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心得体会民情日记(汇总12篇)

时间:2023-10-31 23:48:51 作者:翰墨 最优心得体会民情日记(汇总1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参考。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

10月16日星期三晴。

入乡驻村已到第三天了。今天我们按照乡上的安排,去***村下边的陶家村观摩学习秋季双垄全膜覆盖技术。因为那里有个种植老板承包了千亩撂荒土地,准备在明年开春时种植马铃薯。正好这些天他在组织劳力开展秋季覆膜。和我们一同前往的还有乡政府梅乡长和县新闻中心的小钟记者。

走出乡政府大门往县城方向走了一公里多,车辆拐弯跨过米拉沟走上了一段崎岖的山路。路面不宽,斜跨在陡峭的山坡上,坑坑洼洼十分难行,从车窗望右望去,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随行的钟记者吓得的眼睛都不敢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到达了洋芋老板的“大本营”。其实那是个窑洞,因为那是在土崖上挖出一个深坑,然后在上面搭些木棒,上面盖些草和土,就成了简易的房屋洞。我们下车时,窑洞门前支着一口大锅,听洋芋老板说锅里是在煮洋芋。车辆无法继续前行,我们稍稍休息后,跟随洋芋刘老板徒步向山上行走。山路曲曲弯弯,比较难走。不过政府梅乡长似乎走惯了山路,走得很轻松。对于这点山路,我也很轻松,一直快步走在大家的前面。约莫走了40来分钟,我们终于走到了山顶。向下望去,刘老板所承包的大部分耕地已翻耕并进行了秋季覆膜,白茫茫的一片连一片,好像是一个又一个的池塘。从山梁继续前行一公里左右时,一大帮农民群众正在田里用机械覆膜。我们来到田边,和农民们一阵寒暄后,一个个都拿起铁锨,和田里的老农们一齐跟随覆膜机开展覆膜。以前没见过覆膜机,开展覆膜一直是用起垄机起垄,用手工覆膜。现在的覆膜机十分灵活,除在地头需要对地膜压土外,起垄、撒肥都是自动化。梅乡长和我们驻村帮扶组工作人员一齐从老农门手中接过铁锨,一前一后地跟在覆膜机后边往铺好的地膜上压土。压土的技术不难,每隔一米左右压上一道土,害怕刮风后地膜被卷走。在和老乡们说说笑笑的干了20来分钟后,没有劳作习惯的我们似乎有点累了,一个个气喘吁吁。随行的记者不断地抓拍我们劳作的照片,但是大家都似乎有点难为情,也许是认为有点做作吧。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点劳动真的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从小在家帮助家人下田劳动,这么一点劳动真是小菜一碟。

道别田里劳作的乡亲们后,我们下山。比起上山,下山较为轻松。可是对我们随行的小钟记者来讲,这一上一下的徒步行走已够受了。到山下刘老板的大本营时,门前大锅里的洋芋已香气扑鼻。揭开锅盖,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洋芋绽的开了花。大家乐呵呵地大吃起来。味道真的很香,以前不怎么爱吃煮洋芋的我,今天却一连吃了三个。吃过洋芋,我们开始坐车返回。可能是累了,大家都不怎么说话。望着窗外的大山,我在想近年来干群关系疏远甚至恶化,与我们的广大干部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很大的关系。这次选派干部开展的入乡驻村活动如果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将对改善干群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10月17日星期四晴。

今天上午10点,我和驻村帮扶组的同事们一齐赶到乡政府,参加乡里组织召开的全膜栽培动员会议。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及全乡干部和我们驻***村帮扶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政府梅乡长和几位与我同龄的副乡长端坐在主席台中央。因为我现在的身份是驻村干部,所以仲副乡长虽然让我坐主席台,但我坚持坐在了主席台下边。多年未参加过乡镇会议的缘故吧,还真有点新奇。

会议由梅乡长主持,简短精炼的开场白后,由王副乡长安排部署了全乡全膜栽培工作,主要是动员全乡群众抓紧开展秋季覆膜,并积极做好残膜的回收工作;辛副乡长安排部署了农村低保、交通安全等工作;仲副乡长总结了秋季拾棉工作,对完成任务好的还通过发放面粉形式进行了奖励。最后,梅乡长用简短精炼的话语强调了以上工作。整个会议不到一个小时,很是紧凑。记得十年前在乡镇工作时,那些个书记、乡镇长们滔滔不语,台上的讲了个没完没了,台下的却在打瞌睡。我想与中央的八项规定相对照,今天的会议应该是个真正的短会。

