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好说课稿大全(14篇)

时间:2023-12-03 00:36:53 作者:雨中梧

新年是一个庆祝生命的时刻,我们可以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新年总结范文九: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克服了自己的懒散和拖延习惯,变得更加有条理和高效,我会将这种习惯保持下去,并不断提升自己。

新年好说课稿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电子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让幼儿观察活动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变化呀?

幼儿:有灯笼和对联。

师:为什么?我们怎样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幼儿:我们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

2、引出本次活动内容:为歌曲《新年好》。

二、学唱新歌《新年好》。

1、教师先一边弹琴一边范唱一遍,小朋友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样来庆祝新年的。

2、教师要求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3、请幼儿分男、女演唱,要求幼儿在唱强拍时拍一下。

4,全体幼儿跟着琴声合唱歌曲。

三、启发幼儿自编节奏动作。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三拍子的节奏?(如拍一次手,拍两次头:拍一次手,拍两次腿:跺依次脚,拍两次肩等等)。

2、幼儿听教师弹琴《新年好》合着拍子的节奏,自由用动作表现强弱弱。

3、请个别乐感强的幼儿听琴声《新年好》,大家做示范表演。

四、进行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的唱完《新年好》这首乐曲。

《这儿真好》说课稿

《三个小伙伴》是鄂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爱和奉献”篇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故事告诉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课文语言简洁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语文教学应该有“语文味”,通过情景创设,互动阅读等多种形式让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体现语文的“读味”,;在教学生阅读方法的过程中实现圈点批注的“写味”;在语言描述、想象感悟中入情入境,实现品词品句的“品味”。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初步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懂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兴趣地合作表演好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从中明白事理。体会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准备制作课件能表现文本内容、动物头饰。

1、情境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2、朗读感悟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一: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三个小伙伴,他们去干什么呢?在说话的练习中相机理解生字词“一起”。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栽树吧。

情境图二,树上的叶片上含有生字,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新年好说课稿

1、《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综合训练。

(一)是认识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二)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

(三)是用铃鼓、碰钟为歌曲伴奏。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4、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要使学生学得主动,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

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了用学生与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说话,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本歌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新年的歌曲内容中去,我把教室布置成新年的场景,让学生感觉到了新年到处喜气洋洋和热烈的气氛。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及,选择表演形式自编表演动作,对歌词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舞蹈、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这两种方法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理解歌曲内容和对歌词的二度创作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上。

5、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节奏练习时,通过直观教具小兔子的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歌曲导入时,我充分运用了vcd范唱及图片,使学生既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激发了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本课的教学目的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听唱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艺术时间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也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放在首位;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会了,成为自己的知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节奏、听歌曲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表现出“社会促进作用”或结伴效应。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在改词与创编伴奏乐上。

3、二度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教育未必要求每个学生能创作高水平的音乐作品,未必要求每个同学能较好地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让学生敢想敢试。例如:我在唱歌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唱。以自己对歌曲旋律、节奏的感觉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歌词(各种节日的歌词);在音乐节奏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要求创编句子(和小兔子交朋友的句子);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等等。

《这儿真好》说课稿

《这儿真好》选自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熊居住在荒岛上感到很孤独,想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结合一年级小学生好玩,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时间短,好奇心强等特点,我要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2个偏旁部首,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

情感目标:体验文中小熊的情感变化,知道创造美好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

重要性。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了解小熊是怎么找朋友的,知道“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3、情感目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我在这一课的设计上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画面等来思维的。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最容易产生兴趣,每一个细微动听的声音,生动有趣的画面都能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是低年级语文课上很好的课程资源。我力图通过配乐朗读、动画演示以及让他们动手制作等途径,带领他们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始终充满热情。

