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论文(专业18篇)

时间:2023-11-30 13:02:22 作者:文轩

合作可以强化团队凝聚力,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协作和协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作范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思考的论文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远古时期的茹毛饮血,还是现在的信息社会,合作与竞争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仅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应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只有人与人组成团体,成员之间彼此依赖、相互分享、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各异,教师遵循“兼容差别,优化组合”的原则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互助、互爱、互动、互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醒了后进生的自尊,让他们在获得小组荣誉时受到鼓舞。

1.面向全体学生。

合作学习承认学生存在差异性,并不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彼此合作、相互分享、交流争辩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其潜能得到开发,不断超越自我,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2.和谐共生。

教师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主体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体验成功、快乐自我中知、情、意、行获得了全面提高。

4.合作互助。

学生先自学,再协调,从组内交流到组外探讨,在合作互助的动力机制中都能获得发展,特别是后进生能获得关照。学生既有倾听,也有表达,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科学分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特长、基础、能力、心理素质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4―6人为一组。教师的分组也可以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但组间的总体水平要保持一致,为组间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1.合作朗读。

学生多人一组,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合作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深入文本,与作者感受文章的脉搏。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林黛玉,精明狡黠、工于心计的王熙凤,行为偏僻性乖张的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2.合作阅读。

小组同学探讨阅读内容,在自主阅读、产生疑惑、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信息的收集者、筛选者、笔录者、汇报者,大家自学指定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删去无价值、过难过易的内容,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在探讨形成共识后由笔录者记下参考解答,再交给汇报人进行阐述。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内容时,学生在自学中提出很多问题,诸如“伽西莫多为什么流泪?”“在他喝到水之前,他对斯梅拉达怀着怎样的情感?他是怎样想爱斯梅拉达的?”“面对围观群众的咒骂与侮辱,伽西莫多又有何表现?”小组同学通过问题的探讨,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能从不同角度理解人性这一永恒的主题。

3.合作批改。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练轻改,作文批改全由自己说了算,学生难以评价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遇到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彼此交流、互换意见,并写下评语。学生可以从说出值得借鉴的内容进行阐述,也可以提出值得探讨的`内容,让大家进一步讨论。

1.“合座”不等于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中,教师常让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殊不知,学生分组的不科学、问题的不适宜,加之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监控,学生在讨论中各行其是,听不进别人的见解,不愿意做出必要的妥协。有的学生合作前不独立思考,使问题的探讨难以深入;有的学生合作中不交流,放弃表达自我的权利,交流活动草草收场。其实,合作学不是简单地“合座”,而是分享与接纳、依赖与表现、探讨与交流的过程,学生个体责任明确,大家彼此信任、包容,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合作学习不会使学生两极分化。

常有教师在质疑:合作学习中教师少讲解,放手让学困生去交流,而优等生有更多岂不会让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实,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花费同样的时间,他们难以达到同样的学习质量。其实,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后进生与优等生存在差距,但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了,表现更积极了,虽然不能与优等生达到同一发展水平,但他们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大的提高。

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新课程理念,不论问题是否合适、难度是否适宜,为提高所谓的“互动”效果,一味地进行“合作学习”,挤占了有效的学习时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使用时要因地制宜,学生未进行独立练习就开始分组练习,或学习任务尚未组织好就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无疑是对合作学习的误读误用。总之,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避免合作学习形式化、泛化的现象,要在研读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高中语文课堂不再枯燥单调,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梁平。如何避免合作探究流于形式[j]。上海教育,

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论文

俗话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正说明了不同的人,由于情感、经历的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合作学习能够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相互交流达成共识。这样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能够从其他小组成员中得到灵感和启发,有利于知识的扩宽;同时对于理解能力差一点的学生,通过和其它同伴一起学习,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共享学习成果,共同承担小组探究问题的成功和失败,体验着相同的失落感和挫败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小组成员必须齐心协力、共同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问题,学会表达、学会聆听和学会采纳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带来的巨大付出和解决问题时的喜悦之情,从中能够懂得“付出与回报”、“爱拼才会赢”,有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合理的规划才能保证各个小组水平“旗鼓相当”,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挑战的勇气。但是合作学习并不是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定的角色。如果小组内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就容易出现个别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合作小组也嬗变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为了鼓励每个组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防止“唱独角戏”和“搭便车”的现象出现,在合作学习中要坚持“责任到户”的原则。这样每个学生对有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从而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员分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小组成员中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解决一些难度大的问题;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起辅助完成任务的作用,主要负责一些基础的、难度低的工作;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习,则负责怎样才能更好的对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汇报。这样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这样才能达到开展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任务的提出并不是随意性的,而是需要教师认真了解教授的内容,根据语文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思考问题,让问题成为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桥梁。例如,在学习粤教版高中语文《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调查当前我们社会中存在着哪些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分析这些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来抑制这种不文明的现象。这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三)小组成员合作探究。

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每个小组的成员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明确主攻方向,开始独立学习,并在小组成员内部对问题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则应该充当引导者并将课堂还给学生,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小组成员间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并且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要在进行巡视,并针对小组成员间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引导,以便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四)反馈评价。

在对合作学习结果进行反馈评价时,教师要多做正面的、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达到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尤其是对他们合作的肯定。并且在检测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抽查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抽查小组成员的情况来结合小组总结的结论,综合评价小组的探讨质量。这样就能激励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问题的探究、讨论,避免逃避责任的学习以及避免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让小组成员在问题合作学习探究中共同进步、发展。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思考的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很多领域要想取得成就靠个人的单兵作战是行不通的,因此,互助合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在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是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工协作,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即合作式学习.小学数学《程课标准(实验稿)》把合作学习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学习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作为目标之一。合作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

