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总18篇)

时间:2023-11-26 20:26:16 作者:HT书生

教学计划要兼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拼读,会书写“创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3、感受盘古高大英勇的形象,体悟他为人类造福、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4、感受神话特有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

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过程,感受盘古的伟大品质。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喜欢听神话故事吗?说说你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呀?(预设: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西游记、八仙过海、大禹治水……)。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那么多,看来咱们都是爱看书的孩子。从古至今,神话故事因其特有的魅力而广泛流传,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来感受感受它的神奇魅力吧!(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课题(预设:谁是盘古?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怎样开的?结果怎样?)。

5、导入: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有这么多问题,相信你们带着问题来读这个故事,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1、大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想一想,文章的哪句话概况了整个故事,用波浪线划出来。

2、学习字词。

出示:宇宙肌肤混沌滋润。

(1)自由读,小老师跟读。

(2)师:仔细观察这组词语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由两个偏旁相同的形声字组成的词语)。

出示:血液下降倒下去。

(生读,并说发现:多音字)。

出示: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

(1)自由练。

(2)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生举例)。

1、交流:文章的哪句话概况了整个故事?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

2、师:盘古为什么要创造?你从哪里找到答案了?说说我们这个世界最初是怎么样的吗?

(出示第一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1)理解“混沌”,指导朗读(相机板书:混沌一片)。

(2)师:如果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混沌的、漆黑的、乱七八糟的世界之中,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说感受,指导朗读)。

(3)齐读。

3、师:在这混沌的宇宙中,住着一位能够拯救宇宙的神仙,他就是——(生:盘古),他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出示句子: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生读,体会时间久,感受神话语言的夸张。

1、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看到了这混沌一片的宇宙,他会想些什么呢?(预设:怎么会这么黑?能不能让它变得更亮?……)于是,盘古开始(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了。)。

2、快速读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找找描写盘古如何开天地的句子,做个记号。

3、反馈交流。

(1)出示: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a。理解“抡”“猛劈”(指导朗读)(板书:抡斧猛劈)。

b。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形象?(生说体会,指导朗读)。

c。师:劈得够猛的!这一劈,可不得了啊,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宇宙发生了巨变。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体会近义词、反义词及句子特点,朗读指导)。

d。齐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a。结合插图,此时盘古会想些什么?(相机板书:顶天蹬地)。

b。朗读指导。

c。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示: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生读)。

再次出示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生读)。

2、观察“创造”两字字形,体会含义。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练写。

师: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出了美丽的宇宙,老师也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的创造之路并未结束。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牛荣芹《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变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2、感受故事的神奇。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3、体会神话这种文体特点。激励学生爱上读神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结合课题和读过故事后用一句话说你心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人?抽两到三个同学回答,老师不做评价。回答问题要注意表达完整。

生1:

生2:

师:文中有一句和同学们的交流差不多,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你来说一说。

生:

师:看来借助课文也能帮助我们解答问题。

师: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这句话。“伟大的巨人盘古”一二。

出示: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ppt2)。

师:盘古开辟了天地,让我们可以欣赏到辽阔的山川河流,茂盛花草树木,感受世界的美丽,这都源于盘古,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一改上面的句子。

生1:

生2:

师:看,逗号前这句话,什么样的盘古?

生:伟大。

师:因为什么盘古是伟大的?用上“因为......所以.....”完整的说说这句话。

生:因为………………?所以……………………?

二、精读课文,感受盘古伟大形象。(学习2——5自然段)。

过渡语。

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神话故事,从字里行间感知盘古真真切切的样子。

要求:自由读2——5自然段,哪些句子刻画出了盘古的样子?

一、盘古——神力、勇敢(详处理)。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打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打鸡蛋”碎了。(ppt3)。

1、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

2、在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盘古?说说你的理由。

……勇敢、有力量(面对恐惧的环境居然能开天,这真的是了不得呀)。

3、从哪知道他不仅勇敢还非常有力量?翻身坐了起来、咔嚓裂开了条缝、拿、劈。

a、注意到这些动词,奖励你读出盘古的勇敢、有力量。

4、那觉得盘古身上是一种怎样的力量?神奇的,神力——。

5、说说你的依据在哪?来源神奇,盘古睡一万八千年才修炼而得,那这一定是——神力。

……?干啥?……?盘古用这种神力能开天。

4、二斧头----神器(略处理)推测+评价。

1、在这段中我们除了感受到了盘古的神奇,你觉得还有什么东西让你感到好奇?(斧头)。

2、这是一把普通的斧头吗?——一把神斧(神器),神在哪?——板书。

4、我们一起来体会下面这个神话片段。

这山里果然有个白骨精,她想着:“听说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呢。”趁悟空离开,她便要扑下去抓唐僧,却被圆圈发出的金光刺得头昏眼花。白骨精便变作一个美貌女子,只说给和尚送饭,想要接近唐僧。那八戒见到女人骨头都酥了,哪里还识得妖精。这时悟空回来了,他那火眼金睛却难蒙骗,举起金箍棒便朝妖精打去。那妖使个“解尸法”,扔下假尸首,真身逃走了。

2、真的如同学们的发现,知道为什么说你们了不起了吧。

三3、4段感受人物形象——灵活处理。

师:从文中你还读出一个怎样的盘古,从哪体会到的?

预设生1:智慧、不怕苦、开创精神——板书。

……?2、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ppt5)——略处理。

师:盘古的形象越来越具体、真切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师:抽一生。

预习生1:有恒心、毅力——板书。

师:盘古的身体跟着天地长高,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级了,地变得厚极了。

生接读: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仍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天地重新合拢。

师: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仍然撑在天和地之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

四体会化身万物的神奇,世界的美好。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上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ppt6)。

1、字里行间都藏着盘古的样子,你从这段中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盘古?——无私奉献。

3、男女合作读再来体会盘古化身万物,你们觉得这种变化——神奇。

4、每一处变化都是一副神奇的画面,我们欣赏第一处的变化。师读,生闭眼想像感受世界的美。

5、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感觉到了——云朵真美呀,世界真美呀!等等。

6、盘古的呼吸居然可以变成——,让世界多一一道亮丽的风景,真是太奇妙了。抽生读出美丽地云就飘在你的眼前。

7、除了这一处的变化,还有哪一处的变化在头脑中留下神奇画面?抽生说——读,一两处即可。

预设1、雷声——我们不仅能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

预设2、太阳——世界有了温暖和光明。

预设3、月亮——皎洁的月光。

预设4、花草树木——鸟语花香,绿草茵茵。

8、我们感受到的这些都是盘古倾其所有变化成的美丽世界。这么美的世界,我们请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读给大家。

师:文中省略号。

他的-------变成了-----------。

感受文本特点。

1、盘古化身万物的变化特别神奇,文中还要很多神奇的地方等着同学们去发现,请快速从课文中找找你认为神奇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汇报,三处左右,简单评价。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清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盘古的斧子真神奇,他这样的斧子谁给他放在身边的?给他斧子的人是谁?

