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方法论文(专业23篇)

时间:2023-12-09 06:50:18 作者:笔尘

通过研究范文,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写作表达技巧和思维方法。范文三:关于教育的范文,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科学思维方法论文字

摘要:本文从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及主要手段入手,从促进环境保护、制定环境标准、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四方面论述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基于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就如何加强环境监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参考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重要性。

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和破坏能力呈现出“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饱尝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越来越突出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和担忧,树立生态理念、加强环境监测、注重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吁和心声。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很有必要加强环境监测重要性知识方面的宣传、研究和探讨。

1环境监测的概述。

1.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影响和可能影响人类以及动植物生存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代表值进行监视性调查、测定,从而掌握、研究、确定和预测环境受污染、受破坏等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行为和过程。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一般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两种。

1.2环境监测的内容及主要手段。

环境监测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规范和完善的,因此不同时代的环境监测内容也不尽相同。就当前来看,环境监测是包含“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等多环节的信息获取过程,它一般包括背景调查、方案确定、布点优化、现场采样、样品运送、试验检测、结果分析、数据收集、综合评估等环节和内容。环节监测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有三种:一是分光光度发、重量法等化学手段和方法,二是用于声、光等监测的物理手段和方法,三是主要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生物群体影响的生物手段和方法。

1.3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是综合性,环境监测对象包括水体、空气、土壤、生物、固体废弃物等综合性客体,监测手段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性方法,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时需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和情况;二是连续性,根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时空分布特点,环境监测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够获得数据,揭示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因而环境监测呈现出时空上的连续性;三是追踪性,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环境监测不能是临时性的,而是需要建立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从而实现跟踪监督和有效监测。

2环境监测对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1环境监测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环境污染因子、环境变化情况、环境影响过程进行科学检测和动态监督的活动。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有力支撑。针对前些年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发展而推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破坏日益突出等问题,就迫切需要运用环境监测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2.2环境监测是制定环境标准的重要前提。

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环标准来降低和遏制人们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制定科学的环境标准,首先就需要对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整体情况和发展态势有个全面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支撑。

2.3环境监测是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推动生态文面建设、建成美丽中国,都对我国现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监测是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标尺”,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据着基础和阵地地位。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程度,将直接影响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环境监测水平是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3加强环境监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思考。

3.1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

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经费是保障。当前,一些地方由于环境监测经费落实不到位、保障不充分,导致环境监测设备更新不及时,监测技术应用不高,从而大大影响了环境监测水平。因此,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首先需要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度调整。

3.2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环境监测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有效支撑。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和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结合环境保护理论和环境监测实践,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研究、开发和创新,不断建立完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体系,稳步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质量。

3.3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点多面广、人员配备不足的现状,一方面要注重从优秀的大学生中引进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提高环境监测领域的人才素养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更新,确保环境监测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仪器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研究能力。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环境监测网络运行机制改革并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对于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权威性、全局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科学环境监测,助力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努力把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风险和范围降至最低,这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重要任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环境监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

参考文献。

[1]万莲.浅谈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164.

科学思维方法论文

科学方法论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简称。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各门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它所涉及到的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分类、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等步骤,正体现了化学研究方法的一般规律。所以,科学方法论是正确认识化学知识的重要理论依据,又是培养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步骤。

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材、教师、学生三元素组成的。其中,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蓝本,它限定了知识的范围,控制了教学的标高,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脱离教材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但教师完全照本宣科,即使学生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也无法适应培育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吃透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地组编知识专题进行教学。

1.按知识的有序性调整章节顺序。

2.按知识的网络性组编知识专题。

1.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多、乱、杂”。难学、难记,学生视为“第二门外语”。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我们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力求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知识宏观化;零乱知识条理化。使之循序渐进,强化掌握。

此外,我们还不断地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科学思维方法论文字

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被称为是“未来最伟大的事业”。“环境保护”在现行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就是要通过环境教育,形成学生对人与周围环境关系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认识到人是自然之子,而不能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征服者,人与环境存在着共命运和互相依存的一面,要树立起在合理利用环境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的新观点,特别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环境责任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把“第一课堂”作为实现学生全面人格教育的主渠道。

在传统的《环境保护》教学中,是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与学是对立的,不能将环境保护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去,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将整个课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自主确立一个主题,并按照学生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编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结合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六月“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资料,访问当地环卫站,参观工厂,了解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处理办法,通过环境保护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把环保知识教育与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结合起来,与学雷峰、为社会做好事等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青少年护绿队,分块包管校内外区域绿地,开展护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育人效果。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强调的一点就是创新思维的训练。环境教育也要讲创新性,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环境知识的说教,要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将物质环境污染与意识环境污染结合起来,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结合起来。

要通过社会实践将环境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教育,把学校的教育置于社会之中,与社会息息相通,让学生从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生物百项活动”等社会实践,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参与中提高人格品味。这几年,学校成立了“大气监测”、“水质测试”等课外活动小组,用动、植物做试验,进行环保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但学生对环境保护理论知识还是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实践运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化。根据教学内容,可分别组织学生到各公园、街道绿地、居住区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并进行讨论,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习与观察,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知识,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德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它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而且应该融入各科教学当中。在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深入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灵活多样地渗透德育内容,使显性的知识与隐性的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把知识传授与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寓德育于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之中。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终点,既能起到检查教学的效果,又能起到对教学过程导向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环境教学的评价应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对《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了学生以往学习的被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及创新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平面设计中民族化思维方法论文

色彩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色彩都会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在平面设计中,色彩如果处理得好能够快速的新引人的眼球给人以舒服的数据享受,而如果色彩处理得不好,则会严重影响整个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带给人不舒服的感受,所以说人们都应该重视到色彩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现今色彩已被广泛的运用到了设计领域,一个平面设计的作品的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从色彩传达出来的,色彩的运用同时也对主题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色彩在平面设计中怎样为作品服务变成了重点。第一,为平面的设计提供服务。文案图形和色彩是构成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而文案和图形的关键就在于彩色能够很好地传达,从这个方面来讲,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想要获得大众的好评,首先就是要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想要吸引人的眼球,这就要求作者能够合理地充分地利用色彩来渲染设计突出设计。色彩对作品有着美化的功能,同时色彩可以起到均衡构图的作用,通过对不同色彩的运用来表达作品不同的主题,冲击人的视觉感受,加深人对作品的印象。第二,色彩在平面设计中可以点缀作品突出主题。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的设计来向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主题。一部作品色彩的应用,要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首先,彩色的设计会比单色的更加吸引人,比如同样一张画,彩色的表达出来的深度就会比单色的强烈些。其次就是要依靠色彩来突出作品,为作品本身服务。一个设计中大片都是黑色,如果这是出现了一道明亮的红色线条,就会直接将观众的注意力拉到了个红色线条上,形成颜色的对比,通过这种颜色的对比反差来突出主题。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搭配在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上都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色彩的搭配可以有效地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的可观赏性,同时注重作品色彩的搭配可以帮助观众去更好地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寓意,实现作者和观众的交流,使作品的价值型得以提升。平面设计有最常见的几张色彩搭配方法。第一,要具有鲜明性。要想让平面设计突出鲜明性,就是要求在色彩的搭配上使用的色彩数量不要过于单一避免整体的设计显得单调乏味,也要注意不能使用太多数量的色彩从而避免设计太过于花哨。同时要注意在冷暖色调的选择上要突出作品主题的统一性,在其他的例如补色的色彩调整上突出鲜明的个性。第二,要具有平衡性。要突出色彩的.平衡性,就是在作品的色彩搭配上要考虑的作品整体的和谐。使用的色彩过于单一时,可以考虑调整属性从而使作品达到明暗对比的平衡。另外还要注意色调对比的平衡,如在色调的对比过程中要对中间的色调进行衬托。最后就是要平衡色相比,要注意高透明度和低透明度或者高饱和度和低饱和度之间的色彩的搭配。第三,要具有合适性。要突出色彩的合适性,就是要求色彩的选用要和设计的对象相适应。不同的色彩会有不同的象征,不同的主题也会有与其相对应的色彩的象征,如在学校的设计中就多采用绿色和黄色的色彩,从而象征着希望和发展。不同的时代背影下的对象也会有不同的色彩与其对应,如在中国节日的平面设计几乎都会选用红色。合适的色彩运用对平面设计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四、色彩的合理搭配方法。

第一,以色相为基础的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作品中,按照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内容特点,作品的构思来确定该作品要用的色调。先确定主色调,比较适合用冷色调还是用暖色调,其次再确定作品要用的配色,让作品的主色调和配色调统一协调。然后按照不同区域进行专门的配色,行程合适色相的配色,通过最后的合成配色以达到设计最想要的效果[1]。第二,以明度为基础的色彩搭配。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搭配都有特定的规律和特点,不同的色相有不同的明暗程度,色相之间的变化可以控制色彩的表情,同时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冲击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较高的明度可以让人感觉舒适明朗,干净积极,而相对较暗明度的色彩会让人感觉严肃神秘甚至是沉重苦闷。介于其中明暗度之间的色彩就会让人感觉柔和端庄舒适甜蜜。所以明暗程度的搭配影响着观众的整体心理感受。[2]第三,以纯度为基础的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中对画面吸引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运用就是色彩的纯度。色彩的纯度越高,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就越强,所以一部作品要想变得冲击力巨强,就要使用纯度特别高的色彩。[3]色彩越鲜艳活泼就越会容易新引人的注意力,所以如果想要作品的冲击力减弱就需要将色彩的纯度减弱,使色彩趋向于平和缓慢。总体来说就是,如果要明确突出主题就选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如果只是起到陪衬的作用就应该选用纯度较低的色彩,以使平面的设计达到平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色彩运用在平面设计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可以很好地为作品的主题服务,运用不同的色彩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甚至是强烈的视觉冲击。随着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色彩搭配,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2]姚豪杰,郑红光.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搭配[j].包装世界,2014(03):17+19.