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下面我简单谈谈本人不成熟的想法。

1、合理、科学地分组。

分组之前,教师要进行摸底调查,再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落实规范的小组评价依据。

只注重结果,并以此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角色的转变。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试论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论文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环境下,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实现教学目标、改进学习方式、对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对某件事或者某种事物产生乐此不疲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它往往跟心情的愉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应该密切注意学生平时的细微变化,以便更好地制订一系列适应全体学生的计划,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谈话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可以跟学生在课后进行短信、写纸条方面的交流;还可以在教授学生学习邮箱申请的时候,附上对老师想说的话和自己喜欢的课程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为更好的教学奠定基础。在教学者与学生有了交流之后进行整合。充分地利用好这一点,能引导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清晰化。教师可以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便开展活动的时候能够更好的探究,将个性化强的学生进行正确性的引导,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了综合能力,又建立了良好的协作能力,这是形成小组合作凝聚力的基础。

二、重视合作的重要性,把自身的个性看“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也就使得学生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新的时代越来越重视合作的重要性,学生是祖国新鲜的血液,应该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同时,这也是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避免不了学生之间有不同的意见,这首先就要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自身代表的是一个集体,而不是简单的个人。在活动中要以大局为重。如,老师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分成了若干小组,组员甲说:“我觉得邮箱的申请比较简单,而且我又会,这个应该先做。”组员乙说:“我觉得我会制作网页,而且这个分值高,应该先做这个。”两人引起了争论,本应该小组实力第一的队,到最后却连题目都没有做完,还相互之间进行责怪。这时,教师就要总结此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可以强调如果什么不懂或有疑惑的问题可以私下里找老师同学交流,如,微信、qq、短信,这样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了解学生真正的所需。而教师也应该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缺乏集体意识的小组进行指正。经过老师正确性的指引,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提高了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阶段性评价能够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习进行检测,也是对学生所学到知识技能进行综合性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弥补学习上的漏洞并及时得到巩固,教师可以在原本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添加一个灵活性强、知识是综合性运用的题目,例如,计算游戏、键盘的拼图、赛车、金山打字游戏等这些深深吸引学生的游戏。在学生对游戏痴迷的同时,不知不觉将自己的指法练得更加娴熟,还可以设置一些关卡,必须用到的那种,如,回车键、快捷键、光标键等,那些平时都难以有什么作用的功能键在玩游戏的时候就已然掌握了,再设置一些相对小学生来说的综合能力的测试,教学者可以为学生先建好一个交流群,有什么不懂得同学间相互探讨,而教师就隐藏其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性的指引,教学者不难发现这跟以前强行记忆所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这样有组织地对学生开展小组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记忆力,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性。在活动中集思广益、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从而使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四、督促学生自学,开展小组挑战赛。

小学生天真、活泼、开朗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的形象思维强,对未知事物充满憧憬和好奇,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也正是抓住了这一大特点,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的,因而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每个人掌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之后,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根据自主学习的这部分内容由教师组织开展小组挑战赛,例如,可以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各大按键功能的介绍、还可以是ppt的制作。这样在相互挑战的过程中就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对所遇到问题相互交流和切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双方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明白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自身的能力也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五、科学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立足整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因为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总会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者需要引导学生在每次的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总结,并发送至群里面的群共享里面,让教师和学生相互看看,对比自身在小组讨论方面出现的不足并改正。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自己解决的还是同学帮助的,包括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态度,重视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展望以后再遇见相同或类似的题目应该怎样解决。最后,教师可以展示自己先前准备,如,演示文稿、ppt、视频给学生放映,并上传至群里面,对那些知识没有进行完全消化的学生,无形中又为他们创造了学习的条件。倡导在易错、易混可以少走弯路的地方标明,使得学生再次感受操作的过程,和自己原先的操作过程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方法。通过一次次活动的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表扬和正确的指引,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以后开展更多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

总之,班主任要注意协调好各组的能力要相对均衡,不要悬殊太大,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小组间的良性竞争。

以上只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的一点探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作为老师,我们还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并深入到教学中去,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2]王吉庆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论文

合作阅读是小组内的学生首先一起阅读指定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然后进行班级内的小组间交流,使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开展课堂合作阅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建立学习小组,然后对组内学生自行分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组内学生讨论决定自己的职能,接着根据分工对课堂内容进行整理讨论,讨论结果由小组选出代表在班内讨论。其具体实践案例如下:针对《相信未来》一文,学生在教师对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了初读和讨论。其中一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1.蜘蛛网查封了我的炉台有什么内在含义?2.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具体指向什么?3.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怎么断句?4.腐烂的皮肉有什么含义?5.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脊骨有什么象征意义?6.为什么结尾是相信未来的高昂基调?经过组内讨论,最终选定第二个和第五个问题作为与其他组交流的问题。最后在班级交流时,对两个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热情讨论,能力得到了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合作批改。

传统的语文写作主要是教师批改每个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单向交流,一方面学生积极性不足,一方面老师精力有限。合作批改是指每个学生按照作文的评分标准对其他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并分成小组讨论,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标。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对批改过程中发现的佳作和其他同学分享讨论,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也指出以达到惊醒他人的目的,最后要选出代表对组内的讨论结果进行简要的汇报,或者分组点评优秀的作文让班级同学借鉴,其具体实例如下:教师就青春为主题写一首诗,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点评,其中一个学生的诗是这样的:阳光下欢快的跳跃春风里萌动的嫩枝我们的朗诵是春的乐章我们的笑容是春的花朵生命如此灿烂色彩如此绚烂另一个学生在评阅时就把这首诗朗诵给同组的其他学生,大家一直认为这首诗意境优美,于是就写下了评语:意境优美,但是该学生认为此诗缺乏主题,因此在班级讨论时,教师就建议写作者围绕青春的主题展开。

