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宪法讲宪法心得体会全文完整范文(13篇)

时间:2023-12-04 16:20:43 作者:灵魂曲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更深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学宪法讲宪法心得体会范文全文完整

党的十九届xx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一重大决定,将党的指导思想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新思想的历史意义。

这次修改宪法的重大决定充分表明了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出发开始新的征程,此次宪法修改的内容也符合现在的国情和社会实际状况,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又提出新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宪法的与时俱进与完善发展,必将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可以使社会环境更加稳定,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次宪法的修改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这一大目标建立好顶层的法律支持,使得中国人民走向小康这条道路变得更加平坦。

通过此次学习,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树立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应该全力以赴,用平常心,做平凡事,不为权利所束缚,不为名利所拖累;其次要保持勤奋努力的进取心。任务在手,责任在肩,我们惟有时刻保持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最后要心怀憧憬未来的向往感。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是有所憧憬,有所期待,家庭的和睦,事业的有成,都应该成为我们内心的美好梦想,秉承对未来的向往感,也是当下持续奋斗的坚强动力。

小学教师学宪法心得体会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学习了宪法方面的知识,使我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

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这份修正案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郁,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保障作用。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特别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必须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通过修改宪法的程序,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现行宪法颁布以来进行的4次修改,都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在执政党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和制定了新的行动纲领的前提下,通过修宪,及时地反映执政党的最新执政理念。此次修宪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执政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二、充分了解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特点。

从修正案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实性。

这次宪法修改通过对以下几方面的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宪法与现实的统一。

一是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宪法的指导思想。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的灵魂,是引导国家各项工作和实施宪法的指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是进一步明确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在宪法中规定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现行宪法制定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宪法没有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宪法修正案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的范畴,表明我国政权的基础扩大了,合法性增强了,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自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别行政区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派自己的代表。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9条第1款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符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实际情况。四是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国家主席参与更多的国事活动。宪法修正案根据现实需要赋予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民为本。

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人们对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次修改,一是规定了国家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职责;二是用“财产权”取代了原条文中的“所有权”,明确了“私有财产权”的概念,私有财产权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是规定一切合法的私有财产都受保护,公民的生活资料受保护,公民的生产资料也受保护;四是规定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

党的十九届____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一重大决定,将党的指导思想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新思想的历史意义。

这次修改宪法的重大决定充分表明了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出发开始新的征程,此次宪法修改的内容也符合现在的国情和社会实际状况,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又提出新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宪法的与时俱进与完善发展,必将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可以使社会环境更加稳定,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次宪法的修改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这一大目标建立好顶层的法律支持,使得中国人民走向小康这条道路变得更加平坦。

通过此次学习,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树立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应该全力以赴,用平常心,做平凡事,不为权利所束缚,不为名利所拖累;其次要保持勤奋努力的进取心。任务在手,责任在肩,我们惟有时刻保持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最后要心怀憧憬未来的向往感。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是有所憧憬,有所期待,家庭的和睦,事业的有成,都应该成为我们内心的美好梦想,秉承对未来的向往感,也是当下持续奋斗的坚强动力。

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的灵魂,是引导国家各项工作的实施宪法的指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这份修正案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郁,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保障作用。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特别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必须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通过修改宪法的程序,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现行宪法颁布以来进行的4次修改,都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在执政党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和制定了新的行动纲领的前提下,通过修宪,及时地反映执政党的最新执政理念。此次修宪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执政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二、充分了解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特点。

从修正案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实性。

这次宪法修改通过对以下几方面的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宪法与现实的统一。

一是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宪法的指导思想。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的灵魂,是引导国家各项工作和实施宪法的指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是进一步明确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在宪法中规定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现行宪法制定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宪法没有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宪法修正案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的范畴,表明我国政权的基础扩大了,合法性增强了,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自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别行政区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派自己的代表。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9条第1款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符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实际情况。

四是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国家主席参与更多的国事活动。宪法修正案根据现实需要赋予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民为本。

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人们对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次修改,一是规定了国家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职责;二是用财产权取代了原条文中的所有权,明确了私有财产权的概念,私有财产权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是规定一切合法的私有财产都受保护,公民的生活资料受保护,公民的生产资料也受保护;四是规定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14条中增加一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修改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更好地保障公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

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宪法修正案确立教师发展地位,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有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有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学习《宪法》为核心,学习专业法为重点,带动相关法的学习,把学法与法制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并且切实抓好法制宣传阵地,逐步形成学校的法制文化。学校的法制实践可以分几条线,其中最基本的一条线就是“规范”,规范我们的工作,规范我们的行为。

一、把握和深刻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

通过学习宪法,我了解了宪法的基本内容,领会了其精神实质。把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基本社会制度,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尽的基本义务,将宪法各项规定作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深刻认识宪法是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基本主张和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基础,从而增强贯彻实施宪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供了宪法保障。

二、组织开展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是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和依据。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宪法,领悟宪法的精髓,结合工作和学习逐步感受党制定的宪法给我们的生活等带来的稳定和幸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要以这次修改宪法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师生的学习和宣传活动,要把学习宪法同教师培训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专题讲座、讨论座谈、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宪法、宣传宪法,提高民主决策、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充分认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这次修宪的重大意义。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国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修宪贯彻党的____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依法治教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尽管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差异,但每一所学校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抓准起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向高标准、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从而依法推进学校的自主发展。我们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思想指导下,正在健康蓬勃的发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决定国家命运法律。世界各国有各不相同的宪法,各国制定宪法的方法和水平区别很大。制定宪法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工作,不能把外国的宪法拿来东抄一点西抄一点,变成自己的宪法,制定宪法不能抄古书,制定宪法必须杜绝一切假话、空话、大话和套话,宪法一定是真实的。把虚假的东西写进宪法,类似于在下沉的地基上修房子。

