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汇总17篇)

时间:2023-12-02 16:08:39 作者:影墨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份具体的教育实施计划。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教学计划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鸟岛》教学设计的思考

徐市中心小学  黄珏苡。

三年前,我上了实践课《鸟岛》。那时,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自制课件,自认为课上得比较满意。

三年后,也是本学期初,为了“绕近路”,实践课又选择了《鸟岛》。

长假期间,想到进度差不多了,该是打开备课看一看的时候了。但当我再次打开三年前的备课时,感到有点不满意了。每个环节设计得相当精细,但似乎只备老师,没备学生,牵着学生往老师的圈里跑;各个部分显得比较零碎,缺乏一条主线。从头到未,只是完成各个部分,似乎缺少了点情趣。于是,利用长假,我再次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自制课件。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境1:

上个星期,我们春游了常熟的城墙和亮山工程。在车上,一位旅行社的阿姨向我介绍了一个旅游景点,你们想知道吗?是闻名中外的鸟岛。导游告诉我:(简介鸟岛)你们一定也想去鸟岛旅游一次,因为我们昨天还学了课文鸟岛。这次旅游,我们不乘汽车,不乘轮船,我们坐飞机去。好不好?不过,把昨天的两个问题也带去。

出示鸟岛图:各位小游客们,出发了!飞机缓缓地升上天空,穿过大气层,飞过高山,飞过河流,降落在闻名中外的鸟岛上了。

情境2:

从飞机上下来,进入鸟岛旅游景区,导游给了我一叠门票,我一看,票上有这么一段文字。

谁来读读票上的文字,读后你知道什么了?

旅游就是长知识,门口还没进,一个问题就解决了。

情境3:

刚进门口,右边的牌子上写着什么,看!

噢,虽然我们没赶上春天,但这段文字会让我们了解春天的鸟岛,真好!

情境4:

(播放群鸟声。)听,那么热闹,我们赶快登上观鸟台去看看吧!

情境5:

同学们,时间不等人啊,我们的班机即将起飞,请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准备返航了。

坐在飞机上,俯看着中外闻名的鸟岛,真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大家一定想说:“再见了,鸟岛!”(屏幕出示)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在飞机上,在天空中,放声抒发我们此时的心情吧!(齐读课文。)。

二、主次分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贯穿本课的两个问题是有学生提出来的,在学习的过程,有学生自己解决。搜集了多种鸟的图片,配上了各种鸟鸣声,用音像媒体占领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句式训练时,学生的话儿滔滔不绝。两次让学生上来进行简笔画,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扮演小鸟,接受记者的采访,真正体会到“鸟是人类的朋友”的含义。

这节实践课,直到下课,我们的学生还没有退出角色,兴趣浓浓。作为教师的我,也乐在其中。

再上《鸟岛》,让我悟出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永不满足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过程。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徐州语文教研活动示范教案。

学习目标:1、体味文章诗意的语言和哲理内涵。

2、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文章重要词句,品味诗意语言。

学习方法:情景设置法、诵读法、学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专题内涵解说引入)。

二、研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二)深入探讨。

1、请学生结合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有没有领悟到狼嗥叫的内涵?如果有,是什么经历让他有了这种感悟?

(2)狼嗥叫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3)山的理解和思考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研讨问题,组织交流,品析重点词句。

4、学生质疑,教师组织答疑。

阅读梭罗《寂寞》中的一段话,比较与文本在生态主张上有何异同。

四、总结。

1、文章以个性化的角度来表现哲理的特点。

2、结束语。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黔之驴》教学设计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掌握第一段的重要字词,准确背诵第一段。

考点第一段的重要字词句。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确定目标。

问题导入/创设情境/实验导入/直观展示/复习导入/其他。

(二)明确任务,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小组学习/学生质疑/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其他。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学生讨论/学生答疑/教师答疑/其他。

(四)交流展示,师生互动。

方法:学生展示/学生归纳/当堂训练/纠错提高/教师小结/其他。

作者简介。

自学指导一。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不会的字音做上记号。

2、解决不认识的字。

3、大声朗读课文。

4、个人展示朗读。

自学指导二。

1、小组合作译读第一段。

要求:重要词语一定要单独翻译。

翻译过程中有不懂的可以问老师。

翻译完后,小组自己设计展示方案展示。

2、背诵第一段。

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背诵展示。

当堂检测。

学生出题,学生答题。(所学的重要词句)。

李莎。

《黔之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分析虎、驴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

2、探究这篇寓言的寓意,并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虎、驴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来探究本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熟悉文意。

1、朗读课文,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声音响亮。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熟悉文章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知形象。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层层深入地理出老虎心理变化的过程,从而概括老虎的形象。