四、创编神话。

1、我相信处处都有神奇一定激起了你的好奇心,这篇神话故事的人或者事物想让你抱根问底,问个出处。

2、学生分享。

3、选择一个问题试着用神话的方式解决,让我们发挥想象创编神话片段,秘籍神话两大法宝——神人、神器。

很久很久以前......

五、作业。

1、孩子们,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真的很神奇,那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可以通过时间: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

结合课文插图。

2、师:神话故事充满想象,让我们感到无比神奇。丁老师也有疑惑天地万物真的像神话中所说的是盘古创造的吗?那人又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课后收集中国神话故事读读吧。

板书:

…………。

神话(神话短片)……?——神奇(第五段)。

盘古(第2——5段)——神力。

斧头………………?——神器。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做游戏:猜一猜。

动画片出示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让学生猜一猜主人公是谁,讲的是什么故事。

2、师生共同探讨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齐读质疑。

师:今天呀,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你们能猜出它的名字吗?(盘古开天地)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看来你们都预习了,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并齐读)。

师:看到这个神话故事的名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自由答。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读课文。听好读书要求。(课件出示::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生字多读几遍;2、这篇神话故事写了谁在干什么,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3、边读边思考,你觉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指名学生读文。

4、解决上面的问题。找出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5、教学书写“创造”。

1、理解“混沌”,引出重点段落。

生:混沌一片。

帮助学生理解混沌。

生自由读文后汇报(2、3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师:好,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段。其他同学和我一起认真听,看看盘古是如何开天地的。

指名学生读文。

师:这两们同学读得非常流利。刚才在听的过程中,有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抡起、劈开、轻而清、重而浊)。

(1)理解“抡起”、“劈开”

师:从这两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很用力)那我们就用力地把它读出来。(反复读)。

(2)理解“轻而清”、“重而浊”

师:只听一声巨响。(音效)。

生: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师:让我们带着你的体会,男女生来合作读一读这句话吧!(课件出示)。

3、学习第3自然段。

师:天和地分开了,这下盘古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生打断老师的话,提出: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做试验,让学生手脚并用体验1分钟,体会其中的辛苦。

生:不知道多少年。

师:一年过去了,盘古头(生接)用脚(生接)一百年过去了,同上,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依然(生接)。

师:同学们,这位巨人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3、学习第4自然段。

师:天地终于分开了,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他怎么样了?

生: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我们来看看盘古的身体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第4自然段,老师读给大家听,看谁一会儿能比老师读的好!

4、教学“排比”这一修辞方法。

师:我们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多用用排比句,让我们的文章看起来美美的。

5、引导想象。

这一段结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展开想象,想一想盘古的身体还有哪些部分发生了美丽的变化?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盘古的()变成了()的()。

1、回归主题。

师:盘古真是太伟大了,不愧为我们的老祖宗啊,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2、再次评价盘古。

3、用一首小诗来抒发一下我们对盘古的感激。指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也创造了这美丽的神话。课下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感动吧!课后你们还可以找一些有关神话故事的书来读一读,更加深入的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正确读写“宇宙、黑暗、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通过朗读、品味、想象,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积累优美语句,并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盘古的伟大奉献,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小视频,仔细看,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提炼中心。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想一想,文章的哪句话概况了整个故事,用波浪线划出来。

2、检查字词的认读。

3、汇报交流: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1)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2)找关键词(创造)。

(3)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天地呢?引出创造前的宇宙是什么样的?

(4)理解什么叫混沌?

三、读中感悟,走进文本。

1、品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

(1)找出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3)天地分开是多不容易的事呀!盘古这劈多神奇呀!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一开天辟地。

2、品读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也该休息了。是吗?他是怎么做的?

(1)找出关键句,读。

(2)想不想当一当神话中这位了不起的盘古呀?学生动作体会。你们的动作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一一顶天立地。随机采访学生感受。

(3)我们这么快就累了,盘古可是撑着一片天啊!他站了多久?

(一次一次的引读,感受盘古的坚强和勇敢。)。

3、品读第五自然段,感受盘古身化万物的无私。

(1)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别人听。

2.我们在复述故事的时候,还可以恰如其分地用上课文中的词句,你积累文中的哪些好词好句呢,现在把它们摘抄下来吧。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并能完整地复述故事,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

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体会表达的魅力,感悟盘古的奉献精神。

一、导入新课

1.师:你们认识他们吗?

(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中人物:孙悟空、小哪吒、葫芦娃)师:他们都有着神奇的本领,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3.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2.指名读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按照填空的方式来说一说:课件出示:我会说:

课文主要讲了名叫的巨人的故事,他先用,然后头顶天,脚蹬地,使天地。后来,他的又幻化成世间万物。

3.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文中就藏着一句话,它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全篇课文就是围绕这样一句话来写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把它画下来。(生汇报,屏幕出示)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

师:这句话就像这篇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板书:中心句)

4.练习找中心句。(指出中心句可能出现在开头,结尾或文中)

5.大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

四、精读课文

1、创造很难,需要力量,需要勇气,需要行动。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默读课文第2段,找一找盘古醒来后是怎么做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汇报。课件出示: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谁能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3)说出不行的原因,相机指导朗读。

做一个“抡”的动作,体会要用力。师: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观察这两句话同位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a.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说说看。理解“轻”—“清”的意思不同.读时轻一些。

b.浊呢?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你看,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语气放慢)

c.这一轻一重,一清一浊,一上升一下降,写出了天地的不同,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些反义词d.一女一男读。

2、用同样的方式学习第

3、4自然段。

朗读课文,思考:

(1)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第3自然段讲了什么,自己读读看。

a.学生读

b.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

a:一读。盘古的身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谁来读一读。(诗的.形式)

b:谁能把这巨大的变化读出来。我们读文章,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生1读。(读后评价,如:没读出江河的辽阔。读得不好,指导关键的一句。)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那是何等的汹涌澎湃啊。(滋润万物的雨露是多么泌人心田啊!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请你再读一读。

生2读。读后评价。(一望无际的大地那是何等的辽阔啊!)

