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写法指导(优质16篇)

时间:2023-11-26 06:30:10 作者:念青松 调研报告写法指导(优质16篇)

调研报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总之,调研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活动,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研究特定的问题和现象。

标准调研报告的写法

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

指导员调研报告

(一)地理气候概况。xx村隶属xx佤族自治县xx镇,地处镇东及东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镇道路为毛石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89公里。东邻xx县中课乡嘎勒村,南邻勐卡镇永业村和xx镇阿莫村,西邻xx镇xx村,北邻xx镇代格拉村。xx村属于亚热带雨林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平均海拔1602米,年平均气温20.3℃,年降水量1950毫米。

(二)人口及土地概况。xx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45户,户籍人口1556人,其中农业人口1541人,劳动力906人,其中佤族1551人、汉族5人、彝族1人。全村国土面积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65亩,人均耕地2.41亩,拥有林地12699亩,人均占有林地8.15亩,临时耕地960亩,旱地415亩,人均占有旱地0.26亩。茶叶面积1224亩,甘蔗面积365亩,玉米面积1060亩,水田面积1190亩,蔬菜面积80亩,其他作物面积68亩。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小红米、小米荞等农作物。

(三)经济情况。xx村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6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50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经济来源以传统粮食种植业(稻谷、玉米、米荞、茶叶、甘蔗)、传统养殖业(养猪、牛、鸡等)及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为主,第二产业为零,第三产业只有商饮和运输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目前正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但由于种植周期较长,经济效果尚未显现。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40%以上,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30%。

(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配套设施状况。水利条件:境内有xx河,是主要的农业灌溉水源,但设施有限,利用率低,大部分耕地主要以雨季的天然降水为农作物提供水源,该村农业仍属山区雨养农业。全村的农田水利化程度还很低,全村20公里水均为未实现三面光。交通条件:通镇的主干公路道路1条,为毛石路13公里,路面宽4米,有效路面3.5米。能源条件:7个村民小组445户已全部通电,通电率为100%。由于经济贫困,用电仅用于照明和电视,群众基本上是靠伐薪柴作为生活能源;经济条件稍好的群众安装了太阳能。教育:建有小学1所,但仅办到4年级,校舍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拥有教师5人,在校学生71人,住校生29人,图书约有xx册。文化: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卫生: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卫生室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13公里。广播电视:339户通卫星电视,拥有电视机339台。农户住房:以杈杈房、木板房为主,抗震级别较低,基本属于贫困危房的改造范围。

(五)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全村共有正式党员40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党员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75岁,最小年龄24岁,村党总支部设5名委员,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主任实行“一肩挑”,党总支部下设7个党支部,党员活动室有8个。

(一)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xx村林地多,耕地少,耕地土壤贫瘠,现有的农田多数是“雷响田”,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差,无法保证农田的灌溉需要,多渠道发展农业经济受限。目前,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玉米、茶叶,并有小规模种植核桃、米荞、甘蔗,由于近年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费用不断上升,村中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特别是今年种植的甘蔗由于国际糖价下降,糖厂收购价较降低,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不好,全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经济收入偏低。

(二)农业生产缺少技术支持,市场观念落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想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而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要依靠的便是先进的技术。例如,在xx村家家户户都养殖冬瓜猪,但存在饲养时间长,肥肉多瘦肉少,产量低的问题,而在销售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本地人喜欢买,外地人不认可,但是本地人购买力有限,由于缺乏对产品的包装宣传,没有与国内市场对接,未能向高经济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发展。再如种植的米荞,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投入少,全国范围内只有xx县种植,又称为“xx米荞”但种植户缺乏技术指导,产量较低,多为“单兵作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和“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保障,米荞产业多以初级产品出售,其潜在的巨大经济附加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三)道路交通滞后。该村7个村民小组中,一、三、四、五、七组的道路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实现了村内道路路面硬化,基本能满足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但二、六组处于山区陡坡地带,路面狭窄,还属土泥路面,尚未得到硬化,道路路况较差,经雨水冲刷后路面损毁严重,部分路面已变得沟壑纵横,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

(四)农村公共事业条件差、教学水平低、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普遍偏低,药品短缺,医疗设备落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欠缺。三是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治意识较为淡薄,致使法律在调解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社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全村村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

(五)认识上有偏差。一是农民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存在过分依赖于政府投入的不良倾向。二是乡镇和相关部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虽然高,但是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加快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少数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期望两三年功夫就能建成新农村。xx村作为xx重要的佤族村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然而这些特色文化并没有得到深度挖掘,如何将特色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起到互惠互补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环境卫生整治还需进一步深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村建盖了七个公厕、五个垃圾池,但大多数村组、农户没有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杂物乱堆乱放,牲畜随意放养,粪便到处有,垃圾路边扔,长年累月大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影响了居住环境。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动作用的发挥上不强。一些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指导、帮助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思路不宽,工作方法单一,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心想的都是自己的日子,盘算的都是自家的“如意算盘”,精力没有放在本职工作上。三是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无任何经济来源。目前,村级组织使用的经费基本上是依靠上级组织下拨来维持,很多工作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村“两委”的作用无法全面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八)贫困危房户较多。xx村约406户为贫困危房户,贫困危房户占80%,多为杈杈房、木板房,存在漏雨、裂缝、抗震级别低等问题。今年xx县实施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按照要求,作为边疆少数民地区,由财政筹措房款最高可达4万元,剩余部分动员社会力量,由贫困危房户向亲友筹措、银行贷款,或采用捐助、出义工等形式共同解决,经过抽调了专门人员对所有住户进行逐户宣传动员和摸调查,大部分群众都愿意拟建新房。

(一)上级支持力度大。今年来,xx县交通局不断帮助xx村改善交通条件,xx村到xx镇和中课镇混泥土硬化道路即将完工,为沿路村组项目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物资的运输和沿街铺面的经营。现任村“两委”班子勤奋钻研,熟悉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导向,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扶持。

(二)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xx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大,文化水平较高,有思路,班子团结务实,能为群众办实事,理清了促进本村发展的思路,在具体实践中为实现奋斗目标付出了诸多努力。目前全村大部分党员积极性高,能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大。xx村属于山区,降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林地面积多,木材资源以冬瓜书、杉树、竹料、西南桦、杂木为主,可大力开发“林下资源”,在林下发展种养殖业,积极打造生态农产品牌。半山坡地带水源不足,适合规模种植泡核桃、茶叶等。耕地地带大量推广种植“xx米荞”、小红米、玉米等。水田地带可以种植水稻。通过农业多种经营,便能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抓住省委、省政府对xx实施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机遇,加快实施贫困危房户新居改造、乡村洁净等工程,以改造农村猪圈、厕所、厨房,带动种植养殖业三位一体生态种植养殖技术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村庄改造中,应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房设计上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注重与自然相和谐。要把农村新能源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结合起来,要积极发展太阳能、水能等洁净能源。要整体推进乡村道路、给排水、村庄净化亮化美化、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突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各级政府应加大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力度,提高公共资源对农民的覆盖度,突出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继续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巩固“两基”成果,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力争参保合格率达100%,不断筹集新农合基金,减免新农合补偿金,切实解决农民看病、就医等问题。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坚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组建佤族民间文艺演出队,举办农民喜欢的文艺晚会和农民趣味运动会。完成“户户通”安装和维修任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电视难、听广播困难的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基层领导干部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由于各家各户的家庭财力状况差别,组与组之间基础各异,新农村建设要尽量终做到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群众愿望,不搞强迫命令,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房,未规划不批建”,使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能发挥更好的效益。建设新农村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好事需要办实,切不要重“唱功”轻“做功”,更不能搞大干快上式的“政绩工程”。

(四)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培养一批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致富带头人。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培育群众对法律的崇尚和信仰,引导农村群众依法表达利益的诉求,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减少用“陈规陋习”解决问题,营造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五)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立足xx村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按照镇政府提出的“两稳两突两推进”的工作措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使粮食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人均达5亩以上,进一步壮大米荞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米荞“提纯复壮”和脱壳加工技术。稳定发展茶产业。加大1000亩核桃后勤管理和500亩核桃嫁接,壮大核桃产业规模。突破养殖业发展,推出土鸡养殖及大牲畜养殖。抓好竹产业发展。推进板栗、澳洲坚果等新兴产业发展。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产、供、销生产模式,重点解决xx村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缺龙头,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企业、农户、基地利益联结不紧的问题。

总之,通过半年的农村工作,深入实地走访、调研,使我对xx村的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珍惜机会、倍加努力、善于思考、刻苦钻研,为xx佤族新农村建设奉献微薄之力。

指导员调研报告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88个农民文艺团队,4个社区艺术团,19个农民文化示范户,2个农家书屋。

2、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

(1)xx年新建综合文化站6个。新营站占地xx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红耀站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什站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西滩站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王民站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火石寨站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

(2)xx至xx年先后建在乡(镇)政府院内的文化站有:硝河站50平方米,平峰镇站80平方米,将台乡站100平方米,吉强镇站100平方米,兴隆镇站73平方米。

(3)xx年以前建的独门独院的文化站有:沙沟站(xx年)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1平方米;马莲站(xx年)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苏堡站(1999年)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白崖站(1998年)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191平方米;偏城(1998年)占地848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

(4)已拆除无站舍的有兴坪乡站、田坪乡站。

3、文化站人员现状。

全县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共有91人。其中男81人,女10人;干部8人,工人83人;回族36人,汉族55人;大专以上学历28人,中专及高中48人,初中15人。技术职称:中级1人,初级34人。在岗80人,离岗退养11人。50岁以上42人。

4、村文化室基础设施。

全县有村文化室(党员活动室)306个。标准化建设的活动室88个,总面积7920平方米。组织部门给306个村活动室均配有电教设备、桌凳等,文化部门配备娱乐活动设施的活动室10个。

全县原有农民文艺团队(村社戏班子)169个,皮影戏班7家,现在正常活动的农民文艺团队88个(包括1家皮影戏班)。xx年以后县城成立社区艺术团4个,建立19个农民文化示范户,2个农家书屋。文化部门给予扶持配发设施器材的农民文艺团队8个,文化示范户19个,农家书屋2个。

全县农村文化机构健全,乡镇有专职工作人员,村室有兼职人员。

xx年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举办较大型的群众文体活动总计206次。活动次数最多的吉强站16次,将台站15次,最少的田坪站、新营站、硝河站、什站、火石寨站8次。举办科普文化培训班总计121次,5901人(次),最多的8次,分别是吉强站、兴平站、将台站、硝河站、兴隆站、火石寨站、沙沟站、偏城站,最少的4次,分别是红耀站、田坪站、苏堡站。全县19个综合文化站阵地活动均在240天以上。全县306个村文化室每年活动3216次,平均活动都在10次以上。全县88个农村文艺团队年演出总计2735场(次),21个农村示范户(农家书屋)每年活动总计320次,平均活动都在16次以上。农村文化工作建立资料档案的有吉强镇、硝河乡,其它16个乡镇均无资料档案。

1、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面积窄小,功能不全。有拆除无站所的、有破旧不堪的、有的在乡政府院内、有的地处偏僻、有的是砖木结构、有的是砖混结构,面积有大有小。兴坪站1991年建,1997年维修,占地650平方米,建筑154平方米,xx年扩建兴坪中学被拆除。田坪站1999年建,占地281平方米,建筑154平方米,xx年扩建市场被拆除。苏堡站、马莲站、白崖站、偏城站、沙沟站为独门独院砖木结构,面积都在100平方米左右。吉强站、兴隆站、将台站、平峰站、硝河站是近年新建砖混结构都在政府院内,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红耀站、新营站、火石寨站、王民站、西滩站、什站是xx年按照自治区统一设计建设,结构、功能和使用面积都达标,但没有配套活动器材,围墙、院落没有硬化,目前还不能使用。

