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扶贫报告(专业12篇)

时间:2023-12-03 13:10:39 作者:梦幻泡

报告范文需要具备明确的结构和逻辑,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获取所需信息。这些报告范文涵盖了不同行业和学科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不同作者的观点和独特见解。

企业扶贫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县委县政府给我们这次回报社会的机会,我有幸代表力达塑业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和朋友们简要汇报我公司的扶贫工作,有不足之处,敬请给位批评指正。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这项工作不仅关乎国计民生,而且带动一方脱贫致富,对企业的发展也会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我公司的扶贫对象是神南乡南神南村,该村位于顺平县西北部深山区。全村1678人,党员62名。农民人均纯收入1485元,是新阶段首批扶贫开发重点村。现结合该村的特点,我公司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帮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一、深入调研,紧抓落实。

贫困村改变面貌,促进增收。

二、重点规划,统筹安排。

进一步完善扶贫长远规划。我公司根据上级对重点村扶贫实行有规划、分阶段、集中投入、分批扶助和整体扶助的要求,对神南乡南神南村的扶贫情况进行了具体安排,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使扶贫开发工作按步实施,有序推进。

一是依托全村发展“三优”红富士苹果产业的资源、技术、政策优势,确定了打造全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三优”苹果基地的目标。二是发展水稻种植及草编加工业,在唐河沿岸发展水稻种植。利用稻草大力发展草编加工业,通过示范引导,发展草编业。三是推进劳务输出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发布用工信息,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三、重质量,办实事。

和利用,推动信息产业与农村市场的有机结合,给村民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致富信息,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发挥优势,促进就业。

在扶贫工作中,输血不如输入造血功能,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我公司在顺平是上规模的企业,用人缺口很大,公司在市委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有了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这既得益于顺平的投资环境,也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帮助,企业有了发展,创造了价值,理应回报社会。公司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兴企和制度制企的道路,历经15年的全面稳步发展,开拓创新,逐步形成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我们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发动广大员工,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加倍努力,帮助神南乡南神南村脱贫致富,为政府分忧解难,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企业扶贫报告宣传稿范文

摘要:该文论述了以技术研发服务带动校企合作的行动内涵、模式架构、师资配套、实施内容和主要特色,指出深化校企合作是培养食品专业应用性人才、提高教师教学和实践水平的有效途径,对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应用型转型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地方高校;应用型;食品专业。

应用型大学教育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是为弥补现今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而创立,它对于人才的定义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专业人才培养、多角度科学研究和深化社会服务等3个层次是应用型(转型)大学的发展内涵。应用型高校开展技术研发服务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本质上说,应用型大学属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院校,侧重于学生实际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其范围内的行业特征密切相关。在我校(重庆三峡学院)所在库区范围内,由于早年工商业“空心化”的影响,小微型食品企业比重较大,自身科技水平低,技术积累不足,并且缺少相关专业性技术支撑。因此,提升应用型大学技术服务能力既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拓展就业的需要,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需要,是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1]。

1现状分析。

现阶段,地方高校由于所处地域较为偏僻,资源配置较弱,在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上面临许多难题;同时,在教学上也侧重于理论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基地不够丰富。这些因素造成了地方高校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普遍不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应用技术类研究项目比例偏低,技术成果转化率低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双师型教师师资的缺乏,本质在于地方高校教师科研水平较低,同时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深入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因此对区域内行业发展和科技需求了解不足。其研究成果不能完全突破“学术思维”偏重的缺陷,由此产生难以消化的“夹生”技术,使大量科技成果成为“展品”。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20%)与发达国家(80%)的差距较大,成果价值和水平难以得到体现。这些问题,在地方高校中尤其明显。

科技创新团队缺乏质量,学术带头人水平有限地方高校师资不仅力量弱,而且教师相互间专业背景差异大。科研上个人的因素较多,团队协作开展科技研发的机会和途径较少。大多数教师研究方向不能固定,专业领域不清晰,科研工作流于形式,深度和广度欠缺。教师之间的团队意识不强,梯队建设严重滞后,科研工作的持续性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师资不足,科研领军人物以职称认定,忽略专业背景和实际科研能力,造成了团队建设形式大于内容,团队缺乏合力。

合作共建科技和实习基地的数量有限且缺乏实质性合作内容多数地方高校开展工学结合或校企合作项目,与学校自身教学和科研环节的互动不充分,一些学校企业的合作“重形式、轻内容”,处于“浅层次合作”状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建中心的比例较低,有待与企业共同开展诸如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等深层次的合作。

2以技术研发服务带动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重庆三峡学院作为三峡库区唯一一所公办本科高校,是典型的地方高校,与我市如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以及重庆市邻近的湖南科技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安康学院等地方公办本科高校有诸多相似点。这类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薄弱、平台建设滞后等原因,科研力量弱、成果脱离实际且缺乏导向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典型的应用型r担这些问题集中容易反映在专业建设上,最终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因此,通过技术研发服务,提升校企合作层次,能提高专职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教学改革,最终突破目前转型中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学生技能提升不足的瓶颈,缩短学生工作的适应期,提高地方高校食品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方案分以下5点介绍如下:

培养科研团队,提升教师专业技能[2]科研是高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各高校应当把科研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突出位置。同时,教师应转变观念,把科研能力作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科研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平台,以此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专业技术知识,提高教学能力。鼓励以专业背景适合、科研实力强的青年教授为核心,组建食品专业科研创新团队,团队以食品专业老师为主,辅以其他专业教师,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各边缘学科的整合,提高科研人员的协作性。对学校人事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引进食品背景的人员,形成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并确立具有连续性的研究方面和目标。同时,联合本地其他高校,出台创新科研团队校际间的合作机制,鼓励校内教师进入其他高水平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和学习。

整合并建立校内科技研发基地要进行校企合作、开展科学研究,需依靠良好的实验实训平台。但地方高校自身硬件资源不足,因此更要充分利用目前的食品相关实验室。通过重组实验资源,可形成合适的科研综合平台。

突出应用型研究,创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突出应用型研究,从不同层面开展技术服务,鼓励教师与食品企业以签订重庆市科技xxx的方式,实行“一对一”帮扶服务,为地方食品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课题。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3]为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需出台合适的科研考核办法。考核的标准不仅除了要考察论文、专利和专著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的级别、经费和等级等硬性学术性指标,还应考虑成果转化率、经济价值等应用性指标,对教师开展横向合作要给予经费上的倾斜,并在职称上进行优先晋升,以激活广大教师科研潜力,产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3以技术研发服务带动校企合作模式的特色。

(1)以科研课题为导向,组建食品专业不同方向的科研团队,整合不同教师的学科背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横向合作。

(2)通过共建融实训教学与技术研究为一体的食品技术研发中心,围绕双方利益共生点,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积极性,达到利益互享和价值共建,构建以技术研发服务带动深层次校企合作新模式。

(3)以“项目”为纽带,以“实训研发中心”为平台,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促进实际生产能力的培养。

(4)创新科技服务形式和内容,实施教师和食品企业“一对一”结对服务模式,通过联络教师桥梁作用,打通科研立项、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三大环节运转过程中的瓶颈,加快技术资源的有效扩散和优化配置,丰富教师的生产一线工作经验。

4以技术研发服务带动校企合作模式的近期效果。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工程和创新能力逐渐加强在实践“双平台”建设和师资逐渐加强的背景下,毕业生创新能力逐渐加强。本科教育方面,重庆三峡学院2012―2016届食品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稳步提升,近9成学生曾获得学校和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各种荣誉称号,4、6级过线率分别达到70%和30%。学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6篇)、发明专利2项,每年近40人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4年共申请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3项(国家级1项,市级8项)。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90%以上,考研升学率近20%。

师资建设加强,教研一体化团队逐渐形成,科研成果丰硕通过建设以校企合作为目的的教师团队,形成了一个应用能力不断提高的科技服务团队,进而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并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f队示范作用。组织了“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农产品绿色保鲜创新团队”,团队成员相互协作,获评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1名,重庆三峡学院教学骨干1名、优秀教师2名。科研方面,团队成员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各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2项、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中文核心(以上)论文30余篇(sci论文11篇)。在研究过程中,大量本专科学生参与其中,展现了较强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开拓,申连长,孙国英.地方高校中基于教学和科研协作一体化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的构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2(6):144-145.

[2]汪开拓,申连长.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能力双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2(3):172-174.

(责编:张宏民)。

微小企业扶贫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商会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商会日常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特制订本考核要点,望各基层商会组织好落实。

一、领导重视。

1、汇报工作:

(1)年内向党政领导正式汇报工作2次,要求形成汇报材料;。

(2)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及时向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2、商会开展工作,党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证和支持。

3、组织机构健全。

(1)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在职在岗,积极开展工作;

(2)镇、街、村商会确保有一名能够胜任本职岗位的专(兼)职秘书长,以保证商会工作正常运行。

4、年内确保召开2次执委会,通报工作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

对因企业发展变化不宜继续担任商会领导职务的人员要适时进行调整,调整前同区工商联(总商会)沟通,并需经同级党政班子同意。

5、对在各方面[如外向型经济发展、创新品牌、企业管理、积极纳税、党的建设、扶贫助学(弱)、安置就业、诚实守信、大力支持商会工作等]表现突出的会员单位及个人会员,要予以表奖。

二、会员工作。

1、走访会员。

(1)要求通过走访、电访、接待来访等形式,年内与每位会员至少见面2次,并掌握实情,向区联反映情况。

(2)有记录。

2、发展会员。

(1)对来辖区落户的大企业要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并发展入会完成会员发展任务;

(2)对因各种情况在本地经营或已关停并转的企业要心中有数,及时清理,对会员实行动态管理。

3、做好服务。

(1)要全力以赴为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上级有关的政策精神要及时宣传传达给会员,让企业知情。

4、抓好典型。

(1)要培养和树立各类典型;

