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教育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1-28 12:00:53 作者:琉璃

通过模仿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请大家认真研读这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情境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潜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进步和成长。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为幼儿选择适合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情境游戏;氛围;创新。

幼儿教育中应用情境游戏是教学创新的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开发幼儿的智力、锻炼幼儿的能力是每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关注的实际问题。所谓情境游戏就是通过形象的描述或教学环境的设置和模拟,引导幼儿积极开展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激发情感,达到一定目的的教育方式。许多教学成功的案例说明在幼儿教育阶段应用情境游戏可以很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养成从小爱学习的好习惯。游戏化的教学能够改善幼儿教学的氛围,对于幼儿的语言培养和思维方式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实,在幼儿阶段就应该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提升。另外,通过游戏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让幼儿更加具有活力。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情境游戏。

一、合理设计情境游戏的内容和步骤。

通常幼儿园中进行的游戏主要有班级集体游戏和学生自由游戏以及定向游戏等,不同游戏的选择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幼儿教师在设计情境游戏的时候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要求和教学内容,合理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对于情境游戏的内容则需要幼儿教师仔细进行斟酌,既要符合幼儿的特点,还要发挥幼儿的特长,还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而情境游戏的步骤一般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见识和能力,我会经常给幼儿设置各种角色情境游戏,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角色,了解不同角色所具备的特点。比如在模拟“美食城”的情境游戏中,我会实现准备一些带有角色名称的卡片,让不同的幼儿分别扮演“厨师”“餐厅老板”“服务员”“客人”等角色,然后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幼儿的胸前,然后进行模拟游戏,“客人”来到美食城会找“服务员”点餐,然后“服务员”会把菜单交给“厨师”,然后“厨师”把菜做好以后由“服务员”端给“客人”,最后“客人”吃完饭会找“餐厅老板”结账,然后走出美食城。通过这个模拟游戏的进行,使幼儿学会了如何进行点餐和结账等交际用语,也使幼儿能够明白不同角色在生活中的工作是不同的,让幼儿在多样的情境中广泛进行交流,提高角色游戏的互动性。

二、在情境游戏中融合课堂教学知识。

幼儿教学中应用情境游戏不能脱离课堂,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达到游戏的目的。幼儿教师所选择的情境游戏要能够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然后让幼儿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还可以对生活上的知识进行拓展,达到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当孩子们在游戏中尽情的玩耍的时候,还可以提高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让幼儿更喜欢上幼儿园。幼儿教学需要用心,要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让幼儿都能健康的成长,不区别对待,也不能分三六九等,这是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幼儿园整体教学宗旨的一个考验。在幼儿园里教师经常教小朋友要尊老爱幼,要孝顺父母长辈,这也是对幼儿进行德育的一种方式。我在实际教学中会通过情境游戏来增强幼儿对道德的理解,让幼儿从小养成好习惯。比如我会设计一场名为“我带爸爸妈妈去郊游”的情境游戏,因为日常生活中周末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带着孩子去郊游,孩子们也会观看爸爸开车的动作。所以我让幼儿模拟成为一名司机,带着爸爸妈妈去郊游,目的地有幼儿自己选择,我会给幼儿提供一些场景和模拟道具,让幼儿在郊游中多与爸爸妈妈交流,好东西要与其他人分享,不能任性和自私。通过组织这个情境游戏,小朋友们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平时要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要听爸爸妈妈的话。

三、科学的设置情境游戏的难易程度。

在设置情境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对游戏的难度进行考虑,不能设计一些幼儿无法完成的游戏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淡化幼儿在游戏中的评比和嫉妒心理,要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幼儿园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学历不高,技能不强,对于幼儿教育理解不透彻,所以也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园需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考核力度,招聘一些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教师为幼儿授课,从而使幼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选择情境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多听取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建议,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心得,选择有利于幼儿的游戏内容,并且要避免游戏难度多大导致幼儿出现心理压力。比如幼儿手工制作的时候,我会设计一场“我是小小制作家”的情境游戏,让小朋友们可以发挥优势,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会假设小朋友家里来了客人,小朋友要给客人包饺子(用橡皮泥制作)。把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给予同样的橡皮泥,让幼儿在一起“包饺子”,然后教师对幼儿的劳动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当然,可能小朋友对于饺子的包法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我会提前给小朋友做示范,让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学,在学包饺子的过程中给幼儿讲解饺子的历史,丰富幼儿的知识面。

四、情境游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在许多幼儿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时往往是凭借自己的感觉进行授课,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幼儿教师会在网络上搜索一些情境游戏,在进行简单改编之后就应用到幼儿教学中,这些游戏有的是日常教学无法完成的,有的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所以,在选择情境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贴近生活的游戏,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更加喜爱做游戏。另外,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灯,注重对幼儿的个性化培养,创造一切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条件。幼儿教学中有个语言故事叫《小兔学跳绳》,幼儿对这个故事都很感兴趣,这也使我产生了一些教学灵感。公园里有假山、有长凳、有流水,有健身器材,可以利用具有生活化的景观来进行故事表演。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中进行情境游戏,以楼梯当作山坡,以长凳为独木桥,以流水当河流,以健身器材当作小动物的家等等,然后让小朋友们以故事中角色的出场顺序进行语言描述练习,孩子们会踊跃的参与到游戏中,还会打破传统教学缺乏创新的尴尬。通过组织这个情境游戏能让全体幼儿参加到活动中,极大地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幼儿对生活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更好地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2研究内容与意义。

13文献综述。

21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2]杨宝风儿歌创作新探[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02:78—79。

[3]郑黎丽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语文建设,2012,22:26—28。

[5]陈小芳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思想理论教育,,10:62—63。

[6]王巍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9]陈爱芬上海市幼儿园儿歌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幼儿教育论文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家长越来越爱给孩子买一些很高档的、很新奇的现代化玩具。那种电动的、会发光、会讲话的,甚至一些家庭中很多孩子都能熟练的玩ipad,平板电脑上的游戏。长时间的玩这些玩具,孩子越来越少的能接触大自然,失去和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有的甚至小小年纪就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然而民间游戏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实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很多民间游戏还有很强的名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因此,幼儿园充分挖掘开发民间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1.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民间幼儿的内容丰富,没有固定的模式,使儿童在自发的状态下也十分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学中有创。而且很多的民间游戏还配有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游戏口令。如小时候很爱玩的丢手绢的游戏,一块简单的手绢,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玩的人始终处于快乐的情绪状态中。

2.民间游戏开展的随机性民间游戏在玩的时候常常是想玩就玩,不受场地、地点,人数、年龄等的限制。只要你想玩,教室的角落、走廊、空地都可以。如,跳房子的游戏,地方有粉笔或是小石头,画上几个格子就可以开展。还有丢沙包,小小的一个沙包,可以你丢给我,我丢给你,还可以利用沙包开展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游戏。

3.民间游戏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游戏自然也是多种多样,有着各自的特色。很多的民间游戏,可以配上当地的方言或是当地的歌谣,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旋律优美。

二、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1.民间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民间儿童游戏内容丰富多样,深受幼儿儿童喜爱。其内容不仅涉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还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儿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等而且还需要充分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参与,如手、眼、脚、头等。

2.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的个性品质。而游戏则是幼儿园开展日常教学的重要手段。开展民间游戏幼儿可以帮助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而许多的民间游戏在玩的时候,就取决于幼儿是否会和他人合作。比如我们开展的抬花轿的游戏,玩的时候需要两个人互相用手搭一座轿子,参与的另一个人则是坐在轿子上,这个游戏要想顺利开展,就需要与他人的合作,配合。只有玩的人同心协力,才能走向成功的终点。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逐步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配合,团结合作。

3.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很多的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让幼儿在幼儿的过程中会品尝到成功与失败。如玩跳绳、跳皮筋等游戏时,当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则是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反之,如果在玩的过程中没有顺利完成。比如跳绳,当幼儿跳不过去时就会产生挫折感。但跳绳本身的乐趣会让幼儿忽视这个小小的挫折。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通过不断练习,克服自己的不足不害怕困难,继续参加游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耐挫能力,还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的个性品质。

4.开展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的家庭往往生活在自己的独立的圈子里,缺少和他人沟通交流。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往往一放学就将孩子接回家中,很少有机会能和其他家庭一起接触。如:我园开展的“爸爸,宝贝向前冲”的活动,我们就特意为工作繁忙的爸爸们加入民间游戏“拔河”,爸爸在这项活动中发挥自身力量的特长,团结协作,而且很多的爸爸感觉找回了从前儿时伙伴们一起快乐游戏的感觉。在这个活动中,取胜也许不是关键,难能可贵的是大家一起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游戏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由于民间游戏,幼儿园、家庭、社区,有了共同的话题,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幼儿园、家庭、社区在民间幼儿的开展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都会参与其间,体验这其中的乐趣。让现在的孩子不局限于只在自己的家中跟父母,独自玩。而是更多的走出家庭,拉动孩子与孩子、家庭与家庭之间良好的感情,增进彼此的交流。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对那些质朴,诙谐,活泼及深爱幼儿喜欢的民间游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以改进,将这些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让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d].华东师范大学,.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纲要园教育指导纲(试行),2001.

