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科学冰教案(专业14篇)

时间:2023-12-10 06:23:34 作者:文锋

通过小班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有条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在编写小班教案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教学教案的论文和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班科学教案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哭脸和笑脸。

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笑脸代表有生命,哭脸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3、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

小班科学教案

1、教幼儿知道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感受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组织幼儿进行课前对小动物的观察、探索和关爱活动。

2、投影设备、动物图片、动物背景图纸每人一张、彩笔、音带、彩色短绸带若干。

一、诗画绝妙挥笔潇洒

教师诗画小狗,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竖耳朵,摇尾巴,

鼻子灵敏顶呱呱,

看大门儿是专家,

朋友个个都爱它。

二、客人寻友主题形成

1、另一教师扮演小狗比比客人来到小二班寻找朋友,通过说儿歌、作诗画、猜谜、表演、歌唱等形式让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是谁。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每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3、给幼儿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1)由比比客人朗诵儿歌引出自己的朋友。――小兔

小动物,耳朵长,

红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后腿长,

爱跑爱跳本领强。

(2)由比比客人作诗画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朋友。――小乌龟

它的胆子真正小,

出门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险把头缩,

躲进硬壳静悄悄。

(3)通过猜谜语引导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小猫

三角耳朵胡子翘,

唱起歌来喵喵叫,

白天就爱睡大觉,

老鼠见他吓的逃。

(5)通过歌表演引出自己的朋友。――老牛

三、热情帮助寻找尾巴

1、请幼儿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进行一一对应连线,让幼儿感受成功操作的愉悦感。

2、教师巡回指导。

四、游戏激趣快乐无限

听音乐玩《找尾巴》的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总结分享请幼儿说说什么样的尾巴最容易被人抓住,什么样的尾巴不容易被人抓住。

1、帮助幼儿认知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2、让幼儿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是积累知识的起点,又是科学发现的开端,任何学习、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始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精细观察。

小班科学教案

把塑料薄膜用橡皮筋平整地固定在塑料盒上面。

将一些碎纸屑均匀地撒在塑料薄膜上。(见“看不见的声波图)

将录音机放在塑料盒旁边,让录音机的喇叭正对着塑料盒,打开开关,不断调整音量,让幼儿观察纸屑的变化。

指导幼儿缓慢调整音量,不要让声音突然变大,不要让幼儿长时间将音量开到最大,以免影响幼儿的听力。

播放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幼儿观察纸屑的变化。

建议使用音箱代替录音机,效果会更明显,或将纸条贴在音箱上观察纸条的变化。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录音机的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微粒的振动,当振动的声波向外传播时,碰到了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在受到声波的冲击后也振动起来,所以塑料薄膜上的纸屑也会跟着动起来。

小班科学教案

在小班开展科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耐性较差,目的性较不明确,知识经验较平乏,较难使活动开展得生动又具有科学性。于是,我将如何让一个看似简单的内容打造成有趣的适合小班年龄的科学活动为尝试的重点,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自然的探索、学习并让幼儿在"玩中学"从而掌握初浅的科学知识。

“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这是《纲要》中对于科学生活化的最精辟的阐述。于是,我选择"纸"这个利用身边经常看到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的内容。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去感受"纸"的不同特性;通过最简单的实验去体验科学最初的实践性,从而达到愚教于乐的最终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2.通过看、摸、猜、撕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常见的三种纸(瓦楞纸、手工纸、面巾纸),并了解它们简单的特性及功用。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丰富幼儿简单的词汇。

1.创设一个神奇的"纸世界"(纸箱、纸制品、纸玩具等)

2.三个纸宝宝(三种不同的纸质);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纸质的纸若干(人手一份);人手一份不同纸质的挂牌。

3.音乐《玩具进行曲》

4.实验记录纸一份。

一、进入新环境,引起活动的兴趣。(音乐背景)

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世界,看看里面的东西,"猜猜是用什么做的?"