第二:合作学习。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到对现代人的素质要求时即强调了现代人必须学会合作。学会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合作性的学习中体验互助的乐趣,互补的完美,和成功的快乐。我设计在两个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分小组合作学习。一是探究为什么种树能找来朋友。我让小朋友们小组读读书讨论讨论,然后来说说理由。第二就是种了树后,荒岛变成了什么样子,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贴一贴等方法来体会小岛美丽的样子,体会“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第三、以读为本。

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意,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通过朗读,有助于体会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往往比烦琐的分析更有效。我设想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自己练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一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对一个地方的环境的好坏有自己的想法。加上小孩子现在的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教师多些创设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性很强的问题,就能让同学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创设情境,分段阅读,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学习。

1、学习第一小节。

让学生集体朗读,然后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来理解,什么叫孤零零?通过看图明白,小熊只有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伙伴,这就是“孤零零”。然后,启发学生说说小熊心里会怎么想,他最渴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唉,一个人呆在这荒岛上真没劲,要是有个人来陪陪我那该多好啊!然后要求学生读好这个词,读好这段课文。

(这一环节利用说话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孤单这种感觉,为后文渴望朋友,想办法找朋友作下情感铺垫。)。

2、学习第二段。

第二小节是讲小熊问飘来的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这一内容浅显易懂,只要以读代讲,抓住“连忙”这个词读出急切的语气。这一段关键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探究“白云变成了一棵树,小熊明白了。”小熊明白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深入探究种树为什么能找来朋友。体会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的探究为下文进行想象绘画打下基础。)。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课文写岛上的环境变了,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居住,那么,小岛究竟变成什么样了呢?。我设计了这样一段配乐朗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听完后启发学生你一定想象出了小岛现在的样子了吧,赶快来画一画吧!这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绘画比赛,画的背景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一个荒岛的样子,除了一只小熊什么也没有。另外,老师提供了许多小动物及花草树木的贴图,需要什么拿来用,如果小朋友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彩笔话在图上。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动画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能力实际是一种还原再创造能力,衡量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还能再创造,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生动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组织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体会思想感情。

让学生讨论交流你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贴画这些东西?结合这时的交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意思。明白“这儿”究竟好在哪里。当然,图画毕竟是静止的,这时我出示了一幅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四)、开发课程资源,迁移延伸。

我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课文去真正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你家周围的环境好吗?你喜欢那儿吗?(通过这道题的探究,让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附板书:

感到孤单——植树造林——许多朋友。

《老师,您好!》说课稿

《老师,您好》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咱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

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所以面对这首抒情诗,学生通过多读能了解本首诗的含义。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和实验目标: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重点是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难点是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学法主要为以下三点: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3、注重课堂交流。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

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以情带动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2课时,本次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安排。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为主线,主要从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学习目标。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 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1)指名读;

(2)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3)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4)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5)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本课在设计板书时,紧紧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板书设计重点突出,脉落清晰,既展示了教师的教路,又体现了学生的学路,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还体现了诗歌独特的形式,对学生理解诗歌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有话好好说》说课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教育学生学习正确对待偶发事件,得体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往。

活动目标。

知道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认识有话好好说,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交往。

活动准备。

1、有选择的用多媒体展示和讨论学生填写的内容。

2、先观察和了解学生中曾发生过矛盾。

活动指导。

一、设置“丁飞与李杰”发生冲突的情景。

情节表演:下课铃声响了,丁飞枪在最前面冲出教室,不料把李杰的笔盒撞到了地上……。

师提问:在生活中,这种事情是难免发生的,你认为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结果呢?引导学生说,由于“说”的语言,语气,语态不同,导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说的也可以表演。

1、出示对话框。

2、学生依据情景,设想和填写可能发生的几种结果。

3、自找搭档选择表演,进行对比感受。

你希望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在生活中,难免会偶发不顺心的事,但处理方式不同就会发生不同的后果。

二、老师讲一个故事。

王宁看见朱静手上有一本《西游记》,伸手就抢,谁知朱静紧握着不放,两人争夺时,把书撕破了一页。王宁连忙赔礼道歉,并说“我来帮你贴好。”朱静不依不饶地说:“不行,要你陪新书;”同学在一旁劝说,朱静就是不听。

学生听后,老师帮助学生作以下分析:有为难人的;有怜惜心爱人的物品的;有不服气的。尽管王宁给赔礼道歉,他还是得理不饶人,请同学们劝劝朱静好吗!

