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优秀23篇)

时间:2023-12-02 13:41:26 作者:笔砚

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是评价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学计划的制定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指导,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7.66-3.54-1.46。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过去教育界说得比较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来增加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

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生1:这是在观看环城自行车赛。

生2:比赛总共进行了5天,26日第1赛段,行程39.5千米,

生3:总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经进行了2天比赛。

2、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生1:第一赛段和第二赛段运动员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赛段比第一赛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浅层的一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3:今天第2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课本中呈现的问题,两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4:第3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在课本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提问)。

方法一:165+80.7+99.4(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39.5-98.8。

(第二、三种方法是渗透转换思想,采取间接求:用总路程减去前两天行的路程,这种思想方法的培养,对今后解决求多边形阴影部分面积很有帮助)。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39.5-98.8。

对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这符合减法的性质,适时对知识进行正迁移,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扩展到小数计算中。

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后面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了。所以在后面需安排一课时进行练习。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五第4题。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习情况有所好转。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过去教育界说得比较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来增加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

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生1:这是在观看环城自行车赛。

生2:比赛总共进行了5天,26日第1赛段,行程39.5千米,

生3:总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经进行了2天比赛。

2、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生1:第一赛段和第二赛段运动员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赛段比第一赛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浅层的一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3:今天第2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课本中呈现的问题,两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4:第3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在课本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提问)。

方法一:165+80.7+99.4(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39.5-98.8。

(第二、三种方法是渗透转换思想,采取间接求:用总路程减去前两天行的路程,这种思想方法的培养,对今后解决求多边形阴影部分面积很有帮助)。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前渗透减法的性质。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39.5-98.8。

对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这符合减法的性质,适时对知识进行正迁移,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扩展到小数计算中。

三.存在的问题。

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后面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了。所以在后面需安排一课时进行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二、复习铺垫。

1.口算。

5.2+2.83.63+6.370、72+0.28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1)口算2.2+3.3=?3.3+2.2=?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卡片(2.6+3.9)+6.1=?2.6+(3.9+6.1)=?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追问: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有关复习题。(卡片出示)。

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2)出示例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组织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4.教学加法简便运算。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

(2)出示题目:

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

你会列出算式吗?(21.37+75.6+78.63)。

(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b、21.37+75.6+78.63=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

(6)完成例7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板书设计: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例3以练习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好理解,易接受。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对我说,好简单。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清楚的知道,学生是彻底的明白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并为后面的简便运算打下了基础。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的,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的课,看似老师说的少,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很不错。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运算律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板演:5/8×181―3/44/5÷3/42/3+4/7。

说说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1、将数据改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六、练习设计:

1、填空:(1/9+5/6)×18=(×+×)。

4/7×1/6+4/7×5/6=×(+)。

2、下面四个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3、用简便方法计算:

4、解决问题:一块地,长1/2米,宽是长的4/5,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今天,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过去教育界说得比较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来增加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生1:这是在观看环城自行车赛。

生2:比赛总共进行了5天,26日第1赛段,行程39.5千米,

生3:总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经进行了2天比赛。

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生1:第一赛段和第二赛段运动员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赛段比第一赛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浅层的一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3:今天第2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课本中呈现的问题,两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4:第3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在课本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提问)。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探究中,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创新意识的一种培养,在别人已经找到一种解决方法时某位同学如果还能找到另一种方法,就更加有利于发展创新意识。

方法一:165+80.7+99.4(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39.5-98.8。

(第二、三种方法是渗透转换思想,采取间接求:用总路程减去前两天行的路程,这种思想方法的培养,对今后解决求多边形阴影部分面积很有帮助)。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前渗透减法的性质。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39.5-98.8。

对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这符合减法的性质,适时对知识进行正迁移,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扩展到小数计算中。

四、存在的问题。

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后面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了。所以在后面需安排一课时进行练习。

