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实施方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2-03 12:25:06 作者:MJ笔神

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沟通协作,形成一份具有共识的计划。这是一些实施方案的范文,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

基本原则。

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高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高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改革措施。

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

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导。团中央学校部实行“职能处室+专业中心+分类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模式;将“中等职业学校处”调整为“职业院校处”,加强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统筹。

充分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等专业化协同工作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团委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

落实全团“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等制度安排。实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团中央、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中负责高校共青团的专职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每年集中不少于15个工作日到高校“驻校蹲班”,高校校级团委专职干部每人每年直接联系1个以上基层团支部。

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通过实行青年师生评议工作制度,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三走”“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努力实现高校共青团各级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大幅精简会议、文件、简报,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

加强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明确高校共青团不同层级组织的核心任务,注重工作部署的统筹安排。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师生评议、互学互评、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评价考核制度。注重对基层的直接支持指导,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加强工作标准化和知识化管理,建立团学工作资料库和“慕课”资源库。

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在高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高校的各级学生会组织,由同级团委归口指导。

高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校级学生会组织须明确1名主席团成员负责学生社团工作。校级团委应设立专门机构,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工作;已成立校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其主要负责人须由校级学生会组织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学生兼任。

5.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

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坚决杜绝不按时召开的现象;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2018年之前实现比例不低于70%的目标;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

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鼓励有条件的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在经党组织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和书记、副书记。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

制定实施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工作制度文件。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发挥校级团委主体作用;强化院系团组织建设,明确书记专设,健全内设机构;强化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推进社团建团,探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网络建团等,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

针对高校内的青年教师和青年职工等群体,各高校校级团委须专门成立相应团组织,积极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和机制,加强联系服务引导;注重促进青年教师密切联系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以团干部选配和团的工作规范化为重点,加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的建设。

7.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

广泛开展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改进创新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方式。

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任务,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机构合作,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工作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促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9.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

加大高校共青团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推进实施“学生导师计划”、“心理阳光工程”、“千校万岗”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节假日送温暖等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10.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

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完善维护高校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探索在学校、院系、班级等团组织中设立权益部长(委员)。

推动高校共青团与当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对接,依托服务台联系的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

11.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加快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依托,按照“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功能内容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与重点工作整合、推动强化工作保障”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

结合全团“智慧团建”系统实施,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打造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省级团委、高校团委成立相应组织,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工作联动。

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12.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

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院系级团组织,普遍建立从青年教师中选任至少1名兼职或挂职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至少2名兼职副书记的制度;校级、院系级团委班子成员中,挂职和兼职副书记的比例不低于50%;注重从学生中选拔建立校级和院系级团组织的兼职干部队伍。

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兼职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予以灵活掌握。从严选拔、从严管理高校共青团干部,根据专职、挂职、兼职干部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13.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

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教育引导高校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

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建设以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的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等为重点的核心课程和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团中央举办针对重点高校团委负责人的示范培训,省级团委培训本地区校级团委负责人,高校团委培训本校院系及基层团干部,力争每4年轮训一遍高校共青团专职干部。

健全既有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发布和成果遴选机制,同时探索与有关部委、科研机构等方面合作,为高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

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

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

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4.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

推动在各级党政召开的教育工作、高校党建等会议中明确列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

高校党委须明确由一名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高校行政应有一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

高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

高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作为高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

完善高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

同级党组织确定高校校级和院系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任免等事项,应事先向团的上级组织征求意见。

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划。

15.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

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他部门的必须予以纠正,并合理界定区别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能。

高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确定,按照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的精神,参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执行;校级团委书记按学校处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校级团委各部部长、院系团组织书记为专职干部的,按学校科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

高校按在校生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内容。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在共青团改革大局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心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把共青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作出战略谋划和部署。

在教育部支持下,团中央围绕《方案》制定,组织力量开展深入调研,梳理。

总结。

高校共青团的生动实践,广泛征求各方面宝贵意见,精心研究起草制定《方案》,慎重履行了必要决策程序。

《方案》提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必须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方案》从五大方面、十五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

第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加强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注重对基层的直接支持指导。

第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针对高校内的青年教师和青年职工等群体加强联系服务引导,以团干部选配和团的工作规范化为重点加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的建设。

第三,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加快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推进“青年之声”平台建设,落实全团“智慧团建”要求,打造新媒体阵地集群,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

第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教学。

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

第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它部门的必须予以纠正,高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合理确定。

《方案》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内容。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

基本原则。

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高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高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改革措施。

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

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导。团中央学校部实行“职能处室+专业中心+分类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模式;将“中等职业学校处”调整为“职业院校处”,加强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统筹。

充分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等专业化协同工作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团委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

落实全团“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等制度安排。实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团中央、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中负责高校共青团的专职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每年集中不少于15个工作日到高校“驻校蹲班”,高校校级团委专职干部每人每年直接联系1个以上基层团支部。

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通过实行青年师生评议工作制度,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三走”“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努力实现高校共青团各级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大幅精简会议、文件、简报,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

加强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明确高校共青团不同层级组织的核心任务,注重工作部署的统筹安排。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师生评议、互学互评、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评价考核制度。注重对基层的直接支持指导,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加强工作标准化和知识化管理,建立团学工作资料库和“慕课”资源库。

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在高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高校的各级学生会组织,由同级团委归口指导。

高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校级学生会组织须明确1名主席团成员负责学生社团工作。校级团委应设立专门机构,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工作;已成立校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其主要负责人须由校级学生会组织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学生兼任。

5.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

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坚决杜绝不按时召开的现象;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2018年之前实现比例不低于70%的目标;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

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鼓励有条件的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在经党组织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和书记、副书记。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

制定实施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工作制度文件。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发挥校级团委主体作用;强化院系团组织建设,明确书记专设,健全内设机构;强化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推进社团建团,探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网络建团等,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

针对高校内的青年教师和青年职工等群体,各高校校级团委须专门成立相应团组织,积极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和机制,加强联系服务引导;注重促进青年教师密切联系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以团干部选配和团的工作规范化为重点,加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的建设。

7.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

广泛开展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改进创新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方式。

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任务,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机构合作,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工作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促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9.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

加大高校共青团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推进实施“学生导师计划”、“心理阳光工程”、“千校万岗”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节假日送温暖等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10.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

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完善维护高校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探索在学校、院系、班级等团组织中设立权益部长(委员)。

推动高校共青团与当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对接,依托服务台联系的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

11.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加快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依托,按照“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功能内容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与重点工作整合、推动强化工作保障”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

结合全团“智慧团建”系统实施,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打造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省级团委、高校团委成立相应组织,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工作联动。

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12.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

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院系级团组织,普遍建立从青年教师中选任至少1名兼职或挂职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至少2名兼职副书记的制度;校级、院系级团委班子成员中,挂职和兼职副书记的比例不低于50%;注重从学生中选拔建立校级和院系级团组织的兼职干部队伍。

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兼职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予以灵活掌握。从严选拔、从严管理高校共青团干部,根据专职、挂职、兼职干部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13.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

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教育引导高校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

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建设以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的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等为重点的核心课程和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团中央举办针对重点高校团委负责人的示范培训,省级团委培训本地区校级团委负责人,高校团委培训本校院系及基层团干部,力争每4年轮训一遍高校共青团专职干部。

健全既有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发布和成果遴选机制,同时探索与有关部委、科研机构等方面合作,为高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

