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精选20篇)

时间:2023-12-01 18:44:59 作者:影墨

调研报告是一种对特定问题或现象进行详尽调查和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供实证数据和可行建议。想要写一篇优秀的调研报告吗?以下范文将为你指明方向。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对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县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汝城是山区农业大县,在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是加快汝城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近年来,我县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优势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农业产业规模,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11年底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5.96亿元,分别比2009、2010年增长24.6%、19.7%,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凸显以下特点。

7.5万吨,总产值1.5亿元,主要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主要是分布在文明、土桥、濠头、岭秀、永丰等乡镇;发展时鲜蔬菜面积12万亩,其中田庄早季蔬菜1.5万亩,附城、三星、大坪、马桥、井坡等乡镇春菜、冬菜5.2万亩,马桥、延寿、外沙等乡镇发展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面积4.3万亩,商品蔬菜年产值达3.2亿元;在三星旱塘发展硒山茶叶种植面积3000多亩,在盈洞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6000多亩,在附城斗山、三星白泉、农科所等乡村推广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面积1.5万亩,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热水、大坪、发展杂交制种面积2000多亩;在井坡建成了以龙丰、德峰为龙头的牲猪养殖基地,年可出栏生猪3.5万头。

2、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步发展。我县现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或享受市级龙头企业待遇企业7家)。按发展类别分,规模养殖企业有龙丰生态公司、德峰养殖公司;规模粮食加工类企业有龙丰生态公司、旺发米业公司,其中旺发米业年加工优质大米15000吨;规模木材加工类企业有荣盛木业公司,其中绿叶木业公司的“波林”细木工板、纯正木业公司的“汝垣”指节板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水果加工企业有祥丰果业公司,年可加工水果500吨;蔬菜加工企业繁华食品公司,年可加朝天椒10000吨,联结朝天椒基地3万多亩,年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茶叶种植、加工企业有旱塘茶场,联结硒山茶种植基地3000多亩;金银花种植、加工企业有利源金银花公司,在盈洞联结金银花种植基地6000多亩。随着我县龙头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基地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日益明显。

3、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繁华食品公司的“湘汝”牌小米辣、龙丰公司的“龙峰”米粉、祥丰果业公司的“果之润”水果糕、旱塘茶场的“硒山茶”已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绿叶木业公司的“波林”细木工板、纯正木业公司的“汝垣”牌木地板通过iso9000认证,其中“波林”细木工板、“汝垣”指节板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在产品认证方面,全县完成农产品认证13个,其中无公害食品11个,绿色食品2个;在基地认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为重点,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3个,完成朝天椒、水稻、茶叶、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产地认定17.4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偏低。我县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如水果、蔬菜种植虽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但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规模化作业,集中连片种植300亩的都很少,很难形成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性不强。我县产值上200万元以上规模农业企业只有12家,产值上1000万元的农业企业只有3家,产值上5000万元的农业企业仅2家,没有一家产值上亿元的标志性农业企业。由于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科技附加值低。除竹木加工企业外,我县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仅有繁华食品、龙丰米粉、祥丰果糕、旺发米业等四家,且大多是对农产品原材料初级加工,产业链条不长,科技附加值较低,赢利能力差,导致企业积累成长慢,难以迅速带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四是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优势难形成。除“波林”牌细木工板“汝垣”指节板属省级名牌产品外,到目前为止,我县能走出郴州的农产品仅有“湘汝”牌小米辣、“龙峰”米粉、“波林”木地板等极少数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带动汝城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要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就得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改进农业生产手段,实施机械化作业,扩大作业规模,培育发展优势农业产业,拓宽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领域。抓好该项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工作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引领群众参与。农机部门要注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作业,全力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突破传统耕作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把发展农业生产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上来谋划,加强对各类新型、适用、耗能低、先进农机具的推广引进,通过举办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会、产品交流会、农机化新技术培训会等有效形式,激发农民群众购机用机热情。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借鉴发展地区“农机合作组织+基地+农业机械”的生产方式,力改过去传统人畜役耕作模式,进一步整合乡村现有土地资源,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积极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实施开展农机集约化、规模化作业,加快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业服务,免收过路过桥费,优先保证通行,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安全保障。

4、发展地方特色农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层面。发展地方特色农机加快本土化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工、经营、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薄弱发展环节。一是发展粮食生产加工机械。进一步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保障全县粮食有效生产、加工、经营、流通。二是发展钢架蔬菜大棚。蔬菜是我县主要的农业优势产业,2011年底田庄乡钢架蔬菜大棚已发展到600余个,落实国家财政补贴资金67万元。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发展钢架蔬菜大棚3000个以上,争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达350余万元,推动我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三是发展茶叶加工机械。茶叶属我县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加强部门沟通联系,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突出发展茶叶加工等配套机械,到2015年底,全县发展茶叶加工机械设备600台以上,策应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推进全县茶叶生产、加工、经营规模化发展,逐步提升了农业优势产业化发展层面。四是推广引进水果加工机械。2011年全县已发展时鲜水(干)果面积是12.5万亩,年产水果7.5万吨,总产值1.5亿元,主要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通过推广引进水果加工机械,能有效提升水(干)果生产、加工、经营层面,促进水(干)果生产、加工、经营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我县累计成立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55家,其中,蚕桑类的合作社13家,茶叶合作社12家,林业合作社12家,养殖业方面的合作社7家,其他特色种养加工业合作社11家。

(五)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我县农业服务体系中现有粮油站、蚕桑站、茶叶站、畜牧兽医站、植保站等,林业服务体系中现有基层林业站和林业改革综合服务中心等,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化发展、农业项目实施提供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持。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县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20xx年农业经济年报统计显示,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二)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xx年我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全县上下积极应对,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初步形成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畜牧等六大农村经济支柱,农民人均纯收入55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来自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收入248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7%,农民的家庭状况和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乡村旅游迅速崛起。近年来,我县着力打造旅游经济强县和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旅游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农旅结合效益显现。同时带动了旅游与工业、农业及文化产业的深度结合,切实增强旅游的牵动作用。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精心策划组织三届xx县桃花节(开茶节)暨“桃花源里赏花游”系列活动,推出独具xx县特色的赏花-采茶体验-徽菜美食游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全面展示古黟魅力和新农村建设风采,提升xx县知名度、美誉度和外向度。20xx年我县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403.16万人,其中境外游客达到14.86万人,旅游门票收入6822.52万元,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63亿元。

(四)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xx年投入资金1447.5万元,新建村村通道路25条,总里程达到57.9公里;投入资金248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村16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5000人;投入资金323万元,加固病险水库5座;还有灌溉碣坝、渠道等一批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及时的修复;投入资金160万元,完成农村沼气网点项目45个,新建沼气池750口,全县累计完成8200口;结合沼气项目建设,广泛开展了“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善。

(五)特色种养业已成为我县新亮点。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特色种养植业发展势头喜人,皖南花猪、黄山黑鸡、七彩山鸡、獭兔养殖、泗溪香榧、芦笋种植基地、山坞无公害蔬菜、油茶基地等一批特色种养植业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根据市农委产业化办公室关于转发《开展全省担保公司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积极深入有关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现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公司一家,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9月,主要出资单位是***县城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注册资本20xx万元(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2亿元)。近年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先后为我县的昌裕食品、正德食品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担保公司少,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业务量偏小。