师小结:遇到此类事,要学会“得理应饶人”的处理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冲突。

三、请两个同学讲故事。

1、唐明有道题不会做,他拿过好朋友曾玲的作业就抄,曾玲看见急忙制止,唐明没好气的说:“真不够朋友。”

2、宁洁的家庭作业本没给家长签字,挨了老师的批评。回家后,她闷闷不乐。妈妈关心的问原因,她不耐烦地说:“就怨你,昨天没签字。”

四、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要解决问题,就要心平气活地好好说说,这样有利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化解冲突,学会处理问题。

1、例如:晚上,你和妈妈看为争看电视节目而发生了冲突。你会怎样说呢?

2、主动找与你有隔阂或有矛盾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有话好好说》说课稿

“说”是对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说是要给人听,还要让别人愿意听、能听明白,这就要求掌握一些交流的技巧。针对低年级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时,可能蛮横不讲理,或者孤僻冷漠,不能使用文明语言等导致在同伴中遭到拒绝或排挤。因此,在本次活动设计中,通过把文明用语贯穿到视频、小品、朗诵等各种形式之中,让学生受到启发,懂得有话好好说,会使用文明用语与人交流,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辅导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辅导活动,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交流方式的重要作用。

2、情感目标:懂得有话好好说,用文明语言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3、能力目标:会使用文明用语与人交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辅导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有话好好说,会用文明用语。

难点:把文明用语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

【辅导过程】。

一、热身游戏。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这个小游戏的名字叫做“为你按摩”。

现在请全班同学站好,伸出你的双手,为站你前面的同学按摩1分钟,看谁最会按摩,前面没有同学的闭上眼好好享受。向后转,再次为站你前面的同学按摩1分钟,同样,前面没有同学的闭上眼好好享受。

小结。在你为别人按摩的时候有小声地问他,舒服吗?当别人为你按摩时,你表示谢意了吗?我们生活中就要学会用文明的语言表达我们的感情,让社会更加温暖。

二、体验交流,感悟文明语言的重要性。

1.出示课题。

(1)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学会交流,学会用文明的语言与人说话,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

(2)小测。早上出门上学对爸爸妈妈说“()”;在学校见了老师、同学说“()”;课间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铅笔说“()”;同学跟你道歉后,你应该说“()”;当你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手接过,并说“()”。

(3)小结:简单的说文明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测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对话,并从中懂得有话好好说,说话文明别人会更喜欢你。)。

2.故事1:《这个请字很有用》。

(1)观看视频。

(2)全班交流:你发现叮当狗前后不同的做法,产生了什么样的'不同效果?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个“请”字,请举例说一说。

(3)小结: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表达多用请字你会变得越来越让人喜欢。

3.观看视频小故事2《说声对不起大家都快乐》。

(2)汇报。

(3)小结:是的,有话好好说,做错了事情要诚恳地跟别人道歉,说声对不起,大家都快乐。

4.故事会3《无礼和五里》。

(1)观看视频。

(2)交流:故事中的小朋友最后明白了什么?

(3)小结:文明礼貌地待人,注意如何跟别人说话,交流,语言文明做事更加顺利。

(设计意图:通过3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语言文明,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三、指导行为,怎样使用文明用语。

1.学会交流,快乐问答。

2.学会说话,文明用语,看图分辨。

(1)出示图片。

(2)交流分辨。

(3)小结:同学们真棒,看来大家都能分辨如何说话才是个文明的孩子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常用的文明用语吧。