一个国家要生存发展,要靠综合国力。内政是一门科学,外交也是一门科学。军事是一门科学,经济也是一门科学。教育、文化等任何领域的成败都由该领域的科学水平决定。各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军事科技水平和外交水平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现在的战争是高科技战争,是各国科学家之间的战争。武器的质量和数量,军事战略战术的先进程度直接决定军队的战斗力。

世界上最尖端的武器买不来,别人不会卖。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买不来,别人也不会卖。只有培养出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只有引进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才能制造出世界上最尖端的武器。只有培养出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只有引进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才能研究出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只有培养出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只有引进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才能使科学技术称雄天下。把钱花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钱就能生钱,钱会越来越多,国家会越来越安全。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最值得花钱。教育科学和人才培养最值得花钱。

美国自己的科技人才很多,美国善于从世界各国挖人才。美国的科技力量强大,美国人的总体科技素质高,所以美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有强大力量。美国军队的主要武器靠自己研究生产。美国自己用纸来印美元,就可以从世界各国换来堆积成山的生活必须品。美国能够通过金融手段,象魔术一样,把别国的钱变成美国的钱。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人才是否优秀,工作是否出色,不能由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人决定,应该由宪法和法律来决定。儿子是否孝敬老人,要用科学来评判,要由老人来说,别人无权代劳。

教育、科学、技术、人才关系到国家命脉,应该把教育、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内容写进中国的宪法。政治学、军事学、外交学、经济学等都是科学,宪法要体现科学立国的思想。教育科学的水平决定国家各类人才的水平,中国应该把教育的主要内容写进宪法。

制定世界上最先进的宪法,要依靠全国人民。宪法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中国人应该把科学精神变成大脑,应该把科技水平、科技人才和教育作为构成身体的血肉和骨头,中国人应该把过去的一切神学和迷信转变成科学。

 

宪法全文心得体会

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起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阐明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通过阅读《宪法全文》,我深刻体会到了宪法的普遍价值和时代使命,认识到了宪法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诉诸权利、平等法律保护、法律约束、政治结构和社会进步方面,《宪法全文》均给予我极大启示。

在《宪法全文》中,我被宪法赋予了各项权利和自由。我体会到,作为公民,我有言论、出版、结社、教育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这为个人权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尊严。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当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做到有大爱和有自信,在公民权利的保护下为社会的和谐进步贡献力量。

宪法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也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在《宪法全文》中,我了解到公民应该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保护公共财物等多项社会责任。作为公民,我意识到只有保持社会契约精神,承担自己的责任,国家才能运行得更加有序,社会才能更加稳定。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把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宪法全文》中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阅读宪法,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它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公民,我应当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宪法全文》还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性和民主性。宪法强调依法治国、民主政治、改革开放等理念,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制度保障。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法规审查制度、人民监督权益等,为公民参与政治、监督政府、维护权益提供了机制。通过阅读宪法,我反思了我个人在社会进步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到民主的重要性,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增强对法治的认知和尊重,为推动我国社会进步做出努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宪法全文》的阅读,我深刻体会到了宪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宪法的权利保障、义务规定、党的领导和社会进步,为我个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责任。作为公民,我要将宪法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风廉政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十分重视个人的廉政建设,并能始终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相关资料的学习,用心参加了党委布置的思想。

教育。

和组织的相关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潜力,提高持续清正廉洁的自觉性,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思想上筑起党风廉政建设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经受了市场经济的考验。本人体会到要做到拒腐防变,务必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习理论、改善思想作风。

近年来,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状况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有些问题甚至比较突出,比如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陈旧,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潜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事业心、职责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潜力不强,缺乏解决复杂矛盾的潜力,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一个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个是不贴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这些“不适应”、“不贴合”的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克服、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在这一方面本人重视思想作风的转变,重视政治素质提高,透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生观,提高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水平,增强了拒腐防变潜力。

二、求真务实,转变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只有持续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作风,才能取得工作实效。务求工作实效就要办实事,决不能搞形式主义。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工作上既注意讲求工作的形式和方法,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在转变工作作风同时,又突出求真务实地工作,克服与“三个代表”和持续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事业心、职责感不够强,服务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政策水平不够高,解决复杂矛盾的潜力不强,答复问题不够耐心,处理问题比较草率等等。个性是在工作拓展中,难度高、强度大、职责重,遇到的大大小小、意想不到的问题比较多,要用心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探讨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做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处理、解决这些问题,使自我的始终持续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

三、艰苦奋斗,培养良好生活作风。

来约束自我,始终持续清醒头脑,增强自我约束潜力,真正做到思想作风过硬,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民,实实在在干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持续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和用心向上的人生追求,推动两个礼貌建设。在。

工作。

上,坚持办一切事情以量力而行,花少钱办好事,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在生活上,持续艰苦奋斗的,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四、关心社会,永葆政治本色。

在新世纪新阶段,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是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行动的重要资料,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礼貌、政治礼貌、精神礼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进性。个性是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牢牢把握和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满意作为“标杆尺度”,认真解决群众最盼、最急的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在工作实际认真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我们就应向优秀的党员学习,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牛玉儒同志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持续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他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取,善于抓住关键环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把奉献在岗位,看作是自我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真诚地对待他人,表现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激励自我,影响他人,共同进取。

学宪法讲宪法心得体会范文全文完整

xx月xx日,是法制宣传日。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学校为了让我们平安健康地成长,特意开展了一次学习法律知识的活动。让我们知道: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怎样才能做做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呢?首先,我们要知法、学法、守法。法律是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我们小学生更要从小知法,学法。学习法律的途径有很多:上网、读书、看报、看电视??我们只有做到知法,学法,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事我们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是法律禁止做的,才能真正做到懂法、守法。

其次,我们要懂法、用法。我们只知法、守法,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许许多多违反法纪的事。如:闯红灯、乱穿马路、逆向行驶、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这些违纪违法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不便,给社会治安带来的混乱。

那么,我们要及时上前劝阻,还可以叫大人或是民警叔叔来处理,防止小事闹大。

可见,法律是一把双刃剑,他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也会成为我们的秘密武器,是我们的保护伞,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我们与法同行,摆脱鲁莽,拥有理智;让我们与法同行,远离脆弱,变得坚强;让我们做个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好少年,在法制的蓝天下茁壮健康、快乐地成长!

