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教案(热门20篇)

时间:2023-12-17 23:56:30 作者:紫衣梦

五年级教案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详细记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体育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语文教案

本节课教学的是小学语文长春办第十册第一板块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版块由《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茶酒联趣》三篇短文组成,其内容是围绕“汉语言的独特形式——对联”这一主题展开的。旨在向我们展示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及其语言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与热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运用,让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

本文节选自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对子歌”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对子歌”是汉语言中的瑰宝,应该认真地去了解和学习,并借助课后的练习题延伸拓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今,我们学习对子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而且对学生的习作也大有益处。

同学们对对子并不陌生,通过过年贴对联及其它活动,对对联已有了大概的印象,但还缺乏进一步的了解,若能巧妙设计,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定能使大家掌握对子歌的特点,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知识与技能:

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搜集相关的对子歌,能在教师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在完成识字任务和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对子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对子歌有哪些特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将学过的古诗当中符合“对偶特点的诗句找出来,并能说一说那些词句是相对的,达到“学以致用”。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同学们,对联大家都见过吧?(见过)在哪见过呢?(在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的门上都要贴)那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呢?(自由发言)。

大家说的都很好,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音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子对.三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请生欣赏对联。

【设计意图】。

从现实生活入手,给学生一种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入情入境。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设计意图】。

是学生了解“蓑”字的来历,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有助于汉字的记忆。

指导书写:“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同时放手让学生去写,给学生充分锻炼空间,相信学生,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

3.指导朗读。

4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共同交流.探讨。

6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7.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那些相对的词语。

8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

9.试着背诵。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小组背诵。

(4)个人背诵。

10.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对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充分的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同时交流质疑解疑,便于学生理解。

四.思考与交流。

1.请你从课文中选择一句,试着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对子歌有哪些特点。

2.在你学过的古诗词当中,那些诗句或词句符合“对偶”这一特点?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对子的魅力,激发写作欲望,让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

五.拓展与运用。

1.读一读,看看这幅对联有几种读法,并体会这种读法的不同意境。

水水山山楚楚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2.写一写。

溪对谷水对()峻岭对()。

【设计意图。

验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案

本组课文是以“读书”为话题,所以,课文内容孩子们很感兴趣,因为,其内容关系到生日及生日礼物。本课又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作者)13岁生日和14岁生日中发生的意外。可想而知,生日里的意外应该是刻骨铭心的,令作者终生难忘。更何况这两次的意外都涉及到作者一直崇拜和爱戴的大作家——高尔基呢?所以,课文的条理非常清晰,第一次和第二次意外之间的分界线十分明显,学生一下子就能将课文分成两大块来学习了。

首先,我就提出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最令你难忘的生日礼物是什么?你收到过以外的礼物吗?”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引出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接着就用设计问题让学生找答案的方法学习第一次意外,并感受到“我”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而我结识的朋友又是一个关爱“我”的人,当然是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即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中体会。第一次意外很快就弄明白了,第二次孩子们就更快地找到了答案:14岁生日那天,高尔基给“我”寄来了两本书。并且“我”还知道了以前结识的那位朋友竟然是高尔基!我就问学生;“一个大作家,竟然记得一个只见过一次面的孩子的生日,这说明了什么?所以第二次意外,更能让人体会到高尔基具有怎样的品质呢?”课文理解到如此程度就可以了。孩子们学得很轻松,这全是因为感兴趣所致呢。

语文五年级教案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描写了关于“祖父、后园和我”的哪些内容。

2.结合作者幼年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描写的祖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生活场景,体会他们之间的亲密情感。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留意课文题目的特点,学习文章细腻的笔法,学习把事情写具体。

教学重点。

后园很大、很繁华、很有生机的部分,和“草帽插花”事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3.搜集萧红的资料。

1.童年如一首诗,似一支歌,是回忆时甜美的微笑,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作家萧红最美好的童年记忆。(揭示课题)。

2.介绍萧红的资料。

1.交流预习情况:课文写了哪些事情?

