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的论文(优质14篇)

时间:2023-11-26 17:45:19 作者:飞雪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语言风格和文体形式。

论文提纲范文药学

关于论文中的问题、标题、提纲及论文格式:

提纲要围绕论点(标题,即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

例:

大标题(中国人口现状浅析)。

(正文)。

一级标题(中国人口发展过程)。

二级标题(清初人口迁移)。

三级标题1、(人口迁移的成因)。

2、(人口迁移对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二级标题(解放后人口增长高峰)。

1、

2、

二级标题(现在医学发展对人口增长的作用)。

标题,是结构层次的必须。

每一级的内容,层层为上一级内容服务,是上级内容的分解细化。

要准确理解论文要求和想说明的问题,收集足够的素材。

在论述上,要特别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由个性,到共性,由共性,到全面。

有问题,有看法,有分析,有建议。

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的课堂教学论文高职高专药学

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我国的药学卫生事业在不断进步。人才的配置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巳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对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理念,发展校企合作的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进药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对课程进行整合及开发新课程。

(一)忽视专业素质的培养。

我国的教育工作在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在不断扩大,形成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并逐渐实现了融合,高职高专院校开始形成具有髙职高专院校特色的药学学科群体及课程体系。然而,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的高职髙专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由于教学基地及教材体质陈旧等因素,在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普遍侧重对理论的教学,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髙,不适应社会发展及和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突出药学专业的办学特色,确保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质量。

(二)专业课程混乱。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药学专业课程种类众多,各个课程之间存在内容交叉的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更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大多数是与化学相关课程设置,缺乏与医学相关的课程设置,学生缺少对药物使用的正确认识,不符合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培养高端技能型药学人才。

研究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专业可以得出,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促进培养高端技能型药学人才。所以,医学类院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教学理念,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和完善药学专业的教育方式,从而促进高端技能型药学人才的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利用学校专业人才和企业生产实践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与实践的单一模式,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并能够在企业实践中使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管理。构建完备的校企合作工作站,选派专业人才对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听取企业对专业设置的意见及建议,而后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及实训计划,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促进高等药学教育工作发展。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实行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药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更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满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用人需求。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突出药学专业的办学特点,提升药学专业的办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校企共创人才培养方案。

药企聘请专业的人才,形成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市场进行调研,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技能型的人才,规范化地实施人才培养工作,优化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建立就业与职业提升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企业的药学一线的专家资源与学校专任的教师共同承担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举行讲座、实习带教等任务。此外,还要定期对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及整体学术水平,从而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能力突出、适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三)校企共同进行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模式以药学教育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要深入课程改革中,提高课程药品销售技能,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实训与对社会开放服务相结合的药学实训基地,建立实验室及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并且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创建设备先进、资源共享、服务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创建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环节,从而建立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迈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阶段。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研究了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及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策略。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满足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中药学医药教学的改革研究性论文

《中药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联系中药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中药学由于其所含中药数量多、单味药物多需单独记忆、学起来容易混淆等特点,给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增加了较大难度,学生普遍反映中药学难学难记。笔者在中药学教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纵横贯通教学法,并将其应用于中药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纵,纵向分析(同一药物内);横,横向对比(不同药物间);贯通,融会贯通;纵横贯通:纵向分析,横向对比,纵中有横,以横带纵,融会贯通。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基于纵横贯通的教学实践,谈中药学教学方法,以期为促进高校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中药学每味药物,往往有多重药性、多重功效及多重应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顾此失彼,难于记全记牢。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中药多重药性、功效、应用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中药知识。纵向分析应用于中药学教学,有助于教师深入剖析中药多重药性、功效、应用间的内在关联,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较为全面地掌握中药知识。以解表药麻黄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纵向分析法,首先应进行由药性说明功效、功效对应药性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药性—功效—应用间是有其关联规律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应进行三大功用间的横向解析(如由于麻黄发汗解表主风寒表证,因此在治疗咳喘实证及水肿证时均尤以兼有风寒表证者为佳;由于麻黄宣肺平喘主咳喘实证,因此麻黄在治疗风寒表证兼有咳喘实证亦较为适宜等),多角度、多方位阐释中药学多重内涵间的关联性,从而促进学生对中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中药学以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基本作用及用药知识为核心内容。中药学课程内容具有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单味药物多需单独记忆、药物数量多容易混淆等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横向对比教学法,可以使同一章节内相似药物、不同章节间相似或有局部共性药物较好地区别开来。

同一章节内的药物,具有许多共性特征(如发散风寒药多具辛温之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散风寒治疗风寒表证等共性特征),药物间功用经常容易混淆,易导致张冠李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横向对比方法,在分析药物间共性特征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其差异。如同为发散风寒药的麻黄和香薷,教师在授课时应用横向对比教学法,应在指出二者共同功用(发汗解表主风寒表证、利水消肿主水肿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差异(麻黄发汗力强于香薷,常用于感冒重症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而香薷由于同时具有化湿和中的功效而善主外感于寒、内伤湿滞的阴暑证;麻黄尚具宣肺平喘善主咳喘实证等)。同一章节内需要纵向横向对比的药物很多,仅就发散风寒药而言就有如麻黄与桂枝,紫苏与生姜、荆芥与防风、麻黄与香薷、麻黄与羌活、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与藁本、麻黄与细辛等。

不同章节间相似或有局部共性的药物,由于章节跨度、前后学习时间差及对比意识淡薄等因素,增大了对这类药物学习掌握的难度。不同章节间相似的,如羌活与独活,尽管功用接近(均有祛风湿主风湿痹证、解表主风寒挟湿表证、止痛主头痛),但羌活祛风湿善主上半身风湿痹证、止痛善主足太阳膀胱经头痛,而独活祛风湿善主下半身风湿痹证、止痛善主足少阴肾经头痛。不同章节间有局部共性的,如黄芩与白术均有安胎共性,但黄芩偏于清热安胎,白术偏于补气健脾安胎;再如同为利水药,然黄芪善主气虚水肿,麻黄善主风水水肿,益母草善主水瘀互阻等。

如前所述,纵向分析是对药物全面掌握的重要途径,横向对比是区别相似药物及有局部共性药物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纵中有横、以横带纵、纵横贯通,是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必要途径。具体地讲,如在学习某麻黄时,对于麻黄基本知识的全面学习是纵,而由其利水消肿联想到其他共性药物如香薷、茯苓、泽兰等,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如此一来便是纵中有横;随着一个药物被横向对比的环节越来越多,就对该药纵向基本知识掌握的越深刻越全面,正所谓以横带纵;随着纵中有横、以横带纵的反复多次循环,纵横不断交融贯通,最终实现了对所掌握知识的融会贯通。