生3读。(最好的同学)师:闭上眼睛,想象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那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过渡语:它读得。

仅仅有这些变化吗?仿写。闭着眼睛(屏幕出示)它的()变成了()的()找四五个同学站起来不读,一个个连读。

“他的(),变成了()的()”

c:生汇报,师小结。(奉献精神,伟大等)

4.齐读最后自然段,练习复述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自然段。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

感悟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课前活动:

2同学们的想象太丰富了,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快乐的语文课堂吧!欲知谜底,且听课下揭晓。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来,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那就请大家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一下同桌或老师。

1.(出示词语)老师把课文中最难读的几个词语请了出来,看看谁能把它们读正确?

混沌漆黑抡起猛劈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滋润万物的雨露。

2.有人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会把《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读成哪一句话,也就是说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画出来。(出示)。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1.讲故事的开头,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直接描写盘古开天地的句子。(出示)。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3同学们,这画面太神奇了,就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读完后想一想,你觉得盘古开天地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板书:抡劈)指导朗读。

4天地终于分开了,盘古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顶蹬)指导朗读。

1.请你用心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你又能把这一个自然段读成哪一句话?如果又让你把这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会读成什么词?(板书:巨大变化)。

2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一幅画,让我们一起去慢慢地感受盘古的巨大变化,把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读出来。指导一个变化一个变化的读。

3老师配乐范读。

4学生练读。

5男女生合作读。

7小结:从开天劈地到顶天立地,从顶天立地到化作万物,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创造的。(板书括号)此时此刻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盘古开天地,创造美丽宇宙的神奇故事已经深深地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板书:美丽的宇宙)这诗话般的神话将永远激荡着我们;而盘古这种神圣的奉献精神将流传千古!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敬佩之情一起齐读这句话吧!来,再深情一点!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想象创造的;是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今天老师要送给你们的就是两本神话故事书,希望你们能欣赏到更多的神话故事。(出示:推荐书目)。

抡劈。

创造顶蹬美丽的宇宙。

巨大变化。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童话,学过神话,他们是很有想象力的一个年龄阶段。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我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有的说;“盘古的手指指甲变成了雪花。”有的说:“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座高山,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盛的草地,从高处往下流的瀑布。……等等。课文里的省略号是不可忽略的讯息,我抓住了这个讯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先给学生示范,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象,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在同桌交流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

《盘古开天地》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和顶天蹬地。在教学时,我抓住“抡”“猛劈”等词语体会盘古的艰辛与力大无穷。当学生深入体会到这些后,我就让学生带着坚韧、勇敢、崇敬的心情来读一读。这样,学生就能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将感情通过语言流露出来。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我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1分钟,然后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换位体验,感受盘古的艰辛以及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达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

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三个环节。

(1)读顺。我采用自由读,读完后并对重点词语进行了检查。

(2)读懂。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一个词。

(3)读好。在朗读“盘古顶天立地的”句子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并且通过评价读,展示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朗读“盘古身体发生巨变”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配上音乐范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形式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这节课,我觉得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方法,如教师范读、男女合作读等,但可能我朗读基调把握得不够好,学生朗读还不够精彩。神奇的感觉读得不够。还有第四自然段教学时我对句式“盘古的身体部分变成了怎么样的什么?“渗透不够,且前后事物的联系渗透不够,后面学生的想象虽然不错,但是有些同学只说出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什么,有些同学想象就不够合理。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说,并能积极地参与说出自已的感受和认识,针对学生的回答,将其思维引得更深,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诗意的课堂缺少精彩的评价,与学生的奇特想象相比,评价显得枯燥无味。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混沌”等词义。3、体会盘古的勇敢、伟大、奉献精神。......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阅读教学要着力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本的语言特色,在语言实践中再现文本的语言特色,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初步理解“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

3、感悟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尤其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组。

1、看图猜成语故事。

用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的图片,请学生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故事。

2、引导总结发现。

猜了这三个故事你有什么发现?(这三个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1、课前,我们看图猜了神话故事题目。现在,让我们再来猜一个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这个角色,看过神话故事的人都知道。听好了——相传,是他把天和地分开了。(盘古)。

2、让我们举起右手,写下他的名字。(板书:盘古)。

3、我们知道是盘古开辟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感受它的神奇。一起读——(齐读课题)。

4、看过或听过这个故事的小朋友请举手。谁能用2到3句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看来这个神话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我们该学些什么呢?(生字、新词、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故事写具体写生动的。)。

1、自由读课文:

请大家把书翻到71页,自己读读课文,完成这两个要求:(用课件出示)。

(1)边读边标出小节号。

(2)把难读的字词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用“——”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师把学生普遍认为难读的词语打在大屏幕上)。

2、检查反馈:

(1)我发现这些词语很多小朋友都圈出来了,认为很难读的,现在让我们再来认一认。(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都找到了难读的词语,我这里也有几个词语,挺难读的,让我来考考大家。(逐行出示,逐行认读)。

抡起——猛劈。

轻而清——重而浊。

顶着——蹬着。

(3)交流难句:

词语都读对了,难读的句子有吗?(学生交流,指导读正确。)。

(4)其实,由这些难读词语组成的句子也挺难读的。请你迅速地默读课文,把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这些句子。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展开下面三个板块的教学:

出示句一: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指导读正确。

(2)怎样的动作是“抡起”呢?(指名做做这个动作吗。)。

(3)谁来做“猛劈”的动作?

(4)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让人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比。

(5)盘古用大无比的力量,抡起大斧头,把天地劈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板书:开天辟地)。

在一声巨响之后,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出示句二: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这个句子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四对反义词,一对近义词)。

(2)理解“浊”:给“浊”组个词。说说什么情况下清水会变浊。

(3)那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味道来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出示句三: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读)。

(2)交流感受。

(3)(出示课文插图)你看,盘古就是这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这样的动作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

2、引读课文2—3段,再现开天地的过程:

课文读到这里,盘古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了,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记住开天辟地的盘古,顶天立地的盘古。请你接着我的话读。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1、小朋友们,天地分开了,可盘古却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请你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偏正词组的大量运用及其表现力:

(1)在学生回答时用红色出示偏正短语。

(2)请你读读这些红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语)。

(3)现在我变了点戏法,将词语前半部分蓝色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

(4)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美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

把你读得最好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3、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

(1)你最喜欢哪段就把那段读得最美。

(2)谁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诗人的风采?

