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优质18篇)

时间:2023-11-27 09:42:32 作者:薇儿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能够给教师带来启发和帮助,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中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听——谁在吟唱?

【师吟诵诗歌,引出课题、作者】。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有这样一位才女,她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悲欢离合。“婉约词宗”“千古第一才女”等美称向我们证明着她的满腹才情。今天,让我们和她一起驻足乌江河畔,倾听她在乱世里的吟唱。(ppt出示课题,播放录音,学生聆听)。

同学们,李清照为何会在乌江河畔有这么深沉的感慨呢?是谁触发了她心中的情思呢?让我们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问——为谁而歌?

1.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了解一下诗歌的大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歌大意】在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过渡语:诗人为谁而歌?项羽。

最后两句提到了项羽的故事,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乌江自刎。大家都听过吧?项羽本是西楚霸王,但在楚汉之争中输给了刘邦,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是有机会翻盘的,但是他的自尊和气节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宁死不降,最后在乌江自刎。就这一点以及项羽本人来说,世人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傻,认为他不该放弃。。。。

三、

探----为何而歌。

确定:在诗人眼中,项羽乃人中豪杰、顶天立地英雄男儿。前两句就已经定下感情基调;赞扬/敬佩、思念。

同学们知道前两句诗中的“人杰”和“鬼雄”最初的意思吗?

引出典故。

【请看典故】:汉高祖刘邦曾称赞张良、萧何、韩信等三人为“人杰”,自愧在谋略运筹,政治经济管理,率兵作战等方面不及他们,但同时指出自己能够使用这些人材,因而取得政权。后因用为咏人杰之典。

鬼雄:指鬼中的刚强有力者。楚.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后用以指死而不灭的刚毅精神。

请同学们看完下边的材料,或许能明白诗人的心境。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再看整个南宋朝廷,一片投降声。。。。(补充背景)。

明确: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此刻路过乌江,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心潮澎湃,压抑在心中的情感终于喷薄而出:生当作人杰。。。老师起个头,同学们再齐读诗歌)。

四、悟--。

同学们;能体会出诗人借凭吊项羽抒发了。。什么情感吗?

明确:气壮山河英雄豪情。。。浓浓的报国壮志,让人肃然起敬。(板书:赞英雄,言己志,抒豪情)。

小结:对于诗人来说,项羽用生命换来的抉择之笔,书写着一种忠贞:他忠贞于英雄之名,忠贞于大丈夫之气。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气节、悲壮正气。在当时的背景下,项羽的这种气节与昏君及无能之辈的懦夫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里诗人在赞美历史名将不朽气节的同时,也讽刺了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这是作者创作此诗歌的意图之一。(板书:赞名将,讽昏君)。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李清照引领下,漫步乌江河畔,静静地聆听了这位婉约凄美、娇峙文坛的女子生命里的吟唱,何谓做人风骨,何谓做人气节。我想这节课大家应该找到了答案。接下来让我们在朗诵中再次体会一下我们这位文坛大腕的豪情壮志吧!(在朗诵中结束课堂)。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文档为doc格式。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二、初读,感知古诗。

1、出示古诗朗读,生谈与《月满西楼》的区别。

2、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再读,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进行自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有问题的可以标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3、学生质疑,可能会问“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出示项羽的资料)。

四、品读,悟情入境。

1、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自由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2、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读)这两句诗千百年来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赏析,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

3、从修辞入手,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思考:从字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生”与“死”是一组反义词。“人杰”和“鬼雄”……。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3)生再读这两句诗,体会其语言美。

4、从思想入手,理解诗人的感情。

(1)生自由谈,师补充“靖康之耻”资料。

(2)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面对金兵,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祖国的大好河山已失,百姓的美好家园已毁,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像项羽那样……”(师生接读进行语言训练)。

(3)小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

(4)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五、研读,融会贯通。

1、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生自由谈。

2、根据生的回答,相机补充。

3、共同欣赏名言警句,古诗。

六、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1、你想用哪句名言或诗句来激励自己?