宪法全文心得体会

作为一部国家最高法律,宪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前,我有幸全面阅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在此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宪法的一些体会和心得。宪法的庄严性与权威性令人敬畏,宪法的内在逻辑与文化内涵令人深思,宪法的价值与时代意义令人振奋。通过阅读宪法全文,我对社会主义法治和宪法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对宪法的敬畏之心。

首先,全文阅读宪法使我深刻感受到宪法的权威性和庄严性。作为国家最高法律,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法律,宪法是最高制度的体现。《宪法》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它不仅具有约束全体公民的力量,而且对于各级国家机关、各个层面的行政机构和组织也有约束力。读完宪法全文,我深感宪法的庄严性和权威性,它是对国家制度和人民权益的最高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宁的基石。

其次,阅读宪法全文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宪法的内在逻辑与文化内涵。宪法全文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念,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行了人民民主、社会公正和法治的原则,重视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理念。在宪法全文中,我看到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统一领导”的表述,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再次,阅读宪法全文让我对宪法的价值与时代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法律,它不仅代表了人民的意志,也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宪法全文呼吁人民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和宪法精神的重要性,以此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阅读宪法全文使我更加明确了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践行宪法精神,我们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最后,阅读宪法全文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宪法的敬畏之心。《宪法》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国家根本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法。宪法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和不可篡改性,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和地位,切实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责任。我会继续通过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公平正义,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阅读宪法全文不仅使我对宪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宪法的敬畏之心。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具有权威性和庄严性;宪法通过其内在逻辑和文化内涵,传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宪法的价值与时代意义,使我深感宪法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我将继续学习宪法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庆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刚拿到《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首先就被那只紫色的手环给吸引住了,手环是套在一张卡片上面的。卡片上有这样几个醒目的大字:优秀的人,都不抱怨!看到这八个字,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本书。

作者威尔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是为了要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就和我们做许多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发现抱怨会带来许多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和认可。打个比方说,很多的人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生病了,而是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病人会有许多附带的好处,比如能够取得他人的同情,使大家可以更加关注自己,更可以逃避一些自己不想面对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考虑起来,我们平时的对朋友、对家人的抱怨,就不仅仅是心理或生理上的一种宣泄而已了。也许朋友、家人的关怀、同情才是我们内心真正需要的,这才导致抱怨变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

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个人简历威尔鲍温写这本书来推崇这个紫手环21天活动,将手环戴到手腕上,当自己抱怨,将闲话时就把手环一道另外一只手上,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到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完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讲闲话为止。这个说起来简单但行动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坚持下去,21天不抱怨手环不换手。三周下来,你的行为和思想都回发生蜕变,同样的一个世界,在你的眼中却变得不同,你会发现这世界美好的一面。然后,自然而然的,你会对这个美好的世界充满希望。就是这样,一本心灵励志书,1只手环21天改变600万人的命运。

抱怨的深层次原因是缺乏智慧,因为没有智慧,所以不明真相,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够利己利人,执着于自己的狭隘的见解,把他人及外界与自己对立起来,因为执着而不能灵活地应对周围人、事、物的变化,所以处处碰壁,非常可怜。因此我们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学理论并勇敢实践,向所有量大的人学习,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到这一点,而圆满地实现福大。

无意识的抱怨,抱怨天气、抱怨堵车,我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更没觉得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真的是这样吗?威尔鲍温说: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要的东西。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有表明了我们的想法。不要总是去抱怨人家的不好,应该多想想人家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值得我们效仿的是那些做到理论完全认识、工作总结实践圆满无差的人。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情绪上的高低起伏是总会有的,抱怨是正常的,但是,无谓的抱怨一切并不会改变生活中的不如意。在我们抱怨学习有多累时,不如想想自己是否已经把学习做到位,是否尽力把它做到最好。然后改变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换一种心情去寻找学习中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抱怨同学的时候,不如去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什么做的不恰当的地方,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在抱怨家人的时候,不如多想想那些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忘记那些不愉快的。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选择放弃、在恶势力面前选择低头、在社会的不公正前选择沉默不语。相反的,有时候如果我们在学习或者与人交往时带有一种消极的情绪,才是真正阻碍我们前进脚步的根本因素。

真正的践行不抱怨,开放得包容接纳所有的人、事、物,谦逊地从不同的人身上去学习,从不试图勉强的去改变别人,最终自然影响了别人,改变了环境。

生活本来就是由快乐痛苦等多种元素构建起来的,我们不可能只拥有快乐而完全没有痛苦。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都应该感谢生活,因为生活本就是美好的,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而不要抱怨。

正如春节意味一元复始、清明隐喻万物苏生一样,国庆是我们朝夕于是、念兹在兹的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纪念日。即便相比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国庆节只有64年历史,但论对当下的意义之深远、于未来的承载之丰富,可谓后来居上。因为,这一甲子有余,岁月的每一圈年轮,都铭刻着一个古老民族面向现代化的艰辛探索,镌写着亿万人民对幸福的希冀和追求。

也正因此,每一个国庆日,都应该是国民重审国与人、国与家关系的日子。缅怀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追忆一代代人写下的前行足印,于纪念中记取、于庆祝中思考,夯实国家、民族凝聚力,这或许才是国庆节本身应有的人文意义和精神实质,也是这一节日在国家构建、社会重整中能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关键。

诚然,出国旅游也好,在家休闲也好,购物、远足、狂欢……如何欢度假期,都是个人权利,不能更不应干涉。不过,作为国家共同体“屋顶”的建构者和社会管理者,有必要以更多方式凸显国庆假期的内涵。

