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优秀21篇)

时间:2023-11-27 08:05:54 作者:ZS文王

调研报告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调研报告是一种对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记录和阐述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怎样进行一次高质量的调研是每个研究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收费站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公众出行的方式逐步呈现多元化,运输体系已经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相互角逐的竞争格局。高速公路作为公路运输中兴起的一支生力军,如何保持其传统的运输优势,在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认为,提升服务水平是关键。在服务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加强基层所站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职工的综合素质,成为提供优质服务的根本。

高速公路基层所站具有地处偏僻,职工离家较远、回家不便,对外接触少,工作单调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维护职工思想稳定,丰富职工生活,推进基层所站的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赣州管理中心赣州北管理所地处赣州市郊区,现有在岗职工39人,其中,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0人,中专学历5人,高中学历14人,初中学历3人。本文选取赣州北管理所为调查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组织实施,力图探索推进江西高速公路基层所站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可行性策略。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访谈人数为10人,对基层所站工作岗位进行了全覆盖,具有代表性。

随着江西高速公路进一步转企改制,高速公路的行政色彩已逐渐淡化,服务角色不断增强。高速公路收费人员的工作职责除了对过往车辆发卡、收费、找零、答疑外,还必须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高速公路收费工作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工作和生活场所地处偏僻。高速公路的主要功能是为车辆提供安全、快捷、畅通的行车环境。这一特点决定了收费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只能分散在远离闹市城镇的高速公路沿线,以便对高速公路的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反应和调度,确保车流畅通。因此收费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场所相对比较分散和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

(二)工作内容单调。高速公路收费站绝大多数都是多条车道并列的开放式场所,每个收费员往往都在不到二平方米的收费亭的狭小空间连续、独立地操作,工作内容相对单调、封闭、沉闷,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三)全天候、三班倒运作。除出现特大突发事件或极端天气需要对高速公路进行全封闭外,高速公路都必须保持全天候向公众开放。因此也决定了收费人员必须全天候、三班倒地运作。

(四)收费技能技术含量较低。收费人员的`工作是对车辆分类作出判断,然后根据行车里程按照规定收取车辆通行费,并提供发票和找零服务。这种技能不需要高深的知识,技术含量较低,只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的人员,经过简短的培训后都基本能够胜任。

(五)顾客对于收费人员的服务敏感度不高。虽然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普遍比较重视收费人员的服务形象,但从由于顾客选择行驶高速公路,更多的是因为其快捷畅通,他们在收费站停留的时间十分短暂,因此对于经营单位着力打造的收费人员服务形象,顾客并不十分敏感。但是如果收费人员的服务形象差,则容易引发顾客的不满情绪。

(一)职工学习方向不明确。高速公路基层所站职工收费技能的社会通用性不高,发卡、收费的技能含量并不高。虽然社会对高速公路服务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收费系统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技术升级,对职工提高收费技能没有形成太大压力。由于缺乏统一的引导,职工学习方向不明确,业余时间普遍在上网、聊天、游戏、看电视中度过,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二)职工对待学习态度不一致。随着交通系统的改制分流,高速公路基层收费人员结构复杂,年龄跨度大。职工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致,对待工作的诉求点也有差异。“收入增长”与“个人提升”成为年轻一代费收员学习的主要诉求。年龄偏长的已婚职工则以“身体健康”和“收入增长”作为目标。

我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要求,现将我履行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职情况。

8月,按照院总支的决定,我担任渭城区检察院第一党支部书记,负责党建工作。

我们第一党支部共有党员19人,其中正式党员18人,预备党员1人。党员主要来自于反贪局、控告申诉科、法警队。为了使党建工作达到促进检察机关反腐败工作的开展,促进检察队伍建设,我在思想上明确了一个思路,就是创建服务型机关党支部,以检察机关反腐败工作为中心,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为此,我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党支部书记要以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为工作重点。一年来,我为19名党员建立学习档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努力抓好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立足检察机关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坚持党员学习制度,党建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党支部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工作,定期检查计划落实情况,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学习有关党建的文章,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促使广大党员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鼓足了干劲,做出了成绩,促进了检察机关各项工作的开展。

