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建筑规范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时间:2023-11-01 17:13:22 作者:翰墨 实用建筑规范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收获和体验,它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总结和概括。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思路和灵感。

建筑安全规范解读心得体会

建筑安全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保证建筑物安全性的一系列措施。与人们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因此严格落实建筑安全规范意义重大。下面就从自身实践出发,分享一些建筑安全规范解读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建筑安全规范的必要性。

建筑安全规范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遵循建筑安全规范有助于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防止意外发生、降低损害程度,也有助于节约建筑工程成本。作为建筑从业者,遵循和掌握建筑安全规范,不仅能够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高效,更能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二段:建筑安全规范解读必须全面。

建筑安全规范解读不仅仅是认真阅读规范条款,更应该将规范条款的内容结合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并了解到规范背后的理念和目的。通过对建筑安全规范全面解读,我们才能深入理解规范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才能针对实际场景进行更恰当的规范措施落实。这就需要建筑从业人员具备全面精准的解读能力,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

第三段:规范要求是安全基石。

严格落实建筑安全规范的要求是建筑安全的基石。只有遵守规范要求,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从业人员更应该遵守规范,将建筑安全真正落地落实。规范要求是所有从业人员都需要遵守的标准,任何人都不应该掉以轻心,对规范的要求有所漠视。

第四段:规范落实需要实际指导。

在规范解读和落实的过程中,实际指导非常重要。指导应该由专业人员实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解释。同时,专业人员应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实际效果数据进行解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只有这样,从业者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规范的意义和实施模式,更好地读懂规范的要求,提高自身在规范中的遵守水平。

第五段:建筑安全规范是保障“安全第一”的有效途径。

建筑从业人员始终将“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坚守规范精神,落实建筑安全规范的要求,是保障建筑安全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筑安全是维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我们一定要遵守规范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做到“安全出彩、规范臻于完美”,为建筑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建筑安全规范的解读和实践对于从业人员至关重要。要全面认识建筑安全规范的实际价值,专业细致地解读规范条款并努力落实规范要求,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真正做到安全可控、规范落实,为建筑大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筑规范分享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建筑规范是指对于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所需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作为建筑师或从业人员,我们需要熟悉和遵守各种建筑规范,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对建筑规范的心得和体会,下面将分享一些经验。

第二段:深入分析(250字)。

首先,最重要的是仔细研读并理解建筑规范的内容。建筑规范包括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设计细节、结构计算、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的规定。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规定的背后的原理和目的,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规范的要求。

其次,我们需要善于总结和提炼建筑规范的核心要点。有时候,规范的内容十分庞杂和繁琐,为了更好地应用规范,我们需要将其归纳概括,并与自己的设计或施工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解读和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第三段:经验分享(300字)。

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严格依照建筑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是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例如,在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荷载分配和构件选择,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在施工阶段,遵循规范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例如混凝土浇筑的强度检查、钢筋的检验等,可以有效防止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另外,我们也发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规范之间可能存在冲突或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以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不受影响。同时,在遇到规范缺陷或不完备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反馈,以促进规范的完善和更新。

第四段:规范与创新的平衡(300字)。

建筑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在实践中,只有机械遵守规范而没有创新可能会限制我们的设计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建筑规范与创新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做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这需要我们对规范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规范的制定过程,通过提出建议和探索新的设计方法,推动规范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第五段:结语(200字)。

总之,建筑规范是建筑师和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的准则,而且遵守建筑规范是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深入研读、总结经验并灵活运用规范的要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创新方式。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参与规范的制定和更新,推动规范与创新的平衡发展。建筑规范的分享心得体会,正是我们不断进步和提高的重要源泉。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心得体会

近年来,地震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了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抗震规范。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深刻感受到了抗震规范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必要性,通过这段时间的设计实践,我获得了一些抗震设计的心得体会。

首先,抗震设计必须从细节上严谨。在建筑设计中,细节决定命运。而在抗震设计中,细节更是相当重要。比如,在地基处理上,我们要对地基进行深入的勘测和分析,确保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建筑的要求。同时,在建筑结构设计上,要根据不同的地震区域,采取相应的结构形式和加固措施。此外,在材料选择上,我们要选择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并进行正确的施工,确保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其次,抗震设计要注重多方面的考虑。在抗震设计中,仅仅考虑结构的强度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考虑建筑的稳定性、刚度、变形能力等因素,并对建筑进行全面的抗震评估。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到建筑在地震发生时的位移、震动和回复等特性,以及建筑在地震后的紧急疏散和人员安全问题。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更加抗震的建筑。

另外,抗震设计需要注重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建筑抗震技术不断涌现。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的技术,灵活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比如,地震隔振技术、钢结构抗震技术等都是近年来的热门技术。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灾害韧性,更好地应对地震的威胁。

最后,抗震设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抗震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部门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建筑抗震规范和政策,建立科学的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建筑企业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筑质量。公众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逃生能力,并积极参与地震演习和培训。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地震带来的挑战。