幼儿游戏教育论文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为前提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不仅是因为幼儿的创造力远远超过成年人,此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更能激发他们的活动天性。很多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过去投放材料时经常想的是指导幼儿怎么玩?而现在是了解幼儿怎么玩。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玩,让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也不知道如何开展游戏,但是经过几个能力强的幼儿讨论,他们说,可以用轮胎搭建很长的隧道,有的人说用轮胎搭建很长的火车,还有的幼儿说可以用轮胎搭建成木桶形状,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与此同时,操场上有几个供孩子们攀爬玩耍的滚筒,有的孩子们用这些滚筒创造出了“毛毛虫”的玩法。先是一个孩子推到滚筒在里面扭来扭去当毛毛虫,后来转变成两个人牵手进入滚筒当毛毛虫,再后来更多的孩子尝试前后拉手和脚将多个滚筒拼接起来合作玩“毛毛虫”游戏。幼儿合作的天性以及创造力被有效激发出来。

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摆放了弯弯桥的材料,经常用这些材料做隔断和障碍物。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用这些材料创作了很多游戏形式。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们通过拼接的方式将弯弯桥变成了翘翘板,之后他们利用弯弯桥模仿各种各样的海浪的动作。他们还把弯弯桥当作战壕玩起了军事游戏,甚至他们还把不同的弯弯桥材料拼接成各种各样的图形,玩起了益智类游戏,游戏中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激发。

在组织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幼儿园的水池中飘满了瓶瓶罐罐,幼儿们想把这些瓶瓶罐罐捡起来收拾好。几个大班的孩子就用各种工具去捞水池中的瓶子,靠近水池边的瓶瓶罐罐很快被捞了上来,可距离水池边较远的瓶罐撈不到。正当孩子们焦急的时候,有个孩子拿起长柄铲子,跑到水池边用铲子不断滑动水面,想用铲子把瓶子靠着水的张力拉过来,可是在铲子划动过程中,瓶罐受到水的波动影响越漂越远。这时他不着急,站在水池边静静的观察,这时他灵感迸发,用铲子向相反的方向划动水面,这时瓶子受到水波作用越漂越近,当漂到岸边时,他用手将瓶子捡了起来。

过去我们常常想着幼儿年龄小,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碰到困难容易退缩,总是向老师求助,为此我们经常绞尽脑汁去设计一些情景问题,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我们发现,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不用老师刻意培养。

1.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

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教师要对整个游戏的游戏材料进行控制,要让幼儿自由取放,教师要向幼儿讲清楚材料的取用收归原则。根据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游戏的原则是让幼儿把一样材料放在一起,可以是一样的物品、也可以是一样材质,要引导幼儿把这些材料作为同类放在一个收纳筐里,最后明确材料的取用方式。

2.为幼儿设计自主游戏的空间与情境。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构建不同的游戏区域,使用材料时要根据游戏的需要,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创造游戏情景。有的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搭建小公园,有的想搭建长城、宝塔,还有的想搭建成游泳池或是蛋糕。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游戏活动中会很自然的与他人开展合作,当遇到困难时幼儿也能自主解决。

3.将幼儿的想象转化为实际行动。

游戏活动内容可以设计为幼儿想要的游戏场地,引导幼儿自主设计游戏环节。在制定游戏计划时,幼儿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还通过同伴间的观察、模仿、创造,不断提高自己的游戏计划水平。将游戏的权利下放至幼儿时,每一天幼儿都有不同的游戏想法和创意。例如放在教室角落里的地垫,最初是给孩子们塑造游戏区域使用的,渐渐的孩子们开发了垫子新功能,将不同的地垫组合成正方体,幼儿们藏在中间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在密切合作中感受游戏的乐趣,创造力得到了有效调动。

综上所述,幼儿是天生的游戏者,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精神都能得到激发,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自主开展游戏,发挥幼儿的天性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游戏教学质量会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云秋.浅析如何提升幼儿游戏教学有效性[j].才智,2018(36):43.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交互作用;意义。

幼儿教育已经是当前比较关注的一个内容,但是作为三到六岁的孩子,很多地方还在刚开始起步,选择教育方式,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如何进一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成了研究的问题,本文探析的是游戏交互作用来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纲要》都强调了幼儿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爱动、爱玩、停不下的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采用游戏交互作用进行音乐教育,不仅符合幼儿的发展要求,还能让孩子快乐的主动去学习音乐,对其产生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要占据重要比例,幼儿音乐教师,必须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以游戏方式进行音乐教学。

游戏,游戏是一种基于物质需求满足之上的,在一种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追求精神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游戏,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其中儿童游戏的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十九世纪中期,才进行理论的研究。国内外都对游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超过了顺应的一种思维模式,拉夫.克斯特认为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游戏。而我国对于相关游戏研究也有一些期刊文献,比如有《游戏的功能》《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思考》《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等等。儿童游戏的特征有:一是: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二是:游戏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的生活;三是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无法创造财富;最后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也就是说游戏快乐的。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当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常规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还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和享受,愉悦了身心健康,培养并形成了他们对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个性,发展了创造性。因此,音乐游戏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幼儿的特点。

幼儿,主要是三到五岁的孩子,这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自身的特点。

(1)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他的协调能力和一些知识的把握能力都相对比较弱,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2)开始幼儿园的学习,在情感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在三岁四岁年龄段的思维是具体所见的,也就是通过实际看见的进行思维,最常见的就是生活中父母为自己的做的他会同样的转移给玩具娃娃。在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进行一个初步抽象概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问为什么。

(3)日常生活会是其兴趣的探索,比如孩子看到奶奶跳广场舞,也有可能引起兴趣去探索,在情感上是易变性,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会形成自己的个人情感。

2.游戏化音乐教育的研究目的。

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然而如果只是枯燥性的让他们听歌或者教他们唱歌,达不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喜欢上音乐。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爱动爱玩,而且在一些活动玩耍中,就会不由自主的喜欢敲打不同的声音,而且你会发现,她们听到音乐会不由自主的摇摆身体或者蹦蹦跳跳,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发现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更加适合小孩子的学习。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自然的音乐节奏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捉迷藏游戏被认为有音乐节奏,游戏过程是一种交互性的模式,是传授技能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游戏中加入音乐元素,让孩子更多的接触音乐,会让幼儿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

1.游戏中音乐元素的体现。

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应用,所存在的音乐元素有:

(1)节奏,也是在活动中最容易被幼儿察觉的,通过游戏中的音乐节奏感知,会形成自己的节奏,在一些听辨游戏、语言游或者律动游戏都能体现出来。

(2)韵律,游戏中也会体现出韵律的音乐元素,韵律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而且幼儿音乐教育中最广泛的教育方法就是韵律活动。就比如小朋友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会主动的跟着跳动,反映出了他们愉悦高兴的心情。

(3)旋律,旋律在音乐中是变化多样的,不同的音高组成了上行、下行和平行,对于幼儿音乐教育中所涉及到的音乐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记忆和掌握。最常见的一个游戏活动就是丢手绢、找朋友,小孩子通过游戏对歌曲反复的唱,这样游戏结束后,基本上也就掌握了歌曲。比如通过游戏的交互来辨别音的高低。

(4)在游戏中,还体现出了音乐元素力度,也就是音乐的强弱程度,音乐中有战斗性的歌曲,他慷慨激昂,也有抒情的歌曲,温婉柔情,比如《找朋友》就会让孩子兴奋,《摇篮曲》就会让其安静,这也就是音乐力度的体现。

(5)曲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是比较难的一个部分,通过游戏可以更加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掌握,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的结构和组成。比如在闪闪的红星,老师根据曲式结构,来指导学生游戏,去感受音乐的结构。

(6)最后,游戏还可以体现出音乐中的音色和速度,首先音色,主要通过听辨游戏来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可以模仿不同的人让学生分辨音色的不同。然后速度,音乐中的速度代表着不同情感,比如动物的模仿,兔子蹦蹦跳跳音乐应该是欢快的,而狼就应该是低沉的。

如何把游戏应用到幼儿音乐教育中,提高音乐教育的目的,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内容上的体现,丰富内容,进行情景化的设计,比如学习歌曲《十二生肖歌》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生肖,模仿生肖,找出二十个学生听歌词来进行模仿,让其找到情景游戏中断乐趣,比如里面歌词“大公鸡喔喔叫,小狗汪汪尾巴摇,猪儿呼呼睡大觉”,就可以让他们听着音乐和生活所见去想象并模仿。让其教学更加趣味化,通过游戏辨别音色、旋律、韵律等,同时学生边唱边游戏,联系发生。还可以自己通过对生肖的理解,自己编歌词与老师进行对话。

(2)探索性的游戏,这里可以通过玩具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各种发生器材,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音乐,比如盆。铃铛、碗、筷子等可以敲出不同的声音。认识声的属性,知道声音轻重、长短、高低,有的清脆悦耳、明亮动听,有的沉闷、粗糙。发音器材的玩耍,自然地掌握最基本的节拍感,形成各种简单的节奏型。学会正确的有节奏的敲打,如在老师唱歌跳舞让孩子伴奏敲打,寻找节奏感。

(3)游戏性的教学方法,学会玩音乐游戏,在游戏中,利用幼儿的好奇,保持游戏的兴趣。要有丰富的内容让其模仿,比如模仿爸爸妈妈,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别人唱歌等等,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天资,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模仿发现其他的元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幼儿善于模仿,同时要学会发现儿童的创造表现,要热情的鼓励和指导幼儿,让其得到认可,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挥。音乐游戏课是以人为本,让其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激情去进一步的探索发现。案列分析,比如其中一个比较合适的游戏《猴子爬树》,首先老师要准备猴子小纸片,可以让学生回去自己制作出小树。进行的游戏要符合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所向,在课堂上,先是播放音乐《白龙马》,这是一个动画片的主题曲,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孩子通过音乐就可以自动的联想的动画片以及动画里的任务和事情,引出孙悟空,让孩子都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进入到音乐游戏猴子爬树环节,《猴子爬树》共分为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主要是旋律的上行,孩子通过这一小段的音乐做出爬树的动作,第二小段幼儿随着音乐的节拍做猴子的各种相关动作。最后一个小节则是猴子从树上滑下来。先听音乐内容,老师适时的提问,然后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来判断猴子的不同动作,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这一游戏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欢快的氛围,能够准确的听出旋律,根据旋律来进行猴子爬树的相关动作,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游戏性的音乐教育注意事项。

