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课程教学的探讨(精选20篇)

时间:2023-11-22 21:14:14 作者:紫薇儿

范文范本是提供给人们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的标准作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使用。

测绘实践课程教学的探讨

摘要:行为引导式教学摒弃了原有的以教师和课堂为重心的教学理念,并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计划,有效地实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行为能力、行为技能和主体个性等方面都有更大的发展与提高。

文章研究行为引导式教学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实践,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能力。

关键词:行为引导式教学;中职财会;实践;应用。

行为引导式教学是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摒弃了原有的只是将知识无限、无规律地“输送”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行为引导式教学的定义与特征。

1.行为引导式教学的定义与原始教学的对比。

行为引导是以行为和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行为引导教学法主要是在实践应用中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个人素质等多个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新思潮。

行为引导教学法开展至今,已被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为引导式教学实行之前,原始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地学习单一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完全没有被重视。

因此,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暴露出其弊端,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工作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匮乏是实行行为引导式教学的关键。

2.行为引导式教学的特征。

行为引导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进行理论与行为技能的双重提高。

一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身行为能力。

部分学生受灌输式学习的影响,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自我创造、创新能力,行为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实践动手能力,面且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中,很多问题都是学生们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的。

学生们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既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又能以满足大部分人的要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行为引导不仅能够帮助个人提高能力,而且能够由个体到团队,使每个人的能力团结到一起,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行为引导式教学在中职财会教学中的应用。

“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有“大脑风暴”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

方法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行为技能。

下面,以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为例,分别分析行为引导的各种方法的特点。

1.“大脑风暴”教学法。

主要方法是教师提出一个课题,在教师不提出任何评价的前提下,学生自由地发表个人的意见。

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尽可能有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引导学生充分进入课题研究。

提出想法的过程中,教师或者其他学生不应该对其思想和建议立刻发表评论,以防止教学方法的失败。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并且对每个人发表的意见进行归纳分析。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多是以一个实际的问题作为教学基点,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遇到困难要独自进行研究反思,善于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并且通过自己的反思将得到的理论联系到实践中。

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尊重了学生的个人观点,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因为其他人的偏见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使学生建立自信心。

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3.项目教学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只提出一个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该项目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分组教学的初步探讨

分组教学法是指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过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型人才而产生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分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学习英语的全过程,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我总结分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建立了完整的检查评价体系。

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在课前布置本节课学生应该学会的基本知识及技能,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的放矢地讨论研究和学习。如,在讲授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时,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各种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构成及读音,以及在句子中的用法。

2.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新的课程理念要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开阔的眼界,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要求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以适应英语语言学习的需要。教师要求学生在讨论时积极发言,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无偿地与团体成员分享,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只顾自己学会知识和能力,还要积极帮助团体中其他成员共同进步,尤其要带动后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教师应该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教师应该注意分组教学的检查和评比,还应该在课后及时与小组组长沟通,记录总结各个小组的集体表现,在学期末对团体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在教学中注意分析总结,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合理化,就能够越来越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昌黎分校)。

测绘实践课程教学的探讨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二、课程基本情况。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国贸系教师在已有课程《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进一步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式。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综合性和边缘性。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应用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以适应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需要,及为当前和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查找和整合文献及有效写作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济论文的概念、经济论文的特点、经济论文选题的原则、选取论文写作、材料的原则和标准、查找学术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和评价、论文的结构程序、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成要目、组织论文段落的要求和方法,以及以杉达学院毕业本科论文要求为例,做材料和论文格式的规范,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后练习相结合,典型材料学生当堂分析和教师综合评点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辨识不同学术观点的能力,训练实践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提高综合运用写作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建设的5大特色。

课程改革围绕着五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各具特色:

1、师资配备合理完善,同一班级轮流上课。

首先,师资配备方面,每个班级配备两位老师,10个平行班共配备4位老师。课程的设置为第一周到第八周,前四周为理论部分,后四周为实践部分。其中,由杨云母教授和蒋君仙博士担任理论部分的讲师,杨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厚重的科研成果,在优秀经济贸易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授课内容厚积薄发;蒋老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学术作风严谨,学术成果丰富,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颇为扎实;由孟海樱老师和袁洪飞博士担任操作和实践部分的讲师,孟老师有着多次长期海外留学经历,勤奋好学,作风严谨,心思缜密,教学手段多样化,擅长课堂设计;袁老师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授课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强,富有责任心,注重细节和实践,熟悉论文规范,擅长文档处理。

2、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和统一考核。

袁老师是较早授课的老师,完成了全部的制作和课程文件资料的制作,在此基础上,孟老师和袁老师共同进一步规范了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以及教学进度表,细化了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详细讨论了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学生需掌握程度,并且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全面完善和补充了。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早在前一个学期末,由四位老师召开了课程讨论会,成立了在线研讨群,时时就课程信息和新的想法进行商讨,更新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就教学分工和讲解内容和侧重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确认了第1讲“文献资料的检索”,第2讲“从选题到定题”,第3讲“立题申报”和第4讲“论文结构和开题”由杨老师和蒋老师负责,两位老师再进一步集体备课和统一进度。

在操作部分的第5讲“文献综述”,第6讲“论文写作规范”,第7讲“论文写作与修改”,第8讲“毕业论文的答辩”中,在课程开始前,由孟海樱老师和袁洪飞老师以分工制作初稿并交叉复核修改的形式,针对每一章分别制作了课前问题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位老师大量搜集了往届学生优秀的和失败的典型案例,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供上课操作和学生讨论使用。

在上课进程上,几位老师分工合作,有效衔接。杨老师和蒋老师讲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的要求和选题原则及细分的方向,并从总整体上把握和指导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和题目,指导学生撰写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文献查找的方向和原则等重要内容,并布置开题报告书。孟老师和袁老师在后续课程中指导学生动手撰写开题报告书,并解决学生撰写报告书内容及提纲时遇到的困难,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学生的论文题目。讲解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授学生辨识不同作者的结论并加以评价,撰写文献研究述评,规范参考文献。

3、实践“翻转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鉴于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不同特点,本课程在理论部分主要采取课堂讲解的方法开展教学,而在实践操作部分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把这一国内外较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于《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中。一直以来,“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动听的.口号容易被错误理解为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严格在教师的指示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等,这是教育最大不幸。本课程的实施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希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统一备课的基础上,授课前向全体学生分发全部,以及课程标准及要求。要求学生课前学习ppt和相关资料,课堂的前15-20分钟教师提问提前设计的课前问题,题型有问答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效果,因此可以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理解有难度的问题,留出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和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或请教教师问题,如课内让学生分组讨论,简易问题由组内讨论和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由教师解答。而非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地毯式全面铺开的、重点难点不加区分的ppt讲解中。而这正是“翻转课堂”的精髓和要义。

4、课程评价方法创新。

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课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不能仅仅把评价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在课程进行中,允许学生依照课程进度提交自己的课程作业,并允许每个学生多次修改和精进自己的作品,主要目的即是设计一个让学生有动力实现自我突破和提升的环境,达到服务于短期内的毕业论文写作和长期内的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辩证思考能力的目的。

课程在评价方式上较以往更加灵活和多元化。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采取了非闭卷的提交论文相关材料的方式。其中立题申报表15分,开题报告书30分,文献综述30分,出勤、小组任务、课堂表现、笔记等共25分。每一项材料都有细分的评分标准和要求,由四位老师统一改卷和赋分,做到公平、公正和高效。

5、与毕业论文写作顺序承接。

在课程收尾之前,由授课老师进行论文动员的宣讲工作,课程的结束即是正式论文工作的开始,结课的当时学生正式提交论文题目,继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和进入论文后续工作。

因此,《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能够做到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有效对接。对学生来说,对后续的论文工作进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和实际的规划;对教师来说,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写作方向,提供及时的专业指导,使得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产生学术研究的兴趣,建立规范写作的信心。

四、课程改革的效果。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课程改革促进了国贸系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程改革最大的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特别是要求教师本人在学术研究方面更上一层楼,而“教学相长”、“为人师表”的理念使得授课的四位教师在提高科研和教学能力方面想得更深,走得更远。几位老师在论文发表和课程建设方面分别有着各自的提高。