担保公司的发展是破解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资组建或其他以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提高担保公司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积极性,以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往年在花桥村委会种植食用菌50亩,正常种植36亩,品种有大球盖菇、平菇、香菇。近年来,随着四川、昆明、浙江等主产地的种植品种更新,食用菌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特别是2009年上半年,种植户亩均可达9000元左右。产值达40余万元。如能在年中期保证玉米地种植的原料、资金及技术条件,种植前景不可估量。同时据调查发现,花乔地区的大球盖菇在窝堵地区种植产量高于花乔,现在大量的种植户也向窝堵地区转移,当地特殊的水文气候和农户多年的种植经验,相信食用菌种植将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2009年元谋闽中公司在高桥村委会承包220亩土地,种植香葱,品种为中国葱、火葱,虽然种植前期历经波折,今年产量产值还未知,但前期有镇党委政府、县农业局及当地农户的热情参予,公司还是将高桥当作种植基地来投入开发,在2010年,还将引进德国米葱进行种植,同时,进一步推广、扩大出口西兰花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带动2000亩。公司高层也经过实地考查,现正在筹备资金投入、土地征集及加工企业建设阶段。

三是马鞍村委会段丽在下以坝承包80余亩土地,种植大荚豌豆50亩,市场前景可观,12月份上市可达9-11元/公斤。由于受气候的影响,2009年秋冬季损失达30万元左右,但其本人还将在2010年1月份种植西兰花,主要品种黄选、玉秀。由于受资金投入、运距条件和技术成本的限制,该种植户所种植的产品只能供给昆明部分市场用作散货,但来年武定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打通,其产品就可直供昆明蔬菜市场的鲜货,甚至出口,产值将翻数倍。同时,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将意味着武定、高桥成为昆明“菜篮子”的前沿,昆明蔬菜基地的滩头。

四是早青豌豆种植面积逐步趋于稳定。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上片西菊拉、小河、己梯、庄良等村委会,年种植面积约为8000亩,产量达32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下片大村、花桥、老滔等山区村委会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在来年只要依托品种改良和进一步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和节令,就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有限土地的高效产出。

(二)优势主导产业趋于明显。以上片为主的早青豌豆种植;花桥村委会的食用菌种植;闽中公司高桥基地种植的香葱;种植大户段丽种植的西兰花等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逐年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正认真组织上报上片早青豌豆和下片水稻两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在来年将可使高桥地区近2.6万亩土地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同时,将进一步争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论证步伐。让高桥适应新的农产品生产制度。

(四)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高桥属于冷凉坝区,单一典型形小区域气候使得水稻、及玉米品种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适应性、高产性品种较少,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一)“瓶颈”问题。

高桥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是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三点:

1、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更有少数人拿着是草,放开是宝,宁愿长草也不放开经营。

2、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个人认为,要你下雨时你不下是灾,要你干旱时你不干也是灾,而放眼高桥的土地,不下雨时就旱,下雨时就涝,能排能灌的有多少。

3、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单方面认为土地流转是企业和农户的事,与我何干?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性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农民诚信意识缺失。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是农户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矛盾,产业发展长期性与市场竞争短期性相矛盾的结果。其实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三方认同的一些长效保障机制,该问题自能迎刃而解。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镇的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四)土壤、气候等条件恶劣,部分土地贫瘠干旱或者涝灾严重,年头旱涝冰雹灾害频发,年尾霜冻冰冻频繁。

(五)轻商、轻种植户现象存在,引进办法不多,而引进后扶持及管理脱节。

(一)相应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提供流转服务。据一份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统计显示,调查县中已有85.5%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在50%的调查县中,由乡村组织提供服务的流转面积已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我镇应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流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流转。目前已有11.3%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有5%的县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

2、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保证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技术含量不高的瓶颈制约。

3、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此,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4、是大力发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5、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二)2010年发展规划。

1、依托各级各部门力量,引进及帮扶现有种植企业及种植户,其中,发展小葱1000亩,西兰花1000亩,食用菌50万平方米,早青豌豆扩大下片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力争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产值达850万元。

2、引进1-2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品种种植200亩。

3、争取元谋闽中公司及种植大户到高桥注册公司,投资办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种植农户信心。

4、继续做好常规农产品的试验示范,良种推广,优质农资供给。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完成2010年武定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

乡镇农业调研报告

广陈镇位于平湖市的东北部,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长三角开放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达。1999年政府机构进行精简,新广陈镇由原来的广陈和前港合并成立,合并后面积54.9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

广陈镇历来是我市的农业大镇,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农业产业比重大。广陈镇拥有从农人员3.95万,耕地5.64万亩。xx年广陈镇农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农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占整个广陈经济总值的73.2%,同比增长15.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的3.1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快。广陈镇近年来发展了以桤木、香樟、兰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业,总面积达xx亩;以番茄、黄瓜、茄子、葡萄、李树为主的蔬菜水果业,常年蔬菜面积3860亩,果树708亩;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太湖白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面积达4000多亩;此外还有蘑菇面积31万平方尺,红菱1000亩。

三是工业发展相对弱。广陈镇的乡镇工业企业主要经营针织、服装为主,由于起步晚,行业经营分散等原因,除了悦莱春毛衫制衣有限公司、春竹毛衫时装有限公司等少数大规模企业外,其他的规模都普遍小,而且总体数量少,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外出比例相对比较高。

四是发展种养业优势明显。在广成镇现有各类种养业规模大户400多户,主要经营蔬菜、水产、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种养业的收入一向是广陈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收入颇丰。xx年广陈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918元,而其中光养殖业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人均近3000元,在整个农业收入中达到了40%以上。

近年来,广陈镇乘借“三农”东风,整合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两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花卉苗木、果蔬、双低油菜、水产、畜牧等为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有悦莱春、高新、民主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0亩;一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345亩;水产养殖面积4035亩,其中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800亩;规模猪场43个,规模禽场61个;四个无公害稻米、无公害水产、双低油菜、生猪繁殖基地正在申报立项中。

总结。

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扶持,思路创新,加大投入。广陈镇政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突出科技支撑,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及时把农村工作的着力点由以往抓生产、增总量转向抓流通、促增收上,把主要任务放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社会产业化经营上,加大力度扶持地方特色产业。为了更好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科学规划布局,镇政府出台了《广陈镇人民政府关于xx年扶持发展都市型农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优惠文件,对花卉苗木、大棚、食用菌行业进行补助,对建立现代农业园区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充分调动了农民、企业的积极性。近年来,广陈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规划了悦莱春、高新、民主等三个现代化示范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农田38000多亩,农业累计投入资金达3800万元。

二是做好“新三资”文章,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的多元化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及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几年来,先后引进新三资800多万元,兴办各类农业“新三资”企业,建立各种绿色产业基地近千亩。例如:平湖兰卉园艺有限公司,它座落在广陈高新村,占地63亩,是台商方进才、李正辉于xx年5月共同投资创建的独资农业企业,常年以种植世界级名花——大花蕙兰为主,主要销往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大花蕙兰已在广陈“生根开花”,成了平湖花卉产业的一枝独秀。去年大花蕙兰销售了1.5万盆,每盆平均价格150元,销售收入达225万元。

