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题报告(模板16篇)

时间:2023-12-09 20:34:27 作者:ZS文王

报告范文需要包含背景介绍、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在写报告之前,先浏览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点。

幼儿园区域活动课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9―.2)。

(一)幼儿园常规安全教育中良好环境的创设。

1、将一日常规安全环节进行研究、分析,掌控每个环节重点。

2、加强对教师一日常规安全教育培训,让每一位教师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要求。如:幼儿入厕男女分开,每组五名幼儿入厕,教育幼儿不打闹、不推挤,入厕后有秩序的排队洗手,提高警惕,小心地滑等。

(二)对幼儿进行日常安全教育的开展,重点在安全月中进行深入研究。

1、常规安全实施,除要求教师规范幼儿一日常规外,并要求班级每日开展“一分钟安全教育”,根据班级幼儿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行为开展教育,如:关门的正确方式、区域活动时工具与材料的正确使用等。幼儿园相继开展“安全月”教育活动,制作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宣传展板,中大班幼儿开展“争做小小安全员”。将安全教育真正的渗透于幼儿在园每一环节内。

2、加大家长安全教育宣传,做到家园共育,将幼儿园常规安全与家庭生活相结合。利用半日开放活动家长来园时,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家长看到的常规安全隐患。

3、转变角度,让幼儿成为主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寻找发现常规安全隐患。

4、教师分阶段开展课题研讨,开展安全教育教学观摩活动。

5、班级之间进行对比。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3―2014.5)。

1、发放后期家长问卷调查,了解通过教师教育后、幼儿学习后的改善情况。

2、通过交流、座谈、汇编有关成果等形式,整理归纳总结,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准备阶段:

1、课题选定讨论的会议记录。

2、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前的培训资料。

3、本园常规安全教育现状总结,搜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资料。

4、安全教育计划。

实施阶段:

1、良好环境创设的方案及成果展现。

2、对教师一日常规安全教育的培训内容。

3、幼儿园安全月的开展方案。

4、家长安全教育宣传单及前期家长问卷调查表。

5、安全教育教学观摩活动设计。

6、根据研究现状进行教育笔记、论文撰写。

总结阶段:

1、后期家长调查问卷。

2、班级对比分析表。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4、撰写结题报告。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第三,以想带动,注重培养幼儿尝试、创新。童谣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为儿歌配上流畅、朴实的旋律,将儿歌与音乐有机结合,不仅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受音乐的熏陶,而且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拉勾勾》活动中,教师逐步引导幼儿寻找与“拉勾勾”歌谣相吻合的歌曲,让幼儿进行一小节的编唱练习,师给予指导调整,经过不断引导、培养,幼儿完全有可能为熟悉的童谣创编曲调表现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又让幼儿在本土音乐与艺术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八、存在的问题。

2

页,当前第。

2

1

2

幼儿园区域活动课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我园的健康特色发展规划,尝试把领域整合拓展到体育活动中去,使体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情趣,幼儿更乐于参与。并进一步推进全新的综合教育模式,将以往陈旧的教授方式进行大胆创新!

二、研究目的1.通过学习转变观念。

2.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将音乐要素与运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达到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内容:音乐要素与运动方式的“链接点”

方法:理论学习――实践――研讨――实践――小结。

四、实施步骤、措施及人员分工1.理论学习:查找有关资料,研讨音乐要素与不同运动方式之间的特点。

2.“一课多上”: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探究音乐要素在运动中的有效性。

3.专家指导:聘请专家来园观摩指导。

五、预期成果1.促进园内体育活动形式的创新。

2.开拓教师对体育活动设计的思路。

3.激发幼儿多领域、综合性发展。

六、参考文献1.《幼儿园综合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北京学前教育网。

2.《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与体育活动的整合策略》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幼儿园区域活动课题报告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本学期我园选择小段作为试点,创设利用区域进行教育活动,我班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步骤一:对区域活动进行再认识。

刚开始创设区域活动,我们把区域活动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总认为区域活动是老师将平时所教的知识放入各个区域内让幼儿练习,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目的。于是我们在语言角放置了一些图片、木偶,让幼儿讲述学过的故事内容、表演等情节;在数学角放了一些分类卡等引导幼儿将活动中的操作重演一遍。一阶段的实践后我们发现幼儿一开始还有兴趣,可不久这种兴趣渐渐消退了。于是我们展开研讨,了解到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的意愿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自由”活动。为了满足各种层次幼儿的要求,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我们重新调整了区域活动的内容。我们为能力不同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幼儿的兴趣一下子高起来了,但是由于还是跟着教师“要求”这根指挥棒,幼儿的兴趣氛围忽隐忽现。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翻阅有关资料,在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让幼儿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学习、探索,掌握知识。而不是先教后玩,也不是边教边玩。我们把区域活动看作是能给幼儿提供一个优化的有利于幼儿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和机会,它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提供充足的能刺激幼儿活动的材料,建立和谐、自由、轻松的气氛,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步骤二:为区域活动创设物质环境。

我们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逐步设立了结构角、美工角、娃娃家、理发店、语言角、图书角、音乐表演角等区域。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我们将结构角、图书角、娃娃家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使学习活动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例如:学习按颜色分类时,我们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相同形状的红、黄、蓝小图形,材料简单清楚,幼儿容易操作;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四种以上不同形状的材料,幼儿可以进行较复杂的区分、排序。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在美工角,刚进行涂色时,我们提供的是苹果的涂色,然后是香蕉的涂色,最后是葡萄的涂色,涂色面积由大变小,难度逐渐增强。刚开始接触水粉时,我们先提供水粉颜料供幼儿印章画时使用,再组织幼儿进行指点画,最后才提供排笔进行绘画。

