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教育教学论文(优质16篇)

时间:2023-12-08 20:55:25 作者:影墨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思路和框架,让我们更有目标地进行总结写作。范本中的总结语言简洁准确,逻辑严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写教育教学论文

在品德课、周会课上,班主任要正面教育,评优树模;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还要家访,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

教育只有得到社会与家长的广泛支持,才能久兴不衰,立于不败之地。

班级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最基础的单位,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的未来人才的素质,那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怎样才能管好一个班级呢?我觉得要切实抓好班集体建设这个核心。

下面我说说我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一、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

为了使一个班级稳定、和谐、有序、动态、良性地发展,必须有“法”可依。

那么就要建立健全各种班级规章制度。

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还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订出一些制度,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规范准则,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

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指导监督工作,协助学生班干部解决实际问题。

二、建立一个强大的班干部组织。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只要班主任对班干部用的方法适宜,就可以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舒缓班级气氛,那么教师就可以腾出精力,将全身心用于教学之中。

班干部职权分明,各司其职,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各项规章制度作为行动准则,起好带头作用,只有管好自己,才有资格监督别人,管教别人,影响别人。

三、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树立集体观念。

品德课能够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帮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自尊心,养成各种好的行为习惯。

在班上,按照德育标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分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班主任要善于表扬,巧妙地批评,以典型作为榜样。

在每周的周会课上,班主任应对全班学生在上一周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优良品行进行表扬、点评。

班主任要善于表扬,鼓励学生的优点。

这样就能够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特别喜欢得到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荣誉的享受,更增添了他们的勇气和力量。

另外,榜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树立榜样,让小学生有形可依,有模可仿。

五、规范班级目标,建立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安排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全班和自己的小组正在朝什么目标和方向努力,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

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并不是目的,提高学生素质才是目的。

目标不要定得太高,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就能实现,否则会使孩子丧失信心。

六、认真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和个别座谈会。

班主任应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集体活动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等多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竞争意识。

每个人都要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对手,和竞争对手比学习,比纪律,比体育,比绘画。

每次比赛后,给予一定的鼓励。

通过竞争,在班级中形成互相竞争、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也就是要办好教育,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尤其是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家长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班主任就会做许多无用功,其结果也会是事倍功半。

如果班主任和家长常沟通,常找个别学生座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班级管理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和锻炼自己较高的心理素质和管理素质,才能管理好班级,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最佳环境。

写教育教学论文

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国内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不辱时代使命,振兴中国历史教育。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我们来看看下文。

向自主高效课堂更深处漫溯———浅谈初中历史复习课“三部曲”教学模式。

孙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蓼坞中学)。

摘要:历史复习课是初中学业考试备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复习课效果好、效率高,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如何优质、高效、自主、科学地安排好历史学科的复习,这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自主;高效;初中历史;复习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生为本,强化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方式最优化和教学效率最大化,我校历史组教师构建了历史复习课“三部曲”教学模式。

一、“三部曲”教学模式的由来。

长期以来,在进行传统的历史复习课教学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出示复习提纲,学生自由复习,教师缺少对课堂的调控指导,部分学生目的性不强,复习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更不能进行能力的提升与相应的训练,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对历史学科产生厌倦情绪;还有的教师口若悬河地讲,不顾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只是无味地听,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课堂效率极低,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旨。我校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吸收新课改带来的全新教学理念,结合教学新课改的实施,从而摸索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历史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三部曲”教学模式。

二、“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与外显特征。

“三部曲”教学模式旨在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生为本、高效课堂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化。

(一)基本结构分析。

“三部曲”教学模式是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的三个复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复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结构图如下)。

1.“三部曲”前奏——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复习课的教学也是如此。在历史学科的复习中,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话语,以灵活的方式、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复习本部分教材的迫切欲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转入课堂。在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教师设置情境,带领学生踏上红色之旅,走访革命圣地,探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之路,方式新颖、灵活,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更浓了。

2.“三部曲”解析。

(1)第一部——我梳理,我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体系,找两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学生根据知识体系和教师设计的复习学案,自主复习课本基础知识,强化记忆,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课堂展示环节随机抽取学生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全面、细致讲解,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面向全体学生。

(2)第二部——我分析,我归纳。

教师或学生提出本单元具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学生小组分析、讨论,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谈自身观点、认识、启示;谈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借鉴、经验……在学生相互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精讲点拨,起到较好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探究、释疑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唯物史观,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3)第三部——我训练,我提升。

本环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及时巩固学生的劳动成果,试题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辛苦后成功的喜悦,又要让学生通过做题发现容易出错的问题。反馈方式多样化,集体订正、小组订正,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反思所学,升华认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三部曲”尾声——课堂结束语设计。

要想让课堂教学结构达到美的境界,必须设计富有特色的结束语,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还要继续向课外有机延伸,学生在课外仍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去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的课堂结束才是最高境界的结束。在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教师的结束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单元,正是因为中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道路才能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舞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也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道路。

(二)模式的外显特征。

本模式突出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优化,以生为本。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化表现在:教师激情导入,充分创设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想学习的学习动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有收获,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优化学习活动。通过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复习教材基础知识,利用充分的时间主动地获取知识,展示所学内容,认真思考、主动质疑,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培养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三、“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为使“三部曲”模式更适合学生自主复习,更具操作性、实效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复习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复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复习课的评价过程中,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的公正性、全面性,充分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对学生带有任何偏见,不能受先入之见的影响,评价工作应该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必须让具有不同兴趣和精力的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

(三)做好复习过程的过渡、衔接工作。

过渡本身并不承载或传递明显的实质性信息,过渡语好比是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一艘渡船,它引导学生从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历史复习课上,需要作为摆渡者的教师巧妙地从一个复习题目及内容转入到另一个题目及内容的复习上来。教师在处理课堂过渡语时注重的是其导引性和衔接性,在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得体自如,在“导”与“接”上显能耐,既要简明概括又能富有感染力,还要善于变化,这给授课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认真研读课标。

(二)注重以课本为主,习题为辅。

(三)关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四)每一堂复习课都是新课,都要认真备课。

(五)强化整体史观,熟知整体脉络。

(六)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七)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样化,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八)追踪练习的落实巩固。

(九)多关注时事热点,多读书,了解身边的历史。

(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自修内功强化外功。

复习是优秀生锦上添花的阶梯,是中等生更上一层楼的跳板,更是学困生重拾信心的关键。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历史复习课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加强对复习课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作者简介:孙杰,女,出生于1979年10月,大学,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与策略,自主高效课堂的打造。

写教育教学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省级教育教学论文,请参考!