2、发挥想象,绘声绘色讲故事。

3、明确写虎的作用。

4、概括驴的形象。

四、了解背景,探究寓意。

1、学生多角度谈启示。

2、介绍背景,探究寓意。

3、用所学的三个成语写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有所创新。

1、奇思妙想编故事《黔驴新编》。

2、课外积累:收集带有“虎”字的成语5个。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

苏教版语文教材把《黔之驴》放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八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世界”。

我到中国知网查阅,搜集到142篇与《黔之驴》相关的文章,其中有14篇是《黔之驴》的教学设计和案例。然后,我还在网上搜集到若干篇《黔之驴》的教学案例。经过搜集、筛选、摘录、整理,我将研究情况具体阐述如下。

(一)考据类。

基于《黔之驴》文本内容研究,我在知网上搜集到的考据类的文章有45篇。经整理发现,学者们主要从注释、句读、寓意等方面来研究:首先,“黔”地非贵州。游生考认为“黔”在今湖南西北部分。杨经华认为“黔”是当时的黔州黔中郡。刘林、廖以爱、高贤芳、杨宗义等也认为“黔”非贵州。其次,教材编写有不足之处。郑承祚指出标点的错误。黄举山质疑教材对“荡,倚,冲,冒”的注解。鲁芳芳认为把《黔之驴》归入“动物世界”单元,位置安排似乎有些欠妥。梅桂香还指出教材把原文的结尾删掉,影响学生对原著的解读。最后,研究者对《黔之驴》寓意的见解不一。他们大多认为《黔之驴》的寓意是:“弱者要学会自我保护,要善于藏拙才能求得生存之道。”茅田认为《黔之驴》是政治性寓言。余祥生认为“驴”就是那些“不知推己之本”而“出技以怒强”的小人,是柳宗元“恒恶”之人。胡佳华认为文章寓意并非指向那些官高位显的“上层人物”,而是有着“驴脾气”的封建文人的悲剧。

(二)教学类。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活动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和要求。大多数教师在设计《黔之驴》的教学目标时,基本都是围绕文章的语言、寓意、描写手法三点。朱美兰、王德勇、张帅、杨t老师写出了教学重难点,数量在1―2个之间。朱美兰、张桂兰、张帅、杨、龙宇等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的流程可以归纳为:导入――掌握字词音义――疏通文义――形象特点――寓言特点与内涵。刘娟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自读学习为主,还设计了自读点拨和自读思考,与“非指示性”教学中基于自主梳理的教学设计相近。陈建源则用三种模式对《黔之驴》进行教学设计,分别侧重语言、内容与写法、读的训练。

黄厚江老师曾执教的《黔之驴》,彰显了他的“本色语文”的理念,以简朴的风格呈现出精彩的课堂。黄老师的教学流程是由浅入深的`,每个环节相互关联,构成整体。黄老师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一篇寓言,三个故事,六个‘成语’”。首先,黄老师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在文本解读的时候能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具有探索精神。其次,黄老师保持朴实的教风,抓住文章的“症结”,用寓言的方法教寓言,研究三个形象、三个故事、一个道理。再次,黄老师在教学中以“成语的积累和创造”为线索,将学生的思维由分析性思维逐步引向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最终达到了在言语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最后,黄老师懂得“倾听”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有积极的回应。如果学生难于回答问题,他不是设下“问题陷阱”,而是耐心地指导学生思考,重在让学生感受思考的过程。

三、启示。

经过搜集、整理、分析有关《黔之驴》的资料,参阅《黔之驴》的一些教学案例,基于相关教学设计理论,我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南针”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也就是预期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身心诸方面应发生的变化[3]。以《黔之驴》为例,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细读文本,对本文故事情节、形象、意义作个性化解读。第二,本文为寓言类文言文,要依据本文体式确定教什么。第三,了解授课班级的学情。确立教学目标时,在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维度不冲突的情况下,我从语言、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入手,使教学目标清晰完整:(1)语言。学习《黔之驴》的重点文言词句,积累与本文相关的成语,品味柳宗元生动凝练的语言风格。(2)内容。分析故事中“驴”“虎”和“好事者”的形象特点,探讨《黔之驴》深层寓意。(3)手法。学习本文对“虎”畏“驴”、识“驴”、食“驴”细致的动作、心理描写手法。

(二)教学流程――不以形式为目的。

教学流程是教学正在进行的状态。教学流程重内容,重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交往互动活动[4]。上述是从横向来看的,从纵向来看,教学流程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的。因此,我就《黔之驴》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预习――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故事――学成语,分析形象――讲故事,探讨寓意――总结与评价学习――写故事。本教学流程设计了3个教学环节,主要环节是第二和第三个环节,用时在15分钟左右。教学环节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的活动”。我设计的后续活动是学习作者描写“虎”的心理过程的写法,尝试写一篇寓言故事来促进学习迁移。