总之,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的设计实践,我深切感受到了抗震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未来的设计中,我将继续注重细节、全方位考虑,并积极学习新的抗震技术,努力提升自己的抗震设计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建筑。同时,我也呼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一个抗震安全的建筑环境。

建筑规范分享心得体会

建筑规范是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规定了建筑物在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标准。遵守建筑规范,能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我多年的从业经验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建筑规范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首先,建筑规范的严格执行能够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物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如果不符合规范,就存在着安全隐患,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潜在的威胁。例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筑规范规定了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消防设备的设置等,这些方面的要求严格执行,能够确保建筑物在面对自然灾害、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具有足够的抵抗力和逃生通道,保障人们的安全。

其次,建筑规范的执行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建筑物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投资巨大,一般要在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使用。如果不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那么建筑物很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施工不良等问题,导致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裂缝、漏水等质量问题,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反之,若能严格执行建筑规范,确保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符合规范要求,那么建筑物将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和改造的频率和成本。

第三,建筑规范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建筑项目常常涉及多个专业的参与,如果没有一套标准的规范,那么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将变得异常困难,可能出现设计混乱、施工冲突等问题,导致工期延误和质量风险。而执行规范,可以统一专业语言和标准,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工程变更和返工,从而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此外,建筑规范的执行有助于规范行业秩序,维护行业声誉。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和安全的领域,必须保证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如果在建筑工地上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将引发安全事故,危及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并对整个行业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筑行业必须树立规范执行的理念,将规范作为行业自律的基础,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和信誉。

综上所述,建筑规范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对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牢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提高规范执行的意识,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建筑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建筑物。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规范修订和完善的过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同行一起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规范分享心得体会

建筑规范是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从业中,我积累了一些和大家分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建筑规范方面有所帮助。

第一段:什么是建筑规范?

建筑规范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为保证安全、经济、合理地完成工程任务,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功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建筑工程进行规范和指导的一种约束性文件。

第二段:建筑规范的重要性。

建筑规范在建筑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筑规范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规范中包含了对于结构、耐火性、安全通道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能够保证建筑物在遭受地震、火灾等灾害时,能够保持结构完整并保护人员安全。其次,建筑规范能够推动行业的发展。建筑规范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可以引导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再次,建筑规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规范要求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标准能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第三段:建筑规范的依据和适用范围。

建筑规范的制定依据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技术文件等。根据建筑规范指定的适用范围,不同的规范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比如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当然,在实际的项目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参考相关的规范。

第四段:遵守建筑规范的意义。

遵守建筑规范对于建筑行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遵守建筑规范可以避免可能的风险和事故。通过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可以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遵守建筑规范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规范要求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要求可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功能。最后,遵守建筑规范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符合规范的建筑项目能够获得更好的口碑和市场认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第五段:建筑规范的深入了解和应用。

建筑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行业,建筑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作为建筑从业者,我们应该加强学习,深入了解建筑规范的理论和实践。同时,我们需要将规范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维护,始终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建筑规范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遵守规范,我们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提高建筑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建筑规范,不断学习和实践,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规范讲读心得体会

建筑规范作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文献,在提供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的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建筑发展水平和标准。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建筑规范的讲读会,通过学习和交流,我在建筑规范上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建筑规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建筑规范不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也保证了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规范将建筑设计、施工、用地、环境等各方面要素整合在一起,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具体明确的准则和标准。而没有规范作为约束,建筑设计和施工可能会随意性增加,从而引发各种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因此,建筑行业必须遵循和执行建筑规范,保证建筑物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其次,建筑规范的更新迭代需要与时俱进。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于建筑品质的需求不断催生新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建筑规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迭代。在讲读会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新的建筑规范标准,比如关于节能环保、防火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新的规范标准的出台,体现了对于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理念的认可和引入,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建筑的需求。因此,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应积极关注建筑规范的更新和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建筑规范的执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筑行业广泛涉及政府、建筑师、施工方、监管机构等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只有这些相关方能够共同遵守和执行规范,才能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在讲读会期间,我发现建筑规范的执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部分地区,规范标准的执行不够严格,建筑物质量和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执行机制,加强对于建筑规范执行的监督、考核和惩罚制度,以提高全社会的遵守度。

最后,建筑规范的普及宣传是关键。许多非建筑从业者对于建筑规范的了解程度较低,甚至没有意识到建筑规范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在建筑规范的普及宣传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将建筑规范的信息传达给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建筑行业协会、媒体、教育机构等,加强对于建筑规范的宣讲,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提高建筑规范的知名度和知晓率。只有大众对于建筑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规范的执行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次建筑规范讲读会的学习,我深感建筑规范对于建筑行业的重要性。建筑规范的严格执行是建筑质量和安全的保证,同时也是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引擎。我相信,只有每个建筑从业者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建筑规范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去遵守和执行规范,建筑行业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建筑作品,为城市的美丽和人民的幸福做出积极贡献。

