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论文(优质20篇)

时间:2023-12-09 11:46:12 作者:QJ墨客

范本的选取应该根据特定需求,选择与主题相关且高质量的范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深入,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人文情怀。

本文从立足课堂阵地,攻占人文高地入手,从我们的教师要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要能够改革现在陈旧的教学理念,学生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全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好多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学生的榜样,在这个阶段,教师的素质和素养高低对学生是有着很深影响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前提。

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做到自己多读多听多看,能够顺利地把握每一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能够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可以参加培训,教师可以多参加一些关于人文素养的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是教学的灵魂,只有教师有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保证学生有好的人文素养。

再次可以完善考评机制,开展学生对教师的考评,让教师从评价中积极改进和进步,这样有了学生的评价,教师就会更清楚学生所想和所要,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应用于生活,这就必然要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然而教师教学往往立足于自身知识,所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反而使得学生产生了害怕甚至其他问题。

教师要改正自己在教学中思想的转变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必经阶段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才能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关爱和照顾会让学生们更加努力学习和进步。

小学教学中无论什么素质的培养都要在课堂中完成,小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来源于课堂,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要远远超过课后的很多训练和课后作业。

因此教师要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在这四十五分钟之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的背景介绍等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游戏或者分角色的形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更加方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能够将教材分析透彻,现在的教师很多都不认真备课,认为小学的教学并没有什么难处,然后就胡乱讲一通,其实这样对教学效果的达到是很不利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是最不好的教学模式,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人文素养工程论文范文

语感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悟与领会的能力,这种能力要在坚持不懈的规范的语言训练中逐步形成。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喜欢进行繁琐的分析,将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孤立的字、词、句、段,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这是一种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它将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与疏远,抑制学生理解、感悟能力的发展。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为改变这一现状而努力。语文课堂上要坚持通过指导朗读、诵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语感,要借助联想和情境体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要通过指导学生品词、析句,将文学鉴赏与语言推敲结合起来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尤其是要帮助学生养成品词、析句和推敲、运用的习惯,将语感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如,笔者教学朱自清的《春》,着力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让学生借助文字进入意境,感悟内容与形式之美,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必须姓“语”,必须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放在首位,要传承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精华,在语言积累与品味上下功夫。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语文气质来影响学生,以自己的思想来点燃学生的思想,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与激情,弥漫着语文的气息。

二、重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人文元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一)充分挖掘文本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学生的心灵阅读学研究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披文得意的过程,它有助于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给予学生精神上的享受,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味与欣赏,来感悟文本所折射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例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笔者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寄托乡愁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让学生反复诵读、玩味、欣赏,思考诗句通过这样一组意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是如何将浓郁的思乡之情曲折、婉转地诉之于文字的?在笔者的点拨、启发下,学生展开了讨论,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针对阅读中想到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侃侃而谈,品味埋藏于诗人内心深处的浓浓乡情。同时,阅读过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将这种人间之情进一步拓展开来,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学生谈起了厚重如山的父爱和温情似水的母爱,有的谈起师长对自己的关怀与期待,并将这种感悟与体会也化作诗句,以自己的视角来探寻属于自己的生存感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怀。语文教师就应当善于深入挖掘文本中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华,以此来照亮学生的心灵,并由此扩展开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学生的感悟与思考。

(二)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渲染,提升阅读教学的品位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语文教材中浓缩着其中的精华,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渲染,引领学生潜心阅读那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名篇佳作。如,教学陶渊明的《饮酒》时,就要引导学生穿行诗行之中,漫步于字里行间,驻足欣赏,用心感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味诗人的高尚追求,领悟弥漫于诗中的文化底蕴。在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到诗歌的文学魅力之后,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开展“走近陶渊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尝试着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与大家分享。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让学生沐浴在优秀文化的熏染之中,增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与鉴赏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能在不断的体悟中得到积淀与丰富。

(三)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打上底色当然,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渲染,仅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重视通过走“大语文”教学之路,搞好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用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情感、思想来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打上底色。真正优秀的有欣赏价值的文学作品,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会历久弥新的。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完成教材内容之余开设文学鉴赏的课程,将不朽的作品推介给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来荡涤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关于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可分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几类来进行赏析;还可从诗词、散文、戏曲、小说、影视文学等方面,由浅扩深、逐步实施。

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思维意识、价值观等的培养,为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和熏陶,从而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学中,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引言。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现代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优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1]。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彰显个人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人文素质作为人才内在的品质表现,也是考核、衡量的优秀人才重要标准之一[2]。人文素养在学生成长阶段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的弊端越来越突显。当前,我国中职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教学观念落后。传统教学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的成绩,这种以分数定能力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过分关注成绩,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灌输,学生不仅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容易出现厌倦、排斥学习等不良情绪,继而影响其后期的课程学习。传统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生展开阅读教学,为学生传授解题的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锻炼和人文素养培养[3]。

1.2缺乏创新教学意识。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整体教学效率,继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4]。缺乏创新教学意识,使用传统教育理念将陈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会影响和限制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和提升。

1.3学生缺乏学习热情。青少年对事物的热情比较高涨,但其耐性比较差,学习是一项漫长的任务,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对基础性学科知识更是缺乏足够的热情和耐性,加之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且缺乏一定的自控力,大部分中职学生只想尽早学到技能,继而尽快投身于社会,为此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热情[5]。

1.4教师不够重视人文素养培养。传统教育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重教轻育现象明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课本知识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身心素质培养不够,尤其是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相对缺乏。

2.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重,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解放思想,放飞自我,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6]。比如当学生学习到“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前,可让学生先对文章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待学生阅读完成后让学生谈谈自我对作者情感的认知。当然,所有的环节设计均是在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前提下完成的,从而有效放松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和想象。而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内容学习,并为学生详细讲解文本中的重难点内容,最终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作者笔下的母亲与你的母亲有哪些相似之处?又具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文章中从哪几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对于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提出,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纷纷发表自我的意见,教师可在一旁组织和鼓励学生进行发言,从而充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而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相应的点评,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思维进行创新,给予学生知识结构以及情感内涵和认知价值的完善、补充,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体验到母亲的伟大,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继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2尊重学生个性,丰富教学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制订,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的高效,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现代教学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内在影响,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在中职教学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点,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从而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促进学生的能力、技能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的独特技能能够充分展现出来。比如当学生学习到“项链”一文时,其总体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内容,并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中深入思考人生:玛蒂尔德人生悲剧产生的原因?又该如何面对悲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前,可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准备,让学生介绍莫泊桑,并讲述其代表作《羊脂球》的故事情节,从而将另一著作《项链》引入课堂教学中。而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查,让学生试着对故事梗概进行复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小说情节内容,继而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特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从文学色彩的角度对标题进行设定,并比较哪组的标题设定更出色,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要矛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基于学生的个性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进行授课,可以更好地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并让学生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内在情感价值,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文知识。