2、乡站的阵地和职能作用没有运用发挥。

xx年全县19个乡站全部配发了数电影设施,落实“2131”目标,只有沙沟站、火石寨站专业人员开展农村放映,其它17个乡(镇)站电影放映专业人员闲置,在社会上另聘的人员放映。乡(镇)站的活动阵地一部分出租为门市部,一部分为家属院。乡站的专业人员绝大部分被乡(镇)政府挪用包村驻队,进行其它工作。全县19个乡站都没有正常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的场所。

3、农村文化工作没有纳入目标管理,指导、协调、配合不够,致使农村文化工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近xx年来,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文化站移交到乡(镇)政府管理后,业务主管部门就很少与乡镇站取得联系。在本次调研时,乡镇领导和乡站工作人员均提出建议:一是将文化站收回文化主管部门管理,利于开展工作。二是每年部署全县文化工作时,农村文化工作要提出目标并联系指导。

4、村级文化阵地设施器材相对滞后,缺少必要的活动器材和报刊书籍,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引导不够,致使大部分文化阵地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近2年争取项目扶持村级文化室10个,文艺队8个,文化示范户(农家书屋)21个,但对其开展活动、设施的使用没有跟踪调查,致使一部分设施闲置,一部分设施流失变为私有。

5、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多头管理,资源配制等方面各主管部门关系未理顺,各唱各的调,因此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够。

6、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学历低。90%的人员为工人,70%的人员无专业技术职称,50岁以上的人员占50%。

1、对农村文化工作进行分级管理,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管理指导乡级文化站,乡文化站管理指导村级文化室、文艺团队、文化示范户。

2、将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文化建设项目,建设功能齐备,面积达标的综合文化站,并陆续配套文化活动广场和舞台,改善群众文化活动条件。

3、整合和合理配制文化资源,建设集群众业余文艺演出、体育活动、新农村信息化、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小功率发射点等综合功能的农村文化阵地,并设立专门的村级管理组织,指派专门的管理人员组织开展活动,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利用现有文化资源。

4、村级文化室购置一定数量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方面的报刊书籍。以农村文化室为阵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延伸到村级,并坚持送戏下乡,以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5、积极组织引导农村群众业余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举办较大型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活动,以激发群众参与文娱活动的热情。

6、对农村文艺和文化方面有特长的农民组织培训,培养农村文艺、文化体育活动的骨干。

7、扶持农民业余剧团,建立文化示范户和农家书屋,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

8、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引进文化专业人才,培训现有人员,提高素质。

指导员调研报告

xx县辖11个乡(镇)、100个村民委(社区),截止xx年底,全县农业人口42.2467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2.6%,劳动力24.5767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58.17%,家庭承包耕地面积478816亩(其中:田145305亩、地333511亩),林地92.66万亩。

从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以来,全县11个乡镇都开展了完善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共落实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经营权户数91354户,签订承包合同88197份,占承包农户总数的100%,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88197份,发证率达到了100%。截止目前,全县共流转耕地面积43301亩,占承包耕地的9.04%,涉及农户7582户;办理林权流转45612亩,占林地面积的4.92%,有87宗林地进行登记,发放林权证77本,涉及10个乡镇、28个村民委、56个村小组,流转金额823万元;草地流转23020亩,租期30年,流转金额4143.6万元。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

一是耕地流转方式以出租为主,代耕比重还比较大。截止目前,全县流转的43301亩耕地中,以转包方式流转的1892亩,占流转总面积4.37%;以出租方式流转的2831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5.39%;以互换方式流转的1592亩,占流转总面积3.68%;以转让方式流转的960亩,占流转总面积2.2%;其他形式(代耕)10542亩,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24.35%。林地、草地流转方式都为直接出租。二是林地、草地属于长期,耕地流转多为短期。耕地除了转让、互换、代耕以外,土地流转期限在2年以内的占90%以上,多数土地出租合同一年一签。三是土地收益差别大。全县土地流转山区和坝区的土地流转费用差距较大,山区林地、草地流转费用偏低,每年每亩60—300元不等,坝区按基础设施条件好坏的每年每亩300—1000元不等。四是土地流转经营范围多元化。由以前耕地流转单一从事种植业为主发展到耕地、林地、草地流转从事种植、养殖、经济林多元的发展格局。五是流转经营主体多元化。由本地农户自发流转发展到本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引进外地有技术、有经验的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流转的多经营主体的格局。

(一)坚持政策,规范流转,促农村和谐稳定。

由于土地流转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土地流转中,始终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农民需要为出发点,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把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作为先决条件,切实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户土地流转收益权。同时,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下硬性指标,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群众意愿,不强行推进,严格遵循规定,充分保障双方的主体地位,大力规范土地流转申请、登记备案、公证各项程序,依法合理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

随着土地流转管理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不但解决了从事非农产业农户的后顾之忧,还拓展了种地农户的发展空间,开辟了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减少了口头协议进行流转造成的纠纷,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解决,做到有证可查,有据可依,减少了人为的调处障碍,促进了全县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多管齐下,加强流转,促农民分工分业。

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等特点,我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一是通过广泛宣传,深入指导,营造土地流转良好氛围。二是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对土地进行流转。前面提到的形式以及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都可以进行。三是积极探索有效的流转办法,成片集中流转承包土地,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实行集中开发。四是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民职业分化,实现了农民身份的多种转变,大量流转了土地的农村人口转移和聚集到小城镇,由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民转变为城镇的消费者和劳动者,既为社会创造了商机,也提供了劳务,促进了城乡之间劳动力、资金、技术、设备等各种要素的互相流动,为城乡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其次,土地的合理流转,还可让农村“能人”整合和盘活土地、人力资源,发展集约化、专业化、效益化种养业,做强第一产业,使农村形成一种业主与用工的新的生产关系,造就一批新型农村业主,带出一批农业产业工人,使农民“昔日种田盼秋收,而今每月领薪酬”。如xx年4月引进的xx松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余万元,租赁土地大稼依、小稼依2个村民委6个村小组423农户1000亩土地,建成全州首家千亩连片港澳蔬菜特供基地,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每亩600元租金收入,还吸纳了2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年务工收入达180余万元。

(三)利用时机,筑牢基础,促流转步伐。

自从xx年全省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充分整合各部门资金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新烟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了改善了我县项目实施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7.36万亩,平整土地10.73万亩,为我县大规模流转承包土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

如:xx—xx年,在平远小舍姑、回龙新烟区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对3.2万亩零星分散土地进行倒埂平整、重新分配,使33个村小组的20761块土地调整为3445块,通过互换、出租、转包等形式,化整为零,实现了2万亩集中连片种植,为全县乃至全国烤烟规划化栽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烤烟栽种过后因改造后便利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吸引浙江客商租地种植反季大棚西瓜7300亩,未改造前该地土地一亩租金250元左右,改造后达到850元/亩,光一年的租金周边群众就能得到620.5万元,比改造前增加438万元。同时到西瓜大棚打工的周边村寨群众可以拿到30元/天的工钱,一亩按15个工计算,共请工109500人次,周边农户打工报酬328.5万元,极大的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xx年在平远地区计划租地栽种西瓜的客商已经开始租地建棚,截止目前已出租耕地3000余亩。

(四)培育龙头,带动流转,促规模经营。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搞好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经营”的总体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引商户、建基地、拓市场、促外销、带发展”,积极培育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鼓励开展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截止目前我县已经培育本地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04780.8万元,上缴税金1646.25万元,实现净利润4667.65万元,出口创汇2837.7万美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40元。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新引进香港客商在平远、稼依租地建立蔬菜种植基地成立规模化龙头企业2家(xx县兴仔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xx县松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帮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土地流转流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及农业合作组织的有1509户,面积10985亩,占流转总量的25.37%。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业主(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多种先进的农机具、优良品种和先进农业适用技术,多方接受农业信息服务,继而整合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解决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在销售、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难题,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了经营效益,带动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如:润辉公司、华博公司、同和公司投入资金承包土地建生产基地,引进小米辣、韩国辣新品种给农户种植,在种植技术上提供指导,使全县辣椒种植农户小米辣、韩国辣种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如今辣椒种植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xx县兴仔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xx年11月落户xx县平远镇尧房白者村,计划xx年在xx县投资建立蔬菜基地达到3000亩,五年内发展到1万亩以上。xx年11月至今,已租用土地1500亩,租金每亩800—900元,用于种植油菜心、芥蓝、江门白菜、豆角(豇豆)等10多个品种的优质蔬菜。目前公司1500亩基地平均每天用工200人,可实现农民劳动力收入182.5万元;1500亩基地每天可产蔬菜约15吨,年产5475吨,按5000元/吨计算,每年可实现2737.5万元的经济收入。万亩基地建成后每年可保障就业劳动力1300人,实现劳动力收入1186.25万元;每年产蔬菜36500吨,可实现经济收益1.825亿元。5年后,xx县农民学会种植经验和技术后,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提供种子、种苗给农户种植,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大面积发展优质蔬菜,带动当地农户致富,积极推动xx县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实现公司利益和农民利益双赢。

(五)特色经营,多元流转,促产业优化。

我县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方式已经从以往单一的蔬菜、烤烟、辣椒、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业扩展到杂交玉米制种、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等多元化的范围,使全县农业产业布局不断完善,规模化种、养殖业不断扩大。以八嘎乡为例,xx年全乡流转承包地8000多亩,其中:940亩用于建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及三星上寨巴西蘑菇种植合作社,种养户亩产收入在3200元以上。5900亩用于发展杉树、桉树经济林作物栽植,实现土地流转创造55000万元的经济价值。100多亩山林地用于圈养鸡禽养殖、鸭禽养殖、生猪养殖,实现经济创收4.5万元/年,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方式,全乡创造了多赢的局面,改变了传统模式,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六)创新方法,打造亮点,促模式创新。

草场土地流转在我县土地流转中是新发展方向,我县天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在阿舍乡租赁23020亩草场,建成了阿舍黑巴人工草场,改变以前公司单方面养殖的方式,开展与农户进行联合养牛,即:公司负责提供基础母牛、负责品种改良、负责厩舍改造、负责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和畜产品的回收销售;农户主要负责草场的维护与牛的饲养管理,在草场周边的农户,公司还把草场划分片区,由公司出资对牧草的施肥与管护,让农户在划定区域内放牧,以便公司统一管理和跟踪服务,随时了解牛的生长状况,以便及时回购新增的犊牛,从而提高农户养牛的积极性和管理牛群的主动性,在与农户联合饲养上,采取3:7分成的办法,即:公司30%、农户70%。目前与该公司联合饲养的农户有231户、饲养母牛1155头,户均饲养5头。经公司回收联合饲养户的杂交犊牛,共先后育肥肉牛外销xx余头,销售收入达3000余万元,赢利200余万元。联合养殖农户年养牛收入高的达1万余元,低的达6000余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带动了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初具发挥了畜牧龙头企业的作用,并示范带动了稼依帝龙养殖场、平远特色养殖场、王武养牛场等养牛企业的兴起,为我县实施草食畜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开展畜牧业土地流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对土地流转宣传引导不够广泛和深入,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

除了部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与农户达成的流转合同比较正式外,绝大多数流转依然是自发性的松散型管理模式,无序性、随意性大。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私下流转的多,组织流转的少;转包、出租或代耕的多,转让的少;口头协商多,文协议少。自发流转的农户大部分是在亲戚、朋友范围内流转,流转规模较小,许多只是口头协议,即使私下有文协议也不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手续不完备,容易发生纠纷却难以解决。根本原因一是我们的宣传不够到位。有些基层干部担心由土地引发更多矛盾,采取谨慎态度,基本是放任发展。对相关政策、法规宣传不够,没有全方位深入人心,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好处,一部分农民不懂土地流转。也有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转变比较慢,土地情节比较深,加上农耕劳动强度减小,外出务工缺少技能,进城务工,因为不能享受城市的各种保障制度,也缺少相关保障机制,所以不敢进行土地流转。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怕土地被征用流转出去后,一旦占地,在补偿方面吃亏,所以不愿意流转土地。二是对土地流转的指导管理存在缺位,流转不规范。对土地流转,缺少具体的政策规定,缺少规范管理的实施细则,没有统一的合同范本,在流转程序、流转方式、流转档案管理、流转纠纷调处等方面没有指导性意见。

