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文教案惊弓之鸟(热门15篇)

时间:2023-12-12 00:17:28 作者:温柔雨

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教学工作计划样本,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课文惊弓之鸟教案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1.自读课文。

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附: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分析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

惊弓之鸟的教案

1.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设置悬念(那只大雁落下来没有呢?)激发学生朗读课文。

2.同学们刚才认真朗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在读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1.更羸为什么只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落下来了?)。

(2.魏王为什么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3.为什么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

惊弓之鸟的教案

(15’)。

1.出示写字表生字。

2.扩词、造句练习。

3.指导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惊弓之鸟的教案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1、自读课文。

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附:板书设计。

观察分析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

惊弓之鸟的教案

(20’)。

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

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听故事录音。

2.看图回答问题。

3.自读课文。

4.同桌互读、开火车教读、男女生赛读生字词。

5.分段读课文,正音。

6.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惊弓之鸟》教案赏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深入地理解了成语故事,请大家说说题目 “ 惊弓之鸟 ” 的意思,《惊弓之鸟》教学片断赏析。

生1:因为大雁受过箭伤,所以听到弦响,就非常害怕。

生2:受过箭伤的大雁因为害怕弦声,从天空中掉了下来。

生3:更羸知道受了箭伤的大雁惧怕弦响,就拉响弦,大雁果然害怕得掉了下来。

生4: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误以为又有箭要射向它,就害怕得拼命往高处飞。因为一使劲,伤口裂开了,大雁就掉了下来。

……

师:你的手举得那么高,是不是有话要说?

生5:我觉得 “ 惊弓之鸟 ” 这个成语有毛病(众笑),应该改为 “ 惊弦之鸟 ” ,因为那只大雁是被弦响吓坏的。(众诧)

生6:老师,同学们,我也有话要说(众笑)。我觉得应该改为 “ 惊箭之鸟 ” ,因为那只大雁听到弦声以为又有箭要射向它,才害怕得掉下来。(众诧)

师:他们说得有道理吗?

生佩服地点头答:有道理。

师:这两位同学真会动脑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使我们的思维得到享受,请他们幸福地接受我们热烈的掌声。

(由衷的持久的掌声)

师:还有没有有话要说的同学?(众笑)

生7:有。如果是魏王拉弦,大雁会掉下来吗?

师:好问题,老师也想知道答案。同学们的意见呢?

生:(坚定地异口同声地)会。

生:(热烈)会。

师:老师不用箭也射下了一只大雁。老师真高兴,高兴得想讲个故事,要求同学们听完故事,给故事加个题目。

师:从前有个人被恶狗咬伤了。伤好后的一天夜里,他翻墙进一户人家偷东西,偷完东西正在翻墙出去时,突然身后响起凶猛的狗叫声。这个人大吃一惊,从墙上摔下来。后来他怎么努力也翻不出去,因为他总觉得那只恶狗就要扑上他的`后背了。最后他被主人逮住时,才发现那只狗原来是被拴在柱子上。

生给故事加题目:恶狗叫贼,该死小偷,……惊狗之人……(当学生说出 “ 惊狗之人 ” 时,一阵寂静后教室里爆发出掌声--学生和听课教师),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惊弓之鸟》教学片断赏析》。

师引导学生比较 “ 惊弓之鸟 ” 与 “ 惊狗之人 ” 。

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湿润过多少灵魂!根据此类课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深刻的理性寓意必须被形象地具体地感知,以生活化的感性表象取代抽象的说教,以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境况(如 “ 惊狗之人 ” )启迪思维,熏陶情感,提高思想认识。如果学生只会背诵寓意以应付考试,而不懂得 “ 惊狗之人 ” 的现象,那么这样的阅读课堂是无法促进生命的成长的。

其次,很好地实践了 “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是对话的过程 ” 的理念。学生对 “ 惊弓之鸟 ” 的不同角度的理解感悟,以及 “ 惊弦之鸟 ”“ 惊箭之鸟 ” 的大胆探究,都非常成功地张扬了个性,培植了与教材对话的信心。

惊弓之鸟的教案

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惊弓之鸟》的教案

1.掌握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1.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多媒体课件。

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词语“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

三.学习(2—5)段,引导学生通过四读、自读、自悟、自得。

1.读,边读边用“——”画出更羸说的话,用“~~~~”画出魏王说的话。

2.边读边想,更羸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魏王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这样读,找出依据。

3.自由读,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4.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四.交流学习长句子的经验。

1.遇到长句子,你该怎么读。

2.出示句子。

3.通过课件演示,再现情景,理解句中两个“直”字的意思。

五.比较句子。

1.你有这样的本事?

2.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理解句子,并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学习,理解更羸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七.联系第五自然段,前后对比,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八.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2.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九.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看一些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飞得慢:受箭伤。

叫得惨:离同伴。

更羸观察:分析进一步分析。

《惊弓之鸟》教案

《惊弓之鸟》是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叫更羸的人,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射了下来。这篇课文共有9小节,通篇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的,其顺序是:更赢看到天上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向魏王提出,他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他不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弦,那只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道明了其中的原因。

本课教材,老师已经上过,字词问题已经解决,学生已经能够读通课文。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境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复习朗读要点。

(1)分享交流:谁来说说,朗读一篇我们要注意什么?

