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一单元(模板20篇)

时间:2023-12-23 11:49:03 作者:MJ笔神

通过写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要写一篇优秀作文,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第一单元位置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但不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因此本单元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在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在编写时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并依照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其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一     上、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难点。

三个物体上下位置的比较由于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嘴巴下面有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举出生活中有上下的例子.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小朋友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缪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展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4你想问什么呢?学生提问,其余同学解决.

5打开书把第一页空白补充完整.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拍。

2小组活动。

组长发口令,期于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上.

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上下的知识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反思: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通过动手,学生兴趣较浓。整节课效果不错。

课题二   前后。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难点。

明确前后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而且参照物改变了,前后也可以转换.

(三)、教学过成。

一、谈话导入。

今天聪聪和明明要带大家到展览馆看小朋友都在排队上车了.汽车马上要开了,可聪聪的后面还有3个人还没上车,谁能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后.(板书课题:前后)。

二、探究新知。

1看图选两个人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打开书在书上完成填空.

3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小组里互相讨论一下.

4汽车开到了游泳馆,小动物们正在进行游泳比赛仔细看一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在小组里用前后说一句话.

三、活动。

1排队游戏.

请四个小朋友上来排队,其他小朋友用前后说一句。

以小组为单位从高到矮排队,说一说我的前后分别有谁.

向后转在说一说现在我的前后分别是谁.

想一想为什么人的位置没动前后的人会不一样了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前后广西的画.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你知道的有关前后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课题三   左右。

(一)、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正式情境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初步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重难点。

建立左右的标准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三)、教学目标。

游戏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 我们认识了上下、前后下面我们做一个反动做练习的游戏。

2、 举手建立左右的标准。

3、 说说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左手和右手做什么?

4、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找一找我们身上还有这样分左右的好朋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5、 机器人游戏感知身体的左右。

老师做遥控器你们当机器人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的又快又准。

游戏二:找邻居,巩固练习。

1学生找邻居游戏。

谁先说说什么是邻居?在我们的教教室里谁是你的邻居?

任找一个学生a说:我的前面是(全班答b)如答对了b要说答对了。a可以问自己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邻居。

一四人小组为单位做找邻居的游戏。

2、老师找朋友。

符合我的要求的都是我的好朋友。

如:第4排,第2个同学是我的朋友。

游戏三: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游戏四:左右相对应练习。

举手游戏1和老师举的一样。

2说出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老师先和学生一个方向,在和学生面对面。

游戏五:左右的应用。

游戏六。

1猜一猜。

2左右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第6页“生活中的数学”

小结:

通过游戏活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学生对空间概念掌握得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练习。

课题四  位置。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长空间观念.援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二)重难点。

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1捉迷藏游戏。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课件出示小动物捉迷藏图(小鸭躲在写字台上书在左边小狗躲在写字台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

让学生找这些小动物(随着回答点击该动物闪烁)引出课题(板书:位置)。

2让学生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到谁谁就起立招招手.

二、新授。

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

出示主题图看小朋友上课坐的多整齐啊数一数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老师想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叫乐乐.告诉学生他坐在第一组第二个座位大家找一找.

师完整的描述乐乐的位置”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座位.”让学生找.(点击闪烁出现第一组第二个)。

说说自己还想和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要说出位置先同桌说,在指明说)。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

同桌互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

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

三、活动。

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给新来的同学安排座位.

2找住址。

这幢漂亮的新楼房分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楼?

老师要选几位小朋友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

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事啊(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

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二单元4楼左室)。

3找电影院座位。

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乐乐发现有”单号门””双号门”小朋友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4模拟影院。

把教室作为影院让一学生带大家从前往后数共几排.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的(从中间开始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两边号码大。)。

学生排队进场找座位,鼓励互相帮助。

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检查。

(播放动画片片段)。

结束语电影看完了,我们的课也结束了。

本单元主要有位子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组成。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基本已掌握了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但在熟练程度上还有待于提高,下一阶段继续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连加连减的算式。在位置这块内容上,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左右时常要弄错。对于排队问题,学生失分率教高,只要原因是学生对纯文字的题目,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第一单元位置

课题:位置。

课型:讲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教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书所在位置,然后图书员告诉他图书所在位置。

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

3、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这样就能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行和第几列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兴的事物,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页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确定位置”的理解,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课后小记与反思。

课题:位置。

课型:讲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根据示意图找到位置。

过程与方法:理解可以用一组数来确定位置关系,通过确立一个坐标图形来找准方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数学的亲切感,把位置关系的学习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难点:理解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中。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学生回顾在生活所见的示意图,回答教师问题,。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以及具体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出示例2。

学生读题,明白示意图,初步了解题目中的每个位置是用一个坐标的形式来表示的,每一个游览区和一对数相对应。

2、学生可提问质疑,可小组讨论,可互相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示意图,知道它们是如何标示各区域所在位置的。

小结: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就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

每个小区域所对应的数值就是整个动物园这个大范围的一个坐标点。通过这些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确定某个游览区的具体位置。

3、组织学生说说其他场馆的位置,同时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场馆位置与坐标中各点对应的关系。

5、练习:在图上标出这些场馆的位置。

6、小结:通过例题我们把一个区域的示意图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对应的坐标位置就可以确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明白是一一对应关系。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知识。

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反馈练习。

五、课堂总结。

在练习中,要紧紧把握图形,从题目入手,寻找位置与坐标数值的对应关系,明确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互相判断对方。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位置。

例2:(略)。

课后小记与反思。

第一单元

英语学科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学习掌握外语学习的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更漫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的是毕业升中,为的是打好铺垫,能顺利过渡到初一。整个单元以来,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游戏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抢答中学生表现得尽情投入。在新授课中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受到的效果是可喜的。课后学生对生词的发音及句型的运用都记得准而牢,同时学生还能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句型进行交际。

这堂英语课是积极、成功的,它留给我两点重要的提示:

英语课务必求活。课堂上我们必须抓住点滴时间,在尽量少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事情,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形成紧凑、有序的教学结构。抓住不可多得的教学契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有创造性的学习。如:在本节课最后一个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做一个调查,让他们自己记录一下,全班同学的身高、年龄与体重,并且能跟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比较,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最后在班上贴出我做的统计表,并让小组长分别填写各个小组的调查情况。学生对此兴趣勃然,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就连平时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小王也能够主动参与,真是非常难得。

