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一个背影写(优质18篇)

时间:2023-12-16 06:30:25 作者:紫衣梦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独特的创新精神,有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给人以新鲜感和冲击力。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个高大的背影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有残疾人,他们有些是天生残疾,有些是因为一些事故造成的残疾,可他们的毅力却是我们这些人根本比不上的。有一位残疾人,我印象最深刻。

记得那时,我家的旁边有一个小书法馆,平时去那练习书法的人很多,我也经常去那看。有一次,我看见有一位没有双手的老年人,他也在那练习书法。他的周围也有好几个人在看他写字。我悄悄地走了过去,怕打扰了他。只见他用嘴巴紧紧地咬住笔杆,用头掌握子的笔画,用舌头顶住笔杆,使毛笔不会乱动。他的嘴巴紧紧咬住笔杆,毫不松懈。我心想:用嘴巴咬住笔写字,能写好吗?我可不大相信他能写好。我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他却对我笑了笑。随后,他开始写了。他一笔一画慢慢地往纸上写字。他终于写好了,纸上有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自强自立。旁边的观众也连声叫好。

我看到了这位爷爷的字,心中疑惑不解。我跑过去问爷爷:“爷爷,用嘴写字你使怎样练成的?”爷爷回答到:“我从小就爱书法,所以就想到用嘴写字。开始练的时候十分艰苦,舌头被咬了好几次,上腭也被弄得很疼。有几次都想要放弃,但我想到了一句。

名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就坚持下来了。日久天长,我慢慢不怕疼了,字也写得流利了。时间飞逝,我的字就练出来了!”听了这番话,我情不自禁地被他的毅力所折服。想想我自己,用手写字都写得那么不好看,而且还没有耐心。

他慢慢地走出去了,我望着那高大的背影,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他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那时的一个背影写作文

曾记的很小的时候,读过朱自清的《背影》,也许是因为年龄尚还小,无法真正读懂那父亲的背影留给朱自清的是什么,只是觉的有点酸酸的,涩涩的,长大后,却有一件事让我明白了朱自清那道不尽,说不清的感受。

在一个细雨迷蒙的下午,我和母亲骑着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模糊的烟雾,讳饰了广阔无际的天空。我抬头一看,那雨像丝线一样细,像面粉一样轻,细密的雨丝在天地间织起一张灰蒙蒙的幔帐。行人们都穿上了雨衣,打上了伞,穿梭在细雨之中。我远远的看去,有一个老人驮着腰,打着一把破伞,在角落旁边的垃圾桶里面寻找什么。他的背影很矮小、虚弱,那种感觉总像一个人,我的爷爷。

从小,爷爷就是我最亲近的人了,经常带我出去玩,他的背影,我再熟悉不过了。长大后,因为我要上学,离开了爷爷的住所,一年来不见过几次。渐渐地,他的背影慢慢从我脑海中消去。

可是我的爷爷不会去捡垃圾吧,我半信半疑地望着他。母亲斜眼一瞄,定格在那个角落,好似他也发现了那个老人。我拍拍母亲的背,指着那方向说着:“那个老人。”“我也觉得像。”母亲做出一副侦探的样子回答道。“去看看。”我母亲和我都不约而同地骑了过去。

那个角落,堆满了杂物,在风中雨中,萧瑟地摊在那里。那位老人的背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那种苍老的感觉好怀念。老人被我们突然的来临吓了一跳,看了我们一眼之后马上回头离开了。母亲没怎么看清,而我却清晰地看清了他的脸庞。是爷爷没错!“爷爷!”我对他喊道,“别捡垃圾了好吗?回家吧!”老人停下了匆忙的脚步,停顿了几秒却又急忙地大步走起来,好似不让我们发现。“爷爷……”我继续喊道,可被母亲给打断了。母亲示意我算了,因为我们都知道,爷爷是一个固执的人,我们是劝说不了它的。爷爷的背影是那么憔悴,那么柔弱,我的眼泪不禁落了下来,随着雨水淌在我的脸颊上。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母亲看见。

一个坚强的背影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坚强的背影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几何时,外婆家门前榆树下的那个坚强的背影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那也是我对外婆最深刻的回忆吧!

外婆的一生谈不上有多出彩,就如一杯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外公一共娶了三个妻子,所以说外公的三个孩子并不都是外婆的,只有妈妈和小舅是亲生的。但这些事情我从未听外婆提起过,而我也从来没有感觉到大姨不是她亲生的。

外公的脾气很倔,总是不愿意多听外婆的话,也不愿意和别人多打交到。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基本都是靠外婆一个人主持的。在别人眼中外婆就是所谓的“女强人”了。

记得那天,外公不在家,半夜的'时候家里来了小偷。家里只有我和外婆,我害怕极了,死死的躲在外婆身后。外婆的后背很宽大,似乎从她后背透过来的温度能够使我安心。外婆一面注视着小偷,一面安抚着我这个“拖油瓶”。就在小偷快要溜走的时候,外婆突然跑到院子里大喊:“快抓小偷啊,来人呐快抓小偷!”接着又对那小偷说道:“我告诉你,刚才我已经打了110了,你要再不把东西放下走,你可就完了!”这时那小偷便恶狠狠地瞪了外婆一眼,不甘心地翻墙逃走了。

我赶忙望向外婆,只见她的脸上没有一丝恐慌,但就在她对那小偷说话的时候,我清楚地感受到她的后背发凉了!这之后,外婆天不怕地不怕的说法就传开了。

那天,外婆的妈妈去世了,她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立刻嚎啕大哭,只是默默的转身出了门。我跟着她走到了大门外的那棵老榆树底下,外婆坐了下来,给了我一个背影。一瞬间我恍惚了,哪里的天不怕地不怕啊,明明是那么的脆弱,她的背影是那样的瘦弱,纤细!但当我走进外婆身后时,抚摸她的后背,似乎它又变得坚强了。

四年前,外婆被查出得了肺病,虽然她长期饱受着病痛的折磨,但在她的身上我并没有看到丝毫被病痛折磨的痕迹,直至她去世,她都不曾在我们面前喊过痛苦。

到现在外婆已经去世四年了,她留给我的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了,但那天她的背影却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知道我的外婆一直以来都是坚强的!

初中散文:你的一个背影

记得伱告诉过我。

跟上你的脚步别让自己迷路,我含笑点头。

我明白自己跌倒要自己爬起来,可我也需要一个给我鼓励的眼神.......

我坚信自己不会迷路。

因为在我前面有你微笑的面孔,所以我不会恐惧,即使在海的一角也都不会变、

可是,那天当我再次抬起头,看到的却是一个背影,好怕你突然在哪个转角消失、虽然我答应过你会好好的........

秋天了呢。

你连最后的背影都在落叶中被风扫去,好失望。

如果我迷路了怎么办,你知道我是个小路痴,我迷惘了,你会不会哭泣?

可不可以等等我?

知不知道,我乞求的并不多。

我不需要你的微笑。

温暖的双手。

你眼眸里鼓励的眼神。

【我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背影】,不让我迷路的指路背影...........

那时的一个背影写作文

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我决意过个慵懒的午后。轻轻放下书本,拿起桌上的遥控器打开电视,趿着拖鞋,摇摇晃晃地去倒水。大门半敞开着,从里向外望去,我忽然瞥见她的背影。

她站在院子的洗水槽边,正在用力搓洗着一件件衣服,盆中布满白色的泡沫,衣物因被揉搓而发出阵阵律动,而她的弯着的脊背也随着有节奏地乐动着。水流冲荡和水花荡起的声响则成为这和谐一幕的配乐。在这音乐中,时间过得很慢,但很有诗意。楼上的两台洗衣机,奶奶似乎从未用过。我又想起从小到大,这声音曾陪伴了我多少个朦胧的早晨、炎热的中午,乃至阴雨绵绵的日子。奶奶又将架子上的衣物、被子取下,转身拿进屋。她粗糙、饱经风霜的手,我不曾注意。但那一个背影,不时撩拨记忆的琴弦,弥漫馨香的醉意。

近些年来,我和弟弟都不再依赖奶奶的照顾,但她仍在平日里忙碌着,常常到工厂做临时工。我们日渐长大,奶奶的背愈发佝偻。在一天的劳累后,她还要为归家的我们准备晚餐。我们力劝她安享晚年,她前一天应承着,第二天又出现在工厂里,只为了不成为年轻人的负担。

我早已学会照顾自己,但她的爱丝毫未减。一天早晨,我急匆匆地要到学校去。奶奶坚持帮我拿书包和水杯。我穿上鞋,走到门外,她已经按下了电梯。“给我吧。”她没有递给我,只是眼神专注地看着跳动的数字。电梯快到,我不耐烦地喊道:“我自己会拿!”她沉默了,神色黯然,像一个无辜的孩子把书包递给我。

门合上的一瞬间,她还在电梯口若有所思地盯着我。我突然有些话想说,却没有开口,眼角渐渐濡湿。我这时才猛然领悟到她的不易:常常默默付出,想让子女过得更好,却往往不被理解。我们常常只是注视着彼此的背影,错失了坐下沟通的机会……是生活所迫吗?不,是我们已习惯了理所当然地接受,于不知不觉间淡漠了心灵,忽略了对方也是需要被爱的。