摘要: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目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的现状,从体系理论研究、教学一体化、自评与他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等四方面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了探讨,从发展性、全面性、动态性和特色等方面阐述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职业学校数量日益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给人带来不少担忧。回顾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许多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这样的发展过程。目前相当多的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无法确保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通过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因此,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通过监控与评价的主体采用一定的运行机制和标准作用于客体,然后收集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全面评价教学工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从而改进教学工作,最终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结构系统。

1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类院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通常都是通过学生评价、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管理者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几种形式进行,这种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但其效果还不够理想。

1.1欠缺对体系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大量、充分的理论基础之上,诸如体系架构、环节设置、实施部门、评价标准及反馈处理等均需要反复论证,认真思考研究。然而,目前国内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大都来源于高等教育,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如果长期缺乏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很可能由于缺乏理论支撑使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进而直接影响到监控和评价效果。

1.2注重“教”,轻视“学”

目前的职业教育过于注重抓“教”的方面,而轻视“学”的方面。因此,导致现行教学评价模式的重点就成了评价教师的“教”,评价指标过多地关注了老师教这个过程,即使有对学生的评价,其目的也都是为评价教师服务,缺少学生对于教学的主观感受、缺少学生对于“学”得的反思和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发现创新。这种只追求结果而轻视过程的作法,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他们的创新。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判断一堂课是否是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从中学到了东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

1.3重视“他评”,忽视“自评”

现阶段教学质量评级的方式主要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为主,这些评价方式都属于“他评”。以定期的教学检查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采用“评价表”、“听课打分”的方式进行。对于“他评”,学校通常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源以期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为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招生和学生的就业等。但是对于“自评”关注度不高,这是因为“自评”不会学校造成较大的外部影响,很多学校采取的态度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加上教职工之间都是同事关系,很难不被人情左右,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和优势。

1.4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现阶段多数职业院校采取的都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通常的方式是在课程结束和学期结束时,给各个学生一个百分等级分数,作为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只考虑到了结果,缺乏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9-13]。应该更新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方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思考。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合理的评价手段,基于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而进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1统筹发展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只是院校的手段,并不是目的。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教师真正投入到自身岗位中。以促进教师专业和能力发展为目的,以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关注眼前,更应该考虑未来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劣势,使其更加了解自己,提升其综合实习。

2.2注重全面性。

教学评价应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研究者,学生应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仅仅把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依据,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衡量尺度。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在于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保持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3重视动态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内容应该是相对稳定,但其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在日常管理中,院校应在自然、常态的条件下,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有明确的和便于操作的指标和标准,建立起一个教育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对于其指标体系根据时代进步保持动态性。

2.4突出特色。

由于各院校办学历史不同、情况不一,教学工作评价模式不可能统一。不管采用何种机制与形式,只要管用,能达到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效果,就是合理的。在建设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注重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在继承与创新的互动中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院校管理的理论问题。院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其终极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写教育教学论文

当前对“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对“小学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更少,甚至可以说是处女作。

但是笔者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进而让小学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明白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因素对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同样重要,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中外部影响因素会显得更重要。

2.笔者借助学者们已有的研究在本课题中对教师教学智慧内涵进行解释,以便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教学智慧内涵理解更深刻,同时也能指导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实践。

3.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奋战在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可实际操作的参考和借鉴,对其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内容分析。

2.1内容分析思路及其过程。

其次,笔者用归纳同类项的方法将相同的外部影响因素观点归为一类,这样归纳后,外部影响因素的类别就很明显,并且也能记录各个类别观点在文献资料中被提到的次数。

教师在职培训中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影响、同行的影响、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影响、教育科研取向的影响、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的影响、家庭影响、时代变迁、学生素质特点、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按照外部影响因素观点在文献资料中被提到次数从高到低降序排列。

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影响、教师在职培训中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影响、同行的影响这四个因素属于学校影响的子因素,因此外部影响因素是:

学校影响、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影响、教育科研取向的影响、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的影响、家庭影响、时代变迁、学生素质特点、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当前对“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对“小学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更少,甚至可以说是处女作。

但是笔者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本课题对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弥补学者们主要关注内部因素而基本上忽视外部影响因素的偏失,进而让小学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明白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因素对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同样重要,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中外部影响因素会显得更重要。

2.笔者借助学者们已有的研究在本课题中对教师教学智慧内涵进行解释,以便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教学智慧内涵理解更深刻,同时也能指导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实践。

3.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奋战在小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可实际操作的参考和借鉴,对其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外部影响因素内容分析。

2.1内容分析思路及其过程。

其次,笔者用归纳同类项的方法将相同的外部影响因素观点归为一类,这样归纳后,外部影响因素的类别就很明显,并且也能记录各个类别观点在文献资料中被提到的次数。

教师在职培训中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影响、同行的影响、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影响、教育科研取向的影响、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的影响、家庭影响、时代变迁、学生素质特点、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按照外部影响因素观点在文献资料中被提到次数从高到低降序排列。

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影响、教师在职培训中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影响、同行的影响这四个因素属于学校影响的子因素,因此外部影响因素是:

学校影响、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影响、教育科研取向的影响、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的影响、家庭影响、时代变迁、学生素质特点、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写教育教学论文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瓯海区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效果,尤其是拓展阅读,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又活跃的学习的平台。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质量降低。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围绕教材,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老师指导学生多读、博读,培养学生独立感受文章深刻含义以及评价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以及创造。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阅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足。

很多小学生对于文章的感受能力还很欠缺,因此阅读的兴趣不足,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除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课文,他们很少主动去阅读其他文章,阅读面狭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到拓展阅读的内容时,他们一无所知,就更加迷茫困惑,对语文、对拓展阅读的兴趣就更低了,产生恶性循环。

2.拓展无度,迷失文本。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拓展,从这个知识点跳转到另一个知识点,往往容易偏离课程内容。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的背景都有无数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想拓展所有的知识点,那整个教学都是围绕拓展阅读进行,就违背了初衷,分散了学生对教材课文的注意力,反而不利于教学。