会议结束后,政府梅乡长说她陪我们驻村帮扶组去***村,我们当然是欣然同意。到政府食堂吃过中午饭,我们回到了***村。早已等候在村里的驻村干部老谢已召集好了村里在家的党员和村社长。见到我们,他们很是热情,一一与我们握手问好。他们衣着较旧但穿戴整齐,看上去还是很精神的。***村没有村“两委”活动室,所以我们的会议只能在村委马主任家召开。会议还是由梅乡长主持。介绍过我们后,梅乡长简短的说明了开展这次入乡驻村帮扶活动的来意。接下来,梅乡长让我说说。因为第一次和村里的党员们见面,所以我在回村的路上,思考了点要说的东西。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了自我,特别是说明了我是农村出身、早些年在农村工作等等情况。然后我按照市里召开动员会时的部署和要求,简要地说明了我们驻村帮扶组下村工作的目的和主要任务。他们听得很认真,有的老党员还不时地点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等我们几位驻村干部说完,梅乡长让村社干部和党员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及工作上的建议。这些党员们还是挺有素质的,他们发言有次有序,完全不像以前我在乡镇工作时,到有的村开会,大家七嘴八舌,吆五喝六,乱糟糟的。他们的发言也很集中,主要是建议我们硬化他们的通村道路,加强村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梅乡长也一一解答,说明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组共同研究后逐步解决。

新疆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新疆是中国的西北边陲地区,也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新疆民情调研活动,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日记记录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惊艳的风景,对新疆的民情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第二段:多元的民族文化(250字)。

新疆是中国最多民族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我曾在某哈萨克族家庭中住了几天,结识了一位哈萨克族的阿姨。她热情好客,总是招呼我品尝她亲手制作的馕和奶茶。阿姨向我讲述了哈萨克族的习俗和传统,我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此外,我还参观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村落,亲身体验了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这多元的民族文化使我深深着迷。

第三段:壮美的自然景观(250字)。

新疆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我在调研期间有幸欣赏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风景。在天山脚下,我仿佛进入了仙境般的美景,高耸入云的雪山倒映在湖泊清澈的水面上,给人一种无尽的宁静与神秘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我沐浴在金色的沙丘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爆发力和无穷魅力。而在宏伟的喀纳斯湖畔,我目睹了湖泊周围山峦的变换,在神秘的光线下,欣赏到了珍贵的美丽景色。这些自然景观让我认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多样,同时也激发了我更深的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第四段:社会发展的繁荣(250字)。

新疆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我调研期间,我参观了几家当地的工厂和企业,了解了新疆的现代化建设和生产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我发现新疆的一些企业正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的建设和公共设施的完善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这种繁荣和发展的势头让我深感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第五段:多元的宗教信仰(250字)。

新疆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的地区,我对当地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参访了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观摩了当地穆斯林的礼拜仪式。我也参观了佛教寺庙,深入体验了佛教的智慧与佛前祈愿的虔诚。这些宗教信仰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信仰的力量和情感寄托。虽然不同的宗教有各自的特点和信仰方式,但它们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存,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结尾(150字)。

通过这次新疆民情日记的记录,我对新疆的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社会发展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独特的地方,让我深受震撼和感动。我相信,未来的新疆会因为它自身的美丽和多彩而变得越来越迷人。而我,也会将这次‘心灵之旅’的感悟和体会永远珍藏,让它成为我一生中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学习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学习民情日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记录身边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变化和民众的需求。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学习民情日记的活动,并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个活动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

第二段:了解民情(250字)。

学习民情日记的第一步是了解民情。在我参与的活动中,我去了一个陌生的社区,走访了许多居民,并记录下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意见。通过与居民们的交流,我意识到民众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诉求。有些人关心教育问题,有些人关注医疗资源,还有些人关心社区环境。通过了解民情,我更加认识到社会的多元性和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所承担的责任。

