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周工作计划简报(热门19篇)

时间:2023-12-02 00:14:33 作者:GZ才子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提前预估和计划工作所需的资源和时间,从而更好地控制进度和完成质量。在此分享一些经典的工作计划书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给您带来灵感和思路。

第20周工作计划简报

今天是“五四”运动xx周年纪念日,牟礼中学开展了“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

在升旗仪式上,七年级三班的同学为大家带来了演讲《纪念“五四”,舞动青春》:“五四”是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年人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体现了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天下为己任,青春热血献祖国,要掀起中华腾飞的巨浪!

牟礼中学德育办副主任周宇老师深情讲述了“五四”青年节的光辉历史与光荣使命,号召大家努力学生,书写出灿烂的青春报效国家。

“五四”青年节是团员节日,牟礼中学用“五四”精神教育引导同学们认真学习、奋发进取。学校团委组织开展了相关纪念活动: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利用黑板报进行“五四”青年节的宣传。这些活动强化了团员意识,增强了青少年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四”的荣光犹在,五月的鲜花烂漫,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里,多少有志青年用热血和青春绘就出了中华的如画江山!向先贤致敬!以青春报国!

第20周工作计划简报

简报一:

9月7日,新源镇组织镇域内中小学召开庆祝三十二个教师节暨教育工作表彰大会,镇党政领导、各村(社区)书记、主任、镇属中小学校长以及受表彰对象共100余人参加。

近年来,新源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把握“三支队伍”建设契机,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实现新源镇教育事业的新跨越。

镇党委书记郑创全面总结了新源镇20的教育工作,并对新时期新源镇的教育队伍建设提出了几点意见:第一,坚持把筑牢防线作为首要任务,切实保障学校安全稳定。要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项活动中充分融入感恩教育、法律法规、民族团结、文明礼仪等内容,通过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互动,确保校园的平安,努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第二,教育工作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三,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爱岗敬业,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第四,社会各界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大会对25名优秀教师、12名优秀班主任、6名教育先进工作者、6名“四好教师”、3名优秀保育员、2名优秀退休教师进行了表彰,鼓励教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创佳绩;对1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奖励,给予每人500元的助学奖金,希望学生们今后放心上学,安心读书;对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酒业等12个爱心团体及李绍军等8名爱心助学人士予以表彰,感谢他们近年来对新源镇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受到表彰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感谢镇政府领导的关心,今后工作中戒骄戒躁,坚守三尺讲台,为培育优秀的人才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受到奖励的贫困大学生们纷纷感谢政府为贫困学子们所做的一切,今后要努力学习、奋勇拼搏,怀着感恩的心成长,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学校给予的期望。

简报二:

9月7日上午,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庆祝第32个教师节大会,表彰一批教育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推进我市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市委书记刘晓鸣讲话,市长郄英才主持,市委副书记郭永红宣读市政府表彰通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文军、副市长李雅君、市政协副主席闵文强等出席会议。

会议表彰了30名“最美随州教师”及20名“随州市农村优秀教师”,号召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先进为榜样,学习他们团结奋进、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忠于职守、乐业爱生的优良品质,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会上,6名优秀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刘晓鸣代表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向全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教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节日祝福。他提出,要筑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根基。当前,随州的发展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我们的教育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比,还存在一些短板,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落实创新理念,不断增强教育发展动力;落实协调理念,提高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落实绿色理念,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开放理念,激发教育发展活力;落实共享理念,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坚定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价值取向。全市广大教师要做忠诚执着有担当的“道义之师”、修身立德有境界的“品行之师”、厚积薄发有学识的“学问之师”、情系学生有爱心的“仁爱之师”。要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抓好、抓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更深的认识、更多的财力、更实的行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为全市教育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各界要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教育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全社会形成更加关注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关心教师的浓厚氛围。

郄英才强调,要进一步增强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感,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当好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推动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简报三:

昨天,广陵区第32个教师节庆祝大会暨“感动广陵教育·风采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大礼堂举办。会上表彰了201位省特级教师及省、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近年来,广陵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追求,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入学公平、集群办学、课程文化、人才强教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等10多项省级荣誉。

自起,广陵区教育系统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启动“感动广陵教育风采人物”评选,重点对师德高尚、师能精湛的优秀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等予以表彰,共同推动全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颁奖仪式上,全体与会领导分别为4名新晋升的“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名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1名扬州市优秀教师、22名广陵区优秀教育工作者、53名广陵区优秀教师和108名“师能奖”“青年希望奖”“公益奖”“后勤服务奖”“师德奖”和“管理奖”获得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他们在自身岗位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第20周工作计划简报

9月22日上午,铜山区在万达广场举办以“提供质量供给、建设质量强区”为主题的“质量月”宣传活动。铜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房浩出席活动并讲话,铜山区市场监管局、工商联等区直有关部门、各级名牌企业负责人,有关行业企业代表负责人参加活动。

活动开始前,首先由铜山区质量强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区市场监管局局长耿兴建总结今年以来铜山区在质量方面取得的成就,介绍“质量月”活动的方案及具体安排。随后,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维维集团作为企业代表宣读“质量诚信”倡议书。最后,房浩副区长发表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全区质量工作取得的成效,强调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对“质量月”活动亲切寄语,希望各界同力,利用“质量月”这个契机,开展质量知识的普及,助推铜山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

伴随着房浩副区长的亲切寄语,“质量月”广场宣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广场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共设立16个咨询服务台,安排工作人员开展血压计免费鉴定、修理,药品免费检测和知识宣传,眼镜免费修理、清洗等便民服务活动;组织有奖问答;受理群众质量投诉、咨询。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众多群众参与,将活动推向高潮。

据悉,今年铜山区“质量月”活动主要包括六大项内容、21个活动载体。一是质量宣传,开展“铜山制造”、“质量诚信”、“质量精神”等一系列公益宣传活动;二是质量提升,包括区域、行业、服务业、企业素质等一系列质量提升项目;三是质量惠民,开展集贸市场和村镇医疗卫生机构计量器具“两免费”检定工作。设立民生计量咨询岗,开展民用四表、出租车计价器、医用计量器具等关系民生计量的咨询投诉受理;四是质量整治,开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及百日环保执法等专项活动;五是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六是培育工匠精神,提高全社会质量素养。动员全社会向质量技术能手、顶尖工匠学习,弘扬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和文化。

第20周工作计划简报

“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广大的青年给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是祖国发展繁荣源源不断的新动力。20xx年x月x日,共青团凯里一中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题为“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的纪念五四精神的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涉及了“传承五四精神,祝福送给祖国”主题签名活动,“弘扬五四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大型作品图片展以及李泽荣同学国旗下的讲话。

我校广大青年学子们在“传承五四精神,祝福送给祖国”主题签名活动上纷纷签上属于自己的诺言并希望自己的付出和行动能为祖国争光,也在“弘扬五四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大型作品图片展活动中认真参观作品,欣赏之余还拿手机拍摄这些优秀作品。最后,李泽荣同学代表全校青年学生做了国旗下的讲话,提出作为祖国新时代的青年要认真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认真学习,提高素质。

此次“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的纪念五四精神活动丰富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了精神力量,使青年学生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20周工作计划简报

9月2日上午9:30分,上关小学全体师生聚集在操场上,举行20**年秋季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上,升旗仪式庄严有序,国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都心怀着激动和憧憬。升旗仪式之后,我校***副校长就本期分管(安全)工作做详细讲解,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更关系到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要求同学们要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要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学校安全工作要做到警钟长鸣。随后,**副校长向全体师生道出了对大家的期望:在新学期里,要开好头,起好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将自己迅速从休假状态调整到工作学习状态中来。希望老师们在新学期里能够重能力,重发展,树立自信心;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修养;讲文明,讲和纪律意识。接下来,**副校长还就上学期老师们取得的成绩在会上作表扬,激励老师们快乐从教,高兴从教,号召大家在新的学期,要有新的打算,一起为新的目标努力。

最后要求全体师生在新的学期里发扬互帮互助、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精神,争取满意的成绩。共同畅想我们美好的明天!

上关小学20**年秋季开学典礼就此结束了,整个活动简短而又充实,为全体师生新学期的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简报工作计划

蒙城县小学语文17班第二阶段“有效学习评价”

班级简报。

第一期。

(总第六期)。

制作:付|。

各位学员大家新年快乐!