3.拓展单一,引导不足。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只是局限于某些文章。例如,不管是哪个年级教授关于春天的文章时,老师往往都是引导学生阅读或者背诵《春晓》等常见的古诗。拓展单一,重复引导,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很多老师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去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只是单纯地推荐一些课本上的文章,也缺乏对学生进行个性拓展阅读指导的意识,造成拓展单一,拓展阅读流于形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虽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拓展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盲目、随意,使得拓展阅读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学效果受到限制。合理、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应当与教材有机结合,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拓展阅读缺乏兴趣,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老师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培养阅读的好习惯。然后老师再结合教材,推荐课外书籍给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关键一点是对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书籍的难易程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阅读书籍太难,学生看不懂,就很难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果太容易,又发挥不了作用,达不到教学效果。老师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小学生的生活,适当选择一些带图片的书籍。

2.结合教材,适度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阅读拓展的需要,适度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提前给学生一些课文信息,给学生拓展阅读提供方向,让学生自己提前查阅资料,既预习了课文,又起到了积累知识的作用。

每篇课文都有教学重点与难点,而这些内容也是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的地方。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感受、理解教学难点、重点。例如,课文《买木雕的少年》中,学生对文中中非人民的友谊很难理解,这也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阅读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设置阅读情境,创造阅读氛围。

设置阅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阅读氛围中,既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又更好地体会文章,使得情感上产生共鸣。情境的设置应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教学《二泉映月》,在课文教学开始时播放《二泉映月》曲目,然后讲述盲人阿炳的故事,通过音乐与故事来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更好地感受《二泉映月》表达出来的情感。设置阅读情境,可以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内容,氛围更加和谐,真正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它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拓展阅读,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学习能力。为了避免盲目、随意地拓展阅读教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阅读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籍,提升拓展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洪华.小学语文中的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3).

[2]潘传香.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科教创新,,(4).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是一份偏向应用性的职业,因此师范学校的重点是要培养出更多能把书教好、受广大学生拥戴的教师,师范高校要转变教师人才培养的观念,在强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部下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要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该标准特别指出,小学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师范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认识,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严重不足,实际教学效果也有待提高。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性和师范性在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大家都承认教育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对于教育专业化发展具有同等的重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所偏重。理论教学大大超出了实践教学的分量,很多实践教学的时间都被包括教育理论课程,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所挤占。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而把重心放在学术性上,导致有些本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胜任教学岗位,教学技能和敬业精神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范畴。实践教学与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和操作练习,也不仅指教育实习和见习。它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要远比教育实践广泛得多。

2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均十分有限,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失调。课程比例失调使得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出现缺口,导致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教学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良好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见习、实习大多集中在最后阶段。这种前少后多的实践课程安排,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切实收益,使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不完善,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性内容,既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个体教育,也包括开展教育研究、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自我反思。但主讲教师和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自身缺乏小学教师实践经历,对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实践缺乏切身体验,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小学教材和小学教学方法鲜有研究,课堂讲授教条化、书本化,也就很难对师范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与指导。并且实践性内容平时只是零碎地依附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小学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缺乏必要的、以突出教育实践为特点的系统性整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体会到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反差,认为书本上讲的理论都是不实用的。理论无法应用于实践,反映出当前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的阻断。

3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管理和指导。

除了学校内的实训活动,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但是很多基地往往是双方签署一份协议,后期投入少、管理不到位,形不成稳定、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数量少,类型单一而且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这种状况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无处可去”,因而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习指导教师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与考核,是学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需要教师予以指导的。但高校的指导教师更关注教学及科研,认为指导实践教学是一件没有面子、没有前途的工作。实习学校虽然会为实习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但这些教师忙于教学、管理等常规教育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实习生进行细致、系统的指导。实习管理存在责任不明、过程监控不力等问题。

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1积极促进学校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定位高校,面向小学教育,对于小学教师的要求,除了要求掌握各种教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课上好,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欢。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更多是一份应用型的职业,而不是研究性的职业,因此,在师范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各项教学技能、感悟教育的真谛,避免一味对学生灌输各种教学模式和技能,要有更多的包容性,给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时间,鼓励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进一步提高强化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切勿因为实践课程难于开展而缩短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建立课程之间、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科学地规划好实践教学的先后次序和时间长短,对于一些已经开展过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的实践教学目的,应该积极总结经验,延长或重新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一些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此外,针对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小学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有别于其它专业教学实践,例如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应该增加一些趣味性、生动性的活动,鼓励小学专业的学生选修美术、音乐等相关的课程。

教师人才的培养是师范学校所肩负的重任,它直接决定着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对于师范学校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基本功,确保他们能够完全胜任未来教师这一神圣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教学是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是熟练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并不完全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必须将教学实践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初期,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通过使用远程视频的方式来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观摩活动结束后,应该组织学生对刚才观看的教学视频进行积极的讨论,促进他们就如何将教学理论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在讨论活动上,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想的碰撞,逐渐形成学生教学风格的形成。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应该逐步引导师范学校的学生深入到小学课堂,让他们融入到各小学的日常活动中,通过这种亲身实践,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3积极促进高校和小学的合作,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现代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为使广大小学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对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必不可少,小学教师大都工作在教学一线,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各种教学理论的积极践行者,而高校教师除了负责日常教学活动外,还承担着各项研究工作,因此通过加强小学和高校的合作,对于促进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学校内的各种实践教学设施,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以便高校和小学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各项经费的投入,对于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3、巧妙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4、幼儿语言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

5、基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

6、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有效形式。

7、浅谈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8、浅谈绘本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9、幼儿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10、刍议有效矫正幼儿任性行为实践与研究。

11、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分析。

12、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

13、在添画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4、谈幼儿常见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与矫正方法。

15、浅谈幼儿快乐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16、关于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17、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8、对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思考。

19、家庭中幼儿安全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

21、浅析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影响--以幼儿教学为例。

22、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

23、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对策。

24、溺爱对幼儿的危害及调整策略。

25、民族舞蹈在幼儿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

26、探析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民间工艺课程的意义及策略。

27、幼儿基本体操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28、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探究。

29、论新时期幼儿的金钱观及其财商启蒙教育。

30、幼儿直觉思维的教育意义和培养策略。

31、幼儿早期阅读困难的预测性因素及教育对策。

32、幼儿成语情景剧创编初探。

33、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运用的做法和体会。

34、敦煌文化及艺术在幼儿教学具中的运用研究。

35、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36、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7、小学教师教学拖堂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38、在小学高年级运用赏识教育的个案分析。