二、介绍新朋友,记住新名字。

1.出示三种不同纸质的:"纸宝宝"介绍他们的名字并与小朋友问好。

2.游戏:看谁拿得对又快。

我们一起来玩游戏。老师说到哪个纸宝宝的名字就把哪个纸宝宝拿出来。看谁又快又好。

三、了解新朋友,感受纸质的不同。

(一)通过摸纸,了解三种纸质"感受"的不同。

1.边看边摸,说说自己的感受。

2.不看只摸玩游戏:百宝袋--《猜猜是谁》(摸纸并说出名称及感受)

(二)通过撕纸,了解三种纸质"牢度"的不同。

1.故事引入:三个纸宝宝在吵架,都说自己的本领大,瓦楞纸说:"要不咱们来比一比?""比什么?"手工纸说。"比比谁比较不容易破。"瓦楞纸说。"好"两个朋友一起说。"怎么比呢?"请小朋友来帮忙。(科学家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表示叫"牢度")

2.幼儿讨论"什么办法能知道谁的最不容易破。"(剪、撕等)

3.请幼儿用撕进行实验,体会不同纸质的牢度。

4.幼儿讲述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大部分幼儿的结果进行记录。(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

5.教师现场简单验证实验结果。

(三)通过讨论,了解三种纸质"功用"的不同。

"面巾纸和手工纸都很不服气,都说虽然我们觉容易破,但是我们也有你比不上的本领。小朋友知道吗?"(手工纸可以用来干什么?面巾纸呢?那瓦楞纸呢?)所以,虽然牢度不同但是都有自己的用处。

四、变成纸宝宝,一起做游戏。

1.幼儿自由选择,每人佩戴不同纸质的挂牌,变成纸宝宝做游戏。

2.游戏:听口令做动作。(配乐行进《玩具进行曲》)

跟随音乐,教师唱不同的词,纸宝宝做不同的动作。

"瓦楞纸,瓦楞纸请你快快来,一个一个排好队伍向前进。"等

五、延伸活动--《会变魔术的纸宝宝》

你们带上纸宝宝到教室,动手为他们变形,变成"新模样"。

小班科学教案

1、认识南瓜并观察南瓜的构成。

2、运用南瓜子进行美工创作。

3、尝试集体共同创作大画。

1、儿歌:《南瓜黄》。

2、南瓜、剥子器、南瓜子、小元宵、糖、白胶、深色图画纸。

1、教唱儿歌《南瓜黄》。

2、问幼儿谁吃过南瓜。

3、出示从市场买的南瓜。切开南瓜,让幼儿看看南瓜是什么样子的,并观察南瓜里面有什么。(瓜瓤、瓜子)

4、将南瓜洗干净,让幼儿看看生南瓜子与熟南瓜子有什么不同;吃吃看,味道有什么不同。

5、教师与幼儿共同运用南瓜子在深色的纸上粘贴作画。

延伸活动:

1、将南瓜切成小块、加糖、加小元宵,做成南瓜元宵汤作为幼儿的点心。

2、给幼儿讲述与南瓜有关的故事,如《灰姑娘》。

儿歌

南瓜黄,花树花,花树底下结南瓜。

南瓜黄,好像满地小太阳。

小班科学教案

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

1、红、黄、蓝颜料,蜡笔;

2、瓶子12个,24个盖子,圆图形若干。

一、活动导入:引出主题,通过教师指导让幼儿认识三原色。

1、宝贝们,翁老师手上有什么(瓶子)?瓶子装了什么(水)?现在,翁老师要变魔术了,把瓶子里的水变成另一种颜色,你们可仔细看了,只要轻轻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红色)?请小朋友从椅子下面拿出瓶子,轻轻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把瓶子放在椅子前面,请几位幼儿说说)。

2、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发挥想像力,充分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颜色。请幼儿在教师里到处寻找跟自己手上瓶子颜色相对应。