当前,教学方法优化改革己成为教育部以及高校各专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就高等医药院校而言,教学方法优化改革探索己渗透到妇科、内科、儿科、诊断、方剂、护理、药剂、中药化学等医药各科课程中中药是中医用以治病的工具,也是从事中药生产、检验、研发等药学相关工作者的材料来源。因此教师教好中药学使学生学好中药知识,是高校培养优秀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前提。中药学教学方法优化探索己成为从事中药学教学的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中药学教学实践,首次明确提出了中药学纵横贯通教学法,阐释了纵向分析是对药物全面掌握的重要途径,横向对比是区别相似药物及有局部共性药物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纵中有横、以横带纵、纵横贯通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模式。

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的课堂教学论文高职高专药学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被誉为“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药学人才需求的数量也随之增长;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大力整顿以及制药企业gmp认证管理的深入推进,对药学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的药学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对实现我国医药业现代化、振兴医药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定能力,围绕能力设课程,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追踪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实习生拟就业岗位调查,企业缺岗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目前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应为适应发展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合理使用中西药的理论和知识、药品储存保养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药品检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药物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基本知识、医药市场营销和营销心理等从事药品营销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力结构应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就业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独立审核和调配处方的能力、运用药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使用仪器对药品进行检验分析的能力、药品保管的能力、药品经营销售的能力、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的能力;素质结构应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公共关系、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以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是实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医学、医药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处方调配、合理用药指导、药品检验、经营、销售及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保证。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药学教学模式由化学—药学教育模式向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教育模式和化学—生物学—心理—社会—医学—社会—药学教育模式的转化,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两课”、英语、计算机基础、医药工作应用文、体育、形势与政策、就业与创业指导等。

2.化学模块: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

3.生物医学模块: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病理学、微生物及免疫、临床疾病概要等。

4.药学模块: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生物化学及生化药品等。

5.经营管理模块: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营销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医药市场营销学等。

6.选修模块:包括临床药理、化妆品化学、美容中药、生物制药、管理文秘、演讲与口才、职业礼仪、会计学等选修课程。

7.隐性课程:渗透在其它各模块之中,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环境,以实施对学生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通过课间见习、假期社会实践、集中演练、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来集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毕业实习分2个大方向,前半年在医院中西药房、药库、临床用药或科研所(药检所)等事业单位轮转,后半年在医药企业的制药、药检、后勤仓管、验收开票、业务员、药店营业员等岗位轮转,同学们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增加了就业时的竞争力。

由于我们的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岗位广的特点,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了100%。今后,我们将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让更多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药学人才早日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2]张永敬.高等药学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j].药学教育,2004,(3):2004,(3):7-11.

中药学医药教学的改革研究性论文

[摘要]本文对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并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教学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本文就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一、教辅手段——多媒体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静态信息动态化,有利于反映生产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药厂gmp车间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很少有实地参观考察的机会,而使用影像资料可以生动直观地反映生产过程,轻松突破空间限制,让学生获得印象深刻的直观认识。使用影像资料可生动直观地再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配以解说等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且逻辑性强,印象深刻。利用flash动画模拟制药设备运行状况,有利于讲解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如讲解压片机的构造和原理时,用flash动画表现压片过程中上冲、下冲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对压片的细节过程有一定认识,再用录像展示压片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抽象概念直观化,有利于抽象知识的理解。

中药药剂学授课中的一些概念特别是新剂型比较抽象,实践教学中又不能涉及,学生缺乏直观印象,往往难以理解,利用图片则可形象展示其外观或内部构造,有利于抽象概念的掌握。如利用实物照片展示纳米乳剂的透明外观及普通乳剂的白色浊液,进而指出纳米乳剂因其质点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而使光线可透过形成透明外观,可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再如用图片展示微囊、脂质体等药物载体的结构或其电镜照片,形象而直观,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教师口述描绘。

(三)信息量大,可灵活调整,容易跟踪学科前沿,形成对教材的补充。

由于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又受篇幅所限,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科的研究动向。多媒体教学允许教师通过查阅文献或结合自己的科研补充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如靶向给药中的受体途径,近年来病理学的研究特别是肿瘤细胞病理学的研究发现了诸多的受体途径,教材中均未涉及,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这个领域的科研动向。

(四)可形成网络课件,打破授课的时空限制,形成良好互动。

目前很多高校已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将相关教学材料上传至网络,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复习相关知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自由发言,就自己的疑惑提出问题寻求教师帮助,或者就多媒体授课的效果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对在课堂授课中不善于表达个人疑问的学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亦可在网络平台上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提出的意见对授课进行适当调整,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与科研、生产实际、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中药药剂学课程直接与生产实际相关连,实践性强。为弥补欠缺生产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药品生产企业拍摄的常用中药制药设备工作运行以及常见剂型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像资料逐步补充到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对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理论课教学相对抽象、空洞的现象有较大改观。

(二)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学科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如本课程组成员承担着国家支撑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将在科研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以及经验教训结合相应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以及基础的科研素质的养成。针对本课程属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发展较快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学校现有的学科数据库资源,获取相关信息,每学年与学生进行不少于2次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方面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授课对象有近80%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掌握的本行业的相关信息、动态介绍给学生,对学生就业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构建较为完善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科的特点,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比如将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验证性实验着重对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强调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和手技,达到合理安排、规范操作的效果;设计实验突出综合性、创新性。除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以外的三个设计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训练达到基本掌握能根据处方特点、要求以及临床需要,进行中药新制剂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中药制剂工艺条件、稳定性的考察和优选。

四、充实“综合技能培训”的内容。

“综合技能培训”(中药药剂部分)主要是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前,对其进行中药制剂生产常用生产设备的使用及调试、保养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培训过程中主要针对与中药生产企业联系密切的特点,结合实例介绍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管理程序、基本运营情况以及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技巧等,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突出培训的实效性,使学生对中药生产企业管理运营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同时,对学生毕业前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迷茫甚至恐惧心理起到了一些缓解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四问”教学法。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问题式、启发式、质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四问”教学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在授课中还注意学生哲学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出疑点式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上课时,适时质疑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导向式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在较为关键之处,提出彼此相关的问题,连续提问,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探究和总结;提出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在教学中变换思维角度,探求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开拓新思路,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设计互逆式问题,启发和训练学生举一反三、逆向思考,使学生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六、引入pbl教学法,并形成自己特色。

我们在中药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开展了题目为“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的pbl教学,先由主讲教师制定出pbl教学法实施计划,根据中药药剂学理论课讲授的中药制剂的浸提、分离、纯化、浓缩的单元操作及浸出制剂的制备内容,每组由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处方,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设计方案,组织学生讨论,最终制定出合理的制备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中药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过程,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座谈,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奠定了基础。

七、结语。

在培养具备创新科研能力的中药学高水平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储晓琴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5).