三是鼓励农户联合建基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市场等为纽带联合建基地,目前镇上的民主蔬菜基地就是其中的一个。民主蔬菜基地是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035亩,常年以种植茄子、黄瓜、丝瓜、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为主,主要销往平湖、嘉兴、上海等农贸市场。规模经营农户200多户,他们凭借着交通便利、技术经验丰富的优势,种植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如果按照每户3亩蔬菜田计算,每年每户纯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四是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产业化进程,广陈镇分别在xx年与xx年组建了“广陈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水产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花卉苗木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四个专业化合作社。合作社在承接农业订单,制定种植模式和组织农产品流通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管理,发挥其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经营和组织能力。广陈镇水产专业合作社长期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农产品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年收购订单水产1200多吨。今年上半年,水产合作社又与海宁、嘉善水产公司订立诚信合同,销售南美白对虾18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五是争创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争取市场入场券。要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广陈镇充分认识到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农业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龙头企业。位于高新村的上海威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达500万元,主要从事肉猪养殖、苗猪培育,是广陈镇最大的规模养猪场。养猪按照高科技要求,在猪场内搭建了小床、隔木门,实行环保式养殖。这家养猪场每年可出售商品猪一万头以上,创利100万元。它不光解决了本村不少散户的就业问题,还带动周边农户养猪致富。今年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已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广陈镇围绕优势产业,做足产品包装,打响市场品牌。现有各类农产品注册商标4个,蔬菜有“广新”,水产有“广渔”,水果有“妙农缘”,苗木有“福你家”。

六是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实施“科教兴农”。近几年随着广陈镇的蔬菜、花卉、苗木等一批高效特色农业的迅猛发展,农民群众对种养业知识的渴求也与日俱增。镇政府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利用党员电教室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教培训,努力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农业新业主,实现以培训促成长,育人才促发展。今年上半年由广陈镇农技站组织,举办了水产养殖、家禽管理、无公害蔬菜栽培等七期培训,受训人员361人。通过为农民传授林业、果树、蔬菜、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业的效益增长。

七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长效管理。广陈镇农技站协助各村做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由分散农户组成的基地管理工作,通过示范种植、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良种良法推广来规范基地的生产管理,并建立了完备的田间生产档案。今年年初严格按照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要求,引进了省定点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定期对基地各类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今年上半年共上传72个批次,瓜果蔬菜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广陈镇的特色化、产业化农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产业区域比较凌乱分散,给统一运作统一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规模效益不凸现。

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链短缺,流通渠道相对单一。

三、

现有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档次低,带动和辐射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合力支撑效益农业。

四、抗天灾能力弱,容易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广陈农业今后发展思路: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树立大农业大提升的意识。

所谓大农业实际上就是传统农业与加工业的产业融合。要发展大农业首先应从思想认识上确立大农业理念,树立大提升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把握“两个趋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会议精神,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通过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增值,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各项制度,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中心工作来抓。积极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必由之路,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成功之路,也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希望之路。通过这个过程,既使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又使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得以反农业与农民。

二、在产业发展上要求形成生态化、规模化格局。

在巩固特色农业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内涵,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要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必须按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理论,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导,更加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实现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在统筹规划产业的同时,应根据各村的实际,突破过去的“小而全”思想束缚,有重点地发展一至两种优势产业。这样有利于经营的集中、管理的集中、技术的集中,容易做大规模,凸现经济效益,推动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在运行机制上向企业化合作化经营发展。

发展规模经营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区域产业;另一条是围绕某一主导产品,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经营,继而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前者需要有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动,后者则需要农村合作社、供销社等服务中介组织的引导与管理。所以不难看出,要发展规模经营,推进产业化进程,就必须要做强龙头,提升合作组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多元化发展流通渠道。鼓励各种经济成分从事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初加工和再加工产业;摒弃传统的农户、市场两点一线的单一模式,积极推导“农户+基地+合作社+市场”或“农户+基地+企业+市场”的多渠道流通模式。从而使整个产业链形成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群体,这个产业群体是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在这个产业带中,采用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并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使之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

四、在政策扶持上要向农业和农业大镇倾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积极招商引资,引导农民将特色化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继续加强对农业龙头的支持和培育,尤其要大力发展加工企业和培育购销大户。在资金上给予补助,政策上给予优惠。在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寻求各个突破,实现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特色效益农业的整体发展。三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协调、管理、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开拓市场。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积极解决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种养业大户贷款难问题,保证生产资金畅通到位。五是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强化科技推广站职能。六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保障机制,缓解自然与市场两大风险,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增加农民从事效益农业的信心。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对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是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各级供销合作社以社属企业为依托,围绕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特色产品,重点在农资、羊绒、羊毛、乳业、粮油、蔬菜、马铃薯、烤烟、桑蚕、中药材等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流通、加工型龙头企业。全系统现有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个,其中,符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准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5个;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重点龙头企业13个。

四是通过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包头市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和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加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前市社共建设基层供销合作社(中心社)4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81个、专业合作社35个、组建各类农畜产品行业协会30个,以包头新合作公司为依托,改造新建110个农家店和100个新合作配送网点。乌兰察布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在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将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愿意加入供销合作社的个体经营者及原基层社职工重新组织起来,挂供销合作社牌子,作为供销合作社配送农资商品、收购农畜产品的基层网点,目前通过这种形式新建基层社66个、专业合作社117个。

一是各地供销合作社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条件不同,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不尽相同,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不同。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力不强。目前,全系统共有旗县级以上社有企业340个,其中,经济实力强、带动力强的企业很少,多数企业只是勉强维持经营,且企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落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效益不高,距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国家、自治区扶持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主要的困难是国家、自治区对供销合作社没有扶持政策,供销合作社在争取农牧业产业经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项目以及扶持专项资金等方面难度很大,相关的优惠政策基本享受不到。四是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供销合作社正常的业务经营和发展。农业银行一般情况下不给供销合作社提供贷款;信用合作社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供销合作社业务经营的需求。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尽快引进、改造、培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各级供销合作社应当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本和经营设施,采取引进、租赁、改造等多种形式,吸纳农牧民入股、参股,整合有效资源要素,开展多方面联合与合作,尽快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重点发展以当地农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加工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让农牧民不仅得到出售农畜产品的收入,而且还要得到加工增值的收入。