(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缺位,缺少土地流转的服务机构。

目前,各乡镇虽提供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服务,为土地转让、互换提供了方便,但由于没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信息渠道不畅,土地流转的供应双方消息不能及时沟通,存在“要转的,转不出;要租的,租不到”,导致部分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低。从调研中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有的地方对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应由农户和业主自由协商,对之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疏于管理;二是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制约了土地流转进程;三是现行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有不便操作之处。调查中没有发现专门从事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没有哪个服务部门能在供求主体之间架起桥梁,没有信息服务,往往出现转让者找不到合适的受让者,而需要土地的人则又找不到有意向的出让者。同时,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单一,缺少依托流转土地进行开发经营的经济实体企业。

(三)对土地流转户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

对离土农民没有相应的转移就业促进机制,没有比较完善的为其解除后顾之忧的生活保障机制,没有平衡利益关系的流转价格调控机制,农民缺少对未来生活保障预期信心,所以不敢流转或不敢长期流转,重新就业也很难安心。同时,流转期限短,土地的投入和养护受到一定影响,个别存在掠夺式粗放经营的现象,这对流转双方都很不利。

(四)地块分散,不便流转耕地。

虽然通过近年来的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7.3557万亩,但是由于是分为多部门建设,建设标准参差不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土地平整面积只有10.73万亩,只占改造完成面积的18.7%,目前农户土地主要还是以小块土地为主,面积不大、难以成片、不便于大户耕作和管理,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影响了规模化经营的开展,降低了大户扩大土地耕作规模的热情。

(五)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对承包耕地流转缺乏相应补充。

最近几年,相继免除农业税,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农业补贴,并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承包农户手中,造成参与土地流转的经营户与承包户之间到底谁应该得到补贴的矛盾,影响了部分经营户和承包户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一)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化建设。

由于土地流转涉及农民较广,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遵照党中央的农村土地政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农民所需为出发点,结合各乡(镇)实际,加强制度化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一是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把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作为先决条件,切实保障农户承包期内土地权益;二是按照“稳制活田”和“自愿、依法、规范、有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下硬性指标,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群众意愿,不强行推进;三是严格遵循政策规定,充分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地位,大力规范土地流转申请、登记、备案、公证各项程序,依法合理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四是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权,杜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截留、扣缴和占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五是完善健全农资补贴政策,对于参与土地流转的耕地相关补贴采取“谁种植、补贴谁”的激励措施,鼓励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进行土地流转。

(二)加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

要逐步建立各项保护机制,为土地流转提供强有力保障。一是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土地流转必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实行登记制度,由村委会备案,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登记,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乡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数乡村网络平台,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村级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接收农户申请托管的土地,合理利用撂荒地,由合作社进行规模种植或通过乡镇调剂和广告招租等形式,把土地承包出去,解决“包给谁”和“谁想包”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和土地撂荒问题,使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二是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对其再创业、再就业给予优先支持;三是出台种粮大户优惠扶持政策,鼓励规模经营;四是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制,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同时要尽可能多的开发适合农民的就业岗位;五是完善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为农民流转土地解除后顾之忧;六是完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提高补偿标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征用农民土地,不能政府强制,要让农民以自己的合法身份,参与土地非农开发经营,价格可以市场化,让农民多获得一些补偿,为以后的生存、发展创造好一点条件。七是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措施,对于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镇和行政村给予适当奖励;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并能切实带动农户增加收入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进行重奖,并从扶持资金、税收政策、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加强政府服务职能。

做好土地流转指导与服务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必须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农业经管部门要帮助农民群众做好流转合同签订前的指导、审查,对已签订合同进行登记备案,出现纠纷后进行调解和仲裁。乡与村必须监督农村土地的合理使用,为土地流转及时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尤其是要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土地供求信息。还要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支持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让土地流转更加方便,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和村庄整治力度,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这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解决地块过小、土地质量和耕作条件差异过大带来的土地流转难问题。

指导员调研报告

在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中,我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结合村情实际,我通过走访、问卷、实地调查等形式,对本村的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科教文卫等情况作深入调查,从该村近几年来的发展中,找到了很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和举措,也发现了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更新思路、改进措施,推进古城街道后落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古城街道后落村地处会泽县城南面,全村各村民小组分布于半山腰,是典型的山区农村,有8个村民小组,442户,1633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265亩。经济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后落村地处山区离政府驻地较远,因其该村特殊的地理环境,长期未能改变落后面貌。xx年村级体制改革以来,后落村两委班子不断深入基层认识村情,深挖阻碍发展的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发展瓶颈,聚合人力人心谋发展。

1、强化班子建设,打造团结实干的发展氛围。

后落村地理优势突出,水利条件好,长期以来,村民以世代守着一方热土为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继承祖业,却难改变落后面貌,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问题当然首当其冲。xx年村改委后,经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认识与思考,班子问题最早被提出来,也得到了最及时的解决。闲散现象突出是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源是守业思想严重。面对这累年积弊,村两委班子正视问题,查摆问题,努力打造团结过硬、实干过硬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体,影响带动全村树新风谋发展。村两委班子在班子内查找到了个人自我意识过强等矛盾根源,求同存异,增进团结,带头改变了“散”的形象,促进了“八大员”和全体党员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化解误会,逐步影响广大村民,促成全村齐心聚力、和谐共进氛围;村两委班子带头改变“闲”的形象,扎扎实实地一件一件解决好群众呼声高的问题。

2、强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后落村委会地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人背马驮的原始运输方式和“晴通雨阻”的交通,“年年挖沟年年放水难”的水利,“村头亮、村尾黑”的供电和同是一个村电价不一样,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使地缘优势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延缓了发展速度;“昨砌一墙砖、今和一池泥”的打工经济和“早种一墒菜、午卖一窝鸡”的家庭小副业,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好全村发展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该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础谋发展。经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投一点、上级部门要一点、村民集一点、投工投劳担一点”的方式,实施了: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基本实现主要村组道路全部修通;二是积极争取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建成一条贯穿全村的“三面光”沟渠,改善农田灌溉面积xx多亩;三是努力争取县农网改造项目,力争在一年内实现改造通向各自然村的10余公里电网,要实现户均一表,城乡同价;四是邀请街道农科站、畜牧站、林业站科技人员和专家,请他们研究后落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指导村民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对村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改变了过去那种靠天收成的原始耕作方式,基本解决了该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建成了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的行政村,打牢了后落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3、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后落村地处古城街道远郊山区,农村长期遗留的一些不良思潮和行为,普遍存在于村民的思想意识中,贪图享乐思想、游手好闲现象、酗酒闹事情况、小偷小摸问题等极易发生,户与户居住比较散乱,村民各自为政,意见难统一,管理难实现,行为难约束。后落村两委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全村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实。从建立领导责任制入手,促成了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局面。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入手,坚持开展思想、文化、科技、卫生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制定实施《后落村村规民约》入手,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整顿乱堆乱放,大力规划整治村容村貌。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入手,以培训的形式向村民宣传《环境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加强了综合整治力度,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移风易俗等歪风得到遏制。从民主选举村两委班子入手,发扬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等制度,形成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从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入手,动员多方面力量参与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责任到人,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后落村近几年的良性发展,发端于基础建设,发展于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思路、团结实干,这些成功的举措和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泛的智力支持。

1、解决好思想问题,发展思路便明晰可鉴。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后落村的发展困难,首先就困在思想上,地缘劣势带来的畏难感,优越的农村政策带来的依赖感,淡化了村民干事创业的思想,再加上一家一户的劳作方式,导致了公益事业无人问津无人管,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想都不去想上。后落村两委班子以干出来的实际变化,来影响带动广大村民逐步破除“靠、闲、散”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诉求;发展就意味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安逸闲适的状况改变了,就容易产生“难、怕、厌”思想,该村村以党员干部带头干、致富能手带路干,来破解这一心理障碍,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信心;要发展就要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就要有新能力,以加强培训指导、加强示范推广,来破解“老、旧、陈”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村两委班子到普通群众,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素质,想干,敢干,会干,最终干出了发展的新天地。

2、解决好班子问题,发展就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关键在农村党支部,关键在有一个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两委班子,关键在有一批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后落村从守业到创业的深刻变化,源于此次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建党员示范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等为手段,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团结干事,以好作风创造了新业绩,从而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各项思路和举措,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促成了“班子团结带动全村团结,班子实干带动全村实干,班子发展带动全村发展”的生动局面。

3、解决好环境问题,发展就会有不竭的动力。

怎样让各生产要素积极涌动,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后落村以环境改变人、以环境塑造人、以环境吸引人,激发村内村外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开始,通过制度建设、服务组织建设、群团组织建设,不断改善软环境,促进硬环境建设,广大村民逐步被发展的实际成果感化,被发展的具体要求同化,支持发展、维护发展成为主流思想,全民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实证。内部环境好了,地缘优势就更具吸引力,投资者从无到有,迅速增加,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不断涌入,加速了发展。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明晰了山林的权属,给群众投资发展林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为该村村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在对后落村的调研中,村“两委”提出了以发展科学化,行走路面都通畅化,人畜饮水卫生化,产品流通协会化,房前屋后清洁化,村风文明普及化,村级管理规范化等七个方面来实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这些目标都很明确,发展方向都很好.并且在这几年的努力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一幅美好的蓝图,今后还要朝着这一个方向迈进.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应根椐本村的实际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突出发展主题,狠抓结构调整。玉米、洋芋等农产品资源,如何去掉以往的自发性生产方式,把农户引导到集约化生产的轨道上来,当作特色农业经营,创造品牌效应,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村“两委”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村户组织成若干个合作社,进行集约化生产,协会化销售,把特色产业做大做精做强。

2、实施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组建村网络信息平台,为农民工牵线搭桥,鼓励支持农民外出务工,转移就业。

3、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为各类企业驻村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利用本村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到村办厂,为本村转移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4、围绕“作风建设年”做好工作。着力推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诚信计生工作、助残救助工作,使农民老有所养、难有所助,改善群众生活。

5、围绕“环境优化年”及项目建设年“做好工作。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植树造林,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

近半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快,执行力还不够强。工作开展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过大,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对农村工作的现状分析不够、总结不足,报送工作信息方面不及时,与领导的汇报和交流不够,身边的资源未能有效利用,陷入单干的境地,使工作开展的速度、效果得不到保障。二是面对农村复杂工作的办法不多,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对工作的难度估计不足,认识不到位,工作项目的计划不够细致,策划上考虑不周,致使工作的开展比较被动。总结驻村以来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迫切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努力去完善;继往开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逐项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努力在“深思考”上多下功夫,做到凡事多想一点,想早一点,想细一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

调研报告的写作指导

市场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开篇部分、主体部分、附件部分。

1、开篇部分:封面、题目、目录和摘要(调研目的、问题的描述、处理问题的途径、所采用的方案设计)。

2、主体部分:引言(问题的背景、表述、处理问题的基本途径)、调研方案设计、调研实施、数据分析、调研结果、结论、说明和建议等。

3、附件部分:调查问卷、图表、有关计算细节或技术说明、参考文献等。

4、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标题、目录、概述、正文、结论与建议、附件等几部分组成。

(二)标题。

标题和报告日期、委托方、调查方,一般应打印在扉页上。

关于标题,一般要在与标题同一页,把被调查单位、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地表示出来,如《关于哈尔滨市家电市场调查报告》。有的调查报告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的主题,副标题则具体表明调查的单位和问题。如:《消费者眼中的海峡都市报棗海峡都市报读者群研究报告》。

(三)目录。

如果调研报告的内容、页数较多,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应当使用目录或索引形式列出报告所分的主要章节和附录,并注明标题、有关章节号码及页码,一般来说,目录的篇幅不宜超过一页。例如:

目录。

1、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2、调查对象构成情况简介。

3、调查的主要统计结果简介。

4、综合分析。

5、数据资料汇总表。

6、附录。

(四)概述。

概述主要阐述课题的基本情况,它是按照市场调查课题的顺序将问题展开,并阐述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选择、评价、作出结论、提出建议的原则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目的。即简要地说明调查的由来和委托调查的原因。第二,简要介绍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第三,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人确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对所用方法要进行简短叙述,并说明选用方法的原因。例如,是用抽样调查法还是用典型调查法,是用实地调查法还是文案调查法,这些一般是在调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另外,在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如指数平滑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都应作简要说明。如果部分内容很多,应有详细的工作技术报告加以说明补充,附在市场调查报告的最后部分的附件中。

(五)正文。

正文是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必须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的提出到引出的结论,论证的全部过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还应当有可供市场活动的决策者进行独立思考的全部调查结果和必要的市场信息,以及对这些情况和内容的分析评论。

(六)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是撰写综合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这部分包括对引言和正文部分所提出的主要内容的总结,提出如何利用已证明为有效的措施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可供选择的方案与建议。结论和建议与正文部分的论述要紧密对应,不可以提出无证据的结论,也不要没有结论性意见的论证。

(七)附件。

附件是指调研报告正文包含不了或没有提及,但与正文有关必须附加说明的部分。它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祥尽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及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例如为调查选定样本的有关细节资料及调查期间所使用的文件副本等。

第一,说明调查目的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介绍市场背景资料。

第三,分析的方法。如样本的抽取,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技术等。第四,调研数据及其分析。

第五,提出论点。即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六,论证所提观点的基本理由。

第七,提出解决问题可供选择的建议、方案和步骤。第八,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对策。

调研报告的写作指导

企业调查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调查概况:包括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主题(可根据调查对象地位的重要性指出调查对象姓名和职务)。

2、调查主体内容。

3、对此次调查的总结、分析及体会。

二、调查主体内容。

本部分一般包含三个部分(调查概况、调查主体内容、调研的总结和体会),应该以三个不同章节出现以上内容。在每个章节中,应该注意将主题细化成小主题。

如第一章“调查概况”中,应该分为(1)“调研背景和目的”、(2)“调研前期准备工作(人员、分工、时间协调等)”、(3)“调研企业状况概述”等类似的三个小节,配以图片或数据加以说明。

正文是企业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由标题、文字段落、图、表和公式五个实事求是,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三、基本要求。

1、每位学生调查报告选题应有所区别,不得几位学生选同一题目;

2、调查报告写作应注意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4、调查报告排版整齐,插图清晰准确,全文篇幅恰当,字数在3000~5000之间。

四、打印格式。

1.调查报告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正文、参考文献。

2.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调查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5.字号:调查报告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调查报告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打印纸张规格:a4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

页边距设为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

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级xx专业调查报告”字样,并左对齐。

五、调查报告装订顺序。

1、调查报告封面(标准格式见附件)。

2、目录。

3、正文。

4、参考文献。

5、成绩评定表及指导教师评语(标准格式见附件)。

调研报告的写作指导

一般来说,调研报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针对性强。

调查研究通常都有事先确定的专题或课题,那么,调研报告也就必须紧紧围绕确定的专题或课题来写,而不宜包括过多的内容。如有许多专题都需要调查研究,则可以分成若干个分报告,然后汇总成一个综合性的总报告。但以班组及一般企业的要求来衡量,还是应该以“切入口比较小、专题突出”的调研报告为宜。

2、夹叙夹议。

调研报告的写法应该是既有叙述的部分,又有分析、议论的部分,以叙述事实为主,把要调研的事情说清楚;但还必须要有理性、客观的分析,把道理说明白;当然,还应该有议论,把观点凸现出来。这样的调研报告才是有分量的,可以让读者了解事实、懂得道理。

3、用翔实的事实阐明文章的观点。

调研报告必须要有观点,但不能从理论来到理论去,纯理论的文章还是无法说明问题的。调研报告既然是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才得出的结论,那么,就一定要以调查的实例说话,以事实作为文章观点的支撑面。这样的调研报告才是有说服力的。

上述三个特点,证明了调研报告兼有工作总结、评论文章和新闻报道的性质,是这三类文体的综合物。

调研报告有很多种,从简单的分类来看,一般企业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

1、典型经验类。典型经验来源于实践之中,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可供大家学习。比如,某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发明家团队,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地位,那么,这些先进典型是如何发现的?如何培育的?他们又是怎样成长的?调研报告就要对这一先进团队的产生、发展过程作深入的调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指导性、操作性的经验出来,让其他企业可学可用。

2、新生事物类。在如今这个注重创新的年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尤其在技术革新上,各行各业都有不少发明创造、革新项目以及新工艺的运用。比如,某生产流水线上每天要使用大量的包装用卷纸,原来都是当纸轴上还留有数圈纸时就换卷纸筒了,经过一个班组的技术攻关,解决了技术问题,可以将包装纸用到只留数厘米再调换新纸筒。那么,这份调研报告就可以将技术革新的动因、试验的过程、成功的经验、推广的意义等一一道来,让其他同类型的生产班组也有借鉴作用。这样的调研报告对企业降本增效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代表着进步和发展的方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揭露问题类。我们正在加快法制化的进程,但在有些地方和企业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是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会存在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比如,在有些私营企业劳动用工方面还是很不规范,直接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更是劳动者关心的热点,对这些状况的调查研究可对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但在写揭露问题类的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引用的材料必须真实,引用的数据必须确凿,这样的调研报告才有作用,才能具有较强的'震撼力。

1、选题准备。首先要确定调研的对象,选择调查和撰写的角度。确定的题目要大小适中,选择的角度要有新意不落俗套。

2、理论准备。调研报告要有观点、有分析、有议论,这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所以,在确定了选题后就应该学习与此专题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3、思想准备。要以唯物论的观念来端正调研态度,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能想当然、走形式、感情用事、人云亦云。

4、提纲准备。要列出调研计划,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重点、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以及注意事项。

开始调查后,要注意调查方法,如果调查方法不得当,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调查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1、多层次。向领导、当事人、周围群众作调查。

2、多渠道。掌握现成的文字资料、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和请调查对象填写问卷等。

3、多侧面。正面的情况要听,反面的意见也要听,以便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1、引言。可将调研的由头、时间、地点、对象、方法等基本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再突出调研报告所要阐明的主要观点。

2、正文。可根据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性质归类,逐点逐层叙述;也可根据调查中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叙述;还可根据调查的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演变的阶段进行叙述。

3、结束语。可对全文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深化主题;也可提出问题、指出方法,给人启迪;还可指出发展方向,展望发展前景,给人以鼓舞。

总而言之,一份好的调研报告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能发人深省、激人奋进。

调研报告写作指导

调研报关指的是针对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了解和调查,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调研报告=发文事由+阐述调查结果(成绩/问题/成绩+问题)+对策建议+结束语。

1、发文事由:写调研报告原因或背景,有可能是政策背景,也有可能是问题现状。

2、阐述调研结果:将调查的情况予以归纳整合,调查结果有可能是积极成绩,也有可能是消极问题,也有可能既包含成绩,也存在问题。

3、对策建议:根据以往的工作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容易遗忘的是最后一个论述对策的部分。请谨记总结报告/汇报材料撰写的目的是通过调查以往的现状,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并非单纯地报告以往工作的基本情况,因此,切勿遗忘对策建议的书写。

2、阐述调查结果时,容易遗漏相关要点。切记以往情况的整理,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只要给定资料中有涉及到的,一定需要提炼清晰,做到要点齐全。

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状况调查报告(标题)。

为了准确把握我省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弄清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推动建立科学的工资调控机制和企业内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维护职工收入分配权益,省总工会于20xx年7—9月份,对近三年多来我省城市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调查。(发文事由——政策背景分析)。

基本情况:从全省来看,经过多年努力,以“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企业工资分配和调控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虽然这种新机制还相当不完善,但从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决定机制状况、企业现行分配模式及特点、政府对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情况来看,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机制建设,正朝着适应市场经济的积极的方面迈进,主流是好的。(阐述调查结果——成绩)。

存在问题:调查表明,我省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处于探索过程和初始阶段,尚未完全步入依法运行和科学操作的正轨。因此,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1、相当数量的一线职工收入偏低,工资增长缓慢。

2、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大。

3、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

4、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比较普遍。

5、保险费缴纳很不到位。(阐述调查结果——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2、加快工资立法和执法监督。

3、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政策调控。

4、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

5、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管理。(提出意见建议)。

新农村指导员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月,我被派到草坝镇**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以后,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经过近几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走访群众,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初步了解掌握了**的基本村情,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

一、**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

**村隶属于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草坝镇西北边,距离草坝镇5.5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6.94平方公里,海拔1272米,年平均气温18.8℃,年降水842.9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石榴、枇杷等农作物。有耕地2941亩,其中人均耕地2.18亩;有林地252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7户,有乡村人口1471人。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该村的.特色产业为优质稻、大棚甜椒及钢架大棚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主要销往省内外。

(二)党情。

**党总支共有73名正式党员,其中有女党员15名,预备党员5名,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0.5%。**村党支部设5名支部委员,其中女支委1名;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80岁,最小年龄25岁,党员占全村总人口的4.9%。

(三)交通、住房等基础配套设施状况。

该村到草坝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75辆,摩托车28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54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4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94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18亩。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调研报告的写法与

收集方案是指收集资料的内容和各种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总和。包括:各种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个别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缺点主要包括难以量化、成本较高、访谈通常时间长、匿名性不够强、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观察法(公开的参与观察、隐蔽的参与观察、实验室观察)、实验技术、文献选择及文献收集技术等等。

主要有变量结构图示法、坐标法、公式法。

研究中的抽样--推论原则。指在社会研究中要通过对部分成员的调查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考虑研究成本和研究的可行性,常使用此法。分为概率抽样法(等距离抽样——从起始点开始每隔一个抽样间距抽取一个元素)、滚雪球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等等。在社会研究中往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足够数量的个案来加以调查,并用样本调查的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

1.问卷在内容上要符合测量方案;

2.问卷在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语言表达;

3.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一方面调查者较方便地选择回答;另一方面得到的资料较规范化,便于进行数量化分析。

高质量问卷的标准包括:

1.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确是测量着我们所要测量的变量(效度);另一方面测量不受时间、地点和对象变化的影响(信度)。

2.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3.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

4.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在规范的社会研究中,问卷初稿设计出来后,不能直接用于正式调查,而必须对其适用性进行检验。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都是检验其适用性的主要手段。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满足研究需要原则、考虑被调查者原则、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

调研报告由标题、署名、正文和结语四部分组成。

1.标题。分为单标题和双标题。

(1)单标题。单标题可采用公文式和报道式、观点式。公文式标题如《关于……的调研报告》最为常见;报道式标题写法较为灵活,报告时通常采用疑问句的形式出现;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课堂,实践增长真知识》。

(2)双标题。双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主标题起概括事由或揭示主题的作用,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副标题需加上“调研报告”文种名称。

2.署名。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年级、班级。

3.正文。正文包括前言、正文,正文是整个调查报告的主体。

(1)前言。前言是调研报告的开头,内容通常为对本次调研情况的简要说明。前言应包括调研选题的初衷、主题、调研的目的、时间、地点、调研的对象范围、所采用的方法。然后用“现将此次调研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从而过度到正文。

(2)正文。正文主体是前言的延伸和展开,是全文的重点。正文主体应包括对调研活动获得的原始数据和材料的列举、分析和研究。文章要求深入、细致,由此及彼,注重对客观规律的推导过程。

字数的一般要求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字数为1500字左右;2人合作完成的,字数要求在2500字左右;3—4人合作完成的,字数在3500—4500字左右,字数一般控制在4500字以内。真实性、质量指标第一,字数要求第二。

4.结语。结语是对前文调查研究的归纳总结,可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改进措施。反映客观事实的调查报告亦可以提出撰稿人的希望和要求。结语要简洁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实在朴实、严谨精炼,以清晰、简明为度。

2.采用“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切忌写成散文。

3.要求使用书面语言,切忌使用口语化语句,除非有使用必要。

调研报告应侧重于对事物现状的反映和探讨,了解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行文中,应注意以下3点:

1.调研报告要用事实说话,结论、观点都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切忌脱离事实、空发议论。