英语课务必实。课堂上的“活”最终还是要体现为效果上的“实”,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宝贵的40分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切不可搞形式主义。不要为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而忽视扎扎实实的课堂训练,我们更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课一开始时,我带着学生唱了一首歌,在教单词时,我跟学生玩的两个游戏,但是,学生对单词还是掌握得不好,通过10分钟的游戏学习,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拼读单词,其实也是,六年级的学生应该不能光是看表面的玩玩就可以了,他们更喜欢的是动脑和亲身体验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所以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我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让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把本节课的知识学得更牢。

另外,本节课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如:教新单词时没有必要花10分钟在游戏上,可以有游戏,但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我设计的“吊死鬼”游戏似乎有点过于简单,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又如:在呈现新句型时,可以不那么复杂,直接用tpr把一系列的内容边说边做,在约5分钟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短语的意思了。还有的就是:在最后一个调查活动中,如果我能时刻提醒学生学习的目的,让这个目标成为各种活动的线索,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更紧凑了。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练习二(3—8)。

教学目标:

1、在加强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试商的方法,增强计算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使得计算由正确向熟练推进。

2、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3、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口算练习。

1、第7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校对。

2.口算比赛。

24×372÷390×524÷4。

240×3720÷3450÷90240÷40。

12×3270×354÷2960÷4。

13×4150×475÷5450÷3。

3、估算:第7页第4题。

先独立连线,再交流是怎样想的?

三、笔算练习。

1.复习笔算方法。

提问:昨天学习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我们把除数看作什么数来试商?

2.第7页第5题:

先说出下面每题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比较上下两题除数的区别,认识用四舍或者五入试商的区别。

3、第7页第6题:

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你是怎样想的?

4、第7页第7题:

集体计算,得出平均每天生产水泥11吨。

再独立完成第2小题,将结果填写在表中。

提问: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呢?

得到:要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四、补充实际问题:

四、作业。

第7页第6、8题。

课前思考:

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熟练而正确地掌握试商的方法和能正确计算出结果,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打下基础。

说出每题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以及比较上下两题除数的区别,认识用四舍或者五入试商的区别。这些大量的练习都是为以下的试商调商作准备。

练习中要注意学生的表述,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计算分析的过程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教后反思:。

今天的练习主要是巩固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从学生的练习中感到基本的计算方法学生都会了,但在计算时学生还是有许多问题.比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能力差,退位减的方法还掌握的不牢固.今天我主要从这些方面来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正确率.

授后小结1:。

本节课是四舍五入法试商的练习课,正如小宋老师所说,从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试商方法基本掌握,但是计算中的错误很多,尤其商是两位数,学生要经过两次试商才能完成.另外学生计算的速度也没有我料想的那样快.

授后小结2:

本节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试商的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掌握教快。但是,学生计算时不关你上课如何强调,还是有一部分同学用商去乘整十数,同样也有商是两位数的,不知道十位的商与除数相乘末尾与商的哪位对齐。总之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不够理想。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对策:通过验算问题的提问,产生验算的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有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探索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电脑出示情景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2)出示问题一:36元可以买多少块巧克力?

(3)生列式,指名一人板演。

36÷3=。

先用口算算出结果。

30÷3=106÷3=210+2=12。

(4)再用竖式计算。

(5)出示问题:他算得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而自觉地探索验算方法。先自己思考,然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指名回答,并将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书于黑板。

12×3=36(竖式略)。

(6)观察并交流: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算除法?

(7)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

(2)讨论列式计算。

65÷3=21(块)……2(元)。

(3)验算。

第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验算的?

还用这个方法验算行不行?

a、口算验算。

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b、竖式验算。

21×3+2=65(竖式略)。

c、说出验算中每一步的运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4)观察并交流: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5)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1、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2、学生可以尝试根据板书自己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

3、同学之间一起交流、总结方法。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口算下面各题。“想想做做”第3题。两人轮流回答,并说说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1题。看看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3、“想想做做”第5题。

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合理的,全班一起解答和验算。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4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36÷3=12(块)65÷3=21(块)……2(块)。

×3×3。

3663。

+2。

65。

课前思考: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出验算的需要,并启发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在具体的情境总共,体会验算过程和结果的实际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验算的方法。

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良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除法的验算,有利于学生体会验算过程和结果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课后反思1:

以“过生日买蛋糕"的话题导入新课,将一节课的数学学习置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授除法验算这一环节,由”检查小朋友的计算对不对“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结合所进行过的学习活动,依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获得的经验,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提升经验,归纳出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后反思2:

当一提到“他算得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这一问题时,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看来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型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最后,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先初步小结了两种情况的验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活动获得的经验,通过回忆、同学间的交流,将知识提升、归纳。但是,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概括能力,出现会这样算,但不会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

课后反思3:

本节课先口算除法练习并结合教学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学生自由猜想图中小朋友带了多少钱,进而变化例题中的数据,先解决“63元可以买多少个蛋糕”再解决“63元可以买多少个面包”并比较有余数的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使学生明确验算方法,随机让学生用验证的方法判断数学问题计算的正确性。

第一单元复习

正确拼读音节,看图选音节填空;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区别形近字;巩固要求会认的字;能正确地搭配词语;正确朗读短文;能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

1.音节、词语卡片。磁心小黑板。

2.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一》的内容。

板书:复习一。

二、练习第一题:看图选音节填空。

1.出示音节卡片,指导名拼读。

(拼读后把卡片放在磁性黑板上。)。

2.出示与课本插图相同的投影片或挂图。

仔细看看这幅图,图上有什么?(老师用教杆指小鸟、小河、阿姨、桃树不必让学生回答。)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分别放在四个括号里?(指名一人。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第一题。提醒大家抄写音节时不要丢掉调号。)。

3.订正。

二、练习第二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讲清要求。(要求把学过的带有“三点水旁”、“木字旁”、“草字头”三种偏旁的字写在花瓶上面的花朵里。每种写三个。)。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写在书上)。

3.订正。

指句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字。老师小结:带有“三点水旁”的字一般和水有关系;带有“木字旁”的字一般和树木有关;带有“草字头”的字多与花草、蔬菜有关。)。

参考答案:

三点水旁--江、河、湖、洋。

木字旁--桃、枝、村。

草字头--苗、草、花、苹、芽。

四、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比一比,再口头组词语。

1.指名读题目。

2.看右边的辅助图,共同辨析“鸟”和“岛”。

(1)指名读这两个字。

(2)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鸟和“岛”都有部件。不同的地方是“岛”把“鸟”的最后一横换成了“山”。另外,这两个字的读音也不同。

(3)口头组词语(不做书面练习)。

鸟:小鸟、鸟窝、百灵鸟。

岛:海岛、青岛、海南岛。

3.用同样方法练习其他三组字。

“牙”和“芽”音相同,“芽”比“芽”多个草字头。

“平”与“苹”读音相同,“苹”比“平”多个草字头。

“己”和“已”音不同,“己”不封口,“已”半封口。

4.口头组词语。

牙:牙齿、牙刷、牙膏。

芽:发芽、豆芽、嫩芽。

平:平生、平地、平原。

苹:苹果。

已:自己、舍己为人。

已:已经、早已。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

柳枝鱼缸电脑母亲节。

雄伟飞舞盛开一束鲜花。

2.指名认读,要求读得正确。

六、练习第五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指名读题目,再读一读句子:妈妈已经走了。

2.观察图:说一说:桃花、小鸟、山羊已经怎样了?(口头回答:桃花已经开了。小鸟已经飞了。山羊已经跑了。)。

3.在书上连线。

4.订正。指名读一读。

七、练习第六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提醒学生注意逗号、句号要停顿。

2.指名读。

3.鼓励学生背诵(不作为统一要求)。

第一单元

初中生学写议论文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可先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从而逐步提高说理能力,为进一步写好议论文打下基础。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先来谈叙事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如同学中存在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及抄作业 、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议论的对象。

选定了确有其感、确有其理的事情,还要明确怎样“叙”。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1段是这样写的:

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好无缺。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

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好无缺。“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原来如此!

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来看议论部分。

谈看法、说见解的文章,虽然是由“叙”生“议”的,但重在“发表议论”,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议论,这是“一事一议”的文章区别于记叙文的本质特征。议论,即对所叙之事的是非、优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或贬斥。这就离不开对事情的分析。对事情的分析清楚了,议论的内容也就明确了。

一事一议的“议”,就是针对事情谈见解。针对“好事”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如《实力最重要》写到:

由此,使人联想到了做人……哑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实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而《要善于宣传自己》则写的是:

王阿姨买哑人的刀,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刀的优良性能,而我们没看到的人只能与此“良刀”无缘了。哑人无言是出于无奈,但我们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实力之外,要善于展示、宣传自己,这可以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明白,事理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1电视上有这样一条饼干广告,画面上是几个中国小孩嚼着饼干,喜滋滋地舔着嘴唇说:“真正美国口味,我们都爱吃!”请你以“由‘口味’想到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一事一议”的作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提示:这件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从这则广告对儿童的影响谈,也可以从“真正美国口味”这句话谈……可从自己最有的可讲的角度出发,确立一点看法。注意所谈见解应当尽量不片面、偏激。

2从——说起。

提示:在你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你要分析一下,这些事情有些什么影响,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件;然后再考虑“想到”了什么、能“说起”些什么。要对事情本身做些分析,确定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不要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字数应不少于600字。

开辩论会。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可以组织一次辩论会。

为了帮助同学们组织好辩论会,下边介绍一点有关的知识。

1辩论的题目必须明确。如果题目所包含的不是两个不相容的判断,就可能争不起来,或辩不出结果。

2辩论的双方必须认真准备。要研究对方的论点,要分析对方用以支持其论点的事实、道理有哪些,说理过程是否严密。要把自己一方的论点、论据想清楚,尽量组织得有条理。可以事先写成草稿备用。

3辩论双方的人员组成要相等。双方各确定主辩一人,助辩2—3人。主辩、助辩通力协作,辩论才能取胜。

4确定主持人。他的任务是选定论题,规定和宣布辩论规则,督促双方做好准备,在辩论会上启发和引导发言,负责组织评委的讨论,宣布辩论的结果。

5确定评判员。辩论终结,可举行评判,要评出优胜的一方,并评出若干名优秀的辩论员,予以奖励。

下边再介绍二个辩论的题目供参考。

1以“开卷是否有益”为题进行辩论。甲方(正方)肯定“开卷有益”的观点,乙方(反方)持否定意见,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2从中学生的热门话题中挑选辩论题。如“中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问题”。

高一第一单元

1.本单元由两篇散文、一篇杂文和一篇悼词组成。 。

二      单元教学目标  。

三     单元教学重难点 。

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

四、单元教学设计 。

               一      荷塘月色 。

       课文说明 。

一      时代背景 。

二    构思 。

三    思想感情 。

四      写作特点 。

第5段写月色,先正面写,后反衬。 。

第6段照应第二段,再写荷塘四周环境,着重写树。 。

五     语言特色 。

这篇散文用词准确生动。 。

这篇散文用了许多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音韵美。 。

这篇散文还运用了大量新鲜贴切的比喻。 。

如写“荷 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就极为生动,赋予荷 叶动态的美。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写月光,月影说它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的美表现得恰到好处。

第一单元

教学活动:利用奥运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写作训练,本活动由两个阶段构成。详细设计见下文。

新学期第一课(收心课)。

重庆铁路中学  温国祥。

教学设想:

经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身体都有了许多的变化,而且学生由假期生活转为学校生活需要一个心理过程,即常说的“收心教育”。同时,结合本学期“作文修改训练”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明确文章必须经过修改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有两种构思,具体的方案见下文。

1、老师讲故事。

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结束时,中国选手朱启南用右手食指所作的经典动作——打完最后一枪,朱启南悄悄回过头,寻找着自己的教练,一脸疑惑地举起右手食指,指了指自己。当教练的食指竖起来的时候,他也竖起自己的食指。两指相对,向身后的教练竖起食指,意思是:“我是第一吗?”在得到肯定的点头之后,朱启南咧开嘴,会心地笑了。

请根据这个年纪只有19岁的奥运会冠军给留给世界这一精彩瞬间,写一些自己的感想。

类似的动作:

孟关良、杨文军在冲刺结束后,孟关良也竖起了右手食指;

罗雪娟在游泳女子100米蛙泳结束后,用右手食指轻轻碰了一下自己的嘴唇然后再高高举起。

2、教学过程 还可变为,师问:大家看奥运了吗?感觉怎么样呀?

