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说课稿(模板15篇)

时间:2023-12-04 10:08:15 作者:翰墨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来指导教学的一种规范化文件。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教案模板的范文,不妨继续往下看。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说课稿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观察、勤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内容,了解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的。

教学方法。

通过精读课文并联系实际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观察刮风时景物的动态。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你会画风吗?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就是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板书课题:20画风)。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第四自然段中“旗杆”的“杆”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还要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本课的生字。

3.再出示小黑板,读本课的词语。

李卫丹丹小艺旗杆擦斜斜的小男孩显得。

三、读懂课文,指导朗渎。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提问:

(1)“风”能画吗?

(2)小艺、丹丹和李卫是怎样画风的?读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同时了解为什么“旗子在空中飘,小树是弯弯的,雨丝是斜斜的,风车怎么会呼呼地转。”

(3)是谁第一个把“风”画出来的?为什么小艺能第一个把风画出来?(读有关的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的。

4.你会画风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画风。

启发同学动脑筋,大胆发言。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你也画画看,再把你的画说一说。看谁画得好,说得好。

小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风中的景物就能画得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四个同学在黑板上画风。

2.同时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然后请四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画。

二、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重点分析“擦”的字形。

擦: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笔顺是:。

3.出示小黑板,读一读下面的词浯,再说一说带点的'字怎样记。

李卫丹丹小艺旗杆斜斜的小男孩显得。

提示学生注意:

旗:左边是“方”字旁,右上是“”,右下是“其”。不要丢掉右上的“”。

斜:左边是“余”,右边是“斗”。

男:上边是“田”,下边是“力”。

显:上边是“口”,下边是“业”。或去掉“湿”的“氵”。

4.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擦、斜、拽”。

其他生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格中的范字,照范字临写。

三、巩固练习。

1.填写适当的量词。

两()小鸟一旗杆三()小树一()乌云。

2.听写本课生字问。

二年级语文画风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15课《画风》。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做、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和写字目标及本课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逐步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创编诗歌和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通过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把“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

五、说教学法:。

1、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以郑州市“调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本课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2、“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我努力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采取独立自主、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范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分角色读、分段接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读,最终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说预设流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分两个学时完成。在第一学时里,我主要引导大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标清自然段,理清文章的层次,指导大家识字写字,扫清障碍。

(一)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识字”的方法:

先让大家自由读课文,说说谁在画风。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一下吗?让大家借助拼音认读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交朋友。(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3、接着出示本课的生词,用多种方式反复读一读,以便熟练巩固。

(二)、接下来指导写字。

写字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采用老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写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谁是小小书法家家的情境,让孩子们把写字当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第二学时里,我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读课文。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欣赏叶圣陶的小诗《风》,让学生说说,从诗中你知道了什么?试着背一背,为学完本文后创编诗歌作准备。

(二)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课题。

(三)然后复习生字词,检查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语文画风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画风》,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本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利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所以在教学时要从他们的学习心理出发,利用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让他们亲手做做,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联想去“画风”,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根据这篇课文内容特点和学情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1、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时,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六、说教学流程: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说明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教师接着说:对了,是风!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你知道风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可采用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读、齐读的方法认识生字。)最后让学生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

这样的设计:根据课文特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然后,出示问题“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让学生带问题默读的课文,并在文中画出相应句子,再指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学生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然后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朗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时,应引导学生读出高兴和自信的语气;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时,应引导学生带着自豪、兴奋的心情朗读课文;而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时,应指导学生读出宋涛化难为易的心情。)。

最后,课件出示句子(开火车读、分组读,比赛读,生齐读)。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课文有代表性的生字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然后师范写,学生跟写,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最后评议。

设计意图: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现自我,感受识字的乐趣。

(六)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我在教学时是从改、想、画、议、说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指名帮老师把风画进这幅画里;并说明理由;接着让学生想一想别的画风的方法;然后,配乐学生画画,学生互评。最后,课件出示,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七)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从学生需求出发,多样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的作业,使学生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发挥。

板书设计;

旗子飘。

画风车转爱观察。

风小树弯爱动脑。

雨丝斜。

本板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评课稿

有幸听了薛余玲老师的《画风》这一课,《画风》这篇文章写了三个小朋友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形象地跃然纸上。薛老师按照“想风,说风,画风,写风,”这个流程顺利完成课堂展示,也让我们认识了二(5)班这群可爱的孩子,见识到薛老师自然、深情的教态。

