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说课稿(优秀13篇)

时间:2023-11-24 20:50:21 作者:笔尘 品德说课稿(优秀13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精心设计的教案模板,它们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示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为家人添欢乐》。本课通过体察家人、为父母做事等活动,让学生学着回报家人的爱。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分为以下两个: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体会到父母及家人的爱更不知道怎样去回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难点是: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杯子等表演用品。我将准备调查表、向日葵评比表、以及多媒体。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以新朋友“开心果”导入,引起兴趣。

(二)学生与家长互动,让学生更了解家长。

(三)家人因我而欢乐。

(四)我为家人添欢乐。

(五)美丽的向日葵。

下面我依次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五个环节具体设计及理念。

(一)以新朋友“开心果”导入,引起兴趣。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开心果”,由于孩子们都喜欢朋友,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我紧接着又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开心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开心果’吗?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疼我爱我,我非常开心,整天乐哈哈的,我觉得快乐真好。所以,我也总是让我的家人、朋友都快乐,把欢乐也带给他们,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你们快乐吗?开心吗?这个让学生把“开心果”与家人联系起来,初步了解了“开心果”的含义。

(二)学生与家长互动,让学生更了解家长。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回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请说出孩子的生日。

(2)请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

(3)请说出孩子最喜欢吃的水果。

(4)请说出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水果。

(5)请说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

(6)请说出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快乐。

这样拉近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了解.紧接着第六个问题我会说: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有了听话、可爱的你们才感到非常快乐、开心。这就是“家人因我而快乐”,引出下一环节。

(四)我为家人添欢乐《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在第四个环节中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朋友在家的录像并让学生根据这个录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题:(1)爷爷闷了(2)奶奶病了(3)爸爸下班(4)妈妈洗衣服对这四个题目讨论后学生可以选一组进行表演。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明白了自己可以带给家人快乐或烦恼,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我应用什么方式使我的家人快乐,报答家人对自己的爱呢?录像中琪琪小朋友的做法,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学生]进一步懂得如何给家人带来欢乐,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五)美丽的向日葵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回忆为家人做的事完成美丽的向日葵.激发了学生主动为家人做事的情感。最后开心果小结:我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是能给家人带来欢乐的‘开心果’,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我送给你们一颗爱心,希望你们能把爱心送给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生活在快乐中。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板书。它暗示着愿爱家、爱人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家人的爱,懂得去回报家人,使学生初步树立了家庭责任感。

思想品德说课稿

本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思想品德第二册的第5课。本课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有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该怎么做,最后点出主题“爱清洁,讲卫生”。课后有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图片比一比,看谁做得对,进行行为上的判断。

所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新生。由于缺陷的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相当缓慢,一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相当于二三岁的幼儿的语言,正处于正常儿童的吚呀学语的起步阶段,手语也正学习中,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几乎没有对问题的分析力,但肢体语言丰富;具有日常生活中洗漱的经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将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体会到讲究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及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知道表现个人卫生的各种良好习惯。

3、掌握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的正确方法。(重点)。

4、增强日常生活中讲究个人卫生的意识。(难点)。

聋儿语言发展的局限性,使课堂的交流难于互动,呈现出一面倒的现象,需要老师的大量引导。但聋生的肢体语言丰富,这是他们的优势。因此,本课在设计上,采用大量的演示,学生动,老师动,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从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采用直观的图片观察,是聋生理解、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看一看,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生能体会到大家都不喜欢和脏小孩一起玩,喜欢和干净的孩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图片观察,适合低年级聋生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引入课文内容。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学会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在平常中,学生的目光都放到别人的身上,极少关注自己的言行。聋儿的语言能力有限,只要学生做些简单的判断。

第二部分:想一想,做一做。

老师逐一创设问题,让学生想想应做些什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点出要学习的内容,并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平时是如何做,师生点评后,老师讲解正确的方法,最后全班演示。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学会正确的方法,能运用到往后的生活中。采用问答的方法,是为了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启发思维。聋生的抽象思维差,经常做这样的练习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演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表现力强是这年龄阶段的特点之一,充分利用,不仅活跃课堂氛围,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看一看,评一评。