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奥运会随想。如:精彩、感动、惊喜、兴奋、遗憾、王者、英雄、超越、突破……(这些词语先由学生说,老师进行板书,最后学生依据自己的感想写文章。)。

二、学生完成作文(当堂写,写不完的回家接着进行。)。

教师检查学生的假期作业 。

三、作文的批改:

1、自批(在文章中用不同颜色的笔划上波浪线,然后在文章的末尾进行改正,按先后顺序标上1、2、3……的号码。)。

2、互批(交换改,注明谁改的、改的是第几段、第几行的哪个内容,同样在文章的末尾,写在这位同学所作的自批后面,标上号码。)。

3、师阅:对上述两种修改进行评比。

四、教师选出合格的文章打印出来,形成一个“奥运会随想专题”。并向校刊投稿。

五、讲评:

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奥运会的随想谈(可见奥运会的文档);二是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

教学后记:

这次只要求学生写一个片断,字数在150左右,关于奥运会的感想放在第一单元的大作文时完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设计与讲评。

第一、 学生阅读课文34——35页的内容。

第二、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单元的写作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条理地进行记叙,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写作活动与课文的结合点是弄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主要可结合第三、四课让学生体会。四道作文题,第一、二:题,可指导学生联系本人或班级的生活实际安排好所要表达内容的顺序,学生可从这两道题中任选一题。

第2题的要求有两个:新鲜事不是离奇的事,记叙文写作要从生活出发,要从小处入手。莫把新鲜当怪异,要到生活中找米,写出真情实感。其次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第1题是写一个故事。故事注重情节,要能吸引人,但同样要表达真情实感。这篇作文应引导学生多注重语言的表达。

第3题,掌握写“计划”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计划。

第4题,“课外练笔”要求学生看精彩电视节目后的观感,激发兴趣,体现个性,指导抓住切入口,明主旨,吐真情,组织交流,“修改作文”要求学生着重修改自己习作中的标点符号在正确表达情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综合上述教材的安排与特点,我设计出了本单元学生的大作文——写一则观后感。

第三、设计理由:学生在完成观感时,必然要记录一件事,而且它肯定是学生认为较新鲜的事,是学生有话可说的一件事。这样,学生所写出的感情必然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体现。如此,本次作文就将本单元学生作文的要求及练习题1、2、4合并在一起,实现了精练的目的。结合七年级学生写观感的水平,此次写作前,我作了相应的讲解,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文的实际情况,采取精讲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第四、课前讲解。

1、《我的故事》  学生旁批:模仿《老山界》按时间变化与空间转移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进行构思。

2、“……里的新鲜事”

板书:新鲜==离奇。

3、观后感写作方法介绍与示范。

爱国主义(话题太大)。

不当的方法:喊口号(空洞,无实际内容)。

恰当的方法:“大化小”(从生活小事写起)。

师解释:因为生活小事往往是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是你熟悉的事,这样你就更有话说,更便于安排情节,从而写得更有内容、也许更加感人。

板书:

引:简要概括所读、看的内容==复述(50——100字)。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1、2两句话,50字)。

析:a、找出原文(片)中你最有想法的一个事例(情节),结合你的感想进行分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b、可采用的句型“此外……”

结: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的感想,切记使用小学生作文的结尾方式即喊口号。)。

注意:刚开始写作时,可写出前面三项内容即可。

示范:

1、《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第一部分:在什么情况下菲尔普斯脱“帽”(50—100字)。

第二部分:点中心——这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应该向他学习。(50字)。

第三部分:首先将他的行为与中国队员的表现进行对比;其次可与自己小学、中学参加升旗时的表现进行对比,用事实说明自己提出的中心。

第四部分:照应中心,结合全文。

2、《最甜的时刻》。

——读《给妈妈洗一次脚》有感。

第一部分:简要概括2003年发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某一专业的事实——老师给大学一年级新生布置的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 ”:回家后给妈妈洗一次脚。

第二部分:点中心——这是报答母爱的一种形式。

第三部分:首先可引用孟郊的《游子吟》或广告“小男孩给自己的母亲端来一盆洗脚水请妈妈洗脚”;结合自己的一些真实事情谈感想。

第四部分:照应中心。

第五、学生优秀习作。

1、蒋蕊:新世纪的栋梁。

——读《七律•长征》有感。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写的一首诗,诗中再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转战十一个省,翻越五岭、快速通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终于喜踏岷山的场景。

读完此文,不禁掩卷深思:红军是什么?在我看来,红军是那夜里的蜡烛,点亮了我们的明天;红军是那雪地里的火炭,温暖了你,温暖了我,温暖了一切;红军是那桥柱,支撑着大桥,支撑起新中国的诞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一字、一语,都经过了千百万的检验、是从广大群众的心底唱出来的。它代表着革命战士的一滴血、一滴泪,歌声荡漾在我们的耳边,不禁让人想起了战斗;想起了光荣牺牲的战士们;想起了战斗中吃苦的红军;也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了部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班上同学。对于红军来说,困难似路上小小的蚂蚁;似树上那小小的一片叶子落在自己的头上;似一张考验自己的试卷;似一个放大镜,放大了红军的勇敢与伟大。红军以及后来的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用智慧和勇敢装点了我们神圣的祖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

江山如此多娇,红军的战斗已成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图,这幅图没有西双版纳的密林那样神奇秀丽;没有海峡那边的阿里山那样风光如画;也没有古人笔下的永州小石潭那样水清境幽;更没有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那样别具魅力与神韵。但红军的胜利却是这些美丽风景的桥梁和源头。它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成为新世纪的栋梁。

点评:这篇习作,我一口气读了三遍。你的文采让老师自愧不如,更让老师由衷地高兴——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方法,语言优美。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一段,成功地把引所读文章与自己的感想巧妙地融合在一块,十分精彩。我以能与如此优秀的学生一同学习、一同进步而感到自豪。100分。

