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评价范文(14篇)

时间:2023-12-19 08:12:23 作者:文锋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而范文则是学习作文的最佳范本之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形成性评价语文教学论文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这两个概念是由斯克里文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地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总结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与此不同,它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它与分等鉴定、作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作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由此可见,这两类评价活动是有区别的,并且,这些区别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目的、职能(或者说期望的用途)(expecteduses)不同。布卢姆(bloom,b.s.)曾经明确指出,这两种评价相区别的“明显的特征在于目的(期望的用途)”。他进一步指出:“形成性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布卢姆的这段话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而言,但其基本精神同样也适用于教育评价的其他方面。在教育方案的评价中,形成性评价通过社会需要、教育活动参与者的需要的评定、可行性研究、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将其目的指向改进教育活动的质量。

总结性评价“指向更一般的等级评定”。它的直接目的是作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合格。总结性评价与教学效能核定(accountability)联系在一起,它为关于个体的决策、教育资源投资优先顺序的抉择等提供依据。

第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报告听取人(audience)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内部导向的,评价的结果主要供那些正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参考。总结性评价是外部导向的,评价的报告主要呈递给各级制定政策的管理人员,以作为他们制定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的依据。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这一区别,决定了这两类评价活动的外部特征:形成性评价者与教育活动的实施者相互依赖。教育活动的实际参与者与实施者需要形成性评价者提供各种帮助,这两类人员关系密切。然而,总结性评价者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立的关系,这一独立的关系是他们能以客观的态度实施评价的基础。

第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不同。如前所述,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改进这一活动为目的,因此,它只能是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一般它并不涉及教育活动全部过程。总结性评价考察最终效果,因此它是对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检验,一般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进行。

第四,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对评价结果概括化程度的要求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因而,它不要求对评价资料作较高程度的概括。而总结性评价是综合性的,它希望最后获得的资料有较高的概括化程度。

除了上述区别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评价的准则、标准、方法等方面也有些区别。但是,这些区别并非是本质的,而是由目的或期望用途的不同而派生的,并且随着一些新的评价模式的出现,这些区别正在变得模糊起来。

(陈玉锟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过程评价英语教学论文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理念的陈旧是制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就是单一的考试,只注重对学生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忽视了人文性。只重结果,重成绩,迫使老师的教学活动只能以考试为中心,采用高压政策及题海战术,使学生学习过程呆板,缺乏生气,学生几乎成了“考试的机器”,师生苦不堪言,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压力,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引入新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位老师要更新评价理念,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的英语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再是简单的笔头考试,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通过引入形成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使英语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扩展,强化了评价内在的激励作用,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深有体会。

形成性评价语文教学论文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16个班,每班学生平均65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三开设,此时学生已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础。开设时间具体为大三第二学期,开设9周,2学时/周,共18学时。

1.2研究方法。

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对所有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完成一个循证病案撰写)和学生自我评价。此外,教研室建立了循证医学网络课程,开启循证医学课程资料查阅公用邮箱,创建各授课班级的qq群,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沟通的平台,以便及时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结果。

2.1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表现从以下3方面综合评价。

(1)课堂出勤:随机点名并进行相关章节理论知识提问,并做相应记录;

(2)课堂表现:教师进行课堂观察,主要观察师生互动效果,每次课进行相应记录;

(3)小组学习:分组完成一个主题的循证学习,每名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小组学习书面记录。结果显示,学生课堂出勤率接近100%,课堂纪律良好,互动效果良好,各小组学习报告详细、清楚。

2.2作业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相应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3次作业并进行批改。结果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3次作业,约50%的学生作业质量较好。

2.3教学实践活动评价。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病案,提出临床方面的问题,然后针对所提问题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主要根据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评价文献,即从文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应性3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分析总结病案,按照格式及要求完成循证病案撰写,装订成册,于学期结束前上交,由授课教师仔细批改,给出相应反馈意见。结果10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4周)内完成,所有学生的案例撰写没有雷同,循证病案撰写过程中体现了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有50%以上的学生查找的是英文文献,且能根据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筛选文献。

2.4学生自我评价。

最后一次理论课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序列法(即选择题的所选答案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排序,学生选出适合自己的答案)和自由式(即开放性问答题,学生自由回答)相结合方式,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课程认识程度、各章学习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反馈、学习收获、困难或困惑及对教学的建议等。结果100%的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并对教学情况进行了反馈。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很有帮助,25%的'学生认为可能会有帮助,2%的学生认为无帮助或不知道。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形成性评价效果,92%的学生认为优秀,7%的学生认为良好,1%的学生认为一般。关于教材,这几年我们已先后换了3版教材,现在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李幼平教授主编的《循证医学》第2版,我们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选择及调整。