四年级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复习课,是再现学习过程,将已学知识加以梳理,纳入整体系统之中。要想保持新授课那种让学生新动的滋味,唯有让复习课生长出人情味来。对此,我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课中的订餐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对创设的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并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过程中,让我感到,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不断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课要让学生回顾旧知、理清关系,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知识间的联系。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复习在日常学习中犯过的错误。其中,有账可查的更多的是练习中的错误,这是学生的学习病历。有些错误属认知方面的,有些错误则是非认知方面的;有些错误具有典型性,有些错误虽然不是共性问题,但或许对其个人会有深刻的影响。所以,我在课中呈现了一组学生经常出现的.错例,借助淘气之口,引发学生在课中剖析,说病源,说病理,说药方,。淘气的露丑活动,对于经常出现这种错例的学生是一个反思和巩固的过程,对于没出错的学生是一个提醒和复习的过程。这种来自伙伴间真实的声音,学生爱听,远比由教师一味苦讲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错误成了复习很好的教学资源。

总之,只有让复习课长出人情味,留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才能使复习课更迷人。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先复习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引入、新知学习(六一节情境学生分彩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气球、分彩旗黄色、红色、绿色等占几分之几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如:2/7+3/4+3/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丰富多采的练习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练习中我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小猪、小狗、小马找妈妈-,还设计了打开智慧之门等有趣的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多样性,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巧算1-1/6+1/42+1/56+1/72+1/90+1/110的算法时,这是求一列异分母分数的和,巧用拆分求和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比较简便。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拆分求和的巧算的方法,而此时这块内容我讲的比较仓促,学生还没学会,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用以后会学到来告诉学生。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80×3=600÷15=17×5=58+45=。

二、填空。

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

再算()。

2.90减36乘2的积,差是多少?列式是()。

3.16乘5的'积加28,和是多少?列式是()。

三、先画出每道题先算的部分,再计算。

四、脱式计算。

16+32×472×2-12335×4+24。

五、解决问题。

商店里有笔记本、钢笔、文具盒和铅笔,每本笔记本5元,每支钢笔14元,每个文具盒8元,每支铅笔3元。请你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问题。

买5本笔记本和一个文具盒,应付多少元?

买1支钢笔和4支铅笔,应付多少元?

买2支钢笔,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以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同时,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大家准备好了吗?那么,请看大屏幕。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12+24-16=2012+(24-16)=20 像这样的整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那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吗?相信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一定能解答这个问题。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师:刚才大家口算题完成的特别好,咱们开发区一中的孩子就是棒,不光孩子棒,校园环境也美。大家请看。

师:晴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干净整洁的校园,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学校。我们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们周围的环境变成这样,我们还会开心吗?

其实,这些都是生活垃圾,为了减少生活垃圾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要学会将它们分类处理,这样才能保护环境。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

师:现在老师出示一组表格数据。请你认真观察表格并思考几个问题。

师:通过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各个分数的意义与单位“1”)。

师:请根据知道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大家提出了很多一步计算的问题,现在增加一下难度,你能提出哪些两步计算的问题?问题和列式)。

师:那么,我们从中选取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来解决。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可回收垃圾比有害垃圾多几分之几?(板书)。

师:现在拿出练习本独自完成,完成后坐好。(注意:列综合算式,脱式计算)和同桌交换检查,观察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教师巡视,让学生上前展示。

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由三个异分母分数组成、计算需要通分、结果相同且是最简分数、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计算。

分步通分:先找出前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后再找出它们的和的分母和另一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进行计算。

一次通分:直接找出这三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你选择了哪种方法,为什么?

在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刚才做这些题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没有括号时都按照从左到右计算。

师:大家完成的非常好,现在老师出示第二组数据。

你能从表格中得到哪些信息?(单位“1”)。

问:开发区可回收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现在拿出练习本独自完成,完成后坐好。和同桌交换检查,观察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师指出单位“1”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呢?

师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也要爱护我们的校园,保护周围环境。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出示下图:

1、估计一下各部分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出示例题:

(二)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选择典型的解法让学生板演。

1-1/4-1/31-(1/4+1/3)。

(四)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让学生独立计算。

(六)问:通过解答这一道题目你有什么体会?

(七)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计算。

三、运用知识,加深理解。

(一)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1-(1/2+1/6)。

1、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集体评议(注意让学生感悟不同的算法)。

(二)解答下面各题。

1、有一块2米长的布,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用去1/3米,还剩多少米?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完善自己的想法。

3.利用白板展示小组的交流成果。

在学生小组交流的时候注意看学生想出的方法,给予必要的点拨。

三、教师小结。

师:来,抽取出今天的幸运小组,倒数3个数:3、2、1停!