[2]时军等.中药药剂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安徽医药,2010,14(12).

[3]王晓颖.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探讨教改关键之教师因素[j].海峡药学,2011,23(3).

[4]王英姿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中药药剂学应用型人才[j].齐鲁药事,2012,31(1).

[5]沈岚等.中药制剂分析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j].药学教育,2007,23(6).

浅析中药学实践性教学的论文

摘要:法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要为实践服务。

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是法律硕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

法学院校要培养合格的法学专门人才,就必须努力促成法学专业学生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

法律硕士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总体建设要按照稳步、稳定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在遵循严格的教学规范的同时,注重基地的双赢效果和专业性。

为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高等学校的法学专业应当建立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关键词:法律硕士;实践性;教学基地。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法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

法学实践教育对法律人才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有重大意义。

建设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提高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不可否认,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法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与社会多元化需求相比,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匮乏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法律实务型人才的需求。

为此,高等法学教育在改革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充实法学师资队伍的同时,更要建设法学实践教育平台,从而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基地以真实案件为教材,以优秀法律职业人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有针对性指导的实践平台,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

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符合法学实践教育理念。

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高等学校法学教育应当确立并不断丰富实践教育,在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之后,建立法学实践教育基地,是目前各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新尝试。

建立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加强和改进法学实践教育,提高法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法学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大量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的法律人才。

重思辨、轻实证的法律人才往往缺乏对社会、对国情正确全面的认识,拥有法学教育背景却缺失实践应变能力。

这就需要对法学教育进行从理念到方法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实践性法学教育形式多种多样。

如案例教学、诊所式教育、模拟法庭和社会实践等,但这些实践性教学往往停留于课堂教学的层次,学生不能亲历社会,即便是亲历社会也多是“走马观花”式的短期社会实践,难以对社会现实获得客观、全面、深刻的认识。

基层法治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

在基层社会建立法学实践基地,使学生深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体验法律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是高等法学院校与基地单位双方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它是高等法学院校与基地单位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是学生实习与发展的平台,是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的平台,是师生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平台,是理论与实践探讨和横向科研合作的平台。

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学习,通过实际参与法律应用,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即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谈判能力、诉讼能力、调研能力等。

另外,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案情分析、法律推理、调查取证、辩护技巧和法律文书写作等专业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零距离的观察、直接参与真实的法律操作过程,使学生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得到结合,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理论和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将掌握的法学和法律的内在精神和规律检验、反思理论,或者能够在现实基础上对理论进一步升华、完善,或者可以运用理论对现实问题提出批判性、建设性意见,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总体建设按照稳步、稳定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

在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高等法学院校应当主要负责人才、信息和智力支持;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实务单位应当负责基本的物质保障和相应的管理。

为了确保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有效运行,双方还应当明确各自分工并保持经常的沟通。

建立稳定型的、长期合作式的良性运转的法学教学实践基地。

目前,各法学院系都在努力扩充自己的实习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科学地组织与规划这些实践教学资源。

建设实践型教学基地,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规划,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便利性,以确保其安全参加教学活动,还要体现一定的教学规律与稳定性,不能频繁变动。

不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会削弱教学条件,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

稳定的法学教学实践基地有利于建设一支由校内导师与基地合作导师共同构成的通达实务与理论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以制定常态化多层次教学实践实施方案,避免实践教学改革走过场。

实践性教学基地的设立,应当有效实现高等学校法学理论教学目的与实践部门提升执法能力的双赢效果。

法学院系的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在实践基地能更好地深入实践,汲取理论创新的营养,实践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掌握和吸取最新法学理论研究成果,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推动实践部门业务骨干和专家型人才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立可以督促实践部门在执法中贯彻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更好地运用法学理论提升执法办案的专业技能,有利于推进实践部门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建设,有利于实践部门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为了充分体现法学院系与实践单位合作过程中的'“互惠互利”原则,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应加强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包括提高教师素质与扩展物质资源两方面。

教师素质与学院发展互相促进,随着教学层次的逐渐提高,更多的博士、教授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利用其丰富的学术理论资源与实践单位展开交流合作。

物质资源包括建成一定规模的法学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料系统,为实践基地单位提供便利的查询条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实践部门也应当从人员配备、硬件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应当遵循严格的教学规范。

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现实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导教师在实践性教学基地中的核心任务是指导学生围绕特定案件涉及的程序性法务和实体性法务,培训学生的法律实务的能力。

通过反复的实践性训练,深化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通体把握能力,了解、感受、掌握法律实际应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把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技术。

首先,可以由指导教师将特定教学案例展示给学生,将学生引入实践的前期准备环节,在学生明确本次案例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须指导学生学习、演练保障任务完成的方法,熟悉相应的法律程序,掌握相应的技术规范。

学生可以担当律师助理、咨询员或代理人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项目。

在实践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就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总结,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并解答学生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是拓展法学院教师服务空间和增强学生实际技能的重要渠道和环节,专业性的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从事法律事务的机构进行以实践为主的法学专业实习,是法律人才职业生涯的重要阶段。

因此,在选择建立法学实习基地的过程中,法学专业性不能削弱,要优先选择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专业性很强的部门。

但是,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法学高等教育同时承担着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理论研究的多重任务。

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必然导致对高级法律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法律职业具有的社会公职性,明确了逐步实现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工应是我国法律人才教育制度中应当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建设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时,不但要重视法学的专业性,也要重视法学的社会性,建立多点面广的实践基地,应当涵盖司法机关、仲裁机构、行政执法机构、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机构、机关企事业单等实践基地。

法律硕士实践性教学基地作为法学院系与实践单位双方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其建设内容应当在共建、共享、共赢的活动方式上体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使法学院系与实践单位双方实现多方面的合作和互助。