第三段:倾听民意(250字)。

了解民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倾听民意。在我与居民交流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倾听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每个人都需要被倾听和尊重,只有我们真正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倾听民意,我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记录下居民的意见,同时也能够与他们建立起互信的关系。只有通过倾听,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四段:传播民意(250字)。

学习民情日记不仅要记录下居民的问题和需求,还要传播民意。在我参与的活动中,我们将收集到的日记整理成报告,并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传达。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帮助居民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改善生活的条件。而我们作为大学生,也能够通过传播民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共鸣。传播民意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传递,更是一种开启对话的机会,让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解决问题。

第五段:心得与展望(300字)。

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诉求,只有我们去了解和关注,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这个过程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的力量,应当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未来,我将继续学习民情日记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100字)。

学习民情日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和传播民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多样性,也让我明确了作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就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民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通过观察、了解和记录当下社会的民情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的需求和心声,从而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民情日记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记录,既包括正面积极的新闻事件,也包括负面的社会问题。通过记录这些不同的民情,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们的情感、需求和意愿,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此外,民情日记还可以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年轻的公民,我始终保持着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我将自己每天的观察和体验记录在我的民情日记中。近期,我注意到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使用者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停放在人行道上,给行人造成了困扰。我在我的日记中写下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加强对共享单车停放的管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同时,我还记录了一些社会不公的现象,例如贫富差距的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呼吁社会关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四段:记录正面积极的民情。

除了记录社会问题,我也用我的民情日记来记录一些正面积极的民情。例如,在我所居住的小区里,经常会举办各种志愿者活动。我记录了一次社区清洁活动,看到一群热心的志愿者自发地为小区清扫卫生,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敬佩。我在民情日记中特别强调了这类积极的行为对社区建设和社会和谐的贡献,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

第五段:总结感悟。

通过记录民情日记,我深切体会到每个个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责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日常观察和记录,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做出一份贡献。同时,民情日记也提醒我要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加强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通过我的实践和体会,我强烈推崇每个人都应该记录自己的民情日记,通过记录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发现问题,并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每个公民的参与和付出,我们的社会才能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学习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学习民情日记是一种了解社会风情和个体感受的方式,通过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了解大众的想法和情感,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观察周围的人事,深入了解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教训。

第二段:体验与感受(300字)。

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逐渐体会到了人们的各种情绪和心情。在我日记中记录了许多关于社会不公的现象,如贫富差距、性别不平等等。数次参与助学活动或者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交流,我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辛劳与无助。这样的体验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加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此外,我还记录了一些日常琐事,如天气变化、人际关系等,这些事情看似微小,但却是民情日记的重要部分。了解更多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让我更有共鸣和理解。

第三段:分析与思考(300字)。

通过记日记的过程,我发现问题并不仅仅是存在,更重要的是应该去思考和解决。每当我记录下一件社会问题时,我都会思考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情况。例如,当我目睹了环境被破坏时,我会思考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个人责任感。当我看到老年人孤独时,我会思考社会对他们的关爱程度以及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样有目的性的思考让我能够从日常的小事中发现问题,并且带来积极的变化。

第四段:反思与提升(300字)。

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明白了记录下来的只是现象,如果不去反思和提升,就仅仅是纸上谈兵。因此,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思考如何能够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和社会。我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和朋友讨论社会问题来扩大我的影响力。同时,我逐渐改变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习惯,以更加尊重和关心他人为原则。这样的反思和提升不仅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善良的人,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民情。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150字)。

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增强了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也提升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能力。我认识到社会是如此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和感受。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更好地了解到了这一点,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和影响这个社会。我希望今后能够继续保持记录日记的习惯,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我的力量。

总结(150字)。

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不仅仅了解了许多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反思和提升。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共情能力,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他人。未来,我将继续坚持学习民情日记,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今天任务只有一个,继续调研。驻村帮扶以来,因为要参与村委工作,实际有效的调研时间不是很多,必须要学会有效利用。