(1)幼儿教师角度。

作为幼儿的老师,要明确孩子成长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孩子的主体地位,老师需要引导孩子的发展,根据他们的成长情况进行教育,而不是让孩子配合老师展开教育,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建立正确的教学关系,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幼儿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游戏性的音乐教育,是把游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手段,把游戏贯穿于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方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是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深入改革,引入新思想、新观念,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的教学理念,老师对学生要了解,包括了幼儿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以及生活环境等,观察他们的兴趣所向,教学游戏也要找准兴趣点。熟悉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帮助幼儿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做好赏识教育。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通常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让其喜欢上音乐学习。这里的环境不光是学习环境,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保持愉悦放松,仔细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幼儿学生的意见。三是教学内容上面,老师要根据幼儿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让游戏育教学得到一个结合,达到学习的目的。另外还有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其中并得到发展。四是做好教学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好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正确的指出不足之处和鼓励,增强其信心。

(2)家长角度。

要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游戏交互作用和幼儿音乐教育,很多孩子都是根据父母的意愿学习音乐,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兴趣想法。另外家长还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最常见的就是说教,认为学习一样东西就应该要认真刻苦的学习,才能学有所长,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爱玩的天性,也就忽略了利用孩子的爱玩的特性来进行教学,所以往往在实际的学习中,孩子的学习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家长正确不认识当前的新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把孩子的思维: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与学习相辅相成,游戏促进幼儿学生对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对于幼儿年龄阶段的孩子游戏教育方法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所以需要老师能正确的采用游戏活动来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实现游戏与教学的集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虞春艳.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分析[j].科普童话,2016(20):93.

[3]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杨梦飞.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2013.

[7]杜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144+146.

幼儿教育是比较关键的,对于幼儿后期的成长与习惯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更加注重幼儿人生观的树立与道德素质的培养。游戏化教育方式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也能帮助幼更好地理解与接受。因此,加强对幼儿游戏化教育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了解游戏化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幼儿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幼儿教育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一,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有着好玩的天性,通过游戏进行探索与其年龄、智力水平是相适应的。幼儿游戏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从而进行智力的开发与素质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兴趣的提高是教育高效进行的前提,也是优质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游戏化教育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相应地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从而集中幼儿的精力,让幼儿保持学习探索的热情。通过游戏化教育,活跃教育氛围,提高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相较于小学教育,幼儿教育更为偏重于智力的开发与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幼儿可以更好成长。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进行自身感受,同时教师也进行言传身教,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举止进行指导,针对其行为进行具体的评价,加强对幼儿的思想教育,为后续教育更好地进行提供条件。通过游戏进行幼儿教育,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更乐于学习,并且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

第一,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游戏。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语言体系,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在幼儿教育正式进行前,幼儿往往是通过父母进行学习的,没有规范的学习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幼儿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提高对语言游戏教学的重视,通过语言游戏教学,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让幼儿对语言表达有基本的认识。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语言体系,汉语语言的学习是比较深奥的,而且也有规范的语法结构,这都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教师通过语言游戏教育,鼓励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表达自身的想法与需求,相应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的进行有着一定的规则,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才能对游戏进行更好的控制。通过语言游戏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从而开发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幼儿对于语言的表达是比较模糊的,而且其发音的标准度不高,利用语言游戏可以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锻炼,纠正其发音,提高其发音的标准性、规范性。

第二,课堂教育中重视配合幼儿认识发展的智力游戏。幼儿教育比较偏重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同时也是幼儿发展中较为关键的内容。智力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幼儿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设置一些智力游戏,让幼儿自身进行积极探索,为幼儿后期成长奠定基础。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不规则的,而且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没有特定的形式,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师通过智力游戏教学,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为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工具让幼儿自身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看圆形,先让幼儿对圆形有一个认识,然后让幼儿找出身边的圆形事物。在幼儿的世界里,会认为太阳是圆形的,还会认为苹果是圆形的等。幼儿的答案往往充满新奇,而且与其周围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需要重点注意从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鼓励幼儿思想的表达,对于不正确的观点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打击幼儿的学习信心,让幼儿保持童趣。教师与幼儿形成良好的关系,也有利于幼儿更好的发展。

第三,在课堂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游戏。在课堂教育中,创造性游戏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而且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也相应地提高其理解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发展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也是人才教育与培养的要求。幼儿处于培养的初级阶段,对创造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其提供更好的条件。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探索性的任务,没有特定的答案,让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制作小发明,并且对幼儿的小发明进行评选,选出创造性较高的发明,对幼儿进行鼓励与教育。在课堂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幼儿之间的交流是与幼儿的水平相适应的,对其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通过交流和沟通,可以让幼儿形成集体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还可以提高幼儿的组织与领导能力,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在教育进行的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联系,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教师可以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取得更好的效果。游戏化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对幼儿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意义。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游戏化教育的价值,并不是单纯地做游戏,而是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对幼儿的思想教育,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教育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幼儿思维的发散与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佳玉.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3)。

[2]裔婧.浅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学园,2015(32)。

班级里一个孩子因外婆去世请假一周,回来后我本能地询问情况,关注孩子是否因为亲人的故去过于伤心,产生负面情绪,但是孩子的回答讓人非常诧异。

幼儿:“外婆死了,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了。”

老师:“那你有没有很伤心?”

幼儿:“我长大了,也要像外婆一样,还有跳舞的、唱歌的,还有好漂亮的灯(纪念故去亲人搭建的舞台)。”

(孩子的脸上看不出因为外婆的离世而表现出来的伤心,反而多了一份快乐。)这让我想起了第一届带的孩子大班时,一孩子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家人告诉孩子“爸爸在天上当医生,因为那里有好多病人,需要爸爸去帮助。”因此当孩子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表达出的是一脸自豪,妈妈和姥姥也不愿在孩子面前落泪,孩子可以很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景:“有爸爸的照片,爸爸躺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所有人都哭了,可是他们不让我哭。”

这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死亡教育了,乔布斯曾经说过:“死亡是伟大的发明。”而成人对死亡的避讳让孩子们从小对死亡这件事情很恐惧,或者刻意隐瞒死亡的真实性,让孩子不懂得死亡到底是什么。

台湾高雄师大教授、教育学博士张淑美在《儿童生死教育之理念与实施》一文中指出:“儿童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亲或母亲的正确引导,就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死亡教育的内涵是分为四点:

(1)认识死亡的本质。

(2)对待死亡的态度。

(3)调整处理对死亡的负面情绪。

(4)重新审视、改变现有生活。

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2)(3)是我们对幼儿死亡教育的关键。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一般不会主动提出“死亡”的问题,一旦提出来了,必定是看到了,听到了,经历到了。对于3-7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在家长或老师的教育下,具有辨别是非的最基本的能力,这时的我们,不需要主动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但如果涉及到了,一定记住要正面回答,不要用“他走了”“他睡着了”这些话隐瞒真相。还有些孩子问:“妈妈(爸爸)会死吗?”如果我们直接回答会,孩子就会认为马上就会发生,心里就会感到不安,受到惊吓,这时就需要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如:“人要很老很老才会死去,或要过很长很长时间才会死去。”“老”的概念会让孩子觉得时间很长,可以缓解“死”这个字眼给孩子带来的不安。

我认为在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中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微博视频中,一幼儿发现自己家的小金鱼死了,心里很难过,妈妈说小金鱼要回到自己原来的家,为金鱼准备了一个葬礼一放入马桶冲掉,孩子双手捧着小鱼将他放入马桶,当马桶冲掉的那一刹那,他才明白,死亡是永远不能相见,于是放声大哭。

邻居家养了一只狗,和家中的孩子玩得非常好,直到一天狗狗因为变老死去了,这时的孩子懵懂地看着地上一动不动的“小伙伴”表现出着急、焦躁和担心,一直让妈妈带狗狗去医院,让妈妈抱狗狗。(孩子认为如果自己生病或生气了,让妈妈抱抱就好了)妈妈告诉她,狗狗老了,所以死掉了,需要给它埋起来,孩子机械似地和妈妈一起将狗狗埋在家附近的花坛里,还在边上中了一棵葡萄树。妈妈告诉她,如果想狗狗了,就可以看看葡萄树,从那以后孩子每天上幼儿园之前,总能听见她的声音:“狗狗,我去上幼儿园了。”“狗狗,我今天又有了一个好朋友;狗狗,妈妈打我了。”在孩子看来,狗狗并没有死,它只是改变了一种形式活着,就如《寻梦环游记》中所蕴涵的“被现世的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电闪雷鸣、声嘶力竭、滂沱大雨、月黑风高,加上阴森恐怖的音乐,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如果在此时,再告诉孩子,亲人永远都不能再相见,永远都不能再回来,孩子对时间和距离的概念会无限放大,会产生不安。)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有一些危险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要好好吃饭,积极锻炼身体才会少生病。虽然人有本能的对危险的认知能力,比如国外曾有实验将婴儿举到悬崖边时,婴儿的心跳明显加速,但孩子们对许多潜在危险没有认知。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实事求是地进行安全教育,会比好意的恐吓来得更加实用。