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

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

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4.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

推动在各级党政召开的教育工作、高校党建等会议中明确列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

高校党委须明确由一名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高校行政应有一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

高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

高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作为高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

完善高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

同级党组织确定高校校级和院系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任免等事项,应事先向团的上级组织征求意见。

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划。

15.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

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他部门的必须予以纠正,并合理界定区别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能。

高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确定,按照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的精神,参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xx〕15号)执行;校级团委书记按学校处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校级团委各部部长、院系团组织书记为专职干部的,按学校科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

高校按在校生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三、

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内容。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高校自主招生实施方案

高校开展自主招生,是招生制度的一大改革,给高校以一定的自由空间挑选优秀人才,也是对现行的“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招生制度的一个良好的补充。其最大的特点是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在高考前对考生进行自主选拔,入选考生参加高考成绩如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有关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可正式录取。

目前有自主招生权的试点高校目前已有70多所,其各自安排的考试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考试后的信息反馈先后不一,这都给中学教育秩序带来冲击;针对怎样排除推荐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加强对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的后续管理,调整稳定这部分学生心理异常和学习成绩等问题,也为适应高考改革要求,为更好地协助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并能取得满意的成绩,结合我校的前几年的经验及实际状况,特制订以下方案。

自主招生是指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这就是说自主招生是正常的高考招生的一个辅助手段,不是很多家长认为的学校另外招生,也不是他们认为的成人教育或者自考的招生,而是同样参加高考,只是多加分,一般在20分到30分之间,并且多为名校。参见10年招生76所学校名单)。

各个高校实施自主招生的情况不完全相同,目前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种:“完全”自主招生模式。这种模式特别重视考生的面试成绩,根据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已经被这些学校自主录取的考生,也必须参加高考,但不必再填报高考志愿,考生的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参考。这种模式目前只存在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主要面向东南区域的部分考生。

第二种:“非完全”自主招生模式。这种模式是要求已经"自主"入选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但录取时可以享受降20分~30分甚至更多的优惠。这种模式目前为多数试点高校选用,招生范围面向全国。(附一:20xx农村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招生,附二:教育部关于做好20xx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通知)。

第三种:“地方性”自主招生模式。招生院校是本省的地方高校,招生范围也局限于本省的考生,要求已经"自主"入选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只要考生的成绩达到招生院校同批次控制线即可录取。(附三:20xx年湖南省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实施方案)。

尽管近年来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家长和考生对自主招生的了解十分有限。清华学校副校长李谓介绍,家长和考生对自主招生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1)认为适合自主招生的群体非常少,以为招生的学校只有北大清华,实际上全国很多学校都有,错失了很多机会。

2)不了解自主招生的考试方向,认为和高考一样;

3)盲目跟风,还没想好报考哪个学校就准备报培训班。

究竟哪些学生适合自主招生?一般而言,有实力的学生都应该参加自主招生,毕竟可以多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按成绩具体来划分的话,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都应该去报名。以高三期中考试成绩为参考,理科510—520分以上,文科530分以上的考生都可参加。

“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有一定技巧。”可以按考生成绩大致分为三种层次,如果分数接近下限,适合选择冷门学校和冷门专业;如果分数居中,可在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中二选一;如果分数接近上限,达到620以上,学校和专业可随便选。

总的来说,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如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学科竞赛获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

4、宣传发动活动形式:

1)学校采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如利用学校校报、校园网络平台、宣传橱柜窗口解读政府政策,更新部门信息,分享学生感受。

2)各班利用班会时间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资料,并将相关文件精神转告家长,希望能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

1、设置实验班为考取高端自主招生院校提供条件。

高一后分班特殊培养,如北清班,精英班,竞赛班等。20xx年来去香港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尤其是高分学生。20xx年北京市4名高考状元全部去港校就读,其中3名去了香港大学,1名去了香港科技大学,这4名状元原先都报考了北京大学。

同时,近年来内地招生人数一直稳定的香港大学20xx年在京高调宣布,20xx年内地招生计划由350人增至400人,比20xx年增加近100人;同时港大还联手世界着名高校剑桥大学面向内地生推出15个联合培养名额。

悉尼大学在20xx年宣布,中国学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了当地的一本录取分数线,加上符合学校要求的语言成绩,便可直接获得悉尼大学所有专业(医学专业除外)大学一年级的录取。

悉尼大学承认我国高考成绩,且把申请条件定为一本线的做法,值得内地高校在推进自主招生时借鉴。该校实行的是“标准”的自主招生——自主提出成绩要求、自主进行综合评价、独立进行录取。

高校学生竞赛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分公司“保安全,创效益”的指导精神和103路创建的需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指标。加强103路全体人员的凝聚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营造“比、学、赶、帮、超”工作氛围,为103路的创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经研究,现制定出2006年劳动竞赛实施方案,望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使广大103路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争创一流的服务意识和不畏艰难实现目标的拼搏精神。切实做到安全行车无事故,优质服务无投诉,遵章守纪做模范。

二、竞赛目标。

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指标,提高103路的品牌知名度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做到“五不”,即:不发生任何形式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违反企业承偌和职业道德的行为;不发生任何形式的违法违纪行为;不发生违反企业规定的人和事;不发生损害集体合法权益的事和乘客合法权益的.事。

三、竞赛内容、形式和表彰奖励。

今年的劳动竞赛活动分全年项、季度项两个层次开展。劳动竞赛的起始时间:自通知之日起至2006年12月30日止。竞赛内容:根据安全行车,优质服务,违章违纪三大块,结合103路创建考核内容和上线检查人员提供的信息实施考核。

全年项:每个班组每星期要有讲评,班长每个月要有工作小结。并对以后的工作制定出符合本班组实际情况的措施及细则,班长对每个人的表现情况要了熟于心,做到心中有数。年终根据本班组和个人全年的绩效表现,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施讲评,奖励和评先。

季度项:每季度根据班组完成运营收入,油耗情况;安全行车无事故;违章违纪进行讲评。以上、下段两个班长牵头,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迅速制订相应的措施和实施细则。避免走形式,切实落实到组长及每个人,任何人都要为本集体争光、加油。线路长、班组长要联系两名以上结为互帮互助的对子。每个季度由班长把讲评情况以书面形势提请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竞赛内容及管理细则:安全行车优质服务违章违纪。

一)安全行车:要做到出车前,收车后的安全检查,灭火器完整有效,车身无损伤,车辆在营运中做到均衡运行,中速行驶低速进站,关好门起步,车停稳开门。正确使用车辆设备严格按规范操作。严禁在线上跑串车、高速车和故意挨点,严禁开车打电话。

二)优质服务:驾驶员宽容待人,热情服务。按规定使用报站器,规范着装,佩带工号,到站停车。说话客气,得理让人,认真监票,善待老人。车身“六净一亮”,座倚无积水,扶手无灰尘。

四、竞赛要求。

1、突出一票否决,确保健康竞赛。对出现不安全事故和违法违纪事故的组,在竞赛先进的评选上,应视情况给予扣分处理。对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违法违纪的班组,取消其参与评选竞赛优胜单位的资格。

2、培育优秀人才,提高队伍素质。通过竞争激励,培育各类管理能手、技术标兵和先进职工。

3、全程跟踪管理,公开竞赛成绩。各单位对竞赛活动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将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效果上报分公司和创建小组存档,搞好资料的积累,定期公开活动开展情况。