步骤三:合理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

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能独立地参与,我班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员在区域开放时间分散到各个区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指导中,我们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如我们引导幼儿在美工角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数学角引导幼儿学习有规律地排序,将有规律装饰的项链送给娃娃家的娃娃等。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重视讲评,以讲评推动活动的深化。小班幼儿评价能力差,开始我们只组织幼儿说说:你今天玩了什么?和谁一块玩?以后逐步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的?谁玩得好?为什么?让幼儿在讲评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而教师的讲评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把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告诉大家,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愉快、自信的感觉中结束,并激发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一学期中,我们的区域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解放了孩子,使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有了较大提高。

幼儿园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过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幼儿受教育更多是处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要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也要使爱长“亲孩子之师,信孩子之师之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实现家园共育,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以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以班级老师为实践操作者,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1、儿童教育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2、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让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3、教师要通过沟通与协商,把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

根据我园实际情况,课题组主要进行以下课题的实践研究。

1、家园合作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2、建立多种与家长联系的方法。

3、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

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调查法:用于课题研究前测与后期阶段,通过对教师与家长的调查,了解幼儿在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受教育情况,为课题确立提供依据,为研究提供对比数据。

3、行动研究法:将此方法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对研究内容和步骤的分析论证,结合实践,寻找阶段研究中的得失问题,围绕问题以及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来对本课题方案进行新一轮的调整与完善,保证课题研究进度与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通过行动研究,积累与及时推广阶段成果(全园推开),在研究实施中,不断再评价,再发现,再调整。有效保证本课题的研究质量以及对实践工作的有效改进。

4、个案研究法:对幼儿的个案跟踪:及时记录幼儿在教师与家长交流、家长参与园内活动后的行为,从中分析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影响与相关性,并寻找适宜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5、教育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实施干预情况下所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实施干预情况下的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

6、经验总结法: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教师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能力提升。

1.整体性原则:坚持幼儿园教学系统与管理的整体性。正确处理幼儿园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实行整体育人,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

2.主体性原则:确认幼儿是学习认知的主体、身心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特别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以期待、理解和宽容,培养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弘扬幼儿的主体精神。

3.愉悦性原则:必须为幼儿创设和谐、协调、适用的心理氛围和易于愉快地接受教育的幼儿园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活动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幼儿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4.活动性原则:幼儿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使之学会思维和操作。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并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既竞争又合作的欢乐气氛中茁壮成长。

5.成功性原则:要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充公运用反馈和评价手段,对每一个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幼儿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力量,充满自信地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1.制度保障。完善课题管理机制,为保证本课题高效、有序、科学、优化地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园长为龙头——教科室统筹——各园内课题小组分管——全园教师人人参与的良好网络机制。每一层面均各司其职,在分层实施中分层突破,再集中整合。确保方案实施的正确导向性与可行性,形成一种有效的研究工作机制。建立课题奖励制度。在课题实施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针对教师实施进度、方案、总结、论文、案例、反思、随笔撰写等的质量及教案制定等,进行优劣评定,予以相应的奖励。

2.时间保障。为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研究小组每月第一周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反馈阶段研究情况,提出月工作计划;课题核心人员分别负责各自的研究进程,保证年级组各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的落实。

3.资料保障。课题研究资料分别定点到人,由教科室人员分别与年级组挂钩,保证每阶段、每年级组的资料反馈到位、分析到位,保证资料的质量与数量。规范课题档案资料,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资料,并仔细收录归档,包括:子课题方案、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论文、优秀教案、自评他评记录、案例评析、观察记录、教育随笔、教学课件等文本电子资料。

4.理论保障。定期请顾问组成员给予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定期聘请幼儿园课程研究专家给予课题实施建议;定期由教科室负责收集课题研究理论信息下发给教师,指导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2)确立实验研究人员,每个实验研究人员根据课题确立课题并拟定方案与可行性论证。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

(1)家园共育现状分析、调查研究,形成方案;

(2)探索实践,实验研究;

(3)积累好过程资料,形成阶段及年度总结或经验报告;

(4)撰写论文,实践调研。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统计分析,数据整理;

(2)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陈海燕:负责本课题的组织、策划等工作。

课题组长:**:负责本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课题成员:**:负责问卷调查统计工作。

**:负责实践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幼儿园小课题开题报告

创造力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创造力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培养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的竞争在于科技的竞争,科技在于教育。现在社会所缺少的是创新性人才,而创造力的培养要靠教育,而且要从小培养起。因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显得格外重要。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早一夕的。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树立创新意识;不仅如此,创造力的养成更应该贯彻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特别要贯彻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我国20xx年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美国的空军阿诺德将军曾说过:“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笔者对一些资料文献的收集阅读发现:对于幼儿创造力的研究非常多,很多专家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岳慧兰老师在《幼儿创造力认识与培养的调查研究》中从对幼儿教师的调查中研究幼儿创造力。她从对幼儿创造力认识水平与培养方式的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指出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面对现存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已倡导多时,素质教育延伸出的全面教育,要求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音乐属于审美素质的一个领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音乐素养,而不是要教育出、创造出一个音乐家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可以说是一种方式,一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不仅能进行早期的音乐启蒙,通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而且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现今的幼儿园中,基本能实施五大领域的教育,对于音乐教育活动也越来越重视。