解释成人死了就不会再回来,他们的心脏会停止跳动,身体不能动,不能吃喝,也不会觉得痛。

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很早就已有“死亡课程”,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会和孩子们认真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并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一下突然变成为孤儿的凄凉感受等。

如同开头的例子,部分家长会为孩子编织一些美丽的童话,来向孩子解释生死问题,这样孩子会产生一种错觉一一轻视生命。

著名的蓝鲸死亡游戏,通过每天的任务,让孩子做满50个任务后,欣然自杀,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乐于去死”。“我的确在做那些事,别担心,你会明白一切,每个人都会明白,他们死得高兴,我给了他们在真实社会不曾拥有的“温暖、理解、联系”(单亲、沉迷游戏)。自杀、自残对他们来说显得是那么自然与和谐,没有丝毫对生命的敬畏,更多的是对死亡的向往。

死亡教育的目标是给社会带来温暖,令人们更加正视生命。一幼儿园尝试活动,大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平躺在地板上,房间漆黑并伴有悲伤的钢琴曲,孩子们闭上双眼.之间不可以交流,结束后,有幼儿流下眼泪,有部分幼儿在诉说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好,想爸爸妈妈了,还有部分幼儿说感受到了孤单、害怕,一场“假死亡”的游戏,给孩子带来的“亲身体会死亡游戏的感受”是真实的。

眼泪是人发泄情绪的最好方式,遇到伤心、难过、痛苦,我们都可以哭,亲人的故去对大人来说是悲伤的,可以流泪,对孩子来说,打击也是不可替代的,请不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过度安慰孩子,将内心的悲伤隐埋。因为隐埋一是会让孩子变得不愿意与人交流,二是将悲伤与害怕变化成想象故事中的情节,加深恐惧,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死是不可逆转的,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前不久发生在重庆幼儿园的女子持刀伤人事件,孩子们在早操时突遇伤人事件,对孩子的心灵是很大的打击,国家马上组织心理专家对孩子进行心理腱康辅导,合理、适当的宣泄有助于孩子缓解心理压力,让成人更好地走近孩子的内心。

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的方法中,选择绘本阅读是最好的途径,有适当的颜色,合适的图画构造,有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也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让孩子在倾听观察绘本的同时,梳理了心中对死亡的疑虑。

死亡教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我们正视死亡这个话题,是为让孩子对生命有所敬畏。我们谈论死亡,是为了让孩子珍视生命,只有懂得了死亡的含义,才会真正明白生命的可贵。

摘要: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简单知识灌输为主体,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要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最终导致实际的教学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对于素质教育来说,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明确教育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革新要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与生活;融合分析。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重要的认知阶段,以学生价值观和思想观上的引导为主体,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其次幼儿阶段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今后各方面的发展,教师需要落实好这一基础阶段的教育工作,需严格按照幼儿成长发展的实质需求,通过对幼儿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积极的实现幼儿教育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保障幼儿教育价值取向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充分的发挥该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幼儿教育的落实对幼儿的自身发展以及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意义重大,教师必须要关注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之间的结合,在体现幼儿主体价值的同时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革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落实,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幼儿的智力开发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落实这一教育实践活动之前,除了需要保障营养的充足供给之外,还需要结合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尽管我国的教育实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幼儿早教的过程之中实质的教学质量却不容乐观,有些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同时教师在学校教育时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比较落后和传统,最终严重限制了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无法体现幼儿的主体价值,难以真正的明确幼儿阶段教育的价值取向,严重束缚了幼儿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在落实幼儿教育的过程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以幼儿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和出发点,了解阻碍培养幼儿的个人影响要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全新的价值观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保证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在实践参与的過程之中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综合发展。

幼儿教育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的重要作用及优势,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注重幼儿教育与生活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析,以游戏或情景教学为主体和原则,通过模拟的形式来更好的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其中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教师需要立足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保证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新的知识进行主动的学习和吸收。其次,为了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教师还需要为幼儿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领悟不同的情境要素,调动个人的各项感官进行主动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自我分析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差,难以结合个人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进行主动的学习和反思,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合理应用,弥补幼儿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上的缺陷,更好的体现幼儿的主体价值,实现幼儿的良性成长。

游戏教学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能够在第一时间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将幼儿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以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为原则,积极的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保障幼儿既掌握不同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实现个人身体素质的稳定提升。其中幼儿阶段的身体锻炼尤为关键,有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幼儿,忽略了对幼儿在终身锻炼理念上的培养,许多的幼儿对家长和教师过于依赖,缺乏自主参与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为了突破这一不足,教师必须要关注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融合,培养幼儿爱锻炼的行为习惯,让幼儿能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意识到锻炼的乐趣和精髓。其次教师可以以游戏环节的加深为主体,明确不同游戏方式的教育教学要求,关注幼儿在自主参与和实践过程之中的主体表现,采取符合幼儿个性化发展要求的游戏教学形式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有一个更加强健的体魄。

师幼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对促进幼儿的良性成长意义重大,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幼儿全面成长和发展的实质需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进行主动的选择,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还能够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手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幼儿自主学习的正确方向,积极的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武燕芳.幼儿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j].未来英才,2017(22)。

摘要: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行为的发生与发展,一般是基于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绘本阅读。然而尽管“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观点早已被提出并接纳,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幼儿游戏行为发生的基础,一味地希望通过教学示范、模范来引导幼儿对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仅仅要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会与老师、同伴沟通交流,更要学习如何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化”的音乐创造活动,从而激发幼儿自身的自主认知和想象、情感的萌芽。

关键词:音乐;游戏化;策略;幼儿。

对于游戏的喜爱是幼儿的天性,喜爱音乐并能随乐而动也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缪斯本能[2]。目前,“游戏化”一词已成为广大幼儿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共识。但实际教学中,不少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不到位,幼儿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游戏与教学出现脱节现象。因此,认真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敢于探究和尝试”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強调让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把游戏适当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亲近生活,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幼儿表现音乐美的情趣。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孩子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亲近生活,提升幼儿对于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激发幼儿表现音乐美的情趣。

1.生活经验是游戏化音乐教学的精髓。

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教师们平时采用最多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采用游戏教学,教师要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境,适当的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指南》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表明了要考虑幼儿自身特定的生活经验、愿望与情趣,幼儿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践、个人经验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游戏的形式适当安排到教学中去,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主动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1]。

首先,我认为幼儿最为熟悉的、充满生活趣味的内容是游戏化幼儿音乐教学的精髓。在教学中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声音或者事物作为音乐教学的内容,并把游戏的因素隐藏在选择的事物当中,既能保持幼儿感受音乐的兴趣也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我会利用周一早上的早谈时间,和幼儿们谈论在“周末的精彩生活”这个话题,从“你们周末去哪玩啦?和谁去玩?玩什么啦?开心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之类的谈论,从而引发他们的谈话兴趣。在谈话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十分喜欢这种谈话,每次都有不同的惊喜发现,孩子们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时还会加入自身的肢体语言和动作,这在无形当中就引导了幼儿喜欢变现美的一面,而其他的幼儿也能参与其中,并积攒了相关的生活经验。

2.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创造适宜的环境。

音乐是一门想象的艺术,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感知拥有对于音乐的认知和表现出音乐的美感。在《指南》中在艺术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了——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1]。比如,在音乐活动《买菜》中,首先选材的内容,幼儿都有些许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添置了菜市场的场景,并且我还带来了菜篮子、各种蔬菜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买菜”的环境氛围,产生浓烈的探究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对于整个音乐的感受是直观并感兴趣的,在心理上能感觉到安全感,乐意与参与到活动中,能给全班小朋友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在尝试着学习“买菜”这个过程。

二、融合故事,深化语言魅力,是音乐活动“鲜活起来”。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应用游戏,恰当的组织实施每个教学环节,体现游戏精神,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发挥想象力。

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导入是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始,幼儿的思维、注意力不易集中,导入可以帮助幼儿集中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和自主性。我们都知道,音乐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音乐的想象,对音乐内容的理解,那么教师如何发挥语言的魅力来引入音乐就显得十分重要。举个例子,在我开展音乐活动《我的动物宝宝》中,以各种不同的动物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让幼儿根据听觉来猜哪只小动物来了,由此引入音乐;接着,让幼儿学着模仿动物,慢慢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学有所得。

2.运用故事化语言的指导,帮助幼儿拓展思维。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幼儿学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是个组织者、指导者。教师指导可以给予幼儿启发,激发幼儿兴趣和想象力。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坚持将故事的情境与音乐相融合,再以游戏的形式渗入,这样的教学效果将更加显著。

3.鼓励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美。

我们都知道韵律活动中,音乐情境的设定与运用同游戏相结合,是游戏化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形式。比如,在韵律活动《小雨和花》中,我在课堂上先是通过引导幼儿学会根据音乐的节奏肢体语言表现下雨和雨滴落下的动作,再将“小花”请出场,让幼儿根据音乐,随乐而动,与同伴一起游戏,一起表演,体验音乐的美以及和同伴相处游戏的乐趣。

三、扎根教材,联系生活细节,播撒想象与美的种子。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幼儿时期、青年时期、还是中年是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参与音乐活动。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必要的音乐启蒙教育,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能够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在幼儿园阶段,幼儿音乐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生活活动中对听到的乐曲的感悟,更多的要从正规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获得。所以,教材的内容就是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母本,如何将教材里面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接受地传达给幼儿,是每一个幼师的必修功课。

教材里面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唱活动、音乐游戏,又有韵律活动、音乐欣和演奏活动,这些不同的活动各有着不相同的教学方法。而幼儿最喜欢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尤其是在音乐和动作敏感期的孩子,他们未必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或者做什么,但是就是喜欢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因此,在游戏中,最能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总之,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游戏因素,使游戏化音乐教学生动有趣,更切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但要真正实现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还需要不断的研究与实践,相信游戏化音乐教学的实施效果会越来越好,更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年10月16日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程英.“真”游戏化的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策略探讨[g].福建教育,2017年12月.

