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题目大全(13篇)

时间:2023-11-25 06:37:13 作者:FS文字使者 最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题目大全(13篇)

根据调研报告的结果,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调研报告是研究及统计工作的重要成果,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主要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既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程,更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区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期,我们对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旅游经济发展为中心,围绕建设“平安南岳”、“和谐南岳”、“幸福南岳”的目标,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综治维稳工作连续20xx年获得了省市先进,连续两届(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群众上访总量全市最少,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保持零记录。20xx年,南岳在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形象民意调查中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1.以健全机制为前提,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经过调研,我们感到,全区上下对社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地位。区委、区政府将社会管理工作摆在全区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置”,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综治委,明确了由区政法委、综治办牵头主抓的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区、乡镇(单位)、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综治网络。每年的社会管理工作与全区经济工作都是同谋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政法委、综治办被区委、区政府赋予了“领导权、调度权、处置权、拍板权、奖惩权、否决权”等六大职权,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的干部任免具有建议权。二是有机制。结合区情实际,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领导联点。对全区36个村(社区)逐一明确了联系的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较大的村明确了2名以上领导和2个以上单位),各村的社会管理、和谐稳定状况与联系领导的进退留转挂钩,与责任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第二,完善制度。先后围绕综治工作考核、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四型小区”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等出台了10多个专门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第三,健全机构。继前几年成立综治委总揽全区社会管理工作后,去年以来又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为契机,重新调整了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等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特别是推出了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实行职责分区、条块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社会管理的工作效能和工作水平。三是有保障。主要是在经费上保障到位。如,对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的待遇优先到位(近三年政法综治干警人均工作经费预算远远高出市级标准);对政法综治工作的财政预算优先保证(近三年财政投入政法综治的经费年均增长11%);对社会管理工作经费优先拨付,区财政除为各乡镇足额安排社会管理专项经费外,还为每个村(社区)安排社会管理工作经费(20xx年每个村5万元、每个社区8万元,20xx年每个村6万元、每个社区10万元)。

2.以加快发展为先导,社会管理基础不断夯实。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区社会管理的基础之所以比较坚实,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定目标鼓舞群众。结合区情实际,始终坚持以旅游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精品旅游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生态南岳、休闲南岳、文化南岳、高速南岳、活力南岳、幸福南岳、和谐南岳”的主要任务,有效地凝聚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人均gdp(南岳为3.4万元,全市为2.2万元,全省约为2.98万元)、人均可用财力(南岳人均7988元,全市为3231元,全省为5276元)、人均银行储蓄(南岳人均为4.5万元,全市为1.9万元,全省为2.9万元)、人均收入水平(南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6万元、0.89万元,全市分别为1.78万元、0.85万元,全省分别为1.88万元、0.65万元),均居全市、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受得了鼓舞,得到了实惠,增强了信心。二是讲民主尊重群众。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了具有南岳特色的重大事项沟通协调制度,区委、区政府在作出一些重大决策之前,坚持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然后再按程序进行决策,切实提高了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和社会透明度,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准确性。在决策中尊重了群众,在工作中就自然而然地争取了群众、赢得了群众,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解难题赢得群众。近年来,我们举全区之力,负重加压,攻坚克难,办成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南岳加快发展的大事、难事。如,全面完成区属国有企业改制、古镇整修、城市道路改造、景区环境整治、营运格局调整、开通免费公交、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等,得到了全区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和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为区委、区政府树立了权威,赢得了民心,获得了支持。

3.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人民群众实惠逐年增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前提。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年我区社会管理工作最大的亮点就是民生建设。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明确提出“确保让全区人民共享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确保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并持续高于周边县区”的原则,全区每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二强,民生保障工作在全省实现了“两提前”,即:免征农业税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在全市实现了“五率先”,即: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区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条件较好的地方还实现了通组到户;在全市率先为村民发放风景资源保护补偿费(每年500多万元,受益群众占全区农民的三分之一强),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市率先为所有被征地的失地农民落实了社保,在全市率先为村(居)干部购买养老保险。目前,全区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的保障标准为全市最高,村(居)干部每人每月待遇超过省定标准200多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攀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活力、融洽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4.以群众工作为统揽,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这些年我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与过硬的群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全区坚持以群众工作攻社会管理之难、以群众工作创社会和谐之优,成立了群众工作部,围绕加强基层基础、改进群众工作、干部参加劳动等出台了专门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注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全区36个村(社区)、410个村民小组、11537户村(居)民,坚持“辖区群众全走访、上访群众全接待、矛盾纠纷全调处”,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实现了群众工作的“无缝覆盖”。特别是近两年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通过落实干部联系卡、民情日记、民情台帐等便民、近民、惠民举措,先后共落实整改项目12类239个,为老百姓办实事238件,解决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25个,群众测评满意度在98%以上。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除严格执行县级领导接访日制度外,针对劳动、民政、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实际,还从这些部门抽调班子成员长期到信访局接访,组成“专家门诊”,当场“会诊”,当场“开处方”。对于能即时解决的问题即时解决,不能即时解决的限定时间、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直到来访群众满意为止。近几年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98%以上,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全区信访数量与规模持续下降。

5.以平安创建为载体,和谐南岳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区以争创“长安杯”为目标,以“四型”(安全稳定型、环境优美型、文明学习型、友善和谐型)小区创建为载体,在全省率先将平安建设推进到小区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严格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对各居民小区和联创单位实行责任捆绑,坚持“乡镇(街道)包重点、政法单位包社区、联创单位包小区”的责任机制,城区87个小区、134家区直单位全部开展“四型”小区联点联创,创建参与率达到了100%,形成了“社会和谐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各机关单位建立了单位负责人、内保主任、门卫、楼栋长四级责任机制,各乡镇街道建立了村(社区)、小区、中心户(街巷院落)、楼栋四级治安防范网络,各居民小区广泛开展了“我为别人守一天,别人为我守一月”的居民义务巡逻,切实增强了全区上下抓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小区有事喊得应、居民遇事看得到、防控处事来得及、矛盾化解摆得平”的工作局面。通过“四型小区”创建,去年全区50%以上的小区实现了“零发案”,后山三乡近20xx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南岳镇被评为全省平安乡镇。

6.以游客满意为宗旨,对外旅游形象不断提升。南岳既是一个人口小区,又是一个旅游大区,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如何营造好环境、服务好游客,是我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区历来十分注重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牢固树立“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行旅游综治路段管理责任制,不断强化广大市民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24小时不间断的旅游投诉处理体系,推出了“南岳旅游诚信十大承诺”,严格做到“主客纠纷、只找主人”,“游客被盗、宾馆先赔”,来南岳旅游的车辆在本区范围内违章做到只纠章,不罚款、不扣车,寓服务于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安全、热情、周到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良好的旅游环境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肯定,近几年的旅游黄金周调查,南岳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均在97.5%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区的社会管理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有利的事争着管,棘手的事都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留下管理空挡,造成秩序紊乱。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考核不科学、不细致、不具体,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大,甚至为防止群体事件发生,不惜“花钱买平安”。此外,村(社区)工作重心尚未完全摆正,有趋于行政化管理的迹象,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2.基层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党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到位。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数量不够、班子不强的问题,如全区非公企业和协会党群组织仅19个,村两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50岁以上的村干部数占总数25.5%)、文化程度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36.7%),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二是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奇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区社会中介组织只有5个,行业自律组织基本没有,社会管理主要依赖政府大包大揽,社会自治功能十分薄弱。三是公共安全体系亟待完善。城区治安巡逻主要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案件易发的小街小巷仍然警力不足、力量不够。部分住宅小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农村地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比较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等等。

3.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转变干部作风,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区干部作风总体上在不断好转,但在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片面理解社会管理就是社会稳定,只要不捅娄子、不出乱子就不会“丢帽子”;有的作风不实,不深入基层,不掌握情况,有时即使下到基层也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身入而心不入,当“葫芦式”干部;有的责任意识不强,凡事“怕”字当头,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怕出问题,歪风邪气不敢管,大事难事不敢抓,不敢坚持原则,事事明哲保身,当“老好人”干部;有的懒懒散散,松松垮垮,对工作不尽心,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被动执行,当“拖拉机”干部。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不容忽视。

4.群众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两年我区的群众工作出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明显差距:主要是一些干部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的经验和方法,不善于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打交道,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法做群众工作;特别是少数干部把群众工作简单理解为与群众拉关系、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5.旅游综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年我区虽然在旅游综治工作方面做出了艰辛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如,在管理机制上尚未实现长效管理,主要是依靠“人盯人”式的高压式管理和“亡羊补牢”式的集中整治,代价大,成本高,效率低;特别是重点地段和高峰时段,游客大量集中,全区200余处景观景点,几千家经营门店,管理的点多、线长、面宽,而对旅游综治工作具有执法资格的只有少数几个单位,不但工作力量远远不够,而且对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调查取证难,执法手段不多、不硬。去年推出的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虽然比原来的管理模式有了明显进步,但由于路段管理人员都是各单位临时抽调组成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以到位,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6.公众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决定社会管理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当前我区社会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区委、政府主导,人民群众参与和社会自治亟待加强:一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居民群众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党委政府的事,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官急民不急,上急下不急”的尴尬局面使一些工作推进比较艰难。二是部门主动履责不够。一些部门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是政法、综治部门的事,在工作中被动应付的多、主动作为的少;有的则认为社会管理矛盾多、麻烦多、费力不讨好,工作中能躲则躲,能推就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果。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从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求变求新,才能使工作更加富有实效。