响应之前李校长的提议,优点很多,但是我就摒弃不讲,讲讲几点我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点:朗读。

听了二(5)班的朗读,确实薛老师在学生的朗读上下了不少功夫,声音很响亮,但是我个人不太喜欢这样太过有感情,太拿腔拿调,太拖了。这样学生读得很累,我们听的`老师也很累。这个想法仅仅是我个人的,如果有人不认同,就当风吹过。

在指导朗读方面,若能进一步加强对课文中对话的练习和指导,引导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就更好了,而不是抓着那个“飘、转”,两个动词,这两个动词我们能赋予它什么特别的感情吗?我觉得没有必要吧。

第二点: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例如主题提升或者延伸时,可以补充“声音、气味也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教给孩子更多的课外的知识,发散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狠少,”的现象,避免出现薛老师在办公室一直在强调她班的学生知识面窄啊,没有想象力。

第三点:我想讲的是主题提升,薛老师把这课的主题提升为:这三个小孩子很聪明,很能干,能把风画出来。我觉得这个太浮在表面,太笼统,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观察、想象、发现。是不是可以更具体些,是因为孩子会观察、会思考、会想象,才能将风画出来。这也是我们孩子的一个通病,考试卷上经常出现“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孩子们的答案经常说“聪明”,而没有说到点上,太过笼统,教师要帮助孩子找到确切的点,培养阅读能力。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意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不妥,请薛老师见谅;如有可取之处,那是我的荣幸。谢谢!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说课稿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预设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二年级语文画风说课稿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

二年级语文画风说课稿

重点句子:

1、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

2、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他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漂浮着。

3、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4、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5、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象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小学语文二年级画风教案范文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_×,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一、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本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不很强,可能是由于女孩多的缘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还强调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贯穿于教材的各个部分,也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后练习中有“说一说”及“听说活动”,都集中反应了启发学生想像的教材编写意图。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启发想像,在表达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明确这一目标,强化这一意识,是正确把握新教材教学目标,也是积极探索、实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础。

《小毛虫》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根据教材要求,二年级(下)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课文1、2节通过对比学习加深词句理解。如,通过图片、音乐的渲染帮助学生理解“欢歌曼舞”的意思、,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美好生活。通过对描写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边读边思:小毛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一点点”、“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

课文3、4、5节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文章“道”之所在,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根据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通过听、记、说、二次出现等方法对文章深刻含义有所感悟。

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要想脱胎换骨,要想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

教学过程共设立了六个教学活动板块,通过课件的演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使用得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板块:

第一活动板快:媒体的视听欣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他们仿佛听到了昆虫们轻快的歌声,看到了昆虫们优美的舞姿,仿佛同样感受到了昆虫们的快乐和喜悦。听,他们的朗读是那样富有节奏。瞧,他们脸上的神情是那样欢快。他们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轻歌曼舞”的意思,这还要归公于课件制作的精美,不仅吸引了同学的耳朵,还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

第三活动板块:成功地通过读句子,看录象,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通过集体观看小毛虫的“挪动”,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挪动”。在此基础让学生们联系课文说出小毛虫的笨拙。它的“笨拙”就表现在它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向前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一点儿也不灵活。学生在朗读中用他们的语音语调读出了毛虫的“笨拙”。

第五教学活动板块中的“练一练”学件为孩子带去更多的色彩和图案,逼真的画面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得更完整,更优美。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感受文字的优美,加速教学的进程,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阿德的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通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的太空世界。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激发学生进行想象的好篇章。

根据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提出的要求,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检查指导学生认识“德、段、婆”等12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列举的新科技产物,知道课文的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教学课文的中坚问题,是教师课堂是否有效的直接反应。为此,特根据教材进行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检查学生识字,默读课文,了解文意。

难点:了解新科技产物,激发热爱科学的科学意识。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殊性及本文的教学需求,特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法、尝试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读思结合,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境:【课件出示】夜深人静,星月当空,蛙叫蛐鸣之景象;

2、谈话:由情境中的“夜”谈及“阿德的梦”,板书并齐读课题;

3、过渡。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引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由动画课件创设的夜境,极大的促发了学生探究下一知识的欲望,同时,由于创设的情境中,所出示的图片有高远的星空,有飘渺的月亮,这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暗示的作用。而教师的谈话则力求简洁明了,直入主题,为后续环节节省了时间。