3.学会说话文明用语介绍。

(1)出示图片:齐读。

(2)文明礼仪歌。请个别学生读,齐读。

4.音乐欣赏(也可跟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5.小结:希望同学们每天都问问自己,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让我们从小讲文明懂礼貌做个会沟通,会说话的好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图片分辨、歌曲、小诗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会沟通会说话会用文明用语非常重要。)。

四、总结。

希望大家时刻记住有话好好说,多用文明语言,我们相信:播种文明定能收获温馨。

《这儿真好》说课稿

新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教改的草地.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五、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3.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现小岛的美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小岛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画岛,到说岛,最后读课文,感受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朗读中放飞想象,联系说话,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此外,这些环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4.拓展延伸,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活动中,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教材的空间,利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达。如说一说家周围或学校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又如布置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种树。这样的设计深化了课文,把想法变为行为,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我想孩子们会有一串串童言稚语,一个个奇思妙想。课堂会真正成为一个让生命涌动的个性展台。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的孤单,让学生成为小熊,说说小熊想要做什么,加深体会,了解小熊的心理,朗读时自然入情入境。

2.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自己变成一朵云,学生很感兴趣,适当的指点,如果你是小熊会对云说什么,然后出示小熊问云儿的话,学生体会到小熊的心情,朗读也就融入其中了。

3.教学第三小节时,我以很快的速度拿下云儿的头饰让云变成一棵树贴到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我让学生讨论小熊明白了什么?学生的兴趣很高。小熊是怎样做的呢?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小熊的辛苦,接着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岛,这样既给了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现在的小岛。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一步步加深对如今小岛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小岛的美。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三节,整体感受。

4.教学四、五自然段时,由我变成小熊为引子,引出“会有哪些动物来呢?”学生拿着玩具动物赶来和我(即和小熊对话),贴图片,读课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主地说,自主地读,自主地解决问题,说出“这儿”究竟好在哪儿。

5.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学生充分感受小熊的高兴,齐读第六节。

6.全文读完后,我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一次感受课文内容。

(三)总结。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我们学校或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你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美?这样设计,使知识与能力,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也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五)作业。

和家人一起去植树,过一个有意义的植树节。这个环节将学生的想法变成行为,也是给他们一次实践的机会。

《这儿真好》说课稿

新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教改的草地.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五、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3.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现小岛的美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小岛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画岛,到说岛,最后读课文,感受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朗读中放飞想象,联系说话,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此外,这些环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4.拓展延伸,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活动中,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教材的空间,利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达。如说一说家周围或学校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又如布置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种树。这样的设计深化了课文,把想法变为行为,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我想孩子们会有一串串童言稚语,一个个奇思妙想。课堂会真正成为一个让生命涌动的个性展台。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的孤单,让学生成为小熊,说说小熊想要做什么,加深体会,了解小熊的心理,朗读时自然入情入境。

2.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自己变成一朵云,学生很感兴趣,适当的指点,如果你是小熊会对云说什么,然后出示小熊问云儿的话,学生体会到小熊的心情,朗读也就融入其中了。

3.教学第三小节时,我以很快的速度拿下云儿的头饰让云变成一棵树贴到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我让学生讨论小熊明白了什么?学生的兴趣很高。小熊是怎样做的呢?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小熊的辛苦,接着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岛,这样既给了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现在的小岛。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一步步加深对如今小岛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小岛的美。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三节,整体感受。

4.教学四、五自然段时,由我变成小熊为引子,引出“会有哪些动物来呢?”学生拿着玩具动物赶来和我(即和小熊对话),贴图片,读课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主地说,自主地读,自主地解决问题,说出“这儿”究竟好在哪儿。

5.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学生充分感受小熊的高兴,齐读第六节。

6.全文读完后,我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一次感受课文内容。

(三)总结。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我们学校或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你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美?这样设计,使知识与能力,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也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五)作业。