王媛媛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研究》中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存在如下问题: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兴趣和创造里培养;系统性有余,灵活性不足;课堂模式程式化、忽视幼儿主题性发展,教学方式较单一。

董霞的《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中指出: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还存在以下不足:对音乐的特殊性及音乐教育特点认识不足……不注重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方面的独特作用。

由此可见,目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问题。这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努力。

三、有关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李素萍(20xx年)在《音乐创新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中提出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增强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指出要借鉴国内外六只能够音乐创新教学的先进经验。王子婴(20xx)在《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中提出以下观点: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环境。

董霞(20xx)在《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中写道: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快乐的学习音乐,利用多种音乐元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在节奏感的训练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歌唱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创造力……综上所述,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研究已有一些,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些许问题,笔者计划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能有所帮助。

一、理论价值现阶段,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音乐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幼儿睡觉时喜欢听摇篮曲,听着妈妈哼的摇篮曲幼儿就会特别有安全感。幼儿也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甚至,音乐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有研究发现,胎儿时期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幼儿,在出生之后,在听到同样的音乐之后,就会显得特别安静。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方法,一种途径,一种培养儿童各方面技能的途径,不仅仅是要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更不是把幼儿培养成音乐家。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贯穿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是一种教育的新理念。

当前有关于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研究有一些,笔者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际研究有所帮助。

二、实际价值0--6、7岁的幼儿,特别是3--6、7岁的幼儿一般都处于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中度过,因此,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任务就成了幼儿教育活动的目标之一。

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有了理论支撑的实践才更科学,更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笔者希望能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做出一些贡献。

一、研究方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研究》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

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进行研究的一般方法,本选题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有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研究。对现有的有关文章进行梳理总结;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策略。

2.案例分析法--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幼儿的所特有的发展规律:幼儿的活动具有随意性,不受成人的任意摆布。对于学前教育研究来说,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很常见而且有用的研究方法。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将会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来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

3.观察法--在实习期间,我对无锡正兴幼儿园的音乐活动进行了观察,记录。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二、技术手段借助互联网、图书馆和实地收集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情况。

2.国外对此问题的论述情况。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观察法。

二、创造力的培养寓于幼儿园音乐教育之中。

(一)创造力培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创造力的含义。

2.创造力培养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3.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因素。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一)正确对待幼儿的创造活动。

1.教师改变观念,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树立幼儿的创造意识。

3.给予幼儿创造空间,实施自己的创造性想法。

4.肯定幼儿的创造行为。

(二)创设一定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1.提供充足的音乐材料。

2.给幼儿充分的表现机会。

(三)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创造力,要遵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园课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我园的健康特色发展规划,尝试把领域整合拓展到体育活动中去,使体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情趣,幼儿更乐于参与。并进一步推进全新的综合教育模式,将以往陈旧的教授方式进行大胆创新!

二、研究目的1.通过学习转变观念。

2.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将音乐要素与运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达到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内容:音乐要素与运动方式的“链接点”

方法:理论学习――实践――研讨――实践――小结。

四、实施步骤、措施及人员分工1.理论学习:查找有关资料,研讨音乐要素与不同运动方式之间的特点。

2.“一课多上”: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探究音乐要素在运动中的有效性。

3.专家指导:聘请专家来园观摩指导。

五、预期成果1.促进园内体育活动形式的创新。

2.开拓教师对体育活动设计的思路。

3.激发幼儿多领域、综合性发展。

六、参考文献1.《幼儿园综合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北京学前教育网。

2.《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与体育活动的整合策略》中国教育发展研究02期。

幼儿园课题报告

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开题报告《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本文来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开题报告范文·英语开题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会计开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9月--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年12月--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月--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七、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幼儿园课题报告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不仅使孩子们增长智慧增强体能,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间的友谊。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辩证的,有其积极地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意外。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规所造成的,所以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幼儿园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正常的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保证幼儿安全,避免或减少出现幼儿因某种原因所导致的撞伤、抓伤、咬伤等小事件不容忽视。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是最最重要的。

幼儿园安全工作是保障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幼儿园良好的常规是一切活动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常规安全教育,不仅能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正常进行,还能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在常规安全方面,我园做的比较扎实,对教师进行安全专项培训与研讨,老师们认真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对幼儿餐后散步、睡前安全检查等都有专人每天进行检查并做相应的记录,虽然做的比较扎实,但是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研究提升。所以,向幼儿进行常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很重要,教师们更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游戏、教育教学、生活活动等形式,采取易于幼儿接受的方法,自然参加安全教育。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幼儿园安全大于天,幼儿园作为在园幼儿的间接监护人,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幼儿的在园安全,说:“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袁贵仁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幼儿园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每一个家庭,同时可见幼儿常规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它的实施基础就是为了保障每位幼儿的安全。

3-6岁幼儿无自我保护能力,并且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三位教师要面对二三十个孩子的同时又怎样才能保障幼儿的安全呢?那就只有加强幼儿的常规安全教育。什么是安全常规教育呢?安全常规教育就是幼儿园长期以来积累和现在正在延用下去使用的规则,具有一定的标准、习惯和控制力,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幼儿在了解常规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幼儿园保育工作,“保”在先“教”在后,那就要从幼儿的入园安全、户外活动安全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安全常规、入厕安全常规、饮水安全常规、进餐安全常规、散步安全常规、午休安全常规、离园安全常规教育等进行开展,每一个安全常规教育又包含更多的细致的安全教育。

根据我园的安全常规教育现状,还缺少更系统的安全常规教育计划。保教办对教师进行安全专项培训,根据班级情况,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解决;同时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在进行常规安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细小化、精准到位,重点是培养幼儿有安全常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但相继于幼儿出现的安全状况,随即也会出现相应的难度。针对于幼儿常规安全,我园将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常规安全教育。

第一,将一日常规安全环节进行研究、分析,掌控每个环节重点。

第二、加强对教师一日常规安全教育培训,让每一位教师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要求.