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日常卫生表现的辨别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看图判断对错是聋教学常用手法之一,适合学生的特点。

第四部分:读一读,记一记。

对全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结,出示课题并板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了“讲究卫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放在课后点题,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特点而定的。

这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设计的一堂简单明了的课,学生大多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能明白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有很多环节没考虑周详。本课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但毕竟不够真切,如能在洗手、洗脸环节,让学生真正操作,真正放盆水让他们洗,那学生获得的体验一定更真实,印象更深。再者,老师的手语语言有待斟酌,使用什么样的句子,如何打出这个句子的手语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明白,来减少课上老师重复的语言。课堂细节上处理不够恰当,如提问的方式,集体提问,个人提问要分清;对少数学生的关注不够,课堂节奏过急促,小结部分过于仓促等等。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处,日后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教学方法设计,哪种方法更适合学生,哪种方法更能切中学习的内容,这些都要我再下功夫去学习,钻研。

思想品德说课稿

各位老师:

1、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2、课标的具体要求

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1.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根据老师要求建成本课的知识框架。

2.掌握学案中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

1、熟悉掌握第5课共三框题的知识点。

2、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掌握本课知识点。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初一学生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根据教材的编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例题导引法。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整体形象,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情境诱思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三、探究过程:

(一)任务引领、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1 ) 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我复习我会学】

(2)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获取学生自学信息。)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

(三)你说我说、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树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体系、例题引导

老师指导梳理知识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再通过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例题引导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了适当的试题,借助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针对复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知识体系和训练题型,总结收获。)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

课下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

(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经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正义高歌》,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教方法、教学预设、板书设计六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设计。

本节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十二课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单元是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主要对学生进行公平、正义和责任方面的道德教育。本课的第一部分主要谈公平,第二部分主要谈正义,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即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两个项目的内容也揭示了公平、正义都要求人们承担责任,从而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崇尚公平正义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正义感教育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根据对教材、课标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点: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学习正义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走向社会能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能有强烈的正义感,为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本课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点、就落脚点在此。

学习难点: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了解正义行为的目的就是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行动中体现正义,既需要意志,也需要勇气。)。

根据学习目标、本课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学案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指导自主阅读、师生互动、体验感悟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体验、践行正义;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课件出示——水浒英雄人物像,播放歌曲《好汉歌》。

说一说看后和听后的感受?引出“正义”.。板书课题:为正义高歌。

(设计意图:水浒人物,学生心中的英雄,一身正气。从而为下一步正义知识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课件投出,找生快速阅读)。

课件出示——电影:任长霞的葬礼的图片。

思考:任长霞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的好卫士”“当代女包公”?

过度: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开始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一身正义的任长霞的案例,足以概括本课的知识点,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

(1):自主学习:(看课本73---78页,完成学案上的五个填空题,时间7—8分)。

学生对答案,教师纠错。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精神: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四人一组探究学案上的五个问题:时间:12---15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疑释疑,点拨学生不会的、有疑问的、探究不全面的。落实好教材上的教学活动。探究1不难。探究2规则和程序的列举,老师可启示学生分类;探究3分析完后,通过75页的案例,可让学生感受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的后果,激发学生树立正义感;体现思想道德教育。

探究4“哥们义气”:重点全面分析:“报仇”的行为不是正直地表现,而是愚昧鲁莽的行为;“报仇”轻者是一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严重了是违法行为,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正义不能凭个人情感,而应按客观标准,这个问题中学生常凭个人情感,易产生误区;“报仇”行为侵犯别人的人身权益,伤害别人的身体,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报仇”是用非正义行为制止非正义行为,方法大错特错,可采用告诉老师,或讲清道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疑惑。