3讨论。

循证医学是21世纪医学实践的新模式,naylor将其誉为医学实践领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我国临床学科设置尚需完善,高层次临床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尤需加强,建议临床与其他学科协作,提倡循证临床,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从医学教育角度看,循证医学课程有别于传统医学课程,它传播一种理念与技能,通过以问题为基础、自我教育式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学校医学教育为传播循证医学思想提供理论课堂。循证医学课程在我国开设时间不长,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医学院校尚未单独开设该课程,只是在流行病学课程中进行简单介绍,关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尚在探索之中。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而教学评价作为评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受到普遍关注。循证医学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师科学衡量和培养学生临床能力提供参考和导向,以进一步提升循证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激励学生依据科学的评价指标改进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国内外循证医学课程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或者采用学生自我评价量表,或者通过理论考试,或者对医学文献评价能力进行考核,或者对循证医学技能进行考核,或者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原则制定循证病案评价方案,或者通过立项科研课题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针对传统终结性评价提出的一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它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和学生成绩,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质量。平时表现评价是督促学生出勤的一种有效方法,很多学生自我评价中提到,这门课程虽不是专业课,也不是考研课,但是他们没逃过一次课。

另外,课堂提问也督促他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的学生还重新复习了上学期刚学过的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甚至很多学生选修或旁听文献检索课。平时表现评价形式还包括小组学习,85%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形式效果很好,能促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业评价部分得到学生的认同,80%左右的学生认为作业重要,通过做作业,让其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巩固了相关知识点。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得到了99%的学生认可,他们认为它是最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虽感觉病案撰写很辛苦,但完成后很有成就感,收获很大,知道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应用证据解决问题,并后效评价整个过程。很多学生认为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很实用,学会了阅读森林图、查外文数据库等。学生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回顾自己学习该门课的课堂表现、情感投入及变化、学习方法、合作精神、努力程度等,通过描述自身发展中的突破,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总结学习循证医学的收获、体会及困难、困惑,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好处。对教师来说,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需求、情感、态度以及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作为未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应具备循证医学思想,掌握循证医学理念与技能,注重学习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形成性评价语文教学论文

因为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老师在对学生课堂上的反应的评价中过于片面,不能很好地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评价。因为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比如中学学生数量普遍偏多,加上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不能全面的对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反馈,老师往往把机会留给了性格开朗,语言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相对薄弱的同学被忽视;在回答问题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会提问那些相对强势的同学,而忽视了相对弱势的同学。

二、对初中英语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索。

(1)注重“以学定教”

“以定教学”的核心就是老师能够在“预设”的引导下,对课堂上不能按照计划出现的问题给予很好地解决。这种评价方式注重的是“生成”而绝不是老师课前的“预设”,它不强调统一,而侧重了学生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它是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比如,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创造性的东西,老师要愿意为学生解答疑惑,而不是应付了之,应该和学生一起交流互动解决疑惑,老师要对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发散性思维的行为鼓励和表扬。这样的方式下,不但能够很好的让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老师要清醒的知道,评价的目的是综合的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而不是为了某一部分的学生情况。老师在评价的时候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忽视相对弱势的学,平衡好“强势学生”和“弱势学生”,把握好一个“度”,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的时候要分配合理,和谐搭配,给予“弱势学生”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成绩考评只去前多少名同学的成绩为标准的现象绝不能出现。初中毕业接下来就是高中生活,因此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展望学生的高中英语的学习,为学生初高中英语的衔接做好准备工作。为了更好的为学生以后高中英语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老师在对学生初中英语课程评价中要更加的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渐的养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学习中常出现问题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初中老师在评价的时候要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这样,不仅仅在现阶段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又为学生高中英语的学习做好了基础准备。

作者:欧玲单位:重庆市璧山区正则中学。

语文教学论文评价模板

对孩子的教育,有这样的一句话:100次一分的赞扬,它的效果将远远大于一次100分的赞扬。张四保的做法应该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论开始设计的。变期末的唯一性的评价为日记、周评、月结、期末汇总。并且很多指标都以量化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在师生面前,再将这些以模式的形态固定后推广。

这些都被我们看到,并在工作中模仿尝试。伴随着加分规则的出台,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不多久就出现了学生积极性下降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孩儿在做游戏时,对于刚刚制定的游戏规则即使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他们也能很投入的乐此不疲,但时间一长玩腻了,他们就会渴望新的规则继续出现,所以,对于游戏规则我们应当不断的更新,让其渐趋成熟,渐趋完善。

我觉得我们的小组评价之中可以加入游戏的元素,但是不能依赖。因为小组评价承载了更重要的任务――为了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多的是需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我个人认为孩子们成长的动力应该还来自于老师们的一次次由衷的认可,同伴们的一次次真诚肯定。有些就不是游戏所能够表达了。

二、勤于思,方能行之远。

来到福民巷小学以后,站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面,又一次的来思考关于评价的问题――怎么样建立更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应该是为了成长,为了改进。

评价规则一旦确立,他就会发出它巨大的导向作用,在管理学上有一句话:请你告诉我,你是如何评价我的,那么,我就会告诉你,我将如何行事。

我从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评价的资料,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大体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