2.指名说。

1.“祖父”、“后园”和“我”彼此之间密不可分,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看看他们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感受深的地方用关键词写一写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点:

(1)祖父慈祥可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和孩子似的。”“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孩子每次都能在他衣襟下或袖口下把帽子找出来。”“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他把帽子放下,也大笑起来,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一想起来,又笑了。”

(2)后园有花有果有瓜,很有生机,是“我”和祖父的乐园。

“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是另一个世界了。这个世界……休息好了又跑。”

(3)我很顽皮、快乐。

“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樱桃树上,明明没有结樱桃,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

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慈祥和蔼的祖父是“我”童年的伙伴,后园是“我”和祖父的乐园,“我”和祖父在这里自由快乐地享受着亲情的温馨和美好。

1.用间隔号连接以表示他们之间密切关联。你的童年有与你密不可分的人物和地点吗?说一说。

2.下课后写一写。

五年级语文教案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

这一课的学习,我仍然是从课题切入的:“意外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哪些事情让‘我’感到意外?”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学习。在备课时,感觉这个切入的问题有点难度,可能最后“我”收到高尔基的礼物这个“意外”是学生能找到的,但是前面与高尔基相遇,及高尔基安慰“我”则不是那么明显地体现“意外”,但是学生都找得非常好。接下来的课就非常顺利了,在这几次“意外”中,高乐基关爱青少年、平易近人、谦虚等品质就在孩子们的品读中突显出来,顺理而成章。

难点在最后回归全文时。梳理全文,我提出一个课后的习题“‘我’读《童年》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的乐趣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果然,有些孩子愣住了,甚至开始在下面议论纷纷。后来有几个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从他们连比划带解释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的理解是正确的,他们都能大概地知道在作者的文字间陶醉或是因作者的文字而伤心也是一种感情的体验,也是一种乐趣,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个意思,他们的表达不完整或是不准确,让人要稍带猜测,才能听懂意思。规范地说话,准确地表达,这样的训练一刻也不能放松。

语文五年级教案

1、把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

3、写人文章写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某一方面的品质。

4、观察要做到有顺序。

5、学会写书信、发言稿、缩写。

1、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并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2、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1、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2、列提纲。

1、回顾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作文类型

学生自由地说说作文的篇目、要求、内容等。

2、选取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读与评议,结合每一类的作文要求谈谈作文的注意点。

(1)复习写清楚一件事。

学生进行讨论注意点:

在写一件事时,要注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的通顺。这件事是自己经历过的或者看到、听到的事。可以是使自己高兴的、有趣的、新鲜的事,也可以写使自己感到惭愧的、伤心的事。

(2)复习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讨论重点:

怎样抓住一件生活中的事,虽然这样的事情看似不起眼,也很小,但要想想是否反映了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

仔细回忆事情的经过,想象当时的情景,可以把情况分成哪几步?怎样一步一步写清楚。

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如何把这部分详细地写清楚?所反映的人物品是什么?

同样列举学生习作中的片段进行评议巩固。

3、说说作文的一些常规要求,看看自己的作文,找找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学之间作文交流。

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1—3课时(复习字词)。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册生字词字形,特别把难写的字掌握。

2、理解本册重点词的意思。

3、对本册中出现的字词的练习类型加以巩固和强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音字会查字典,掌握字词字形、词义,能对字词进行灵活运用。

难点:能改错别字;理解词义,会搭配词语和据词定义;近义词辨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本册一二单元的生字和词语,读正音,请学生指出生字词中容易错的部分。

二、听写这两个单元的生字。

三、同桌互改。

四、学生总结易错的字,全班讲评。

五、复习查字典的方法。

1、回忆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2、教师出题,学生口头回答。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读本册三、四单元的生字和词语,读正音,请学生指出生字词中容易错的部分。

二、听写这两个单元的生字。

三、同桌互改。

四、学生总结易错的字,全班讲评。

五、复习多音字。

1、找出课本中的多音字。

2、学生口头组词。

3、同桌互相出题练习。

六、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读本册五、七、八单元的生字和词语,读正音,请学生指出生字词中容易错的部分。

二、听写这三个单元的生字。

三、同桌互改。

四、学生总结易错的字,全班讲评。

五、复习同反义词。

1、教师口头出题,学生回答。

2、总结方法。

3、同桌互相出题练习。

六、教师小结。

第4—6课时(复习句子)。

教学目标:。

1、复习把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会扩句和缩句,特别是会缩写“把”字句。

2、复习省略号的用法,了解省略号在指定句子中的用法,并练习使用省略事情和顿号。初步学会使用破折号的用法和引号的又一用法。

3、复习修改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句子;会修改多种类型的病句。

4、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把时间或地点移到句首等,感受不同的语气。

5、复习用“清秀”、“悲痛”、“似乎”、“也许”、“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只有……才”、“只要……就……”等词语写句子。