2、“翻转课堂”实践成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化。

本学期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即是“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实现这一转变,关键点还在于把课堂让渡给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统治权威,而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强劲助力。学生上课热情普遍较高,对论文写作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半数以上的同学大有跃跃欲试、“小试牛刀”的态度。

3、课改兼顾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课程改革针对每一个同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经济热点,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和解决关乎国计民生和世界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启发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得到体现。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获得的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大打折扣,未达到预期效果。本课程授课理论和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结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应用和强化。课程改革后,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都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展开,让学生从各项习作中体会到资料搜集整理、不同观点辨识分类以及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甚至有时需要自学新的理论和模型的重要性。

五、课程改革的困难和不足。

当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几位老师还是碰到了一些实际的困难,比如机房数量不足,有时需要教师走动两边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课堂的时间,等等,此外,教师自身学术水平虽有提高,但尚需进一步走出校门,接触更前沿的学术信息,为日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测绘实践课程教学的探讨

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学习态度是开展好茶艺实训课程的前提。学生具备了餐饮知识及酒店服务礼仪等基础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开展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学生撑握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助于学生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的特点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和动手操作,积极的学习态度对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实施。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模块教学和实地考察教学,通过这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茶艺的操作技能。(一)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法是茶艺实践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仿真的茶艺馆实践教学情境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扮演茶艺师或顾客进行茶艺技能训练,亲身体验和操作识别茶叶、泡茶、饮茶、茶礼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先实践操作、再讲解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学生在茶艺实践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独立处理一个茶艺实践项目,从茶艺室的布局、茶叶采购、茶叶冲泡、茶礼及顾客服务等茶艺实践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处理碰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三)模块教学。茶艺术实践教学可分为茶叶识别模块、茶叶冲泡模块、茶礼仪模块、茶席设计模块等,对每一个模块进行茶艺专业技能训练,促使学生茶艺专业技能的形成。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四)实地考察教学。根据茶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组织和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如酒店茶艺室、茶艺馆、茶厂等参观考察,以获取实践知识、巩固和验证已学知识。在实地考察前,教师根据茶艺实践教学要求,确定实地考察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并做好联系工作。实地考察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

(一)突出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综合性。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综合技能型人才,教师在上茶艺实践课的时候不是着重强调让学生就某一个动作反复练习,而是让学生有所思考,进行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训。在上实践课时,让学生把茶叶识别、茶叶冲泡、茶席服务等各个实践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二)作业布置多样化。茶艺课程涵盖的内容丰富且广泛,茶叶和茶具种类繁多,泡茶的方式和手法较多,学生可选择学习的机会更加多样。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尽可能体现出多样化,这不仅兼顾到学生个性的发展,还能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的目的。(三)科学灵活的考评方式。茶艺课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在考评的方式上,不仅从期末考试成绩及平时作业的进行考评,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上加以考评,注重过程考核,并且增加实践考核在考评中的比重。

四、小结。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茶艺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茶艺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在原有的实践教学方法上,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茶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对新数学课程教学的探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一、复习准备:

提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讲授新课:

1、讨论:如果是等差列的三项满足。

那么如果是等比数列又会有什么性质呢?

由学生给出如果是等比数列满足。

2、练习:如果等比数列=4,=16,=?(学生口答)。

如果等比数列=4,=16,=?(学生口答)。

3、等比中项:如果等比数列。那么,

则叫做等比数列的等比中项(教师给出)。

4、思考:是否成立呢?成立吗?

成立吗?

又学生找到其间的规律,并对比记忆如果等差列,

5、思考:如果是两个等比数列,那么是等比数列吗?

如果是为什么?是等比数列吗?引导学生证明。

6、思考:在等比数列里,如果成立吗?

如果是为什么?由学生给出证明过程。

三、巩固练习:

列3: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和第4项分别是12和18,求它的第1项和第2项。

解(略)。

列4:略:

练习:1在等比数列,已知那么。

测绘实践课程教学的探讨

20xx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正是基于全面和谐的素质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原则,这次课程改革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为必修课,充分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精神,20xx年9月,我区8所学校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幸小等5所学校还申报了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的子课题。由于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城乡差异较大,为保证实验的科学和有效,我们教研室充分发挥了组织和指导作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下面是我们对本阶段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一、领导重视是实验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此次实验工作得到了我区各级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三官庙小学参加完开题仪式及教师培训之后,我区领导对实验工作更加重视。要求各校要以实验为契机,加快发展学校特色,促进教师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充分认识到此项实验的意义之后,我们成立了由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教研组,主要负责本学的区、校级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此外,各校还成立了校长亲自挂帅的实验指导组和教研组,切实保证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市级教研部门的深入指导是推进实验进程的坚实基础。

自我区全面开展此项实验以来,市教研室领导和教研员曾多次深人到我区调研、指导工作。他们深入到学校,听课、评课,和一线教师座谈,为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为广大教师答疑解难,指点迷津。推动了我区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提高,使我区的实验朝着科学、高效的道路迈进。

三、扎实、有效的活动是实验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

实验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了教研员及各组织的作用,采取抓活动,讲实效、教研与培训一体的方法开展工作,为以后实验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1、重视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选派了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骨干教师分赴开封、北京等地学习、培训,使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点带面,从而提升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

20xx年2月,我们又在全区举办了一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班”,特别邀请了中央教科所冯新瑞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专家李玉荣老师就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做了专题讲座,使我区广大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确保了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定期举办教学大奖赛和专题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艺术的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给各位任课教师创设观摩、研讨、交流的机会,促进教师教学艺术的不断提高,我区在20xx年11月区教学研讨会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为参赛学科。在20xx年4月,我们又举办了“殷都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研讨会”。这两次活动,共有4位老师献上了4节精彩纷呈、形式各异、内容新颖的研讨课。课后,还一改以往听完课走人的活动形式,采取了教师与教研员互动的研讨形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要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及时帮助作课教师总结经验、反思问题,大家在融洽、平等、友好的氛围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这一活动形式,充分突出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实验热情,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3、整理实验成果,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一年来,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成果。老师们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成败得失、心得体会及时地记录、整理,撰写出一篇篇活动方案、论文等,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省、市有关部门的征文、组稿活动。其中,文明大道小学刘文杰老师的课件《房屋的创新》、葛慧英老师的案例《你了解安阳多少》参加了总课题组的组稿;另有近百余篇论文、活动方案设计、学生作品设计参加了省、市教研室的征文活动;王丽等4位老师撰写的心得体会、听课有感还在我们区教研室主办的内部交流刊物《殷都课改通讯》上发表。这一篇篇凝聚着教师智慧与心血的作品,为下一步实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四、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保证实验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实验建立在规范的管理之上。我们自实验开展以来,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区教研室的档案有组织机构、实验课题、教师心得体会、教研活动记录、活动资料等。学校及教师个人也建立了相应档案。有了较为完善、系统的档案,为我们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校、教师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五、发现问题努力改进。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探讨

工程制图是一个工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在高等工科课程中,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关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探讨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

工程制图是工民建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两大方面。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和绘制工程图。它不仅理论严谨,且与工程联系紧密,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关系到将来就业和参与社会的竞争能力及个人的发展空间。相对其他课程,工程制图对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理论知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到既要教师教得好,更要学生学得轻松的双赢目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人在近几年的制图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一些体会,现与大家分享。

建筑工程是知识密集和分工很明确的行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构建了建筑和艺术的交融、艺术与工程相互结合的专业性结构体系。在建筑项目过程中,建筑图纸是建筑圈的语言。它是通过研究绘制与阅读工程的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计算机而进行图形处理的技术。掌握正投影的作图方法和基本理论;培养阅读和绘制工程图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培养空间的分析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图形生成的基本知识及其算法。建筑图纸是由最基本的建筑符号组合而成,建筑制图课程的设置恰恰就是为了学生系统学习建筑语言而提供的一个最为广泛的平台。通过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的学习,为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为己而学,从而达到自律性和自觉性。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因此,工程制图对空间思维的要求较高。恰当地运用空间环境,是顺利地进入画法几何之门的有用钥匙,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前提。这里所说的空间环境,主要是指桌面、书本或地面,笔、墙线,还有敞开的书本或者门窗、教室墙角、粉笔盒等。善于运用这些现有的模型,可以使很多问题变得更直观、更简单。