教学后记:2004年11月10日,此次学生写的1——3篇文章均刊登在重庆铁路中学校刊——《铁中》2004年第3期上;蒋蕊同学写的《新世纪的栋梁》一文,有一个地方的语言不太严密(是蔡移风老师发现的这个问题):文章的最后一段讲“但红军的胜利却是这些美丽风景的桥梁和源头”,而作者在前文列举的风景有:西双版纳的密林、海峡那边的阿里山、永州小石潭、水城威尼斯。这样,就有一个前后矛盾的问题,因为红军与古代的、大陆以外的三处风景没有任何关系。语言的组织在这里有失严密。

2、姜笑: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盛会,对奥运选手来说,能站在奥运会领奖台最高的那一级上,聆听国歌、面对国旗冉冉升起,是最荣耀、神圣的时刻。素有世界泳坛“天才”之称的美国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就六次经历了这种特殊的时候。更让人击节叫好并肃然起敬的是他在接受全世界观众祝贺和敬仰的时候,没有忘记向自己的祖国,并以一个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动作表达着他心中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他用左手默默地摘下头上那个由橄榄枝编成的象征荣誉的花环,然后右手紧握拳头放在胸前,肃然地注视着“星条旗”一点点地升起,口中低唱着国歌。

看到这一情景,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在他心中,祖国是至高无上的。相比之下,中国运动员就没有把爱国主义表现得如此细腻、如此完美。但也不能说他们不爱国,他们一定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作为学生,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可是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又有多少同学能严肃地对待呢?事实是,大部分同学还在下面讲话。或许有人会说,升旗每周一次,讲一下话有什么关系?看了菲尔普斯“脱帽”的自觉行动,如果你还这样想甚至还这样做,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可耻的人吗?学校每周一都安排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正是为了提醒我们时时刻刻想着祖国并把她放在心上,让我们牢记: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母亲——祖国。

菲尔普斯面向国旗自觉“脱帽”,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正因为是小事,更能体现他的可敬。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是一种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建议:将字书写大一点,这样,你的成绩才不会吃亏。

点评:你的观点十分深刻而且中肯,这说明你的写作能力是很强的;文章的开头部分与第三段非常精彩。95分。

3、郝欢:母爱无言。

——读《甜甜的泥土》有感。

文章讲述了一个叫王小亮的男孩在八岁生日之际,收到了一包带有体温的自己最爱吃的奶糖并与同学、老师分享快乐,虽然剩下的糖被他不得已埋入雪地里进而融化了,他仍然觉得十分快乐并抠了一块泥土美美地品尝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慈爱、关爱、恩爱以及世界上所有的爱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亮的遭遇不由让我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而由爱筑成的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因此,我想高声说:我爱我家,我爱我的亲人。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亮虽然不能和自己的亲生母亲生活在一起,虽然时常遭受后妈的虐待,但他的世界里并不缺少爱:首先他懂得爱自己,就像《灰姑娘》中的女孩一样,其次他还有老师、同学的关爱,最后还有小亮朝思暮想的、好久没有尝到的母爱。

母爱是无私的,它不求回报,母爱更是无言的,只求默默地奉献。让我们共同唱响那首老歌“……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这温暖依旧未改变……”,一起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祝她们健康长寿!最后,让我们一同大声地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点评:紧紧围绕原文,把自己心中的话用合理的语言展现在大家面前,从文章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感情丰富、懂得珍惜生活的学生。90分。

4、王磊: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菲尔普斯用“脱帽”的方式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爱国主义是每个人都应有的一种情感,参加奥运会的队员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罢了。比如菲尔普斯,他的表达方式要细腻一些,在聆听美国国歌时,他情不自禁地摘下了象征荣誉的“帽子”。而中国奥运队员尽管没有如此细腻的表达方式,但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如刘翔、刑慧娜……夺得冠军后,第一时间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然后把国旗披在身上,绕场跑步,向全场的观众以及世界人民宣告:中华民族的体育健儿又一次取得了金牌,中华儿女早已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个敢于拼搏、不断奋进的。

可见,不仅仅只有菲尔普斯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中国的队员同样深爱着自己的母亲——祖国。

点评:文章思路清晰,观点正确——不偏激,特别是结尾十分有力。95分。

作者邮箱:

第一单元教案

2、展示:师生展示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资料,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教师总结。

(二)、进行新课。

1、抽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正音,自主学习课文生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的预习情况。(主要是哪些拼音容易读错,如: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音、是否是多音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可以组什么词;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2)、课堂内交流生字学习情况,抽学生教读、教学生书空,教师指导,板书重点。

易错音的字:多音字:“转”zhuan(转凉转换转化)zhuan(转动转圈)。

翘舌音字:爽收霜边音字:凉。

三拼音字:转凉爽霜降香黄后鼻音字:丰。

v去掉两点的规律:菊。

易错形的字:转排(注意笔顺)。

课堂组词(开火车形式进行),说结构、偏旁教师简要板书。

(3)、学生自由书空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巩固。

3、再读课文思考: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

(2)、给课文生字组词。

(3)、熟读课文。

第一单元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成语。一能读准字音;二能正确默写;三能理解有关词语。

3、能背诵《走,我们去植树》和《古诗两首》,并能正确默写。

4、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能完成课后练习。

5、掌握人物对话的标点符号。

6、能写好一份建议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默写本单元的词语、成语和古诗。

山外有山   诗情画意    蔚为壮观。

《春日偶成》《江南春》。

二、《走,我们去植树》。

1、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背诵课文。

3、 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 阻挡风沙  防止洪涝……)。

4、 小黑板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三、《第一朵杏花》。

1、 朗读课文,强调生字读音,要求读准多音字:重 冲。

2、 说说近义词。

留心(留意)  观察(观看)   也许(可能)。

郑重(慎重)  立即(马上)   大概(大约)。

“顷刻间”的意思是表示极短的时间,你还知道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吗?