二、教师示范实验过程:教师变魔术,幼儿观察瓶子中的颜色。

出示红色瓶子,换另一种颜色的盖子盖好,轻轻一摇变成礼物什么颜色(橙色),教师做记录并讲解。

三、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一回小魔术师,请你也变一变:

将幼儿分2组,每一组一个筐子,10个不同颜色的盖子,每人一张记录表。

拿着你们的瓶子去后面的桌子,自己选一个喜欢颜色的盖子,盖上瓶子轻轻一摇,并仔细看是什么颜色,并在纸上做好记录。

2、幼儿大胆操作,教师从旁边指导,与互相讨论。当黄色和红色变出橙色时,或者蓝色和红色变出紫色,还有黄色和蓝色变出绿色。

3、展示作品:填好记录,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颜色变出来的。

四、活动延伸:

小班科学教案

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是积累知识的起点,又是科学发现的开端,任何学习、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始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精细观察。

科学《找尾巴》

1、训练幼儿观察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动物图片若干。

1、导入活动:刚才老师和大家学了一首尾巴的儿歌,现在老师手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没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来帮他们找一找。

2、展开活动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蝌蚪)对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老师来帮她找找,是这条吗?(不对)再试试,这条对了。

2)小朋友你们想试试吗,请每个小朋友到老师这里须操作材料,你们和妈妈一起来找一找,请妈妈用老师刚才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孩子做。

3、结束活动:小朋友都不错,妈妈都奖励自己宝宝一个,呱呱。

妈妈在家里要多引导宝宝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眼睛,通过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满足好奇心、求知欲。

小班科学教案

1、引导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赏雪的快乐。

2、通过撕纸,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3、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4、了解雪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1、音乐:小雪花

2、趣味练习:贴雪花

3、图片:雪景

4、白纸若干。

一、导入

谈话导入活动。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

二、展开

1、感受雪花,欣赏优美的雪景(图片)

告诉幼儿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2、欣赏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1)冬天来了,莹莹来到花园里,发现有什么变化?

(2)冬爷爷送给莹莹的礼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样的?

3。组织幼儿布置冬天的环境,放音乐。

(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洒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场景。

4。趣味练习:贴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数字贴出相应数字的雪花。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雪的变化,并体验和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觉。

三、结束

欣赏故事《下雪了》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科学教案

在“动物大世界”的主题开展过程中,孩子们特别关注动物本领,并查找了资料,了解动物的独特本领。鉴于此,合设计了本次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猜测与讨论,将幼儿在个别探索中的零星经验进行归纳梳理。

1、通过“动物集会”的讨论,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本领。

2、依据已有经验进行比较筛选,并能用语言和其他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

森林背景图一幅,动物图片若干。(长颈鹿、大象、猎豹、猴、孔雀、鹰)

一、选项目

1、出示背景图和动物图

2、提问:

3、记录:请幼儿用简单的符号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提醒他们要让记录既简单又能让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然后请幼儿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理由。

交流:动物如果按照你们的想法参加比赛,能不能得第一名?为什么?

3、小结:原来小朋友都找到了动物最特别、最擅长的本领。所以,如果动物能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一定能得第一名。

二、选对手

1、动物都报名了,可每个项目只有一个动物报名,能不能比呀?为什么?

2、动物们比不起来怎么办?你为那个动物选了谁做比赛的对手?为什么?

三、森林大比武

设计一个动物都能参加的比赛,分别说说比赛的规则。

小班科学教案

1.认识大蒜的形状、构造。

2.用“按”的方法种大蒜。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大蒜若干,废旧杯子、小杯子若干。

一、认识大蒜。

出示大蒜,认识大蒜的外形。

你认识它吗?

大蒜是扁扁的球形的,中间有一个尖尖的小柱子,摸起来还有一个一个的小槽,这样的大蒜我们叫它大蒜头。

大蒜头把“衣服”脱掉,它会变成什么样?