思想品德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研究的课题是《思想品德课中调动“学困生”学习内驱力的探究》,以下结合《理想伴我成长》这一课例谈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渗透。

首先,本课依据课题论点及其实用性:本课作为是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课程的最后一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特定的意义。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学习内驱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显得格外重要。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想,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的道理,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然而,在课堂上,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即学困生)对思品课堂参与度不高,从家长到老师再到学生的印象,思品就是划一划,背一背就可以了,忽略了思品课程的育人的功能。

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和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理性过程与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情感活动的非理性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联系,从而在思品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认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的有一定层阶性的过程。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内驱力是非常关键的。让学生发自内心想学、乐学成为了关键所在。

基于上述的因素,研究者在课堂上着重研究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内驱力,课堂中做到三乐,即乐讲、乐学、乐练,讲学练相结合,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快乐轻松地完成课堂教与学任务。

接下来就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在本课中的应用以及教学环节设计及科研成果的体现向各位专家老师汇报:

本课围绕温故知新、火眼金睛、刨根问底、活学活用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层层推进,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

温故知新环节,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采用小组竞赛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之间互相提问、点评,增加课堂趣味性。

火眼金睛环节,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出三个问题:

1.什么是理想?按理想的内容分为哪几类?其中最根本的理想是什么?

2.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3.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

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可以找出,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渗透先学后教的理念,做到乐学。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这个环节能够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课堂中问题简单化,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内驱力。课堂上让小组成员之间互教互学,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

思想品德说课稿

1、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2、课标的具体要求。

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教学目标。

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1.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根据老师要求建成本课的知识框架。

2.掌握学案中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

1、熟悉掌握第5课共三框题的知识点。

2、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掌握本课知识点。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初一学生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根据教材的编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例题导引法。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整体形象,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情境诱思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三、探究过程:

(一)任务引领、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我复习我会学】。

(2)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获取学生自学信息。)。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兵教兵”、“兵强兵”效果)。

(三)你说我说、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树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体系、例题引导。

老师指导梳理知识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再通过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例题引导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了适当的试题,借助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针对复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知识体系和训练题型,总结收获。)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

课下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

(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经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

我是x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板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5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是鲁教版《思想品德》三年制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个框题。这一框题它从两个层次上描述了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框题既是对上一课《我爱你,中国》知识的延伸,又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框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3)情感目标: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立志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品德提高)。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将本科的重难点确定为:

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我与祖国共命运依据是:因为继承民族精神,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价值追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所以我把他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是:我与祖共命运既是本课学习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依据是:对于初二的学生对于祖国的历史现实和历史使命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将他确定为本节课教学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问题教学法,根据“思维总是始于疑问的思维规律”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直观教学法,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向榜样模仿学习,榜样的.理论是无穷的”的要求,我利用多媒体,把教材文字变成可视的信息流。

目的: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点过程中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3、情景教学法,根据“情感教育理论”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借助故事材料、实践活动和欣赏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情景。目的:以情感人,以情入理。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习,因此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框教学内容以及初一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学法指导是:

1、指导学生结合学案研读教材。

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用换位、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分析问题。

目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广开思路,捕捉身边的事例。

目的: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去认识问题,并能够学以致用。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助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课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热情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进而提出问题:即使身着洋装,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火热的那颗中国心引出课题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二)、讲授新课:这一部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研读教材,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目标及重难点。

措施:

1、让学生带着学案研读教材,提出疑难,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深入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疑解惑,指导学生。

目的:是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

(三)、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措施:

1、学友提出自学研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与学师共同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研讨,此间学生可以向同学、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解答。

2、有学友再进行全班性汇报,学师补充。

目的:让每个学生真正达到因互动而发展,因自主而精彩的目的。

3、教师穿插其中,解疑解惑,指导学生。

目的:一方面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提示或启发;另一方面,通过巡回辅导,发现共性问题或症结,为下一步探究、精讲奠定基础。