(二)、学习课文。

1、生默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2、认读生字词:

【设计意图】遵循课程标准对二年级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默读中获得知识的体验。而教师则发挥个引导者、辅导者的作用。

3、过渡谈话(由学字词转入学课文的话题:攻破了词语这关,下面让我们再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阿德做了一场什么“梦”?)。

4、再次默课文。

5、课件出示课文七幅插图,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梦境,然后谈一谈。

6、学生汇报。

(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利用课件,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载人飞船”、“可视电话”、“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等高科技产物。)。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孩子们掌握自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呢,则根据学生自主探究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焦点问题与中心问题等进行归纳小结,促进学生学习由“分散”向“集中”靠拢,真正获取知识。

(三)、激发科学幻想。

主要是让学生伴随音乐,观看动画图片,展开想象然后谈谈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在此基础上,写一写或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并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遨游于未来的世界当中。采取说、写、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特长,把知识的学习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四)、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美化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

【设计意图】扩宽学生想象空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余地。

在教学中,板书能起到归纳、总结的良好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便只把几种科技产物归纳出来,让学生形成学习的知识系统,使板更为简洁明了。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个人认为,本课的教学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要求,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与展开想象两个地方,极大地促发了学生的情感,是教学的亮点;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最大的遗憾是指导学生“根据连环画找到相应内容进行学习”这一教学环节引导不够到位,因而,一些预设的效果在教学中没有生成,造成了预设与生成的不平衡。因此,对教学细节的处理,对过渡语言的提炼,这些都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地方。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庐山瀑布》,它是二年级语文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温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课文是精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培养语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我认为这节课的:

1、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将学习课文与旅行相融合,通过旅途中的各种活动反复训练学习课文。

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能背诵古诗。是这节课的重点,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上课时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难点。

我将这节课设计成在去旅游地的车上导游引导游客做各咱竞赛活动的过程。将教学内容与活动相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本课内容。开展的活动有:谈论图片、我会读、书法比赛、欣赏歌曲、朗诵比赛、有奖答题、古诗文比赛等。谈论图片通过投影三幅图片激发学生想要去这个地方旅游的兴趣。然后投影火车及老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旅游车的情景中,教师变成了导游而学生成和游客。通过列车广播员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庐山及庐山的相关情况。这实际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因为要去庐山旅游,这时导游也就是老师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庐山有关的字词,通过我会读,一是检查学生课前对本课生字的预习情况,二是通过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本节课要认识的字。这是检查预习部分。

书法比赛,是通过学生读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跟教师书空,边写边说笔画/学生代表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组长检查书写,写的好的画笑脸,写的不好的画哭脸等形式让他们学会本节课要会写的字。

欣赏歌曲,让学生在车上休息放松一下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适时介绍这首歌的相关情况,然后引出下一个活动朗诵比赛。

朗诵比赛通过录音的讲解及观看图片,让学生大体了解这首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试读/听录音读/跟录音读/学生齐读/分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练习掌握本课,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内朗诵比赛,教师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这实际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

有奖问答实际是本节课的当堂达标测试,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学生通过凭门票参加问答赢取奖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我会读,是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的字,看拼音写词语是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字,第3题是背诵本课,第4题是古诗填空,第5题是运用所学。

最后的古诗文比赛是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的古诗文,然后进行比赛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布置的课后作业。

导入课题和检查预习是3-4-5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延伸部分,学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达标测试是课内探究部分,课后作业就是课后提升部分。

小学语文二年级画风教案范文

[设计理念]:

这是一次语文综合能力训练。根据新课标的特点,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及教材、生活实际,在区别、改写、辨析中学习汉字、提高说、写能力;在讨论、背诵中训练表达能力、扩大积累,进而使学生的积累能力、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体会识字方法。

2、区别多音字的读音;练习搭配词语;学习叠词。

3、尝试自我学习、学习向父母提出请求的'方法。

4、背诵古诗、自读诗歌;了解学习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交换部首复习生字;区别多音字的读音。

2、搭配词语,练背诗歌。

[教具准备]:卡片、图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一描,写一写。

1、讨论: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同桌互相说怎样写才好看?

3、生独立书写。

4、小组内评评谁的字最漂亮。

5、选几份全班欣赏。

二、变换部首复习生字。

1、教师出示“十”和“一”,问:这是什么符号?

