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案(热门20篇)

时间:2023-11-29 14:26:29 作者:念青松

三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能够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下面是一些融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三年级教案范文,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除法和减法、除法和乘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生经历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等学习过程,感受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自学书第103到105页第10到16题。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有时也涉及到减法、乘法。大家要灵活运用。(板书课题)。

二、预习反馈、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练习二十三第11题。

(1)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订正。(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

(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2.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读懂题意,怎样判断“买哪一种便宜?”

(3)交流、订正。

(4)本题通过计算单价,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确定哪一种便宜。

不需要两步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学会灵活处理。

3.练习二十三第13题。

(1)读懂题意,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解答。

(2)所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买哪一种便宜?

(1)读懂题意,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块要16元。

(2)分析:买哪一种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种香皂的单价就可以了。

(3)甲种香皂每块的价钱是16÷4=4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

因为4元4·60元,所以买甲种香皂便宜。

2.小红每天早上上学,中午回家,下午上学,晚上回家。两天之内一共走了288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多少米?(考察学生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学生独立读懂题意。

(2)分析:小红一天走几趟?(4趟)。

(3)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先解决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决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红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80米。

四、反思,拓展升华。

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快乐吗?

2、希对实际问题灵活处理,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3、想一想:周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两步计算就解决的。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2页。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1、某书店2014年第二季度的图书售出情况如下,根据所给数据制成统计表。

四月份:教辅书2631本,文学类图书3452本,工具书302本。

五月份:教辅书3689本,文学类图书2478本,工具书352本。

六月份:教辅书5634本,文学类图书1953本,工具书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想想怎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合计蔬菜鱼类肉类豆制品。

总计13。

第一组10331。

第二组406。

第三组40。

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3.在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

学法:操作发现法。

教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结构程序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请境。

自主探索。

探求规律二.新课。

让学生通过摸、摆、说,寻找立体图形的特征巡视指导。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讲评,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创新意识。

带学生透彻分析板书立体图形名称及特征。

展示:说说你搭了个什么东西。

用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将积木分类,给它起名,积极发言。

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三、练习1.p611。

2.巡视指导。

3.指导学生活动认真分析并举例,同位互相交流后再比赛。

概括总结。

条理知识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关键:能熟练描述物体所在的八个方向。

课时安排。

教学5课时。

测试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

教学内容:p2--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组织学生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用以前学到的知识说明自己与同学的位置关系。)。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

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自主练习,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4人为一个小组分别面向东南西北站好,说一说各自面对的方向是哪里?你。

发现了什么?(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正好是一圈,知道其中的一面就可以找到其他三个面)说说p7指南针资料。

6、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挂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2)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操场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课堂作业本。

板书:东西南北。

东--西。

南--北。

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关键:熟练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作业:课堂作业本。

板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

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

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关键:能有八个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4图,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2、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向”。

3、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

4、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

5、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

6、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

三、练习:

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学生说说)。

2、第10页第1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

四、总结: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

五、课堂作业本。

回家跟家里人说说八个方向词语描述家里的.东西摆放情况。

板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西东。

第四课时认识简单的路线。

教学内容:第9页例5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关键:能熟练八个方向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简单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

说说今天的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作业:课堂作业本。

板书:认识简单的路线。

东、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关键:理解方位,能描。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进一步巩固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题目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通过具体练习,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1、p15.5。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适当渗透一些函数思想。

2、p15.6。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半价出售的意思,求出每件玩具的半价是多少。

组织讨论能买道哪些玩具。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

3、p16.9。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个问题,明确所买的商品的理由。

组织讨论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两步计算求出问题。

4、p16思考题。

学生分组完成或独立完成。

左题可先根据除数和十位商的商求出它们的积,再根据十位上的余数2算出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然后根据个位上的余数2,填出被除数个位上的数9。

右题商的百位上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个位上可以是2~9中任何一个数。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参加人员:

四、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字,会写37个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各民族的了解。

六、执笔教师分配: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

5、语文园地一。

七、教材分析:

这一组有4篇课文。课文从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叙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八、学生分析:

这一组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理解上比较容易,学生读一遍课文就知道说了一件什么事,但课文中有些词语难度比较大,需要教师帮助理解。第一组教材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衔接问题。通过本组学习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学习。

九、学情分析及学法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教学认识的字时,采用学生预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读生字,组词,换偏旁等,在课文中认识,与生活相联系认识。

2、教学掌握的字时,在课文中学习,与词语和句子相联系,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等。

3、教学课文时,加强词、句的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阅读感悟的过程;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才用齐读、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男女生比赛读等。

4、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多采取鼓励和肯定的方法,先展示后交流谁写得好,我该怎么写等。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

1、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

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1: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二年级上册我们也学过主题类似的一组课文(第六单元)。“如果我有一枝神比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二上)“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二下)因此教学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学过的课文,也可以结合3月份文明月、学雷锋的活动展开这组课文的学习。

二、单元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其中,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外,其余都是新课文。

三、教学建议:

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教学本单元时,要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一个“感”上,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品味“爱”:

第一层次:朗读感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课文语言的细细体味,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些感想。

第二层次:拓展阅读。触动学生自发地搜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主动地背诵,积极地参加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

第三层次:行动指引。引导学生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四、教学例举:

《泉水》――。

1、自读自悟。

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课文共描绘了四个场景: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的自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一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共读、轮读、配乐读等等,在读中品味、感受泉水的乐于奉献、乐于助人、团结协作。读首先要有整体性。要重视整体朗读,不要一开始就支离破碎地把一个词、一句话拿出来品读,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泉水的四次说话:“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体会泉水的热情、自豪。体悟泉水的四个特点“多、清、甜、美”。在学生朗读体会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泉水说的话,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抒发泉水的乐于助人。在品读中要适时进行教师的范读。如果学生朗读得很好,充分读出了泉水的热情,教师就无须再范读,假如学生怎么读也读,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范读和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模仿本身也是一种揣摩,一种体会。

课文总的基调是欢快热情的。但要注意开头、结尾相对较“静”的描写。最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开头一段中有个疑问句,朗读时也要注意。因为课后练习中的小诗,就是采用问答的形式构成的。

2、创设意境。

恰当发挥多媒体、插图、图片等资料的作用,创设意境,特别是教材资源要成分运用,本课的插图很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象。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泉水的图片;课上,让学生欣赏一段清泉石间流的录像;朗读时,配上泉水叮咚的声音或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阅读,阅读中欣赏,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3、拓展内容。

拓展要源于教材,在教材的空白处引发学生合理想象,不仅仅是课外补充才是有效的拓展。例如本文教学中,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哪些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课后,有兴趣的,可以鼓励他们把说的写下来。像这样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拓展,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4、语言模仿。

学习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任务,学生的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语言规律,并指导学生积累和模仿这些语言规律。本文和第六课在用词中有个共同的特点,在名词前都加了定语,构成(怎么样)的(什么),像“阳光灿烂的世界、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更大更甜的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欢快的泉水”学生在学习、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比较加上修饰部分和不加有什么不同,从而感悟这样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生动、形象。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话中也能模仿着写写,把阅读和写话有机结合在一起,学语言的同时学习用语言。

5、背诵积累。

读读背背这一项,提法有所不同,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也是本册教材更以人为本的创新之一。

本文认读的生字和需要写的生字不多,在全文朗读中学生不断和生字见面,然后可以集中在复习巩固阶段交流、识记,教师只要帮助学生重点分析“缝、罐”两个比较不难记的生字,其他的生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书写指导时“鹃、股、脆”都带有“月”的部件,可以结合第四课中的“骨”字,四个字一起出示,观察“月”字作旁和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

五、教学目标:

1.认识“哦”、“股”等58个生字,会写、会用“瓦”、“原”等生字33个。

2.复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进一步培养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4.进一步认识谚语,有搜集和积累谚语的兴趣。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有问号或叹号的句子。

6.会背诵第6课和第5课中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及《语文园地二》中要求读、背的谚语。

7.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培养保护弱小的意识和善良的品行。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新词。增加语言积累。

难点:第7和第8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和事理的领悟与体验。

七、教学时间:

(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重难点。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四、课时安排。

认识东西南北方向。

2课时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

3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测量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第3、5、6、7等题【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分三段进行教学,先教学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分米的认识,最后教学单位的换算。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单位的换算主要是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学情分析】。

以前我们学习过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的,但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同学们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区别,更分辨谈们之间的进率。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设计思路】。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课的设计思路: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巩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进一步巩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细心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善于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毫米和分米练习课。板书:毫米和分米练习课。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老师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为今节练习课提供铺垫。】。

2.课件出示考考你: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巩固练习。

1.用手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2.能不能用你们的小手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大约有多长吗?

3.指名比划1米,师用尺量。

4.生比划1分米、1厘米、1毫米,右手比划,左手用尺量,看比划的是否准确。

5.(小朋友比划的真准确,现在我们来画一画这些线段。)。

2.画线段。

(1)画5毫米的线段。

过渡:画出5毫米的线段?

(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视。)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2)画1分米的线段。

过渡:请小朋友在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视。)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谁来说说1分米的线段是怎样画的?

小结: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条线段就是1分米的线段。

过渡:同学们真棒,画得非常好,老师有些题目要考考大家!

3.完成书第6页第5题,然后集体订正。

4.先独立完成书第六页第5题,然后集体订正。

5.完成书第六页第6题,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

6.补充练习。

过渡:老师想带大家去操场玩一玩,小朋友想不想?但是大家必须经过五层考验才能到达顶峰,有没有信心?现在我们一起出发。

【第1层】圈出正确的答案。

1、黑板长4厘米4分米4米。

2、毛巾长7厘米7分米7米。

【第2层】填上正确的答案。

1、2分米+3分米=()分米=()厘米。

2、30毫米+50毫米=()毫米=()厘米。

【第3层】连上正确的单位。

单人床长约2厘米。

文具盒长约2米。

练习本厚约2分米。

小明走一步约60毫米。

【第4层】判断下面句子的对错。

圆珠笔长14分米。()。

桌面长2厘米。()。

大树高10米。()。

硬币厚30毫米。()。

【第5层】量出下面图形边长的长度。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收获。首先,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其次,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再次,创新能力得以开发。最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形象、直观,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但这节课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较少,只有简单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同时,电脑课件的题目要求也有一些不可掩饰的缺点,如闯关练习中,题目要求不够明确,导致部分教学题目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进取,积极改正,争取更加的完善!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内容:p52主题图及例1、例2,p54课堂活动第1、2题,p55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景图说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需求。

2、让生明确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及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教具准备:面值不等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

1、情景引入,出示情景图。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生交流,汇报)。

你知道人民币有那些吗?根据生答,师板书:元、角、分。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思:

1、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能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2、学生按p52例1、2题的要求独立思考,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自学p58的数学文化--五套人民币。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完成p53例2下面的“议一议,填一填”。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能认识人民币的面值,1元=10角1角=10分。

3、师补充讲解p58的数学文化--五套人民币。

六、检:

p54课堂活动第1、2题,。

七、练:

p55练习十一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一)。

例1例2。

(略)(略)。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内容:p53--54例3、例4,p54课堂活动第3题,p55--56练习十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相邻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深化对人民币相邻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10张1角纸币,10个1分硬币,2张5角纸币,1张1元纸币。

教学过程:

一、导:

1、谈话导入,师: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你都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门一起来了解人民币相邻单位的十进制关系。

2、揭示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相邻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的认识。