2.调研报告要合理筛选材料,并进行分析,切忌大量堆积材料。

3.调研报告要结合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以夹叙夹议、层层深入、引人入胜者为优。一方面,要通过研究理解理论、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新规律;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4.强调“新、真、细”。新:选题、材料、结论、观点新;真:真实,不弄虚作假,不随意夸大或掩盖事实;细:材料科学详实,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亮点、重点之处详细叙述,切实反映实际情况。

新农村指导员工作调研报告

public“-//w3c//dtdxhtml1.0transitional//en”“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体会-工作心得体会-本网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党团|文秘|自我鉴定|演讲稿|讲话稿|读后感|合同范文|节日庆典|礼仪|导游词|广告词|学生评语|情书首页范文大全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正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体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统一论文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心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害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每当国民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经济失调的时候,农业都会受到伤害;凡是农业徘徊不前时,必然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加快农村发展正逢其时。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立足当前缓解突出矛盾,又要着眼长远解决根本性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修道路,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全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途经,创造新的条件,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推进全村经济稳步发展,使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实现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经济是基础,经济不发展,建设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在新农村建设中,应以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通过产业在城乡的互动,进一步打破城乡界限,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不断提升全村经济实力。一是抓好新产业的培植。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全村将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通过项目建设这个载体,集聚各类生产要素,调整和优化全村产业结构,全村要依托优势产业,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强镇富民。二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规模化经营,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带,抓好百亩玉米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生猪、肉牛、鸡三大优势畜禽品种,在全村推行标准化养殖区和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储藏、保鲜、包装和运销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群众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以城带乡是建设新农村的有力引擎,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在新农村建设中,全村将以抓好张家沟、肖家湾、树林、路边、河边、水淹坝村民小组为突破口,加大对农村道路、边沟、卫生环境的整治力度,扎实推进水利、饮水安全、能源、广播电视、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休闲、体育娱乐设施建设,使小城镇及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解决群众吃水难题,完成全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

(三)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使干部执政能力得到增强。新农村建设关键还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力量。全村将紧紧围绕”五个一“工程,以全面争创小康村(户)活动为基础,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典型教育的示范作用,在各村、各支部广泛开展”干群联心“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争当先锋模范;同时,全村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实现党支部职能作用的转换。”支部加协会"活动,就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农村专业协会为纽带,以科技大户为基础,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假如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熟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1」「2」。

参考来源(中国大学网)。

调研报告的写法及范文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实验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质量――××××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的调查报告》等。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报告种类。

1、按服务对象分,可分为市场需求者调研报告(消费者调研报告)、市场供应者调研报告(生产者调研报告)。

2、按调研范围分,可分为全国性市场调研报告、区域性市场调研报告、国际性市场调研报告。

3、按调研频率分,可分为经常性市场调研报告、定期性市场调研报告、临时性市场调研报告。

4、按调研对象分,可分为商品市场调研报告、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金融市场调研报告等。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宏观经济环境信息:

–行业主要上下游产业的供给与需求情况,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及影响因素。

微观市场环境分析:

–行业当前的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状况。

–客户需求分析:消费者及下游产业对产品的购买需求规模、议价能力和需求特征等。

–进出口市场:行业产品进出口市场现状与前景。

行业发展关键因素和发展预测:

市场调研报告写法

二手服装交易是指二手的服装类商品的交易或交换。二手服装交易它是人们高质量的享受低花费的代言。提到二手服装,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亲睐,觉得穿二手服装不够档次,而且不卫生,并且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同样也有一部分人认可二手服装,认为既节约了资源,又物美价廉。

事实上,有意向购买二手服装的人群依然存在,比较集中的就是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不少农民工说,由于工作的原因,廉价的旧衣服作为工作服最适宜不过。此外,二手服装对普通消费者也有不小的吸引力。据了解,穿二手衣、买二手衣在欧美市场很流行,香港也有很多店面专卖明星的二手衣服。日本共有2000多家二手服装店,年销售额已过2亿美元。

想要拓展二手服装市场的经营,就要保障有一定的消费人群。消费者对二手服装的购买力是提升二手服装市场经营范围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一般是:先接触商品,引起注意。然后经过了解和比较,产生兴趣和偏爱,出现购买欲望。条件成熟,作出购买决定。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个人从事特定行为的主观概率,经由相同的概念延伸,购买意愿即消费者愿意采取特定购买行为的机率高低。消费者二手服装的态度,加上外在因素的作用,构成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购买意愿可视为消费者选择特定产品之主观倾向,并被证实可做为预测消费行为的重要指标。所以要使消费者产生自愿购买二手服装的意愿,这样二手服装市场才会走得更长久。

放眼望去,中国的旧衣服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2009年对河北省居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居民家庭存放30件以上的大件废旧服装,而每个家庭每年还要购买10件以上的新衣服。该调查粗略预计,20xx年全国或有价值约2000亿元的废旧衣服被淘汰。生产者市场用户的购买行为是一种组织行为,但这种组织行为最终还是由若干个人做出决策并执行购买的,这难免要受到参与采购决策的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年龄、职位、受教育程度、阅历、动机、认识能力、个性和对风险的态度等等。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身份,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显露着自己的身份。尤其是那些有了一定名誉、权力和地位的人,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注重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的身份,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言谈举止与社交活动同自己的身份相符。而最能表现人的身份的是衣食住行用,譬如某人穿的是名牌高档服装,乘的是劳斯莱斯轿车,住的是五星级豪华酒店,那这样的人群对于二手服装可能考虑都不会考虑。可见二手服装市场还没有完全被消费者所了解到它的内涵,对于有不赞成二手服装的人群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实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纺织品生产量达4300万吨,我国每年扔掉的旧衣服约有2600万吨,而我国每年约回收几百吨废旧纺织品。大多数旧衣服深藏衣柜或被掩埋在垃圾堆里。出于卫生等因素,我国禁止旧衣服成衣销售,但允许用于回收分解加工成原料。其实中国的旧衣服出口市场发展最大问题就是合法性。像在美国、日本、英国、巴西、印度等国将其作为一个环保行业来支持,如旧衣服原料回收免费,甚至还有补贴。我国应该也多发展一下二手服装的市场经营。在各个人群中都普及下二手服装市场的知识,让人们真正了解到二手服装的内在意义,并且在二手服装市场经营方式上进行统一规范,也许二手服装市场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的一项产业。这样既增长了国家的经济水平,又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服装市场,为我国的服装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针对北京大学生做了一次关于服装二手市场的调研,调查报告显示,总体的约30%表示曾购买过二手服装,并且其中女生占绝大多数。

(一)大学生对二手服装的认识。

近几年来二手货物市场渐渐开始流行起来,而二手服装交易则被称为是高质量的享受,低消费的代言。然而大学生对二手服装的理解还停留在第一印象就是‘二手服装都是别人穿过的不想再穿,转手卖掉的衣服’。其实,二手服装的定义很广,它有旧的服装的意思,但不全是,更主要的二手服装是表示经过转手的,不一定是旧的衣服,也可以是新的,只不过是因为其他原因才转手在出售。

很多大学生都穿过二手服装,不过那些衣服基本都是家里人穿过的或者是同学、朋友因为尺寸不合等原因转赠的,很少自己购买。在服装市场,大学生是主要的消费人群之一,大学生也是主要的二手服装形成人群主力。充分利用好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二手服装的再设计、再循环、再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从大学生对二手服装的认识中也可以导出他们都买二手服装的原因以及不愿意购买的心理。

(二)大学生对二手服装的购买意愿,原因,心理:

1、购买二手服装意愿的主观表现:

(1)我愿意在二手网站购买衣服。

(2)我愿意穿家人或朋友给的衣服。

(3)宁愿衣服少也不愿意购买旧衣服。

2、愿意从网上进行二手服装交易的主要原因:

(1)购买旧衣服能帮我省钱,有时还能淘到新潮的衣物,另人开心。

(2)如果购买旧衣服,服装制造和资源消耗就会减少。

(3)购买旧衣服能够带来明智购物的快感。

(4)购买旧衣服能够给我一种以创造性方式使用这些衣服的自由。

3、不愿意购买二手服装的原因:

(1)觉得穿旧衣服会传播很多细菌。

(2)一想到衣服被别人穿过就觉得不舒服。

(3)购买旧衣服会损害我的形象。

4、愿意购买二手衣服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活动:

(1)明智的着装是生活和活动重要的一部分。

(2)有能力选择适合我的衣服。

(3)尽量去穿时尚的服装。

大学生购买二手服装的意愿,原因以及心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产生购买衣服的欲望,考虑二手服装交易带给自己的好处即购买原因,平时的生活心理造成服装购买动机,再加上二手服装的价格便宜使得自己有充足的购买能力,最终可以导致二手服装交易的成功。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之间互相牵动构成购买活动。

(三)对二手服装的处置。

目前大学生对于自己不穿的衣服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留给自己的家人,转赠给好朋友,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将衣服捐赠出去,或者有能力的学生会对衣服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成为新衣服,基本上很少人会拿去二手市场转卖。

与风行欧美、日本及中国港台地区的二手衣服市场相比,国内的二手衣市场目前几乎处于一片空白。事实上,二手衣循环不畅也是对能源的直接浪费。二手衣物的循环也是资源的周转,可以做到物尽其用,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节约的良好氛围,有人感叹:“通过网上能够卖或换出去的衣服毕竟是少数,期望类似‘破烂王’的活动能够多起来,参与的人也能更多些,这样为半新旧衣物找到新主人的可能性就更大。毕竟一件衣服买回来才穿一两次就把它们当废品处理掉,实在太可惜了。”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二手服装市场的了解,多多参与,更好地处置旧衣物,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有利的。

对于二手衣服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但是接受的范围只是在自己的同学或者同事以及亲戚所提供的衣服,对于未知来源的衣服还是存在一定的顾虑。随着服装市场的发展,服装的更替加速,大量的闲置衣服已然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问题。衣服闲置的主要原因是过时或者不合身,但是这些衣服还是有九成新的。而人们主要难以接受二手衣服的原因是卫生问题。对于二手衣服的处置对策,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增强大学生消费者对于二手衣服的认知。

二手衣服其实不一定是十分破旧的,一部分的二手衣服其实是由于消费者穿着的不合适而闲置下来的。可在校园内进行二手衣服宣传,增加大家对二手衣服的认知,提升大学生的环保低碳理念。衣服的生产过程其实是蕴藏着很大的能源消耗和成本的,例如:化纤衣物要消耗石油,而普通的棉布从棉花的种植开始,使用机械耕作、施以化肥农药、收割处理、纺织剪裁,每个步骤均要消耗能源,其中以印染这一步对能源的耗费最大。如果能够将更多的衣服再次利用将会节省更多的资源,也更加环保。而循环经济也是我们更应该注重的经济结构。

(二)把握大学生的购买心理。

绝大多数购买二手服装的大学生都是本着明智购物,节约能源和金钱价值最大化的心理去购买旧服装的。而且大学生消费者的标新立异也是二手服装市场应该把握的重要购买心理。首先,旧衣服的回收成本较低,所以可以满足节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二手衣服的改造新颖,与众不同,则是吸引大学生消费者的重点。

(三)对二手衣服回收后进行全新的处理。

1、大部分人表示如果二手衣服价格便宜、质量好、尺寸合适、干净,他们是可以接受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卫生问题。应设立严格的卫生制度,对二手衣服的卫生进行严格把控。将这些经过卫生处理的衣物标以安全的标志。因为每一件二手衣服上都可能附带这样、那样的病菌,在集中储运、清洗的过程中,会交叉感染,往往只要一两件衣物带有传染病原,一堆衣物就无一幸免,危害的将是广大被蒙在鼓里的消费者。而建立良好的安全检验体制可以消除人们的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所以对二手衣服的消毒、检验是十分重要的。