二、认识蒜瓣。

1.分解大蒜头成为蒜瓣。

大蒜头有好几个小宝宝,我们把小宝宝请出来。

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分解的方法。(弟兄五六个,围着圆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2.认识把蒜瓣剥皮。

蒜宝宝也有“衣服”,我们给蒜宝宝脱“衣服”。

边剥边用儿歌告诉幼儿剥的方法。

3.观察蒜瓣。

近距离观察、触摸。

三、操作。

用“按”的方法种大蒜。

1.示范把蒜瓣按到土里种大蒜。

大蒜宝宝的小脚朝下,尖尖的头朝上,小手按一下,按到土里去。

2.用“按”的方法种大蒜。

幼儿试一试把大蒜宝宝送到新家里去吧。

给幼儿提供事先准备好的蒜瓣、装好土的纸杯,并且指导幼儿亲手种植大蒜,最后给大蒜浇一点水。

四、交流。

让幼儿再次观察大蒜头、蒜瓣,可以摸一摸、闻一闻,互相观察自己种的大蒜,提高幼儿的感官经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大蒜宝宝交朋友。

五、扩展。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种大蒜。

在活动过程中,从认识大蒜头、认识蒜瓣到用幼儿能力范围内的“按”的方法种大蒜,始终让幼儿以高涨的热情参与活动,进行探究与操作,并且能用简单但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看法。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喜欢和老师互动,因此,引导幼儿模仿老师用“按”的方法种植自己的大蒜,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认知经验,同时也增长了幼儿的种植能力,提高了手指的灵活性。给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调动多感官参与活动,在自己种大蒜的真实体验中,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真正地做到了让幼儿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等。

小百科: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圆锥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皮,剥去鳞叶,内有6~10个蒜瓣,轮生于花茎的周围,茎基部盘状,生有多数须根。

小班科学教案

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也是一个景色宜人的季节。夏天有许多有趣的活动,是小朋友最喜爱的季节。但小朋友对夏天和春天的季节特征认识较模糊,于是在巩固春天特征的基础上让幼儿认识夏天,是教学中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便抓住契机,在幼儿原有的认识水平上,应用对比的方法,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知道夏天的一些有趣活动,懂的如何注意夏季卫生。

1、通过感受美丽的春天,知道夏天来到了。

2、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夏天的基本特征,能区分春天与夏天。

3、通过游戏活动,萌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了解夏天的基本特征。

能区分春天与夏天的明显特征。

1、课件(春天、夏天主要特征)。春姐姐夏姐姐头饰。春天夏天背景图,若干幼儿操作材料。

2、布置乐园:愉快的夏日。

一、教师戴头饰扮春姐姐,听音乐《春天在那里》,跟春姐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感受春天的美丽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巩固认识春天的特征。

三、引出课题,了解夏天的基本特征

1、教师换头饰由春姐姐变成夏姐姐。

2、导语:请幼儿告诉夏姐姐,春天完了是什么季节?

3、出示课件,了解夏天的基本特征。

4、夏姐姐提问:

(3)春天吃的水果很少,但夏天的水果多不多?夏天我们经常吃到什么水果?(介绍水果名称)

(4)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我们的身上经常出汗,我们要多喝水,勤洗澡,洗头,做一名讲卫生的好宝宝。

(5)小朋友在夏天喜欢玩些什么?(夏姐姐小结夏天有趣的活动)

5、看课件,师幼共同巩固夏季主要特征,同时教育幼儿夏季卫生常识。

四、组合画《我们眼里的春天夏天》

1、幼儿自由组合画面。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将画面创编成儿歌。

五、游戏《愉快的夏日》

小朋友在夏天的乐园里愉快地玩耍。

活动反思:通过活动,幼儿加深认识了春季的特征,并充分地了解了夏季的主要特征、人们在夏季的活动,以及夏季中我们要注意的一些卫生常识。对夏季的特征与春季的特征有了明显的辨别。孩子们畅所欲言,在欢快的活动中尽情的感受着不同的季节带给他们的乐趣,充分调动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班科学教案