阶段一:期末评选三好学生特别简单,把期中、期末成绩汇总起来,按分数排出学生名次,按20%的比例选出名列前茅的学生,就是“三好学生”.什么德育、体育全都抛在脑后。

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把尺子,每次评来评去,先进、优秀基本都是那几个学习好的.学生。

阶段二: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比较领先的学校开始了对学生全面评价的探索。比如:1989年,青岛嘉峪关学校进行的评语改革,我们可以摘一则他们当时很典型的评语:

“教师忘不了你・悄悄写的那首小诗――《我要当世界冠军!》字字句句,浸透着你的真情、你的汗水。当伙伴们还在熟睡时,你已跃进泳池,开始了新的一天。队友们完成训练任务,爬上台时,你还在不知疲倦地加练;而当队友们嬉闹休息时,你却趴在桌上埋头补课。多么刻苦,多么有毅力的小姑娘呀!教师相信,有了这样的个性品质,什么困难,都不能难倒你,教师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去实现那个美丽的冠军梦!”

阶段三:1993年,《人民教育》在第9期刊发了长篇报道《跨世纪教育工程》,其中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提出的“合格+特长=建平人”.

后来,李希贵对学生的评价与此就比较的接近。比如他在学校规定,学生只要自己认为某些方面确属优秀,就可以在学校设立的奖项之外,自己申请奖励。这样一来,还真是出现了一大批各显神通的的好学生。

这样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综上所述,对接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评价,是不是滞后了一些,是不是单薄了一些?

三、深耕细作,方能生根开花。

1、发现问题,前进才能开始。

为了能让孩子们的心中点亮一之火把,为了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对于我们必须反思工作中的问题。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我们的评价过于碎片化。我们要审视我们的办学目标,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曾经在一实小看到过一系列很好的标语。比如:“一实小的学生是诚信的,古代大侠的不烦气度是一诺千金,现代经营的处事原则是信守承诺,我应当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经营自己的诚信网络”“一实小的学生是守纪的,我要遵守时间和集体的规定,绝不为自己私利而妨碍大家。要服从父母师长的管教”……等等,我们学校方方面面的规则均应引导孩子们的行为向我们所提倡的近些,再近些……所以,我们的评价条目需要整合优化。

其次,从班级管理层面来讲,对于评价我们铺设台阶的太少。我们要审视我们的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能否将评价规则运用自如。我们在制定评价规则的时候,老师们恨不得将一系列的要求一次性的制定下来,这样做的结果却是事倍功半。我们可以选择最为重要的,也是基本的两三条要求,并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述规则对于维持正常秩序的重要性。在逐步建立抽象概念和执行行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规则条目。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在预设的轨道上,稳步前进。

再次,对于课堂来讲,教师对学生的培训不够。我们要审视我们课堂上的导演。作为一名老师,课堂上她关注了什么。是知识和分数还是活生生的人。张四保提出课堂上每一分钟都要培训学生,课改成败关键在于细节的落实。我们期待着所有的老师上课都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关注孩子们倾听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评价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质疑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孩子们的能力提升了,分数知识一个副产品。孩子们的成长,需要评价规则这个杠杆的调控,也更需要师生之间触及心灵的对话。

2、有序,才能有效。

软件有了,如何将其植入我们学校的系统,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改良土壤,优化系统。

1)让教师踏着学校的节拍前进。

以前在训练孩子们8字跳绳的时候,得到这样的启示:最终决定跳绳次数的不是跳绳的学生,而是摇绳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节奏很关键。反观我们的学校,学校的管理者不正是那个摇绳的人吗?如果管理者忽快忽慢,一会儿紧,一会儿松。那么我们的团队怎能尽情的发挥。所以,我们的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时间固定、流程固定,不刮风,不点火。让老师们在这些有序的节奏中逐步的优秀起来。

2)有眼界,才能有境界。

老师们的水平怎样得到提升,观念怎样才能改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会倒推至给教师提供培训的资源上面来。工作中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我们既要加强对名师名课的学习,又要立足现实做好平时的交流,共同商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于是,我们教研组活动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先学习交流关于名师名课的材料,然后,结合一周来我们的工作实际选择一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3)让思考的火炬照亮行动的每一个环节。

做思维的懒汉,我们将一无所获。工作中,我是比较提倡老师们写作的,因为写可以促思,让自己的工作思路更加的清晰,写可以医治浮躁。所以,我们教师的博客提倡原创,只要上公开课就必须写出书面的反思材料。工作中,想才能说,所以,我们也利用各种机会给教师搭建平台,表达自己。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再小的事做下去精彩就会发生……。

形成性评价语文教学论文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与事件的评价。传统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其弊端常常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这样就割裂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内在联系。学生主要依靠听讲和记忆来掌握知识,而无需作出智慧努力。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掌握了知识,却不会进一步质疑知识、评判知识乃至创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但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一、形成性评价要求师生有共同的评价标准。