2、对二手衣服进行再设计。首先,当今大学生追求时尚、潮流,服装的更新也比较快,相当多的大学生都有闲置的服装,闲置不等于破旧,大多衣服经改造后可以焕然一新,成为个性与时尚的焦点。而多数人自己无法独立进行服装改造处理,因此,过剩的闲置服装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其次,如今社会上多数年轻人在着装上热衷张扬自我、注重与众不同、追求时尚与个性,独一无二的服装更容易打动他们的心,倍受他们青睐,这个时尚的群体为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了相当大的市场。由于原料是同学的闲置衣物,收购价格较低,再设计的过程极为简单,改造由同学自主完成,改造成本也很低,因此,产品成本低廉。可见,二手衣服市场存在绝对的价格优势。鼓励大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衣服进行改造,加强大学生对服装改造流程的理解,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二手服装市场,从而达到二手服装市场的发展。

3、设立专门的二手衣服回收处以及二手衣服再设计销售点。将二手服装市场规范化。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服装回收点,对回收的服装进行分类,专业化的处理。比较新的衣服进行再设计,一部分投入市场,一部分可捐赠。比较破旧的可以经过改造成为其他用品的原材料,现在有很多企业都是回收破旧衣服经过提取、加工、生产,制作成墩布、地毯等。这样可以使旧衣服市场逐渐规范化、行业化,同时也加大了资源的循环性。

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科研项目“基于设计之都的时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研究”。20xx年北京服装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服装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入村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自3月云南省委政府首批派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以来,已整整过去了5个年头,5年来,全省各地新农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2月21日,全省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表彰交流暨派出新一批指导员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和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其中之一他强调,广大新农村指导员要加强调研,搞清摸透村情民意,要创新思维,积极作为。

202月22日至3月1日,xx区商务局工作人员陶荣才、陈珉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正式入村,通过与蹲点的xx区寥廓街道潇湘村委会党总支和村组干部座谈和走村串户,实地走踩物候地貌、人文生态、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调研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村委会基本情况。

xx区寥廓街道潇湘村委会位于曲靖城西南偏南,出城约2公里,是曲靖潇湘水库水源所在地。潇湘河从水库流出,经曲靖城南穿城而过,潇湘村委会处于上游,与曲靖城区主山寥廓山隔河相望,地势较城区坝区为高。潇湘水库水量主要从周边山涧沟壑冲积而成,村民沿河而居,水田与山林坡地并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村委会原属潇湘乡建制所辖,潇湘乡撤建并入xx区寥廓街道。

现潇湘村委会共有4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平坡、大营、大碌碑和小碌碑。人口共计2760人,党员84名。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600人。

村委会共有耕地面积4000余亩,农业产业主要以烤烟为主,养殖和经济林果为辅。年计划种植烤烟面积3670亩,收购产量50万公斤,实现产值1000万元。现有15户30只以上的养羊户。2012年计划确保发展20户,力争25户,培养4户只以上的养鸡大户,巩固3户万只以上的养殖户;发展1户上规模的肉牛养殖基地。现有成片的千亩葡萄园一个。2012年计划完成粮食产量1260万公斤,实现人均粮食450公斤以上,实现经济总收入2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0元,种植洋芋1000亩,种植包谷1000亩。

潇湘村委会党的基层组织健全,两委班子8人,村组干部31人。村组干部团结民主,工作积极性高,有党员教育室和接受远程教育。基层党组织能很好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做能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担子。

当前村组干部正积极组织村民进行烤烟装袋和排苗工作,正在安排抽排水浇灌工作,由于去年以来降雨减少,今春以来又一直干旱少雨,旱情明显,但人畜饮水不存在问题。

村委会治安状况良好,发案率低,民风纯朴。

主要困难是村民经济收入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

二、几点思考。

(一)从长远计,保证水库区生态和植被不被破坏,为曲靖城提供洁净安全用水,意义重大。

水资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潇湘水库是曲靖城用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若对水资源造成破坏,代价将是难以挽回的。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角度审视。包括对整个水区的综合整治和整体规划,加强植被保护和河道疏浚。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与环境承载的关系,防止水污染。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主观部门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也不仅仅是涉及潇湘村委会的`事情,而是关乎多方的事情。事实上对水库的保护各方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里只是更加强调的问题。村委会由于在水库区,从短期来看是受限发展,但从长远看,潜在的利益和优势更大。

(二)以和谐为主旨,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发展最终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既是非一也是非二,科学当中有和谐的因素,和谐当中也有科学的因素,发展离开这两个方面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认为,提高农民的幸福,不能单从增收的角度着眼,导致以偏概全,其中有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不出问题就是保持家庭这个细胞不要出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其他地方,家庭的和谐幸福就显得非常重要。人们对于幸福的期望,不外乎孝敬老人,夫妻和睦,子女有出息,家庭成员身体健康,邻里关系融洽。所以提高农民幸福也得从这些向度上展开,我们不能说发展不重要,而只能说发展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全部。在农村大力支持开展这些方面的创建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的。这里我们要转变一种观念就是:有钱并不代表幸福,经济发达也不代表犯罪率就低,收入高并不代表压力小,条件好并不代表人长寿。如果缺乏人心教化,发展也就不和谐。大力发展人心教化工程,发展也就在其中了。在当前农村,如果孝敬老人生一颗功德心,夫妻相处时生一颗平等心,教育子女时生一颗慈悲心,处理邻里关系时生一颗圆融心,身体有病时多一份祈祷心,和谐也就在其中了。

(三)以公德滋润人心,着力改善干群关系。

古人云: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反映了古人的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格情操。对于当前社会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也有很大启发和借鉴意义。首先我们要做到无私忘我,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壮大我们的公德心。只有培养好我们的公德心,才能赢得广大的民心,这是我们做事为人的不二法门。如果我们党员干部在为老百姓做事的时候,作自身的功德利益想,终究是狭隘的。如果以一颗公心做事,百姓自然会了解,功德利益也会不得而得。关心群众,体恤孤寡,怜贫惜弱,当然是要从最困难、最薄弱处入手,好事做多了群众自然会明白。老百姓不看谁当官,是看谁具有公德心。《论语》上说,人不患不知己,患不己知也。我觉得我们应该不忘记三句话:第一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第二句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第三句: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不是我们当前所搞的“四群”教育最好的注脚吗?我们要知道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至于方法还是次要的。毛主席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永远不会过时。

(四)抓产业强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

潇湘村委会虽然离城不远,但农业生态仍然属于山区,目前主要产业是烤烟,做好烤烟的种植收购,提高烟民的积极性,仍是当前的重点工作。加之又是水库区,重大工业项目或污染性强的项目也不宜入驻。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同时也带来了项目开发的创新性。充分发掘农产品需求市场,发展经济林果种植、适度发展养殖业、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业、农家乐等,与肉食品公司、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建立联系,建成加工基地等也大有可为。

(五)做好劳务输出。

潇湘村委会现每年约6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每年组织培训外出务工一批,巩固在村务农一批,鼓励回村创业一批,充分实现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合理配置与分流,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

以上是下乡几天来到村委会了解村情民意的主观感受,好多事情只是泛泛而谈,并非特指。其实中国广大农村总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谓人心一理即是。短短几天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掌握无误。所说并非即是真理,肯定会存在一些偏见和谬误,但说出来总比不说好吧,就算是偏知偏见,若能从偏知偏见中得出正知正见的结论,能起到一点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是好的。我们就好比是学生,我们是来实践锻炼的,老师总会体谅学生的。其实最了解村情的是农民,是整天为那村务缠绕的村干部。他们更知道要怎么干,只是不会空谈理论而已。让我最感动的是,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详细地向我介绍了村委会的情况,党支书记蔡树良同志、高聪云副书记还亲自到我到各村小组指导生产,到田间地头察看实情。主任杨勇同志也在忙着布置春耕各项工作。看着村干部整天都在磨嘴跑腿,我也只好以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亲亲爱民之情做好下乡工作了。

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本文目录。

xx年3月,我被选派到xx县xx镇xx村担任第九批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指导员,为切实履行好“八大员”的职责,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基层组织的帮助、配合下,驻村期间,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村入户、实地调查等方法,对xx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理气候概况。xx村隶属佤族自治县xx镇,地处镇东及东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镇道路为毛石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89公里。东邻xx县中课乡嘎勒村,南邻勐卡镇永业村和xx镇阿莫村,西邻xx镇xx村,北邻xx镇代格拉村。xx村属于亚热带雨林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平均海拔1602米,年平均气温20.3℃,年降水量1950毫米。

(二)人口及土地概况。xx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45户,户籍人口1556人,其中农业人口1541人,劳动力906人,其中佤族1551人、汉族5人、彝族1人。全村国土面积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65亩,人均耕地2.41亩,拥有林地12699亩,人均占有林地8.15亩,临时耕地960亩,旱地415亩,人均占有旱地0.26亩。茶叶面积1224亩,甘蔗面积365亩,玉米面积1060亩,水田面积1190亩,蔬菜面积80亩,其他作物面积68亩。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小红米、小米荞等农作物。

(三)经济情况。xx村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6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50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经济来源以传统粮食种植业(稻谷、玉米、米荞、茶叶、甘蔗)、传统养殖业(养猪、牛、鸡等)及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为主,第二产业为零,第三产业只有商饮和运输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目前正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但由于种植周期较长,经济效果尚未显现。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40%以上,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30%。

(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配套设施状况。水利条件:境内有河,是主要的农业灌溉水源,但设施有限,利用率低,大部分耕地主要以雨季的天然降水为农作物提供水源,该村农业仍属山区雨养农业。全村的农田水利化程度还很低,全村20公里水均为未实现三面光。交通条件:通镇的主干公路道路1条,为毛石路13公里,路面宽4米,有效路面3.5米。能源条件:7个村民小组445户已全部通电,通电率为100%。由于经济贫困,用电仅用于照明和电视,群众基本上是靠伐薪柴作为生活能源;经济条件稍好的群众安装了太阳能。教育:建有小学1所,但仅办到4年级,校舍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拥有教师5人,在校学生71人,住校生29人,图书约有xx册。文化: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卫生: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卫生室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13公里。广播电视:339户通卫星电视,拥有电视机339台。农户住房:以杈杈房、木板房为主,抗震级别较低,基本属于贫困危房的改造范围。

(五)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全村共有正式党员40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党员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75岁,最小年龄24岁,村党总支部设5名委员,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主任实行“一肩挑”,党总支部下设7个党支部,党员活动室有8个。

(一)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xx村林地多,耕地少,耕地土壤贫瘠,现有的农田多数是“雷响田”,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差,无法保证农田的灌溉需要,多渠道发展农业经济受限。目前,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玉米、茶叶,并有小规模种植核桃、米荞、甘蔗,由于近年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费用不断上升,村中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特别是今年种植的甘蔗由于国际糖价下降,糖厂收购价较降低,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不好,全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经济收入偏低。

(二)农业生产缺少技术支持,市场观念落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想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而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要依靠的便是先进的技术。例如,在xx村家家户户都养殖冬瓜猪,但存在饲养时间长,肥肉多瘦肉少,产量低的问题,而在销售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本地人喜欢买,外地人不认可,但是本地人购买力有限,由于缺乏对产品的包装宣传,没有与国内市场对接,未能向高经济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发展。再如种植的米荞,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投入少,全国范围内只有xx县种植,又称为“xx米荞”但种植户缺乏技术指导,产量较低,多为“单兵作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和“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保障,米荞产业多以初级产品出售,其潜在的巨大经济附加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三)道路交通滞后。该村7个村民小组中,一、三、四、五、七组的道路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实现了村内道路路面硬化,基本能满足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但二、六组处于山区陡坡地带,路面狭窄,还属土泥路面,尚未得到硬化,道路路况较差,经雨水冲刷后路面损毁严重,部分路面已变得沟壑纵横,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

(四)农村公共事业条件差、教学水平低、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普遍偏低,药品短缺,医疗设备落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欠缺。三是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治意识较为淡薄,致使法律在调解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社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全村村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