2、抓好党支部建设情况。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党支部自身建设,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制定党员学习计划,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定期召开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查找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促进工作,努力建设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上级检察机关的要求,反贪局和法警队的干警经常外出参加有关的专案工作,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专案上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定期开展党组织、党员学习活动,打铁先要自身硬,更好的促进反腐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努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年来,认真抓好党员的日常性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党内关爱帮扶,坚定党员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党建月、双争双评活动的。我们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健全落实了党内激励、关怀机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保障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引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提升自身素质、开展专业自我成长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大力加强党建制度建设。我们制定了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并认真执行,做到了党总支抓我们支部书记,支部书记抓落实,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办法,通过开会、上党课、建学习园地、做读书笔记、交流心得体会、专项调查问卷等活动,加强党建工作,深入总结党组织创造的新经验,及时转化为制度成果,建立健全了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二、抓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一是党建工作履职还不到位,党员的学习时间不够,有些党员在思想上认为检察业务是主业,党建工作是副业,对党务工作不积极,不熟悉,从观念上不太能够适应当前党建工作的新形势。

二是党建工作内容单一缺乏创意,平时的党建工作局限于开会学习,听党课,写学习笔记等。

经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刻剖析,究其原因,一是,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第一党支部党员主要是反贪局、控告申诉科、法警队的党员,由于平时办案任务重,工作繁忙,许多党员忙于工作,参加党员学习活动不积极。二是,党支部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第一党支部书记是兼任的,平时也要办理案件,往往忽视与党员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在倾听党员意见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的思路。

1、加强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执政决策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不断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断提高个人和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争做勤政廉洁的模范。

2、要制定出更加细化的组织制度,将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细化到制度中去,明确到每个党员,做好定期党员自查,党支部定期检查,考核,务必使党建工作落实到检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3、要继续开展常规党建工作的各项活动,在工作中锻炼党员的革命意志,通过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带出一支工作作风强硬,能打硬仗的反腐败党员队伍。

4、要围绕反腐败工作建设抓党建,反贪局的干警将整建制转隶区监察委员会和区纪委合署办公,虽然工作单位发生了改变,但是工作职能没有变化,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开展好党建工作,促使第一支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习型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调研安排,为及时了解掌握各乡镇党委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文明村建设开展学习活动的情况,我第二调研组在县委常委、宣传部肖燕部长的带领下,于2月18日对桂花乡、昙花乡、新街乡三个乡镇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与乡党政班子成员座谈;召开汇报会,听取乡党委书记的汇报;并走访了桂花乡自必苴村党支部、桂花乡文化站、昙花乡昙华村党支部、昙花乡文化站、新街乡小古衙村委会杨家庙村民小组;发放问卷59份。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的基本情况通过对三个乡镇的调研发现,在县委提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之前,三个乡镇都已经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自觉地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并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较高,组织计划落实。创建学习型组织试点工作关键在统一思想认识。三个乡党委都高度重视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坚持吧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地位、并按照理论学习抓深化、理论宣传抓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贯彻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升党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工作本领,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试点工作的责任人,做到了组织网络健全,目标任务明确。能够结合实际,层层召开动员会、学习会,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帮助大家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增强干部职工学习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三个乡镇都启动了“百名千人”科学理论进基层宣讲活动,并建立了理论宣讲人才库。桂花乡还成立了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纪委书记、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宣传、组织委员,综合办主任,乡科协干事,乡文化中心主任,派出所长等为成员的干部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具体抓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工作。

2、创新学习形式,构建学习平台。从调研了解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各乡镇目前普遍采取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五个方面:

二是以“百名千人”科学理论进基层宣讲活动为载体,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对农民群众开展种养植技能培训。如:新街乡小古衙村党支部请县职教中心教师定期对群众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成为全乡群众开展理论学习覆盖面最广的一个支部。

三是组建文艺演出队,采取自编自演的形式,把理论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等。如:新街乡组建5支文艺队,昙华1支。

四是采取“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带领乡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为我所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新街乡组织外出学习后,引进特色民居打造,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同时还引进外地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引进冬桃栽培,与核桃套种,促农增收。

五是利用。

黑板报。

远程教育网农家书屋等形式开展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就个性上看,各乡镇都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充分运用各类教育资源,构筑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习教育平台,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如:桂花乡组织开展了“17大精神进农家”系列活动,把这个活动同包村挂点工作结合起来,由各包村挂点干部进村入户为农户宣讲17大精神。启动了桂花乡干部群众学习论坛,编发了科学发展“学习报”.在机关开展“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学习活动,把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列为重点学习内容。新街乡碧么村委会实现了村村通广播,利用小广播对农民群众开展学习教育。这些灵活多样的学习载体的运用和延伸,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建立保障机制,创造学习条件。三个乡镇都建立乐科学、合理的学习运行机制,干部读书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等制度,为促进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深入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如:桂花乡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了“百草岭贡献奖”,鼓励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发展规划建功立业。新街乡要求全提党员干部树立终生学习观念,通过学习,每人每半年进行一次调研,每年撰写一篇。

认真做好。

读书笔记。

和心得,以此来提升学习的自觉性。昙花乡实行“三学”即:干部职工“领学”、相互“点学”、专人“评学”制。这些制度的确立,进一步促进了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也为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4、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各乡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作为加快发展、创新工作的源动力,作为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抓手,作为能力建设、提升素质的加油站,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三个乡镇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为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全行业基本实现电脑一体化。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工作态度明显好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把党和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深入基层办公、依法行政作为干部职工自觉行动。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转变,工作责任心大大提高,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受到该村村民的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的认识上有差距。部分乡镇对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认识没有真正到位,一级抓一级的力度还不够,发展目标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远景结合还不够紧,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学习形式单一,不够灵活。学习型组织更多强调的是创新性学习、团队学习,要求我们树立工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等终身学习理念,本质是提高组织竞争力和个人生存能力。一些同志把建设学习型组织仅仅理解成“读书活动”,或者是一种单纯的学习制度的建立;有的只注意学习的形式、内容变化,而不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的只注意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不注意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

(三)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如党支部、党小组一级的办公经费紧张,小广播、农民文艺队、远程教育成本大,加上农民群众的主动学习愿望不强,客观上影响了学习型组织建设。

(四)机制不够完善。一些试点单位对引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停留在一般号召,干部职工的学习动力没有得到激发等等。

三、建议及对策。

(一)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乡镇领导干部重要依据。只有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乡镇领导干部重要依据,才能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才能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学习型领导班子,通过发挥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工作健康发展。

(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在学习内容上,首先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作业务工作的内行。再次,要把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乡村各级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指导,灵活多样地采取课堂教学、课下自学、专家讲课、外出参观、座谈讨论、观看影像、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送教上门、学历教育以及小广播、组建文艺队等方法,切实提高学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

(三)强化阵地建设,把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建设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争取成立乡党校,同时,保障县、乡两级党校的固定场所和人员编制,加大对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建设的力度,健全机构、制定制度、配齐设备、购买图书、聘请师资,办好办活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使之真正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使各种培训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四)强化典型宣传,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乡镇要培养、发现和宣传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学先进、争一流的积极性。要编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题简报,传达上级精神,交流工作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活动顺利开展。要办好黑板报、宣传栏,利用小广播和农民文艺队编演节目进行巡回演出,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的氛围。