那时的一个背影写作文

她的背影又出现在了街边的书摊旁。

不知为何,每当我无所事事地游荡在街道上时,总能看见那个清秀的背影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干净利落的辫子甩在耳后,穿着半新不旧的衣服,虽不甚新,却没在衣角处找到一丝皱痕。紧抿的嘴唇透露着庄重和严肃,还有一丝在这个年纪少见的成熟和稳重。刚开始,我认为她可能在找什么东西,没太关注。三番五次之后,她来来往往的身影不自觉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知道她在干什么。于是,我循着马路走了过去。刚过一个拐角,便看见她抱着一堆书,背影淹没在了人海中。那堆书大约有十多本,温驯得像一头小鹿,躺在她怀里。那廋削的背影,笔直的腰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静静地看着,那早已消失的背影,仿佛定格在了那一刻,为嘈杂的闹市染上一抹详和的色彩。

那天之后,我又有好多次看见了她的背影,轻快的步伐,荡漾着自信、活力。后来,我认识了她。刚开始听别人说,她是个孤儿,从小由奶奶带大,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因一场车祸而丧生。

开了灯,她不好意思地说:“真抱歉,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不打紧。”我环视着这个杂物间,什么该有的都没有,最多的就是书了。眼睛停留在床前的那堆书上,天啊!这里有近千本书了吧,都堆成一座山了。“你平时去学校,怎么有那么多时间看书?”她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划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悲痛,轻声道:“我三年前就不读了。”我一下子被惊住了,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抵住了一样,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她转过身去,背对着我望向窗外,那原本显得瘦削的背影变得苍白。似乎整理好了情绪,嘴里又缓缓地吐出字来,“我无父无母,奶奶早已丧失了劳动能力,供不起我读书”。我还没有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十四五岁,原本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理应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她居然辍学了?“我渴望能回到学校,回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可是再也不能了”。她指着那堆书,“可是现在也一样啊,有书伴随着我……”

耳畔回响着她的话语,看着眼前的背影,那是一抹最亮的风景……。

给你一个最美的背影

1、首先就是需要的是把你的臀部的话就是屈肌拉抻到的胡就是左腿膝盖着地的,然后就是把你的左脚脚尖是撑地的,脚跟的话就是需要的是抬起的。

2、右腿的膝盖的话就是需要的是弯曲的,大腿的话就是和地面是保持一个的平行。

3、然后就是把你的右手是需要的是搭在髋部或者是大腿上面的,保持抬头挺胸,收紧腹部,挺直背部的姿势。

4、把你的左臂就是需要的是向前伸直的,然后就是保持手掌是打开的,在你的大拇指是朝上的,小指是朝下的,手指的话就是需要的是指向前方的,然后就是需要的是保持25秒的时间,左臂的话就是需要的是向上而伸直,手掌的话也就是需要的是打开的,然后就是把你的手指朝天的。

5、这个时候从侧面看的话,你的手臂、背部、腰部然后就是一直的就是到尾骨的,就是可以很好的是形成一条的直线,然后就是需要的是保持25秒的时间。

6、然后就是放下你的手臂,全身的哈就是需要的是放松5秒的时间,然后就是再重复的是以上的动作是1次的。

7、进行换腿,然后就是按照上面的步骤是做2次的。一组动作进行10次。

《一个王朝的背影》心得体会

“她坐的那艘画舫就像一尊在水上燃烧的'发光的宝座……她斜卧在金色的绵绸制成的天帐之下,比图画上巧夺天工的维纳斯还要娇艳万倍”,这就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与罗马的东方执政官安东尼第一次相会时的惊艳场面.公元前44年,当凯撒在称帝的梦想中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罗马时,罗马的东方统帅再次被古老的埃及王朝所征服.

作者:李正楠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刊名:世界文化英文刊名:worldculture年,卷(期):“”(1)分类号:关键词:

《一个王朝的背影》心得体会

20xx-nba系列赛昨天结束,总决赛马刺4:1击退卫冕冠军热火,摘得奥布莱恩杯,熄灭了热火建立“三连冠”的王朝梦。

历史总是那么相似,再看热火与马刺的对决,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去年那个赛季,总决赛也是马刺vs热火,熟悉的球员,熟悉的面孔,但时间却明明白白的告诉我,那已经过去一年了,狂热的24岁走过,已经过了当初为看一场直播热火的总决赛,试图跑步到数公里之外别人的一处值班点去看,当时在西北,条件简陋没电视,急的坐卧不安,当然也不会忘记,在终于可以看到直播,坐下时那种激动连呼吸都紧促的心情。总决赛打到3:1时,现实又狠狠的在耳边说,这是一个新的赛季,马刺已经领先两局了,一个新的总冠军即将诞生。

在nba历史上还没有哪支球队在3:1的情况下翻盘过,就在所有人都在说,再有一场马刺就能击退热火夺得总冠军时,我依然相信迈阿密热火队能在詹姆斯的带领下,一定能扭转乾坤,就像去年总决赛的第六场,热火落后3分,而时间只剩最后5.2秒时,主场球迷已经开始遗憾退场时,热火队凭借君子雷的一记绝命三分,将比分扳平,进入加时赢得了去年的总冠军。现在第五场,如果拿下,回到迈阿密的主场,热火就会有转机,刷新历史创造历史不就是这样来的吗?迈阿密人也是信心满满,詹姆斯在第四场赛后也说:“下一场预计我会得35分”这不就是决心!

当然,这不是怀疑马刺的实力和波波维奇的战术体系。无疑,马刺是当今联盟综合实力数一数二的球队,去年他们在迈阿密折戟沉沙大意丢掉到手的'冠军时,这成了他们心中的痛,今年他们不敢有一点闪失,而且打得也足够有侵略性,这帮老家伙们夺冠的心依然炙热。

只是太喜欢詹姆斯和这个球队,或许是喜欢一种精神。我们都喜欢强大有实力的人,作为当今联盟里最伟大的小前锋,詹姆斯实至名归。当初,詹姆斯离开一直成长的家乡球队克里夫兰骑士队去寻求总冠军。所有人都在骂他:叛徒,球迷甚至拉出横幅,在街头的广告牌上公开辱骂他是叛徒。面对嘘声和批评詹姆斯沉默应对,用成绩说话,来到迈阿密的第一年就带队杀到了总决赛,尽管没能拿下冠军,但在接下来两年两次杀入总决赛,夺得冠军,他用实力和成绩让所有人闭嘴,连克里夫兰人也开始宽容他,希望他回去打球。伟大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性,那就是谦逊低头专注。经常有人拿他和乔丹、科比做比较,对此詹姆斯回应:“我不在意那个,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

面对别人的挑衅和垃圾话,詹姆斯能冷静对待,不予理睬,依然保持专注,将它转化为动力,用全面的得分去回敬对手,用实力说话,这一点不知道步行者的球员斯蒂芬森会不会在心里也暗暗佩服。

成功的路,从来都不平坦,总是伴随着困难和别人的小觑质疑,一个人是否伟大,就看他如何去转化磨难,在这一点上来说,詹姆斯无疑是成功的。与其说我喜欢的是篮球,喜欢詹姆斯的实力,我更相信,我喜欢的是他身上透出的那种成熟的气质,成长需要这种精神,詹姆斯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赛季落下帷幕,马刺夺得总冠军,赛后报道热火的成员没有太沮丧,只是感觉可惜。记者采访詹姆斯时,他说:“马刺赢了,他们有实力拿得总冠军”。正视对手的强大,拥抱对手,詹姆斯还年轻,谁又能说王朝的光环不会重新眷恋这个家伙和他的团队呢。

一个人伤感背影带字

原来。

自己的世界永远是一个人。

不管自己再坚强。

也败给那个心。放不下。

别人失落、失恋我都懂得安慰。

到了自己、原来我的大道理说的轻松。做得难。

自己的一切。咎由自取。

我想改变这一切。原来少了个心。

不再奢求、不再盼望、不再承诺。

永远没有希望。希望过后永远是绝望。

不要给我太多的一切。我接受不了。

我想简单。原来我简单不起来。

为何?

无解。

再多的也会失去。

有人说:以前的小东呢?

死了吗?

我想应该是吧!

有一首歌、它唱孤单与寂寞。

我唱、离别和深邃。

再伤感的歌、也解不了自己内心的忧虑。

我的奢望、你们给不起的希望。懂?

莫说你懂。其实你们都不知道。

懂得忧伤的人并不懂得世界的美好。

不再盼望。因为我已经绝望。

瞬间、才明白。我活的好狼狈。

看懂了世界。看不懂内心。

自欺欺人。

谈何言语。

简单的世界、复杂的心情。

每一道彩虹那么漂亮。你又看懂了什么?

你只看见它的.美。太阳一出来。它最美的瞬间就在那一刻消失。

自己的光彩。永远照不亮别人的内心。

别安慰我。

那些只是言语。我比你会说。

请问看了日记的人。

你们懂得什么叫做忧吗?

请问你们懂得愁吗?