(2)相机板书。(有感情、正确、通顺,眼到、心到、口到。)。

2.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以《惊弓之鸟》这篇为例,来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师生同写课题。

二、以点带面,重点读。

1.通过想象让学生入情入境,然后再读句子时,情感就随着朗读产生了。教给方法后读第2节的1、2两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想,好像看到更羸和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大雁那种受伤慢飞的情形就感觉出来了。可以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读进了课文。

2.练习读2~4节课文,在学生全面练习的基础上,指名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更羸很有把握和魏王不相信等两处语言进行现场指导,让全班学生练习。这样,由点及面,以点带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变换形式,强化读。

1.学生刚开始接触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当学生把读通顺,读流利,不加字、不掉字。

2.基本上读得有感情时,教师又激发他们兴趣,让学生自由组合强化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检查朗读情况。

3.学生找与自己配合好的同学练习分角色朗读,学生的兴趣浓厚,读得也十分投入。

4.小组汇报表演,全班学生点评。

四、汇报表演朗读。

课文读得透了,内容也就理解了。理解透了,角色表演也就能进入情感了。学生的人物形象表现力也就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升了。

五、总结谈话,课外拓展。

六、板书设计。

通顺眼到心到口到。

正确。

《惊弓之鸟》教案

1、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2、默读第一段,做读书记号,讨论思考题。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边飞边鸣。

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平时你们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就直掉下来?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带着问题自学第二段,做好读书记号。

(3)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展开讨论。

(4)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他不但箭术炉火纯青,更是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他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推断它的健康状况;从大雁的声声鸣叫推断它的快乐忧伤,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惊弓之鸟》教案

更羸 拉弦本事 胸有成竹 )

2.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师:更羸观察仔细,思考认真,判断准确。的确,他是一个聪明的射箭能手。

1.细读词句,感受更羸的才智。

(1)自由读文,还可以怎样读懂更羸是聪明的?

(2)出示:更羸并不取箭……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a.指名读句子,你怎样感受到更羸是聪明的?

b.当时更羸拿弓拉弦时神情怎么样?(生:自信,不紧张,用力大,冷静,胸有成竹……)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生:嘣。)

c.从拿弓拉弦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更羸很聪明,写结果的两个“直”的意思相同吗?引导:直往上飞指什么意思?(一个劲,飞快地,不断地……)文中哪个词表示这种意思?(生:拼命。)直掉下来指什么意思?(生:笔直的,垂直的。)

d.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有感受的读句子。

(3)更羸是聪明的,还可以怎样理解?(生:当时魏王身边的人很多,只有更羸一人仔细观察后,准确地作出判断,竟连魏王也无动于衷。)

(4)从“魏王的惊奇”感受更羸的“才智”。

a.出示有关魏王的话语。

b.指导有感受的读文句。

2.细读词句,感受更羸的自信。

(1)仅有聪明够吗?还需要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划有关词句?

(3)指导有感受的读文句。

3.指导分角色有感受朗读。

惊弓之鸟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4.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2.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词语“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

三.学习(2—5)段,引导学生通过四读、自读、自悟、自得。

1.读,边读边用“——”画出更羸说的话,用“~~~~”画出魏王说的话。

2.边读边想,更羸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魏王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这样读,找出依据。

3.自由读,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4.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四.交流学习长句子的经验。

1.遇到长句子,你该怎么读。

2.出示句子。

3.通过课件演示,再现情景,理解句中两个“直”字的意思。

五.比较句子。

1.你有这样的本事?

2.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理解句子,并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学习,理解更羸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七.联系第五自然段,前后对比,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八.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2.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九.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看一些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飞得慢:受箭伤。

叫得惨:离同伴。

更羸观察:分析进一步分析。

《惊弓之鸟》教学教案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出示板书:

不用箭

《惊弓之鸟》教案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4.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三、小结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10 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

《惊弓之鸟》教案

(点击学习方法:课外书,听人说过,上网查资料)。

2、过渡:其实要理解词语的真正的意思,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放在课文中将以体会。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试着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理解一下“惊弓之鸟”的意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正音。

(顺势将学生推到主体研究的地位,带动第一次朗读,构建感知语言的过程)。

3、交流、议论(随即出示句子,以读代替分析)。

1)、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句子中感受最深的地方,用心去读,释放自己的灵性。)。

(对课文思考的单一的线条作一个必要的'补充,使其思维能多向性,完成对更羸的感悟。)。

2、以给课文的换题目,带动学生自觉回读全文,组织学生概括讨论交流及筛选,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满意的题目板演。

3、交流板书中的课题,选择性的朗读课文,张扬自己的个性。将这一块面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完成对射箭能手更羸的感悟,使其对这个人物的理解真正深入到内在。

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魏王这个人物的言行的反衬作用。

2)、更羸的言行及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邃的思考。

1、你对大雁的死怎么看?(谁害死了大雁?)。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用我们的笔来改变这只大雁的命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