如,“三视图h面是什么?w是什么?v是什么?x轴线y轴线z轴线如何确定?”此题对刚接触画法几何的学生仅想象是很难得出答案的,要画出各种可能情况的图形,既费时,图也难画。此外,学生还会依据平面几何中一个类似结论而习惯性思维,进而得出不完善的结果。其实,此题只需用教师的黑板(代表:v面),讲台的地面(代表:h面),教师面向学生的时候左手边教室的纵墙(代表:w),结论很快就得到了,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方向看这个三维空间(地面与黑板的相交线为x轴线,地面与教室纵墙的相交线为y轴线,黑板和教室纵墙的相交线则为z轴线)。这一教法,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既形象又直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随着学校硬件的提升,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化,已经成为大部分教师改革教学的`方法,改进教学的手段,改善整个课堂的教学结构与教材所走形式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节省了教师之前大量画图教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它的辅助作用却被大多教师无形地扩大化了,许多教师整堂课唯一的动作就是点击鼠标,成了幕后工作者。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后,教学效果反而降低了,其问题就在于工程制图课程本身教学上的特殊性。

工程制图是一种双边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文字内容很少,基本上以图为主。如果教师只简单地通过多媒体的人机对话就直接把制图过程的内容播放给学生,学生只看屏幕,走马观花式地看看,印象不会很深刻,很快就会忘了。而教师也白白失去了发挥自己教学机智应有的空间和余地,没有了师生互动的契机。在讲基础的知识时,几乎用不到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讲建筑识图时,特别是建筑物的图样由来时,是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例如,在讲平面图的由来时,可以借助于三维软件,形象地把物体截掉并移走。讲剖面图时也可以把房屋的立体在相应位置剖开并移走,形象地表达建筑图样的由来,使本来固定的建筑物动起来,让学生眼前一亮,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测绘实践课程教学的探讨

国内新闻学教育发展非常快,相关研究也不少,存在的'问题之一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媒体发展需要.新闻采访课程作为国际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闻采访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新闻实务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王芳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学院新闻系刊名:青年记者英文刊名:youthjournalist年,卷(期):“”(12)分类号:g22关键词:

测绘实践课程教学的探讨

临床药师应如何深入临床,如何开展工作,在我国并无统一要求,亦未明确制定相应的职责。

主要应以做好临床药物治疗为中心,始终围绕合理用药的各个方面开展工作。

并结合自己医院的特点和等级、规模、仪器设备和人才情况,适当开展相应的工作。

深入临床,坚持面向病人,直接提供药学服务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

1概述。

国外60年代便开展临床药学和培养专业化临床药师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在30多年中,已培养了15000多人临床药师,在医院工作的临床药师已达药师总数的25%以上。

在一些大的医院里,还设有临床药学服务中心,药师根据医院专业科室,服务于不同科室。

如传染病、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临床药师具有处方权,可直接参与临床治疗活动。

每天早晨,和医生、护士、营养师组成治疗小组一起查房,已成为医师选药和用药的重要参谋,在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建议,几乎与国外同时,但一直未能开展。

直到80年代初,在国家药学会的推动下,一些医院才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临床药学工作。

如一些医院的药师从调查临床用药和处方分析开始,逐步参与了临床的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信息,开展门诊药物咨询、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利用研究等工作。

从整体上看,我国临床药学开展的项目与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到目前为止,国内县级医院大多数尚未开展系统的临床药学工作,专业化的临床药师队伍严重缺乏,药学临床学科发展落后,与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不相称。

回顾先进国家临床药学其发展根据临床药师开展工作可分四个阶段:1单纯药品供应,不介入临床;2对医师处方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3在医师开处方前与医师共同研讨,并决定用药方案;4有限的药疗决定权,如外科手术的抗感染、止痛等。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内的临床药学发展水平介于单纯药品供应和对医师处方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尚处于临床药学的初级阶段。

而且按目前的条件,依托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以往积累的数据,开展第二阶段的工作已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开展第三阶段的工作,即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决策过程,这也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分析我国开展第三阶段的临床药学工作困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药师自身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欠缺,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用药决策中难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理论;(2)国内没有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固定方式开展临床药学成功的例子不多。

(3)临床医生对临床药学工作内容了解不多,对临床药学工作缺乏热情。

2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医院临床药学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1)明确临床药学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虽临床药学工作在国内开展多年,但学科编制问题未得到解决。

临床药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虽列为医院分级考核标准,但所占分值微不足道。

鉴于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以法规的形式,设立临床药学科室,广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是一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治疗为目的的药学学科。

其工作对象应当是人,重点是解决临床病人用药中的各种问题。

涉及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药学情报服务、协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利用评估及药物经济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静脉注射液的配伍等。

(2)培养不同的临床药师在国外实施药师法或药房法的医院药师资格是按照法律规定审定的,受过高等药学专业教育,并经国家考试,登记注册的执业药师。

而我国尚未颁布执业药师法,而且医院药师职称也很多,分中药师、西药师两类,各类中又分为主任、副主任、主管药师、药师和药士等职称,晋升活动频繁,明确分工困难,明显缺乏临床实践机会。

为此,培养高素质的临床药师迫在眉睫。

应尽快采取系统学习,系统学习有药理学、医学统计学、药代动力学、生物药剂学等药学基础课程,同时还要学习有关医学基础课程以及治疗药物监测、药学情报等专业知识等。

培训要求在学习常见的技术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基础上,各有侧重和不同程度地掌握不同专业知识,形成学科知识和业务技能互补的整体优势。

(3)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从国外的临床药学发展看,可见开展临床药学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

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首先应做好的用药咨询、用药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学情报的服务等基础工作;其次药师积极下临床,通过参与查房和学习,积累经验并反馈各种信息,根据不同的信息进行处理或研究,开展一两个专题的回顾性病例或处方分析,从而使认识进一步深入。

先从一两个临床较为配合的科室或一些较为典型的病种开始学习和研究,从重在参与到相互交流合作逐渐过渡。

在工作的初期可尝试开展一些项目:如:参与查房和病历讨论,了解熟悉临床治疗和用药的过程,建立药历书写格式,记录病人用药史,建立院内药品信息查询和咨询系统利用计算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可查包括本院使用的任何一种药品包括品名、剂量、价格、部门归属、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信息,满足临床对药品知识的基本需求;药物利用研究和药物经济学分析根据临床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进行药物利用度和药物经济学分析。

重点在抗感染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生物制剂和心血管系统用药。

开展新药评价和淘汰药品结合临床调研和数据分析,分析医院用药的历史和趋势,建立药品类别和品种档案以及新药跟踪系统,为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时对呆滞药品和老药进行调查,为决策者提出淘汰或保留建议。

广泛宣传,获得大家支持和参加积极开展上述相关课题的研究,撰写论文,出版药讯,开辟临床药学专栏,并通过院内外的交流,扩大影响。

3小结。

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其成绩大多是不计报酬。

这不仅挫伤了药学人员积极性,也不易获得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为此,临床药师除了需要踏踏实实、勤奋工作外,还要积极宣传自我,获得医院自上而下重视以及临床医师的认同和紧密配合。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药学人员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一般而言,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关键应做好以临床药物治疗为中心,始终围绕合理用药,从用药咨询、用药分析、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

并结合医院实际配备情况,深入临床,坚持面向病人,直接提供药学服务.保证药物使用安全、合理、有效、经济。

测绘实践课程教学的探讨

期待已久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终于要启动了,我有幸分到了支教组、后勤组、通讯组工作当中去。

作为后勤组的组长,自己认为责任重大。因为一个队伍要准备的物资繁杂和细致,而经费又要明确支出的每个地方,详细记账和选择适宜购买地点相当重要。对于我这个平时就非常马大哈的人来说,记账是对我的巨大考验。因为要明确每一笔账本,且要保证经费不能丢失或者给错。