上午来到大街小巷,与随机遇到的一些群众现场沟通。我感觉,这种调研手段,与入户调研相比,也有其自身优势:调查发现,大部分百姓虽然从新闻媒体上获悉党委政府组织大批干部下基层帮扶,但对驻村“第一书记”能否干出实绩方面,在其恭维和尊敬的语气中,无不清晰流露出他们的疑虑——百姓还没真正把驻村干部当作自己人!这使自己感到了压力,必须尽快做成一两件群众干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老百姓放心,尽快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下午,就改善逄家沟村幼儿园基础设施条件问题起草了两个报告,打算明天找铺集镇有关领导寻求支持。对于解决逄家沟幼儿园问题,我有一定信心,因为,它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该村群众真正关心的难点问题,同时,解决这个事情有政策保障。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作为“解剖麻雀”的实例,为以后处理类似难题趟出路子。

起草完报告,来到村民冯麦国家中,进行深入走访。冯麦国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已投资十多万元建起了一个大型养猪场,规模可达400多头。但他也有难处:后续资金非常匮乏,对争取政策扶持茫然无措。我一方面鼓励他继续闯下去,争当致富带头人;另一方面,告诉他自己愿意帮他一道争取政策支持。只有帮助他消除疑虑、加速发展,才能逐步引导一批这样的人才成为村庄致富的模范。对此,我有“近”和“远”的两个思路:一是“近”的措施。争取有关单位支持,通过订单养殖方式,帮他消化一块。这有一定可操作性,通过引导他实施绝对纯绿色喂养,制定出合理公允价格,然后帮他寻求一些目标客户,签订远期订单,提前回笼一部分定金,可以缓解手头资金匮乏问题。据他估算,里岔黑猪肉市场价格在每斤40元左右,而他所饲养的类似猪肉,售价可控制在25元左右。既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实惠,这不正是性价比吗?二是“远”的方面,为使逄家沟出产的土猪肉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大力提高这种饲养方式的附加值。在投入市场前,是否可以先将“逄家沟”绿色土猪肉注册成一个商标,结合“逄家沟”品牌宣传,充分利用其与里岔黑猪肉的比价优势,快速找到其在细分市场中的生存空间呢?值得深入探索。

今天在与群众交流中,大家普遍反映,该村所种植的大白菜口感好,味道地道,是名副其实的“胶州大白菜”。打算近期与村两委班子再深入商量一下,看看能否抽出部分集体土地,集体投资种植一批逄家沟特产的“胶州大白菜”,然后争取有关单位支持,进行适度包销。这样可以既可以有效缓解来年村集体经济压力,也不失一次探索普遍增收的尝试。初步估算,以种植20亩,亩产9000斤,帮扶包销价每斤5毛计算,毛收入可达9万元。

204月23日。

在市委宣传部网络办徐勇书记的协调安排下,敲定了今天村两委班子学习行程:与里岔镇良乡一村两委班子座谈交流,参观蔬菜基地和农田灌溉情况,开拓工作思路。

九点半,我和丹纪书记两辆车,载着班子一行前往良乡。大家的盼望和喜悦都分明写在了脸上——多少年来,全体班子从没集体外出学习过!良乡一村的负责人、里岔黑猪肉繁育基地赵波董事长,良乡一村“第一书记”徐勇准时迎候在村委办公室门口,热情的握手,朴实的寒暄,让大家第一次谋面就感到无比亲切。

庄户人都是实在人,乡里乡亲格外亲。两边成员相互熟悉后,气氛便出乎意料的热烈起来。尤其在听取赵总关于回村创业经历和村庄发展情况的介绍时,大家将理性的思考推向了高潮。赵总介绍,该村目前已全面解决了村庄和农田的水、路、电问题:自投资金在农田打了24口大井,另外申请了千万政府扶持资金修建了明渠和田边渠,去年春天又新打了37眼小井、一口梅花井和一块蓄水平塘,确保了灌溉口50米一个,又投资铺设了从3公里外胶河引入的输水管道,打造了平塘、沟渠、水井、河水四重保障体系,彻底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如今,百姓浇地只需在地头打一下卡,接上管子就能轻松灌溉,既节省了人力,又大大减少了灌溉投入,增加了土地收益。按照赵总设想,该村力争在3-5年时间,家庭户均纯收入达到10万元,最终达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居有其所、病有所治”四个目标。赵总一席感情真挚、详细透彻的话语,我们班子每一个人的感受都可谓用“震撼”形容,都发自内心的佩服。村委成员孙志平连声感叹:我们村走还没学会,人家都已会飞了!