(3)我们一起合作读。请大家接着我的话读,比比谁更像诗人。

1、小结:小朋友们,你看到了吗?那辽阔的大地,那奔流不息的江河;看到了吗?那茂盛的花草树木,那滋润万物的雨露;听到了吗?那隆隆的雷声。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景仰吧!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2、写字。

(1)出示:辽阔肌肤。

血液滋润。

创造。

今天,咱们要写的字也很有意思,里面藏着5个词语,一起来读。

看右边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偏旁相同:肌肤——肌是肌肉,肤是皮肤,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月字旁。滋润——滋润过的物体都饱含水分,所以它们都是三点水旁的。)。

(形声字:这四个词语都是非常典型的左边表义,右边表声的形声字。)。

(2)出示:暗降丈肢。

再看剩下的四个字中,大家觉得哪个更难写?(降)。

要想把它写正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降的右下部分)。

要想把它写漂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左窄右宽)。

(3)学生书写。

3、作业。

(1)抄写文中的偏正词组。

(2)讲讲这个故事。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仔细想想,讲的都是哪些故事。(课件)那你们知道他们都属于什么故事吗?(神话故事)。

2、师:是啊,中国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一些呢?(生答)。

3、师:今天我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请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一下,这是谁?他在做什么?谁来读读课题?(生读)。咱们来齐读课题。(生齐读)。

4、师:看,大家都等不及了吧,还等什么了,快快打开课文第71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神话故事,读的时候请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

师:刚才大家读的可真投入,我这儿有一些文中的词,谁来挑战一下。(课件,指名读,纠正字音)。

1。师:看,这些词语再困难,同样被我们的同学克服了,我们又把这些词语送回家,你们又能挑战好这一关吗?谁愿意把故事读给大家听?这么多人都想读,那我就请五位同学来分读这个故事吧,一人读一个自然段。(生读)。

2、评价。看来有些同学的朗读水平还不错,希望你再接再厉;有些同学可就要加油啦!

我也来读读这个神话故事吧!请听老师读课文。(读得好,请送掌声鼓励,如有不如意之处,请指正。)。

1、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用"__"划出来读一读。学生读后交流。

2、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3、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读: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

4、齐读课文第一段。

6、指导理解朗读第二自然段。

1。师:天地分开了,可我们的盘古一刻也没有停歇,他还在干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读)。

2。师:盘古正在用自己的身躯支撑天地,他究竟是怎样支撑的,谁来读?(多人读)。

3。师:那让我们也来当当小盘古,将天地分开吧,谁来表演一下?盘古是怎样支撑天地的(生示范)。

4。师:你为什么这么用劲啊?(生答)那就请你站在这里支撑一会儿天地,咱们其他的同学在你的保护下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生读)。

1。师:(问演示学生)你累吗?(生答)。

3。师:是啊,盘古是一位极富有责任心而又了不起的巨人,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哪些变化呢,自己读一读。

4。师: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件)。

5、师:文中的省略号为我们创造了无限的遐想,盘古的身体还为我们创造了哪些美丽的世界?开动脑筋,请大家接着说一说。(课件)。

6、师:这就是我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他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传颂,所以,今天的轻松作业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课件:我会复述)老师先总结写作顺序,再作一下复述要求。

混沌一片。

开天辟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顶天立地。

献出所有。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知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技能: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3、情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听过或看过哪些故事呢。

2、师:大家听过、看过的故事可真多啊!有美丽的童话故事、生动的成语故事、还有引人思考的寓言故事等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

3、师: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是我们劳动人民想象、创造出来的、是人们对古代英雄的美好向往。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神话故事吧!

1、师:读课文前老师有个小提示:希望大家把碰到的难读词语圈一圈、句子划一划、多读几遍、好吗那就赶快打开书去品味吧!

2、师:看大家读得多投入啊、有些同学还圈圈划划、真会学习!老师相信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大家!

出示:混沌逐渐血液祖宗。

缓缓四肢肌肤辽阔。

(1)同桌互相读读这些词语。

(2)请同学读第一行词语、第二行、及时纠正、反馈。

(3)一起读师:大家齐读的声音真响亮!

开天辟地:

3、出示:轻而清重而浊。

(1)读这两个词。

(2)在课文中找出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轻声读一读。

(4)大家听得很仔细、你有什么发现。

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一起读这三组反义词。

4、出示:抡起猛劈。

(1)读词。

(2)做做这两个动作。

(3)请一位男同学做做动作!大家仔细看。

(4)看他多用力、大家带着这份力量自己读这个句子。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5)大家想象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多勇猛、你来读这句。

(6)就让我们带着这幅想象的画面一起读!

指读——齐读。

顶天立地:

5、出示:顶着蹬着。

(1)读词。

(2)读词所在的句子。

(3)请一位同学读。

出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4)师:盘古头顶着天、脚使劲蹬着地、能读的更用力些吗再请同学读。

(5)师:你让我们看到了你的力量、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

(6)师:像盘古这样、头顶着天、脚蹬着地、用一个词、叫——顶天立地。

读词请男生读师:真是个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男子汉们一起读词语女同学一起读句子师: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盘古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去感受盘古的形象。老师请5位同学分小节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完后、请你们来当小评委。

2、师:是啊、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的英勇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可他倒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更会使我们感动万分!