2、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别人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七、知识链接。

屏幕出示,诗歌赏析方法,推荐给大家。

板书:

(怀古诗)。

李清照。

人杰。

有骨气。

鬼雄。

有气节。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而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举一个历史人物继续发挥。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本节赏析课我主要采用: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每节课都会有遗憾,我的这节赏析课也不例外。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心中有一份失落感,因为教学效果没有用自己班的孩子时好,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激情没有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没能产生理想化的共鸣。

2、教师心情有些急躁,当学生的回答有些茫然时,没有更好地去引导他们去思考,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3、课堂上有个别学生的回答中有错误时没有及时纠错。

4、赏析方法的推荐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介绍。

教学《夏日绝句》有感西师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暑假,我读了许多古诗,其中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让我难以忘怀。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感觉比较平淡,觉得它意思浅显,通俗易懂,每一句我都能把它清楚地解释出来。可当我第二次、第三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一遍又一遍地诵读此诗,才发现这短短的四句诗意义非凡,让人品读之后回味无穷。

绝句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发了李清照的爱国激情。我们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君王是国家之首,是国家的代表,他的命运更应该与国家、人民联系在一起。可是,南宋的的统治者,只顾自己逃命,不管国家与老百姓的安危,抛弃中原河山,到杭州苟且偷生,贪图享乐,这样的人,怎么能称为英雄豪杰呢?正是因为他们的腐败无能,使国家沦陷,老百姓有的背井离乡,有的妻离子散,还有的横尸街头,血流成河。当时的统治者犯下了如此弥天大罪,难道死后还能成为“鬼雄”吗?难怪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呢!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古代著名的诗人屈原,近代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和现代无数的抗震英雄,还有钱学森、华罗庚等著名科学家,他们才真正称得上是英雄豪杰。虽然他们有的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却都芳名永存,才可称之为“鬼雄”。诗人用“生”、“死”、“人”、“鬼”两对反义词,更鲜明地展现了正反两面的人生观,有力地抨击了统治者的腐败行为,激励爱国人士,也唤醒了一些愚昧的,对抗金有些犹豫的老百姓,充分反映了李清照的胆识和才华。

绝句第三、四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引用典故,回忆了一个有名的历史人物--项羽。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战败后,有人劝他回江东重新整兵再站,可他却宁死不过江东,自刎身亡。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再一次强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既呼应了前文,又升华了主题,又一次强烈讽刺了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不为百姓、国家着想的统治者。

这两句诗使我再次想起我国古代许许多多盖世英雄,他们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存亡,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如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等,这些英雄无一不是为了成千上万的百姓着想,腐败的南宋统治者与他们天差地别,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每次都让我觉得慷慨激越、豪迈雄壮,不由得对诗人产生敬佩。她虽然是一名女子,但却有着大丈夫的气概,实在是非常难得。

看来,每一首古诗,都需要我们像品茶一样慢慢地品味!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这首古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挑战与合作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活力。

孩子们二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二、反思课堂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

根据这首诗的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学生查阅有关项羽的生平及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成语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于是我搜集了五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了精炼,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独具匠心设计了这节可的延伸活动: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配上旋律把《绝句》编成曲吟唱。

3、出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可以归结果来看,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出报刊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会不很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的。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这首古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挑战与合作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活力。

孩子们二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二、反思课堂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

根据这首诗的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学生查阅有关项羽的生平及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成语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于是我搜集了五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了精炼,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具匠心设计了这节可的延伸活动: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配上旋律把《绝句》编成曲吟唱。

3、出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可以归结果来看,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出报刊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会不很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特见解的。

教学中以“英雄”为主题,深入了解历史背景,阅读诗中所含的三个典故故事,以两个故事、两个成语感受项羽这个英雄的英雄气概,以“借古讽今”感受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学生过去只是背诵古诗,却不知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却有如此气势,他们深深地被项羽的英雄气概和李清照的才气和豪迈折服。

“老诗”用新法,感觉不错。来感受对仗的美。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1.同学们,课前我们来聊一聊中国发展的历程吧。我们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以及2002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等等,让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可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团结一心。就说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吧。今年年初,新冠病毒肺炎正在肆虐全国,而在这个国家危难的关头,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最美逆行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图片,边放图片边解说图片画面。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过渡:是呀,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可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他们都选择挺身而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正是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当今,还是古代,都不乏有这样的爱国志士,有的人金戈铁马,征战沙场,有的人却用笔墨来抒发他的爱国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起去感受她抒发的情感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4.这首诗是李清照的千古绝唱,你们对李清照有什么了解呢?谁来分享一下。(顺时板书李清照的关键资料)。

二、初读古诗,注意断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自由朗读(2)同桌对读(3)个人读(4)师范读(5)齐读。

(三)创设情境,感悟诗情。

1.诗中提到了一个历史人物,他是谁?(引出项羽)。

2.项羽是何许人也?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3.诗中哪句诗提到了项羽?(至今思项羽)。

4.“思”什么意思?(怀念)。

5.对于李清照来说,项羽已成为历史人物,为何此时此刻独独怀念他呢?(同桌两两结对交流)。

6.结合学生反馈,引出乌江自刎的典故,小组内交流对这个典故的了解,再请一位同学来分享。

7.师补充并作情感铺垫,再放视频感受人物形象。

(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退败至乌江时,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可这时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项羽退败至乌江自刎时的情景吧。

8.同学们,看了视频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项羽?