建筑心得体会

通过本学期对《建设法规教程》的学习,了解到土木是个很广泛的学科,不仅有建设工程类、管理类,工程经济类,还有各种工程法规等,增强了我对土木的认识,有助于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法律的综合型人才,《建设法规教程》是用来规范各种土木工程建设活动的法制系统,作为铁道工程的一份子,越发让我的认识到它在建设活动中重要的规范作用。建设法规涵盖了工程项建设全过程所有法律环节和内容,包括工程建设程序法规,城乡规划法规,土地管理法规,建筑法法律制度,工程建设执业资格法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法规,工程建设标准法律制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等。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建设法规课程有跨学科性,学科知识抽象性的特点。建设法规课程作为工科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文科”课程,与建筑类学生以往所学知识中经常出现公式、数字、图片等较为直观的灵活应用型课程内容不同.建设法规课程中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程序等相对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

近年来。迫于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高校教学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而忽视学生备方面综合素质培养已成不争的事实,反映在建筑类专业学生培养上,各高校普遍注重对学生学术,专业设计技能训练建设法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今后从事建筑类行业的法律意识,培养专业法律素质,然而各高校普遍存在建设法规课时较少且开课学期较后等问题,体现出对该课程的不重视。

但是近来对土建类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中,第四条和第六条都明确规定:一级、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都必须设置《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建筑法规和建筑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更好的规范了建设行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法律的保障。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大量规范和管理建设行业的法律法规,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建筑类专业也都陆续将建设法规门课程纳入学生在校期间的修读课程。

建设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统称。它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哪些是必须所为的建设行为,哪些是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它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切建设行为;它同时对那些违法建设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罚。

建筑法规和建筑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更好的规范了建设行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建设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统称。它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哪些是必须所为的建设行为,哪些是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它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切建设行为;它同时对那些违法建设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罚。近年来,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建筑领域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严重危机:工程款拖欠现象十分严重,施工企业在建成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同时,往往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奇绝工程款而深深困扰,从而给本来已经经济十分紧张的施工企业雪上加霜。最后使得民工受罪:“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不给,逼着企业先垫上”,层层经济压力最后转移到了民工身上,这是造成民工工钱被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无序的挂靠,转包及承包也存在着好多不合法的现象,还有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起步比较晚,工程监理单位更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无疑都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毫无疑问,《建筑法规》的出台可以解决以上这些现象,从而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一日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建筑法典,第一次把建筑市场的规范运作纳入法制轨道。纵观整部《建筑法规》,主要是围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全体公民切身利益。《建筑法规》用了民法通则中的连带民事责任概念,对建筑市场中相互推卸责任的混乱状态起到遏制作用。以工程拖欠现象为例,《建筑法规》就能较好的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严把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关,尽量完善合同条款。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了配合国家近年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专门拟定了一套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用于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格式严谨,且符合刚颁布的《合同法》、《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另外,可以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按期付款的履约担保。为了使建设单位即发包方一开始就能够及时支付工程款,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由发包方对应付的工程价款提供相应财产作为担保,也可以由第三方来提供担保,担保的方式可以是连带责任保证。这样将来万一发包方无力支付拖欠工程款时,承包方即可用发包方用以担保的财产来清偿债务,或者要求第三方承担保证责任,从而使承包人的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其次,要正确运用、行使对建设工程的法定抵押权。根据《建筑法规》及《合同法》规定,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要回拖欠款。再者,可以通过提起代位权诉讼保护承包人的合法利益。过去承包人在承接完建设工程后,发包方往往以其对外债权收不回来为由拒不支付工程款,对此承包人往往无计可施。而新颁布的《合同法》对债务的保全中的代位权诉讼作了明确规定,这就从法律上明确赋予了承包人代位求偿的权利。最后,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可以予以强制执行。我国有关法律通过执行程序中的司法救济手段对承包方的利益进行了保护——只要发包方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法院就可以追加其为本案的被执行人,要求其直接向承包人履行债务。我觉得诚信缺失是造成工程款拖欠的重要原因。我们不仅仅要用法律来防范和治理失信行为、更要依靠良心和信念来支撑诚信制度,维护良好秩序的屏障。因此我建议在建筑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系统,将企业身份、工程质量安全和服务情况等信息记录在案,打造“诚信建筑”,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来完成市场主体行为的互相约束和自我约束,这将大大缓解由于供大于求造成的严重不公平交易、拖欠工程款、恶意压价等行为。最后,通过立法来确保工程保险和担保的事实。建筑与法律都在实践与研究中获得了新的生命,不断地更新、超越和创造自身的价值之维。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更是在建筑市场中记着不可估量的监督和规范作用,协调整个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转,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我们更要充分认清《建筑法规》的重要性,不光是我们为了考取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更是为了以后它在我们从事建筑行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一个合格的建筑师不光是要设计好的图纸,更要合理建筑规范,保证工程建筑质量和安全,真正的为公民的切身利益着想,以建筑法规来指导自己的建设行为。我在上课时听到老师讲解一条条建筑法,对我们国家在建筑方面法律制度的健全感到高兴,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真的在按照法律规范执行那些法规吗?又真正有哪些人了解懂得这些法规呢?我们遇到麻烦时真的用这些法规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了吗?如果不是写这篇作业,也许我都不会了解这些规定,也不会知道如何利用法律要回工程拖欠款,可是原本不了解这些法规的人又何止我一个呢?如何让建筑法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运用它,更好的发挥它的规范作用,恐怕是我们法制机构要完善的方面了。