和家人一起去植树,过一个有意义的植树节。这个环节将学生的想法变成行为,也是给他们一次实践的机会。

9

《这儿真好》说课稿

新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教改的草地.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这儿真好》说课稿。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五、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说课稿》。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3.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现小岛的美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小岛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画岛,到说岛,最后读课文,感受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朗读中放飞想象,联系说话,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此外,这些环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4.拓展延伸,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活动中,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教材的空间,利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达。如说一说家周围或学校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又如布置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种树。这样的设计深化了课文,把想法变为行为,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我想孩子们会有一串串童言稚语,一个个奇思妙想。课堂会真正成为一个让生命涌动的个性展台。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的孤单,让学生成为小熊,说说小熊想要做什么,加深体会,了解小熊的心理,朗读时自然入情入境。

2.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自己变成一朵云,学生很感兴趣,适当的指点,如果你是小熊会对云说什么,然后出示小熊问云儿的话,学生体会到小熊的心情,朗读也就融入其中了。

这儿真好说课稿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3、养成教育训练点: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教学重点1、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2、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教学难点感悟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贴图(小熊、小鸟、小鹿小象小猴)教学过程一、检查晨读情况,导入新课1、晨读任务完成得怎么样?老师来考考大家!谁来说说《礼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2、老师这里也有一只小熊,也要和我们班的同学交朋友,瞧!(出示图片)他向我们走来了,喜欢吗?快和他打招呼呀!想知道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小熊吗?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这儿真好》。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2、自读课文,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3、检查自读情况:a、显示: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天空云儿飘来飘去连忙种呀种许多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不停地说抽生读,齐读。b、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三、研读课文1、练习说话,品读“这儿真好”刚才读了课文,谁知道这儿真好这话是谁说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小鸟小鹿小象小猴它们是怎么说的?引读“小鸟说:‘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小鹿、小象、小猴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能把这两句类似的话用一句话来表达吗?、、(和)都说:“这儿真好!”2、抓住关键词语,品味“这儿真好”这么多小动物都说这儿真好,“这儿”是什么样呢?打开课本好好读读,找找,看谁找得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出示课件:美丽的小岛图)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看着图,美美地读“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无怪乎小动物都说:指板书:这儿真好!这么多朋友都喜欢这儿,小熊怎么样的?(出示:高兴极了。)指名读最后一节.3、感受小熊的努力,体会“这儿真好”来之不易a感受荒岛,品读课文,体会小熊的.孤零零孩子们,这儿真是太美了,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出示课件:荒岛图)你觉得这里怎样?用“这儿没有、没有、没有。”的句式说话。是啊,住在这里的小熊会觉得怎样呢?出示:“孤零零”,理解意思。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正在小熊感到孤单的时候,天空飘来一朵云,(出示:小熊连忙问:“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大家一起着急地读一读。(出示: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引读。云儿要告诉小熊什么呀?那种树和找朋友又有什么关系呀?b、读出小熊的努力,体会“这儿真好”来之不易。小熊明白了,(出示: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自由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仿佛看到了小熊怎么样?艰苦的努力最终会换来丰硕的收获,看,小熊的努力没有白费,引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小岛变美了,无怪乎小动物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指板书引读:这儿真好!c、小岛真美!你能给小岛起个好听的名字吗?4、总结全文,得出“这儿真好”1、课文我们学完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2、让我们捧书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好好体会小熊用自己的双手把荒岛变得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从而找到朋友的过程。3、讨论: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四、学会感恩,保护环境1、小熊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美的环境,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岛永远这么美丽呢?大家来给居住在这里的小动物们提些建议吧!2、同学们,保护环境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吧!附晨读内容:礼物小树林里的尖顶房子就是小熊的家。夏天,小树林伸出手掌挡住火辣辣的阳光;雨季,小树林张开手臂拦住倾盆大雨。小熊可喜欢这片小树林了。城里来的客人豆豆快要回去了,送什么礼物给他呢?小熊托着下巴坐在小树林里想这个问题。唉,这问题太难了。“多清新的空气呀!”豆豆走了过来,“小熊,你的小树林真好,要是我家门前也有树、也有花,那该多好呀。”豆豆在小熊身边坐下,闭上眼睛尽情地享受着树林中的清新空气。小熊看看豆豆,想了想,有主意了。你知道小熊给豆豆的是什么礼物吗?对了,是一大捆小树苗。

树真好说课稿

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感知散文诗的意境美。

2、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联想、讲述。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树林图片、和散文诗相关的ppt背景音乐。

一、谈话引出主题。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树真好》。

播放散文诗录音。

2、提问:

你听到这首诗里说了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初次倾听,讲述听到的内容,并单幅看一看。

树好吗?