它能使小学生具有评价的职责?这有助于学生养成批判地评价自己的习惯,逐步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能将别人对他的教育化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我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联系”,学生发言积极,观点不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效果是不能以简单的分数来评价的。

新课程重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主导。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呼唤教师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形成性评价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对学习过程产生好感,有持久的求知欲,自觉地克服学习上碰到的困难。

让家长了解评价项目、评价要求、评价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家校共育。评价通过《家校联系册》来完成,每周老师在《家校联系册》上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同样,家长也须详细汇报孩子一周内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家校共同创设了能消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环境,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条件。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终身受益。”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

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行为上参与到学习中,更要让学生的想像、经历、情感等都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感受、领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增强自觉运用数学方法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提出猜想并对猜想进行检验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产生创新灵感。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音乐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通过近年来的品德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只有倡导评价多元化,关注评价过程,才有可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受到鼓励,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一、巧用评价语言,营造民主评价氛围。

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为上好品德课打好良好的基础,再加上教师精彩的评价语言,师生将会在这种氛围中其乐融融,收获多多。

1.激励式评价。

小学生更需要从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转变角色,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实施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策略,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只有这样,学生多方面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各方面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及时中肯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前活动和探究学习的充分肯定,激励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即使学生回答的内容完全错误时,教师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当学生的想法出乎教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教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即改正时,教师应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翘起的大拇指……这些无声的评价也会给学生莫大的自信,会让孩子们久久不会忘记。

2.期待式评价。

任何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在发展过程中总有个性差异。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对学习有因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根据情况做出期待式的评价。如在学习《可爱的家乡人》这一课时,有一位学习困难的外地学生把自己老家的特产带到课堂上介绍,这一举动得到全班同学的肯定。我就马上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并鼓励着:“你能把家乡的特产介绍给大家真了不起,真是个有心的孩子,相信你以后会更出色,你为你的家乡人争了光。”这样的评价既是给了学困生的肯定,(教学论文)又对他提出了期待,相信他以后在品德课堂中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上即使他们答错了,也要努力为他们铺设好台阶:“你可能因为紧张才说错了。平静一下,你一定会回答好的。”富有弹性的评价语不仅能让学困生心服口服,还为他们的进步指明了方向,点亮他们心中的一盏明灯。他们也将越来越喜爱品德课。

3.接纳式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想法,然后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评价的积极效果。

4.否定性评价。

当学生的认识或行为发生明显错误时,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否定性评价,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味赞赏,对错误不提出指正。比如在教学《危险在我们身边》一课中,当讨论“假如你遇到火情怎么办?”许多同学都表示自己要参与救火时,我就使用了否定性评价。“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小学生年龄小,不具备救火的能力,我们应该马上打“119”报警电话,或寻求大人帮助,立即进行自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及时进行了否定,并抓住时机进行了安全教育,这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

二、巧用多方力量,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品德课堂倡导多元评价,因此教师、家长、同伴、学生自己都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从学生道德水平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而自我评价是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需要有一个过程,小学生常常是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获得对自己的.认可,因此要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生活环境中获得激励性评价,才能使其悦纳自己,进而正确评价自己,实现自我发展。教师要抓住时机,善于协调多方评价力量,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

1.教师评价,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不闻不问,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如我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学生讨论:父母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好多同学都站起来表达自己以后要关心、孝顺父母,体会到他们的辛苦。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爸爸整天在外出差,根本没时间管我,我不想说什么。”

我就抓住时机,针对班中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读了一封《爸爸的来信》,学生听后许多人留下了眼泪。我再请那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他哽咽道:“教师,我很想念我的爸爸,现在我知道他在外面挣钱很辛苦,我真想对他说,爸爸,我爱你!”全班同学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说:“我知道你内心肯定很爱很爱你的父母,他们虽然有时忙于工作,疏忽了你,但是他们辛苦地为这个家奔波劳累,我们应该体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爱他们,而不是为了一些小事与他们赌气,相信你一定是个孝顺的孩子。”这样的评价更高层次地让孩子明白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2.同伴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学生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人交往,成为社会群体的一员,但对于在祖辈、父母溺爱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此时,同伴的评价就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如在《坐立走,有精神》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设计了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表演比赛,同时表演结束后请同伴进行评价:“他们表现得怎么样?哪些同学做得好,哪些做错了?”同伴的评价不但提醒了这些做错的孩子,日后还可以督促这些孩子纠正不良的坐、立、走的坏习惯。儿童在进行评价的同时,还时刻提醒着自己,可谓“一举多得”。

3.自我评价,为自我发展奠基。

儿童道德的形成是自我建构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经过自己体验,社会道德观念才能成为学生的道德认识,因此自我评价是学生品德内化的有效途径。在自我评价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评价过程是学生辨认、自我澄清、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正确认识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4.家长评价,促进行为养成。