[3]孟楠,洪莹.分析包装色彩搭配对平面设计的影响[j].中国培训,2016(07)2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妇产科学教学方法论文

护理工作实为当代医疗工作领域当中的重要内容。

近些年来,因医院护理质量不到位所引起的医患纠纷事件屡屡发生,全社会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护理工作也由此成为了当代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

妇产科作为一个特殊科室,孕产妇都具有着其相应的特点,护理质量直接关乎着母婴安全,因此保证护理质量的意义重大。

只有充分明确妇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制定并执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而最大程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母婴的安全。

以切实提升妇产科护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进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安全隐患。

临床护理措施。

服务质量。

在新时期,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由此开始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也就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这样的要求,也就成为了现代医疗机构的竞争力所在。

护理科室,是服务患者的一线科室,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着基本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实践护理能力[1]。

妇产科患者具有着特殊性,尤其是孕妇,更是处于脆弱时期,通过改进临床护理措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进而保证妇产科患者安全隐患的最小化完全是医院妇产科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明晰妇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以此来寻找更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从而为提升院内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依据。

1.1护理人员方面。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护士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护理经验不足、技能不达标等[2]。

诸多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护理过程中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反应不及时,延误了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提升了院方的治疗难度,诸多安全隐患也就因此生成。

1.1.2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缺失:当前,各医疗机构收治的妇产科患者数量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大众对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要求均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

尤其是妇产科护理人员,更需要每天面临繁重的工作任务,快节奏的工作使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身心俱疲也就成为事实[3]。

科学思维方法论文

一、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而进步的,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也随之加深。科学从问题开始,并通过问题的转移而进步的模式给人以启迪,从而发现新的理论。可以说,问题就是科学的血液,就是科学的生命。即使我们已经证明某问题为不可能,对科学的发展照样有益,如永动机的否定导致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就是明证。有时我们对旧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时,新的问题往往随之而生。问题的逻辑告诉我们,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有些人茫然无知或者对现象熟视无睹,是不可能提出问题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种见解是何等的深刻!提问题的本身就意味着创新性思维的开端。问题提的不好,说明认识还不够完善;问题提得好,则意味着已确定了一个正确思维的方向,剩下的问题就是结合有关知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了。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有关背景知识,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各个序列进行正确的衔接和结合,并且要决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使用怎样的推理和论证。

二、为使对问题的研究更合乎逻辑,还要谈及问题的分类及其解释。问题的类型不同,其解释程序也就有所不同。问题是科学知识的助产婆。不管是哪类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科学知识宝库。科学知识总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与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轨迹丰富与增长的。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而进步的。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加。纵观人类历史,后一代人比前一代人提出的问题要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式与手段等要长进得多。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必然包括先前知识的运用、实验的设计与调整,以及各种试探性的假设的采用、评价、筛选、修正等环节。在此期间,逻辑推理可以用来发挥思维的功能,确定需要什么信息和如何得到这种信息或者接受信息的反馈,而思维的功能必将把这些推理或信息的逻辑处理联结成有计划的步骤去实现科学发现的目标。

三、科学发现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认识过程,不能指望轻而易举便可达到目标,必须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并充分地利用这一反馈,才能不断修正和调节自己的认识去实现科学发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反馈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信息反馈就是把输出的信息再反送回来,以便与原来的目标值加以比照,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通过调节被控制量或操作量,使过程状态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趋势。这就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一般机制。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所得到的材料和结论以及自己和他人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可以看作是反馈回来的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是科学研究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首先,反馈回来的信息能否定原先的假说或思路,从而重新调整思维,使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思维少走弯路。再次,反馈回来的信息启迪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以使整个思维过程能抓住这一关键,进而达到问题的解决。最后,反馈回来的信息可以为我们提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从而为我们的思维开辟新的路径。综上所述,创新性思维必须在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前提下,灵活地运用各种逻辑思维方法,才能有所发现,取得丰硕的成果。科学发现一般从问题开始,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想象的翅榜并借助于有关背景知识,进行逻辑的加工思考,启动创新性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提出的问题,逐渐丰富知识宝库。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有待于新的科学理论思维去解释与说明。创新思维的逻辑就是如此。

按照“创新”的定义,“创新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价值??。创新不只是发生于组织之间的某种事,而是组织以外的一种变革。创新应以它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因此,一个工商企业中的创新始终必须以市场为中心,如果创新以产品为中心,很可能产生一些‘技术上的奇迹’,而报酬却另人失望。”(这相当于将技术发明专利束之高阁,实现不了市场价值,这也就说不上是创新。所以,创新不是以科学中的发现或技术上的发明作为其标准,而是以实现市场价值为其判别标准。

这中间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发现或发明的成果与这些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别,而恰恰是后者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它要求付出的劳动以及所花的代价比前者(即发现、发明)要大得多,困难得多。《科学时报》2002年8月14日有一篇题为《从企业为主体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文章中说:“据统计预测,浙江省专利技术和产品的实效率以40%,其中宁波、温州、台州、绍兴等市高达50%以上这是该省把专利工作作为事关全省发展全局特别是技术创新大局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来抓的结果。”(如果把专利的发明与使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创新两者混淆起来,在实践中就有很大的危害性,人们误以外有了发明就有了创新,其实相比之下后者要难得多。如果认识不到在一点,那么技术发明的转化率低下是必然的。

创新的内涵十分丰富,之中包括观念创新,规制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等。观念创新可以解释为“以新的观念代替旧的观念,改善观念结构,用改善之后的观念结构,用以指导个人行为和正在进行的机构活动”,“其结果可以反映人及群体的进化在意识形态上的积淀,形成思维定势,稳定地指导人的行为。”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描述观念创新,只有通过对规制上的改变,技术上的突破的观察,才能窥探观念创新的“良苦用心”。观念创新对生产力的促动并不见得非要建立在规制改变或者技术突破的基础上。然而,规制创新或者技术创新必然是在观念创新的前提下实现的。总而言之,观念创新和规制创新、技术创新之间同样表现为源与流的关系。

斯蒂格利茨教授在《创新的制度设计》一文中,对于专利制度、奖励机制和政府支持这三种创新机制曾作过这样一个比较:“专利制度在研究项目选择上是分散性的,由研究人员自我选择,彼此缺乏协调;其筹资方式将带来高度的扭曲和不公平;诉讼风险较高;对创新的激励很强,但存在扭曲;推广的激励比较有限;交易成本较高。奖励机制在项目选择上也是分散性的,缺乏协调;比起专利来,其筹资较少扭曲性,也更为公平;诉讼风险较低;创新激励强,且扭曲程度较轻;推广激励很强。政府支持方式在选择项目时,是由官僚系统决定的,但可以得到更好的协调;其筹资最为有效,诉讼风险也最低;如果政府以社会福利为目标,其推广激励也很强;但是当研究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义时,这一方式就难以运作。”

斯氏认为应建立奖励制度以及由政府支持创新活动,许小年教授则如是反驳:“如果是事后奖励,市场其实是最有效的机制。资本市场使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对于刺激创新而言,这样的奖励强过所有的高科技证书和委员会颁发的奖金。如果是事前奖励,则必须回答‘奖励谁’的问题。在技术的商业应用未经市场检验之前,任何委员会或个人都无法确知创新将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汽车的大规模生产是一项重要创新,哪个委员会准确地找到了亨利福特并给予奖励?市场经济中,创新的主体从来就是企业和个人,他们所需要的外部支持,不是什么委员会的认可或政府的资助,而是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过程的诸因素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征,下面我们来谈谈创新的事例,如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创新”不应该“唯新是举”。有些人以为只要我们这里没有的东西就是“新”,就是好东西,似乎没有什么是非标准,即使有也是一些歪道理。比如残暴的斗牛表演本来就没有什么娱乐价值,能够给人眼球刺激的是惊骇恐吓。因为这个项目西方有,我们没有,就是新的。即使西方现在也有很多人反对这项残酷无情的表演,而我们的北京市西城区领导人却认为这是一件新宝贝,要不惜巨资兴建亚洲最大的斗牛场,把这种西方快被淘汰的垃圾文化搬到祖国庄严的首都北京来。这种不加鉴别的“拿来主义”,已引起国人的强烈关注和评击。的确,我们的社会,也没有这样的“创新需求”。

这种“唯新是举”的观念,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去年南京市公安部门出台了一个“廉政金”的制度“创新”,就是在公务员已经取得了应得的报酬的基础上,每年另外用公款给每人存入3000—5000元的钱在退休时一次性可领取20—30万元。如在职期间违规犯纪受到处分的,则相应扣减或全部不给。据说这是规范公务员廉洁从政很有效的“灵丹妙药”。是否有此奇效暂且不说,单就这笔巨大的开支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况且奉公守法、廉洁从政是对公务员的起码要求,是写进了“公务员条例”的,难道也成了市场经济中的商品,要国家和人民拿钱去买吗?群众中也有违法犯罪的,为了使他们不犯法,是否也应该给13亿人的每一个人都设一笔“守法金”呢?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现在这种“廉政金”制度,因为是自己制定,自己执行,自己受益,有不推自广遍地开花之势。因此,我们的社会更没有这样的“创新需求”。

创新肯定是要创新的,而且正在鼓励亿万人民大创特创。不创新,社会就缺乏前进的活力,各项社会事业就不能更快地发展,各种人才就难以大量地脱颖而出,“全面小康”就难以实现。但在百花盛开的创新时代,还必须给“创新”者设一个铁樊篱,那就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承前启后地创新;创新,绝不能违背人民的意志,不能违背神圣的法律,不能丢掉我们优良的传统,更要问一问“三个代表”答应不答应。只有用这样的标准去创新,才是我们社会所欢迎的“创新需求”。相互影响把科学信息社会推向前进。