3、 完成词语搭配。

留心观察    用心学习   耐心等待   细心作业。

精确计算    精美礼物   精彩节目   精心栽培。

4、完成课后练习4、5。

5、仔细读一读课文8---12小结,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填上适当的提示语。

6、“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赞扬了竺可桢爷爷怎样的优秀品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四、《燕子》。

1、 指名背诵课文,纠正有关生字的读音。

2、 说说课文中的几组近义词。

聚拢(   )俊俏(    )。

3、 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4、 分析课文每一小节所写的内容。

例:阅读第二小节,完成下列练习。

(1) 按要求写词语。

照样子写词语。

从文中找出一个描写春天美景的四字词语。               。

(2) 这段话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 用一两句话说说你读了这段话之后的感受。

5、 每课练第六题、第七题和第八题。

五、《古诗两首》。

1、 读一读。

2、 背一背。

3、 说说诗句的意思以及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你还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背 。

5、 每课练第六题、第七题。

六、《练习1》。

1、 采用拟人的手法将下列句子写生动。

夏日的夜晚,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

河岸边的柳树在微风中摆动着枝条。

春风吹,杏花开。

春雨沙沙,小草儿长出了嫩芽。

春风吹,青蛙从洞里爬出来了。

布谷鸟咕咕叫。(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

河水哗哗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升起来。

果园里,苹果熟了,红通通的。

秋天到了,柿子红了,葡萄紫了。

秋天到了,田野里的稻子沉甸甸的。

2、读读背背 说说这部分成语的特点。

3、口语交际:推荐和自我推荐。

以“我的优点”为题,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

七、习作1: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稿。

八、练习。

完成期终练习卷1的部分内容。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补充不同类型的题目,能对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层次的认识,能解答各种不同除法题目。

2、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喜爱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类型题目的特点,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对于类似题目,进行必要的比较,学会思考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对策: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二、基本练习,掌握技能。

1、连一连。

46÷292÷439÷393÷3。

52÷462÷269÷326÷2。

132331。

2、估一估,算一算,比一比。

请你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算一算。(学生完成在作业纸上,指名板演)。

说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题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拓展练习,深化知识。

1、第6题。

(1)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2)你能用这样的规律也出道题吗?(师可以先给出范例)。

(3)用这样的规律,你能解答这道题吗?

80÷16。

2、第7题。

(1)先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思路训练。想:要求一共分成多少组,

只要把(总人数)除以(每组的人数),

(每组的人数)已经知道,(总人数)还不知道,

所以关键先要求出(总人数)。

(3)列式计算:38+34=72(人)。

72÷6=12(组)。

3、你用这样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来解决第8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书,集体讲评。

4、解决问题。

(1)三(1)班有47人,每两人一套桌椅,这个班要多少套桌椅?

余下的1人也要坐一套桌椅,因此,要用商加1。

(2)每本笔记本4元,小明带了50元,最多能买几本?

解答过程中,余下2元不够买一本,不用考虑。

比较这两题的不同点,尤其是在解答过程中,明确一定要符合实际生活。

5、第9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书上,同桌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师板书:

(1)全部坐小船:42÷3=14(条)14×5=70(元)。

(2)全部坐大船:

42÷4=10(条)……2(人)11×6=66(元)。

(3)10条大船和1条小船:10×6+5=65(元)。

(4)9条大船和2条小船:9×6+2×5=64(元)。

比较哪种租船的方法最合理?

6、机动题。

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一周即7天。

要明确80只篮球是多余条件,要有不是所有的条件都需要的意识。

7、思考题。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填的?你是根据哪个数来推想的?

四、全课总结,反思内化。

板书设计:数学乐园。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复习。

想:要求一共分成多少组,

只要把(总人数)除以(每组的人数),

(每组的人数)已经知道,(总人数)还不知道,

所以关键先要求出(总人数)。

(1)全部坐小船:42÷3=14(条)14×5=70(元)。

(2)全部坐大船:

42÷4=10(条)……2(人)11×6=66(元)。

(3)10条大船和1条小船:10×6+5=65(元)。

(4)9条大船和2条小船:9×6+2×5=64(元)。

课前思考:

复习第2课时完成6~9题。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两道算式,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逐组进行计算。第7、8题都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再让学生各自列式解答。第9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租船方案,再通过不同租船方案的交流和比较,从中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的一些有效策略。

课后反思1:

学生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与除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着眼于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确定解题思路。第9题是开放题,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已见,自行设计出租船的方案,只要学生给出的租船方案相对合理就可以了,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开拓了自己的思路。思考题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关键地方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算法。通过第1小题的探索后,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路,能够自己思考完成第2小题。

课后反思3:

本节内容是复习课的第二部分内容,所以在相比第一部分会更深入,更灵活,从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其中在教学第6题时,首先出示了三个两位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帮助学生解答,再出示下面三个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初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性质;第9题创设的情景比较复杂,提出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还涉及到了多种运算,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4:

今天听了袁老师的公开课,讲的内容是对一单元的复习,先回顾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还有商末尾是0的除法和除法的验算,这些都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今天前两题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如:连一连、估一估、算一算、比一比等,让学生灵活运用,接下来的三题是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读题目,用“要求什么,先要求什么”来分析题目,思路清晰,学生易懂。

第一单元教案

1、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2、认识生命的价值,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3、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

【能力】

1、发展感受、体验生命的可贵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的能力。

3、观察认识各种生命和自我生命的独特性,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生命的独特性。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3、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4、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爱美好的青春年华。

第一课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重点难点分析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珍惜生命教育(即生存意识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只有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才能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不能珍爱生命,不能善待生命,往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没有体会到生活是多彩的。加强生命的宝贵性教育,则会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自觉性。

2、“人类生命是独特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人类生命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社会性上,如,生产劳动和创造力、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有思想等等,这些内容的讲述较为宏观,牵扯到一些概念也较为抽象,不好理解。另外,初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教学中应注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化抽象为具体,以突破难点。

第一课时独特的自我生命

人最珍贵的是什么?

有没有不珍惜生命的事例?

他们的做法对吗?

什么是生命?

1、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生命包括动物、植物、人、微生物等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养过小动物?

讨论:假如没有生命,世界将会怎样?

2、人类生命是独特的

人类生命与动物植物有什么不同?