4年前的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前的盛大阅兵,激荡着多少人的心房;每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庄严的敬献花篮仪式,又让多少人家国天下的情怀沛然于胸;很多学校的主题活动,也让多少孩子触摸到这个国家的历史……不过,从更大范围看,不少地方契合节日特质的“国庆活动”,仍显单调。许多政府部门或是忙于应付庞大人流的管理难题,或是热衷计算七天假期的“黄金成色”,即便有组织观看升旗一类的常规活动,也流于形式,只是生产出几张照片、几组镜头,徒为点缀。

当国外的商场9月底再次换上中文海报,当各个景点再次上演人山人海的“胜景”,我们看到,“黄金周”成功地从经济上包装了国庆。当此之时,我们更应思考,需要赋予这个节日更坚实的人文内核。在美国,每年7月4日都会敲响费城的自由钟,各种主旨演讲宣示国家精神;在法国,插在墙头、印在衣上的三色旗在7月14日汇成海洋;在“城市之国”新加坡,8月9日会有70个国庆晚宴,近10万人参加。在“国庆假”的背景中突出“国庆节”,让社会多想些“国”少想些“庆”,才能让国庆更能凝聚起全民共识、培养出国家意识。

安全第一课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心得体会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安全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早上7点钟,我就起床观看老师指定的《中小学生春季安全教育第一课》。

我觉得这种安全教育节目要多播,看的人越多越好。因为现在人们的灾害防护意识太差了,人们的防护意识太单薄了,所以,一定要多宣传这种知识,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可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啊!

通过这次节目,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这样,才能减少意外伤害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我想,世界一定是充满爱心的,充满美好的。

今晚,学校辅导员利用晚自习时间给我们讲解了学校安全问题并观看了安全教育视频,活动结速后,我感受还是颇深的。

这次安全教育主要从学生应该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以及注意交通安全等方面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平常时不时会碰到的也是让我们接受教训最深的安全问题。就像我们在视频看到的例子一样,某大学学院的四位女生因在寝室内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而惨遭火灾,最终因逃避火灾从六楼跳下去结束了花季般的生命。她们的离去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大的伤痛我们可想而知。

再如去年发生在我们学校的一件事情,就发生在我们宿舍楼对面的一个寝室,也是因为同学用电不规范导致一场还好不算大的火灾再次发生,万幸中的万幸是大家安全。身边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活生生的例子在我们面前摆着,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稍有一刻不注意也许就会发生在身边。在此,我也向大家呼吁,树立校园安全防护意识,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度过纯真美好的大学生活。

就在我们一股脑的吃饭的时候,小偷已经下手,拿走了朋友的手机,当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迟了。更让人气愤的是这种事情在学校不同的餐厅同一时间发生在了我另一个同学上,可见这些小偷是有目的性,同伙作案的。所以我们务必要注意在校园内防盗的保护措施,保管好自己身边的东西。尤其是贵重物品一定要随身携带,并且放在隐秘性好的口袋或者包包里。

当我们看到身边的这些不安全的事情之后也会感到恐惧与同情,不管是为因校园内火灾事故丧失生命的同学惋惜或还是为在校园内被盗的同学的而紧张之情,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平安始终使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平安,我们才能安心的学习和工作;唯有平安,父母才不会为我们每天有操不完的心;唯有平安,我们才能奋斗未来。好好活着才是硬道理,无论走到哪里,安全总是我们自己与关心我们的亲人最大的期盼。

开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那就是让我们观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一开始我很不以为然,认为那些灾害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边。

今天早上,当我还在睡懒觉的时候,妈妈就把我从梦中扯了出来,让我坐在电视机前等这个节目,当时我很不情愿,但当节目开始的时候,我被深深的触动了。

在节目中,通过案例分析以及专家的讲解,让我了解了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应该怎样自救。比如火灾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迅速找到安全通道,尽量是身体贴近地面;有浓烟时,应用湿物捂住口鼻;若身上着火了应在地上打滚,将火扑灭。在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看。所以许多小伙伙伴都在没有父母照看的情况下私自结伴去河边游泳。在这时,溺水的情况就常常发生。由于溺水者缺乏自救知识,不知道应该把自己的口鼻露出水面,因此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当溺水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的下水营救,应该呼喊大人相救。

随着节目的深入,也更加让我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如在马路上行走的时候应靠右边行走;在过马路的时候应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宁让三分,不争一秒”。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安全教育对我们非常重要。通过这次节目,使我们树立了安全意识,了解了很多的安全常识,学会了自我保护,提高了应变能力。这次节目也更加让我明白了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今天,观看了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的视频,看完之后我感受还是颇深的。

这次安全教育主要从学生应该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以及注意交通安全等方面对咱们进行安全教育,这些都是咱们平常时不时会碰到的也是让咱们接受教训最深的安全问题。交警叔叔们讲了很多生活中咱们会遇到的例子,让咱们更好的理解了交通法则。

去年发生在咱们学校的一件事情,就发生在咱们宿舍楼对面的一个寝室,也是因为同学用电不规范导致一场还好不算大的.火灾再次发生,万幸中的万幸是大家安全。身边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活生生的例子在咱们面前摆着,看似离咱们很远,其实稍有一刻不注意也许就会发生在身边。在此,我也向大家呼吁,树立校园安全防护意识,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度过纯真美好的校园生活。

开学第一课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节目中大力士竞赛、气球保卫战等数个模拟游戏,揭开了各种事故中引起大量伤亡的原由;在模拟游戏的后面请出的安全防护专家向我们展示了遇到拥挤、踩踏的时候应该如果进行自我保护;在预防儿童溺水、交通意外等方面,节目又通过“鲁鲁贝贝奇遇记”小故事,对我们进行了有关如何预防交通安全的教育;而针对儿童误食误吞玩具、钉子这样高发的致命意外,急救人员手把手的演示,也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在意外出现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慌还有烫伤、高空跌落等等各种寓教于景的小故事,更让我们了解到: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危险无处不在!作为家长,我们在提高警惕、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同时,更应教育孩子如何避免各类危险的发生以及自救。

看完这个开学第一课《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和学习和这些方面相关的安全知识;因为多学一次安全知识,我们就能多些机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平时多进行安全知识的演练,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就多了一次逃生的机会!这不仅是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所有成年人的教育!