科学思维方法论文

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2013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学哲学、用哲学,是党的一个好传统。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着社会性质和基本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只有把这两对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今天,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也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生产关系也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必须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真正的英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事业。要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现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对许多问题的阐释让人豁然开朗。我们要认真学习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总是善于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出恢宏的战略思维。他强调,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要视野开阔、胸襟博大,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要增强战略定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他关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回顾分析,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精辟阐释,关于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点,关于如何评价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深刻论述,都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思维,给人以深刻启迪。***总书记还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比如,在论述改革问题时,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时,强调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阐述全面深化改革时,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在阐述社会治理时,指出“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毛泽东同志说过:“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也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是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把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充分、更周详,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经常开展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调查研究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要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做工作、干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应该肯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广大党员干部都是想干事的,都有干事的热情,都想干出一番事业,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但现实中,我们也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地区、部门换一届领导,就要推倒重来、搞一个“兜底翻”,领导干部为了显示所谓的政绩,另搞一套,空洞的新口号满天飞。到头来,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这是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相符的,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的。因此,***总书记强调发扬钉钉子精神,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朝令夕改,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总书记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干事业不是做样子,不是做表面文章,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发扬钉钉子精神,还要建立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跑官要官的干部、不仅捞不到好处,而且受到批评和惩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开拓进取谋发展、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实践,新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二是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三是学习党的历史,四是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其中,重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管方向、管根本、管全局的东西。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重点又应该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掌握方法的重要。思想方法不同,对理论的理解就不同,对形势的判断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就不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就不同,实践的结果就不同。因此,思想方法是否正确,对于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带领人民走对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其次,要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妇产科学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学科组成的一部分,该门学科的独立性、实践性强及其特殊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大,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差。我对教学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作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1.理清学习脉络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殖调控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在课程学习中主要是要理清学生的学习脉络,让他们先弄懂他们学习的这门课程到底讲述的是什么。

整个妇产科学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是整个妇产科学习的基础部分,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第二部分为产科学部分,主要讲述与女性妊娠、分娩、产褥相关的各种生理与病理情况,包括了从受精到着床,从胚胎发育到胎儿成熟,从分娩到产褥的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第三部分为妇科学,讲述了女性在非妊娠期的与生殖器官相关的疾病;第四部分为计划生育,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了这些脉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学习。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由于临床实践少,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容易倦怠,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各种模型及器具。学生的实践经验少,利用各种模型及器具等直观教具能快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教师在讲解女性生殖系统时可利用骨盆、女性内外生殖系统的模型可帮助学生了解其组织构造;讲解胎儿时可使用胎儿模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讲解分娩机制时可配合使用骨盆与胎儿模型,通过胎儿在骨盆各个平面的转动使学生更快速地理解胎儿的转动动作,简单化许多复杂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2板书的合理利用。板书在课程讲解中极为重要,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板书不宜过多,主要是写明课程流程与标示重点内容。此外,书上的插图多为黑白,图片内容较繁杂,加之插图亦不全面,通过不同颜色的粉笔,凸显出图片的层次,边讲边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如讲解“子宫体的组织构造”时,可用不同颜色分别画出粘膜层、肌层及浆膜层;讲解“受精卵的形成、发育及着床”时,可标示出受精卵着床后胚胎与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的关系;讲解“子宫肌瘤”时,可用不同颜色画出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肌瘤临床表现的异同。所以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问题,板书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平面设计中民族化思维方法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当今社会最新的宣传媒介,平面设计也随之而来,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为了让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人类的发展文明,体会老一辈人的艰苦生活,国家开始大力宣传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并且将文化融合到平面设计中,以让老人、青年、少年等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接受。

现如今,国家经济的卓越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平面设计带来的视觉与感觉上的信息表现,但我们看到的大多都是由西方传递过来的宣传形式和设计表现,并没有我国自己创新出来的产品。因此,我国需要策划出具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来进行宣传。本文就多个层次分析与探讨平面设计中的民族文化表现。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史上的产物,是民族发展过程中最直接的代表。它所具有的渊博的知识,是通过五千年的历史积累沉淀下来的,代表着我国的历史文明。在民族文化中,我们拥有独立的语言、象征的图像、有趣的历史故事以及民族代表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人类也舍弃了很多原本的民族特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国内就有很多关于历史文化的旅游景点,如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大帅府、老北京等等,并且里面还设有关于历史文化的演说和故事讲解,这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历史的求知欲和研究的好奇心。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平面设计中,不同的历史产物用于平面设计可以代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递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而随着它自身的发展,也使平面设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1]这说明,在平面设计中,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2目前平面设计的形式与存在的特点。

(1)平面文化整体没有规划性。最开始应用平面设计时,是从国外学习进来的,带有国外的特殊性,并且现如今国际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国际交流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这就需要我国结合自身国情,发展属于我国的平面设计。还有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喜欢国外的节日,国内的传统节日渐渐地退出人们的生活。这时就需要运用新式的信息传播手段,也就是平面设计,来有效地宣传国内文化,让人们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坚持发展国际文化,使人们在传承国内文化的同时,学会接受国际交流。

(2)在发展中丧失原有的文化。现如今的社会,年轻人越来越追求个性,想要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人生。但有些领域并没有对个性进行良好的发展,对个性这个词并没有完全理解,导致在一些方面上缺乏了对个性的`真正诠释。尤其是平面设计的领域上,有一些设计者太过于强调个性,而丧失了原本的文化特征,虽然设计很特别,但很多人看到这样的作品不能与作者达到共鸣,也就没有了宣传的意义。

(3)创新意识不够完善。在新世纪的发展里,我国一些比较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将代表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合到广告、报纸、书本封面、包装袋以及产品标识等中进行宣传,利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与历史发展史的悠久。虽然这为人类文明发展又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也为有心之人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

在平面设计当中,有很多是运用民间艺术来获取元素,并且被设计师应用到平面设计当中。这样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还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更为人们所接受。因为相同的艺术气息与熟悉的符号、文字都可以让人们联想到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文化。[2]设计师贴近生活地获取元素,设计出的平面设计更具有民族本身的意义,不仅可以加大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还可以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式平面设计,拥有自己语言的特点。所以,引用民间文化对于设计来说是有可行性的。在传统的民族文化里,中国设计的宣传理念是有讲究的。就图形、色彩以及布局上来说,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就是要对称。例如,在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买对联、贴福字。我们在买对联的时候,没有人会买单数的对联,因为在贴对联时要求的是在大门的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还有在买福字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每个福字都是在纸张的正中间,并且是对称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在过节的时候有,一些民间的艺术文化,如脸谱、剪纸等,都是具有民族意义的图案,它们都有对称的特点。所以说中国在传统文化里就有关于美学的体现了,而这些都是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实践中沉淀下来的。在现代社会中,设计师通过提炼出其中经典的部分来进行平面设计,并且结合中国的文化,将那些有意义的图案和文字进行宣传。这对于历史的发展也是有特殊意义的。

4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实例运用。

自古以来,婚礼都是一件让家人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喜事。而在古代,人们更是创造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囍”,让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人们看到这个字,就可以联想到婚礼,渐渐地,“囍”这个字就成了婚礼的代表。所以,现在很多平面设计师在考虑有关婚礼的设计时,第一联想到的就是“囍”字。例如,现在婚礼上的ppt制作,喜糖盒的包装,或是婚礼的喜帖。除了文字的运用,中国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在自己的作品里还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理念。例如,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方面,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非常的大。靳埭强的海报作品透露着一股浓郁的东方神韵,他的作品所展现的中国传统色彩雅淡而端庄、简洁,毫无纷乱之感。其作品中经常运用大面积留白,构图简约。这种构图方式正与国画“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构图理念相契合。靳埭强在其作品画面上经常运用水墨元素,笔和墨描画出来的并不是具体的图形或文字,只不过是毛笔在画面上游走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抽象形态。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仅被应用在海报设计上,在书籍设计、标志设计等其他很多设计领域中都应该被广泛应用。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刘昕.平面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27.

[2]赵丽丽.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2014(08):108.

[3]李雅萌.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j].中国包装工业,(z2):49.

妇产科学教学方法论文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兴起,各个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是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等的有效利用,将其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可能。

尤其是目前正在兴起的“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热潮,更是对传统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我校教学条件和学习条件的不断成熟,通过将微课以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妇产科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转型。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理念,它要求实验教师大胆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反映现代社会主流的创新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会学,让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建构学生知识创新和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基础,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现在多媒体技术进入妇产科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极大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

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初步认识到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只是局限于表浅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将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能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难以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化问题。

2开展微课的可行性及优势。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创建了互联网校园,实现了无线网全覆盖,这为互联网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现在的学生学习条件明显提升了,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有的学生还有电脑等设备,这为微课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微课是一种微型课程体系,其教学目标明确,对教学内容必须精选,通常只针对一个知识点,主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常考点或者容易出错的知识点[1]。

教师需要先明确各个章节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然后紧紧围绕各个章节相关知识点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编写脚本,再利用相关软件录制视频,其时间控制在10min之内。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进入医院,进入工作岗位后,缺乏临床思维能力,没有足够的创新性,能力有限,不利于个人以及医院的发展。

3.2微课教学使教师地位由主体变成主导。

而教师则主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主体变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具有真正的把握和驾驭能力,这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把这样的课上好,不仅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将教材吃透,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从而得到更好的教法。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以什么作为切入点,如何更好的掌握好课堂,这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更加有效的'驾驭整个课堂,才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才会游刃有余,才能够轻松自如。

3.3微课教学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每一个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精,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可以适应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受到学生的欢迎[2]。

这样学生在真正上课之前会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有所了解,并对其进行思考分析,如果有自己尚未理解明白地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听讲,也可进行相关提问,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这样如果有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尚未掌握,可以通过课下看相关微课视频,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3]。

并且,无论是哪个章节的内容,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无论在教室还是家里,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到很轻松,对知识点掌握的好,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汲取知识,学会动脑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将来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一旦遇到问题也会积极的进行自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3.4存在的问题。

还要求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能力,比如微课的录制、对于相关软件的使用、后期剪辑、加工等,要求教师能够利用现在的互联网,通过相关软件制作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微课[4]。

然而很多教师对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好,因此,可以通过外出培训、进修学习等方式[5],提升教师的带教意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行微课教学,将各个章节的微课制作好需要教师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可以进行团队合作,将制作任务进行分配,利用假期以及平时的空闲时间进行,有助于微课教学的顺利开展。

因材施教,有助于将共性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从而使教学能够适应每个同学,而且,

微课教学使课堂教学不再受时间、地点以及人员的限制,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3]丁晓洁.浅析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开展微课教学[j].学苑教育,(20):66.