6、复习运用“因为……所以……”“只要……就能”“即使……也”“不但……而且……”“不管……总……”“只有……才”“一……就”等关联词语填空。

7、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用上有关的词语写句子。

难点:标点符号的用法,关联词语的用法,和省略号的作用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一、复习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让学生在具体的句子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具体的题目略。

2、复习变换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改写句子;。

3、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

4、在这些句式的复习中,都以句子的练习与评议为主,在练习与评议中巩固。

5、在口头回答是仍然把机会尽量多的`留给学有困难的学生。

二、缩句:

1、让学生说说一般的完整的句子的类型。

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

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有什么。

谁(什么)能怎么。

2、学生进行书面练习纸上的缩句练习。

贝多芬纯熟地弹起了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少年宫展览室里展出了同学们创作的描绘春天的图画。

我轻轻地把小燕子放向美丽的蓝天。

母亲黑亮的眸子闪着幸福的光芒。

三、小结。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抓住不同季节的典型景物。

2、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本单元课文中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表现季节的特点。

2、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描写的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表达自己的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运用本单元课文中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表现季节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描述画面,猜想季节。

1、用简短的语言,抓住典型景物,表现季节的特点,但不允许说出季节的名称。

2、指名猜想同学们描述的是哪个季节,要求不仅说出是什么季节。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品位四季,引导口头表达。

1、创设情景,学习表达。

你们最喜爱的季节是什么?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2、出示范文,引导表达。

要求学生朗读范文,说说文章为什么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组织讨论,相机归纳:抓住春天的特点,抓住典型景物的形态、色彩、变化,从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象到的等不同方面,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得便法手法进行细致地描写,描写有序,语言生动,抒发真情。

3、鼓励学生抓住季节特点,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变换观察角度和表达顺序,重选典型景物以及任务的衣着、开展的活动,改写、补充、续写范文,启发学生多角度构思,多角度描写,防止个避免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

五、描绘四季,鼓励动笔成文。

第五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三、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季节的特点和对季节的喜爱。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四、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五、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2、选取更多学生的精彩语段组织点评,进一步领悟表达的顺序,描写的方法。

六、精心修改,锤炼习作语言。

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修改习作。

七、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语文五年级教案

(1)理解课文4—9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9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4—9段的内容。

(2)通过对文章4—9段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4—9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复习旧知。

1.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

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

二、正课。

学习4至7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4-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能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什么?

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

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

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木板窗又了关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我们只能(教师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

d.看天窗!你看见了……。

g.师生搭配读4、5段。

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6、7自然段。

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b.交流汇报。

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d.朗诵6、7段(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

学习8、9段。

1、师: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

b.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发明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

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

b.理解“无、虚、有、实”

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d.齐读8、9段。

三、总结拓展。

1、齐读全文。

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填写练习册。

3、预习27课。

板书设计计:

天窗。

孩子们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五年级语文教案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2、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就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同时,新课程理念(二)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我认为《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

炫耀自己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苹果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毕竟还是有果实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满足自己,没有果实,丝毫不贡献的主儿,大概许地山连提也不愿提到它们。也许,落花生的默默奉献并没有要以此贬低别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纷争、斗争,它也许只要我们品尝它,而不要我们去拿它跟别的植物比较。所以我们如果把这种奉献扩展到人际关系的斗争、社会的贡献,甚至到增加许多道德、伦理的内容进去,那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落花生》没有要我们把它的哲学当作工具,而只是讲了一种人生的意义,传达一种极高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又是那么一种极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块极普通的闲地,普通的父亲母亲,普通的故事所产生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课文重点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说的几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

2、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学生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知,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2)、课堂教学中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3)、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5)、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文五年级教案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课时。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五年级语文教案

1、通过品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创作诗歌。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深母爱。

教学难点: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创作诗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斗笠 感 故乡的温暖

闻 故乡的芬芳

戴 故乡的明月

1、同座的为一组 再读课文,一个读一个听,说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开始!

a 、读 b 、指名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

2、师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认真读了,也认真听了。是呀,“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今天这节课很多地方我们会用到这一方法。