再问一句。你们懂得自己最狼狈的时候谁给你支持,谁给你们找出路。全部的事还得靠自己。

莫说:世界狠美丽。再美丽也有悲伤的一面。

我用心写下这一切。

《一个王朝的背影》心得体会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语言。好像汉族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主宰,你满族为什么要来抢夺呢?抢夺去了能够弄好倒也罢了,偏偏越弄越遭,最后几乎让外国人给瓜分了。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气节。我们似乎也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列强,关键就在于清代,而辛亥革命的启蒙者们重新点燃汉人对清人的仇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化”的口号,又是多么有必要,多么让人解气。清朝终于被推翻了,但至今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它仍然是一种冤孽般的存在。

年长以後,我开始对这种情绪产生警惕。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渐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先是姓氏正统论,刘汉、李唐、赵宋、朱明……在同一姓氏的传代系列中所出现的继承人,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守财奴、精神失常者,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即便有一千条一万条道理,也站不住脚,真伪、正邪、忠奸全由此划分。由姓氏正统论扩而大之,就是民族正统论。这种观念要比姓氏正统论复杂得多,你看辛亥革命的闯将们与封建主义的姓氏正统论势不两立,却也需要大声宣扬民族正统论,便是例证。民族正统论涉及到几乎一切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许多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是一个在今后仍然要不断争论的麻烦问题。在这儿请允许我稍稍回避一下,我需要肯定的仅仅是这样一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

既然说到了唐太宗,我们又不能不指出,据现代历史学家考证,他更可能是鲜卑族而不是汉族之后。

如果说先后在巨大的社会灾难中迅速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康雍乾盛世”的两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帝王都不是汉族,如果我们还愿意想一想那位至今还在被全世界历史学家惊叹的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元太祖成吉思汗,那么我们的中华历史观一定会比小学里的历史课开阔得多。

汉族当然非常伟大,汉族当然没有理由要受到外族的`屠杀和欺凌,当自己的民族遭受危难时当然要挺身而出进行无畏的抗争,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当然要受到永久的唾弃,这些都是没有异议的。问题是,不能由此而把汉族等同于中华,把中华历史的正义、光亮、希望,全都押在汉族一边。与其他民族一样,汉族也有大量的污浊、昏聩和丑恶,它的统治者常常一再地把整个中国历史推入死胡同。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有可能作出超越汉族正统论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又未必是倒退。

扇底送南朝”,这样的朝廷就让它去了吧,长叹一声,气节、操守、抗争、奔走,全都成了荒诞和自嘲。《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老夫子的后裔,连他,也对历史转捩时期那种盲目的正统观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把这种怀疑,转化成了笔底的灭寂和苍凉。

对李香君和候朝宗来说,明末的一切,看够了,清代会怎么样呢,不想看了。文学作品总要结束,但历史还在往前走,事实上,清代还是很可看看的。

为此,我要写写承德的避暑山庄。清代的史料成捆成扎,把这些留给历史学家吧,我们,只要轻手轻脚地绕到这个消夏的别墅里去偷看几眼也就够了。这种偷看其实也是偷看自己,偷看自己心底从小埋下的历史情绪和民族情绪,有多少可以留存,有多少需要校正。

背影的:一个王朝的背影

在我的心灵深处,时常浮现出一个清晰的背影,那正是我亲爱的奶奶。奶奶中等身材,圆圆的眼睛透着和蔼慈祥的目光,她高兴的时候,爽朗的笑声能感染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天中午,铺天盖地的大雪突然而至,放学出来雪已经没脚了。我正准备往家走,风雪中一个“雪人”骑着自行车赶来,我定睛一看,那不是奶奶吗?奶奶头发上、脸上已经铺满了雪花,手套也没有带。奶奶说:“雪大回不了家了,走,我们去吃神龟馅饼!”我高兴地又叫又跳。

我跳上车座,奶奶艰难地蹬着车,她的背影显得疲惫不堪。奶奶多可敬啊!这么冷的天,她应该在家里呆着才对……想着想着,我的眼角湿润了。

馅饼店里,可能是天气的缘故吧,生意格外火爆。奶奶看着长长的队伍发愁了:“唉,中午这点儿时间,你上学别迟到了呀!”奶奶排了一会儿队,等不及了,便插队到前面去,一边挤一边说:“我孙子上学要晚了,对不起,能到你前面排一下吗……”听着奶奶的声音,望着奶奶急促的背影,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馅饼摆在我面前,我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便狼吞虎咽了起来,全部都吃完了,才想到奶奶还没吃呢!奶奶说:“我不饿,回家吃。”这时仿佛有一把锤子砸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我又后悔,又自责,连忙要奶奶再点一盘自己吃,奶奶却不同意:“浪费那么多钱干什么?我回家吃就行了。”

一个人伤感背影带字

在这儿活了那么久就从不知道市长省长是谁的同胞。

自从分了手,流量节约了80%。

我知道谁都会有烦躁的时候恩我不说你也不说。

我很羡慕谢娜,不是因为她有张杰那样的爱人,而是有何炅那样的蓝颜。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永远,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但愿我不是路人也不去伤人。

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淡了回忆,痛最真实。

我有一颗减肥的心,却奈何不了有一张吃货的嘴。

我多害怕习惯了谁的好,然后又被无情的丢掉。

再热情的心也经不起冷漠,再爱你的人也经不起冷落。

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他的放弃,促使你找到更好的下一个。记住:永远不要为一个不爱你的人,去浪费一分一秒。

雨滴能吸纳声音,使周围环境比平时更安静,加上雨天出行的人比平时更少,所以恐怕除了雨点滴落的声音。我还能听见的就只有自己心里的声音了。

外貌决定有没有可能在一起,性格决定适不适合在一起,物质决定能不能稳定的在一起,信任决定能不能长久的在一起。

你想逃离吗无聊的生活烦躁的工作没关系跟我去流浪吧。

只有你饥寒交迫的时候才知道谁最重要,嗯,当然是食物。

不是我选择陪不陪你到最后,是你选择负不负我。

我从未放弃过爱你,只是从浓烈变的悄无声息。

醒来第一个思念是给你,睡前最后一个思念自然也是你。

单身久了很痛苦,前几天当我看见一头母猪,它那么眉清目秀的。

有谁会心疼我在太阳下暴晒。

留着一个看得见的伤口,想着一个看不见的人。

即使最后没有结果也想陪你走一段试试看,从没觉得永恒有什么稀罕,钻石不过是碳。

不要在开心时许诺,不要在伤心时回答,不要在生气时做决定。

明明自己不好,却还要伪装得很好。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坚强,直到有一天你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有多少骗你的话,都是最真的感受。

再热的心被泼冷水后也会冷。

我会把爱,留给值得我爱的人,把眼泪留给,最疼我的人,把微笑,留给伤过我的人。

总有这么一个人,你无数次的说放弃,但终究还是舍不得。

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

生命是一种缘,你刻意追求的东西也许终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待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

你能否把心腾干净只装下我一个人。

没有忘记不掉的人,只有不愿意忘记的人。

我们,和那些关于我们的回忆,原来都只是笑话。

不是看一个人有多少,而是看一个人能给你多少;不是看一个人有多好,而是看他对你多好。找个对你好的,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在意别人在背后怎么看你说你,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搅乱你的心。心如果乱了,一切就都乱了。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理解你的人,不配你解释。人贵在大气,要学会对自己说,如果这样说能让你们满足,我愿意接受。并请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绝不会因为那些有的、没有的而否定你。

不曾站在原地守候的人,不会懂得站久了,双腿都无法弯曲的滋味。

我相信,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一气之下就立刻摔门而走这种任性的行为,大概只有被爱的人才有资格这么做吧。

记住,不是眼泪就可以挽回失去的,所以不要轻易流下你的的眼泪;记住,不是伤心就一定要哭泣,所以不要那么吝啬你的笑容;记住,不是你认为可以给予就给予,所以不要那么轻易许下承诺;记住,不是你做的不够好,所以不要悲悯的以为自己一事无成;记住,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所以不要轻易的放弃。

即使你做得再好,在某些人眼里依然不足为道,但那不是你的问题,是他们有问题。

有些人脸上有太多的笑容,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太多的泪水。

你的人生不会辜负你的。那些转错的弯,那些流下的泪水,那些滴下的汗水,全都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遮了光,我是夜晚的女王,凝视着身旁陌生的肩膀。

爱情总是让人难以琢磨,曾经这样深深地相爱过,如今却留下了无尽的疼痛。

曾经以为,虽然不能在一起但至少我们还可以做朋友,可是慢慢的,还是失去了联系。因为每每拿起电话,却发现,没有了再找你的理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角落,那里存放着不能触碰的回忆。

听说,注定在一起的人,不管绕多大一圈依然会回到彼此的身边。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不得不佩服余秋雨先生是学者中的王牌人物,他会把复杂的思考融入细腻精湛的笔端。

无拘无束,肆意挥洒,一派无招胜有招的高远境界,跃然于纸上,这也是无数做学问的人们所极力追求的。

貌似平凡的旅游,让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一次次触发他抒写的灵感。

虽然热河避暑山庄是众所周知的满清皇家园林,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是让游客放松的旅游宝地。

但是在秋雨先生的眼中,这座庄园不仅体现了皇室的奢华,却也衬托了一个王朝所遗留的历史烙印,驱之不走,挥之不去。

六百多年前,伟大的汉族革命先驱,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战士”朱元璋先生赶走了野蛮的蒙古人,建立了两百七十多年的大明王朝。