五、组织领导。

六、注意事项。

1、提高认识。劳动竞赛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重要载体,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班组必须充分认识,积极参与,切实搞好。

2、贴近中心。要紧紧围绕分公司工作的中心任务,有的放矢地开展竞赛活动,不能图形式,走过场,单纯为活动而竞赛。

3、依靠职工。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的竞赛细则,认真组织职工实施,创建小组要鼓励动员广大职工在竞赛中当先锋、唱主角、保安全、创效益。

4、搞好结合。要将劳动竞赛活动与分公司的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群众向党组织靠拢,向先进集体靠拢,为公司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目标,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基本网络服务,部分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平稳运行。这些都为东北大学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校园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搞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事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一个较为实际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对长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

步实施。首先,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校园信息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才能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2.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校园信息化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到教学科研活动全部信息化。其特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

东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应本着“统一规划、软硬并重、分步

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持之以恒”的建设原则,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将我校建设成为一个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虚拟大学。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信息化校园建设,首先应选取重点应用开始,逐步展开。将总体规划的系统逐步细化,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开发并应用起来,在应用开发的同时,为以后的系统开发积累经验。在开发和应用各个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系统的实用性,如果开发出来的系统没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很难看出存在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信息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只有不断努力和改进,才能将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成果不断提高、巩固。

校园信息化是以网络基础设施和基本网络服务为核心支撑平台,将东北大学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实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东北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从而达到提高东北大学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并最终将东北大学构造成为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大学。

“校园信息化”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

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信息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的虚拟空间,使得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校园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证系统等),它是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应用支持系统是校园信息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教学系统等。信息服务系统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系统,它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来获取各种应用系统的服务。

4.东北大学校园信息化分阶段实施方案

校园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期工程,侧重完成接入网建设,使网络的有线和无线接入线路覆盖整个校园,基本解决教学区和学生区的结构化接入布线问题,完成全校信息高速公路主干网扩容与高速接入网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扩展基本网络服务类型,提高基本网络服务的承载能力,使校园网络核心服务器基本满足校园信息化的需要。同时,加强网络应用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开发网络教学系统,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实现校内收发文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对于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我校信息交换的公共平台,使我校的信息发布实现自动化。

《高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校劳动课程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_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和成才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决定将劳动教育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课,现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促进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实际体验。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体验劳动感受,掌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3.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

1.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劳动》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课程模块为集中性实践环节,计1学分。

2.实行集中劳动实践和分散劳动实践相结合,第1-6学期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集中劳动实践,每次不少于4学时。

3.劳动课成绩实行五级制,成绩合格及以上者方可参加毕业审核,成绩不合格的应当重修。

三、教学形式。

4.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非营利性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5.组织学生参加与学校建设与管理等有关的执勤活动;。

6.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

7.其他与劳动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

四、组织实施。

1.劳动教育由学生所在学院组织实施,学院应安排专人负责劳动教育,包括开展劳动课教学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劳动安全教育、负责学生劳动安全和过程管理、负责评定学生劳动表现及等级鉴定等。

2.学生所在学院要做好开展劳动教育的宣讲工作,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安排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劳动教育实践的安排与管理。

3.学生所在学院要做好学生劳动安全保障工作,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高空作业、严重污染、辐射大等易对身体或心理造成危险或危害的劳动任务。

五、纪律要求。

1.所有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劳动课教学内容,积极参加劳动学习与实践活动。

2.劳动课期间学生要坚守劳动岗位,遵守劳动纪律,禁止利用劳动课时间从事其它与劳动教育无关的活动或私自外出。

3.学生在劳动课期间不得无故缺席,不得迟到、早退,原则上不允许请假。确需请假者,应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4.劳动课期间应服从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的安排,认真完成劳动实践任务。

5.劳动课结束后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交总结报告,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考核要求。

1.劳动教育实践从学生的劳动态度、出勤情况、劳动任务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实施细则由学院确定。劳动课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2.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劳动课成绩管理,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劳动表现,于第6学期末指定相关人员在教务管理系统录入成绩,成绩合格即达到该门课程修读要求。

3.确实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劳动教育实践者,经所在学院同意,并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可取得劳动课成绩。

4.劳动态度不积极、劳动表现差或劳动课不及格者在各类评优评先及评奖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七、其他。

1.本办法自20_级学生开始执行。

2.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魂。20xx年是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陕发〔20xx〕5号)精神的重要一年,为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落实师德师风建设有关要求,现就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年”活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坚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围绕“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要求,完善师德规范,创新师德教育,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教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提供精神保障。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常态化师德师风建设五项活动,并结合教师的纪律要求和考核制度形成并建立五项机制。

(一)开展师德规范学习活动。学校各单位要把师德规范学习与教师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密结合,坚持每次学习活动必有师德建设内容。学习内容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三个传播”“三个塑造”和“六要”的重要讲话,以中省相关文件、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为基本内容。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学习,进行师德理论、经验、故事的宣传。通过广泛的学习活动,形成注重师德师风养成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全员师德培训活动。师德培训的内容要贴近时代、贴近工作、贴近教师,坚持培训考核必有师德内容。师德培训要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学好用好“延安精神”,传承学校精神、校训、办学理念,发挥好红色资源作用,强化广大教师的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

(三)开展师德典型引领活动。大力开展师德先进评选宣传活动,发挥榜样的力量,聚集正能量。各单位要及时发掘师德方面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及时总结他们崇德重表、以德化人的故事。学校将加大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弘扬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并对事迹突出的要加大表彰力度。积极做好教书育人楷模的评选工作。

(四)开展师德故事创作活动。开展以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为素材的摄影、绘画、书法以及微电影、诗歌等文学作品创作活动,积极展现广大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呕心沥血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精神风貌。鼓励广大师生充分运用新媒体,以广大群众和师生喜闻乐见、更具感染力的方式推动高尚师德宣传弘扬工作。

(五)开展师德管理创新活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通过不断改进和革新师德工作管理方式,积极促进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提升。学校将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积极宣传基层单位师德建设工作优秀经验,推动各单位积极总结本单位师德建设中好的做法,有效的工作机制,提炼总结师德建设成果,号召全校以先进单位为榜样,不断梳理师德建设工作经验,进一步抓实做好师德建设工作。

(六)推行师德承诺践诺制。各单位要坚持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最大的师德,不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通过有效形式让教师把遵守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依托教师节活动,组织教师宣誓,明确师德要求,强化教师师德意识,建立对教师在教书育人全过程践行承诺的评价和提醒。

(七)建立师德形势研判制。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建立对师德师风问题动向研判制度,定期对师德师风问题进行一次集中研判。通过分析研判,梳理查找师德师风问题苗头隐患、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发现师德师风工作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及时调整确定工作方向和重点,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落实好师德师风日常管理,积极防范教师失德违纪甚至违法犯罪问题发生。

(八)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制。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建立健全师德行为负面清单,不断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务实管用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有效做好师德师风考评工作。师德考核结果作为学校对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树模、绩效奖励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成为教师职业能力素养评价的基础要素。

(九)实行典型案例通报制。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师师德要求,对于在政治表现、社会公德、思想品德、学术道德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要坚决实施“一票否决”,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在加大正面典型弘扬宣传的同时,扎实利用反面典型搞好警示教育。定期进行失德违纪案件的通报。