妇产科学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

课堂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点。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教学有助于将共性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适应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微课教学。

平面设计中民族化思维方法论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受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我过设计的发展也逐渐向世界现代化靠拢,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慢慢的消失。放眼望去,在我们过许多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有很多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如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就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图腾文案—祥云,设计师充满智慧的将极具代表中国的图案运用到世界的舞台上。20北京奥运会会徽在设计上也是汲取了中国印章的纹样,传统的北京书法字体,都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并很好的在世界舞台上进行了展示。还有我们众所周知的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香港设计师也是利用中国古代铜币的图案与现代化、充满商业气息的银行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中国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态推向了一个高度。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近些年随着平面设计专业在我国各大院校的相继开设,使其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一个设计的学习着在向着世界现代化设计看齐的.同时更有义务将中国辉煌的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展现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之中。

平面设计中民族化思维方法论文

21世纪是信息化的设计,是看图的时代,平面设计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的时代,更多的是为产品而竞争,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品牌有力的宣传标志,也是平衡其所代表产品的成败的重要指标。我国年轻人过“洋节”胜过了本土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丢失。那么商家更多的看重的是产品效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等一系列电脑绘图软件工具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平面的工作效率而且也加大了设计的生产量,同时也更好的对产品进行了更高水品的表现。然而盲目的崇拜国外的优秀设计忽略本土设计,也是在现代设计中所存在的客观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面对技术方面的饿冲击和面对西方优秀设计的影响,如何在适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同时这是我们怎样使我们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更恰当的应用到我们的设计当中,每一个从事平面设计行业工作人员所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正面挑战。

4结语。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尤为珍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图形艺术、色彩表达方式以及意义象征都能给我们的设计带来很多精彩的灵感,我也希望更多的从事平面设计的工作者都能把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作者:苗甜关梦盼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培养环境科学综合能力的方法论文

环境科学综合能力应包括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环境科学观、环境科学的思辨能力、应用并创新环境科学技术等能力.也就是说既包括掌握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包括具有污染物监测与分析、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初步能力,既具有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能力,又掌握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技术,了解环境科学发展动态等.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设立了专业基础课《环境学概论》、《环境监测》等课程,侧重从环境科学和地学的角度对学生环境科学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今后学生的工作均有可能从事与环境科学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如果从事教育工作,其影响效果具有类似等比级数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具备环境科学综合能力更为重要.

环境科学本身科学体系庞大,知识内容异常丰富,如果仅仅停留在以讲授和继承前人的知识积累为主,有限的课时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上述任务.因此,鉴于环境科学的特点,应该调动学生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对课程进行设计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方法.包括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以及重新设计教学中的知识结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让学生重点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结构与基本方法,并为其留下思考的空间.除课堂教学外,大学的教育过程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决不能仅放在知识学习的层面,应该侧重学习发现科学技术知识的途径上.也就是说,环境科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环境科学的能力与方法.首先,在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探求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具体过程是:提出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影响这一问题的诸原因,分析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如在讲授全球环境问题时,学生在过去的教育中多多少少听说过,如何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下深化,既不是重复,又学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讲授每个具体环境学原理问题时,按此思路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注重学习方法,课程内容分为基本内容和相关拓展内容,由于环境科学的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重点讲解基本内容的特点及思路,拓展内容则让学生寻着已有的思路.采用对比法将不同环境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其特点、原因,在分析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新的思路.即使有些环境问题没有涉及,或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学生都不会感到茫然,而是有一套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环境科学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老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实现交互式教学.新技术的发展改变着知识传播的方式,要求教师具备利用新技术的能力,要求老师以平等的、谦虚的态度来组织教学活动.具备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穿针引线的主持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按照上述思路,除日常课堂教学外,还从多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综合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2.1通过实际作业。

培养学生环境科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环境学建模和如何使用模型是《环境学概论》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对模型敬而远之,过去教学中,学生只能达到了解知道的程度,对模型的理解不深,更谈不上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尝试通过实例作业的方式改变这一状况.学生已经学过高等数学的有关内容,同时具备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如何使其有机结合,是问题的关键,为使学生对环境学模型的了解深化,使学生不仅对理论理解,更能从定量角度完善对环境学的认识,在讲完大气环境后,布置了一个需要通过模型计算得出结果的实例,开始学生感到较为茫然,不知如何下手,通过引导结合教材介绍,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到模型的使用过程中,并能够查图、查表,确定参数,模型计算,并发现了不同的方法.通过这一实例,学生不仅消化理解了课堂中讲授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学研究探索的方法,掌握了环境学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有可能会提出创新性的方法和思路.达到了较高的教学目的.通过这一实例,感觉到环境学的教学难的是将内容落到实处,如何使学生有更多的实际锻炼的机会.如果概括性的讲一讲,学生能力锻炼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2.2通过综合实习。

环境科学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都是实践性较强学科知识,这就决定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都应包含有实践教学的内容.在《环境学概论》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日趋成熟,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日益完善的形势下,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还较为薄弱.因此,如何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是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尝试性地在教学中安排一次到二次“环境实习”.主要实习内容既包括自然环境认识,又包括人为环境调查,既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又包括环境治理技术方法.深化所学专业知识的用途,了解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的联系与区别,体验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多样性.经过连续的探索和改进,证明环境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对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具有明显效果.使同学有接触环境、认识环境问题的机会.例如安排了水体环境综合实习,认识水环境及功能,认识北京水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良水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北京对改善水环境所做的努力和存在的问题.重点认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对人类重要性、人类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实习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实习,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组织学生做好有关准备工作,让同学明确水环境综合实习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让学生直观、形象、有效地了解实习地区的环境概况和实习内容,要求多看、多听、多记、多问、多思;同时保证人身安全.聘请生产、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和实地现身说法,使同学们直接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环境的技术方法.实习回来后要求针对北京水环境及废水资源化问题写出调查实习报告,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实习的全过程,觉得有的可写,有的同学还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在学生的报告中具体全面地对北京市的污水量、排放水系、目前处理能力、北京市污水处理厂分布及处理能力、污水处理厂进出厂水质指标、do、bod、cod、ss、n、p,投入与维持费用,出水使用情况,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社会效益、污水处理厂使用的处理技术、级别、工艺流程、体会和感受、看法、问题等.学生都感到此次实习是课堂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增强了对北京水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和深入思考水环境问题探索,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如果遇到其他的环境问题,学生也会具备相关的环境科学能力.

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教学活动,使同学们加深了对环境科学性质的认识,增强了环境意识,激发了学生探索环境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实习奠定基础.

2.3通过教学录象、光盘等直观手段。

为增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全面了解,特别是不易直接观测到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的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公害等,使学生增加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观看教学片,教学录象带、光盘,使学生感到环境问题是随时随地的出现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具有环境科学思维的敏锐性.

2.4通过观察、实验。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是基本的科学能力,其他科学能力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针对不同课程着重发展不同能力的思路,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较为紧张的课时中尽量安排实验、实习.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环境科学的方法.在实际实习中,每2~3名同学为一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使同学们亲手验证和体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亲眼目睹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治理技术方法,验证书本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和创新知识.实验完成后上交的实验报告中应特别增加相关分析一项内容,分析与此实验有关的方法、问题,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以巩固实验结果,使所学理论更为系统化,深刻化.

因为在环境监测中,实验项目繁多,方法差异较大.在有限的学时中如何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环境监测中的方法是教学中较为难以处理的问题.在实际教学摸索中,逐步探索出了以典型实验代表一类方法的教学模式,即选择较为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教学,此方法代表某一类环境要素和某一典型的监测方法.教学中注重强调此方法是一类方法的代表,而不是就事论事,为做实验而做实验,使学生既掌握了一个方法,又能够触类旁通,同时比较其他方法异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的放矢.

2.5通过环境学论文和毕业论文。

写作论文是锻炼学生科研能力的很好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和写作能力.环境学论文的选题应结合实际,以揭示有关环境规律、解决现有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为目的,只要是环境科学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都可作为论文选题的范围.学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文献,了解选题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基本情况,尽可能使选题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可行性.论文工作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锻炼,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部分论文的写作还要通过社会调查、实验分析、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充分考虑实验室条件和现有物质条件,合理安排,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要求反映作者对所探讨课题有新的见解.通过资料收集、考察或者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科技小论文.

2.6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校园的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应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为提高公众和师生的环境意识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例如,在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环境日,在学生会、团委的组织下,学生积极参与,制作展板,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相关的资料,印制相关的宣传材料,通过宣传活动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在不同的校区设置的不同的宣传活动区,培养学生关注全球环境的同时,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同时教育他人也如此,扩大了学校教育的范围;使学生可以在校园活动中应用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更加对环境问题关注,提高了学习兴趣,稳定和确立了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归纳总结和思辨能力.