(三)学习评价――并非可有可无。

学习评价是整个教学流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发现,搜集到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明确的学习评价环节,即便有也是对某一学生行为的具体评价,或是对整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与评价。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倡导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不能只对单一的智能进行评价,仅仅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是不合理的。“情景化评估”就是他提出的一种学习评价方式,即指:“在学校和学校影响较小的环境中,学习都是在相关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评估也应该在类似的情境中进行才有意义。”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人。

“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05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04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

2005主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马》教学设计思考

(此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区分出不同类型的马的性格,有鲜明的印象感知。)

(这一问题较之先前的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仔细的阅读就可以发现答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这个问题解决了,文章的主旨就显而易见了)

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

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做必要的评论,对合理的价值观可进行肯定,对有消极思想的应即使加以疏导纠正。教师的评论可参考:

“难道你没看到,大战前,几乎每位战士都会情不自禁的对他的战马喃喃自语,诉说些肝胆相照的话,战马那时的姿态是那么的高贵;当战斗结束,若战士荣归,战马生还,战士总会对战马表示一番友好”

“在某些人身上,不也留下了劳动的痕迹吗?你看那手上的老茧,腱上的死肉疙瘩等等”

……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马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进行思考,谈谈自己的价值观,既围绕文本生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学有所用。)

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精彩,但事实上,你们并不能去做马,所以,只能说你们愿意做像马一样的人,其实这就是将马当作人来讲述,而我们的作家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在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段话。(生齐读。)

请你选择周围事物为对象,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鸟岛》教学设计的思考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九课《鸟岛》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初步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全文叙述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借助多媒体以朗诵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充分发挥以读代讲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和述、演、问、思、写等方式聚合交叉。使整个教学过程 成为学生自读自得、以读代答、以读带练的主体建构活动。使用权课文的教学建立在三根支柱让:“鲜明的思想”、“生动形象的语言”、“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在喜爱鸟岛的感情基础上产生进一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这一教学目标 的确定,体现了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着眼于功能性目标,即把原来着眼于双基目标同时重视素质目标的教学,转变为着眼于素质目标,同时尽可能实现双基目标的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愿读、乐读、会读的阅读情境。

鸟儿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熟悉,因为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对于有千千万万只鸟的鸟岛来说,却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声、光、影、像”与一体的优势,以“读”为主轴,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新授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二、三自然段相吻合的录像;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鸟岛鲜明逼真的立体形象和悦耳动听的鸟叫声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鸟岛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直接兴趣,达到“课伊始,情亦生”的境界,为学生创设一个愿读的情境。

学习语文情感是基础,如何使这种情感和朗读统一起来呢?在教学第二自然时,多媒体呈现鸟岛优美神奇的画面,教师则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使听觉情境迁移至声像情境和语表情境,形成一个“情绪场”。此时,教师再引读,学生的情感则油然而生。这时的学生不仅愿读、爱读,而且能够从读中感受、体悟春天鸟岛美丽而神奇的景色,达到“可以意会的不言传”的教学目标 。

二、利用多媒体,促进新知识内化。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丰富,生活体验更不全面。在教学中,往往遇到的重、难点不易解决。多媒体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更为详实的图文资料。学生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感官的协调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内化,才能更准确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内化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我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利用多媒体出示夏天鸟岛热闹的情景。精美画面,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讨论的欲望,而且使学生对鸟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于是多媒体又出现重点句,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进一步体会夏天鸟岛热闹的特点。从而把这些来鸟岛的信息转化为自己内在知识储备的部分。

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精妙。

我们祖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丰富、表达最完整、最准确、最活泼的语言之一。学习语文,就是要让学生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获取无穷的乐趣。

《鸟岛》这篇课文,用词精妙。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的鸟蛋。”如一味地就句子来理解句子,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借助多媒体教学,将画面定格在“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上,画面旁边呈现第三小节文字,利用文字颜色和顺序的可变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看看想想,读读议议,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体会到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多媒体,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所谓“人文性”,其思想的内涵就是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根据这一思想,本课的设计,我以学生自由健康的发展为出发点,重视学生情感趋向、情感需要和个性的铸造。教学课文第三小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细细地读,同时鼓励他们和同桌、老师一起读,、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情趋向,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由于教学方法是教学中体现人文性的最富有活力的要素,“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根据学生情感的需要,随机教学相关句子,这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

纵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环境,把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现实的”、“开放的”、“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黔之驴》教学设计方案

一、字音及词义:

噬sh:咬,食。

狎xi: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遁dn:逃走。

窥:暗中察看。

好h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宠然:巨大的样子。

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是以之为神的省略。

蔽:隐蔽。

稍:副词,渐渐。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他日:另一天,有一天。

骇hi:害怕,惊惧。

以为且噬己:认为将要咬自己。且,将要。

然:然而,但是。

往来:走来走去,来来回回。

异能:特殊本领。

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子轻侮或戏侮的样子。荡,碰撞;倚,依靠;冲,冲击;冒,冒犯。

不胜shng怒:非常恼怒。胜,禁得住,不胜,不能承受。

计之:盘算这件事。之,指上文所说驴生气了只能踢的情况。

跳踉ling:跳跃。

去:离开。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儿本领已经使完了。

庞然大物:形容很大很笨的一些东西。现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刺史,又称柳柳州。生于长安,九岁时因避战乱,曾随祖父辗转到夏口(今湖北武汉市)、九江、长沙等地,切实体验到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他以后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影响很大。少年时即因文章而有奇名。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后来在朝中任职,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州刺史的属官),刘禹锡等七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他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诗文名篇。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折磨,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创作的古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有很多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作品。

2、关于背景。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作品,包括诗文两部分,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并有新的发展。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组合成的《三戒》,通过麋、驴、鼠三种物态的描绘,反映现实,形象生动,语言犀利,篇幅虽短,而波澜起伏,《罴说》等篇嘲弄贪得无厌、虚声惑众的人,同样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寓言作家,也很少有独立的寓言作品,大多数寓言附属于议论性的文章,针对性强,故事情节一般比较简单。《黔之驴》虽然可算作独立的寓言作品,但同样具有上述特点。

本文是寓言故事《三戒》中的一篇。三戒是三个应引为借鉴的事。黔之驴是贵州一带的驴子,借驴为喻,讽刺不自量力,自取灭亡的恶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柳宗元《黔之驴》的再思考

《黔之驴》这篇寓言这是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著名的寓言《三戒》中的一篇。

在我看来,柳宗元笔下的似乎不像高官显贵,也没有“仗势欺人”,更谈不上是什么“上层人物”了。就其悲惨的遭遇而言,它更像是弱小的受害者,最终落下个喉断肉尽的下场,这也是值得同情的。联系作者柳宗元的人生经历,这更像是作者本人乃至类似作者这样的封建文人们的写照,而并不像是讽刺那些“上层人物”。

驴,体态瘦弱,骨架却大,喜欢叫吼,以性子执拗出名,人称“驴脾气”。也正是因为脾气不好,又喜欢叫吼,甚至还用蹄子踢了老虎,才落得被“喉断肉尽”的悲惨下场。而柳宗元的经历,却与他笔下的驴有颇多相似:柳宗元生活在中唐时期,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日渐没落,朝政的腐朽。年轻时的柳宗元就疾恶如仇,勇敢正直,走上仕途以后,更加锐意进取,与王叔文、刘禹锡等人投入永贞革新,积极施行罢宫市、免进奉、打击贪官污吏等措施,成为永贞革新集团的核心成员。革新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生活的十年间,他深入接触社会现实,了解民间疾苦,写下了许多揭露腐朽、讯刺现实、同情人民、寄托忧愤的作品;后来应召赴长安,但随即又被远贬柳州,最终落得个客死柳州的悲惨结果。究其原因不就是柳宗元看不惯贪官污吏,看不惯官场的黑暗,看不惯仗势欺人的上层建筑,想劝皇帝励精图治,想富国强兵,想让老百姓生活得好一点吗?没想到他的革新举措却得罪了腐朽的官僚、昏庸的皇帝,遭到了贬谪,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了。尽管如此,他仍管不住自己那张嘴,还要写文章去揭露腐朽、讽刺时政,仍然对腐朽的统治阶级不依不饶。柳宗元的这种性格,不正和执拗的驴脾气很相近吗?而被远贬他乡、客死抑州的结果与驴被“断喉尽肉”的下场相比也好不了多少,也许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后就认清了自己的悲剧,这都是自己执拗的文人脾气所致。