第三、常规安全实施,除要求教师规范幼儿一日常规外,并要求班级每日开展“一分钟安全教育”,根据班级幼儿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行为开展教育,如:关门的正确方式、区域活动时工具与材料的正确使用等,并开展幼儿园“安全月”教育活动。

第四、加大家长安全教育宣传,做到家园共育。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5—.9)。

1、组织教师针对课题的选定进行讨论。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前的培训工作。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剖析,结合幼儿园实际,了解幼儿园常规安全现状,并搜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4、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9—.2)。

(一)幼儿园常规安全教育中良好环境的创设。

1、将一日常规安全环节进行研究、分析,掌控每个环节重点。

2、加强对教师一日常规安全教育培训,让每一位教师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要求。如:幼儿入厕男女分开,每组五名幼儿入厕,教育幼儿不打闹、不推挤,入厕后有秩序的排队洗手,提高警惕,小心地滑等。

(二)对幼儿进行日常安全教育的开展,重点在安全月中进行深入研究。

1、常规安全实施,除要求教师规范幼儿一日常规外,并要求班级每日开展“一分钟安全教育”,根据班级幼儿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行为开展教育,如:关门的正确方式、区域活动时工具与材料的正确使用等。幼儿园相继开展“安全月”教育活动,制作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宣传展板,中大班幼儿开展“争做小小安全员”。将安全教育真正的渗透于幼儿在园每一环节内。

2、加大家长安全教育宣传,做到家园共育,将幼儿园常规安全与家庭生活相结合。利用半日开放活动家长来园时,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家长看到的常规安全隐患。

3、转变角度,让幼儿成为主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寻找发现常规安全隐患。

4、教师分阶段开展课题研讨,开展安全教育教学观摩活动。

5、班级之间进行对比。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3—.5)。

1、发放后期家长问卷调查,了解通过教师教育后、幼儿学习后的改善情况。

2、通过交流、座谈、汇编有关成果等形式,整理归纳总结,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准备阶段:

1、课题选定讨论的会议记录。

2、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前的培训资料。

3、本园常规安全教育现状总结,搜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资料。

4、安全教育计划。

实施阶段:

1、良好环境创设的方案及成果展现。

2、对教师一日常规安全教育的培训内容。

3、幼儿园安全月的开展方案。

4、家长安全教育宣传单及前期家长问卷调查表。

5、安全教育教学观摩活动设计。

6、根据研究现状进行教育笔记、论文撰写。

总结阶段:

1、后期家长调查问卷。

2、班级对比分析表。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11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3篇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第1篇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

教学。

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2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3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

总结。

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4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5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年9月20**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年12月20**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年12月20**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6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7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第2篇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8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9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1)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2)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3)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10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4)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1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xx年12月20xx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xx年12月20xx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12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中国教育资源网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13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七、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第3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国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独创性的节奏教学而广泛流传,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有些教学方法上还不能为我们教师所运用。同时,奥尔夫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当结合本国的国情,适合当地的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这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向。

14音乐能陶冶性情,激发幼儿的美感,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音乐节奏活动一直是我园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对它是又爱又怕。近两年,我在对外开放和外出学习观摩时,重点关注音乐教学活动,感受到现在节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改革方向及整体音乐教学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本课题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教育途径。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使幼儿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和敏感性,产生创造的冲动,使幼儿在音乐基本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好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教师技能传播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能力发挥之间一个度的正确把握问题,真正让幼儿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运动,美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将音乐教育就推上了重要的位置,从1838年美国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波士顿马塞州的一个公共学校设立至今,美国的音乐教育走过了170多年的发展历程。

15乐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伴随幼儿音乐成长的第一步。在构思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图式中,一是注重流程化,即把音乐兴趣培养放在首位,在日常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加强联络和交流,把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贯穿其中;二是注重系列化,即把音乐兴趣的培养目标有序地落实到各个领域,形成培养的系列;三是注重一体化,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本身,还在于音乐专业教师加盟和家庭早期的音乐启蒙及教育,三位一体,构成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基本网络。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儿童对音乐节奏感的意识是很强的。节奏应该是严格准确的,决不是机械的,因为节奏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节奏也应该是活的,有时紧,有时松,像人的脉搏,随着情绪变化而有快慢的变化;但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随心所欲。音乐的松紧较难把握,因为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培养和提高。

16音乐教学资源,使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暖、充满人情味,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教育,促使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1.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陈老还认为,教育应当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寻找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奥尔夫的教学体系中有一些节奏练习的方法,如:语言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变奏节奏练习等。这些练习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基础。

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17学活动内容及系列活动方案,探索生活化的音乐教育实践方法。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定的教育机智,敢于接受新理念,挑战新方法。