2.3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人文精神。

现代化教学需要突出学生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在中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学习资源。教师既需要围绕课本内容对学生展开教学,又要突破教材理论要求,深入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精神。通过教材表面进行学习并不都能获取人文素养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洞察能力,敏锐地捕抓课本中潜在的人文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帮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提升自我人文素养。比如仍以“我的母亲”一文为例,文章内容是作者对自我母亲的简单介绍,看似和学生没有存在联系,但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联系到自己身上,让其联想到自己的亲人、朋友等,使学生意识到身边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温柔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这些都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挖掘课本教材以及其他潜在的人文精神,可以对学生的内在素养形成良好的熏陶,最终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4树立学生学习榜样,具象化人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均会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影响,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书育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带头模范作用。青少年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是其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应时刻注意自我形象,不断完善自我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具象化的人文素养展现,从而在无形当中不断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人文素养教学的重要体现,在行为做事方面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应做到为人师表,不断丰富、补充和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内涵,给予学生课堂上的以及课外的正面影响和熏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人文素养行为。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思想、行为表现优秀的学生,应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继而让人文素养更加具象化,便于学生更深入、直观地体会和感受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增进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了解,最终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3结语。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具体体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在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社会需求以及教学大纲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展开教学活动,继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文素养工程论文范文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效果十分明显。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差强人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主要存下以下问题:

1.人文素质课程课时有限。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表现,是其教学改革的核心,只能不断的加强不能削弱,由于总课时的制约,人文素质课程课时受到很大局限。而且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新知识不断进入大学课堂,需要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这势必压缩人文课程的课时,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文类课程课时仅仅占到总课时四分之一不到。

2.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简单、方式单一。

纵观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除了思想政治课程列入必修之外,其它人文类课程大多归为选修课之类,选修课往往是大班授课,动辄几百人一起上课。对于学生而言,无论从重视程度、授课效果、学习兴趣等来看,选修课的效果都差强人意。而且人文选修课成绩一般不列入奖学金的考核范围,学生在选修课中迟到、早退、玩手机、旷课的现象十分普遍。尽管有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开设人文讲坛、举办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经常举办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人文兴趣,但这些活动数量少、组织不力,效果差强人意。

3.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高。

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来看,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在道德情操上,尽管很多学生都具有新时期大学生所具有的美德和责任感,但大多停留在认识上,实践效果不好,大学生说脏话、打架、男女朋友行为不雅、考试作弊、论文剽窃、攀比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在价值取向上,由于长期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应用型本科学生奉行实用主义,金钱主义至上,盲目追求奢侈的生活,学生的精神世界容易变得空虚,缺乏对人生价值观和远大理想的追求。三是综合能力欠缺。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滞后,应用型本科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局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行其道,应用型大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比较熟稔,但在适应环境、人际沟通交流、抗压能力建设等方面比较欠缺,不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二、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1.完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课程多、教学任务重,简单的通过硬性规定来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理工类院校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来优化人文素质课程建设。首先,在专业课中渗入人文素质教育。在一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专业课占总课程的比重在60%以上,也是应用型本科生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课程,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在专业课授课中有机的融入人文教育,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事实上,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只要教师善于发掘,给学生介绍该专业学科发展和对人类的贡献等,让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真的治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是人文教育的内容。其次,优化人文素质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是高校的必备课程,是其它课程的领头军,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仅有两课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用两课来替代人文教育是不可取的。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设配套的人文必修课和人文选修课设置,诸如大学语文、艺术鉴赏、哲学、法律等多门类的人文课程,给予学生丰富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同时加大对人文选修课的管理,通过教师专业化、管理正规化和考核正常化等来帮助学生认真对待人文素质课程,能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学习与探讨,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2.营造人文氛围。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论文

摘要:

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课程极具人文性,要求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够正确认知生活与美术的关系,通过美术与内心情感的融合、美术与综合文化的融合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该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作为人类社会中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直接影响人们对外界社会的认知。教育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活动,教师要提升思想认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初中生正处于需要关怀、尊重、理解的年龄段,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实践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并最终实现内在情感与精神的提升。

一、打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获取更好的人文素养教育成果,教师不仅要为广大初中生打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还应当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美术作品。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准确地认知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与人文特征,并对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如,在初中美术课程《服装颜色的搭配》这堂课上,教师应当让初中生阐述自己对美的理解,在学完服装搭配的'基本技巧之后,结合一些虚拟的环境与场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模拟搭配,以此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将审美与道德修养进行有机关联。

随着社会的进步,初中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培养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利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对一些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这也是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渠道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审美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如,在学习完有关图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角落一处破损的墙体进行美术设计。这种互动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实践应用,还能够提升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一旦发现班级或者社区等公共场所的物体遭到破坏,学生便能够主动进行修复与美化,真正提升内在的人文素养。又如,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举办举办一次“楼道艺术设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随地乱扔杂物、占用楼道的行为是错误的,积极美化楼道环境的行为是正确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艺术创作中学会分工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最终完成一幅对社会有益的公益美术作品。

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爱上自然之美。

美术作为一项需要发散性思维作为支撑的课程,每一名初中生都需要在美术学习与创作、欣赏的时候融入大量的想象,通过美术这种媒介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与表达。所以,在学习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时,每一名初中生都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与感知能力。如,在进行写意花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盆栽、欣赏多媒体所展示的鸟类图片与视频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的时候开展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训练,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人文知识方面的思考:“我们城市的市花是什么?你知道哪种鸟已经濒临灭绝了,或者你从杂志、网络中曾经认识过哪一种鸟?能否用你手中的画笔进行写意花鸟的创作?”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初中生便会充分调动大脑的思维,通过结合已经掌握的绘画技巧,对内心的所思所想进行淋漓尽致的创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充分展现出对自然、生活、未来的向往与热爱,以此解读相关美术创作中所承载的人文思想。