幸好队伍的朋友们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他们购买的物资都有拿着找我报销,这对于我的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收集好各工作组所要的物资,列成清单。由于明伟22号那天要去实习,所以俊辉和怡生都帮了我很大的忙,东西很重,非常谢谢他们。

卖完东西后,并不代表着准备物资的结束,还要清算钱数是否准确,细致到每个物品的单价和数量都要记得清清楚楚,我想,这样才能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支出明细表。

作为支教组的一员,陈欢师姐根据我的意愿把我分到了photoshop组,由于还不是很熟悉,之前也对photoshop课程准备得不够充分,在试讲的时候,效果实在差到不行。显然我是受到打击的,可是陈欢师姐鼓励我,说不要给自己压力那么大,如果不行可以找她说。我很是感动,所以当晚我就改变教授的主题,根据支教组员们的意见和建议,队员的兴趣爱好,我决定选了科幻水人和阿凡达这两个主题,通过实践和讲课,确实让我了解到这个改变是很好的,在支教的整个过程,让我觉得,当老师其实不好当,备课非常麻烦,特别是讲你并不熟悉的课程,所以当老师,实力很重要。

作为通讯组的一员,写了第一篇通讯稿。说真的,由于自己的其他工作和一些事情,自己负责的那篇通讯稿并没能按时完成,所以比较抱歉。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按时按质量完成。

这次5天的三下乡,不管是支教方面,后勤方面,调研方面都学到了很多,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对人的理解,学会换角度想事情,不管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希望在下一年的工作中继续弥补自己的不足。

穿越风雨感悟成长。

七月流火燃烧着无悔无怨的青春,炎炎夏日倾注顽强坚毅的激情。20xx年的7月,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有5支队伍踏上了三下乡的征程。谈到“三下乡”,大部分人的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郁郁葱葱的逶迤山峰,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傍晚炊烟袅袅的村庄,随风而动的幽幽青草,以及破烂的教室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这样的情景在某种程度上称得上唯美,也能让久居在繁华城市的大队员们有一种新鲜感和满足感。

可这一切并不发生在我们这支队伍。7月23日,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赴广州萝岗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在一片欢快谈笑声中来到的是广州萝岗区非常有名的中学——玉岩中学。在这所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的学校里我们没有遇到尴尬的住宿问题,没有为吃饭问题伤透脑筋。但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4天的下乡征程在排除了硬件的后顾之忧后,仍然坎坎坷坷。但却因为这些困难,我们17名队员携手见证团结,感悟人生,体会友爱。我作为其中一名队员,在付出中收获;作为一名队长,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提升。

“为伊消得人憔悴”

“情寄电脑夏令营,意传玉岩塑人才”。支教组的活动在如此优越的硬件设备上开展,加上支教组组员的精心准备和良好的师范技能,我认为是毫无难度的。但事情却在一波三折中发展,组员可谓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考虑到玉岩中学队员已经具备相对于其他中队员更良好的计算机知识,我们支队伍的支教以电脑夏令营的形式开展,希望能教给队员更高层次的电脑知识。但俗话说得好“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出发前几天,我们被告知,本次活动学校不提供机房,这使我们陷入了很尴尬的境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安排的photoshop等课程的实操性很强,没有了机房,无异于砍柴没有了斧头,我们不得不另想办法,将队员的笔记本电脑带过去。同时,校方认为我们的课程过于单调,希望加入有趣的第二课堂的内容。这明显是与我们“电脑夏令营”的主题背道而驰的,但校方的意见又如此重要,我只能让支教组改变课程安排,加入辩论赛,礼仪培训,心理培训等有趣的课程。在与校方的几次协商中,支教日程安排表终于出炉,出发前几天,全体支教组成员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找资料,备课,试讲,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支教的到来。

在踏上玉岩这块土地第一刻,没有我预想中的来自校方的热情接待,只有冷酷的校警的盘问。我意识到这就是农村下乡和城市下乡的区别,我明白,在这里,我们必须自力更生,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提着行李,领着队伍,我来到团委办公室的门口,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告知,参加夏令营的队员可能不足10人。晴天霹雳般,全体队员陷入沉默,而后抱怨,激情被浇灭,情绪下降至冰点。我无法想象,一个10个人不到的班如何开展支教,我们的三下乡难道就要这样胎死腹中吗?不!绝对不可以!在冷静过后,我和陈欢商量,决定给报名的队员一个个打电话,说服他们参加。在指导老师赖老师的提醒下,我明白到一支队伍的士气是何等重要,所以在我自身情绪也及其低落的情况下,我还是要笑着鼓励队员们要坚强,要客观,即使只有10个队员,我们也要竭尽全力地教。支教组的课程不变,但我会安排更多的人到调研活动中,毕竟调研是我们队伍的重点。

在支教组组员的努力下,有12名队员参加夏令营活动。23号下午,在整理好宿舍后,我立刻带着宣传组组长李迪到我们支教的课室布置。课室很现代化,原本是用来开会的,在蓝色气球的衬托下,更好看了。队员很早就到齐了,都是初一的队员,很活泼。在“师生破冰拓展交流会”开始前,队员就已经和队员混在一起了。我可以遇见,在这样小班教学的形式下,老师和队员的感情会更深入。

只是,支教的第一天,我们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队员是初一的,没怎么接触过计算机,我们安排的photoshop培训课的难度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大,他们很难消化。思考后,我建议,用师生的生活照来进行功能操作。果然,加之生动有趣的语言,一反以往枯燥的培训形式,队员对课程的兴趣增大。其他的兴趣类课程,队员的积极性挺高的,收获也很大。记得在上完礼仪课后,队员开始研究起我走路的姿势,站姿,坐姿等,还不断纠正我,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模样。

除了课堂式的活动外,我们还开设了辩论赛、趣味运动会和小晚会等新鲜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队员和队员的距离一步步的拉近。我因为要照顾到整只队伍的进度,所以不是每项活动都有参与进去。但那场辩论赛却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在对辩论结果进行了点评后,我发现距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于是突发奇想,要进行一场小小“新闻发布会”,由队员问问题,老师坐在台上进行回答,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师生双方能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果然,队员都很积极,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单纯的问题。看着他们迷惑的表情和闪烁的眼睛,真的不得不感叹年少的天真与单纯。我记得有位队员问我,“发生过最糗的事是什么?”我想了想,脑海里什么都没有浮现,只能蹦出一句“我一般都会把记忆中不开心的事忘掉的。”结果引来台上队员和台下队员的一阵爆笑。我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现在想想,跟队员的相处总是那么的轻松快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其实很简单,当你在付出时,你同时也在收获。我们为这帮队员“衣带渐宽终不悔”,即使在最失落的时候都没有放弃他们。他们也在日常的生活点点滴滴中感受到我们的用心,也在用他们的行动来回报我们。或是拉着我们的衣角跟我们说“一起去吃饭吧”,或是在日记里那一句“好喜欢这些哥哥姐姐啊”。简单却真诚。4天的相处很短暂,但是感情却会沉淀在心底。

“柳暗花明又一村”

“调研南粤双转移,共建和谐新广东”,调研是我们此次实践活动的重头戏。但实践地校方没有为我们提供任何帮助,在广州这块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里我们也没有找到任何一个附着点。前期工作开展步履维艰,但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我们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了解萝岗区在劳动力转移政策实施两年下劳动者生产生活的变化情况,本次调研分3部分,采访政府,企业及居民。政府和企业因为事先没有门路联系到人,单纯靠自己打电话过去,吃了很多闭门羹,没有人愿意接待。并且刚好遇到周末,企业都以周末不上班的理由推辞了。别无选择,只能先进行居民的调查访问,调研组25日下午展开盲目的“街道扫荡调研”,可想而知,效果很不理想,6名调研人员用了1个小时找到一条人流不多的街道,进行了4个小时的调研,只完成了15份问卷。晚上8点,调研人员垂头丧气地回到学校。