(2)有经验材料。

三、开展活动。

1、年初要有全年工作和活动计划,年底要有总结。

2、年内各类活动至少要有4次。

3、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主题,使参与活动的人能够开阔眼界,受益非浅,增强商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及会议和培训。

四、基础建设。

1、信息宣传到位。

(2)及时上报各类典型材料,反映各种工作动态;

(3)力争在各新闻媒体见文、见像、见音,努力宣传本商会工作。

2、档案建设齐全。

(1)组织机构健全进册;

(2)会员登记完整存档;

(3)保存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材料,并细致装订;

(4)各种记录及相关资料整洁、清晰,并分类归档。

五、工作创新(奖励分)。

提倡创新思维,创造性开展工作。如开展对全区具有指导性和全局性的工作,特别是在建设大大连及在我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有突出表现,在全区受到通报表彰奖励〈分〉。

企业扶贫总结

近年来,__公司始终坚持“社会责任至上,服务和谐共赢”的理念,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在__年“千企联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__公司坚决贯彻、认真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治贫致富等方面精准发力,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精准扶贫责任。

自接到精准扶贫工作通知后,__公司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支由__名党员干部组成的扶贫工作队,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公司实行定人、定户、定责、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的“六定”包保责任制,统一编制了《贫困户基本信息卡》、《贫困户增收信息卡》和《贫困户帮扶信息卡》,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深入调查摸底,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识别。

为了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公司扶贫工作队通过进村入户调查、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与村民代表交流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村情民意,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识贫,严格按照“四看三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同时,积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上通报扶贫工作队的来意和帮助大家的事情,随后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宣讲,回答村民们提出的问题。通过调查摸底,核实掌握了全村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找准了致贫原因,理清了发展思路,为下一步精准施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扶贫规划,确保因户施策精准。

针对__村实际,__公司制定了《__公司“千企联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重点。按照“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与贫困户签订了脱贫致富“携手共进”协议书,明确了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时间。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引导和实施产业扶持、引导转移就业等措施,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政策宣传和引导,帮助他们享受政策保障,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四、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精准。

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__公司始终坚持“三公开”制度,实行扶贫资金信息公开、使用公开、结果公开,增强了透明度,扩大了群众参与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公司实行了台账管理,做到每一笔资金都去向可查,每一分钱都有人监督。此外,按照上级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统一安排,公司接受相关部门审计和检查,做到了资金使用公开、合理,确保了扶贫资金安全有效。

五、强化社会宣传,确保帮扶效果精准。

在__村扶贫工作中,__公司积极通过会议、简报、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帮扶措施、帮扶成效,引导贫困户不等不靠不要,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扶贫工作的浓厚氛围。同时,按照“五个一批”的脱贫致富路径,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企业扶贫发言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在全省扶贫开发大会上的指示、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同志关于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主力军作用重要讲话内容,充分发挥龙里农信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打好金融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龙里联社加大金融帮扶力度,通过“加减乘除”法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加”法,即加大力量对贫困户的精准校对工作。龙里联社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数据为基础,按片区成立校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一对多的方式,逐户深入校对,全面完善基础信息资料,真实了解贫困户情况,收集基础信息。对“两有户”、“两无户”、“两缺户”等重点贫困对象,把其贫困原因把准析透、从实质上找准致贫的真正原因,为金融精准扶贫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打好基础。同时,按照精准识别倒排工期,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精准比对,以全面摸清真实情况、核实相关信息。

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减”法,通过精准初次校对、精准再次摸底后,对不符合条件的,减去金融精准扶贫资格,同时建立好金融精准扶贫电子台账、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再根据扶贫对象,确定信贷与非信贷帮扶对象。如对“两有户”,在获得脱贫措施、方法后,进一步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解决资金瓶颈;如对“两缺户”,在政府部门通过基础设施扶贫解决其基础设施瓶颈后,可考虑信贷扶贫措施;如对“两因户”,实行区别对待等等。

做好金融精准扶贫“乘”法,对于一些有创业有条件的农户,不光要做好“加”法,还要做好“乘”法。龙里联社在对有技术、有劳动力、有发展潜力的农户进行调查时,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在争取到发展项目后,对这些农户进行重点金融扶持,跟踪管理,助其脱贫,这些农户一旦脱贫,就是农村的致富能手。这样便会带动更多贫困农户就业,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同时,龙里联社还帮助农户联系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企业与农民工座谈会、缺乏技术的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技术进行指导培训等,打好精准扶贫工作“组合拳”。

做好金融精准扶贫“除”法,龙里联社通过建立扶贫台账,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方式,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落实“一户一策”,逐户落实扶贫对策,将政府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生态移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有机结合、有效开展金融精准扶贫,使农村贫困户越来越少,“小康户”这个分子越来越大,最终达到小康户与总户数的比值为“1”,为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企业扶贫报告宣传稿范文

---传达全国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座谈会精神;二是总结我省2014年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三是从扶贫开发大局出发,安排部署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四是就加强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组织领导提出了要求。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我想借本次会议的机会,就扶贫宣传信息工作谈几点意见。