(四)、探究和精讲的重难点内容。

1、突出重点:“与祖国共命运”是本课的重点。(板书)。

针对这一重点内容。

措施: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为什么要弘扬这种民族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究,师友间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从而得出与祖国共命运。

目的:这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又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法和学法。

2、突破难点:“与祖国共命运”是本框的难点。(板书)。

措施:

针对这一难点,首先我采用通过课本上北京中学生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见面活动,要求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爱国事迹,思考为什么这位中学生会被称赞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引导学生讨论:作为中学生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得出我们应与祖国共命运这个结论。

其次我再让学生设计一句或一段话,抒发热爱祖国或期盼祖国统。

一、亲人团聚的情感。写完之后学生彼此交流,老师加以引导,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师生的彼此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目的:采用这种方法,通过紧密联系学生自身实际,让他们懂得只有与祖国共命运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道理。进而将所学知识落实为实际行动,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作用。

(五)、及时巩固。

目的:让学生在最佳的时间内出现最好的记忆效果,让学生把知识抓牢。

(六)、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措施:

1、学生做互动练习题,并限定时间。

目的: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

2、学师进行检查,教师抽查等,并及时公布反馈的结果,对学友、学师进行评比。

目的:全员反馈,全员参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激发学生的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性。

3、展示,先是学生自我研究然后由师友共同探究完成,有学友回答,学师补充。

目的: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七)、七嘴八舌话收获、说小结。

措施:让学生从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谈收获,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目的: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

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八)、作业布置:业的布置则依照本节课的安排,我布置的作业是:请结合自己实际说说作为青少年学生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懂得理解和宽容的人。除此之外,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把知识推导过程写在左侧,知识要点中间右,边实例应用。

各位尊敬评委老师,本节课我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唤发生机和活力”。但仍然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能够做得更好.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的第三框题《唱响自信之歌》。

本框题选自七下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几个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只有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唱响自信之歌》一框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中的第三框,本框是本课的总结,是本课的落脚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给学生培养自信的几种方法,这无论是在全册书还是在整个第二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当代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正直青春期的学生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导致很多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出现偏差,出现不同程度的自负和自卑的心态,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真正的自信显得尤为的迫切和急需。

结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里的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和自尊自强里的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树立自信的方法。

难点:理解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将个人自信上升为民族自信。

这节课我的综合设计思路是通过”改变我心”、”优点记录”、”大话成功”、”自信中国”这四个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体验,并产生践行的愿望,来达到感受自信、建立自信、增强自信、提升自信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导课。

发现自己的长处。

树立自信的方法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学重点。

增强信心与实力。

做自信的中国人教学难点。

小结。

本课基本环节是这样的:改变我心——感受自信。

优点记录——建立自信。

大话成功——增强自信。

自信中国——提升自信。

具体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改变我心——感受自信。

以春晚盲人歌手杨光的一首歌曲视频,导入本课的主题《唱响自信之歌》。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杨光的身世背景和成长经历,看到他正是因为发挥了歌唱的天分才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的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感受到其实有很多事,不是我们无法做到,而是在于我们要不要去做,当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做的时候,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自信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要始终唱响自信之歌。

如何唱响自信之歌呢?也就是培养自信的方法有哪些呢?我是通过第二个活动“优点记录”和第三个活动“大话成功”来解决本课的这一重点问题的。

(二)优点记录——建立自信。

这个环节是通过两个角度来完成的。

其一:发现自己的长处。

为了完成这一个教学目的,我采用以下两个步骤。

1、介绍一些因找到自己的长处而获得成功的事例。

(1)国际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博士年轻时去攻读物理实验,但是他自己。

都说:我动手能力差,好多事情不会弄。别人都说,“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后来在导师泰勒先生的指导下,他改学理论物理,发挥了他善于理论研究的特长,终于发现宇宙不守衡定律而获诺贝尔奖。

(2)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了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的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设计意图:名人的成长经历可以鼓励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对自我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树立自信。