根据专业特点,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可以在校内和校外同时开辟实训基地。

如校内的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校外的实训基地可以设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

学校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模拟实际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学校在培养法律硕士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备的实践基地教学体系。

根据各法务实践部门的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建设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公证机构、司法鉴定中心、律师事务所、监所业务中心、模拟法庭团队和法律诊所等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在律师事务所里设立法学实践型教学基地。

该基地可以设立在多家律师事务所中。

律师事务所应为每个实习学生配备一名律师作实践指导教师,高等学校法学院系再为每家合作律师所配备一名教师作合作导师,实行学徒制、助理制等方式,让学生实际深入到具体案件中进行学习,亲身参与案件调查、谈判、方案制定、非讼及诉讼业务的具体处置,参与地方立法的咨询、调研和论证工作。

法律援助中心一般是以接听电话、接待来访等形式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服务,对外无偿提供法律援助。

学生在此过程中得以深入社区,接触社会基层,为弱势群体、普通百姓、帮教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直接参与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甚至独立出庭代理案件。

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也可以使学生接受严格的法律职业技能训练。

学生通过参加法律援助等活动,以准司法工作者的身份参与案件,增长见识,接受锻炼。

在司法机关设立法学实践型教学基地。

通过安排学生在司法机关参与旁听、观摩监所等活动,了解这些法律机关的实际运行状态,积累法律工作的直观经验,感受法律职业工作的意义。

在司法机关实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基本掌握案卷的整理、清卷、订卷、贴封条等具体工作;熟知司法文书,如立案登记表、开庭公告、传票、起诉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的书写规范。

“审判公开”是我国一项基本的诉讼制度。

通过形成了制度化的定期安排学生旁听庭审,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程序法操作与实体法运用方面的知识,也是对审判机关依法审判进行有效监督。

模拟法庭通过生动、激烈的竞赛方式,将学生置于模拟真实的审判程序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法庭审判为参照,围绕真实案件进行针对性训练,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法律案件的整体把握能力,包括对学生的案件事实的分析、案件争议点的提炼,诉讼策略的制定、代理意见的写作、法庭辩论的技巧等素质的训练和考查。

对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掌握案件审理的基本模式提供真实与直接的感触。

在演习中,不仅要注意辩论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与训练,还应当使整个模拟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诉讼程序进行。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

它把医学院学生临床实习的诊所式教育模式引入法学教育。

在法律诊所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通过代理真实案例,亲自参加诉讼活动的方式来认识和学习法律。

法律诊所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免费办理实际案件、提供法律咨询,从而锻炼其实际工作能力。

法律诊所教学以真实案件为教学素材,组织学生全程参与案件的研讨、诉讼策略的制定、文案准备、尽职调查、合同起草,并参加庭审、谈判、和解等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从裁判者和代理人的立场,了解诉讼流程,制定诉讼策略,制作诉辩预案,熟习诉讼文状、代理词、判决书、裁决书的写作技术,掌握证据规则、法庭诉辩及调解技巧,形成以律师业务为取向的法律实务专业结构。

法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就是培养学生参与法律操作、解决实际案件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平台。

离开实践教学基地,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就会无法正常进行。

实践教学基地是法学专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要完成高等教育法所赋予法学专业的教学任务,高等法学院校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法学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出发,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否则,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法学专门人才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法律硕士教育改革的困境和出路【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立法进程的加快和司法实务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司法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司法最终要通过个体来实施,在某种程度上讲,个体的法律思维在司法运作过程中颇为关键。

法律教育有多重形式,其中法律硕士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从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现实困境出发,以比较法为视角,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来推动法律硕士教育的改革,以实现法治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法律硕士;改革;教育;比较法。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体制的展开需要法治的改革与配合,从实质上来讲,二者是互为影响,共同促进的。

社会的需求是教育的动力和源泉,法律硕士教育的形成,源于法律实务部门在法治建设中对职业法律人才的需求,它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

司法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司法最终要通过个体来实施,个体的法律思维在司法运作过程中颇为关键。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内心的确信,而这种内心的确信需要通过法律教育来形成。

药学的论文范文

【】。物的基本知识,药学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药品的用法2。

1医用指导的必要性。

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病人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学销售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药品的用法。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

2.1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是病人正确服药的关键。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药房顾客多,因此药学人员往往只局限于照方取药,在药袋上写用药方法。而顾客在离开医院时,对拿到手的药不知道怎么服用并没有完全的了解,在服用时要注意什么,病人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是似懂非懂,这可能会导致病人不能完全或完全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由于药效不明显,病人感觉已经好转,或者由于某些不适的副作用,病人可能会过早停药,这就导致了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这些情况在内服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当病人自己感到症状减轻或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而导致病情反复、耐药性的产生、病程的延长等,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对于药学人员在药袋上所写的服用方法:如需要时不能完全理解而导致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例如用阿托品这种药时,如果病人体温在39℃以上,用此药必须先降温,否则,因本药抑制汗腺分泌,使散热困难,不仅难降温,还可能使体温更加升高。

2.2药物的用法用量。

通辽职业学院药学院2014届毕业生论文。

药学人员在发药的同时如讲解一些药物保健和服药小常识,就会使病人掌握科学的服药方法,获得用药知识,有益于疾病的痊愈。

2.2.1内服药物。

对于一些内服药物,在服用时有特别注意事项的,就要求药学人员在配方发药时交代一句,引起病人的重视。例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阿仑膦酸钠片,要求病人必须在每天第一次进食前至少半小时,用大量的白开水送服,增加药物的吸收,而且在服药后应避免躺卧,减少食道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学人中的适时提醒,将有利于病人经济合理地用药及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2.2.2胃肠道疾病用药。

胃肠道疾病是常见的疾病,按其病种、病情的需要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特点,掌握好用药的时间和方法,才能获得最佳疗效。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等,均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功能,从而促进胃中食物排空,对恶心、呕吐、泛酸、嗳气和食后闷胀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这类药物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待进食时,药效恰好到达高峰;胃黏膜保护药物如硫糖铝等,则需在两顿饭之间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在疾病急性期,一般主张早晚各服一次,待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晚服维持量。在配发这些药物时,药学人员应该主动告知病人服药的最佳时间,使病人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2.2.3特殊用法的药物。