却想不到,最终天下又落到被历史遗忘的金人手中,从此进入了颇受争议的满清专制时代。

可是清朝真的那么差劲吗?其实清朝不仅不差,反而是历史上一个差一点就做到科技先行的封建王朝,只是康熙帝没有普及到群众中间,这是他的失误。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满汉关系问题。

在清朝的历史中,满汉关系问题往往会牵一发动全身,把前朝的旧账翻出来一起算。

常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电视剧,会发现“反清复明”这个词汇在《书剑恩仇录》、《鹿鼎记》等作品中出现频率特高。

过去看到这些英雄们总是能有组织有预谋的进行反革命活动,且每每出奇制胜都会让人感到过瘾。

因为英雄就是英雄,英雄是只会耍帅不会出丑的。

康熙皇帝能成为千古一帝不仅仅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皇帝,而是在民族矛盾问题上是解决的最漂亮的。

他对汉族知识分子谦卑恭敬,礼贤下士,尊重并学习汉族的文化,甚至强过当时的杰出学者们,这是他高明并值得钦佩之处,令人钦佩!避暑山庄也曾经是他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年仅十七岁的他就考虑了如何干掉鳌拜的重大决策,为后来他能顺利的去策划平三番,收台湾,三征葛尔丹这些重大战事打下深厚的基础。

虽然,这座皇家园林记载了这个王朝辉煌的一页,可是却离我们很遥远了。

清政府给后人的印象总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避暑山庄深深烙印下的,其实还是这个王朝疲劳、无奈、倾颓的背影而已。

仿佛它的存在成为了全世界的众矢之的,告知我们大汉族还是大满族的天下都是不存在的!如果凝聚力失去了,一个古老的民族就算是彻底完蛋了。

历史终归要走向文明的进程,我们的民族和民族之间是要有一种外界的压力才能强制的融合在一起。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形成永不分离,日益壮大的中华民族!

清朝,一个逝去的年代。

在这个没落朝代的背后,有多少人赞扬它,有多少人唾弃它。

想起它。

我会倾刻泪流满面,也许是欣喜,亦或是忧伤。

初中上历史课,老师每每讲到清朝中期都是神采飞扬,激扬澎湃。

时间往后退,尽是血泪。

老师哭,学生也跟着哭。

在单纯的孩子眼里,不仅有悲哀,还有怜悯。

而老师,或许还隐藏了丝丝痛恨吧!

清朝,是个功过无数的朝代。

后来的人定位为:一个让所以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亦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视为耻辱的朝代。

文章的作者是余秋雨,选自《山居笔记》。

大约有30来页的字,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但就是这不长不短的文章让我对清朝又爱又恨。

首先作者的知识底蕴让我这骨灰级的清史迷十分佩服,其次他的文章笔墨更让我为之震撼。

仅仅只是一座很凄凉的皇家园林,四面叠嶂,雾云笼罩的承德避暑山庄在余秋雨眼里竟会变成一个端坐在眼前受万人睹目的九龙榻。

这九龙榻既是九五之尊的象征,也是让皇帝在孤独脆弱的时候可以休息的靠背椅。

看到这里也会想象皇帝累了、倦了,想念着承德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可以化作灵魂的寄托。

虽然没能有缘迈进承德避暑山庄的大门,但踏上紫禁城的第一块青砖起就能感受到庄严肃穆的皇宫的压抑感。

皇帝久居深宫,难怪想抽身逃离那些惹人头痛的烦琐事物,携来百侣,泛舟于庄内碧湖之上,微风拂面,煮酒论天下,引吭高歌,好不惬意!

清末,是在旧社会时期生活过的人们都不愿回顾的历史,一条条像生死契约一般的卖国协议,巨额赔款让百姓叫苦连天,政府不想自己掏腰包,想尽一切招数剥削榨尽老百姓,哪怕是一枚铜钱。

清朝的存在,或许在汉人心中是一个根本不允许存在的东西。

中华民族要汉人统治才算天经地义,即使是篡谋夺位。

满人,汉人眼中的蛮夷,这外来异族人统治的国家很是让人反感。

特别是在清末,汉人们更是觉得满人天生卑奴血统,不懂得抵抗,不知道拼搏,只一枪一炮就能让他们跪地求饶,舍去自己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尊严,不只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民族的。

偌大的中国转眼之间在风雨中飘摇,破落不堪,如何让人甘心。

尽管康乾盛世让大清在世界上辉煌了那么一瞬间,而人们更愿意把那段苦不堪言的历史铭记在心间,片面的全盘否定这个让人琢磨不定的朝代以及把掌它的每个孤家寡人。

末了,想大声读出文章的最后一句经典语句------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读罢荡气回肠!

推荐的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只看了一篇--《一个王朝的背影》,其中有一点很赞同:“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饱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渐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

我们以汉族自居、自傲,我们总是以推翻以满人统治的清朝政府而自鸣得意觉得这是历史上一大留芳百世的青史,这种民族正统论常常令我们看不清许多不可违避的历史事实,蒙上了心智的汉族人,又会用一种不屑的口吻去对那不属于汉人统治的历史进行贬头贬尾,也许这也是我们的前人留于我们最有民族感,历史感,但也是最蹩足的批评艺术。

我们汉人其实是最学不好哲学的,因为哲学让我们明智,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而我们汉人却沉溺于“民族正统论”不能自拔,常常是“世间唯我是大的”的偏执理念作祟,所以那种所谓的“侵权”“侵族”会随着自然条件而反射般地投影在脑子里,那种民族的正义感也因此义愤填膺,挑拨着众多的汉人“反清复明”。

其实那些所谓的反清复明者,从未正眼看过一代皇帝康熙的英明善断,英勇神武;从未真正看清在历史受到参改的必然背后,是因为有一位博学多才、始终保持着无比亲和汉族文化的皇帝在指点江山,其实历史的改变是必然的!任何的荒诞颓废的政权,终于是会被开明充满生机的新政权所代替,所以反清复明者,最终也反不了清,当然更复不了明!

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不会因为少数人的阻碍而停止转动,所以,汉族人的“民族正统论”,也被历史的车轮滚滚辗过,辗得粉身碎骨,辗得毫无颜面!当康熙用“大文化”观收买了汉族文人的心的同时,其实也是汉族文化接纳一个非汉族民族统治的开始。

所以康熙是聪明的!正如余秋雨所说的,满族是中国的满族,中国不是汉人的中国,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的中国的古代历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开明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的汉族人中国人感到骄傲。

而确实康熙也用自己的一生修筑着一座无形的长城--“修德安民”,软硬兼施,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确实不能不说康熙的高明!

然而眼前那道道地地的园林和寺庙,道道地地的休息和祈祷,军事和政治消解得那样烟水葱茏、慈眉善目,如果不是那些山庄中的石碑和楹联我们甚至连可以疑惑的痕迹都找不到。

《一个王朝的背影》心得体会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语言。好像汉族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主宰,你满族为什么要来抢夺呢?抢夺去了能够弄好倒也罢了,偏偏越弄越遭,最后几乎让外国人给瓜分了。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气节。我们似乎也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列强,关键就在于清代,而辛亥革命的启蒙者们重新点燃汉人对清人的仇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化”的口号,又是多么有必要,多么让人解气。清朝终于被推翻了,但至今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它仍然是一种冤孽般的存在。

年长以後,我开始对这种情绪产生警惕。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渐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先是姓氏正统论,刘汉、李唐、赵宋、朱明……在同一姓氏的传代系列中所出现的继承人,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守财奴、精神失常者,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即便有一千条一万条道理,也站不住脚,真伪、正邪、忠奸全由此划分。由姓氏正统论扩而大之,就是民族正统论。这种观念要比姓氏正统论复杂得多,你看辛亥革命的闯将们与封建主义的姓氏正统论势不两立,却也需要大声宣扬民族正统论,便是例证。民族正统论涉及到几乎一切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许多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是一个在今后仍然要不断争论的麻烦问题。在这儿请允许我稍稍回避一下,我需要肯定的仅仅是这样一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

既然说到了唐太宗,我们又不能不指出,据现代历史学家考证,他更可能是鲜卑族而不是汉族之后。

如果说先后在巨大的社会灾难中迅速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康雍乾盛世”的两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帝王都不是汉族,如果我们还愿意想一想那位至今还在被全世界历史学家惊叹的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元太祖成吉思汗,那么我们的中华历史观一定会比小学里的历史课开阔得多。

汉族当然非常伟大,汉族当然没有理由要受到外族的屠杀和欺凌,当自己的民族遭受危难时当然要挺身而出进行无畏的抗争,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当然要受到永久的唾弃,这些都是没有异议的。问题是,不能由此而把汉族等同于中华,把中华历史的正义、光亮、希望,全都押在汉族一边。与其他民族一样,汉族也有大量的污浊、昏聩和丑恶,它的统治者常常一再地把整个中国历史推入死胡同。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有可能作出超越汉族正统论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又未必是倒退。