2、学生按p53--54例3、4题的要求独立思考,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相邻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的认识。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完成例4下面的“想一想”。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相邻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的认识。

1元=10角1角=10分。

六、检:

p54课堂活动第3题,。

七、练:

p55--56练习十一第3、4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二)。

例3例4。

(略)(略)。

1元=10角1角=10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人民币练习课。

练习内容:练习十一第5-11题。

练习目标:

1、了解人民币的使用价值。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3张1元人民币,5张1角纸币。

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了解了人民币相邻的十进制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练习指导。

1、练习十一第5题,实践调查,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练习十一第6题,通过填一填,进一步让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与元、角、分进率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这些知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练习时既要注重填一填,还应注意每横排两个问题的比较,以便进一步感受这种联系。

3、练习十一第7题,通过换一换的活动,进一步巩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结果。

4、练习十一第8题,让学生在物品买卖中,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培养实践能力,独立计算后再交流。

5、练习十一第9题,人民币计算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人民币求和的计算方法,促进对人民币计算知识的熟练掌握。独立计算后再交流。

6、练习十一第10题,人民币的计算练习,有的数据较大,且脱离具体的人民币,还涉及单名数和复名数,因此该题具有一定难度。交流时,注意突出思考过程与方法的交流,注意复名数计算的思考方法的指导。

7、练习十一第11题,是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练习时可以根据问题情境提供的信息进行计算;还可以让学生开展类似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3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

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了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1、阅读与理解;。

2、分析与解答;。

3、回顾与反思。在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意列出正确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提出目标。

1.趣味口算(1)进行口算练习。

8+49+67+76+85+10+86+65+815-513-1014-4。

(2)听算练习。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p107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并列式(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8、7、6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自主学习,同桌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p107的例4与做一做,并根据图意列式.(要求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再同桌合作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2)同桌展示。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1)例题展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a、用数数算出兔子的总只数b、按颜色分类计数后,算出总数。10+5=15(只)。

c、按左右群分类计数后算出总数。8+7=15(只)。

(2)“做一做”展示。

a、树上有7只小小鸟,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7+3=10(只)。

b、草地上原有9个松果,被小松鼠抱走了3个,还剩多少个?9-3=6(个)。

(3)老师和同学随机质疑:a、为什么用加法计算?b、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小结:(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练习二十的第1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意思,并填空列式。

草地上有()只母鸡,有()只公鸡。一共有()只鸡。口+口=口。

(2)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4)强化认识。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2.鱼缸里有16条鱼,小猫捞走了6条。鱼缸里还有多少条?口o口=口。

3.思考题:小红左边有6个同学,右边有5个同学,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又学会了一个新新本领,能很好地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啊,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它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2、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技巧。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篮球若干。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1、导入游戏。

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有难度的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好)这个游戏需要小朋友们之间合作完成,那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作好,这个小组就可能获胜。下面看这个游戏怎么做,教师示范具体玩法。幼儿观看。教师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请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路纵队,游戏开始后,魅族排头的的两名幼儿双脚踏绳走,通过其他幼儿不断向前移动绳子前行,到达中点后原路返回,看哪一组的幼儿配合最好,那组幼儿最先完成任务,就是获胜组。注意事项在传球的过程中,要注意绳子的放好,即间隔的距离。相邻幼儿要互相配合,幼儿要注意安全。

2、游戏分组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站成两个纵队,每组的第一个幼儿开始。

3、开始游戏幼儿准备好以后,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

4、活动结束,对表现好的小组成员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做及时总结活动反思移绳过河给幼儿带来了快乐,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幼儿积极主动地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磨练了意志,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更进一步感受了集体成员的合作的乐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与体验活动,逐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体会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适时向学生渗透学会珍惜时间的理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建立对1秒的时间观念,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

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等。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倒计时时,每数一个数用了多长时间呢?对,是一秒。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秒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认识。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先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闹钟,然后小组内交流,回答问题。

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长的有什么特点?