对于一些特殊用法的药物如外用药物、气雾剂、胰岛素笔芯注射剂等,对于第一次使用的病人因其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治疗的效果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而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2.3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如有些高血压病人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这类药物时,经常会发生干咳,在病人咨询时要告知病人这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必惊慌,如果干咳不是很明显,建议不要换药,如果干咳很严重,甚至影响睡眠,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对于一些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人,在发给病人药物的同时要提醒病人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过多暴露于阳光中,因少数患者会发生光敏反应,如发生光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外用药物中维a酸乳膏在用法上比较特殊,该药物最宜在晚间或睡前应用,因为日光会加强维a酸对皮肤的刺激,导致维a酸分解,且维a酸会增强紫外线的致癌能力,故治疗过程应避免日晒或采用遮光措施。外用该药物还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症状,如灼感、红斑及脱屑等症状,应告知病人不要紧张,这不是病情的加重,而是表明药物正在起作用,多半可以适应及耐受,刺激症状会逐渐消失,无需停药。若刺激现象持续或加重,可间歇用药或暂停用药。

3严格要求自己。

我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认真工作,做到了无差错事故,不仅如此,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药学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才能更上一层楼。

5参考文献。

(10):623.

[2]夏维。住院药房的药师与药学服务。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3(3):197.

[3]孙华君。临床药师路在脚下。药学经济报,2014,7,9.

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的课堂教学论文高职高专药学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药剂学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本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至关重要。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药学人才的需要,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药剂学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教学中规定设置的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整个药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

另外高职教育作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塑造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和实用性人才[1]。

药剂学是药学高职院校药剂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检验等方面都非常重要,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药学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

药剂学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牵涉面广、专业性强,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笔者一些初浅教学想法和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课前准备。

1.1掌握授课对象的特点。

课前准备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备课,其实备课很关键的一个方面是除了熟练掌握所教授的内容,更要仔细地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层次及实际的专业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容量,因材施教。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考虑我们的课程教学,尤其是实践课程教学能否满足就业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突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训练。

药剂学作为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主要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作为综合应用性技术科学,则更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为培养更能服务社会和产业的需要,伴随着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2]。

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可适当增加自学内容,比如在讲授药物高分子材料内容时,本人认为完全可以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学,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所学的内容,通过这一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通过课外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相关药物剂型通过查文献了解更深刻、书写读书报告等;同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听课,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针对高职类药学专业的学生的特点,绝不能只掌握书本的内容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

1.2熟谙教材内容。

在教学准备工作中,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对教材内容重新组织或作合理增删;同时,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把药剂学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动态介绍给学生,丰富课堂内容。

比如在讲授片剂这一章片剂分类的时候,教材上只是介绍了比较传统的普通片、咀嚼片、包衣片、缓控释片等,对于目前比较新颖独特的口腔速崩、速溶片并未提到,因此笔者在实际讲授过程中恰当地引入这一剂型,并针对其特点展开了简单的介绍,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帮助。

1.3精心撰写教案。

好的教案对上好一堂课至关重要,撰写教案不能照抄书本,它应该是教师积极思维、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的产物。

在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课堂讲授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加工、转化,而不是简单的量的浓缩或扩充。

如教材中关于剂型制备的描写往往与机器设备及原理相结合,如果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时,可设计一些动画及流程图,并充分利用网络收集各种剂型的图片融入其中,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平面、抽象的文字性描述变为具体的、形象的图像,既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也实现了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立体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提高了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散剂制备工艺流程时,其中介绍粉碎设备,球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的形式清楚地解释了只有在适当转速的情况下,球磨机的粉碎效果是最佳的,达到了通俗易懂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片剂的压片过程,笔者也是运用动画形式演示了压片的全过程。

此外,在教案中对每一节课都要有详细规划,包括如何承前启后、引题开篇,如何突出重点、易化难点,如何设计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布局;并构思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

2.1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做到启发式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能”为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教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对药剂质量要求的讲解过程中,抓住“安全、有效、稳定”的原则,启发学生探究如何才能使片剂、注射剂、输液剂等实现以上目标?对生产环节如何控制?对生产环境有哪些要求?需要哪些质量控制指标?使学生在能够带着问题听课,积极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3]。

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同时针对教学内容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讲解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可以给学生展示松片实物,使学生对松片有感性认识,启发学生从生产工艺、制备过程考虑松片的原因。

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讲-练-讲”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即教师讲解后,出一些灵活性高且能体现课堂重点知识点的'习题由学生自己练习后,教师再总结,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栓剂这一章关于置换价公式的推导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给定置换价后,计算得出制备某种含药栓的基质重量。

此后教师再对此计算过程和置换价的意义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图声俱全等优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药剂学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像、视屏、动画等,并在使用过程不断完善和补充,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概念和课程难点单一的板书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多媒体技术,适当运用动画摄影等方式[4]。

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章节都是板书与幻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两者相辅相成,在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栓剂等剂型的制备过程还运用了录像的形式将枯燥的制备工艺流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逼真。

3实验教学。

药剂学实践教学是药剂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都分,作为综合应用性技术科学的药剂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

3.1选择实用的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的实验课课堂所进行的是验证实验,书本上怎么写,课堂上就怎么做,教学方法单一,当然,这些实验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是基础,但是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变化,市场在发展,仅靠这些学生是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的。

比如固体制剂中的片剂、散剂、颗粒剂的制备,都需要经历粉碎、过筛、混合等重复性的操作内容,在实验内容设计上我们应该统筹设计。

同时,我们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尽量地考虑贴近生活的实验处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使学生了解药剂学这门课与生活的密切性。

比如液体制剂的实验内容,我们可以制备生活中常用的洗涤剂、洗发水等;散剂的制备处方选择痱子粉的制备;软膏剂的制备处方选用雪花膏的制备。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完成实验,再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2预备实验教师要认真完成。

以前我们都认为,教师预备实验只是把学生要做的实验做一遍,熟悉过程而进行讲解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新的发现,但肯定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这些内容和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

这样,不但学生的实验内容枯燥无味,而且教师的创造力就受到了约束,无法激发教师创新的灵感,阻滞了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

正所谓理论源于实践,要想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质量光靠查阅资料、阅读文献肯定是不够的。

针对这些不足,教师除了做学生实验以外还应该补充新的更加丰富的内容。

只有不断地模仿新内容,才能够在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有了自己的创新点,有了创新点才能有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除此以外,教师根据自己在新内容的指导下,可以改变学生的实验内容,使之更具有实用性[5]。

比如上面所提及的实验内容在书本上有的是找不到的。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不仅在教授的同时,其实也是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4学生反馈。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的教学,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主体,所以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够有的放矢,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4.1课后反馈。

每一章节结束前都会利用一些时间给学生总结重点内容的同时,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让每个同学写出这一章节不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写出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学生希望怎样讲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通过这一方法,可了解到学生们的心声,真正地做到“教”和“学”相结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

4.2实习后反馈。

在教学过程,学生做课后反馈的时候,他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实习阶段,而在实习过程中,则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接近于实际工作状态,与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哪些问题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解释,通过这样的实习后反馈,教师得以了解,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注意这一环节,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会有问题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将教学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总结出来,有可能就是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4]李克.浅谈医药院校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42.

