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人教版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4篇)

时间:2023-12-07 13:38:52 作者:笔砚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人教版透镜教学设计及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基本完成了教学设计中的教学任务,能根据对教学和学习任务的分析组织教学活动,较好的把握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教学中让学生去收集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让学生从生活去感受物理,尽量实施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课标理念。

2、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但由于受光源的限制,部分学生很难得到平行光,所以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最后还是靠老师演示来完成。

3、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探究,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存在学生个体差异,在学生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我仍然需要不断的指导和辅导。但是这种指导已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整个实验探究还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理念。

5、教学完后通过课后练习加深了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基本能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习题中的问题。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这些练习如果放在课内完成可能会更好,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6、课后设计的最后一题“有一凸透镜,请你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测出它的焦距,写出你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由课文中的“想想做做”改编而来,原因是课内受条件限制无法完成,布置作业时要发给学生凸透镜安排学生课后(晴天)亲自去做做,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道练习。

7、实施教学中感受深刻一点还有就是:课件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适当的传统板书还是必要的,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了这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珍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让学生掌握本文描写上的细腻和情感上的自然流露。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体验、感悟、想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对动物的情感,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无论是浩瀚飘渺的海洋,还是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也不管是幽深潮湿的热带雨林,还是干旱贫瘠的漠北高原。随处可见天使的化身----鸟儿。鸟儿以它优美的身姿,动听的歌喉为人们编织幸福,传递吉祥。特别是那来自澳洲大森林的两只珍珠鸟,(点击课件1)将为人们演绎一段人鸟和谐的佳话。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珍珠鸟》(师板书:珍珠鸟)。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前面的学习,这课主要讲了什么?

生汇报:这课主要讲了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

2、课文中那些段落是写小珍珠鸟一步一步亲近作者的?你能找出来吗?

生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相关段落。

生汇报。

师相机(点击课件2)生齐读。

3、师:这时小珍珠鸟距离作者较远,为什么?它是如何的心理呢?

(害怕)。

为什么害怕?小珍珠鸟会怎样想呢?

生各自汇报想法。

4、师总结:是啊,这时小珍珠鸟在试探作者。(板书:试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接下来小珍珠鸟又有何变化呢?(点击课件3)。

(它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渐渐的离作者近了。)。

6、这时的小珍珠鸟又会怎样想呢?

(生各自想象,并发言)。

翠鸟人教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述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1、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2、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3、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这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齐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4、同学们观察得十分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必须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3、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齐探讨。

评: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潜力。

4、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资料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5、生评。

6、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7、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但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貌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8、学生练习,学生介绍。

评: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资料的同学我们一齐来比比吧。

2、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评:能把竞争带进课堂。

3、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5、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但是能捉吗?

6、为什么?

7、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这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必须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五、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翠鸟人教版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四、重、难点解析。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翠鸟和芦苇的标本、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的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特别要注意,发言、讨论不可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直观性的教具可以结合使用。

3、指导朗读、背诵。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4、关于“思考·练习”。

第二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想象力和表达力。第一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疾”字,第二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像箭一样”,都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知道多读和摘抄好词佳句是积累语言的常用的方法。选做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画,可以把画得好的画办一期墙报,作为“我喜欢的鸟”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

5、关于识字写字。“衬衫”二字的左边均是“衤”旁,注意与“礻”相区别。

“脱”与“锐”左边不相同,注意加以比较。“衬”,读翘舌音,“饲”,读平舌音。

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较多,书写时,应注意结构的匀称。

6、课后拓展。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在语文活动课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

六、教学中出现的情况。

1、分析翠鸟捕鱼的3、4两段时讲不清楚,特别在字词上,学生找不出来,好象是又好象不是。比如“蹬”的近义词。

2、3、4段的朗读指导效果不大。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七、反思。

1、教学方法可能太老式,提问不恰当。

陈旧的一问一答太多,应采用问题式探究。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学生有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探索心理。问题式探究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式探究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尝试,比较,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究解答疑问,在疑问解决的同时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一种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整个探究过程才是核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性学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会提出一个个具有学生味和个性特点的问题,闪烁出具有学生味和个性化体验的精彩回答,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阅读指导注重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另外,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他读得最好”,这样的评价激励了一个,扼杀了一片。“你今天发挥了最佳水平。”“你很有自信心!”“我很佩服你的胆量。”“勇敢些,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为点评小专家送上掌声。”老师不断地鼓励,引逗,使底下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竟相朗读和评议朗读,获得了阵阵掌声。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励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效能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意会整合。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许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