建设法规中提到实行建设监理制度是我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的结果。目前业主、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对实行工程监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对监理的地位及与各方的关系认识模糊,业主认为监理人员是自己的雇员,必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按自己的要求办,施工单位认为监理人员是业主利益的代表,是为业主服务与说话的,不把监理人员当作独立的第三方看待,质量监督机构又认为监理人员代替了自己的职能,因而忽视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由于以上的模糊认识,使工程建设各方在关系的协调上不顺畅,监理人员的决定不能实施,监理人员的意见不能落实,监理效果不够理想,工程质量监督出现漏洞,当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出现互相推委扯皮的现象。因此建设项目各方及质量监督机构必须认识到在我国过去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下,由于责、权、利不明确,投资失控、进度失控、质量失控的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许多钓鱼工程、高投入低效益工程和只有开工、没有竣工的长尾巴工程,浪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使建设项目丧失了许多发挥效益的好时机,造成了很大损失。通过十多年的监理实践,证明实施工程建设监理是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投资浪费的有效措施。

在建设法规中我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建设人,我们不仅要学习建设法规,更要好好的学习,多学习,我觉得作为大学的一门课程,建设法规课程的安排还有很多不足。

第一;内容多、学时少。建设法规课程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很多,而且每一部法律法规的内容也特别得多,课程内容庞杂。法条枯燥涉及建设工程招投标、建设用地、城市规划、建设监理、房地产管理等内容。如《合同法》共428条。建设法规作为一门课程,有的专业是必修课程,有的专业是选修课程,不同的学校所安排的学时也有所不同。不过一般在32学时左右,其学时是有限的,在课堂上不可能将每一部法律法规的条款全部给学生讲解。因此很多知识点也只能做到蜻蜓点水,造成学生理解法规也很肤浅。而且教师授课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法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上课也不认真甚至旷课率也会上升。作为授课老师的感触来讲,自己辛勤备课却无学生欣赏,严重地挫伤了教学积极性。。因此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认真听讲也成为授课教师头痛的问题。

第二;作为我们大学生,法律基础差,教学难度大。建筑专业类学生学习建设法规课程,是一种跨专业和学科的学习。无法律基础知识的积累,直接进入建设法律和法规的学习对工科类学生而言势必是一个挑战。加之内容抽象,学生很容易感觉枯燥无味,产生懒惰和厌学心理。

为了培养国家综合性全能人才。我提出建议:。

改进案例教学,重视学生参与,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只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回应,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授课教师必须花心思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当然实施案例教学对建设法规课程是必要的。针对教材案例缺乏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需要花时间博览全书,尽量寻找相关参考书籍来充实案例教学。当然也可以利用网络寻找一些相关的案例资料、图片和视频来丰富案例教学内容。案例教学不在乎学生所答结果的对错,而更在乎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反而哪类有争议的案例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反思。

实施全过程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建设法规体系包含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一般教材的编排顺序与此过程并不一致,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介绍相对独立,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很难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系统性的把握。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采用了“全过程案例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全过程案例教学法即指选取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工程项目,将该项目从前期阶段直至验收保修阶段全过程可能发生的事件编成一系列案例,课堂上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介绍相关法规,随时插入该项目作为案例,使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具有一致性与连贯性。

考核方式多元化。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也要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既要考虑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应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促动。但通过一次考试,往往不能够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只有考查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才能给他们一个综合的、真实的成绩。因此,考试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对于要求识记性的内容,仍然可以采用常规的考试形式;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课程设计、答辩、写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试。对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在分数上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高,从而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思维;对主动提出实际问题的学生也可以给予成绩上的鼓励,并应把这些成绩按一定方式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学生结业的总成绩应该是本门课程各种形式考核的综合结果。

对学生要严格管理。因为学生认为建设法规课程是偏文科的,所以部分学生不重视,旷课率比较高,60多人的班级只有寥寥几人来上课。这样低的出勤率是保证不了正常的教学质量的。因此要采取严格措施督促学生来上课,比如要点名,过低的出勤率规定不允许参加考试,期末成绩中出勤率也须占到较大的比重等。这样才能有效督促学生不旷课。

建筑心得体会

2、结构形式。

建筑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形式。有砖混结构,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异型柱,框架与砖混结合。框架结构的跨度比较大,适用于公共建筑,在财富名门花园主要是用于商场,酒店等。框架——异型柱主要用于住宅,异形柱与墙体相同的厚度,在保证了承重与抗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房屋空间利用率,因此,在高层住宅中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砖混结构一般用于多层住宅,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没有框架结构的好,因此对房屋高度有限制。像一些建筑下面几层是商场上面几层是住宅,如果住宅层数不高,就可采用框架与砖混的复合形式。如果上部住宅层数多,则适合采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