其实像柳宗元这样的封建文人还真不少,只要我们翻翻中国的文学史就能发现。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不就是一例吗?他只是想要改革内政,壮大楚国,他只是对顷襄王做秦王的女婿感到愤概,对楚国的前途命运担心,却遭到郑袖、子兰、上官大夫等旧贵族的诋毁、诽谤,而昏庸的顷襄王更是把屈原逐放到荒僻的江南。楚国被秦国吞并,屈原却只落得个怀石投江的悲惨结局。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他不也是因为上书为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而被捕入狱的吗?结果遭到了宫刑,受尽欺凌。“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天下闻名,因为不满曹操窃取汉朝政权,对曹操多有不敬,多有侮谩之辞,激怒了曹操,所以被杀。“竹林七贤”中的稽康,他拥护的曹氏大权旁落了,却不肯与取而代之的司马氏合作,甚至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公然表示与司马炎政权决绝的态度,最后因公开发表“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激烈言论而被司马昭所杀。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嘉佑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他写了大量的诗文,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变法期间,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于是,他遭到辞退。晚清时期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龚自珍,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古,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于变革。青年时代所著《明良说》《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强烈的揭露和抨击,他强调富国强兵,不拘一格降人才。但他的这些主张都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高官们的利益。于是,他的`主张得不到认可。相反,他遭到终生不得用的悲惨遭遇。类似的事在文学史上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为何这些文人都仿佛与柳宗元笔下的驴如此相像?是因为他们多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深知人间疾苦,他们用笔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想法。一旦为官,就想着如何救民于水火之中,如何使国家富强,如何消除社会矛盾。他们疾利的言辞、为民的主张,无疑损害统治阶级的利益。于是,如果不向权贵妥协,那么他们就可能遭到贬、辞甚至引来杀身之祸。这些文人都是与柳宗元笔下的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大有“不平则鸣”的“驴脾气”,而他们却没有一个善终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与柳宗元笔下的驴有相似脾气和经历的封建文人大有人在,可能柳宗元上是基于历史上文人们的不幸以及自己的痛苦经历,才写下这篇意在劝诫文人通道的寓言,让他们懂得一些全身远祸的为人处世之道。

总之,《教师教学用书》中这样归纳《黔之驴》这篇语言的寓意,我认为不是很妥贴,其寓意并非指向那些官高位显的“上层人物”,而更像是从驴的悲惨下场中折射出有着“驴脾气”的封建文人的悲剧。

拓展:

黔之驴。

唐代: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柳宗元《黔之驴》的再思考

作者:柳宗元。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具:画好表格、圆的大纸;直尺;绳子;剪刀。

学具:画好表格、圆的作业纸;直尺;火柴。

一、激趣导入。

生:……。

师:那么照这么讲下去,第23句我们应该讲什么呢?

生:……。

师:对了,由此方法我们也可以知道第60句我们讲哪一句。

再引出找规律填数字。

二、在摸索中前进。

例1:(课件播放)按图中的方式继续摆桌椅。

(1)填好表格数据,点课件,出示数据。

(2)师:是怎么填写出来的?(每增加一张桌子就多4把椅子)。

(3)师:除此之外你有其它的发现吗?点课件提醒学生两个量之间还有公式的关系。

(桌子的张数×4+2=椅子的数量)。

师:大家觉得这题目有意思吗?(有)下面一个题目需要同学们一起来合作完成了。

例2:(课件播放)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三角形。

(2)反馈:报数据,说说是怎么样得出数据的?(火柴棒堆出来的;推导出来的)。

(3)师总结规律:

每多一个三角形就多两根火柴棒。

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火柴棒的根数等于三角形的个数×2+1)。

由此我们用n表示三角形的个数,用a表示火柴棒的根数,我们就有了a=2n+1。

小结。

师:讲了两个题目了,老师想问问,今天探索的新规律,新在哪?

生:……。

师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规律,这类题我们不仅可以找出某个量前后数字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可以得到这两个量的一个公式,其实这个公式就是规律的呈现方式。

有了前后数之间的关系或是有了公式,我们在解决较大的数字问题时就轻松多了!

师再点课件:当摆出25个三角形的时候,需要的火柴棒根数是多少?(51)。

例三:(课件播放蛋糕图片)师:这个蛋糕漂亮吧?让人看得馋涎欲滴,看到蛋糕很多人会想到生日,那么老师相信大部分同学在生日时会切蛋糕,好,下面一个问题就与切蛋糕有关,假如今天是班上是某个同学的生日,老师要求他切五刀,大家帮他想想看,最多能切给几个同学吃?要求是只能从上往下切,蛋糕可以不均匀。想好方法的学生请举手。

生说说方法。

师:对了,一下子让我们切五刀太复杂了,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数字入手,然后逐渐来研究比较大的数字,那么我们应该从一刀入手(两块),两刀(四块),三刀呢?开始复杂起来了,不要急,我们课前不是在作业纸上画了一个圆吗?你们把它当作蛋糕,用手中的笔和尺子当作刀,切切看,切好了举手。

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说说怎么样就能保证切出来的蛋糕块数是最多的。

生再独立完成切四刀。

屏幕上点出分别切一刀、两刀、三刀、四刀对应的蛋糕块数。

师:下面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如果是切5刀呢?