39、在小学语文开展成语教学的研究策略。

40、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方式的探讨与研究。

41、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2、对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43、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44、让情感教育成为小学英语和谐课堂的催化剂。

45、对小学数学赏识教育的研究。

46、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改革。

4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现策略。

48、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

49、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50、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那么班级常规的含义是什么?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指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更顺利地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虽然微小,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及方法。

1、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蜗牛走路、小猴子踩钢丝等动作,小朋友们都非常高兴地慢慢地走着,有的孩子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为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

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洗手后不擦手也是个总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巧有一段时间,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灵机一动,把洗手变成给手洗洗澡。我说:"不擦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就:"不擦手,小手应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之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学遵守。

3、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午睡前要叠好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在床上叠,有的孩子在地上叠,很不卫生。抓住矛盾,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特别是"系扣或拉锁上衣怎么挂"的问题,有的说把扣都系上,有的干脆叠起来……其中一名幼儿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上衣挂在椅子靠背上,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当天中午脱衣服时,没有一名幼儿再把衣服放在床上或地上叠,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看来,幼儿自己出得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4、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幼儿。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幼儿在喝水时有说有笑的情况比较突出。有一天,在喝水前笔者提了"喝水时请轻轻做事,不要影响别人"的要求,然后放小红帽的故事录音。一个叫明明的小朋友忘了老师的要求,放回水杯后跺着脚回到座位上。我连忙用夸张的语气告诉他:"哎呀,明明,你刚才的脚步声吵到我了,小红帽是怎样被大灰狼吃掉的,我都没听清楚。"于是,又重新放了一遍录音,非常专注地听着,孩子们看我认真的样子,都不由自主地轻手轻脚做事。抓住幼儿情绪易受感染的特点,开展氛围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5、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在日常生活,千万不要因事小而吝啬你的鼓励与表扬。发挥小班幼儿主动性进行常规培养的方法实在很多,我只是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如果我们要这方面多留意、多运用,相信孩子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6、更新观念,挖掘常规教育资源。

未来全球教育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幼儿必须从小了解、认识其生存的客观环境,学习与人共处,而且会用一定的常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掌握以上四个"学会"。

7、在常规教育中,突显幼儿发展的主体地位。

通过评价促进幼儿行为常规意识。培养良好的常规,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包括经常性的常规训练、专门的常规活动训练和个别常规训练。而在这其中,评价是使行为训练内化为幼儿的规则意识,获得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在增强幼儿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强化了幼儿对行为的意义的理解,多次的正向强化使行为成为了习惯,更使行为内化为意识,主体获得了真正意义的发展。在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注重纠正幼儿进餐的习惯,以表扬为主,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进餐文明,良好的习惯也形成了。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意义。

1、良好的开端,创设全新的环境。

开学第一天,我们侨情接待了每一位孩子,带着孩子参观了教室的每个角落,让他们说说大班教室和与原来中班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哪里变化了?孩子在新奇的氛围中我们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到十分地自豪,自信也由然而升。看着他们乐呵呵的样子,我俩知道他们喜欢上了这个班级。紧接着我们给孩子提问了:每天你们进入幼儿园怎么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呢?做了一名大班小朋友你会怎么参加集体活动呢?和同伴怎么游戏呢?吃饭时候应该怎么样呢?离开幼儿园前应做什么呢?在回答问题时孩子都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老师倾听着每个孩子的答案,给予及时肯定。我班的一日常规也随之形成了。

2、良好的常规利于为孩子实际操作服务。

对于大班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如我班给每个孩子安置了一个"小书柜",自从有了这个小书柜,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齐齐了,而且给我们教学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开放式的区域环境,让孩子有玩、能玩,区域里的规则图示在区域值日生的带领下能如实执行了,从此班上杜绝了你追我赶的坏习惯。

3、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的心灵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未来的幼儿将是生活的主人,他们懂得做人、懂得做事、懂得学习、懂得与他人共同生活。

常规训练中老师的榜样和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是幼儿的领导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领导者,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努力钻研各种课题,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常规环境,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然,常规训练中所用的更好方法还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所以我们每个幼儿园教师,都有义务根据幼儿本身的各种变化,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不断的进行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让幼儿掌握有关良好生活常规的知识、规范行为,让他们愉快有序的生活,并在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的常规,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也是带班老师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只要有爱心,拥有恒心,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

参考资料:

1、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常规教育参考用书》北京市幼儿园品德教育教研组。

3、《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6月版。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3、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4、天津科技大学。

5、大学学科成长能力系统构建及其路径。

6、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

7、深圳大学城:“大家庭关系”隐喻的分析视角。

8、论大学制度的外部变量。

9、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

10、美国院校研究之借鉴与院校研究的中国化。

11、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12、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伦理失范的剖析与对策。

13、宽与活: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14、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

15、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6、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17、崇尚学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内在之魂。

18、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究竟靠什么。

19、高校博物馆在大学创新教育中的功能。

20、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人才培养。

21、苏区德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2、教育研究中对定量研究的若干误解。

23、教育平等的主客体论析。

24、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

25、从编外讲师到终身教授:德国大学学术职业的独特路径。

26、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

27、家庭背景与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关系。

28、校地互动: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29、院校研究在欧洲的发展特征。

30、21世纪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库。

31、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演变分析。

33、中国地方大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34、高等学校学术权力本位治理结构的现实困境与逻辑路向。

35、大学组织变革的困境与出路。

36、我国弱势高校的应对战略选择。

37、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

3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系及其教育学反思。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作文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说明文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网络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最近听了许多课,也看了一些发表的课例和文章,亦喜亦忧。喜的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阅读教学正逐渐从以考试为轴心、以传授“标准”答案为目的的封闭圈中走出来,实行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忧的是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口号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被极端化,文学作品的教学似乎正滑向一个混沌的“糊涂圈”。读了《语文建设》20xx年。

第1。

期陆精康老师《评选项链“最佳结尾”》和卢肖莉老师《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两文(以下简称《评选》和《灵魂》),这种感受尤为强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放弃必要的引导,让阅读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交谈,容忍对话活动在肤浅的水平上滑行,听任学生对文本的任意解读,那么“这种倾向发展到极端,就是‘一切由学生说了算’。事实上是,一千个学生说了都算,这就完全放弃了教师的职责”。