研读第四节。

1、自由读第四节、读完后说说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说。

3、师:是啊、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我们用一个词说这就是盘古巨大的变化啊!让我们一起去慢慢地感受盘古的巨大变化。

出示: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1)自己轻声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柔柔的风吹在我们身上、你感到很舒服!那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试试。

(2)师:听着你的朗读、我似乎看到蓝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风柔柔地向我们吹来、就仿佛是盘古那呼出的气息。

(3)谁也想来读一读、指名读、师:多轻柔啊。

(4)让我们也带着轻柔的感觉读、相信也能读好。

(5)师:你好象又听见了什么。

生:天空传来了响亮的雷声师:你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仿佛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

(6)谁来读读声音句、隆隆的雷声啊、谁再来读。

(7)大家一起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来读、师:他呼出的气息…。

师:还有许许多多的变化、看。

师:用刚才的方法、大家除了用口念、用脑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

(1)自己读吧。

(2)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用心听。

(3)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师:那你能读出辽阔的感觉来吗试试、就读这一句。

师:你们想象中辽阔的大地是怎么样的(一望无际广阔无边无际)。

师:把我们看到的带进朗读中吧、一起来读这句。

师:还有谁也想来评价他的朗读。

师:那你能读读这句吗我们大家也来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还有什么感受。

师:你仿佛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江河。谁来读这句、奔流不息、再响亮些来读。

师:大家看到了辽阔的大地、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盘古的巨大变化。一起来读这段。

1、师:让我们的千言万语汇成一首诗来歌颂盘古吧!出示:

盘古、你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你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盘古、你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你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你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你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你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你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是你、生命的使者!

是你、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2、配乐师:盘古、你就这样站着、站着、不知过了多少年、终于累倒了。你呼出……。

3、你们想像老师这样朗诵这首诗吗自己先练练!

4、谁愿朗诵这首诗歌颂我们伟大的盘古从你的朗诵中我们知道你仿佛已经看到了这幅画面。

5、多么富有生命气息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吟诵。

6、小结:师:我们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那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创造美好世界的神奇故事已经深深地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这诗话般的神话将永远激荡着我们;而盘古这种神圣的奉献精神将流传千年!

6、我们再次来称颂盘古吧!

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看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如何读课题。

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认识一下盘古吧。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词可以把他们圈画出来。

2、识记生字词。

(课件出示)血液倒了下去逐渐。

下降创造猛劈。

滋润混沌抡起缓缓肌肤。

3、找中心句。

(1)词语会读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入文中,相信读通这篇文章就不难了,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这篇课文那句话概括了整个故事内容?请你们默读课文,把句子画出来。

(2)生汇报(课件出示)。

(3)小结:这句话就像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同学们以后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试着找找文中有没有中心句。

(4)读书的更高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谁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创造)创造这个词不好写,我们来写写这个词。

创造之路十分艰难,那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第一自然段,提出你们的疑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混沌。

1、混沌什么意思,盘古沉睡多久?

2、全班读。

(二)学习盘古醒来。

1、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醒来的盘古会做些什么呢?天和地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

2、盘古醒来做了什么?谁来说说。

(1)生汇报(课件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2)对比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劈过去。

(3)指导朗读,读出力大无比。

3、天和地又有什么变化呢?

(1)生汇报。

(课件出示)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自己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四对反义词)。

(3)合作朗读确定反义词(轻对重清对浊上升对下降天对地)。

(4)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东西上升了,哪些东西下降了?

(5)还有没有什么发现(缓缓、慢慢、渐渐互为近义词)。

这些词都表示什么意思?那我用慢慢分开、慢慢上升、慢慢下降好不好?作者用了不同的词表示相近的意思,说明作者不仅用词准确,而且丰富,表示慢的词语原来有这么多啊,祖国的词汇真丰富啊,这些词同学们可以课后抄在积累本上。

(6)小结: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这么多对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语,我们真是越读越有滋味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天和地终于分开了,聪明的盘古却担心起来了,他在担心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

(2)出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哪些词是写盘古的动作(顶、蹬)。

(3)我们也来当一分钟的盘古吧。

(5)顶天立地时,盘古心里想——(可当场写也可回去写)。

(6)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1、小练笔:顶天立地时,盘古心里想——。

2、预习下一部分的内容。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是“送别”。古人写送别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中国人的传统,喜欢团圆。“何事长向别时圆”,分别总是令人伤感的。所以读古诗,要有一种传统文化的敏感。更何况诗人当时的处境:被贬官来到偏远的九江,本来心情就很痛苦,再加上分别之苦,更是雪上加霜。按照唐朝规定,被贬人员接到皇帝命令,必须马上动身。当时白居易来不及向朋友告别就起身了,所以他来到九江,对这难得的朋友格外珍惜和留恋。

二、第一小节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叙事要素外,还写了什么?

渲染了一种悲凉气氛。一个“秋”字告诉我们,当时的环境也是悲凉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举酒欲饮无管弦”点明了话别时的孤寂无聊。一个“惨”字告诉我们“以酒浇愁愁更愁”,这小小的船儿如何载得动这许多愁!分别之时,只有那一轮明月浸泡在江水中,冷月无声,诗人内心悲痛、伤感、凄凉。就在这时,出现了转机:一个“忽”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理解作者创造的艺术氛围是读懂作品的关键。抓关键词语,体会感情色彩。

三、第二段描写音乐,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解决三个问题:1.大量地使用比喻。2.运用留白、烘托的艺术手法。“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戛然而止,但是诗人的内心活动仍在继续。诗人沉醉在那美妙的音乐之中,音乐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3.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全过程。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试音到“低眉信手续续弹”,从“轻拢慢捻抹复挑”到“大珠小珠落玉盘”,从“间关莺语花底滑”到“凝绝不通声暂歇”,从“银瓶乍破水浆迸”到“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经历了一个从舒缓到激越,从单纯到错杂,从欢快到艰难,从连续到间歇,从高昂到低沉的复杂多变的过程。音乐的旋律起伏跌宕,千回百转,回肠荡气。更为动人的是,诗人对音乐的描写紧紧抠住一个“情”字:“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让情感伴随着音乐的起伏跌宕而变化,才能表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痛苦悲哀,才能显示出音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让学生说出喜欢的句子,课堂就活了。学生喜欢的句子如何与“三个问题”对接?顺序不是主要的,教师要因势利导,从学生喜欢的句子中引到“三个问题”上来。这是接榫的艺术。

四、自古以来,描写音乐的诗词歌赋很多,比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都是描写音乐的绝唱。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白妞说书”的一段,请大家欣赏: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不好。即便改成“掌声响起来”也不好。特定的艺术境界决定了只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才是最好的。贾岛的“敲”好还是“推”好?恐怕也是这个道理。进入到艺术欣赏的深层领域,估计学生比较感兴趣。

五、请同学们读第三小节,然后思考问题:琵琶女自叙身世与上段的音乐描写是什么关系?