3结语。

经实际多种途径的使用表明,环境科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适当,教学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直观,教学效果显著.总之,环境科学综合能力的含义十分丰富,与之相关的培养途径也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方法综合使用,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培养环境科学综合能力的方法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篇课文,有多种读法,可以出现多种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如教学古诗时,通过看图,展示观察能力的个性;品词析句,展示理解能力的个性;凭借想像,展示思维的个性;朗读竞赛,展示口语交际能力的个性;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展示设计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个性。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个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理想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二、调动全员参与,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的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一课,新课伊始,有个学生质疑“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妥。原因是,借要在征得别人同意的前提下,使用后归还,而文中产箭既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也不需归还,这不是‘借箭’是‘骗’箭。”话音刚落,课堂上举手的一大片,学生跃跃欲试。此时,这位老师便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用“借箭”是可以的。因为船射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相的箭”,这不是说箭收到了表示感谢吗?有的学生则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这不是真心感谢,而嘲讽,意思是:曹操,你上当了,白白损失了士万多枝箭。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借”字含义深刻,诸葛亮得到这十万枝箭不是不还,是“有借有还”。多数学生认为:“骗”字含贬义,用了“骗”就人世间影响诸葛亮的形象,这个借字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以看出他是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从这一教例可以看出,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大胆放手,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会一步步形成和提高的。

三、优化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1、组织调控。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式。尤其是探究性合作学习更讲究这一点,不仅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还需人数适宜,搭配科学,组织得当,这样的小组合作利于激发兴趣,引发思维火花,形成竞争机制,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2、激励竞争。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讨论,则显得更能激起学生生命意识的欲望。如教学《长征》一诗时,为了突现探究性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时,课末设疑:中国工农红军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艰险,深受世人称颂,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世人是怎么称颂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探求欲望促使思维火花的碰撞,此时此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性立即产生。不多久,各小组的代表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各种新奇有趣的学习效果都产生于小组中每位同学的优势,真正实现共同探究学习、共同提高探究能力。

建立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阶梯。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资源,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潜心挖掘探究资源,精心设计探究内容,加之教学上的有的放矢,持之以恒,未来的希望就属于今天的孩子。

论培养歌唱艺术表现力的科学方法论文试论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

一位优秀的拉丁舞选手不仅要用非常标准的动作来表现拉丁舞各舞种的动律,而且还必须要与自己内心对舞蹈内容的感知相配合,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将舞蹈的美展现出来。拉丁舞选手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获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给观众带来观赏乐趣。在比赛中选手的艺术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可以看出你到底有什么样的功底和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选手。艺术表现力就是在舞蹈时舞者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感觉上的能力,它是一种美,能够吸引观众,一个表现力强的舞者,不但可以跳出完美的舞蹈,还使自己更有自信和魅力。我国选手的艺术表现力跟外国的差距很大这其中存在很多原因,通过对本论文的调查研究,找出差距,从客观、主观反面进行论述,得出影响我国拉丁舞选手表现力的制约因素,从拉丁舞基本功的培养、舞伴间的配合、提高选手艺术修养等多方面对目的进行论述。通过论述我们学习了很多方法和对策,从而缩小与国外的差距,获得优异的成绩。

2拉丁舞的发展趋势。

从拉丁舞的起源到现在,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一年又一年的变换,发展到今天的风格,其中的过程也是精彩激烈的,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服装、音乐、技能方面都有了进步和发展,随之它的竞技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伴随着拉丁舞竞技水平的提高,群众学习拉丁舞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起来,这大大推动了群众性拉丁舞蹈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选手必须加强自身的技能水平,越是难度大的动作越应该努力达到,在技术水平上也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这更需要每一位选手必须认真刻苦的锻炼自己。拉丁舞选手要想非常完美的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并在竞争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提高身体素质成为了拉丁舞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果你的舞蹈具有了感染力,说明它是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的,在音乐的配合下动作得到发挥,把自己的个人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所有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美,美是舞蹈艺术的精髓。形式及思想情感内涵是舞蹈艺术尤为注重的。舞蹈本身就是美的,我们通过肢体将感觉由内而外的延伸把姿态展现的更加完美。人的表面动作做好了,再跟自身的精神气质结合,那么艺术表现力就能更好的表现出来。

舞者是通过各种展示主观美感意识的过程来体现舞蹈的艺术性。形体的训练对舞蹈帮助非常大,舞蹈是门艺术,它需要形体运动来表达出来。也许每个人的舞蹈艺术表现力都是不同的,对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文献中对它的记载也是不同的。舞者是通过动作、表情、身体延伸、对音乐的感觉等来展示主观美感意识的过程来体现舞蹈的艺术性。加强对拉丁舞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了解它们的舞蹈风格、文化背景、审美取向,将舞蹈的内涵通过肢体表现出来,并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才能不断提高舞蹈表现力。舞者感染观众并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力的重要因素就是面部表情及动作的表现。舞蹈表现力涵盖指欣赏舞蹈的能力和对舞蹈理论知识理解的舞蹈素养和表现舞者的自信心、意志力、注意力的心理素质等。

3.2影响我国拉丁舞艺术表现力的主观因素。

通过表1和表2可知:影响我国拉丁舞艺术表现力的主观因素有:1.人文素养。人文修养即选手通过自身对拉丁舞各舞种风格及特点的了解,并将自己对各舞种的理解在舞蹈中展现的过程。拉丁舞的五种舞蹈起源地各不相同,因此选手们就需要了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还要了解他们的审美标准、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还要了解其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并对不同舞种所要表达的内涵加以揣摩。2.音乐修养。没有音乐的舞蹈是枯燥无味的,那就要求我们在舞蹈中加入音乐的配合,不同风格的舞蹈音乐不同,但是同一风格的舞蹈它的音乐节奏都是一样的,我们在平时要积累经验,争取深入到音乐里面,在这方面进行提高。3.艺术修养。我们说艺术肯定是神圣的有魅力的,拉丁舞的各个方面都掌握了,通过舞蹈表现出来,争取达到我们在艺术方面的修养。

艺术都有审美性、创作性的特性,也是艺术最根本的特性。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就是在一定的动作下,加上节奏,进行连续性动作,看起来特别有连贯性。把情感、韵律、视觉等因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也是增强选手表现力必不可缺的方法,也可以说这事必须的。

通过表1和表2可知:影响我国拉丁舞艺术表现力的客观因素有:1.专项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对艺术表现力是很重要的,在舞蹈中有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需要我们完成,要想达到效果发挥艺术表现力就必须具备好的身体素质。拉丁舞选手应具备灵敏反应素质、弹跳柔韧素质、快速平衡旋转素质、速度力量素质、速度耐力素质、静力性力量与爆发力相结合的素质等专项身体素质。2.舞伴间的配合。拉丁舞是双人舞蹈,这就需要两人动作达到合为一体。舞伴间表现的风格一致、处理的音乐一致、配合的天衣无缝,在演绎不同舞种风格的时候,才能将舞蹈表现力发挥出来,还能将个人的独特魅力完全表现出来。但是要达到这种程度,舞伴之间就需要长时间的配合训练,男女舞伴在舞蹈中相互支撑达到平衡状态。3.心理素质。心理活动对人身体的运动有着重要的调节和主导作用。拉丁舞独特的艺术表现性要求选手必须保持最佳心理素质,即舞技娴熟并能展现过人的内心气质。只有具备了过硬的心理素质,拉丁舞选手在比赛中才能正常发挥技能水平。4.肢体语言表现力。舞蹈竞技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因素就是肢体语言,即舞蹈动作语言。拉丁舞选手在舞蹈表演时,不仅要具备流畅性、规范性、感染性、力度,还要把握最佳的空间位置。5.先天条件。所谓先天条件我想论述的是舞者自身的身体条件,有的人天生就具备舞蹈的条件,外形和身体的软开度是很大的两个方面,有的人这方面不好的就必须通过后天的训练,因此说这之间也会有一定差距的。先天只是一个能力倾向,人的自我奋斗可以改善并弥补先天的`不足。如有的孩子刚进入学校表现力很好,但等到毕业却很一般。这种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自身的付出和学校的舞蹈教育。但是通过人的奋斗和努力是完全能够改变那些先天的不足之处,自身的付出对于改变先天不足也是非常重要的。6.教练员的执教能力。选手技能水平的高低跟执教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教练员的的执教能力和技能水平对选手技能水平及艺术表现力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如果教练员技术水平不足,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对其进行提高。较高水平的选手不仅要拥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方法传授给选手,不断提高选手现有技术。因此这也是提高选手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4结论。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1.外开:髋部不动,整条腿从髋关节以下向人体两侧对称打开,为了使舞者的腿部获得最大的活动自由从而舒展人体的线条,那就不需要打开髋关节。肩部的外开是为了后背的收紧及直挺,从而达到凸显演员挺拔气质的效果。2.绷:主要是指绷脚。绷脚一是为了延长腿的长度,从而增强腿的流线型;其次是锻炼踝关节,使踝关节到趾关节更加灵敏。动力腿只要离开地面就必须绷脚。3.直:保持身体的直立一是为了提高选手的精神气质,使选手精神倍增,更加帅气、潇洒,朝气蓬勃;二是保持身体的平衡,选手只有在重心垂直的情况下才能才能使舞蹈一气呵成。4.立:与直有着相近的意思,但也有自己的定义。立的真髓在于腰部的立。立腰使身体得以提升感,从而增加轻盈、敏捷的精神气质美。拉丁舞各舞种具有共同的姿态,需要身体姿态符合美学结构,也就是要求选手的姿态在规范的动作下能够表现的更加潇洒动人,大腿及臀部要收紧上提,这种姿态便于完成各种技巧。

4.2提高选手的舞蹈艺术修养。

1.加强舞蹈的理论知识。通过图书馆查阅、上网搜索等方法学习中外舞蹈史、美学概论、人体解剖学、音乐基础理论等理论知识。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能更好的诠释出所要表达的舞蹈,从而提高自己的舞蹈表现力。

2.提高欣赏水平。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拉丁舞选手就必须要了解拉丁舞的审美特征。我们在看一场比赛的同时还要学习他们的舞蹈艺术,不只是看,要懂得去欣赏,当然在此之前你必须对拉丁舞的各种方面都必须非常的了解,还要了解拉丁舞各舞种的起源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3.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舞蹈艺术修养存在于文化修养之中,舞蹈艺术修养可以提高艺术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对提高文化修养起着重要作用。要想提高舞蹈艺术修养就必须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了解历史、文学、民俗等相关知识。拥有了良好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的理解舞蹈的风格、内容,才能更加准确完美的表达出舞蹈的思想内涵。

4.3加强舞伴间配合能力的培养。

1.引带与跟随。男伴能够准确、迅速的暗示并引导女伴这就是引带。男伴有主见并能够迅速的引带女伴,才能增强选手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感染观众。男伴引带的好那么两个人配合起来就好,看起来也很协调,动作看起来更是优美和谐。男伴主引导,女伴主跟随,女伴来反应男伴的动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惯性、能量与敏感。

2.情感的交流。拉丁舞是两个人的舞蹈,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等各种方式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情感。风格的不同,情感交流的表现也不同,如斗牛气宇轩昂,表现戏剧化的情感;牛仔舞刚健、浪漫,表现欢快情感。在舞蹈中情感交流必须要有,有了交流就能提高表现力,使舞蹈更具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胡亦海编着。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陈丹,任家良。对我国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力培养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4).

[3]徐金陆,吴东方。培养和提高优秀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力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8).

