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读书趣事(实用19篇)

时间:2024-02-22 15:40:06 作者:ZS文王

古今名人的读书故事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到达事事精通。一本书的资料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文档为doc格式。

名人的读书趣事

王夫之“嫁书”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王夫之高兴地捡起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袁枚“吃书”

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痴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时珍“啃书”

李时珍从小跟父亲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他发现《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无数,遍访名山大川,搜集药物11289种,插图1160幅,处方11096个。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

闻一多“醉书”

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人们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于是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会“醉”。

华罗庚“猜书”

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考一会,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维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王亚南“绑书”

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从红海驶往欧洲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叫餐厅的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服务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

名人的读书小故事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

笔记。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

实践。

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10.爱情小故事感人的。

中外名人的读书故事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分割席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名人的读书趣事作文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3、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4、施洋搓脚。

夜读二·七大罢工着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5、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6、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佩戴此奖章,来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一直咀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时,又捧起书攻读。

7、王亚南苦读成才。

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8、孙敬。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9、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10、巴金读书。

着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中外名人的读书故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余姚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本分的基层公务员,而母亲则是一位没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着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找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笔下的人物,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次他却走进了浩瀚的中国历史。

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著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穆帝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终年59岁。其所处时代正是战乱纷飞、政治黑暗之时。因与权贵王述不睦,故辞官誓墓,终老东土。

酷爱书法,苦练成才。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于是王羲之名声大噪,开始为世人所知。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他为此很苦恼。后来,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因为邻家点灯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着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了个小孔。灯光果然从小孔里透过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此以后,他每夜蹲在墙脚,借着这一线亮光读书,直到邻居家熄了灯,他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过了不久,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他仅有的几册书早已被读得滚瓜烂熟,却一直没有钱买新的,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钉子,他又开始苦恼起来。

当地有个叫“文不识”的富豪,家里藏书很多。匡衡便请人介绍,去文家当长工。到了文家,他干活既卖力又不要一文工钱。“文不识”觉得很奇怪,就问匡衡道:“你为什么自愿做工,而不要工钱呢?”

“我给您做工,不为别的,只希望您把书借给我,让我好好阅读。”“文不识”答应了他的请求。匡衡一得到丰富的图书,就像几天没有吃饭的人得到美食佳肴一样,贪婪地、津津有味地读啊读啊,读完一册又读另一册。

这样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著名的大学者。

心得·启迪:匡衡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都能认真读书、刻苦学习知识,而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物质环境里,是不是更应该努力学习呢?不管在什么状态下,我们都要勤奋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源泉,能让人间更美好。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名人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二、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三、华罗庚。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四、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五、施洋。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六、鲁迅。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巴金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七:巴金。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八、王亚南。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九、黄侃。

19,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书房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十、曹禺。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十一、张曜。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十二、匡衡。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十三、孙康。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十四、朱买臣。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十五、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名人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结婚之日忘迎亲——痴迷读书的闻一多。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左宗棠读书时智对曾国藩。

左宗棠自幼饱读诗书,腹藏经纶,聪明绝顶。在他十岁时,有天傍晚随老师郊外散步,时见夕阳落山,晚霞成扇形射向天空,老师即景生情,出一上联道:“夕阳光倒生。”

左宗棠略一思忖,对道:“朝日霞先出。”

老师见他头脑敏捷,又以字形出对试道:“曰日分肥瘦。”

左宗棠不假思索道:“天夭别正斜。”

老师再以书的功能试道:“史记篇篇记史。”

左宗棠一笑又对道:“诗评字字评诗。”

老师大喜,以“国家千里驹”赞之。

左宗棠成人后性情十分孤傲,他曾为自己撰写一联曰:“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他把自己比作三国时的诸葛亮,还自称为“今亮”。他虽才华横溢,但年轻时仕途不畅;而他的好朋友曾国藩却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当曾国藩身为侍郎时,他仍然一介布衣,混迹山林。左宗棠常为自己的命运而鸣不平,同时也对曾国藩的官运感到忌妒。

一次,曾国藩从他老家湘乡出发赶赴京城,途中刚好路过长沙。他深知长沙名士多,且那里有很多好朋友,就想在这逗留两天。

一番话改变沈从文读书的`态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着名的作家。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名人的读书名言50条

2)读者的好恶能决定书的命运。——莫鲁斯。

3)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5)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6)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7)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增广贤文。