(五)认识上有偏差。一是农民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存在过分依赖于政府投入的不良倾向。二是乡镇和相关部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虽然高,但是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加快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少数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期望两三年功夫就能建成新农村。xx村作为重要的佤族村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然而这些特色文化并没有得到深度挖掘,如何将特色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起到互惠互补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环境卫生整治还需进一步深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村建盖了七个公厕、五个垃圾池,但大多数村组、农户没有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杂物乱堆乱放,牲畜随意放养,粪便到处有,垃圾路边扔,长年累月大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影响了居住环境。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动作用的发挥上不强。一些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指导、帮助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思路不宽,工作方法单一,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心想的都是自己的日子,盘算的都是自家的“如意算盘”,精力没有放在本职工作上。三是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无任何经济来源。目前,村级组织使用的经费基本上是依靠上级组织下拨来维持,很多工作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村“两委”的作用无法全面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八)贫困危房户较多。xx村约406户为贫困危房户,贫困危房户占80%,多为杈杈房、木板房,存在漏雨、裂缝、抗震级别低等问题。今年xx县实施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按照要求,作为边疆少数民地区,由财政筹措房款最高可达4万元,剩余部分动员社会力量,由贫困危房户向亲友筹措、银行贷款,或采用捐助、出义工等形式共同解决,经过抽调了专门人员对所有住户进行逐户宣传动员和摸调查,大部分群众都愿意拟建新房。

(一)上级支持力度大。今年来,xx县交通局不断帮助xx村改善交通条件,xx村到xx镇和中课镇混泥土硬化道路即将完工,为沿路村组项目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物资的运输和沿街铺面的经营。现任村“两委”班子勤奋钻研,熟悉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导向,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扶持。

(二)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xx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大,文化水平较高,有思路,班子团结务实,能为群众办实事,理清了促进本村发展的思路,在具体实践中为实现奋斗目标付出了诸多努力。目前全村大部分党员积极性高,能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大。xx村属于山区,降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林地面积多,木材资源以冬瓜书、杉树、竹料、西南桦、杂木为主,可大力开发“林下资源”,在林下发展种养殖业,积极打造生态农产品牌。半山坡地带水源不足,适合规模种植泡核桃、茶叶等。耕地地带大量推广种植“xx米荞”、小红米、玉米等。水田地带可以种植水稻。通过农业多种经营,便能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抓住省委、省政府对实施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机遇,加快实施贫困危房户新居改造、乡村洁净等工程,以改造农村猪圈、厕所、厨房,带动种植养殖业三位一体生态种植养殖技术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村庄改造中,应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房设计上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注重与自然相和谐。要把农村新能源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结合起来,要积极发展太阳能、水能等洁净能源。要整体推进乡村道路、给排水、村庄净化亮化美化、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突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各级政府应加大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力度,提高公共资源对农民的覆盖度,突出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继续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巩固“两基”成果,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力争参保合格率达100%,不断筹集新农合基金,减免新农合补偿金,切实解决农民看病、就医等问题。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坚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组建佤族民间文艺演出队,举办农民喜欢的文艺晚会和农民趣味运动会。完成“户户通”安装和维修任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电视难、听广播困难的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基层领导干部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由于各家各户的家庭财力状况差别,组与组之间基础各异,新农村建设要尽量终做到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群众愿望,不搞强迫命令,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房,未规划不批建”,使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能发挥更好的效益。建设新农村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好事需要办实,切不要重“唱功”轻“做功”,更不能搞大干快上式的“政绩工程”。

(四)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培养一批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致富带头人。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培育群众对法律的崇尚和信仰,引导农村群众依法表达利益的诉求,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减少用“陈规陋习”解决问题,营造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五)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立足xx村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按照镇政府提出的“两稳两突两推进”的工作措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使粮食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人均达5亩以上,进一步壮大米荞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米荞“提纯复壮”和脱壳加工技术。稳定发展茶产业。加大1000亩核桃后勤管理和500亩核桃嫁接,壮大核桃产业规模。突破养殖业发展,推出土鸡养殖及大牲畜养殖。抓好竹产业发展。推进板栗、澳洲坚果等新兴产业发展。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产、供、销生产模式,重点解决xx村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缺龙头,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企业、农户、基地利益联结不紧的问题。

总之,通过半年的农村工作,深入实地走访、调研,使我对xx村的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珍惜机会、倍加努力、善于思考、刻苦钻研,为佤族新农村建设奉献微薄之力。

返回目录。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当前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农村、农业、农民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年初部署全县文化工作时,文化局把检查调研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作为一项必须落实的目标。11月27日至31日,西吉县文化局联合有关业务部门对全县农村文化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对今后规划建设农村文化事业,指导农村文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88个农民文艺团队,4个社区艺术团,19个农民文化示范户,2个农家书屋。

2、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

(1)xx年新建综合文化站6个。新营站占地xx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红耀站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什站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西滩站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王民站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火石寨站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

(2)xx至xx年先后建在乡(镇)政府院内的文化站有:硝河站50平方米,平峰镇站80平方米,将台乡站100平方米,吉强镇站100平方米,兴隆镇站73平方米。

(3)xx年以前建的独门独院的文化站有:沙沟站(xx年)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马建站(xx年)占地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81平方米;马莲站(xx年)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苏堡站(1999年)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白崖站(1998年)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191平方米;偏城(1998年)占地848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

(4)已拆除无站舍的有兴坪乡站、田坪乡站。

3、文化站人员现状。

全县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共有91人。其中男81人,女10人;干部8人,工人83人;回族36人,汉族55人;大专以上学历28人,中专及高中48人,初中15人。技术职称:中级1人,初级34人。在岗80人,离岗退养11人。50岁以上42人。

4、村文化室基础设施。

全县有村文化室(党员活动室)306个。标准化建设的活动室88个,总面积7920平方米。组织部门给306个村活动室均配有电教设备、桌凳等,文化部门配备娱乐活动设施的活动室10个。

全县原有农民文艺团队(村社戏班子)169个,皮影戏班7家,现在正常活动的农民文艺团队88个(包括1家皮影戏班)。xx年以后县城成立社区艺术团4个,建立19个农民文化示范户,2个农家书屋。文化部门给予扶持配发设施器材的农民文艺团队8个,文化示范户19个,农家书屋2个。

全县农村文化机构健全,乡镇有专职工作人员,村室有兼职人员。

xx年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举办较大型的群众文体活动总计206次。活动次数最多的吉强站16次,将台站15次,最少的田坪站、新营站、硝河站、什站、火石寨站8次。举办科普文化培训班总计121次,5901人(次),最多的8次,分别是吉强站、兴平站、将台站、硝河站、兴隆站、火石寨站、沙沟站、偏城站,最少的4次,分别是红耀站、田坪站、马建站、苏堡站。全县19个综合文化站阵地活动均在240天以上。全县306个村文化室每年活动3216次,平均活动都在10次以上。全县88个农村文艺团队年演出总计2735场(次),21个农村示范户(农家书屋)每年活动总计320次,平均活动都在16次以上。农村文化工作建立资料档案的有吉强镇、硝河乡、马建乡,其它16个乡镇均无资料档案。

1、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面积窄小,功能不全。有拆除无站所的、有破旧不堪的、有的在乡政府院内、有的地处偏僻、有的是砖木结构、有的是砖混结构,面积有大有小。兴坪站1991年建,1997年维修,占地650平方米,建筑154平方米,xx年扩建兴坪中学被拆除。田坪站1999年建,占地281平方米,建筑154平方米,xx年扩建市场被拆除。苏堡站、马莲站、白崖站、偏城站、马建站、沙沟站为独门独院砖木结构,面积都在100平方米左右。吉强站、兴隆站、将台站、平峰站、硝河站是近年新建砖混结构都在政府院内,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红耀站、新营站、火石寨站、王民站、西滩站、什站是xx年按照自治区统一设计建设,结构、功能和使用面积都达标,但没有配套活动器材,围墙、院落没有硬化,目前还不能使用。

2、乡站的阵地和职能作用没有运用发挥。

xx年全县19个乡站全部配发了数电影设施,落实“2131”目标,只有沙沟站、火石寨站专业人员开展农村放映,其它17个乡(镇)站电影放映专业人员闲置,在社会上另聘的人员放映。乡(镇)站的活动阵地一部分出租为门市部,一部分为家属院。乡站的专业人员绝大部分被乡(镇)政府挪用包村驻队,进行其它工作。全县19个乡站都没有正常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的场所。

3、农村文化工作没有纳入目标管理,指导、协调、配合不够,致使农村文化工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近xx年来,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文化站移交到乡(镇)政府管理后,业务主管部门就很少与乡镇站取得联系。在本次调研时,乡镇领导和乡站工作人员均提出建议:一是将文化站收回文化主管部门管理,利于开展工作。二是每年部署全县文化工作时,农村文化工作要提出目标并联系指导。

4、村级文化阵地设施器材相对滞后,缺少必要的活动器材和报刊书籍,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引导不够,致使大部分文化阵地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近2年争取项目扶持村级文化室10个,文艺队8个,文化示范户(农家书屋)21个,但对其开展活动、设施的使用没有跟踪调查,致使一部分设施闲置,一部分设施流失变为私有。

5、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多头管理,资源配制等方面各主管部门关系未理顺,各唱各的调,因此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够。

6、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学历低。90%的人员为工人,70%的人员无专业技术职称,50岁以上的人员占50%。

1、对农村文化工作进行分级管理,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管理指导乡级文化站,乡文化站管理指导村级文化室、文艺团队、文化示范户。

2、将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文化建设项目,建设功能齐备,面积达标的综合文化站,并陆续配套文化活动广场和舞台,改善群众文化活动条件。

3、整合和合理配制文化资源,建设集群众业余文艺演出、体育活动、新农村信息化、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小功率发射点等综合功能的农村文化阵地,并设立专门的村级管理组织,指派专门的管理人员组织开展活动,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利用现有文化资源。

4、村级文化室购置一定数量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方面的报刊书籍。以农村文化室为阵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延伸到村级,并坚持送戏下乡,以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5、积极组织引导农村群众业余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举办较大型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活动,以激发群众参与文娱活动的热情。

6、对农村文艺和文化方面有特长的农民组织培训,培养农村文艺、文化体育活动的骨干。

7、扶持农民业余剧团,建立文化示范户和农家书屋,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

8、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引进文化专业人才,培训现有人员,提高素质。

返回目录。

我县自1998年全面实施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以来,30年不变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得到了巩固完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以进一步提高。进入xx年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非农收入的稳步提高,农民对土地的依存度逐渐减弱,农民流转土地的愿望日益增强。针对这样一种新形势、新发展,开展对xx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推进xx县农村耕地流转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化建设、加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等4项政策建议。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xx县辖11个乡(镇)、100个村民委(社区),截止xx年底,全县农业人口42.2467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2.6%,劳动力24.5767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58.17%,家庭承包耕地面积478816亩(其中:田145305亩、地333511亩),林地92.66万亩。

从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以来,全县11个乡镇都开展了完善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共落实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经营权户数91354户,签订承包合同88197份,占承包农户总数的100%,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88197份,发证率达到了100%。截止目前,全县共流转耕地面积43301亩,占承包耕地的9.04%,涉及农户7582户;办理林权流转45612亩,占林地面积的4.92%,有87宗林地进行登记,发放林权证77本,涉及10个乡镇、28个村民委、56个村小组,流转金额823万元;草地流转23020亩,租期30年,流转金额4143.6万元。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

一是耕地流转方式以出租为主,代耕比重还比较大。截止目前,全县流转的43301亩耕地中,以转包方式流转的1892亩,占流转总面积4.37%;以出租方式流转的2831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5.39%;以互换方式流转的1592亩,占流转总面积3.68%;以转让方式流转的960亩,占流转总面积2.2%;其他形式(代耕)10542亩,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24.35%。林地、草地流转方式都为直接出租。二是林地、草地属于长期,耕地流转多为短期。耕地除了转让、互换、代耕以外,土地流转期限在2年以内的占90%以上,多数土地出租合同一年一签。三是土地收益差别大。全县土地流转山区和坝区的土地流转费用差距较大,山区林地、草地流转费用偏低,每年每亩60—300元不等,坝区按基础设施条件好坏的每年每亩300—1000元不等。四是土地流转经营范围多元化。由以前耕地流转单一从事种植业为主发展到耕地、林地、草地流转从事种植、养殖、经济林多元的发展格局。五是流转经营主体多元化。由本地农户自发流转发展到本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引进外地有技术、有经验的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流转的多经营主体的格局。