3、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具体是a、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b、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c、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一点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接触一些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只能从实践中对我们专业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所有人都做到了:

(1)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工地的有关规章制度;

(2)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时间安排;

(3)记录参观施工情况、

建筑心得体会

东西方园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所必须的。西方园林中,如法国的古典主意园林,意大利的庄园、府邸和宫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层数一般两到三层,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国景色。在中国园林中为满足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应的廊、亭、堂、榭、阁等建筑。从我国发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当然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之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自然景色若有人工建筑做适当的点缀,可现出神采而富有魅力,为景观添色。

建筑作为园林的要素之一是中国园林的特点,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园林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苑、囿中的台榭。魏晋以后,在中国自然山水园中,自然景观是主要观赏对象,因此建筑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诗情画意,使人在建筑中更好的体会自然之美。同时自然环境有了建筑的装点往往更加富有情趣。所以中国园林建筑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同自然景观融洽和谐。

中国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对园林建筑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园冶》共十章,其中专讲园林建筑的有《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等六章。

中国的现代园林建筑在使用功能上与古代园林建筑已有很大的不同。公园已取代过去的私园成为主要的园林形式。园林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园、风景区、城市绿地、宾馆庭园乃至机关、工厂之中。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

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

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

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

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宫廷园林。此后,中国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无不建造园林,中国城市园林丰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光辉的地位。

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园林建筑—建筑风格。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北京颐和园既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而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风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由于神化动物的装饰,使帝王的宫殿成为一座仙阁神宫。

因此吻兽是中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雕塑装饰物。因为吻兽是皇家特有的,所以也是一种区分私家和皇家园林及建筑的一种方法。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这是封建礼教在园林建筑布局上的体现。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

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的建造时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当地官员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扬州园林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这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江南园林自唐宋以来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圆风格。

园林建筑的特色在于对地域的了解,对环境的完好融入,正确的建筑带给人的是良好的视觉和非常舒服的感觉。所以对于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做好对地方的调研,了解当地的特色,才能设计出良好的适合地方的建筑。这就是我对于建筑的了解。

建筑心得体会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马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在马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我们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经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对工程概预算这门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估价师对工程预算要有全面的考虑。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估价师对工程的预算方面越来越重要,所以说学好了这门课程对我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非常的重要,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薄力。

建筑心得体会

那些从四面八方的穷乡村到这个城市寻求一份苦力活的民工,每天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天桥下面。劳累了一天的他们,总会在这里铺一张席子,睡一个晚上,似乎这里才是他们的安居之所,这里才是他们的世界。是的,在这个无亲无故的城市,他们是贫苦的劳动人。他们没钱,但是他们却在用自己结实的身躯努力去挣钱。为了摆脱贫穷,为了家里年迈的母亲和还在读书的孩子,也为了等待好日子的到来,等待可爱的阳光能够照射到他们贫困的角落里来。

是的,他们一直在等待。建筑工地上,炽热的阳光下,黝黑的肩膀上,他们扛着一袋袋晒的滚烫的水泥快速地搬运着。对于那些高级白领的丰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他们没有奢望过,他们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但他们仅仅是在等待他们心中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他们又不仅仅是在等待,他们还在拼搏,在用他们劳累的肩膀努力地创造生活的机会。

年初时,cctv-1曾经播放了《民工》这部电视剧。看了以后,我感慨良久。剧片生动地再现了民工生活的艰难。虽然他们世代都在外打工却没有转变生活状况,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那份向往,那份等待。他们并不同于“养羊,娶媳妇,生孩子,再养羊”的牧羊人,他们并不安于现状,他们是在努力拼搏中等待阳关普照。

曾经见到过一些在外打工的民工,也听到过关于民工的一些故事,知道他们在城市中始终受着冷漠的眼神和歧视。但每年的打工潮开始时,他们仍然背起沉重的包袱踏上艰难的旅途。他们并不抱怨社会的不公,而是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那是一份多么可爱,多么令人敬佩的执着的等待啊!

农民工,上帝没有给他们与生俱来的财富,但却不能阻止他们对幸福的向往,对阳光的等待。为民工们心中那份执着的等待,我敬佩他们,永远赞扬他们!

建筑心得体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1999年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由原“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重组更名而来的。这个改变并不仅仅意味着专业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随着国际上本学科科研与技术应用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带来我们对本专业定位的一个重新明确,从而导致培养目标的调整和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对此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本专业改革拓宽的重要环节。在此重点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做一个总结。

