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电子课本(专业19篇)

时间:2023-11-12 05:19:12 作者:飞雪

范文范本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写作样本,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掌握这些范文范本的写作技巧,可以使我们的写作更加地道和优美。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高清电子课本

在线阅读请点击。

查看。

1、编写单位不同,部编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全国通用教材。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简称为人教版。

2、部编版古诗文的比重增加,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古诗词的内容,由从原来的69篇变成现在124篇,在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也增加了一倍。

3、在部编版的教材中增加了课外阅读的书目,在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的书目,小学教材里面也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的书目。并且课外阅读都有指定书目。

4、部编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部编版的教材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提升,以小学教材为例,无论从认字还是写字的个数上来说,部编版都比人教版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

5、部编版教材更加现代性,部编版的教材在选取课文、习题设计和课后练习作业等方面都更加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更加具备现代化的气息。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开放而富有活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栏目,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学习方法。

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两个小伙伴正在对话:“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发现……”教材通过这种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偏旁往往与字义有关。

紧张的复习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虽然计划的很全面,但复习过程中还得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控,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我将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实际出发,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在期末__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复习目的。

将近期末,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汲取知识,获得能力,使尖子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使后进生能掌握最基础的英语知识,能对一学期来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理,使他们学有方向,学有目标,本人特制订本以下复习计划。

复习要点:

(一)、突破重点和难点。

1.学生明确各单元学习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课后多读、多记、多写(四会要求的单词和句子)。

2.单词记忆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记忆单词的良好习惯,如根据发音规则记忆、根据词义记忆、联想记忆等等,并帮助学生由单独记一个词转为记几个、一串词。

3.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我们要通过多检查、多反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二)、回归课文、联系实际。

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须经过意义性的训练。教材内容有情景、有意义、有完整的情节,所以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放入语篇中记忆,复习阶段宜回归教材,对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读得滚瓜烂熟。在复习日常交际用语和句型时,更宜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复习内容与各单元复习重点。

复习内容:

综合复习四年级上、下学期的单词、功能句型以及语音知识。重点在于复习四年级下学期所授内容。

第一阶段以教材为本,侧重于教材的复习与梳理,按单元全册快速地过一遍,通过教材的重现来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第二阶段进行横向复习,做到点面结合。根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将散落于课本中的语言点进行整体归纳、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紧密联系的“知识串”。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我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加强理性认识,然后通过针对性练习题做到灵活运用。

三.课时安排。

第十六周单元复习、分类训练。

第十七周单元复习、综合复习。

第十八周查漏补缺、综合复习。

四年级数学期末知识要点易错题解析四年级数学课本

240.64165112.51.28125。

2、两个数相除的商事0.8,如果除数乘100,被除数不变,商变成();如果被除数除以100,除数不变,商变成();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0.4,商是()。

3、食堂有大米0.95吨,如果每天吃0.06吨,最多可以吃多少天?还剩多少吨?

5、小明家6月份用水3.71吨,7月份用水4.6吨。

a、6月份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b、7月份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光明超市4月份营业额为32.2万元,5月份的营业额比4月份要多0.78万元。

a、4月份平均每天的营业额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b、5月份平均每天的营业额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王奶奶从冷饮批发部买回两箱冰棍。水果冰棍30枝,22.5元;奶油冰棍20枝,17.2元。

(1)按批发价,哪种冰棍便宜些?

(2)王奶奶按零售价卖两种冰棍,各卖完一箱,一共赚多少钱?

8、

xkbm。

11、李叔叔从批发部买回两箱饮料。

橙汁:24瓶装每箱50.4元苹果汁:20瓶装每箱46元。

a、每瓶按批发价算,哪种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

18、5011=(),小数点后100位上的数字是()。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电子课本

【定向示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3体会相濡以沫,生死与共,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自学指导】。

1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标出重点字词,精彩段落。

2给下列括号中的字注音。

扑(棱)()(趔趄)()(惦)记()(栖)息()(遐)想()呼(啸)()(窟窿)()(霰)弹()。

【合作探究】。

1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2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展示质疑】。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启示或者想法?

【巩固练习】。

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两处括号中的词能不能互换?

