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苏轼游西湖(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9 13:54:16 作者:GZ才子

优秀作文惊艳了文字的世界,让人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力量和人类思维的辽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优秀作文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

我与苏轼游西湖作文

不爬长城表示你没去过北京,不游西湖表示你没去过杭州,为了证明我来到杭州,咱们去了杭州西湖。

刚到西湖,几乎早已没有停车位,直到好长时间才找到了位置,也许是西湖魅力的原因吧!

首先,我们先去看了断桥残雪,虽然说是断桥,但桥其实没有段,也许当时人们觉得:修筑好的桥更美丽吧!在这我们看到一群又一群的人走过,偶尔一些人累了就骑着租的自行车溜达几圈,偶尔看见几个老人在那放风筝,真不愧是“老顽童”啊!虽然现在是冬天,不是夏天,不能看到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但我能看到翩翩起舞的枫叶,这也是美的,真是“霜叶胜于六月花”啊!

然后,我们去了苏堤春晓,这是西湖十景中最著名的了。从前,是白居易和苏东坡当年任取杭州市,兴修水利,将湖内的淤泥堆成了苏堤春晓,然而旁边的树就叫做“苏堤”和“白堤”。宋朝时期,苏东坡喝完酒后出来散步时下起了雨,立刻提笔写出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这样美,果然苏轼用西施来比作西湖,说明了西湖的千姿百态和美丽动人……最后,我去了雷峰塔,然而这其中也有一个故事,一次,一只化为白娘子的蛇精和一个叫许仙的人遇见了,立刻遇到了自己的一见钟情,和睦的生活在一起,最后白娘子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终于我们登上了雷峰塔塔顶,俯视地面,看见无数只“蚂蚁”,但是恐高得让我惊心动魄。

这次旅游,虽然结束了,但是这些美丽的风景,如一只烙印在我的心中。回头一看,远处山色空蒙,青黛含翠,让人心旷神怡。

苏轼治西湖原文翻译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与苏轼游西湖作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大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在他的笔下,西湖就像美女西施一样迷人。

这次去杭州,我们首先就来到了那令人神往的西湖。眼前的西湖,不知要比暨阳湖大多少,湖面宽广,湖水清澈,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我们乘着游船来到了湖心的小岛——小瀛洲,小瀛洲又叫三潭印月岛,它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西湖三岛,是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岛上桥堤呈“十”字形,将岛上湖泊一分为四,从空中往下看,就像一个特大的“田”字。上岸不久,我们便看见了三潭印月,“三潭”就是湖中的三座瓶形小石塔,每到中秋月夜,塔内的烛光、天上的月光、湖面的波光就会交相辉映,宛如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我一边在岛上游览,一边吃着冷饮,咬着咬着,我吃到了一个硬帮帮的东西,低头一看,是牙齿!那颗已经松动了很久也没掉下来的牙齿,竟然在西湖这个美景胜地轻松地掉落了。说来也怪,上次我的大门牙也摇了好久没有掉,后来还是去海南游玩时掉的呢!看来,我的牙齿也喜欢美丽的地方,见了美景就醉倒了!

游完了小瀛洲,我们又坐船来到了花港观鱼。在那里,我看到了康熙皇帝题写的“花港观鱼”四个字,为什么他写的“鱼”字下面只有三个点呢?原来呀,四个点表示火,火会把鱼烤死的,三点表示水,有了水,鱼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康熙皇帝就把鱼字写成了三点底。那里的池塘里养了很多很多的鱼,而且大多是红色,爸爸说这代表着吉祥、喜庆。池塘边种满了桂花树,每到八月份,树上的桂花开了,到处弥漫着桂花的香味。如果那时去观鱼,一边散步,一边闻着花香,那感觉多好啊!

我与苏轼游西湖作文

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久闻大名的杭州游玩。当天晚上,吃完晚饭,爸爸妈妈便带着我们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西湖边游玩。

来到湖边,发现游客很多,西湖边上人来人往。只见湖边停着各式各样的游船,有大的、小的,有机动的,也有自划船。我和妹妹兴奋极了,强烈要求划自划船。但爸爸妈妈考虑到西湖上风浪很大,靠自已的力量可能划不动,我和妹妹只好同意选择机动大游船。

船慢慢地开往湖中心,远远望去,只见西湖的四周灯光闪烁,灯火通明。几乎每一个饭店、宾馆、高楼大厦有绚丽的灯光闪烁着,像是银河来到了人间一样。不一会儿,船到了湖中央,看见三个小岛像从水面下钻出来一样,遥遥相望。听导游介绍说:一个叫湖心亭,一个叫小瀛洲,还有一个叫阮公墩,它们互相辉映,成为西湖明珠中的明珠。其中小瀛洲是最大的一个小,上有三个大亭子,一个叫花架亭,一个叫御碑亭,最后一个叫先贤祠,它们掩映在花草树木中,既清静又神秘。在小瀛洲的旁边是三潭映月景点,只见三个香炉似的小塔成等边三角形排列,每个小塔的圆葫芦腰上有不同方向的三个小圆孔。听导游介绍说,每当十五的月亮升起来时,昭月当空,熊熊火光,透过白纸,投印在湖面上,十五个闪烁的玉盘,再加月宫仙子的倒影,十六个月亮凌然于碧水之上,飘荡于波光之间,就像是仙境一样,美不胜收啊!可惜我没有看成,下次来西湖我一定要来看看这奇异的景色。

游船绕一圈就又往回开了,看着“水光潋滟”的湖面,闻着风送来的淡淡的荷花香味,感到做杭州人真好,可以常常欣赏到西湖的美景!心理暗暗地下定决心:我以后要到杭州来上学、工作!