二是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围绕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新建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有计划地兴建一批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组建农牧民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和壮大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在经济上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引导、帮助农牧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市场优势。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与农牧民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设立农牧业抗风险的保险制度、实行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牧民建立稳固的利益联接机制,开放和开发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多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在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步履艰难,进展缓慢。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社属企业经营管理,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社属企业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深化社属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明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提高社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并购等手段,对社属企业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使社有资产向产业化经营领域、有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全面提升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近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x、龙头企业不断扩大。xxxx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x家,xxxx年达xx家,xxxx年达xx家,占全市的xx.x%,其中国家级x家,省级xx家,市级xx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xxx亿元,出口创汇xxxx多万美元,实现税收x.x亿元,带动xx.x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xxxx元。

x、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近几年,政府每年投入资金xxxx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xxxx年底,已形成xxx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xx家,xx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xx家,全县生猪饲养达xxx.x万头,家禽饲养达xxxx.x万羽,万吨,蔬菜种植xx.x万亩,产量xx万吨,苗木x万亩。

x、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xx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xxxx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x家,市级示范社x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x家,各类中介组织xx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xxxx多人。

x、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xx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xx个,产品xxx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xx个,注册商标xxx件,拥有“汇仁”、“皇禽”x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x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x、“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如冈上万舍的蔬菜和东潭的蛋鸭、三江村的蔬菜、蒋巷的粮食、黄马的茶叶和花卉苗木、塔城的水产、向塘的蔬菜等。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x、部分企业质量不高,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龙头企业总体水平还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如蔬菜传统方式种植偏多,像采用塔城青岚无土栽培、武阳鑫和源蔬菜基地生物物理杀虫等新技术种植的较少。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平衡,多数集中在粮食加工、生猪养殖和禽蛋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

x、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x、企业土地流转不易,规模扩张空间狭窄。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现在受国家xx年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限制,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x、市场营销路子不广,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业生产容易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市场经济的风险又较大,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还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x、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影响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受资金投入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较为滞后,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够发达,电力线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防灾抗灾能力不够强。

x、面源污染不容乐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和废水,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空气和地下水污染,附近人居环境也受到直接影响。如八一乡涂埠村生猪养殖导致环境恶化,甚至出现“猪赶人走”现象;冈上镇孵化厂孵完蛋后的蛋壳直接丢弃和放养蛋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x、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择优选择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x、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着力发掘民间资本,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x、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企业应该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建议再由政府拿出一定财政资金补贴给农户,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大力鼓励规模成片地流转土地。

x、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加大知识技能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产品营销队伍。积极为农产品搭建流通平台,开辟市场销售渠道,为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x、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可随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快改善基地农田、水利、电力线路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企业招商引资方面,要认真考察,避免出现钻国家政策漏洞的现象,尽可能地多扶持本地企业。

x、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对一些地方规模化生猪养殖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加强治理,大力推广伟瑞菜养殖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电、污水循环沉淀后排放及八一乡涂埠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生物发酵厂(零排放)的养殖新技术,防止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日益凸显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__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__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__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__年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创新,由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向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带动并重发展;功能不断拓宽,由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全面改造农业农村农民等经济、组织、社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化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就可以把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不断做强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方特色鲜明的强村富民产业。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联合组织分散经营农户共同进入国内外市场,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种养收入和综合经济收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联合组织起来,就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把特色产业和产品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就可以把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等导入农业农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和带动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对农村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影响,就可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提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和不容忽视问题。

一是要素素质提高和组合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引导等多个要素有机配合。目前龙头企业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基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政策支撑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场建设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等,都还有不适应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单纯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由产品粗加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扩展,由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发展产业、改造农村、培养农民综合功能拓展。这一系列重大深刻变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低层次向现代农业、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高层次转化升级。

三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问题。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创新和提高,特别是担负桥梁纽带作用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服务发育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滞后、环境不优、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利益联接机制完善问题。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联接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瓶颈制约,已成为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是综合作用发挥问题。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相对发挥较好,但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改善农村组织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社会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深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级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搭建平台,配套政策,完善机制,培育典型,培育队伍,营造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搭建一个平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起一个高层决策、高效运作、高水平管理的发展平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问题;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调度指导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支撑体系。根据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认真总结汲取原来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费用优价、服务支持等在内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个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经营行为约束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利润返还机制、矛盾问题化解协商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培养一批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特别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和现场会、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示范和舆论引导体系。

五是培育一支队伍,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学习,系统全面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知识,提高决策参考、调研分析、综合判断技能,及时反馈政策执行中的情况信息,及时发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办法。

六是营造一个环境,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支持体系。围绕深化三学三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提高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尽职尽责,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形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合力。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在全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践省委“三个一”实践活动与“三查三看”教育学习之际,为了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按照“三查三看”第二阶段的要求,认真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就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调研,现将阻碍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原因及相关思考汇报如下:

一是恶劣的天气因素。

今年前期严峻的干旱形势,造成我乡灌区农业用水紧乡,对大春的耕种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进入七月份以来,又遭遇了特大的降雨过程,致使我乡较多面积的水稻被淹,玉米成片被风吹倒,其他作物也大幅度受灾,而且这种降雨天气还一直在持续。

社还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农业技术人员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生猪价格下滑对牧业生产产生消极影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乡生猪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上半年,生猪价格由一季度每公斤平均13.17元,下降到10.31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9.4%。导致生猪生产比较效益下降,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四是动植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对生猪的生产和消费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在农作物病虫害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影响。

五是市场流通体系还有待于加强。

我乡40%的农产品需销往外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许多农产品没有销路,大大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思考对策。

一是全力抓好加强马铃薯、玉米、水稻等秋作物田间管理。

积极做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确保人员、技术、物资和措施到位,力争秋粮稳产高产。

二是继续加快发展农业。

继续抓好“科技指导、对口帮扶活动”,加快育苗基地建设步伐;种好“两棵树两片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结构,有条件的村要引导设施种植蔬菜向园艺水果发展,种植大路蔬菜向精细蔬菜发展,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高度关注甲型h1n1流感,强化各项免疫、监测和应急处置措施,力争不发生大的疫情。

四是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充分调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工作,为我乡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五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积极推广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现代物流营销方式。同时要积极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围绕农业发展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带动力强、运作规范、经济效益高的专业合作组织,为农产品市场销售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确保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的有效畅通。同时,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县政府研究室近日会同县政府农业科利用两周时间,深入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开展走访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抓手,立足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实施“特色立农,工业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力推进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建立完善销售体系,全县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基地规模持续扩大。种植业方面,全县发展蔬菜面积13.6万亩,300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达到8个,建有国家级蔬菜示范标准园区1个、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个、特色种植生产基地5个。养殖业方面,现有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养殖场47户,建成规模养殖小区4个、规模养殖场20个。

(二)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达到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宜采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已建成300亩设施蔬菜基地,可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沃隆公司通过实施“农超对接”及在邢台市开设直销店,销售额不断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到60万吨,交易额6亿多元,可带动全县350个农产品运输专业户和周边10万亩农产品基地农户生产。

(三)农业品牌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全县已注册康泰祥、洁利达、甘寨绿等农产品品牌商标20个,高脚白大葱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宜采园”、“沃隆”2个品牌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认证面积达5万亩,认证绿色蔬菜品种11个、无公害品种8个。

(四)新兴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宜采现代农业观光园、汇昌汇昌大型生态农业观光园2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示范园,一个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新兴产业正在我县加速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牌产品少,与先进地区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二)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当前我县“农字号”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装备差,科技含量低,缺乏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

(三)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截至目前,全县仅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7家,总数在全市占第12位,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缺乏组织能力强、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有限。

(四)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山东寿光等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县、农业强县来说,我们的品牌多是一些区域性品牌,对外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带动效应。

(五)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严重。从企业本身来看,大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有效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单笔成本也比较高,致使银行对规模相对较小的“农字号”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农业发展理念转变。要不断加大对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形式,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有效途径。引导广大农民要破除传统观念,克服因循守旧思想、改变耕种模式,以经营工业的方式经营农业。按照市场的导向和要求,组织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扶持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整合资源,联合企业,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打造优势产品和优势品牌,向品牌要效益,壮大企业实力。同时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现代企业集团,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