[3]唐维霜.浅析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与教学.[g].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5月.

摘要: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生活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利用游戏促进孩子发展,游戏活动伴随孩子成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础。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活动;营造氛围;创造性思维;优秀品质。

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长时间坐或无所事事会让孩子感到疲劳和厌倦,而幼儿园教学中有些课程确实是枯燥无味的,如数学、社会、保健等,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节课堂气氛,其中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加入游戏活动,可以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以求达到最佳教育和教学效果。而这些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熟能生巧,但多次反复练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时间一长产生厌烦情绪,以至对课程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感染力较强的学习氛围,把游戏贯穿于教学之中让活动充满兴趣。因为游戏中的乐趣,能提高幼儿活动的情绪,活跃教学气氛,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在数学活动中教幼儿数数,幼儿反反复复练习数数而感到枯燥无味,有些幼儿会失去兴趣,出现不张嘴、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我利用《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引入教学,让幼儿把活动前准备好的图片戴在胸前,扮演小动物,自由结伴后飞回家中,先飞回家中的小动物报出自己家里小动物的.数量。有报七个的,有报五个的,还有报九个的,在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幼儿学习数数的积极性高涨都,争先数起来。又如,语言教学活动中,为孩子营造教学环境,让孩子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比让他们去死记住故事内容的效果要好的多,如故事《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先听小狗、小熊等小动物的语音,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和动作,最后让孩子连贯性进行表演,孩子不仅记住了故事内容,还学会了声行统一的表演。他们在角色中学习,在游戏中模仿,在表演中逐步提高。这样改变了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将之巧妙地转化为形象的教学,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喜欢学、乐于学。

小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他们游戏的愿望,让他们在游戏中发挥想象的翅膀,利用各种材料动手学习制作等。学习制作的过程中孩子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区域活动中用橡皮泥制作包子、馒头、搓麻花;教幼儿包绞子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动手的乐趣,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游戏中,幼儿心情愉悦,精神处于轻松状态,想象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加以引导鼓励幼儿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来自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加以引导鼓励幼儿去感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在一次户外游戏《我的气球飞得高》结束后,(因为那天天气特别热),我让幼儿说说他们的感受:有的幼儿说:“老师,我的沙包飞得太高了,我都看不见了。”有的说:“老师,外面太热了,像火一样。”还有个别幼儿说:“老师,我真想给太阳戴上一副眼镜,让它别太刺我的眼,我得沙包就飞得越高了。”孩子们畅所欲言地表达着他们游戏后的感受,积极性很高。虽然各说的都不一样,表达出来的东西也非常幼稚,却让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看到了孩子的想象力是那样的丰富和开阔。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想象力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游戏中充分展示出来。幼儿游戏来源于现实生活,幼儿汲取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再将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加以再现。通过游戏活动,进入假设想象世界,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教师应把生活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挖掘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成长发展有意义的教育内容,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促进自身成长和进步。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去鼓励幼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思考的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如,《运西瓜》《小兔采蘑菇》这些集体体育游戏,让幼儿明白做任何事情要有高度责任感,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好;又如,建构游戏《我的房子真漂亮》,不仅让幼儿动手动脑,同时还让他们学会与同伴协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游戏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幼儿在游戏活动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教师要随时观察孩子的不同变化,抓住时机,鼓励孩子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孩子疏通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能参与到游戏之中,促成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游戏中让孩子的身体都能动起来,这有利于提高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幼儿能逐渐养成活泼开朗,乐观合群的性格。如果教师有意识在游戏活动中设置一些小小“障碍”,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可以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教会他们从小学会不怕吃苦,比如,在游戏《开火车》中,如有的幼儿因摔倒而不愿再游戏时,教师应鼓励帮助他爬起来再继续游戏,应告诉他不能因为自己的摔倒而影响整个集体,大家只有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取得胜利。这样有助于在游戏活动中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幼儿逐步克服不良个性的倾向。

游戏不仅是孩子天性的反映,同时它也是作为老师与孩子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一道桥梁。每当孩子们游戏时,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轻松的状态投入到游戏之中。也就是在此时,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最大的释放。老师也深刻地被孩子的这种游戏热情所感染,如同回到了孩童时代,自然而然地和孩子们一起融入游戏之中,这给日常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好处。比如,在家里受到委屈会来与老师说;有时还会带来些小惊喜。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什么也不说,在幼儿园里什么也没学会,在家庭中作为家长也应多和自己的孩子做一些游戏,以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接触,以此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孩子们也愿意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表现在幼儿园所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从而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作为家长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以及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因为游戏,老师与家长有了孩子共同关心的主题,家园共育变得更加密切,教育观念有了共同的主题,教育方法逐渐得到提升。作为教师,将游戏活动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是让幼儿轻松学习的前提,而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本领。

[1]李智信.我国学前儿童教育资助政策:改革探索及启示---基于全国及部分省(市、自治区)现行相关政策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188-189.

[2]李育红,赵春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青岛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为研究对象[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224-228.

[3]杨丽珠,邹晓燕,朱玉华.浅谈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的独特性及其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结合的必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2):133-135.

幼儿游戏教育论文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简单知识灌输为主体,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要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最终导致实际的教学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对于素质教育来说,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明确教育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革新要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与生活;融合分析。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重要的认知阶段,以学生价值观和思想观上的引导为主体,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其次幼儿阶段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今后各方面的发展,教师需要落实好这一基础阶段的教育工作,需严格按照幼儿成长发展的实质需求,通过对幼儿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积极的实现幼儿教育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保障幼儿教育价值取向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充分的发挥该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幼儿教育的落实对幼儿的自身发展以及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意义重大,教师必须要关注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之间的结合,在体现幼儿主体价值的同时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革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落实,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幼儿的智力开发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落实这一教育实践活动之前,除了需要保障营养的充足供给之外,还需要结合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尽管我国的教育实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幼儿早教的过程之中实质的教学质量却不容乐观,有些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同时教师在学校教育时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比较落后和传统,最终严重限制了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无法体现幼儿的主体价值,难以真正的明确幼儿阶段教育的价值取向,严重束缚了幼儿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在落实幼儿教育的过程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以幼儿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和出发点,了解阻碍培养幼儿的个人影响要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全新的价值观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保证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在实践参与的過程之中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综合发展。

幼儿教育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的重要作用及优势,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注重幼儿教育与生活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析,以游戏或情景教学为主体和原则,通过模拟的形式来更好的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其中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教师需要立足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保证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新的知识进行主动的学习和吸收。其次,为了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教师还需要为幼儿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领悟不同的情境要素,调动个人的各项感官进行主动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自我分析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差,难以结合个人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进行主动的学习和反思,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合理应用,弥补幼儿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上的缺陷,更好的体现幼儿的主体价值,实现幼儿的良性成长。

游戏教学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能够在第一时间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将幼儿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以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为原则,积极的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保障幼儿既掌握不同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实现个人身体素质的稳定提升。其中幼儿阶段的身体锻炼尤为关键,有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幼儿,忽略了对幼儿在终身锻炼理念上的培养,许多的幼儿对家长和教师过于依赖,缺乏自主参与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为了突破这一不足,教师必须要关注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融合,培养幼儿爱锻炼的行为习惯,让幼儿能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意识到锻炼的乐趣和精髓。其次教师可以以游戏环节的加深为主体,明确不同游戏方式的教育教学要求,关注幼儿在自主参与和实践过程之中的主体表现,采取符合幼儿个性化发展要求的游戏教学形式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有一个更加强健的体魄。

师幼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对促进幼儿的良性成长意义重大,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幼儿全面成长和发展的实质需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进行主动的选择,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还能够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手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幼儿自主学习的正确方向,积极的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武燕芳.幼儿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j].未来英才,2017(22)。

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经过了很多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形成了很多问题。幼儿教育小学化方面标准不统一,有很多标准不明确、现在幼儿园教师水平普遍不高、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方面的政策较少等等都是都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形势作出问题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路径;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中存在的很多想要解决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需要通过学校、家长、社会等等各方的关注,是一个长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时候,政府要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虽然不认同幼儿教育小学化,但幼儿教学小学化的问题并没有禁止,可见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情况的原因。

(一)家长存在攀比与从众心理。

大家都知道,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别人的夸奖,所以家长的攀比与从众心里是造成如今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家长在小班的时候就会让孩子学习读书认字,或者在小时候让孩子学习多种语言,让孩子在外面展示自家孩子的优点,让一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给孩子增加了学习的压力,告诉幼儿老师多教一些知识给自家孩子,正是家长的攀比与从众的心理会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严重,长期下去,不仅不能让孩子进步,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二)传统考试的限制。

中国应试教育是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演变,学习的好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的重要因素,在封建传统影响下,成绩成为了学习好坏的主要因素,并且这一现象从中学延伸到幼儿园。众所周知,幼儿园老师会给表现好的学生一些奖励,这样的奖励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却在潜移默化中提早让幼儿进入到了小学化教育之中。

(一)提高师资力量。

面对一些老师轮换教学,有弊有利,利端就是,孩子还太小,本能地会对熟悉的人产生依赖心理,积极参加学习,弊端使如果让孩子面对新环境时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应该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

(二)提高家长思想认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老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家长互相攀比为的也是希望自家孩子更优秀从小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让他们认识到攀比在很多时候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我认为,家长们会成为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遏制幼儿小学化的发展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积极面对。对中班小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确保不能与小学化产物挂钩,以免给予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大班学生则需要接触小学化内容,为步入小学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志磊.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学周刊,.03.