(三)合作朗读。

合作朗读是指让学生分段或分角色朗读文章。一般在早自修时间进行。通过合作朗读,学生对文章产生共鸣,以及思维上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思维提升的同时,理解文学艺术作品背后的思想。与此同时,合作朗读这种相对富有趣味的模式,显然对于学生的背诵任务有所促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不知不觉完成了对于课文篇章的熟悉。

合作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了反思,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不好的作为,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些深切体会;第二,组内评价。组内的成员进行互相评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对事情的准确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增厚了感情。第三,小组自评。主要是组内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评价,通过对小组组员之间合作方式和沟通方式,以及不同成员发挥的作用,以及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第四、组间评价是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这就需要两个评价的小组进行对比分析两个小组,从而扩大了小组的规模,因此学生进行了第二次的思想碰撞,不仅可以刺激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还可以鼓励他们之间的尊重,以及对自己的认可和对对手的认可,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第五、教师评价。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教师自评,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以身作则,通过自我反省和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添对教师的认识,从而增添教师的个人魅力;其次是教师对各个小组,甚至具体到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可以指导小组成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对其优点的鼓励和表扬,得以在全班学生中进行推广,通过对小组的.含蓄委婉的批评,可以防止全班学生犯类似的错误。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思考的论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从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进行了有效的探究,既有良好的效果,又具时效性,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形式,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领悟不准确以及对这一形式的滥用,使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表面化、形式化的趋势,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那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前的准备,是实现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或者没有准备,那么这种合作学习是一种不成功的合作。小组合作应该充分发挥师生互助、学生互助的作用。教师在组织此类课堂教学前要充分备课,确定活动主题,并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认真设置有意义的问题,预计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及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到胸有成竹,并且能够及时做到掌控课堂。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了解中外文化在传统节日中的差异吗?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众说纷纭,纷纷讲述他们所了解的中外习俗,达到了学生互助互学的效果,活跃了课堂,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

只有经过学生认真的思考、仔细的斟酌,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时效性。经过认真思考的讨论,才能避免侃侃而谈,漫无边际。此外,对小组合作进行有效合理的组织,能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为了使各学习小组能够公平竞争,教师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使各小组的互助学习能力基本一致。小组建成后,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各成员要明确学习任务及自己的职责,组长要组织协调组员,确保每个组员都要积极参与,组员要明确组长的.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担其任,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枢纽,是实现合作学习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既是课堂是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中间去,参与他们的讨论,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表现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和合作能力,并注意观察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水到渠成。

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合作学习更高效。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合理评价,对于再次组织小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评价,既能对小组成员进行激励,又能促使各组员对学习产生重要兴趣,更能促进全班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组组达标”的效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共同学习,班级成绩共同提高,在竞争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进行适时的评价与激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小组互助学习的积极性;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比如自评、互评、师评等,又能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学习进步的长效性,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例如,我现在任教的班级,每月都会评选出“智慧小组”“优秀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倡导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我们深刻理解其意义,正确把握其实质,充分发挥其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在实践中加以改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使之更好地为思品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大学,.

[3]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29.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实验中学)。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措施研究的论文

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写作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因此,加强对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或者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的一种高级教学方式,简而言之,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动力及能力,最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标[1]。

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一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二是拓展学生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思路;三是通过组内成员优势互补,能够对学生形成正面激励,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确保学生组内均衡发展;四是改进写作批改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其引入到写作教学中十分必要。

2。1做好充分课前准备,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写作教学,并非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而是教师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因此,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作用,应做好充分课前准备,特别是选题和分组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确定选题,增强选题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而针对分组工作,应坚持同组异质原则,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各具特色,实现优势互补,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另外,在进行小组讨论中,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创建轻松、开放的写作环境,激发学生写作思维。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给写作教学提供了极大支持,教师可以在小组汇报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信息及文字,从视觉及听觉方面给予学生刺激,提高教学质量。

2。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针对多数学生而言,写作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难点。笔者根据语文学习群体效应中的沟通原则,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一方面,通过组内角色交换,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如命题。

作文。

《画一扇窗给自己》,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小组,轮流担任小组长,给所有学生提供作文题目、要求等方面讨论、评价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写作教学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增强学生参与性[2]。

另一方面,重视小组之间的讨论,分组讨论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的结论,并采取比赛打分等形式开展教学。交流的最终目标是启发学生思想、激发其好奇心。通过组间交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思路,还能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2。3合理进行批改,构建高效写作课堂。

批改与评讲作为写作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借助实例评重点,提高评讲针对性。如在课前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成品片段,让小组成员评讲,并进行总结,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对片段的评价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写作要点。另外,生生互评过程中,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小组间分享、自主等多样化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在此期间认真聆听并做记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3]。同时也可以将合作批改的作文返还给同学,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词、句的修改,不断完善结构及选材,通过二次创作,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第三,批改作文是一个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真正了解写作的真正目的,还能够逐渐领悟到写作的技巧,创建互动、和谐的互学氛围,逐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但是,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批改时,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交流,以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根据上文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建了互相尊重、理解的学习氛围,且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认知的机会。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该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创建良好的写作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合理进行分组,并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代杨。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4):90—91+137。

[3]龙卫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9,(06):48—50。

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论文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过程,学生对此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可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印象,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内参加学习活动的行为,要求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创建良好的同伴关系。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间开展合作的过程,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认真研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做到下面几点:

1.科学确定小组成员。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一旦小组分组出现问题,如在同一个小组内全部是学困生,或者全部是优秀性,或者小组内学生性格存在较大冲突,小组合作学习则不易取得成功。所以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要做到科学分组,要在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要保证每一个小组内既有优秀生,也有学困生,有一定比例的男生与女生,有性格活泼的也要有性格内向的,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小组间的竞争才能更有效。