(三)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做法,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或优势产品为基础,积极发展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带动力强的农民中介组织。深化探索合作制、股份制等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劳动力等多种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进行联合创业,真正助推农民增收。

(四)大力推进品牌农业战略。品牌是生命力、竞争力,是加。

快农业产业化的强力助推器。要不断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农民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紧紧围绕粮食、蔬菜、杂粮、特色种植等优势产业,抓好邢湾、骆庄辣椒,大屯、永福庄瓜果蔬菜,农管委白山药等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同时,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和监管,定期对名牌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监测,保证和增强我县名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深化农业与金融的合作。创新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完善政府对金融机构农村信贷的风险金制度和奖励政策,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财政贴息信贷额度。探索建立由政府出资启动、企业自愿入股,按市场规律为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缓解企业贷款难问题。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xx年工作要点安排,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开展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一品”称号x个,一个是下甲镇平怀村(桑蚕专业),一个是玉洪乡那力村(茶叶专业)。有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x个(茶叶专业)。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固定资产总值万元,经营总收入预计万元,带动农户xxxxx多户。

(一)茶叶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万亩,有机茶面积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xx家。茶叶是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全县x个乡(镇)共有万户x万余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叶产业对推进我县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xxxx年x-x月份全县干茶产量达xxxx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产值xxx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茶农人均收入xxxx元,茶农户均收入xxxxx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xxxxx张,销售鲜茧担,同比增长%;产值万元(均价xxxx元/担),同比增长%;覆盖带动群众xxxx户xxxxx人,户均收入万元,人均收入xxxx元,其中覆盖带动贫困户xxxx户xxxx人。

(三)油茶产业。我县油茶总面积万亩(其中产前期万亩、初产期万亩、盛产期万亩、衰产期万亩、新造林地万亩),约占全市油茶总面积的%,位居全市第二。xxxx年全县产油茶生果xxxxx吨,干籽xxxx吨,年产毛油xxxx吨,产值亿元(含毛油、茶麸及油茶精炼油等附加值),带动贫困户脱贫xxx户,贫困户户均油茶收入达xxxx元/户。xxxx年完成新种油茶xxxx亩和油茶低产改造x万亩,受益群众xxx户xxxx?人,油农户均增收xxxxx元。

烟生产工作。今年全县完成烤烟种植面积xxxx亩,占县计划任务xxxx亩的xx%,占市计划任务xxxx亩的xxx%,其中其中田烟xxxx亩,地烟xxx亩。目前已处于烟叶收购阶段,截止日前,全县已收购烟叶担,收购金额万元,均价元/斤,上等烟比例%。

(五)养殖产业。一是种草养畜工作加快发展。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不断推动全县草食动物规模化养殖发展,今年新增牧草种植xxxx亩,新增年出栏肉牛xx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xx个,配套养殖肉牛xxx头;新增年出栏肉羊xxx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x个,配套养殖山羊xxxx头;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配套养殖肉兔万只。二是林下养殖加快发展。积极引导组织实施林下养殖,朝里乡连群养禽、玉洪乡运浩凌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林下养殖示范小区,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累计完成“百林”鸡规模养殖户xx户,配套养殖肉鸡万羽,今年以来全县出栏鸡万羽。

三是特色养殖业持续发展。在抓好生猪、肉牛、肉禽支柱产业外,重点发展凌云乌鸡、豚狸等特色养殖。全县豚狸规模化养殖xx户配套养殖万只,目前存栏万只。凌云乌鸡规模养殖示范户xx户共养殖万羽,正在申报“凌云乌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四是生猪生产稳步发展。积极引导生猪规模养殖,全县共有xxx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xx个,上半年出栏肉猪万头。

亩,猕猴桃xxx亩;新引进种植珍珠李xx亩、红心蜜柚xx亩、沃柑试种xx亩。

(七)中草药。目前,我县中草药种植总面积已达万亩。其中,其中,田七xxxx亩,葛根xxxx亩,鸡骨草xxxx亩,三叶青xxxx亩,板蓝根xxxx亩,其他中药材xxxx亩。xxxx年新种田七xxx亩,牛大力xxx亩。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大产业规模。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强抓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优质粮、水果、烤烟、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总规模达xx万亩。其中:粮食种植万亩,水果面积万亩,烤烟万亩,茶园面积万亩,桑园面积万亩,其他万亩。全县通过加大指导、扶持、服务等办法,培育、发展了一批综合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

(二)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强化产学研联合,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xxxx年原有xx家龙头企业的基本上,今年上半年,我县又有凌春茶叶公司和绿贵茶叶公司x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正等候上级审批。目前,xx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亿元,预计销售收入亿元,直接带动农户xxxx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xxxx户。

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办法》,拟通过评比合格社、示范社,奖励合格社、示范社,从而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发挥作用。

“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称号。目前,还有xx个村基本达到“一村一品”评定标准,待到时机成熟即可向上级申报。

(五)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在家庭农场方面,凌云县起步比较晚。前年,全县仅有x个家庭农场,去年新增x家,今年x-x月,家庭农场发展较慢,仅有x家注册开场,全县家庭农场总数也才有xx家。同时,我县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力争培育一批适应新时期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

(六)加快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去年,凌云县依托茶叶产业,成功创建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百色市第二个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我县正依托桑蚕产业和水果产业,再建设x个县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x个乡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七)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去。

年,电子商务在凌云正式起步。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电子商务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大力推动凌云电子商务的发展。到目前止,全县组织各类农业产业化经组织人员培训x期xxx人/次。目前,已有xx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开通了网上商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是农机化水平不高。

(一)利用《凌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xxxx-xxxx》,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做好国家级、区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力争实现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引进一批骨干重点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集群。

(三)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指导扶持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抓好的示范社建设。

(四)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大力宣传商标富农、品牌兴农的成功典型,全面提升农产品创牌意识。引导企业、合作社围绕传统名优农产品争创名牌。支持鼓励经营主体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导农民与龙头企业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连片开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乡镇农业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扩大会议精神,谋划好xx年**高效农业发展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就08年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措施等方面,会同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现形成初步调研意见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抓手,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合作化水平,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二、建设重点。

根据我镇农业资源优势,重点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平台,着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工程,彰显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

突出四条主线,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布局,依托贯穿我镇的主要干道为主导骨架,接受兴泰线的辐射,以特色农业为重点,形成四条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

一是以兴沙公路沿线的优质粮经作物生产的产业带。重点谋划在兴沙路沿线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优质棉花、油料生产以及扩大郑朱优质葡萄品系的种植及品质的提高,努力打造兴沙线优质粮经产业带。

二是兴西线高效产业带。重点在兴西路两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效农业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逐步实施高效蔬菜、苗木、花卉基地等生产加工基地以及蔬菜脱水、生产加工基地,逐步扩大圩岸“金花菜”种植规模,努力形成兴西线高效特经产业带。

三是荡横线重点实施**镇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以姜戴、夏许、丁沙、马港等村形成xx亩的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接受其辐射面积2万亩,在园区内引进先进的品种,新型种植模式,推广配套的新技术,走标准化生产路,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形象,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08年春,园区建设工作初建成效,指导、示范全镇的高效生态农业。