[4]徐芳,魏欣。论表现难美性项群竞赛规则特征及其对体育舞蹈竞赛规则的思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9).

[5]徐亚林。体育舞蹈与音乐素质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7,(5).

[6]张磊。对培养和提高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3).

[7]何忠。论影响体育舞蹈选手舞蹈表现力的因素[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

[8]曹晓蓉。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选手表现力培养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4).

[9]孟昭鑫。体育舞蹈拉丁舞专业选手艺术表现力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3).

[10]齐光辉。影响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力的因素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1999,(5).

[11]赫锦亮。拉丁舞的艺术表现力和培养技巧[j].运动期刊,2012,(23)。

茶文化思维心理学的发展模式运用方法论文

心理学形成统一认知,实际上将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于个人来说,其心理结构应该也只有一种发展模式。正是因为心理运行中,其内在机理同一性所决定的。但是,对于心理学发展模式来说,研究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内涵,就至关重要。客观的看,在研究心理学发展模式时,必须探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才能为我们更好理解心理上的.差异,比如在研究心理学时,必须深层次探究文化的驱动力。客观的看,文化是一种稳定性元素,整个文化体系中所诠释和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文化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体系中,其包含的心理元素和价值规范都是整个文化与心理学推动下的效果。心理学在社会大众看来,充满神秘色彩且感觉陌生。但是实际上整个心理学始终在我们生活之中,因此,心理学在不断应用过程中,也始终得到发展和优化。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理念的载体和内涵,通过对整个文化体系进行综合分析,我们看到其中所具有的思维理念正是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对心理学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我们看到其发展模式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预防性发展模式,也就是要注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积极开发心理素质,从而实现预防潜在的心理问题。预防为先是一种规范化、全面化的意识,这也是实现整个心理学理论实现最佳效果的关键所在。与之相关联的,则是预测性发展模式,正是当前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与诠释,在当前整个心理学发展模式中,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对心理活动进行综合筛选和,从而实现科学预测和合理分析。其次是个体化心理学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在整个心理学理论发展机制中,要注重个体化干预和认知,这正是心理学差异化发展的重要表达。而与个体化相关的模式,则是参与性心理模式,也就是说在整个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其需要全员参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应用,不仅仅是服务与个人,受地域环境和群体性影响,其也会对个人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客观的看,这一系列心理学发展模式与茶文化思维之间有着诸多关联,尤其是茶文化思维本身形成的过程,就是大众参与的过程,所以茶文化思维中有着浓厚的大众气息。最后是促进性心理发展模式,以及预警性心理发展模式,这实际上是心理学的功能价值呈现。在促进性心理模式中,其主要指的是通过合理有效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其能够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而预警性心理模式则是指通过合理的模式对心理风险状况进行动态把控和合理预警,从而避免出现心理问题的深化。这是心理学发展方向中,其积极功能展现的结果。客观的看,整个茶文化体系之所以有着良好的发展应用,关键在于其思维中有着积极向上的正面思维,尤其是茶文化的积极引导,更是发展成为当前我们全面应用茶文化思维的核心所在。

4结语。

在当前我们对心理学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认知的背景下,文化与心理学之间的互动关联日益提升。而在研究心理学发展模式的内涵,以及其具体表现看,我们要注重寻找到诸多与心理学相关的思维理念和价值元素,通过合理融入与集中诠释,从而实现整个心理学发展模式的全新构造。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辛自强.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共情、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4):109-112.

[2]梅松竹.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新世纪的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51-152.

[3]汪新建,张曜.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心理学中文化意识的衍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9):141-142.

论培养歌唱艺术表现力的科学方法论文试论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

摘要:。

音乐表演的表现力不仅体现在演奏家普遍遵循的演奏偏离原则中,而且表现在他们对音乐句法的个性理解和创造性阐释上。本文选择了舒曼《梦幻曲》的几个不同视频演奏版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演的音响音像特征,表演者的行为和表情特征,以及创造性的表演设计和发挥等内容,试图从几种不同的视角说明了表现力的几个重要方面,为理解音乐表演的表现力问题提供多种可能。

关键词:。

音乐表演;表现力;《梦幻曲》;视频演奏版本。

音乐表演的表现力(expressivenessinmusicalperformance)与音乐的表现(expressioninmusic)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乐的表现是从一般意义上对音乐艺术的特征的描述,主要关注音乐的情感表现和表现内容;而音乐表演表现力关注的是音乐“表演”的艺术性问题,研究的是音乐“表演”中有哪些吸引人和感染人的因素。然而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它们本身是一个问题的两种体现层面。作为一种表演艺术,音乐的表现问题本应该包含表演的因素。然而,一直以来,当我们在谈论音乐的表现时,由于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创作上,而无形地隐去了音乐在表演中所呈现出来的特质和规律的`部分,就使得音乐表演的表现力问题被忽视了。音乐表演的表现力主要是通过音乐的特有形式――音响表现出来的,作为艺术表现主体的表演艺术家对诸如旋律、节奏、和声、速度等任何一种音乐表现要素的处理不同,表现力则不同。艺术家是具有强烈审美表现欲望的创造者,在具体表现的过程中,他们会加入自己的诸多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和兴趣、品味等内容,这使得表现力包含丰富多样的内涵。音乐表演的表现力不仅是衡量音乐表演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音乐影响人和感染人的主要特征。本文以舒曼《梦幻曲》的几个视频演奏版本为研究个案,试图从几种不同的研究视角来探讨表演表现力的不同维度。

一、研究个案的选择及原由。

本文选择了舒曼《梦幻曲》的几个代表性的视频演奏版本为研究个案,主要出自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以往的研究主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录音分析,阐述了音乐表演表现力的几个重要原理。最有代表性的是雷普(bruno)在1992的研究中采用图表解剖(用图形把这首作品分成许多色块,其中每一个色块代表着一个音乐机动或一种音乐进行,如图表1)和录音软件的参数分析对这首作品的24个著名钢琴家的28个录音的差异性与共性进行了描述【1】。

雷普的分析揭示了表演表现力的核心因素,即对标准时值的偏离是普遍存在的表演现象,与音乐结构和句法相联系的音符拉长与缩短,以及语气的强调等处理,成为表演表现力的重要体现(注释1)。在众多的音乐家录音中,他选择了三个霍洛维兹的录音版本,重点描述了霍洛维茨的演奏特征,称为“霍洛维兹因素”(horowitzfactor)。本文在这一基础上,也选择了霍洛维茨演奏的《梦幻曲》版本,因为霍洛维茨作为公认的大师,在钢琴演奏历史上留下许多经典的诠释,而且越是小作品,越能见艺术家厚积薄发的功力。

本文采用的是程序分析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具体音响中表演的偏离原则进行了一定归纳总结,旨在突出个人表现风格特色;但是,笔者选择的不是录音版本,而是视频版本(注释2),因为笔者发现,视频版本中,表现力已经不仅局限于音响(音乐的句法偏离),导演在视频剪辑上的审美导向也构成了表现力的一个维度,使我们对霍洛维茨风格和表演表现力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视频版本,可以进一步拓展表现力的观察视角。第二,视频版本可以把舞台表演作为一个整体来展现,诸多视觉方面的因素,比如身体语言和表情等,也为表演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朗朗作为新一代杰出钢琴家,不仅代表着具有时代气质的表演风格,而且对他较为夸张的身体语言,评论界一直颇有微词。选择朗朗的《梦幻曲》演奏版本不仅能与霍洛维茨形成比较,而且恰恰在舞台形象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本文将此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试图从学术角度分析他的表演风格。第三,经典的音乐会曲目即使被无数次演绎依然魅力无穷,表演者的个性发挥和艺术想象始终是不断吸引人们的源泉。

舞台表演形式的不断创新使我们对表演本身的认识逐渐加深。丹麦著名喜剧大师兼钢琴家波吉(victorborge,1909-2000)用幽默的方式诠释了这一作品,他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作为一个打破传统的****经典,为我们认识表演表现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所以,笔者把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演奏版本放在一起研究,试图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阐释表演表现力问题。

平面设计中民族化思维方法论文

众所周知,平面设计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的得到、记住并在头脑中保持一些信息,那么纵观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例如日本平面设计受到东西方民众的长期厚爱的原因,是因为其设计中把东方所具有的本土化、民族化拿捏的虚、实、空灵并伴有东方所具有的韵律。日本的平面设计中不乏本国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事物和民族传统图案,如:雪花、圆月等,颜色也多以白、青、灰为主具有干净、素朴、简洁之美。正式日本设计师把本土文化所存在的特点巧妙的融入到平面设计作品中,使之与欧美一些国家的设计有效的区分开来,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使得其或得更多的设计追崇者。同时也把本民族的文化表现的恰到好处,也展现出了不同的东方韵味。那么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独具特点的德国设计不难发现在得过的平面设计中,更多的看到是的沉着、严谨、大气的设计风格。这也渗透着德国本土化民族所具有的这种严谨的做事风格和沉着、冷静的做事态度,那么德国的设计在世界上也占有其独特的一面。由此可以看来,民族化风格是平面设计的有力的灵感来源,不仅能降本国的传统文化、本土特色融入到设计中去,更关键的是能把一个民族的特色华丽的展现出来。

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比较与整合论文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学。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提出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改变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等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商务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学会交流协作,形成良好品质。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商务礼仪;策略。