人教版藏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1.会读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找出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说说表达上的特点。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经验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藏戏》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3、学情分析:孩子们对戏剧缺乏兴趣,特别是对藏戏一无所知,所以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藏戏的有关感性资料,让孩子先从感官上认识藏戏,然后产生了解藏戏的兴趣,从而体会藏戏这种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评价任务。

1、通过课件出示检测纠正完成目标一。

2、通过课中教师提问、出示的练习、小组检查完成目标二。

3、通过课堂上教师提问,教师检查、小组检查完成目标三。

学习重点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找出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学习难点说说表达上的特点。

一、谈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

2、展示资料,了解藏戏。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3、和同学交流藏戏的艺术特色。

4、指名交流藏戏艺术特色。

三、深入探究。

(一)检查读通情况,积累词语。

1、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文,检查读通情况。

3、说说藏戏的形成过程。

4、再读藏戏形成过程的部分,想想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四、了解藏戏的艺术特色。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概藏戏艺术特色的语句。

2、指名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语句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藏戏的哪一特色最感兴趣?

五、总结。

师:藏戏历史悠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透镜教学设计及反思

《透镜》一节的内容在整个光学部分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研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别是那三条特殊光线,学生倒是记住了,但一遇到作图又会束手无策。这主要是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只是从字面上会了,并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应用。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点到面,将难点逐个击破。在教学方法上我尽量从感性的知识入手,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以简单的实验为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引入课题时,我以面镜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镜子,光照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何,从而使学生正确区分透镜和面镜的不同。而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则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利用形象的课件和学生一起分析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并适时通过相应的作图题目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主动地进行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

在整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动脑,主动进行讨论。一个个新的想法不断出现,一声声“老师,看我的行不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现着自己的收获。看到同学们兴奋的样子,我同样感到自豪。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面对录像机时害怕出错,不敢或不愿在课堂中展现自己。以后我会创造更多的机会以使他们得到更好锻炼。

在研磨课堂中,我的收获并不比学生少,可能还会更多。改良后的实验使我找到了学生的兴趣所在,改善了师生关系,确定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故事。《翠鸟》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翠鸟,在描写它的外型特点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型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生词卡片、挂图、课件、投影仪。

【作为教师除了备好教材外,当然还要了解和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

二、以人为本,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聪明活泼,思想活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灵活多样,说教法与学法。

(首先,我来说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精读散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因此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展示法”、“导读法”等教学方法。

(其次,说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品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法”等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读读、划划、找找、写写等,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多元解读,说流程。

(如何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流程呢?)我打算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下面就第一课时做详细的介绍,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来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重点品读翠鸟外型美这个部分,同时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的表达手法来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

(第一环节,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课堂伊始,我点击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看图并思考:在生活中你见过这种鸟吗?你觉得这只鸟漂亮吗?你们谁家里有养鸟的?养的是什么鸟?揭示课题《翠鸟》。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随后,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并组词,我适时给予纠正读音,引导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形难字的书写。

2、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翠鸟的哪些特点?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来感知课文内容。在这里,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他们读文情况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写的是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美。

(第三环节,品读欣赏,体会感悟)。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为了让这一对话更加深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我将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想像,把学生带进文本。所以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我让学生再读课文第一个自然段,想想这段中从哪几部分描写翠鸟的外型,写出了翠鸟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在相关的词句旁边写下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并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我适时引导他们抓住重点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并通过观察图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着重从:“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表示颜色的关键词中去体会翠鸟颜色鲜艳的特点。同时也引导学生来重点学习:“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抓住关键词语:“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等,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形状特点。从而来品味作者笔下翠鸟的美。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总结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说说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待学生交流完我适时总结学法,并让学生模仿本文的表达手法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文最后的一个省略号给了我们无穷探究的乐趣,带来了无穷的遐想,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提出一些月球之谜,课外积极探究,小组长做好记录,及时向家长、老师、同学汇报探究结果,为开展“月球之谜探究成果”展示会做好准备。

《穷人》教学设计和反思

生:写得非常感人,成功地表现了桑娜夫妇的高尚人格。

师:的确,这是一篇世界名著的作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列夫托尔斯泰并未把它写完,事隔多年这位伟大的作家再次诞生了。他,就在我班教室内。

生:(纷纷问)是谁?