研究内容:

1.根据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2.根据幼儿音乐节奏感发展的特点,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

3.寻找、利用生活中适宜的材料在小、中、大班节奏活动中的运用。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结合中外幼儿音乐挖掘、梳理幼儿生活中音乐节奏活动教育的教材。

2.个案分析法:对活动设计及实施完善过程做案例分析,总结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经验。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的方法设计并组织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完成幼儿音乐活动案例集。

4.问卷调查法:为了解现状,为研究提供客观可靠。

18的基础性材料,将采用问卷调查法举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总结梳理音乐活动中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1.准备阶段(6月8月)查阅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关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动向,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必备的知识和素质培训;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9月4月)(1)理论研究:解读新《纲要》,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等幼教改革、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

(2)实践研究: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实践研究方案,注意积累、整理资料;实验前测;建立研究信息卡,举行阶段研究成果汇报会,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区角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阶段小结和评估工作,整理研究成果资料,做好论证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5月6月)公开发表的论文、活动设计、研究活动音像资料等,进行资料分类归档,分析研究数据,总结研究方案,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

192.研究论文专集3.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影像)幼儿在生活中应用音乐节奏的展示(影像)八、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1.本课题研究在课题负责人的领导下,选拔配备科研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课题组,确保课题研究的组织落实。

2.本课题组将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组织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强化科研理论的培训,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先导。培训做到四落实:时间、资料、方式(请进来、走出去)、效果。

3.本课题将聘请市、县教科研部门的专家、科研人员、学科教研员作为专家指导组,指导本课题研究过程,引领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

4.本课题组将加强管理,一是严格课题实验研究过程的管理。每一阶段将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任务,严格的落实,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保质保量落实实施方案;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的总结、验收、评价的管理。二是严格课题组成员的管理。课题研究人员一经确立,不得随意更改,确保研究人员稳定性。

5.我园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保证了研究过程中经费。

20的使用,所需设施、物品的提供,教师研究成果的奖励等,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课题报告

选题依据:黑龙江省是新中国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来,黑龙江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黑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很低,与先进省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加快经济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将十分尖锐。

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调控和环境保护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口资源。只要黑龙江省坚持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本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可行性论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现在黑龙江省面临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城市(地区)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因此,清楚地认识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障碍,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再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证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黑龙江省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概述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

第二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拟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第三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对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1、制订《指南》实施方案。根据《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的精神,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指南》实施计划,确定了实施的试点园,为全县各幼儿园贯彻实施《指南》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2、举办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七月继续教育期间,幼研室组织《指南》的学习解读,由教研员向教师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健康领域;《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艺术领域;及时向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提供最新的幼教动态,增强他们的教育科研意识。共有4场次,220人次参加了学习培训活动。

3、开展交流活动。各幼儿园为进一步领会《指南》的精神,如实幼选送老师到上海参加《指南》培训班学习;组织各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到泉州等地的省示范性幼儿园参观学习。教研员每周一例会学习《指南》,在一定程度上为实施《指南》扫清了思想屏障。还以实验园为基地,组织开放式的公开观摩教研活动,为推动课程改革打造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幼儿园“区角活动”、“一日活动研讨”、“课题研究”是幼研室本学期提升园本教研水平的主要抓手,我们的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区角活动的开展改变重教育活动轻游戏活动现象。为了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有效环境,提高教师设置、指导幼儿区角活动的能力,逐步转变教师重教学活动轻游戏活动的现象,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幼研室把开展“区角活动”作为近年的工作重点。4月19、26日上午分别是在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宅山中心幼儿园举行了“东山县农村幼儿园区角活动观摩研讨”。此次活动旨在加强幼儿园区角活动开展研究,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来自全县幼儿园园长与一线教师共计一百多人参加本次研讨活动。活动分为经验介绍、实地参观、现场研讨和引领四个部分。通过研讨活动在开展区角活动实践中的一些疑难和困惑,明晰了有效开展区角活动的方向和思路,参与教师表示收获很大。

2、继续推动县管课题园本化实施。本学期,幼研室根据期初工作计划,对县管美术课题开展阶段小结。此次活动,通过听汇报、听课等形式,具体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进程和成果。发现我县的课题研究工作呈现几个亮点:1、幼儿园课题负责人重视研究过程管理,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掌握动态,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确保课题研究有效开展。2、注重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解决问题,在美术活动形式上方面取得了进展和突破。3、课题组教师利用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活动向民办园教师展示阶段成果,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使课题研究成果产生较好的辐射效应。4、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园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为园本教研注入了新的动力。

3、加强一日活动研究,促进保教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落实保教常规、优化一日生活”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围绕这一重点,对全县示范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指导。

(1)做好调研,准确把握一日活动存在的问题。本学期初,为全面了解我县示范性幼儿园一日活动存在问题,幼研室设计《幼儿园保育教育一日活动常规调研表》;采取实地跟踪的方式,对全县11所示范性幼儿园进行调研,使我们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管理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

(2)开展片区《常规》专题培训。以片区为单位幼研室组织了园长一日活动专题培训,强化了幼儿一日活动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了《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通过学习和讨论,了解了一日活动中集中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等环节的要求及指导要点,使园长认识得到提高,专业得到提升。

