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论文(通用20篇)

时间:2023-12-13 11:00:13 作者:曼珠

范文范本是一种真实、具有可操作性的写作参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要领。范文范本的选取是经过精心筛选和整理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心理疏导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茶道精神与我国茶文化一脉相承,都强调要尊重世间万物,顺应自然规律,因为它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灵性的,茶同样是这样。茶成长于自然之中,多为远离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经受风霜雨雪而成,其本身就有高洁、质朴、幽雅、坚韧的自然特性,这恰恰跟我们中华民族所主张的朴素、节俭、勤劳、不屈不挠等道德和行为不谋而合。而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大多为90后的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再加上独生子女的比率较大,很多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与上一辈人相比很容易出现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而茶的自然特性则可以引导他们养成正确而高尚的道德品质。首先,我国的产茶区大多分散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福建武夷山、江浙丘陵等地带,远离市井的喧嚣而保持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傲骨。因为茶树的生长环境较为特殊,常年经受风霜雨雪的洗礼,这就让茶树锤炼出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力量,与我国儒家文化中“修身养性”、“苦其心志”等思想十分吻合。从历史进程来看,茶道精神形成的重要时期正好是我国儒家思想被统治者所推崇的年代,所以茶道精神就渗透了很多儒家文化,并形成了以“修身齐家治国”为主要内涵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人们要秉承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国家和社会联系起来,并学会用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不可预期的挫折和困难,锤炼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秀人格。反观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自小就娇生惯养,个人意识浓而集体意识淡,其中不乏大量自私自利者。由于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较弱,因此一旦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很容易就会出现心态失衡的情况,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另外,由于一些人缺乏足够的道德水准,在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极易心生贪念和享乐思想,从而做出一些与道德相悖甚至是违反法律的事情。因此,将茶道精神中这种“修身养性”、“苦其心志”的特点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水准,也会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人生观、价值观也更加宏远和健康,有助于引导他们养成一种蓬勃向上的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不惧困难的乐观精神。其次,茶道精神所特有的质朴清净内涵,对于净化学生内心和思想大有裨益。从现实来看,随着我们社会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尤其是在互联网文化的冲击下,各种价值观和思想竞相涌动,其中固然有一些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念,但也不乏很多消极而负面的思想。而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之一些本科高校的学生来说本身就有一定差距,因此更容易受到那些不良风气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有的沉迷于酒色之中,有的贪恋各种物质享受,有的把自己封闭于网络游戏、无意义的网络社交中,有的甚至还崇拜旧社会的江湖文化,去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而茶道精神蕴含着高雅而纯净的精神内涵,不仅能够让人头脑清晰,更能让人的心灵变得纯净而充满智慧,将其融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能够净化高职学生的心灵,使其变得豁达而友善,并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进而养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和高雅的行为习惯。

心理疏导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在农村财十工作中应用十电算化,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时间性,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实务涉及较多的、零散的数字计算,由龍机代替人工计算’减少了離发生的概率’也可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二是让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财务公开更透明,便于上级部门的审计和管理。电算化是以电子数据的处理为基础的,无论是数据的存档、检索等只要通过系统操作即可完成,便于会计信息的审计和监管。三是可节省财政支出,电算化使得会计实务中的运算效率得以提高。

结合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旧圃镇的村级财务会计工作,旧圃镇采用k3金蝶财务软件,从经济业务发生制作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运作,旧圃镇代管8村1社区的村级财务,代管资金额度达834.24万元,发放村干部、村委委员、小组长工资已经历时6a,每季度发放工资额度26.24万元,银行账户使用财政所的村级资金专户,所有村级资金全部进入此账户,涉及村级上拨款、村集体经济收人、村集体征地款、农户农业用水费等。但因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繁杂、不规范,经济业务发生的随t性和不严肃性,导致农村财务电算化会计工作得不到很好的細和餓。

二、农村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未充分发挥其真正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电算化应用中管理者更强调用电算化完成总账统计、固定资产、薪资管理和报表的报送等环节,而对报表的生成过程、成本核算等较为轻视。同时,农村财务会计工作者身兼数职,受技术、经验等因素影响,应用中也容易出错,甚至导致数据流失。

(二)在数据安全性上存在风险。

(三)管理和人员培训存在不足。

就电算化的管理而言,实行的是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即无论是软件的麵、使用,还是管理制度的制定等,都是由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决定,农村财务工作者在电算做务中较为被动在培训方面’虽然上级财务主管部门每年也组织了不少的培训,但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一些培训依然走形式化路线,没有结合农村电算化的'特点嘛在问翻w对删丨丨。

三、提高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大并加强农村财务会计改革工作。

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射十电算化对农村会计工作的作用,并根据农村会计工作特点,整合应用好会计电算化;二要逐步完善电算化系统的政策法规,尤其是要根据农村射十工作特点,在国家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完善农村电算化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培训工作。

从是保证农村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结合农村财务管理人的情这一方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每年从大学引进相二朝的驗、考核等方面紙_,电算是对在职的电算化人员要加强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其封十电算财平。

(三)不断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并逐步完善财务软件在会计信息管理方面,一是要综合应用会计电算化数据对农村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便对^村经济工作作出更好的指导;二是要对电算化人员加强教育,尤其是在安全方面;在财务管理系统优化上,要多吸取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不帳行改进、完善’麟敢地为农村经济工作服务。

四、结语。

織手工纷已经不食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应用会计电算化,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在农村财务会计中应用会计电算化,还得结合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而且要能正确看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来思考对策,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魏地为农村经济錄服务。

微信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微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信息的发送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并且使用成本比较低廉,因此获得了高校大学生的广泛喜爱。久而久之,高校的大学生已经将微信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微信的使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加重了高校教育管理的难度[3]。鉴于此,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敏锐的洞察到微信对大学生的'改变,并结合微信在社会当中的使用,采用正确的管理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微信使用的利与弊。以下是微信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2.1高校中的主流价值思想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

高校中的主流价值思想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容主要是马克思思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然而,随着微信的使用,其对当今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具有较大的影响。微信的使用对用户没有任何言论限制,并且随着群聊的应用,微信的共享性、开放性逐渐的增强,这使得大学生在聊天中也会产生思想上的碰撞。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意识还不是很稳定,对是非的判断还比较的狭隘,因此,在沟通交流中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4]。据有关调查统计分析78%的高校大学生会在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点击一些不良信息,在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会逐渐的弱化,也就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2.2微信的快速传播加大了高校教育管理者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难度。

微信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社交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频率也逐渐的增多,使得大学生能第一时间掌握微信当中的热门信息。然而,现实中的一些社会重要事件或是大学校园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因为微信平台的出现加大了学校的处理难度,对校园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据有关调查统计有65%的大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选择相信微信上的评论,41%的大学生会在自己的微信上发表对此类事件的看法或是与好友谈论自己的观点。近年来,随着高校突发事件的不断爆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对突发事件的微信关注,更多的是参与到该事件的谈论当中,并且对校方的处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一来关于突发事件的各种负面新闻也引起媒体、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将突发事件的负面效应无限的扩大化,进一步的扩大事态的严重后果。