药学论文选题

随着高校本科生扩招,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也逐渐明显。有资料显示,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基地比例分别为:医院54.54%,药检所9.09%,教研室、实验室为36.37%。有所增加,分别为60%67%及33.33%。所以,医院作为药学本科生主要毕业论文基地,除了以往的实践带教外,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让课题教学可持续发展,培养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药学毕业生这一新的教学任务了。20至今我们已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5篇,完成12篇的论文答辩,3篇正在进行中。作为写作的关键,选题结果决定了论文的质量。笔者想就在医院实习的药学该如何选题,谈谈一些体会。

选题有几种来源,要么来自于指导老师的专业经验,要么来自文献阅读或是已有选题的延伸和扩大。医院药学所能提供的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1治疗药物监测。

指导老师可以选择日常监测病例较多的品种之一,指导学生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与某一临床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通过整理血药浓度数据并查阅相应病历,了解药效观察指标或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药物监测在指导个体化给药中的作用。

1.2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根据临床某些疾病药物治疗决策的进展,选定某一病种有目的地进行处方动态分析,了解其中相关药品的使用变化。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是对专业书刊的查找、利用,充分了解该病种治疗策略的进展变化,了解所涉及药物的药理学和药动学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明确需要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在指导老师带教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处方调查结果,了解疾病治疗策略的进展对药物选择的影响或新药的出现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利用药物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研究这些变化在优化处方方面带来的课题。

1.3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起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网络上报。这就使回顾性分析某个医院或某个地区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变得方便,数据更加全面。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及分析adr数据,从结果直观地认识各类药品adr的发生率、adr常见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什么是严重的adr等概念。通过具体病例的研究及文献查找还可对adr发生有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这类课题研究,可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adr的发生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更高的敏感性。

1.4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开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pivas)的医院能给这类课题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收集本单位临床上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情况,特别注意中药注射剂,通过文献检索和实际工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些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实验,逐步累积药物配伍的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1.5生物等效性实验研究。

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运用hplc等方法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可延伸到上市药品的药剂质量评价研究,为医院药品遴选控制质量提供科学根据。

2.医院制剂。

2.1优化制剂处方。

这类选题多由指导老师常年工作经验所提出或新技术的应用所激发,可对于一些质量不够稳定的制剂处方进行改进,通过稳定性试验评价制剂原料、制剂工艺及制剂成品外观,优选最优处方。

2.2摸索含量测定的方法。

医院制剂药检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制定控制药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可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摸索出优于原有测定方法的测定手段。特别是需要预处理的样品,通过中间环节的改进,摸索出更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3在实际生产中摸索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对设备、制备工艺或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不断实践验证,摸索出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2.4为中药制剂的开发做前期的实验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1月颁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对于医院开发中药制剂非常有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策所给予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药制剂。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资源丰富,中医药知识储备充足并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我们可通过文献、网络获得的信息,利用医院制剂室良好的设备条件与临床医师一起充分研究挖掘我们的传统古方和经典验方,开发对于难治性疾病确有疗效的中药制剂做前期的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工艺摸索及药物配伍等研究。

2.5开发临床需要的新制剂以解决实际需要。

结合本院临床特点,与相关专业临床医生合作,根据临床治疗需求,科学制定协定处方。

3.讨论。

毕业实习期间由于时间有限,调查和能获得的实验数据有限,有的课题在实习期间也许只能完成研究工作的其中一部分,所以科室教学组应组织有较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突出的人员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等认真讨论,切实为选题把好关,做好教学计划。通过训练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基本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分析等环节培养其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及书面表达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药学毕业论文字药学论文的字集合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中医的书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读中医的书,要善于融会贯通,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

药学毕业论文

随着高校本科生扩招,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也逐渐明显。有资料显示,2007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基地比例分别为:医院54.54%,药检所9.09%,教研室、实验室为36.37%。2008年有所增加,分别为60%67%及33.33%。所以,医院作为药学本科生主要毕业论文基地,除了以往的实践带教外,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让课题教学可持续发展,培养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药学毕业生这一新的教学任务了。2007年至今我们已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5篇,完成12篇的论文答辩,3篇正在进行中。作为写作的关键,选题结果决定了论文的质量。笔者想就在医院实习的药学该如何选题,谈谈一些体会。

选题有几种来源,要么来自于指导老师的专业经验,要么来自文献阅读或是已有选题的延伸和扩大。医院药学所能提供的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1治疗药物监测。

指导老师可以选择日常监测病例较多的品种之一,指导学生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与某一临床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通过整理血药浓度数据并查阅相应病历,了解药效观察指标或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药物监测在指导个体化给药中的作用。

1.2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根据临床某些疾病药物治疗决策的进展,选定某一病种有目的地进行处方动态分析,了解其中相关药品的使用变化。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是对专业书刊的查找、利用,充分了解该病种治疗策略的进展变化,了解所涉及药物的药理学和药动学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明确需要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在指导老师带教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处方调查结果,了解疾病治疗策略的进展对药物选择的影响或新药的出现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利用药物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研究这些变化在优化处方方面带来的课题。

1.3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2004年起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网络上报。这就使回顾性分析某个医院或某个地区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变得方便,数据更加全面。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及分析adr数据,从结果直观地认识各类药品adr的发生率、adr常见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什么是严重的adr等概念。通过具体病例的研究及文献查找还可对adr发生有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这类课题研究,可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adr的发生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更高的敏感性。

1.4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开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pivas)的医院能给这类课题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收集本单位临床上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情况,特别注意中药注射剂,通过文献检索和实际工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些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实验,逐步累积药物配伍的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1.5生物等效性实验研究。