《桃花扇》中那位秦淮名妓李香君,身份低贱而品格高洁,在清兵浩荡南下、大明江山风雨飘摇时节保持着多大的民族气节!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她和她的恋人侯朝宗为抗清扶明不惜赴汤蹈火、奔命呼号的时候,恰恰正是苟延残喘而仍然荒淫无度的南明小朝廷,作践了他们。那个在当时当地看来既是明朝也是汉族的最后代表的弘光政权,根本不要她和她的姐妹们的忠君泪、报国心,而只要她们作为一个女人最可怜的色相。李香君真想与恋人一起为大明捐躯流血,但叫她恶心的是,竟然是大明的官僚来强逼她成婚,而使她血溅纸扇,染成“桃花”。“桃花扇底送南朝”,这样的朝廷就让它去了吧,长叹一声,气节、操守、抗争、奔走,全都成了荒诞和自嘲。《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老夫子的后裔,连他,也对历史转捩时期那种盲目的正统观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把这种怀疑,转化成了笔底的灭寂和苍凉。

对李香君和候朝宗来说,明末的一切,看够了,清代会怎么样呢,不想看了。文学作品总要结束,但历史还在往前走,事实上,清代还是很可看看的。

为此,我要写写承德的避暑山庄。清代的史料成捆成扎,把这些留给历史学家吧,我们,只要轻手轻脚地绕到这个消夏的别墅里去偷看几眼也就够了。这种偷看其实也是偷看自己,偷看自己心底从小埋下的历史情绪和民族情绪,有多少可以留存,有多少需要校正。

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园林,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虽然闻名史册,但久为禁苑,又地处塞外,历来光顾的人不多,直到这几年才被旅游者搅得有点热闹。我原先并不知道能在那里获得一点什么,只是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在承组织了一次国内优秀电视编剧和导演的聚会,要我给他们讲点课,就被他们接去了。住所正在避暑山庄背後,刚到那天的薄暮时分,我独个儿走出住所大门,对着眼前黑黝黝的山岭发呆。查过地图,这山岭便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就像一张罗圈椅的椅背。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奇怪的是,整个中华版图都已归属了这个王朝,为什么还要把这张休息的罗圈椅放到长城之外呢?清代的帝王们在这张椅子上面南而坐的时候在想一些什么呢?月亮升起来了,眼前的山壁显得更加巍然怆然。北京的故宫把几个不同的朝代混杂在一起,谁的形象也看不真切,而在这里,远远的,静静的,纯纯的,悄悄的,躲开了中原王气,藏下了一个不羼杂的清代。它实在对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诱惑,于是匆匆讲完几次课,便一头埋到了山庄里边。

山庄很大,本来觉得北京的颐和园已经大得令人咋舌,它竟比颐和园还大整整一倍,据说装下八九个北海公园是没有问题的。我想不出国内还有哪个古典园林能望其项背。

山庄外面还有一圈被称之为“外八庙”的寺庙群,这暂不去说它,光说山庄里面,除了前半部有层层叠叠的宫殿外,主要是开阔的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尤其是山区,几乎占了整个山庄的八成左右,这让游惯了别的园林的人很不习惯。园林是用来休闲的,何况是皇家园林大多追求方便平适,有的也会堆几座小山装点一下,哪有像这儿的,硬是圈进莽莽苍苍一大片真正的山岭来消遣?这个格局,包含着一种需要我们抬头仰望、低头思索的审美观念和人生观念。

山庄里有很多楹联和石碑,上面的文字大多由皇帝们亲自撰写,他们当然想不到多少年后会有我们这些陌生人闯入他们的私家园林,来读这些文字,这些文字是写给他们后辈继承人看的。朝廷给别人看的东西很多,有大量刻印广颁的官样文章,而写在这里的文字,尽管有时也咬文嚼字,但总的来说是说给儿孙们听的体己话,比较真实可信。我踏着青苔和蔓草,辩识和解读着一切能找到的文字,连藏在山间树林中的石碑都不放过,读完一篇,便舒松开筋骨四周看看。一路走去,终于可以有把握地说,山庄的营造完全出自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

首先是康熙,山庄正宫午门上悬挂着的“避暑山庄”四个字就是他写的,这四个汉字写得很好,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和安祥,可以想见他首次踏进山庄时的步履也是这样的。他一定会这样,因为他是走了一条艰难而又成功的长途才走进山庄的,到这里来喘口气,应该。

他一生的艰难都是自找的。他的父辈本来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完整的华夏江山,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年轻轻一个孩子,坐享其成就是了,能在如此辽阔的疆土、如此兴盛的运势前做些什么呢?他稚气未脱的眼睛,竟然疑惑地盯上了两个庞然大物,一个是朝廷中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鳌拜,一个自恃当初做汉奸领清兵入关有功、拥兵自重于南方的吴三桂。平心而论,对于这样与自己的祖辈、父辈都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政治势力,即便是德高望重的一代雄主也未免下得了决心去动手,但康熙却向他们、也向自己挑战了,十六岁上干脆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他成熟了,眼前几乎已经找不到什么对手,但他还是经常骑着马,在中国北方山林草泽间徘徊,这是他祖辈崛起的所在,他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

他每次都要经过长城,长城多年失修,已经破败。对着这堵受到历代帝王切切关心的城墙,他想了很多。他的祖辈是破长城进来的,没有吴三桂也绝对进得了,那么长城究竟有什么用呢?堂堂一个朝廷,难道就靠这些砖块去保卫?但是如果没有长城,我们的防线又在哪里呢?他思考的结果,可以从1691年他的一份上谕中看出个大概。那年五月,古北口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竟然完全不同意,他的上谕是:

说得实在是很有道理。我对埋在我们民族心底的“长城情结”一直不敢恭维,读了康熙这段话,简直是找到了一个远年知音。由于康熙这样说,清代成了中国古代基本上不修长城的一个朝代,对此我也觉得不无痛快。当然,我们今天从保护文物的意义上修理长城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只要不把长城永远作为中华文明的最高象征就好。

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修得安民”云云说得过于堂皇而蹈空,实际上他有硬的一手和软的一手。硬的一手是在长城外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秋天,由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各级官兵一万余人去进行大规模的“围猎”,实际上是一种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这既可以使王公大臣们保持住勇猛、强悍的人生风范,又可顺便对北方边境起一个威慑作用。“木兰围场”既然设在长城之外的边远地带,离北京就很有一点距离,如此众多的朝廷要员前去秋猎,当然要建造一些大大小小的行宫,而热河行宫,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软的一手是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起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也有与清廷彼此交谊的机会和场所,而且还为他们准备下各自的宗教场所,这也就需要有热河行宫和它周围的寺庙群了。总之,软硬两手最后都汇集到这一座行宫、这一个山庄里来了,说是避暑,说是休息,意义却又远远不止于此。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不能不说是康熙的大本事。然而,眼前又是道道地地的园林和寺庙,道道地地的休息和祈祷,军事和政治,消解得那样烟水葱茏、慈眉善目,如果不是那些石碑提醒,我们甚至连可以疑惑的痕迹都找不到。

避暑山庄是康熙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哪个更高明些呢?

康熙几乎每年立秋之后都要到“木兰围场”参加一次为期二十天的秋猎,一生参加了四十八次。每次围猎,情景都极为壮观。先由康熙选定逐年轮换的狩猎区域(逐年轮换是为了生态保护),然后就搭建一百七十多座大帐篷为“内城”,二百五十多座大帐篷为“外城”,城外再设警卫。第二天拂晓,八旗官兵在皇帝的统一督导下集结围拢,在上万官兵齐声呐喊下,康熙首先一马当先,引弓射猎,每有所中便引来一片欢呼,然后扈从大臣和各级将士也紧随康熙射猎。康熙身强力壮,骑术高明,围猎时智勇双全,弓箭上的功夫更让王公大臣由衷惊服,因而他本人的猎获就很多。晚上,营地上篝火处处,肉香飘荡,人笑马嘶,而康熙还必须回帐篷里批阅每天疾驰送来的奏章文书。康熙一生身先士足打过许多著名的仗,但在晚年,他最得意的还是自己打猎的成绩,因为这纯粹是他个人生命力的验证。17康熙自“木兰围场”行猎后返回避暑山庄时曾兴致勃勃地告谕御前侍卫:

朕自幼至今已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五十三只,熊十二只,豹二十五只,猞二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九十六只,野猪一百三十三口,哨获之鹿已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这笔流水帐,他说得很得意,我们读得也很高兴。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须知中国历史上多的是有气无力病恹恹的皇帝,他们即便再“内秀”,也何以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家。

由于强健,他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挺复杂的西藏事务和蒙古事务,解决治理黄河、淮河和疏通漕支等大问题,而且大多很有成效,功泽后世。由于强健,他还愿意勤奋地学习,结果不仅武功一流,“内秀”也十分了得,成为中国历代皇帝中特别有学问、也特别重视学问的一位,这一点一直很使我震动,而且我可以肯定,当时也把一大群冷眼旁观的汉族知识分子震动了。

谁能想得到呢,这位清朝帝王竟然比明代历朝皇帝更热爱和精通汉族传统文化!大凡经、史、子、集、诗、书、音律,他都下过一番功夫,其中对朱熹哲学钻研最深。他亲自批点《资治通鉴纲目大全》,与一批著名的理学家进行水平不低的学术探讨,并命他们编纂了《朱子大全》、《理性精义》等著作。他下令访求遗散在民间的善本珍籍加以整理,并且大规模地组织人力编辑出版了卷帙浩繁的《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大清会典》,文化气魄铺地盖天,直到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还离不开这些极其重要的工具书。他派人通过对全国土地的实际测量,编成了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在他倡导的文化气氛下,涌现了一大批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可以称得上第一流大师的人文科学家,在这一点上,几乎很少有朝代能与康熙朝相比肩。