我知道,单纯靠我以及调研组成员,是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的。这时,我想起了指导老师,赖老师讲起的一个词,“头脑风暴”。是的,我们这支队伍是17个人,而不是个别的1,2个,更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要有新想法,必须集思广益。于是,我一改每天的总结会议形式,不再由我一个人来总结和安排工作,而是大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大家提出解决的方法,分析这种解决方法的优缺点,进而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果然,“头脑风暴”中并发出很多新鲜的想法,包括在学校内部访问外来工,在人流多的车站旁找人填问卷,借助支教组队员找到适合调研的居民区等等。一时间,队员变得很活跃,大家各抒己见,相互指出提出解决方法的优缺点。我很明显地感受到,在会议中,每个人都在为队伍的成果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再是各自各顾自己的小组进度。我相信,一个团结的集体是强大的,而我们队伍正是这样的团体,正无所畏惧地向前冲。

在支教结束后的一天里,全体队员出动外出调研,最后完成近200份问卷,采访了3个政府部门,3个企业。获得了所需的数据,得到了完善的资料。正因为是完全的“白手起家”,我特别珍惜这次的调研过程和结果。期间,我尝试了新的领导形式,我体会到团结的力量。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17名队员,组成了这支“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赴广州萝岗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每一名队员都是一根流动着沸腾血液的血管,纵横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清晰可见的脉络,见证我们4天里的成长。4天里,这些团委下一届的精英们同住一个屋檐下,一同嬉戏,一同为我们的目标而奋斗。无畏所有艰难,只因“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陈欢为了支教的事情每天忙里忙外,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玉梅在出发前为了联系沟通学校,撰写方案,不知道熬了过少个通宵;秋蕊、达辉、成武、纯燕每天都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出外调研,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却从来只会把苦往肚里吞;李迪是每次活动会场的“美容师”,用气球彩带就能挑动热闹的气氛;霭华是我们的“移动银行”,身上带着整个队伍的经费,要花钱的时候总忘不了她;雨雪、明伟用相机记录我们的点点滴滴,他人娱乐时,自己只能在旁边负责拍摄,即使在这些相片里找不到自己的身影也毫无怨言;俊辉手被叮伤肿起一大块也要坚持去街上派义务维修的传单,仅仅因为不想脱离队伍;怡生的相片不知多少次被用来做支教的素材,被p得面目全非也只会一笑而过;伟峰负责了所有的横幅和锦旗制作,一路来任劳任怨;林璇为义务维修到处出去寻找场所,想尽方法吸引当地群众;美颜每晚在别人要入睡时仍在整理当天的通讯稿;惠玉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她,她就会在哪里。

在义务维修顺利举办后,大家都无比兴奋,每人抱着半只西瓜,坐在地上,疯狂地啃着,肆无忌惮地调侃、谈笑。吃完后,伟峰捧着大肚子跟我说“节俭真是令人受折磨的美德啊!”(因为买西瓜的钱是平时省下的。)我听后,笑得惨绝人寰。

回忆起下乡的短短的4天,总会让我的嘴角泛起涟漪。他们是那么可爱的一群家人,永远直面挑战,笑对人生。

有句话这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团委2年的培养,让我储蓄了很多知识和经验,而在这次下乡中,作为队长,我将所学的用于实践,用眼睛去审视,用大脑去思维,用冷静去面对,用双手去奉献,带领着整支队伍朝着目标前进。作为队员,4天里,我在与其他队员、与队员、与政府官员、与当地居民的接触中收获真情、宽容、感恩,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懂得了什么是爱。就如我们的队歌《爱的翅膀》里所吟唱的:

前面的路还很长。

带着你的梦想。

朝着成功的方向。

鼓起勇气向前闯。

我们的爱是你的翅膀。

给你穿越风雨的力量。

你的幸福是我们的愿望。

一起打造一个属于你的天堂。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讨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结合中国海洋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在学校及山东省的地位和特点,提出了发展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门专业课,其目的是让刚刚踏进校门的大一新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首先应该在这门课中融入涉海土木工程的理念。本文首先阐述了涉海土木的概念,明确了其与传统土木工程和海洋工程的区别。随后,针对《土木工程概论》中的各个专题,提出如何将涉海理念有效融入其中。进而让大一新生明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之处,为培养具有海洋背景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涉海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概论;海洋背景。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yj11)(2013yj20)。

作者简介:杨树桐,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

一、前言。

土木工程是个庞大的学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随着整个世界的日益变化,建筑也随科学的进步而发展。新的力学理念、新材料的发明和创造不断引入建筑中。土木工程,顾名思义,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还包括水利工程、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也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分支。土木工程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派生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等学科[1]。

目前,全国拥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超过400所。我校中国海洋大学系教育部直属985、211院校,以海洋科学与水产为主要研究特色的综合型大学,但土木工程专业的排名在全国仅89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历史较短。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隶属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学院于1983年成立。1990年成立工民建专业,开始招收专科;1994年开始招收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更名为土木工程专业;成立土木工程系。目前主要方向为建筑结构工程和道桥工程。第二,土木工程学科在全校属于弱势学科。中国海洋大学是以海洋、水产为主要特色,学校绝大部分资源投入海洋学科、水产学科、地学与海洋工程。传统的土木工程在海洋大学的地位较为尴尬。第三,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属于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全力支持海洋事业的`发展。此外,驻青高校中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历史悠久,发展较为全面。因而,我校土木工程的发展无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改变我校土木工程学科的现状,使其在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甚至山东省占有一席之地,在传统土木工程中融入涉海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将涉海作为特色,而且必须在大一新生中普及涉海土木工程教育。《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各专业课的入门课程,在其中融入涉海土木工程理念,让学生深刻领会专业的特色。

二、涉海土木工程的定义。

涉海土木工程,与传统的海洋工程有本质区别。传统的海洋工程,从其所指的结构物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两类:沿岸结构物和近海结构物。沿岸结构物是指水工结构物,如防波堤、海底隧道等。近海结构物指与海上石油勘探及生产有关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生产平台、贮油罐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构物。实际上,海洋工程多是为海洋石油工业服务。涉海土木工程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与传统的土木工程有一定的区别,本文将其定义为传统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在海洋环境中的实现。换句话说,利用陆上建筑物、桥梁等的设计方法和理念,结合材料耐久性的相关知识,为海上建筑物、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涉海的土木工程领域服务。发展涉海土木工程,不仅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方向,同时也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的号召。为目前国家重点支持的海岛建设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土木工程概论》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向导作用,肩负着把刚刚高中毕业的大一新生迎接入土木工程行业大门并使他们了解、熟悉进而热爱这个专业的重要使命[2]。《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工程防灾和抗灾、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土木工程设计方法[3]。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课9个周,共计18学时。课程讲解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分别为专业课程介绍、建筑设计概论、工程结构概论、工程材料概论、工程力学概论、工程施工概论、经济管理概论、道路桥梁概论和工程防灾概论。

在每一个专题中融入涉海的理念,将成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概论的特色和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概论》的第一讲专业课程介绍中,应首先为大一新生介绍我校土木工程的特色之处,提出涉海土木工程的概念,并让学生们明确其与传统的土木工程和海洋工程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介绍专业开设的课程和学科的发展特点。希望通过第一专题的学习,使得大一新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涉海土木工程的概念。

土木工程设计主要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因而,《土木工程概论》的第二讲与第三讲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入门章节。以往两部分的讲解中主要针对的是陆地房屋与桥梁。根据涉海土木工程的特点,今后这两个专题的讲解中应以海岸与海上建筑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建筑设计方面,将从建筑物体型选择、通风、采光等方面介绍滨海地区建筑物与海上建筑物的建筑设计特点,合理规划方案。并为学生们展示一些海上建筑物的真实照片或效果图。结构设计方面,应在讲解陆上建筑物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海洋环境下建筑物与桥梁的特点,主要包括荷载形式、钢筋选型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等。课件中尽可能多搜集一些海上娱乐中心、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的图片为学生们展示,同时介绍涉海结构的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该专题的讲解主要包括传统建筑材料、近代建筑材料及现代建筑材料。涉海建筑物和构筑物中,由于海洋环境下氯盐和硫酸盐的侵蚀,材料的耐久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该部分中,除了目前陆上土木常用的建筑材料外,高耐久性材料应为学生们做一定的介绍。