1.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保障。一要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要以组建综合执法局为突破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全区各级各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析,重新界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治办、城管办、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以及各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切实解决相关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和工作“缺位”、“越位”的问题,以工作职能的归位推动工作水平的提高。二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点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既是联系基层的需要,更是加强基层、稳定基层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南岳地域小、人口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点制度,除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联创单位包小区”外,对一些生活困难、矛盾集中、情绪不稳、社会关注的特殊人群,还要建立定向联系制度,对联系的领导和单位实行经济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一岗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完善科学决策和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对重大项目、重要决策坚持邀请群众参与,听取和尊重群众意见,做到群众不参与不决策、群众意见发表不充分不决策、大部分群众不支持不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对重大决策的落实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在敏感期、重大节假日要进行综合评估,既保证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又能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完善矛盾纠纷预警和排查调处制度,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通过“三调联动”工作体系、维稳专项督办等方式,及时进行化解,切实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五是完善群众诉求处置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畅通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健全部门联动、问题化解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治安防控,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2.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在夯实基础上求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要切实扭转社会管理过分依赖区委、政府的现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自治上来,真正把基层打造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一要完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支部建设,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定等分类,加强对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配强基层班子,特别是要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着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多方参与,社会自治的理念,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并不断强化其社会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以城乡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力量为依托,以物业公司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二要完善基础设施。城区要按照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把南岳建设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宜居宜游的精品旅游城镇。农村要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标准,认真学习借鉴攸县“城乡同治”的成功经验,坚持“把城市当客厅、把农村当公园”,做到一手抓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手抓乡村旅游开发,精心打造一批生态村镇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服务点,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环境优雅的精品乡村景区。三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要通过整合警力资源、民力资源和技防资源等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和完善社区防范、街面巡逻、内部单位防范等治安防控网络,增强整体防控能力。要进一步推进警力下沉、关口前移,全面落实基层民警包社区(片区)负责制,增设社区(村)警务室,配齐配强基层警力。要进一步强化公安巡逻、专业巡逻、居民义务巡逻相结合的人防体系,继续加强重点单位治安巡逻和安全保卫,城镇住宅小区要加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要着力完善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

民政策不变,惠民力度不减。要围绕老百姓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以及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困难救助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更多的民生举措,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使发展成果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惠及人民群众。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实施创业促进工程,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就业。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优先落实失地农民保障、专项救助和困难群众帮扶等民生举措,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和困难群体倾斜。要妥善处理好景区资源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的关系,重视解决山区困难群众和景区搬迁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以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三要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关系,更加注重人民对发展的认同度、满意度,把旅游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使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住有所居,不断增加人民福祉,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4.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在服务群众上求创新。转变作风是服务群众的基本前提,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一要以真挚感情贴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懂得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我们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在制定政策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重要依据;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二要以务实作风融入群众。要把到基层工作、到一线指挥、到现场办公作为一条工作纪律,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对群众作出履职承诺并且要忠实践行承诺;对待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像解决自己的事情一样,每一项工作都要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要实行重心下移,坚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倾听民声,洞悉民情,满腔热情、脚踏实地、竭尽全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谋利益。三要以实在效果感化群众。“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心“近”群众,更要做到心“进”群众。对于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要定期、定点、定向的“一对一”、“一对多”的联系帮扶,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践行帮扶承诺,构筑帮扶体系;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谋发展、想办法,实实在在的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群众的心中更有分量,群众才会真心拥护和支持,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5.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在管理手段上求创新。社会管理要创新,管理手段是关键。可以说,管理手段决定管理效果。一是要推进公共安全信息化。要以建设“现代信息高速”为重点,加快建设城景区数字化工程,打造南岳信息服务平台。要把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建工程项目规划的审批内容,实现城区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监控全覆盖。要坚持科技强警,以指挥中心为龙头,打造公安大情报、大信息平台,实行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情报信息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二是要推进人口管理制度化。对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加强乡镇(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所、社区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站规范化建设,聘请流动人口协管员,配齐管理服务力量,保障工作经费,规范工作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准住管理办法,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出租房屋分类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出租房屋“统一招租”模式,实现“以房管人”。对于刑释解教人员,要建立监所、劳教所、看守所与司法所和家庭、单位、社区的衔接机制,做到出监必接,防止脱管漏管失控;要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责任,逐一确定帮教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建立帮教档案;对于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要加大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力度,并逐人建立档案,由学校、家庭、社区明确专人帮教。三是要推进网络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明确电信运营企业和用户的法律责任,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媒体的监管,及时删除封堵有害信息。要注重提高党员干部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将新兴媒体知识纳入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专家讲座、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要注重电子政务公开,凡是依法能够公开的一律实行网上公开,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务透明度,打造阳光政府,维护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6.以全民参与为重点,在平安创建上求创新。平安稳定,事关千家万户。只有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才能如鱼得水。要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的认识,着力发动群众参与。要广泛动员小区居民、单位干部职工、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积极参与平安小区创建,不断壮大义务巡防队伍,使巡防工作变成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义务行为。要引导小区居民集体表决通过“居民公约”,用村规民约规范日常行为;要经常性开展文明卫生户、五好家庭和文明经营户评比活动,用身边典型带动身边群众;要大力开展“矛盾化解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用身边的人化解身边的矛盾,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发挥政法部门“主参”作用、乡镇街道“主导”作用、联创单位“主要”作用、社区座落单位“主人”作用和社区小区“主体”作用、小区区长“主角”作用、小区居民“主力”作用,确保创建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满意。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近年来,以志愿、自治、公益和非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正以崭新、醒目的形象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而青年作为社会创新的生力军,祖国发展的接棒人,未来希望的承载者,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这支力量中的主力。与此同时,随着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的西城青年,其“社会人”特性正日益明显,流动性强、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等特征不断凸显。因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区域发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务青年成长的必要工作。

20__年,为适应首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西城团区委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部,集中力量从零做起,全力打开了以“社区青年汇”建设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工作新局面。并快速将09年以来,北京市首批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视野,以他们为样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与生活状况”摸底调研,通过对30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广泛普查,以及30份个案访谈,团区委对社会领域建设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者这一在社会工作领域中起着骨干作用的青年人群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发现,社会领域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因其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在贴近青年现实需求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社区工作者以及由他们衍生出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这一群体自身,也面临着自我认同感缺失、专业知识储备欠缺等现实问题。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西城共青团提出了一延、一变、一过渡的工作目标:即工作领域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的延伸;工作方法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过渡,在扶持社会组织建设、深化社工队伍凝聚、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大胆尝试。

一是扶持社会组织建设。充分认识青少年社会组织引导、服务在共青团复合型组织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社会组织间的联动工作,加强对主管社会组织百德社区发展促进中心的服务、管理工作,主动联系悦群社工事务所、厚朴社工事务所等具有明显青年特征的社会组织,学习借鉴专业社会组织工作方法;做好工作机制联动,坚持社会组织参加机关工作例会制度,以青年汇专职社工工作为联系纽带,建立社工事务所定期会商、督导制度;做好项目支持工作,重点依托已申请到的西城可持续发展项目资金20余万元,支持百德建设青少年科普迷你站点,探索app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青少年科普、全媒体引导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大力开发青少年社会组织、社区青年汇公益示范项目。

三是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社区青年汇其根本就是共青团根据不同青年群体量身打造的“社会组织”。近一两年,共青团从分类引导、汇聚青少年出发,按照“组织终端、青年身边”的指导思想,一直不断转变工作方式,结合社会管理的前沿问题,遵循共青团思想性、政治性,与社会性、群众性相统一的工作属性,围绕地域、爱好、工作性质等不同共性,开展青年汇建设工作,力争做到有交叉,无遗漏。努力实现“通过联系、服务青少年社会组织,来联系、服务青少年”的目标。截至目前,共建立社区青年汇171家,其中市级示范青年汇5家。

从全市第一家社区青年汇——“悦读时光书城”落户西城,到目前177家社区青年汇覆盖全区15个街道,西城社区青年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青年汇的建设由于总干事能力的差别,重视程度的不同,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数量”上求增长,更需要“质量”上求突破:一是开展《从示范社区青年汇发展现状探索西城社区青年汇发展路径》的专项调研,总结市级“示范社区青年汇”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归纳形成“示范青年汇发展的模式”,并力争在全区15个街道均建立起示范社区青年汇;二是建立《西城社区青年汇标准体系》,拿市级示范社区青年汇进行试点,对青年汇的硬件配置、专职社工的遴选、项目的申报、经费的审批及活动的效果等进行考评,以全方位的规范社区青年汇的运行。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我们每个党政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深切感到,老干部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不仅关联度强而且责任重大,如果能够更加重视和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老干部群体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靠力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根本要义是与时俱进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这其中,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而那些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离退休老干部就势必成为依靠力量当中的重要力量。