四、结语。

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人文素养培养,不仅能够帮助每一名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独特的个性,还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在这种环境下体会到成功与创造的快乐。初中生通过对美术文化的了解与掌握,逐渐提升内心的人文意识,最终实现完善、健全的人格发展。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美术课程教育下的人文素养提升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挖掘学生艺术创造潜能的同时,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人文素养工程论文范文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_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院校,首当其冲要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宽广视野培养教育学生,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放在重点。如何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目标,是高校新时期人才培养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人文素养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要全面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教育。高等教育承载着在思想道德上引导社会文明向前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的重任。为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健全和谐的发展,高校迫切需要树立兼具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的现代大学精神。就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来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严重缺失,大学生整体人文素养水平不高。因此,加强高校的人文素养教育迫在眉睫。首先,在和谐社会视野之下,高校要明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作为高等教育目标的重点。和谐社会视野之下,高校要肩负起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任,就必须重新明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将和谐教育确立为发展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逐步改变以往单纯以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培养目标的模式,纠正高等教育目标中的某些偏颇。

一方面,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忧患意识、良好的现代自由人格和品位、努力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以及诚信、博爱、奉献、敬业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科学素养。包括渊博的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等。也就是说,高校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远大的理想,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现代科学人文素养,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并由这些人才承担起传承和创新民族精神的重任。其次,以构建和谐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为前提,重新确立高校对所培养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之下,高校要实现新的人材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必须尽快完善高校人材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并构建新的完整的人才素质评价标准体系。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高校特别是专科院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过分注重实用性。就业率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这样的办学标准导致部分高校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人文教育本身,也因科技教育的强大作用,表现出知识化的倾向:一些高校虽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却忽视了最本质的对人的培养和完善。这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严重失衡,直接影响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事实上,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困难,决不单单是学历问题,人文素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人文素质高的大学生,无论在求职面试,还是走上工作岗位表现都比较突出;而那些人文素质较低的毕业生,则更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或者名利诱惑面前迷失自我和方向,并因其人文底蕴不足,即便这些人专业技能水平很高,也往往缺乏发展后劲,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它掌握在谁的.手中。”一个人所掌握的科学技术,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正确运用,是由其文素质水平高低决定的。可以说,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本,丢掉了这个根本,教育就失去了骨血。就当前高校而言,要使人文素养教育得到充分重视,必须在考核评价体系当中增加人文素养水平考评的内容。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参加的人文社科类活动和表现以及成果作为衡量大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将人文素养教育进行的好坏作为评价大学等级的标准。只有这样,高校才能纠正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深厚人文底蕴的高级人才。第三,打破传统单纯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教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大学生思想建设的内容,寻求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融合贯通。要实现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最主要和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高校原有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人文素养及相关课程的比例,并将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巧妙灵活地贯彻在每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当前,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失衡严重。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占据绝对优势,有的高校甚至高达70%以上。学校不重视,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人文教育在高校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因为人文课程不受重视,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的处境也尤为尴尬。人文课程的课时被不断压缩,科研项目也一再被削减。在经济社会的现实面前,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被严重忽视,变得无足轻重。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针对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人文素养课程的比例,增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各高校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探寻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融合贯通的方法和渠道,在学生最重视、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并在人文素养课程的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实质的帮助和保障。最后,高校要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的文化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拥有现实的肥沃土壤。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形式。和谐校园的人文氛围,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素质养成,也能保证大学生不断的自我完善,实现人材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包括高校的内部文化设施、文化组织和文化管理制度建设。它是一所大学的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体现。高校通过创建各色各类、形式内容丰富的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这些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荣辱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向大学生传达出去,从而帮助他们塑造完满美好的个性,拥有健康完整的人格,培养自由开放的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意识等,进而提升大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水平,并最终实现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整体目标。

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高等院校必须把和谐教育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支撑点和基准价值选择。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对于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高校教育水平以及构建和谐教育、创建和谐社会都至关重要。

[1]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山西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

[2]王利琨.浅论在高等院校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

[3]林世选,单培勇.国民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中职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具体如下:

1.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人文底蕴不足。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安排上侧重于技能知识,在教学上围绕实习、实训展开,这使得中职生在吸收人文知识方面严重不足。

在文学、艺术、历史上尤为突出。

2.人生价值取向偏离,自我定位模糊,社会认知有待加强。

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要健全人格、造福人类,价值取向要正确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调查显示,16.8%的学生想赚大钱,19.2%的学生想拥有权势,33.1%的学生想给爱人带来幸福,3.8%的学生没什么追求,只有27.1%的学生真正希望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此调查表明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带有明显的世俗化、功利化倾向。

一个人对自我和社会的正确认知反映出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这是一个人的人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尺。

在职业理想方面,没想过或不清楚的占21.4%,清楚但非所学专业的占27.6%,清楚并同所学专业一致的占51%。

在是否参加义务劳动方面,有8.9%的从来不参加,9.9%的有奖励才参加,33.3%的表示偶尔参加,只有47.9%的表示会积极参加。

结果表明,中职生能够意识到来自社会的压力,但对自我的定位却比较模糊,这也是部分中职生缺乏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3.道德观念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道德是决定人文精神的价值导向,能帮助人完成高尚人格的塑造。

调查考试作弊行为时,有40.4%的学生回答经常或偶尔作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文素养的论文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造的优良品质。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记录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体现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对知识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有总体性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反映学生参与的文体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适应环境、善于调节的健康心理;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壮体魄。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记录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要求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社会工作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

技能培训及其它记录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提高双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其它技能培训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深刻体现了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六大内容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共同平台,突破狭隘专业划分所带来的知识局限,从而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20xx年以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已经在上海、重庆、山东、湖南等地高校成功进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从各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适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一般来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重点做好“四个环节”的落实工作。

1、职业设计指导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活的前奏。大学生职业计划的成败,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一所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要理清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兴趣爱好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

2、素质拓展训练所谓素质拓展是要求大学生首先满足基本素质要求,即大学的培养目标规格基础上,培养具有充分个性和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均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载体。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求我们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中来。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要采取“请进来”、“推出去”等多种途径,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等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与社会接触,从而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积极吸纳社会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而且使社会在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认同。

3、建立评价体系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过程中,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拓展认证体系和操作程序。在认证环节中,认证内容的合理性、认证程序的可操作性事关“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成败。

在开展认证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并努力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书》的认证内容,逐步健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指标体系,尽可能以客观选项代替主观评价;第二,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评价体系,形成开放的、自我完善的认证机制;第三,吸纳学生和社会的参与,建立起与认证组织体系相对剥离的监督组织体系;第四,加强对认证队伍的选拔和培训。