在接下来的实地观摩中,惊叹接连不断:来到地头,大家看到一个妇女在灌溉土豆,没有任何机械,没有繁重劳动,只是在地头轻轻一插卡,汩汩泉水便流进地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大家真不相信这是真的!来到一处刚修好的储水渠前,熟悉这里的孙委员惊叹道,这里原是一片林地和坡地啊,怎么会变成了灌溉用的沟渠呢?再看远处,原来起伏不平的岭地,如今已变成平整良田,所见一切,都引起大家深深思考!

中午,热情的赵总坚持让我们留下来吃午饭。没有豪华的包间,没有奢华的菜肴,但几碟朴实足量的庄户菜、几杯热情洋溢的白酒,足以感受到了良乡人的踏实和热情!今天这次交流,可谓是大家在感情上的激烈碰撞,是思想的交融,思路的启迪!在村委每一名成员充满虔诚,满含敬意和笑容的脸上,我确信无疑地看到了村庄未来发展的希望!

更多。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4月17日的早晨,春雷阵阵,黑压压一片,暴风雨就要来临。今天是县商务局“二对一”帮扶第三组下乡的日子。8时30分,在商务局副局长谢四洋和扶贫专干邓超军的组织下,我们一行10人准时在局院子集合,前往花门镇黄山村,开始我们的帮扶之行。

一路上,我们冒雨前进,猜测着自己的帮扶对象是什么情况?该怎么样帮助他们?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顺着邓超军所指的方向,前面就是黄山村,这个村与我们刚经过的村子有点不一样,位置显得有点偏僻.远远望去,很少有醒目的瓷砖房,房屋密集而不起眼。走近了,与村支书、花门镇的干部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立即前往空巢老人赵校平家,我们来到一栋又矮又破的土砖房前,土墙在风雨的长期侵蚀下显得泛白,跨过门槛,稍高一点的人得低着头才能不被碰着,地面潮湿而又高高低低,昏暗的光线下坐着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听村支书说明来意,老人显得很是激动,谢局长亲切地询问老人的有关情况,与老人聊起了家常,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并反复叮嘱有困难记得随时打电话联系。

来到第二家是留守儿童赵琳家,因上学没有见到本人,她今年12岁,听村支书说赵琳母亲因犯肝癌病逝,父亲经受不起打击,长期外出几年都没有回家,不知所踪,靠年迈的爷爷奶奶养活,今天又碰上奶奶突发病情,去了县人民医院。这使得我们的心中有些许遗憾,并不免为她的家人和前途担忧。

当看到和听到这些情况,我们的心被深深震撼了,谢局长连忙把我们召集在一起,传达了他的一些想法:这次帮扶行动不能只流于表面形式,单纯只为了送慰问金,走过场,仅仅代表自己来过,而应多同他们了解与交流,聆听生活中的'难处,并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帮他们解决1至2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要以情帮扶,以行动帮扶。用一种心态,把我们的帮扶对象当成是自己的“亲戚”。是啊!只有亲了,才会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只有亲了,才会常常记挂;只有亲了,才会把帮扶当成一种责任;只有亲了,才会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只有亲了,帮扶任务才算是有了成效。

我们冒雨步行,穿梭在需要帮扶的对象家中,继续着帮扶任务。每到过一家,我们的心情就变得越来沉重,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得已的困难和苦楚,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他们的心都是这样的纯朴和热情。

中午12时,我们结束了帮扶行程。在回程的路上,我们积极讨论,谢局长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此次帮扶,对各自的帮扶对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送上了慰问金,下一步的帮扶工作做好民情联系卡,把帮扶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现状、收入来源、目前存在的困难、对帮扶工作的期望等情况进行统一摸底调查,要求每个帮扶队员制定好下一步的帮扶计划与实施方案。

虽然这次帮扶力量显得那样微薄,但有他们期盼和信任的目光,帮扶之路,我们会义无反顾的继续前行。我的帮扶对象,我的新“亲戚”,我们一定会常“回家”看看。

军民情心得体会

军民情是指军人和普通民众之间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关怀的感情。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军民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真实的例子,可以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今天我想,就我自己的经历,谈一下我的军民情心得体会。