截至20xx年底,霍城县有离退休干部2459名,其中离休干部57名,退休干部2402名。剔除年事已高的离休干部和身体不好以及在外地居住的退休干部800余名,在本县居住还可以参加一定社会工作的老干部至少还有1600余名,而且退休干部的数量每年都是增加的。这是加强社会管理应该充分开发利用的一大块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

老干部有着“政治、经验、威望、亲情、时空”等优势。这些老干部大多出生在建国前后,他们受党培养教育几十年,亲身经历过重大社会变革,亲身参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现在他们虽然身不在工作岗位,但心始终没有离开党的事业,时刻都在关注党和国家大事,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并且都渴望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社会事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再尽一份心力,使老年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他们还大都担任过不同层次领导职务,有些还担当过地方、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工作。他们善于从规律层面研究思考问题,在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老干部在职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退出工作岗位后仍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言谈举止有着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他们还是令人敬重的长者,是亲朋族友的榜样和楷模。他们对孰是孰非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其亲身经历和丰富实践,是对当地亲人、朋友进行说服教育的生动教材。特别是他们整天生活在社会群众之中,最了解社会舆情,最掌握群众心态,与广大群众有着深厚感情。如果他们从“平民”的角度帮助党委政府做群众工作,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干部退休后也有了充裕的时间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二、组织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基本路径。

(一)组织老干部当好“咨询员”,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老干部群体人才济济,在他们当中有的曾担任各级领导职务,有的曾是各行业各领域的骨干,有的曾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应积极组织他们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明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近年来霍城县加大了老干部情况通报会、开通了老干部建言献策直通车、定期发放意见建议征求表、组织老干部分层次分领域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极大地提高了老干部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他们为霍城县的经济转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都推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县委和政府的肯定。

(二)组织老干部当好“宣传员”,宣传党和政府的决策。

老干部在地方工作时间长,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熟悉群众语言,善于与群众沟通。组织老干部担任宣传员,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群众更容易接受。可以通过他们把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传递下去,又把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更好地反映上来,使之成为畅通社情民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组织老干部当好“调解员”,协助排解社会矛盾纠纷。

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老干部人脉广、公信度高,有一套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方法,有些矛盾纠纷请他们出门调解纠纷,群众更易于接受。也可以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咨询点拨,帮助基层干部增强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活力、处理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四)组织老干部当好“监督员”,帮助构建良好社会环境。

有许多老干部还是社会管理领域某些方面的专门人才,不仅乐于、敢于而且善于做社会监督工作。在选拔任用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在群众关注的领域等方面都可以聘请老干部担任监督员,多听取老干部的意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鼓励和支持老干部参加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行使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通过聘请老干部担任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征求意见、组织老干部参加视察和检查等有效方式和途径,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城乡建设及其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强化管理、改进工作,推动整个社会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近年来霍城县有百余名老干部被聘请为各个方面和领域的监督员,例如在今年的农村“三资”清查中,许多涉农单位都聘请了本单位的老干部作为监督员:一是通过他们积极宣传清查政策;二是他们在单位工作时间长家底清,在清查时可以省时省力;三是他们已经退了下来,可以放开手脚监督。

(五)组织老干部当好“维稳员”,为民族团结做贡献。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日益突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日益重要。广大老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具备的坚定的立场和信念、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崇高的精神和风范、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政治优势,他们是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可以根据老干部的特长和身体状况,为他们设置政策宣传、信息收集、治安巡逻、结对帮教等岗位,并积极搭建工作平台。

(六)组织老干部当好“辅导员”,关心教育下一代。

老干部与广大青少年有着天然的亲情关系,他们很乐意为下一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依托老干部的“五大”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思想教育。一是可以聘请老干部担任校外辅导员,利用团队日,定期开展红色传统教育活动。例如霍城县关工委这几年组织老干部进校园开展“讲一讲家乡变化,讲一讲边疆历史,讲一讲老一辈童年”的“三个讲一讲”、“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开展帮教活动。组织老干部配合相关部门对失足青少年和有劣迹青少年等群体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和心理疏导,最大程度地救助边缘青少年。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组织老干部积极参与与青少年身心和身体健康有关行业的监督工作。四是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建设。组织老教师积极参与家长学校的建设,提升家长学校的品质,丰富家长学校的内容,提高家长自身素质,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七)组织老干部当好“传播员”,弘扬先进民族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熏陶,使不少老同志们在戏曲、书法、绘画、舞蹈等方面爱好多样,各有特长。近年来如霍城县退休干部冯达、卜照孔、李仰文等老同志书法作品在有关刊物上多有发表和获奖、在各种书画交流中也获得赞誉,激发了很多人学习书画的兴趣。霍城县的老干部摄影班也培养了许多摄影爱好者,他们将美好的事物、改革开放的成果定格在永恒。老干部艺术队排练的舞蹈经常参加群众广场、基层组织建设、三下乡、兵地之间的汇演。老干部合唱团经常参加县上的文艺演出。老干部地方戏曲协会对挖掘、创造、传承、弘扬地方曲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都对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乡镇调研的时候,了解到很大一部分乡镇的文化站都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究其原因无非是缺少管理人员,经费紧张。这和老年人普遍缺少活动场所又是相矛盾的,可以从住在本地的退休干部中聘请一名老干部来管理,同时以老干部为核心成立一些老年人自管文体协会,再适当地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加以引导,这样花钱不多还可以用活这个阵地,也满足了老年人的需要。

(八)组织老干部当好“管理员”,帮助做好老年人工作。

霍城县同样存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而老干部是社会老年群体的中坚和骨干,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姿态,在社会老年群体中起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产生着群超效应。在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应充分发挥老干部在社会老年群体中领头雁和带头羊的作用,把更多的老年人凝聚和吸引在党的周围。一是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事业。可以老干部为主体,成立老年体育协会,最大限度地动员组织社会老年人参加多样化的体育健身活动,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真正增强体质,远离疾病困扰,健康轻松地享受晚年生活。二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以老干部为主体,以老干部大学为依托,深度开发老年教育资源,组织引导更多的社会老年人参加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层次和思想境界,使晚年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霍城县的老年大学常年开设的班已有7个,但是由于资源和经费的限制,还远远达不到老年人的需求,精品课也不多,今年搬迁至新的活动中心后,给老年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三是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事业。以老干部为主体,以老干部书画、摄影、艺术团等自管协会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老年人中的书画、摄影、合唱、舞蹈艺术等方面的爱好者积极参与其中,使更多的老年人修养心性,陶冶情操,晚年生活更加富有情趣,生活更愉悦。例如芦草沟镇的老干部工作以老干部党支部为核心,以文化室为阵地,成立了书画、舞蹈、合唱、地方小曲等五个老年人自管组织,他们中间的带头人都是老干部,天天都有活动,不仅使老年人积极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还带动了全镇的群众文化生活。

三、充分调动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积极性。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干部的教育和引导。

一是在政治上要多关心。落实好老干部阅读重要文件、参加重要会议、听取工作报告等相关制度,使他们及时准确地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及重大决策部署,思想观念真正与时俱进。二是在生活上要多关照。凡是政策规定老干部应享受的生活待遇,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凡是干部职工享受的福利待遇,对老干部要优厚安排;要根据老干部实际需要,尽最大可能多办好事和实事,解除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三是在思想上要多沟通。要经常与老干部保持热线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思想情绪的变化和心理活动的脉波,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四是在工作上要多请教。要以老干部为师,决策重大事项前要注意倾听老干部的意见和看法,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时要请老干部帮助出主意,使老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上对他们的厚爱和敬重。

(二)发挥老干部作用要把握二个原则。

一是个人志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在引导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时应该注意到,老干部发挥作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要实事求是,既要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志趣的老干部的特点,又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创新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方式,努力把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发挥老干部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老干部的积极性,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二是自觉自愿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的原则。老干部是推动改革、发展和稳定不可缺少的力量。然而,老干部毕竟年事已高,不宜从事高难度的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在老干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力所能及地开展工作,利用一切适合于自已情况的方式,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做好服务。

一是要合理建立老干部人才资源库。坚持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精力、专长、志趣等因素进行分类。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要拿出一支队伍。二是加强宣传,选树典型。要深入总结和宣传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行为导向,激励和引导更多的老干部在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加强社会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因而发挥老干部这个独特的群体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独特作用,是摆在老干部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强引导,发挥优势,调动各族老干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性,激发各族老干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热情,引导广大各族老干部为建设幸福和谐新霍城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律师可以发挥积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与社会各方面均有接触,对于社会管理有切身体会,基于职业训练而形成严谨、规范的素养,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作为法律工作者,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有利于提升律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地位。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与律师的日常工作关系密切,律师皆有切身体会,对其中的利弊得失感同身受。广大律师从内心也有意愿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有意愿为创新社会管理献言献策,但如何把我们的良好意愿化为切实的行动,并达到一定的效果,真正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律师的职业属性。