年新时代,新宪法,《宪法》专题辅导党课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不久前闭幕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了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今天借此机会与各位就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共同进行学习。我主要讲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宪法的发展历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宪法》是什么?是怎么来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一)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原因。

1、近代宪法的产生是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宪法发展史上的“第一”

1、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1791年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

3、1918年《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4、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5、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6、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三)新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概况。

1.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探索和实践。

追求公平正义,实行法制化治理,始终是我们党的重要目标,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我们党就开始了宪法建设的探索。

革命根据地时期,我党针对三个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任务,制定了既有继承性、阶段性,又有发展连续性的三个重要的宪法性文件。

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公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全文共十七条,1934年1月由第二次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修改,它对国家政权的性质、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为其他法律、法令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是中央苏区确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根本大法。

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以下简称《施政纲领》),全文共二十一条,纲领集中体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

1946年4月23日在延安召开的第三届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以下简称《宪法原则》),全文共分五章,共二十五条,这个宪法性文件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两种前途与命运的严峻形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自由、民主、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原则。以上三个宪法性文件是与当时的革命形势和革命根据地内民主政权建设的进程紧密关联的,以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为出发点,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的,力图将政权运行纳入宪法规范的轨道,以维护政权的稳定和效能,有效调整了各种社会关系。

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制宪建设经验和教训是我党的宝贵财富,为新中国成立、建立全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奠定了政治基础。这个时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虽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不甚完备,但都代表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而斗争的总方向,它是根据地民主建政的经验总结,为建国后的制宪提出了宝贵的经验。这个时期的立宪活动所确立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精神观念,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其核心思想从没有动摇过。如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工农联盟理念、社会平等意识、妇女解放思想、保护公民人权意识等,至今依然是社会运行的有效原则。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对宪法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党以后的宪法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2.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四宪法”

1954年制定的宪法不仅凝聚了开国元勋们的聪明智慧,也寄托了中国人民的美好理想,书写了中华民族立宪史的光辉一页。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刘少奇同志受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托,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他说:“宪法草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以后,将成为我国的国家根本法,全体人民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20日下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表决。当天出席会议的代表1197人全票赞成,“五四宪法”诞生了!这是一部承前启后、具有基石意义的宪法。“54宪法”承继并完成了《共同纲领》的建国目标,其传统还可追溯至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法文件,延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宪传统。它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建设的崭新历史,在根本上巩固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合法性,确认了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宣告了人民权利受到宪法保障的事实。

“五四宪法”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五四宪法”是民主精神的体现,确认了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它宣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规定了人民实现权力的各种形式和具体保障制度。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五四宪法”规定了公民最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突出对社会权的保障。“五四宪法”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国家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结合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基础。我们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了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国家元首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方制度等,从而形成了新中国宪政体制的基本框架,推动了建国初期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五四宪法”奠定了我国宪政体制的基本框架与发展模式,它所确立的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中央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都为后来的宪法所继承。

3.1975年宪法。

1975年大规模修改的宪法由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这部宪法文本是在“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左”的思想的产物。这部宪法大量删减了宪法必须明确规定的内容,起不到国家生活准则的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4.1978年宪法。

1978年大规模修改的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对1975年宪法文本作了修改。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部宪法未能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思想影响,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和不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

5.改革开放后的“八二宪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着时代发展的脉搏,制定一部新宪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成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增加了“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内容;

恢复了“五四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

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司法制度,增加了基层自治制度的规定。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强调以经济建设作为国家的工作重点,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关于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的规定,更加切实和明确。在国家机构方面,它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原来属于全国人大的一部分职权交由它的常委会行使,恢复设立国家主席作为国家元首的代表。它规定国家领导人连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这就取消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的终身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现行宪法后来又经历了四次个别修正。四个宪法修正案共31条,其中对宪法“序言”部分修改了5条,宪法条文部分修改了26条。对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基本国情和国家根本任务、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完善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制度、基本治国方略等重大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1982年宪法历经了四次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1988年,我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同时将有关条款修改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第二次修正是在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正式写进宪法。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

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将宪法第二十八条“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第四次修正是在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同时,“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成为两大亮点。

第二、宪法修改的重大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必由之路。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更好为新时代伟业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宪法必须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及时将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完善国家主席任期任职制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涉及修改宪法的有关内容等,载入国家根本法,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和引领意义。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二)宪法修改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面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三)宪法修改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1954年宪法诞生后,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通过4次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了国体和政体等国家的根本制度,确立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等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我国宪法是一部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宪法。

三、宪法修改的主要特点。

二是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宪法修改;

三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四是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而这四个特点,俨然成为让宪法永葆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依法执政的关键,也是依宪执政。我们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宪法修改全过程,确保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依宪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性质,确保依宪执政的科学规范。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领导下修改宪法、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得以有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得以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严格依法,确保程序规范。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宪法依准绳而修则国治,废规矩而建则国乱。历次宪法修改的实践深刻表明:只有切实严格依法,确保按程序进行,才能保证宪法修改真正符合宪法精神、真正符合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必须建立在遵守秩序程序的基础上。把宪法修正草案的提出、宪法修正草案的审定和表决、宪法修正案的公布等各个步骤的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做到位,是贯彻落实依法修宪精神,确保程序规范的总抓手。严格依法修宪,把我们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保证。