部参加会议,主、分会场参会人数接近10万之众,吹响了我省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战斗号角。根据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加紧研究制定精准扶贫“1+n”政策支撑体系,其中贫困县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已经制定出台。这些都是湖北的行动。我作为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省扶贫办主任,从2008年起就一直在省扶贫办工作,一路走来,我深切地感受到,扶贫开发到了领导空前重视、气氛空前热烈的时期。

古人云:“育人者必先学。”从事扶。

4---位置强力推进。我们一定要站在全省工作大局的高度,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整合力量,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做好扶贫宣传信息工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6---办大力加强与省委宣传部的合作,所报送的《关于。

加强精准扶贫宣传工作的意见》已被省委宣传部吸收到即将出台的扶贫攻坚精神机制中,同时积极提供我省精准扶贫各类典型材料,向省委宣传部输送“炮弹”。宣传和扶贫部门在省级层次上的沟通合作做的很不错,但两个部门更重要的协作点在县这一级。有鉴于此,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培训会,第一次把宣传、扶贫两个部门的同志都请过来。我们让各重点县的宣传、扶贫部门的同志坐在了一起,目的就是要从县一级做好沟通合作,共同研究探索集结扶贫宣传力量的方式方法,形成工作合力。

8---识和洞察能力,加大信息收集力度,提高信息报送数量,增强信息采编质量,为领导了解各地精准扶贫工作动态,研究指导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当前,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扶贫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个时候,从事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清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聚焦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大宣传信息工作力度,全力助推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扶贫宣传信息工作要围绕“精准”二字做文章,做大文章,聚焦各地落实“六个精准”情况,大力宣传各地学习贯彻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精神,推进精准扶贫的新探索、新做法、新经验、新典型。

10---门同志,一定要高度关注即将出台的资源整合机制,聚焦各级各部门的落实情况,聚焦各地整合扶贫资源的主要做法和工作动态。

扶贫攻坚,宣传当先。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既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我省中心工作的有力举措。各级宣传、扶贫部门的同志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责无旁贷的心态,把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抓紧抓实。

12---就不能说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我们既要善于埋头苦干,也要善于总结挖掘;既要抓好扶贫开发业务工作,也要学会与多媒体密切协作,共同开创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全面打赢扶贫攻坚决战决胜大战作出新的贡献。

某机关单位2015年扶贫座谈会发言稿。

今天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受委领导委托,我们一行8人今天来村里,就今年的“双胞双促”工作与村班子做一次探讨交流。结合实际,我主要谈三点意见:

14---使用责任到。

县);扶贫贷款储备金缓解贫困户贷款难;社会扶贫将建立省级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两大机制”确保脱贫不返贫(完善贫困县管理机制和建立脱贫激励机制);开展省级试点项目提高精准扶贫效率(省级试点项目: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这些新的政策亮点,支部一班人要吃透、学会、用精。三是合理谋划。要结合小村并大村后的村域特点,因地适宜的谋划好发展思路,做好产业规划,切实整治村容村貌,加强引领指导,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双包双促”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达到“见真情、见真功、见真效”的目的。

16---村貌得到彻底改善。

20---好配合,争取在今年10月底前投入使用。三是村医培训。这项工作,已经初步和市二院达成培训意向,村上要积极配合做好协调。下一步,村卫生室建好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技能要提高,所以必须做好村医培训。等村上把人员定下来后马上实施培训,真正做到小病、常见病不出村。四是技能培训。今年省上将各项扶贫技能培训指标直接下达到各县,村上要和县扶贫局进行对接,把村民的诉求需求提供给县扶贫局,把扶贫局现有的技能培训项目告诉大家,搞好衔接互动。委里社会科也会积极协调商洛职业技能学校,做好有针对性的果树修剪、养殖、民用建筑等技能培训,真正使培训促进村民技能提升,促进村民经济发展。

22---累计资助贫困学生万人次。在今天的扶贫助学活动中,我们将集中资助1匆骊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等几家班子向受到资助的同学们表示由衷的祝贺!

企业精准扶贫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和《xxx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促增收,强化产业造血功能,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新时期扶贫攻坚总体部署要求,以全面同步小康为指引,遵循《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立足长远,把县域工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县域农产品精深加工、民族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科学合理开发水电、矿产资源,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生态能源产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鼓励民族地区与省内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对接,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合作园区,努力走出一条扩量提质、转型增效、加速发展的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之路。

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础上,到20xx年,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水平明显改善,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更趋显著,县域工业集聚集约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一批新兴工业县和特色工业县。支持“飞地产业园区”、合作园区建设,在全省贫困县因地制宜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工业集中、竞争较强的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新建一批风光分布式能源项目,新建和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一)打造“一区三带”贫困县工业空间布局。以xx山区、xx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为契机,重点布局发展特色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与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连片特色产业功能区。发挥部分丘陵县人口、区位和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承接东部与中心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粮油肉禽饮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劳动密集与城市配套制造业产业带;在xxxxxx环川东南区域,发挥资源与人口优势,重点发展成渝汽车机械配套产业、天然气盐卤等资源性工业和粮油肉禽酒茶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农产品加工和特色资源产业带;在环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序开发水电、矿产资源,积极发展风光分布式生态能源,大力发展茶、林、果、菌、药材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生态能源和特色农副产品开发产业带。