(1)可走近一看,我(惊呆)了:两只天鹅已经冻僵。

(2)这时别的天鹅被这行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住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工人”。

【当堂达标】。

1根据汉字写拼音。

棱()角悄()然机翼()。

凌()晨俊俏()希翼()。

陵()墓。

2解释下列词语。

硕大。

趔趄。

扑棱。

偎依。

遐想。

3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内容。

六年级《北京的胡同》教案设计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

北京的胡同说的是作者是胡同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到了外国也不望北京的小胡同,尤其是说到新加坡时,在那里看到只剩下最后那一条小巷子,倍感凄凉,只能到那里品尝一下北京的小食。并希望北京也不要像新加坡那样子,要留下自己本身的特色。

北京的胡同,星罗棋布,早就听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六千,无名的胡同似毛牛.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北京的胡同宽狭不一,宽的敞亮,狭的幽深.听导游介绍,最狭的胡同数前市胡同,最狭处仅有40厘米,仅能容一个苗条的人通过.北京的胡同大来都只来知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导游说有个叫九道湾的胡同,共有二十多个湾呢.我想,若到那儿去拜访朋友,九拐十八湾的,等找到门了,恐怕人也要拐晕了。我们参观的胡同,整个儿透出一股幽静、古朴的气息,为繁华的都市平添了许多古色香而又温馨、安静的韵味。有些胡同的地面用锓青砖或石块铺就,方方正正,像一块被削平的豆腐块,赤脚踩在上面冰冰凉凉的,让人心旷神怡。路边有的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陈旧,这对于我们这些南方游客就更显其魅力了。

傍晚的胡同则更有一番滋味。夕阳西下,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照在各家各户的四合院里。人们纷纷搬出藤椅,拿着蒲扇到胡同里来纳凉,老人们闲谈着,儿童们嬉闹着,还真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北京胡同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当我们走出胡同时,许多北京人还是不由地感叹到,北京的美都在胡同里了。

1.《简爱》读后感。

2.读后感大全。

3.古船读后感。

4.米读后感。

5.关于史记读后感。

6.红岩读后感。

7.《大学》读后感。

8.致教师读后感。

9.《致教师》读后感。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电子课本

编写单位不同。就如上面所说,部编版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而人教版的教材则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学。人教版是按照出版社来说的,只要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就是人教版的,并不是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撰写的。

部编版相对人教版课外知识更多一些。部编版教材这样做的是为了避免精讲文章过多而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延伸,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让“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

部编版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小学教材为例,无论从认字还是写字的个数上来说,部编版都比人教版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部编版增加了文字笔划的教学。

部编版更适合现代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材课文选取、习题设计,还是在课后作业等方面都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

教材封面上有明显的标识,以区别教材是部编版,还是人教版。

关于认字与写字的要求。

新的部编教材和原来的人教版相比,更加注重基础的掌握与积累。其中对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认字和写字要求,新编的部编版教材就对孩子就提出了更高与更细致的要求。

课文语言表述。

全新的不编教材不光从基础要求上有所增加,还将以前课文原文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修改。让文章表述语言应用更加得体规范。

课后作业要求。

最新的部编版教材对孩子的课后作业要求有了更加细致明确的指导,将原来操作性不强的要求全部转化为明确的指示,更符合儿童的发展要求。

纠正了原来教材中不合理的语言表述。

应当说新教材还是注意“接地气”的。本次教材编写,将这些年一线教学所出现的某些通病,也努力通过教材的编写去纠。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沪科版八年级数学课本电子版北师大版

一、学生基本情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能力发展、学习心理)。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分,最高分…分,最低分…分,有…人几格,及格率为…,总体来看,成绩一般,但缺乏优等生。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半数以上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毅力,根本就不学习数学,甚至不做数学作业。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概念、法则、原理等)和教材特点。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分式》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以及科学记数法。第二章《函数及其图像》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教材从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景出发,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认识一些简单幽数的图像与特性,并学会运用待定系数法等各种方法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着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该章的最后,还设置了“探索与实践”一小节,目的在于通过一两个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这种能力。第三章《全等三角形》是在前几册对于图形与图形变换的认识及其数学说理与推理的基础上展开的一章数学内容。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几何图形,知道通过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有一些图形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它们的形状与大小都相同,即为全等图形。全等二角形是最简单的全等图形,是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本章主要探索了解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各种简便的方法,得到几何研究中重要的几个基本事实,并在原有数学说理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知识,掌握一些主要的推理论证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言之有据的正确的思维习惯。在内容的处理上,删繁就简,适度降低推理论证的难度。第四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章将在上一册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图形变换这一有效的数学工具探索发现一些判定平行四边形以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各种主要的方法,合理运用。几何研究的几个基本事实演绎证明所得的数学结论,努力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本章总体上适度降低了对推理的难度与要求,删除了繁难内容,教学中务必注意教学与练习的“度”,绝不可拔高难度,随意扩大训练量。第五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一章是在前几册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清晰而又准确地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同时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以及方差、极差与标准差,较为正确地概括、描述并比较所得到的数据,使学生掌握分析处理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工作目标和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分式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和约分,会进行简单的分时加、减、乘、除运算。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会列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常数、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会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方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画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学会一些简单应用。