2.3微信的使用减少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微信的使用虽然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却大大的缩减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面沟通,长此以往就会疏远双方之间的关系,致使双方产生误解[5]。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还增加了教师教育管理难度。而且,随着微信的使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陌生化关系会逐渐的加重,师生之间的隔阂也会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仅仅限于课堂之间的互动,严重的影响了教师对学生思想意识的了解。此外,针对微信平台上的一些信息内容,因为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再加上师生之间交流的缺乏,学生对事件的看法和判断容易受到消极文化的影响,所以观点会比较的片面或者评论较为情绪化,致使事件的负面影响扩大化发展。

3大学生微信使用带来的教学管理问题。

3.1大学生微信的使用时间调查。

高校大学生空闲时间多数都用在了信息的浏览当中,尤其是随着微信、微博这些微时代下网络产物的应用。大学生对手机上这些软件的使用更为的频繁,则是对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时间的调查结果图。在图1的大学生使用时间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在大学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74%的高校大学生是在才开始接触使用微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源于用户对微信的渐渐熟知,另一方面则是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给予微信使用的技术条件支持。而在平均使用微信的在线时长图中可以看出有66%的高校大学每天都在使用微信、关注微信信息。但在使用微信的这些大学生中有58%的学生使用微信的时间实在6h以内,只有8%的学生微信使用时间超过了6h。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对微信热点的关注度,对微信信息的浏览较为及时,也就加大了学校教育工作者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难度。

以上对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时间的调查,可以看出微信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问题主要是反映在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以及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难度上。高校的教学管理者针对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既不能采用强制性的禁用措施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针对微信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问题,高校管理人员应该采取恰当的引导措施,让学生对微信信息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并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并在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事物对错的判断能力,避免学生造成外来消极思想的侵蚀。

4结语。

综上所述,微信如今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微信实现和朋友、家人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增大了学生的交际范围,另一方面微信所带来的便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与外界的沟通效率。然而,随着大学生对微信使用人数的逐渐增多,微信内容的逐渐丰富,一些消极的思想文化逐渐的侵蚀着学生的思想生活,加大了高校教学管理的难度,针对于此,就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逐步提升教学管理工作。

微信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

(一)微信先进的设计理念。

腾讯微信以智能机终端为主要平台甚至是唯一平台,为大学生用户提供了成熟的语音、视频、图片等便捷的聊天方式,使社交真正达到多元化。同时微信将手机通讯录作为服务核心,并创造性地将地理信息位置服务运用到设计中,较为成熟地实现了跨网络、跨终端平台。

除和其它通讯软件重复的功能以外,微信公众账号、漂流瓶、附近的人、扫一扫等特色鲜明的基础服务满足了大学生文化思考和快速交流的需求。与此同时,微信也涉足福彩、金融、购物、娱乐、出行等领域,微信钱包中所包含的诸多功能极大的便捷了大学生的生活。

(三)大学生自身内在特点。

大学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存在,一方面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另外一方面他们对信息获取具有较大需求,同时大学生思想活跃,惯于自主发声,微信强大的信息传输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这一需求。

在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信迅猛发展的势头不可避免地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1)打破传统德育教育单一模式,丰富了现代德育培养的新路径。传统的课堂教育仍然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方式。课堂教育由于受课时限制以及老师单一理论灌输的影响,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大大学生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知识的需求。而微信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德育形式,朋友圈、公众号、群聊、二维码等功能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接地气、受欢迎的德育工作模式,逐渐开始打破师生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传递慢、师生之间话语不平等的传统疴疾,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

(2)拓宽了德育内容宽度,增加了德育影响的广度。传统课堂教育主要依托指定教材、指定教师进行教学,由于教材更新速度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本与时代大环境的脱节,再加上书本信息承载力有限及课堂时间、空间上限制等原因,大量的德育教学内容无法及时地传递给大学生。而微信高效便捷的信息承载力和信息传输功能能够保证在课堂教学之后及时将课堂上涉及不到的信息传输给学生,微信的实效性也能及时帮助学生第一时间获取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德育活动以及相关要求,大大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德育信息的沟通能力。

微信信息的多元化增加了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难度。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想意识、个性化思维,加上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有限,在面对微信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很难做出合理的筛选和过滤,致使长久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受到多元信息的质疑和挑战。同时,“由于微信是校外通讯公司所建,高校管理者无权对微信用户进行管理,从而容易产生‘监控盲区’”,这无形中对大学生主流思想的引领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微信。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微信对于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双向作用,及时把握当下微信德育教育的重要契机,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和主导性。与此同时,高校德育教育的主客体均应及时结合自身实际,全面认识微信的优点与不足。作为德育教育主体的教师,既不能只看到微信带来的负面挑战,也不能一味依赖微信展开网络德育教育,而忽视了传统德育模式的根基作用。作为德育教育客体的大学生,不应该将学校和教师微信德育教育看成是对自我隐私空间的侵害,而应将其视为提升自身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合理利用微信,避免将微信沦为单纯的娱乐消遣的工具。

(二)强化师资水平,充实德育内容。

高校微信德育平台的构建由于历时短、经验少等原因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素养要求。相当一部分尤其是年龄较大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对微信的运营理念、功能特点等具体方面仍然了解较少,因而“教师要培养在微信平台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敏的信息嗅觉,变被动处理为主动化解,将深邃的德育理念融入日常微信动态处理中”。与此同时,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微信时代”信息共享度高、更新快、速度高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增强大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将微信的优势特点充分运用到日常德育教育工作中去。

(三)加强信息监管,夯实制度保障。

高校应在建立微信德育平台的同时,应加强专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和快速辨别各类信息的水平,时刻树立问题意识,对于微信上和主流思想道德相冲突的信息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学校要建立完备的舆情监控机制和重大媒介事故处理机制,对在微信平台上散播具有威胁、煽动性质言论的行为予以坚决处理,同时广泛号召大学生加强网络自律,文明使用微信。