师:就是你们!(学生欢笑)今天,你想把自己的著作继续写完并公诸于世吗?

生:(齐)想。

评析:通过故事未完待续,造成悬念,激起了学生创作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也为他们的创作树立起了成功的信念。

二、放飞思维。

师:能有幸和各位大作家一起学习、探讨,本人深感荣幸。(学生欢笑)下面就请各位追忆往昔。谈一谈当时的社会本质及桑娜一家。

生(1):当时黑暗社会,穷人命运悲惨。

生(2):桑娜一家住在海边,以捕鱼为生,生活穷困潦倒,但心地善良。

生(3):他们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师:在以后的生活中,桑娜一家又会发生哪些事呢?

生(1):生活越来越艰难,可他们对西蒙的孩子特别关心,总是先让他俩吃饱,自己仅喝一点汤。

生(2):第二天,庄严地安葬了西蒙。

生(4):桑娜的五个孩子也非常关心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们一起快乐地玩耍。

生(5):西蒙的。

评析:善于想象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的增强。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为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使想象合理化。

三、合作研究。

师:续写时除了要把握想象内容的合理化之外,你们认为还应注意什么?

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使它们能融为一体。

师:非常感谢您的指导。(学生欢笑)下面请各位大作家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并结合课文,在小组中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

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师:你们有了什么新发现?

生(1):我们发现他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得生动细腻,如(略)。

生(2):我们认为他的语言十分朴实,没有追求华丽的词采,而是用真情来打动读者。

生(3):作者运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即:利用描写桑娜一家多么的穷苦,还去收留邻居之子,表现桑娜夫妇平凡中的伟大。

评析: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来认识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学习不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个性创作。

生:(齐)有!

生:(举手)请问作业可以等到下个星期交吗?

师:大作家的创作还有时间限制吗?(学生欢笑)只要你认为成功了,不管多久,我都愿意等候拜读。

学生创作。

评析:不要求何时完成,开放了创作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消除了紧张的心理,更利于学生发挥。

总评:课堂上学生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写出来的作品也具有较高的水准。他们那丰富的想象中闪烁着“祝好人一生平安”的美好心愿,表现出憎恨黑暗社会的品质;在描写方法上,注重了人物心理的刻画,充分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创作的内容更是长而生动,全班有十三位同学超过四千字。我也怀着激越的情怀收集了八位学生的作品,出了一本《续写穷人》向本校各位同仁推荐,得到一致好评!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我认为其关键在于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坚定了学生的创作信念,唤醒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体现于以下四种教学观:

一、对话的教学观。教师把学生看作大作家,并虚心向学生学习,师生双方互相承认,互相赋予平等与尊重,共同参与学习的交流,体现了教学的对话观。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在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预先设定的程序被打破,只有情境化的生活存在,没有问答仪式,只有思与思的撞击,心与心的接纳,没有尊卑之分。

二、探究的教学观。教师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进行研究,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和运用的能力,增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合作的教学观。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合作中探究。使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启发,使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同时,其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以培养。四、开放的教学观。预习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讨论时,放飞学生思维,任凭学生自由想象;习作时,不规定完成时间等。充分体现了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于广阔的天地间。摒弃了课堂的种种“禁令”,教学没有指令性,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求知识,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人教版翠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在本次合作式教学的教学策略研讨活动之中,我有幸作为一名作公开课教师,在感到荣幸之余,心中有无数的感慨和激动。

从没想过我的课会在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会上进行研讨,也从没想过能和北京的专家一起面对面对的一起交流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策略。不过,我一直在努力,朝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目标前进,我的努力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机会下得到了展示,在作课之后,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一个提升。

我所作的课是第六册语文第十三课《翠鸟》,应用合作式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翠鸟不同角度的喜爱,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自独自悟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展现翠鸟的外形美与机灵。教学思路是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融入的不仅是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理念,还有我乡教研员的思考和指导,虽然不算太成熟,但却大致有了合作式学习的基本思路。