(十)形成师德师风年报制。对学校包括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创新、学习成效、科研成果、先进人物、典型案例、突出问题、反面事例等情况进行汇总,逐步形成我校师德师风工作年报制度。并根据省教育厅工作安排,上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年报。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成立师德建设工作组。分党委(总支)书记和院长(负责人)抓师德同责,是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切实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纳入单位党政重要议事日程。

(二)要强化工作落实。各相关单位应健全师德工作体系,明确工作任务。各项任务牵头单位要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相互配合、协同工作,细化措施、认真落实,努力形成师德师风建设良好工作格局。

(三)要注重工作成效。各单位应将师德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过程中,制定本单位师德建设实施细则并落实师德考核工作。学校将师德建设工作作为对学院年度考核的重要因素,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原则,对师德问题突出、问题查处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问责并予以通报。

(四)要认真总结梳理。各单位要创新工作方法,认真梳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建立师德工作台帐,健全制度规范,将形成的制度、典型工作经验整理形成报告,于11月底前报党委教师工作部。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学校全面、持续、高质量发展,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分配机制,进一步激活学校内部活力,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商政办〔20xx〕94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1、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励优秀人才快速成长。

2、坚持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原则,将绩效工资分配水平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

3、坚持向教学一线倾斜、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原则,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促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

4、坚持科学考评的原则,健全考评体系,完善考评制度,严格考评程序,将履职尽责情况与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纳入绩效工资分配体系。

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统筹考虑教学、科研、教辅、管理及服务各方面人员积极性的调动。

6、坚持量入为出、激励为主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合理安排绩效工资分配资金,使全体教职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

本方案所指绩效工资是指奖励性绩效工资,包括:工作量绩效、考勤考核奖励、辅导员津贴、值班费、教育教学质量奖等,奖励标准如下。

(一)工作量绩效。

1、教师超学时奖励标准。

其他人员以教师超学时津贴平均数为系数1计算。

2、厅级工作量绩效标准。根据《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商政办〔20xx〕94号)文件执行。

3、党政管理人员绩效标准(系数)。

4、非教学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绩效标准(系数)。

5、工勤系列人员绩效标准(系数)。

(二)考勤考核奖励。

根据在岗人员当年完成岗位规定的工作量,经考勤考核情况核算后所支付的绩效。

(三)辅导员津贴。

辅导员工作量绩效系数执行党政管理人员标准。另外根据专兼职辅导员带班人数,按照在校生2元/月/生的标准、实习生1元/月/生的标准按月发放辅导员津贴。

(四)值班费。

按照《关于转发豫人社办〔20xx〕77号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岗位津贴和福利管理工作的通知》(商人社办〔20xx〕53号)文件执行。

(五)教育教学质量奖。

按照《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奖实施意见》(校党字〔20xx〕46号)文件执行。

1、教师课时由教务处负责汇总核实,报学校人事处核算后按超学时标准计算超学时绩效津贴。

2、辅导员津贴,由学生处将每位辅导员管理班级人数及考核情况报学校人事处统计发放。

3、管理、服务等其他人员工作量绩效津贴,根据超学时津贴统计,核算出系数额值,按照系数标准进行计算奖励津贴。

4、教学与管理“双肩挑”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者,原则上校领导每周不超过4学时;教学院部中层正副职每周不超过12学时;其他“双肩挑”人员每周不超过8学时(教学院部教研室主任和实训中心主任不包括在内,但原则上应低于本课程专任教师的平均教学工作量)。此工作量按全年计算,在规定基数内的学时按专职教师超学时津贴标准计算,超出规定基数外的学时津贴不予发放。个别“双肩挑”人员确因课程需要而必须承担更多学时的,需经教学院部提前申请,并经教务处及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可以发放超学时奖励。

5、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照考勤、考核结果发放。发放由学校人事处统一核算后,经人事处长、财务副校长签字批准后,由财务处发放。年终考评发放由人事处制定考评细则,各部门组织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报人事处组织复核后发放。

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而且有助于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制定好计划,以助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地开展。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20xx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一、活动意义。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0xx年7月。

三、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四、活动地点。

校内+校外。

五、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市场,了解产品进入市场的方法和渠道,学习市场调查和推销产品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学会与社会工作人员打交道,提高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在市场调查和推销产品的过程中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勇气。

六、活动要求。

1、第二课堂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常抓常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更具时代气息的活动小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兴趣活动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2、为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必须做到“五定”、“四性”、“五有”。

“五定”为时间、地点、人员、辅导老师、活动内容必须确定。

“四性”是指活动内容必须是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五有”是指各个活动小组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反思、有成果。

七、活动形式。

1、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指导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并且对如何做好该专题的调研开一个指导讲座。

2、小组活动:上课和讨论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由组长分配工作,组员编写问卷并撰写。

调查报告。

准备汇报的相关资料。

一、工作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以“xx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继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因为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确保学生的特长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主要任务及奋斗目标。

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学期学校第二课堂活动(跳绳)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活动对象和形式。

(1)学校第二课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由各班任课教师结合针对学生特点和实际选择跳绳人员(每班10人左右)。

2、活动时间和地点。

每周星期四下午在指定的地点进行。

3、活动目的要求。

(1)学校第二课堂活动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常抓常新,要求班班有人员参加。各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拔人才。

(2)为确保学校第二课堂小组活动的开展,本学期活动必须做到纪律严明,不能无故缺席。

(3)开展跳绳竞赛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期末进行表彰。

三、工作的措施。

1、开展第二课堂跳绳活动必须做到“三定”:定时间、地点、人员。“四性”:指活动内容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活动每周开展一次,都要按原计划去严格训练,在训练时,辅导教师要认真负责,多做示范,耐心指导,并且要到位。

3、活动时辅导教师要有详细记录。

总之,为了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一定要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喜而好学,充分发挥学生应有的特长。

2

页,当前第。

1

1

2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陕西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将20xx年确定为“西安财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为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建立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敬业爱生、风清气正、甘于奉献、乐于从教”的良好师风教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学校成立“西安财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教师工作部;各部门成立相应工作小组,负责落实本部门“师德师风建设年”具体工作。

学校“西安财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凌喜春

“西安财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努力促使我校教师职业素养有提升,科研学术有进步,工作方法有创新,师德师风整体有提高,切实有效推动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一)“师德师风建设年”宣传学习月

时间:20xx年4月-5月

1.学习师德师风系列文件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印发的以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主的师德师风系列文件精神。通过学习,使教师掌握国家教育方针,明确教师职责,全面领会师德师风系列文件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师德师风系列文件的倡导性要求和禁止性规定,使师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学习结束后,教学单位组织教师开展座谈活动,交流学习体会,形成学习材料。

落实单位:学院(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2.举办“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做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网络专题培训班

联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师德师风网络专题培训班,每个学院(部)选派7-15名教师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主讲人为教育部相关司局领导、专家学者和全国师德标兵,开设了“夯实政策理论坚定政治方向”、“加强法规学习深化师德认知”、“明确职业规范守好师德底线”、“潜心教书育人彰显师德智慧”、“加强自我修养维护职业形象”、“学习先进典型弘扬师德风尚”等课程模块。

落实单位:学院(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3.开展“学习师德师风系列文件网上知识竞答”活动