心理疏导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茶道精神内涵丰富,不仅体现在精神范畴上面,同时也体现在环境、建筑、文化、礼节等方面上,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先来看茶道精神中的环境之美。环境是茶道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它能让人从直观上感受到不同风格的茶道所具有的精神内涵。总体而言,我国茶道所注重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室外的自然环境。我国历代茶人特别是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在远离喧嚣的青山绿水中去回归自然,并通过茶事活动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高度。第二种是在庭院内或者室内,主人会用一些充满禅意的字画以及一些竹子、花草等事物进行装饰,让饮茶者在室内或是庭院里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以及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应当说,茶道精神的环境之美,能够让学生们从直观的视觉中感悟到茶文化所蕴含的美学和艺术,这对于培育和引导他们的思想道德大有裨益。第二,是茶道精神中的礼节文化。由于茶文化融入了很多的儒家思想,因此特别注重和讲究礼仪,这种礼节文化不仅体现在茶具、茶叶等外在事物上,同时还体现在饮茶者的一言一行上面。当饮茶上升到一种“道”的层面时,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饮茶行为了,而是上升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这一点特别体现在茶道那严格的程序和礼仪上面。一方面,作为举行茶会的主人,会通过净手、烫杯温壶、马龙入宫、洗茶、春风拂面、封壶、分杯、玉液回壶等步骤,来向来客展示最诚挚的敬意。不管是对茶具的选择,又或是在礼仪上的讲究,都体现出了茶道精神所蕴含的那种好客和善、一丝不苟的人文内涵。把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之融合互通,可以使学生们在学习、做人和做事上更加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另外还能促使他们养成彬彬有礼的君子气质,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三,茶道还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博大精深,包容世间万物。这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宽广的胸怀很有好处。茶道的外在表现是环境和茶艺,但其内在却是与世间万物互通互融,包罗万象且内涵宽广。举例来说,茶道精神吸收了我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文化以及佛教观点,并将这些不同的哲学流派融合贯通,有机地统一起来,最终形成了一种对人生和宇宙万物特有的认知,这种认知包含了儒家文化所强调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理念,也包含了道家思想所主张的“天人合一”的出世思想,另外还蕴含了佛教中“清静无为”、“禅茶一味”的修身哲学。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注入茶道精神的这些内涵,能够使学生们的心态变得更加乐观积极,也更加成熟稳重。在学业和事业上,可以用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去拼搏奋斗,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则可以用道家及佛家思想中淡泊明志的观念,让内心变得平和深沉,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同时,茶道还通融多方面的知识文化,如科学、建筑、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等,把这些内涵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可以让学生们拥有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渴求去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为以后成为综合型人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一,高职院校要正视和重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尽快开设或者增加茶道文化在德育课程中的比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学者,都要转变观念,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德育工作看成无关紧要的教学课程,除了要增加课程比例外,还要提升德育工作的吸引力,要用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要针对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实际,去有针对性地授课,做到学以致用。举例来说,对于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妨从茶道精神对我国不同地区那些形态各异的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入手,去讲解其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美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这个民族古典建筑所融入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这不仅能大大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更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建筑设计工作中,把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进去,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建筑美学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二,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评判和考核体系。缘何很多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不受重视?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没有相应的评判考核体系去约束和监督,这就让一些院校觉得其可有可无,不去投入什么精力。对于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就要摒弃以往那种陈旧的德育工作考试模式,把它与别的重要科目置于同等位置,并研究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评判和考核体系,用分数和考评去影响学生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注意到这样一点,德育工作本身属于说教类内容,但凡这样的课程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倦甚至是反感,因此为了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就要把茶道精神中的一些典故、历史渊源、茶知识等有趣的内容注入到德育工作中,以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热情学,带着乐趣考,进而把茶道精神真正融入心中。

参考文献。

微信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

新闻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定义:包括与媒介所持政治主张和价值标准的一致性、典型性、普遍性、针对性、时宜性这五个因素,合称宣传“五性”。新闻宣传价值是新闻选择标准之一。新闻宣传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的,能够证明或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摘要:伴随“微博、微信”飞速发展,衍生出一种具有社交化、移动化的媒体新形态――微传播。而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如何在新媒体领域开拓高校宣传新阵地,并借此赋予高校媒体新活力,是急需解决并深入探讨的问题,更是做好“微传播”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引领了一次又一次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命。放眼当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新媒体衍生出的新型“微传播”形态正在深刻改变着传播格局。8月,国家主席提出了“媒体融合”战略,这再次从国家的高度强调了在新媒体时代,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创建出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才能适应移动化的大势所趋。面对传播大环境的变化,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也急需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微传播”的规律,向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阵营拓展阵地。

一、微传媒环境分析。

(1)第一网络终端――手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的81.0%提升至85.8%。手机成为查看网络咨询的第一终端。

现代智能手机除了基础的通话通讯功能以外,还兼具了社交、阅读、教育等越来越丰富多样的功能。无论是在大街、小巷、公交、地铁;还是商场、广场、校园、图书馆;随处可见“低头族”。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低头族”的行列,正因为智能手机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即时通信作为最基础的互联网应用,在电脑和手机端的使用率均位居第一,并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而持续扩大,根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88亿,比年底增长了5560万。即时通信的总体使用率为90.6%,较2013年底增长了4.4个百分点。而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5.08亿,较2013年底增长了7683万,年增长率达17.8%。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较2013年底提升了5个百分点。手机,作为第一网络终端,它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将不断加深、扩大。

(2)从即时通信工具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截止到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年龄方面,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97.7%的用户在50岁以下,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中的一个应用程序;作为对传统媒体的一个补充,给高校宣传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增加更优质的内容,创造更好的粘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是高校发展“微传播”初期的重要方向。利用公众平台进行高校自媒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在校学生对本校新闻动态的粘合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微信社交圈扩大受众群体,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互动。

作为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且接受度高的人群,在微信推出之初,就有多所高校申请了微信账号,即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各校的宣传部门作为本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新闻信息的推送来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此时,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对于认清高校微信发展趋势就显得至关重要。

(1)高校微信宣传范围更加广泛。

微信在高校宣传初期,是以高校微信群来推送新闻及发起互动的。但高校微信群由于受制于群内人数上限(最多500人)的设置,其受众群体范围较为狭小;而且高校微信群信息的发布随意性强、内容碎片化;达不到最佳的宣传目的和效果。其次,高校微信群内受众流动性大,即时交流的信息很快就会将新闻宣传内容吞没。故高校微信群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新闻宣传。

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分成订阅公众平台和服务公众平台两种类型。高校微信订阅公众平台可以实现每日信息发布,那么,高校新闻宣传部门与粉丝(即受众群体)的粘合度将更高,也更容易积累粉丝数量。另外,若粉丝转发量加大,新闻的扩散将更快,传播范围将更加广泛。因此,订阅公众平台更适合高校微信宣传工作。

(2)高校微信订阅公众平台的有效使用频率高。

微信的三种宣传模式――即微信群、微信订阅公众平台、微信服务公众平台,尽管高校微信群的使用频率高,但其实际使用多为群内人员的互动交流,各高校利用微信群进行新闻宣传的极少。另外,较其他两种模式,高效微信服务公众平台的使用频率最低。因为微信服务公众平台每月只能发送一条新闻宣传信息,故高校微信服务公众平台的主动新闻传播能力受到了制约,高频宣传难以形成。加上微信服务公众平台又以自主获得信息服务为主,难以准确统计出具体使用的频次。

微信订阅公众平台在高校的实际使用中多为1-2天发布一组新闻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宣传语境,并保证新闻信息内容上得关联性。为此,高校微信订阅公众平台模式在实际新闻宣传的运用中有效使用频率是三者之中最高的。

(3)微信订阅公众平台的宣传模式更优秀。由于微信服务公众平台是将发展重点放在自主服务上,若高校采用这种模式,则需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后台分门别类设置出不同的新闻信息,微信群的粉丝通过微信服务公众平台自主获得新闻资讯。这样的宣传模式决定了微信服务公众平台在前期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宣传优势。微信订阅公众平台就不同了,它可以保证每天群发一组新闻信息,新闻的内容可以根据每个校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容易在短期内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微信订阅公众平台在高校新闻的宣传工作中具有更优的模式。

