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节短篇散文(大全6篇)

时间:2023-10-01 16:06:17 作者:文锋 2023年端午节短篇散文(大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短篇散文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老百姓在这个时候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贴艾叶等等。而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则特别注重对这个节日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方面的了解。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在心系端午的过程中,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真正理解这个节日的含义和精神。从古代的屈原,到《传说》,再到今天的搏击、竞渡,每一个活动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正是这些元素的积淀,使得端午节成为了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使得每个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生动而有价值。因此,反思我们自身文化根源,学习和了解传承优秀文化的实践意义和责任,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粽子背后的文化

粽子是端午节里一道十分重要的食品,而它又有着我们赋予的文化内涵。粽子是怎么做出来的?价格都怎么样?背后的文化又有什么寓意?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对于我来说,最深的印象是除了粽子的味道,更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在制作粽子时的互动和合作。每个人分工合作,有人煮,有人绣;有人叠,有人装。其实这一过程,也像是我们的人生,需要充分的相互配合和团队的默契。对于一个团队,不同个体的特点非常重要,互补互补才能提高团队的力量和凝聚力。粽子背后的文化,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合作之道。

三、赛龙舟的体现与精神

在端午节,赛龙舟也是非常传统的活动之一。在我们班集体去赛龙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和奋斗精神。我们以完美的默契和精神状态,完成了整个过程,在竞争中也体现了我们的决心和毅力。这种集体合作和奋斗的精神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四、传承端午节民俗文化

传承端午节文化,需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不断探究,从自己所能感受到的点滴入手,从粽子的制作,到艾叶、菖蒲花的情感寄托,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在我们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体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需要每个人能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和价值,不断积累,不断沉淀。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这些精神永恒。

五、端午节对我们的启示

在这个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升华中,我们同样应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和所需要的品质。在生命苦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迎战挑战,完善自我的同时,还需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而当我们每一年,重温一遍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只有不断传承,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我们才能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走得坚定和从容。

总之,端午节给了我们很多的灵感和启示,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我们应该把这些文化积淀到我们的生活,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节日,也是我们文化底蕴的财富。在这个节日里,有我们的真情实意,更有我们传递下来的文化大厦。我相信,在每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感受到更多的文化情感和力量,让我们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端午节短篇散文篇二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它的起源,有两个主要的传说,一个是纪念屈原,一个是纪念武则天。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后被流放,终于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为了追思他,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投放粽子和菖蒲,以象征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也为了避免汨罗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尸体。武则天则是唐朝的唯一女皇帝,在五月初五时设宴赏诗团,以示勉励文人积极表现。这样就逐渐演变成为龙舟竞渡和赛粽子的盛大节日。

第二段: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一个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的节日。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庆祝这个节日,比如赛龙舟、吃粽子、蒸香包、挂艾叶等等。其中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经典也最热闹的习俗之一,是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传统活动。赛龙舟要求不仅需要运动员有强健的体魄和灵敏的反应能力,还需要队伍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团队精神。吃粽子则是端午节中非常受欢迎的传统食品,通常由糯米、肉、豆沙、鸡蛋等材料制成,形状多样,味道美妙可口。而蒸香包和挂艾叶也是传统的健康习俗,有保健养生作用。

第三段:关于端午节的启示与反思

在我们享受端午节的习俗和美食的同时,也可以从这个节日中汲取一些启示和反思。端午节旨在纪念爱国和追寻正义,屈原为了国家民族,武则天为了文人才能,我们也应当有自己的爱国、奉献精神和身为公民的责任。龙舟运动也启示我们,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克服难关,实现奋斗的目标。而吃粽子时,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还能思考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食品浪费等社会问题。端午节给我们的启示与反思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充分关注,着力行动。

第四段:未来端午节的发展与创新

如今的端午节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化的品牌节日。如今,竞赛龙舟已经被纳入了奥运会的项目之一,全球许多国家也开始了解和庆祝端午节。未来,端午节的发展和创新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应该继承和传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让它更加丰富多彩、有意义、有深度;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需求,让端午节更加适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如创新新的习俗、举办新的活动等等。

第五段:结束语

端午节是一个温暖而成熟的节日,它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无论是传统的民俗文化还是现代的商业化运作,它都具有很高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在欣赏、传承、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人文关怀,以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方式传递端午节的文化内核和价值,让这个节日更具有深度和意义。

端午节短篇散文篇三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也有另一种故事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还在五月五日把伍子胥的尸体扔到了钱塘江中。从此,江浙一带的百姓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各种祭祀伍子胥的活动,这也就成为后来端午节种种风俗的起源。

这些故事,世世代代在两岸民间广泛流传,使端午节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短篇散文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

2、联系实际,结合图文,了解与粽子相关的词语。

3、朗读课文,学会读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上扎根细绳子。(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学写生字“午”。

(1)观察占格。

(2)教师范写,学生口述笔顺。(区分“牛”)

(3)学生书空、描红。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全文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2、师: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就会做什么?

