气候特点和成因。

4.巩固练习学生通过填图练习和回答问题等方式表述自己的学习结果。课堂检测结果证明,学生对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主要河流分布及水系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说不清楚。

(四)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在“认识亚洲”中的运用。

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强调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把教材变成重要的学材,采用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亚洲地理的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猜想质疑激发兴趣。

教师提供两幅学生熟悉的图片,及长江三峡景观和黄河下游“地上河”景观;采用设问的方式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该话题上。你们谁能说出这两处景观是那条河上的?这两条河的流向有什么共同之处?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上来。进一步设问:除了长江和黄河之外,亚洲还有哪些大河?它们的流向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翻书查图,大致找出了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等,但对于河流的流向却是七说八不一,找不出河流流向的共同特点。通过“猜想质疑,激发兴趣”这一环节,使学生达到了发现问题,感知地理事物的目的。

2.仔细观察深入探究。

亚洲各大河流流向各有不同,它们的发源地有什么共同点吗?各大河中上游与下游相比,地形有什么不同?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有何不同?教师提供一些景观图片,如青藏高原雪山及藏民生活景观,蒙古高原草原牧场景观,印度风情景观,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景观,西伯利亚针叶林景观等,以及相应的阅读资料。

学生通过查阅亚洲地形图能够逐一找到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等大河发源的地形区――青藏高原,以及鄂毕河、黑龙江大河发源的地形区――蒙古高原;各大河中下游的地形区学生也很容易找到,像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等。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呢?各大平原又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呢?学生经过进一步观察与交流,就能归纳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分布在亚洲的中部,受地势影响,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分流,并在各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冲积成面积广大的平原。

3.释疑讨论推理结论。

既然不能从地形、河流等方面解释亚洲各大平原生产、生活特点的不同,能不能换个角度从其它因素考虑,比如气候因素等?学生通过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鄂库茨克、上海、孟买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气候与农业生产及生活的关系。即亚洲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但适于针叶林生长,因此当地居民主要从事林业生产。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适中,适合种稻米养鱼虾。恒河―印度河平原属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分明,旱、涝灾害频发,居民多从事种植业。

4.反馈实践验证结论。

学生通过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与地形、气候、河流的关系,进一步验证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达到了知识运用与知识延伸的目的,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落到了实处。

(一)拓展教学难点在于“度”的把握。

地理教学中运用拓展式设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拓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拓展的“度”,一直是教学中很难处理好的问题。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拓展学习成为可能,也使课堂更具有多变性和不可把握性,这些都增加了拓展教学的难度。学生的思绪像鸟儿,可以呼扇着翅膀在广袤的天地间翱翔,教师要使孩子的思绪像被牵在手中的带线风筝,随心所欲地收放。使其自由飞翔的同时,又能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想象和思维,使拓展教学有序、有质的进行。“放”和“收”看似简单的两个动作,但何时放?放到什么程度?如何收回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都需要教师在拓展设问、拓展教学的过程中在“度”上下工夫。

1.把握拓展设问的角度。

在进行拓展式设问和教学时首先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角度选的好,教学效果就好,角度新颖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我国的人口”就可从“作为一个独生子女,你认为对自己的发展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切入点是学生自己,能抓住学生的心,很快就能引起学生热烈的反响、讨论和发言,也就把孩子的思绪放了出去。

2.夯实拓展设问的基础。

拓展设问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生活体验、或者是运用工具获得信息的能力,教师的“放”就有了物质保证,就国家的人口基本国策来说,学生除了有生活的亲身体验外,对其了解也有一定深度,还可和自己的长辈进行多角度比较,每个学生都可参与到其中。

“独生子女”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更深层次的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起到的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正面影响和引起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等负面影响”,这里就有知识和能力迁移提升的过程,所以,在设置拓展式问题时还要注意,有一定“难度”和“跨度”。

拓展式设问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起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学习的过程,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为进一步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奠定基础,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很好的控制课堂节奏,是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尤其是在过程与方法上得到很好的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4]王亚南.如何科学地运用地理图像发展学生的智能[j].林区教学,(05).

[5]常根宝,骆菊玲.新课标下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甘肃教育,(12).

原生态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什么是有效课堂呢?一方面,教师能够运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另一方面,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能够领悟﹑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最重要的,师生之间还要有一种默契和和谐,使课堂在一种寓教于乐中度过。

怎样构建有效课堂?

首先,要重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新课改中,当我们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重视(或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文本解读,就中学教师而言,主要是指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弄清一篇文章的主旨及支撑这个主旨的语言形式。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作品的内涵,了解作品语言表现形式上的特点,使之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为敏锐。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吸收一些写作的营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较全面的提高。”

如《散步》中一个“熬”字,我们感受到“母亲”每况愈下、弱如蛛丝的身体,感受到“儿子”一次次忧心如焚的煎熬、无可奈何的自责、虔诚神圣的祈祷和有惊无险的庆幸。

文言文关键词句的解释、翻译、疏通以及必要的反复斟酌推敲,虽然不是我们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但应该始终是我们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迷失了这一点,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会步入误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以”解释“以为”也讲得过去啊,为什么解释“因为”更好?这就要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情由,或者把情由跟学生讲清楚。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虚词的解释问题,它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出诸葛亮的谦逊品格有的老师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展示新课改风彩,在对文中词句只作蜻蜓点水的讲解或教师问、学生答之后,就急于进入研读讨论、拓展延伸之类的教学环节中了,生怕快下课了,听课老师欣赏不到他(她)的表演了。