4、强化社会认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素质拓展认证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必须推动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着手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素质拓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不但对学生的认证工作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分散评价,集中控制,而且社会公众和用人单位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授权权限,直接进入到高校网络数据库中查对学生的素质拓展情况和认证情况。这样做,不但使高校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获得师生和社会舆论最大限度的监督和保障,而且将形成有效的素质拓展机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使高等教育重新审视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职能,又结合社会发展赋予人才观以科学内涵。如果在环境的变迁中轻视大学的育人职能,放任教育的异化,则很可能重现孔子之忧,即“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在如下话语中定能得到彰显,“大学固然应当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大学教育也应当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个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无法用美元和人民币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熟的个人”。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论文

1.1激发学生的人文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的主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热情,尤其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语文作为母语与传统文化的媒介,不仅需要短暂的教学学习,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经典美文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表现在文字语言运用方面,还表现在美文所蕴含的哲学思维、艺术方法等方面。因此,经典美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培养人文学习的情怀与习惯。例如,在阅读爱国情怀、忠诚之志的诗篇时,如岳飞的《满江红》,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会产生浓烈的爱国情怀与忠贞之志,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在阅读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如祥林嫂时,可以感受到封建礼教对于当时人们的压迫与妇女所承受的压力。同时也表达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是那个时代的声音代表。

1.2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美文不仅可以带来视觉的享受,同时也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与品质。在经典美文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语文课本中的经典之作,或者阅读国外的优秀作品,从而拓展知识视野,增强知识文化涵养,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辩赏能力。《简爱》中的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教育人们要对爱情忠贞与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红楼梦》中的人物不同性格的刻画与事件的描写,堪称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工程,同时也传递出封建社会对于人们追求爱情与幸福的压迫,以及对于门第观念的根深蒂固。

2.通过经典美文读写提高幼师人文素养的策略。

2.1精读经典美文,引导学生形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经典美文犹如巷子里酝酿已久的美酒,需要细细品味以及仔细专研。因此,老师们通过让学生们朗读、默读以及深思等方式,理解文章所讲述的中心主旨与语言技巧;然后通过课堂发言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与见解,不仅训练学生勤于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形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在下课后,通过布置相关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与文章相关的内容,如作者的时代背景、语言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等。这些形式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更深一步的理解。还可以通过选读一些优秀的课外的经典美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例如莎士比亚的《一千零一夜》、《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2开展经典美文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经典美文读写比赛伟大的领袖与诗人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说明,对于文章的应用,是考验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因此,可以带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名人大家所留下来的经典古诗词之作或者现代文之作,这比现实生活中课本上的文章,更加多了一层与作者真实创作标本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还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美文读写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真正掌握与拓展视野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比赛中可以增添现代名人大家的作品,了解现代的写作手法,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作品。这是对我国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一种学习与继承。例如可以对优秀的美文进行背写,如《再别康桥》、《蝶恋花》等,可以考查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这些文章的记忆。

2.3改革语文考试理念,树立人文素养终身学习思维要想树立终身学习与素质教育,就要改革我国现有的考试制度,将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将传统的书面期末考,改为平时的行为表现加上人文素养表现以及试卷分,这种方案不仅考查了幼师写的能力,也考查了幼师口语表达的能力,具有实践性与现实性的特点,适合我国培养素质性人才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确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真正把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幼师不断升华自身精神境界的方法。如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家老舍,一生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达到了文学大家的程度。而对于那些只关注技能学习的学生,很显然他们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会被社会所慢慢淘汰。因此,关注终身的文化素养的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4通过经典美文读写,注重礼仪教育、内外兼修虽然当今世界比较追求自由、开放的价值观念,然而过度的追求时代价值观念,也会产生消费精神的消极效应。对于幼师来讲,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文素养,因为幼师接触的是儿童,幼师的言行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师通过经典美文读写,吸取精华养料,放弃“粗鲁”、“举止不雅”、“怪异”,这样会让幼师变得更加文明、举止得体。这正是我国幼儿教师身上所缺的东西。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对将来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我们从新闻上经常看到国人到国外旅游出现的不文明的想象,尤其他们的行为举止,实在令人汗颜。因此通过幼师的人文素养,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疑是改变国人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幼师需要通过经典美文读写,注重礼仪教育、内外兼修。

3.结束语。

幼师人文素养的养成对于幼师的日后工作、生活以及学前儿童乃至祖国未来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学前儿童,因此加强幼师人文素养的培养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典美文读写是培养幼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解决现实所面临的文化素养不足等问题,起到现实性的作用与价值。精读经典美文,引导学生形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开展经典美文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经典美文读写比赛,改革语文考试理念,树立人文素养终身学习思维等方式,是提高幼师人文素养的重要策略。因此,经典美文读写对于中职幼师学生来讲,将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人文素养的论文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扬了人文精神,社会才会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人才活得有意义,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承、体现和创新。我们说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就是因为教师承担着这严肃的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被赋予了塑造学生的任务。教师的这种社会定位,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所以说“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虽然只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但作用却是异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来,教师特别需要学习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要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师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的读书是一种积累。学习是我们人生永恒的主题。教师的职业特性,更注定了教师的角色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角色。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在提升人文素养,铸就教师魅力中具有永恒的力量。一个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必将有赖于永不满足的读书实践。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读书是教师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要素,人们不但通过读书获得一技之长、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书籍是每一个现代人的精神食粮。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读书,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荡涤心胸、体味人生、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与生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的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改实践需要前沿性的理论支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倡导学生的阅读,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完善文化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当我们将读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断提升自身学养的重要手段,我们才能成为新时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新课程标准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指向,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大胆实践,而且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善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做起,创设更为宽广的人文精神的时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是我们工作在基层的教师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迹。当今的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应当这样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文学素养论文

6、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7、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

9、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10、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11、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歌德。

12、艺术是让我们意识到真理的诺言。——picasso。

13、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14、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魂。——许乃钊。

15、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白居易。

16、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杜荀鹤。

17、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18、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20、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21、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苏轼。

24、是文学唤醒我们注意人类生活的准则,平息大火,抑制邪恶。——圣皮埃尔。

26、只要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27、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歌德。

28、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29、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30、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刘勰。

家训名言警句【3】。

一、关于立志的家训。

1、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陈毅《示儿女》诗)。

2、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诗)。

二、有关于勤学的家训。

1、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家诫要言)。

2、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诗)。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增广贤文》)。

4、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增广贤文》)。

5、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家诫要言)。

6、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增广贤文》)。

三、关于惜时的家训。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2、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增广贤文》)。

