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18篇)

时间:2023-11-15 07:07:22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案的编写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良好的三年级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安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四第7―1l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十四第7题。’。

2、揭示课题。

我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的一些规律,可以使一些加、减法的计算简便,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主要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8题。

(2)练习前两组。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做第一组两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二组减法里最后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为什么减27。

指出: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点的数时,可以。

先把它看做几百与几的和,加上或减去几百,再加上或减去几;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然后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

2、练习十四第9题。

(1)学生分两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练习本上做一组题。

(2)集体订正。

提问:每组里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数是不是相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指出:在加、减混合运算里,把数和符号同时调换位置,计算结果不变。

3、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直接看题口答得数,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四第1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分哪几步做?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是根据什么列的?

2、思考题。

(1)读题。

指出:被减数不变,减数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0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客:

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部分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鹚广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将到我们学校参观,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

2、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

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游戏:找礼物。

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

(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这是教学辅助楼,这是我们的船形教学楼和操场。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想去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坞鹚广场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对时分有一定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1、感知1分=60秒。

2、体验1秒有多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奥运开幕的场景,配音展示倒计时10——1。

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晚会中的倒计时10——1是表示什么?

师指明确记算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学生例举(配合图片,刘翔夺冠12秒91,红绿灯)。

(1)回忆我们都知道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大格,分针走小格,时针长,分针短。)。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等)。

(3)课件出示钟面模型验证。

钟面是如何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几秒?(认识秒针及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演示并讲解:秒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秒。

演示并提问:“秒什从12走到1走过几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3走,走过几大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针走一圈,提示学生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提问:

“秒针从12出发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针走多少?”

“秒针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师板书:1分=60秒。

2、听一听感受1秒钟的长短。

(1)课件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学生边听边数: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课件再次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声音渐渐减弱到无),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计,觉得到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就睁开眼,对照课件上的钟,看自己感受得准不准。

3、感受1分钟的长短。

a、闭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针走一圈轨迹,并配音,声音渐渐减弱到无)。

b、1分钟读短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c、1分钟做数学题。

d、自由体验1分钟做什么事。

4、钟表的历史(介绍“日圭”“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

分析: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1、由情境提出问题。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教案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学生1:一共有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7,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

课题:《练习四》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导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教材第59页第5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教材第59页第10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58页的第1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8页的第2、3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

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9页第9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画一画,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75+11=75+21=。

67+21=72+15=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7-3+2=66-3-3=0。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0÷5=00÷7=00÷8=0。

引出:

三、拓展应用。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推的能力.

3.培养探索、应用的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研究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例1.出示自学提纲:

a.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b.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c.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2.推导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可以划分成100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即100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思考: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方法: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认识人民币。

1、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整套人民币)。

(7)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多媒体展示交流。

(3)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课件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课件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课件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小结。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三年级上北师大数学反思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来要求自己,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上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为了适应新形式,我认真拜读了《培养学生意志力10种方法》等文章,努力使自己不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钻研大纲,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备课,注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手段,探索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我抓住学校安排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在做到教学“五认真”的同时,平常能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老师们共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始终,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去搞好班级的每一次活动。我决心让他们在一种“宽松、探求、竞争”的氛围茁壮成长。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6×6=36(平方厘米)。

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p23—24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轴对称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教材通过举例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看一看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再通过折一折,认一认和说一说,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轴对称”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常见,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地操作、实践,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习近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认识、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六、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1、游戏:出示一张米奇的头像(缺少一只耳朵)。

教师谈话:米奇缺失了一只耳朵,很不舒服。同学们,谁能帮米奇贴上耳朵呢?

引导学生说出右耳应贴在与左耳对称的位置。

2、出示主题图红心、小鱼、红双喜、房子、a字母。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识”对称,感悟特征。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提问: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上下两边或左右两边完全一样。那怎么知道“两边一样”?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集体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如果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轴对称”。(板书课题:轴对称(一))。

2、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认识对称轴,能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引导操作: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2)找对称轴。

找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圆形的对称轴。

(三)“用”对称,加深理解。

1、辨析。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

2、那个纸飞机飞的平稳?为什么?

3、猜一猜:下面的题目曾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题目!接下来应该是什么形状?

(四)“赏”对称,畅谈收获。

1、欣赏图片。

播放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片。

2、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