(二)发展一批新兴工业县和特色工业县。进一步整合各项政策和资金,加强精准扶贫和对口支援,推动有资源、有特色产业、劳动力富余的贫困县加快发展,努力形成一批新兴工业县。在少数民族区域、盆周山区和xxxx山片区的部分县,充分挖掘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作用,加快推动一到两个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努力形成一批特色工业县。

(三)加快县域工业集聚发展。根据《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指导有工业基础的贫困县产业发展向专业园区集中。推动边远山区县域新园区依托特色资源,合理布局规划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支持xx、xx、xx等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与省内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对接,以“飞地产业园区”为载体,深化与内陆地区的合作。同时,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产业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技术研发、公共物流、孵化器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

(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工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支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原料需求,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布局原则,在贫困县建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高质的生产原料来源,做大做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深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支持企业为农户生产提供技术、资金、种子、农资及技术指导,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农业闲置土地向农业现代化企业、经营大户集中,促进农村生产由家庭经营向农场或企业经营转变。

(五)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城镇化发展格局为基础,促进县域城镇体系与县域产业体系互动发展,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依托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继续实施“百镇建设行动”,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连接产业和城市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完善居住、生产、生活等各项功能,促进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建设宜商宜居宜业的综合功能区。同时,广泛吸纳农村贫困人口进厂进城,加快农村贫困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工业新区打造成为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城乡生活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城镇新区。

(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加快形成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政策环境。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产品特色明显、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引导和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鼓励贫困人口自主创业,全面落实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对自主创业人员在资金、技术、人才、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七)深化区域开放合作。抓住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xx山区和xx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通过中心城市的扩散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推进市域县域一体联动,使中心城市与相关地区一起形成名副其实的利益共同体。鼓励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产业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和叠加效应。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工业发展推动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围绕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项目的产品延伸配套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承接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联合,争取更多的外来项目落地生根,推动县域工业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八)以农产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顺应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加快白酒、茶叶、屠宰及肉类加工、中药、果蔬、竹本制品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四大特困片区县域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县。

(九)以自主创业返乡创业为导向解决贫困人口就业。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鼓励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对自主创业人员在资金、技术、人才、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人口大县布局和承接省内外纺织、服装、制鞋、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机械、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大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促进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各级相关部门要将县域工业扶贫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和抓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履行好牵头协调职责,有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能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地方党委、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将县域工业扶贫的目标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加强研究谋划和组织协调,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大支持力度,注重政策倾斜。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向县域工业扶贫的倾斜和支持,各级各部门在制定规划和安排项目资金时,要加大对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探索管理权限、要素保障、财税等方面特殊政策,给予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先行先试的权利,确保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具备强劲的后生动力。

(三)强化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培育。强化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一批以小企业创业孵化为重点的创业支持服务机构,打造一批为产业集聚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鼓励、引导农村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就业和自主创业实现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结合各地县域工业发展和扶贫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资金为基础、以项目为手段、以人才为根本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县域工业扶贫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县域工业扶贫持续健康发展。注重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解决县域工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的时效性和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企业扶贫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扶贫工作,并积极参与其中。企业扶贫既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企业扶贫的意义、企业扶贫的重要性、企业扶贫的具体实践过程、企业扶贫的效果以及今后企业扶贫的展望五个方面探讨企业扶贫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企业扶贫的意义非凡。扶贫是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承担着回报社会的责任。企业扶贫不仅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还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拓宽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扶贫具有重大意义,既是对社会的回馈,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扶贫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贫困地区的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都制约着这些地区的发展。而企业作为技术、资金和管理的强大力量,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宝贵的资源支持,帮助地区脱贫致富。企业扶贫既可以通过资金捐助、物资援助等直接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还可以通过技术合作、产业扶持等间接方式推动地区发展。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企业的参与都能够为贫困地区带来积极的变化。

企业扶贫的具体实践过程需要注重有效性。首先,企业应该与地方政府、扶贫机构等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制定详细的扶贫计划,并确保执行落实。其次,企业应该充分调研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再次,企业可以通过资金捐助、设立基金会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同时,企业可以考虑投资贫困地区的产业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后,企业应该重视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帮助贫困群众提升技能和增加收入来源。

企业扶贫的效果不仅要衡量经济指标,还要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企业扶贫的重要目标,要通过投资、产业发展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增长,使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同时,企业扶贫还应注重社会效益,通过改善教育、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提高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只有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情况下,企业扶贫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今后企业扶贫仍需加大力度,同时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企业扶贫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企业、政府、社会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未来,企业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通过技术合作、创新产业、培养人才等方式推动地区发展。同时,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公益商业模式,将扶贫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双赢。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扶贫教育,激发员工参与扶贫的热情,形成扶贫的合力。