尊敬的各位学员:

告别15,喜迎16,我们再相聚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以电脑为伴,倘佯在火热的研修平台,链接理论与实践,删除身心的疲惫,点击生命的精彩,粘贴智慧的碰撞,艰苦学习。我们通过专家解惑,视频授课,共同研讨,得到启发,得到快乐。无言的屏幕,见证了我们的努力,见证了我们的辛劳,见证了我们的收获。

丰硕成果。

第一阶段“信息能力提升主题”在各位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了学习任务,学员学习合格率百分之百。

第二阶段“有效学习评价主题”已经开始,大家还需辛劳辛劳再辛劳,努力努力再努力,请注意时间节点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时间、节点安排:

第20周工作计划简报

9月21日,上栗县开展了全国“质量月”暨“电梯安全周”宣传活动。

活动一部分是由上栗县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在萍青广场开展以“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的“质量月”宣传活动。通过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接收市民现场咨询等方式,重点宣传《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法》《质量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并组织有关企业现场展示地理标志产品、名牌产品取得的成果。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00余份,接受现场群众咨询80余人次。

通过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上栗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将以此次“质量月”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重大质量问题,集中开展各项整治活动,大力普及质量常识和质量法律知识,扶优治劣,引导消费,使“质量月”余温不减,真正成为人人参与的“质量月”,努力推进全县的质量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推动上栗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不断升级。

另一部分是由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电梯安全周”宣传活动,与多部门、单位合作开展了多项具有行业特色的活动。一是发放宣传资料,在各医院、超市、宾馆等有电梯的公共场所逐台张贴宣传海报,宣传活动当天设立咨询台现场宣传安全知识;二是“进社区”宣传,到碧桂园住宅小区进行电梯安全知识宣传,向电梯住宅小区居民发放电梯安全手册,宣传电梯相关单位职责、安全使用常识、电梯责任保险等;三是“进校园”宣传,执法人员到彭高中心小学给小学生们上了一堂电梯安全知识科普课。

此次“电梯安全周”活动充分利用好了“质量月”活动的'契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取得实效,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电梯安全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提高了电梯安全乘用水平,促进全社会关心、关注电梯安全,营造“电梯安全,你我有责,安全乘梯、文明乘梯”良好社会氛围。

第20周工作计划简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期末将至,本周三一二年级进行学业综合评价,三四五年级将进行语数英的期末考查和考试,目前各年级、各学科都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今天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谈谈期末考试与复习的有关注意事项:

首先,要求全体同学提高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复习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梳理清楚已经学过的知识,使它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复习,查漏补缺,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补上遗漏和未掌握好的东西,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

其次,要求同学们将复习的重点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上。复习不单是机械的重复,而更应包含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平常学习好一些的同学应该利用复习之机夯实双基,要重在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应用,在训练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入更高的学习境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应充分利用期末复习的时机,狠抓基础,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在复习中不但要听懂,更要会做。再次,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课上认真听讲,用心思考,积极记忆,规范训练、不懂就问、有错必改、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后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同学们可以把重点的和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弄懂为止。对于老师在复习期间留的作业要独立思考、认真完成。特别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更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今天所做出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幸福。我们有一万个理由相信,同学们是好样的,一定会认真投入复习,一定能向自己的父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20周工作计划简报

3月2日,星期一,**小学六百余名师生在学校操场隆重集会。一个崭新的学期开始了,六一班的同学为全校师生带来了开学第一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旗下主题活动。同学们解读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法治,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描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接着阐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总而言之,学习是学生的任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不断加强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

接着副校长***具体布置了开学相关工作,校长**为**小学开学典礼致辞,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策马扬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为牟礼小学的未来而奋斗!安全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全校上下积极地排除各方面安全隐患,努力营造平安校园。

简报工作计划

(一)抓“创先争优”和“两转一建”活动,转变干部作风。

今年来,我们按照县委的部署,继续深入开展“笑脸迎、即时办、回头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在乡属18个党支部及党员中深入开展公开承诺活动。乡党委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对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承诺前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把群众的意愿和需求作为承诺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乡党委对下属18个党支部的承诺事项进行审核把关,党支部对党员承诺事项进行审核把关,确保承诺内容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乡党委的公开承诺得到了县里的充分肯定,并在县“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予以推介。二是切实抓好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工作。乡党委制定了《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切实做好领导点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党政领导“创先争优”活动联系单位。各联点领导都在6月底和12月初深入到自己所联系的党支部听取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汇报后,实事求是地对创先争优活动开展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工作。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都在“七一”和12月中旬,通过征求意见、召开会议等方式将群众的诉求和意愿反馈到乡党委。

把“两转”主题活动与群众工作站建设结合起来,从乡机关及部门抽调27名,和县直机关单位派驻的7名,共34名党员干部在全乡17个行政村设立了群众工作站。活动开展以来,各站员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所驻村走访调研、体察民情,排查矛盾和问题,并把感情、资金、技术带到基层,帮助所驻村解决实际问题。腊元村积极带动群众种植烤烟500亩,解决矛盾纠纷8个,为民兴办实事3件;乡农业站长罗从军,作为茶花村群众工作站的一名站员,天天坚持在基层工作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发动他们种植双季稻,该村共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300亩。通过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抓乡村两级换届,夯实执政基础。

根据县委的安排,3月28日我乡召开了中共xx乡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今后五年xx乡党委的工作思路,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5名党委委员都满票或高票当选。4月15日召开了xx乡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五次会议,补选产生了乡长、人大主席、副乡长、人大副主席各1名,所有候选人都满票当选。10月中旬,乡人大、政协、纪委对乡属18个基层站所进行了工作述职和评议,经测评,评出群众满意单位12个,群众基本满意单位6个。

今年是村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年,根据上级安排,今年4月中旬以来,我们精心组织全乡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截至6月底,我乡村支部和村委会换届全面完成,我们严格贯彻执行村党支部侯选人的推选“七选七不选”的标准及村民委员会侯选人的推选“五选十不选”的标准,乡里加强了对侯选人资格审查,严把侯选人入口关,认真执行村党支部换届“两推一选”和村民委员会换届“海推海选”模式,通过依法民主、公开选举,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廉洁奉公、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党员群众选进村支两委班子,配强了村级班子,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抓制度建设和学习型机关创建,营造良好氛围。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完善领导干部学习机制,围绕建设中国旅游强县,认真开展了“学旅游、懂旅游、办旅游、护旅游”学习和讨论活动,深入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培植先进典型,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实行机关干部工作下移与村干部互教互学机制,利用乡村干部的优势互补形成了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学教互动”的良好格局。

各位代表: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是安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安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前进方向。全省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较好完成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省生产总值24117.9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增长8.8%。粮食产量683.5亿斤,实现“十三连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财政收入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5%。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国家批复,成为全国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重大平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中国科技大学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顺利开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实现量产。

2.5。

年均浓度下降3.4%,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建设,贯通江淮的梦想照进现实。合肥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开启了安徽地铁时代。郑徐客专安徽段、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营,新改建农村公路畅通工程3.5万公里。

脱贫攻坚首战告捷。103万贫困人口脱贫,1077个贫困村出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全面胜利。成功抗击长江流域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灾后修复和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展开,3.18万水毁住房群众全部搬进新居。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156元和11720元,增长8.2%和8.3%。城镇新增就业66.8万人、登记失业率3.2%。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0.2万套,又解决312.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完成煤炭967万吨、生铁和粗钢505万吨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妥善安置职工3.8万人。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2个月降至8个月,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56.5%。有效管控企业杠杆率,全年直接融资4386.2亿元、增长47.2%,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0家。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全年减免税费702.4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四督四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205个、建成1529个。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加快。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调转促”行动计划和“三重一创”建设。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53万件、增长36.8%。新增1个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2个,培养高技能人才10.8万人,实施引智项目260项。启动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二批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首批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4%。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6.6%。推动服务业提速提质,启动建设“电商安徽”,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68.4%,旅游总收入增长19.8%。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成城市绿道1189公里,超额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任务。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5个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加强生态建设和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整治,全面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建立“3+2”清单制度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发放“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9.2万户。营改增试点、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建工集团整体上市、铜陵有色股份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获准实施。首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首批13个村“三变”改革试点扎实推进,80个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完成。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皖江8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郑蒲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马鞍山综保区、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中德(芜湖)中小企业合作区获国家批准建设。江淮汽车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成功举办。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7.7亿美元、增长8.4%。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脱贫攻坚年度战役打出了气势和成效。建立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突出产业脱贫,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1073个,建成村、户光伏电站72808个,启动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加强就业脱贫,帮扶30万以上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完成2.8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推进智力扶贫,贫困地区农村学生通过专项计划进入重点高校6561人、增长16.7%,对4.6万贫困家庭普通高中生免除学杂费。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0.6万户。推进健康脱贫,制定“两降四提一兜底”政策,在全国率先设定贫困人口医疗费用“351”兜底保障线,将89种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纳入保障范围。