在讲完课之后,当我还沉浸在整堂课的得与失的思考中时,北京来的沙莉老师上了《鲸》一课,同样是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一节课过后,之前我一直困扰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时效性,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学生真正去讨论,这个问题我有了自己的看法并有了对课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更加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如果我能在学生合作之前,更加细化分工,也许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会效果更好。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能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2)我能说,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3)我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我会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果这样定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发言点,小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小组学习的时机要善于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更大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的时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第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辩论或讨论。第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三、对知识的查缺补漏,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比如当学生提出:“翠鸟像箭一样飞出去。”能否改成“翠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去”时,我如果激起学生的二次讨论就是最佳的小组合作时机。

三、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

小组合作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而我在这节公开课中,对这一点做的还甚少。

总之,这节课给我了不少的收获,而北京专家的指导更给了我质的帮助,如果没听沙莉老师的一节课,没聆听徐玲主任的一番话,我想这些经验也许我会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但那可能是很长时间之后,毕竟没有这么鲜活与生动,这么深刻与及时。感谢进校,感谢专家,希望这样专家引领的机会多一些,使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有更大的进步。

人教版翠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文质兼美。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本课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由结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喜欢翠鸟外形美的学生为外形组,分为几个小组;喜欢翠鸟动作敏捷的学生为动作组;还有两方面都喜欢的为综合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全文,体现本组学习内容,并未其他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课合作学习设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讨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互相置疑,小组间合作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根据自己对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的不同喜好分好了小组,这节课我们按小组深入研究课文。

二、指导学习。

师:要想在小组里有出色的发言,自己先要有准备,我们先干什么?

生:先把课文读熟,

师:光读不行,还要有读书方法,我们学习过哪些读书方法?

生说学过的读书方法。

师:那是不是不是本组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读了呢?

生:不是。

师:对,还要学,要给对方提出问题,想办法难倒他们。

三、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分工:

1、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员记录大家的发言。

2、选一名发言员代表大家发言。

3、还要有一名同学集中大家的问题向对方组提问。

4、其他同学补充。

四、汇报交流: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翠鸟外形美与动作敏捷?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五、互相置疑(第二次合作学习)。

1、每小组置疑员向对方组置疑。

2、各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3、组际间交流解答问题。

六、自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自选一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把你知道的有关翠鸟的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

3、以“我最喜欢的鸟”或“保护鸟类”为题写一篇作文。

专家点评:

1、注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2、三维目标的结合非常好。

3、在小组合作时,目标再细化一些效果会更好。

《穷人》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了解当时俄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齐读课题《穷人》。

二、整体感知。

1、提问: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穷人?——桑娜和渔夫和他们的五个孩子;西蒙和她的两个孩子。

2、我们之前也学过许多小说,比如(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有什么?——环境、人物、情节。那么谁能结合这三要素,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齐读课文主要内容)。

三、体会“贫穷”

1、“渔夫的妻子……补一张破帆。”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回来。”

3、“桑娜沉思……菜只有鱼。”

学生自由找出以上句子,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提示: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并指名朗读。

4、提问:“菜有鱼”和“菜只有鱼”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指名2人有感情朗读。

5、提问:这样一个家庭,如果再加两个孩子,他们会过得怎样?——更贫穷,丈夫会更加?——不顾惜身体,桑娜会更加?——辛苦操劳。不仅没有鞋穿,甚至连黑面包也没得吃。由此我们看出这一家人?——生活贫穷。

6、师:同学们,我们虽然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但可以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来体会,齐读这三句话。

7、提问:不仅是桑娜一家,还有谁也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西蒙。这样一群穷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屋外……拍打着浪花。”你体会到了什么?——环境恶劣。

8、提问: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的处境一定更加艰难了,像这样没有直接写出贫穷,却通过人物或环境描写来衬托出贫穷的手法,就叫做?——侧面描写。

9、师:伴随着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桑娜他们艰苦地生活着,齐读句子。但他们虽然贫穷,却拥有许多美好品质。

四、体会美好品质。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他们拥有怎样的美好品质?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2、派代表发言——善良、勤劳。出示填空:桑娜和渔夫虽然生活贫穷,但他们却拥有()。

3、体会“勤劳”——“海上……睡着。”

提问:哪几个关键词直接写出桑娜勤劳?——“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白色”。所以即使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而舒适”,孩子们才能?——“安静地睡着”。

4、体会“善良”——“她的心……不可。”

(1)提问:“这样做”指什么?——收养孤儿。

(2)指名读句子,说说从蓝字“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体会到什么?——内心矛盾。