(5)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且能用它证明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并能判断其真假;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并掌握下列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经过一点作己知直线的垂线、作己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学会一些简单应用;探索并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进一步学会运用分解梯形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7)会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能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并会结合实际情境体会它们的意义,了解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合理地选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分式基本性质、零指数幂、负整指数幂、函数图像、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等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2)经历比较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异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和合情推力能力。

(3)经过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像探讨其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通过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5)经历探索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的过程,体会函数与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联想方法和探索能力。

(6)通过对三角形全等条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判定方法、等腰梯形判定方法的探索及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沪科版八年级数学课本电子版北师大版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二、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三、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初中八年级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四、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

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六、做好课外辅导。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

积极开展数学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新的部编教材和原来的人教版相比,更加注重基础的掌握与积累。其中对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认字和写字要求,新编的部编版教材就对孩子就提出了更高与更细致的要求。以下是小编汇总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电子课本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在线阅读请点击。

查看。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如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长春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粤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沪教版”。可见所谓“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谓“版”指的是教科书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因此,“人教版”指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版本。

“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1、“数位”与“位数”、“计数单位”均为意义不同的概念。

“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6’,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表示6个亿等等。

“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

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

2、自然数知识扩展。

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一定是整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3、角的其他分类。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平行线的判定(同一平面内)。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六年级《北京的胡同》教案设计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

棋盘式的胡同错落有致,静谧的北京就这样被融入了胡同深处,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细细品味,静心伫立,于老胡同中品味老北京曾经清晰的存在,品味一场场古老文化的积淀,品味一个个时代的变迁。

“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人们常说,先有了北平,才有了老舍的小说。老舍笔下的北平是“有院子与树,不拥挤也不僻静的”,而在萧乾的《老北京的小胡同》一文里。从车夫到鸿儒,从小贩到茶客,每一个北京人的真实生活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

“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萧乾笔下的北京胡同永远是如此地真实而鲜活。我曾去过北京的胡同,青色的石板路、古朴的房屋建筑,都记载着历史的变迁,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每一条胡同都记录着老北京人的真实生活,如此遥远却又如此真实。老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北京人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这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俨然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象征。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只有身处其中才有最深体会。数以千计的胡同围绕在紫禁皇城周围,见证着几百年来紫禁城的朝代更替和兴衰荣辱,这一砖一瓦都承载着百年以来民俗的气息,这些胡同始终保持着古老的姿态,静静地守候在北京的一角,看着北京人一代代繁衍,观着北京城一步步的演变,这个数百岁的“老人”就是新、老北京的见证。

北京始终拥有属于它自己的那一份灵魂的味道,它不同于上海的灯红酒绿,也不同于江南的安逸舒适,这皇城根下的古朴,这老城的慢节奏就是专属于北京的真实,我们来到北京,更多的是来寻找这份真实,而非是来观赏镶嵌在古老胡同中的现代化产物的。在厚重复杂的土地利益面前,在物质文化膨大盛行的今天,我们需要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来捍卫这份胡同文化,避免整个城市陷入为功利争抢土地而破坏传统的泥沼,更需要的是一份共识,让我们来共同维护城市的记忆和遗存。正如萧乾在文中所说,“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街,多留几条胡同。”

每每走进这座现代化的北京城,比起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我更愿走进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而那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便是那老北京的小胡同永恒的魅力所在。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电子课本

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校本研修为基本途径,优化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题研究,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使学生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发展,良好人格得到一定的塑造。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及编排。

本学期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语文第四册教科书,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组教材都包括#工作计划#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安排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新增了“宽带网”。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沪科版八年级数学课本电子版北师大版

以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施新课改。学习新课程新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问题,并能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索。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169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培养,绝大不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和机会,适当编排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以满足高程度学生的需要,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适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资源。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作为认知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目标。

1、理解因式分解的含义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能准确熟练地把一些多项式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分解;。

5.会解简单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四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1.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1.出示北京地区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评课稿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巧妙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注重探索规律的过程,组织开放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知识。我认为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课中有这样几个亮点:

1、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生活化。

本节课主要分5个情境展开:

情境1:两顶帽子3个娃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实物模型摆一摆,采用了4人一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有了实物的模型,可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情境2:两束鲜花4个花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这里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说,第一束花配4个花瓶,得到4种搭配,第2束花配4个花瓶,得到4种搭配,学生有序地找搭配方案。

情境3:组织学生外出郊游,为穿什么衣服而犯愁,引出上装与下装的搭配,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情境5:教师给出了旅游路线,让学生有规律地选择旅游路线。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掀波澜,本课的情境创设均来源与生活,通过寻找生活中具有相同规律的现象,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的普遍性。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有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2、注重探索规律的过程(数学课堂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本节课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反思、总结。例题教学部分,教者没有对有关规律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教者是这样处理的:一是根据问题借助实物进行观察操作,二是用ppt回顾学习过程的方法进一步的探索,三是采用简明的符号进行思考,通过这些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过程,既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鼓励了富有个性的积极思考。如:在课的导入部分,设计画格子的游戏,选2种颜色搭配,有多少不同的配色方法。让学生初涉探索过程。在第1个情境中,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活动,用实物模型摆一摆,帽子与娃娃的搭配,借助实物进行观察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然后脱离实物,如果没有模型,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帽子和娃娃?并给出点拨:用你喜欢的图形、符号来表示帽子与娃娃的搭配。这里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表示方法,再通过平台展示学生的创造,叙述自己的想法,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给予一一肯定,尊重学生的创造,通过学生经历这些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过程,既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鼓励了富有个性的积极思考,并相应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3、重视思维的有序性《找规律》这一课,它的重点和难点都应该体现在一个字“找”字,本节课教者在引发学生有序搭配的过程中,出示了三种学生搭配的方法:一种是无序的,学生在搭配过程中容易遗漏,从而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序搭配。二是以帽子为基准,与其他三个木偶娃娃搭配;三是以木偶为基准与其他两顶帽子搭配;这种有序的搭配是通过学生上台展示,集体研究的结果,让学生经历了探索过程而得到的知识,印象十分深刻。找到了搭配方案之后,教师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的提升,这里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帽子的顶数和娃娃的个数与搭配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把问题抛给学生,真正体现“找规律”的“找”字,使学生自然而然找到搭配的规律:不同帽子的顶数×不同木偶的个数=搭配的种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经历了“实物搭配——体会符号思想——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

这种数学思维的有序性在情境2、情境3、情境4、情境5中均能体现,如:衣服搭配问题中,教师不急于得出结论,而是从衣服的分类开始,学生很容易就把衣服分为上装和下装2类,通过实物连线,找到搭配的种数,再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规律:上衣的件数×下装的件数=搭配的种数。糕点与饮料的选择上同样突出了“找”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在信息繁多的数学问题中,同样有规律可循:糕点的个数×饮料的瓶数=搭配的种数。尤其是最后一个游戏中体现更加明朗,同时仍2个骰子,每次朝上的数字搭配可能有多少种,面对这个数学问题,如果一一列举显然比较麻烦,直接运用规律可以很快得出结论:6×6=36(种)。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两数相加最大是几?最小是几?留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重视数学思维的有序性,不仅仅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更应成为我们教师平时课堂关注的焦点。只有课课重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真正得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才可能真正得到较大空间的发展。另外把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事情作为数学原型,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更受学生欢迎。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本节课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机械传授,几乎做到了不着痕迹的点拨、引导,处处迸发着思维的火花,让我懂得: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课堂上生成出来的新思想、新方法,却找不到书本原型。

商榷之处:

1、帽子与娃娃搭配的时候,投影不清楚,建议直接用实物来演示更清晰。

2、在衣服的搭配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课中将衣服分为2类之后,提问学生可以怎样来搭配,一学生起来回答时,想回答的意思是一件上衣跟所有的下装搭配得到5种,另一件上衣跟下装搭配再得到5种,这里教师打断了学生的回答,在方法的选择上采用上衣先跟裙子搭配,再用上衣跟裤子搭配。我觉得这里老师没有尊重学生的回答,如果能顺着学生的回答来引导会更好,或者等学生叙述完这种方法之后,再提问还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吗?我觉得这样会更民主一些。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角: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他们之间的夹角就是一个角,小于90°的角叫锐角,等于90°的角叫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的性质分类:

等腰三角形:长度相等的两边叫腰;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底角,两底角大小相等。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且等于60°不等边三角形。