家庭是小学生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也是他们形成良好习惯最为关键的环境。为此,教师必须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纳入到评价系统之内。我们针对学校实际,每月对学生行为进行考评前,都会给每一位家长发出通知,说明品德评价的目的和要求,并附上“学生在家表现评价表”,请家长给出等级评价和描述性评语。比如一年级的学生主要评价他们在家的生活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安全意识、学习习惯、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以及和父母、同伴、亲人沟通交往的主动性等。由于目的明确,内容和要求具体,家长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效果不错。特别是其中的“家长寄语”栏目,以一种温情脉脉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家长的激励和期待,增进了亲子交流,深受欢迎。

品德评价改革探求的路还很长,改革的阻力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很大。但只要品德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灵活运用评价手段,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激励为主的语言评价学生,关注他们的实际生活,多元化主体参与评价,就会为学生铺就一条迈向成功的道路。

(作者单位:021008内蒙古海拉尔市沿山路小学)。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为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检测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本文首先分析《物业环境管理》课程在课程设置和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该课程改革的相关举措,最后重点介绍了课改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效果。

关键词:物业环境;形成性考核;考核体系。

《物业环境管理》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我专业自设立以来一直开设该课程。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不仅是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也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教、学双方面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根据布鲁姆的观点,教学评价大致可分为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两种。形成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目的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总结性考核是在课程结束或者某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长期以来,《物业环境管理》课程过分重视总结性考核而忽略过程考核,综合评价较少。

1问题分析。

1.1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深入,专业对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课程设置坚持能力本位,课程教学围绕岗位核心能力等。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与课程相关的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原有的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问题:课程囊括的教学模块太多,内容多而散,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落实不够深入。

1.2原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原课程的考核成绩由考勤成绩、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四部分构成。该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存在一下弊端:一、考核重理论、轻操作。二、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如实反映学生各部分的学习效果。三、考核体系设计不科学,不能达到岗位对核心技能的要求。四、考核层次不明晰。综上,原课程考核体系科学性差,考核结果缺乏说服力,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2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对课程岗位核心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本专业在《级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物业环境管理》课程分成为《物业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和《物业绿化管理》两门课程。当前,2014级已经完成了《物业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课程的学习,因此,以下将重点介绍《物业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3.1考核内容。

该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评价方法,考核由课堂考勤、课程作业、课堂表现、典型项目任务完成和操作技能考核五大部分组成,主要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操作能力、教学知识点和岗位管理能力,考核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课堂考勤成绩评定遵循学院的考勤管理办法;课程作业以课程知识点的考核为主,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上交的次数给分;课堂表现成绩的由课堂纪律、课堂任务完成、教学场地维护、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等项构成;操作技能考核是考察学生的专项技能操作能力。

3.2考核成绩的评定标准。

任课教师在开课初将考核方案告知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方案设计、汇报、操作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在考核过程中及时、如实记录以作评价依据随时备查。在开始下一个单元学习前,将上个单元的学习效果告知学生并进行评价,时常通告所有学生的考勤情况。

2014级实际参加考核的学生共有76人,及格率为89.5%,优秀率达22.4%,这两项比例要高于近3年的平均值84.33%和18.5%。2014级学生对本课程的考核给出了诸多的评价。第一,课程考核形式新颖,教、学、考同步进行。第二,课程成绩更加公平。过多关注终结性考试的课程,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而且终结性考试几乎决定了课程的成绩,课程成绩公平性有待提高。第三,严肃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形成性考核,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是随堂的,这使得学生课堂学习必须要认真,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职业素养考核也纳入到考核体系中,这使得课堂更加有序。第四,过程性考核改变了“一日定及格”的局面,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虽然该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首次实施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推进考核项目的精选、考核标准的精细化工作,进一步提高考核体系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对象,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也可以说,体育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对照教学目标,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单元要达到什么程度?如何才能真实地收到一定的效果?怎样对教学过程作出合理的选择?是完成体育教学总目标必须考虑的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各种因素和教学的全过程所取得效益作出价值判断,也就是说要进行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只着眼于学生运动水平的测验、运动技术掌握程度的评定,就必然失去评价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教学的最终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因此,体育教学评价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取得有关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对教学整体作出价值判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目的。至此,我们可以说,评价不仅是确定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水平,而且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教学方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使学生得到个性全面发展。体育教学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是教学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教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评价范畴。

体育教学评价的范畴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地对其进行具体评价是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学评价的范围较广,我们只有对其包含的人众多内容先进行局部的评价,最后才能对体育教学作出整体评价,一般来说,体育教学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贯彻《体育教学纲要》的评价。

《体育教学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国家教委颁发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进行教学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是评价体育教学的首要标准。《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规定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办公室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因此,评价体育教学首先要看贯彻《纲要》的情况。在制定教学目标,编排教材,确定标准等主要工作方面,都应体现出《纲要》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