律师职业不仅是法律所定位的“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发挥作用也不仅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律师本身首先是一个公民,凡公民皆有对社会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律师在日常工作中服务于委托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但律师的职业属性天然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管理环境下,律师服务于委托人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律师不能把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当做等闲之事,也不能因为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可能没有直接创造效益而漠不关心,认为是浪费时间,应当在思想上把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高度去认识。律师的职业属性要求律师不仅是一个职业的法律工作者,也应当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实践家,律师不是坐而论道,而应当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发挥律师职业规范、理性的素质,这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方面,因此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是律师职业属性的要求。律师行业不仅可以因创新社会管理而受益,律师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也可以拓展个人形象,提升个人能力,扩大社会交往,在直接服务于社会中增长自己的能力。

二、在形式上依托律师协会发挥作用。

律师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律师在个案的办理中也可以对创新社会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但由于律师在个案办理中所处的法律地位以及个案的特殊性,基于个案提出的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只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系统,也难以回避就案而起的偏见,因而采信程度及实用性较差。因此,在律师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中,应依托律师协会,以行业协议的名义参与,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律师协会均设有各专门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所涉范围可以涵盖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些委员会除开展律师业务活动外,可以就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进行研讨,律师也可以把个人的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律协,由律协组织进行调研并形成完整的意见,反映给相关部门。南京律协劳动专业委员会在20xx年通过调研,发现因新法实施,劳动争议案件突然增多,受劳动争议仲裁审限限制,无法及时化解,通过律协与南京市白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会商,创新设立的劳动争议前置调解机制,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创新了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可以说,没有律协组织,单凭律师个人是难以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的。

三、在操作上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或办法。

创新社会管理在操作中必须提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或办法,不能仅仅简单地提出只言片语。社会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创新社会管理需对系统本身的动作方式有相应的了解,提出的创新意见应考虑新旧系统的相互联系,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其目的是使系统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不是打破原有系统重建。因此,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应提出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办法。应当发挥律师的职业优势,在与相关部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和制度设计的操作程序,使创新成果制度化。在南京律协所创新劳动争议前置调解活动中,所涉的具体操作性规范文件,均由律协组织律师起草,发挥了律师职业优势,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

四、在行动上身体力行积极参与。

在创新的社会管理中,凡是可以由律师参与的,均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律师在创新社会管理中,不仅应当提出制度建设的创新意见,在具体实施的活动中也应当积极参与。一方面,积极参与创新的社会管理活动可以扩大律师社会活动的范围,提升律师行业的整体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律师的职业水准也能够在创新的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发挥作用获得新的业务发展机遇,使律师在非诉讼领域的业务渠道不断拓展;再一方面,如果律师仅仅是制度创新的建议者或设计者而不积极参与,则律师参与创新社会管理诚意也会受到质疑。当然,就目前社会整体对律师的认识水平而言,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活动在很多时候还不会有的直接的收益,这就需要广大律师具有奉献精神,不能目光短浅,我只有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才能让整个社会逐步认识到律师行业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推动律师业的蓬勃发展。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常委“四提四促”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体调研活动总体安排,于四月下旬开展了集中调研活动。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和认真思考研判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创造了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经验,如: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应急联动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建设、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和“大调解”工作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首创并正在实施社区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乡一体化户籍制改革等等,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铜陵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中同时也发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社会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有待加强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开展有效的工作。

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构建“1115”工作格局,即:“以五大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一套班子(党政共抓)建设为保障,以一个中心(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工作目标,以一条红线(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利用两年时间,建成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和网格化布警机制。根据发案形势和特点调整警力和布局,扩大巡逻防控范围,延伸巡逻防控触角。二是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抢劫抢夺财物等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三是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防控体系。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综治工作目标责任考评,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大力推进交通组织体系化建设、交通指挥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公路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确保城市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方便。

(二)以创新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一是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推进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支撑的整体架构,理顺和规范社区组织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社区居民自治规章,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继续深化“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大力推广听证会、论证会、居民评议、社区qq网络服务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四是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工作平台,依托平安和谐服务队,履行“人、地、物、事、情、组织”六位一体工作职责。

(三)以创新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体现服务为先新理念

一是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集中采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全面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以居住证代替暂住证,构建起流动人口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二是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统筹市县(区)两级财政,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必接机制。建立市级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职能为一体的“阳光中途之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三是进一步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启动实施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的实践,探索完善工作流程。四是进一步做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将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行动,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队伍体系为载体,形成社会管理新合力

一是加强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基层综治工作中心(站)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构建矛盾纠纷在中心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在中心解决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按规定配足协管力量;加快建立各类社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群防群治水平。三是创新社 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以创新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管理上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责,细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完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当前,***正处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近年来我镇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今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位于北**公里处,全镇下辖 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有全国最完整的**等名胜古迹,现为国家4a级文物旅游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古迹荟萃,交通便利,商贸繁荣,特殊的地理位臵,使全镇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不容忽视。

(一)切实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镇综治工作中心职责任务,以拓展职能,提升效能为重点,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切实发挥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的作用。二是进一步推进了村级“一站两会三员”(即综治工作站,治保会、调委会,综治协调员、治安员、专职民调员)工作模式,努力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在人员、经费、办公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活动。二是抓治安防范,全面提升防范水平。一是技防建设方面,我镇投资***余万元,安装视频摄像头***个,拓建了派出所监控平台,各个自然村全部实施视频监控。建立了横到头,纵到边,全镇覆盖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网络。三是人防方面,**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全天侯巡逻,统一服装、统一车辆,工资到月发放。四是群防群治方面,主要道路设卡点,自然村出入设卡口,白天村村有人义务巡逻,看家护院。群防群治已成为人们的自发行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相对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一)群众的利益诉求格局日趋多元。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造成社会矛盾纠纷多样化,大量利益诉求以矛盾纠纷形式凸显出来,涉及领域不断扩大,矛盾主体多元化,主要为土地征用、拆迁安臵、社会保障、涉法涉诉等方面,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日益复杂,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处臵事件的难度加大。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兴起,群众越来越注重利用网络来表达利益诉求,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制度规范,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恶炒、恶意中伤、散布虚假消息等现象逐步增多,严重影响着网络舆情的正确导向。

(二)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日趋滞后。一是社会管理理念落后。部分干部社会管理和服务理念相对滞后,重管理、轻服务。部分干部宗旨意识淡漠,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方法欠缺,不会做群众工作。二是缺乏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沟通协调,公民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强。三是基层政法保障力度不够。基层警力有限,基层政法综治维稳人员兼职现象突出且变动频繁,难以保证专职专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化程度亟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总量有限,而且在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依然极大。一方面,群众对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就业培训及信息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相关服务等的需求还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导致农村居民获得公共服务的成本随之提高。另外,由农民工引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一)重点把握“疏”与“堵”的关系,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社会共同治理格局。民心如水,易疏难堵。必须树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观念,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要唤起公众参与社会 管理的自觉,使公众认识到参与社会管理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与责任。要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如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让公众提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案;建立社会管理问责制度,让公众参与对政府社会管理绩效的考核和评价;建立利益协调和利益表达机制,让公众参与协调、理顺各种利益关系。

(二)重点把握“好”与“快”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工作思路。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质量要优,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综合考虑社会、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握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防止顾此失彼,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一方面,要坚持“好”字当头,把握“好”、突出“快”,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

(三)重点把握“扬”与“抑”的关系,致力社会传统美德的引导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一整套固有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引导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要强化道德教化。结合时代需求,对“仁义礼智信”、“忠孝恕悌让”等传统美德进行弘扬,重点开展传统美德专题宣传教育,努力打造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氛围”,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社会新风。二是实施典型带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选树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重点是在创新载体,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上下功夫。三是修订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对村风民风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摈弃陋习,提倡美德,倡树正气,使其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第一道文本制约。

(四)重点把握“打”与“防”的关系,强化打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工作方向。一要坚持打防结合。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致力于基层基础的防范工作,全面推进科技防控建设,继续完善综治大巡防机制,使打击和防范相辅相成。二要做到关口前移。建立信息收集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网络机制,保证信息畅通。建立有效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按照“积极引导、依法管理、整体管控”的原则,创建维护稳定和谐的网上矛盾化解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全面高效的网络社会服务。加大排查力度,对各种不稳定因素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三是抓好事后处理。对已经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主动化解。对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要坚持调解为主,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对信访稳定案件,特别是对集体访和老上访户的问题,要严格实行领导包案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解决,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把任务分解到人,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年村情调研报告题目

集祥村位于_县西部,村部所在地距县城46公里。全村党员35名,人口397户1922人,劳动力788人,其中外出406人,约占51%,村内共有低保户121户292人,五保户17户23人,下辖23个村民小组,其中22个属土坡区,1个村民小组属半石山区半土坡区,耕地面积1054亩,其中,水田840亩,旱地214亩。全村境内大多是土坡,盛产板栗、八角、油茶等土特产,该村的优质麻鸭和茶油闻名_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53户,参合率达90%。2015年集祥村全年人均收入1981元,农业结构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少数农户种桑养蚕,养猪养羊,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40岁左右的中年则在农闲时期到附近村屯打工,生产方式传统,生产手段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交通不便,资源匮乏。