我与苏轼游西湖作文

今天我和妈妈去杭州时,时间不早了,我和妈妈只能在宾馆里住下。第二天7点半,导游叫我们上大客车去游西湖。到了西湖我先去坐船,下船后去了三潭映月。走到半路的时候看见一做高高的塔,导游说:“那是雷锋塔。”以前它不叫雷峰塔而叫皇妃塔。雷峰塔以前整个塔都是用金砖佛砌成的。塔倒的太可惜了。是被杭州人挖倒的。这其中是原因的。那时候大家都养蚕宝宝,可是蚕宝宝很难养。人们都说塔是金砖砌成的,上面有佛能保佑蚕宝宝健康。就偷偷的你挖一块我挖一块,雷峰塔就这样倒了。开国以后又重新修建了一座塔,就是现在的雷峰塔。

游玩雷峰塔我们接磁卡又去了归一的岳王庙,做船去岳王庙。在岳王庙墙上画着岳飞的,妈妈在他背上刻着“精忠报国”四字的画像。然后又去了宋城。

那里的人都很像古时候的人的穿着,有许许多多好吃好玩的地方。特别奇怪的是那间斜屋。看上去斜的,进去的人都说头很晕。可我们还是进去了,果然与人们所说的一样,一进门就感觉真的头晕目眩。又去了水上乐园,那里有很多好玩的绳桥、木桥、铁链等等……出来后去了西湖龙井茶基地茶庄品茶。不知是我口干了还是怎么了,一口气就喝干了。茶师又为我们每人倒水。西湖龙井茶真是名不虚传。后来又去浙江丝绸总汇,那里有正宗的丝绸。妈妈帮我买了一件马夹。到下午1:30分的时候,大家都上车去了浙江第一寺庙灵隐寺,那里的风景很好。寺庙里的香火更旺。我也去拜了观音娘娘和好多的佛祖。庙里出来一路欣赏风景的人,难怪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此的美景真是名不虚传!

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

年代:宋,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年代:宋,作者: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3、《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年代:宋,作者: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4、《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年代:宋,作者:苏轼。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後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5、《莲》。

年代:宋,作者: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6、《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年代:宋,作者:苏轼。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轼称赞西湖道

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従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

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记得明年花絮乱。须看。泛西湖是断肠声。

寄谢西湖旧风月,故应时许梦中游。

莫怪归心甚速,西湖自有蛾眉。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西湖弄水犹应早,北寺观灯欲及辰。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西湖知有几同年。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晚西湖映华发,小舟翻动水中天。

诸孙欢笑争挽须,蜀人画作西湖图。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苏轼游西湖的诗句

[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作者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作者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作者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作者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作者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作者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作者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苏轼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泛西湖五绝。

【宋】苏轼。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原注:湖上禁渔,皆盗钓者也)。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结束语:苏轼的西湖诗大多诗风清新自然、平易近人,用语通俗易懂,语调清新明快,再加上赋山水以一定的性灵与性情,写活了西湖的.山水,寄蕴着苏轼对杭州西湖的挚爱之情,很多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流传颇广,在西湖文学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杭州和西湖也因苏轼的歌咏而更声名远扬,为历代文学爱好者所钟爱与向往。

苏轼西湖诗句

(苏轼·七言)。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赋予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青鸟使节,风范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如有得,买鱼弗论钱。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苏轼西湖美景的诗句

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

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

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苏轼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泛西湖》。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开西湖》。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従,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诗人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他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示在其文学诗作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他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他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示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他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诗作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他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他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他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他更多的.诗则表示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他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示能力是惊人的,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他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他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他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他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他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他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许州西湖,许州西湖苏轼,许州西湖的意思,许州西湖赏析

颍州西湖,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在百忙之中的爸爸今天居然能抽出时间,带我去那里,这令我兴奋不已。

乘车来到了西湖,许多奇形的怪状的巨石便呈现在我面前。它们有的像恐龙,有的像老鹰,还有的像五指山……真是姿态万千,各显神奇。

下了梳妆台,又接着观赏了“怡和轩”、“女朗台”、“虎哮山庄”等等。此时我感觉这里每一处景点,都像一幅精美的画卷,而绘画的人正是伟大的劳动人民。

许州西湖,许州西湖苏轼,许州西湖的意思,许州西湖赏析

许州西湖。

作者:苏轼朝代: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

来竟懦墙牵夜半传新响。

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

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

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犹怏。

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

游人坌已集,挈}三且两。

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

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

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

颍川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谁知万里客,湖上独长想。

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

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