(1)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与动物相比)

讨论:人类创造力的表现

(2)人生活在种种社会关系之中(狼孩的材料,说明不再社会中成长的人,根本不能算是人)

(3)人类有思想:有思想,能够有意识地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是人类所特有的本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诸方面的发展就是人类有思想的直接、生动地体现。正因为有思想,人类才有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才有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正因为有思想,人类才不断的反思过去,重视现在,思考未来;正因为有思想,人类才关照自己,关心社会,关注世界。

3、自我生命有哪些独特性

学生发言,每个人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赏析:

小结:依板书串讲

作业:做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第一单元复习

复习。

1. 会背诵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

2. 辨析形近字、同音字。

3. 会看图将句子写完整、具体。学会正确使用句号和问号。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2.准确默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记住基本笔画。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词语,能结合韵文看图说一句话。

(一)《识字1》。

1.背诵韵文。

2.将词语连成一段话。

3.给生字找朋友。

4.辨析同音字、形近字。

5.巩固偏旁,并说出带有偏旁的字。

(二)《识字2》。

1.背诵词串。

2.拓展说说还知道的体育运动。

3.说话训练。

4.指导同音字、形近字辨析。

足、走。

5.下面的偏旁你还认识吗?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6.词语搭配练习。

(三)《识字3》。

1.背诵儿歌。

2.把甲骨文翻写出现代汉字。

3.给生字找朋友。

4.指导同音字、形近字辨析。

5.下面的偏旁你还认识吗?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四)《识字4》。

1.背诵儿歌。

2.给“也”加偏旁。

3.给生字找朋友。

4.指导同音字、形近字辨析。

5.下面的偏旁你还认识吗?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五)《练习一》。

1.书空笔顺。

2.会写课表上科目的名称。

3.背诵四个成语。

4.背诵《村居》。

(一)《识字1》。

1.春天的美景令人陶醉,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2.多美的春景呀!你能选择识字1中的几个词语,说说你看到的春天吗?

3.出示本课的生字。

你能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吗?

4.指导同音字、形近字辨析。

牙、芽 跳、桃。

5.下面的偏旁你还认识吗?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巾、艹、木、日。

(二)《识字2》。

1.背诵词串。

2.你还知道哪些体育运动项目。

3.你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哪些?

4.出示本课的生字。

你能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吗?

5.指导同音字、形近字辨析。

足、走。

6.下面的偏旁你还认识吗?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凵辶氵、亠立足。

7.词语搭配练习,如:

打  足球。

踢  篮球。

(三)《识字3》。

1.指名背诵儿歌。

2.这些甲骨文你还认识吗?

3.出示本课的生字。

你能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吗?

4.指导同音字、形近字辨析。

石、右  笔、比、 画、话。

5.下面的偏旁你还认识吗?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门灬。

(四)《识字4》。

1.指名背诵儿歌。

2.你能给“也“字加哪些偏旁?

3.出示本课的生字。

你能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吗?

4.指导同音字、形近字辨析。

池、驰。

千、干。

5.下面的偏旁你还认识吗?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土彳广 马大虫。

(五)《练习一》。

1.掌握特殊字的笔顺,如“跳、舟、黑、燕”等。

2.会写课表上科目的名称;逗号、句号、问号的简单应用。

3.背诵四个成语,能填空;背诵《村居》,会填空。

(一)看拼音生字词: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三)读出下列偏旁部首,并写出几个含有此偏旁的字。

巾:布、帆、常、帮、

艹:艺、节、花、苞。

木:树、森、林、村。

日:明、春、星、旧、是。

凵:凶、出、击。

辶:边、达、过、运、近、进、远、送  。

氵:沙、洗、洋、流、清。

亠:立、交、充、亮、夜、京。

立:竞、站、亲、童、章。

足:趴、跃、跑、跟、踢。

亻:伙、们、他、休、但、体、位。

门:闪、闭、问、闲、雪、雷。

:笑、笋、笫、第。

灬:点、黑、燕、然、照。

土:在、坏、坐、地、坡。

彳:往、待、得。

广:庄、庆、床、应、度、座。

马:驰、骆、驼、驾、骂、

大:奔、奇、夸。

虫:蚁、蚂、蛙、蝈、虾。

(四)背诵课文,并填空。

1、(  )(  )来了,(  )(  )吹绿了(  )(  ),吹开了梨花、(  )(  )、(  )(  )。(  )(  )从南方飞回来了,(  )(  )也快乐地唱起了歌。

2、你还知道的体育项目有:跳水、举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长跑。

3、绿蜡(  ),(  )(  )(  ),蓝蜡(  ),(  )(  )(  ),(  )蜡(  ),(  )石头,(  )蜡(  ),(  )(  )(  )。要(  )(  )(  )(  )(  )(  )?(  )(  )祖国(  )(  )(  )。

4、有马能(  )(  )(  ),有土能种庄稼,有人(  )(  )(  )(  ),有水能(  )(  )(  )。

5、(  )(  )雷(  )      (  )(  )辉煌。

6、(  )(  )莺(  )二月天,拂堤杨柳醉(  )烟。儿童(  )(  )归(  )(  ),忙趁(  )(  )(  )纸鸢。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

1、春天来了,               。

2、你还知道哪些体项目:     。

3、我用    蜡笔画        。

4、马儿在草原上         ,鱼儿在          ,我们在          。

(六)把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今天的天气真热啊。

2、你知道我的铅笔放哪儿了吗。

3、妈妈 我给你倒杯水。

4、你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啊。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验算的习惯,在练习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验算的习惯。

教学对策:在对比练习中,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以此来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训练。

1、口算下面各题。

80÷4=60÷2=46÷2=82÷2=。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结果,指名说出口算思路。

完成第1题剩余部分的题目。

集体核对。

2、算一算,比一比。

(1)64÷2=(相同点:首位能整除。

63÷2=不同点:有否余数)。

(2)52÷4=(相同点:首位不能整除。

54÷4=不同点:有否余数)。

(3)30÷3=(相同点:首位能整除。

32÷3=不同点:有否余数)。

二、教学第4题。

1、先让学生算出每种书的单价。

先指名说说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完成。

2、再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三、教学第5题。

1、说出已知条件:1枝圆珠笔5元,1本笔记本4元。小明拿出50元。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能买几枝圆珠笔?50÷5=10(枝)。

(2)最多能买几本笔记本?

能买几本笔记本?还剩几元?

(3)两种物品都买,并且钱全部化完。

2枝圆珠笔和10本笔记本。

6枝圆珠笔和5本笔记本。

四、课堂作业。

第3题、补充题。

板书设计:

复习(一)。

口算:46÷2==23。

想:40÷2=206÷2=320+3=23。

圆珠笔5元笔记本4元。

50元?