(三)坚持发扬民主,确保凝聚共识。列宁曾言:“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最大程度地凝聚了民意共识,体现了大多数人的理性。而宪法修改,要充分发扬民主,也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的“最大公约数”。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我们始终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进一步完善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宪法,让宪法的人民性得以充分彰显。

(四)坚持部分修改,确保宪法稳定。“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必由之路。1982年现行宪法试用至今,我们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通过了五个宪法修正案。坚持“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精神一以贯之,使我国的立法质量稳步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修改,我们立足稳定性,保证连续性,真正凸显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真正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进,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法治保障。

四、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这次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宪法修正案》共有21条。主要内容12条包括:

2.调整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3.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

4.调整充实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

5.调整完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

6.调整完善和平外交政策;

7.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

8.增加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方面的内容;

9.修改完善国家主席任职任期方面的规定;

10.在宪法中增加有关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这方面的内容;

12.修改完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同时,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

主要考虑是: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理论指引,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已被实践所充分证明,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宪法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把“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有利于从宪法上确认这一重要理论成果,更好发挥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相适应,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三节第八十九条第六项“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后面,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主要考虑是: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和完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作这样的修改,在表述上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一致,有利于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把握规律、科学布局,在新时代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主要考虑是: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同时,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主要考虑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于2015年7月1日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作了修订,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作这些修改,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就更加完整。

(五)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主要考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奋斗。只有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实现中国梦才能获得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与此相适应,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款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主要考虑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将“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为我国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七)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主要考虑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宪法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有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八)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主要考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这样的修改,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九)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去。主要考虑是:这次征求意见和在基层调研过程中,许多地区、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致呼吁修改宪法中国家主席任职期限的有关规定。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与会委员代表在这方面的呼声也很强烈。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党章对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都没有作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宪法对国家主席的相关规定也采取上述做法,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

(十)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百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增加这一规定,有利于设区的市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制定体现本行政区域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更为有效地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规范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行为。

在宪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后增加一项,内容为“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在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六项中增加“国家监察委员会”;

将宪法第一百零四条中“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6)删去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八十九条第八项“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中的“和监察”。删去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中的“监察”。作上述修改,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部署,也反映了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权的新变化以及工作的新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央修宪建议和宪法修正案(草案)形成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就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外交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国家安全、港澳台工作、党的建设等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现在宪法修正案(草案)提出的修改虽然不多,但覆盖面宽、覆盖率高,修改内容在党内外具有广泛的高度的共识。除此之外,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还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每一条意见和建议,党中央都责成宪法修改小组作了认真研究和考虑。这次宪法修改,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是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非改不可的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修改。有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党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央全会文件、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有关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和全面阐述的,这次就不再在宪法中表述了。有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将来可以通过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来解决,可以通过宪法解释或者在有关法律案说明、回应性文件中作进一步明确和澄清。有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则需要对深化相关领域改革作出决策部署、经过实践检验后再考虑完善宪法有关规定。

五、保证宪法实施。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宪法知识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普及宪法观念、培养宪法意识仍然任重而道远。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一要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也是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的关键。这次宪法修改,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面对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面对13亿多全国人民,庄严进行宪法宣誓,充分体现了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恪守宪法的高度政治自觉,充分体现了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为各级国家工作人员作出了示范和表率。我们要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国家公职人员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体系。特别是乡级以上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当有组织地集中学习宪法,坚持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宪法,真正吃透宪法精神、宪法原则、宪法规定,各级人大、政府、监察委、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更要把学习宪法作为履行职责的基本功和必修课,真正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

二要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增强我国宪法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宪法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推动我国宪法理论和实践达到新的历史高度。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和要求,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宪法研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必须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运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探寻和把握宪法规律。要认真研究和阐释我国宪法制定、完善、发展的光辉历程,研究和阐释我国宪法的精髓要义、独特优势和巨大功效,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我国宪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要研究和阐释我国宪法同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坚决抵制和反对鼓吹西方“宪政”概念和模式的错误观点,增强坚持走我们自己的宪法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宪法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密相连。要把宪法研究同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多出成果。

对少年儿童,要着力培养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意识;

对中学生和大学生,要进一步抓好学习宪法的整体性、系统性,确保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自觉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四要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宪法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条职权就是“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原有法律委员会基础上设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就是要强化宪法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发挥人大作为立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和权威性、专业性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国家智库、权威机构进行正面引导,做好解疑释惑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错误和不当言论,该引导的要有效引导,该批驳的要及时批驳,该澄清的要立即澄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年度军训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烈日骄阳,神采飞扬,有些辛苦,但更多收获。这是我和同学们军训时的情况,以及我对此次军训的感悟。

犹记得我在学校刚领到军训服装时,就立即回宿舍试穿。看着充满青春气息的迷彩绿、久违的解放鞋,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衣服很新鲜、同学很可爱、校园很美丽。

军训的时间如约而至。教官像是同龄人,高高帅帅的,同学很有意思地调侃:果然好看的都上交国家了。

各个班的军训进度差不多是一样的,都是先练习站军姿,然后练习对齐、齐步走等等。

“抬头,目视前方,腰挺直,两肩往后张,小腹微收,双手自然下垂,中指贴于中缝处......”教官一遍遍地重复着站军姿的动作要领,然后一个个检查并纠正。我和同学们一样,努力地、用力地完成,期望完全达到标准。

然而站军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结束的,通常是一小时、两小时,干站着一动不动,汗水一滴滴往下流,起初的坚毅勇敢和韧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熬着。我想,就这么熬着吧,时间总会过去的。

正步走要求把腿绷直,刚开始的两天,腿很疼,上下楼梯都挺艰难,最后只好攀着墙壁横着走,像一只走在泥泞小路上的螃蟹,很滑稽,也很欢乐。

最有趣的是练习对齐,教官一喊“向右看齐”,“齐”字刚落地,同学们刷刷往右甩头,有力度、有速度、整齐划一,堪称表率。但是很快,就会听到个别同学打报告的声音:报告,我的眼镜歪了!