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广贤文》)。

4、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增广贤文》)。

5、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增广贤文》)。

6、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四、关于仁爱的家训。

1、百善孝为先。(《赠广贤文》)。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增广贤文》)。

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增广贤文》)。

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增广贤文》)。

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增广贤文》)。

1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增广贤文》)。

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冶家格言)。

1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17、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1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

19、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2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21、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

五、关于修养的家训。

1、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治家格言)。

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治家格言)。

3、施恩无念,受恩莫忘。(治家格言)。

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治家铬言)。

6、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7、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治家铬言)。

8、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家诫要言)。

9、才能知耻,即是上进。(家诫要言)中国传统文化。

10、器量须大,心境须宽。(家诫要言)。

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所欠缺,主要存在着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对职业素养教育不够重视等一些问题。因此,强化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也要树立起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生涯;教育。

1.职业素养定义。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也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含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及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出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自信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2.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地位。在工作中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慧,并且最终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素养。如果缺少关键的素养,一个人将一生庸庸碌碌,与成功无缘。拥有这些素养,会少走很多弯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有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的人,就是因为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由此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

价的重要指标。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来表现,而这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1.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令人堪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甚至在尚未踏入职场之前,择业观就已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尽管我国知识分子的职业道德整体状况不错,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2.对职业素养教育不够重视。我国很多高校还没有将素养教育真正纳入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职业素养教育还缺乏整体计划与安排。即使有的高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并没作为核心课程来开设。职业素养培养针对性不强,导致了大学生普遍缺乏参与热情,要加强素养教育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1.培养职业意识。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中国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这已经成为了极其普遍的现象。

2.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团队意识、敬业精神、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

如今,很多大学生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在独立性、承担责。

任、与人分享等方面都不够好,相反他们爱出风头、容易受伤。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独立性、学会感恩、勇于承担责任。

3.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1.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只是依靠着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专业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匮乏,队伍不完善。职业生涯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但是我国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都来自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等,尽管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掌握得比较好,但是让他们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去对大学生进行。

职业生涯教育却有很大的困难。

3.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很多大学生只知道有就业指导中心,但仅知道这个部门是负责统计毕业生信息、搜集并张贴用人单位信息、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但是自己在就业方面遇到难题,却不会咨询就业指导中心。

总之,大学生职业化素养机制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高校要加大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力度,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个性特征建立学生档案,做好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2]李华平.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及出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06).

文学素养论文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生发展。文学素养是中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写作无疑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故事接龙是学生们特别感兴趣的写作形式,让学生在书写中感受到文字的秘妙,浸润在文学的海洋,激发了表达的兴趣,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让学生“看”出滋味。

在写故事前,我开始领孩子们读童话故事书,从故事中看出童话写作的密码。我们从《木偶奇遇记》开始读起。一看人物———儿童化。在孩子阅读《木偶奇遇记》的过程中,我利用晨读时间和孩子聊书,先聊人物:书中讲到的那些人物(包括小动物),你最喜欢谁?最讨厌谁?为什么?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们触摸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就和他们是一样的,是他们身边的人,人物形象就在生活和想象中借助阅读丰满起来。二看情节———生活化。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展现在孩子眼前,孩子们读到小木偶的爸爸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孩子而嫌弃他,而是不厌其烦地帮助他。看他饿了,就把自己的早餐送给他,心甘情愿地看着他吃掉,虽然爸爸自己也很饿。学生们读到这些,就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眼前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几乎已分不清哪些是童话中的情节,哪些是生活中的情节。真的,世界上没有一个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虽然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不一样,有的孩子一开始就漂亮乖巧,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调皮捣蛋,可是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心里的宝贝,爱就像高山的流水,流到了每个孩子的心里。三看哲理———含蓄化。《木偶奇遇记》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这篇童话,通过皮诺曹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而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却蕴含在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里,没有明显的说教,只是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各种滋味。所以我在学生读完《木偶奇遇记》之后,让他们和父母讨论皮诺乔变成真正男孩的原因。孩子们接下来还一起读了《绿野仙踪》《夏洛的网》《彼得潘》等,浸润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中。

二、指导学生“写”出趣味。

孩子们写故事的热情空前高涨,每天的晨检时间都要先读同学们写的故事,早上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我前面提到的场景:“快,快,今天该谁读故事了?”“火鸡们逃出来没有?”但在孩子写故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正是有针对性地指导的最佳契机,让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落到实处。故事接龙孩子们整个写的.是一个大的故事,而这个大的故事是由一个又一个小的故事串联而成的,而小的故事也可以再继续分割成小的环节,这样化整为零,既容易把握,也容易写得精彩。看看《火鸡逃亡记》男生版的目录:火鸡的囚笼,逃跑a计划,实行a计划,a计划失败,一起去冒险,虎口脱险,酒店大逃亡,救星来啦,又入虎口,公路惊魂,险象环生,刚出虎口又入狼窝,奇怪的船长,危险的死亡召唤……从目录中可以看出有的小故事分为三个章节才写完:逃跑a计划,实行a计划,a计划失败;有的自己单独一个小故事。这样灵活机动的安排,让学生减轻负担,也更易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把握,也是把故事写精彩的一个写作技巧,就这样悄然埋在孩子的心里,而且孩子从心里感受到书写的快乐,写作的轻松,这比什么作文课都易于见效。在故事里制造矛盾冲突,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法,它可以使整个事件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可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在读者心目中会留下长久的记忆。

信息素养毕业论文

图书馆是高校资源建设的核心,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逐步实现科学化的建设模式。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下,高校的教育目标逐渐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迈进。本文立足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信息素养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对策,以突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并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对社会形态发展起到了促进性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成果息息相关。在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这不仅体现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缺乏准确性和高效性。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自主获取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及核心环节[2]。图书馆信息获取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高校图书馆用户之间的信息检索技能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检索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信息检索中的范围过于广泛,导致用户在获取信息资源时不能准确、有效获取,此外大多数用户并不了解文献传递的使用方式,导致信息资源获取缺乏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现存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在滞后性。

首先,图书期刊的出版周期相对较长,即使是信息资源更新速度一向很快,也难以实现图书资源的完全优化。其次,数字化资源的全面普及和发展需要昂贵的费用,而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的用途在于辅助在校学生、教师等人员进行学习和科研。但由于人力资源及经费等问题,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建设仍不尽如人意。最后,随着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需求的与日俱增,数字化图书馆理与用户的客观需求形成矛盾,导致图书馆信息在更新方面存在滞后性。