(3)组织半日活动观摩跟踪评价。为了提高园长对一日活动的指导水平,5月21日,东山县幼儿园半日活动观摩在二实幼举行,组织了40多名幼教辅导员、中心幼儿园园长和民办幼儿园园长,对二实幼进行半日全程跟踪,然后组织了专门的评价、研讨活动,评析过程中,参研教师根据《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试行)》的要求,说了自己的感受和建议,对一些困惑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幼儿园早操的编排”“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进行探讨。

1、举行乡镇中心园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根据漳幼研[2013]29号《关于举行漳州市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活动通知》精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幼研室于6月7-8日在实验幼儿园举行“东山县2013年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参加此次教学比武的有7个镇中心幼儿园10名教师是由各中心园通过选拔推荐的骨干教师选手。她们选取《福建省幼儿园省编领域教材》中的中、大班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比武。20多所幼儿园80人次的一线教师进行了观摩。评选出的一等奖教师将参加漳州市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展示活动。各位参加选拔活动的老师,自主选择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精心准备、认真备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活动中。此次优质课的质量普遍有大幅度提升,得到了评委们的好评。主要表现在:一、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富有感染力。二、目标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三、重视幼儿的体验与参与,师幼关系融洽。四、重、难点把握得当。五、创设情景,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幼儿的参与性高。六、教案的书写规范。但也有部分教师机智灵活的应对教学的能力弱、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关注幼儿真正的兴趣和需要和恰当有效的指导、对活动评价缺乏针对性导向性等。这次活动,对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我县农村幼教的教学质量,将起到极大推进作用。

2、开展教师“教育活动评价”竞赛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广大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6月6日在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东山县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评价”竞赛活动。全县共有40名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了比赛。参赛教师根据幼儿园教学《海水变盐》录像课例观摩后,运用《幼儿园集中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方法和标准,对教育活动作出评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全面提升教育评价活动。比赛不仅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检阅考核了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水平,促进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组织幼儿教师园本教研论文评选。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平台,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种评选活动,根据东教办[2012]27号文通知精神和东山县幼儿教育教研工作计划,我们分别于3月份组织县园本教研优秀论文评选和《东山县幼儿园优秀论文》汇编工作。6月完成市级论文的初评工作,从近20篇的论文中选出5篇参加市级论文的评比。

4、组织幼儿参与的比赛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艺术素质教育,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文化艺术素质,全面展示幼儿艺术素质教育的成果,为全县幼儿提供一次良好的艺术实践的机会。幼研室组织各幼儿园参加福建省第四届‘海西杯’幼儿主题绘画比赛,我县共近63个作品参加比赛,共有22名幼儿获二、三等奖。

1、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幼儿园教育评价”是本期我县幼儿园教研工作主题,共分三个阶段进行,3月27——28日以片区为单位开展“教育活动评价”专题培训,全区各级幼儿园100余名分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邀请了二实幼孙惠芳老师作“关于教学活动评价的问题与思考”专题讲座,就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第二阶段的实践研讨,组织参训教师观摩实幼陈春华老师执教大班语言《春雨的色彩》教学活动,并以此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评价实践;第三阶段举行“教师教育能力评价”竞赛,把握评课的要点、难点、亮点之处,及时挖掘、展示和交流分析等。

2、幼儿园周计划制定的培训。制定一份既有效又富有班级特色的周计划,是促进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高活动效益和质量的主要保障。为此,2013年3月25日,幼研室组织县级示范性幼儿园教师就“幼儿园周计划的制订策略”进行了解读与讨论。要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经验背景、发展水平和身边的教育资源,使拟订的计划更加切合班级实际,便于实施。相信通过此次的培训,对教师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及幼儿园开展数学教学将有很大的帮助。

3、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促进保教质量提高。平时不定期下园听课,了解教学动态,与教师共同商讨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特别是民办园,大部分在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周计划、编写活动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很不规范,有的甚至不做。为此,我们重点从指导这些书面工作入手,逐步规范教学管理。

1、制定计划。根据《关于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帮扶结对工作的通知》(闽教研〔2012〕010号)文件精神和漳州市幼儿教育工作计划的要求,为发挥示范园、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了东山县2013年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

2、片区互动研讨。为充分发挥市、区级优质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关注弱势园所的实际需要,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本学期,我们组织开展本片区内幼儿园“手拉手”结对子帮扶活动,实验幼儿园、二实幼、宅山、实小、铜陵等5个园所积极与各挂钩的基层幼儿园开展“结对子”活动,通过提供参观、观摩活动现场,互相听课、评课等,为基层幼儿园提供跟班学习的机会,优质园选派骨干教师到普通园传帮带,实现园际间的资源共享,促进基层幼儿园教研工作质量的提高,如:实幼幼儿园的副园长张惜芬亲自到宅山中心园做专题讲座,为中心园的老师提供观摩现场,使宅山中心园的教师受益非浅。二实幼的家长开放日为帮扶园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从而达到逐步缩小城乡公民办园间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水平的差距,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3、骨干教师示范课。为充分发挥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3月28日、6月14日,在教师进修学校幼研室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幼儿园骨干教师优秀课例观摩和幼儿园健康领域教学研讨活动在实验幼儿园举行,陈春华老师为大家展示大班散文诗《春雨的色彩》、陈健芳、李惠卿老师分别展示了《好玩的球》《小小脚》。陈老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突破了以往传统图片欣赏的方法给幼儿带来的是动态视觉,直观形象的意境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并感受其意境美。交流中,教师们认真反思,积极研讨,畅谈体会。