(生个读,再齐读)。

过渡:这样有气节的人,李清照在诗中怎样形容他的呢?

9.引出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提问:什么是人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豪杰?

(2)什么是鬼雄呢?你认为有哪些历史人物可堪称鬼中英雄?

过渡:这两句诗不仅是歌颂项羽这种宁死不屈的气节,也是她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写照,做一个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的人。(顺时板书:人生态度,人杰,鬼雄)。

过渡:李清照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发出这样的呼声呢?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生活舒适,家庭幸福,所以她诗词的作品的风格大都是活泼清新,细腻委婉的。17岁的她与赵明诚结婚后由于赵明诚在异乡出任官职,两人聚少离多,这时写的诗词大都是表达闺阁相思和离愁别绪之情。然而北宋王朝在经历了繁荣之后国家军事却在金国铁骑面前土崩瓦解,李清照的心境也随之而改变。)。

10.小组交流:通过这个视频,你看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11.老师结合生所说,串联。

总结。

(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时,她看到了南宋统治者和朝廷官员居然贪生怕死,不顾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苟且偷生,甚至连自己丈夫在一次城内叛乱中也临阵脱逃的软弱行径,她又想到了项羽这位英雄人物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这真是鲜明的对比呀,于是她借项羽的这一种英雄气节去讽刺当时统治者以及朝廷官员的这种贪生怕死,苟且偷安的卑鄙作为,并发出了这样的呼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2.此时你能感受到李清照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悲痛,悲愤)现在你能不能把李清照的这一种悲愤、悲痛给读出来呢。

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吧!(师生齐读)。

13.同学们,学到这里,你现在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过渡:这首五言绝句,短短20个字,两段历史,其中还包含着典故就把她这种亡国之悲愤,爱国之强烈写得如此悲壮,激昂,淋漓尽致。现在我们伴随着音乐,并带着你的感受再去朗读这首诗吧!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

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历史背景。

二、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一)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

1、理解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学生自读后指名读。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板书不肯),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有一首诗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体出示)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师领读全诗)。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师再次领读,过渡:此时此刻,诗人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等。)此时,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气愤、悲伤……)。

师: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二、教学重点。

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二、初读,感知古诗。

1、出示古诗朗读,生谈与《月满西楼》的区别。

2、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再读,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进行自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有问题的可以标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3、学生质疑,可能会问“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出示项羽的资料)。

四、品读,悟情入境。

1、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自由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2、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读)这两句诗千百年来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赏析,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

3、从修辞入手,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思考:从字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生”与“死”是一组反义词。“人杰”和“鬼雄”……。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3)生再读这两句诗,体会其语言美。

4、从思想入手,理解诗人的感情。

(1)生自由谈,师补充“靖康之耻”资料。

(2)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面对金兵,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祖国的大好河山已失,百姓的美好家园已毁,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像项羽那样……”(师生接读进行语言训练)。

(3)小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

(4)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五、研读,融会贯通。

1、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生自由谈。

2、根据生的回答,相机补充。

3、共同欣赏名言警句,古诗。

六、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1、你想用哪句名言或诗句来激励自己?

2、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别人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七、知识链接。

屏幕出示,诗歌赏析方法,推荐给大家。

板书: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而且,专家们都说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本次赛课执教古诗《夏日绝句》,自己教学后,感觉收获比较大,这里反思一下。

一、反思课堂教学的处理。

1、学生有预习和没预习,得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因我所试教的班级差别大,一个是比较内向的五(4),一个是比较活泼的五(5),所以,同一课文处理完全不同。