1、讲解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诗)(2)这一小节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浓浓的母爱?(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3)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希望孩子在外能身体健康,堂堂正正做人)

(4)你能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5)师评价

(6)朗读技巧指导: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只要用心体会作者情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就能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结学第一节的方法。(出示)齐读:(1)自由读诗 (2)找出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3)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4)将你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变化朗读出来。

3、运用以上方法学习以下(2——5小节)中自己喜欢的小节。然后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老师提示:伞、碗……

2、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

(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

3、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4、喜欢整篇课文的同学请你们一起大声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结构美和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

5、小结全诗: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戴上它,孩子在异乡能听到故乡的声音,感到故乡的温暖,闻到故乡的芬芳,望见故乡的明月,其实这都是来自故乡母亲的爱。

6、你们想把母亲的爱读出来吗?(想)那就请你们一起读吧! 7、评价。

提示:(假如你就是那“孩子”,会用什么样的诗歌来回答“母亲“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用文字的形式告诉老师吧!)(拓展延伸)

1、学生创作诗歌。 2、展示作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斗笠》这首诗。它是特殊的斗笠, 不舍;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圣洁无私的母爱。让我们大喊一声:“妈妈,我爱您!”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吧!

板书:

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乡情

斗笠 { 感 故乡的温暖 }

闻 故乡的芬芳 母爱

看 故乡的明月

五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灵活运用。

2、认记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3、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4、续编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随文识字,自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6、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7、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题激趣。

1、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首古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尽浪,入竹万竿斜。(出示课件引入)。

设计理念:运用动画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一开课就感到课的新颖,有趣,从面投入十分的学习热情。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3、读题后(点击课件“图片”)引入本课教学。

过渡语:风常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风?有过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课件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风吹叶动水波荡”,这时课件的出现既再现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与课文内容相联系,配以轻风拂过声,营造出浓浓的诗情画意。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出示“课文”课件,看、听诗歌。(要求学生标清小节,勾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识字(点击“生字”课件)。

a.学生利用自制的字卡,与同学互帮互助。

b.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c.集体齐读字词。

d、把字宝宝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设计理念:“生字”课件的及时出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灵活的识记字词。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再读全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议一议:诗中的哪些词句能发现风的踪迹?(板书略)。

设计理念: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感知文本。体味中华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点词句,精读感悟。

1、过渡:

风就像一位淘气的娃娃,是那样的活泼可爱。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细读品味。

设计理念: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分别指名赏读。(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随机精读感悟三个小节。

a、指名读,集体评议。

b、抓重点词读读感悟微风轻拂的意境:颤动-抖动;林木点头;起波-荡起波纹。

c、指导赏读。(读出对风的喜爱,语气轻柔、愉悦的语调)个别范读、齐读、小组赛读。

d、画一画风(分小组画)、展示评比。

设计理念:三节课件都可以分别点击出重点词语,帮助学生体验情境。同时伴着轻柔的音乐,徐徐送来的微风,在充分的诵读中,让课堂诗意流淌,诗意浓浓,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这三节诗所描写的是一样的,如果说不一样,请具体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理念:体会三节诗所描写的风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诗人精巧的行诗设计与安排。

四、拓展练习。

写一写风,积累背诵我能行。

1、当个小诗人,同桌互说。

2、(出示课件)完整地编一小节,集体交流。

设计理念:此处课件及时出现,可以积极地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积累背诵。(将续写的小诗和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创作成功的喜悦)。

4、选读精美的小诗。

a、课件出示。

b、课外自读。

设计理念: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把学校小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才是我们教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一本教育科书,把学习的语文学习引领入生活,培养会终生学习的学习型学生。

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是重要的。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要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苹果。

五、小结。

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风就在我们身边。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细心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中感觉得心应手。学生读得有感情,大多数能背诵。识字方法交流时,虽然,发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别是记“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卧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学生记忆深刻。

不足之处是:课件的设计有一点问题,动画态的画面运用过多,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冲淡了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后的课件应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语文的特性。

五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本单元会写的17个字,会认的字17个。

2、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积累识字方法。

重难点。

选择好方法,记住难记的字,理解“陡峭朦胧”等词语的意思,并会运用。

乐学善思。

办法小组竞赛。

教学流程。

1、自由读文,把生字圈画出来,读一读。

2、给生字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1、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交流、理解、运用词语。

3、组内有同学不会的`字词,请组内成员教会。

1、分小组,每小组出一名同学,说一个字的记住方法,再每组派出第二名同学“开火车”式接,每组100分,接不上的扣一分。

2、开火车式读字词、

3、选字组词,每错一名同学扣一分。

4、汇报多音字(加分)。

5、教师选词语,说一句话(加分)积分高的小组为胜。

五年级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

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听写。

2、交流人物资料。

三、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1、几次拜师?分别在哪里写到?