这恐怕是很多应用型工程学科都面临的问题。一边是多数大学都要求增加基础课学时,削减专业课学时,另一边是用人单位对近年来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下降的抱怨。本专业教学改革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矛盾,就是:在削减了专业课学时的条件下,如何同时满足宽口径的“通才”培养要求以及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教育评估标准的“专才”要求?会不会让用人单位认为,清华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是搞理论的,不适合到设计单位等应用一线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这两者其实可以是不矛盾且相辅相成的,即所谓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所谓“通才”要求的是基础理论知识宽且扎实,所谓“专才”应该是具有灵活解决专业应用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从国际水平的角度看,现代建筑的发展对建筑设备工程师的宽口径能力与在设计中采用先进理论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技术是课堂上教不完的,仍然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从基础理论中不断衍生出来的。但是,强化基础理论教育仅靠增加基础课学时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应该让学生在某种应用中反复强化运用才能把基础理论知识真正学到手,而不仅仅是考卷上的高分。那么,专业应用的实践训练就应当是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的优良载体。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灵活解决各类专业应用问题,这样的人就应当既是“通才”又是“专才”,有能力去解决他从来没有学过或者遇到过的实际专业问题。而用人单位批评毕业生只会读书不会干活的问题恰恰正是因为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学扎实,只会脱离实际地背书,不会在专业实践中正确地灵活运用造成的。

解决了这样一个认识定位上的关键矛盾,一切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前三个学期的课程都是由其他院系开设的,只有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有本研究所开设的课程。我们对自己承担任务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培养思路进行了革新,特别是从已往注重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向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转化。而实现这种转化,光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技巧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课程的组成进行较大的重组改革。

我们可以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为教师讲授型课程与学生动手型课程两类。前者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实验教学,如传统的讲课;后者以学生动手为主,辅以教师引导,如课程设计。这种引导包括适当的讲课和个别辅导。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中,适当压缩教师讲授型课程的比例,加大学生动手型课程的比例,在教师讲授型课程中也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例如在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有29学分,其中必修课11学分,必修的综合课程设计为12学分,任选课为6学分。因此可以说,在专业课的必修学分中,学生自己动手型的课程设计的学分比讲授型课程学分还大。我们把专业课进行了系统化的重组,课堂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原理与宏观的技术分析,把技术细节与具体技巧剔除。因为技巧不是能够靠讲授灌输的,技术细节与技巧问题留待设计课中解决。这样才可能把课堂讲授的学时压缩下来。

此外,我们还在强化暑期实习的实战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针对教师讲授型课程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环节,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前进入专业实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

实践型大作业:学生自己动手做研究。

讨论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考核改革:大作业答辩、开卷考试。

专业基础课“建筑环境学”获得了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称号。尽管本课程是最能代表学科本质特点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只有32学时、2学分,而学生却感到在这门课上花费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本课程,对专业的特点和意义有了飞跃的认识,成为本科生进入研究室参与专业实践的起步点。

本课程面向的是大二下学期的本科生。由于本课程课内学时少,内容多,教师的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该讲主线和要点、难点,起到学生学习教材与参考书的“导读”作用,同时在各堂课后必须辅以大量要求分析思考的作业题,帮助学生在读教材的时候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搞清那些容易混淆或者容易错误理解的概念和原理。批改好每一本作业以及在网络论坛上答疑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当然给助教也带来很重的压力,正所谓“讲一、练二、考三”。

除了课后的作业题(小作业)以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大作业,内容至少包括一个实验型大作业和一个论文,内容可以是文献综述、观点论证等。考核方式是: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大作业做口头报告,占40%;另一篇书面报告占20%;期末开卷考试占20%,平时小作业占20%。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做3个大作业,但后来发现跟大作业内容有关的概念学生搞得非常清楚,但大作业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得就不够。因此从今年开始减少一个大作业,以一个期末开卷考试来替代,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全面掌握。

为了避免学生在选题上没有思路,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性题目,如:墙体对室外气象参数的热响应、挂窗帘的影响、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的区别、攀藤植物对墙体热过程的影响、不同下垫面对微气候的影响、不同小区布局对小区风场的影响、交通噪声对不同楼层的影响等等。除了这些题目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拟题目,教师和助教帮助他们确定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联系熟悉该方面研究内容的研究生,安排实验设备。研究生也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他们希望本科生帮助做的实验课题,由本科生选择。

学生普遍反映实践型大作业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影响很大,反映在:了解了专业,并大大提高了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会不依赖课堂和教材、利用参考书和查阅文献;第一次做研究型的实验,了解什么叫做研究;从二年级开始迈出了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第一步;第一次学写学术论文和做学术报告;成绩依赖于平时的积累,与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关系不大。

由于实验类的课题大部分都是在研究生指导下完成的,其成果都是研究生在课题中需要的基础数据,特别是需要历年积累的实验数据,同时也锻炼了研究生的科研组织能力。所以研究生对指导本科生做大作业表现非常积极,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例二、建筑自动化。

专业课“建筑自动化”是江亿院士主讲的课程,48学时3学分,面向大三下学期本科生,采用的是英文教材。该课程由于采用讨论课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学,积极性非常高,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评估中多次在建筑学院名列前茅。

本课程除48个课内学时以外,还有20个实验和参观的课外学时,共有6个实验和1个现场参观。除此以外,整个课程分不同阶段有4~5个大作业,内容是为某种类型的建筑设备系统设计楼宇自控系统(bas)方案,以学生3~4人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作业。不同阶段有多次讨论课,各小组派代表做大作业口头报告,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质疑。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至少有一次机会进行口头报告。期末成绩主要根据几次大作业与口头报告的成绩来综合给出。