阅读的确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人生态度、性格爱好和阅读经验不同,其所获得的感受与见解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以激发学生研读文本、探索思考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但是也必须看到,受认知水平所限,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独特见解,当中不乏盲人摸象式的结论。所以“尊重”并不是无原则的认同,而是意味着要把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困惑和所建构的“意义”作为起点和重点,一方面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发表见解,一方面重视和严肃对待来自学生的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阅读习惯与态度,认真地加以评价、点拨或匡正,以帮助学生反省思考,突破思维的障碍,克服狭隘,养成科学、严谨的精神。如果对学生肤浅的感受不导其深入,对有误的看法不纠其偏差,那等于怂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解读,实质是对学生发展权利的漠视和不尊重。

特别是涉及价值导向的时候,教师尤应旗帜鲜明地加以引导。因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像阅读《项链》时,学生提出的“参加舞会何尝不是改变自身命运的一次机遇”“为了片刻的灿烂,付出十年的艰辛,值得”等看法,从中反映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玛蒂尔德并没有两样。玛蒂尔德“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参加舞会目的是要满足强烈的虚荣心,用美丽的外表博得官员的赏识,而这便是她最大的幸福。正是这种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了玛蒂尔德的悲剧。如果我们还以“不乏创造性理解”而一味肯定不加引导的话,那么看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创造性,其实只能是美丽的误人子弟。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不是单向的传输与接受,而是相互推动的一种互惠互赠的交流活动。”不能光有学生的交谈而没有教师的对话交流,教师是平等的对话者之一,理应参与对话;没有教师的参与,就不成其“多向互动”,也就难以“动态生成”。所以王尚文教授强调:“教师要通过学来教,即通过自身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特别是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之后,教师应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发现,给学生一种观点碰撞,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得到启迪与深化,或获得智慧与方法。李镇西老师说:“每次给学生布置作文,我都和学生同题写作,在作文讲评时,我把自己的作文拿出来让学生评判,同时我又给学生讲我在写作过程中是如何构思、如何遣词造句的。我深深感到,对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作文指导方法。”师生间这种面对面的平等交流,同时也是心与心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人文的关怀。当课堂里闪烁着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回荡着师生情感共鸣的音符、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关爱时,教与学真正变成了一种探究的乐趣,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课堂就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叶澜教授语)。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自身的局限,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升鉴赏、创造的层次。

《标准》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由于受阅历、经验、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等的制约,对问题的思考,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往往是有局限的,虽然答案丰富多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却常常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生生间的对话很热烈,却始终在肤浅的水平上滑行而不能深入。这个时候,作为有较丰富生活经验、较高鉴赏能力的长者,作为“熟练的阅读者”的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专业特长,在尊重学生或横看或侧看或远看或近看所获得的独特见解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或引导学生冷静地在纷杂中寻找问题的焦点所在,理出一条深入探究的道路,或引导学生“努力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从而引领学生突破个人局限,不断登上高峰,探求“庐山真面目”,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课堂上有了《项链》的五种“结尾”,经评论都觉得不太满意,这时候教师缄默不作为,实际上是一种失职。五种“结尾”都不令人满意,笔者以为关键是没有引导学生与文本作潜心的深入的对话,没有透彻把握玛蒂尔德的性格,漠视十年苦难带给她的种种变化,特别是性格上的改变。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借鉴评论意见的基础上,回归文本,找出症结所在,并告诉学生,续写的结尾可能有千万种,但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合情合理。续写是一种推测想象,关键是对已知条件的充分利用与把握,把握得越深越透,推测就越合情合理。“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托尔斯泰为笔下人物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自杀而痛哭,便是明证。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不顾自身条件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终于酿就了一杯苦酒;十年的苦难,磨炼了她,诚实、刚强已成为她性格的主导方面。昔日因家境、衣饰不如别人而整天苦恼;如今她懂得做家里的一切讨厌的杂事,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了。原先每次见到有钱的同学,回家便要伤心几天;而今自己这番模样了仍大胆、主动地和已不认识自己、依旧美丽动人的同学打招呼。这一切都表明她已变得实在,敢于面对现实了。且家境的贫寒、容貌的改变也打破了她重走老路的幻想。

从小说主旨和作家的意图看,作家对主人公既讽刺又充满同情。让她为了一挂假项链,付出十年的青春代价,其目的是让她从梦幻中跌入现实,重择生活之路。所以如果是笔者,我将这样和学生交流:“玛蒂尔德尽管得知假项链的真相后,打击不小,心酸,目瞪口呆,十年的苦难涌上心头,但她已不是十年前的她了,十年的磨难,改变了她,使她变得实在、心态平和,敢于面对现实。我相信她真的醒悟了,她会,也希望她会实实在在地生活。尽管有时她还会梦想,还会回想起那个美妙的夜晚。”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高校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推动高校合作文化创生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研讨普遍存在着趋于功利、流于形式及迫于任务等问题。究其根源,是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评价的片面导向、高校教师对教学学术内涵和合作研讨价值理性认识的匮乏及高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管理模式,阻抑了合作研讨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遮蔽了其理想价值的充分实现。文化作为最深层次的东西,是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对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持续成长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建立激励教师合作研讨的长效评价机制、深化教师对教研合作价值的理解及恢复与重建教研组织的活力,逐渐培育新型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

关键词:高校;教学研讨合作文化;问题;培育策略。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教学研究型组织,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的主体,其思维和行为方式、教育教学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深受学校文化的影响,有人认为:“教育改革对教师以及教师文化的忽视是造成各种改革项目表面化和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以个体劳动为特征的工作模式和分化主义倾向的教师文化已难以满足和适应高校学科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将有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研讨是教师个体在自我发展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研究、集体讨论形式,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间题,揭示教学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的活动。而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的过程中,逐渐积淀或凝结的稳定的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它的形成与发展将会对教师持续成长产生决定性影响,也从深层次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然而,近些年来高校在扩招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学工作的地位日益被边缘化,致使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发展缺乏有利的环境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存在的问题。

(一)趋于功利。

目前高校管理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制度与政策导向,以及职称评聘与相应利益机制的影响与制约,教学常常被视为非学术活动和教师职称评审的点缀。因为教学不具有科研成果的高功利价值,部分高校教师则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对科研尤其是科研成果数量的过分注重,而作为教学者的责任意识则逐渐淡化。即使有为数不多的教学研讨活动存在,也多为追求功利目的。例如各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各种重点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等,往往更多地是为了获取和科研成果相媲美的金钱与名利,而大多并不是纯粹基于对教育教学研究本真价值的追寻。实质上,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反映的应是教师日常的工作状态,体现的是教师的强烈教学责任感和对待教学的热情。