四是马吕线特色畜禽产业带。依据马吕线现有的林地资源,策应徐马荒景区开发,充分发挥马吕路马志宏林下养殖生态鸡的典型示范作用,重点建设10万只畜禽生产基地,以马港生态养殖为基地,采取“三统一分”模式加快林下畜禽养殖的南伸北延,做大叫响原生态林下畜禽这篇文章和品牌,不断提高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形成马吕线特色畜禽产业带。

林业绿化:xx年在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2.4%的基础上,再增0.5个百分点,重点实施村庄绿化,所有的通村道路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栽植景观树,美化环境,每个村建立围村林,农户家前屋后栽植林果经济林,美化环境、增加效益。

实施三个规划。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是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环节,针对洪涝灾害频发的趋势,水利建设在我镇显得十分重要,计划实施三个规划。一是对全镇84.6公里的联圩每年加修联圩30公里,按照4.54式标准,能挡3.5米的水位进行加修;二是对三个大联圩新建三个4个流量的排涝站,加大内排能力,关闭破旧、损耗大的老、病排涝站;三是新建3座高标准的圩口闸,确保高水位挡得住。

建立三个畜禽特色基地。水产业是我镇农业的半壁江山,传统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效益低下,市场风险加大,完全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依据我镇丰富的水产资源,xx年建立三个特色基地,一是以徐马荒原生态区域为主的3000亩生态龙虾养殖基地;二是以中丁圩星火科技为示范点200亩特种鱼、泥鳅养殖基地;三是以我镇水产养殖场徐马荒生态区域的3000亩为主板桥大闸蟹养殖基地。

三、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镇成立现代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现代高效农业的规划,实施及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同时,根据工作重点和职能分工,成立以片长、蹲点镇干、各农业口职能部门具体工作班子,党委、政府把现代高效农业作为08年三个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之一,并根据农时季节序时进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对各村进展情况予以点评,督促年终进行考评、奖励。

2、强化工作责任。镇干部、村主要负责人、农口各单位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责任主体,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学习,勇于实践,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制定出工作规划,明确时间部署,明确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创新土地的流转方式,采取农户自建、租贷、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形式给群众自己选择;同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

3、激励扶持政策。根据市委22号文件精神,除市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奖励政策外,镇将出台《关于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实行以奖代补,调动全镇上下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欠发达乡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结构调整的主要带动力量。欠发达乡镇发展农业产业经营,不能照搬先进地区的做法,必须从实际出发,正视现状,在观念转变、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引导服务上下功夫,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1、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长期以来,欠发达乡镇在追求单一农业生产总量增长的同时,在农业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地域分工与布局等方面积累了大量问题。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难以满足大市场对品种多样化、高档化的要求,难以适应大市场的变化。使农业生产经营受到生产盲目性和市场风险性的双重的压力,造成生产大起大落,导致供求之间存在的不稳定性和非持续性。

3、经营粗放。小规模生产,经营粗放,集约经营程度低,严重地制约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及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主要原因是欠发达乡镇农民的观念比较陈旧,基础薄弱,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一般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十二五”期间,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新时期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着力点。最近,我们带着有关问题深入三原、王益等县区,对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有益探索及生动实践

近年来,铜川市王益区、咸阳市三原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因地制宜,强化扶持,多措并举,大胆探索农业产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工程。近年来,王益区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产业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助推等方式,调整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等农业产业,取得了良好效果。区政府三年来投入扶持资金300余万元,发展苹果、仙桃、核桃等鲜干果经济林。截止目前,全区鲜干果面积达到8.3万亩,总产3.2万吨,实现收入5120万元。其中“常家乐”牌苹果创造了亩收入1.1万元的记录。孟家塬村建立的2600亩“孟姜红”牌优质大甜桃基地,已挂果1600亩,1个大甜桃卖5元钱,1礼品箱12个甜桃卖60元钱,仅大甜桃一项年收入达700万元,种植户户均收入2万元,人均收入6000元。“常家乐”牌苹果和“孟姜红”牌大甜桃两个品牌,带动全村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二是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王益区始终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重点来抓,着重从土地租用、财政投入、税收减免、信贷扶持、技术支持、完善服务、人才激励、以及表彰奖励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做大做强做新龙头企业。从调查情况看,该区近年来培育壮大了齐天乳业、全福庄烤鸡蛋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三原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搞好服务等措施,引进、培育壮大了正大公司、恒源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探索形成了“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高效农牧业生态循环经济新模式。陕西正大带动三原及周边农村规模养殖户达65000户,户均增收1.5万元。恒源公司带动当地600余户农民养鸭,年户均增收2万元,就地安置近百名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将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王益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大力度全力推进。该区黄堡镇、以及撤乡建镇的王家河镇,通过兴建工业园区,实施“关中百镇”、省级重点镇建设,对园区及城镇道路、供水、排污、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改造,改善了工业园区的基本条件,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功能,吸纳4281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及园区就业发展,推进了城乡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通过推进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区每年带动8000多名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同时,还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转为市民,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是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王益区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村村通、防洪保安、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旅游、通电、通讯、以及农业生态等项目,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据调查,该区每年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35%以上,解决了全区2.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农村道路105 公里,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缓解了农业产业化的瓶颈制约,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五是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三原县近年来通过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用水、人才培养等扶持力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条件。据统计,全县目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1家,会员总数18900人,带动农户56950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69%左右。从县上和合作社反映情况看,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一般农户增收30%左右。王益区近年来扶持建设了36个农村专业合作社,黄堡镇孟家塬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收入较非社员增长35 %以上,高的`达40-60%。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带动该村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是通过发展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引导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各级供销合作作社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投入、改建扩建等加快建设一批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依托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扶持发展种植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专业协会,推进标准化生产,引导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赤峰市以市果菜粮批发市场为龙头引领各类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完成市场交易额6.49亿元,增长10.6%。2010年赤峰果菜粮批发市场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百强企业”称号。呼和浩特市供销合作社以改造建设大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带动全系统农畜产品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市供销合作社先后参股成立了内蒙古天富发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内蒙古聚良源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2010年这两个市场帮助农民销售各类农产品1.4亿近,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带动作用。阿盟供销合作社系统采取挂靠、租赁、联合等形式,发展蔬菜交易市场、蔬菜加工企业和畜产品经营公司三家企业。在主要农牧区筹建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4个。2010年,农畜产品交易额达2300万元,其中,组织收购羊绒110吨,销售小麦300吨、啤酒大麦700吨、油葵1350吨、食葵800吨、西瓜7000吨,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三是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联结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各地供销合作社通过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牵头组建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巴彦淖尔市供销合作社把组织农牧民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工作,全系统创办的5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全部进行了依法注册登记,入社社员达到11950户,带动农牧户37213户,农牧民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增收达到1.21亿元。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沟笤帚苗专业合作社,是以白音沟供销合作社为依托,联合103户农牧民兴办的专业合作组织。该社筹集资金30万元,引进“美国大青苗”等优良品种,发展种植基地xx亩,组织生产“美国大青苗”,引种成功后,专业社从山东专门购进了10台笤帚苗加工设备,从当地招收并培训农民工30人,大量回收美国大青苗进行了深加工,大幅度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全年加工成品笤帚30万把,实现产值100万元,产品销往山东、福建、吉林等省,形成“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通过合作社的力量为农民致富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绿韵蔬菜专业合作社。由种菜大户牵头联合300户农民组建而成,该社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强化信息服务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科学制定种植计划和发展规划,适时地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联销货商,下联农牧户,形成“专业合作社+基地+菜农”的产业链条。组织生产的“水漩绿韵蔬菜”得到自治区农业厅“无公害蔬菜”的认证,成为华北地区的品牌蔬菜,产品畅销北京、广东、河南、山西、山东等7个省市,成为商都县蔬菜生产的领头雁。目前,该社拥有资产总额130万元,建立蔬菜种植基地1000亩,发展入社菜农550户,吸纳社员股金10万元,年生产蔬菜15000吨,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600万元,企业年平均利润18万元,助农增收100万元。同时,他们还举办蔬菜种植培训班238期,培训农户1.5万人次。带动周边乡村发展蔬菜生产30000多亩,带动农户15000多户,菜农3万多人,人均收入1万多元。