有对应关系。教师板书:“描写音乐”――“自叙身世”。教师请同学们先交流,然后找几位同学回答。教师说上句:“描写音乐一段,虽然没有写琵琶女的身世,但那优美动人的乐曲,实际上就是在叙述琵琶女坎坷的身世。”请同学们接下句:“自叙身世这一段,虽然没有描写音乐,但那悲惨凄恻的身世经历,实际上就是一首悲凉的乐曲。”这种对联式的语言训练,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作品理解的程度,又可以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一举两得。

琵琶女的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说。引出这样的话来:“重要的是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怎样折射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美好人格;重要的是琵琶曲丰富的内涵如何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酸甜苦辣;重要的是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如何映现了诗人遭受挫折的人生经历。”可以采取说半句留半句的方式。诗人少年得志,才华横溢,报效国家,满腔热情――不料遭此打击,从天上落到地下。长期以来压抑在内心的悲痛、愤怒、伤感之情无处宣泄,即便有人倾听也可能无法理解,更谈不上产生共鸣了。琵琶女的悲惨遭遇无疑和诗人的坎坷人生非常相似,琵琶女的琴声早就勾起了诗人痛苦的回忆。当听了琵琶女的悲惨身世经历后,诗人仿佛找到了能够理解自己的知音,他再也控制不住长久以来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感情――“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像是一个饱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了久别的妈妈,倾诉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口哲难为听。”他如同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如同一个行走在茫茫黑夜里的过客,突然遇到了别人的施舍,突然看到了一线光明――“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他欣喜如狂,忘记了这种快乐转瞬即逝。他更像一个乞丐,用真诚又可怜的眼光恳求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女也被诗人感动了,她无法想象眼前这个名满天下的诗人竟然会有如此不公平的遭遇,“良久立”三个字把琵琶女内心翻江倒海般的复杂感情表现得含蓄蕴藉。我们可以想象,琵琶女眼中满含泪水,为了诗人,也为了自己,再尽情地弹一首。诗人痛哭流涕,泪洒青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两颗心连在一起。至此,我们明白了: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同的命运构成了同一个艺术典型。这就是《琵琶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悲剧美之所在,也就是它千古传唱的根本原因。课堂如潮,汹涌澎湃。这是一种课堂境界,学生在这种境界中,心灵得到陶冶,感情得到升华;教师也陶醉在这课堂艺术境界之中,体验人生,感受幸福。

七、一千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捧读这首诗仍然心潮澎湃,情不自已。为什么?

因为我们同情诗人的遭遇,因为我们热爱这位伟大的诗人,因为我们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我们感谢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美好的精神食粮。“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最后,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无限崇敬之情,把这首诗再朗读一遍。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琵琶行》,我内心都难以平静,备课时两眼闪着泪花,甚至不得不停下来平静一会儿。我太喜爱这首诗了,它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我的心。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准备:电子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跟父亲学音乐,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岁举行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和庸俗。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为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5、请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6、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学习生字。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2、学生默读后思考讨论。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2-7),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8-结束)。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教学方法:教法:读议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相结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热,激发兴趣。

你会说“(     )天(    )地”的成语吗?

二、复习导入,提炼中心。

1、这些词语你都会念了吗?

(课件出示词语:混沌 漆黑 抡起 缓缓 一丈 黑暗 肌肤 辽阔 血液 滋润 创造 下降 猛劈 逐渐 祖宗 四肢)。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反复诵读,品析词句。

1、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

2、指导读好第一、二自然段。

3、天和地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

(出示课件)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范读。指名读。男、女同学分句读。再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显示: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

4、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

5、在这篇文章里表示慢的词语还有,请大家到课文里找找。

(课件出示文中四组句子,演示表示慢的词语变红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体验艰辛。

1、现在我们来当当盘古。

2、课件出示盘古顶天立地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 我想说:盘古,你真_________!)。

五、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1、终于有一天,盘古累得倒下了,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指着大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同学,黄色部分读给我自己。让我们共同来分享这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4、请同学们仿照上面的句式,将句子补充完整,然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

六、想象画面,复述故事。

1、同学们,你能把盘古创造世界的过程完整地讲一讲吗?

(出示课件:宇宙混沌  巨人沉睡        气息变风云。

抡斧猛劈  天地生成        声音变雷声。

顶天蹬地  天升地沉        双眼变日月。

身体巨变  创造宇宙        四肢变四极。

肌肤变大地。

血液变江河。

汗毛变树木。

汗水变雨露。

……。

2、现在,下面请大家选择一段练说。

七、升华中心,课外延伸。

1、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课件逐个出示神话故事图片及名称。)。

2、课件示作业:这些神话故事很有趣,课后我要找来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盘古开             创造 宇宙。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说话,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黑暗创造宇宙(一生上黑板听写)。

校对听写结果.

2、说话导入.

谁能用咱们听写的这几个词,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最后一段]。

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说说对盘古的印象[伟大]。

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课文,体会伟大.

找到句子后,找到重点词语,说说你的理解,你的感悟,有收获的请举手。

弹性教学:

1、教学: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a、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动作[顶天立地]。

老师示范做这一个动作。

b、找反义词[升高------下沉]师随机板书。

重点体会使劲一词.使劲一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这一句.

c、教师引领学生:是呀,人类的老祖宗盘古(齐读最后一句.

2、教学: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理解:混沌[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谁是大力士来读读这一句?

[随机板书]。

重点理解动词:抡、猛劈。

b、果然一声巨响,天地怎么样了呢?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知道朗读这一句,可指名读,再齐读。

这一句话中有很多对反义词,先自己圈出来[反映敏捷是聪明的表现]师随机板书。

c、教师引领学生:是呀,人类的老祖宗盘古(齐读最后一段)。

3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读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盘古的什么化作了什么?找出变化后,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样。

开小火车读。

自己喜欢哪一句先准备一下,两列小火车开,看哪一组好。

齐读第四段。

请你也来写一句盘古的什么变成了怎样的什么?看谁的想象力丰富、奇特。

[当回作者,拼起来是一段完整的文章]。

交流,互评。

看,盘古就算自己倒下了,还在为创造美丽的宇宙不断努力,我们怎能不被盘古的伟大深深感动:

教师引领学生:是呀,人类的老祖宗盘古(齐读最后一段)。

4、此时此刻,你想怎么来赞美盘古?

教师示范:盘古啊,盘古,你真酷!