五(5)班布置预习:先读熟全诗,然后纠正个别句子节奏。要求学生拿出纸笔,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个别字词,进行预习,把预习内容写出来。不懂预习的,把你的问题提出来。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也把问题写出来。这么做,主要是了解学生预习的程度,到底通过自己的预习,已经掌握了多少内容,还存在多少问题,同时,笔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避免思维偷懒。十分钟之后,把这些纸条收上来,表扬预习很好的同学,并把他们的预习内容读出来,老师再做点评补充。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好之后,再看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先交给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之后,再由老师讲解。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五(4)班布置预习:把项羽的生平放在课前,通过了解项羽并查阅项羽的作品之后,再具体探究《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一些比较有气节的成语。课前直接先提出问题,老师按照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然后再把重点的知识点落实清楚。

这两种的处理感觉都比较好,师生互动比较和谐。后来在自己班执教的时候就综合了这两堂课预习的长处。

看来,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突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其道理的。

2、把挑战与合作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活力。

孩子们五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合作学习本课教学放在了区别“不肯”与“不愿”、“不能”、“不想”,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放在了联系题乌江亭》体会杜牧眼中的项羽。这两处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处,合作学习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正因如此,如第一次合作学习后学生的表现:换作“不能”好像江东的父老乡亲不谅解项羽不让他回去,这是被迫的。而项羽是自己觉的无颜见乡亲不愿回去,感觉上不同,所以不能换。学生说的非常好。而且小组讨论时我凑近听了学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发表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不是拘与形式非常的实在。

二、反思课堂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

根据这首诗的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学生查阅有关项羽的生平及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成语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于是我搜集了五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了精炼,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

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独具匠心设计了这节可的延伸活动: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配上旋律把《绝句》编成曲吟唱。

3、出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可以归结果来看,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出报刊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会不很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独特见的。

教学《夏日绝句》有感西师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在六备中有老师就《夏日绝句》中哪句是爱国的诗句展开讨论,我心痒痒禁不住也加入了进来但觉得还是不过瘾,索性自己也发一贴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上课一般不看教参,自己研读文本再参考一下网上的教学心得,梳理后完成自己的教案以及学生的学案,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前两句是作者的人生观或者叫人生态度。而后者以借怀念项羽来鞭挞国家,从侧面来爱国,因为在古代劝解人,特别是劝君王不能直劝,而应该智劝,如六年级课文《螳螂捕蝉》一文就是最后的佐证。

但我们的教参上说是前两句是爱国,后两句是对国家的愤恨不满,对政府的腐败不满。

这个我没有注意,我一直认为不要拘泥在教参上,为教参是瞻,在我们毕业模拟考试中就有这样一题,而我平时讲的就是后一句,大家都是我的这个不对,一边改卷我一边“狡辩”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大家一致说要听教参的,不可否认前两句有爱国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人生观,而后两句才是从侧面表达自己的一腔爱国之心,但又不敢言明,这也印证了李清照的诗歌风格,欲说还休,留有余地,回味无穷,耐人寻味。也同样给读者一种阅读的期待,以及更多的思考。

我在这儿并不是为了我班的孩子在考试中由于我自己的“失误”在狡辩,也不是计较这个分数,我是想得到一个正确的对待诗歌,对待诗人的认识,让孩子明白什么叫智劝,什么叫欲说还休。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本次赛课我执教古诗《夏日绝句》,课后,我感觉收获比较大,这里反思一下。

一、反思课堂教学的处理。

把挑战与合作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活力。

孩子们四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合作学习本课教学放在了区别“不肯”与“不愿”“不能”“不想”,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放在了联系《题乌江亭》体会杜牧眼中的项羽。这两处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处,合作学习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正因如此,如第一次合作学习后学生的表现:换作“不能”好像江东的父老乡亲不谅解项羽不让他回去,这是被迫的。而项羽是自己觉得无颜见乡亲不愿回去,感觉上不同,所以不能换。学生说得非常好。而且小组讨论时我凑近听了学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发表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不拘泥于形式,非常的实在。

二、反思课堂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

根据这首诗的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学生查阅有关项羽的生平及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成语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

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独具匠心设计了这节课的延伸活动:

1、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

2、配上旋律把《夏日绝句》编成曲吟唱。

3、出一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结果来看,可以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为报刊题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报上画上美丽的插图,画不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绝句》教学设计

指名读诗句,了解诗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的天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遥远的东吴去的船只。

诗人沉浸在这般美景中,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

生汇报:诗人一定很高兴...