3、小结:诗歌中小鸟说树真好,人们说树真好,小朋友说树真好,他们为什么说树真好呢?好在哪里?我们再来听一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三、再次欣赏散文诗(配上轻音乐),理解散文诗里优美的语言描述。

1、幼儿再次倾听欣赏,并分别出示各幅图片。

2、提问:

诗歌中你听到谁说树真好,好在哪里?根据幼儿的'交流单幅观察感知理解并学说诗歌中的句子。

1)小鸟为什么说树真好?

“你觉得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像在干什么?”

“你来学一学小鸟唧唧喳喳在和朋友说悄悄话或者唱歌的样子?”

2)树为什么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会给大自然带来什么好处?

树真了不起!引导幼儿通过表演体会树阻挡风沙的高大形象;

3)我家屋子里清清爽爽,树在哪里?为什么说我家屋子边上的树好?

满树花香往屋里飘,请小朋友结合经验,想像多种嗅花香、被花香陶醉的动作与神情;

4)树荫下野餐:坐在树下吃东西大家怎么样?(学说句子: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5)躺在树下睡午觉:树下有什么?什么是阴凉儿?(树荫、微微的风吹来)请小朋友感受在树荫下睡午觉,阵阵微风吹来舒服的感觉。

6)气得大黄狗汪汪叫:体验小猫小狗在树上树下玩游戏真有趣。

3、这首诗你觉得美吗?美在哪里?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听。

4、完整倾听,轻轻跟着念一念散文诗。

提问:这首诗你觉得美吗?你喜欢哪一句?

过渡:树真好,它让大家的生活充满乐趣,变得那么美好。

五、尝试散文诗。

1、幼儿发挥想象,画一画,并相互交流、自由仿编。

师:树还有什么用处,还有谁也会喜欢树?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请你在纸上画一画,和好朋友一起学着诗歌中“树真好……”的句子来说一说。

2、集中:请个别幼儿来仿编。

《这儿真好》说课稿

《这儿真好》选自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熊居住在荒岛上感到很孤独,想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结合一年级小学生好玩,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时间短,好奇心强等特点,我要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2个偏旁部首,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

情感目标:体验文中小熊的情感变化,知道创造美好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

重要性。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了解小熊是怎么找朋友的,知道“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3、情感目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四、说教法学法:

我在这一课的设计上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画面等来思维的。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最容易产生兴趣,每一个细微动听的声音,生动有趣的画面都能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是低年级语文课上很好的课程资源。我力图通过配乐朗读、动画演示以及让他们动手制作等途径,带领他们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始终充满热情。

第二:合作学习。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到对现代人的素质要求时即强调了现代人必须学会合作。学会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合作性的学习中体验互助的乐趣,互补的完美,和成功的快乐。我设计在两个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分小组合作学习。一是探究为什么种树能找来朋友。我让小朋友们小组读读书讨论讨论,然后来说说理由。第二就是种了树后,荒岛变成了什么样子,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贴一贴等方法来体会小岛美丽的样子,体会“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第三、以读为本。

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意,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通过朗读,有助于体会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往往比烦琐的分析更有效。我设想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自己练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五、说教学重难点:

六、说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七、说学情:

一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对一个地方的环境的好坏有自己的想法。加上小孩子现在的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教师多些创设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性很强的问题,就能让同学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创设情境,分段阅读,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学习。