在讨论课中,不仅发言的同学参与感非常强,听报告的同学也有强烈的参与感。因为大家都做过bas方案,所以对他人的方案都很感兴趣,质疑、讨论均很踊跃,大家争相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同学们把老师课堂上没有讲过的问题或者在自己的方案中没有想过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在2002年建设部学科评估中,该课程课堂的活跃程度令听课的视察组专家印象深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除了上述两个例子以外,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起到了促进学生主动自我学习的作用。

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方式是综合化、实战仿真。目前的专业课程设计是12学分,课内192学时,课外不限,贯穿整个学期。

专业课程设计是在专业课与运行实习完成后的第七学期进行的。改革的方法是不仅把原有的跟在各门专业课后的5个1~3周的小课程设计合并成一个综合课程设计,而且通过压缩专业课学时来获得课程设计总学时的增加。

课程设计综合化的原因是原有的多个小课程设计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只训练了学生做子系统(如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采暖系统、冷源、热源)的设计,缺乏对暖通空调系统整体的概念,更缺乏对总体方案的宏观把握、优化能力,因为实际工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子系统与整个大系统方案有关,例如用热泵做热源就不能用高温采暖,又如辐射板系统是空调与采暖兼用的。原有的方法没有体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而仅仅是把子系统设计的步骤一二三、怎么定某系数、怎么查表、该用哪个公式过一遍,结果只是训练了学生听从指挥做查表机器和计算器的能力,没有学到技术的精髓,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了把课程设计内容综合化以外,还引入了跨专业合作的内容,让本专业的学生为建筑学同学所设计的3~4万平方米的星级宾馆配合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以及全年运行与自动控制方案。设计分小组进行,每组3~4人,选出设计组长,各成员分工配合完成整个设计。指导小组有教师5人,助教1人,建筑设计院工程师1人,合作指导。进度包括4周的方案论证阶段,6周的初步设计阶段和6周的施工图阶段。其中方案与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与建筑师商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确定、遮阳的设置、被动式节能方法的采用、机房与管井的安排、防火分区的划分等,锻炼了学生的跨专业合作的能力。

为了模拟真实的设计过程,在阶段末安排有方案评审答辩、初步设计评审答辩与最终设计项目验收评审答辩,指导教师组模拟评审专家组。按学生三次答辩的成绩和期末提交的作业(设计说明书、图纸和电子文档)给出总成绩。在评定成绩中对学生设计的创新性和方案的难度有所倾斜,保护和鼓励创新性思维。

通过上述训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各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学习如何入手处理较复杂的工程问题,学习工程设计方法与过程,了解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的运用,同时训练三个能力:

(1)组织与合作能力,包括与其它专业合作的能力和与同组人员合作的能力,设计组长的组织能力。

(2)应用基础知识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包括应用调查和产品调查、对策的可行性论证等。

(3)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绘图表达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学会使用一些设计与计算分析软件。

通过毕业班座谈,学生反映该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所有的实践环节中,运行实习(原称生产实习)是我们重点建设的实践环节。实习时间为5周,5学分。任务内容一般外单位委托的实际工程项目,即到存在问题的公共建筑现场去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初调节、故障检测与诊断、能耗分析、性能评价和改进,或对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进行检测、调试。成果的形式是向委托方提交测试分析、运行改进或系统改造的方案报告。如果能够在现场进行调节改进的,就在现场解决问题。

本实习目的在于在学习专业课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工程的测试、分析与调节,让其逐渐深入接触、学习专业知识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通过这个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等。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交的实习报告的质量。

由于是实战型任务,要对委托方负责而非同儿戏,指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实习分小组进行,一般由一位教授,一位讲师,两位研究生,带4~6名本科生,指导者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2~1:1,参加的研究生一般受过类似训练,可以协助教师指导学生。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外校考来的研究生必须一起参加实习。因此,每个暑假学期,本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除带认识实习的教师以外全部都要参与带运行实习。

学生在实习中意识到委托方是把他们作为解决问题的专家来要求的,因此责任心得到了大大的强化。在实习中往往会遇到很复杂棘手的问题,超出了本科生的知识水平,还是要依靠教师和研究生来解决问题,但本科生必须参与问题与解决方案的研讨,调动他们的基础知识,了解他们自己的工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链条中起什么作用,观察教师和研究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提交成果和考核方面,要求本科生分工执笔向委托方提交的报告,研究生修改,教师最后把关。在向委托方提交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前,尽管向委托方的正式汇报往往是由研究生来做,但事先仍然须在学校做模拟汇报,让每个本科生有发言的锻炼机会,并作为实习报告答辩。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指导小组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报告的水平给出最终成绩。