学生展示预设:(见)。

1.分步通分。

2.一次通分。

提点。

1.刚才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好,但老师有个问题:哪种方法简便。

三个分数都是异分母分数,引导学生说出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2.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结果要化简。

3.练习巩固:

生:会!

师:真会了吗?好,那就考考大家!轻轻的拿出小白板,听好:出示第一道题。

注意找出出错的的,同学们看一下着几个同学做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嘛?

师: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师:完成得不错,还想再试一个吗?这次看谁的计算速度最快!

出示:第二道题。

学生做完之后,教师找一个学生做得对的拿到台前展示。

师:怎么想的?

生说。

师小结:真好!那现在,谁来总结一下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4.小结方法:

师结合演示,再说一遍计算方法。

5.师:这里有两个同学做的两道题,你们来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

生:对。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加法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

四、当堂检测。

1.简便计算。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二)、情境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3、课件呈现。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1、课件出示:72-(47+16)=。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赏析《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会使用小括号.中括号,并记住运算顺序.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渗透“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思想.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子目标:

课程一:整数.小数混合运算.(例1~例3)

教学目标:

课题二: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运算(例4)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培养学生迁移类堆能力以及提高思维灵活性.

课题三:应用题(例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列综合式解应用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单元结构图

第一级运算(加、减)

1、两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乘、除)

整数

1、一个算式中,只含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数

2、运算顺序2、一个算式中,含有二级运算,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

四则级。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

运算中括号里面的'

3、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4、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课题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重点:运算顺序

2.难点:

分清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这两个概念.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前面已出现过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这一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扩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多步式题,并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概括和总结,此内容难度不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4.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可设计为:自学—讨论—教师点拔

关键:确定顺序.理解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题二:简便运算

1.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2.难点:运用分配律,前面已经有接触过此类题目,因此在这里可进一步巩固和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3.教学策略:

复习运算定律:同时说明运用定律的目的是为了凑成整数使计算简便.

课题三:应用题

1.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2.难点:理解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3.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这是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题,在整数的应用题里曾教过,小数的解题方法也一样.

4.教学策略:

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分析方法后,由老师点拔.

四,错例分析

1.有学生容易把“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讲成“一级运算”“二级运算”并容易难以把它们与“加减法”“乘除法”联系起来.

策略:

可以跟学生说明我们刚开始学数学是先学加减法,所以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后来我们又学了乘除法,所以是第二级运算.

我觉得没必要强制让学生说是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因为学生先入为主,就让他们记先乘除,后加减也行.

2.分配律时出现“分配不公平”现象

如:0.65×(200+1)

=0.65×200+1

策略:此类题目是学生经常做错的题,可让学生做题时添加弧线来强调分配要公平的原则.

如:0.65×(200+1)

3.42页第4题,填上得数后,有学生列综合式时,容易把得数也写在综合式的列式里.

策略:这题可让学生先列综合式,再计算就大大降低错误率了.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交流汇报导学本的第一个问题;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

教师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学生会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可以分步来求,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求。

【设计意图】在这里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解决问题。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进行独立的列式,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组织交流。

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求法?

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

在你自己经过计算以后,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4。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与例题进行对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最关键的是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例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我觉得这点做得比较成功。

2.练习目标明确,方法指导到位。

学生已经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巩固练习环节安排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提高、拓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提炼和总结了基本方法。在提高练习效率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思考。练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而是为了更好的授学生以“渔”。

1.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讲课的重难点。

在备这堂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认为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2.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个别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3.计算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有待于提高,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训练。

有人说:“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在教学中学会教师注重引导,学会放手,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复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口算。

让学生做复习第7题.时间4分钟。

集体校对得数。

提问:你能说说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吗?关键是什么?

2.引入课题。

我们在学习了小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还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1.整理运算顺序。

做复习第8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各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指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也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复习简便算法。

做复习第9题。

让学生分析、讨论每一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交流每一题的简便算法,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

三、应用题练习。

1.做复习第ll题。

让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答要怎样想。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复习第12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解答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8题后两题,第9题,第10题。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周晓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