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近两年来,根据省直工委的统一部署,在局分党组的领导下,省物价局以“打造书香机关,提升能力素质”为主线,认真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我们也在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我们认识到,要想在机关切实开展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这项活动,必须在全局范围内扩大宣传,使全体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的深刻意义所在,从而自觉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两年,我局分党组根据省直工委“打造书香机关、提升能力素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安排部署,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要求全局各基层党组织始终把提高思想认识放在首位,以更新学习理念为先导,从根本上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针对少数党员干部在学习问题上存在的认识误区,通过“四纠正四树立”使大家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一是纠正“业务学习重于一切”的观念,树立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并重的学习理念;二是纠正“为文凭和晋升而学习”的观念,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纠正“工作与学习相分离”的观念,树立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理念;四是纠正“学习只是个人私事”的观念,树立全员学习、共同学习的理念。通过转变认识上的误区,促使全局党员干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较好地营造了“人人是学习主人,处处是学习场所,时时是学习机会”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我局在安排各类重要的政治理论学习时,一方面注重充分发挥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龙头辐射作用,带动全局上下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注重进一步发挥理论学习年度计划和季度安排的指导作用,强化学习引导。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经济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加强学习不仅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党员意识,而且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

从活动一开始,我们就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系统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活动推进过程中,我局强调运用准确的方式方法,有效引导全局上下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逐步深入。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组负责制,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基层党组织具体抓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局党组坚持做到对省委、省直工委部署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和机关党委提出的年度和季度学习计划优先安排,对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效果提出明确要求,将学习培训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由局纪检、监察室和机关党委负责督查落实。局党组书记率先垂范,领导班子成员身体力行,推动全局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深入。20xx年起,根据省直工委的安排部署,全局xxx个支部、总支书记均已参加培训工委组织的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党员干部根据基层党组织的安排,参加了省直工委举办的每一期省直机关大讲堂的各类讲座,同时,机关党委定期强化对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情况的督促检查,使全年的学习情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按照坚定方向、力求实效的原则,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二是切实给予支持配合,始终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纳入整体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安排,与行政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

总结。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我局舍得在改善党员干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投入,有计划地购置必要的学习资料,提供相关培训经费保障同时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建立电子显示屏、加强局域网改版机关党委还拿出结余党费为党员干部办理读书卡,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三是切实健全学习制度,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用制度约束、督促并保障各类学习活动的深入推进近两年来,我们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分党组中心组和党支部学习制度及有关学习奖惩制度,明确提出,党支部年度组织学习少于8次,取消参加评选评优资格,将党员干部学习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步深化学习的效果;对调研成果、分析检查材料、演讲稿汇编成册,供党员干部学习对照;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发动全局各基层党支部党员干部踊跃捐款捐物,慰问困难和受灾群众,近两年,合计捐款捐物达3万余元;在全局开展制度学习落实月活动,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科学管理,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体现了创新的要求和鲜明的特色,深化了各种类型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二是在物价全系统开展学习、创新、提升年活动,引导价格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多学、多思、多练,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发展。三是加强创建活动宣传。我局在“安徽物价网”开辟了活动专栏,设置“学习园地”和“热点解读”栏目,开办《效能简报》和《创先争优活动简报》,近两年,我局简报被省委创先办,省直创先办,省直效能办采用10余篇,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切实引导广大干部党员干部多读书、善积累、常提高,真正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更加明确地树立起“靠学习立身,凭能力发展”的价值取向。

近两年来,我局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始终注重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一是注重学习内容体系建设。一方面不放松理论学习,注重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拓宽知识领域,结合工作实际,注重能力培养,抓好党员干部对经济、法律、科技、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促进各项工作的新发展。二是注重学习制度的健全完善。一方面坚持已有的学习制度,做到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学习效果,广大党员干部用通过学习收获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检验、巩固、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自觉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真正做到读有所获,学有所用。三是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不仅将党员干部学习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综合考评重要内容,而且通过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坚持经常组织开展述说评学活动,及时对党员干部学习、工作进行讲评,不定期召开各类学习情况交流会,大力宣传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确保学习机制和学习效果的建立和落实。

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学习道路上不断跋涉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着更适用于我们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和途径,接下来,我们会不断总结,勇于改善,积极提高,力促实效,为使我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更加充满生机和创造力,我们会坚持探索下去!