1、学习第一小节。

让学生集体朗读,然后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来理解,什么叫孤零零?通过看图明白,小熊只有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伙伴,这就是“孤零零”。然后,启发学生说说小熊心里会怎么想,他最渴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唉,一个人呆在这荒岛上真没劲,要是有个人来陪陪我那该多好啊!然后要求学生读好这个词,读好这段课文。

(这一环节利用说话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孤单这种感觉,为后文渴望朋友,想办法找朋友作下情感铺垫。)。

2、学习第二段。

第二小节是讲小熊问飘来的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这一内容浅显易懂,只要以读代讲,抓住“连忙”这个词读出急切的语气。这一段关键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探究“白云变成了一棵树,小熊明白了。”小熊明白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深入探究种树为什么能找来朋友。体会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的探究为下文进行想象绘画打下基础。)。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课文写岛上的环境变了,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居住,那么,小岛究竟变成什么样了呢?。我设计了这样一段配乐朗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听完后启发学生你一定想象出了小岛现在的样子了吧,赶快来画一画吧!这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绘画比赛,画的背景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一个荒岛的样子,除了一只小熊什么也没有。另外,老师提供了许多小动物及花草树木的贴图,需要什么拿来用,如果小朋友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彩笔话在图上。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动画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能力实际是一种还原再创造能力,衡量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还能再创造,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生动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组织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体会思想感情。

让学生讨论交流你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贴画这些东西?结合这时的交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意思。明白“这儿”究竟好在哪里。 当然,图画毕竟是静止的,这时我出示了一幅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四)、开发课程资源,迁移延伸。

我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课文去真正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你家周围的环境好吗?你喜欢那儿吗?(通过这道题的探究,让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附板书:

感到孤单——植树造林——许多朋友。

《“红领巾”真好》说课稿

《“红领巾”真好》一文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读中感悟,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爱的启发熏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热情。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如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叽、喳、蓬、跃”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发现识字规律。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蓬”、“扑棱棱”的正确读音。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新课程准标》)。在识字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识字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阅读理解上,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学生的角色表演,教师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语文,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进行审美和探究。

2“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并在读的基础上,学生经历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发展思维和语言,加强理解和体验,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如下几种教法方法:

1谈话激趣法。

2整体阅读法,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3情境教学法。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1)、谈话揭题,导入课题。

1、小朋友,请你轻轻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我们知道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有一个好听、响亮的名字—————红领巾。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红领巾”为什么要加引号?是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

4、让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森林去认识红领巾吧。

(以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导入课题,既亲切自然,又使学生感到做少先队员光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

(2)、初读感知,认识字词。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朗读诗歌,感悟内容。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去读,让学生读全文,提出问题“你觉得小鸟怎么样?你从哪看读出了小鸟的快乐机灵?”然后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抓住关键词让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出第一小节,体现小鸟的自由自在。第二节速度较快,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捕捉害虫。

接着出示课件,将学生带进一片鸟语花香的大森林中,让学生听着鸟叫,看着小鸟活泼可爱的样子以及小鸟在林间忙碌捉虫的情景,去练读前两小节。教学时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件教学的辅助。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课文,想像着这样一幅画面,更有助于读好课文。充分挖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能读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多形式的读书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在第三小节中,学生读文后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鸟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老师不明白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谁?”读出了前两小节小鸟的可爱,学生在读这一小节时,会对红领巾爱鸟护鸟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让学生再去自主读文。从而将课文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最后我认为应将课文再回归整体。让学生通过评读,美读,赛读等方式,通过评选“最快乐的小鸟”、“最活跃的小鸟”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再进行合作朗读时学生都很愿意来当一回“快乐的小鸟”、“最机灵的小鸟”和“爱鸟的红领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情”字,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增强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4)拓展延伸。

在最后拓展延伸的环节,课件出示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并交流讨论我能为爱鸟护鸟做些什么?激发保护鸟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能更好的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着眼于学生学得主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发展。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