户外活动时,幼儿对滑梯下的一只蝙蝠产生了兴趣,并且发现幼儿对许多的小虫子兴趣浓厚;而对院中的小树、常青树却不知爱护,经常采树叶,摇晃小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都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但小朋友却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过它们。因此,我们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通过形象直观的方法,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初步了解并区分生活中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爱护生命,结合本月主题活动《感官总动员》我设计此次活动。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哭脸和笑脸。

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笑脸代表有生命,哭脸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毛毛虫被粘贴上了小笑脸,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贴上了小哭脸。

3、共同讨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及其概念。

(1)共同探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根据幼儿的分类结果,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寻找到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

(2)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4、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5、延伸活动:

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

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幼儿对颜色很感兴趣,而因为年龄问题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1、认识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3、让孩子感受色彩的美。

能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能把认识的红色、黄色、蓝色迁移到生活的物品中。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物品。

一、导入

请出(红色的`小羊、小黄人玩偶、蓝色的海星宝宝)三位小客人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三位小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出示红色的小羊、小黄人玩偶、蓝色的海星宝宝)

教师:你们看看他们今天都穿了好看的衣服,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观察),引出今天的主题(红黄蓝三颜色)

二、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1、教师:今天三位小客人想要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红色的小羊玩着玩着肚子饿了,他想要吃一个红红的辣椒,你们可以帮他找出红红的辣椒送给他吗?小黄人也玩的好累啊,他的肚子咕噜咕噜响,他偷偷地告诉老师,如果这时候能吃点香蕉就好了,你们愿意把帮他找点香蕉添饱肚子吗?蓝色的海星宝宝玩的好无聊啊,他想要玩会蓝色的气球,你们和他一起玩吧。

2、幼儿知道把颜色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3、颜色宝宝玩游戏

教师:今天三位小客人都找到了好朋友,他们邀请跟他们相同颜色的小朋友去玩小木马,你们都来找一找你们的好朋友吧!

三、找一找

在教室中找出哪些物品是红黄蓝三种颜色。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自由作画。

小班科学教案

1.正确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

2.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能说出总数,能按同一数量归类,匹配相应数量的同类事物。

1.故事挂图、食物图片、点卡、棒棒糖卡片。

2.玩具、杯子、橡皮、铅笔、铃鼓各4个。

1.导入活动。

(1)(出示故事挂图)教师讲故事:今天是乐乐的生日,妈妈给乐乐买了很多好吃的。有1个西瓜、两个苹果、3个桔子、4个棒棒糖,乐乐高兴极了。

(2)教师提问:妈妈为乐乐买了什么?几个西瓜?几个苹果?几个桔子?几个棒棒糖?

2.复习1――3的数量,并与相应数量的点卡进行配对。

(1)出示1――3的食物卡片,引导幼儿辨别并能手口一致的点数数量。

(2)出示1――3的点卡,引导幼儿点数。

(3)出示食物图片,引导幼儿将1---3的点卡与1――3的食物图片进行配对。

3.认识“4”的数量,,并与相同数量的点卡进行配对。

(1)教师引导幼儿点数棒棒糖的数量:“请小朋友数一数妈妈给乐乐买了几块棒棒糖?” 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棒棒糖的数量。

(2)分别出示玩具、杯子、橡皮、铅笔,引导幼儿点数并说出它们的数量都是4。

4.游戏《找点卡》。

教师拍铃鼓,请幼儿仔细听。教师拍几下铃鼓,就请幼儿举起几的点卡。

1.请幼儿数一数桌子、椅子各有几条腿。

2.请幼儿说一说那些小动物有4条腿。

小班孩子年龄较小,控制能力还很差。在本节活动中,我首先用故事来引起孩子活动的兴趣,然后通过看看、说说、做做等,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正确感知并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让孩子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活动,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