我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工作安排,我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组织调研组,对我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赴永嘉考察,实地走访台一医、**中心卫生院等单位,并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区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充分征求了各参会人员的建议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6月开始,我区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启动实施了分级诊疗工作。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秩序为目标,将群众首诊需求合理引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工程,注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制订方案、出台政策、规范流程、狠抓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累计转诊患者3724人,其中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转到区外市内医院就诊的430人,转到省级或省外医院就诊的1429人。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1人。

(一)强基础,分级诊疗格局已初步形成。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工作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制订出台城乡卫生一体化、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和全科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并从经费支持、医保政策、药品配备等方面予以倾斜,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开展。从强化硬件保障入手,先后启动了**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基建工程,并成立了台一医院桥住院分部、**住院分部,区中医院北洋住院分部,定期选派专家到分部坐诊。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共有3家中心卫生院通过省级甲等卫生院评审,6家卫生院通过省级乙等卫生院评审,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区级医院与上海长征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开展合作办医,上级专家来黄门诊、手术和技术指导,区级医院专家下基层门诊和技术帮扶渐成常态。

(二)重保障,分级诊疗管理渐趋规范。注重政策引导,重点发挥社保政策的利益导向作用,城乡医保报销实行差别化支付,对不同级医疗机构执行不同的报销比例和起付标准(2016年为乡镇级80%、区级70%,区外市内45%-55%、市外40%),参保患者经分级诊疗平台转诊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且住院起付线只剔除一次,更好地引导患者首诊到基层。注重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导向作用,从单位收支结余数中提取40%用于发放超额绩效工资。同时对在西部工作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补助,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补助金,21年以上的每月补助可达500元。注重配套机制建设,推广全科,转变基层医疗卫生的理念和模式,目前,全区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签约覆盖率达10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4%。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配送机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齐全。发挥中医药传统特色,全区1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受到了群众的青睐,中医馆的建设对于引导开展分级诊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建平台,分级诊疗工作已初显成效。为确保分级诊疗工作规范有序,各医疗单位均建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转诊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按照双向转诊工作规范制定实施方案,制作工作手册,建立合理的转诊工作流程,加强分级诊疗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检查考核,确保转诊渠道畅通。建立了以台一医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信息化网络为载体的区病理诊断、临床检验、心电会诊、医疗器械消毒供应、放射诊疗等五个区域诊断中心,加强预约诊疗、上下转诊、检查结果查询和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由此引导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将病情重、疾病急、危险性大的病患转诊到区级医院诊治,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就诊的新格局。分级诊疗工作实施一年多来,已初见成效,据卫计部门统计,2015年,全区门急诊总人次为417.6万,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区门急诊总人次的54.14%,首次超过区级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区级医院的住院人数增速明显放缓,以台一医为例,2013-2014年,出院人次增长率为6.8%,2014-2015年,增长率下降为2%。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明显增长,以院桥中心卫生院为例,2014年住院人数为为1713人,2015年住院人次为2327人,住院人次年均增长率47%。

二、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就医习惯难改。调研中发现,影响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数群众没有获知该项制度的实施,分级诊疗的宣传方式不够多、力度不够大,广大群众对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了解不深,对具体操作流程、医保政策等内容知晓率不高。医护人员对该项政策的知晓率较高,但仅限于自身了解,缺少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传。另外,一些群众的就医行为很大程度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医惯性”影响,就医看病无原则地追求大医院、追求著名医学专家。