而发现自己的长处,正是自信的基础。

2、活动:潜能引爆。

第一步:我来引爆他(她)。

要求:全班分为两大阵营,双方各推选一人上台接受引爆。双方都需集中火力,轰炸他们的优点、特长。每队准备30秒。符合实际并且火力强的阵营获胜。

第二步:你被引爆了吗。

请说一说此刻你心中的感受。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品课应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优点大引爆的活动就是对课堂的延伸。同时,比赛的活动形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掀起本堂课的一个小高潮。第二步的设置之所以要求谈感受,是为了进一步印证他们的优点,激励他们永葆自信。

其二:看到自己的进步。

这部分的学习我是采用活动的方式完成的:每个人找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在小组或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活动内容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事情无论大小,只要体现一种进步,一种成长,就是学生自信的理由,通过此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给他们树立自信的好方法。设计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通过学生对进步的回忆,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相信,有这次进步,就会有下次进步,还会有人生中的许多次进步。

(三)大话成功,增强自信。

活动:由广告词猜猜品牌名称。

包括: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

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佳能打印机)。

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就是这样自信!(飘柔洗发水);

最后出示李宁品牌的标识,请学生猜其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

然后,介绍李宁从106块金牌冠军到16亿身价的历程。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告诉学生: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地尝试,接受挑战。体坛巨将过去的成功经历就是他对挑战充满信心的支点,信心,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活动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公众人物为基础,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以上两个流程环节完成的是教材上提供的两三种培养自信的方法:看到进步、发现长处和增强信心与实力。我认为培养自信的方法不只这三个,因此我引领同学们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补充,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培养自信还有哪些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总结,以拟人化的图片制作短片“信心背囊”送给同学们,并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利用和充实自己的信心背囊,使我们的自信之歌唱的更加嘹亮。

(四)自信中国——提升自信。

自信之歌,回荡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更应该回荡在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才更有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将个人自信上升为民族自信呢?我是通过“自信中国”这一活动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这个活动分两步进行:

设计意图:由刚才李宁品牌的介绍顺势谈到李宁人的目标,承上启下,结合李宁品牌的目标,将个人的成功上升到民族自尊心。自然过渡到对学生道德修养上的要求,指导学生自觉地将个人的自信上升为民族的自信,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2.活动:中华风采知多少接力赛。

设计意图: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同学们积极竞赛,纷纷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展现中国风采的事例的时候,整堂课达到高潮。同时,同学们的回答互为补充,是每位同学都能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以及举世瞩目的成就,找到作为中国日呢的自信。

最后,对全篇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列出本课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对课文知识有个清晰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信息容量大的课堂上,小结的结构图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结束本课我利用的是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flash短片。在短片中,我再次选用了能展现中华风采,激发中国人自信的图片,目的是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振奋人心的画面,使同学们从内心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从而达到个人自信和民族自信的融合。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最后一单元《新的旅程》第二十一课《时间的足迹》第一节的内容。其立意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扬起风帆》形成首尾呼应。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反思三年的成长历程,使学生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体验个人成长过程中他人给予的帮助、社会提供的支持,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感。

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体会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通过总结和反思,明确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

2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回顾与反思三年的学习生活,掌握能够全面、客观、发展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成长变化能力。学会辩证看待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悦纳自己,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初步规划自己的未来。

面临毕业的九年级学生,一方面对三年的初中生活眷恋和不舍,另一方面又对未来有新的憧憬和向往,同时又有许多的茫然和困惑。本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初中三年的成长历程的回顾,使学生既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又能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做好规划。

教师:搜集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生活的一些照片或其它图片资料,制成。

学生:整理反映自己或本班同学成长的照片或图片资料。

教学重点: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教学难点:感悟体验成长的收获。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从三个环节、五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环节二系列活动实现目标。

环节三悦纳自己形成观点。

活动一我的变化。

活动二我的收获。

活动三我的遗憾。

活动四我印象最深的人或事。

活动五同学眼中的我。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

教师展示同学们在小学毕业时的照片,发放刚入初中时办的学籍表,让同学观看。

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能确认这是自己吗?