利用微信平台来进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新媒体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为了跟上时代潮流,高校信息的传播观点和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做到既能满足高校师生对信息的需求,又能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并不断创新。宣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校园新闻,可增强校园学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校园新闻是高校微信新闻宣传中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因为校园新闻的采集是从学校师生生活和学习中而来,报道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可谓是新鲜出炉。把校园内发生的奇闻趣事、社团组织和各类比赛和特色活动、校级联赛等内容通过微信来实时报道发布,不仅可以丰富校园娱乐生活,而且能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分享快乐,传递愉悦;进而增强了校园师生的凝聚力。此外,通过利用微信实时报道的特性,能够将校园内近期或即时发现的活动、事件及时予以发布,让校园师生第一事件了解并参与,如重要的典礼、教学评估、社团活动通知、校园讲座通知等,这些活动能更好地引起校园师生对校内新闻的关注和共鸣。另外,学校在各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师生在各类学术界的优秀作品,社团在各项国家或省级比赛中获得的各种奖项,均可通过校园微信宣传报道,既能分享荣誉,又能激发大家的潜能及斗志,进而使广大师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增强校园师生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满满正能量,微信快传播。

(2)社会公众事件,指引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健康的道德审判观。

高效微信在新闻宣传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和报道,尤其是对社会公众事件。由于高校微信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较大等特点,所以任何一条社会公众事件的报道都有可能引发舆论的动荡不定。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公众事件或社会新闻进行报道和评论,对于运营高校微信新闻宣传部门来说,是一门极具挑战的学问。这体现着学校的舆论态度及立场,更影响着校园师生的思想舆论导向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高校微信在报道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强化舆论导向的主动性和权威性。还应特别注重对新闻或时间舆论的引导和控制,采用正确的报道角度,并选择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引导;伸张正义,对不稳定言论和消极思想,要及时发现,及时引导,通过微信平台充分沟通,消除疑惑;维护高校新闻宣传和谐健康的宣传环境,从而培养高校学生用科学的角度和理智的态度来看待社会,看待世界。

(3)校园硬件及软件建设,展示校园新形象,树立校园品牌。

高校微信新闻宣传处在一个开放的传播环境,发布的所有信息都能被外界知悉。高校形象的打造及宣传在微信的传播环境中寻得契机,随着高校微信的应用,打造校园品牌形象也占据了这个重要的阵地。高校可通过各种新闻形式来展现学校的学术成果、文化建设、政治立场、校园风采等,让更多人了解学校的硬件及软件建设。这些新闻通过微信传播,不但是对内的主动传播,而且也开辟了对外校园公关传播的新渠道。高校与高校之间也增加了即时的交流与互动,高效、便捷。另外,在宣传的过程中,通过充分展示校园的发展建设、目标愿景等,让外界更充分了解校园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校园动态。在出现危机公关时,高效微信更能在第一时间向外界表明立场和态度,公布事实和解决方案,及时阻断外界的以讹传讹,让外界准确了解事件动态,最大程度保持学校的正面形象;为学校赢得危机公关黄金时段。

微信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微信的使用最初是在,它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和自己的朋友、家人亦或是陌生人进行具有更加丰富、便利的交流。因此,微信一经面世就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时至今日,微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使用功能也是越来越齐全,致使如今的大学生已经将微信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人员针对微信在校园中的应用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设计。

1.1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微信在20正式投入使用,随着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多,微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聊天软件。微信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几年中得到越来越多使用用户的认可这与它本身的便利性是密不可分的。微信的登录使用界面非常的便捷,而且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以及利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当下的生活,非常适合高校大学生目前的生活方式。此外,学生在聊天之余还可以利用微信中的公众号阅读或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微信作为手机中下载的一个聊天软件,大学生可以随身携带和使用,而且微信的功能更新,其所占的手机内存越来越少,但是使用功能越来越丰富,例如新添加的微信支付和微信红包大大的便利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并且,大学生在登录微信时,只需要选择记住密码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不用再次的输入密码。

1.2成本低廉、交流高效。

微信本身不会给用户产生任何费用,只是用户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会产生流量费用,然而如今的流量费用比较的低廉相比于短信、电话的费用消耗用户更偏向于微信的使用。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其生活费用大部分来源于家里,即便有的学生勤工俭学但是资金收入十分有限。基于此,大部分经济不能独立的高校大学生都选择使用微信进行交流[2]。微信除了成本低廉的优势外,还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微信中的信息、图片或是语音一旦发送出去,就会在终端通知到接受用户,而且信息的抵达率及基本上是100%。

心理疏导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1.1投标阶段的可行性管理。

投标时,工程管理的决策者需要确定工程的可行性范围,从工程项目的立项研究、审查以及决策入手,对工程项目提出可行性、必要性以及经济性的研究方案。还需要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等的多个方面进行考量,论证需要建设的工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是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一致。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核,对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以及设计方面的情况进行预算,并将此工程与同类工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和初步设计进行比较与分析。制定严格的招标条件,招标工程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估算合理的工程造价,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切实的落实招标相关管理措施,严格把握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键,保证招标合同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合理规避招标合同风险;反复慎重审核从而选择出可靠的工程承包费,通常选择经验丰富、有信誉、较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以确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实现双赢的局面。

1.2施工过程的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的施工过程有两个重要要素:质量管理与进度管理。现场施工管理需要切实考察施工场所的实际情况,将质量管理作为工程管理重点与核心,在实际的质量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施工图纸熟记于心,并将逐一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重难点,质量目标分项层层核实,以便于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保证分项工程质量,逐一客服工程中的重难点部分,保障每一分部的工程质量,从分部工程质量确保整体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不当,为实现质量目标,各部门需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2)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与优化,应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施工重难点方案,严格执行施工中的“三检”制度,从源头处杜绝不合格工程的产生。

1.3工程管理决策者的专业素养。

由于工程管理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部分工程管理的决策者专业水平偏低,难以及时适应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工程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主观盲目性,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持续性管理。工程管理者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刘锋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29段,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因此,作为工程管理的决策者应及时学习,不断吸收更新的管理观念,及时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审视与评估,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重点放在管理流程和管理思维方面。不仅仅需要提高自身的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锻炼自身对项目的组织、规划、协调以及控制的能力还需要大力扶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操作技艺,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2.1强化立法的进程。

在工程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开展各项工作的至关重要的基础就是实现工程管理的有法可依。现阶段,建筑项目的工程管理过程中之所以暴漏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立法不够健全,这严重制约了工程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缺乏明确立法的状态下,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混乱与管理无序的状况屡屡发生,这是导致工程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将严重阻碍建筑工程项目的良好运行。因此,我国的立法机关应当积极的开展工程管理的调研工作,切实推进有关工程管理方面的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得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市场准入、工程承包以及工程人员管理等内容有法可依,避免工程管理中出现纠纷。同时还应当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以利于在项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实施工程管理,以具体、详细的制度来规范工程建设的各项内容。总之,强化工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要做的就是强化立法的进程。