(五)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6.3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6.2%。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7所,完成100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调整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人均月保障标准分别增长8.5%和17.5%。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8.5‰。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升级,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入列“中国好人榜”总数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1金2铜佳绩。哲学社会科学、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工作继续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进一步发展,援藏援疆、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建1675个农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覆盖。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事故总量下降7.2%。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推进信访法治化,信访总量继续下降。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抗击特大洪涝灾害中,驻皖部队广大官兵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我们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确保各项事业沿着党中央确定的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依法履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8件,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1160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26件,办理省政协委员提案1011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落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种风险因素较多,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人民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握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的结果;是持续加强改革创新,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方面注重实干、狠抓落实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皖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安徽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看到,我省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为明显;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低端过剩和中高端短缺并存;实体经济困难依然较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幅回落较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刀刃向内的改革有待加力,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还不够畅通;少数干部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等。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二、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

当前,我省正处于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按照省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十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纵观发展大势,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安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我省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战略强力推进,有利于安徽更好发挥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科教优势和改革创新优势,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前景广阔。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担当历史使命,坚定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新路,奋力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

(一)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建设美好安徽,必须坚持发展为上,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

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流大科学工程和设施集群、一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打造创新体系基础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流成果转化体系、一流企业创新主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

大力推进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和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立足当前、谋划中期、布局长远,梯次展开“三重一创”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创新引领基地和龙头型创新型企业,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系统推进技术、平台、金融、政策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围绕重大技术研发转化、创新资源捕捉寻找、创新成果路演展示、创新主体向往汇聚,构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聚焦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加速、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全链条跟进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注重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全面跟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有效对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增强人才、技术、项目吸引力,构建全要素服务的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大力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文化,让各类主体创新愉快。

(二)增强发展协调性,着力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发展新体系。全面落实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积极推动省内各区域发挥优势、竞相发展。

加强与沪苏浙等高对接,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立足互通、互容、互惠,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群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分工合作,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推进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共建共享,畅通发展路径,集聚发展动能,提升发展水平。

加强区域板块整体联动,形成多极支撑格局。推动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创建合肥滨湖新区,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实施皖江示范区展期规划,健全拥江发展、两岸联动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深化和落实支持皖北发展政策,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实施新一轮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合作共建,加快建设“四化”协调先行区。高水平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加快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强化产业支撑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民生保障力,加快构建特色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红色旅游胜地。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工程,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支持发展替代产业。完善区域合作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

加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打牢平衡发展根基。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力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拓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加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加快发展支撑。全面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航空、水利、电网、油气管线、信息网络、商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体系、水利保障体系、网络信息体系和物流体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推安徽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三)提高绿色竞争力,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立足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壮大绿色经济规模,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让安徽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

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空间样板。以“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引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生态廊道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绿色村镇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面展示山水人文共生、生态绿色共享的美好安徽。

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样板。构建绿色工业、绿色建筑和生态农业体系,发展安全稳定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让生态优势真正成为安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源头严控、全程严管的制度样板。加强依法治理,健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探索源头保护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和保护市场化机制,以及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尊重自然、呵护生态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

(四)打造开放新高地,着力形成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格局。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全面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水平。

以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牵引,建设开放大平台。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统筹推进各类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外、异地合作产业园,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品牌,让国际国内资源更多向安徽集聚,安徽经济深度融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以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构建开放大通道。加强重要节点工程和连接通道建设,提升高速公路和高铁全国枢纽地位。推进皖江和淮河港口群建设,打造多式联运体系和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积极培育航空市场,加快发展国际货运班列。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口岸经济。

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重点,优化开放大环境。深化投资管理和外贸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一体化,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五)扩大共享新成果,着力建设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民生之忧,善谋民生之策,多兴民生之利,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民生为本,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开拓富民之源,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筑牢民生之基,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构建更公平、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兜牢民生之底,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社会托底保障体系。

坚持脱贫为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主战场,坚持“六看六确保”“四个严”基本要求,实施“四个清单”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监测评估、防范返贫、责任落实全覆盖,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坚持平安为基,大力加强平安安徽建设。坚持预防为先、防控结合,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构建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落实机制,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安全和生态安全建设,让安徽社会安定、人民安康!

三、扎实做好重点工作。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坚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和活力。

坚决去产能,推动传统行业脱困升级。完成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妥善做好人员分流安置,确保分得出、安得好、稳得住。加强融资支持,有序推进产权、股权交易,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强化市企协调,加快“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支持企业脱困发展、转型升级。

加快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加快三四线城市商品住房去库存,采取有效办法消化商业房地产库存。把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落实进城落户农民住房保障政策,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和公租房货币化保障。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坚决控房价、防泡沫、防风险,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

大力去杠杆,确保经济稳健运行。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企业受益面。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继续降成本,增强实体经济企业发展活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扩大小额票据贴现规模和直供电交易覆盖范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削减中介评估项目和费用,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完善劳动力市场和物流体系,降低人工、物流等要素成本。

聚焦补短板,培育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加有效投入,扩大制造业投资,遏制“脱实向虚”苗头。加大创新能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强化项目带动,推进“四督四保”,实施一批“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完成投资6600亿元。

(二)持续加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全面展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工程:推进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创建,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规划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安徽创新馆,打造面向全球的创新成果路演中心。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实施北航合肥科学城、中科大先研院二期等项目,支持创建轨道交通轮轴、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发机构,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基地30个。发展一批支持创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启动建设综合性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立科技银行和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科技融资租赁公司,争取投贷联动试点,推行“产业+基金”模式,突出发展面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天使投资。推出一批支持创新的政策成果: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省级编制周转池管理制度,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和自由流动;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不低于70%;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营造关爱人才的良好环境。

实施“三重一创”建设工程。加强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抓好研发平台建设和产业链配套,实现产业基金支持全覆盖。加强对首批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的政策支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快产业化进程。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一号工程”,推动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落地。实施航空产业园建设工程,扶持一批通用航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大重大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支持力度,将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范围。实施100项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0家。

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积极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开展“互联网+”制造行动,积极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10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绿色产品、工厂、园区和供应链。加快建设技工大省,实施“江淮工匠计划”,开展面向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退役士兵等群体的技能培训,建设一批公共实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十大扩消费行动”。加快传统商圈提档升级,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加强电商核心竞争力建设,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业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功能建设,打造服务业特色小镇和商业特色街区。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

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推进质量安徽建设,广泛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支持企业主导质量标准制订,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强力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实施旅游强省“五个一批”建设工程,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推进黄山、池州、宣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和经典景区。全面完善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和营销体系,加强新业态培育和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极。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创新和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生态高标准农田。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深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补助,增加“绿色皖农”品牌。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建设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新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20个。

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大提升。主攻粮食和畜产品加工转化,加快振兴食品工业。完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优势基地。集中开展农业产业化品牌创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服务组织,培育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改革试点。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财产性收入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完成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四)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拓发展更大空间。

深化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落实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完善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办法。加强城市空间规划管控,全面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强化城市设计和特色塑造,开展永久性城市绿带试点,有序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和功能恢复。加强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以上。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市、县政府城市管理领域的机构综合设置,建成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