(三)信息服务缺乏专业性和完善性。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对学生的查阅方向并无足够的了解,并不明确学生的真实需求,这就导致图书馆理者只能按照传统的思维进行图书馆信息管理,保障数字化图书馆运行的畅通。在此种情况下,图书馆管理者提供的信息与用户所需出现矛盾,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此外,用户获取资源后需要进行反馈,但并不了解反馈的对象,导致公开征集管理经验的渠道难以顺利实施,图书馆则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一)发掘现有资源,提升服务质量。

1、优化图书馆内文献资源,适当调整藏书结构。

随着科技的创新和发展,知识信息时代来临,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体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教育体制变革的大环境下,图书馆的藏书风格更加趋向于文理得当、结构合理,更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在文献收藏方面,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始终坚持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选择新方法、新科技的书籍满足广大师生对文献的需求。同时,可通过高品位、高质量的藏书方式,促进院系之间的教学交流和往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加强图书馆内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机制。

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3],随之产生的数字化图书馆满足了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需求。数字化图书馆更趋向于文献载体多样化、检索便捷化、服务自动化,将网络带到图书馆内。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秉承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原则,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图书馆的服务机制也逐渐创新,服务更加趋于人性化、专业化、合理化。通过加强图书馆馆内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机制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适宜创新需求的文献信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相对较为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而此种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有利于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由于现阶段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更加趋于多元化和专业化,这则需要馆藏资源中的电子出版物数量不断增加,这对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刘国钧先生曾说[4—5]:“图书馆在教学上所负之使命,即甚重大,故图书馆员之素养,关系至为重要”。可见,强化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教育是构建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必然要求。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工作理念,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不断深化高校图书馆教育与改革。其次,图书馆内推行岗位轮换制,建立以高校学生为核心的新型服务,强化图书馆服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后,满足广大师生对各类文献和信息的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强化“第二课堂”功能,营造创新氛围。

图书馆与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场所,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铺设全新的道路。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其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可变性及可塑性相对较强。图书馆不仅可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同时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和缺陷,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素质。此外,图书馆中大量的文献资源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局限,使学生的视野拓宽,更有利于激发其创造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通过全方位的合理构建,为学生提供了校园内的“第二课堂”。图书馆中的导读工作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导读工作的重视度,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利用图书馆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针对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不同特征和知识结构模式,开展分阶段的导读计划。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导读教育措施。大一学生主要进行启蒙教育,大二学生进行深化教育,大三学生则需进行社会、工作等实用性导读教育。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民族进步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科技的竞争和生产力的竞争,究其根本均可视为人才的竞争。而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如何将人才培养与创新相结合成为高校教育中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内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检索的重要场所,也是集信息人才与信息网络为一体的资源集中地。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首先,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中心,在特定领域内,储存资源相对较为完整,可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随着电子资源不断完善和普及,图书馆内的文献信息结构不断完善,文献质量不断提升,使图书馆的第二课堂效应延伸和扩大。在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的21世纪,多媒体技术使高校图书馆向信息素养教育更进一步。高校图书馆内不仅拥有馆内局域网,还可与国际互联,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了新鲜资讯,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其次,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创新能力,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优势。图书馆的建立和完善,为高校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个性化培养的自由空间,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内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前沿思想搜集并整理出来,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科研及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最后,图书馆内收藏的专业期刊、会议论文集以及专题论文均为实效性较强的文献,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优势。从某种程度上,图书馆内的资源可为学生提供更快、更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此外,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相对较为具体,更易引发学生思考,保障学生的创新活动位于学科前沿。同时,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拓宽学生思维,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不竭动力。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群体,高校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应用到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也是责无旁贷。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查询功能、资源提供功能以及网络信息处理功能等多方面优势,充分发挥自身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作用,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1]王琳琳,张旭。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7):84—86。

[2]杜红。论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信息素养教育[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1):94—96。

[3]黄亚平,邓艳华。“卓越计划”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思考与探索[j]。文教资料,2015(16):131—132。

[4]张楠。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78—80。

[5]王新霞。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3):42—44。

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更加凸显,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有过硬的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要求。文章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论述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内涵,并提出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培养方式。

“职业素养”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下形成的综合素质,包含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是行业的内在要求。财务人员作为负责单位财务工作的枢纽,是单位经济往来、会计管理、财务报表等工作的重要参谋。而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1.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枢。财务管理是涉及资金往来,同有关方面进行财务接洽的重要工作。财务管理的内容往往是有价值的东西,会参与到企业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企业的资金筹措、使用、分配及债务偿还等,一切和资金有关的事项都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生产、销售、经营等过程必须有财务管理的配合,同时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运营更需要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成,否则,企业将全程瘫痪,面临倒闭。因此,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中枢,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设立的管理流程。

2.财务管理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财务管理具有发现问题及时、信息反馈快等问题,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个环节的问题及企业经营的效果会通过财务管理及时的表现出来,企业可根据财务管理反映的情况,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决策,以进一步扩大优势,或及时解决存在问题。财务管理所涉及的财务统计会及时对近期内企业运行的常规指标进行梳理、分析、汇总、预算、审计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企业领导层,为领导者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决策参考。

3.财务管理是企业交往的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明显,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必须与其他单位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是独立的存在,因此,在企业交往的过程中,资金往来是必备环节,是企业间发生关系的重要因素,财务管理正像纽带一样将各个企业联系在一起。如:一个生产性企业的运行情况,通过财务管理就可直接反映,如果近期生产过剩,财务审计后,就需要和其他原材料企业进行洽谈,适度减少材料供应,压缩生产;相反如果供不应求,那么同样通过财务管理反馈的信息,及时加大企业联系,寻找更多原料供应企业,增加产品的生产数量。

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除了需要必备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还需要全方面的职业素养,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一个从业人员内在的要求,也是必备的素质。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道德教育,提升道德修养,道德是任何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作为从事财务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样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首先,爱岗敬业。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干好一行,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办事情一丝不苟,有足够的耐心和激情,对人对事都很热心,干财务工作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做到谨小慎微,认真仔细,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财务工作。其次,诚实守信。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不能弄虚作假,制造假账,逃避税务。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办事,始终做到言行一致,不为个人和企业的私利做损害集体、国家的事情。再次,廉洁自律。财务工作涉及资金往来,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洁身自好,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在金钱面前不低头,按原则办事。最后,坚持准则。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公正公平办理各种事情,如实记录各项财务数据,确保会计、审计等各项工作真实、可靠。