多媒体的声频并茂、形象直观等特点在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很难比拟的。但目前的课件制作技术不可能做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反之,再好的课件也代替不了课堂生成中的动态的情感体验,代替不了师生对文本的生成性的深度解读。

当然,长期扎根在(或者当我们深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第一线,面对现实的、复杂的课堂,可能往往困惑多于收获,烦恼大于快乐,这时我们难免急躁、生闷气,甚至很不冷静,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老师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人,也是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但我们一定要学会把握度,生气之后千万不能泄气。因为学生泄气,或许就泄掉一个;而我们泄气,可能就泄掉了一个学科,实际上就是泄掉了一个班,这样还谈何实效。

总之,学有所得,是课的质量的生命。无效、低效,就浪费学生的青春,浪费他们的生命。因而,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有效,是教师教课的底线。

其次,优化教学过程。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守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一位好的教师懂得关注教学的生成性,懂得课堂就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体验。听过许多教师的语文课,放眼望去,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不采用多媒体课件就是保守,观念不先进,于是课前总会不惜一切人力物力挖掘一切课程资源为大家呈现“视觉盛宴”。当时作为初出茅庐,还在实习阶段的我听完他们的课总是兴奋不已,我想语文课原来也可以这样上,因为印象中前的语文课堂就只有一本语文书一支粉笔,偶尔遇到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黑板上挂上一幅插图也会让小小的我们激动万分。作为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模仿成为了新教师的必经之路。

为了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后我花了许多时间来研究课件,期待我的课堂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每一堂课我都会采用ppt教学,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许多课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失去了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许多次质问自己,给学生留下了什么?答案总是否定的,在这些花哨热闹的课堂背后,折射出太多的浮躁与放任,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今我让自己静下心来与文本进行对话,看了许多著名特级教师上课的影像,例如于永正,孙双金,薛法根,窦桂梅等等,他们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感和灵动性,简约大方,幽默风趣,总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吸引着你的眼光,让你知道这就是真实的课堂,没有了强塞的观点,强加预设的环节,跳出了预设的“圈”,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生活经历里走出来,不断优化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最真实课堂带给它们的无穷乐趣。

摒弃课堂中花哨作秀的成分,还原最纯真的课堂,真真实实学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踏踏实实学做人,让课堂从“强加预设”转型为“关注生成”的课堂模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学有效性的成功保证。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奥苏泊尔也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有效的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新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该说,语文是学校各学科中学生兴趣最浓厚的,但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在围绕着考试指挥棒转,这样的语文教学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不教,学生不愿学的必须教、必须学,原因只有一个:那是要考试的内容!学生不应成为考试的机器。尽管他们年龄还小,但他们首先是人!人的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的情感的唯一载体,尊重人、尊重生命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要务!我们不应该坚持教材要学生学习些什么,也不要想当然地替学生作决定该学些什么,更不要说因为要考,你就得好好学习这些。倾听一下学生自己的心声,让他们来决定该学些什么和该怎样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我们的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以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在这个生态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最能体现出来的。也只有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长盛不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的主人。

我们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斥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因此,将课堂视为师生的生活非常必要。教师要热爱自己的生活——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热爱语文教学,才会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和创造力的。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作用,更体现在对语文教学的职业认同和愉悦。只有对语文有兴趣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有趣味的课堂、培养出对语文有兴趣的学生,也才能使语文课堂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最后,优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个人成长的生长点。当我们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时,总会有一些可取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不断地反思。教师需要将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有效。在上习作课时,我总是怕学生领悟不到习作的中心思想,于是在学生练习打草稿之前,我总是习惯读上一俩篇习作范文,供学生参考,但几次下来我发现许多学生的文章千篇一律,大部分学生喜欢模仿范文的框架,甚至是范文的内容。原来是一番好意的我没有想到在无形中给学生画了一个圈,由于思维定势,很少有学生能跳出这个圈,在我朗读范文的过程中他们的脑海里也已经呈现了本次习作的一个大体框架,要么无病呻吟,要么空洞琐碎,没有了思考,没有了创意,只是一味的模仿,这样的文章很难打动人心,当然也就无所谓是一篇佳作了。

事后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的总结是这样的:对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而言,朗读范文或许能给一部分学生带来一点思考,让他们在范文中找到本次习作的感觉,从而为自己的习作带来新的灵感,注入新的活力;但对于我们班而言,基础差,底子薄弱,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在这之后我将范文的阅读放在最后一个步骤,相对而言效果更好。

作为新上岗的老师,需要不断思考总结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得失,将教学反思放在一个更高的理论实践高度,为有效教学开辟一个更广的空间。对于新教育理想的追梦人,我们需要把追寻“有效课堂”当作永远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营造一片教育的百草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语文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我们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盘活教学的资源,精心预设,让学习的内容“活”起来;课上要尊重学生,解放学生的身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心智之灯“亮”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构建一个智慧、灵动的课堂势在必行。

为了构建中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潜心会文本,积极落实生本教育,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