(一)基础设施状况。

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集祥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有改观。全村所有的自然屯都实现了屯屯通电。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路和水的问题,集祥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其中纳岁、拉东、拉瓦、坡更、中乐、坡永、六告、廷怀8个自然屯通村级路,都已铺上沙子。六道、可友、林前、德尧、拉提、纳华、纳拉、纳远、切尧、劳体屯级路,多为土坡区屯级路,年久失修,路况差,仍需硬化方可方便出行。还有更坡、表腊、吉里3个自然屯尚未通公路,出行极为困难。

该村耕地面积1054亩,比较零散,人均耕地面积0.55亩,人均水田面积不足0.44亩,人多地少的现象非常严重。

(二)产业发展情况。

该村产业发展基础极为薄弱,规模小、专业技术差,主要特色产业主要是种桑养蚕及猪、养殖。据调查,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而且有养猪的愿望,少则1-2头,多则10多头,现有母猪18头,据其反映,今年一头猪的纯利润约为300元左右,母猪有4000元左右。种桑养蚕也是该村的特色产业之一,全村桑园面积5亩,在纳岁屯,专心养蚕,据反映,通过种桑养蚕,一年可创收近5000元。很多有想法做养殖、种植的农户,都因为资金缺乏而无法发展。

(三)村容村貌建设情况。

集祥村大部分自然屯建设较为散乱,纳岁屯是整个集祥村村容村貌的一个屯,有个小型的医疗卫生室。该屯大部分村民已经起好新房,但是仍然是东一家、西一户。如能把该屯进行整顿改造,把农户门前的猪栏搬到房子后面,再加以亮化绿化,同时在村口修建篮球场及一些活动场所,将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四)村级办公阵地建设情况。

村委办公阵地位于村中心更坡屯,距乡府4公里,阵地面积120平方米,有两间办公室和一间会议室,有一套远程教育系统,办公设备较为简陋,目前仍未通水。

(五)村两委情况。

该村现有党员35名,60岁以上的18名,大专文化以上1名,村两委干部3名,平均年龄44岁,大专文化1,中专、高中文化2人,初中文化15人。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还有三个村屯还没有通屯级路,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大部分屯级路面路况较差,也还没有硬化道路。

(二)自然条件仍比较恶劣,水源资源仍然缺乏,面临大旱时仍不能完全确保人畜用水及农业生产灌溉。

(三)部分养殖户出现发展瓶颈,有很好地规划,但资金问题如农村农业信贷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四)全村仅有的840亩农田只有下大雨才能等到水耕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欠缺。

(五)村里没有娱乐场地、图书室及篮球场,村民在农闲时不能娱乐活动及学习。村委办公室设施缺乏,办公设备简陋。

(六)村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主要是缺少劳动技能的培训,依靠传统的方式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也多半干些体力活。

三、建议推进集祥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计划和目标。

(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计划目标:修通吉里、表腊、更坡屯级路,方便190名群众的出行问题。进一步改善其他村屯内的屯级路,改善扩建及硬化。通过土地整理、开挖排洪渠道、修建三面光水利渠道,扩建纳伴屯水源等方式,确保840亩农田增产增收,免受洪涝灾害。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及水柜工程,确保生产生活用水。

(二)帮助农民增收的主要计划目标:通过资金扶持、信贷政策支持等方式培养养殖户,带动全村发展各种.种养项目。目前集祥村群众养猪积极性较高,可采取送种猪等方式加大农民养猪力度。扶持种桑养蚕户,动员更多农户参与种桑养蚕。成为该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计划目标:进一步改善村屯内的巷道硬化,动员村民改建卫生厕所,对纳岁屯进行整顿绿化亮化,作为整村村容村貌的示范点。

(四)加强村部办公设施和科教文卫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村委办公楼进行维修,增设办公设备,修建图书室、篮球场、娱乐活动室等等,为农村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打好基础。

(五)举办一到两期的技能培训班,要求技校老师教会他们一些技能,如焊接、电工等基本技能,增强他们外出求职的本领。

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市委宣传部等同志承担的“十二五”发展省市协作研究专项计划“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对社会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市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建立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开展“领导大接访、部门大下访、矛盾大调处”三大活动,“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双排查”,举行信访维稳联席会议等;二是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措施,市县乡村定期开展排查梳理活动,组织开展积案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行领导包案制度,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三是搭建社会管理创新载体,加强乡镇(街道)政法综治中心建设,深入开展“五星级”村(社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强化村(社区)“两室一办”建设,全面落实治安中心户长制度,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通过上述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全市社会稳定,近几年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实现了进京集访、进京非访、进京重复访三个“零登记”,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犯罪率有效降低,公众安全感提高。

市社会管理创新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群众的期望和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问题,主要是三方面问题:一是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落后。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滞后,认为管理就是“官”管“民”,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忽视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较普遍,少数部门单位制订出台措施,重点考虑如何有利于管控,而较少考虑如何提高服务效能、维护群众权益,“为民作主”、“替民作主”多于“让民作主”,由此出现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不符的“强制型管理”、“高压型管理”。二是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僵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对工作就业、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园区、城中村、拆迁安置区规模不断增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社会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没有建立,基层基础管理薄弱,出现许多管不住、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现象。三是社会管理创新手段陈旧。面对日益变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少数干部不懂信息技术,不知科学管理,不善做群众工作,不会处置矛盾,满足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应付问题,遇事想当然,导致问题越来越多,矛盾越积越大。

社会管理创新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要树立正确的理念,用正确的理念引领、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社会公平有序、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心情自由舒畅,自觉去维护社会的稳定。要破除“官”管“民”陈旧观念,确保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单纯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制订出台措施,不是只考虑如何有利于管控,而是着重考虑如何提高服务效能、维护群众权益、多“让民作主”,少出现“为民作主”、“替民作主”、“强制型管理”、“高压型管理”等明显落后于时代的陈旧做法。

只有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方向清、任务明,才能有的放矢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是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着眼于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同激发社会活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而不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一切后果来维持社会稳定,更不是要把人管死,把社会管成一潭死水。明确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我们在出台措施、开展实际工作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促进社会步入和谐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要健全、完善、规范相关法规和制度,解决好权、责、利的统一,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良法善治、真诚服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发展。要突出抓好人的服务与管理,着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合法权益。要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区(村)服务,强化居(村)民自治,营造宽容关爱的社会环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要管理好网络虚拟社会,主动善用网络、唱响主旋律,引导行业自律,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使网络虚拟社会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要抓好社会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服务和推动地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妥然处理矛盾纠纷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主要工作,要掌握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妥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督促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要根据社会公平正义观念和法律原则大力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息诉止争,化解矛盾,努力防止因矛盾激化引起各类事件,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要从源头上消除引起上访的因素,切实做到“上访不扩大、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下大气力解决上访老户问题,对于多年、多次申诉的上访老户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属申诉有理的,要坚决依法解决,不能再拖;确属无理申诉的,要依照政策和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息访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__街道地处__区东南部。东起__路,与__街道接壤;西至__路,与__、__街道相连;南至__河,与__新界毗邻;北至__路,与__、__街道相接,总面积7.501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数约17.2万人,其中18岁以上女性人口总数约72705人。

近年来,__街道妇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妇联的精心指导下,紧密围绕自身职能,以加强组织建设,保障妇幼权益、营造和谐氛围、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引导基层妇女参与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搭建组织网络平台。一是规范完善“妇女儿童之家”机构、人员、管理、制度建设。目前,10个社区均设立了“妇女儿童之家”,并积极整合了各社区服务中心资源,为辖区妇女建立了社工服务档案,提供心理支持、家庭辅导、权益维护、居家探访等各项服务;二是借助“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党政社群社区共治工作”等基层议事平台,组织妇女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与建设,使之成为妇女服务社区的有效途径;三是充分发挥____流动妇女联合会的作用,利用“流动妇女儿童读书会”“手工坊”等,搭建信息分享、技能培训、参与交流等组织平台。

(二)搭建诉求服务平台。一是成立“塑造妇女阳光心态工作室”,启动“__”和谐家庭关系援助计划,通过专题活动、沙龙、学习小组、心理咨询、网络支持等多种形式,为辖区单亲、贫困、遭遇困境的妇女儿童家庭提供维权咨询指导、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关系调适、邻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帮助。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专题活动约200场,受益群众约1000人次;二是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在各社区定期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法律及安全知识讲座、结对帮扶等形式,提高认真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妇女自主维权意识。三是加强与综治、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构筑“维权协调、法律服务、司法救助、心理帮扶”社会化维权网络机制,使妇女儿童诉求有渠道、怨气可释放、情绪能控制、权益得保障。