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5、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

板书设计:

创造  宇宙。

化作:气息  风云。

声音  隆隆的雷声。

四肢  四极。

血液  江河。

汗水  雨露。

肌肤  大地。

汗毛  树木。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反思

本课教学我从“移植”的话题导入,学生谈到了心脏移植、肾脏移植、骨髓移植等,我顺势引出了“记忆移植”这一新奇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过程中,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交流时由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我相机指点,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把质疑解疑的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语言优美规范,节奏感强,特别适合学生朗读,所以我安排了自由读、与同伴合作读并到前面来读等形式,同时结合学生评价指导朗读。在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部分这一环节中,我对朗读指导还是不到位,所以学生读得不精彩。最后我设计了练笔环节,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让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很是遗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正确认读生字,会写“旗”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读中想想画面、体会欢乐、喜庆的气氛。

3、愿意通过朗读表达对祖国的爱,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正确读写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欢乐、喜庆的气氛。

2读出感情,读出层次。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一直入课题,复习旧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欢庆。

师:大家把右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写题目,师板书。

“欢”字注意“又”字的捺变成了一个长点。

“庆”字最后一捺写出笔锋。

生:书空。

师:欢庆的心情是怎样?

生:快乐,高兴的。

师:带着快乐、高兴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和生字词交上了朋友,还认识它们吗?(认识)。

自己读读,准备开火车。

(自由读)。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我的火车就要开……”

出示词语:献上洁白祖国奏起乐曲欢乐旗帜十三亿。

师:大家发现没有,有个字是多音字,是———乐。

出示词卡:欢乐读。乐还可以组什么词?(欢乐、快乐……)。

乐曲读。乐可以组哪些词?(音乐、乐章……)。

师:孩子们把词语读得真准,字也一定能读准。是不是?(是)。

每个字读两遍。(齐读)上节课我们写了七个生字,这节课我们学写——“旗”

课件把“旗”字变色。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注意“方”的笔顺,怎么写?让生说。“其”是两横、卧人不要写掉。)。

现在看看老师是怎么写这个字的,右手食指竖起来,和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师说笔顺,生跟说。

生:书空。

师:现在大家翻开课堂本。把字写两遍,注上拼音。写字的时候做到“三个一”。

生:书写。

师:巡视,注意学生坐姿、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评价语:这个同学写完了,手举得端端正正。

展示学生作业。

评价语:字迹清晰、工整、写到田字格的正中。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这么好?暗示举手。

这么多同学都写得好,你们的进步真大!

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好。

2、看图片,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从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一就成了祖国妈妈的生日。59年来,每年的这一天,祖国妈妈的孩子,都会共同欢庆这个美好的日子,现在,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

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载舞的场面。

师:人们扭起秧歌、舞起长龙,迎接祖国妈妈的生日。

天安门前人如潮、花如海,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北京的夜晚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全国人民共同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这些图片怎么样?

(很美、很热闹)。

师:从你们的欢呼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国庆的热情,现在,大家把这热情带到课文里去,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比比谁读得最流利。

二、理解、朗读课文。

1初步感知,质疑问难。

师:抽学生读,检测朗读情况。(评价,正音)。

师:想听老师读吗?

生:想。

师:好,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诗中都写了谁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师朗读。

生: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孩子。

师:相机板书。

师:对,她们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现在请你们齐读课文,看看你还能读懂些什么?

(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们又读懂了什么?

模拟回答:

(1)我读懂了十三亿孩子在欢庆十月一日——国庆节。

(2)我读懂了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3)我读懂了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这是一个比喻句。

(4)我读懂了旗帜就是旗子。

(5)我读懂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6)我读懂了十三亿孩子是指全国人民。

2、理解第一句,指导朗读。

a师:你们说得真好!孩子们,诗的第一句写了田野、枫林、蓝天、大海欢庆祖国妈妈生日的场景。老师还找了些图片呢,想看吗?(想)这些图片怎样?(很美)。

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美美的读一读,把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自由读)。

b模拟教学:

a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师:哪些孩子喜欢第一句?(举手)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展示展示他朗读的本领。

师:你读的时候眼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稻谷、高粱、梨子……)。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诗句来描述一下吗?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师:听到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来到了这丰收的田野,老师都想和你们一起读了,好吗?(好)。

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还联想到以前学过的诗句,读得非常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朗读好后面的诗句。

b枫叶举起火红的旗帜。

师:哪个孩子想来读第二句诗?

(生读)。

师:你读这句诗看到了什么?

(火红的枫叶)。

读这一句你们想到了哪句古诗?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被霜打过的枫叶漫山遍野,火红火红的,这就是枫林举起的——(旗帜)。

师:一起读读这句诗。起——。

c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师:谁愿意来读读第三句?

(生读)。

师:蓝天里白鸽自由地飞翔,像一支动人的舞蹈,白鸽象征着什么?

生:和平。

师:这和平的使者在蓝天里自由飞翔,它们会给祖国妈妈送上什么祝福呢?

预设一:生直接说出来。

(祝福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祝福国庆节快乐。

祝妈妈繁荣昌盛,更加美丽。

……)。

预设二:生说不出来。

教师引导:祝福妈妈生日快乐……。

师:祝福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带着对祖国的祝福齐读这句诗,可以加上动作。

女生准备——。

读得太有感情了。

男生读——。

读得很棒!

d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师:谁愿意向第四句发出挑战?

(多抽几名生读)。

评价语:声音真洪亮!

读得真流利!

师:听,大海正弹奏着欢乐的乐曲。——。

课件:短暂的波浪声。

师:你说说大海可能弹奏什么乐曲呢?

生:欢乐的歌。

师:祖国妈妈的生日他会唱什么歌?

生:《生日快乐》歌。

《国歌》。

……。

师:大海在祖国妈妈的生日献上这么多欢乐的乐曲,我们小朋友也来快乐地读一读。四个大组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有感情。

一大组准备,大海奏起——(师手示意二三四大组轮读)。

d师:大家读得真有感情,把诗句连起来读还能读得这么好吗?(能)。

试一试,抬头挺胸,坐端正,声音才好听。

(生读)。

3。第二句理解、朗读。

师:同学们,这几句诗描写了金秋十月,果实累累、红枫似火、白鸽齐飞、海涛阵阵的欢快和喜悦场景,是因为什么节日的到来?(国庆)。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课件出示: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祖国妈妈的十三亿孩子是怎样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呢?

生说。

预设一:只有小孩。

师:十三亿孩子仅仅指我们小朋友吗?来看一看。

预设二:孩子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祖国妈妈的孩子是怎么欢庆的?