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发展工程。落实和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县域特色经济、配套经济发展,推动县域产业融入中心城市产业链和创新体系。加快县域开发区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新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鼓励和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现代中小城市。开展53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670个中心村建设。推动中心城市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编制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规划,建立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体系。加快省际间、城市间道路互联互通建设,开工建设芜黄等高速公路,建成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新增高速公路130公里、一级公路300公里,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000公里,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1万公里。建成庐铜铁路、淮北萧县北客车联络线,新增铁路123公里。加快商合杭、合安、郑阜等高铁项目进度,开工建设安九高铁,加快合宿新、池黄、昌景黄高铁和合六、淮宿蚌阜亳、合巢马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芜宣机场,推进蚌埠、亳州、宿州、滁州、金寨等机场和黄山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加快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航道建设,加强港口建设统一规划和管理。全面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完成灾后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基本完成11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工建设8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续建环巢湖防洪治理等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200万千瓦。加快合肥六安成品油管道、宣城黄山天然气干线等管网建设。推进“宽带安徽”建设,新建移动通信基站2万个,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到95%以上。

(五)切实加强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生态质量。

pm。

2.5。

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实施巢湖、淮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加快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新安江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环保监管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探索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与信贷联动机制,在火电、造纸等行业推动排污许可改革。

加大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修复,深入开展生态市和生态县创建。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扩大“三线三边”治理成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造林120万亩。

推动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全面落实能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开展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计划。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推进闲置低效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加强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率。

强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立足于实现改善环境和农民增收双赢,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步伐,积极引进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成熟项目,打造以秸秆为原料的现代环保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示范园区。

(六)继续深化关键性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扩大“证照合一”覆盖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试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形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力度,改变财政支出项目只增不减格局,下放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审批权,逐步将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转化为股权投资基金。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实现年度存量到期政府债务置换全覆盖。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积极发展民营银行,推进省农村信用联社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增加公司信用类债券品种和规模,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安徽板块”。促进保险资金支小支农、服务创新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省属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组建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董事会、中长期激励等试点。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优化国有资本监管方式。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放宽放活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进民间资本。大力促进民间投资企稳回升,在生态环保、市政、交通、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保护企业家精神,稳定企业家信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保护,让企业家专注创业、安心创业、愉快创业。

(七)全面扩大双向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实行更加积极的外贸促进政策,扩大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商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引进吸收。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向海关特殊监管区集聚。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品牌设计、营销和推广中心,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公共海外仓和产品展示中心。支持条件成熟的外贸大县(市)设立监管中心。

加强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鼓励各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和发债融资。办好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十届中博会,创新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模式,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展会平台。积极引进中高端产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加强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推进中德、中新苏滁等合作产业园建设。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完善“走出去”政策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

积极争创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皖江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综合保税区为主体,以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为目标,积极推进自贸区创建。加快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建设,拓展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筹建六安海关。复制一批自贸区改革试点新经验,推进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八)着力强化机制保障,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年度任务。

完成脱贫90万人以上、贫困村出列1000个以上,力争2个县脱贫摘帽。

构建精准扶贫保障机制。完善“四个清单”,坚持因村因户施策,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新增特色种养业贫困村260个,新建光伏电站村级1000个、户用5万户,推进333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生产经营模式。实施3万以上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贫困家庭“雨露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政策。

构建监测评估保障机制。坚持“六看六确保”,健全督查巡查和暗访制度。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三方监测评估办法,对年度拟出列的贫困村、脱贫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行监测评估全覆盖。

构建防范返贫保障机制。建立运行返贫预警机制,加强返贫信息管理,通过调查、评议、审核、认定等途径确认返贫户,并及时衔接帮扶机制。对已脱贫的县、村、户,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原有扶贫政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保险产品,打牢稳定脱贫基础。

构建责任落实保障机制。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形成责任链闭环运行。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深入开展扶贫日活动和扶贫志愿者行动,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九)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大力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继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力争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加快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一流学科专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加强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和完善就业援助措施,帮助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推进“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建设创业服务云平台,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33.2万套,基本建成19.8万套,完成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深入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公立医院薪酬绩效考核,提高医保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分类采购,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实施中医药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工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社区、村镇、单位、家庭创建活动。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妇产科、儿科建设。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加强文化惠民,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推进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深化“书香安徽”阅读活动,加快省文化馆、省科技馆建设,培育一批文化小镇、街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举办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精品工程、文学原创和舞台艺术创作工程,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参事文史、地方志和档案工作。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投入940.2亿元,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新增健康脱贫兜底“351”及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技工大省技能培训等重点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我们要坚持建管并重,健全长效机制,让全省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十)深入推进平安安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构建和谐文明网络空间。深入实施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督管理,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加强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事业,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中小企业和高危行业企业为重点,推动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深化“铸安”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全面排查和整治各类事故隐患。完成安庆油气管廊迁建工程。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依法严惩非法违法企业和行为。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立运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县(市、区)直接服务和管理社区。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建立直接登记和双重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加强法治教育,扩大法律援助。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实施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的关爱服务。加强残疾人民生和权益保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

资料共享平台《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四、努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落实今年目标任务,是对政府工作的一场严考。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坚定不移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惟行惟勤、实干兴皖,努力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强化法治思维,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在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完善政府立法机制,推进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机制全覆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重要作用,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做到奋发有为。安徽要发展,安徽必须发展,安徽也一定能够发展。我们要牢记使命,担当重责,把全部精力凝聚到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宏伟事业。坚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新理论、新知识学习,打造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坚持攻坚克难,强化问题意识和底线思维,直面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持凝心聚力,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闯敢试者撑腰,为创新创业者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强化廉政建设,切实做到风清气正。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提升政府系统从严管党治党水平。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倡俭治奢,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严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氛围。

强化工作落实,切实做到务实高效。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强调查研究,多渠道了解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加强政务公开,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加快打造面向公众、开放共享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抓落实的制度链条,健全分工协作、督查评估、考核问责等机制。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干事创业,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经济形势不利影响,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镇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社会政治和谐稳定,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各项事业协调推进。

——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主要指标稳中有升。全镇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280.2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财政收入7.73亿元,同比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780元,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9亿元,同比增长28.8%;总的看,尽管今年胜芳经济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但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仍在高位基数上实现了一定增长。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xx年我镇共确定重点工业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100.75亿元。目前,已完工项目8个,在建项目5个,累计完成投资29.24亿元,同比增长81%。总的看,我镇亿元以上项目较上年明显增多,占项目总数的68%;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项目也有所增加,占项目总数的35%;从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看也明显好于上年。随着这些项目开工建设以及部分项目的完工投产,将进一步增强我镇今后的发展后劲。

招商引资有新进展。创新和改进招商方式,加快了洽谈和已签约项目的推进力度,目前,霸州市青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金属表面处理环保科技园等项目已签订投资合同,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高效减水剂及高性能减水剂、特种钢铸造锻造、纸张表面施胶剂等7个项目正在积极洽谈。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城区路网、绿化、亮化、给排水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实施了27项市政工程,总投资1.79亿元。目前,有21项工程基本完工,其中,涉及胜富路改造、楼庄桥翻建等路网及桥梁工程9项;南外环绿化、镇区绿化补植等绿化亮化工程5项;东畦田泵站、胜中泵站、北环泵站等给排水工程3项;清北干渠改造、垃圾填埋场等环境治理工程4项。其余6项工程也完成了设计、预算等前期工作。

软环境逐步改善。全面开展“软环境建设年”、“干部作风建设年”系列活动,制定了《关于开展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6条硬性规定,为企业创造最宽松的发展环境。通过建立督导机制、对17个涉企职能部门实施公开承诺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全镇发展软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产业集聚能力逐步增强。依托现有产业优势,我们加快推进以家具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发展和壮大。成功举办了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三届、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四届胜芳金属玻璃家具采购会,进一步打造胜芳家具产业整体品牌,启动了胜芳国际家具博览城二期工程,促进和带动家具产业的整体上档升级;围绕改造传统产业,我们加大了以前进钢铁集团50万吨不锈钢、会兴冷轧制管850轧线扩建等为代表的重点项目推进力度,成功承办了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二十八届全国带钢生产技术信息交流会,着力推动钢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20,胜芳镇荣获“全国全民创业示范镇(十强)”称号。胜芳国际金属家具产业制造基地获“中国十大投资价值工业园区”、“中国十大民营经济示范工业园区”、“中国十大发展潜力工业园区”称号,为省内获此殊荣的园区。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城市管理提升年”为契机,以治理交通秩序、城市环境为重点,集中开展了“东市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了对交通秩序的治理,开展了以“纠违章、保安全”为重点的交通环境治理活动,镇区共增设红绿灯岗亭4处,增加警力26名,同时,在镇区主要交通路口共设置18个电子警察,目前已经开始安装,全年查处各类交通违法案件9800余起,其中,查处酒后驾驶70余起,行政拘留31人,镇区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加大了对城市市容市貌的治理,对古镇区、中星街、凯顺路等六条镇区主要路段加强了非法营运三轮车的治理,共查扣非法营运三轮车2080辆;对古镇区、廊大路等主要道路和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进行规范管理,查处规划案件170起,拆除不规范广告牌匾730块,并在镇区设置公益广告栏10处。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市开展的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百日拆违”活动,我们对违法占地违章建筑实施了强制拆除,有效地遏制了乱占耕地和违规乱建行为。