[2]曹馨月.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01.

[3]张海艳.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11.

幼儿教育论文

论文导读::但却常忽视了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杀手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也生入人心。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要求也更为迫切。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不至于落在起跑线上,这个也是早期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新时期新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要求。

随着政府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学前教育来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不仅仅是对学校老师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挑战。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这是在我见习的期间看到的,去年冬天我在一所公立幼儿园见习,我所在的班级是大四班,有一天早上我发现有两个孩子在争吵甚至还动手打人,我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明明想借圆圆的玩具,明明不肯,圆圆就动手抢了他的玩具,所以两人就了打起来。

我和带班老师钟老师聊到这一现象时深有感触: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深受老人的宠爱,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一辈的人,这种现象使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丝骄纵和自私。爸爸妈妈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有什么好吃的也让着孩子,仅孩子吃,孩子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做分享。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筱筱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与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筱筱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公早已去世,而外婆自己开了一个小店,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筱筱,筱筱没天都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人和她说话,陪伴她的就只有一个玩具娃娃。。在学校筱筱也不爱说话,和小朋友们的关系也很差,从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独来独往。

我想这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甚至存在着这样的教育误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教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

熟不知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种永恒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儿童进入社会的起点中国。父母的爱好、言行、行为习惯对幼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家长的期望,爱抚,教育态度对幼儿的行为,性格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改善家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家庭教育的改善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改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家园合作。促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纠正家长的教育误区,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如请家长来园参观了解幼儿的这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园表现,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学校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举办亲子游戏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1、尊重幼儿。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单一的个体,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应重视对现有阶段的教育,即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力的发展。以幼儿的兴趣为第一导向,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幼儿潜在的天赋信号就能发现幼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2、提升父母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附义务,只负责幼儿的衣食起居。而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接触孩子最多的人。

3、理智地对待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想妥善的处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父母心情不好,有事在忙或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启齿时父母往往会说:去去去小孩子家的问那么多干嘛或者是没看见我在忙吗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只会挫伤幼儿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再比如当父母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做出回答时父母往往会做出模棱两可或者错误的回答,这不仅仅使幼儿失去一个观察事物的好机会也可能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直接说出妈妈不会,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查查书本或者电脑,不仅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可以促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这又有什么不可为的呢。

4、让孩子学会爱。在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故而孩子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等学许许多多亲人得爱,幼儿无时无刻不被爱所包围,可是他们却不懂得用爱来回报他人,认为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并不会感到珍惜,这是十分可悲的事。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用故事,儿歌等一些幼儿喜欢的形式或言传身教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们形成真、善、美的概念,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操。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得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的环境。

幼儿教育论文

[提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全面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们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与幼儿老师沟通、听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等,让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20xx.49页.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xx.25页.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xx.137页.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教育论文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我国在幼儿教育事业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除了取得了一些成绩外,同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师资力量整体来说较为薄弱,师资水平也都有待提高,管理的方法也不够科学,城乡幼儿教育的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就能够更进一步,还能为幼儿的教育与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

幼儿的好奇心都比较的强,凡事都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一些看似幼稚、可笑的问题在幼儿那里却成为了积极探究的体现。幼儿刚走近学习的大门,走近生活,缺乏一定的生活与学习的经验,犹如一张白纸,对于他们提出来的各种各样且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也就不足为奇了。教师切记不要显得不耐烦,也不要当面指责孩子们笨,因为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不断地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在教育上多给予一些耐心和爱心,能耐心地与孩子们交流,对于幼儿提出来的问题要认真的解答,不要怕孩子多问“为什么”,也不要怕他们总是出错。教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探讨,引起孩子们的探究好奇心,用小朋友们能接受话语让他们都能够学得进去,让孩子们也都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思路。

每一位孩子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都不相同,这也就使得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个体,在教学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孩子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有些孩子却学不进去。

对于不同的科目,同一个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学习表现。因此,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个小朋友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不要把孩子都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要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来对待不同的儿童,要有区别地对待。首先,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孩子的个性特点,在日常的点滴观察中,去挖掘他们的学习需求,进而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这样也利于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其次,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也要争取家长们积极配合与支持,这对于幼儿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也要及时地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地跟每一位家长都交流一下幼儿们在园的具体情况,和家长争取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要想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渠道就是组织孩子通过语言活动进行训练。幼儿园的语言教材充满着意趣、图文并茂,而且还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教师们除了依据语言的教学目标、儿童的兴趣以及发展需求选择一些充实教材外,也要在引导儿童理解感受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地挖掘其内涵,进而再引发迁移的作用,以此来不断地拓展儿童语言的表达空间。

比如,小朋友们在午餐的时间闹哄哄的,这样既会影响孩子们进餐的速度,也不利于他们的肠胃健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专门与小朋友展开讨论,然后再组织小小辩论会,请正、反两方阐述一下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这样既能够发展、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的能力,而且还能够收到品德教育的效果,比起教师单一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幼儿时期的教育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养成。国家素质教育也倡导要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在幼儿阶段教育中,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各项技能,比如说加强对歌唱、跳舞、运动、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意识。当然,还要一项是不能够忽视的,儿童的纪律观念以及规矩意识的养成。对学习知识来说,帮助儿童养成一个好的生活或者是学习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习惯,在他们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就不至于会剑走偏锋,更不可能成为问题少年了。所以说,儿童一旦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总而言之,幼儿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力度,加强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幼儿教育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注重幼儿教育,既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同时也关乎着国计民生的事业,我国的执政党以及行政机关,还有一些从事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发展,因此要注重对幼儿的科学有效的教育培养,促使幼儿都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促使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

[1]郝丽红。简论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xx(06)。

[2]李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职业教育,20xx(8)。

[3]魏珊珊。关于学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5)。

幼儿教育论文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不仅是娱乐,也是学习、劳动和生活,孩子们在游戏中,或许是从头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发、支持、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幼儿园教育中的引入游戏的重要意义。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不仅是娱乐,也是学习、劳动和生活,孩子们在游戏中,或许是从头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发、支持、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这样评价孩子的游戏:“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

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赋予的,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只有顺应孩子天性的发展,才能挖掘孩子内在的潜力。反之我们人为地加以控制,窒息,扼杀孩子的天性,孩子自身成长的多种可能性将被限制,孩子发展的潜能会在成人人为的控制中失去原有的魅力,有可能一个天才的萌芽被无情的抹杀。我园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将在本文对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大家谈谈。

首先,大力宣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虽然说游戏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家长,对它有所抵触,人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层面上。对此,我们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幼儿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大课间特色展演等活动,让游戏体育渗透到家长的思想意识深处,使家长认识到健康就是生命,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我们要向社会传递一种健康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健康是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以此唤起全社会对健康的关注,进一步宣传农村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广大幼儿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其次,建立一种体育文化机制。只有活动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即要有一套体育文化机制来规范我们的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能让游戏活动成为一阵风,不能让这种活动处于散漫的状态。所以,学校出台了专项政策,专门派人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我们一直坚持“健康第一、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摆在突出的位置。我园的课间活动中,游戏活动就占很大的比例,坚持天天训练天天活动,坚持制度的约束机制,保质保量地开展活动。

第一步,我们组织有活力的游戏活动,幼儿积极报名,教师精心挑选。以前的做法是只要幼儿报名,教师就批准参加,结果是有的孩子一时兴趣来了就参加了,到了社团没几天就打退堂鼓了,这样,一学期下来,能坚持下来的幼儿没有几个了。所以,经过教师筛选的社团成员,都能够经常训练。

第二步,就是日常训练了。学校的大课间可以训练丰富多彩的游戏,每周的星期四下午专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把幼儿拉到教室外面训练。经过长时间开展游戏活动,幼儿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家长也看到了训练的效果,看到了游戏活动的闪光点,慢慢地也认识到游戏活动的意义,它不但不会影响幼儿的文化课学习,还能促进文化课学习的进步,而且通过参加游戏活动,幼儿身体越来越健壮了。

第三步就是在发扬光大的基础上,把这项活动延伸到家庭,以此来促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的全方位开展。在实际的具体操作中,我们成立了学校兴趣小组,也倡导各班也成立了兴趣小组。这样,以大的社团带动小的社团,在校园掀起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热,提高了学校的整体运动水平。有的班级还把游戏和班级的特色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班级的活动中经常展演。这种活动形式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因为它不但开展了游戏活动,还在集体场合有力地宣传了这项活动,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首先,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级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班主任来完成,班主任要经常督促幼儿及时参加游戏活动,按时参加每天的训练。好的方法和经验,就是从班主任那里得来的,毕竟他们面对幼儿的时间长,遇到的问题多,想到的法子也多。有的班主任经常开展“农村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游戏伴我行”主题班会,我认为这点做得非常不错,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游戏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其次,发挥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游戏活动的最终落实在于教师,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每天按时参加活动,形成紧张团结的氛围,不能开展几次就不见教师的踪影了。以前很多活动就是这样不了了之的,原因就是教师做得不到位。所以,教师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完成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的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那就有悖于体育锻炼的宗旨。所以,教师应该经常检查场地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有就要及时排除,防患于未然,另外,我们要把安全的警钟经常敲响于幼儿的耳边,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游戏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稍不留神就发生伤害事故,因为在身体的对抗中,冲击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教师务必要提前预判,提前防范。

总而言之,在农村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对提高校园游戏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校的角度思考,成立社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带动校园游戏的整体发展,在当前的游戏活动中是有重要意义的。