课件:小朋友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欢庆图片。

师: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说)。

师:对。同学们,不管是老人、青年、还是小朋友,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解放军,不管在大陆、香港、还是国外,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带着欢庆、喜悦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

4。全诗背诵,情感升华。

师:孩子们,你们今年几岁了?

(七岁、八岁)。

对,你们有的七岁有的八岁。我们的祖国妈妈已经59岁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祖国妈妈这59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出示幻灯片:开国、香港回归、神州6号、奥运、神州7号。

注:每幅配上时间,解说。

师:看到亲爱的祖国妈妈取得的辉煌成就,你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自豪不自豪?

生:自豪!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高兴自豪的语气齐读全文。配乐朗读。

生:看书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有感情,谁能来背背这首诗?

(生个别背)。

评价语:背得真流利。

真有感情,还带上了动作。

师:谁还愿意来?(生举手)全班起立一起来!

三拓展提升。

师:背得真投入!孩子们,田野献出果实、枫林举起旗帜、蓝天飞着白鸽、大海奏起乐曲,我们应该献出什么呢?让我们献出一首最美的诗给祖国妈妈。

一二大组读1、3、5、7行,三四大组读2、4、6、8行。最后两行全班齐读。

起——。

我爱祖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小河;

我爱五星红旗,

我爱白鸽;

我爱红领巾,

我爱花朵;

我爱爸爸妈妈,

我爱老师同学。

你要问我最爱什么,

我最爱我的祖国!

师:通过你们朗诵,老师感受到了欢庆的气氛,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妈妈的热爱,相信祖国妈妈也很爱你们。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

师:我们先来做个连线题。出示题(指出这些都是神话故事)。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神话故事,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读课题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

生:朗读时强调“盘古”

师: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开天地”)。

师: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个神奇的故事吧?

生:听录音读课文,看录像。

师:谁能用简短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句式提示(生:回答)。

师:大家一定很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那就赶快行动吧,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检查预习:

出示:你能读一读吗?

1.指名读(纠正“血液”)2.齐读(纠正“滋润”)师:指读“滋润”,字音读得准,但感觉不准,看看它是什么部首?是呀,水份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空气滋润了,人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生:读)。

师:再舒服点。读课文要有感情,读词语同样要读出感觉。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师:老师知道你们爱读书,但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你们行吗?我们试试吧,请大家拿出笔,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把它画出来。

生回答。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板书:创造。

师:你们知道“创”为什么是立刀旁吗?(创造需要刀斧来开天劈地,披荆斩棘)。

“造”为什么是走之儿呢?(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途)。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师:盘古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孩子们拿好书,我们到书里找答案。

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看见什么了?(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

师:怎样读,能让人听出周围一片漆黑?(生再读:他见周围一片(拖长,虚声)漆黑(渐弱)。指二三人读。

师:盘古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怎么做?(生: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引读: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看见周围-------(生)一片漆黑。就-----(生)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生)一声巨响。

师:声音太轻,这是小响再来-----中响------直到读得整齐而响亮。

师: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生)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体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难?(生:缓缓、慢慢)。

师:读出这种艰难(生:缓---缓,慢----慢)很费劲地读。

师:现在男女同学轮读这二句话。

生: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看老师写字(板书:顶天蹬地)我请一位同学上台做给大家看。

师:孩子们,这不可笑,盘古可是在做顶天蹬地的大事,稍有分心,天地将再次闭合,世界将永远暗无天日!照他的动作,我们来读书中的句子。(生: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你的动作要做好,你用力了,我们才好使劲!再读!(生:就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师:老师问你,你实话告诉老师,这样顶天蹬地,感觉怎么样?(生:好累,手、头酸)。

师:我感觉到了盘古脖子很酸了,脚很痛了,他快要撑不住了……。

此时此刻的盘古在想些什么呢?

生:为了后代我不能放弃。

生:如果放弃了,天地又会混沌一片。

师:是呀,这些困难都动摇不了盘古心中坚定的信念,一万年过去了,盘古怎么做?读。

生: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十万年过去了,

生: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万年过去了。

生: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引读: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形成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四、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都变成什么了?我们再看书。

师: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生: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

生: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双眼变成了。

生:太阳和月亮。

师:他的四肢,变成了。

生: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师:他的肌肤,变成了。

生:辽阔的大地。

师:他的血液,变成了。

生: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他的汗毛,变成了。

生:茂盛的花草树木。

师:他的汗水,变成了。

生: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你们的回答,终于让我明白,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师:(指着大屏幕上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同学,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师:哎,雨露后面有个省略号,你知道这个省略号的秘密吗?(生:盘古的身体还变成了什么省掉了)。

师: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先想想,盘古的身体上还有哪些课文是没有写过的?(生答)现在我们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

每位同学先自己写一写,写在课文的空白处。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改一改,最后大家按顺序把写的话连成一段。

(如: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钻石。他粗粗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他身上一个个细胞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他起伏不定的心情变成了反复无常的四季。)。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我仿佛看到了你们在神话世界里翱翔,难怪有人说,读书最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幅画,孩子们,你们能把一个省略号读成一幅幅美丽的画,真是了不起啊!

师:大家写了这么多变化,如果都加到书上,这省略号可以擦掉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生:因为省略号是代表永远都写不完的。因为世界上的万物你写不完的。)。

五、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师:孩子们,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话对盘古说吧。

生:盘古,你真伟大!真了不起!

师:依你们看,他什么地方伟大,什么地方了不起?

生:他为了开天地坚持不懈,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人间------。

师:你们所说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难,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归根结底是一种创造的精神。孩子们,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敬佩之情,认认真真地写好这两个字,边写边用心感受盘古创造的艰难和为了人类完完全全地奉献!

师:展示作品:看!只有这样写字,才是真正理解了创造的意思。下课。

板书。

创造创造。

抡斧猛劈。

顶天蹬地。

化做万物。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反思

本篇诗歌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为了实现此项目标,我设计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男女生轮读,齐读,整体悟读等多项活动,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通过我动情的朗读,感染了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心灵的共鸣,体会到了诗歌表达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最后拓展延伸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能恰如其分的续写诗歌,使本堂课的教学活动达到了高潮,实现了“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的这项目标。

不足之处:本人对课改的理念领悟有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信任,没有充分放手,活动开展处于半扶半放状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