2.2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可谓是建筑企业的无价之宝。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在人力资源的运用投入足够的重视,没有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没有针对施工人员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从而导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潜在的职能,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点,必须将劳动力依据工程的实际需求状况需求进行配置,企业内部要制定与实际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计划,尽量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动,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是提高整个工程效率的前提。

2.3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保持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不断创新技术和管理水平。因此,企业要牢牢把握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工程管理,引进最新的技术,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保障。坚持技术创新是保持工程管理创新的前提。建筑企业的本质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只有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在众多的企业中处于优势地位,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具备发展的潜力。企业要采取各种手段支持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管理创新。总之,强化工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3、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在工程管理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将严重制约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工程管理的真正价值难以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出来。只要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能够严格依据工程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不断的完善工程管理的方面各项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给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构建合理、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工程管理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微信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

运用控制论原理指导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尝试将控制论的有关原理运用到辅导员的工作中,提出在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根据辅导员工作控制系统,运用控制原理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一般方法,以期帮助辅导员实现对工作的有效控制.

作者:孟庆东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无锡,214053刊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valley年,卷(期):“”(12)分类号:g45关键词:控制论辅导员控制系统

心理疏导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有爱心就有工作的动力。有许多中职学生自小缺少老师的关爱,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学习分数是评价一个学生最有说服力的标准。教师把目光都放在学习拔尖的学生身上,对其他学生不够关心,甚至对于养成教育不好的学生冷嘲热讽。这使得许多学生抵触学习,敌视老师,对老师正常的教育手段也不认可,造成教育的瓶颈。俗话说:爱能包容一切。如果每位老师都怀揣着一颗爱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那么我们面对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觉,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的爱体现在行动上,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我们的每一个眼神,一举一动中渗透着爱的情感,学生干涸的心灵就会得到爱的浇灌。

二、有耐心。

中职的教育对象比较特殊,他们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快速变化,有的学生性格也有了微妙的改变,变得沉默寡言,自卑、压抑。学生遇到困难不知向谁求助,和谁诉说;有的闷在心里,不想打开心扉。学生在迷茫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指点和帮助。进行思想教育不能像文化学习一样,打一个“短、平、快”,突击解决问题,它往往费时费力,需要老师的职业素养和耐心。

三、要细心。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花朵需要花匠的悉心呵护,不能有一丝马虎。教师的'工作也是如此。对人的教育更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的对象性格多样,而且他们是动态的,有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教师就要认真观察,细心研究每一个学生,对症下药,灵活采纳不同的教育方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细心不仅体现在生活细节上,更要渗透到平时教学的方方面面。只要能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我们都要抓住机会给学生灌输健康思想、健全品格教育,这样文化专业课的学习才能有社会价值。只要教师多留心,就会做到细心,在教学环节中适时的进行德育教育,比简单的说教要更入学生的心。

四、有恒心。

恒心贵在坚持。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消耗。尤其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比专业教育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教师要有思想准备,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我们坚持一心为生、一心为校的理想,就会不畏挫折,勇敢地面对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心是思想之源,一切工作的开展来自于大脑的指挥。只要是我们所想,将心思用到工作中去,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四心,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爱心,有爱就有了一切,学生在爱的感召中得到了尊重,老师在播撒爱的种子时享受了收获的幸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一个中职学校,通过教师艰苦的付出,“四心”投入地工作,学校的校风建设一定会有较大的改观,德育工作也会有新的局面。

微信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在高校中,教育群体的需求具有独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积极引进激励理论,通过采取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学习激励以及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方式,来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高校自身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曹健慧戴立新董春香王瑞峰作者单位:曹健慧(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人事处,河北,秦皇岛,066004)。

戴立新(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董春香,王瑞峰(河北省教育厅,人事处,河北,石家庄,050061)。

刊名:甘肃科技英文刊名:gansuscienceandtechnology年,卷(期):25(4)分类号:g647关键词:激励高校教育管理应用

心理疏导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新的形式和任务面前,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深化和改革,尤其是高职教育有了长足进步,无论是在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面都明显提升,也为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但在肯定和赞赏其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今我们的高职教育还存在一些弊端和缺陷,这些都是制约其今后更好发展的“拦路石”,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缺陷就是重专业技能而轻德育工作。不少高职院校认为自己的唯一责任就是培养合格的“蓝领”,让学生们学到一技之长,能够安身立命即可,很少会考虑类似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这就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德育方面的问题,例如说厌学迷茫、道德滑坡、自暴自弃等。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偏差和缺陷,大体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第一,是办学层次上的缺陷。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上与那些本科院校相比有着天然的劣势,最高者也不过是大专院校,且多为独立职业院校,很少有本科高校会建立高职院系和专业。这一情况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又或是资金支持上,都无法与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本科院校相提并论。这也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财力物力去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到专业技能的培育上面。第二,是在思想和认知上面的误区。根据教学实践看,不管是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学者还是学生自身,其办学和求学目的基本上都指向了专业技能的优劣和操作水平的高低,绕开自己在文化课程上的劣势,力求掌握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而提及道德教育,则觉得无足轻重,也无关紧要,因此也很少去重视这方面的教育。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偏差,就让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道德引导和思想教育,再加上他们年龄偏小,大多是十七八岁,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就非常容易使他们产生一些道德和思想上的问题和误区,一方面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跟老师同学的关系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造成不可小觑的负面作用。第三,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从前些年开始,有不少高职院校开始注意到德育工作的必要性,也将其列入了学校的日常工作当中,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值得我们肯定。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很多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缺陷,譬如说由于缺乏专业教师,使德育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或是泛娱乐化。高职院校很少会配备专业的德育教师,只能让其它科目的老师临时代课,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功底,再加上为了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一些老师就会把德育工作简单化,用一些答卷式的道德问卷让学生进行回答,有的甚至还会从网上找一些泛娱乐化的试题进行测验,这样看似热热闹闹,也似乎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却起不到什么实际效果。另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的误区,简而言之,就是把德育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到了那些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上面,而没有从源头抓起,做到“防范于未然,避危于无形”,将德育问题的苗头消弭于其刚刚出现的时候。

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由各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综合系统,从静态构成要素和动态发展阶段来具体分析,探讨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有利于更好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有助于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摒弃传统教法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积极探索新型教法,更好地实践新课程。但是,近些年来,冷静观察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热热闹闹的课改表象下,有一股浊流在滋生、涌动,致使课程标准的实施或流于形式,或走向极端,并使一些体育教学走向岔道、步入误区。例如,在一些公开课上常看到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好象没有小组学习讨论似乎就没了课改。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无谓地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避免形式主义和表演化,是广大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合作是指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具有共同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互动、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体育的学科特点,注定其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其他学科主要通过思想交流及语言上的沟通,最后达到某种共识;体育学习中的合作,更多的是强调肢体上的合作来达到某种目标,或者是通过对项目的合作练习,得到某些有规律的总结。合作学习根据不同范畴的特点定义也有所差异,在体育教学方面,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新课标不仅强调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上好每一堂课。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是体育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我们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就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合作”不等于单纯的小组讨论,也不等于简单的互助式学习,教师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除了合作前的分组对合作的评价外,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少不了教师的适时引导。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利用器材做各种创编活动,搭造型、拼图型等教学时,除让学生积极构思和发挥想象外,教师应根据备课时想到的、适合儿童特点的而学生还没有发现的各种造型或图形进行启发引导,最终达到使学生恍然大悟的效果。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时要注意介入的时机,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教师的“点拨”是合作学习的“养分”,没有“养分”,合作学习将失去意义。