第二段:讲述经历。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军营。我常常看到士兵穿着制服marching在街上,路过我们家门口时都会对我们这些孩子微笑着打招呼。在他们举行的游行、表演和试装等活动中,我也经常参加,看到他们帅气的装备和精湛的技能,我充满向往和敬意。

有一次,我陪妈妈去那家超市购物。“大声音往外喳喳喳,失时感应扣一下”,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将所有的顾客惊呆了。我吓得差点跳起来,强烈的弹性床让我往后一退,差点摔倒。然后,我看到一个军人正在忙碌地处理器材。他看到我吓得不行,被弹性床弹起来后倒退了将近一米,便走过来问我:“小姑娘,没事吧?”然后他蹲下来帮我扶住,告诉我发生的事情。他温柔的语气和柔软的目光让我非常感动。从那天起我更加想加入军队。

第三段:感悟。

军民情是一种情感,它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部队人员经常能够感受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同样,普通民众也需要感受到部队的爱和关怀。军民情的建立需要双方的努力。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增强我们与军人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支持和帮助他们,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发展的社会。

第四段:展望未来。

军民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耐心。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发扬军民情,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我们要积极参与军民活动,表达我们对军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第五段:结尾。

总之,军民情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来加强它建立。作为一个平民,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展现我们的爱心和关爱,与他们携手促进国家繁荣和稳定。希望我们国家的军民情能够和睦、友爱,发展得更加紧密,这样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强大和凝聚。

知民情心得体会

第一段:对民情的关注与了解(200字)。

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了解和关注民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民情,而民情则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问题的存在。在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常常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研读报刊杂志以及与身边的人交流,努力去了解和关注民情。

第二段:对民情的思考与分析(200字)。

了解和关注民情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对民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在研读报刊杂志的过程中,我发现社会上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教育资源不均等。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难题。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民情,我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和推动。

第三段:对民情的情感与共鸣(200字)。

了解和关注民情不仅仅是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社会中的一腔热血、艰难的奋斗、悲欢离合,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我曾经读到过一个关于农民工的报道,讲述了他们艰难的工作和生活,让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愧疚。通过与民情产生情感共鸣,我更加坚定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改善民生的信念。

第四段:对民情的行动与参与(200字)。

了解、关注、思考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之后,作为一个公民,我坚信自己要付诸于行动和参与。我积极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们;我参与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为改善社会贫困地区教育条件尽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参与,我感受到了改变社会、改善民情的力量,也愈发坚定了做一个尽责的公民的决心。

第五段:对民情的期望与责任(200字)。

了解和参与民情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民情的变迁和改善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努力。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民情承担起责任。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了解民情,思考和分析民情,并用自己的行动参与到改善民情的过程中。我相信,只有当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尽力而为,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了解和关注民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通过对民情的思考与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通过对民情产生情感共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期待。最终,通过实际行动和参与,我们可以为改善民情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了解民情,并用自己的行动参与到改善民情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情心得体会

中阳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农村,1026人、316户、水田820亩,其他耕地150亩,以农业和劳务输出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每三户拥有一辆汽车,已是一个富裕村,不但公路户户通,村里建起了综合楼,有图书馆、电教室、卫生室,还建了汽车站,是全省小康示范村。

石峰村地处新化西部山区,全村548人、142户、452亩水田、42亩旱土、1600山地,亦是一典型的山区农业村,2008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是有名的贫困村,村里虽通了公路,因住户十分分散,到各家交通亦不方便。

两村相比,人均耕地均在1亩以上,在湘中地区算多的。均无别的资源,同属单一农业村。但中阳村地处城郊交通条件好,石峰村处在偏远的山区,虽有路,但距城远。两村按常理不应相差如此之大,究其因,除了交通这客观原因外,有三大根本性的差距:

一是文化基础差别大。中阳村20岁以上人口中,初中以上学历有190人,而石峰村不到50%,且中阳村拥有农民技师职称15人,石峰村无1人。

二是村支两委的核心作用相差甚远。中阳村以支书为核心的班子,一心为民,长时间有良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且有良好的'组织意识。引导农民成立联合体,以强带弱,以富带贫,共同发展。石峰村则是一个仅能被动应对上级要求的村支两委。