2.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间要开展丰富的讨论与比赛活动,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后,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才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如笔者在讲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装蔬菜时要用黑色塑料袋,设计了几个问题:第一,同学们有几种意见?第二,同学们认为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第三,怎样看待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有效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很多学生能够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寻找正确的答案,又产生新的认识。在遇有不同意见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3.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合作。

生物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合作,生物本身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上做大量的实验,但由于课上学习时间有限,可以将一些生物实验移到课外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加丰富的生物知识。如在学习“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节时,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但要想观察实验现象则需依赖一周后的时间。要想深入探索“对种子萌发具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光、土壤、水”,则需更长的时间。为了收到较好的合作效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研究与观察。

4.正确开展小组合作评价。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为老师赢得大量的辅导时间,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的操作。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此要求相一致。但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学生不管,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间开展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是互相传达学习信息的过程,但学生性格还不完善,还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时不能对合作学习负责,所以教师及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与总结,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此目标相契合,因此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应用。笔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都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认识到合作学习不可能适于解决全部学习问题,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思考与合理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读初中生物教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高中的终极目标就是高考,而高考是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的一次重要考核,那么高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同时学校也为了提高升学率,当然不会放过写作这重要的一环,就出现了急功近利,强迫性的教学方式。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取巧式的强行灌输知识点,以此方式来换取学生在语文考试里写作部分的高分,这种做法偏离了写作教学的初衷。

(二)写作练习模式化。

通常教师所留下的作业都是一板一眼根据教科书硬性展开,要求学生写作,使写作教学进入了模式化,缺少实践性的作业,并且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难以做出好文章。这样不但缺乏灵活性,更是枯燥无味,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

(三)课堂教学形式的弊端。

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思想被禁锢,不能更好的发挥。使学生的文章千遍一律,难有创新,难有突破,缺乏亮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是现在没有做好这方面的转变。只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成绩才会有所提高。

(一)写作能力的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这就需要学生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出口成章。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底蕴来熏陶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写作题目理解力,判断力,表达能力以及发散性的思维。使其在写作中旁征博引,学会词句的运用。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的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基础。

(二)真实的情感。

指导学生写作,切忌假大空的文章,这类文章看似华丽,却须有其表,金絮其外,并不是我们写作教学的含义。教师要注重学生习作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人文,感受社会。用学生的自身体验与写作题目相结合,使学生融入其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与魅力。更要让学生看到题目时就萌生写作的想法,有一种不吐不快,有感而发的写作欲望。

(三)正确的思维引导方式。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要把握好对学生的引导方式。讲解或给出题目时,不要暗示写作的思路,培养好学生的开阔性思维。曾经有这种情况,有学生有思路,却不知从何写起,如何下手,这时我们就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教会学生如何梳理思路,如何规划写作方向。同时培养学生解析题目的能力,透过表象看本质,在原有基础上,如何使文章得到升华。避免因为写作水平不足,而导致文章枯燥的现象。

(四)学生写作的评价。

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并不一定是最真实,最谨慎的评价。为什么这样说,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例如,在学生作文的批阅时,分数应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给予稍高的分数,来鼓励写作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的对写作的积极性。同时,只要学生文章积极向上,不违背原则,避免批语中出现观点性,是非性的语言。因为这类语言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束手束脚,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或者还可以采取学生之间互评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体现。让学生相互学习发现文章的长处与不足,汲取他人之长。教师在互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批改中的疑难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把写作的教学模式化,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写作,注重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培养,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为写作教学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也不应该只是为了考试而写作。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到,写作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素养,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也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要正确的认识写作教学,不要偏离教学的真正目的,买椟还珠。应该把自主学习的策略与高中的语文写作相结合,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的成长和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才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自主学习简单讲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发、主动地根据个人情况开展学习。自主学习被视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出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由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学生缺失了原有的思考能力,只懂一味地从老师的传授中吸收知识,导致知识范围狭窄,创新能力缺失。然而,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极易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运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即教师对于课本知识进行逐一讲解,学生被动的听课获取知识,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也大多数采用这种方式。长期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退,对自主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不利。自主学习模式恰恰与之相反,它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见,自主学习形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教学模式进步的重要体现。

2.2自主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语文课堂上实现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力度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对某一篇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没有按传统模式对文章进行分析,而是采用了分组学习,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表述对文章认识,这样不仅保证了每位同学参与到课堂的氛围来,还极大的提高了每位同学的学习效率,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自主学习方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可过多干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即可。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而且伴随自己动脑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出现了几种有效的方法:第一,课堂分组学习。分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第二,高中语文知识竞赛的定期开展。通过开展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高中语文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1课前的自主预习。

对于高中生来讲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是关键。在高中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通过预习学生能够较充分的了解课程内容,对于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大体的把握。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可以自己阅读和理解文章,还可以通过与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3.2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没有学习兴趣就很难产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一般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以下两种办法:第一,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当有问题有待解决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得到调动。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了刺激,相较于传统的听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一个有利的学习条件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的实施运用也是如此,它需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指明自主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

3.4激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目前高中教学大都采用了教学评价系统,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给出客观评价。教学评价一般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褒奖,大多数是以批评为主,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同学的自身情况给出不同标准,时常对他们进行鼓励,调动他们参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和进步,它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运用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有效价值,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有效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方式,然后通过运用多媒体或者设立问题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利用课前预习等任务学习把自主学习运用到实际中去。

试谈高中生学习语文的思路论文

摘要:赏识教育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信心;批评。

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需要的是被关心、被赏识、被尊重。来自赏识的激励作用,可以激发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战胜学习上的一切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一、运用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检验,老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鼓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时修正错误,正确评价可以使学生进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