那谁能把当时作者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

当时学生虽然举手很踊跃,都想站起来试试,但是读的效果并不好。看到这我又说: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诗人,当你看到:有两只活泼可爱的小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唱着动听的歌,一行白鹭飞上了蓝蓝的天空。从窗口就能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还停泊着要到遥远的东吴去的船只。这时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出你当时的心情呢?请你自己可以一边看图,一边体会一下,试着读一读。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当让学生闭眼想象时,从他们的表情,我看到有一大部分同学已经被诗的意境所陶醉了。接下来的朗读学生做的明显要比上一遍好多了。

通过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这样便于指导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的意境。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应用这样的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绝句》教学设计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第一句是草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第二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1、以的游戏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中吟诵的古诗,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激发学生学习新古诗的兴趣。

2、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延伸的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领悟诗的意境,走近诗人。

3、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体现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4、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5、鼓励学生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

难点: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一课时

1、通过昨天的朗诵比赛,陈老师知道了我们四甲班的同学们最拿手的就是背古诗,很多同学一口气背诵了好几首古诗呢!同学们还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对吗?今天,陈老师就请来一位被尊为诗圣的大诗人,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吗?(cai出示杜甫图片)

2、陈老师叫大家课后查找有关杜甫的资料,都找了吗?谁来介绍一下大诗人。

3、学生介绍杜甫。

4、老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5、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原来学过杜甫写的古诗吗?(《江畔独步寻花》)

6、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同学们记性真好,肯定平时及时复习了,是吗?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1、杜甫大诗人当年在杜甫草堂内研读诗文,从窗户内往外看,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大家请看。(cai出示图片)

2、大家觉得这幅画面怎么样?(很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吗?(早春)

3、那么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图上的内容吗?

4、指名说。(近处的柳树抽出嫩绿的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活泼可爱的黄鹂在绿枝条间蹦来跳去,在枝头快乐地鸣叫声,门前整齐地停靠着木船,远处是一群队列整齐的白鹭,展开洁白的双翅,身姿优雅地向蓝天飞云。远处还有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雪山。)老师相机板书:黄鹂、白鹭、柳树、船只、雪山、蓝天。说得真美!

这使我不由地联想到诗人贺知章《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十分赞赏地)你说得也很棒!学习能积极联想到相关内容,是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相机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1、自由读。

2、小组之间比赛读。

3、指名读。

4、齐读。

5、你们刚才在描述画面的时候,讲到了黄鹂、白鹭、蓝天、柳树,那杜甫在诗中有没有描写到呢?是哪几句呢?请你找出读一读。

6、指名读,(cai出示一、二句古诗)齐读。

7、请同学来讲一讲这两句诗主要写了什么?(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8、你能从这两句话中找到描写色彩的词吗?(黄、翠、白、青)老师根据学生说的,cai将字相机变色。

9、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文字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我们试着用最美的语言来读出画面的美。

10、请大家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那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配乐)

1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你们能不能背下来呢?指名背,齐背。

12、看看木船、雪山,诗人又是怎么描写的呢?把诗句找出来读一读。

13、指名读,cai出示后两句。

14、想一想,这两句诗你都读懂了吗?说说你的是怎么理解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15、生质疑,生解答。

16、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千秋、含。

1、小结。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2、大诗人杜甫还写了两首绝句诗,大家想读一读吗?cai出示另外两首古诗。

3、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大量的古诗,吸取祖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绝句》教学设计

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

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

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

3.齐读

(1)

2.边读边想像:

在蓝天的映衬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盈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

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4.是的,他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满了愉悦。

5.朗读体现

(2)

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

(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好!

理解:没有战争,人们和平地生活,让他快乐而欣慰,经历了战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5、朗读体现

6、试着背诵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走进更丰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

古诗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试着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似乎又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师的引又显得特别束手无策,一讲总是会忍不住将学生该说的也说了。本课教学下来,有这样几点感受:

1、适当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但介绍过多、过细,学生易游离于书本。

《绝句》教学设计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9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理解诗的意境,认识生字。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一.我们以前曾学过杜甫的诗,你们给大家背一首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1.师范读古诗,听字音,听语调和停顿。

2.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诗,听听谁读得好。

4.再读。

5.指名读,分行读,齐读。

6.看图上的景物,结合诗句,想想古诗的意境。

7.说说每一行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指导。

8.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体会意境美。

9.认读生字,介绍“舟”字旁,指读生字,开火车读,扩词。

三.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希望有一天同学们能走出去,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大好河山壮美。

《绝句》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2、准备《月光》这首歌

1、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推翻了秦王朝)

(3)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2、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3、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转载自万市小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