教师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根据具体情况集中解决或个别进行辅导。比如在“抢运伤员”的合作接力游戏中,有的组为了追求速度,到达终点时不是将“伤员”轻放在地上,有的“伤员”甚至被摔在地上成了真“伤员”。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应符合“最近发展区”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有时候直接教给学生技能或信息,比学生自己去发现更为有效。例如,对于刚刚接触篮球的同学,学习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和运球时,需要大量的单独练习的.时间,这时候就不适合运用双人或多人的合作练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契机。比如,在学习篮球的传接球练习之前,双人合作用胸部、背部等部位顶住球做横向或纵向移动比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锻炼了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具体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进行应来源于学生知识、体能、技能的“最近发展区”,以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和成功的可能性。例如,在低年级阶段设置合作学习的主题和情境,内容要简单、具体和生动。

三、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合作学习时间以多少为宜,没有明显的界定,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一般涉及内容比较直观、具体而简单的可以直接进行合作学习。如篮球双人传接球、排球垫球或传球等,教师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可以直接进行双人或多人合作学习。涉及的内容如果要通过练习来获得新知,就要延长合作学习的时间,如通过传接球练习让学生总结出篮球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起码要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体验和思考的时间,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解决。如果涉及的内容或变化形式比较复杂,在课堂上难以解决的,可提出要求,待下次课再解决,或者模块教学结束后通过考核评价的方式来体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和掌握了兔子舞的基本动作要领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编排不同形式变化的集体兔子舞的组合练习,如果没有利用多媒体方式或课前的提示,学生就很难在课堂上很快完成。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下次课或以后的考核评价中再展示,让学生有足够的合作学习的时空。

四、合作学习的人数,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

合作学习不只局限在两人之间,也可以是较多的人群组合,3~5人、7~8人均可,甚至整个班级也可,但要明确个人的责任和分工,防止责任分散和“免费搭车”的现象。例如,在多人多足的游戏中,通过让学生进行二人和多人的合作运动,发展学生的速度、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最后能完成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而且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人数较多的合作学习中,协同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而且由于具有三人以上的人数优势,因此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加了,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特别是创新意识可以在小组“头脑风暴”中得到启发。

五、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多给予激励。

合作学习需要有一个目标评价体系做保障,否则,合作学习就会迷失方向,学生对合作的吸引力就会减退,使小组逐渐失去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通过和小组展示进行比较分析,使大家共同分享合作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多给予表扬鼓励。比如在“通过障碍”接力跑游戏中,有的小组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取得了胜利,自然要受到教师的表扬。然而在比赛中,有的小组的学生在碰倒障碍后又返回来将障碍摆好,有的小组的学生还主动跑去帮别的组放置碰倒的障碍,结果落在了后面。对于这种严肃认真、遵守规则、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的优良作风与品德,也应当给予大力表彰。对于在小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可从正面提出希望和要求,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另外,教师的评价要力求明确、具体,使学生听后心明眼亮,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做和不应当怎么做,这样的评价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但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运用合作学习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在时间安排与评价上都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的,但也必须明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自的分工,避免“少数干,多数看”的现象发生等等。只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加强对合作学习理论方面的研究,并能够在实践中大胆应用,必将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微信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

微信的使用最初是在2011年,它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和自己的朋友、家人亦或是陌生人进行具有更加丰富、便利的交流。因此,微信一经面世就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时至今日,微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使用功能也是越来越齐全,致使如今的大学生已经将微信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人员针对微信在校园中的应用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设计。

1.1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微信在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随着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多,微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聊天软件。微信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几年中得到越来越多使用用户的认可这与它本身的便利性是密不可分的。微信的登录使用界面非常的便捷,而且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以及利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当下的生活,非常适合高校大学生目前的生活方式。此外,学生在聊天之余还可以利用微信中的公众号阅读或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微信作为手机中下载的一个聊天软件,大学生可以随身携带和使用,而且微信的功能更新,其所占的手机内存越来越少,但是使用功能越来越丰富,例如新添加的微信支付和微信红包大大的便利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并且,大学生在登录微信时,只需要选择记住密码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不用再次的输入密码。

1.2成本低廉、交流高效。

微信本身不会给用户产生任何费用,只是用户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会产生流量费用,然而如今的流量费用比较的低廉相比于短信、电话的费用消耗用户更偏向于微信的使用。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其生活费用大部分来源于家里,即便有的学生勤工俭学但是资金收入十分有限。基于此,大部分经济不能独立的高校大学生都选择使用微信进行交流[2]。微信除了成本低廉的优势外,还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微信中的信息、图片或是语音一旦发送出去,就会在终端通知到接受用户,而且信息的抵达率及基本上是100%。

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传授知识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高校体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出很大努力。在今后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合作活动学习方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构建大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

第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大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获取运动经验。当代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意识淡薄,因此,就要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的形成,要增强大学生体育运动的主体性,使他们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让体育活动锻炼成为他们稳定的内在需求。只有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时,大学生才能更加积极参与高校体育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1]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大学生的主地位,提升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体性,增强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创造性获取运经验,表现出一种稳定心理倾向,大学生文化的高校教使命才能真正实现。第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高校体育教学不是要降低教师的地位,而是将教师转变为主导性。大学阶段是重要转折阶段,教师要引导大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师要更加积极第参与和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活动,使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使大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能,保证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大学生需要教师的监督,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促进者”、“激发者”、“协调者”。第三,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中主体间的交往与合作。高校体育教学的主体间性教育要求构建和谐的主体间的关系。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主体间要进行必要的交往与合作。体育活动的进行取决于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有教师与学生都主动地合作,才能达成共识,促进融合。高效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主体建立意志、道德、情感、信念的共识。第四,高校体育教学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高校体育教学包括大学生自发、自愿参与的各类体育活动。终身体育理念使大学生的学习转向课堂外的生活世界。那么,高校大学生要通过这种延伸,改善心理状态,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克服心理障碍,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的关系。