三是对劳动和富裕的认识不一样。石峰村外出打工比例为壮劳力的50%,而中阳村为85%,石峰村55岁以上劳力基本不出村。而中阳村最大打工人员高达69岁,石峰村有几位赚了几万元,回村里建了房子后再不外出,而中阳村在城里和农村均有住房的大有人在,仍在打工。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的职业教育应是政府解决农村教育的长期必然坚持的行之有效的战略,科技兴农是上策。加快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同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稳定、农民全面小康紧密相连。加快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靠政府的主导和支持,其重要措施就是要建立健全国家助学政策体系,为最终实现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创新,更好地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促进劳动力转移服务。

启示二: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是农村工作重中之重。一方面党的各项政策要靠基层组织贯彻,抓落实,另一方面农村各种社会关系要由党的基层组织来协调,还有激励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靠有效的基层组织去作为。

启示三:建设新农村必须规划先行,合理有序,不能搞盲目建设。在调查中发现,湖南农村人均耕少,而人均住房占地宽,尤其是富裕起来的农民将住房建设看得比什么都重,将此视为富裕的象征,劳动的积累,一切发展成果展示。由此带来三个问题:一是大量占有耕地;二是闲置大量资金;三是资源大浪费(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0-150平方)。占了耕地后,严重影响发展后劲,闲置资金,使得农村扩大再生产能力低下,浪费资源,造成大量的住房闲置。由此得到三点启示:一是科学引导农村村镇规划已刻不容缓;二是征收土地占用税政策可探讨并试点;三是引导农村消费,如引导农民进城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湖南已到了迅速推进城镇化的成熟和关键时期。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tj局组织机关全体干部深入到局机关党组织结对共建村――ec区汀祖镇桂花村开展“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调研活动。

这次调查,主要是对农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情况、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及相关情况、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真正与农民零距离接触,真心交流,切实做到访民情、知民意、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

2月24日,晴天。

今天,我们调查组一行4人,到桂花村杨家坜g调查,该g有120余户460余人,家家户户基本上盖了楼房,有农户盖得楼房超过了城市的豪华别墅,面积达600余平方米;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家电设备俱全,有的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互联网通到了户,少数户用上了互联网,该g还有一个活动中心,那家户里有红白喜事都可以在活动中心里办。据给我们作向导的老党员杨前元说,该g是桂花村最富裕的小组,在外做生意的多,有位老板在弯里办了一间铸钢厂,基本上给每家安排一位在铸钢厂上班,铸钢厂生意较好,每位工人的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给每家每户年增加收入3万元左右,没有在铸钢厂上班的,基本上都有一门手艺,如木工、泥工、油漆工等。这些手艺人一般在附近的黄石和本市打工,有事做的时候一个月可赚到2000-3000元,一年能够给家里增加收入2万元左右。

我们去调查的时候,男劳动力基本不在家,遇到的是妇女和老年人,她们在家种田地,一家基本上田地在2―3亩,不够供自家吃,亩收入在1000元左右;农闲时,有的妇女随丈夫一道去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一般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有的妇女一年给家庭增加收入1万多元。

在我们调查中普遍反映现在中央政策好,农民种多少得多少,没有税费,而且还有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只要你不懒,出去找事做,一年无论怎样也要赚上2-3万元。

2月25日,晴到多云。

今天,我们调查走访了桂花村的唐王g。该小组有60余户200余人,离村委会较近,村小学就在附近,对教育比较重视,g子虽小,但培养的大学生可有来头。

我们调查了一户户主王金山,家4口人,两个儿子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大儿子博士毕业分到航空研究院某研究所工作,小儿子正在北航读博士,所学的专业不同。一家为国家培养2位航空航天的博士生,国家航空航天专业方面的高级人才,令我这个今年参加高考的家长是多么的羡慕啊!