(三)搭建自主、志愿服务平台。一是依托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充分调动女性的力量,组建了由300多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妇女骨干及女性党员组成的社区巾帼志愿服务活动队伍,活跃在社区环境美化、治安巡逻、信息收集反馈、矛盾排查化解、关爱助老等各个领域,为维护社区稳定、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如:我们依托文华社区楼长自治平台,充分调动女性楼长的积极性,多渠道引导女性楼长参与社区服务、社区巡逻、劝阻不文明行为、调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治安,让她们成为社区自治的中坚力量。二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专业社工力量,组建培育各类特色志愿者服务队伍,着力打造“一社一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文华社区组建小熊公益服务队,每月定期举办“爱心公益集市”,并成立了北斗地铁监督队,及时与地铁施工项目部沟通协调北斗地铁站施工噪声、卫生、交通等问题,督促其文明施工;__社区组建“关爱助老队”定期上门走访、帮扶该社区内的25名东纵和边纵的老游击队员空巢老人、残疾人员等等。

(四)搭建宣传教育平台。一是依托__街道女子素质学校、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社区婚育学校等活动平台,实施“女性素质提升工程”,累计在各社区开展婚姻家庭、卫生保健、心理调试、法律知识、家庭教育等多种知识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近百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深入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二是积极整合社区服务中心专业社工力量,采取“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策划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服务项目。如:联合__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向日葵成长计划”,帮助社区内儿童青少年增能、促进社区朋辈关系建立和发展;以社区单亲特困母亲、失业女性及遭遇特殊困难女性群体为服务重点,开展“阳光妈妈成长项目”,通过技能培训、心理辅导、亲子教育等系列活动增强辖区困难母亲的亲子沟通技巧、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生活信心,改善家庭关系;在__社区创办“微爱手工坊”,通过组织全职妈妈学习手工技能提升全职妈妈的自我价值和能力,进而为辖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

(五)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利用“阳光妈妈”培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开展编织、刺绣、创业指导等各类技能培训,累计免费培训下岗失业妇女524人。与劳动保障部门、爱心企业洽淡建立就业平台,促进辖区女性失业人员就业。20xx年已实现952名女性失业人员就业,为684名女性失业人员申请了困难就业人员认定,全年共调解辖区劳资纠纷60余宗,涉及人数300余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

1、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妇女干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妇女干部受到自身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能力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作用不够,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联职能的发挥。

2、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辖区妇女群众流动性强,需求多样化,对妇联组织的设置布局和运行模式、妇女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服务妇女的手段渠道、妇联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途径。

3、工作思路有待进一步创新。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妇女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妇女群众工作对象、内容以及环境的变化为妇女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妇联组织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和方式方法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

1、切实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按照省市妇联的要求,增强群众观念,运用群众工作方法,面向家庭和居民,找准着力点,从广大妇儿童女的需求出发,组织活动、提供活动场所等方式,扩大服务妇女儿童的覆盖面,建立健全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2、加强妇联干部的素质能力建设,更新妇联干部的传统工作理念,激励妇联干部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找准新形势下的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现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理念和方法的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妇联组织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

3、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妇联是群团组织,资源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最大限度地拉长工作“短腿”,这就需要我们破除思维定式,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积极整合、协调各类社会资源,集中更多的力量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着力打造形成一批为妇女儿童服务的特色项目。

市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调研报告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律师可以发挥积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与社会各方面均有接触,对于社会管理有切身体会,基于职业训练而形成严谨、规范的素养,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作为法律工作者,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有利于提升律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地位。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与律师的日常工作关系密切,律师皆有切身体会,对其中的利弊得失感同身受。广大律师从内心也有意愿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有意愿为创新社会管理献言献策,但如何把我们的良好意愿化为切实的行动,并达到一定的效果,真正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律师的职业属性。

律师职业不仅是法律所定位的“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发挥作用也不仅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律师本身首先是一个公民,凡公民皆有对社会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律师在日常工作中服务于委托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但律师的职业属性天然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管理环境下,律师服务于委托人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律师不能把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当做等闲之事,也不能因为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可能没有直接创造效益而漠不关心,认为是浪费时间,应当在思想上把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高度去认识。律师的职业属性要求律师不仅是一个职业的法律工作者,也应当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实践家,律师不是坐而论道,而应当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发挥律师职业规范、理性的素质,这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方面,因此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是律师职业属性的要求。律师行业不仅可以因创新社会管理而受益,律师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也可以拓展个人形象,提升个人能力,扩大社会交往,在直接服务于社会中增长自己的能力。

二、在形式上依托律师协会发挥作用。

律师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律师在个案的办理中也可以对创新社会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但由于律师在个案办理中所处的法律地位以及个案的特殊性,基于个案提出的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只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系统,也难以回避就案而起的偏见,因而采信程度及实用性较差。因此,在律师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中,应依托律师协会,以行业协议的名义参与,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律师协会均设有各专门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所涉范围可以涵盖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些委员会除开展律师业务活动外,可以就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进行研讨,律师也可以把个人的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律协,由律协组织进行调研并形成完整的意见,反映给相关部门。南京律协劳动专业委员会在2018年通过调研,发现因新法实施,劳动争议案件突然增多,受劳动争议仲裁审限限制,无法及时化解,通过律协与南京市白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会商,创新设立的劳动争议前置调解机制,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创新了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可以说,没有律协组织,单凭律师个人是难以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的。

三、在操作上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或办法。

年村情调研报告题目

根据4月2日全县春耕春播暨万元增收工程和4月6日全县千人“三进三同”暨促农增收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本镇“三进三同”活动的总体安排和要求,我于4月8-13日和6月13-19日期间,深入**村7组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产生活现状,让我感受颇深,启发很大,收获也不小。通过一周多的走访调查,立足**村实际,本人就该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村基本现状。

**村位于**镇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离**场镇15公里,彭普公路经过2个组,村委在彭普公路旁边,区位优势较明显。该村有11个组838户3310人,有劳动力249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893人。全村区域面积15.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3亩,其中田829亩,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等为经济作物,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人均纯收入4184元。全村30%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拥有村组公路12公里,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农网改造全面结束,有1所村小、1个红砖厂、3个机制砖厂、1个小酿酒坊、3个村级医疗点,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二、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加快**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度的争取资金投入,为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修建人饮工程9处,全面解决很大一部分村民的饮水难问题;

三是新修人行便道20公里,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

四是完善村级医疗站建设,配备技术较好的村级医生,解决村民的就医问题;

五是新修沼气池500口,解决村民的燃料问题;

六是实施改厕工程500个,解决村民的卫生问题。

(三)发展观光农业,打造乡村特色农家乐。利用与县城较近的优势,根据全村的土地规模和现状,发展300亩油菜、300亩小麦、300亩红薯、500亩板粟、同时发展100亩大棚蔬菜、100亩温室育苗、500头生猪繁育基地等观光农业,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吸引很多城市居民在不同的季节来张家村休闲参观。在此基础上,规划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农家乐,保证到**村休闲参观的人体验农村生产的气息,做到吃、住、行、娱乐等一条龙服务,为城镇居民度周末提供方便,从而增加地方收入。

问,扩大村民就业面,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特别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真正掌握养殖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经济收入。

(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结合**村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羊、肉牛、土鸡等林下经济作物,特别是5、6、7、9、10、11组,确保在2014年全村95%有劳动力的农户实现增收1万元的目标任务。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主要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既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程,更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区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期,我们对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旅游经济发展为中心,围绕建设“平安南岳”、“和谐南岳”、“幸福南岳”的目标,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综治维稳工作连续20xx年获得了省市先进,连续两届(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群众上访总量全市最少,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保持零记录。20xx年,南岳在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形象民意调查中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1.以健全机制为前提,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经过调研,我们感到,全区上下对社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地位。区委、区政府将社会管理工作摆在全区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置”,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综治委,明确了由区政法委、综治办牵头主抓的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区、乡镇(单位)、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综治网络。每年的社会管理工作与全区经济工作都是同谋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政法委、综治办被区委、区政府赋予了“领导权、调度权、处置权、拍板权、奖惩权、否决权”等六大职权,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的干部任免具有建议权。二是有机制。结合区情实际,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领导联点。对全区36个村(社区)逐一明确了联系的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较大的村明确了2名以上领导和2个以上单位),各村的社会管理、和谐稳定状况与联系领导的进退留转挂钩,与责任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第二,完善制度。先后围绕综治工作考核、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四型小区”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等出台了10多个专门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第三,健全机构。继前几年成立综治委总揽全区社会管理工作后,去年以来又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为契机,重新调整了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等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特别是推出了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实行职责分区、条块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社会管理的工作效能和工作水平。三是有保障。主要是在经费上保障到位。如,对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的待遇优先到位(近三年政法综治干警人均工作经费预算远远高出市级标准);对政法综治工作的财政预算优先保证(近三年财政投入政法综治的经费年均增长11%);对社会管理工作经费优先拨付,区财政除为各乡镇足额安排社会管理专项经费外,还为每个村(社区)安排社会管理工作经费(20xx年每个村5万元、每个社区8万元,20xx年每个村6万元、每个社区10万元)。