8)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9)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10)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13)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15)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1)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3)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5)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6)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7)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8)没有哪本书坏到一无是处的地步。——小普林尼。

10)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11)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12)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13)书是灵魂最好的麻醉剂。——钱伯斯。

15)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1)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2)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时刻。——孟德斯鸠。

3)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4)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5)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9)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11)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14)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

15)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16)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17)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19)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陆游。

20)有些人生来只会吸收书中的毒素。——琼森。

名人的读书名言警句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有哪些名人的。

关于读书呢?今天本站小编分享的是名人的。

警句,希望你会喜欢。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7.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8.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要得会,天天累;要得精,用命拼。

1.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2.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作者:《。

对联。

集锦》。

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4.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5.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7.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8.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9.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1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15.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16.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17.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18.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20.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1.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2.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3.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6.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7.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8.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9.大海中深邃难测,但精卫敢填海;陆地上群山起伏,但愚公可移山;天空里云谲波诡,但女娲能补天。

11.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2.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13.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1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5.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16.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17.学问勤中得。

18.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19.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20.智慧是勤劳的结晶,成就是劳动的化身。——卡莱尔。

21.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佚名。

22.造烛求明,读书求理。——佚名。

23.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25.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26.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7.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

28.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30.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读书名人的名言

4、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鲁迅。

5、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6、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7、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谚语。

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夸美纽斯。

11、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1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14、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15、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8、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2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2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26、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8、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9、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30、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王永彬。

31、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32、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3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5、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36、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39、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40、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41、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42、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3、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44、读书贵精不贵多。——书摘。

4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47、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49、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51、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书摘。

52、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53、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54、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55、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56、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唐寅。

5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59、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60、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6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6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周。

65、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6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9、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70、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71、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72、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7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5、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78、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7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8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名人读书的故事名人的读书故事与读书观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名人读书的故事名人的读书故事与读书观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读书名人的名言

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胸中书传有余香。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虚心学习短变长,骄傲自满长变短。

1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13、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14、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

15、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16、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

17、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外国名人的读书名言

3)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罗廖夫。

4)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5)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6)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7)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0)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13)我扑在书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名人的故事的读书心得

这个故事述说了陶行知六岁应该上学,陶家没钱给学费,但他聪明好学,因此被附近开馆子的秀才免费收为学生,受到了启蒙教育,九岁时被外婆送到吴尔宽的经馆伴读,这才正式入学,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十岁时,听说有一位品学兼优的王先生主持学馆,便去求学,王先生被他感动就让他免费伴读。崇一学堂校长见他聪明好学,又允许他免费入学,毕业时名列第一。后来陶行知成为一个教育家。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我们现代的小学生,想到现代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想到现在整天只想着玩,上网的学生,我们应该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小时候是多么勤奋,多么努力,他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向陶行知学习吗?像他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你难道不想成为吗?所以,我们应该像陶行知一样有这种精神,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无论你长大是不是个教育家,只要你努力奋斗,就会成功,就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名人故事作文篇唐朝有个写诗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哇,好!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难事!快请进!快请进!”

看到写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兴的与他谈起作诗来,不知不觉的就谈到了天黑!这一年白居易才16岁。

从此这个会写诗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长安城传开了。

外国名人的读书名言

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8)旧书不厌百回读,人求上进先读书。

9)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莎士比亚。

10)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13)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5)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名人的读书名言短一些

1)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2)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3)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5)读书会带来心灵充实的快乐。

6)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7)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9)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10)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1)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13)“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14)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15)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16)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7)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18)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19)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0)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帆的自豪,是能在风浪中挺起胸膛。

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

3)岸边的奇花异草,是拘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1)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3)尽信书,莫如无书。

14)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15)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16)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17)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1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0)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

谚语。

)

1)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6)没有哪本书坏到一无是处的地步。——小普林尼。

8)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9)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10)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11)书是灵魂最好的麻醉剂。——钱伯斯。

13)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1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6)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阿兰。

17)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9)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20)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喜欢读书的名人的故事

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他常常读书读到黄昏日暮,才遗憾地收起书本。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什么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来。睁眼搜寻,他发现原来是自家墙破,邻家烛光由墙的缝隙中透出。于是他找来凿子,把墙上的缝隙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他拿来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最后当上了宰相。

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