老师:通过与小学毕业照片的对比,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自己的变化很大,今天我们来回顾、总结初中三年的收获,相信大家的感触会有很多。

老师导入新课。

本环节准备通过五个系列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三年来的对比,让同学从身体、心里、性格等方面感受到身体成长到心理成熟的快乐与烦恼。

教师指名部分同学在班上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很高兴看到你们的成长和变化。成长,实质是增加的过程;成长,也是身体发育的过程;成长,更是你们心理成熟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成长,也是你们获得友谊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盘点自己在知识、能力、理念、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感悟学习的快乐。

请同学们参照教室宣传墙上“成长足迹”、“群星璀璨”栏目上的内容,仔细阅读老师在《学籍表》上的评语,从知识知识、能力、理念、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等方面客观全面的谈谈自己的收获,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做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自己三年来的不足之处,认清自己以后需要改进的方向,学会辩证看问题的方法。

该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反思自己在三年来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名同学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讨论以后的具体做法。

教师总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只要我们同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改进,人生就会少许多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三年来同学、老师、社会、国家给自己的成长提供的帮助,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感。

这项活动要求同学认真反思三年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探讨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同学们健康成长所提供的帮助,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认识自我、剖析自我,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要求同学对熟悉自己的人进行交流,请对方说说对“我”的看法,特别是今年来的变化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将访谈结果与自我认识进行对照。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收获和感悟,进行归纳,升华思想。

该环节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总结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完善板书设计。

成长纪事。

1、成长,是身体发育、心理成熟的过程;

2、成长,是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的过程;

3、成长,是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理想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利用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学习生活的照片和图片做导入,很自然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系列活动教学,贴近学生学校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感到自己在成长,在成熟,在进步,更易于全面、客观的审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均有话可说,也能够说,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活动较多,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思想品德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我们选择坚强》。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评价和反思等几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让我们选择坚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内容。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坚强意识。这节课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有不少初中生由于家长的过分关爱,加之社会、学校、家庭忽视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教育,造成学生意志力薄弱,生活中缺乏明确目标,忽视日常小事上的管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引导学生主动锻炼意志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思想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选择坚强,磨炼意志的信念。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

教学重点:意志品质的四点表现。由于不少学生意志力薄弱,存在“有没有意志力无所谓,照样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把明确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借助电脑、大屏幕等媒体资源,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二)学法: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实现三维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播放视频“直面灾难,选择坚强”,(插入视频)该短片是以玉树地震为背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图片,加上文字的简要介绍,再配以舒缓凄美的音乐,使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坚强面对,自然引入本课的课题“让我们选择坚强”

(二)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明确本节课要求。

(三)新课教学

1、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

为了更好的过度到本环节,我先通过大屏幕出示与坚强有关及相反的词语,让学生自我比较,看看自己是否是个坚强的人。然后出示一组图片,其中包括各个领域的、具有坚强品质的人,结合文字的介绍,让学生简要了解他们的事迹,并总结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插入视频)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图片及文字介绍,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了解人物事迹,掌握人物的优秀品质,然后通过自学教材,进而得出坚强意志的表现,再利用幻灯片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坚强意志会怎么样?以此说明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在小组中探究坚强意志的作用有哪些,小组活动后再出示幻灯片明确。

为了加深对坚强意志作用的理解,我出示情境探究、漫画、教师赠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强化坚强意志的作用。

3、当堂验收

课件出示两道小问题,由于有些同学理解记忆的能力有限,对当堂学习的内容可能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我把这两道题目链接到前两张幻灯片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然后找学生回答,再由大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4、布置作业

收集与坚强意志有关的图片、故事、名言等,并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出一期以坚强为主题的板报。这样既巩固课堂知识,减轻学生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5、课堂小结