工程力学概论是我校土木工程教研室经过讨论并结合学生们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增设的一个专题。结构设计是通过确定的荷载形式,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经济为代价,利用力学原理对结构构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因而,工程力学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但同时也是土木专业学生们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在《土木工程概论》中开设工程力学概论这一专题,旨在让大一新生提前在脑海中形成力学的概念,培养大家学习力学的兴趣。为后续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以往工程力学概论专题中主要介绍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同时对土力学和弹性力学也做简单的介绍。但作为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考虑到建筑物和构筑物所处的环境,水力学与流体力学将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工程力学概论专题中,水力学也应该作为重点介绍的内容。且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示流体作用方式和特点。

工程施工概论专题主要包括基础工程施工、结构工程施工、现代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发展展望。作为近海及海岸建筑物与结构物的施工,基础工程施工是关键。该专题宜将海岸地区吹填土等软土地基处理和近海地区桩基础施工补充其中,并作为重点讲解内容之一。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宜结合港口码头施工组织进行讲解。该部分专题配合相关的视频或动画,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激发大家学习涉海土木工程的热情。

道路桥梁概论专题中,除了路面结构、路基、道路线形设计、桥梁选型、桥墩等,应着重介绍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以体现涉海土木工程的特点。该专题可以大量图片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示美国的金门大桥、我国的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以及日本的青函隧道、青岛的胶州湾海底隧道等世界著名的海底隧道。

以往在工程防灾概论专题中,主要介绍三种灾害,即地震、风灾和地质灾害(山体滑坡)。而处于海洋环境下的结构物,海上的台风、海浪的冲击作用,甚至海啸应是涉海土木工程领域常见的灾害型式。该专题的讲解中,应重点介绍滨海地区强台风和海啸引起的地质灾害情况,并赋以相应的图片或视频。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沿海或海上结构抗灾及改造加固。

四、结论。

为提升中国海洋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在学校及山东省的地位,结合学校特色发展涉海土木工程专业势在必行。《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门专业课,其目的是让刚刚踏进校门的大一新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首先应该在《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中融入涉海土木工程的理念。本文首先阐述了涉海土木的概念,明确了其与传统土木工程和海洋工程的区别。随后,针对《土木工程概论》中的八个专题,即专业课程介绍、建筑设计概论、工程结构概论、工程材料概论、工程力学概论、工程施工概论、道路桥梁概论和工程防灾概论,分别阐述了如何将涉海理念有效融入其中。进而让大一新生明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之处,为培养具有海洋背景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京浩。土木工程―――一个平实而又重要的学科[j].工程力学,,24(sup.i):1-31.

[3]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探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结合论文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中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与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本位转向职业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机械制造行业的各类企业培养操作普通机床进行零件加工、机械设备装配调试与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门培养与机械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技能型人才,实行“工学结合”显得更为必要,因此,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校本专业正在探索实施以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应用到教学中。

一、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年采用基础知识学习与相应基本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主要培养学生首次就业的岗位胜任能力;第二学年采用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学年专业拓展能力学习与培训、毕业设计,与就业结合的顶岗实习。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依托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大型企业,运用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二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的顶岗实习。第一年:进行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相关课程实训环节训练,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能力。第二年: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相关课程实训环节训练,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第三年:与就业结合的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中结合就业开展顶岗实践活动,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培养学生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能力本位、就业导向,校企合作1+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根据这一主线我校与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实现“办校入企”。第一年:学生在校内进行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相关课程实训环节训练,入学初期进行“看生产,讲专业”认知实习,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能力;第二、三年:把班级建在企业,岗位工作项目即典型的工作任务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紧密联系。车间就是教室,学徒是学生,师傅是教师,根据培养目标,专业课由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去教学,毕业后学生在岗位上继续工作,既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又能成长为岗位上的熟练操作工。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企业会付给学生劳动报酬,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企业为了让学生能上岗必须承担培训任务,这样,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而企业由学生来承揽加工业务,从中产生了效益。

三、“订单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对用人的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它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这种模式让学生明确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明确岗位上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同时不用担心就业,企业也有后备工人,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三方共赢的一种工学结合教育教学形式。我校曾与多家用人单位合作开办了“订单班”,效果很好。

四、“引企入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与本地区的大型企业联合成立培训基地,企业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真实的工作任务,企业提供能工巧匠指导学生进行真实的生产工作,学校出师资,针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由双方共同对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在做学,学中做,学校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能培养出适应性强、企业急需、动手能力强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要不断地探,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适用的,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

[音乐论文]多媒体CAI运用于乐器法教学的探讨多媒体音乐课程

多媒体教学技术主要是通过听觉、视觉等因素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直接感官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可以通过教师根据课程所教内容准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方式,给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感受。

同时,多媒体教学技术所拥有的多样教学素材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时,也丰富了学习内容。

(二)教学过程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在我们传统教学中,往往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展现教学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难以引起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学过程缺乏形象和生动性。

如笔者在过去教学中,以为教学设备有限,只能采用传统模式教学。

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是歌唱教学环节,还是基础乐理知识教授环节,又或是音乐欣赏环节,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比较低,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

相反,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音乐教学中,笔者通过形象的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直观展现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则有了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有效提升。

这种直观展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使音乐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体现师生间的交互性。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指出,教学活动需要体现交互性的特征,即师生间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讲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以促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对唱、领唱、合唱、试唱、模唱等的交流,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交流。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小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以及课外各种补习班的压力,使得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失去兴趣。

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如笔者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给学生播放各种世界名曲,以及国内外的各种乐器,并且介绍这些乐器的由来和背景知识,使他们在书本学习中,也能产生对音乐的兴趣。

正因为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得音乐课在较语数外等主课学习中受到学生的重视,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有效丰富教学手段。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除了单纯的讲解乐理知识,就是带着学生唱歌。

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得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也相对有限,教学质量也就不会高。

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单纯利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时,因受到自身性别的限制,在合唱部分教学中,男声不能示范女声的声音,女声不能示范男声的声音,这使得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示范难以进行的尴尬。

而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传统教学后,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

如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乐理知识的教学时,笔者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动画与乐理知识有效结合制作成flash动画,使得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深入的学习了乐理知识。

又如,笔者在教学中还时常通过音乐软件,对学生独立演唱的部分录下来,并通过录音回放,使学生能够清晰的判断出自身歌唱所存在的问题。

学生通过与原版音乐的对比,寻找不足,并加以改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符合素质教育对于音乐教学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审美意识。

素质教育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要求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掌握简单旋律的歌曲,并熟悉和应用基础乐理知识。

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时,不仅有效传播了音乐教学的知识,还可以对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这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符合了素质教育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

(四)丰富课外音乐教学活动。

小学的音乐教学,除了课堂内教学外,还包括课外活动的教学。

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所遇到的课外活动,主要是一些文艺演出活动。

提起课外文艺演出活动,我们音乐教师都很熟悉,甚至都是好手。

但是,演出就需要有音乐,而为了表演形式的创新,在音乐的伴奏和长短要求也会各异,这就需要多媒体技术来解决。

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还可以剪辑音乐、视频以及合唱伴奏的制作等。

因而,掌握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丰富课外音乐教学活动。

(五)有利于教学情境的营造。

小学的音乐教学,主要使学生能够将音乐这门艺术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学的情境是学生是否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

多媒体则可作为营造教学情境的良好手段。

正如多媒体可以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直观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从而体验音乐的美,使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学习音乐。

此外,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使得教学内容通过声像等形式,使学生完全投入其中,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是学生乐于学习音乐,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之一,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老师需要不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以此来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

作者:饶芳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实验小学。

探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结合论文

《机械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集合了金属热加工、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与刀具等多门课程。涵盖了从毛坯制造到机械产品装配的全部知识,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由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涉及面广,教学难度较大。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下面谈一下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本门课程教学现状。