(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3、师:外婆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盼着,表现外婆期待、高兴的心情)

4、谁来读出外婆期盼的心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节、叶、米”。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师范写“节、叶、米”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

“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米”要左右对称。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还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课件出示有关端午节习俗的图片)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指名说一说,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粽子的句子,齐读画出的句子。

3、分析句子。第2自然段中描写了粽子由外到里的样子、颜色、味道。

师:箬竹就是竹子的一种,叶子宽大,是一种很好的包粽子的材料。

师:粽子颜色十分丰富,糯米是白白的,枣子是红红的,粽子外衣是青青的。

师:粽子的味道呢?(又黏又甜)

4、指名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画线的句子。

5、学生想象粽子的样子,并拿彩笔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一画,比比谁画得更好看。

6、师:齐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出示: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乐于分享的人)

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谁了解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他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

4、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6、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四、学习生字“真”“分”“豆”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

2、学习笔顺,教师范写。(“真”里面是三横)

3、学生书空练习,教师指导。

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们去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

[教学板书]

10、端午粽

热爱

思念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花样多(红豆粽、红枣粽、鲜肉粽)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们都吃过粽子,知道人们在端午节都会干什么。因此,我用谜语导入时,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并适当地向学生普及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端午节短篇散文篇五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端午节与屈原相关的故事传说有很多。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贤人,因反对腐败现象而被流放,最终跳江自杀。当地居民为了避免鱼虾惨死,纷纷划船载米下水,以免鱼虾为难,而这一划龙舟,赛龙舟的习俗便由此诞生。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尤其是民俗节庆。端午节代表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传承,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第二段:借助端午节提升个人境界

每当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各地的千年龙舟赛事、赛艇比赛、采香草、食粽子、挂菖蒲、饮雄黄酒、踏青游览等各式各样的节庆活动,总能引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热衷。人们从庆祝的喜悦中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文明内涵。其中,端午节的精神内涵,从人心的角度看,与吾人的情感和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是人类追求道德、文化、精神高度的寄托和提升。

第三段:从端午节体验人类精神的价值

天下大事必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代变幻,社会发展,人们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学习和吸收新的思想文化进行改革进步。这个文化前景,归根到底还是在于连通天地。人能体味自然的精神之美,其中敬畏、和谐、淡泊、尊重等,就是端午节中越来越获得重视的人文精神。

第四段:培育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端午节中最精彩的体育项目便是龙舟比赛。在高比赛热中,人们以龙舟比赛的方式来挑战极限、突破自我,不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层次。与此同时,由于龙舟比赛同样需要团队合作,在比赛队伍中强调团队协作、彼此信任、相互依存,进而提高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传统体育活动,是培育人类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第五段:总结

在端午节的氛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华夏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体验到人类精神的升华与价值,同时也可以通过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从一个古老节日中也可以抽离出很多会让人感到振奋、精神上满足的部分。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具有浓郁神秘色彩和特殊文化内涵的重要节日,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重视、共同弘扬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短篇散文篇六

山东省济南济南历城三中七年级十班梁潇

下雨了

湛蓝的天空上飘着雪白的云朵,

不知从什么时候,

白云被污染,

变成了乌云!

下雨了,

雨水冲刷着大地,

天空呀,

你是在洗脸,

还是在哭泣?

变化

前方的路蜿蜒曲折,

从夜晚走向清晨,

从清晨走回夜晚……

那朵看似猿猴的云彩,

已变成人的样子。

今天坑坑洼洼的地面上,

明天竖起了一座大厦

我走出往日的朦胧,

走到月光的脚下。

看呀,天边洒满了朝霞。

夜空

夜空变幻莫测,

夜空美丽而神奇。

夜风携来丝丝凉意,

夜色悄悄抹黑了大地。

皎洁的月亮正冉冉升起,

温柔的月光似和风细雨;

映着几缕轻云,

人们正在谈论月儿里的`传奇。

布满天空的星星,

像无数明亮的眼睛,

像神仙提着的灯笼,

他们在巡视着浩瀚的天空。

悄悄开放的花朵,

也在欣赏这美妙的景色。

远处的天与地已经浑然一体,

一切都融入进这朦胧的夜色里。

这迷宫一样的宇宙图,

披着神秘的面纱。

静夜

林间的小鸟停止了歌唱,

教室里没有灯光,

船舶偎在岸边……

溪水悄悄地流淌,

这时,

只有星星不知疲倦地眨着眼,

只有月亮不知所终地在游荡,

夜来香开了,

是夜在敲门吗?

梦起床了。

投稿:2004-9-2713:57:49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