(二)流于形式。

从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上看,一般都有关于教师教学研讨的相关规定与具体形式,但教研活动的真正开展一般需要依靠学校或院系制度规定强制式地推动。同时,由于教学研讨制度的确立和活动的开展缺乏对教师主体需要的了解、唤醒和满足,也很少建立起教研合作文化与教师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而作为教学合作研讨本可依托的基层组织—高校教研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组织涣散、功能弱化及缺乏凝聚力等问题,使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失却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和行政意味的浓烈很难吸引教师的充分关注和投入,也失去了通过教学改革与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再加上教师自身对教学合作研讨的价值缺乏深人理解,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常常流于形式。

(三)迫于任务。

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活动一般是围绕学校或院系的特定任务和要求展开的,例如修订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申报重点课程或课题、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参赛选拔、为了完成院系规定的教师之间听课及学生实习之前的听评课等。类似的教研活动一般都规定了显性的短期可达成的具体目标,一旦完成教研活动也随之终止。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并没有成为教师日常的职业生存方式和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这种“任务”取向在无形中窄化了教学合作研讨的内涵,造成合作研讨价值的萎缩,难以形成丰富而完整的教研合作文化。

二、阻抑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评价使高校教师的合作研讨文化的发展空间萎缩。

国家对高校的办学水平评估存在重量轻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它诱导一些高校去追逐物质化、可量化的科研目标,偏离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轨道,弱化了评估对高校教学改革应有的导向功能,也难以产生促进高校教师教学研究与创新的动力。其片面导向也影响了高校对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发挥。一些高校为了达到规定的评估指标要求,赚取更多办学经费与相应权利,在教师评价制度中不断强化对科研的硬性要求及奖励,如论文发表数量及获奖情况、课题立项、刊物级别等,而与教师教学相关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等软性指标,却几乎未被纳人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难以体现对教学和学术研究长期性、迟效性和创新性的支持与鼓励。评价的功利价值取向驱使高校教师根据利益多少及相关度来决定工作付出和投人程度,导致行为方式上对名利的极度追逐和心理上的严重失衡;也使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研究的激情逐渐消退,作为教学者角色的职责意识弱化,高校教学研究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这也是教研合作文化难以生成与培育的重要制度根源。

(二)高校教师对教学学术内涵和合作研讨价值理性认识的匾乏阻抑了教研合作文化的发展。

素的影响,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在高校教师间更为盛行。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虽然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但它却易于使教师形成封闭的心态,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与思想交流严重匾乏,不利于教师的主体性成长和获取外界积极的情感支持而加剧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孤独感。

(三)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不利于合作研讨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实质是一种自觉的人为合作文化,而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不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首先是高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管理模式约束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校内横向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以分割和阻隔为特征的蜂窝状结构,教师们被分隔在一个一个独立的教室或教研室中;学校纵向结构是具有等级明显、分工明确特征的科层制,教师仅限定于狭窄的工作岗位上。这种相对封闭与隔离的特征限制了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目前高校实施的是强调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严厉的奖惩措施的管理模式,驱使教师之间围绕名利展开激烈角逐,要在竞争中获胜,必然不愿坦陈自己的教学感悟与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势必淡化通过合作研讨改善教学的热情,也日渐丧失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教师之间孤立、封闭的现象,使高校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共事的习惯与相应文化氛围;其次,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并且高校教学工作的迟效性相对于中小学教学更明显。因为中小学教学成效还可以用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去衡量,而高等教育教学成效却难以用眼前现实功利的标准去评判,因此高校教师很难体验到教学的即时成效所带来的成功感与愉悦感,却常被一些消极情绪所困扰,为了维持专业自尊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一般不情愿向同事公开自己的教学并乐意接受同行评价,当然也限制了教师通过同行合作吸纳新鲜思想和交流有益的教学经验。再次,教学工作也缺乏诸如医生律师等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一样的公有文化的支持,使教师们很难相互分享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很难运用一些“公共技术术语”来进行相互之间的批判反思。劳蒂对此曾断言:“教学公有文化的缺失,造成了教师之间的孤立,这就是代价之一。……由于教学工作私人化和‘成败靠自己’的社会化准则,个人主义、教师文化被强化了。

(一)高校应逐步建立激励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评价机制。

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动力机制,以保证教师参与合作研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只有用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真正的激励因素就是工作本身以及职工对完成工作的感觉。”因此,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及教师的主体需求,摈弃影响教师长远的潜在发展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评价机制,积极构建激励教师教学改革与合作研究,能促进教师持续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将学校评价重点放在引导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上,增加教学合作研究与教学创新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学工作这一高校中心职能的足够重视。只有教学研究在职称评定、专项奖励、年终考核等教师评价体系中举足轻重,其价值能被充分认可,才能激发教师教改探索的自由或自主的激情,也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教学实践精神的培育;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时,应充分考虑被评价教师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应赋予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和教师教学改革的相应权利。只有逐渐建构起具有正确导向的评价机制才能有助于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高校教师应深化对教学学术内涵的理解和追求教学合作研讨价值的实现。