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也逐渐重视起来,毕竟现在社会人才资源竞争压力巨大,优秀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在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幼儿教育,幼师行业迅猛发展已然成为当今较为火热的教育竞争之一,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幼儿教育越重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了幼儿教育越来越倾向小学化教育,这其实已经远远偏离了幼儿教育的初衷,这些问题也就赤裸裸摆在每个幼教工作者的面前。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对策。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由于近年来,学生升学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家长、学校、社会越来越强调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加重了幼儿的学习任务,有些幼儿园的教学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幼儿应该承受的学习和理解范围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很明显已经是为了应付学而学了,生搬硬套和刻意为之不应是幼儿阶级该有的,况且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未成熟,这会过早地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可怕和学习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学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人鼓吹教育竞争从小开始、落后就要挨打等被曲解的认知。这也就导致了幼儿园为了开发幼儿教育这块领域,会向幼儿家长推销一些不实用的教材书籍和一些没必要的精品课堂,甚至孩子还小小年纪就参加各种班。培训机构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昧心地利用家长的趋众心理赚孩子们的钱。而家长们恰恰甘愿为了孩子而毫无保留地消费,盲目跟风,浪费大量钱财同时加重孩子的负担,使孩子过早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多么令人担忧。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对于低龄化幼童的教育来说,应当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在无形中教授最基本的做人处事的道理,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幼儿园过早地把小学阶段才会学习到的内容提前教授给幼儿学习,这些难度远远都高于他们现有认知水平。过早地让孩子死死板板、规规矩矩、一动不动地坐在板凳上,一遍一遍拿起比自己手指还粗的笔来写一些自己不怎么懂的字,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能有碍于孩子发展,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如今许多幼儿戴着大大的眼镜,也是与此有关系的。

2.早早的思维定式易使幼儿过早产生厌学心理:在幼儿园每天要写大量字、学算术、记口诀,没有太多属于自己自由娱乐的时间空间,而且幼师还以奖励小红花等措施激励孩子背诵,过多地让孩子们一遍一遍公式化学习,死记硬背。这对于本该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孩子来说,会让他们在学习上慢慢趋于固化的死板的,不懂变通的思维定式,这些经历只能使孩子提前产生厌学心理。

3.打破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扭曲教育规律:最好的教育是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就去学什么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内容,毕竟我国教育体系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一个完整系统化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毕竟那些天才学生是很少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跳级读书,所以如果过早地让孩子接受超出年龄阶段的以后才应该学的内容,不仅使孩子难以理解,也会使他们连本阶段该学的内容也不能够认真细致的把握,反而得不偿失,严重违背教育规律。

三、打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1.首先,转变家长观念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重复上演,要明白幼儿教育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培养什么神童,而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开发。要看到小学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危害。

2.其次,要提高幼教水平。据了解,幼儿教育的老师,幼师大多文化水平不是太高,有的甚至不是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出身,这对于孩子其实是不利的。一个好的老师甚至会影响孩子能力行为的一生。所以,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学历水平的限制,强化对幼儿教师的阶段性培训,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从教师层面上克服小学化倾向,规范幼儿园办园。

3.最后,幼儿园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导向的作用。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启蒙作用是要在孩子日常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要在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上进行挖掘,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关联之处。做好“幼小衔接”规律的研究,使幼儿园平稳向小学过渡,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作用,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其实,幼儿园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教导学生以学习为主,而是以组织学生用游戏为基本载体,劳逸结合,学习和游戏相结合,关注关心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成长,要知道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有个别差异性的,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在保持独特性的情况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结语。

幼儿教育论文

对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成因进行研究,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其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表2—1可以看出,有58。7%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28。9%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持一般的态度,仅仅只有11。3%的家长不是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见,家长最重视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是依据学习成绩。

从表2—2可以看出,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的目的,有50。5%的家长是让孩子学习学科知识,为以后进入小学尊准备。另外,32。9%的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的目的是让其与其他孩子接触,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而以照顾孩子为目的的送孩子来幼儿园的家长只占14。4%。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标准就是看哪家教的拼音多、会写的字多,他们入园前考察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你们幼儿园教给孩子认字吗,写拼音吗。”若教师回答不教,那谈话就不会深入,直接走人。

xx幼儿园招生时,家长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师,你们教小学知识吗?你看人谁谁家幼儿园都教拼音、教识字、教算数,你们为什么不教,你们不教这些干什么,成天让孩子疯玩啊?而且人家学了,我们没学,到了小学我们会吃亏跟不上的”。幼儿园也会为了生源不断的对家长的要求一再妥协,明知是不对的,还是一直在行动,觉得好像大家私下都是如此,双方都满意,何乐而不为呢?访谈中一位老师说:“农村的家长,大部分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不懂幼儿教育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幼儿的园中生活,家长更倾向于孩子能学到知识,而对于技能,不太重视”。观察中我发现,每天下午孩子放学,很多家长来接孩子,关心最多的是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识了几个字等。如果孩子回答,今天没有识字,老师带我们玩来,家长便会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还会说,幼儿园就是管吃管玩的地方。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幼儿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家长们希望幼儿园能够多教授幼儿基础知识,更希望幼儿园能把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纳入幼儿园。尽可能的让孩子学习汉字、拼音、数学等知识,不顾孩子的兴趣,强制性的让孩子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有些家长觉得交了钱上幼儿园就得有效果,每天要看见点实在的东西,要不就认为老师就会领着耍,还不如在家玩又不浪费钱。教拼音的幼儿园就是好幼儿园,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身体和心理的关心太少。

总拿孩子跟“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也是拼尽全力,报辅导班,请家教,盲目要求给孩子灌输各种拼音、心算、写字、数学等知识,甚至主动要求老师每天晚上布置作业。农村年轻家长外出打工的相对较多,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隔辈亲可不会亲,他们根本不懂什么五大领域,不管什么素质教育,在她们的意识中,幼儿园就应该学拼音学算题,每天送孩子就一句老话:“好好听话,好好写字”。家长盲目攀比,还把幼儿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幼儿的手段,作为衡量办园好坏的标准。家长的“力”用反了,“亲”错位了,爱的不智慧,不能透过自己的心看懂孩子的心,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伤害了孩子。而幼儿园只能按照家长的意愿,服从家长的要求,不顾幼儿教育的本质幼。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严重影响了将来孩子的学习。

目前,一些幼儿园受利益的驱动,不按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按幼儿年龄特点,只让让孩子写字、算术,孩子没有游戏时间和机会,失去了幼儿的天真和快乐,扼杀了幼儿的天才和创造力。访谈中一位老师说道:“我们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并不是按照国家标准的办园理念进行,在办园过程中,并不是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而是会根据家长的需求进行调整,争取迎合大多数家长的观念,以实现最大化的招收。”因此,幼儿园在办园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办园宗旨,遵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坏孩子,只有坏老师”说的也就是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的观念直接决定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本次研究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表2—3。

从表2—3可以看出,有31。9%的幼儿老师为大专学历;14。2%的老师学历是本科。虽然幼儿老师的学历和专业素质与老师的知识能力不成正比,但在很大程度上,任课教师专业合格率偏低会直接影响幼儿教育质量。许多教师抱着老本不放,不爱学习,一直在用自己的错误惩罚一批一批的孩子。幼儿园活动内容广泛,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幼儿园组织形式多样有趣,备课要下深功夫,这和教几个拼音认识几个字比起来太累,而且又没有明显的外在成绩,所以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就乐此不疲的助长小学化的歪风。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老龄化严重,大部分老师因其原先为代课老师,所以惯用小学老师的那一套教学方式去教孩子,没有或者少数受过此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专业知识不足,又缺少外出学习和接触新知识新视野新发展的机会,思想呆滞不前,无法创新和改变。同时年轻的幼师力量因各种原因不愿走进农村园。许多幼儿教师是小学教师的临时转岗老师。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幼教事业缺乏理性的思考,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传授给幼儿的知识是正确的,那就越多越好,完全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尊重幼儿的教育规律。前几年幼儿教育管理滞后,各种私立园泛滥,教师门槛太低,各家幼儿园为了抢夺生源,绞尽脑汁,违背规律,牺牲孩子的幸福童年博取家长的欢心,也是导致小学化倾向遗留的一个重要病根。

办园经费不足,尤其是用于教育研究、师资培训、教育活动的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教师素质的再提高进程。专用教室、大型玩具、图书资料、现代化电教设施及幼儿活动空间不足,制约了幼儿的活动。农村幼儿园教师成分复杂,正式公办教师少,大多是非公办教师,工资待遇较低,影响工作积极性。

总之,(1)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小学化倾向。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多学习知识,错把识字、拼音、算术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而忽视了游戏等其他活动。

(2)农村的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小学化倾向。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并非灵活的采取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采取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其教学组织形式的小学化明显。(3)农村的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管理存在小学化倾向。农村的幼儿园,在生活上制定统一的作息时间、在学习上以班级集体教学活动为主,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其小学化倾向都十分明显。

(4)农村的幼儿园教育的教学评价存在小学化倾向。以幼儿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实质是重视知识的学习。幼儿教师过分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

(5)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这种超前教育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幼儿教育论文

目前社区幼儿教育实施主要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幼儿园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将幼儿教育任务全部寄托于幼儿园教育,对社区本身的教育功能以及社区家庭本身的教育缺乏组织。在幼儿园与家庭联系方面,家园联系方式主要是家长开放日、幼儿园亲子活动、家园联系手册交流等方式,社区在其中并未发挥其作用。形成了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关系的断层。