2.以加快发展为先导,社会管理基础不断夯实。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区社会管理的基础之所以比较坚实,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定目标鼓舞群众。结合区情实际,始终坚持以旅游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精品旅游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生态南岳、休闲南岳、文化南岳、高速南岳、活力南岳、幸福南岳、和谐南岳”的主要任务,有效地凝聚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人均gdp(南岳为3.4万元,全市为2.2万元,全省约为2.98万元)、人均可用财力(南岳人均7988元,全市为3231元,全省为5276元)、人均银行储蓄(南岳人均为4.5万元,全市为1.9万元,全省为2.9万元)、人均收入水平(南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6万元、0.89万元,全市分别为1.78万元、0.85万元,全省分别为1.88万元、0.65万元),均居全市、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受得了鼓舞,得到了实惠,增强了信心。二是讲民主尊重群众。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了具有南岳特色的重大事项沟通协调制度,区委、区政府在作出一些重大决策之前,坚持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然后再按程序进行决策,切实提高了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和社会透明度,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准确性。在决策中尊重了群众,在工作中就自然而然地争取了群众、赢得了群众,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解难题赢得群众。近年来,我们举全区之力,负重加压,攻坚克难,办成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南岳加快发展的大事、难事。如,全面完成区属国有企业改制、古镇整修、城市道路改造、景区环境整治、营运格局调整、开通免费公交、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等,得到了全区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和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为区委、区政府树立了权威,赢得了民心,获得了支持。

3.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人民群众实惠逐年增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前提。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年我区社会管理工作最大的亮点就是民生建设。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明确提出“确保让全区人民共享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确保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并持续高于周边县区”的原则,全区每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二强,民生保障工作在全省实现了“两提前”,即:免征农业税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在全市实现了“五率先”,即: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区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条件较好的地方还实现了通组到户;在全市率先为村民发放风景资源保护补偿费(每年500多万元,受益群众占全区农民的三分之一强),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市率先为所有被征地的失地农民落实了社保,在全市率先为村(居)干部购买养老保险。目前,全区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的保障标准为全市最高,村(居)干部每人每月待遇超过省定标准200多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攀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活力、融洽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4.以群众工作为统揽,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这些年我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与过硬的群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全区坚持以群众工作攻社会管理之难、以群众工作创社会和谐之优,成立了群众工作部,围绕加强基层基础、改进群众工作、干部参加劳动等出台了专门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注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全区36个村(社区)、410个村民小组、11537户村(居)民,坚持“辖区群众全走访、上访群众全接待、矛盾纠纷全调处”,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实现了群众工作的“无缝覆盖”。特别是近两年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通过落实干部联系卡、民情日记、民情台帐等便民、近民、惠民举措,先后共落实整改项目12类239个,为老百姓办实事238件,解决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25个,群众测评满意度在98%以上。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除严格执行县级领导接访日制度外,针对劳动、民政、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实际,还从这些部门抽调班子成员长期到信访局接访,组成“专家门诊”,当场“会诊”,当场“开处方”。对于能即时解决的问题即时解决,不能即时解决的限定时间、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直到来访群众满意为止。近几年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98%以上,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全区信访数量与规模持续下降。

5.以平安创建为载体,和谐南岳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区以争创“长安杯”为目标,以“四型”(安全稳定型、环境优美型、文明学习型、友善和谐型)小区创建为载体,在全省率先将平安建设推进到小区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严格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对各居民小区和联创单位实行责任捆绑,坚持“乡镇(街道)包重点、政法单位包社区、联创单位包小区”的责任机制,城区87个小区、134家区直单位全部开展“四型”小区联点联创,创建参与率达到了100%,形成了“社会和谐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各机关单位建立了单位负责人、内保主任、门卫、楼栋长四级责任机制,各乡镇街道建立了村(社区)、小区、中心户(街巷院落)、楼栋四级治安防范网络,各居民小区广泛开展了“我为别人守一天,别人为我守一月”的居民义务巡逻,切实增强了全区上下抓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小区有事喊得应、居民遇事看得到、防控处事来得及、矛盾化解摆得平”的工作局面。通过“四型小区”创建,去年全区50%以上的小区实现了“零发案”,后山三乡近20xx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南岳镇被评为全省平安乡镇。

6.以游客满意为宗旨,对外旅游形象不断提升。南岳既是一个人口小区,又是一个旅游大区,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如何营造好环境、服务好游客,是我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区历来十分注重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牢固树立“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行旅游综治路段管理责任制,不断强化广大市民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24小时不间断的旅游投诉处理体系,推出了“南岳旅游诚信十大承诺”,严格做到“主客纠纷、只找主人”,“游客被盗、宾馆先赔”,来南岳旅游的车辆在本区范围内违章做到只纠章,不罚款、不扣车,寓服务于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安全、热情、周到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良好的旅游环境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肯定,近几年的旅游黄金周调查,南岳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均在97.5%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区的社会管理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有利的事争着管,棘手的事都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留下管理空挡,造成秩序紊乱。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考核不科学、不细致、不具体,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大,甚至为防止群体事件发生,不惜“花钱买平安”。此外,村(社区)工作重心尚未完全摆正,有趋于行政化管理的迹象,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2.基层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党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到位。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数量不够、班子不强的问题,如全区非公企业和协会党群组织仅19个,村两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50岁以上的村干部数占总数25.5%)、文化程度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36.7%),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二是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奇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区社会中介组织只有5个,行业自律组织基本没有,社会管理主要依赖政府大包大揽,社会自治功能十分薄弱。三是公共安全体系亟待完善。城区治安巡逻主要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案件易发的小街小巷仍然警力不足、力量不够。部分住宅小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农村地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比较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等等。

3.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转变干部作风,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区干部作风总体上在不断好转,但在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片面理解社会管理就是社会稳定,只要不捅娄子、不出乱子就不会“丢帽子”;有的作风不实,不深入基层,不掌握情况,有时即使下到基层也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身入而心不入,当“葫芦式”干部;有的责任意识不强,凡事“怕”字当头,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怕出问题,歪风邪气不敢管,大事难事不敢抓,不敢坚持原则,事事明哲保身,当“老好人”干部;有的懒懒散散,松松垮垮,对工作不尽心,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被动执行,当“拖拉机”干部。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不容忽视。

4.群众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两年我区的群众工作出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明显差距:主要是一些干部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的经验和方法,不善于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打交道,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法做群众工作;特别是少数干部把群众工作简单理解为与群众拉关系、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5.旅游综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年我区虽然在旅游综治工作方面做出了艰辛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如,在管理机制上尚未实现长效管理,主要是依靠“人盯人”式的高压式管理和“亡羊补牢”式的集中整治,代价大,成本高,效率低;特别是重点地段和高峰时段,游客大量集中,全区200余处景观景点,几千家经营门店,管理的点多、线长、面宽,而对旅游综治工作具有执法资格的只有少数几个单位,不但工作力量远远不够,而且对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调查取证难,执法手段不多、不硬。去年推出的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虽然比原来的管理模式有了明显进步,但由于路段管理人员都是各单位临时抽调组成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以到位,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6.公众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决定社会管理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当前我区社会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区委、政府主导,人民群众参与和社会自治亟待加强:一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居民群众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党委政府的事,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官急民不急,上急下不急”的尴尬局面使一些工作推进比较艰难。二是部门主动履责不够。一些部门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是政法、综治部门的事,在工作中被动应付的多、主动作为的少;有的则认为社会管理矛盾多、麻烦多、费力不讨好,工作中能躲则躲,能推就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果。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从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求变求新,才能使工作更加富有实效。

1.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保障。一要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要以组建综合执法局为突破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全区各级各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析,重新界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治办、城管办、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以及各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切实解决相关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和工作“缺位”、“越位”的问题,以工作职能的归位推动工作水平的提高。二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点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既是联系基层的需要,更是加强基层、稳定基层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南岳地域小、人口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点制度,除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联创单位包小区”外,对一些生活困难、矛盾集中、情绪不稳、社会关注的特殊人群,还要建立定向联系制度,对联系的领导和单位实行经济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一岗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完善科学决策和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对重大项目、重要决策坚持邀请群众参与,听取和尊重群众意见,做到群众不参与不决策、群众意见发表不充分不决策、大部分群众不支持不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对重大决策的落实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在敏感期、重大节假日要进行综合评估,既保证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又能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完善矛盾纠纷预警和排查调处制度,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通过“三调联动”工作体系、维稳专项督办等方式,及时进行化解,切实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五是完善群众诉求处置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畅通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健全部门联动、问题化解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治安防控,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2.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在夯实基础上求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要切实扭转社会管理过分依赖区委、政府的现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自治上来,真正把基层打造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一要完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支部建设,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定等分类,加强对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配强基层班子,特别是要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着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多方参与,社会自治的理念,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并不断强化其社会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以城乡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力量为依托,以物业公司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二要完善基础设施。城区要按照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把南岳建设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宜居宜游的精品旅游城镇。农村要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标准,认真学习借鉴攸县“城乡同治”的成功经验,坚持“把城市当客厅、把农村当公园”,做到一手抓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手抓乡村旅游开发,精心打造一批生态村镇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服务点,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环境优雅的精品乡村景区。三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要通过整合警力资源、民力资源和技防资源等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和完善社区防范、街面巡逻、内部单位防范等治安防控网络,增强整体防控能力。要进一步推进警力下沉、关口前移,全面落实基层民警包社区(片区)负责制,增设社区(村)警务室,配齐配强基层警力。要进一步强化公安巡逻、专业巡逻、居民义务巡逻相结合的人防体系,继续加强重点单位治安巡逻和安全保卫,城镇住宅小区要加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要着力完善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