2.业务素养。财务管理是一项特殊的工作,知识要求比较专业,需要工作人员熟悉掌握财务管理的各项知识。作为一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充分掌握各项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了解国际管理,知道其他国家关于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国际贸易核算标准及核算方式,同时还要具备运用电子商务、计算机等网络知识。为了更好的助推企业发展,财务人员应当同时对经济学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学习,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为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同时,还需要掌握与财务相关的税收、金融、债券、法律等知识,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作出科学的预判,制定可操作的财务管理方案。

3.能力素养。财务管理人员除了有知识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首先,分析能力。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分析出企业运行情况,制定财务运转推动企业发展的规划,为企业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其次,参与能力。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要求人员必须参与企业运营规划决策,企业发展壮大资金是关键,而管理资金恰好是财务人员的本职,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有参与决策的能力和素养。最后,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财务管理同样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来完善自己的能力。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市场的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政策,合理完成资金活动。

1.培养自身的财务理念。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企业发展影响巨大。财务管理人员要想在激烈的精准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持续培养自己的财务理念,在研究国内、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财务管理模式,站在全局的角度,在实践中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将财务管理做精做细,从细处入手,着眼于细致入微,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财务监督、财务审计等环节,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服务,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持续增强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更加注重资金筹措、财务管理、资产清算等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加强风险预警、防范、控制等能力,从而化解财务潜在风险。

2.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技术性较强、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管理人员要想适应这个岗位,必须时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具备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还必须有紧跟时代步伐的新知识,如:职业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参与决策能力等,熟悉现代财务相关制度。因此,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和岗位有关的财务、金融、会计等知识,还需要涉猎税收、法律、计算机、电子商务、证券等领域,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机制,以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3.健全财务人才培养机制。要制定符合部门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财务管理人员的素养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为他们创造合适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条件,不定期组织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到外地进行交流、考察、学习、培训,通过这种方法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的视野,创新管理人员工作思路。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人员的工作实际表现,健全工作档案,作为人员流动、晋升、晋级等重要依据,构建科学的奖惩机制,畅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渠道,对工作进步大,业绩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要适度提高工资待遇或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以此方法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增强他们荣誉感和获得感。同时,要加强思想教育,把业务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提高管理人员的道德素养,提升他们主人翁意识。

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壮大,加强财务管理是重要举措。这就要求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素养,创新各种措施,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确保财务管理顺利运行,企业健康运营。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09).

[2]龚晓佳,施和俊.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j].中外企业家,2015(20).

[作者单位: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人文素养的含义,其次分析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策略,即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开展多种集体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1]。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入课堂教学,也要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其中。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将其学到的语文知识内化为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人文素养的含义。

人文当为人文知识,素养是由能力素养和精神素养组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核心就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现代人文精神具有时代特征,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的人[2]。

为了促使学生懂得关心、理解、宽容、尊重并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使其成为精神充分发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教育应从小抓起。要通过各种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情操品格都能获得提高。人文素养是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营养,人文素养靠人文精神去培养,如一篇好的文章,一段好的诗歌都可能会影响终身。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其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也没有较好的约束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语文课堂具有人文色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堂上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崇高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有效渗透到教学中,使其成为课堂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灵魂。

首先,教师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把语文知识融入学生的认知主体,再渗透其到生活与行为当中。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语文教师既要使其受到情感的陶冶和人文素养教育,还要在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思想,春风化雨般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3]。其次,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语文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做好示范,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大自然的警示》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解读完文章内容,升华主题,呼吁学生热爱自然,爱护环境后,再与学生分享自己平时爱护环境的做法,如不浪费水资源、不乱扔垃圾等,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指导,引导学生把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学生很快便能知行合一,从而有效提高其人文素养。最后,教师要开展多种集体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例如,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通过对比欣赏适合学生朗诵的诗歌,让学生明白诗歌里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引导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乐观、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开展读励志书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其精神世界,从而让学生积极自觉地投入健康的学习中;开展词语接龙或击鼓传花活动,让“被选中”的学生讲一个自己崇拜的英雄事迹或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使人文精神更深刻地融入学生思想;运用班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鼓励学生踊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供内在动力等,都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一名好的教师应当积极适应形势要求,促进自身发展。正如蔡元培所言:“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格养成,教师没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显然是办不到的,要深化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用人文观点去理解教材,将人文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3]肖丽俐.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得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的发展。这是当前教育追求的一个目标,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亦复如是。所谓中职院校,指的是专门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院校,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浅析,对当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的浅析,提出相关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亦复如是。为了能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在中职院校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将人文素养的培育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许多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人文素养融合在教学方案中,而是采取了冷冰冰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了无生气,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因此,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在中职教学的开展中的重要性入手,提出相关的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育的措施。

(一)含义。

人文素养,指的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关怀和探讨,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素养。人文素养的灵魂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价值观念。人文素养包含了科学、艺术和道德精神,是对人生和社会的至高境界的一种憧憬和追求。人文素养是对人的情感的崇拜,其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人文素养是以人的价值、感受、尊严等为万物的尺度,对所有反人类的、破坏人类和谐的行为的奋起反抗,是高尚与崇高的。

(二)人文精神。

在许多场合和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把“人文精神”等同于“人文素养”,在一些场合是对的,但实际上,这两者是存在区别的。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每个人的人文素养是对个人的人生历程的一种反映,个人人文素养越高,说明他的发展历程越健康,越优秀。而社会的额人文素养,则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日积月累的文明生长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是不断吸取曾经的历史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得来的,是对社会的文明的衡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

从当前的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不仅重视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对其组织管理、心理调适和社交等非智力因素也有足够的重视。为此,笔者认为,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就要实现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对大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及强化其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有效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对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素质;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用人单位对于学生智力性方面的因素虽有重视,但是对于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比重也有所加大,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权衡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教学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结合企业需求,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

笔者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企业和毕业生两个要素去分析,认为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非智力性因素相当突出。

(一)道德性障碍方面分析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部分的在校生来说,道德标准相当混乱,知行难以做到统一。

也有不少毕业生表示可以为了个人和小团队的利益,放弃道德水平,用现实主义来引导自己生活。有约八成的学生将事业心、责任心等道德标准排除在自己工作动力方面。

(二)习惯性障碍方面分析。

有不少大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形成了大量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的表现:1.学习方面存在逃课、考试作弊、投机取巧等问题,就连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没有足够的了解;2.生活方面存在攀比心理,作息不规律,傲慢等问题,还有不注意个人卫生;3.交际方面存在着朋友交际圈较小,常常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缺乏基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认识性障碍方面分析。