(一)坚持政策,规范流转,促农村和谐稳定。

由于土地流转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土地流转中,始终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农民需要为出发点,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把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作为先决条件,切实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户土地流转收益权。同时,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下硬性指标,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群众意愿,不强行推进,严格遵循规定,充分保障双方的主体地位,大力规范土地流转申请、登记备案、公证各项程序,依法合理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

随着土地流转管理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不但解决了从事非农产业农户的后顾之忧,还拓展了种地农户的发展空间,开辟了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减少了口头协议进行流转造成的纠纷,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解决,做到有证可查,有据可依,减少了人为的调处障碍,促进了全县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多管齐下,加强流转,促农民分工分业。

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等特点,我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一是通过广泛宣传,深入指导,营造土地流转良好氛围。二是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对土地进行流转。前面提到的形式以及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都可以进行。三是积极探索有效的流转办法,成片集中流转承包土地,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实行集中开发。四是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民职业分化,实现了农民身份的多种转变,大量流转了土地的农村人口转移和聚集到小城镇,由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民转变为城镇的消费者和劳动者,既为社会创造了商机,也提供了劳务,促进了城乡之间劳动力、资金、技术、设备等各种要素的互相流动,为城乡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其次,土地的合理流转,还可让农村“能人”整合和盘活土地、人力资源,发展集约化、专业化、效益化种养业,做强第一产业,使农村形成一种业主与用工的新的生产关系,造就一批新型农村业主,带出一批农业产业工人,使农民“昔日种田盼秋收,而今每月领薪酬”。如xx年4月引进的松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余万元,租赁土地大稼依、小稼依2个村民委6个村小组423农户1000亩土地,建成全州首家千亩连片港澳蔬菜特供基地,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每亩600元租金收入,还吸纳了2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年务工收入达180余万元。

(三)利用时机,筑牢基础,促流转步伐。

自从xx年全省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充分整合各部门资金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新烟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了改善了我县项目实施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7.36万亩,平整土地10.73万亩,为我县大规模流转承包土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

如:xx—xx年,在平远小舍姑、回龙新烟区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对3.2万亩零星分散土地进行倒埂平整、重新分配,使33个村小组的20761块土地调整为3445块,通过互换、出租、转包等形式,化整为零,实现了2万亩集中连片种植,为全县乃至全国烤烟规划化栽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烤烟栽种过后因改造后便利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吸引浙江客商租地种植反季大棚西瓜7300亩,未改造前该地土地一亩租金250元左右,改造后达到850元/亩,光一年的租金周边群众就能得到620.5万元,比改造前增加438万元。同时到西瓜大棚打工的周边村寨群众可以拿到30元/天的工钱,一亩按15个工计算,共请工109500人次,周边农户打工报酬328.5万元,极大的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xx年在平远地区计划租地栽种西瓜的客商已经开始租地建棚,截止目前已出租耕地3000余亩。

(四)培育龙头,带动流转,促规模经营。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搞好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经营”的总体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引商户、建基地、拓市场、促外销、带发展”,积极培育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鼓励开展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截止目前我县已经培育本地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04780.8万元,上缴税金1646.25万元,实现净利润4667.65万元,出口创汇2837.7万美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40元。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新引进香港客商在平远、稼依租地建立蔬菜种植基地成立规模化龙头企业2家(xx县兴仔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xx县松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帮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土地流转流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及农业合作组织的有1509户,面积10985亩,占流转总量的25.37%。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业主(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多种先进的农机具、优良品种和先进农业适用技术,多方接受农业信息服务,继而整合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解决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在销售、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难题,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了经营效益,带动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如:润辉公司、华博公司、同和公司投入资金承包土地建生产基地,引进小米辣、韩国辣新品种给农户种植,在种植技术上提供指导,使全县辣椒种植农户小米辣、韩国辣种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如今辣椒种植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xx县兴仔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xx年11月落户xx县平远镇尧房白者村,计划xx年在xx县投资建立蔬菜基地达到3000亩,五年内发展到1万亩以上。xx年11月至今,已租用土地1500亩,租金每亩800—900元,用于种植油菜心、芥蓝、江门白菜、豆角(豇豆)等10多个品种的优质蔬菜。目前公司1500亩基地平均每天用工200人,可实现农民劳动力收入182.5万元;1500亩基地每天可产蔬菜约15吨,年产5475吨,按5000元/吨计算,每年可实现2737.5万元的经济收入。万亩基地建成后每年可保障就业劳动力1300人,实现劳动力收入1186.25万元;每年产蔬菜36500吨,可实现经济收益1.825亿元。5年后,xx县农民学会种植经验和技术后,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提供种子、种苗给农户种植,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大面积发展优质蔬菜,带动当地农户致富,积极推动xx县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实现公司利益和农民利益双赢。

(五)特色经营,多元流转,促产业优化。

我县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方式已经从以往单一的蔬菜、烤烟、辣椒、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业扩展到杂交玉米制种、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等多元化的范围,使全县农业产业布局不断完善,规模化种、养殖业不断扩大。以八嘎乡为例,xx年全乡流转承包地8000多亩,其中:940亩用于建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及三星上寨巴西蘑菇种植合作社,种养户亩产收入在3200元以上。5900亩用于发展杉树、桉树经济林作物栽植,实现土地流转创造55000万元的经济价值。100多亩山林地用于圈养鸡禽养殖、鸭禽养殖、生猪养殖,实现经济创收4.5万元/年,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方式,全乡创造了多赢的局面,改变了传统模式,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六)创新方法,打造亮点,促模式创新。

草场土地流转在我县土地流转中是新发展方向,我县天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在阿舍乡租赁23020亩草场,建成了阿舍黑巴人工草场,改变以前公司单方面养殖的方式,开展与农户进行联合养牛,即:公司负责提供基础母牛、负责品种改良、负责厩舍改造、负责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和畜产品的回收销售;农户主要负责草场的维护与牛的饲养管理,在草场周边的农户,公司还把草场划分片区,由公司出资对牧草的施肥与管护,让农户在划定区域内放牧,以便公司统一管理和跟踪服务,随时了解牛的生长状况,以便及时回购新增的犊牛,从而提高农户养牛的积极性和管理牛群的主动性,在与农户联合饲养上,采取3:7分成的办法,即:公司30%、农户70%。目前与该公司联合饲养的农户有231户、饲养母牛1155头,户均饲养5头。经公司回收联合饲养户的杂交犊牛,共先后育肥肉牛外销xx余头,销售收入达3000余万元,赢利200余万元。联合养殖农户年养牛收入高的达1万余元,低的达6000余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带动了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初具发挥了畜牧龙头企业的作用,并示范带动了稼依帝龙养殖场、平远特色养殖场、王武养牛场等养牛企业的兴起,为我县实施草食畜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开展畜牧业土地流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对土地流转宣传引导不够广泛和深入,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

除了部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与农户达成的流转合同比较正式外,绝大多数流转依然是自发性的松散型管理模式,无序性、随意性大。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私下流转的多,组织流转的少;转包、出租或代耕的多,转让的少;口头协商多,文协议少。自发流转的农户大部分是在亲戚、朋友范围内流转,流转规模较小,许多只是口头协议,即使私下有文协议也不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手续不完备,容易发生纠纷却难以解决。根本原因一是我们的宣传不够到位。有些基层干部担心由土地引发更多矛盾,采取谨慎态度,基本是放任发展。对相关政策、法规宣传不够,没有全方位深入人心,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好处,一部分农民不懂土地流转。也有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转变比较慢,土地情节比较深,加上农耕劳动强度减小,外出务工缺少技能,进城务工,因为不能享受城市的各种保障制度,也缺少相关保障机制,所以不敢进行土地流转。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怕土地被征用流转出去后,一旦占地,在补偿方面吃亏,所以不愿意流转土地。二是对土地流转的指导管理存在缺位,流转不规范。对土地流转,缺少具体的政策规定,缺少规范管理的实施细则,没有统一的。

合同范本。

在流转程序、流转方式、流转档案管理、流转纠纷调处等方面没有指导性意见。

(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缺位,缺少土地流转的服务机构。

目前,各乡镇虽提供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服务,为土地转让、互换提供了方便,但由于没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信息渠道不畅,土地流转的供应双方消息不能及时沟通,存在“要转的,转不出;要租的,租不到”,导致部分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低。从调研中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有的地方对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应由农户和业主自由协商,对之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疏于管理;二是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制约了土地流转进程;三是现行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有不便操作之处。调查中没有发现专门从事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没有哪个服务部门能在供求主体之间架起桥梁,没有信息服务,往往出现转让者找不到合适的受让者,而需要土地的人则又找不到有意向的出让者。同时,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单一,缺少依托流转土地进行开发经营的经济实体企业。

(三)对土地流转户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

对离土农民没有相应的转移就业促进机制,没有比较完善的为其解除后顾之忧的生活保障机制,没有平衡利益关系的流转价格调控机制,农民缺少对未来生活保障预期信心,所以不敢流转或不敢长期流转,重新就业也很难安心。同时,流转期限短,土地的投入和养护受到一定影响,个别存在掠夺式粗放经营的现象,这对流转双方都很不利。

(四)地块分散,不便流转耕地。

虽然通过近年来的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7.3557万亩,但是由于是分为多部门建设,建设标准参差不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土地平整面积只有10.73万亩,只占改造完成面积的18.7%,目前农户土地主要还是以小块土地为主,面积不大、难以成片、不便于大户耕作和管理,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影响了规模化经营的开展,降低了大户扩大土地耕作规模的热情。

(五)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对承包耕地流转缺乏相应补充。

最近几年,相继免除农业税,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农业补贴,并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承包农户手中,造成参与土地流转的经营户与承包户之间到底谁应该得到补贴的矛盾,影响了部分经营户和承包户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一)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化建设。

由于土地流转涉及农民较广,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遵照党中央的农村土地政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农民所需为出发点,结合各乡(镇)实际,加强制度化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一是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把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作为先决条件,切实保障农户承包期内土地权益;二是按照“稳制活田”和“自愿、依法、规范、有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下硬性指标,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群众意愿,不强行推进;三是严格遵循政策规定,充分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地位,大力规范土地流转申请、登记、备案、公证各项程序,依法合理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四是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权,杜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截留、扣缴和占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五是完善健全农资补贴政策,对于参与土地流转的耕地相关补贴采取“谁种植、补贴谁”的激励措施,鼓励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进行土地流转。

(二)加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

要逐步建立各项保护机制,为土地流转提供强有力保障。一是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土地流转必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实行登记制度,由村委会备案,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登记,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乡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数乡村网络平台,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村级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接收农户申请托管的土地,合理利用撂荒地,由合作社进行规模种植或通过乡镇调剂和广告招租等形式,把土地承包出去,解决“包给谁”和“谁想包”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和土地撂荒问题,使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二是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对其再创业、再就业给予优先支持;三是出台种粮大户优惠扶持政策,鼓励规模经营;四是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制,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同时要尽可能多的开发适合农民的就业岗位;五是完善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为农民流转土地解除后顾之忧;六是完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提高补偿标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征用农民土地,不能政府强制,要让农民以自己的合法身份,参与土地非农开发经营,价格可以市场化,让农民多获得一些补偿,为以后的生存、发展创造好一点条件。七是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措施,对于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镇和行政村给予适当奖励;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并能切实带动农户增加收入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进行重奖,并从扶持资金、税收政策、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加强政府服务职能。

做好土地流转指导与服务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必须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农业经管部门要帮助农民群众做好流转合同签订前的指导、审查,对已签订合同进行登记备案,出现纠纷后进行调解和仲裁。乡与村必须监督农村土地的合理使用,为土地流转及时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尤其是要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土地供求信息。还要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支持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让土地流转更加方便,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和村庄整治力度,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这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解决地块过小、土地质量和耕作条件差异过大带来的土地流转难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