秒针走一小格是几秒?走一大格又是几秒?

秒针从几开始走的?

2、认识几秒。

如果秒针要走10秒可以从几走到几?

你还想让秒针从几走到几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知道1分=60秒。

师问: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学生可先进行大胆猜测,发表不同意见。

组织学生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

小结: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小格,所以1分=60秒,60秒=1分。

(二)实际感受,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1、1秒的时间你能做什么呢?多媒体课件上倒计时一秒,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秒能写一个数字,1秒能深呼吸一次,1秒能眨一下眼睛。

2、感受15秒。

从1数到15,从中感受一秒的节奏和15秒的长度。

3、学会估计时间。

听一段30秒长的音乐,让学生估计这段音乐用了多长时间。

(三)建立1分钟的时间概念。

学生根据体验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写字、写数、画画等,让学生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体会1分钟的价值,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是很珍贵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

三、巩固应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煮饭大约要20()。

爸爸每天需要工作8()。

刷牙大约需要2()。

用钥匙开门大约要用5()。

2、我会计算。

1分=()秒2分=()秒120秒=()分。

2分30秒=()秒90秒=()分()秒。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关于秒你还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一秒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知道了1分=60秒,还知道了1秒虽然很短暂,但却十分重要。时间是从一秒一分中积累起来的,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秒的时间。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11~13题。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除法和减法、除法和乘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生经历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等学习过程,感受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习自信心。

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

能灵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自学书第103到105页第10到16题。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有时也涉及到减法、乘法。大家要灵活运用。(板书课题)。

1.练习二十三第11题。

(1)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订正。(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

(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2.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读懂题意,怎样判断“买哪一种便宜?”

(3)交流、订正。

(4)本题通过计算单价,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确定哪一种便宜。

不需要两步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学会灵活处理。

3.练习二十三第13题。

(1)读懂题意,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解答。

(2)所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1.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买哪一种便宜?

(1)读懂题意,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块要16元。

(2)分析:买哪一种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种香皂的单价就可以了。

(3)甲种香皂每块的价钱是16÷4=4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

因为4元460元,所以买甲种香皂便宜。

2.小红每天早上上学,中午回家,下午上学,晚上回家。两天之内一共走了288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多少米?(考察学生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学生独立读懂题意。

(2)分析:小红一天走几趟?(4趟)。

(3)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先解决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决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红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80米。

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快乐吗?

2、希对实际问题灵活处理,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3、想一想:周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两步计算就解决的。

《作业本》第52页。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自制课件。

一、复习。

1、口算。

12÷48÷214÷724÷635÷7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结合学生汇报,

5、教师板书:这样算6÷3=2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1、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240÷3=80。

五、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7页1.2。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32×12=答案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30÷3=10(人)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

660÷3=75÷5=198÷9=104÷8=。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

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34—35页内容。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投影片、课件。

一、故事导入。

二、玩中学。

1、探索有关0的乘法规律。

(1)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看图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用6530(个)每个小动物篮子里的6个苹果都吃光了剩几个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再汇报。

(2)独立计算,提出问题。

0×37×00×26。

引导学社列举出类似的口算题,如:8×0=?19×0=?0×14=?......

(3)总结规律。

学生观察教师板书上的算式,说一说你从中发现的什么?

2、探索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计算。

(1)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计算130×5,列出竖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

(2)组内交流。

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结合13×5=65,使学生明确13个十乘5德65个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来。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有0的计算方法。

出示题目402×3,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较,找出最正确的再让学生举几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题,思考:看一看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比较,发现上、下两题之间的不同的变化规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独立解答,结合具体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用加法,也可能用乘法。如果用乘法可以进一步解释第(1)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解答时为什么要乘3.

3、完成“练一练”第3、4题。

第三题学生填空后,可以让那个学生说一说判断大小的方法。观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给予鼓励。

4、下面计算对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5、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谁表现的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