2、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次“请教”

1、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莫泊桑怎样请教的,福楼拜如何指导的?

2、通过莫泊桑的话体会他的困惑到底是什么。

3、抓住福楼拜关键的话“功夫还不到家”,品味大师第一次指导的针对性。

4、福楼拜认为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体会福楼拜就是指导莫泊桑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的。

5、感受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及困惑。

五、学习第二次“请教”

1、抓住人物的语言特点,感受福楼拜的善教。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六、小结。

五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并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小诗,并会背诵小诗。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跌倒后要勇敢地站起来,要有韧劲和毅力。

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 课堂辅助课件。

2、 诗人的相关资料。

1课时

1、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很多儿童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

2、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牧也。

1、感悟诗歌情境,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2、朗读全诗,说说读后感。并结合图体会。

3、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1、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事物跌倒了,跌倒以后都带来了什么?

风美丽的落叶;云滋润的雨水;太阳静谧的夜晚。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落叶什么样?它会对树根和大地说些什么?

3、云什么样子?雨水会对云说些什么?

4、太阳什么样?太阳会对静谧的夜晚说些什么?

5、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来。

6、根据前面的诗句,自己试着写一句诗。

格式:_______________,跌倒了

才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曾经跌倒过,你是怎么面对这次挫折的?

8、最美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怎么站起来?

1、诵读积累。

2、举行小组诵读比赛。

五年级语文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4、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1~2课时。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

(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读得正确吗?

3?读词记形:

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鸟,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左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细观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会比老师写得更好!

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钳:什么意思?做一做这个动作。能用这四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钳鹬。)

(二)读故事。

1、过渡:故事的发生都有时间、地点。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段。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迷人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俗话说有果必有因,那么它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同学交流在朗读中的发现。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一种享受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6~12段。

(1)过渡: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

(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课件(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三)明道理。

1、发散思维,同桌说一说。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渔夫提走了鹬和蚌,心想:。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2、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结: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1、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这是原文,读一读吧!(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年级语文教案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去果园摘过水果吗?都摘果哪些水果?有什么收获呢?

2.美国作家盖尔.布兰克也去果园摘过桃子,想知道他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吗?咱们一起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吧。

3.板书课题,齐读。

4.揭题:信任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5.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婆家树荫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

小心翼翼蹦蹦跳跳掏钱包沉甸甸。

6.指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仔细读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画出有关的语句,写简单的批注。

先自己找,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告示牌。

a.课件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b.告示牌上只写了七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

c.三里之外真的有桃林吗?作者夫妇找到果园,采摘到了桃子吗?

(2)木桌上的留言。

课件出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a.纸条上哪些词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尽管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b.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c.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热情,有礼貌,信任客人,友好)。

d.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e.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为什么?

(3)自采桃子。

a.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放有关桃林的图片)看到这些桃子,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干什么呢?

b.现在默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你感受到了吗?)。

c.课文为什么要写果实的长势呢?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d.师:正因为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

(4)无人看管的钱箱。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瞧,主人不担心人们摘了桃子不付钱,不担心大家多摘了桃子少给钱,也不担心有人会把无人看管的钱箱抱走,充分的尊重信任客人,让客人感受到受人尊重的喜悦。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a、从狗对客人的行为,我们联想到什么?

(主人是多么的热情好客,把大黄狗训练的如此盛情,为我们领路。大花猫也旁若无人的躺在钱箱旁。)。

师: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课文通过对狗和猫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质。

四、整体回顾,感情升华。

2.作者为什么不禁回头,为什么久久注视着?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份留恋与不舍呢?