以上讲的还只是我们所说的“国学”,可能更让现代读者惊异的是他的“西学”。因为即使到了现代,在我们印象中,国学和西学虽然可以沟通但在同一个人身上深潜两边的毕竟不多,尤其对一些官员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早在三百年前,康熙皇帝竟然在北京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认真研究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经常演算习题,又学习了法国数学家巴蒂的《实用和理论几何学》,并比较它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差别。他的老师是当时来中国的一批西方传教士,但后来他的演算比传教士还快,他亲自审校译成汉文和满文的西方数学著作,而且一有机会就向大臣们讲授西方数学。以数学为基础,康熙又进而学习了西方的天文、历法、物理、医学、化学,与中国原有的这方面知识比较,取长补短。在自然科学问题上,中国官僚和外国传教士经常发生矛盾,康熙不袒护中国官僚,也不主观臆断而是靠自己发愤学习,真正弄通西方学说,几乎每次都作出了公正的裁断。他任命一名外国人担任钦天监监副,并命令礼部挑选一批学生去钦天监学习自然科学,学好了就选拔为博士官。西方的自然科学著作《验气图说》、《仪像志》、《赤道南北星图》、《穷理学》、《坤舆图说》等等被一一翻译过来,有的已经译成汉文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如《几何原理》前六卷他又命人译成满文。

这一切,居然与他所醉心的“国学”互不排斥,居然与他一天射猎三百十八只野兔互不排斥,居然与他一连串重大的政治行为、军事行为、经济行为互不排斥!我并不认为康熙给中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希望,他的政权也做过不少坏事,如臭名昭著的“文字狱”之类;我想说的只是,在中国历代帝王中,这位少数民族出身的帝王具有超乎寻常的生命力,他的人格比较健全。有时,个人的生命力和人格,会给历史留下重重的印记。与他相比,明代的许多皇帝都活得太不像样了,鲁迅说他们是“无赖儿郎”,确有点像。尤其让人生气的是明代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亲政三十八年,竟有二十五年时间躲在深宫之内不见外人的面,完全不理国事,连内阁首辅也见不到他,不知在干什么。没见他玩过什么,似乎也没有好色的嫌疑,历史学家们只能推断他躺在烟榻上抽了二十多年的鸦片烟!他聚敛的金银如山似海,但当清军起事,朝廷束手无策时问他要钱,他也死不肯拿出来,最后拿出一个无济于事的小零头,竟然都是因窖藏太久变黑发霉、腐蚀得不能见天日的银子!这完全是一个失去任何人格支撑的心理变态者,但他又集权于一身,明朝怎能不垮?他死后还有儿子朱常洛(光宗)、孙子朱由校(熹宗)和朱由检(思宗)先后继位,但明朝已在他的手里败定了,他的儿孙们非常可怜。康熙与他正相反,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在旷野、猎场和各个知识领域挥洒,避暑山庄就是他这种生命方式的一个重要吐纳口站,因此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一所“吉宅”。

康熙与晚明帝王的对比,避暑山庄与万历深宫的对比,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当然也感受到了,心情比较复杂。

开始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都是抗清复明,甚至在纠纠武夫们纷纷掉头转向之后,一群柔弱的文人还宁死不折。文人中也有一些著名的变节者,但他们往往也承受着深刻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我想这便是文化的力量。一切军事争逐都是浮面的,而事情到了要摇憾某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时候才会真正变得严重起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当时江南地区好几次重大的抗清事件,都起之于“削发”之争,即汉人历来束发而清人强令削发,甚至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地步。头发的样式看来事小却关及文化生态,结果,是否“毁我衣冠”的问题成了“夷夏抗争”的最高爆发点。这中间,最能把事情与整个文化系统联系起来的是文化人,最懂得文明和野蛮的差别,并把“鞑虏”与野蛮连在一起的也是文化人。老百姓的头发终于被削掉了,而不少文人还在拼死坚持。著名大学者刘宗周住在杭州,自清兵进杭州后便绝食,二十天后死亡;他的门生,另一位著名大学者黄宗羲投身于武装抗清行列,失败后回余姚家乡事母著述;又一位著名大学者顾炎武比黄宗羲更进一步,武装抗清失败后还走遍全国许多地方图谋复明,最后终老陕西……这些一代宗师如此强硬,他们的门生和崇拜者们当然也多有追随。但是,事情到康熙那儿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文人们依然像朱耷笔下的秃鹫,以“天地为之一寒”的冷眼看着朝廷,而朝廷却奇怪地流泻出一种压抑不住的对汉文化的热忱。开始大家以为是一种笼络人心的策略,但从康熙身上看好像不完全是。他在讨伐吴三桂的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迫不及待把下令各级官员以“崇儒重道”为目的,朝廷推荐“学问兼优、文词卓越”的士子,由他亲自主考录用,称作“博学鸿词科”。这次被保荐、征召的共一百四十三人,后来录取了五十人。其中有傅山、李[禺页]等人被推荐了却宁死不应考。傅山被人推荐后又被强抬进北京,他见到“大清门”三字便滚倒在地,两泪直流,如此行动康熙不仅不怪罪反而免他考试,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他回乡后不准别人以“中书舍人”称他,但这个时候说他对康熙本人还有多大仇恨,大概谈不上了。

李[禺页]也是如此,受到推荐后称病拒考,被人抬到省城后竟以绝食相抗,别人只得作罢。这事发生在康熙十七年,康熙本人二十六岁,没想到二十五年后,五十余岁的康熙西巡时还记得这位强硬的学人,召见他,他没有应召,但心里毕竟已经很过意不去了,派儿子李慎言作代表应召,并送自己的两部著作《四书反身录》和《二曲集》给康熙。这件事带有一定的象征性,表示最有抵触的汉族知识分子也开始与康熙和解了。

与李[禺页]相比,黄宗羲是大人物了,康熙更是礼仪有加,多次请黄宗羲出山未能如愿,便命令当地巡抚到黄宗羲家里,把黄宗羲写的书认真抄来,送入宫内以供自己拜读。这一来,黄宗羲也不能不有所感动,与李[禺页]一样,自己出面终究不便,由儿子代理,黄宗羲让自己的儿子黄百家进入皇家修史局,帮助完成康熙交下的修《明史》的任务。你看,即便是原先与清廷不共戴天黄宗羲、李[禺页]他们,也觉得儿子一辈可以在康熙手下好生过日子了。这不是变节,也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文化生态意义上的开始认同。既然康熙对汉文化认同的那么诚恳,汉族文人为什么就完全不能与他认同呢?政治军事,不过是文化的外表罢了。

黄宗羲不是让儿子参加康熙下令编写的《明史》吗?编《明史》这事给汉族知识界震动不小。康熙任命了大历史学家徐元文、万斯同、张玉书、王鸿绪等负责此事,要他们根据《明实录》如实编定,说“他书或以文章见长,独修史宜直书实事”,他还多次要大家仔细研究明代晚期破败的教训,引以为戒。汉族知识化界要反清复明,而清廷君主竟然亲自领导着汉族的历史学家在冷静研究明代了,这种研究又高于反清复明者的思考水平,那么,对峙也就不能不渐渐化解了。《明史》后来成为整个二十四史中写得较好的一部,这是直到今天还要承认的事实。

当然,也还余留着几个坚持不肯认同的文人。例如康熙时代浙江有个学者叫吕留良的,在著书和讲学中还一再强调孔子思想的精义是“尊王攘夷”,这个提法,在他死后被湖南一个叫曾静的落第书生看到了,很是激动,赶到浙江找到吕留良的儿子和学生几人,策划反清。这时康熙也早已过世,已是雍正年间,这群文人手下无一兵一卒,能干成什么事呢?他们打听到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想来肯定能继承岳飞遗志来抗击外夷,就派人带给他一封策反的信,眼巴巴地请他起事。这事说起来已经有点近乎笑话,岳飞抗金到那时已隔着整整一个元朝、整整一个明朝,清朝也已过了八九十年,算到岳钟琪身上都是多少代的事情啦,还想着让他凭着一个“岳”字拍案而起,skyhits在线书库的昏愚和天真就在这里。岳钟琪是清朝大官,做梦也没想到过要反清,接信后虚假的应付了一下,却理所当然地报告了雍正皇帝。

雍正下令逮捕了这个谋反集团,又亲自阅读了书信、著作,觉得其中有好些观念需要自己写文章来与汉族知识分子辩论,而且认为有过康熙一代,朝廷已有足够的事实和勇气证明清代统治者并不差,为什么还要对抗清廷?于是这位皇帝亲自编了一部《大义觉迷录》颁发各地,而且特免肇事者曾静等人的死罪,让他们专到江浙一带去宣讲。

好大喜功的乾隆把他的所谓“十全武功”镌刻在避暑山庄里乐滋滋地自我品尝,这使山庄回荡出一些燥热而又不详的气氛。在满、汉文化对峙基本上结束之后,这里洋溢着的中华帝国的自得情绪。江南塞北的风景名胜在这里聚会,上天的唯一骄子在这里安驻,再下令编一部综览全部典籍的《四库全书》在这里存放,几乎什么也不缺了。乾隆不断地写诗,说避暑山庄里的意境已远远超过唐宋诗词里的描绘,而他则一直等着到时间卸任成为“林下人”,在此间度过余生。在山庄内松云峡的同一座石碑上,乾隆一生竟先后刻下了六首御诗表述这种自得情怀。