二、在批评教育中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进行表扬,在赏识教育的时候也要进行批评教育,老师在赏识的'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会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接受,因此也建立起教师的权威,双方都乐意接受。

三、使用心理暗示法帮助学生塑造良好行为。

小学生都非常崇拜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孩子们都会记在心里。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巧妙的暗示,就像一盏指明灯,引导着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小小的暗示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当行为,使学生感觉到阳光般的温暖,从而使学生进步和成长。四、将赏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进行赏识教育,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说:“大家读得都很好,如果我们重视每个句子的语气,就会更好。更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所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学生在第二次阅读时,就更加完美了。我们在赏识教育中,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当然,赏识教育也不能过度,否则将会导致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指引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产生自信,使学生感到自尊,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积极向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锐宁,叶芃.重审“赏识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

[2]赵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思考[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3]司绍喜.浅谈“愉快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

[4]郭月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论文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与语文材料性泛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开发,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学内涵的外延被打破,教学内容呈现高度的开放性。一方面,语文课程相较逻辑性学科而言对学生外围生活空间的容纳更为宽广、自由、复杂。语文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语文的人文情怀亦是高中生汲取理论与经验、参与重大生活命题的源泉,因此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社会化延伸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高中语文内容的开放极大地增加了教学取材的灵活性,意味着材料使用的个性化,然而这些个性化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保证立足于语文教育的本质需要,相反不规范的材料利用会造成语文教学价值的削减,使语文学科性特征丧失。因此,教学内容的开放在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亦诱发了语文教学的材料性泛化问题。例如,一些高中语文教师高举生活化大旗,力求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得时事新闻、娱乐潮流类生活主题充斥课堂,美其名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实质上却弱化了教学轴心。语文来源于生活却并不等同于生活,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既要诉诸于语文课程的基本框架,还应考察其是否真正具备教学价值,否则就是材料性导入泛化。

(二)教学取向的模糊与语文观念性泛化。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高中语文教学观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体现为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师个人对语文过程化的方向性把握,然而“语文教学观的多样性在推动语文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使语文学科的教学取向模糊化”[2]。一方面,教学观的多义阐释容易引发教学观的迷失,即教师对语文学科的价值认识不清,在将固定的理念符号活化为具体知识与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或生搬硬套,或杂乱无章,表现为对语文学科本义的无意识,无法真正建立起一个理论框架与学生个体的有序激活体系。另一方面,教学取向的模糊意味着语文教学育人功能的偏差,即教师对教学观的实施缺乏可控性,表现为过度使用与无效使用两种情况,前者指向各种理论依据的不完全成熟,后者指向教师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的非语文化行为。可见,语文教学取向的模糊是导致教学实践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应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观念性泛化现象。例如,近年高中语文教学领域提倡人本主义教学观,在人文视野下“文化”是语文的内蕴,从高中语文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目标来说,提升学生思想素养、传承民族文化不应该被淡化,但是过分强调语文的人文功能而忽略其工具性特征并不符合语文学科精神。没有语言文字作为基本框架,没有文学读写、鉴赏、积累的训练,高中语文人本主义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教学方法的失范与语文策略性泛化。

语文学科作为不可替代的母语课程,其教学方法一直处于不断革新与丰富的建设状态,“现代高中语文教师已逐渐摆脱了课程当道的被动角色,转而向教学建设者过渡”[3]。特别是在新课改持续实施的背景下,具备独立精神的创造性语文实践活动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对教学方法的丰富与革新。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切教学措施的运用都必须有的放矢,教学方法的滥用、错用对应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策略性泛化现象。例如,高中语文课堂的合作互动策略,是不是所有的语文课文都适合这种策略呢?对于词汇解释、文献出处等语文陈述性知识真的需要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去合作探究吗?又如教学辅助工具运用的泛化现象,经常可见高中语文课堂为了凸显美学意象,追求声光色电效应,大量使用多媒体、美术、演绎等非语文学科手段制造“形式美”,这种抛弃了对真实教材文本的感知,舍本逐末的教学策略使语文审美课堂变成了空泛的“秀场”。更不要说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直接用图像取代文本、用录音取代诵读等工具滥用行为,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处境,花哨的教学手段反而让教学活动肤浅化。

(一)评价性内涵与教学导向功能。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活动发生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或周期性教学、季度性教学,甚至年度教学总结时期,这时候的教学评价已经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评价内容可能已经过时,再则后期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出发,评价结果有失偏颇,且评价方式以整体性的总结为主,忽略了对语文教学过程的观照。介入性学科审理弥补了以上缺憾,将评价时间置于教学实践之前,满足了评价的时效性;由于可针对具体的语文课堂,亦提升了教学评价的公正客观性。同时这种评价模式具有鲜明的教学导向功能,能提前审理教学目标,评价教师的目标设置是否满足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是否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教学任务,有利于明确教师的课题思路。

(二)监督性内涵与教学调控功能。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通过监督语文教学内容,实现对语文学科性的保护。语文学科性包括三部分,一是对于语言文字摹形,即怎么说话、怎么读书、怎么写字;二是语文的情、理、意、趣,即怎么传递信息、满足社会交际或进行艺术化的表达;三是情感性与思想性,即覆盖学生在诸如人生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领域的教育要素。以上语文学科内容全部包含在语文教材(选修教材、必修教材)、知识点范文、外围整合材料中,语文教学通过对它们的开发利用体现语文学科性。因此介入性学科审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监督指向对教学取材的监督,保障教学材料包含语文知识、对应语文课程、表达人文情感、反映语文素养,避免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脱离学科体系。其监督性内涵具有对教学材料的调控功能,促使教学材料符合语文课程的单元结构、逻辑结构、知识块结构、流派结构,保障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避免语文教学的材料性泛化。