总之,企业扶贫既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关怀,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企业扶贫,不仅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还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扩大市场份额。企业扶贫的实践过程需要注重有效性,同时也要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未来,企业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并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实现扶贫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企业扶贫宣传口号

1、社会兜底保民生,扶贫政策脱贫困。

2、安贫可耻脱贫关荣团结一心共奔小康。

3、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4、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5、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6、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

7、精准脱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

8、整村推进展新貌,产业扶贫促增收。

9、扎实推进精准脱贫保障打赢青河脱贫摘帽攻坚战。

10、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11、规划到户帮与促,产业扶贫助增收。

12、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13、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14、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15、打造幸福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17、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18、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19、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20、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

21、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22、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24、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

25、扶贫开发送温暖,“双到”工作促和谐。

2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27、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28、一户一策目标明确。

29、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30、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1、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2、走出扶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

3、抓好永续增收产业,推进长久富余之道。

4、抓好入户调查基础工作,准确核定贫困人口情况。

5、整村推进展新貌,产业扶贫促增收。

6、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

7、栽上“摇钱树”,养上“下蛋鸡”,走上“致富路”。

8、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

9、以积极的`态度、得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10、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11、向贫困宣战,一起动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12、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13、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

14、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15、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16、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向同小康。

17、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是咱们脱贫致富的贴心。

18、守住生态底线,建好扶贫产业。

19、认真落实“扶贫十法”,全面加快致富步伐。

20、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21、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奋力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22、强势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建设幸福乡村。

2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24、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25、农村低保保民生,扶贫政策脱贫困。

26、落实每个阶段任务,抓好每个环节工作。

27、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28、扩大农村低保,落实扶贫政策。

29、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30、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扶贫攻坚硬仗。

31、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32、建好水、电、路、讯、房,提升科、教、文、卫、保。

33、坚持走科学发展式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34、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

35、坚持项目到村、扶贫到户。

36、家家种上大棚菜,致富路上大步迈。

37、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3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39、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筑扶贫开发坚强战斗堡垒。

40、基础设施跨大步、特色产业上水平、生态环境争一流、农民素质大提升。

4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2、规划到户帮与促,产业扶贫助增收。

43、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44、干部驻村心连心,同步小康齐步走。

45、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46、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

47、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48、扶贫开发送温暖,“双到”工作促和谐。

49、扶贫开发铺富路,幸福乡村惠民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精准扶贫方案

20xx年x月,组织选派我担任xx市xx乡xx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开始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学习。

一年来,在组织的关心支持下,在同志们的热心帮助下,我在xx村接受了基层锻炼,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为xxxx村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当前xx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亟待解决。

从以往的实践看,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牧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牧民生产生活。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陈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之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村庄规划建设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牧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牧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

生态文明小康村,不只新在村容村貌上,它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当前,相当一部分人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一个方面。

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实现这五个要求的过程,就是农牧村实现各方面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要把发展农牧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才有条件过上好日子;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因此,在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放在首位。只有农牧民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农牧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牧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不能说什么时候生态文明小康村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

扶贫企业心得体会

近年来,扶贫工作在国家层面上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战略性计划。为了让更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困境,国家不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金来进行扶贫工作,还推动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扶贫企业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分享一下笔者在从事扶贫企业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扶贫企业要想在扶贫工作中尽其所能,和当地政府、当地人民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在和当地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要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充分了解当地的资源和市场需求,借鉴开展过的成功经验,制定符合实际的扶贫计划和措施。与当地的合作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鼓励当地人民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共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只有和当地良性互动和合作,扶贫企业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扶贫企业的管理和员工素质是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注重员工培训、技术创新,鼓励员工勇于担当、真诚为民、勇攀高峰。同时,企业要加强管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资金使用,防止出现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扶贫企业也要注重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照顾,加强对员工的财产、人身安全保护等工作,让员工在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同时,也享受到基本的权益保障。

第四段:创新扶贫模式,提高扶贫效率。

扶贫企业要创新扶贫模式,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扶贫策略。扶贫企业可以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着手,寻找创新点,提高扶贫效果。此外,企业还可以探索“用户为中心”的扶贫方式,并着力推行精准扶贫,注重以贫困户为对象,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诉求等差异,制定积极、科学、务实的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段:总结。

扶贫企业作为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和促进者,只有通过与当地人民的紧密合作、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新的扶贫模式等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扶贫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扶贫效率,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扶贫方案

省委、省政府提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时期,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在xx年基本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到2020年所有贫困县(市、区)全面实现脱贫。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要“三步并做两步走”,紧紧围绕“前两年集中攻坚、后两年巩固提高、2018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目标,把扶贫攻坚的重点放在永昌县,集中用今明两年时间开展扶贫攻坚,让全市7300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其中今年脱贫5900人,明年脱贫1400人。只有这样,在本届任期届满后,我们才能对全市人民有个交待,我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更有说服力。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攻方向,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点和难点。省委王书记对我市扶贫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王书记在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分组讨论时指出,金昌市贫困人口少,工业基础条件好,要尽快消除绝对贫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省做出表率。7月9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在金昌调研督查时,对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讨论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9个配套工作方案,已印发给大家。“1+9”精准扶贫方案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救助、教育支持、电商支持、易地搬迁、生态文明建设、财政金融支持、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等方面,对当前和今后几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责任分工、完成时限等作了详细安排。各级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省、市《意见》和配套工作方案结合起来,紧盯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责任,扎实努力工作,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扶贫效果。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着力”:

一要着力整合扶贫政策,增强政策效应。省上的“1+17”扶贫工作方案,坚持精准方向,着眼重点难点,提出了具有组合拳效应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帮扶政策。我市“1+9”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与省上“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主要结合了我市实际,突出了金昌扶贫工作的特点和重点。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吃透这些政策,用足、用好、用活这些政策,结合实际找准对接点和突破口,把政策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政策支持转化为扶贫开发的实在成效,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最急迫、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整合扶贫政策,关键要统筹用好扶贫政策。要把落实“1+9”扶贫工作方案与“1+17”扶贫工作方案结合起来,主动作为、重点突破,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把精准扶贫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双联行动结合起来,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双联行动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要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在村庄规划、产权制度改革、住房保障、人口转移、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组合效应。重点要做到“四个到村到社(户)”,即基础设施到村到社、富民产业到村到户、公共服务到村到社、生态文明到村到社,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使贫困村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水平等主要指标达到农村小康监测目标要求,力争通过两年努力,使贫困村面貌有大的变化,贫困户生产有新发展、生活有新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优先任务,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特别要把加强基础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切实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力争教育扶贫取得显著成效。电商等现代手段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新模式、新途径,对于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很好,要全力推动电商扶贫支持计划的落实,特别要按照“四有一能”要求(市有电商特色馆、县有电商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优先支持贫困村加快电商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电商扶贫服务体系,使电商扶贫为精准扶贫增添活力。

为了提高政策扶贫的效应,省上要求加大社会保障的政策扶贫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使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最终消除绝对贫困,这是对贫困户实现政策性脱贫的一项保障性社会救助举措,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兜底”政策。目前,我市的城乡低保标准和水平相对较高,年内将基本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城乡低保并轨后,今年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由月人均129元提高到343元的城市水平,其中:一类低保对象补助水平达到每人每月489元、二类448元、三类298元、四类272元,一、二、三、四类低保对象年补助收入将分别达到5869元、5376元、3776元、3264元,这就意味着一、二类低保对象在年收入方面今年就可实现政策性脱贫,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还需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支持尽早稳固脱贫。通过今明两年提标扩面,贫困户的保障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还要抓好三件事:一是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帮助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或劳动技能的困难群众实现脱贫;二是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农村家庭,通过临时救助帮助其实现脱贫;三是下大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力争用今明两年时间在15个贫困村率先建成新型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再建成50—100所,尽快实现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设全覆盖。

二要着力整合扶贫资金,提高投入效益。财政金融支持是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障。为了高效配置资源,省上统一整合涉农资金,切块下达到有关县(市、区),重点用于特困片带和贫困村贫困户,确保投入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省上要求市级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插花型贫困县按15%以上的比例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各级财政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扶贫开发资金,防止过去用民生支出的大数掩盖对扶贫开发的实际投入。同时,省上将实施总规模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并推出争取货币贷款政策支持、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规范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支持推广扶贫小额贷款保险、充分发挥扶贫互助基金作用等五个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组合拳,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扶贫资金总量,确保扶贫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省上的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整合涉农资金,尽力扩大扶贫资金总量,市、县(区)财政的扶贫资金投入必须保证,县(区)级财政资金整合的力度要更大一些。要努力扩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道德信贷”的规模,进一步强化扶贫信贷支持,到xx年底实现政府贴息小额信用贷款全覆盖。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还是金融贷款支持,都要有“精准度”和“安全性”,关键是解决好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的问题。财政金融支持要变“输血”为“造血”,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对贫困户要全面实现政策覆盖,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要“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用在贫困群众身上,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使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得到扶持帮助,绝不能“撒胡椒面”,更不能帮错对象、用错方法,造成力量跑偏、资金流失、贫困依旧,绝不能截留挪用、更不能中饱私囊。精准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锦上添花”、搞形象工程,这是一项基本的原则,更是一条严肃的纪律,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县(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重大责任。

三要着力整合扶贫力量,形成扶贫合力。围绕“谁去扶贫”和“怎么扶贫”,省、市《意见》都要求加强和充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作用,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力量,建立精准扶贫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帮扶工作合力,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县(区)及承担精准扶贫任务的重点乡镇、驻村帮扶工作队、双联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以及市直有关部门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上,干部的身子要往基层下沉,精力要向精准扶贫集中,要把工作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努力形成组织有力、目标同向、上下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切实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动性、积极性。所有参与扶贫帮扶工作的党员干部都要有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切实承担起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重大责任,在扶贫开发的第一线接受考验,用真扶贫、扶真贫的实际行动来检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际成效。要继续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进一步突出同精准扶贫的相互融合、突出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双联行动与扶贫开发的联动发展、融合推进。