近年来,我们的运行实习为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总医院、建国门饭店、长富宫饭店、亮马河大厦、国际饭店、北京西客站、首都机场、双安商场、北京发展大厦、广州世贸大厦、上海金贸大厦、广州地铁、北京地铁等全国各地几十座大型公共建筑与交通枢纽的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故障诊断、现场调试和节能改造方案论证。由于每次都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因此每年委托我们的实习任务不断。有的业主还和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我们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实习经费方面,一般由委托方提供路费、住宿费、餐费等,我们提供各种测试分析仪表和人力,也有部分项目的委托方付一定的咨询费。这样不仅解决了实习经费问题,还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种对实际系统的分析调研,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能力锻炼,要求对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充分掌握、灵活运用,而且还需要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相关知识,例如运行维护的水平、居住者使用习惯、施工安装的问题等等都可能影响系统的性能。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成为我们在专业课与随后的课程设计中的反面教材,提醒学生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不合理的设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解决了普遍存在的困扰工科专业的“实习难”问题。尽管我们有本科生少、研究生多的优势,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仍然要求研究所全体教师投入很大的努力。多年来,为了保证运行实习的教学质量,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都投入了实习环节,老中青教师、科研和社会活动繁忙的院士都不能例外,对于青年教师则更是上岗必须的锻炼环节,因此带实习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综上所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除课程体系改革以外,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其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达到了“通才”培养与“专才”培养兼顾的目的。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内容已有三篇论文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建筑心得体会

期承担建环08级、室内设计09级、工管09级的建筑cad课程,上周已经考试完毕,现对建筑cad课程作一总结。

为了使专周课程能规范地执行,本期开学之前就与教务处、机房联系协商,落实讲课教室和机房上机时间,并打印出课表,交学生班级。并与所上班级的辅导员联系,建环08级、工管09级为韩继超老师所带,室内设计09级为人文艺术学院陈建波老师所带,与辅导员合作,向辅导员了解班上学生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并随时随地与辅导员沟通,共同搞好学生的cad专周的工作。

一开始上课,就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按国家信息化培训要求内容进行建筑软件培训,使学生能够取得国家信息化cad证书,这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专周一开始就抓紧,第一天除上机外,上午下午都又安排了一大节到多媒体教室上课,这样老师要辛苦些,但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建环08级除在机房上课外,还有十多节课是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工管09级有100多人,原只安排了一位教师,显然不行,临时又让我去。工管09级上专周课之前必须上课,26日是星期天,我下午3点专程从北校区赶到大学城,从6点开始给工管09级同学上课,同学们很配合,精神集中,甚至在讲课中,学生多次鼓掌,上课到近晚上9点。

一般说来,有学生对专周容易放松,而cad专周除上机外,必须上新课,而且是300多页的教材,一开始,就给同学强调cad的重要性、学习的严格性、纪律性,每天考勤,每天上课、上机让每个同学自己签字。如果有的学生未到,以后每次圴重点抽查。据学生反映,原来经常不上课的学生也不敢随意缺课了。

除上课、上机外,同学们也用自己的电脑练习,并通过电邮电话与教师保持联系,教师的电话、邮箱一上课就公开给学生。

每天给学生布置了上机作业,完成后上传到指定的地方,313、314、301、302各机房上传方法不一样。

教师的电子信箱可解答学生问题,也用于收集学生意见,学生有什么意见、看法、问题,也都可通过邮件提出。

有关的学习问题,及时发布到学习网站上,我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传了不少编写好的教学资料,学生只要上网,都可以马上看到,包括作图的详细的操作方法,对学生很实用。不过有时上不去,上去了也要下载才能看到。我也把有关资料发到每位同学的邮箱中,有的班级是发到班长、科代表邮箱,然后在qq群中转发,另外也请同学们到网上学习,比如,有关cad部份,上面就有很多学习内容。

上述的措施和方法,使同学们对操作也熟悉了,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学生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他们也认为:这样能学到真正的本事,对老师的认真要求,他们也有感概,教师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学生,也只有老师才是最无私的人,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

教师除了将有关资料放到网上外,也及时把有关学习资料直接拷贝给有u盘的学生。在机房上机时,将有关资料放在某一台机器上,设置好共享,下载有关资料。

通过几周学习,大多数学生了解cad的发展及最新动态,最新版本功能,能完成教师要求的房屋建筑图,利用计算机绘制出各类工程图纸,建筑图纸,并能对图形进行编辑工作,体现出cad优点。

学生cad成绩大多良好,大多数学生与教师合作愉快。学生也反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大家能专心听讲,我们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好多学生谈到:通过几周的cad建筑软件学习,让我们增添了许多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而且cad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学科。通过实训让我们逐渐懂得了cad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我们会坚持不断的学习cad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针对各专业特点,内容及重点作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考试前,一再提醒填写好班级、姓名之后就命名存盘,且十分钟点击一次存盘图标,可有些人就是不听,丢掉了才后悔,考试紧张,好多人的鼠标被手上的汗水打湿了。

现在教材已是300多页,内容大大增加,而时间却缩短了,极不合理,建议仍然恢复,否则只有狠砍内容了,学生做好教师布置的图形,而其它则不能胜任了。其实,对于应用性人才培养,是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现在反而是削弱了。

建议cad专周的教室安排、机房安排由教务处安排好,每次cad专周的教室安排要跑好多次,家里的计算机又不能预定打印教室,非常麻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