(三)阶段性内涵与教学规整功能。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标准结合了实际教学需求、高中生认知能力以及高中语文教学期望。一方面,介入性学科审理必然建立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框架中,面临着教材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另一方面,介入性学科审理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促使课程进度与学生个体形成螺旋上升的结构关系,体现语文教学发展的阶段性方向。因此,介入性学科审理具备鲜明的阶段性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界定阶段性教学方法可行性、量化教学标准、判断教学工具适切性的规整功能,既要促使教学策略符合程序的合理性、任务的'针对性,亦要满足策略应用对教学进度、学生认知思维发展阶段的适宜性,保持对辅助工具应用的谨慎态度,从而有效应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性泛化。

(一)审理人员的构成与专业进修。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人员构成需要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第一,审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经常参加语文课题研讨活动,重视对语文学科的先进观念与实践创新体例的吸收与探索;第二,对本校语文课程的开展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比如学校教学设施设备、资源与师资优势,以及教职人员的专业层次等;第三,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能和教师协作对话,共同面对教学问题。由此可见,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人员最好以学校语文教研组为选择单元,并确保有语文教研组的骨干成员与负责人加入,除此之外参加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人员均应经过专业的学校培训与在职进修。学校培训是对审理人员进行相关介入性教学审理的操作指导,包括操作原则(比如“以学导教”原则)、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具体审理标准与步骤(参见论文第四部分),以及审理结果的处理等;在职培训是针对语文课程的理论学习、学科知识拓展(比如语言学、语用学、文化语言学)、业务研讨等,旨在提升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审理介入的“以学导教”原则。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坚持“以学导教”原则,一是面向课程标准与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对“学”的基础设定,如知识储备、应用技能学习、审美探究等固定框架结构。二是面向学生“学”的具体问题,比如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高中生的能力增长呈现阶段性变化,以语言知识习得为例,高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初现,在语文复合句分析方面出现一个整体高峰期;高二年级学生的想象思维已接近成人水平,教师情境创设可减少对辅助工具的依赖;高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进一步完善,能够概括说明现实,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有利于母语学科的文化传承,是奠定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可见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观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三是面向语文外延中的“学”,即重视社会对语文教学的应用性要求,近到学生日常读书看报、兴趣爱好,远到自荐求职、社会交际,努力构建高中生语文学习与生活外延的对等联系,为学生学科深造、社会生活以及自身发展夯实基础。

(三)对审理时段与时机的恰当把握。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段与时机才能保障审理质量。一是对时段的把握。时段是指语文教学在宏观发展方向上的阶段时期,比如新型语文教学理念的推广时期、语文学科研究领域提出优秀教学成果的时期。这些时段往往是教师重新整合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素材、建设教学路径的探究时期,属于介入性学科审理的长线时段,一般伴随着语文课题研究、抽样实验课以及相关调查活动等,出现在新语文教学理念正式投入常规教学实践之前。二是对时机的把握。时机是针对日常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即对教师某一课时或某一单元的教学筹备进行审理介入的时期,一般为教学开展的前一个星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这份书面审理结果必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对教师创新性教学设计以及劳动成果表示鼓励与肯定;二是具体指出教学设计的优势与缺憾;三是附上教学建议,并敦促改进。

(一)教学目标审理:满足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审理,通过评价教师的目标设置是否满足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应对语文教学的观念性泛化现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但这样的目标设置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太过粗略抽象,不利于课题思路的清晰明确。因此,教学目标审理不仅应看到教师教学目标设置在语文取向维度的大方向把握,还应“要求目标设置尽可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教学任务”[4]。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层次依据语文学科性可划分为语言文字摹形的操作层,语文情、理、意、趣表达的技术层以及反映语文思想文化的素养层。在语言文字摹形的操作层,教学目标审理应细化语文的听说读写,例如,语言规则方面的词汇句法目标、句子成分分析目标、逻辑纠错目标、修辞法与篇章结构目标;语言经验方面对语境语义的领悟目标,对课程背景的掌握目标等。在语文情、理、意、趣表达的技术层,教学目标审理应细化到具体的语文思维技能方式,如相关语言练习方面拼读与诵读目标、语言书写目标,语言心智方面的语言表达目标,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目标等。在反映思想文化的素养层,教学目标审理应细化教师对课文观点、榜样、情操习染的提取标准,如人文性目标是对生命尊重的人文性提取,还是针对社会生活化的人文体验,抑或是诗意灵动的文化底蕴而设。综上可见,满足课堂标准层次划分的细化目标不仅对应着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还是对教学枝节的梳理。

(二)教学内容审理:保障材料与目标不可分割。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通过监督语文教学内容,实现对语文学科性的保护,主要途径是贴近语文教学现实,保障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应对语文教学的材料性泛化现象。首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教学内容审理要具备对教学材料进行区分的意识。对于教师配套教材内容的使用审理相对简单,一是确保内容属于某一节课文或某一单元结构;二是确保内容符合教学阶段性目标;三是确保内容与平行教学目标构成了相互映衬与递进的结构关系。可见教师的教学取材应该呈现较为明显的内在逻辑分类,如按照教材记叙文、说明文等单元文本划分;或按照象征诗派、荷花淀派等文学流派编辑等。其次,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除了选修与必修教材外,还包括例证知识点的范文,这类范文不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既定内容,但却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经验、深邃的人文思想,或者动人的审美情感内容。此审理方向应面向具体的知识块,比如基础知识块、文言文知识块、语法知识块、文学阅读知识块、文章写作知识块等,考察教师的例文选择与上述知识块是否匹配。最后,随着语文内容的开放,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越来越明显,对于不同学科的混合内容审理应该考察教师对材料的挖掘方式是否符合语文课程的根基,即“教师对其他学科素材的转化能不能独立成料,理论性材料是否可以向实践性或体验性材料过渡”[5],保障材料真正具备育人功能。