4、开展调查,加深对幼儿园的全面了解。加强常规教研工作的调研。我们注重教育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收集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的信息。为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全县幼儿园教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教研员利用走进课堂月活动期间,深入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撰写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区角活动存在问题与策略》,为我县幼教教研工作的规划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5、做好帮扶总结。本学期,幼研室完成幼儿园帮扶活动简报和帮扶活动典型案例参加漳州市学前教育工作会交流。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幼升小,家长往往会焦虑,孩子会无助,老师们会盲从。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转折点上,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不适应,比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作为幼儿园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进行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让幼儿快乐地期盼小学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小学生活的特点---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让幼儿自信地走进小学---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在“幼小衔接”方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多维互动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三)研究意义。

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自我价值。根据小学一年级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2.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适应的衔接。幼小衔接是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所反映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过去一些弊端,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用小学生的行为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

3.充分做好入学前应有的良好心理准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也是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建立“师”与“幼”的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的有效性“幼小衔接”中应怎样构建师幼间的互动,其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教什么、如何教。面对今天的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成效,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1)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保证。携手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解决“转折点”问题。

3.建立“家”与“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小衔接体系的连贯性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是幼小衔接工作连续性的保证。

4.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断反思。

(1)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2)幼小衔接工作的突破在于教研方式的改变。

(3)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效在于价值取向的拓宽。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我们将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

(二)课题研究过程。

1.明确研究任务并进行分工,修订课题方案和计划。

2.邀请区教委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工作。

3.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4.举行课题研讨及开放活动。

5.组织阶段性评估。

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结题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三)课题研究方法手段。

1.积累资料法。每一位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

(1)跟踪调查法,以园所为单位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一年的的跟踪研究,建立好幼儿成长档案,看幼儿的发展提高。

(2)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面对幼儿、家长和学生升入一年的班主任或者社区邻里调查问卷,随时存档,对比。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1——20xx.12)。

1.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

2.通过年级组根据研究计划,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讨论、研究后备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20xx.11)。

1.落实研究内容。

2.资料收集。

(1)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策略。

(2)组织各种互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整理。

3.聘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12)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出课题研究成果。

1.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研究日志: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

3.教育叙事:课题实施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

4.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

5.教学课例:强调对课题研究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

幼儿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者们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培养幼儿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地影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英国教育部发出“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日本政府开展“图书起跑线”活动等等,可见,阅读作为早期教育的热点,已经形成全球化趋势。在我国,早期阅读也正日渐受到重视,各类低幼读物琳琅满目,但多见益智类、手工类、涂色类等读物,并且由于出版社良莠不齐,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造成相当部分的早期读物质量低下;部分幼儿园在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选择的内容定位在是否具有教育意义上,甚至是否适合认字,而不是选择具有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作品;父母们把通过阅读知识、科普类早期读物,收获某些知识或技能等显性成果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浓厚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隐性教育因素,而正是这些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将来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读物,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家庭的首选儿童读物,也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它的表达形式多样、物象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协调,具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等特点,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

我园多年来一直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并以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以世界经典绘本为抓手,组织实施了全园性的“书香宝贝行动计划”。通过发放家长问卷、活动倡议书、班主任随访、幼儿园网页、班级博客、家园园地、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家长宣传“书香宝贝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经典共享”、“图书漂流”、“自制图画书”、“绘本主题活动周”“书香宝贝评选”等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断被激发,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认识不断得到提升。同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及时进行交流、探讨,生成了“绘本教学之我见”“自制图画书研讨”“骨干教师绘本教学观摩研讨”等创新性园本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组织实施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也为我园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儿就对语言敏感,口语学习两岁时最强,直至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的。”美国教育家德金认为:“儿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阅读的好处就越大。”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

此课题的提出,旨在通过对幼儿园绘本阅读的研究,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教师能够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指导幼儿阅读绘本,并与家庭配合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真正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以及指导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了解绘本,并能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绘本,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通过感受绘本画面的精、美、妙,体验绘本所带来的真、情、趣,培养幼儿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发展幼儿语言、思维、想象、审美等多种能力;为幼儿、家长、教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打造书香校园。

1、书香校园环境创设的研究。

(1)创设公共阅读环境的研究。

(2)营造个性化的班级阅读环境的研究。

2、教师绘本教学组织策略的研究。

(1)绘本教学中绘本呈现方式的研究。

(2)绘本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3、绘本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整合的研究。

4、家园合作,有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

(1)亲子阅读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教师对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1、文献法:通过网终、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目前国内外有关绘本阅读的研究成果,对其长处加以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加以发展创新。

2、观察法:主要用于绘本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以观察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活动手段、方式的有效性等。

3、行动研究法:用于完善教师组织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逐步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教学策略。对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也主要采用此方法。

4、问卷法、访谈法:主要用于调查、了解家长对于早期阅读和绘本的认识。

5、个案研究法:用于跟踪观察、记录个别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显著变化。

6、经验总结法:用于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成功经验进行阶段性小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范例。