学术视野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将对教学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体现教学的学术性,即教学的研究性、成果的创新性与可交流性以及实践的有效性。大学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还须通过与学生间的交流对话,扩展完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品质,促进教师新知识的发现与创造。高校教师教学的学术性表现在对不同学生的清晰了解和研究,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需要及个性的深人分析与认识基础上的尊重、理解与关注;在熟练掌握运用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能结合教师个人特点、条件以及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及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最后高校教师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研究,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课堂管理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课堂效能。教学学术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既是一种有助于教学学术发展的形式,也是强调“合作与同事关系有助于教师成长”的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形成对教学学术价值的理性认识,明确合作研讨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信息的交流、给予教师缄默知识适当表达的机会和场合和促进教师专业研究的深度;通过合作研讨也能不断激发与增强教师主体发展的意愿与能力,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以及促进学校组织优良文化的形成发展,从根本上确立教学的学术地位,形成重视教学合作研讨的文化氛围。在教师同行的相互关怀与信任、支持的合作文化背景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坦诉教育教学中经历的失败与不足,通过合作分享交流彼此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同事间的人际关系,通过教师之间的观摩教学、课题合作研讨、教学学术沙龙及网络共享协作空间等形式,为教师之间合作提供交流的多元化平台,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为高校教研合作基层组织的教研室应强化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学科建设的职能,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研室文化,恢复组织活力。高校教研室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教师的专业背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注重教学研究,发挥中老年杰出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着力营造重视教学研究,促使教师潜心钻研教学的教研氛围和富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室文化,增强教研室对教师的吸引力,成为教师向往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应根据院系发展规划和遵循各专业教研室的内在发展特点、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室评价体系,使各专业教研室在保持学科或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功能的重建探索,通过制度革新以拓展其功能,以增强教研室对高校教师的吸引力;通过制度导向鼓励相关专业教研室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突破专业隔阂与界限,充分吸纳相关学科专业研究成果,通过交流、共享和融合实现知识与思想的创新,使教学改革和研究能有真正的突破。当然,教研组织的发展还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充分关注与支持,并给予教研组织在资源配置与分配方面的适当权利、教师评价和学术事务方面的更多决策权与从事教学学术活动的充分自由,尽量减少或避免学校或院系行政力量的过度制约和干预,这样教研组织的活力才能真正被激发,从而为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持续生长提供可依托的精神土壤。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推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中学作文教学低效理由教学策略。

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学低效的理由出现在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学策略方面、教学对象方面。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理论部分以及实践部分着手解决教学低效理由。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中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惧怕心理,并且将写作训练看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教师布置的作文训练题目学生通常需要几小时去构思。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写作态度不够端正,将每一次作文训练当作是“完成任务”,致使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因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想法,从而摸索到正确的写作策略。布置写作题目时,需要对题目、题材、字数等要求适度放宽。

例如,在学习了《听故事讲故事》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听的一个故事”,描述手法以及字数都没有规定,写作训练开始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都听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师喜欢的故事有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探究理由,若是这个故事我没看明白或者认为故事没有到结尾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把故事讲完。”教师在布置作文训练题目时,未给学生明确字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但是,在无形之中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写作要求,即将故事写完整。站在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并不清楚教师意图,甚至会认为老师要求并没有太多限制,因而,也就更愿意去写故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写作效率会有进一步提高。

2.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觉得无法对事件进行具体描述,有部分学生即使做到了将事件完整的描述下来,然而,事件描述却不够生动、形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未能掌握写作技巧。

例如,在学习了《培养良好习惯》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掌握写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写作技巧。可以通过让学生读课外书籍、坚持写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若是学生能够坚持阅读课外书本或者是写日记,写作水平能会有所提升。

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交流。

教师在学生写作情况中能够发现学生思维被束缚,若是不能快速突破这个“瓶颈”,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使得写作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站在学生角度深思理由,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写作经验,从而做到不断反思总结。

例如,在学习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眼中的语文老师”,全体同学都写这个作文题目,写作训练完成之后再进行成果交流。教师选取的写作素材学生都很熟悉,并且描写的都是同一个对象,因而,在进行成果交流时,学生能够从自身观察角度以及其他同学观察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相互阅读作文,并且交流心得体验,推动学生思维“瓶颈”的突破。

4.作文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中学阶段作文训练出现套话、假话现象的理由就在于作文素材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因而,教师在进行作文选题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有事情可写。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描写春天景象”的作文题目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参观或者是在学校游览,通过切身观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春天美景。通过这种教学策略的采用,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在中学阶段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个“综合学习”章节,涉及到的内容有“读读背背”“口语表达”“我的小笔头”。其中“我的小笔头”布置的写作素材与课文内容相近,并且与儿童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例如,“长大我想成为……”“我的小动物朋友”“童年乐事”等。

5.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

给人带来愉悦感觉的事物通常能够使得兴趣大大增加,因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评阅作文时应当不断对学生激励表扬,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心。

例如,体作文水平不高,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亮点词句。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语或者是口头表扬等形式激励学生。优秀作文可以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张贴,若是有机会也可以向中学生刊物推荐发表。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应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看实物、看图片,通过带学生游览、参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会留意观察周围事物,养好良好的习惯。

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行为应做到严谨,尽最大努力克服无关干扰。同时,站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说,应当为语文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安心于课堂,推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教学论文

国家教委曾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其中又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无疑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这一任务包融了语文教育的全部内涵,形成了教学中的两个基本着力点,亦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打好学生做人的基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明确提出“做人——作文”的教学原则,是因为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人”与“文”严重分离。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与素质教育不协调的倾向:一是成人化倾向,用成人的过于世故化的心态和处世原则去改造学生,造成世故习气抹煞和压倒纯真童心的局面,作文中的虚假成风和套话空话盖源于此,并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二是模式化倾向,把作文法则和合格作文模式化,并要求一无例外地遵从,这就造成了共性规范对个性自由性和独特性的湮没与压抑,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保护和激发、引导;三是凝固化倾向,即把作文模式变成僵硬的样板,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强制灌输,让学生摹仿样板,不允许更改不鼓励学生灵活创造,结果是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扭曲了他们为人的心态;四是知识化倾向,把作文教学搞成了作文知识的不断累积,偏离了作文课的性质和目的,造成了知识记忆对能力培养的排挤;五是繁琐化倾向,这不仅表现为知识的繁琐,也表现为作文教学操作上的繁琐,结果用大量冗余的信息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和头脑,妨碍对必要知识和相关信息的理解和贯通,也不利于作文能力的培养。上述倾向造成的后果,是使学生感官封闭、想象滞涩、情感压抑、自我迷失、活力萎缩。学生作为人的这些因素如不解放,就不可能在科学的作文活动中进一步激活并得到培育。“做人——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意图就是要通过解放人来解放文,以解放文来解放人,使文为人发,人以文立,以便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活力和创造精神。

所以,我们改革作文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的先行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激发欲望,抒写自己;让他们明确写作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熔炼和培育自己多方面的做人素质;让他们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辅之以适当的技巧指导,让他们把真话说得更准确,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从而使做真人的质量更高。“做人——作文”这一实验的提出是改革作文教学现状、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理论思考和实践操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做人与作文密切相关,有时甚至是同一的。对两者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做人——作文”教学的思想前提。具体说来,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统一”:第一是做人与作文在生命需求上的统一。