(三)教学策略审理:追求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通过追求阶段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应对语文教学的策略性泛化现象。首先,教学策略审理应该考察策略是否具有程序的合理性。比如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操作层,教学方向主要是对于语言概念、逻辑命题或语法规则的学习,因此教学策略应该以机械联想和记忆为主;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技术层,教学策略应该以“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为基线,奠定学生“感知辨认原型―形成关联应用―自动规则化”的技能思路。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素养层,教学策略应观照学生对课文观点、榜样的评价反思,通过情感共鸣逐步构建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并积极推动身体力行。其次,教学策略审理应考察策略是否具备针对性。例如,文本解读中,教师的迁移性策略应用有没有充分尊重文本,是否绕过教材大谈新观点新理论,教学是否说教化、功利化。最后,教学策略审理应保持对教学工具运用的谨慎态度。“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服务明确的教学目标”[6],如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多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但是高中生的认知想象力已经成熟,应用多媒体在低年级学生想象思维尚不发达的阶段可以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但对于高中生却未必。“语文的想象是从本文体验出发尽可能地在大脑中还原画面”[7],高中生有能力进行独立情境创设,也更需要锻炼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因此教师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手段联系背景知识或呈现文献信息可取,但将其作为直观形象导入的常规策略却需要审理纠偏。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高中生面临的最终目标是高考的时候考入理想中的大学,为了这个最终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努力,在短期的时间内树立学习目标,不断完成自己制定的短期学习任务,最终就会完成自己的终极目标。写作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及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基础差,写作水平不高。学生可以先制定短期的写作目标学习计划,这样逐渐把短期内制定的写作目标完成,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学生能够在写作方面游刃有余。比如:写作文体上有好多种,有议论文、叙事文和抒情散文等多种形式,在议论文上,素材支撑着学生写作议论的中心思想,如果学生素材积累的不够、不全面,那么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支撑自己议论的中心思想,整篇文章就会显得过于空洞,没有内涵。面对这种情况,学生需要制定的短期写作学习目标就是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这样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积累素材,在写作的时候才能更加的顺手,而不是感觉不知道写什么。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一步一步完成短期的学习目标,最终就会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切实的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最终会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够被激发。传统师生关系,教师往往过于威严,对学生严格要求,这就造成了学生从内心畏惧教师。这也就造成了在教师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写作知识技巧。传统写作课堂上,教师在课堂开始布置课堂写作要求,给出写作材料,然后学生统一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机械的进行教学,学生机械的进行着学习,这样的教学虽然保障了学习时间,但却没有保障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在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内,敢于想,敢于说。所以,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有很多的材料型作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材料,抓住中心思想,然后进行写作。材料作文中最忌讳的就是抓错中心思想,如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抓错了材料中心思想,基本上整篇作文会偏离主题,那么这篇作文注定就是失败的。因此,在写作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彼此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分享,这样学生彼此之间能够互相学习,思维总结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向思维总结能力较好的学生学习如何分析、总结材料,提升自己分析材料的能力。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升自主讨论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进步,提高写作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已经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高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最终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思考论文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现代语言,文言文的阅读相对比较吃力,因此需要注释进行辅助,帮助我们阅读。文言文注释一定是通过研究古代汉语言文学,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含义之后,提出科学的理解,并采用规范方式对课文进行注释。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注释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通过对文言文的注释方式的把握,掌握文言文的注释方法。

2.1教材的编辑与出版部门,在出版教材之前,应当对课文中的文言文注释进行严格审查,尽量减少错误。

教材投入使用后,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学校调查等方式,广泛征集教师和学生对文言文注释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发现有不正确的文言文注释,在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后,及时更正。调动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对文言文注释的积极性,常年设立文言文注释意见箱,对错误的文言文注释要及时举报,对举报者给与一定的奖励。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及时将错误的文言文注释更正,并通知其他教材使用单位,避免影响扩大,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2.2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客观地分析文言文注释,既不一味相信课文,也不要妄自尊大,要本着严谨的态度积极探索文言文注释问题。

一般来说,文言文注释只是代表了编书者的想法,他的主要目的是,解释文章内部和文章外部的相关性,通过借鉴,读者依据文言文注释来理解文章,学到知识。在实践中怎样发现文言文的注释是有问题的呢?一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高中教师平时应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广泛涉猎文言文相关知识,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只有教师自己掌握丰富的文言文知识,才能在文言文的讲解中运用自如,轻松解决学生的各种提问。二是掌握解决文言文注释的技巧。为了解决文言文注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技巧来帮助我们快速解决文言文注释问题。首先,语言规律问题,检查文言文的注释是否符合语法结构、构词组句结构、表达结构等,当然也包括语境和文字、语音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不符合语言规律,那么文言文注释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其次,考查语境的问题,就是判断注释是否符合文章的语言情境,与上下文是否有联系,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相冲突,情感上是否与作者相冲突,解释的语言是否流畅等。再次,逻辑关系问题,文言文注释要符合正常人的逻辑思维,用注释进行课文解释合情合理。如果文言文注释与原文不符,那么这个注释就可能是错误的,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推敲后,进行更正。最后,客观实际,语言是人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想表达的手段。文言文注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如果与实际情况相悖,那么这个文言文的注释可能是错误的,需要我们加以更正。