是的,乾隆一朝确实不算窝囊,但须知这已是十八世纪(乾隆正好死于十八世纪最后一年),十九世纪已经迎面而来,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乾隆打了那么多仗,耗资该有多少?他重用的大贪官和[王申],又把国力糟蹋到了何等地步?事实上,清朝乃至中国的整体历史悲剧,就在乾隆这个貌似全盛期的皇帝身上,在山水宜人的避暑山庄内,已经酿就。但此时的避暑山庄,还完全沉湎在中华帝国的梦幻中,而全国的文化良知,也都在这个梦幻边沿口或陶醉,或喑哑。

1793年9月14日,一个英国使团来到避暑山庄,乾隆以盛宴欢迎,还在山庄的万树园内以大型歌舞和焰火晚会招待,避暑山庄一片热闹。英方的目的是希望乾隆同意他们派使臣常驻北京,在北京设立洋行,希望中国开放天津、宁波、舟山为贸易口岸,在广州附近拨一些地方让英商居住,又希望英国货物在广州至澳门的内河流通时能获免税和减税的优惠。本来,这是可以谈判的事,但对居住在避暑山庄、一生喜欢用武力炫耀华夏威仪的乾隆来说却不存在任何谈判的可能。他给英国国王写了信,信的标题是《赐英吉利国王敕书》,信内对一切要求全部拒绝,说“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使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从无外人等在北京城开设货行之事”,“此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也许至今有人认为这几句话充满了爱国主义的凛然大义,与以后清廷签订的卖国条约不可同日而语,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

本来康熙早在1684年就已开放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分设四个海关欢迎外商来贸易,过了七十多年乾隆反而关闭其他海关只许外商在广州贸易,外商在广州也有许多可笑的限制,例如不准学说中国话、买中国书,不许坐轿,更不许把妇女带来,等等。我们闭目就能想象朝廷对外国人的这些限制是出于何种心理规定出来的。康熙向传教士学西方自然科学,关系不错,而乾隆却把天主教给禁了。自高自大,无视外部世界,满脑天朝意识,这与以后的受辱挨打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乾隆在避暑山庄训斥外国帝王的朗声言词,就连历史老人也会听得不太顺耳。这座园林,已孱杂进某种凶兆。

我在山庄松云峡细读乾隆写了六首诗的那座石碑时,在碑的西侧又读到他儿子嘉庆的一首。嘉庆即位后经过这里,读了父亲那些得意洋洋的诗后不禁长叹一声:父亲的诗真是深奥,而我这个做儿子的却实在觉得肩上的担子太重了!(“瞻题蕴精奥,守位重仔肩”)嘉庆为人比较懦弱宽厚,在父亲留下的这副担子前不知如何是好,他一生都在面对内忧外患,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在避暑山庄。

道光皇帝继嘉庆之位时已四十来岁,没有什么才能,只知艰苦朴素,穿的裤子还打过补丁。这对一国元首来说可不是什么佳话。朝中大臣竟相摹仿,穿了破旧衣服上朝,一眼看去,这个朝廷已经没有多少气数了。父亲死在避暑山庄,畏怯的道光也就不愿意去那里了,让它空关了几十年,他有时想想也该像祖宗一样去打一次猎,打听能不能不经过避暑山庄就可以到“木兰围场”,回答说没有别的道路,他也就不去打猎了。像他这么个可怜巴巴的皇帝,似乎本来就与山庄和打猎没有缘分的,鸦片战争已经爆发,他忧愁的目光只能一直注视着南方。

避暑山庄一直关到1860年9月,突然接到命令,咸丰皇帝要来,赶快打扫。咸丰这次来时带的银两特别多,原来是来逃难的,英法联军正威胁着北京。咸丰这一来就不走了,东走走西看看,庆幸祖辈留下这么个好地方让他躲避。他在这里又批准了好几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但签约后还是不走,直到1861年8月22日死在这儿,差不多住了近一年。

咸丰一死,避暑山庄热闹了好些天,各种政治势力围着遗体进行着明明暗暗的较量。一场被历史学家称之为“辛酉政变”的行动方案在山庄的几间屋子里制定,然后,咸丰的棺木向北京启运了,刚继位的小皇帝也出发了,浩浩荡荡。避暑山庄的大门又一次紧紧地关住了,而就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间,很快站出来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女子,她将统治中国数十年。

她就是慈禧,离开了山庄后再也没有回来。不久又下了一道命令,说热河避暑山庄已经几十年不用,殿亭各宫多已倾圮,只是咸丰皇帝去时稍稍修治了一下,现在咸丰已逝,众人已走,“所有热河一切工程,著即停止。”

这个命令,与康熙不修长城的谕旨前后辉映。康熙的“长城”也终于倾坍了,荒草凄迷,暮鸦回翔,旧墙斑剥,霉苔处处,而大门却紧紧地关着。关住了那些宫殿房舍倒也罢了,还关住了那么些苍郁的山,那么些晶亮的水。在康熙看来,这儿就是他心目中的清代,但清代把它丢弃了,于是自己也就成了一个丧魂落魄的朝代。慈禧在北京修了一个颐和园,与避暑山庄对抗,塞外溯北的园林不会再有对抗的能力和兴趣,它似乎已属于另外一个时代。康熙连同他的园林一起失败了,败在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建立过什么功业的女人手里。热河的雄风早已吹散,清朝从此阴气重重、劣迹斑斑。

当新的一个世纪来到的时候,一大群汉族知识分子向这个政权发出了毁灭性声讨,民族仇恨重新在心底燃起,三百年前抗清志士的事迹重新被发掘和播扬。避暑山庄,在这个时候是一个邪恶的象征,老老实实躲在远处,尽量不要叫人发现。

清朝的灭亡后,社会震荡,世事忙乱,人们也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这次历史变更的苦涩厚味,匆匆忙忙赶路去了。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深思。

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遗嘱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为汉族人是束发还是留辫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他不会不知道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迹,他更不会不知道按照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我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王国维先生实在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在他的书架里,《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都把两者连在一起了,于是对他来说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混同。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文化认同竟还未消散。为此,宏才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以后也是这样。但清末又是整个中国封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王国维先生到颐和园这也还是第一次,是从一个同事处借了五元钱才去的,颐和园门票六角,死后口袋中尚余四元四角,他去不了承德,也推不开山庄紧闭的大门。

今天,我们面对着避暑山庄的清澈湖水,却不能不想起王国维先生的面容和身影。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给你一个最美的背影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是否希望别人露出一个笑脸来给予你鼓励?当你被别人误会时,你又是否希望别人露出一个笑脸来激起你的坚强?当你在跑道上奋力奔跑后,而没有获奖时,你又是否希望别人露出一个笑脸来给予你安慰……是呀,一个笑脸,一个阳光般的笑脸,它能给一个人带来很多东西。

在运动会中,同学们满怀激动的心情参赛,观赛。这种气氛能体现出一个个班级体的团结向上,奋发进取,与此同时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相处力。就用接力赛来说,这无疑是在考验一个班级的团结,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夺冠,就如筷子一般,一根筷子可以轻易的折断,可如果是一把筷子,我们却很难折断它。当我们班也其他班级比赛时,我们想到的是:团结进取,胜利才会降临于我们。在这条能让我们尽情挥洒心情,汗水的道路上,我们很放松,在比赛的前几分钟,我们都会给赛跑的同学露出一个微笑,让她感觉到我们对她的信心!虽然说微笑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是它能使一个参赛这改变他的心态,能使紧张的她变得放松。然而这种微笑是具有传递性的,当她跑到另一端时,把棒递给下一个同学时,她同样露出一个笑脸,因为她也想让下一位同学拥有这种心态,也想让他感受温暖。

微笑小小的一个动作,它也许能使一个将要失去意志的人,重新燃烧;也许它能使得一个失去信心的人,重获希望;也许它能使一个失败的职业者,重生斗志……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微笑,你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态,甚至是一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背影的:一个王朝的背影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散文集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最为有名。《文化苦旅》曾领“文化大散文”风气之先,作者依仗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的散文,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最获好评,有评论家誉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邓涩难明”。

余秋雨。

山庄很大,本来觉得北京的颐和园已经大得令人咋舌,它竞比颐和园还大整整一倍,据说装下八九个北海公园是没有问题的。我想不出国内还有哪个古典园林能望其项背。

山庄外面还有一圈被称之为“外八庙”的寺庙群,这暂不去说它,光说山庄里面,除了前半部有层层叠叠的宫殿外,主要是开阔的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尤其是山区,几乎占了整个山庄的八成左右,这让游惯了别的园林的人很不习惯。园林是用来休闲的,何况皇家园林大多追求方便平适,有的也会堆儿座小山装点一下,哪有像这儿的,硬是圈进莽莽苍苍一大片真正的山岭来消遣?这个格局,包含着一种需要我们抬头仰望、低头思索的审荚观念和人生观念。

山庄里有很多楹联和石碑,上面的文字大多由皇帝们亲自撰写……一路走去,终于可以有把握地说,山庄的营造完全出自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