生会低头再去画,师提醒用规律的方法去做。

三、巩固新课。

书本翻到94页,独立完成第三题。

四、趣题拓新。

填数据,找规律,出示折了30次以后的数据,然后与珠穆朗玛峰比高。

师:其实,这是人们在简单的生活经历中找到一定的规律后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之间的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探索,试着去寻找一种规律然后去挖掘别人未知的世界!

展示“课后探索”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重点。

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够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教学时数10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两篇文言文,疏解词句,理解文意,翻译部分语句。

谛听天籁。

教学重点。

1、学习对自然美的独特的.审美感悟。

2、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3、具体分析两文将审美情趣、景物特征与语言风格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来感受、欣赏前人是如何发现、体察、描摹大自然的美。

第1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江南冬景》。

逐段研读课文,领会文意,思考讨论:

1、作写了江南冬景的那些景物?作了哪些比较突出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和情调?

2、文章写景虚实结合,仔细分析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虚景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3、划出文中引用的诗文,仔细体会在文中表现的意境。

第2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晨昏诺日朗》。

思考与讨论的要点。

1、章记叙了与诺日朗的几次遭遇,重点写了哪两次?

3、作业摘录文中新颖妥帖的比喻句。

第3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并依据课文为p.99~100三幅图片配文字说明。

感悟自然。

教学重点。

1、把握两文写景、抒情、说理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特色。

2、领会作品独特的韵味,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概括作品抒写的人生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导入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静穆,水的灵动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杰作。

思考与讨论作者看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文学常识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

湖山沉思。

教学重点。

1、与文本对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能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2、研习文本,理解本板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阅读与讨论要点。

1、静心感受理解文章所写“寂寞”的含义。

2、狼的一声嚎叫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的听这一声嚎叫?

第10课时。

教学要点专题小结。

1、检查背诵课文《赤壁赋》。

2、文学常识郁达夫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赋。

3、写出景物特征,这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作者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否则难免空洞和肤浅。本专题的文章融写景状物、抒情、说理于一体,表现作者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时的理性思考,回味每篇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表现个性的思考的。

黔之驴教学设计方案

《黔之驴》这是一篇寓言,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明白一些道理。通过教学,学生应该理解文章的内容——一只庞大的驴被一只老虎吃掉了;理解掌握文章的文言词汇,尤其是课下有注释的词语;能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这就是本课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文章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教学重难点是后两者。

通过学生介绍学过的寓言故事导入,设计了“读——练——品——悟——说”五个环节。

“读”环节: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学教案》的字词注音,再请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并纠正错误字音,全班齐读课文,然后同桌互助,对照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练”环节:幻灯片出示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检测学生对文言词句的掌握情况。“品”环节:设计了三个问题,概括文章内容,虎吃驴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小组合作讨论文章刻画的两个动物的形象,循序渐进地完成从内容到赏析的过渡。

“悟”环节: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领悟寓言的深刻寓意,并能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说”环节:这是拓展部分,又有一位好事者运来了一头驴,它决定要为驴子家族洗刷耻辱战胜虎,请发挥想象,续写寓言故事。

最后小结学习得到的启发,并送给学生一幅对联,与大家共勉作结。安排作业。整堂课是以诵读为主的。跟以往的教法不同,这次完全抛开“串讲”的模式。我这节课真正让学生去做“主人翁”,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一开始学生就书声琅琅了,因为学生明确了他们要进行第一个任务:多层次朗读;朗读的要求就是他们首先是借助课文的注解读课文,完成《学教案》的字词注音,把课文读准。这个环节处理不够好的就是在学生完成注音时应全班朗读一遍正音,就不会导致后面学生回答问题时有读错的字音。接下来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把课文读顺。再接着就是全班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得有板有眼。但这些都不是单纯的朗读,而是随着诵读次数的增加,对学生的要求也在增加了。真正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接下来,给他们做个检测——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学生们都很踊跃,回答得又快又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解决文言文的字词,翻译句子,学生乐于接受,也学得轻松。

蕴。所以学生的回答积极性很高,学生的边读边赏析十分到位和准确,还有一些学生独到的精彩的表述让自己都佩服,可惜没能完整的记录下来。

学生通过对前一环节虎和驴两种动物的形象特点的细致分析,领悟寓言的深刻寓意自然就水到渠成,还能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拓展环节续写寓言故事。这一环节时间安排合适,但所提要求还不是很具体。续写寓言故事应往哪个方向动笔?既然续写的是寓言故事,那么所写的也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学生若写的并不是寓言故事,应如何评价激励?在学生回答时我并没有将这些问题处理好。

最后小结学习得到的启发,并送给学生一幅对联共勉,安排作业。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拓展阅读:

教学目标:

1、流畅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写法。

3、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写法。

2、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同学们,你们之前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请同学给我们讲讲。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寓言,是唐代柳宗元写的《黔之驴》。

二、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完成《学教案》p69注音。

2、一生读课文。

3、其他生评价纠正错误,点出易读错的',需要注意的字音。

4、全班齐读。

5、同桌互助,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6、在疏通文意过程中,有什么难于解决的提出来。

三、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稍近益狎()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驴不胜怒,蹄之()技止此耳()()。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翻译下列句子。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译: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译: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四、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虎吃驴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刻画了一只怎样的虎和一头怎样的驴。读后以前后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惧驴:老虎刚一见到自己从未见到的驴,产生了“以为神”的看法。这一心理描写,写出了老虎一时为不了解的驴的庞大外形所迷惑的情态。“蔽林间窥之”,“蔽”的动作是老虎惧怕驴的表现,“窥”,既反映了虎迫切希望了解驴,认识驴的心理,又反映它的小心谨慎。带感情朗读。

进一步摸清驴的底细,采取了挑逗、碰撞、冒犯的、力度大的试探行动。“驴不胜怒,蹄之”,驴终于使出用蹄踢的这一绝招,因此,虎产生了“技止此耳”的心理活动。这一心理独白,是老虎对驴的本质认识,是经过多次实践而得出的正确结论。带感情朗读。

吃驴:由于老虎认清了驴的本质,于是采取了“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的威猛、干脆的吃驴行动。带感情朗读。

文章就是这样塑造了机智勇敢的老虎形象和外强中干的驴形象。

板书:机智勇敢外强中干。

下面就带着你们的理解把课文再朗读一遍。

五、悟。

寓言往往通过一定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劝喻或讽刺的意义。那么这篇寓言借驴和虎这两个动物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试从虎和驴两个角度谈谈。(老虎用它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貌似强大的事物面前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驴用它的血的教训警醒我们要没有真才实学,就没有好的结果。)。

六、作业。

完成《学教案》p70巩固练习部分。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1、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的诗意语言。

2、通过研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2、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有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美;有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人反思生态环境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利奥波德这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悟。

二、文本研习。

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些时间,我们可以小声地快速地阅读全文。相关字词可以参见大屏幕,希望大家能够把它画出来,标注好。同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阅读,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由是什么?(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黔之驴》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

3.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

4.学习“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

(1)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

(2)学习“庞然大物”“黔驴技突”这两个成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

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

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

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

本文也是一篇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

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

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

刻的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有好事者船载以人”“船载”:用船载。以:连词,相当于而。

“放之山下。虎见之”这两个“之’奖代词,指驴。

“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

“他日”:有一天。

“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

“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

“蹄之”: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脚踢。

以为:以为神。把(它)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因:虎因喜因而。

因跳踉大阚于是。

3.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

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

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

此耳!”

(6)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

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

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

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

己了。驴子不仅外形大,而是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只是它。

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到它似乎。

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

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

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

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

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

实,自然非常高兴。

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

风大震,“跳踉大阚”,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

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

4.提问: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讲论并归纳:因为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

奇的'东西。

5.提问: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

讨论并归纳: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

“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6提问: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用一个成语表示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黔驴之技或黔驴技突。

7黔驴技穷比喻本领不过如此,被人着穿。多用于贬义,讽刺入技。

能低劣,无法解决窘境方面。请几位同学给这两个成语造句。

例句:帝国主义看起来是庞然大物,但实际外强中干,没有什么可。

怕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例句:囚犯想了个越狱的办法,但黔驴之技怎能逃得出保卫人员的。

眼睛。

例句:小明夸大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

他黔驴技穷,束手无策。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寓言。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

一个深刻的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

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本文写得真切生动,作者善于通过对虎一系列动作、心理的描写把。

它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分清楚。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代化设计。

(一)解释了列加点字。

a蔽林间窥之()。

b.稍出近之()。

c.虎大骇()。

d.益习其声()。

e.尽其肉,乃去()。

(二)翻译下列文盲句子。

1.以为且噬己也。

2.驴不胜怒。

(三)造句。

1.庞然大物:

2.黔驴之技:

3.黔驴技穷:

(四)《黔之驴随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附译文)。

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

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

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过。

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谨慎的,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

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

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名周围走。

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

闯、依靠、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因。

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也就如此而已!”于是跳起来大声。

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鸟岛》教学设计与思考

1、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岛、部、冻、陆、续、养、育、却、类”;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部、冻、陆、养、育”;借助字典理解“岛”的意思;通过找近义词理解“养育”;通过表演理解“陆续”。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密密麻麻、陆续、各种各样”等词语;对文中描写鸟多的句子能熟读成诵。

2、朗读课文能做到按标点正确停顿,重点指导朗读文中描写鸟多的段落。

3、学习了解课文的内容。能感受鸟岛是一个鸟的世界,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喜爱鸟类、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音节“dao”,谁能拼读?