为检验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主的师德师风系列文件学习效果,学校将举办“学习师德师风系列文件网上知识竞答”活动。通过学习和竞答,使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部署要求上来,充分认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了解师德建设面临的任务挑战,深刻认识教师职业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做到人人应知应做、必知必做,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本次答题活动面向全体教师,学习结果记入教师个人培训档案。

落实单位:学院(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二)“师德师风建设年”建设实施月

时间:20xx年4月-11月

1.创新工作方法,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探索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把握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课程思政”重在深度挖掘课程的育人元素,润物无声,保证课堂的专业化、知识化。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通过“课程思政”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四个回归”。同时,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为青年教师配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导师,负责对青年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的“传帮带”,实现优秀师风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落实单位:学院(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2.举办“师德大讲堂”活动

邀请校内外优秀师德模范,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师德建设报告会,树师德先进,学师德典型,促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宣传,充分发挥师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师德大讲堂”等讲座报告形式,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报告人自身经历增加广大教师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全面认识。报告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

落实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工会

3.新入职教师师德教育

开展新入职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在新入职教师入职教育期间,加强师德师风培训。通过全国、省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等师德先进个人为新入职教师作师德师风教育专题培训。提高岗位责任意识,树立职业理想,加强新入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落实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4.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组织教师赴省外高水平大学参加骨干教师研修班。通过开展专题研修,使我校青年教师了解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掌握最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综合能力。通过名师亲身示范,弘扬红烛精神,发挥灯塔作用。

落实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学院(部)

5.健全制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修订《西安财经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制定《西安财经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制度上约束、引导广大教师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意见》精神,不断完善《西安财经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推动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机制有效运行,加快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步伐。

落实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人事处

6.建立师德师风监察监督和惩处机制

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问题严肃查处;严格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等,在项目申报、评奖推优、职称评审、考核晋级等工作中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教师“红七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教师有违反以上规定情形的,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是研究生导师必须满足的三大基本素质要求。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机制,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的评价,明确职业道德底线,促进导师的行为自律。落实督导检查机制,严格研究生导师指导工作记录制度,有效防范导师失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对于未能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研究生导师,学校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

落实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纪委(监察处)、校学术道德委员会

7.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平台作用,构建“研究、培训、展示及应用”四位一体教师培养体系,持续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青年骨干教师设立课堂教学研究专项,资助青年教师对授课课程进行设计研究,着力打造“精品课堂”、“金课”;以活动、计划和项目为载体,利用团队合作机制,创建新的交流互助平台,组织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研究教学,形成教学团队,将专家引领与团队相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落实单位: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质量评估中心、学院(部)

8.完善常态化教师发展培育体系

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注重让青年教师在学科团队中成长,原则上新入职教师应安排进入合适的学术科研团队,加强对各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情况的考核监督;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教师申报国家公派出国访学项目、申报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项目;加大青年教师国内外攻读博士支持力度、从事在职博士后研究;申报各级别教学科研项目、前往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完善过程管理和考核监督机制,使其能够真正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完善新入职博士教师科研启动经费的资助和管理。

落实单位: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学院(部)

9.大力宣传师德典型,弘扬高尚师德

进一步将师德师风宣传纳入学校宣传工作,统一部署,把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力挖掘校内涌现出来的德艺双馨的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弘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定期评选“师德先进个人”、“三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先进典型;通过校报、广播、宣传橱窗、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形式,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展现广大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的典型事迹和精神风貌;不定期把高校师德重大典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来,用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形成强大正能量。

落实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工会、党委宣传部、人事处、研究生院、学院(部)

10.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

将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纳入学校师资培养培训计划,支持辅导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与培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支持力度,引导鼓励辅导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落实单位:学工部、研究生院、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

(三)“师德师风建设年”评选表彰月

时间:20xx年9月-10月

1.评优评先,发挥先进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

组织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等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全面展示我校教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教师队伍呈现的新形象新风貌。每年教师节都要对我校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建设个人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努力形成校内争做教书育人模范的良好氛围。

落实单位:工会、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

2.开展评选活动,增进尊师重教的师生关系

开展“最喜爱的老师”等评选活动,在教师节进行表彰。增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落实单位:团委、学工部、研究生院

3.新教师入职及老教师荣誉退休仪式

在教师节为新入职教师举行入职仪式,佩戴校徽,发放《新入职教师学习手册》,进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弘扬高尚师德、传承校训精神等教育活动,着力引导新入职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化,以德立身、严谨治学,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开端。

在教师节为退休的教师举行光荣退休仪式。表达对退休教师爱岗奉献、辛勤耕耘的致敬与感恩之情。为广大在职老师树立学习榜样,引导教师继承弘扬我校的优良传统,在情感上贴近教师,在行动上服务教师。

落实单位:离退处、党委教师工作部

(四)“师德师风建设年”深化总结月

时间:20xx年11月-12月

1.开展“师德师风活动年”活动总结交流汇报工作

学院(部)总结本部门全年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成绩和不足。学校召开“建设年”总结汇报会,听取各学院(部)建设年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汇报,找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树师德先进,学师德典型,促师德建设。

落实单位:学院(部)、相关职能部门

2.落实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突出教师师德考核,坚持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评定的首要内容。进一步落实《西安财经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西安财经大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西安财经大学本科教学任课教师教学工作全要素评价方案(试行)》文件精神,每年师德考核与教职工年度考核一并进行。教职工年度考核中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中的“德”,按照师德评价体系进行考核。由各学院(部)确定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归入教师个人档案。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拖延处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学院(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落实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质量评估中心、学院(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结合学习师德师风系列文件精神,向教师宣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措施,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本次活动。

(二)加强领导,强化监督

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实践和学术科研工作等工作有机结合,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落实好各阶段的活动。加强对活动全过程的督查,建立督查制度,制定督查办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精心组织,创新特色

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努力在学习方法、活动形式、督查方式、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增强本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西安财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意义、内容和措施,及时报道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广泛宣传先进师德师风典型事迹,推广先进经验。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立德树人责任落实,全面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校工字〔20xx〕46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成立师德师风建设与监督委员会,形成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为有效推进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成立由学校办公室、纪委(监察处)、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校工会、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管理部、人事处、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等相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学院党政负责人代表、校督导组代表、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等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与监督委员会。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齐抓共管,各责任单位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以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为基础的师德师风综合评价体系,形成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将师德师风情况作为教师聘任、考核、晋职、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完善二级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考核指标,发挥二级单位和基层党委、党总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作用,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学院、职能部门具体工作之中。

(三)选树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

选树典型,弘扬先进,继续发挥学校“三育人”的优良传统,通过校报、电视、网络及新媒体等形式,做好先进典型事迹宣讲,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典型的舆论氛围,引领广大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四)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筑牢师德师风底线

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出台《西北工业大学师德师风投诉处理办法》,对违反“红七条”行为及师德行为严肃查处,坚决纠正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违反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并建立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大会,强化红线意识,恪守职业道德。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校师德师风建设与监督委员会,构建职责清晰的工作体系。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明确各基层党委、党总支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责任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

(二)完善制度建设

健全校院两级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评体系。出台《西北工业大学师德师风考评及奖惩实施办法》《西北工业大学师德师风投诉处理办法》,完善师德建设激励机制,建立师德惩处机制。各基层党委、党总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办法,完善基层师德建设规章制度。

责任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纪委(监察处)、党委组织部、人事处、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各基层党委、党总支。

(三)加强日常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廉洁警示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完善新进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建立对班主任、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等的专题德育培训。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建立师德师风定期教育制度,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师德教育活动。