(二)对学生体质的评价。

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专利法的采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它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评价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应把体质评价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对学生的体育学科能力的评价。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所要求的能力,是指学生个体适应并并胜任体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的生理、心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因此,应称为学科能力。体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过程。体育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各种身体的练习以及其它各种因素,无不与学生能力的形成有高度的相关。能力的形成是在系统学习知识,熟练掌握技能和相应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评价体育教学就一定要对学生的体育学科能力进行评价。

(四)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

当前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主要着眼点不仅要看教师的组织教法和传授知识、技能的程度,而且应该把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程度,促进学科能力的形成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评价时我们要看教师是否能把学科的知识、技能转变成学生的观点和能力,而不是学生简单重复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教学原则、选择方法、安排教材、制定目标、讲解示范等一系列工作的评价,而是说,在评价教师施教的各个方面时,对学生的个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师本身在这些方面的表现。

(五)对“非课程性教学”的评价。

国家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体育课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更不是体育教学的全部。当前很多很多学校把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进行指导,留体育作业等作法都具有浓重的教学因素。事实上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仅靠每周两节体育课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评价体育教学时,应该把属于教学范畴的非课程性教学活动包含在内,这样才能作出对教学整体的全面评价。

三、体育教学的评价过程。

体育教学评价绝不单单是对教学结果的最后评定,而是一个特殊的、连续不断的评价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如何使体育教学过程更加完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正确地掌握评价过程,把评价看成是改进与提高教学的一种手段,这样的评价才能具有实际意义。

体育教学评价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确定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活动都受目标的制约,因此,教学评价的前提就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它反映了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为体育教学指明了追求的方向,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体育教学和归宿。

(二)预先测量与评价。

把握并评价学生的现状,即用确定的目标衡量学生的体力和能力发展水平,对制定计划,选择针对性强的手段和方法及检查目标的效度都是必需的。这种预先测量与评价也称为诊断性评价。

(三)制定计划与测评。

根据预先测量与评价获取的信息,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教学计划,并依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指导,这样才使教学的计划和指导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也符合学生和现实水平,在这期间,应定时、重复地测评若干指标达到的程度。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有关教学内容,选择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变化。因此,这个阶段的测量与评价至关重要。

(四)事后测量与评价。

在一个学期或一个阶段结束时,一定要弄清目标是否达到?达到什么程度?通过事后测评,可使教师和学生又一次得到反馈信息,为检查教学效果,确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起点和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学论文的评价意见

随着国家教育部“减负增效”活动的层层推进,各个学校如火似荼地展开了减负活动,而且“减负”这个词在早就被提出了,可是为什么最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呢?主要是我们没有把“减负”和“增效”很好地连接起来,有些教师甚至走入了减负增效的误区,比如认为“减负”就是减少学生课业上的负担,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其实,“减负”并不是不要课业负担,而是把过重负担减为适量学习任务,从思想上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抓住学生状态最好的时间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领会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时能收放自如。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创设一些联系生活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一些实际存在的事情和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其次,选择一些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每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将科技手段运用的教学中并不意味着完全弃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将二者相结合,避免学生因眼花缭乱的课件展示而忘记了学习的重点。

二、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作业练习题。

精选数学作业就要求数学教师依据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从众多练习题中精心挑选一些作为课后作业,或者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那么为什么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小学数学作业题呢?笔者认为只要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原因,“质”揭示了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累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映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量”虽然能够体现出多做练习题能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但是学生投入到“题海”中,重复地做题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用时长收效慢。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重视“量”,也要重视“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精心挑选,这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手段之一。当然,要从浩瀚、繁复的题海中精选作业,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要使练习题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熟练应用的效果,还要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做作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因此,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题都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当选一些反映概念、灵活解题方法的习题,还可以编写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习题,给学习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足够发挥的空间,力争使每次作业都能体现出教师的“精挑细选”。

三、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

学习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的问题,着重对学生学习技能、学习情绪、学习动机进行辅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学习水平有高有低,教学就可能会产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情况,因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他们设计较高的.目标,使他们学有方向。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今天教会了他们,明天又忘记了,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充满爱心,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改进落后学习方法,对他们练习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予解答。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他们不提问题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问题,他们可能问题“多多”,教师要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舞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改变传统的判作业的方式。

小学生在做数学课后作业时,并不是每道题都会做,都能做对,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于不会做的题,让学生分析自己不会做的原因并写在相应题目的下面,这样教师就能在作业中很清楚地看出哪些题目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有待于更一步的讲解。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下完成的,教师也应让学生在相应的题目下面写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检查,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最后,在学生做完作业的时候,让他们再写一写用到了哪些知识来完成作业的,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有什么感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一个好的归纳和整理,既实现了减负,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总之,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乐学;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会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终生受益,当他们不再把学习当做负担,即使再繁重的知识累积也不能困扰他们。这样,“减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增效”也会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的智慧[j].新课程学习,2011(3).

[2]张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j].教育学文摘,2012(9).