1、制度保证:幼儿园附属于苏州外国语学校,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有专门的教科室及科研人员,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完备,激励手段充分,能有力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2、组织条件:苏州外国语学校教师资源丰富,有全国英语特级教师曹伦华校长,他曾先后获得“苏州市十杰校长”和“苏州市名校长”称号,主持过多个课题,并出版了关于教育教学理念专著——《大道思远》;有多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教科室董继文主任等,为幼儿园课题研究提供了顾问团队。课题组长周瑶园长曾主持过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xx”课题“艺术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十五”课题“幼儿合唱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xx”课题“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先后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课题组副组长褚明洁副园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理论根基,负责过苏州市“xx”课题“幼儿园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撰写的研究论文多次获得省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课题组主要成员商珺宁、胡亚琴、王文淑、苏丽峥老师都参与过苏州市“xx”课题的研究,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幼儿园xx期间,全体老师参加过“幼儿园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为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从而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大的课题研究队伍。

3、研究设备:幼儿园专门用于教育科研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同时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电教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现代化运作,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4、研究经费:苏州外国语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不断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领导一向重视幼儿园的工作,能够提供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经费支持。

第一阶段(xx年8月——xx年2月):课题的准备阶段。

1、撰写申报方案和研究方案。

2、进行前期的教师培训。

3、收集文献资料。

4、研究已有研究成果并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xx年3月——xx年8月):初步实施阶段。

1、制订初期“幼儿园绘本阅读”内容计划。

2、适宜书香校园环境的创设。

3、各年龄段实施绘本教学。

4、家园合作,探索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

5、实施“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6、进行阶段性反思和小结并进行年报工作。

第三阶段(xx年9月——xx年7月):系统实施阶段。

1、完善并梳理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2、各年龄段进一步实施绘本教学,完成“绘本教学活动方案”

3、完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4、进行阶段性反思与小结。

5、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第四阶段(xx年9月——xx年7月):总结阶段。

1、对“绘本教学活动方案”园本课程进一步修订。

2、形成一套完整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但也有超乎自然的部分。幼儿周围的成人并没有刻意地教孩子语言,然而人类的语言对婴幼儿而言,就如同人间最美妙的音乐。他们生命内在有一种自发的力量,让语言在他们尚不能表达和自由活动时,就开始被吸收,储藏。

“互动”

研究背景:

研究的意义:

目标:

内容: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xx年12月——20xx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xx年12月——20xx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1、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6岁)。

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幼儿对关注父母的说话和口型的时候要注意和他对视并且有意识的和他对话!同时在学会单音节和双音节时鼓励其表达,引导其多说!

敏感期时间: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能力,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3岁以后才会出现书写、阅读等文字语言的兴趣。

敏感期表现:孩子最喜欢的是**的声音,因为妈妈说话的声音给孩子带来各种需要的满足,所以孩子识别最敏感的声音是**的声音。然后从爱听**的声音到听懂**的声音,到听到后动作反应,最后才有语言表达。

敏感期作用: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孩子从爱听到听懂;1~3岁是语言期,其中1~2岁的孩子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以后孩子进入语言的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而且会模仿成人说话。在语言爆发阶段,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或者熟悉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敏感期时间:出生到3岁。

敏感期表现:一个刚刚满月的孩子,家里人把他抱到楼下,孩子就哭了,过了一会儿,把他抱到原来的房间,孩子就不哭了。这表明,孩子对环境、对他原来生活的房间的次序有了感觉。

敏感期时间: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身体运动如走路,另一个是手的动作。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里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对孩子的各种感觉进行训练或者借助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机构促进儿童的感官发展,同时注意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比如:辨别事物的颜色、形状、气味、软硬质地,以及听辨自然界和人为的不同声音。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幼儿园课题报告

美术活动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绘画活动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是发展智力和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扩大幼儿视野,增进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认知的经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获得绘画技能的同时,陶冶了艺术情操。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孩子们的艺术发展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更大空间的发展孩子的美术表现力,我们是要仅仅交给孩子如何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还是更重要的教会孩子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与鱼还是授之与渔。我们如何更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地向美术课要质量,从而培养孩子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情趣。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从不同年龄阶段来说,孩子在美术作品的表达上是我们老师特别应该关注的。给孩子一个想画、敢画、愿意画、并能进行比较欣赏的氛围也是我所探索的领域。美术教学要强调孩子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美术教育更是一门自然学科,我们要为孩子营造感受美的氛围,从而让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之美。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内容。

1、通过美术活动的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让幼儿想画,敢画,愿意画。

2、在绘画活动中,通过课堂上的引导,观察,模仿,操作,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大胆的表达自己所见所想。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经验,设计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

4、探索美术绘画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完善幼儿的美术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探讨创造型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来开展的。

1、前期阶段。

主要是掌握幼儿在各年龄段美术发展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幼儿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了解幼儿对于美术发展的认识。

2、具体研究阶段。

主要是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点,根据幼儿在该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设计以及有准备的教学,并在每次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记录。

3、总结阶段。

主要是采取经验总结法,总结各阶段研究的进度,进行改进,同时撰写阶段性的总结报告。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重点了解幼儿在各年龄段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对美术发展的认知情况。

2.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搜集幼儿喜欢的美术作品。

3.各班在绘画方面确定一个班级进行美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总结出有关前期调查报告、经验论文以及教学案例。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导入,并能跟幼儿一起进行情境的创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幼儿设想的情境进行简笔绘画,培养幼儿兴趣,让游戏贯穿于教学始终。

2.结合其它学科的教学,让绘画活动不在单一。

3.撰写专题小结、教学案例、论文。

(三)第三阶段:整理阶段。

整理相关资料、照片、教案、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教学活动实践的成果照片。

2.教学方法、反思、论文。

3.教学活动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