让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分享本节课收获,教师适当补充和归纳总结。

最后,在一段歌曲中结束本节课教学。歌曲选自“让我们选择坚强”,以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为主题,再现坚强的力量。

(一)教学评价

教师和各组组长采用语言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态度、合作意识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相对及时,主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优点作出肯定,对学生的不足加以指点和修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二)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多处选用抗震救灾的题材,以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直观形象的展现了坚强的力量,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激发学生的爱心。

不足:在情境探究这一环节中,部分同学有思想顾虑,不敢实话实说,这样就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以至言行不一。

改进措施:多鼓励学生说实话,课前教师多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增强学生体验。

小学品德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星子县第一小学的教师——孙敏,这次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初次尝试了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一个主题《我是谁》一课的教学。根据新课程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教案。整个教案,我是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的: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的第一课。它让学生去体验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不同的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好了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当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太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承担的不同角色,更不清楚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本课侧重于帮助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初步了解角色的责任。

1、知识目标:通过在不同环境中体验不同角色。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不同的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从而愿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当好自己的角色。

3、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通过课下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担的不同责任。

我采用主要采用问题导入,创设情景,互动教学,角色表演等教学形式,使整堂课动静结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生的通过观察照片、图片,师生对话,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增强角色意识,了解角色责任。

课前准备:教师自己的照片及各种不同场景的照片录象;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不同场景;调查报告表格。

在组织本课教学活动时,我设计了五个活动过程,分别为:谈话导入,引入课题;结合自己,说“我是谁”;观察周围,他们是谁;创设情景,扮演角色;课后延伸,课外调查。

在这一活动中,以老师不同角色转换为例,向学生提问:当我站在讲台上,我是谁;当我回家为女儿梳头时,我又是谁。一连串的提问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对老师在不同环境中角色变化的观察,初步感受不同角色的含义。这一环节中,辅以老师在不同场合的照片,以引导通过有目的的观察而明白——一个人在生活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都角色定位有个粗浅的认识,也为下面“说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这一环节,首先抛出问题“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还是谁”,当他们说到校园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李洁和蔡悦同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上为同学们表演口风琴二重奏,瞧他们真棒;在庆“六一”文艺演出中,查笑奕在为同学们做精彩的演出;在运动会上,阵阵呐喊声中,同学们个个都使出了浑身力气;在学校的粉笔画比赛中,同学们就像小画家一般)。当学生说到书中的几个场景时,我再出示书中相应的图片,与课本结合,直观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使他们初步认识到角色在不同场合下的变化。思路还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电影院、公园里、旅游景点、书店、图书馆、运动场等,(邹雨晨小朋友乘公共汽车上学,过马路走斑马线,在商店买文具)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商场购物时是顾客;在公共汽车上是乘客;回到家里是孩子。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说和小组交流,体验、探究到了角色的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得出自己不同环境中角色的变化,初步的感受到角色的责任。

我首先出示生活中靓靓小朋友妈妈工作和生活的片段,(靓靓小朋友的妈妈是一名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上班时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下班一回到家,就忙里忙外,这不,正忙着给靓靓准备可口的午餐呢)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她的不同角色。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父母有哪些角色。接着为学生出示书中两位小朋友爸爸妈妈的图片。通过体验他人和父母角色的变化,再得出他们角色多样性,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让学生明确角色与场景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场所,对角色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如何才能当好自己的角色。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了“回归儿童经验和生活”的原则,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我为学生准备两种场景的照片,并为每个小组设计两种角色身份,再选出代表,根据角色特征进行表演,让其他组的同学猜猜这位同学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谁先说出来谁获胜。请获胜小组介绍自己是如何判断人物身份的,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色总是同相应的场景和责任相联系的。这种直观的教学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强烈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与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表演中体验不同的角色,领会不同角色的不同责任。水到渠成地得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社会中担任好自己的角色”这个结论。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让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角色。