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运用hplc等方法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可延伸到上市药品的药剂质量评价研究,为医院药品遴选控制质量提供科学根据。

2.1优化制剂处方。

这类选题多由指导老师常年工作经验所提出或新技术的应用所激发,可对于一些质量不够稳定的制剂处方进行改进,通过稳定性试验评价制剂原料、制剂工艺及制剂成品外观,优选最优处方。

2.2摸索含量测定的方法。

医院制剂药检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制定控制药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可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摸索出优于原有测定方法的测定手段。特别是需要预处理的样品,通过中间环节的改进,摸索出更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3在实际生产中摸索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对设备、制备工艺或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不断实践验证,摸索出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2.4为中药制剂的开发做前期的实验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8年1月颁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对于医院开发中药制剂非常有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策所给予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药制剂。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资源丰富,中医药知识储备充足并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我们可通过文献、网络获得的信息,利用医院制剂室良好的设备条件与临床医师一起充分研究挖掘我们的传统古方和经典验方,开发对于难治性疾病确有疗效的中药制剂做前期的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工艺摸索及药物配伍等研究。

2.5开发临床需要的新制剂以解决实际需要。

结合本院临床特点,与相关专业临床医生合作,根据临床治疗需求,科学制定协定处方。

毕业实习期间由于时间有限,调查和能获得的实验数据有限,有的课题在实习期间也许只能完成研究工作的其中一部分,所以科室教学组应组织有较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突出的人员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等认真讨论,切实为选题把好关,做好教学计划。通过训练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基本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分析等环节培养其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及书面表达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药学心得体会论文

药学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药物研发、临床用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进入药学专业的第一天,我就知道自己面临着一条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路程,但毅力和激情让我一直在这条路上前进。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药学所带来的魅力和能量,也让我领悟到了许多体会和心得,今天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感悟。

第二段: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

作为一个药学生,基础学科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我们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我曾经在学习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品学兼优的同学让我经常受到激励和启发。在这里我想说的是,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是我们的必修功课,只有深入学习基础知识才能在之后的专业课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第三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佳途径。

在药学专业中,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佳途径。我从参加SCI文献阅读到实验室实践,从专业实习到科研创新,每一个的经历都让我更加深入地领悟到了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实验室实践中,我面临着许多未知的问题和挑战,但这也正是激发创新和发现的源泉所在。在实践中,我切实地感受到了药物研发和药品监管的复杂性和细节性,以及临床用药的前沿性和挑战性。

第四段:与伙伴合作,学习互助。

在药学专业中,与伙伴合作,学习互助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与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在实验室实践中,我与实验室的同事紧密合作,相互帮助。我们共同解决了许多问题,共同提高了实验和论文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我从这些合作中学会了如何理性思考,如何寻找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以及如何与人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第五段:持续学习和不断提高。

药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持续学习和不断提高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会定期参加行业内的研讨会和学术交流,关注最新的医疗动态和技术变革。我也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结语:

药学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魅力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追求卓越、持续学习和精益求精是我们必备的素质。我相信,只有坚定地走下去,持续学习,我们才能够在这个行业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药学心得体会论文

药学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是研究制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药物药理学及临床药学等方面的学科。在学习药学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

第一段: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药物的安全性是制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任何一款药品的审核、生产、销售都必须严格检查并且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药品存在安全隐患,就需要及时召回。在学习药学的过程中,虽然听过许多案例,但还是被药品安全隐患的严重性所震撼。

比如,曾经有一款制剂的药物,在因某个色素被禁用后,换了一种新的颜色来代替。可是,新的颜色使该药物引起大量的不良反应和死亡。此事让我意识到,制药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仔细、谨慎、用心才行,不可以有丝毫的马虎。

第二段:合理使用是首要任务。

所谓合理用药,即是指在遵循医学原则,以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用药史和诊疗要求,保证药品的正确使用。通过学习药学,我认为,医生和患者要懂得合理使用药物的重要意义。

尤其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药物的使用必须谨慎,不能随便用药,以免造成危害。我想到父母曾经得了病,因为不懂得用药,误将一种抗生素和另一种降压的药合在一起,导致血压降低,成为心脏源性休克。当时在医院度过两周的较劲,深刻地理解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第三段:患者应该积极配合。

对于患者来说,品牌效应、病理心理、心理暗示等因素,都会让患者疑神疑鬼,瞻前顾后。但是,患者应该学会信任医生,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主动地配合治疗。

在学习药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不少患者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和配方,或者在自认为好的时候把药停止,不仅会延长病情,还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性、耐受性等不良后果。如有疑问或者不适,请及时向医生提出,通过合理的沟通,一定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四段: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

药品的使用确实能够治病,但是,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有巨大的帮助作用。药物与生活方式的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慢性疾病患者需要控制好饮食,合理运动,保持良好心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切除慢性病肆虐的根源。药品的治疗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与生活方式指导一起完成的,只有引导患者重视生活方式改变,才能达到更好的医疗效果。

第五段:总结。

在学习药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药品的使用不仅仅是寻找最新的药品,而是要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医生和患者的配合,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也需要被加入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好准备,时刻谨记安全和合理,才能在治疗的神圣事业中尽快取得胜利。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决定着高校的办学实力,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课题,国内外各高校目前都在努力探索如何能真正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特色人才模式。当前高等院校都面临着同类院校不断增多、招生数量大量增加、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的状况,高校之间如果优势与特色体现的不突出,极易造成“千校一面”,培养的学生变为“万人一面”,特别是以中医药办学为主的、规模相对不是很大的、专业辐射面相对较窄的专科学校,在办学实力方面将失去竞争优势。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中药学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培养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为目标的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滿足中药行业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设立填补了这一空白。由于缺乏详细、规范的培养模式与历史经验,如何更好地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仍存在许多需要研讨与探索的领域。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中药学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国内各用人单位和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调研,全面了解21世纪中药学科学和中药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导向,选派相关人员分别深入广东、天津、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吉林等地走访、调研、搜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在明确目标、充分调研、凝炼特色、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注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前期趋同、后期分化”为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实际生产能力和科研能力。按“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质量评价-临床中药学服务”总体体系设计体现“宽口径、多层次、多模块”的原则,根据人才需求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具体课程设置体现“高、新、精、现”原则,反映新知识、新科技、新成果。前期以加强公共基础教育为主,后期按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个性化培养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1-3]。新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应围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开展进行,在传承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坚定中医药信念,“德”字为先,加强公德信念、提升道德意识[4];开展义务支教、“中医中药龙江行”宣传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构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