这门课程虽然比较主要,但是现今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必要的数学及物理相关知识,甚至有的学生完全没有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自学能力。而这门课程文字类的知识较多,虽然有部分的图示和例子,但是对于没有任何机械类相关实践知识的中职生来讲,学习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对于这些学生要想在日后的本专业学习工作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学好本门课程这样的基础知识又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如何教好这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

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学好这类“比较枯燥的课程”的关键。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教学这一概念越来越普及。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在信息化教学中大量的引入了教学课件(ppt)、电子互动白板等手段,让学生在抽象的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对现实实践的直观认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中车床结构部分,书中只有一个图示,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机床的形状,用引线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用大段的文字解释各个部件的具体功用。学生学起来不仅很枯燥,而且对车床各部分的动作很难理解。引入了课件之后,可以用真实的图片和具体的车床操作视频来讲解,这时学生的精力非常集中,而且连一些后进生都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各种金属切削加工方法时,我引入了一段德国“德玛吉”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样件的广告片,片中包含了多种的加工方法,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各种加工方法的实际加工过程,还让学生了解到了本行业尖端技术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兴趣,增强本专业工作的信心。

如前面所说,《机械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认知学习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记忆的加强都是十分重要何必要的。

比如在“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这一章节,书本中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讲解得再详细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学到如何加工一根轴。因此,把学生带进车间,由教师结合实际零件的加工,一步一步讲解轴类零件的加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提前让学生感受工厂的氛围,学会在车间中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四、比较学习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由大连理工大学组织的暑期培训。培训期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的一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基本问题与课程开发》课程让我受益良多。其中提到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情境设计比较学习法对中职实践教学有很大的意义和帮助。

比较学习法的原则是:比较必须三个以上、比较必须同一个范畴、比较中重复的是步骤而非内容。基于以上方法的思考,我将《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中轴类零件车削部分的知识如下:

比较必须三个以上:简单轴类零件的车削、带有方沟槽的轴类零件的车削、带有方沟槽和螺纹的轴类零件的车削、带有方沟槽、圆弧沟槽、螺纹的轴类零件的车削等。比较必须同一个范畴:轴类零件的车削。比较中重复的是步骤:车刀安装、毛坯装夹、试切、车削一端、掉头、车削另一端。基于以上过程学生不仅实现了对轴类零件车削方法的学习,对车床的结构和切削运动有了更加感性和深入的认识,增长了动手能力,而且学习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学习更深一层次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对简单的知识重复应用,加深记忆。同时对于那些参加中职升高职考试的学生,这些内容又是技能加试过程中必考的内容。不仅学习技能又针对考试,可谓一举多得。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急需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进入企业后能够尽快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作为中职机械教师,要积极响应这种需要,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面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提高中职机械教学的课程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地方工科院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的探讨

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以大学生创业园、阿里巴巴e人才学院、工学结合模式等几个创新实例为依据,强调了“以创促就”和“工学结合”两种模式运用的效果,探讨如何建立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开拓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就业工作新局面.

作者:张代宇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009“”(22)分类号:g64关键词:工科就业创业创新工学结合

探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结合论文

我们开展机械加工实训工件综合利用的研究,通过实训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加工出来的部分工件具有使用价值,从而节省学生实训耗材的开支,促进实训基地运行的良性发展。

一、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技术及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虽然各高职院校纷纷建起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实训基地,但是从实践技能的掌握到熟练再到精通,是和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成正比的,因此决定了实训教学是个高成本低效率的教学环节。

如何最大限度地综合有效利用实训基地资源,降低实训教学成本,获得最大的实训效果,成了实训基地运行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的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及模具制造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开展机械加工实训的课程,而机械加工实训是个高消耗的实训课程,不仅要有高昂的设备投入,而每年不菲的实训耗材开支也使得不少的学校苦不堪言。

如何使学生学到技术的同时学校又能减少开支,这是每个学校都在研究的问题。

现在的机械实训基地普遍存在着单门课程各工种各自训练的情况,各门课程之间各专业各系部之间没有联系,就是同一门课程的前后训练在工件使用上也缺乏有效的联系,学生每加工出来的一个工件即无用的废品(比如数车加工出来的一根轴,数铣加工出来的工件,线切割加工出来的工件等等),这些都是独立的工件,是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而设计出来的,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要提高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必须要经过加工大量的工件加工,虽然学生经过这样的实训后,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加工出来的零件没有任何使用价值,造成很大的浪费,使得很多院校不堪重负。

有些学校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只能缩短学生的实训操作时间,也就是降低学生的操作技能标准,学生只懂得基本的操作,无法加工出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水平达不到社会的要求。

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是和学生技能训练时间成正比的,而学生技能训练时间的长短和材料消耗又是非线性的。

在技能训练的初期,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停机、调整、测量、准备刀具等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操作训练消耗材料比较少,而进入后期,由于学生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加工速度的加快,所消耗的材料要大得多,因此许多学校就从缩短学生的训练时间来减少耗材的支出,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提高了。

现在很多院校也在研究如何搞好实训基地运行的问题,普遍的做法有校企联合办学,承接外来加工,校办企业等等,但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名不副实,有的举步维艰。

第一,很多校企联合办学,学生很难在企业实际开展操作实训,大多是以参观的形式完成的;第二,承接外来加工的,遇到设备问题,学生操作熟练程度、技术水平问题,废品问题,赶工交货时间问题等等;第三,校办企业,只有大型院校才办得到,但是同样遇到资金、产品、经营风险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如何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减少耗材的支出,或者在消耗材料的同时,学生加工出来的是有价值的工件,这些工件可以用在其他实训项目上作为毛坯或者半成品,或者其他实训设施上的某个零部件,或者直接出售给企业作为产品的一部分,用来部分补充学生实训过程的消耗,以维持实训基地的良性发展。

三、我院在机械加工实训工件综合利用的几点做法。

我院从几年前就开始着手研究机械加工工件综合利用的研究,现已经在普通车床实训上实施,并初见成效。

如果我们能够对要进行实训的工件,通过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在保证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训技能的基础上,务求工件具有实用价值。

首先我们考虑单门课程实训工件的前后再利用的问题。

例如普通车床的实训,我们实施的是初级实训再到强化训练(考中级等级证)的实训模式。

开始初级实训的时候,主要是训练学生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如熟悉机床结构,控制基本尺寸,学会各种表面的加工方法,磨刀装刀以及量具的使用方法等等。

这个阶段学生用的材料不多,我们设计的零件比较简单,在轴上多设置几个不同尺寸的台阶,让学生反复练习,基本上就可以控制尺寸了。

但这一阶段在刃磨刀具上的消耗比较大,因此我们先用旧刀杆给学生练习磨刀,当学生基本磨出刀具的各个刀面形状出来后,我们改用白刚刀给学生使用,最后才练习刃磨硬质合金刀片,经过这几步的练习后,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磨刀这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在强化训练阶段学生加工速度较快,这段时间消耗的材料是很多的,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设计的零件的结构上考虑前后使用的衔接。

例如前面调头加工的零件作为后面一夹一顶或双顶尖加工的毛坯,双顶加工出来的零件还可以作为外圆磨床加工的毛坯,外圆磨削加工完的零件还可以留做《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偏摆仪零件检测的教具等等,从而大大节省了学生实训的材料消耗。

其次,我们考虑系部内各个专业之间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实训之间的衔接。

如我们在模具专业搞模具和毕业课程设计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模具,这些模具所包含的零件能满足学生的'实训内容要求。

当学生要进行实训加工时(或者其他专业的学生实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训的进程,从这套模具里面抽出部分零件出来让学生实训加工。

实训刚开始的时候加工简单的零件,随着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选择加工复杂些的零件,最后通过补充一些零件就可以组装成一套完整的模具作为实训设施保存下来,这套模具可以用来做理论课教学的教具或者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测绘的实物。

第三,我们还在全校各系各专业之间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方向和已开展的实训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加工出来的工件成为实验实训设施的一部分。