2、基层诊疗水平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分级诊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主要是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但当前,我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群众的信任度还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一是在硬件建设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常规设备不足、仪器过于简陋,无法开展疾病诊治所需的常规检查,是导致群众没有选择首诊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区19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缺口达2000万左右。二是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缺口达304人。同时由于农村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差,工作后部分基层医疗卫技人没就想方设法调到城区单位工作,因此培养好了就调走了,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三是全科医生紧缺,按我国每万民居民配置2-3名全科医生的标准,我区全科医生缺口达130余人,已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

3、转诊操作流程有待规范,信息化管理机制滞后。一是转诊单流失较严重。因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尚在建设之中,转诊单采取纸质形式,个别医生填写转诊单内容不完整、字迹潦草,部分患者因重视度不够,转诊单流失还较严重。二是区域内的“双向转诊”平台已初步建立,但下转依然较少,从数据显示,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而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仅81人,由此挫伤了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的积极性。三是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转诊平台尚未建立,造成区外市内的转诊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致使分级诊疗的部分政策无法实施。

三、几点建议。

1、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力度。区政府及卫生、财政、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要广泛开展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医改政策、“双向转诊”制度、报销制度等相关知识,引导群众转变就医观念,积极参与分级诊疗。要完善“双向转诊”的制度,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强化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实行首诊责任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切实加强分级诊疗和转诊管理,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质量和管理效率整体提升。同时要适时开展分级诊疗服务效果评价,视实际开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并进一步细化相关举措,持续增强分级诊疗服务实效。

2、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充实,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要继续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力度,探索将乡村级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筑牢农村卫生网底,让群众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医技、中医科室建设,推进城乡对口支援、医疗服务一体化,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真正放心在基层首诊。健全医务人员培训、交流机制,基层医疗机构在引进更多的全科人才的基础上,要强化规范化培训,低一级机构人员要到上一级机构不间断的进行系统化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3、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加快城乡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区级医院公立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分别以台一院、妇保院、中医院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区域医疗对口支援共同体,构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合理,功能定位明确,学科错位发展,彼此良性竞争,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体系。落实区级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对口帮扶责任与职能,通过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和管理指导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辐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鼓励支持区级医院与省、市上级医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医,依托上级医院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资源下沉,整体提升我区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建立政府层面的转诊协同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分级诊疗信息化之路早日“贯通”,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真正实现无缝对接、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目标。

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模板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学习实践_。

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牢牢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根本,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如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比做一列飞驰的火车,那么农村基层组织毫无疑问就是那个掌握着火车方向与速度的火车头。

一、基本情况。

祁县昭馀镇下申村位于县城南面,祁子线贯村而过,交通便利,有农业人口3180人,980户,临时居住人口5000余人,党员100余人;全村主要街道有共计11条(逯街、史街、范街、前街、后街、原街、新建街、沙圪道、东庄、祁子路、贾大门),共有小街小巷150余条;耕地面积3322亩,私营企业24家,20__年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逐步形成了以工补农,以工促农的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牢固树立_。

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围绕党建抓经济围绕项目抓增收优化环境促发展。在“教”学上扎基础在项目上做文章在“新”字上谋发展以全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明晰的思路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农村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来规范管理,下申村根据村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一)村委对干部群众的.管理。

1、下申村制定了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有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工资制度,全部以版面的形式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其中会议制度是十几年坚持下来的,要求全体干部坚持每月逢“三日、六日、九日”,雷打不动的时间,开会研究工作,学习探讨,学习政策时事。工作制度主要分为常规工作(日常的卫生及田间管理)和中心工作(要求全体干部参加工作)。

2、对群众也制定各种制度,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四旁树管理制度》、《环城林网管理制度》、《水表使用管理制度》等,让村民学习,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特别是为了搞好环境卫生,全部干部17人都成为卫生督促管理员,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投资5万元(3辆保洁车,3位拉运员)解决了村民的垃圾清运工作,同时要求干部包街、包巷,党员包户,加上长久以来村民养成“门前三包”的良好习惯,每天6:00清扫门前责任区,拉运员每天8点将全部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六谷20亩)。村内卫生实行每天一小查,三天一大查制度;田间卫生实行一月一小查,一季度一大查,为村民创造优美环境。