同时,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扶贫开发的新经验、新模式,全面展示扶贫攻坚的新成效、新成果,引导各级干部更加关注贫困乡村、关爱贫困群众、关心精准扶贫,大胆改革创新,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重视、关注、参与扶贫,进一步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把社会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努力营造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同奔小康的良好舆论氛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更新思想观念,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扶贫”向“我要扶贫”转变,在“观念扶贫”上多下功夫,开展好结对子帮扶、“道德信贷”、“诚信教育”、“红黑榜”、乡风文明制度建设等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和基础,使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一起同步奔小康。

二、切实提高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言的,是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对传统扶贫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举措,确立了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要求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六大机制”(即: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扎实解决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强调要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是在甘肃视察期间强调“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6月18日,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又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要在‘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做到底数清楚、对象明确、方向精准),做到‘四个切实’(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为我们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我省现阶段最基本省情,把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了精准扶贫的方向和要求,提出定向“喷灌”、定点“滴管”、定期脱贫。在深化扶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6月9日省上召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领导之重视,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决战的决心和信心。省上出台的《意见》和17个配套方案,全面贯彻了十八大以来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鲜明提出了全省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突出了“组合拳”特色,强化了配套措施,创新提出了扶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等“六个精准”要求。这“六个精准”涵盖了扶贫开发的方方面面,突出了关键环节,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的精神和要求是一致的,是对我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1+17”政策框架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关联度强、含金量高,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突破性和激励性,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上的相关精神,坚定信心、细化措施,强化责任、抓好落实。

近年来,我们围绕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针对永昌县被确定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的实际,研究制定了《深入推进“1236”扶贫开发行动实施方案》、《永昌县扶贫开发三年计划》和《进一步支持永昌县加快发展的意见》。为了将扶贫重心真正下移到贫困村、扶贫措施落实到贫困户,市级领导带队分别深入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集中调研,分析贫困原因,制定脱贫措施,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上成立了由市级领导牵头的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组,在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成立专门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重点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副书记,帮助贫困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通过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任务依然艰巨。尽管我市与其他市州相比,贫困面较小、任务量不大,但目前全市仍有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7个相对贫困村,贫困人口还有7300多人。这些村地处祁连山浅山区,区位较差、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生态脆弱,产业发展缺乏支撑、公共服务还有缺位、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留守在村的贫困人口大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脱贫致富意识很弱,因病、因学、因灾、因婚返贫的问题依然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用精准扶贫的办法解决“短板”问题,特别要解决好“扶谁的贫、谁去扶贫、怎么扶贫”的问题,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只有集中精力打好这场“歼灭战”,使贫困村和贫困户彻底“斩断穷根”,才能确保在短时间内消除绝对贫困。

三、着力加强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省委提出,全面小康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这“三个重中之重”,集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发展形势任务的基本判断,对扶贫开发整体工作的准确定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凝心聚力、聚焦发力、准确用力,确保各项精准扶贫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扶贫攻坚作为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努力做到领导责任到位、联系指导到位、驻村帮扶到位。各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好统筹协调、政策指导、督促督查和业绩评价职能作用,在落实目标任务、着力重点、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强指导协调,促进和保障扶贫攻坚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要靠实工作责任。要坚持“市级推动、县(区)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强化县区党委、政府抓落实的主体责任和各乡镇抓具体任务落实的工作责任;另一方面,强化部门综合协调、政策指导的责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永昌县要按照扶贫工作方案要求,细化任务、强化措施,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尽可能把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要严格精准考评。省、市《意见》专门对“精准考评”作了具体安排,省上对贫困县(包括“插花型”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单独实行动态考核。市、县(区)要进一步完善督查落实、效果评价、业绩考核机制,提高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县区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评的重要依据,加大惩戒约束和考核结果运用力度。要把贫困人口减少、贫困面缩小、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作为主要的考核评价指标。要通过精准考评,严格兑现奖惩,调动有关部门和基层干部精准扶贫脱贫、谋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扶贫攻坚是检验各级干部素质的战场,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近期,我们从各单位精心挑选了72名作风扎实、能吃苦、协调能力强的后备干部,组成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贫困村指导开展帮扶工作,这些同志都是各单位的骨干,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掌握着一些科技知识、技能和一定的政策信息,市委对大家寄予厚望,也相信大家一定能在基层实践中经受锻炼,增强自身本领,锤炼过硬作风,干出一番成绩,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要求工作队成员必须与原单位脱钩,安心扎根农村,每年在岗时间不少于220个工作日,驻村时间不少于160个工作日。希望大家珍惜这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克服生活、家庭和工作上的困难,沉到村子一线,把底子摸清,把长期贫困的原因搞清,采取有针对性的精准化扶贫帮扶措施,带领广大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相关部门要严格考核奖惩,对表现突出、完成减贫任务好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同样,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违反纪律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行政问责或严肃处理,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总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本次会议的安排和要求,以用心、使劲、过细、求效的工作作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歼灭战,为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