加大了对环境卫生的治理,继续扩大保洁范围,提高保洁水平,由原来的33条道路扩展到现在的46条道路,面积由原来的370.5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90万平方米,全年共清运垃圾11万方,基本实现了镇区主要垃圾点垃圾的日产日清。在今年“燕赵杯”竞赛评比活动过程中,我们集中时间、人力、物力,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短期内实现了镇区环境的明显改观,使镇区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为霸州市成功晋级全省文明卫生城市a组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二名做出了积极努力。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按照“双三十”要求,今年,我镇11家重点企业完成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以中亭河、清北干渠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全年共治理污水1800万方,镇区主要水体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在巩固49台锅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对新驻辖区的10台锅炉进行了整改;加大了废酸、废气排放企业整治力度,开展了“打击小电镀重拳行动”,取缔反弹小电镀企业29家。同时,在确保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一、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的建设进度,前钢中水回用工程也正在建设中。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

文化精品工程不断推进。进一步加快了胜芳体育馆、游泳馆、音乐广场等现代文化设施建设,目前,音乐广场已完工投入使用;体育馆、游泳馆已完成图纸设计,明年即可开工建设。

古镇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在完成古镇一期工程的同时,以人工湖、大悲寺等工程为重点的二期建设全面展开,截止目前,人工湖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土方工程量完成75%;穿心河改造工程已完成设计、预算工作;大悲禅寺已完成投资9000万元,寺院主要建筑已基本完工并初具规模。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胜芳古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古镇实施科学、规范管理。目前,我镇王家大院、张家大院已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大院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文化品牌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举办了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胜芳民俗文化研讨会、胜芳南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演出等一系列活动。先后有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等专家学者到胜芳进行实地考察和专项研究,胜芳古镇传统文化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年年初,包括胜芳古镇在内的京津冀一卡通年票的正式发行,吸引了大量京津冀游客,进一步扩大了胜芳古镇的知名度,全镇全年共接待持年票游客1880人,接待参观、考察团队380批次,达6000余人。年,国际亚细亚民俗文化调研基地落户胜芳,胜芳元宵节灯会已经被列为国家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入选河北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

以文明生态村建设、城中村改造、社区化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

文明生态村建设扎实开展。在巩固提高前四批18个文明生态村建设基础上,积极启动了崔庄子、尚家堡2个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五批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目前,崔庄子村投资100万元,硬化水泥路面3000多米、种植景观树木300株;尚家堡投资10万元整修了道路和村民活动中心。

城中村改造进展顺利。以新民居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目前,红光街一期4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楼工程正在建设中;红星街26万平方米居住小区,一期6万平方米住宅楼即将完工;新华街已编制完成了建设规划方案,正在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东升街、红旗街、永明街、建华街、民强街也都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根据霸州市社区建设“6221”工程要求,加快了胜兴苑。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计划社区平安建设工作简报

历届,我社区平安建设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平安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立足本社区实际,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前提,以创安为抓手,以整治为重点,以动员全社会广大居民自觉参与平安建设为基础,以抓好各项制度落实为关键,全面启动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居民满意”的工作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二、主要工作目标。

1、继续保持本社区政治稳定和治安平稳,不发生影响全省、全市和全街道的群体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

2、积极做好本社区稳定工作,越级上访不超过街道规定的控制数。

3、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的建设活动,平安家庭要达到95%以上。

4、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年、邪教知迷者的帮教转化工作,教育转化率100%。

5、进一步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矛盾纠纷调解率100%。

6、做好事安全防范工作,对影响安全、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人和事及时制止。

7、积极做好消费维权的宣传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历届度,为进一步推进“平安社区”建设,达到示范社区标准,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1)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前提,努力化解居民内部矛盾。

一是建立重点上访人员长效管理工作,对于习惯性上访人员,除了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外,一方面要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特别困难户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时时感觉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忘记他们,从而让他们在思想上得到安慰,从生活上得到一定实惠,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他们之间的联系,不定期的组织他们中的关键人员开展座谈,交流思想,掌握动态,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要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每周一排查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及时做好解决本社区各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力求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努力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社区、疑难问题不出街道。

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物工作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快速出击处置,面对面做好居民工作,切实防止和避免因处置不当而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

四是继续坚持不懈地做好“安置帮教”回归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和邪教知迷的教育转化工作,时刻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确保他们不再重新犯罪,全力维护全社区的社会政治稳定。

(2)以社区创安为抓手,不断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工作计划信息简报

——太平小学陆东标。

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础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确保教育公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和谐文山,意义十分重大。

一、太平小学学校基本情况。

1、我校拥有。

教学。

班级12个,学生348人,教职工2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17人,小高教师12人。

2、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尽最大努力为教师提。

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学校在上级的帮助下实施了学历跨越工程,定期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对教师落实了地区补贴和工作补贴,财政为学校注入了医保经费。

二、农村完小与乡镇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突出表现。

(一)农村完小学校义务教育发展与之相比差距过大。

1、基本办学条件悬殊。

农村完小及以下学校散、小、弱是其主要特征,校园校。

舍陈旧简陋,设施设备不配套,与城区学校形成强烈反差,且难以得到维护。

2、师资素质差异明显。

3、大量农村骨干教师“孔雀向南飞”,可以说,农村完小。

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很快就跑往城市学校了,城市学校汇聚了大批高素质教育人才。

城区教师编制充裕,学科教师配套,专科专任,专业水。

平普遍较高。城区学校经费充足,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福利待遇好,专心教育,思想稳定。而农村完小及以下学校学校规模小,条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条件,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农村教师编制少,学科教师严重不配套,“万金油”教师是农村完小学校的常态。农村学校经费紧缺,进修提高机会极少,福利待遇微薄,农村教师不安心农村,不安心教育,不求进取,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一大障碍。

3、生源质量区别太大。

城区学校条件好,农村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

(二)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

1、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向乡镇倾斜。

全州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乡镇的中心。

小学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吸引的农村生源多,“入学难”现象和生源少现象成了城镇与完小学校的反差。农村完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往往留不住教师和学生。

(三)校际差距两极化。

乡镇中小学校,象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了较多优质教育。

资源,一年上一个台阶,各自瞄准更高目标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农村学校与之相比差距大。我校地处太平村,离乡镇较远,交通不便,学生放学上学安全压力大,学校老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墙面严重脱落,办公条件简陋,功能室为新建。

上级对农村完小及以下学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实行“三。

免一补”政策后,尽管区级财政坚持了城乡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标准一致,区级及以上政府制定的政策标准依法全部执行。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基础差、底子薄、欠帐多,运行成本高,这种预算体制和政策,仍使农村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四)师资管理政策不完善。

3办学规模大学生班额也大,农村学校规模小学生班额也小,该政策导致我校教师出现严重缺编,学科严重不平衡。城区缺编学校面向全县农村学校公开选聘人才,引导骨干教师纷纷离开农村,这是农村学校骨干老师严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农村教师进修提高费用未纳入财政全额预算,使农村教师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学校相关人员会议、进修培训等成本远远高于城市学校,学校负担加重,进修机会减少,素质难以提高。农村学校缺少增收渠道,使城乡教师待遇差距过大。