教官笑了,同学们也笑了,打报告的同学很不好意思地抬手扶了扶眼镜。都是因为刚刚看齐时,甩头太猛了。

除了这些辛苦的训练,我们也有放松的环节,那就是唱红歌,教官极力诠释了什么叫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他唱的红歌很好听,正气的腔调加上略带点沧桑感的嗓音,居然唱出了汪峰的感觉,掌声此起彼伏。

偶尔会看到其他班有同学中暑的,教官和老师总能第一时间正确处理,一切都在有序进行,一切也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结束。

通过此次军训,我明白了什么叫服从命令听指挥;

养成了早早起床,快速洗衣叠被的好习惯;

也对同学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完美的动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枯燥的学习和反复练习;

坚韧的品格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才能渐渐养成;

当感觉无法坚持的时候,告诉自己:没问题,再坚持一会儿,就一会儿,时间总会过去的。

都说世界上有两种感情最为深厚和长久,一是同学情,二是战友情。现在,我和我的同学们,不仅是同学,还算是战友了。这样建立起来的友情,真让人心生欢喜!

军训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能,更是使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得到了磨砺。现如今的我们已经可以在艳阳当空炙烤着大地的时候踏着整齐的正步,也可以在月明星稀、秋风萧瑟的时候用歌声铺满校园。遥想最初踏上军训的场地,懵懂无知的我们还没有能力达到这样的要求。

感谢这次军训,感谢教官,感谢可爱的同学,感谢亲爱的学校!

接下来,我将勇往直前,好好学习,用心努力!

国家宪法日活动体会全文完整

为迎接12月4日第x个“国家宪法日”,_市中级法院联合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走进市第七中学,开展“宪法宣传进课堂”校园普法教育宣传活动。安徽工业大学、市委团市委和市第x中学共组织了200余名学生参加了宪法宣传活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x、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_、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彭_、市司法局局长刘_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活动中,_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_就如何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创新教育方法,激发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并为在校学生撑起法律的“保护伞”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认清形势,强化责任,切实增强做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二是要突出重点,应策施教,确保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三是要加强领导,深化协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良好格局。

_市中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洪x就法院继续做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明确了具体的要求:一是以观看典型案例、模拟法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努力做一个具备基本法律意识的现代小公民;二是恪尽人民法官的职责,深入推进美好校园建设,为建设美丽校园营造良好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三是继续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模式,与各方各界联手,全力促进全市青少年健康、幸福的成长。

活动的最后,_市中级法院为参加活动的学生及机关、地方群众的代表每人赠送了一本《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读本》从法官老师提醒、刑事、民事、行政四个方面,选取了73个案例,涉及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等,把法院法官亲历的案件、事件,以汇编的形式,重现在青少年学生的眼前,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直观、生动、深刻地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意义,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努力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爱法的好少年。

“我们相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的指引下,我们将进一步丰富法制知识,陶冶法制情操,宏扬法制精神,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一代新人。”学生薛沁雯说。

物理课教师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物理课教师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高一物理教学方法有许多,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类比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没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物理实验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重要阵地。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作为物理教师,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实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渗透创造教育,就可以使之成为创造教育的真正有效的阵地,使学生真正成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适应当代社会的创造型人才。

创造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知识与创造知识的才能,其任务是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探讨创造力与学习能力的关系,训练创造思维的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能力。其实质是,通过加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训练,达到培养创造能力、建立创造意识的目的。现代心理学、创造学研究反复证明: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只是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和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其潜在的创造力有较大差异,一个人如果较好地掌握了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就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激发潜在的创造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三、吃透原理,创新实验方法。

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埋头于实验操作而忽视了原理对实验的指导作用,或对实验原理不甚了了。例如在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的“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对原理并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实验,势必使实验成为“按方配药”式的机械性操作,这只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吃透实验原理,才能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同一个实验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原理,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实验情景和操作方法。这是学生实验教学中一种可供挖掘的创新因素,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素材。

四、多媒体技术教学。

为了使学生既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又能从中悟出一定的教学理念,我们不宜千篇一律地沿袭传统的“一张嘴,一只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没理由浪费这种科学财富。

学各学科各有特色,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学科应有不同的授课形式。在物理学科中,尽管以传授知识为主,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大量物理概念、公式需要记忆和熟悉。如果学校的条件不能够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学生则会感到枯燥、乏味。若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进行多媒体教学,则能让教、学双方都收益匪浅。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的知识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这句话便揭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面对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孩子要想在社会立足,就必须具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在当今,知识与技术若是黄金,则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便是点金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迪尔卡,没上过一天大学,但他凭借自主学习,23岁便创立了解析几何,而华罗庚也是靠自学一步步从店内学徒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正如达尔文所说“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得到的”。正是这些人所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这些并不是忽视教师的地位,恰恰相反,这正是体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终生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为教师的职能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上。

本学期的高一物理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由于第一次教新课程一点经验都没有,可我相信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勤学,只要有学习的机会都不会放过,这学期我外出听课8节同时作了很多新课程高考和会考题。这使我对新课程高考和会考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肩负高一四个班教学任务的我,更觉得责任重大。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发挥去年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教学。静心回顾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个人认为有些措施还是有收效的。

第一、热爱学生,平等相处,亲密合作。

在过去教学中都热爱学生,只有对学生热爱,投入教学热情才会高涨。就能在教学过程渗入情感教育加强教学师生的交流,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有利学生学习积极性。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意识先接受老师,才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所以,师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和谐、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生活和学习中的知音,能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学习态度,能在学习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性和知识性融于趣味性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培养学生有美商的学习习惯,以往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考试或作业书写不规范,在改考试卷或作业因看不清楚缺乏美感被扣分,教学过程为了不必错误,强调形成美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还尝试新方法。