一、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在需要。

商务礼仪是一门专业化打造人际交往的礼仪课程,是商务从业人员在商务交往活动中律己敬人、约定俗成的礼仪规则,它是商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及商务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内容涵盖商务见面礼仪、商务往来礼仪、商务形象礼仪、商务言谈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商务会议礼仪、商务仪式礼仪等。在现代社会,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广度和频率度不断加大,每一位职场人士都会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个人及组织要想生存、发展,进而求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训练以及模拟场景训练培养学生懂礼、知礼、行礼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最新的、适用的现代商务礼仪基本常识、规范、原则、惯例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礼仪素养,掌握个人形象塑造的基本要领,提高其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商务活动的实战能力,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生活与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奠定基础,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这是一门综合性、普及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商务礼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心理环境。消极的心理环境使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思维、情感和意志得到体现,教学效果不佳;积极和谐的心理氛围,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通过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发展学生的幸福感和积极的人格特质。商务礼仪的学习对大学生顺利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需要从新的视角关注商务礼仪教学,使之成为符合当下大学生需要的课堂。在商务礼仪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性格,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幸福感。在教学中,采用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价值观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使商务礼仪教学充满活力;在学生实践训练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可见,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引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商务礼仪课堂教学,是商务礼仪学科教学的需要;更是体现人文关怀、发展学生幸福感和积极品质的保证。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讲授商务礼仪课程一段时间后,发现目前商务礼仪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去思考,试图采用新的应用策略去实践,旨在帮助和引导学生勤学、会学、善学、乐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学习行为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课堂教学中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商务礼仪课程不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本身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难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仅仅将其当作习得一些商务礼仪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可以描述为:“被动接受知识,不愿思考,不爱提问”,而“思考”与“爱”最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准。想让学生对学习形成“思考”与“爱”的状态,绝对不会是上几节课就能实现的,而是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步积累来养成的。而目前的商务礼仪教学中,教师普遍侧重于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思想情感心理教育的渗透。

(二)课堂学习质量不高,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强。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唯教育者主体观,把学生视为消极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忽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这种教师被动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于大学课堂,商务礼仪课堂上也不例外。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往往都是特定几位表现积极的同学能主动回答,大部分学生都很被动,为了更多同学能参与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只能通过点名的方式要求学生参与课堂。目前的商务礼仪课堂上,学生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三)重视学生共性培养,忽视其个性发展。

在高校商务礼仪教学中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大班课的规模超过60人。大班教学中,强调受教育者共性的养成,教师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课堂活动受限,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影响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大班教学中,因为人数众多,很难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因此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他们中的大部分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当被要求在人数众多的讲台上演练礼仪规则时显得非常紧张,一旦出错,自尊心受挫,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天性,发掘个人潜能,保护学生的独立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学生共性的培养,又必须使个性得到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目前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提出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改变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等操作策略。

(一)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

在商务礼仪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其中。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使学生逐步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爱思考、爱提问,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如何实现呢?关键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斯奈德和洛佩斯这两位积极心理学家提出了积极学校教育的要素,指出积极学校教育环境,就像建房子一样,先从地基部分开始,营造一个关怀、信任和尊重多样性的积极课堂氛围。来自教师的关怀和积极情感可为年轻人提供安全的基地。

1.把微笑带进课堂学生普遍喜欢和蔼可亲的教师,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生,是建立轻松课堂气氛的开始。[1]教师快乐、饱满的情绪能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而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语言能建立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课堂上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比如“没关系,怎么想的就怎么答”“不要灰心,再换个角度重新思考”等等,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同时,微笑的表情、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语言也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与学生间的感情,使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主动与教师和同学间互动。商务礼仪是一门专业化打造人际交往的礼仪课程,在课程设计上经常采用角色演练、分组讨论、交流解惑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营造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提高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效率。

2.利用商务礼仪现象的趣味性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趣味礼仪课堂就是把一些有趣的礼仪现象引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一方面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教学目标。例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贴切的礼仪现象,让学生判断对错,并提出修改建议;教师演示,比如在商务形象礼仪中的着装礼仪这一节,教师演示几种男士打领结的方法以及女士丝巾打结的方法,再让学生们自行操练,学生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快乐,找回自信,感受到商务礼仪是一门很有趣、很实用的学科。只要教师多花些心思,留意日常生活中的趣味礼仪现象,把握商务礼仪的最新动态,通过改进教学手段,将趣味和快乐融于学习中,就能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二)改变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方面,倡导积极人性。[2]积极心理学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角色和身份是平等的,需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上教师被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将所学到的礼仪规范应用于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是本课程的重点。那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点,通过角色渐变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学习质量。角色渐变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关策略改变被动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者的角色向主动学习者的角色渐变的方法。角色渐变法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变“被教”为互学在课堂上,改变教师主导的角色,激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之一。商务礼仪不是规定学,而是规则学,它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在古代宾主相见时以拱手为礼(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现代则是以握手替之。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搜集变得非常便利,教师和学生在信息交流、相关知识搜索,甚至个体经验上是平等的。教师若在课前提出信息搜集范围,学生完全可以在上课之前收集整理相关的现象或经验,在课堂上就能进行相互的交流、合作、示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真正成为礼仪规范的践行者。学生在成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效能感和胜任感,这种心理感受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2.变“被考”为加强自我检查与诊断通过改变考试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形式的被考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并且乐于参与考试的过程。商务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目的重在实践,重在应用,不宜采用卷面形式考核学生的水平。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大三下学期的学生,很快将面临着就业,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若将期末考试与模拟面试相结合,既能将商务礼仪课程所涉及到的大部分章节内容,如商务形象礼仪、商务见面礼仪、商务言谈礼仪等有机结合起来,又能使学生利用考试来磨练自己、检验自己。通过模拟面试的考核形式,一方面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面试的着装、形象、言谈中应用所学礼仪规则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能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建议和正确评价。学生能在这样的考试中真正体会商务礼仪知识给自身带来的价值,并通过自我检查与教师评价来及时反省,从中获得学习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三)发掘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这一理论非常重视个体的发展,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不断地激励自己,充分发挥自身潜能。[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发挥个人潜能。积极心理学将塑造积极人格特质,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当今时代,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个性的充分发展。在现有教学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充,大班授课还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要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发掘个人潜能,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认为,可以运用“赏识教育”和培养学生积极体验的能力来逐步实现。

1.赏识教育积极心理学提倡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运用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在课堂教学中,“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除了教师自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人格素养外,更多的体现在对学生运用及时激励法,使用激励鼓舞、彰显个性的教学评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信任和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通过长期观察研究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针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同行为方式,善于发现学生商务礼仪学习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赞美。及时激励法,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促进学生会学、善学学习品质的形成。运用及时激励法时要注意,评价语要有针对性,避免激励过程中的画蛇添足和词不达意。对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要毫不保留的真诚赞赏,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比如“你真的非常棒!能将微笑运用的恰到好处”“你的表达非常生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表现一般的学生,不能只有表面的激励,要结合时机,分清场合,使用鼓动性的评价语言,比如“你表现的不错,为什么不整理一下,那会显得更加有风度”“有一点儿可惜,离标准手势还差那么一点点,再好好琢磨一下”;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要发现他值得赞美的地方,有针对性地使用正面期待性评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对自己充满希望,比如“你聪明又勤奋,下一次一定可以提高发言水平”“希望你再勇敢一些,一定会进步惊人”。

2.培养学生积极体验的能力在大班授课环境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先讲授知识,设置一些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再总结。在相对开放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地展现自己,彰显并发展个性。例如,在讲到“商务言谈礼仪”时,先讲授了言谈礼仪的聆听原则、适度原则、赞美原则和避讳原则等相关知识,设计这样的情景问题:“某公司销售员a与他的老客户在展会上谈论新产品,请模拟他们的谈话,并注意以上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再将学生按8人分为8组,每组学生选两对同学进行模拟练习,另外4人分(别记录并评价同组同学的表现……15分钟后,请每组各选一个代表发言,陈述本组同学模拟和点评的结果。最后做总结,深化学生对商务言谈礼仪的认识。合作学习模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中,亲身体验礼仪规则,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此体验到学科乐趣产生的自主的、积极的、探究性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力量。

文档为doc格式。

破解政治非选择题科学审题的有效方法论文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起点较高,大部学生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基础不同,个体情况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很强,有些学生听力和口语非常突出,还有些学生写作和考试优异,也有学生听不懂、说不出。总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解决这些问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定位很重要,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应突出实用性,着重实践,同时应体现高层次性,在语言教学内容上应侧重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实用英语写作、英汉互译等。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已经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讲台的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媒体教学模式发展,多媒体课堂信息量大,但不少学生应接不暇,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实际上是现代的“电灌”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满堂灌”。师生互动仍然很少,学生忙于知识的接收,没有机会进行语言输出,更没有机会进行知识加工后的语言输出。因此,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堂应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综合地运用英语语言。促进英语课堂互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相互的信任和默契。

师生间的情感调节和运用可以促进英语课堂互动。首先,研究生早已成年,有些甚至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对第一次来学校学习的学生,以一个地道的当地人身份向他们介绍当地购物、饮食、旅游、休闲等的最佳场所,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真心和爱心。与学生分享教学、工作、生活上有意义的趣事,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缩小代沟。教师应成为既有渊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又善于与学生建立友好、真诚的合作关系的不过时的现代化教师。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教师的非语言交流能使学生感到鼓舞和激励,不同的心向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进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威信产生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扎根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能产生和谐愉悦的气氛、奋发向上的生机,使师生心情欢畅。同时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会大大促进互动教学的进行。总之,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心、关心和爱心,才能使学生开心、有信心,从而下决心主动进行语言互动。

二、采取有效的课堂学习管理,营造和谐民主的互动环境。

互动是在课堂学习中进行的,因此,有效的课堂学习管理可以促进良性的课堂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尤其是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研究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清楚自己的语言不足之处,知道自己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课堂互动。良好的学生群体可以为教和学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氛围。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极为典型的群体与个体共存的学习方法。合作是指群体成员为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的行为,个人目标与他人目标相互依赖,合作学习既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又体现了生生间的互动,而生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师无法取代的,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一些学生自我贬低、自我拒绝的心理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渐渐消失,小组成员既要相互协作,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学生自信心增强,同时还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安全、稳定、和谐民主的互动环境,学生的观点、意见在小组中是被尊重的、有价值的,这样就更能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良好互动。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设计真实自然的互动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良好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一般而言,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会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改进课堂互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定位高,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上,在整个学习过程要让学习者感受语言、加工语言,用语言灵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因为课堂教学尤其是学生的创造行为是在不可预期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准备和提供各种充足的语言材料、丰富的信息资源,如声音、图像、文字、影像等,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穿插、并存、交集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情境教学法中体现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法中出现的任务型教学法,等等。总之,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法,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设计真实自然的互动情境,让学生有话说、能够说、说得好,让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得以顺利进行。