2.3切忌墨守成规。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不能一味的相信课本,那将会陷入“本本主义”,课文中的注释只是代表了编书者的个人想法,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对文言文解释错误或者无法解释的`进行深入研究。例如:课文中,我们经常把“蹴”解释为践踏的意思,将“不屑”解释为不值得的意思,但是这两个词如果根据我们上述讲的技巧进行分析,很明显是错误的,那就说明这两个词在本文的解释存在问题。依据“蹴”是践踏的意思,那么“蹴尓”就是践踏眉毛,但是大量的文言文注释解释为“皱眉”的意思,因此片面的将“蹴”解释为践踏的意思是不合适的。文言文解释要符合上述的四个规则,否则就是不正确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推敲。对于“不屑”的解释,孟子的书中曾经提到过一个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是乞人因受到轻视,而不接受施舍的事物,因为那样的食物即使吃了,也是不开心的。《正字通》中曾经也有解释,不屑是指因轻视不加意曰不屑,由此可以看出“不屑”的含义为:不值得。这样的解释无论在哪篇文章都合情合理,那么该文章的解释就是正确的。我们在解释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上述的四个判断技巧,根据客观实际,联系课文对文言文的注释进行解释,同时教师多读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文言文注释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解决疑惑。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具体表现为:首先,很多教师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不能有效的进行写作教学,还有一些教师在学生的写作教学课上只是让学生写作文,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效的指点,对学生的写作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其次,一些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课时,缺少针对性。高中语文教师常常因课时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只能对班级的整体情况进行讲解,加之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缺乏全面的了解,对于教师的指点意见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写作之中,致使写作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最后,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多数都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学生缺少表现的机会,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而教师过于重视写作技巧的教授,致使教学的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这也不利于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培养高中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学生将写作作为任务去完成,这不仅会让学生感觉痛苦不堪,而且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有含金量,那么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有积极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学会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写作的题目有内容可写,并且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进行全面的掌握与了解,从而选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某次写作教学结束以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选取前三名文章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一定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尊重高中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时期的学生其性格已基本成型,对于学生的不同个性,教师要予以充分的尊重,并且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将其个性通过文章鲜明的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例如,教师为学生出一篇半命题作文为“××,我想对你说”,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或者感恩等,但对于性格较为内敛的同学来说,他可能会通过一些实例来婉转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在班级将这两种类型的作文进行对比,不仅是对学生性格的尊重,也有助于学生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不对学生进行强制要求,但要对学生的写作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因为高中时毕竟还是会有很多学生缺少自制力,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学生的抵触情绪,间接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做好教学评价。

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批阅文章时常常是一个大大的阅字,很少会给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在看到教师的批阅以后,也会将其放到一边,不会反思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做好学生的教学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在每个学生的文章后面给予不同的评价,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鼓励都可能会改变学生对写作的态度。教师为学生的文章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增强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写作能力好的学生也可以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降低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提高教师的写作教学效率。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已不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因此需要进行调整、改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写作能力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增强教师的写作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方式叫做自主学习,此方式不同于别人教学或指导教学。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对自我学习进行事先的计划安排,以及及时地反馈检查,并对此进行思考纠正,因此,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时,学生要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再由教师指导,并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自学目标对写作制订出更完整系统的目标,最后通过反馈、思考等达成学习目标。

1.命题以生活体验为基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及心路历程等全方位的发展,这便指明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自主学习的方向,因此,自主学习教学不再是放牧形式,而是按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及个人精神境界体验为主旨内容,从而写出学生的所想及自己内心成长的历程。所以,作为自主学习引导者的教师,不能再仅限于理论教学,要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体验已学知识,并在体验过程中掌握重点,通过实际生活体验来为写作命题。

2.课外结合课堂,领悟写作技巧。

由于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改革,语文教材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叙述,其中更穿插不少情景配图,导致教材内容过少,促使学生阅读量降低,所以,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由于高中生正处于认知、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语文阅读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不过高中教材内容较少且较为简易,无法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生活,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技巧。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选读《红楼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人物性格描绘、语言运用等各方面的写作技巧,并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手法。通过不断地自主阅读、分析和研究,学生不自然地就会利用这些写作技巧了。综上所述,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更无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但自主学习模式却能突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外、课内结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的素材,促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灵活地运用驾驭素材及文字,从而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试谈高中生学习语文的思路论文

这有利于同学们明确复习的目标,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答题时更好的寻找解题依据。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和文言文知识系统等。

而小系统就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第一轮复习时要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2、要注重利用教材。

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中的主干就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像一些文言文、诗歌、文学常识等就是完全考察教材中的内容。而对教材加以熟悉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3、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调整心态。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这就要求学生要调整好学习的心态,不能因为短期内成绩没有提高而放弃。只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学习时多加些细心和耐心,成绩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预习环节的成败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注重预习环节的价值展示,所以,一般预习的任务就是简答“课下自主阅读下节课的文本”。可真正地将“阅读”活动落到实处的学生很少,这样既不利于预习质量的提高,又不利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因此,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预习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解答,并在自主搜集资料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例如,在预习《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预习环节中,我们要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要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比如:作者的相关信息、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对“红楼梦”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等,这样的预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下面这一章节的内容,而且,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之后,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将自己自主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进而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预习质量的提高。

问题讨论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课改下,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例如,在教学《拿来主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什么是送来主义?(2)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3)文章中的抛来和抛给有什么区别?……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思考、解答上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在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阅读理解是高考中占分值较大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课改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分析鉴赏中真正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进而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例如,在阅读《故都的秋》时,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在阅读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了解读,如:“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等句子进行欣赏,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对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作文批改中,以鼓励学生在自主修改中掌握明确自己改进的方向。例如,在自主修改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从词语的应用、语法的应用、中心思想的表达、开头和结尾的描写等方面进行修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修改质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做好基础工作。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自主、高效的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也为学生终身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