(五)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

面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状况,尤其是村小较多、学生。

太少、师资紧缺状况,对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挂钩的顾虑较多,调查研究和宣传解释不够,对盘活已撤销学校的土地资源缺少打算,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如我校已撤消的几个村小土地闲置,学校又没有自主处理权限,造成资源浪费。

三、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防止两种倾向,校正思维航向。

实现文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防止不以为然和急于求。

4发展承受到巨大压力,付出了一定代价,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之时,本能地涌现出急于求成的冲动情绪。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冷静应对,只有沿着正确的思维航向前进才能成功。

(二)财政重点倾斜,扶持农村学校。

在合理布局和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前提下,财政应认真执行教育投入和教育预算政策的同时,应坚持公共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倾斜,学习借鉴区卫生系统财力向农村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成功做法,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建设投入力度。深化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建立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保底制度,全额预算农村学校建设和校舍维修、设施设备配置、教师进修培训等专项经费。

(三)强化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学校。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要求,以及城乡人口变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政府部门年终总结会简报以及工作计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是安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安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前进方向。全省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较好完成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省生产总值24117.9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增长8.8%。粮食产量683.5亿斤,实现“十三连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财政收入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5%。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国家批复,成为全国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重大平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中国科技大学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顺利开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实现量产。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7%和12.9%,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9.1%提高到4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登记注册企业19.4万户、增长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pm2.5年均浓度下降3.4%,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建设,贯通江淮的梦想照进现实。合肥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开启了安徽地铁时代。郑徐客专安徽段、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营,新改建农村公路畅通工程3.5万公里。

脱贫攻坚首战告捷。103万贫困人口脱贫,1077个贫困村出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全面胜利。成功抗击长江流域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灾后修复和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展开,3.18万水毁住房群众全部搬进新居。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156元和11720元,增长8.2%和8.3%。城镇新增就业66.8万人、登记失业率3.2%。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0.2万套,又解决312.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完成煤炭967万吨、生铁和粗钢505万吨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妥善安置职工3.8万人。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2个月降至8个月,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56.5%。有效管控企业杠杆率,全年直接融资4386.2亿元、增长47.2%,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0家。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全年减免税费702.4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四督四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205个、建成1529个。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加快。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调转促”行动计划和“三重一创”建设。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53万件、增长36.8%。新增1个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2个,培养高技能人才10.8万人,实施引智项目260项。启动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二批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首批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4%。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6.6%。推动服务业提速提质,启动建设“电商安徽”,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68.4%,旅游总收入增长19.8%。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成城市绿道1189公里,超额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任务。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5个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加强生态建设和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整治,全面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建立“3+2”清单制度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发放“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9.2万户。营改增试点、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建工集团整体上市、铜陵有色股份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获准实施。首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首批13个村“三变”改革试点扎实推进,80个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完成。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皖江8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郑蒲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马鞍山综保区、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中德(芜湖)中小企业合作区获国家批准建设。江淮汽车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成功举办。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7.7亿美元、增长8.4%。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脱贫攻坚年度战役打出了气势和成效。建立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突出产业脱贫,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1073个,建成村、户光伏电站72808个,启动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加强就业脱贫,帮扶30万以上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完成2.8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推进智力扶贫,贫困地区农村学生通过专项计划进入重点高校6561人、增长16.7%,对4.6万贫困家庭普通高中生免除学杂费。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0.6万户。推进健康脱贫,制定“两降四提一兜底”政策,在全国率先设定贫困人口医疗费用“351”兜底保障线,将89种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纳入保障范围。

(五)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6.3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6.2%。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7所,完成100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调整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人均月保障标准分别增长8.5%和17.5%。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8.5‰。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升级,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入列“中国好人榜”总数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1金2铜佳绩。哲学社会科学、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工作继续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进一步发展,援藏援疆、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建1675个农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覆盖。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事故总量下降7.2%。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推进信访法治化,信访总量继续下降。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抗击特大洪涝灾害中,驻皖部队广大官兵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我们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确保各项事业沿着党中央确定的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依法履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8件,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1160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26件,办理省政协委员提案1011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落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种风险因素较多,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人民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握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的结果;是持续加强改革创新,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方面注重实干、狠抓落实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皖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安徽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看到,我省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为明显;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低端过剩和中高端短缺并存;实体经济困难依然较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幅回落较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刀刃向内的改革有待加力,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还不够畅通;少数干部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等。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二、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

当前,我省正处于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按照省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十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纵观发展大势,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安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我省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战略强力推进,有利于安徽更好发挥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科教优势和改革创新优势,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前景广阔。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担当历史使命,坚定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新路,奋力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

(一)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建设美好安徽,必须坚持发展为上,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

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流大科学工程和设施集群、一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打造创新体系基础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流成果转化体系、一流企业创新主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

大力推进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和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立足当前、谋划中期、布局长远,梯次展开“三重一创”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创新引领基地和龙头型创新型企业,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系统推进技术、平台、金融、政策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围绕重大技术研发转化、创新资源捕捉寻找、创新成果路演展示、创新主体向往汇聚,构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聚焦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加速、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全链条跟进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注重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全面跟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有效对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增强人才、技术、项目吸引力,构建全要素服务的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大力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文化,让各类主体创新愉快。

(二)增强发展协调性,着力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发展新体系。全面落实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积极推动省内各区域发挥优势、竞相发展。

加强与沪苏浙等高对接,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立足互通、互容、互惠,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群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分工合作,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推进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共建共享,畅通发展路径,集聚发展动能,提升发展水平。

加强区域板块整体联动,形成多极支撑格局。推动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创建合肥滨湖新区,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实施皖江示范区展期规划,健全拥江发展、两岸联动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深化和落实支持皖北发展政策,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实施新一轮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合作共建,加快建设“四化”协调先行区。高水平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加快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强化产业支撑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民生保障力,加快构建特色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红色旅游胜地。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工程,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支持发展替代产业。完善区域合作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

加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打牢平衡发展根基。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力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拓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加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加快发展支撑。全面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航空、水利、电网、油气管线、信息网络、商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体系、水利保障体系、网络信息体系和物流体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推安徽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三)提高绿色竞争力,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立足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壮大绿色经济规模,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让安徽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

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空间样板。以“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引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生态廊道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绿色村镇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面展示山水人文共生、生态绿色共享的美好安徽。

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样板。构建绿色工业、绿色建筑和生态农业体系,发展安全稳定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让生态优势真正成为安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源头严控、全程严管的制度样板。加强依法治理,健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探索源头保护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和保护市场化机制,以及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尊重自然、呵护生态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

(四)打造开放新高地,着力形成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格局。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全面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水平。

以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牵引,建设开放大平台。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统筹推进各类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外、异地合作产业园,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品牌,让国际国内资源更多向安徽集聚,安徽经济深度融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以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构建开放大通道。加强重要节点工程和连接通道建设,提升高速公路和高铁全国枢纽地位。推进皖江和淮河港口群建设,打造多式联运体系和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积极培育航空市场,加快发展国际货运班列。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口岸经济。

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重点,优化开放大环境。深化投资管理和外贸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一体化,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五)扩大共享新成果,着力建设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民生之忧,善谋民生之策,多兴民生之利,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民生为本,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开拓富民之源,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筑牢民生之基,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构建更公平、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兜牢民生之底,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社会托底保障体系。

坚持脱贫为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主战场,坚持“六看六确保”“四个严”基本要求,实施“四个清单”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监测评估、防范返贫、责任落实全覆盖,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坚持平安为基,大力加强平安安徽建设。坚持预防为先、防控结合,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构建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落实机制,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安全和生态安全建设,让安徽社会安定、人民安康!