按边的性质分类:等腰三角形:长度相等的两边叫腰;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和底边的。

夹角叫底角,两底角大小相等。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且等于60°不等边三角形。

v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与三角形大小和形状无关。

v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长度,任意两边长度相减的差小于第三边长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设计说明: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及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垂直与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通过引导想象、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本质特征。运用激趣导入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这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正确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3、在“想象—操作—交流—归纳—质疑—总结—应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线”、“感知特征”、“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动,运用想象、观察、讨论、验证等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形成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小棒3根/人,白纸2张/人,记号笔1只/人。

教具准备:

三角尺一把,直尺两把,立方体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大胆想象。

1、复习直线及其特点。

(1)直线有什么特点?

(2)想象直线的'延伸。

(3)初步明确学习任务。如果大屏幕上又出现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

2、大胆想象:请同学们在白纸上把你想到的两条直线之间可能形成的关系画下来,看看你能画几种不同的情况。注意:一张纸上画两条线,画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欣赏。

3、选择部分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并进行编号。

二、观察分类,感知特征。

1、出示有代表性的几组的直线。

2、分类。

(2)交流分类方法,揭示“不相交”“相交”概念。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好,学数学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介绍分类的时候围绕一个词语——交叉。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如果按照“不相交”和“相交”两种情况来分类,应该怎么分?(板书:不相交)。

(3)你觉得相交的有哪些?说出你的理由。

质疑:同学们的主要分歧在哪里?2号、3号的两条直线,相交不相交?(用自己的方法验证a、观察想象b、延长验证c、测量判断)。

对于延长后可以相交的给予课件演示突破难点。这种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直线时,没有吧直线全部画出来。

(4)再次分类。

(5)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

师:这几组直线就真的不相交了吗?怎样验证?(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板书:平行线)。

1、学生自学课本65页中间第1行第2行完成学案(一)。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2)通过图形对比加深理解概念本质属性。

(3)通过判断深化理解概念。

3、师生共同小结。师:要判断一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还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师:例如:这是直线a,这是直线b,我们可以说……强调要说谁和谁互相平行?

(二)认识垂线。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认为在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这几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怎么证明这几个是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学生们自学65页中间的部分完成学案(二)。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小结。

(三)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分类活动,认识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其中两种比较特殊的是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1、想一想。

生活中,哪组直线互相平行,哪组直线互相垂直?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教案例文

设计说明: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及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垂直与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通过引导想象、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本质特征。运用激趣导入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这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正确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3.在“想象-操作-交流-归纳-质疑-总结-应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线”、“感知特征”、“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动,运用想象、观察、讨论、验证等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形成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小棒3根/人,白纸2张/人,记号笔1只/人。

教具准备:

三角尺一把,直尺两把,立方体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大胆想象。

1.复习直线及其特点。

(1)直线有什么特点?

(2)想象直线的延伸。

(3)初步明确学习任务。如果大屏幕上又出现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

2、大胆想象:请同学们在白纸上把你想到的两条直线之间可能形成的关系画下来,看看你能画几种不同的情况。注意:一张纸上画两条线,画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欣赏。

3、选择部分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并进行编号。

二、观察分类,感知特征。

1、出示有代表性的几组的直线。

2、分类。

(2)交流分类方法,揭示“不相交”“相交”概念。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好,学数学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介绍分类的时候围绕一个词语——交叉。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如果按照“不相交”和“相交”两种情况来分类,应该怎么分?(板书:不相交)。

(3)你觉得相交的有哪些?说出你的理由。

质疑:同学们的主要分歧在哪里?2号、3号的两条直线,相交不相交?(用自己的方法验证a.观察想象b.延长验证c.测量判断)。

对于延长后可以相交的给予课件演示突破难点。这种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直线时,没有吧直线全部画出来。

(4)再次分类。

(5)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

师:这几组直线就真的不相交了吗?怎样验证?(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板书:平行线)。

1、学生自学课本65页中间第1行第2行完成学案(一)。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2)通过图形对比加深理解概念本质属性。

(3)通过判断深化理解概念。

3、师生共同小结。师:要判断一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还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师:例如:这是直线a,这是直线b,我们可以说……强调要说谁和谁互相平行?

(二)认识垂线。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认为在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这几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怎么证明这几个是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学生们自学65页中间的部分完成学案(二)。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小结。

(三)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分类活动,认识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其中两种比较特殊的是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1、想一想。

生活中,哪组直线互相平行,哪组直线互相垂直?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