笔者发现部分专业实验和实训课程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建立起校外实习基地,导致大学生无法与企业接触,对于社会组织和企业及其所需要的岗位缺乏根本的感性认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没有被录用,有些毕业生则是对岗位的性质、从事的工作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视野窄小、目光短浅。

(四)观念性障碍方面分析。

在传统观念上存在着不断追求高学历的情结;而在择业观上受传统的就业岗位和报酬薪水的影响。在企业性质方面,不少大学生追求的是国企,在岗位追求上,渴望得到清闲的岗位,另外对于薪酬的期望,也是需要丰厚的。不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都将报酬高低视为自己就业的首要条件,而很少人拥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五)心理性障碍方面分析。

对于不努力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其学习成绩一般表现较差,再加上受到较强自卑感的影响,导致心理素质明显存在差异,同时没有明确的奋斗方向,难以发掘自己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相当薄弱。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要想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和多样化的企业文化,那么在心理调试方面就下多下功夫。

(六)指导性障碍方面分析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精神紧张的问题,同时还缺乏一些礼貌常识。

对于自己的优缺点和工作能力并不能简要的说明出来,这些问题都与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有密切的关联。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转变大学生的管理模式,让其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

通过上述的分析,明确了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之后,下面我们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三个目标明确,建立起三个平台,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里谈到的三个目标是:首先就是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打扎实来,做好提升学历的准备;争取多考专业技能的证书,加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其次是要有工作目标,加强自己的工作意识,改善自己的工作能力,打造出团队合作精神,重视协作效果的训练。最后就是要有生活目标,改正自己不当的生活习惯,重视诚实、健康、宽容和积极个人品质的建设。

三个平台是指:第一个就是学习的平台,开设提升学历的补习班,方便想继续进修同学的学习;还可以针对考取专业技能证书而开设考证强化培训班,常见的领域有维修电工、数控加工和cad辅助设计等等。第二个平台就是工作平台,在学校一些社团、学生会、团支书等机构可以在每个学期都适当组织1-2次比较重大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就是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做好鼓励同学多多参与集体活动的工作,特别是每年一度举办的就业演讲竞赛和主题团日等等,加强协作意识,强化交际能力。第三个平台就是生活平台,在学生宿舍内,设备信息与技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造出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重视包容、尊重和和合作良好品格的培养;在家庭内也要注意良好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明白如何去体谅家长,承担一部分家务,在加上面前展现出自己成熟的一面。确立了“三个目标”和打造了“三个平台”之后,转变了过去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其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

社会实践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有打工、社会调查和家教等等,还有可以通过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咨询以及科技活动结合的领域。还要注意加强教学计划中所需要安排到的实习以及实训,全面加大学生对岗位的认识力度。近几年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比例越来越多,这就是一种进步。

(二)在日常管理,提纲个性化发展。

可以定期举办篮球或者足球比赛,吸纳那些表现优势的学生加入运动队,打造出篮球队和足球队都围绕机电学院学生为主的局面。在具体就业的过程来看,运动员的身手敏捷、反应及时,再加上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都得到了企业的倾向。

(三)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建设。

想要真正实现“三个转变”,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起“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评价手册”。第一,充分展现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性,除了对智商测评予以足够的重视,还要对情商评价予以突出,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做到遵纪守法和明礼守信;第二,考核相关的智商岑平和职业技能中,要将学校的特点展现出来,避免与其他学校出现雷同的问题;第三就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全面发展。传统的测评体系存在漏洞,过分强调学校意志,如今加大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认可程度的比例。

(四)重视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情商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一是加强学生自知之明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言行收到情绪的影响变化,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作出正确的评估,对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充分的肯定。二是做到将心比心。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话,就能够将工作和生活中的抱怨和责难减少,让大家在一个愉快、积极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三是实现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当中就涉及有对不安情绪的控制,无论遇到什么压力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真诚待人,取得他人的信任,同时要清楚自己的行为时刻都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四是重视人际关系的构建。对社交中,要加强沟通和倾听的能力,加强自己解决冲突,增进合作、互相帮助的能力,还有就是说服他人和对他人影响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倪涛涛,聂文龙,郭佳.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就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04).

[2]于洪涛.大学生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8).

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分析卫生类高职院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阐述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以j学院为例,探讨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

摘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企业对新职工的素质要求为依据,通过“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跟岗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四大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锤炼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却明显落后于职业教育,为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养,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以下关于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对策,旨在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保证学生在能够学到一门技术的同时,让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这要求学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包含了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个方面。

摘要:近年来,义齿加工行业飞速发展,技能型人才成为需求重点,正规口腔专业毕业生更是备受青睐,教育教学中该校一直探索如何帮助学生从校内学习顺利过渡到岗位工作,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口腔技工,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的一项突出问题。一边是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一边是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选,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摘要:隐性职业素养相比显性职业素养而言,在我国高等教育环境下长期处于易受忽视的位置,但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许多人意识到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甚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摘要: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但随着产业大军队伍的不断壮大,其职业素养可谓良莠不齐。据调查,大多职业院校以“高就业率”为己任,把技能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所培养的学生均有着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摘要:美术专业学生群体是现代中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中职院校都开设有美术专业,本文以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为例,探究了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不足,这有助于探索中职院校美术学生培养模式,针对性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第一篇:电子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摘要: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在专业教学中通过创设企业环境、扮演岗位角色、渗透职场教育、改变教学方法、深度校企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习惯。

摘要:以湖南永州地方文化资源为基础,探讨地方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研究。针对地方文化特色,树立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拓宽职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是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举措,直接影响到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工程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在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探讨了如何加强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希望以此提升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化工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对其职业素养的养成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整体到具体的将体育教育教学与化工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联系起来,从而完成化工专业教育培养目标。

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随着新闻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成为了新闻竞争的重要因素。关于如何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个方面。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大众对新闻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记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报道技能,也应拥有职业道德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新闻记者才能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并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摘要:当前公务员群体慵懒散等诸多现象的存在与其职业素养的下滑有着必然的联系。职业理想受限、行为习惯匮乏、职业能力不足、职场文化庸俗、职业信念丧失等因素严重导致公务员队伍积极性不高、创新不足,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

摘要:主要介绍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必然性,最后,提出了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摘要:营造良好环境,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思教融合”打造学生职业素养实践平台,对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了其未来的就业情况。以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需求为基础,探讨了增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