四是通过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各地供销合作社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农村市场的良好机遇,大力推进农村牧区流通网络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包头市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和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加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完善。

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镇在县管辖期间,曾是一个工业小镇,镇内拥有十多家工业企业,主要以化工、建材、塑业为主,工业经济块头在当时县管辖的三个乡镇中居于首位。划入区管辖之后,工业经济开始萎缩。

一是经济体量太小,原始资本积累不足,建材业面临国家实行产品强制淘汰,没有跟上经济转型步伐。

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用工条件较高,加上成本大幅调升,面临用工荒问题,不得不向西部迁移。

三是交通瓶颈制约了镇的招商引资和项目进入。

镇目前的工业经济在全区五个乡镇(街办)中基本处于末位状态。境内最大的工业企业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由化工控股,隶属区管辖,固定资产总额近两亿元,占地面积206亩,有职工498人,xx年完成工业产值3.92亿元,实现税收1676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3.68万元。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欠优。由于区体制发育不健全,区、乡两级政府在项目决策上缺乏自主权,招商引资工作比较被动。企业办理一切手续都要由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主,往往一个项目要拖好几年才能落地,有些项目被拖的受不了只好离去。

2、工业经济发展政策难落实。区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曾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性鼓励措施,但是绝大部分都因无法兑现而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区财力太薄弱,拿出资金来奖励企业发展比较困难。

3、以往的优势逐步成为颓势。的工业经济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再加上后天的发展不良,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前些年为了满足gdp的增长需要,引进了一批“三高”企业,随着优势条件丧失和环保压力增大,这些企业现在不仅不能为人民谋福利,反而变成了各级政府的包袱。

4、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减弱。近些年来,随着逐步被纳入市新区建设之后,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防违控违和配合城市新区建设上来,对全区工业经济如何发展精力投入不够,很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

三、现有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1、塑编、建材等一批传统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实现产品转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按照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给予指导和帮助不够,使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2、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多数企业资金流转不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一是因为市场产能过剩容易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二是由于无序竞争,导致赊销后货款难以回收。

三是企业办理贷款手续程序复杂、利率高、资金到位不及时。

3、很多企业存在劳动用工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都想找好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用工荒(普通技能工人缺乏)。

4、化工公司是一家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高运力的化工企业,处于集镇中心,对镇乃至主城区居民的生存环境负面影响非常大。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xx年,市政府城市新区发展规划将镇纳入了中央商务区范围,城市功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市政府明确要求镇不再发展工业项目,转为发展商贸楼宇经济和高档住宅。根据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现就全区及的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重视发展工业经济。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谋划与发展,要与城市新区建设统筹安排,关键是要与市政府以及高新区搞好衔接,既要把新引进的高新科技项目安排好,又要设法把拆迁范围内的优质企业安置好,不能让那些过去为经济作出了贡献,将来仍然可以继续作贡献的优质企业没有出路。

2、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尽全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主要是在市场主体发展上要方便、快捷,对可以进入的企业项目要开绿灯、不设障。

3、进一步完善优惠鼓励政策。区政府要尽快修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做到取信于人。优惠鼓励政策执行时要一视同仁,对本地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一样对待。

4、进一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区委、区政府对经济管理部门要配置、培养好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懂经济、善管理、能指导的内行,具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其次还要有为企业服务的热情,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5、进一步完善企业联系制度。现在的干部都非常忙,因而没有执行好过去制定的企业联系制度,让我们的企业家有了受冷落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坚持几手抓,让我们的企业家感到在创业很温暖,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创业热情。

6、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融资环境。为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企业提供高效快捷、成本低廉的信贷资金支持。

7、通过新区建设搬迁补偿方式,有计划地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过剩产能、搬出一批“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企业。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2017年我通过询问干部、走访群众、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加上多年村干部及村支书工作实践,对沙港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通过调研分析。我发现了本村发展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现将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一、沙港村基本概况

1、基本情况

1.5公里处。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468户,总人口1840人,其中党员42人。据统计我村可耕地面积3289亩,其中有水稻田2098亩,旱田1200亩,兼顾种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为经济来源。2017年人均纯收入7907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鱼塘、窑厂,年创2.5万元。今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大约500余人,较去年少100人左右,在外务工人员每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我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我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2、基层组织建设

沙港村共有党员42人,村两委成员4人,在村书记蔡绍诚、主任蔡晓斌、副主任柳江波、副主任陈志霞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

3.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沙港村两委以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沙港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我村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村两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并获得了当地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为村民铺上了水泥路并完善了配套管道设施,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的老问题,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二、沙港村发展状况和分析

1、经济发展概况及分析

从我村的经济收入来源和构成看,小农思想依然严重,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仍然有很大差距。从对我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个人感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了我村经济发展的阻力。

(1)农业结构欠合理。本村经济作物仍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小农型的分散种植,结构单一,小型分散种植模式成为了我村发展规模农业经济的障碍。

(2)集体经济单一化。目前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仅仅为鱼塘、土地流转管理费。集体资产总额少。无其他集体经济来源,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而搁浅。

2、整改措施及意见建议

(1)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农业体系。在积极发展规模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特色农作物,和引进配套深加工产业体系,打破单一发展格局。以我村的现有实际情况来看,发展特色农业是我村发展的一条极好出路,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会给我村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3)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由于本村几乎

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财政情况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资金不足而搁浅。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自身潜力。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完成的调研。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努力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迈进。同时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村支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沙港村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欠发达乡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1、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转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调整结构的根本前提。观念转变的程度决定调整的速度。要通过灌输法、对比法、实践法,帮助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大农业、大产业、大流通、大市场观念,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搞好土地流转,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在进一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开发,连片开发,推进农业开发基地化、规模化、商品化。一是提倡将统管山、责任山、自留山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连片开发分户经营,统一服务。也可采取股份合作,村户联营,出让使用权,“返租倒包”等形式经营。三是适度调整土地,对外出务工、外出经商者自愿把土地交回集体的那部分土地,集体要作出妥善的安排,并有意识地向能人倾斜。逐步向产业化推进。