例如在资源系的实训设备——采矿破碎机的和浮选机的改造中有部分零部件就是我们学生生产出来的,为学校节省设备采购开支几万元。

另外机械专业学生实训加工出来的零件还可以作为汽车专业的实训设施等等。

第四,我们考虑学生实训工件和企业产品之间的联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考虑的是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获取适当的材料费补贴,并不是考虑如何赚钱的,一般我们外接零件的加工费以能够补贴刀具费和人工费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外接件的价格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当企业有了需要外协加工件的时候也会主动和我们联系,学生实训有了充足的毛坯资源,保证了的学生实训课的顺利进行,学校、学生和企业实现了三赢,效果很好。

通过对学生实训内容、加工的工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机整合和设计,既保证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又使得前面加工出来的工件成为后面要加工工件的毛坯,学生实训加工出来的工件或者成另一实训项目的材料,或者成为另一实验实训设施的一部分,或者某一教学教具,或者成了企业产品的一部分,这样加工出来的工件具有实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消耗的材料转换成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通过出售或置换来补充实训基地的支出,减少了实训基地部分耗材的开支,促进实训基地运行的良性发展。

四、我院机械加工实训工件综合利用研究取得的成果。

我院在—主要在机电工程系展开机械加工实训工件综合利用研究,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系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我们取得如下的成果:在工件的前后利用上面,仅学生车工强化训练阶段全年节省材料1200千克,按市场材料费5元/千克计算,共计6000元;在模具教具制造中,学生自制模具18套,如按市场购买价每套模具平均1500元计算,共计27000元;在对外加工中,按学生学习相应的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和学生当时的操作熟练程度,估计消耗的材料约择合千克,共计10000元。

我们仅就能够量化的材料消耗上面来计算,在一年的时间里,通过机械加工实训工件综合利用上面为学院节省学生实训耗材开支4万元左右。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教育模式上也是逐步实现由教师灌输模式到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于机械类工科专业而言,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教学是教学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块,在学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上起到关键作用。

一、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思路。

1、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必要性。

地方工科院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的探讨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有效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立足于技工院校,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实践课程进行相关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分组教学的初步探讨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中川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学生知识的领悟、学习技能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培养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阐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论文]多媒体CAI运用于乐器法教学的探讨多媒体音乐课程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以其绝对的优势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播放声、图、影的内容,让学生不仅能够听到音乐之美,还可以通过视觉看到音乐之美,进而从内心深处感受音乐之美,使学生更加身心放松地感悟到教学环境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音乐学习中更加富有新意。

1.2多媒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的学习便更加主动,学习效果更佳。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隐藏在音乐背后的小故事,这样就可以使音乐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这样的教学形式将会使学生印象深刻,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大大提升了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1.3多媒体能够丰富教学方法,使之具有多元化特点。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通常采用的形式是讲解乐理知识——教师示范——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

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还会出现由于客观因素无法示范的尴尬。

例如,在向学生示范男女混合演唱的时候,教师无法一身饰两角,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将多媒体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音像感,这与传统的单纯讲解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优化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

2借助多媒体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

乐曲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在进行乐曲欣赏环节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播放乐曲——进行讲解——再听音乐。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但却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乐曲,更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感悟乐曲带给我们的意境和情境,在此过程中学生不能获得亲身的体验,使得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较差。

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完整地看到乐曲的整个演奏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乐器,让学生对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有进一步的了解,使得学生的乐器知识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再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花儿与少年》这首乐曲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投影,并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手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乐曲指挥的手势、表情等方面变化的细节,并注意小提琴表演者的动作变化、神情变化等,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蕴含的感情。

以往采用教师示范的方法,无论是合唱、独唱、齐唱都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

这样单一地靠教师示范进行的教学,不能充分体现教学的实效性,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精力完全地放在示范上,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不正确的演唱进行指导。

另外,教师示范性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例如,女教师无法体现音乐作品男声独特的魅力,而男教师更无法演绎音乐作品中女声的柔美。

在这种局限性教学环境中,教学只能尽力而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层上,只会简单的模仿,对音乐乐理知识也是一知半解。

引进多媒体能很好地解决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多媒体不仅能够向学生展现不同的演绎形式,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各自的特色和魅力,还能够很好地弥补教师示范环节的局限性,通过多媒体的配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男女生合唱的艺术效果。

同时,也会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所隐藏的其他信息,如乐曲产生的背景、乐曲的原素材、乐曲所要传达的思想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将音乐与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增强音乐的现实价值和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乐理知识时经常是照本宣科,没有新意。

而多媒体环境下的乐理教学,在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以此提高乐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乐理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通常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利用多媒体多元化的表现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利用多媒体具有声、图、影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第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乐理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使之深入地了解乐理知识的提出及演变形成过程,根本上加深学生的理解。

3结语。

多媒体引进小学音乐教学,已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多媒体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效果更加优化,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者:盛群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分组教学的初步探讨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进行分组模式的教学,有利于全面调动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将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对英语分组教学进行一定的深入分析与探讨,借以希望不断完善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组教学;新课程理念。

新课标强调初中英语必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的兴趣出发,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合作参与、体验实践式的任务型与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途径。而分组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有效引入,正是对新课标英语教学要求的有益尝试与践行。本文将从课程理念出发,对英语分组教学进行一定的深入分析与探讨,借以希望不断完善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提高英语水平。

在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当中,分组教学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硬性灌输式传授语法、单词的模式,由以往被动学习转变成了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英语分组式教学的引入,使得学生在进行小组交流的环节当中,争取到了比以往更多的语言运用与表达机会,不但培养了他们的表达力,还提高了其口语方面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传统的语言功能。再者也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水平,在分组式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相互启发,进而确保从思维上产生碰撞,达到在参与中锻炼的目的。与此同时,在不断分享智慧与经验的`过程当中,还可逐渐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确保他们都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团队意识,这对当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

如前所述,分组式英语教学的作用与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尽量提高英语分组教学水平,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分组教学要始终坚持一定的时效性与针对性的双向统一。

分组式学习的建立,也必须基于需要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根据学科难易程度以及教学目的来决定是否可以采取小组教学模式,比如,在内容难度相当大,在自行解题的过程当中非常吃力的情况下,引入分组式教学就相当有必要。

2.在英语分组教学过程当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及反馈功能。

分组式学习的引入,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完全动摇,如果小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各类问题,对教师来讲,要及时对其进行解决与点拨,有见解之处也要及时嘉奖。在问题输出阶段,还要相应做好裁判及监督方面的工作。由于在分组学习过程当中,不能只抛出问题而不得到答案,所谓付出就有回报,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必须做好有效反馈分组效果,并对其做出准确且及时的评价,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都要予以指出。

实施英语教学的关键与前提即是分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只有优化合理的分组才能切实达到效果的最大化,在实践的过程当中,笔者对英语课堂分组教学总结出如下经验。

1.分组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不断优化分组情况。

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引入分组式学习模式实际上就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配不同或相同的学习任务,这样做的原理就在于不断减少的学习量,形式也更为灵活。然而小组的划分也不是随意的,只有合理科学的划分模式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进行小组的划分之时,必须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量”与“质”都是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先就“量”方面来讲,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5~6人为宜。至于“质”的方面,则必须按照学生能力水平及知识程度来进行有机搭配,每组都有一定的后进生、中等生及优等化,采取以优带全的方针,确保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有助于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统筹兼顾的划分模式,更易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精心选择,培养组长。

在这种学习模式之下,小组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小组组建好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开始展开合作学习了。为了尽可能确保小组的合作富有成效且正常运行,挑选好的小组长,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是相当有必要的。在英语学习小组当中,小组长担负着重要之责,比如,联络指导老师、检查与督促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与此同时,还必须承担起小组内的疏通及协调之责。作为教师来讲,不仅要发现这些善于管理的学生,而且还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也是提高学生领导力的非常关键的起点之一。

总的来讲,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引入分组教学模式,除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活动之外,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然而,小组教学由于起步时间较短,其内涵也会由于实践及不同的教学目标有所改变,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朱绍霞。分组活动在二本类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overseasenglish),(14)。

[2]孔屏。分组教学与不分组教学的差异性研究:以心理咨询实务课程为例[j]。教师(teacher),(16)。

[3]梁建芳。英语新课改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何进行分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07)。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中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