课前思考:

复习分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1~5题。第1题在让学生进行口算之前,可以先引导他们简单回顾本单元所学的除法中有哪些题目自己能够口算,然后让学生各自写出得数。第2题可以要求学生逐组进行计算。第3题要注意了解学生在计算和验算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指导。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单价的含义,以及可以怎样求出单价,然后再让学生计算并填表。第5题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除了可以求“用50元能买多少枝钢笔”和“用50远最多能买多少本笔记本”之外,也可以求“用50远买1枝钢笔,剩下的钱最多能买几本笔记本”以及“用50远买若干枝钢笔应该找回多少元”等问题,还可以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一些要求他们列式解答。

课后反思1:

复习第2题学生计算后,能够说出每组中两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相机总结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几种常见的情况,以及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的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也有所提高。教师还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以便形成必要的技能。

课后反思2:

本教时内容分五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第1和第3题帮助学生灵活口算、验算,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第2题帮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发现不同点及相同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解第4、5题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散学生思维,灵活运用除法运算。

课后反思3:

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已经达到。学生能比较正确的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三种不同类型,并且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能自己独立比较两种题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学生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在练习第5题时,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问题,尤其是在解决问题“50元能买几支钢笔和几本笔记本,尽量全花完”,很多学生都开动脑筋,提出了不同的购买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优化的方案,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提高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

教学目的: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准备:学生(尺子、一张大约3厘米长的小纸条);教师(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些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大家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1厘米还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蚂蚁、硬币的厚度……。

这些东西都不够1厘米长,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呢?

生:毫米。

对!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让学生说一说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长?教师引导说出:直尺上1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请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让学生说一说。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用眼睛估测,再小朋友。

自己动手测量,学生量出是6毫米。(板书:毫米)。

三、总结。

小朋友,你们今天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练习。

1、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出示)一张床长大约2()、一根黄瓜长大约20()、一颗牙齿长大约4()、一块黑板长大约4()、一枝铅笔长大约15()。

2、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

老师家的房子要装修,我要计算客厅的长度,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请学生说出自己选用单位的理由。让学生意识到可以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来选用合适的单位。

同桌之间用手势比画出1毫米、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

课外活动。

(课件出示问题)查一查: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第一单元教案

合作方块游戏活动;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过程的锻炼。

(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

怎样进行

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高兴,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游戏准备:准备大小相同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张,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

游戏规则: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内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进行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计划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教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计划与组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议,并作好记录。

由于这是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对制定考察计划的方法做了适当指导,它是以卡通对话和样张的形式体现的,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领会这一编写意图。这节课的下半时教学重点是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培养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如果教学时间不足,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要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要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出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

学习目标

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怎样进行

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是本节课和本单元的重点活动。教学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让各小组将制定好的考察计划贴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组织全班学生参观。也可以把各组的考察计划复印若干份,每组发一份,这样便于下面的讨论与总结。这一过程既是参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比较与评价的过程。

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哪些小组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并让他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里。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清楚制定考察计划的项目和计划与组织的要求。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教材里提供的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的内容,只是一个样张,决不是标准答案。教师要根据所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教学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本班学生的智慧,让他们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了解计划与组织的一般内容和要求,这才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对怎样计划与组织有了新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每一位学生计划与组织的能力,下面让学生分组制定一个完整的考察计划,并且要从中选择适合全班考察的内容,评选出最好的考察计划,用来指导下周六的科学考察活动。

第一单元复习

1、《长江之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采用了(第二人称),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为主线,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风采,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表现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抒发了(对祖国母亲河的深切爱恋之情)。

2、《五彩池》讲述了“我”在藏龙山上看到的五彩池,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词句描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现出神奇色彩的奥秘),表达了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七月的天山》中,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的三个不同方面,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天山幽林的美景)和(天山深处的景象),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一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作者对绍兴的赞美之情融入对“绍兴的船”和“绍兴的桥”的描述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5、《山海关》一文中作者是怎样细致地写出山海关气势的雄伟和地形的险要的?(文章开门见山,交代了描写对象——山海关,同时奠定了抒情的基调,然后用充满感情的句子领起下文,再强调雄关的气势和地势的无与伦比,接着写雄伟的箭楼,随后移步换景横向发展,遥望“北面”和“南面”,分别写了山海关的“连绵起伏”的山与“苍茫无垠”的水势,集中突出了山海关的险要地势。

二、背诵、背写。

1、背诵:《长江之歌》;《五彩池》第三、四自然段;《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第三、六、七自然段。

2、背写《天净沙·秋》。

三、听写。

热血沸腾  顶天立地  可歌可泣。

四、比较组词。

五、多音字。

六、形容气势的词语。

七、填空。

1、填入合适的动词。

(登临)长城         (抵御)入侵。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八、特殊词语。

abb式:    白皑皑  火辣辣。

aabb式:重重叠叠    密密层层  清清楚楚。

abab式:嘎吱嘎吱   黝黑黝黑   咿呀咿呀。

九、仿写造句:

1、池里生着许多石笋,它们的形状有的像刚刚出土的竹笋,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一簇簇珊瑚。(仿写)。

2、大河小河,纵横交错,好像渔网上的丝;大河小河,横横竖竖,恰如棋盘上的线。(仿写)。

3、虽然天山这是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用“虽然……但是……”造句)。

十、句子运用。

1、同样的水,在不同的池子里会显出各种不同的颜色。(缩写句子)。

2、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之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为陈述句)。

十一、近义词。

威武-威风    坚固-牢固   捍卫-保卫   神圣-庄严。

十二、反义词。

第一单元教案

知识目标:

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

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探究;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4课时,每框2课时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教案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

1、关于责任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责任的两层含义:“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2、关于责任的来源。(举例说明。强调许多责任不只有一个来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 在上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2课时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场景,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答:在履行责任的时候,往往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冲突。) (2)你认为应该由谁来决定做哪一件事?为什么? (答:应该由自己作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如何决定? (答: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做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做自己爱好的事情。)

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

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

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

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读)

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

板书设计:

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顾、

治疗、鼓励“我”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

三、深析课文

(一)介绍作者

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板书设计:

“我”母亲

感激、怀念、愧疚关心、鼓励(身体和精神)

(二)重点句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教学环节二:作业指导

单音节词语(一个字的词语)

吃、喝、洗、敷、熏、灸、逛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善良过时了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导入语:《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二、《诗经》知多少1、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课前已布置预习)2、学生发言,补充。3、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多媒体显示)

三、四读《诗经》两首,初步认知文本到研知文本。(多媒体显示诗的内容)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