民政策不变,惠民力度不减。要围绕老百姓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以及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困难救助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更多的民生举措,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使发展成果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惠及人民群众。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实施创业促进工程,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就业。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优先落实失地农民保障、专项救助和困难群众帮扶等民生举措,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和困难群体倾斜。要妥善处理好景区资源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的关系,重视解决山区困难群众和景区搬迁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以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三要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关系,更加注重人民对发展的认同度、满意度,把旅游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使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住有所居,不断增加人民福祉,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4.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在服务群众上求创新。转变作风是服务群众的基本前提,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一要以真挚感情贴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懂得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我们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在制定政策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重要依据;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二要以务实作风融入群众。要把到基层工作、到一线指挥、到现场办公作为一条工作纪律,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对群众作出履职承诺并且要忠实践行承诺;对待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像解决自己的事情一样,每一项工作都要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要实行重心下移,坚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倾听民声,洞悉民情,满腔热情、脚踏实地、竭尽全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谋利益。三要以实在效果感化群众。“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心“近”群众,更要做到心“进”群众。对于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要定期、定点、定向的“一对一”、“一对多”的联系帮扶,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践行帮扶承诺,构筑帮扶体系;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谋发展、想办法,实实在在的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群众的心中更有分量,群众才会真心拥护和支持,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5.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在管理手段上求创新。社会管理要创新,管理手段是关键。可以说,管理手段决定管理效果。一是要推进公共安全信息化。要以建设“现代信息高速”为重点,加快建设城景区数字化工程,打造南岳信息服务平台。要把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建工程项目规划的审批内容,实现城区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监控全覆盖。要坚持科技强警,以指挥中心为龙头,打造公安大情报、大信息平台,实行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情报信息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二是要推进人口管理制度化。对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加强乡镇(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所、社区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站规范化建设,聘请流动人口协管员,配齐管理服务力量,保障工作经费,规范工作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准住管理办法,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出租房屋分类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出租房屋“统一招租”模式,实现“以房管人”。对于刑释解教人员,要建立监所、劳教所、看守所与司法所和家庭、单位、社区的衔接机制,做到出监必接,防止脱管漏管失控;要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责任,逐一确定帮教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建立帮教档案;对于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要加大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力度,并逐人建立档案,由学校、家庭、社区明确专人帮教。三是要推进网络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明确电信运营企业和用户的法律责任,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媒体的监管,及时删除封堵有害信息。要注重提高党员干部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将新兴媒体知识纳入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专家讲座、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要注重电子政务公开,凡是依法能够公开的一律实行网上公开,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务透明度,打造阳光政府,维护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6.以全民参与为重点,在平安创建上求创新。平安稳定,事关千家万户。只有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才能如鱼得水。要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的认识,着力发动群众参与。要广泛动员小区居民、单位干部职工、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积极参与平安小区创建,不断壮大义务巡防队伍,使巡防工作变成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义务行为。要引导小区居民集体表决通过“居民公约”,用村规民约规范日常行为;要经常性开展文明卫生户、五好家庭和文明经营户评比活动,用身边典型带动身边群众;要大力开展“矛盾化解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用身边的人化解身边的矛盾,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发挥政法部门“主参”作用、乡镇街道“主导”作用、联创单位“主要”作用、社区座落单位“主人”作用和社区小区“主体”作用、小区区长“主角”作用、小区居民“主力”作用,确保创建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满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xx县综治办于11月份对全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工作调研。通过深入乡镇、村(居)调查研究、广泛召开调研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该县社会管理工作情况,深入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广泛征集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文化、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以下的困难和问题。

1、社会管理工作机制仍不够完善。全市“一中心五网络”运行体系中规定:区县设立社会管理中心,与综合治理委员会、维护稳定领导小组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下设社会管理办和综合治理办。其中综治办为正科级单位,配备5名以上工作人员。由于原先的综合治理办公室是挂靠政法委工作,可以说是常设的“临时机构”,其编制受政法委编制的限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后,县、乡综治办人员编制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管理是个大范畴,除了发展经济外,其余工作都包含在社会管理中,单靠一个挂靠部门去调度和考评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2、基层服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一是基层政法工作力量严重不足。乡镇社会管理中心承担着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治安防控、安全监管等诸多职责和任务,工作任务重。就xx县基层政法力量的配备来看,一方面由于年轻警力调出人员多,警力年龄结构偏高;另一方面由于受政法专项编制的限制,招录门槛高。政法机关人员很难得到及时补充,造成很多基层政法部门力量严重不足,2-3人的派出所还普遍存在。二是基层服务管理工作难以适应群众需求。社区工作机制尚未理顺,社区居委会趋于行政化,承担大量的行政部门工作,影响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发挥。部分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不规范,居委会成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导致居民对社区工作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支持。部分楼道长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服务管理作用未有效发挥。部分居民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缺乏有效监督。一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绿化等损毁严重,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差。部分小区因没有封闭,治安环境较差,入室盗窃案件频发。少数居民毁绿种菜、停车,私搭乱建,在小区住宅内开设家庭宾馆、饭店、棋牌室,在居民小区内开办加工厂,噪音、油烟污染扰民,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却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还不够健全。突出表现在:一是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击鼓传花,群众跑了一圈,就是无人负责解决问题;二是少数部门责任意识不强,解决信访问题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未从根本上做到“案结事了”;三是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比较集中的信访问题,仍然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没有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问题,造成同一性质问题不同群众反复上访。同时,部分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能力欠缺,遇到问题不愿选择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维权方式,更多选择“零成本、快解决”的信访渠道,致使大量问题集中到信访部门,一些民商事纠纷甚至已经依法判决的诉讼案件也进入信访渠道。

3、社会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城市规模、人口迅速扩张,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现有的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互联网虚拟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等迅猛发展,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分析应对能力,成为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当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如何加强规范、管理、服务,发挥其在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偶发事件都有可能迅速升级演变成对抗激烈、难以处置的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应急处突机制,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房价过高与住房保障、劳动就业与分配不公、消极腐败现象、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资源保护成为当前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前几位因素。

1、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完善考评机制。一是抓好人员编制和工作职能的落实。建议将区县社会管理办单独设为党委或政府的常设部门,升级为副处级单位,上级社会管理部门专门下发文件对社会管理办明确具体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设置。以进一步整合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和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各方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一些领域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特别是遇到难事推诿扯皮的问题,确保各职能部门形成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力。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社会管理创新“创什么”、“怎么创”明确后,更需重视“怎么考”的问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考核是保障、考实是要求。在考核上,一是要体现考核的激励性,要与经济建设一样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奖惩激励的力度要能有效调动基层的积极性。要将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分值不低于50%。二是要体现考核的导向性,紧紧围绕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进行绩效评价,要加大创新考核分值,不能把创新做法像金子掩埋在沙滩中。制定社会管理创新奖项评比奖励办法,激励探索创新。三是要体现考核的科学性,综治考核要坚持过程和结果相结合,但不能事无巨细,纷繁复杂,要突出重点,化繁为简,制定公平公正、易操作的考核措施。

2、进一步整合力量,建立多方参与的服务群众机制。一是加强政法服务管理工作力量的配备。建议上级部门能够适当增加警力编制的数量,尽快出台政法部门人员流动机制或招录工作机制,解决基层政法部门特别是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各级社会管理组织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各级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三是强化源头治理,做到关口前移。把街道、社区作为源头治理的前沿,综合协调和引导各部门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新问题,要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具体操作层面的分析研究,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但社会管理创新不能仅靠纸上谈“新”,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找准落脚点和切入点,千方百计集聚社会力量,引导群众参与,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把上级精神具体化,把外地经验本地化,把理论研究务实化,既谋又干,既知又行。一是建立社会形势分析例会制度。要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分析社会形势,每月召集成员单位交流分析参与社会建设的工作情况以及掌握的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发展趋势、解决措施等,进行分析研判和研究部署,对重大复杂问题提请党委政府研究解决。二是建立基层社会管理指导员制度。推行市级机关结对联系区县,县级机关单位结对联系乡(镇)活动,从机关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热心从事群众工作人员,组建村居社会管理指导员队伍,在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指导基层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三是建立标本兼治机制。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比较多,仅在事发时疲于应付,而疏于事前防范、事后原因分析以及源头治理等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立足标本兼治,想方设法从源头移走“火药桶”上下足功夫,实现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的转变。首先要积极完善稳定风险评估。对实施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征地拆迁项目,规范评估程序,建立督查问责机制,做到“应评尽评”,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其次要着力规范社会行为。通过深化法治建设,强化行政监督、执法监督和问责,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和执法公信力;通过组织开展更丰富、更高频率、更深入基层的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出台严管干部工作规定,深化反腐倡廉,引导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再次要加强民意收集与信息反馈。扩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和积极性,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共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