首先是康熙,山庄正宫午门上悬挂着的“避暑山庄”四个字就是他写的,这四个汉字写得很好,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和安详,可以想见他首次踏进山庄时的步履也是这样的。

他一生的艰难都是自找的。他的父辈本来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完整的华夏江山,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年轻轻一个孩子,坐享其成就是r,能在如此辽阔的疆土、如此兴盛的运势前做些什么呢?……他等于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遍,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他成熟了,眼前几乎已经找不到什么对手,但他还是经常骑着马,在中国北方山林草泽间徘徊,这是他祖辈崛起的所在,他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

他每次都要经过长城,长城多年失修,已经破败。对着这堵受到历代帝王切切关心的城墙,他想了很多。他的祖辈是破长城进来的,没有吴三桂也绝对进得了,那么长城究竟有什么用呢?堂堂一个朝廷,难道就靠这些砖块去保卫?但是如果没有长城,我们的防线又在哪里呢?他思考的结果,可以从1691年他的一份上谕中看出个大概。那年5月,古北口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竟然完全不同意……清代成了中国古代基本上不修长城的一个朝代,对此我也觉得不无痛快。当然,我们今天从保护文物的意义上修理长城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只要不把长城永远作为中华文明的最高象征就好。

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修得安民”云云说得过于堂皇而蹈空,实际上他有硬的一手和软的一手。硬的一手是在长城外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秋天,由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各级官兵一万余人去进行大规模的“围猎”,实际上是一种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这既可以使王公大臣们保持住勇猛、强悍的人生风范,又可顺便对北方边境起一个威慑作用。“木兰围场”既然设在长城之外的边远地带,离北京就很有一点距离,如此众多的朝廷要员前去秋猎,当然要建造一些大大小小的行宫,而热河行宫,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软的一手是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起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也有与清廷彼此交谊的机会和场所,而且还为他们准备下各自的宗教场所,这也就需要有热河行宫和它周围的寺庙群了。总之,软硬两手最后都汇集到达一座行宫、这一个山庄里来了,说是避暑,说是休息,意义却又远远不止于此。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不能不说是康熙的大本事。

避暑山庄是康熙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哪个更高明些呢?

康熙几乎每年立秋之后都要到“木兰围场”参加一次为期二十天的秋猎,一生参加了四十八次。每次围猎,情景都极为壮观。先由康熙选定逐年轮换的狩猎区域(逐年轮换是为了生态保护),然后就搭建一百七十多座大帐篷为“内城”,二百五十多座大帐篷为“外城”,城外再设警卫。第二天拂晓,八旗官兵在皇帝的统一督导下集结围拢,在上万官兵齐声呐喊下,康熙首先一马当先,引弓射猎,每有所中便引来一片欢呼,然后扈从大臣和各级将士也紧随康熙射猎。康熙身强力壮,骑术高明,围猎时智勇双全,弓箭上的功夫更让王公大臣由衷惊服,因而他本人的猎获就很多。晚上,营地上篝火处处,肉香飘荡,人笑马嘶,而康熙还必须回帐篷里批阅每天疾驰送来的奏章文书。康熙一生身先士卒打过许多著名的仗,但在晚年,他最得意的还是自己打猎的成绩,因为这纯粹是他个人生命力的验证……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须知中国历史上多的是有气无力病恹恹的皇帝,他们即便再“内秀”,也何以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家。

由于强健,他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挺复杂的西藏事务和蒙古事务,解决治理黄河、淮河和疏通漕支等大问题,而且大多很有成效,功泽后世。由于强健,他还愿意勤奋地学习,结果不仅武功一流,“内秀”也十分了得,成为中国历代皇帝中特别有学问、也特别重视学问的一位,这一点一直很使我震动,而且我可以肯定,当时也把一大群冷眼旁观的汉族知识分子震动了。

谁能想得到呢,这位清朝帝王竟然比明代历朝皇帝更热爱和精通汉族传统文化!大几经、史、子、集、诗、书、音律,他都下过一番功夫,其中对朱熹哲学钻研最深。他亲自批点《资治通鉴纲目大全》,与一批著名的理学家进行水平不低的学术探讨,并命他们编纂了《朱子大全》《理性精义》等著作。他-令访求遗散在民间的善本珍籍加以整理,并且大规模地组织人力编辑出版了卷帙浩繁的《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大清会典》,文化气魄铺地盖天,直到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还离不开这些极其重要的工具书。他派人通过对全国土地的实际测量,编成了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在他倡导的文化气氛下,涌现了一大批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可以称得上第一流大师的人文科学家,在这一点上,几乎很少有朝代能与康熙朝相比肩。

以上讲的还只是我们所说的“国学”,可能更让现代读者惊异的是他的“西学”……以数学为基础,康熙又进而学习了西方的天文、历法、物理、医学、化学,与中国原有的这方面知识比较,取长补短。在自然科学问题上,中国官僚和外国传教士经常发生矛盾,康熙不袒护中国官僚,也不主观臆断,而是靠自己发愤学习,真正弄通西方学说,几乎每次都作出了公正的裁断。他任命一名外国人担任钦天监监副,并命令礼部挑选一批学生去钦天监学习自然科学,学好了就选拔为博士官。西方的自然科学著作《验气图说》《仪像志》《赤道南北星图》《穷理学》《坤舆图说》等等被一一翻译过来,有的已经译成汉文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如《几何原理》前六卷他又命人译成满文。

这一切,居然与他所醉心的“国学”互不排斥,居然与他一天射猎三百一十八只野兔互不排斥,居然与他一连串重大的政治行为、军事行为、经济行为互不排斥!我并不认为康熙给中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希望,他的政权也做过不少坏事,如臭名昭著的“文字狱”之类;我想说的只是,在中国历代帝王中,这位少数民族出身的帝王具有超乎寻常的生命力,他的人格比较健全。有时,个人的生命力和人格,会给历史留下重重的印记。(本站)与他相比,明代的许多皇帝都活得太不像样了,鲁迅说他们是“无赖儿郎”,确有点像……康熙与他们正相反,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在旷野、猎场和各个知识领域挥洒,避暑山庄就是他这种生命方式的一个重要吐纳口站,因此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一所“吉宅”。

一个人伤感背影带字

1.想被很多人关心,除非你很漂亮或者得了绝症。

2.我真的讨厌你假惺惺地回来问我好不好。

3.水喝的太多,都从眼睛里溢出来了。

4.你们懂异地恋的辛苦吗?

5.我的梦里有他,即使我在哭也请别吵醒我。

6.倘若真的有流年,不知是否当真如梦似幻。

7.-我需要的堅強,我想要的幸福,只要簡簡單單就好。

8.为什么我们把自己活的想一个笑话天天让别人笑话。

9.两个人之前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还有什么继续的必要。

10.我把你的备注改成了你的名字连名带姓最初的样子"。

11.一个人过,真的会累,累的让自己看不清前面的路。

12.原来缘分是用来说明你突然不爱我这件事||。

13.我曾路过你的心,不是我不想停留,而是你不肯收留。

14.我才发现。已经走了那么多人。有些人,不知不觉,就淡了关系。

15.------你们都很好,是我不好。你们都没错,是我的错。

16.原来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想守护另一个一无所有的人,结局会是这样疼。

17.即使最后我们无法在一起,我依然会感激生命中曾经有你。

18.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

20.爱情就像陶瓷,用久了就旧了出现的裂痕也就多了,也就破碎了。

21.°我其实很傻傻到你们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百分百的相信。

22.做梦梦见一个人,醒来却只有自己一个人。

23.真心不过钞票多,感情不过性寂寞。

24.爱情原来本就是海里的沙,只有你用心去呵护它,用泪和心血去滋润它,让它沉醉于心才能成为一颗水晶。

25.原来你的一举一动,还是可以牵动我的心。

简单的伤感个性签名二。

1.有些东西,现在翻出来看一样会哭。

2.一些想解释的事情,时间长了,想解释都解释不清。

3.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在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4.一个人的快乐,抵不过两个人的温暖。

5.我们这个年纪是因为爱,还是因为寂寞而说爱。

6.是你的错,还是我的错,还是现实的错。

7.不要承诺,不要誓言,只要用一杯茶的温度,品茗一生的幸福。有一种牵挂,在心底反复缠绕,纠缠成不变的风景,我是你的水,你是我的鱼。

8.如果钢铁像记忆般腐蚀,那这里是欢城还是废墟。

9.日子苦点无所谓,但别让我们的感情也跟着受苦。

10.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11.人的桃花运,跟生理周期一样,都是一阵一阵的。

12.你五毛我不毛,咱俩就能够一块。

13.你的爱,早已成为我生命里的唯一,你离开我拿什么继续。

14.那张似笑非笑的黯淡的脸。如同逼仄的寒冷,枯萎的花香。

15.没有脆弱和坎坷,哪来的辉煌和骄傲。

16.怀着不确定的心情,计算着每天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17.恨也无法去恨,毕竟你是我爱过的人。

18.何时,我才能找到悲伤的出口,看到幸福的入口。

19.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20.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21.低调的生活,平凡也有精彩。

22.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淡了回忆,痛最真实。

23.单纯的我还在想你,你想我了么?

24.不做你的情人,不需要再担心,担心你会再离我而去。

25.如果我不爱你了,你以为你是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