2.2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自我发展需求的学业生涯规划,遵循自我选择,定位專业学习的突破口。教师根据中药学专业和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设定讨论主题,将学生分为5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查资料、开展专题研讨,指导学生进行高校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人文素质、实习实践与效果、三创活动与成果等6方面内容进行评估,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改善以讲教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式,缩短硬性的课堂教学学时,“解放”学生,使之能遵循自我兴趣需求进行个性发展。

鼓励学生申报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为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寻求平台,使学生初步形成科研意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的中药新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实验课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使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不低于1∶1,实验的设置也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可适当调整在理论课中出现。规划专门的时间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培养锻炼学生的应用性思维。

选修课设置科学思维训练模块、实践能力训练模块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同时扩大选修课课程涉及的范畴、数量,特别是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让学生体会大背景下科技发展的力量,结合自身寻求突破。

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水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熟练、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实践性强的中药学人才。

实践以理论为基础,创新以实践为平台。传统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为主已延续多年,应彻底动摇其霸主地位,增加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理论课中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整合个别实验,形成综合性思维。

中药学类专业实习分为两部分:一是科研实习,为学生配备实习导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及创新思维,增强实验动手能力,为中药学研究打下基础;二是生产实习,学生到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践,由实习单位指定生产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对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等加强了解,为学生从事中药学生产、质量评价等工作打下基础。

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考核体系就是把原有定型的、较抽象的评价目标进一步量化、具体化,形成一整套可直接操作的、用以准确衡量与评价研究生实践实验进程与效果的操作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综合作用体系。

强化生产实践教学环节的各项考核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线。一是专业课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与生产实习;二是生产实习考核以学生出勤率、实习报告完成质量、带教教师考评作为依据;三是科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四是毕业设计和论文是否有创新,是否被公开发表、是否有新的创建。同时制定其各项考核标准,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通过为教师提供培训与进修机会、鼓励教学立项与研究、开展教学比赛与观摩等形式,积极构建教学交流与学习平台,促使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取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平台,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积极推广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力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和推广使用。为进一步整合与更新教学内容,应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水平和教学效果。

科学合理地改进具有创新性的、富有活力的考核模式,有利于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考试的改革不仅仅局限在考试形式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能够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更行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单独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并以目标管理为手段进行要求和评价,采取课堂讲授、讨论、论文写作、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1.1构建突出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多样化程度高,需结合课程特性改革创新,为不同课程灵活匹配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考试方式,探索形成多维立体的考试模式,可综合参考传统闭卷考试、开卷测试、现场面试、分组测验、课程论文等形式,从而改变“一次闭卷考試统天下”的局面。考评体系应立足于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将考评贯穿于学业课程开设的始终,使学生在平时就能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进程有节奏有层次,也变向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答水平。例如:由指导教师指导的小组作业,社会实践等评价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还能充分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发展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相促进,为培养新型高素质综合人才提供了强大的考评保障。

5.1.2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开放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命题的方式及角度决定了考试的导向,命题时应该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控制题量及命题难度、确保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增加能体现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试,提升命题的含金量,提高创新性、能力性、开放性命题的.比例,脱离考试靠死记硬背过关的旧模式,在试卷中多设开放性无标准答案的试题,鼓励有创新、有新意的答卷,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将社会实践效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以活用的综合素质,鼓励创新精神。

5.1.3逐渐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建立全程监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更新“一卷定输赢”的局面,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认定应该扩大时间维度,成绩应分散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倡导学业教学全程考试,并适当提升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认定中的比例,使考试更加公平合理。围绕不同课程在各教学阶段的特点,综合应用随堂小测验、课堂分组讨论、小组课外作业、综合性论文的形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充分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调整教学指导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的接受度。

5.1.4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建立具有进取精神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高效规范的评价管理制度是保证课程评价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完善对应的管理制度势在必。常规管理必须要严格执行,使考试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必须配合反馈改革机制和评价奖励体系来进行,以达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作用。

专业技能实践考核依据学生参与的科研、生产实践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模块式考核方式。

5.2.1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模块考核模式适用于参加了中药炮制、有效成分提取、制剂成型工艺及质量检验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岗位实践的研究生。

考核常见中药饮片及中药固体、液体剂型的生产理论、生产流程与各岗位标准操作规范(sop)。

质量检验评价、新药及保健品研发、gmp管理等专业实践考核采取现场实践考核和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达到独立完成现场采样、检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或能够组织、开展中药新产品、保健食品的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前研究等相关工作,或具备组织实施gmp管理、认证相关工作的能力。

5.2.2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模块考核模式考核学生对uv、tlc、hplc、gc等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标准操作、日常维护及简单故障处理方法的掌握。如:在中药质量评价方面,应熟悉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常规的检验操作(包括药典制剂通则的检查和附录检查法),掌握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对中药制剂进行全面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掌握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质量标准的方法学验证等内容。

5.2.3中药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模块考核模式中药药效评价:考核中药药效评价的常用方法,掌握和熟悉中药药效作用机制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整体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生物学4个药理水平上的药效研究。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和检测指标的选择;熟悉中药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毒理等临床前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药临床应用:应掌握中药药性理论,掌握约200种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用法,用药禁忌;掌握约150种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掌握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用药原则;掌握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中药应用合理性的监测方法;熟悉常用中药的作用机制;熟悉中药临床应用的管理,包括含毒性中药材临床应用的管理;要求能够积极参与临床查房,指导患者进行中药的使用,收集、分析、评价中药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

5.2.4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与应用模块考核模式掌握中药常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熟悉中药提取与分离纯化新技术、新方法,同时结合品种开发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促进中药新药创制和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

5.2.5中药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掌握药用植物的种质保存、快速繁殖、引种驯化、栽培的知识与技能;尤其要掌握常规及珍稀中草药栽培、常规与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细胞培养、组织培养等现代中药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品质评价研究;掌握中药资源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检测方法,以及利用dna指纹图谱、蛋白质图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进行真伪、品质等评价方法。熟悉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实施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宽口径、厚基础、重传承、求创新”是所有中药学工作者一直坚守的信念。坚持以人才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努力扩大学科专业覆盖面,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与基础为根基,融合现代科技教育,使中药人才发展有后劲;坚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医药学技术,使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质量保障落实到教育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提升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