(3)具体说说这种矛盾,填空:如果收养了两个孩子,就会________;如果不收养,就会________。

(4)可她还是做了,而且非做不可。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子?——双重否定句。换成肯定句怎么说?——“必须这样做”,作用是?——加强语气。

(5)师:由此看来,桑娜内心经历了一番挣扎,让我们读出她这种矛盾又坚定的心情,全班齐读。

(6)提问:这样的心情在文中不止一处,谁能找到?——“她忐忑不安地想……也好!”

a、提问:哪个关键词最能概括她的心情?——忐忑不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心神不宁,七上八下。

b、提问:她会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发言。

c、提问:除了关键词,作者还借助什么表达桑娜内心的矛盾?——省略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思维断断续续。

d、师:桑娜连思路都是断断续续的了,说明她心理既害怕又纠结,可最后还是做了什么决定?——收养孩子。

e、师:那我们在朗读时,也要读出省略号背后的害怕、犹豫和坚定,现在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自己用心体会。

f、指名2人有感情朗读。师评价:同学们感情真挚,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善良。所以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要关注标点符号的作用。

5、此时,渔夫回来了,桑娜还是告诉了他实情,对于她的决定,渔夫同意吗?——同意,读24段。

(1)提问:“皱起眉”、“严肃忧虑”是对渔夫的什么进行描写?——神态。这样的神态说明了什么?——问题很严重。但他还是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得把……醒来。”

(2)提问:找到哪个关键字?——“熬”,说明在他心中,宁愿(),也要()。

(3)齐读渔夫的话,感受其高尚品质。

(4)师:在体会人物品质时,我们除了关键词、标点符号之外,还能借助人物描写来帮助感受。

(5)师:桑娜和渔夫的物质生活虽然是贫穷的,但他们有着勤劳、善良的品德,现在你还觉得他们贫穷吗?——穷人不穷。

(6)全班齐读海明威名言——“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五、小练笔。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作品《童年》、《少年》。

板书设计:

9.穷人。

面生活贫穷勤劳关键词。

描环境恶劣善良标点符号。

写穷人不穷人物描写。

人教版翠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除了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人教版翠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的一、二、三自然段是本科的教学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可见。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第一自然段。

1、回顾主要内容。2、指名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示)。

2、小组交流。

3、师生议答。

(1)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

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体会相关的动词。

“贴”——低,动作轻盈。

“疾飞”,“眨眼”——很快并且轻盈。

(2)作者有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

a、理解“悄悄的”“露”“吹”体会小鱼的机灵。

b、理解“难以逃脱”“锐利”“尽情……还是….”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稳重写小鱼c、理解第三句》(描写捕鱼时)齐读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让学生出补语时的动词。理解、体会翠鸟补语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出示翠鸟补语的动化,让学生描述。

d、理解第四句(捕鱼后)“摇晃”“荡漾”——捕鱼迅速敏捷,眨眼之间。

(3)出示问题;翠鸟捕鱼的本领和他的外行有什么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西*我们的梁为什么发红?

2、教师小结:保护鸟。

3、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撒谎功能多听一会儿?

4、有感情的朗读。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收集各种鸟儿的资料,课后开展评会。

六、作业:背诵课文。

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我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我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方面想一想?”等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翠鸟》的教学中,学生体会“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由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翠鸟飞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我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翠鸟鸣叫的声音很好听”、“翠鸟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轻”、“翠鸟唱歌一定很好听”、“翠鸟动作轻是怕把小鱼吓跑了”“翠鸟飞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眨眼得要一秒钟,眼还没眨完,它就飞到苇秆上了,还不到一秒钟”。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我在教学中没有将此句的写作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为何要将苇秆和水波也写进来?”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文字内容向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上深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像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教学《翠鸟》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有关翠鸟及小鱼动作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想像“翠鸟这时会想些什么?”“小鱼为什么悄悄地露出头,它在想什么呢?”。丰富的想像为学生理解翠鸟及小鱼的动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教学《翠鸟》一文中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时,我不是告诉学生其特点,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发现和归纳出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导”“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思考。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没用第一个“教”,也无从谈“不教”。巧妙的“导”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地最佳途径,正确、科学的使用教师的“导”,不仅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力。教师“导”的艺术,将是我们要致力研究的问题,愿每一位教育同仁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艺术与学习方式。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