再一次将学生引入社会,到商店里看一看,顾客和售货员是怎么做的,街上看一看,行人、乘客、司机、售票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吗?使学生真切的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最后指导学生了解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填写调查报告。

以上是我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帮助,给我指出缺点和不足,能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成熟起来。

思想品德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 。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源、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

第一: 说教学资源 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 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 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 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 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 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 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 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 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 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二.能力目标 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 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 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 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 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 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 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 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5-6 分钟) 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 5-6 分钟的新课导入。 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 ,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 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 片的展示, 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 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 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 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 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说我家 (30-35 分钟) 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 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 庭、主干家庭 、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 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 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 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 有家人,都有亲情。 活动二:我爱我家 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哈哈哈手》 (汶川地震相关作品) ,告 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 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 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 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哈哈哈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 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 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 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 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 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 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 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 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 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 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 (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 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 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 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 (2-3 分钟) 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 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 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 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6)课后作业 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哈哈哈一封信。

思想品德说课稿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人生难免有挫折》是人教版思品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中的第一框的内容。本框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是上述两个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和“做自立自强的人”的逻辑发展。学生通过上两个单元的学习,渴望做一个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的人。但是,当他们迈步去做的时候,挫折和困难是他们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而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所以,这个单元是解决前两个单元,甚至上册书中的行为实践问题,同时也为下面各单元中的知识学习和行为实践作了有力的准备。本框题共分两目:第一目“挫折与人生相伴”,先通俗地讲解挫折的含义,然后从分析人生难免有挫折入手,阐述了挫折难以避免在于“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很多(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从中得出: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第二目: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分析了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三种人生态度,这三种人生态度会导致三种不同的人生结果,引导学生要树立积极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

本框题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习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的基础。学习本框题,对于提高学生思想、心理素养,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学人生观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2)学会遇到挫折时,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法引入新课,然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交流,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遇到的挫折、名人的挫折,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挫折,让学生体验到挫折是难免的,要直面挫折,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奋进。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关于造成挫折的原因分析。人的活动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的,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教材中指出,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还有可能是各种人为因素(即学校、家庭及个人因素)。只有明确了造成挫折的因素都有哪些,才能懂得为什么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是普遍存在的,是与人生相伴的。对于重点的突出,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方式,从学生的举例及发言中,可以看出他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对造成挫折的社会因素的理解。对于人祸(即社会因素)与人为因素,学生理解上可能有疑点,认为是一回事。其实不然,社会因素(即人祸)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遭到的各种人为因素的打击和阻碍,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宗教、道德、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如正义得不到伸张,长期蒙受冤屈,因得不到公正待遇而使个人才能无法发挥等。可以这样理解,社会因素是人为因素的一种,但人为因素不仅包括社会因素。本教材是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归为天灾人祸,将学校、家庭和自身造成的影响归为人为因素。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选用一些典型例子,设计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一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则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性认识。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生难免有挫折》说课稿》,来自网!

己举例,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难免的,从而能直面挫折。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诸多活动:

3、积极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使教学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是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1、自主学习法:挫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本课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突破都是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的体验来完成的。

2、合作探究法:为了发挥集体集思广益的优势,三种人在挫折面前的常用词汇填写以及最后的谈收获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

3、实践求知法:如课下实践作业(见附页),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很好地贯彻了“学以导行”的教学理念。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2、学习第一目,挫折与人生相伴;

(1)挫折的含义。

(2)造成挫折的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

人为因素学校因素。

生理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3)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3、学习第二目: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1)面对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及结果:

a:放弃者——一事无成。

b:半途而废者——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c:意志坚强者——获得成功,享受真正的人生。

(2)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4、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那些收获?

(2)介绍邰丽华以及《千手观音》,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遭遇挫折时,向邰丽华等人学习,勇敢地直面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5、布置实践作业(见附页)。

由于本校多媒体教室的黑板被大屏幕所遮盖,故无法板书,知识要点均在多媒体课件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