2、出示汉字“岛”,(师板书,生书空)。

3、什么是岛?请大家查查字典,找找“岛”字的解释。

(示“岛”的解释条和相应的图片。)。

4、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特别的岛,(出示17、鸟岛)。

齐读课题。

5、播放录像,整体形象感受鸟岛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说明:

帮助学生复习音节的拼读,尤其是第三声的拼读要到位。老师示范性地板书“岛”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怎样写好这个字并掌握正确的笔顺,同时字形和字义相结合,有利于更牢固地识记生字。在课题揭示,以学习“岛”字为突破口,将音节拼读、了解字义、指导书写等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我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鸟岛在什么地方?

1)指名读第一节(媒体出示)。

2)引读第一节。

教师讲解,要求学生仔细听,认真记。

青海湖就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在它的西部有一个小岛,原名就叫――,它的面积只有0.8平方公里(出示青海湖鸟岛的图片),别看岛小,名气却很大,它就是――。

3)师:“闻名中外”表示名气很响,全世界都知道。(出示:闻名中外)。

指导读好“闻名中外”

4)自由读句,准备当小导游,简单介绍鸟岛。

5)示:青海湖西部“海西皮”闻名中外鸟岛。

(学生介绍)。

6)齐读句子。

边读边想一想,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7)出示:“海西皮”岛为什么会被称为鸟岛?而且还是闻名中外的鸟岛?

2、师: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相关的内容,本单元我们的重点学习目标是“读课文,了解内容”。

1)交流。

随机出示:

鸟:一群一群、陆续、各种各样、伸手。

鸟窝: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鸟蛋:到处都是、随手。

说明: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喜好、观点,并从互相的交流中,获得信息,得到启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这些重点词语,并为后面完成课文内容的填空做好准备。

2)引读板书。

随机出示:多,鸟的世界。

4、指名分节朗读(2-4),了解每一节的内容。

出示:(教师要提示学生——先读课文,再根据提示读读、想想、说说)。

1)每年春天_________,的鸟儿就________从远方飞来,它们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六月,“海西皮”岛成了___________,鸟窝___________、鸟蛋___________。

3)来岛上游玩的人,______就能______幼鸟,______都能_______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______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读:鸟岛真是一个――,那儿鸟――,鸟窝――,鸟蛋――,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游玩,的确是――。

说明: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读、想想、说说,帮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静心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把自己了解的内容说清楚。在组织交流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5、再次播放播放录像。

三、深入学习课文积累有关语段。

1、读读课文的2-4节,用直线划出描写鸟岛上鸟多得句子。

2、交流。

第二节:

1)指名读句。

(“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飞到那儿去的鸟很多。“一群一群”读的时候,语速要放慢。)。

2)学生演一演“陆续”(扮成小鸟陆续从座位上飞上来)。

3)引读。

4)出示: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给“养育”找个近义词。

5)小鸟回到岛上,心情非常高兴,请女同学一起高兴地读好这一节。

第三节:

1)指名读。

2)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读好它。

3)指导读句(读好“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到处都是”)。

4)引读:

5)出示三张图片,自由准备,选择一张解说。

交流。

6)齐读第三节:

第四节:

1)指名读。

2)边做动作边齐读这一节。

3)引读。

4)引读板书。

六月的鸟岛热闹非凡,简直成了――,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到处都是――,遍地都是――,不愧是――。

说明:

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组织课堂教学,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作相应的点评、总结,指导读好重点词语和句子。学生一般较容易找到2-4节中的相关语句,教学时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阅读课文。如通过介绍图片训练积累词句;通过动作表演激发兴趣,理解词义等。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同时把生字记住,把课文的语言积累在心。

3、学到这儿,谁能说说“海西皮”岛为什么能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

a青海湖的气候、环境适合鸟类生活。

b游人爱护鸟类。

1)交流。

(补充资料)。

2)随机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

4、欣赏鸟岛组图。

5、自由读文,回忆课文内容(同桌互练)。

(再次出示内容填空)。

6、借助板书完成内容的填空。

交流。

说明:

在学生已基本能口头完成且了解了每一节内容的基础上,再动手写一写,既让学生学习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这些重点词语,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体现课堂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

7、引读填空。

青海湖鸟岛是个非常适合鸟类生活的地方,每年春天――,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那儿成了――,鸟窝――,鸟蛋――,岛上的鸟儿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可事实上――,因为大家都知道――。

四、语言实践活动。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了鸟岛,看到那么多的鸟和鸟蛋,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