三、扎实做好2017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坚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和活力。

坚决去产能,推动传统行业脱困升级。完成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妥善做好人员分流安置,确保分得出、安得好、稳得住。加强融资支持,有序推进产权、股权交易,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强化市企协调,加快“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支持企业脱困发展、转型升级。

加快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加快三四线城市商品住房去库存,采取有效办法消化商业房地产库存。把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落实进城落户农民住房保障政策,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和公租房货币化保障。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坚决控房价、防泡沫、防风险,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

大力去杠杆,确保经济稳健运行。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企业受益面。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继续降成本,增强实体经济企业发展活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扩大小额票据贴现规模和直供电交易覆盖范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削减中介评估项目和费用,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完善劳动力市场和物流体系,降低人工、物流等要素成本。

聚焦补短板,培育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加有效投入,扩大制造业投资,遏制“脱实向虚”苗头。加大创新能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强化项目带动,推进“四督四保”,实施一批“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完成投资6600亿元。

(二)持续加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全面展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工程:推进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创建,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规划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安徽创新馆,打造面向全球的创新成果路演中心。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实施北航合肥科学城、中科大先研院二期等项目,支持创建轨道交通轮轴、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发机构,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基地30个。发展一批支持创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启动建设综合性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立科技银行和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科技融资租赁公司,争取投贷联动试点,推行“产业+基金”模式,突出发展面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天使投资。推出一批支持创新的政策成果: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省级编制周转池管理制度,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和自由流动;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不低于70%;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营造关爱人才的良好环境。

实施“三重一创”建设工程。加强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抓好研发平台建设和产业链配套,实现产业基金支持全覆盖。加强对首批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的政策支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快产业化进程。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一号工程”,推动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落地。实施航空产业园建设工程,扶持一批通用航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大重大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支持力度,将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范围。实施100项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0家。

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积极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开展“互联网+”制造行动,积极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10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绿色产品、工厂、园区和供应链。加快建设技工大省,实施“江淮工匠2020计划”,开展面向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退役士兵等群体的技能培训,建设一批公共实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十大扩消费行动”。加快传统商圈提档升级,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加强电商核心竞争力建设,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业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功能建设,打造服务业特色小镇和商业特色街区。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

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推进质量安徽建设,广泛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支持企业主导质量标准制订,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强力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实施旅游强省“五个一批”建设工程,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推进黄山、池州、宣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和经典景区。全面完善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和营销体系,加强新业态培育和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极。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创新和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生态高标准农田。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深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补助,增加“绿色皖农”品牌。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建设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新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20个。

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大提升。主攻粮食和畜产品加工转化,加快振兴食品工业。完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优势基地。集中开展农业产业化品牌创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服务组织,培育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改革试点。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财产性收入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完成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四)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拓发展更大空间。

深化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落实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完善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办法。加强城市空间规划管控,全面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强化城市设计和特色塑造,开展永久性城市绿带试点,有序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和功能恢复。加强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以上。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市、县政府城市管理领域的机构综合设置,建成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

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发展工程。落实和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县域特色经济、配套经济发展,推动县域产业融入中心城市产业链和创新体系。加快县域开发区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新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鼓励和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现代中小城市。开展53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670个中心村建设。推动中心城市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编制20172021年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规划,建立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体系。加快省际间、城市间道路互联互通建设,开工建设芜黄等高速公路,建成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新增高速公路130公里、一级公路300公里,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000公里,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1万公里。建成庐铜铁路、淮北萧县北客车联络线,新增铁路123公里。加快商合杭、合安、郑阜等高铁项目进度,开工建设安九高铁,加快合宿新、池黄、昌景黄高铁和合六、淮宿蚌阜亳、合巢马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芜宣机场,推进蚌埠、亳州、宿州、滁州、金寨等机场和黄山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加快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航道建设,加强港口建设统一规划和管理。全面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完成灾后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基本完成11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工建设8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续建环巢湖防洪治理等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200万千瓦。加快合肥六安成品油管道、宣城黄山天然气干线等管网建设。推进“宽带安徽”建设,新建移动通信基站2万个,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到95%以上。

(五)切实加强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生态质量。

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工业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和燃煤锅炉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和运行,pm2.5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实施巢湖、淮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加快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新安江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环保监管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探索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与信贷联动机制,在火电、造纸等行业推动排污许可改革。

加大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修复,深入开展生态市和生态县创建。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扩大“三线三边”治理成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造林120万亩。

推动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全面落实能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开展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计划。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推进闲置低效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加强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率。

强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立足于实现改善环境和农民增收双赢,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步伐,积极引进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成熟项目,打造以秸秆为原料的现代环保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示范园区。

(六)继续深化关键性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扩大“证照合一”覆盖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试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形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力度,改变财政支出项目只增不减格局,下放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审批权,逐步将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转化为股权投资基金。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实现年度存量到期政府债务置换全覆盖。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积极发展民营银行,推进省农村信用联社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增加公司信用类债券品种和规模,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安徽板块”。促进保险资金支小支农、服务创新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省属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组建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董事会、中长期激励等试点。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优化国有资本监管方式。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放宽放活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进民间资本。大力促进民间投资企稳回升,在生态环保、市政、交通、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保护企业家精神,稳定企业家信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保护,让企业家专注创业、安心创业、愉快创业。

(七)全面扩大双向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实行更加积极的外贸促进政策,扩大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商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引进吸收。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向海关特殊监管区集聚。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品牌设计、营销和推广中心,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公共海外仓和产品展示中心。支持条件成熟的外贸大县(市)设立监管中心。

加强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鼓励各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和发债融资。办好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十届中博会,创新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模式,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展会平台。积极引进中高端产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加强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推进中德、中新苏滁等合作产业园建设。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完善“走出去”政策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

积极争创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皖江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综合保税区为主体,以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为目标,积极推进自贸区创建。加快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建设,拓展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筹建六安海关。复制一批自贸区改革试点新经验,推进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八)着力强化机制保障,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年度任务。

完成脱贫90万人以上、贫困村出列1000个以上,力争2个县脱贫摘帽。

构建精准扶贫保障机制。完善“四个清单”,坚持因村因户施策,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新增特色种养业贫困村260个,新建光伏电站村级1000个、户用5万户,推进333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生产经营模式。实施3万以上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贫困家庭“雨露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政策。

构建监测评估保障机制。坚持“六看六确保”,健全督查巡查和暗访制度。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三方监测评估办法,对年度拟出列的贫困村、脱贫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行监测评估全覆盖。

构建防范返贫保障机制。建立运行返贫预警机制,加强返贫信息管理,通过调查、评议、审核、认定等途径确认返贫户,并及时衔接帮扶机制。对已脱贫的县、村、户,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原有扶贫政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保险产品,打牢稳定脱贫基础。

构建责任落实保障机制。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形成责任链闭环运行。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深入开展扶贫日活动和扶贫志愿者行动,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九)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大力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继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力争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加快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一流学科专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加强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和完善就业援助措施,帮助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推进“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建设创业服务云平台,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33.2万套,基本建成19.8万套,完成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深入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公立医院薪酬绩效考核,提高医保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分类采购,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实施中医药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工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社区、村镇、单位、家庭创建活动。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妇产科、儿科建设。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加强文化惠民,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推进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深化“书香安徽”阅读活动,加快省文化馆、省科技馆建设,培育一批文化小镇、街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举办工作计划以及总结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精品工程、文学原创和舞台艺术创作工程,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参事文史、地方志和档案工作。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投入940.2亿元,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新增健康脱贫兜底“351”及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技工大省技能培训等重点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我们要坚持建管并重,健全长效机制,让全省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十)深入推进平安安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构建和谐文明网络空间。深入实施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督管理,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加强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事业,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中小企业和高危行业企业为重点,推动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深化“铸安”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全面排查和整治各类事故隐患。完成安庆油气管廊迁建工程。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依法严惩非法违法企业和行为。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立运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县(市、区)直接服务和管理社区。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建立直接登记和双重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加强法治教育,扩大法律援助。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实施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的关爱服务。加强残疾人民生和权益保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健全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构,完善需求对接和管理机制,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共建共用、科技协同创新、联合应急救援等方面拓展融合广度和深度。积极配合完成跨军地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巩固和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四、努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落实今年目标任务,是对政府工作的一场严考。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坚定不移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惟行惟勤、实干兴皖,努力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强化法治思维,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在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完善政府立法机制,推进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机制全覆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重要作用,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做到奋发有为。安徽要发展,安徽必须发展,安徽也一定能够发展。我们要牢记使命,担当重责,把全部精力凝聚到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宏伟事业。坚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新理论、新知识学习,打造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坚持攻坚克难,强化问题意识和底线思维,直面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持凝心聚力,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闯敢试者撑腰,为创新创业者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强化廉政建设,切实做到风清气正。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提升政府系统从严管党治党水平。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倡俭治奢,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严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氛围。