1.建立社区教育有效管理体系。

(1)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于社区幼儿教育的监督与管理。建立社区幼儿教育管理体系,使社区幼儿教育管理专门化、独立化。加强社区学前教育过程中的部门监管作用,建立对应的督导制度。建立社区幼儿发展的评价体系,规范社区幼儿教育,保证社区幼儿教育质量。

(2)建立相应的社区幼儿教育组织机构。建立组织机构——社区幼儿发展指导中心。教育主管部门协调社区幼儿服务机构,动员全社区的力量参与、督导社区幼儿教育的实施,建立社区幼儿教育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社区幼儿教育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与服务机制。

(3)争取经济支持保持良性运作。社区幼儿教育运转主要依靠政府机构的经济投入,除此之外它还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可以广泛寻求社会中企业、团体或个人的资金赞助,加强财务管理,合理分配运用教育资金,将教育资金落到实处。

社区幼儿教育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探索资源共享的途径。首先基于对于社区的调查,充分利用社区内有效的幼儿教育资源,例如学校、公园、博物馆等,可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场所。如果社区内有高校,更可利用高校浓厚的人文气息,感受高校校园文化,运用高校对应的设备设施为社区幼儿教育服务。其次幼儿园教育也是合区幼儿教育中主要资源之一。一方面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支持幼儿在社区资源的平台上操作探究,自主学习,促进幼儿园教育的深化。另一方面社区也可利用幼儿园自身鱼儿的专业条件服务社区,共同组织社区幼儿及家庭活动,实现幼儿园的教育与社区环境的融合。最后,幼儿教育资源在社区的利用需要家长的主动参与,一方面家长自身也是社区教育的有效资源,另一方面社区幼儿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参与才能实质性的实施。挖掘社区教育资源致力幼儿发展,对应地也可引导幼儿参与社区活动,以此反作用于社区,一方面有利于幼儿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社区发展,使幼儿教育和社区资源之间的实现行之有效的交流。

社区幼儿教育应明确家庭在社区中的重要位置及作用。家庭是社区幼儿教育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幼儿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社区教育应从家庭入手,支持建立具有良好教育观念,教育氛围的家庭育儿环境。为社区家长提供有效的育儿知识服务,根据家长需求设置相应课程及亲子互动活动,鼓励亲子交往,促进家庭健康育儿。其次依托幼儿园及其他教育资源设计相应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与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开阔的活动空间,创造更多家园共育,亲子共发展的良好环境。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园对于儿童来说,是除了家庭以外第一个接触的集体,对他们的身心发展、社会认知以及将来的性格形成都有较大影响。良好的幼儿教育可以使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反之,则对孩子的将来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教育的利益化分配以及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

儿童过早接受与自身年龄不相符的智力知识,对孩子本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对于接受的知识往往无法理解,通常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如果长时间靠这种方法来学习,会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件非常有负担的事情,容易造成他们厌学情绪。再者,专家分析,这种简单机械的学习方式,会阻碍孩子的想象力,会造成孩子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现象。同时,长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必然会挤占儿童玩乐的时间,影响孩子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孩子近视、驼背、无法集中精力等,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较大。

二、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情况分析。

1.现代幼儿教育的思想被小学化所代替由于国内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使得教育的竞争也很激烈,为了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将来,家长们都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上”的观点,迫于压力,幼师们也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较多知识,使得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其实,在幼儿园,这个年龄的孩子本身就该快乐的玩耍,而不应该被这些知识所烦恼,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不应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这是对他们最起码的尊重。2.当前幼儿教育所追求的是对知识的讲授在当前幼儿园课堂内,孩子们已经不是单纯享受课堂的快乐,而是需要掌握一些复杂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通常是小学才需要教授的。但是为了升学率以及一些指标,幼儿教师往往会要求孩子们掌握。其实这些知识基本上孩子们都不懂,也无法掌握,如果硬性要求孩子们学习,反而会造成他们厌学情绪,影响将来的学习。3.当前幼儿教育手段的小学化在如今的幼儿教育课堂中,幼儿老师使用的方法基本上也是小学老师使用的教学手段。通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孩子在下面学习,这种非常强硬的教育方式其实并不适合幼儿教育,反而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这种明显带有小学化的教育手段非常不适合幼儿教育。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地适应课堂,幼教老师应该真正的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年龄、性格特点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4.幼儿教育以孩子的成绩来纸作为评价标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看孩子是否有所进步,通常是看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成绩。而很多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通常会也会将孩子的成绩作为考核幼儿教师是否称职的标准。因此,幼儿教师为了自身利益,就会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在课堂上猛灌幼儿知识的现象,而忽略了幼儿的接受能力。这种现象的形成是一环扣一环的,最终会对幼儿造成极大的影响,有的幼儿甚至因为厌烦学习而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是非常严重的,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1.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我们就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的幼儿教育思想观念,并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确保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要多多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一个健康、快乐、身心健康的孩子。当然,这不仅仅是要学校的事情,而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作为家长,在学校改变自身做法的同时,家长也要摒弃之前错误的教育观念,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他们的爱好,培养他们乐观的性格,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发挥家长的作用。2.幼师思想要去小学化当前幼师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教育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去小学化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要加大幼师的培训力度,还要组织幼师到先进的幼儿园进行学习交流,这样才能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共享,使更多的幼儿接受先进的教育。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角,只要从根本上改变其思想,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小游戏或者其他方法增进课堂活跃性,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进程。3.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改革幼儿教育课程系统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作为学校,首先要完善教师的聘用标准,并及时安排教师进修及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和综合素质。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重点加强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正确社会价值观等内容的培训,使教师明白真正的责任。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程改革,才能真正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幼儿生活,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4.加强幼儿教育系统的规范程度,建立完善的幼儿教育体系幼儿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国家也应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一些具体的实事。国家专门出台法律,要求相关专业部门要加强监督幼儿教育市场,对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要及时取缔,目的就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决不允许非法幼儿园的存在。规范幼儿教育,建立完善的幼儿教育系统,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是一项学问深远的教育,随着家长对于早教的重视程度提高,幼儿过早的接触音乐、游泳、数学等项目,虽然培养了人才,但是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兴趣,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对于幼儿基础教学和技能学习过程中,游戏的开展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增加其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就目前幼儿教育中游戏开展现状展开分析,阐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

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效果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为此,应在这一教育阶段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于满的内容安排,进行改革。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结合游戏这一教学方法,应制定完善的教学措施,才能推进教学的开展。幼儿教学应正确的选择游戏的形式,游戏的内容,将其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顺利发展。

有效形式的选择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正确选择幼儿游戏,使游戏能够激起孩子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具体应从幼儿的兴趣和与教育内容相关两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孩子的兴趣是教育的起点,只有满足兴趣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幼儿阶段,错误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走神,甚至是哭闹。因此要正确发挥游戏的作用,使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我国大量的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适合孩子的教学课程,当然幼儿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还应在教学中针对孩子的个性正确地运用,对游戏内容进行调整。一方面使游戏具有可行性,不可难度过大,要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使孩子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通过伙伴们的相互帮助完成,总之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选择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游戏形式。

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虽然幼儿阶段学生要学的东西本应不多,但是依然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游戏形式,使其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如选择看图识字,可以选择与孩子年龄段相符的图片内容,并且采用举手竞猜的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完成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游戏较多,应正确分析,采用具有指导意义的游戏,并采取游戏的形式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采用合理的内容,当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并且要与教学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并丰富教学内容。

(一)游戏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幼儿的发展和喜好,来调整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更加合理,保证其执行效果。游戏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贯穿始终,否则浪费孩子的精力,又不利于其知识的掌握。

(二)游戏教学应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幼儿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坚持多样性,游戏不断的变化才能满足幼儿的喜好,并且在内容选择上应循序渐进,不应起步就选择过难的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游戏的选择也应不同,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另外游戏还应体现团队的作用,独立完成的作用,要具有多个环节,丰富的内容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效果。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具有针对性,明确教学对象是幼儿,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合理,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因此明确教学对象是游戏教学实施的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于幼儿游戏教学做出如下要求和调整。

(一)游戏教学应以幼儿为主要对象。

将幼儿作为主要的对象,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才能促进下一步教学的实施,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在游戏和其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始终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对游戏的足够重视不代表所有的教学内容均以游戏开始和结束,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师除了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应对幼儿学生具有指导和管理能力,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安全,是以幼儿为对象的教学要求之一。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也是其兴趣被挖掘的主要手段,每个幼儿具有自己的兴趣,尽早的挖掘孩子的兴趣,对于其特长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游戏教学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不仅在幼儿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在高中阶段均使用,但是幼儿阶段也处于特殊阶段,游戏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十分重要,重复的游戏最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当然,教师的重点还应放在孩子的应变能力、思考能力提高上,而不是刻意的去编制游戏,经过验证的游戏可以根据现实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可以引入,只要能够满足幼儿需求,并且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便可以应用。

(三)分层次的进行教学。

我国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这一部分,尤其是家长,甚至将早教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出路,这种过于重视的教育使得幼儿教育走入误区,现代很多幼儿园开始大量的学习英语,游泳甚至是钢琴等教学内容,对于这种现象应正确对待,一方面教师和家长都应认真对待这种现象,根据孩子的能力去选择项目,并且尽量不要多项选择项目,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不偏离主方向的基础上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才符合幼儿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阶段,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应注意方式和内容,才能符合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作为重要的组织者,要对游戏正确的掌握,并对幼儿起到引导作用,顺利完成游戏,并在游戏中掌握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2研究内容与意义。

13文献综述。

21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6]王巍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9]陈爱芬上海市幼儿园儿歌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