2、生答,师小结。

加号表示加上一部分,减号表示减去一部分。师表演小魔术。

出示:娃—女+(洼)—+虫(蛙)。

(娃娃)(山洼)(青蛙)。

3、学生自己变魔术。

三、区别多音字的读音。

1、出示句子让学生区分。(卡片)。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判断。

3、学生自由发言。

4、师小结、点拨。

5、小组内练习用号一种读音说话。

四、说一说,填一填。

1、小组内练说。

2、学生汇报。

3、拓展,拔高。

碧绿的宽阔的。

伤心地悄悄地。

五、照样子,写词语。

1、出示例子:许多许许多多。

2、同桌交流两个词语的异同,练习说话。

3、自己练习,小组内订正、评议。

4、发散思维:

口头练说,看谁说得多。

第二课时。

一、怎样提要求。

1、谈话导入:

2、小组讨论,排演小品。(三人一组,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自己)。

3、分小组汇报。

4、讨论如何设计观察方案。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眼中的秋天记下来。

(或者画画、或者列表、或者写几句话等)。

二、读背古诗《山行》。

1、出示诗歌。

2、范读,画出节奏。

3、生自由练读。

4、小组交流、感悟。

5、练习背诵。

三、读一读。

1、生很快默读,大体感知文意。

2、小组内赛读,师巡视指正。

3、选派代表读、评议、提高。

4、在生读的基础上,师指点朗读技巧。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思维拓展。

同学们,绚丽多姿的秋天是异常的迷人,让我们课余一起走入秋姑娘的怀抱,赏秋、说秋吧!

(注意用眼去看,用心去想,用脑去记,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秋天。)。

展示平台,评出小小观察家。(任选一种)。

1、用你的五彩笔描画出秋天。

2、用你的神笔写出秋天。

3、用你的歌喉唱出秋天。

小学语文二年级画风教案范文

教学要求: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4.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把"我会认"这个环节的字,制成课件"转盘",内设音、形、意。

布置教室,张贴各种小型标牌、广告,配以适当的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有趣的转盘游戏。

2.出示转盘。

你们认识吗?(引导学生自由认读)。

请3-4位同学大声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习小组开火车认读。

在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

3.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个"木"字呢?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讨沦。

4.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

5.课外延伸: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字以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字是木字旁的呢?

二、我会读。

1.激趣导入:老师要带同学们左一个有趣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有许多小朋友们常见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你们注意过吗?

结合图,出示书中的6个标牌,学生自由读。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选出合适的标牌贴在图上。

3.分小组活动,讨论、认字、摘字卡。

活动交流: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找到了多少汉字朋友。

4.小朋友们会认这么多字,能不能告诉老师,平时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呢?

5.模拟情境表演:现在我们在大街上,这位同学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呢?

6.巩固练习,做游戏"爬好汉坡"。

三、扩展活动:从家中的包装袋、废报纸或纸盒上找出汉字,剪贴到自己的识字本上。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写一写。

1.出示生字。

请小朋友们仔细,比一比,这些排在一起的'字哪些地方不同?自己选择说哪一组。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教师巡视、参与。

2.写字。

强调关键笔画。

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3.请同学把自己感觉满意的作品摆在实物投影下,让全班同学欣赏、评价。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活。

看谁读得最认真,能发现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读。

2.教师抽查。

3.扩展。

加入几幅电脑动画,如:刮风的画面,风越来越大,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夏天到了,越来越热。

三、读读背背。

1.激发背古诗的积极性。

过渡: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背古诗,现在就请把自己爱背的古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哪位同学记住的最多。

2.学生自愿参与。

背完后,评选出背古诗小能手。

3.今天又要介绍一首新的古诗《锄禾》,一定有同学听过这首古诗,会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

出示挂图,配乐范读。

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发跟读。

范读一到两遍,读出节奏与韵脚,感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

4.教师抽查。

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5.感悟诗意。

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并根据个人感悟做动作。

学生做擦汗的动作,可以借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诗意。

6.指导背诵。

7.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记得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马过河》是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利用笔记本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

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里我安排了一次听课文录音,“听说读写”最首要的是听,学生学会听是非常重要的。边听边思考: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听完之后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农村的学生较少用到讨论,还不太习惯这种学习方法,所以简单的问题他们比较会发表想法。

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什么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