在唐王小组,我们发现这个g子的房子盖得特别漂亮,徐辉如老人告诉我们,g子里人十分勤奋,早晨丈夫骑着摩托车带着妻子到黄石或附近去打工,晚上七、八点钟才回来,一年每家可赚到3―4万元。大人辛苦,小孩读书也勤奋。徐老家有个儿子现在是湖北大学的教授。

调查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房子虽然建得很漂亮,但没有什么规划,各种朝向的都有,家里布置得漂亮,周围环境脏乱差,村级公路到了弯子,g子里面的路难行,有些居民反映强烈;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农资补贴按户平均分配有些意见;农村数字电视普及率低、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水源不足,基本上靠天收,有些农户将田地撂荒;农民对参加新农保反映强烈,希望早日能如愿等。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在槐树村支部书记的协调下,苍溪职中免费接收了她,还减免了学杂费,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她呢?”1月13日,记者随手翻看苍溪县旅游局局长刘平的“民情日记”,日记清晰地记录了一个党员干部“走基层”情况。(四川日报1月14日)。

目前,根据四川省委“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以下简称走基层)活动要求,四川各地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并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活动高潮。苍溪县旅游局局长刘平的“民情日记”,实实在在的体现着党员干部如何走基层,如何了解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民情日记”已成为督促党员干部工作不深入,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必不可少的账本。

“走基层”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改变。走基层,需深入基层“接地气”,主动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倡导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确保工作“有底气”、服务“聚人气”,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靠学习推进思想、政治、能力、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能。

如何走好基层,其一,要改变工作观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基层,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情倾听民声,真切体验疾苦,真情关爱民生,了解社会、了解群众。切实增强立足基层、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二,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大走访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民情恳谈、院坝交流、基层夜话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疾苦,排查矛盾纠纷,问需问计于民。以“走基层”为切入点,以有效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其三,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四风建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确保实现由“群众上访”到“干部下访”的转变、实现由“文山会海”到“真抓实干”的转变。

“民情日记”是一项自觉的监督,能力戒形式主义,紧扣中心工作,突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发展资源向基层集聚,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诉求渠道和解决问题的服务通道,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促进社会发展。

二、

四川集中开展“走基层惠民生”活动:集中走访基层听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走基层,其实质是密切与群众联系,深入到第一线了解民情,是在践行群众路线。

人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柱,是执政机关服务的对象,走到基层去就是要了解基层人民的想法、需求,就是要解决他们的困难,就是要密切与他们的鱼水深情。走基层不应该是政治任务,不应该是形式工程,更不应该当做是“业绩”加分条例。在笔者看来,走基层应该是要扎得下自己的根,应该是要与群众谈得拢心,更应该要与群众结得上亲。

一、走基层要扎得下根:有的人把走基层当做是完成任务,那么自己就用走基层这个名目随便挑选上一个地儿,开上车到乡里去看看群众的生活,吃吃饭喝喝茶,一天工作时间到又开着车回到单位上就算是走了一天基层。试问这样的走法意义何在?下了一趟基层,脚没用上几下,耳朵没有听到乡音,嘴巴没有干过几下,最终群众只会牢骚的说“几爷子些就晓得来蹭吃蹭喝”。走基层,应该要放下官家身份,弯下腰,脚踩实地,闻闻乡土气息,身上沾染点天然泥色洗释都市的污染。走基层,应该要静下来,要多看、多听、多问、多交谈、多用群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走基层,应该要用耐心、用关心、用诚心、用智慧,向大树一样把自己的思想和理想扎根在淳朴的基层。

二、走基层要谈得拢心:走基层,不要一副高姿态,不要抱着自己是来视察民情,你们应该高兴甚至是要敬畏我。而应该要放开自己的心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用心与他们交谈,把他们的心谈拢,真正体验群众的生活,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的困难。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官腔,多使用地方方言和群众的话,增强群众对机关部门的认同感和信任度,让他们放心的把心里话都拿出来唠唠嗑,达到执政部门与民众能够坦诚互待的和谐局面。

三、走基层要结得上亲: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主角,是根基。没有人民何来国家,何谈社会,何具行政部门?官民本是一家亲,民间有句话说“亲戚亲戚,要走才亲。”我们所谓的官并不是人民的驾驭者,只是社会的管理者,是人民的服务者,本就是一家亲戚血浓于水。所以机关干部要多走下基层,多与群众交流才能长久结的上亲,不能只是一个电话嘘寒问暖,或是只让下边的人来反映情况。不能够让三人成虎的情况发生,要下到基层结上亲,多看、多问、多听、多思考、多反省才能够领会走基层的含义,才能得到民声民意,才能实事求是的制定出科学决策,才能够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