学习过程评价英语教学论文

首先,组成学习共同体,是适合面向全体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更有效的前提。构建一个学习组织,即学习小组。我们的建组原则是:异质同组、同质结对。也就是一个小组内部,基本构成是aa、bb、cc形式,要明确对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层次对子间的关系。有了小组组织的存在,便于学生们“有困难、找组织”!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对小组学习作出评价,请注意,这里所说的评价是“集体”学习成果的评价,而组长要针对每一个组员进行评价。其中项目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只有学生才能真实地评价它的内容、评价它的实施过程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所以评价中要注意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其次,设计一个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任何好的课堂都必须是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示、反馈而进行的。你也可以把这个流程理解成模式。模式哪里是模式化,它承载的是教育教学规律!第一,什么样的课堂都需要“先学后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问题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在针对性教学时,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第二,什么样的课堂都需要“先教后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的时候,即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但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即教学生学会学习。第三,温故知新。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先知识,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识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识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因此,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实时进行评价和反馈,要使形成性评价面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技能。要重视学生在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多种收获和体验,如学习态度、创新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再次,给予一个学习方法,即培养“三学”能力。先独学,所谓独学即自学指无师友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果遇到学习困难,那么当然要向同伴请教。我们让学生建立学习对子,因而与自己的学习对子一起学习,叫对学。如果对学学不会,那就群学,所谓群学也就是在组长带领下,全组同学一起研究研究、讨论讨论、争辩争辩。如果再学不会,就用红色笔标记下来,让每个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请教老师或查资料。要让形成性评价更关注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因为该探究活动不局限于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而是更加重视学生能否联系生活实际,把在物理学科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使得科学探究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研究结果获得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的提高。

最后,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其实就是“学会不会的”,或者叫“把不会的学会”。这要不断进行激励性评价。会的无需学,“学海无涯”但“生命有限”,不要浪费学生的时间。对于那些超出了学生能力的问题,也不提倡学。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分层目标、分层要求,a有a类的学习目标,b有b类的学习目标,c有c类的学习目标,这才叫基于人的教育。我们要清楚我们是讲给那个层次的学生听的!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就是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要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遭受失败时,都应以激励为主,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也会将不会的学会。

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知识他不算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只有教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法设法学会知识,他才是好教师,他的课堂才会是高效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评价体系,不断构建自己的高效课堂,才能在教育的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

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

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

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方法,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灵活、切合实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3、积累经验,符合社会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实践经验,将来他们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探索并采用多元化教学,学生能够迅速成长,这是技术能力的培养,符合市场要求,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总之,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灵活多样,积极有效。它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是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完美结合体。多元化教学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配合,使学生迅速有效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点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要有文化,更要有能力。

学习过程评价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英语教育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终身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一环,为此作为学生英语学习引路人,在新的形势下,老师应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和约束执行能力,使学生有机会并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优化教育教学;pwp教学过程。

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有助于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或使用英语所必需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能力两大基础,培养学生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英语素养。

高中英语教育本就应该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而目前,结合当前新课改的教育形势,我们则要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首先,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应以教师思路的转变为起点。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起点,但并非终点,学生自己才是他们探求知识以及磨练能力的终点。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强行的生搬硬套都不尽科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准确地说是语言习得的主体。

以书为书,不问目的不加思考地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该逐步改变甚至摒弃。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必须以充分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精髓为驾驭的基础,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某人学会多少单词,多少句式,若能让他们学会自动学习,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并且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我驾驭和评价,那么我觉得英语的教育才真正有了现实的味道。

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思路转变的时候首先得考虑的问题。

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受到考试极大影响,应试教育在中国根深蒂固。相对来说,高中的英语教育更是因为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惨烈而紧缚于高考这根指挥棒,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为了高考能取得好的成绩。

为此,我们从相当程度上来说忽略了语言习得的自然过程,忽略了对青少年英语学习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实行满堂灌,死记硬背,以高考考点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神经。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单纯以考点强化为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教学可谓在目前的高中英语学习过程里面,在学生中间比比皆是。

为考而学,为考而教,甚至是为考而生,可悲!

在暑期高中新课程培训中,再三强调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根据学生的其起始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设计从感知到学习到实践和评价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相应的促进学习的教学活动。依据学习过程设计,实现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可以保证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从而促进学习,也达到了优化教育方式的目的。

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特别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来优化。

我们可以把学习过程划分为pre―learning,while―learning,post―learning三个阶段,这就是pwp教学过程。

pre―learning(学习前)阶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学生自我准备,教师激活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其目的是为新语言内容的学习进行准备。这一阶段包括课堂教学之前的一切准备活动,也包括课堂教学中开始学习新的语言内容之前的导入,启动,复习,激活等活动。

while―learning(学习中)阶段当然就是学习新语言的阶段,一般是在课堂进行,但也可以是学习在课堂之外的自我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进行知识呈现,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内容,形成运用能力。

post―learning(学习后)阶段是学习新语言之后的评价,运用阶段,这一阶段应该是课堂之外的运用活动阶段,因为课堂内的活动本质上都属于学习阶段的活动,即使是课堂内的运用也是促进学习的运用活动。

pwp教学过程可以用以听、说、读、写各种技能教学过程,也可以用于词汇、语法、课文等学习过程,其核心就在于是否以学生的语言学习为过程的中心。

pwp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优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时候,明白教师的作用是指点和引路,学生的语言习得需要自己去揣摩和训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者是看法:

1、学会控制授课时间。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的英语教育基础设施都还不是很完备,但是就是不用电教,课堂时间合理的控制仍是很有必要的。

在进入正式的授课之前,我们需要导入和铺垫,而学生也需要有准备和预热。而在一定的讲授和点拨之后,我们更需要给他们缓冲,思考,理解乃至运用实践的空间。

2、学会分层授课。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应该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我们得明白,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下子把你所指点的东西弄明白搞透彻,也并非高一的学生就应该一下把某个词的高考考点掌握。

3、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

高中的教育应该是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阶段,高中英语更是首当其冲。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太过于形式,就是为了考试,与实际运用相差很远。

要引导学生明白,高中的英语学习里面,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起点,学生自己才是他们探求知识以及磨练能力的终点。高中的学习就是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为终身学习打下最实在的基础。

4、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加强。

教师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总的来说,高中英语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注重高中英语教育的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师的教学得法,方法得当,指挥合理,就会促进学生好学、会学,在课堂内外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也会将学生的一些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学习的中心。

参考文献:

金莺、宋桂月主编:《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学习过程评价英语教学论文

我所任教的是六年级英语教学,使用的课本是牛津上海版带有上课用的配套光盘,这套光盘优点很多:

(1)导入环节形式多样;

(2)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新颖;

(3)课件的色彩搭配优美;

(4)图片与动画结合,使得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课件中所包含的诸多优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知识面,课件:是“拿来主义”?还是“吸取精华”?。在刚刚踏入教学这一领域里,一切都是崭新的,特别是刚拿到这个教学的课件时,真有点如获至宝的感觉。因此,在刚开学的前几个星期,我采用的是“拿来主义”,从中收获很多的。

但是随着每一次的教学的进行,有些弊端便逐渐暴露出来。例如:

(1)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2)活动的设计过于复杂,学生难以按照预想的进行;

(3)有些情景的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等等。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我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课件进行“改头换面”,具体几个例子如下:

1.在unit3spendingadayouttogether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的是benear和befarawayfrom的句型,课件中是利用mapofgreenisland进行这两个句型的教学,在我看来学生对这个地图比较陌生,因此我在后面补充了泰日地图,在学习了这两个句型之后,让学生利用泰日地图进行联系这两个句型,这不仅使教学的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相联系,也达到了让学生能够主动用英语表达身边事物的目的,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

2.在unit4whatwouldyouliketobe?的第三课时,课件上导入部分是采用读句子看图片猜职业的方法,由于里面句子过长有部分的生单词,考虑到导入的效果,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这一课时主要是以职业为中心而创设的一个采访情景,因此我抓住采访这个角度,给学生播放一段英文的采访录像,而这段录像里的人物则是大家所熟知的明星王力宏,工作汇报《课件:是“拿来主义”?还是“吸取精华”?》。播放这段录像之后就问学生这段录像里他们在干什么,进而导出生单词interview,然后在围绕采访这个单词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活动:当你在采访别人时,你最想问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由于开始部分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在头脑风暴这一环节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下面的环节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3.快乐的放弃。我不仅进行了改变,有时还进行适当的删减,虽然在删减时有种忍痛割爱的感觉,但在删减之后发现,那种痛便消退了许多,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莫大的快乐。课件中活动设计的环节多,任务量大,有些环节词汇量大,有些环节的设计根据市中心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有些情景的创设相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陌生,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这些任务,一旦教学中出现这种尴尬,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对课件进行分析,提取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环节,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使得在使用这些课件时,既不盲目的使用又不全盘否定。经过删减与改编,理清教学的思路,教学任务清晰,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种方式。

课件中有些部分的设计很有新意,这样可以让教学更美丽。但是,教学设计有它的特殊性,并不是越新越好,也不是越复杂越好,更不是越奇越好,一味的求新求奇,绕来绕去,会很容易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这样的新颖只会学生吃苦头,一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也疲惫。

同时,不要过分的依赖课件。过分的依赖,往往会过犹不及。在新课程教学中,即使采用了新的教学形式,如果对教学的理念一知半解,对教学课件不加具体的深入研究,不吃透课件中设计的理念。那么这些新的做法就可能停与表面,流于形式,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课件帮助了我们,减轻了我们许多的负担,但不要盲目的使用,要学会先读懂它然后在进行改编,这样课件才会为我所用,才能发挥出它的内在的价值。

在由“拿来主义”到“吸取精华”的转变中,认识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