三、基于活动的合作学习方式。

第一,学习目标具体化。在学习活动开始前,根据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活动,预估结果或行为。在合作活动学习中,教师和大学生应该设计明确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等目标,明确体育活动的合作基调。[2]在教学环节方面,体育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要体现的连续性、主体参与性,要实时反馈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学要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发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能够参与课堂内外的各类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健身运动的习惯,体育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到提升。因此,应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体育教学活动化、合作化的模式。第二,学习内容结构化。在体育教学中应以任务为导向,建立问题解决模式,保证大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经验。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应该走出教学场地,走向社会。通过社区活动等主动建构认知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塑造整体人格。高校体育教学要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结构化,要形成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第三,学习过程协作化。要建立高校体育学习共同体,使整个学习过程在合作中进行,教师是激发者、协调者、促进者、辅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是民主、合作的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促进大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运动参与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第四,学习环境生态化。高校体育学习共同体中的合作活动学习需要创设生态化的学习环境,要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课程资源。在合作活动学习中,高校体育活动大学生要处理好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大学生应对内建构独特的自我经验,还要建构社会经验。内生的自我环境和外在的文化环境的构建可以使合作活动学习的环境生态化。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完成体育学习目标,实现心理健康,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乐趣。第五,学习结果反馈化。在高校体育教学合作活动学习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合作活动中适时介入、整体监控,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帮助学生实现顺畅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活动学习中,体育教师应细心找寻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减轻活动中的消极因素,指导他们找到解决办法,示范大学生实现小组目标的途径。

参考文献:

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论文

1、1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原本就是保卫部门的职责所在。

高校维稳工作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做好高校维稳的重要部门保卫部门工作中在做好学生安全管理的同时,更要善于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要以柔性手段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思想工作。“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是做好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因此,首先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筑起思想上的“防火墙”,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以此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扎实工作来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采取治标和治本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法规法纪教育,促使其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校园的安全规则和秩序,确保学校的和谐稳定。

1、2当前高校安保工作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改变,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安全保卫工作如果还是因循守旧,沿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新时期要使安全保卫工作防范于未然,就要调动安全保卫工作者的积极性,把工作的被动处理变为主动出击,是十分必要的。主动改变传统的高校安保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掌握先机。把管理为主,改为服务为主,树立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的意识,坚持管理和育人相结合,要给师生摆道理,讲事实,以理服人,少采用或尽量不用生硬的手段。要真正关心师生的利益诉求,把师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处处为师生着想,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实际困难,让师生真正的感受到是为他们着想,这样他们才不会抵触安保工作。

1、3从发达国家高校保卫组织上来看,也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就已提出了对师生实行安全服务的概念,至今,基本上各高校都普遍建立了安全服务制度。以往,校园警察与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对立,互相不理解,互相不支持,校园警察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师生们认为是专门压制、打击他们的,完全不理解其工作的辛苦,校园警察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付出很多,也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后来校园警察对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反思和剖析,决定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将重心放到为师生服务上来,以服务为首、为核心,切实帮助解决学生、老师们的实际困难,以此为突破口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增进理解和支持,加强沟通,拉近距离。长期的坚持,师生和校园警察之间逐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了。

现状一:思想上认识不足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会普遍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处、各系的职责。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就是“看大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搭边,对于学生违纪违法的动机和心理根本不会去关注,只会对学生进行训斥。

现状二:安保队伍经验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部队转业或是其他部门转岗的人员,年龄偏大,普遍缺乏处理学生问题的经验,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因此他们通常会采取较为简单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不会有什么创新,更不会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三:高校重视不够教学、科研工作历来都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将安全保卫工作逐渐边缘化,更不用说去重视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不能及时补充和调整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结构,不能及时对保卫干部和安保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要的条件。

3、1切实提高保卫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保卫队伍特别是保卫干部是保卫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其思想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因此,保卫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提高政治觉悟,具有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这也是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所要求的。要提高业务能力,熟悉掌握安全保卫工作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正确处理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学生问题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掌握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切实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不例外,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要以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师生利益至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加强创新性。以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其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发挥其主体功能。此外,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安保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安保工作固然要通过一些安全规章制度、规则、纪律的约束,同时也需采用一些必要的综合治理的手段,否则很难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秩序,但这些只是安保工作中方法、手段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因为高校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高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都于学生有关,都源于学生的信仰、意识、观念等发生了一定的偏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切实解决。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做好安保工作,必须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安保工作的实践之中。

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尚未成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要耐心说服,不能强制、压服。解决思想问题原本就是细致复杂的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使其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采取说服教育的同时,必须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加强管理,维护校园的良好秩序。通过典型实际案例的警示作用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从而达到教育本人及他人的目的。

采取实践的方法。保卫部门可以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到司法部门去访问等。学生安全员就可以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为保卫部门提供信息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治安管理,由接受管理,服务的对象变为维护治安,参与管理的主人,由被动转为主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实践中使学生思想意识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是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保卫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经典声乐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声乐作品的不同也会使得艺术作品呈现出的情感、风格、内涵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钢琴伴奏者必须以较强音乐涵养正确的表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因此教师必须对音乐有较强的艺术洞察力。

对于声乐作品的把握除了旋律外,还应注重风格、音色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还应该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创作理念,从而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有更多的参考依据。

(二)教师必须具备娴熟的弹奏技巧。

钢琴伴奏不同于一般的独奏形式,钢琴的触键、踏板以及整体的艺术处理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与独奏的共通点仅仅是一些钢琴的基本技巧。

(三)钢琴伴奏必须与演唱者高度契合。

在不同的演唱阶段,音乐的表达也会不断的变化,在衔接的空档时可以利用钢琴伴奏进行填充,当然这对演奏者和伴奏着的默契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演出者和钢琴伴奏者不断的配合演练以提高默契程度,才能够呈现流畅的艺术作品。

二、强化伴奏教师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重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具有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完成艺术作品创作的基本前提,理论知识设计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作曲等众多内容,如果教师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较为表浅,那么就难以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化处理,同时也不能够完全理解艺术逻辑的发展关系和音乐艺术的潜在的音乐框架,在进行演奏时候也显得缺少情感,无法体现音乐蕴含的艺术价值。

所以必须让教师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在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后才能够在伴奏中融于更多的艺术情感,也有助于教师正确的理解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以及风格特征。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了有完备的音乐理论知识外,教师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只有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才能够体现钢琴伴奏教学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终增强钢琴伴奏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以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钢琴伴奏教学中需要呈现出的伴奏内容和风格种类较多,所以教师必须能够了解各种风格的伴奏特点,并且在教学中灵活的改变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经过实践验证后得出一套完善的教学理论,最终应用在教学当中,对教学做出正确的指导。

这是一个总结教学经验经过创新得出理论,然后再将理论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的过程,而创新意识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所在,利用创新意识能够让教师更加主动的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孙专单位: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模拟法庭教学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枯燥的法律知识学习有所抵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的模拟法庭教学模式。

模拟法庭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审判以及仲裁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巩固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在这里,笔者要探讨的是模拟法庭在我院经济管理系《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问题。

一、在《经济法》课程中开设模拟法庭的必要性。

1.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不足的需要。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为学生介绍现代企业法、市场秩序法、宏观调控法、社会分配法等内容。对于经济管理系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知识结构复杂、知识点繁多、法律术语晦涩、法律理论较难理解。如果只凭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很难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并能够运用的教学目的,而且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模拟法庭则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我系《经济法》课程的教学。