4.课件出示:

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让人们采摘到;还把人们引向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

五、拓展延伸。

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像绵绵的细雨洒落我们的心底,滋润我们的心田。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六、布置作业:

五年级语文教案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

2、通过练习,把左右结构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一课时。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

(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2、一起做一做

二、导入新课

三、学习新课

1、出示“松”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右部分在米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应使左右两部分的长短、宽窄、高低适当,搭配合理。

2、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四、学生练习

1、学生临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五、巩固练习。

六、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七、了解书法文化常识:学会读帖。

五年级语文教案

1、感受时间的重要性,认识珍惜时间的意义。

2、初步学会珍惜时间的方法。

本辅导活动重难点是认识珍惜时间的意义,初步学会珍惜时间的方法。

1、跳绳、毽子、口算测练纸、彩纸、练字纸、。

2、手风琴。

3、故事“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4、“生命度量尺”。

5、“逛市场”的卡片

6、多媒体课件。

(一)热身活动

1、热身游戏

同学们,让我们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游戏的名称叫“我是闹钟人”,我们来模仿闹钟。老师说:“12点——请你举起你的手,3点——请把你的手放平,说“铃……的时候,请你全身抖动几下。”好!现在让我们试试看!12点——1点——3点——4点——6点——9点。看来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2、导入主题

对于时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聊一聊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时间。

(二)争分夺秒

2、分组:

这里有毽子、跳绳,谁愿意来尝试一下这两项活动?(每项指定两名学生)每个人面前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四项活动——折纸、写字、口算。剩下的同学按1—3重复报数。数1的同学请站起来(12人),你们做口算题,数2的同学请站起来(12人),请你们站起来,你们写字,数3的同学站起来(12人),你们折纸。!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分钟的成功和快乐。计时开始!

3、学生动手操作。

4、交流:对于这一分钟,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一分钟过得很快(累)!(你做了多少?预想到会有这么多吗?)还有没有比他更棒!(多问几组)

通过一分钟的实际操作,体验一分钟的价值,同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有利于学生珍惜时间意识的形成。

(三)日积月累

1、过渡:我们很棒,真的很棒,在短短的一分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精彩。你知道吗?我们班的冯可欣、刁美琪几名同学更棒呢!(手风琴展示)讨论:欣赏完她们的演奏,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演奏的真棒!要是我也会就好了!)预设:有人说很辛苦时,师:你觉得很累,我们来采访一下他们好不好?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有的学生说很羡慕你们!你们刚才听到大家的掌声的时候,你心里开心吗?为什么?(平时辛苦练习没有白费……)

2、采访:看来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们!我们来采访一下他们的才能是怎样训练出来的。(你们练习拉手风琴多长时间了?每天都是什么时间去练习?怎么样练习的?)师引导:平时,我经常看到你们做完眼操就跑着去音乐教室了?为什么?就为抓住这一分一秒的时间,刻苦练习,能够练出成绩,在众人面前有一番精彩的表演!

小结:每一份成功都是每一分每一秒的日积月累。播下时间和勤奋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和得意的果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刚才这几位同学那样,令人佩服、令人羡慕。只要你愿意和时间赛跑,只要你抓住珍贵的分分秒秒。

这是上一环节的深入,精彩可能是瞬间的,但大凡成功都来自于一分一秒的付出。让学生了解珍惜时间,日积月累在获得成功中的价值。同时,作为正面例子,让学生感悟合理利用时间的意义和价值。

(四)时光隧道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打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惊奇地一问,续而又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做起,干出一番事业!”“好吧!只要你好好努力,就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现在他叫小明,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2、小明会怎样呢?请大家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

预设:(1)小明每天都会按时到校上课,而且上课认真听讲、课下抓紧时间写作业,放学回家后抓紧时间写作业,不在一边写作业,一边玩了。(2)还和原来一样。师引导:听了这个故事,你希望他变成什么样子呢?按照你希望的那样去编故事的结尾!(3)长大后做老板,做善事。师引导:你真是个有爱心的人。就像他说的,他长大后的作为,以及他有一定的实力去做好事,都源于他少年时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地努力学习。

如果说,“日积月累”是正面事例,那么这里就是设置反面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会时间流失,浪费时间的惋惜和遗憾。闭目倾听和音乐渲染,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同时,通过续编故事,使学生把珍惜时间的观念迁移到自己身上。在此,老师也可根据学生编故事的反馈,给予简评,以便调整下面的环节。