责任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校工会、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各基层党委、党总支。

(四)加强宣传引导

师德宣传以正面宣传为主、警示教育为辅。表彰先进典型,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师德研讨会,集中开展师德宣传;举办退休教师荣休仪式,表彰退休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学校的重要贡献,激励青年教师献身教育事业。召开师德师风教育警示大会,对师德行为予以通报。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纪委(监察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工会、离退休党委。

(五)严格考核监督

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体系。设立师德师风投诉举报信箱;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完善校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建立师德师风网络监督机制和舆情管控应急方案。

责任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纪委(监察处)、人事处、教务处、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校工会、各基层党委、党总支。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关乎学校教育事业全局的大事;相关责任部门应根据工作分工,统筹安排,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切实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和任务落实,构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要根据本工作方案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实施计划,做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织化、经常化、制度化,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保证把师德师风建设和监督落到实处。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月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按照xx区教育局x教教字[]06号文件《xx区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开展以“德高为师、奉献为荣”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特制定学校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树教育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解决个别不符合师德要求的现象为重点,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言行,全面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二、活动目标。

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使全校教师进一步培养敬业奉献精神,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精于教书”的教师队伍;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努力达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三、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1、要抓好干部队伍的示范作用。干部的言行要在师生中起示范作用,要人格优秀,依法办事,大公无私,品德高尚,要加强自身学习,自觉加强修养,以模范行为带动全体教师。

2、要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按照群众路线教育的要求,共产党员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实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目标,在师德建设中作表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实事求是,标本兼治,强化师德制度建设。深入调研我校师德现状,不断加强师德制度建设,以制度来预防、监督和管理。坚持典型引路,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及时严格处理有悖师德的现象和对象。

4、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德教育活动,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有所创新,常抓不懈,抓好师德承诺,抓好师德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指导、检查、评价、总结、表彰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师德建设不断地推向前进。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广泛动员、全面启动阶段(5月-6月)。

1、健全领导机构,策划方案,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精心组织开展。把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细抓实。

2、召开动员大会,引起充分重视。组织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传达上级部门文件,学习我校的'实施方案,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贯彻落实阶段(7月-10月)。

1、组织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十禁”、“十项禁令”等。

2、认真组织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典型的先进事迹,教师要撰写学习心得。尤其要发掘我校典型教师的事迹和先进经验,提高典型教师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3、开展师德公开承诺活动,人人签订师德承诺书。

4、广泛开展师德征文活动,一是围绕“如何做新时期合格教师”开展大讨论活动;二是以“加强师德修养、履行师德规范、提升师德水平”为主题开展师德征文活动。

第三阶段:自查自纠、深入剖析阶段(11月)。

对照师德标准,认真查找,深入剖析,采取措施,积极整改。全体教师重点围绕“十查十看”进行查摆(具体标准另附表),对此要深入剖析,查找不足,认真反思,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撰写出真正符合自己实际的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剖析材料。

第四阶段:健全完善、综合评价阶段(12月)。

1、完善监督机制,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公布举报电话,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社会各界和家长、学生的意见建议。

2、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查找学校行风、教师师德中存在的违规现象。

3、搞好师德考核工作,奖优罚劣,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切实得到进一步提升。

4、全面进行总结,对问题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或处理;问题轻微的进行诫勉谈话,并召开大会表扬先进,弘扬先进典型的事迹,在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绩效工资管理,根据《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xx〕6号)、《河北省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冀政办〔20xx〕3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北省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离休费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冀政办发〔20xx〕26号)、河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冀教政法〔20xx〕4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河北省实施意见,以规范我校绩效工资管理为重点,理顺权责关系,扩大校属单位(含机关部门,下同)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坚持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强化激励导向,切实搞活内部分配,形成“总量控制、关系合理、机制健全、调控有力、秩序规范”的绩效工资管理体系,实现我校绩效工资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

1.系统规划,分类设计。统筹考虑教职工职业行为获得的各类收入,兼顾校属各单位职能差异,综合考虑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人员工作模式差异、绩效考核方式差异以及绩效工资收入水平,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适度倾斜,对不同单位、不同人员绩效工资标准进行系统分类设计,着力构建单位间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2.完善考核,优绩优酬。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以岗位聘用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岗能对应。使收入与岗位职责、履职状况、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联系,构建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

3.总量控制,分级管理。实行学校、校属单位两级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各单位内部治理管人、管事与管分配的责权统一。学校不断深化改革措施,制定分配政策和核拨方式,按照上级核定我校年度绩效工资总量额度控制每年绩效工资发放总量。校属单位在学校指导下制定绩效考核及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报学校审核备案后,在学校核拨给本单位总量内进行二次分配。

4.严明政策,严肃纪律。严格执行国家和河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严肃收入分配纪律,确保绩效工资分配依法合规。

我校在职正式人员工资结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组成。其中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

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人员工资构成和标准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责任)等因素,不再分设项目,统称为“基础绩效工资”。执行上级规定的统一标准,并随上级调标而调整。现行具体标准见附件1。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的质和量及实际贡献等因素,是搞活分配的主体,分设为岗位津贴、综合目标奖两项。其中:

岗位津贴主要体现出勤情况、完成基础工作量、履职表现等因素,具体标准见附件1。

综合目标奖是在完成基础工作量前提下,基于对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情况而给予的奖励。按职级发放的人员,基准额度见附件1。每年综合目标奖标准根据上级核定我校的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由学校在基准额度基础上遵循各级岗位等比例上下浮动原则加以确定。

(一)基础绩效工资的分配和发放。

基础绩效工资由学校统一管理(自负工资单位除外),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所在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的教职工,由学校按月全额发放基础绩效工资。对无故拒不承担单位安排的工作者,教职工所在单位应提出停发或扣发意见,经校领导批准后,由人事处停发或扣发。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和发放。

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学校和校属单位两级管理。学校分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两项核拨给各单位,并对各单位分配和发放进行监督。各单位根据学校规定的分配原则,制定本单位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考核及分配办法,合理发放。

学校鼓励校属单位在国家政策范围内,针对本单位工作性质和特点,进一步深化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创新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思路,不受本方案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标准限制,自行制定各项考核和分配标准;也可以将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合二为一,统筹制定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考核分配办法。如果各单位认为有必要,可以在学校核拨的综合目标奖额度内,安排不超过5%的额度,设立院长(主任、所长)或处长(部长)特殊奖,用于奖励在本单位重点难点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或特殊情况的机动使用。

各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总额不得突破学校核拨的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两项总和。

自负工资单位人员的绩效工资由本单位承担并负责发放。

1.岗位津贴的分配和发放。

岗位津贴由学校按照规定的职级标准和实际人员结构数量,以年为周期核拨给校属单位(继续教育学院经费从自创收入中自行解决,执行校定标准),并随人员变化定期进行调整。各单位在学校规定的岗位津贴职级标准基础上,根据教职工出勤情况、完成基础工作量、履职表现等考核情况加以调整,可以采取按月先预发、后调整的办法发放。其中:

(1)出勤情况按照学校《教职工管理规定》和本单位实施细则,由教职工所在单位进行考勤后确定。

(2)本方案所指基础工作量特指发放岗位津贴所要求的教职工工作数量和质量标准。专任教师基础工作量数量标准为当量(折合)教学工作量,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现实情况自主确定,一般不超过本单位平均教学工作量的50%,且符合学校有关教师教学工作量最低要求;专职辅导员基础工作量数量标准一般不超过本单位专职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的50%;其他岗位或一人多岗可以根据岗位特点,由教职工所在单位规定基础工作量数量标准。基础工作量质量标准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不同,由各单位自定。

(3)履职表现重点考察是否出现工作失误、造成事故或不良影响等。

符合岗位津贴考核要求的,按照校定职级标准正常发放;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上述岗位津贴考核要求的,不发放或发放部分岗位津贴,具体发放额度除本方案规定的情形(见本方案“四、绩效工资发放考核的相关规定”)外,由各单位自定。

学校核拨给各单位的岗位津贴总额,经本单位分配后如有余额,可纳入本单位综合目标奖统筹分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等特殊岗位津贴的发放,按照上级和学校规定的享受人员范围、津贴标准和相应考核条件,进行考核后,由学校统一发放至个人。

2.综合目标奖的分配和发放。

(1)机关和参照机关单位(含校属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岗位)综合目标奖由学校按照规定的职级标准和实际人员结构数量,以年为周期核拨给各单位,并随人员变化定期进行调整。各单位根据教职工完成工作数量和质量等工作业绩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情况,在本人职级标准基础上加以调整后分月发放。可以采取先预发、后调整的方法。具体细则由各单位自定。除本方案有规定或特殊情况外,未完成基础工作量一般不发放综合目标奖。

参照机关单位为: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技术学院等具有一定机关管理职能的学院和教师发展中心、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以及四方学院(校本部在职在编人员)。

(2)各二级学院(系、部)和参照二级学院的单位综合目标奖,由学校按照核拨办法分配给各单位(具体核拨办法见附件2)。由各单位根据教职工完成工作数量和质量等工作业绩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情况,自主制定考核及二次分配办法,在学校核定的额度中,统筹安排,合理发放,按月支付。在分配办法中应体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贯彻“以本为本”的办学理念,向本科教学适度倾斜;按照每生每月不低于3元的标准,向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一线倾斜。除本方案有规定或特殊情况外,未完成基础工作量一般不发放综合目标奖。

参照二级学院的单位为:工程训练中心、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3)继续教育学院、工会消费合作社等单位经费从自创收入中自行解决,执行校定标准。国防交通研究所由学校按照安排的教学任务核拨教学酬金。

(4)其他纳入综合目标奖的人员经费发放。

机关和参照机关单位教师教学酬金由学校核拨给开课教学科研单位(不扣减该单位授课教学工作量),纳入该单位综合目标奖总额,由教学科研单位考核后按本单位制定的办法发给相关教师。核拨具体标准见附件2。

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电教设备保障等特殊一线岗位人员,可根据八小时外值班或应急工作需要,发放一定量的值班或应急工作酬金,具体额度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为突出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学校在全校综合目标奖总量内,设立面向一线教师和一线辅导员等人员的“人才培养特别奖”,由学校统一掌握。

学校预留一定的机动绩效工资额度。学校决定或批准发放的其他纳入绩效工资的人员经费,按学校有关决定执行,从学校预留机动绩效工资额度中解决。

1.新调入人员、岗位变动人员从报到、任职下月起计发受聘岗位的绩效工资。

2.见习期、试用期人员按见习期、试用期满后受聘岗位计发绩效工资。

3.“双肩挑”人员履行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双重职责,按就高原则计发绩效工资。

4.参照《河北省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冀政办〔20xx〕31号)“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的精神,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由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按考核结果和职级标准,从学校核拨给所在单位的岗位津贴总额和综合目标奖总额中列支。教学科研单位领导干部应把主要精力用于本单位管理工作。教学酬金由安排教学任务单位比照该单位机关教师教学酬金有关规定发放,从学校核拨给安排教学任务单位的综合目标奖中列支。

5.个人申请并经学校同意脱产学习、外出进修或访学人员(含公派出国访学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在规定的期限内计发基础绩效工资和校定标准岗位津贴,酌情发放综合目标奖。经学校批准延长学习进修时间,超出规定期限的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6.工伤人员在停工留薪期间绩效工资按在岗标准计发。

7.已婚女教工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内,全额计发基础绩效工资和校定标准岗位津贴,一般不发综合目标奖。符合延长产假规定,个人申请学校同意延长产假的,延长期间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如在休产假期间参与一定的工作,酌情发放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

8.落聘、缓聘人员停发全部绩效工资。

9.工作出现失误,给学校或单位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尚未构成处分的,视情节轻重停发1-3个月岗位津贴,酌情扣发综合目标奖。

10.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与撤职等处分者,自处分之日起,分别停发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岗位津贴,酌情发放综合目标奖。

11.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缓期执行的,按国家和河北省有关规定执行。

12.当月事假累计不超过2-5个工作日,按实际工作天数计发岗位津贴。当月事假累计超过5个工作日停发当月全部岗位津贴。一年内事假累计超过15个工作日停发3个月岗位津贴;一年内累计超过20个工作日停发6个月岗位津贴;一年内累计达到30个工作日停发一年岗位津贴。事假当月视完成工作情况酌情发放综合目标奖。

13.每月旷工1个工作日,停发当月绩效工资;月累计旷工2~5个工作日,停发6个月绩效工资;月累计旷工6个工作日及以上,或年累计旷工12个工作日及以上但不超过30个工作日,停发全年绩效工资。

14.年度考核不合格,下一年度内扣发50%-100%的岗位津贴,视完成工作情况酌情发放综合目标奖。

上述所称计发、停发、扣发绩效工资的,均从出现情形的下月起执行。

1.实行年薪制和协议工资人员工资、教职工科研奖励、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实施的奖励发放,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实行协议工资人员聘期考核兑现协议工资时,已发岗位津贴按校定职级标准清算。

2.继续教育讲课酬金由继续教育学院按照有关计算办法核拨给任课教师所在单位,由任课教师所在单位发放给教师,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3.引进高层次人才特殊待遇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4.政府规定的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性津补贴、独生子女费等按政府政策执行。

5.在职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绩效工资,按河北省有关规定享受退休养老待遇。学校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可为离退休人员发放一定的校内生活补贴,现行标准见附件3。

6.内退、病退人员,根据河北省有关规定执行相关待遇。

1.加强组织领导。绩效工资改革政策性、原则性和纪律性强,学校绩效工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各单位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在广泛征求包括教代会代表在内的各类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制定或修订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办法,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各单位改革方案应报学校备案。

2.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本着“谁签字谁负责”的精神,严禁在绩效工资财务项目和会计科目外列支属于绩效工资的人员经费。加强绩效工资预算刚性管理,学校核拨给各单位的绩效工资,应当在规定的会计年度预算总额中支出,不得透支或提前预支下一会计年度预算资金,余额不得结转至下一会计年度。基层单位社会服务性收入和学校划拨的各种提留、管理费等款项原则上作为单位发展基金,不得用于在岗正式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

3.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绩效工资监管机制,人事、财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监督职责,加强绩效工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违规行为,确保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党委组织部要定期监督抽查中层干部薪酬情况。校属各单位不得违反本方案规定设立和发放工资性津贴补贴或奖金。对违反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1.本方案适用于学校正式教职工。从20xx会计年度起执行。