强化工作落实,切实做到务实高效。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强调查研究,多渠道了解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加强政务公开,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加快打造面向公众、开放共享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抓落实的制度链条,健全分工协作、督查评估、考核问责等机制。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干事创业,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校园保卫处工作简报校园保卫处工作计划

一、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召开值班工作会议。

加强值班人员对学校门卫、物管、巡逻工作的管理。3月初,保卫处长主持召开保卫处全体值班干部参加的值班工作会议,建立了值班登记制度和值班检查制度。值班登记制度是由当日值班的.保卫干部对当天24小时内校园发案情况、治安情况、安全检查情况逐一认真的记录在值班登记簿上。值班检查制度是由当日值班的保卫干部对当日校园门卫、学生物管站物业管理人员和保安巡逻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明确规定了当日夜24时以后对物业管理人员和巡逻保安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堵塞安全隐患,预防案件发生。

二、整治校园安全秩序,开展对机动车的专项治理工作。

1、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20xx年12月16日通过在校园网上发布通知,并向全校21个学生物业管理站和校内各个院系及有关部门张贴、发放宣传材料,大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学校制定的交通管理规定,主要有禁止无牌无照机动车在校内行驶,禁止大学生在校内驾驶机动车,门卫严格管理,禁止无牌无照机动车驶入校园,校外汽车要办理换证手续入校,同时要求校内行驶的各种机动车都要严格遵守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2、实行机动车凭通行证准入校园制度。为加强校园内机动车管理,三月份对学校教职员工驾驶的汽车、摩托车、助力车、电动车免费办理通行证,所有机动车一律凭通行证方可进入校园。截止目前为止,已为教职员工办理摩托车通行证76个,助力车、电动车通行证506个,汽车通行证680个。

3、对校内无牌无证摩托车、助力车、电动车进行清理,对大学生驾驶拥有上述车辆动员他们自行处理,禁止在校园内行驶。

三、采取多种安防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1、提高物防能力。学校增加投入,组织实施加高加固学生宿管站围墙和加固学生宿舍门窗工程,防止盗窃案件发生。

2、提高技防能力。增加监控设施,在各学生宿舍站建立分监控,扩大校园监控范围,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类案件发生。

3、提高人防能力。向广大学生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加大保安在校内的巡逻密度和保卫干部检查力度,控制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

四、打击违法犯罪,保持校园的和谐稳定。

1、3月16日早8时许,我校保安在校内xx区北食堂一楼当场抓获一名偷窃买早饭学生手机的扒窃分子,后移交科学园派出所被处以劳动教养。

2、3月25日凌晨2时许,保卫处监控值班保安和夜间巡逻保安密切配合,及时发现并抓获深夜窜入校园意欲盗窃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一名,后移交科学园派出所处理。

3、今年以来已抓获4名窜入校内的作案分子。

五、有效防范,切实降低案发率。

有效控制发案,开学至三月底仅发生入室盗窃案1起。3月6日凌晨3时许,我校北区4号学生宿管站发生入室盗窃案,被盗大学生笔记本电脑3台。本季度学校未发生火灾及有人员伤亡的重大治安事故。

月度工作计划表简报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能力,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对销售工作的认识:

二、对销售工作的提高:

1、制定工作日程表;(见附表)。

4、每天坚持打40个有效电话,挖掘潜在客户、每周至少拜访2位客户(此数字为目标,供参考,尽量做到),促使潜在客户变成可持续客户:

7、提高自己电话营销技巧,灵活专业地与客户进行电话交流;。

8、通过电话销售过程中了解各省、市的设备仪器使用、采购情况及相关重要追踪人;。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简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计划

为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强化学校卫生安全,切实落实《德宏州卫生计生委德宏州教育局关于印发卫生监督校园行动计划(20xx——)的通知》(德卫计发〔20xx〕137号)的要求,4月18日,梁河县召开卫生监督校园行动计划工作会,县卫生监督大队大队长杨家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本强、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全体)、各股室成员(全体)及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完小校长共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梁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赵家迁主持。

会上,县卫生监督大队大队长杨家统指明了卫生监督校园行动监督范围,并结合近年来卫生监督校园情况,肯定了教学环境、传染病防治工作、饮用水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和下步努力的方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本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传染病防治要求、技能、方法给予精心指导;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光耀总结了20xx年校园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校园安全各项相关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完小校长的学校卫生管理知识水平,使他们认识到学校卫生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梁河县卫生监督校园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简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计划

昨天下午,市政府召开2017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总结20全市体育工作情况,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副市长赵雯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7年,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的目标,上海体育工作将坚持改革创新主旋律,坚持政府、社会、市场融合推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体育。四项重点任务:全力备战决战天津全运会;加强体育重点工程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大力推进足球、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竞技体育改革。

据记者了解,上海在2017年将新建50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50个市民球场,新建改建2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推进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徐家汇体育公园建设。充分结合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协调推进更多步道、自行车道、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各类体育休闲设施布局。切实加大退租还体工作力度;积极推进足球改革,做好本市足球协会调整改革工作,完成协会与机关脱钩,强化协会自身建设。

幼儿园除四害工作计划幼儿园除四害工作简报

幼儿园成立以孔蔓美同志为组长,幼儿园总务保健及分园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除四害”领导小组的组织,发动和协调作用。研究和制订出具体的实施和技术方案,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培训,普及除害防病知识。

1、利用印制宣传单,黑板报及校园专题广播。节目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师生“除害防病”知识。

2、认真做好“除害防病”知识普及,促使全园广大教职工增强做好该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除四害”工作中来,务必做到群防群治,有害必除,除害必尽。具体措施:

1、每日清理垃圾,清除卫生死角,清理杂草和积水处,有效消除蚊蝇孳生地。

3、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环境卫生大扫除。

4、利用五一、十一假期在在园区分别投放鼠药和灭蟑药,并在幼儿回园时彻底清理干净。

6、对园区内的草丛、树丛喷洒杀虫药物,消灭蚊蝇和各类虫害;。

5、幼儿离园后对教室和午睡室采取杀蚊措施;。

6、定期联系镇爱卫办来我园进行除四害工作,有效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疾病的传播。

7、保健室将定期主办除四害宣传专刊上好健康教育小广播。

具体方法:

1、灭蚊:由镇爱卫办采用喷雾机药物消杀方法和专用灭蚊剂。对为保证消杀药物的安全有效药品统一向镇爱卫会采购。消杀范围:幼儿园及周边。时间:幼儿园放学之后。

2、灭鼠工作:灭鼠活动统一组织、在统一时间内统一投药。对为保证消杀药物的安全有效药品统一向镇爱卫办采购。消杀范围:幼儿园及周边。时间:利用放长假期间。对于投药后发现的死鼠就地掩埋或焚烧。

3、灭蝇工作。

灭蝇工作是我校除四害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将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师生共同参与。真抓实干将任务落实到人头。灭蚊蝇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要控制好坑塘、积水容器。见蝇就打等。处理好积水问题。保证蚊蝇不超标。

4、灭蟑螂工作。

今年的灭蟑螂工作将活动统一组织、在统一时间内统一投药。对为保证消杀药物的安全有效药品统一向镇爱卫会采购。消杀范围:幼儿园及周边。时间:利用放长假期间。重点是学校食堂等部门,采取自行投药和专业消杀相结合的方法。

以上要求做到“五统一”,既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投放。对于在室外投放的药物,作警示公告,严禁幼儿误食鼠药而中毒的责任事件发生。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简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计划

全省体育工作会议昨日在长春召开。我省群众体育不断发展,“全民健身百日行”和“玩冰踏雪·健康吉林”两大系列活动贯穿四季,全省举办各类活动3200余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适龄人口的比例达到33%;各级政府投入9.2亿余元建设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竞技体育成果显著,我省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10个、亚洲冠军2个、全国冠军57个;我省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上取得重大突破,宫金杰获得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实现了中国自行车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成为我省本土培养的首个夏季项目奥运冠军。

对于20工作,省体育局局长王成胜要求,建设“大体育”格局,厚植群众体育基础,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向纵深发展,打造竞技体育实力,科学布局冬季竞技体育项目,做好冬奥会、全运会的备战参赛工作,筹办好第十八届省运会,大力发展冰雪体育产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