1、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情境。如,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时,叫学生用不同的力敲桌子手有什么感觉,为学生猜想提供感性铺垫,在设计题目,我注意把设疑性转化生活有趣的情境,从而使学生通过生活例子教学将难化易。

2、指导学生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网络化小结的环节就好像种庄稼收获的过程。

如何对一堂课进行小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课堂小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可结合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小结、整理。

在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坚持“立体分层”原则,依次让一名成绩优秀的、中等的、后进的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小结表述。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他们大致分别能小结表述出90%以上、70%以上、60%以上课堂所学。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特别是优生的创新火花,中等及以下学生什么地方尚未理解和掌握,为后续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探求新知设下伏笔。考试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体系间的联系,将知识编织成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式,好象一部电影,学生随时抽出某个片断,对上题目击破,学生自由地驾驭知识。

第三、换位教学针对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我特别注重换位教学。

老师对课本的知识非常熟悉,随时能够驾驭课本的知识,但学生就不一定能够做到。老师在教学上进行换位,假如我现在是学生应该怎样学好老师教给我的知识。从换位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为以后教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换位教学,老师多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改变学生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对我的教学还是非常满意,我发觉,虽然没有新课程教学经验的我,对新课程变化还有点估计比较好。期中六校联考考试卷是我校高一备课组出的,得到兄弟校老师高度好评,内容比较好,考完后学生高兴,我也感到欣慰。无论怎样我下一学期都需要更加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

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备课组遵照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本组实际,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狠抓工作落实,注重探索、实践,齐心协力,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必修二),现将本备课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在日常教学中,备课组成员均做到了按学校教学纪律要求认真完成常规教学,未出现迟到、旷教、不备课上讲台的情况。备课组所有教师都能较好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任务。

长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把德育工作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教育教学情况:

(一)、课前认真研究高考考纲、高考真题、教材,坚持集体备课:

本学期我们组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高考考纲,集体研读新教材,重点把握新增内容,研透教材,梳理课的重要知识,并搜集、研究与各知识点相关的近五年高考真题。

每周四上午固定安排集体备课,统一思想,分工负责。对过去的成功经验也做出相应介绍。在每章每节中,学生在哪些环节易犯错误,易犯哪些错误,有针对性的做出评估。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本着立足学生,各班共同进步的目标,备课组团结、协作,向45分钟要质量,工作有激情,教学有成效。

(二)、加强教学教法研究,努力提升业务能力。

本学期备课组按照学校要求加强研究,从教学进度的安排、研究课题的选择到任务的落实,稳扎稳打。教法上注意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的结合,抓“双基”与灵活运用创新相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

(三)、从实际出发,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这届高一学生生源程度,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尽管本学期课程紧,任务重,我们本着让学生听懂学会的原则,适当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听不懂的,我们就讲,例如学生不会受力分析,我们就多训练;在降低课堂难度的同时,我们也降低了我们所选用的教辅资料的难度。

(四)、作业的批改及试卷的评讲。

三、存在问题。

通过考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较少,学生分析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四、努力方向。

更好更严格地抓好备课组建设,特别是从备课组成员的思想入手,要不满足于现状,做到精益求精。强化对课程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资料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备课组内的教研、讨论气氛,通过讨论、交流,使备课组成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紧张忙碌的高一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都是平行班,每个班的特点不同。7班因为本人是班主任,课堂气氛很活跃,并且很多同学有着不敢不学、不得不学的心理,因此考试成绩还不错。

然而从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也就不能真正学好物理。而且一部分同学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6班学生很老实,课堂气氛很沉闷,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是课后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学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来。

两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3、尽量给学生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我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年来,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由于课时有限,没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要求又比较高,很多时候物理课后没有作业或者作业很少,但是一些概念、规律及情景需要学生在课下加深理解,然而学生所欠缺的正是课下的功夫,导致很多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这一点是我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一年的教学工作已经过去,对我来说是反面而收获良多,我在各方面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于是我调整心态,适用学校的一切。本学期我担高一和二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及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回顾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也成熟了。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一、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和他们一起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备课深入细致,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请教老教师,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4、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二、处理好个人与同事和学校的关系。

教师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人力资源。我认为学是为了用,学为了自己的发展,学也是为学校的发展。学习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发展,而我个人发展又离不开学校。

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我了解了现在物理教学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平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不懂得的东西太多,要学习的东西更多。我每天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学习研究,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国庆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在这块版图上生活着华夏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这几天来的国庆让我们全班都为之激动,为什么?因为祖国它70岁了。

祖国啊,你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也许在外人看来这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历史过程,可——在我们中国人心中它是伟大的,是刚毅不屈的!

唐朝时期,中国的所有科技都达到了世界顶峰,这令所有外国人咂舌——中国,果然是个强国。当时,唐朝商业在当时是最发达的,长安城是最繁华的地方,来自波斯、等中亚、西亚已经东南沿海的各地商人汇集于此,做着各种贸易,他们带来他们当地的特产到长安的市场贩卖,然后买进中国的特产和丝绸倒卖到欧洲那些富裕的贵族手里赚取大量的金币。

从繁华昌盛转变为战乱频繁,人们名不聊生,家破人亡。1840年——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此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使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似乎已经成为了案板上的一块鱼肉任人宰割。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清政府的统治,中国迎来了一丝曙光。但是辛亥革命最终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的,这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但这为以后中国的革命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人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爱国意识在不断萌发,这时,中国人民都站起来了,谁也打不垮这个民族,他们是顽强的,这个国家是欣欣向荣的!此后中国再次和世界接上了轨,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使所有人都振奋不已,用一个词语说,我们的英雄们“浴火重生”了。

历史见证了一个不朽国家的风雨,这个国家叫“中国”,这个名族是炎黄子孙的后代,是黄河母亲养育了我们,是英雄们的鲜血创造了所有的辉煌,才有了现在的成就。让我们为代表自己祖国母亲的国旗致敬,是他们造就了一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