2.本方案实施后,原《石家庄铁道大学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铁大人〔20xx〕20号文)停止执行,学校原其他分配政策和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3.本方案由人事处、财务处负责解释。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经学院“作风建设年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院举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演讲比赛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确定内容。(题目自拟)。

各学习小组要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精心组织比赛。于年月日前将参赛选手名单送教务处。

1.比赛采用抽签顺序制,参赛选手于4月10日下午3:00到教务处抽签,按抽签次序依次上台脱稿演讲,如需配乐,请选手将所配音乐提前交予工作人员。

2.每位选手演讲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比赛评分采取10分制,具体标准:

(1)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立意新颖(4.5分)

(2)表述清楚,语言流畅,声情并貌(2分)

(3)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流利(2分)

(4)服装整洁,仪表端庄(1分)

(5)时间限制,不足时、超时,在总分中减0.5分。(0.5分)

3.评委待前三位选手演讲完后开始打分、亮分。评委打分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合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分值求和,总分高者名次列前。最后得分若小数点后两位出现并列者看小数点后第三位。

4.设奖情况: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纪念奖若干名。

5.所有教师待演讲比赛全部结束后方可离开会场,在会场内不能随意走动,手机调整为震动或关闭状态。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建设第二课堂越来越被重视。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外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技能培训等活动。我校也积极探索和推进第二课堂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近期,我参与了一个社团活动,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收获和体会。

第二段:活动的内容和组织。

这个社团活动是一个志愿者团队,致力于社区环境整治和文化宣传。活动内容包括清扫公共场所、组织文化活动等。我加入后被任命为文化宣传组的负责人,负责组织并策划各种文艺表演和展览活动。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了演出和展览,最终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赞扬。

第三段: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社团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感受到了社区文化的魅力和志愿服务的意义。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并且学会了灵活应对问题和解决困难。而在社区宣传活动中,我发现了社区居民对文化艺术的渴望和需求,也认识到了文化对社区发展和凝聚力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进一步认识到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第二课堂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各种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经验。在第二课堂中,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实现个人价值。而且,通过第二课堂的培训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五段: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参与这次社团活动,我深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类实践和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第二课堂建设,尽量满足我们的需求和兴趣。相信在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未来发展将会更加光明。

总结:通过参与这次社团活动,我认识到高校建设第二课堂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并体会到了社区服务的意义和文化艺术的魅力。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平台。相信通过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努力,我们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师德师风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学院教育质量,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白城师范学院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切实把我院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通知精神,紧密结合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践行师德师风,规范、弘扬高尚师德师风为目标,大力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为重点,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力行师德规范,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开创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努力建设一支德学双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落实师德规范,营造风清气正、崇德向善的育人环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精神,进一步增强教师主人翁责任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廉洁从教,依法执教。

4、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要使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精心育人,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建立一套成型、完善有效的师德师风培育机制,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从学校内涵建设出发,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精神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教师队伍。

(一)开展活动,贯彻落实阶段

1、开展师德教育学习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严三实”和“四有教师”等内容的讲话精神,引导教师提高认识,规范行为,坚守师德底线。师德教育学习活动以集中学习为主,自学为辅。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学习活动,使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2、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实际,通过橱窗、宣传栏、网络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自查自纠、考核考评阶段

1、活动内容:组织教职工从思想和行为上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对照以下标准进行深刻剖析,写出书面材料。

(1)思想方面有没有违背教育方针、政策,散步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言论;有没有只顾个人得失,不顾全大局,或有只教书不育人的思想。

(2)工作方面有没有敷衍塞责、马虎从教:有没有消极怠工。甚至擅自脱岗;有没有讽刺、挖苦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3)行为方面是否存在有偿家教,向学生、家长推销教辅资料,接受或索要学生、家长财务等以教谋私的行为。

2、阶段要求: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院的师德师风情况,在教师中开展无记名问卷互评,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等形式定期收集意见和建议,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告知教职工,并督促其认真整改。坚持边学边纠正的原则,把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中“查”,在“查”中“纠”,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巩固“学”的效果。对于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突出整改重点、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切实予以整改。

(三)总结剖析,综合评价阶段

1、活动内容: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学生评教师。让干部的工作作风、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的方方面面自觉接受监督,切实改变教师的工作作风。及时开展自评总结和分析,认真总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经验,用典型的力量带动人,用先进的力量引导人,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阶段要求:建立健全管理问责机制,我们将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的评先推优、绩效考核相挂钩。对违反从教行为和职业道德缺失的,将进行严肃处理。

1、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成立以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项活动有专人负责,活动过程和成果要形成档案材料。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建立师德师风承诺制度。学院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反思,并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师德师风责任书》的要求进行自查自纠,对重点事、重点人、重点环节,要开展经常性排查整治工作,达到及时纠正不良师德行为、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3、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制度。制订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健全并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制度。认真开展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议等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

4、建立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学院设立意见箱受理教师、学生投诉,构建学校监督、学生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四大监督互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校的期望越来越高。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学生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课堂学习上,因此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个体。如今,借助第二课堂的平台,学生们可以参与各种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也积极参与了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活动,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初心及收获。

我选择了参与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活动,是出于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在参与这些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和启发。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我感受到了自我成长的喜悦和满足,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三段: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活动给予了学生们许多机会去锻炼实践能力。实践是理论的补充和检验,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第二课堂的活动充满了实际问题,要求我们动手解决,这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比如,我参与了学生社团的组织工作,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协调各方面的资源,解决问题并克服困难。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有价值。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活动对个人综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锻炼实践能力,第二课堂的活动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与不同领域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出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并发展出专长。这不仅丰富了个人的文化娱乐生活,还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我参与了学校的志愿者活动,通过与残障人士的接触和帮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感。这些感受将一直伴随着我,影响着我的人生选择和发展道路。

尽管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活动给予了我们许多机会和体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一些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第二课堂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他们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仅仅将第二课堂活动当做填鸭式的任务完成。另一方面,一些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质量欠佳,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第二课堂的建设,提高其中的教学质量和参与度。

总结: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是大学教育的创新举措,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学生们能够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第二课堂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努力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20字)。

高校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但也越来越意识到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我在参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这一事实。本文将从组织形式、课程设置、学生参与和收获四个方面,总结并阐述我对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组织形式(300字)。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有机组织形式是培训、社团、实践和志愿者等。我参加过的一个培训项目是面向大学生的演讲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不仅提供了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和表达能力。此外,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文化兴趣社团的学习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并通过集体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组织形式,我深刻感受到高校第二课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段:课程设置(300字)。

高校的第二课堂课程设置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尽可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比如,为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设立心理健康课程。参加这门课程的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另外,针对对技术爱好者,开设了计算机编程课程。通过学习编程,我不仅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高校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在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四段:学生参与(300字)。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在我参与的志愿者活动中,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为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暑期支教。通过这个活动,我不仅学会了爱心和责任,还加深了对教育的价值的认识。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些比赛性的活动,如模拟联合国。通过与其他学生的辩论,我进一步培养了自己的辩论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的积极参与是第二课堂的核心,也是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第五段:收获与反思(200字)。

通过参与高校建设的第二课堂活动,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还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将内省比赛中的失利,并总结自己不足;我也牢记支教活动中的感动和自豪,并且学会了爱心与关怀。然而,我也反思到,在进行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活动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结尾(80字)。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形式的创新、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个人的收获和反思,高校第二课堂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我相信,在第二课堂的培养下,我们的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