(五)生命度量

1、过渡:通过《时光老人与流浪汉》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是有限的,生命是有限的。假设我们的生命线如同这长长的纸条。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能活100岁。我们现在几岁?(10岁左右)请你撕去10以前的日子,把它放在地上,因为这是过去的日子。这段时间已经过去,它在我们的生命中永远的消失了。我们预设在大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也就23岁左右,那么请你将23岁后面的参加工作以后的日子撕掉,并将这长长的一段纸条放在地上。下面再看看我们手中的纸条,这就是剩下多少在校学习的时光。

2、操作体验交流: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关注学生的表情变化)

预设:(1)剩下的时间很短,剩下的时间和你整个人生相比是那么短暂,我们一生可以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没有多长时间……(2)我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可以学习的时间。

在模拟状态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价值。感知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和短暂,激发其管理时间、合理规划时间、不浪费时间的动机,同时也澄清了学习的目的。

(六)时间市场

1、过渡:同学们都发现了,(是呀!就像他说的)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那么短暂,与漫长的人生相比,少得可怜。这一段时间,除去吃饭、睡觉,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而用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恰恰能够换来工作以后那么长的岁月的精彩。在这短暂又宝贵的时间里,我们愿意做点什么呢(希望做点什么?)

2、活动:下面就来制定一个小的学习计划,可以是一方面,也可以是几方面。(试着结合自己的实际,平时在利用时间方面有没有做得好的方法或者现在想要注意改进的地方都可以)

指名说。

指导:什么时间做什么?计划不一定多就好,哪怕一点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就很棒了。时间不一定停留在下课的时候,还可以是上课的时候,也可以是晚上睡觉前;学习不一定都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学习拉手风琴也是一种学习。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然后把它写下来。

一会儿写好了,我们拿到时间市场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动手写小方法。

学生尝试管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在“用宝贵的时间去获取什么”价值澄清的向导之下,首先让学生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节约时间的方法。然后,通过时间市场活动,以市场为情境依托,与同学分享、交流好的方法,体现心理活动的自助和互助。同时,引导学生自创时间格言,以格言为激励机制,来督促自己。

(七)活动总结小结:许多同学都在时间市场这个活动里找到了很多好方法,或者制定了自己的小计划。真没想到,原来有那么多节约时间的方法啊!咱们就不一一介绍了,请其他同学按顺序把你的小计划或者小方法贴在时间市场里,我们课下继续交流学习,以此来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实现目标,创造无限的精彩。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话的含义我们都知道,但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时间真的像流水一样,只能流去不能流回!我感受到了你们内心倍感时间的珍贵,更感受到了你们愿意与时间赛跑的决心!因为更多的精彩与成功等着我们去创造!那还等待什么?就让我们一起与时间来个比赛吧!你们准备好了吗?好,出发!

最后总结点题,并号召学生以自己创造和寻找的方法,即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节约、规划时间。同时,并提出希望节约时间需要持之以恒,自我监督。

教学目标

1.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搜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加深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生共同朗诵文嘉写的《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2.谈谈自己读了《今日歌》的感受与体会。

3.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4.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

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林清玄)

5.师简介美文大师林清玄,并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师: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文笔清新流畅,情感浪漫醇厚,风格朴实感人,有人说,读他的散文有如饮一杯甘美的山泉。今天,我们有幸品尝的这杯山泉名字叫——(生读课题《与时间赛跑》)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搜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一

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句子做一个记号,再回读。分别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1.检查读文:检查重点词,句,段。

2.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读好课文,品味感悟

出示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感受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解。

1.齐读课文第9段,说说自己的初步理解。

2.再读课文第9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细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师:有人说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是一杯甘美的山泉,山泉可不同于可乐,酷儿等饮料,一尝就知道是什么味,它必须慢慢地,细细地用心去品味,其中的甘美才会由心而生,回味无穷。让我们来静静地默读课文,静静地品味《和时间赛跑》这杯山泉,看看你能品出什么来。你品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或者有什么地方一知半解,什么地方莫名其妙的,都请你用笔做好记号,这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

4.交流汇报,读好重点语句和段落。

五、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1.再次朗读课文第9段。

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4.生交流自己父母和时间赛跑的情况,再次读第9段。

5.说说自己怎样和时间赛跑。

六、创编惜时警句,拓展延伸

1.师谈想法:老师读了这句话也很有感触,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出示:

和时间赛跑,是一种竞赛,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

2.学生动笔创编惜时警句。学生交流评价。

3.相互交流自编的警句。

4.让我们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这节课吧!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关汉卿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贝纳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