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担当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对知识进行质疑、调查、探索、研究,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师生间、生生间有效的互动,从而达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的课堂学习管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都是产生课堂教学互动必需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戴晓莉.研究生英语教学理论与改革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18,(1).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南波.谈合作学习及其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

[5]夏纪梅,冯芃芃.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

[6]赵联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

茶文化思维心理学的发展模式运用方法论文

在长期而成熟的发展历程中,茶文化中包含了诸多元素,除了客观上的物质元素外,精神理念和思维模式实际上也成为当前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茶文化思维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更是为我们综合、科学思维的全面构建提供了重要视角。

1心理学内涵和发展历程研究认知。

心理学是一门极为年轻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整个心理学理论在研究与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当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心理学理论机制,这就大大影响了整个心理学发展与应用的理想效果。从整个心理学的出现到应用,我们看到其已经有了百年发展历程。从冯特创立心理学开始,其已经从依附类学科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尤其是整个心理学与哲学体系之间的剥离,从而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客观的看,在心理学发展中,其中包含了系统化的规律和理论科学,从而逐渐构建了系统而独立的理论机制,而这也让整个心理学的应用得以深化。时至今天,心理学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科学。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虽然整个心理学得以深化发展,但是在今天,其在创新发展历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其中缺乏统一的规则机制,尤其是未能构建独立的理论体系,实际上关于心理学发展模式的研究与认知,正是解决心理学发展困境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心理学发展内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其中所形成的诸多理论都是从具体的心理现象角度出发的,而无论是具体的解释或者理论构思,实际上都是对大众行为解释的重要表现。但是心理学作为一种抽象性科学,任何一个心理学研究者在研究具体的心理学规律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所以我们在研究具体的心理学发展模式时,必须认知其中所存在的内涵不足。心理学是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重要分支,该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其充分注重研究心理学的内涵及结构本质,以及心理影响下所诠释的心理规律和心理发展过程。就心理学内涵本身而言,其中包含诸多内容具体为:心理认知、心理情感、乃至具体的行为等等诸多元素,所以,在整个心理学理论发展进程中,如果想要实现整个心理学发展内涵的深层次理解与认知,其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完善的心理信息,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感知其中所诠释的多种理念,并且将心理情感与具体行为相结合。与其他理论内涵所完全不同的是,心理学内涵所具体传递和表达更多是一种理念内涵,或者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感知。而整个心理学理论体系中所具有的诸多内容,正是触及人们心理认知的核心内容,其更多在于对社会大众具体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此外,在对心理学内涵进行全面分析时,也存在明显不同。当然,就文化与心理学的驱动性看,如果我们能够将茶文化思维系统化应用到整个心理学发展模式之中,其必然能够为心理学理论发展提供铺垫。

我国有着浓厚而成熟的茶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的理念内涵进行综合分析,我们看到其中包含了诸多优秀元素内涵,其中除了物质元素外,还有着浓厚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内涵,而这实际上则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元素。可以说,在茶文化展现过程中,其中融入了浓厚的物质元素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尤其是在茶与社会大众生活密切相关背景下,茶文化元素已经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项目。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以及其发展状况看,我们看到整个茶文化有着诸多精神理念,特别是其中所表达的思维理念,则让我们对整个茶文化体系形成全面认知的基础上,得以更为深刻诠释的关键所在。就茶文化体系形成背景看,该体系的形成实际上是从大众生活习惯角度出发所形成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茶文化思维是一种包容为主的思维理念,也就是说在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过程中,其需要对多种文化体系和价值内涵进行包容,只有消除文化之中的差异,才能实现整个茶文化思维的丰富构建。理解和认知茶文化时,我们不难看出其中诠释了多种文化理念,而正是包容思维才使得整个文化体系实现了丰富构建。当然,茶文化思维还是一种尊礼规范,注重约束个人行为的思维。在饮茶和品茶时,其需要的内容是多样化的,但是根本和关键就是对饮茶者自身的合理约束。而对行为进行约束的过程,恰恰也是品茶时自身心理内涵丰富调整的过程。事实上,茶文化思维中最重要诠释和表达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思维,客观的看,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历程恰恰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历程,而发展也是推动整个茶文化体系化构建的重要前提。

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论文

1974年,bbc播出了英国人东尼·伯赞(tony buzan)的10集电视系列片《思维导图使用手册》,第一次向世界正式介绍了“思维导图”(mindmapping)的概念。这是一种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来建立起一种网状联系的记录方法。它能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发散性思维的模式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因为这一创举,东尼·伯赞被誉为“世界大脑先生”,而思维导图也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中,甚至是生活当中,也引发了各界对它的使用方法的研究和讨论。

近年来,国内关于思维导图的论文发表虽然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理论探讨类的研究多以文献综述为主,缺乏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实践研究类则以简单经验介绍为主,鲜见严格控制变量的实证性研究。而在国际上,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已经拓展到从简单的纸笔构图迁移到计算机构图、协同构图等方面。整体上看,国内外对思维导图的关注度都越来越高,但研究方向上国际上更加前沿,研究规范上国外也显著高于国内。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引发的师生比严重失衡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教学时长缩减,都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成效堪忧。而对于一门语言来说,听、说、读、写等技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必须全面提高对各个技能的培养水平。作为一所以农科专业为主的西部二本院校,云南农业大学的生源受到地域、专业和经济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总体而言未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水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收效甚微。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学的限制,这与长期主导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cet四、六级考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学生学习的动机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他们的关注点就不可避免地放到了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之上。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侧重于对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的正确使用,及时纠正写作过程中的所有错误,并给予正确范例供学习者效仿,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学生也倾向于在写作时以采用规范语言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写作所必需的思想性,也缺乏对其他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结果,传统的教学法虽然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对所学写作格式、语法、词汇等知识的掌握,但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究其根本,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习惯性地让思想服从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让语言来为表达思想服务,属于一个逆向的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再多的写作练习和写作方法教学都显得徒劳无功。学生缺乏发散性的思考过程,也就失去了用英语自由表达思想的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模式。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目的就是尝试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入手,锻炼学生以思想来决定表达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导向和模式,促进深层学习,从而真正培养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虽然之前也有相关的研究涉及用思维导图辅助英语写作,但这些研究并未以大学英语写作作为具体研究目标,亦缺乏相应的评价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要想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思维导图的评价研究亟待加强。

对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应用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基本内容和试图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如何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熟练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写作水平。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受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所限,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方法并不了解。所以,研究当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原理、方法和作用等有全面的'认识,能在写作时熟练使用思维导图为习作服务,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写作能力。

这个部分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如何使用纸笔进行直接简单的思维导图制作。学生得到习作题目时,基本都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构建,但受个人语言能力和学习习惯所限,往往会急于行文,对文章主题、结构和铺排缺乏深入思考,也就不太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习作。运用思维导图对发散性思维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针对文章命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更好地设计行文结构和表达主次。行文记事,首要的应该是言之有物。当学生熟悉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以后,在简单的纸笔的辅助下,即可进行针对命题的发散性思考,从而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命题作文。这是针对学生当前学习英语写作的主要动机——迅速提高应试中的写作水平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计算机软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进行某一主题的陈述,进而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提高其书面语言的表达水平。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不能忽视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当前,由于思维导图的作用已经得到许多知名企业和教育专家的认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制作思维导图的计算机软件,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在制作思维导图上,计算机也以它的操作快捷、图像形式多样和容量大的特点显示了比“纸+笔”工具高效的优势。

在各种思维导图软件中,应选用适合用于写作、项目计划,而且利于制作精美的陈述辅助幻灯片的软件。在学生掌握了用纸笔熟练绘制思维导图之后,引入软件的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深层学习模式,从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入手,提高其书面语言的表述水平。

第二,如何有效评价思维导图对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能的作用。作为一项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项目,作为一项全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研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证明其可行性。在对之前的研究成果的检索中,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对思维导图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但国内的研究结果中较少出现具体针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具体研究,更缺乏严格控制变量的数据分析。所以,如果要开展有效研究,必须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对思维导图能否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能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证明思维导图能否成为确实可行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手段。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变量的控制。研究项目应对不同原始英语水平、不同性别的实验对象开展教学实验,得出实验对象不同是否会影响思维导图的效果的有效数据。也要采用不同的写作主题作为实验素材,找出思维导图对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是否会受到不同写作主题的影响。

其次,应该以多种数据收集手段来从多角度求证采用思维导图的预期目标是否能够达成。

通过对比实验对象在使用思维导图前后的作文成绩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搜集,以科学有效的论证来说明思维导图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及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有所促进。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对于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应用研究的开展过程应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构成:

首先以讲座的模式详细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发展、应用范围、作用原理、绘制方式、对英语写作的促进作用等相关知识,然后以系列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如何采用纸笔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和如何利用mindmanager和inspiration两个计算机软件。

研究项目将采用不同变量来开展研究。在实验对象和参照对象上,将从云南农业大学2014级大学英语a6级(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a4级(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高于100分,且大学英语ii成绩属全年级中上水平)、b级(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为70~99分)和c级(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为69分以下)四个教学级别中,各抽出大学英语ii的期末考试平均分基本一致的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各级别的实验班和参照班,预计涉及约500名学生,约占2014级大学英语课程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

研究开始时在实验班和参照班都统一进行一次前测(pre-test),以供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级的学习效果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在实验教学班引入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参照班级则应用传统的命题—习作—评阅的教学方法。各级别的实验班和参照班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习作)都将由不担任教学任务的一名教师完成评价并进行对比。

为了证明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促进作用是否会受到写作主题变化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写作教学的内容将按三种主要写作体裁开展:议论文、记叙文和应用文。因此,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三个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单元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数据对比,找出思维导图对不同的大学英语写作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通过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最终习作的横向对比,及实验组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的纵向对比,来证明思维导图是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提高其写作能力;通过对实验组的问卷调查来求证思维导图及相关软件是否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和信心,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以上研究计划是针对云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的研究设想,我们希望在研究过程中能顺利实施研究计划,根据研究进展适当调整研究策略,从而得到科学可信的研究成果,证明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来更好地开发大脑的潜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