3、走“小群体、大产业”之路,构建农业生产的综合结构体系。要认清当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劳动力优势,选准突破口,在大田结构调整上要把最好的田用在发展效益最好的项目上。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山林上做文章,积极发展各种名、特、优、新水果,发展养殖业。

4、外引内联,启用能人,建设农业“龙头”企业。“龙头”可以是加工企业,即加工带动型;可以是专业市场,即市场带动型;也可以是服务组织,即服务带动型。政府在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原则下,为企业处理好“围墙外”的事情。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做到“谁引进、谁代理、谁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要为农业“龙头”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经济秩序和社会环境,银行要予以信贷支持。

5、甘当配角,接受辐射,搞活流通。市场的建设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附加值,走大规模、外向型的路子。在搞活流通方面,一方面可在现有的企业上作文章,通过对现有企业的改造、扩建、兼并、联营,逐步走上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同时要甘当配角,主动接受辐射,争取企业在欠发达乡镇设供货基地,建立长期的供求关系;另一方面,加强供销人才培养,建立农产品销售流通大军。

1、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采取“淘汰劣质品种,压缩常规品种,扩大名优品种”,逐步建立起种子种苗的引进、培育、试验、示范、推广等诸多环节紧密结合的产业化体系,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新格局。

2、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现在农产品一般分为鲜销和加工转化为食品销售。鲜销不仅增值少,而且销售的半径小、市场风险大。只有通过加工转化,不断向产后延伸拓展,农业的综合效益才会提高。

3、强化信息服务。应加大投入力度,购置先进设备,建立信息网络,健全信息系统,设立信息窗口,掌握市场动态,将有效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农民,善于敏锐地发掘潜在市场,运用时间差、价格差、品种差,巧妙地做好市场这篇文章,攻“热门”、填“空门”、爆“冷门”,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

4、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及各部门是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者。政府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服务,提供信息、良种、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着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强化职能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围绕支柱产业、拳头产品,产供销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提供全面、配套的服务,同时,适时增加本地新的拳头产品,以保持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加强技术、信息、市场服务;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共服务,改善环境。

县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根据中央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下着眼于复州湾镇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复州湾镇自然地理概况;工农业发展历史概况;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思路,;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攻破农业建设资金难题;农业产业化典型实例;农业产业化造福xx镇等六个主要议题。

一、复州湾镇自然地理,以及工农业发展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3)矿产资源xx镇矿藏资源丰富,矿种繁多,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余种。特别是非金属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其中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粘土质页岩、海卵石等储量约有6.5亿立方米。另外,境内石灰石资源分布广,纵跨3个地质时代,质优、储量大,cao含量多为50%—53%,大都裸露地表,分布10余个乡镇,面积达327.1平方公里,占全开发潜力巨大。

(4)全镇总面积和海洋全镇总面积211平方公里,其中工地面积2100公顷,滩涂及浅海面积4284公顷。海岸线长28.3公里,贪图面积广,海湾岛屿多,浅海面积867公顷,滩涂面积3427公顷,其中贝类养殖1130公顷,对虾养殖330多公顷,盐田860多公顷。滩涂及近海资源十分丰富,有杂色蛤、毛蛤、文蛤、牡蛎、牛眼哈、海螺、梭子蟹、对虾、章鱼、梭鱼等几十种。镇内还有一座7000立方米的高科技立体水产品育苗室一座,可培育虾夷扇贝,海湾扇贝、中国对虾、日本车虾、海参、太平洋牡蛎、三伏梭子蟹等各种海珍苗。

2农业发展。

1【特色农业】。

xx镇是农业大镇,农业人口占全镇总人口50%。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适合多品种水果、蔬菜生长,是闻名中外的“苹果之乡”和国家重点果品生产基地,主要品种有苹果、樱桃、葡萄、桃子,杏等等。全镇畜牧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引进利木赞、皮尔蒙特、夏洛来等优良品种,对全国地方良种黄牛--复州牛进行改良换代,年产黄牛1.3万头,是全镇著名的黄牛生产基地;多绒山羊单体羊绒产量居国内同类种群首位,养殖量达到3万只;肉鸡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产业化体系已经形成,肉鸡年饲养量达到1200万只、屠宰肉鸡0.3亿只,产值近0.7亿元,。复州湾镇拥有辽阔的海域和滩涂,,浅海面积867公顷,滩涂面积3427公顷,,盛产海盐和鱼虾,年产海盐130多万吨,复州湾盐场是全国四大盐场之一;海参和贝类等海珍品养殖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国家海参、对虾重点养殖基地。2006年全镇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8万吨温室大棚生产是东北发展和推广最早的地区,目前总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种植结构也由过去单一的蔬菜,发展到现在的温室密桃、葡萄、哈密瓜、蘑菇、花卉等各类品种。

3工业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我市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根据2003年市政府要求,经市农业局、市乡镇企业局考察调研、评选后,于2004年初确定的。这8户龙头企业均具有一定的地方经济特色,产品品质较好,有的产品拥有专利技术,有的产品在全国性的评比中获得金奖,如:市金桥食品有限公司“毛大”牌苦荞饭和姜茶获2004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金奖,苦荞饭获国家专利;水城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明”姜茶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商检局出口认证,该企业2005年3月还被中国农业银行、国家扶贫办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六枝特区种子公司与省农学院联合开发生产的“西山”系列杂交玉米种子,七个品种已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六枝特区粮食加工厂的“滴水滩”大米(富硒米),2003年在中国(淮安)优质米博览会上获《优质产品证书》,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城春”系列,其中“水城春-凤羽”获第四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称号,近期开发的“倚天剑”、“神州香”上市后很受市场青睐;盘县裕龙种业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生产的“盘玉”系列杂交玉米种子,产品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推广辐射到生态类型相似的富源、沾益、水城、兴义、普安、晴隆、兴仁、安龙、威宁等县(市)。

为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引导市级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用、先进设备引进以及原料基地建设,扩大生产和销售,使我市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04年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安排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共113万元用于补助扶持8户市级龙头企业。

通过查阅账目,实地检查生产车间项目改造建设、项目基地生产建设情况,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8户龙头企业扶持及改造项目已完成和基本完成的有水城县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通过项目实施,6户龙头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在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得到一定提高。项目资金未下拨到位、项目未启动的有2户,分别是:钟山区金河乳业有限公司、盘县红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安排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技改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已由市财政于2004年12月拨付到位,龙头项目扶持资金5万元通过市农业局下拨到钟山区农业局后,由于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欠钟山区农业局设备款5万多元和奶牛基地鲜奶款2万多元,钟山区农业局未将资金下拨到企业。金河乳业有限公司由于技改项目资金未筹集到位,技改项目没有启动实施。至检查日止拨付到位的10万元技改项目补助资金在企业财务账上;市安排红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专项资金8万元通过市农业局已下拨盘县农业局,但至检查日止,资金仍滞留在盘县农业局账上未使用。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资产总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户,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的也仅有2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部分企业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偏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成长速度缓慢。

三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辐射面不宽,市场制约因素明显。

四是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还不高,个别企业产权制度尚未明晰;企业财务管理普遍较为混乱,帐簿不健全,会计信息不真实,核算随意性较大。

五是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建立,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