2.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

通过对我院经济管理系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稍有欠缺,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在《经济法》课程结束后,学生能掌握的知识非常少、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那么,通过引入法学教学经典的实践教学模式:模拟法庭,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经济法的知识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去审理并解决典型案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符合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

1.授课阶段。

授课是开展模拟法庭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经济法的基础理论才能保证模拟法庭的正常进行,而且由于我系都是非法学专业,学生缺乏相应的诉讼法知识,那么在授课阶段,教师就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可以通过讲授、观看庭审现场视频的方式,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学生到法院进行旁听。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法庭审理的基本程序和各个角色的任务、职责。

2.案例选择。

首先,根据我系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大汉语水平有限的特点,选择开庭的案例难易度应适中;其次,我系开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那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也可以结合专业,如经济学专业,就可以选择和证券、投资、税收有关的案例,旅游管理专业,就可以选择旅游纠纷的相关案例,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达到普法的效果。

3.角色分配。

在进行角色分配的时候尽量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让每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所以可以考虑按小组进行分配,把全班同学划分为审判组、原告组、被告组和辩护组,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师进行调配。最后由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出庭代表。

4.庭前准备。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分别准备不同的材料,如原告组要准备起诉书,辩护组准备辩护词、证据,审判组准备判决书等;另外学生还应准备发言词和相关的支撑材料(如书证、物证、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为开庭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指导。材料准备的越充分,开庭的过程就会越顺利。

5.场地布置。

虽然是模拟法庭,但我们应尽量营造出庄严的法庭氛围,审判庭设置应参照正式的法庭布局,并要有法庭应有的一切标志,如国徽、参诉人员标牌、法槌等,最好能配置法官服、检察官服,其他参诉人员也应着正装,符合法庭规范。

6.正式开庭。

在模拟开庭前,指导教师应强调纪律,严禁在庭审过程中出现笑场、打闹现象。庭审的过程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在庭审出现卡壳、冷场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指导并做好记录,以便在庭审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评价机制。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模拟法庭结束后必须由教师进行点评、学生进行总结并复习所涉及到的经济法知识以便查漏补缺。由于模拟法庭在我系只是一门基础课,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所以不适合进行单独的考核,但它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评价:其一,在整个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深入学生进行调查,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通过模拟法庭是否有收获以及收获的大小;其二,通过纵向比较历年《经济法》课程的期末考试情况,特别是比较有无进行过模拟法庭的两个以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以此来验证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在每次模拟法庭结束后必须注重经验总结并不断完善,争取使模拟法庭这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经济法》这门专业基础课中运用模拟法庭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经济法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法庭审理的严肃和法律的威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

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论文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情感教育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浓重的情感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就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提出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几点实施建议。

(一)情感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高校只有重视情感教育,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手段,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活动过程。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共包括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和反馈检验三个阶段。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受教育者把外在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认识,并由内在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带着对事业的忠诚、职业的追求和对学生的热爱投入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情感教育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最大程度的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受教育者在积极情感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进而形成科学的思想品德价值观。

(三)感教育可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行动的方式,而情感教育却影响着思想的形成、甚至人格的形成。情感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某一教育理念从思想认识转化为理想信念、从理想信念转化为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先动之以情,才能做到晓之以理。情感教育可以使教育者把教育内容融入各种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之中,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心理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最终使学生自觉的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四)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要用自己对学生的关怀和爱心去深入接触学生,把握学生的情感心理,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抵触和逆反。(教学论文)然后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共同交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从内心接受教育内容,使教育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近几年来,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模式上逐步推出“愉快教育”、“情境教学”、“知情交融”等情感模式,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只重视大学生掌握德育理论性和系统性,而缺乏对感情的刺激和培养、缺乏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有力措施、缺乏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情感问题的科学指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个别教育者只顾按照高校的教学规划和自己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缺少对学生实际感受的顾及和实际的教育效果的考核。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讲的理论与现实社会根本是两回事,导致他们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最终出现“学生不能自觉、主动学习教育内容”的不良局面。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忽视大学生情感需要的现象。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心理和生理不断的发生变化,大多数学生对情感的需求日趋越来越强烈;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缺乏对新事物应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从情感上加以引导和帮助。而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忽视学生的这一系列情感心理需要,致使大学生的情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引起他们消极、失望的情感体验,影响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这样就很容易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情感教育缺乏广度和深度。

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虽然运用了情感教育手段,但在具体实行中无法有效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顾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缺少对个体的细心关爱,没能把工作做到细致入微,导致个别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自己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引导,甚至导致恶劣的结果。伴随着信息的发展,更多的学生喜欢到网络中去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对这些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使一些学生走入误区,影响学业。且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出现了不少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轻视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激发和情绪体验。以致在开展活动时对于道德情感教育内容的挖掘深度不够,甚至出现了与教育初衷相反的现象。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消融了学生的浮躁之心,使学生步入理性,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知不觉的形成了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亲情、友情、爱情,引发大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1.注意营造良好的情境。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促进学生朝健康方向发展。在新生入学后,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学典礼,不仅让学生对学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学生毕业生离校时,举行激发他们爱校之情的毕业典礼,可以使学生更加怀念母校;在“五,四”青年节举行系列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对新加人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举行隆重的入党宣誓仪式,可以增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2.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专业性强的主题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专业技能,还能够通过主题活动唤起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产生效应。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文艺才能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团结同学的情怀,进而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外语文化艺术节,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使广大学生看到了学好英语的成果,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心理健康文化节,不仅使一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及时得到排查,还能够使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心理疾病得到疏导,避免了一些隐患,使广大学生看到了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开展爱党爱国教育,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受到的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更能够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促进了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开展感恩教育,父母对孩子恩重如山,但往往很多学生却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通过这个教育活动,从内心深处焕发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进而使学生更加孝敬父母,使家长看到了学校教育成果。

1.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加强服务意识,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管理者要注意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法,坚持做到因人而异的的教育原则,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沟通和交流,积极、主动、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保持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为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大学生都希望与老师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学生希望大学老师不要管得那样细致,不要忽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而保留老师对学生的耐心和关怀。这就要求大学老师既要充分尊重与理解学生,又要主动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多了解、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情感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3.要用爱心和真诚去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正确引导和疏通他们的思想,帮助学生克服实际困难。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把握每一名学生的情况,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思想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一名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尽相同,既要把握和处理好青年人的共性特点,力求保持动态平衡,更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学生的有何特长、兴趣、爱好和习惯、能力大小、个人经历、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做到知己知彼,结合实际丁作中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培育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将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促进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落实。

情感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教育爱,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责任使命,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在管理学生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能力和榜样,给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追求目标和典范。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重担,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有独特的见解,要将自己的知识、能力全力的传授给学生,全心伞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从心里信服你、佩服你尊重你,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丁作者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增强情感教育的效果,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高雅的情趣尊重、宽容和信任学生,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2.培养自身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自身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只有真心的付出,学生才能有所触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这样才能符合青年大学生对美的需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涉及培养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重要工作。是教育者神圣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教育者用真心和真情,敬业和奉献来完成。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从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手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更加和谐,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