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出发点。“做人”与“作文”首先就在这个出发点上密切联系、相互统一。作文首先是生存的需要。人的生存总要经历各种世事,总有东西想要表白。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经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整的定形不可。”可见,作文既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也是展示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有效途径。作文又是享受的需要。要成功地做人,要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离开了精神上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根本不可能。而每个人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必须建立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基础之上,作文则是作者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只有当作文成为表达自我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之后,才能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述自己的生活时产生愉悦、欢快和满足之情,此时的作文便成了人生享受的真正需要。进一步,作文还是发展的需要。发展创造是人类的生命需求中最高而又最重要的目标。中小学生是人生最多未来之梦的时期,又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自我发展的欲望最强,并最需要呵护、鼓励和引导。“做人”要发展,“作文”也要发展,在人的发展需要中,两者也是相互促进的。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激发习作者的想象,锻炼习作者的感知,训练习作者的思维,净化习作者的情操,抒写习作者的理想,提高习作者的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习作者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教学论文

【导语】本站的会员“qianqian2”为你整理了“教育。

教学。

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杀母的恶性的事件等,经常在电视、网络上曝光。如山西、浙江、北京连续发生三起杀师案,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江泽民同志就曾经倡导我们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1)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詹天佑》詹天佑“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更教育学生一定要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贞不渝。

(2)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当前,小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环境日趋复杂,他们的心理急剧变化,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容易使得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首先要尽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命。地方教材《三生教育》就是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典范文章。“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其次,科学引导,提高学生耐挫能力,培养出坚忍不拔的意志。

(3)发掘真善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性情。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学校语文课程应从小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提升学生的情感温度,把亲情、友情、爱情这三条线串起,并以此为基点,延伸开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如在学习《轮倚上霍金》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父爱与母爱的颂歌,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只有让学生了解真正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才能激发学生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情感色彩极其鲜明强烈,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春风化雨的无声滋润中,不知不觉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去。

二、在课外阅读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拓展视野,又可以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对真、善、美的欣赏和评判能力,丰富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语文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摄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时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求人不如求己》(选自《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健康心态》)可培养学生克服胆小的弱点,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事的健康心理。选读《一把温情的钥匙》(《智慧背囊》),对学生进行真情与信任的健康心理教育。还有许多文章如《蜜蜂报》中许多佳文都可成为随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沟通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知识经验扩充了,观点认识改变了,思想情感升华了,方法技术迁移了,思想境界自然就提升了,综合素养自然就提高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接受了人类创造的智慧的洗礼。如阅读《海伦.凯勒的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可以让书中的故事感染学生,让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而《鞋匠的儿子》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这样的作品特别适合从小生活在物资充裕,被爱包围的独生子女们来读,可以让他们充分明白爱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总之,每一篇优秀作品都蕴含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只要充利用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且还有不伤学生心灵,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

众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满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例如,我班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下这样的话:“我不喜欢我的人生中有挫折,但我喜欢欣赏别人遇到挫折时那种跳梁小丑的样子。”“我的人生早已没有了,现在存在的只是我的躯体而已。”这种“脉相”,无疑引起教师的警惕;这种“迹象”,必然让语文教师有了打开这位学生的心结的欲望,深入解她的心迹,并能对症下药,开出好药方,帮助她摆脱困惑,走出那片可能陷入而不能自拔的沼泽地。因此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指导学生写“心理作文”也为心理保健筑一道有效的“预防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培养健康人才的关键问题。它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立志,引导学生去寻求做人的道理,浇开学生理想的花朵,萌发学生的高尚情操,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了幼儿教育,它为我们开辟家园共育新形式带来了契机。文章从四方面入手就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打破了传统的家访形式、家长会、幼儿开放日、电话联系等家园联系和沟通方式,为家园合作交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和谐沟通的途径和策略,努力实现新型的家园网络互动,促进家园共育新渠道的开发与整合。

一、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幼儿园教师的思想理念。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教师的思想理念。首先,教师从陈旧的教学观念中走了出来,树立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了现代人才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在教学中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训练幼儿的创新思维,从而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掌握了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学会了制作网页,建立网站,撰写自己的博客等,并具备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上操作能力等。再次,教师学会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弥补教学中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家园交流的方式。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变得越来越繁忙,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家长很少亲自接送孩子,他们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非常少,这会影响家园正常的交流。幼儿园不能及时让家长掌握对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情况,同样家长也不能把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幼儿园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建构为家园合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交流提供了便利,使家园交流更方便,更省时、省事,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欢迎。在平时的家园互动中,家长能及时掌握孩子一天在园的表现,了解当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师也能从家长那儿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日常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如教师在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每一次半日开放活动前后,都可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使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意义。现在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不但能宣传本园的教育理念、教育资讯,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而且为家长学习提供了网络资源。家长则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浏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下载幼儿喜欢的视频、音像、图文等,非常便利。还有的班主任建立了各种班级群。如大多数班级都会建立qq群。qq群具有同步性与异步性的特点,为教师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交流与探讨提供了同步和异步接受信息的选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交流平台。我们可把家长的qq号加入到由自己管理的班级qq群中。通过qq群的“群聊”功能,家长可以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进行实时的沟通;通过“群空间”功能,教师和家长既可以在论坛里发表观点,也可以自由上传或下载有价值的资源、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家园协同教育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形象、生动、鲜明地展现教学内容。其传输信息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学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地演示出来,从而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获得情感的愉悦。在幼儿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科学的、适当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如在进行《化蝶》这一音乐游戏课时,可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把音乐、舞蹈、图片等教学资源巧妙地融于一体,描绘出蝴蝶飞舞的场景,使幼儿产生鲜明直观的感知。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四、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环境。

网络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体系,为教师学习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在网上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教学心得,互相学习、讨论、探究。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电脑等,收集课堂上需要的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以开会为主,这种培训方式需要固定的地点,并且整个过程比较复杂。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直接对教师进行培训,如远程视频、yy等,这就为教师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构建改变了幼儿园教师的思想理念,不仅使家园合作更具时代特征,为每个幼儿的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催化作用,还进一步激活了家园互动、家家互动,以更快、更广的方式丰富了家园间的联络形态,实现了快速双向互动的家园共育,开创了家园共育新局面,也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徐华勇。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2)。

[2]梁晶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及影响[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4)。

[3]宋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教学[j]。广东科技,20xx(11)。

[4]吴秀梅。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刍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9)。

[5]武爱红。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20)。

[6]范丽娜。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9)。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