(二)村民自治。

建立健全了村级三项民主管理制度。由村民选出的村民代表;建立了村民监督组、村民理财组;开展村务公开活动;坚持执政民主,民主管理。时刻接受群众的监督,每年年中、年末,党总支组织安排“两委”干部要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作述职报告,让代表对干部进行评议;加强“一事一议”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我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届的选举中也坚持“选好带头人、建设好班子、寻求好思路、营造好环境、谋求好导向”为标准和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村的新农村建设。

支部村委一班人在务实抓工作的同时,不放松政治思想的建设,为了提高整体素质和思想觉悟,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每周两次用广播喇叭宣传和教育,宣传党的政策、法律,宣传上级精神指示,深入开展“形象工程”创建活动,要求干部“八做到”村务实行“九公开”,农户创“十星”的文明活动,营造了“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党员的结构老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我村的党员趋向于老龄化,存在严重的结构比例失调,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了更好的充实党员的队伍,提高党员的素质,村党支部对每位入党对象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做到让组织相信、百姓放心。

新农村的发展是我们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心声,但要做好,全体基层工作人员就要真心为民,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盼,努力解决广大群众最急需、最现实的问题和困难,更好地发挥服务发展、服务农民、服务稳定的作用,把管理为服务,用行动来构建,相信有这样的基层组织,农村将会用实际行动大力发展经济,富民富村。

我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xx届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按照中纪委提出的明确“两个责任”、落实“两个为主”和“三转”的新要求,陈仓区纪委解放思想、主动转变、聚力主业主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清理议事机构,加大办案力量,重组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备,提高了履职能力,同时也存在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一、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难题。

一是发挥职能作用受到限制。由于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定位把握不准,在实际工作,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失位问题。一是越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应由牵头部门承担完成的任务,纪委却主动或被动的承担,履行不该履行的职责。二是缺位问题,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组织与协调的关系理解不透,注重组织,忽视协调,导致有些工作该分解的没有及时分解,该督办的没有督办,在治本抓源头工作中形成责任虚化、部门责任弱化、纪委责任泛化的局面。三是错位问题,一些地方纪委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对部门各负其责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认识不清,存在着包揽过多甚至替代职责的情况,分不清主次与责任,没有调动和发挥牵头部门的主体作用,往往是亲历亲为代替组织协调。四失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查无果和问责追责不严等。

二是纪检监察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日前,中纪委通报了四起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这也折射出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程度不同存在一些问题。在目前“舌尖上的腐朽”、“车轮上的腐朽”、“会员卡腐朽”等“四风”盛行的社会大背景影响下,纪检监察干部也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律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三是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对一些国有企业调查情况来看,大多企业的纪检监察人员兼职过多,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培训少,业务知识欠缺,对纪检监察的业务不熟,工作能力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一些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不健全,正常工作难于开展。部分经营好的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办公设备陈旧老化配置低,困难企业就不用说了,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二、对策建议。

一是深化认识,以改革的思路破解纪检监察工作难题,打好持久战。要深化对党的xx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斗争的新思路、新要求、新部署的学习贯彻,力求学深、学透,以更好地掌握精髓、指导实践。当前,腐朽现象多发,滋生腐朽的土壤存在,反腐朽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作风问题和腐朽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从思想上警醒起来,坚持惩治和预防腐朽两手抓、两手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斗争引向深入。

二是聚力主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打好攻坚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三转”要求聚焦执纪监督问责主业,整合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减少职能交叉、合理配置人员、加强监督和办案力量,探索新的派驻办法,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把不该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或参与的协调工作交还给主要责任部门,使纪检监察机关回归职能本位。坚持执好纪,切实加强对各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严打“老虎”,勤拍“苍蝇”,充分发挥惩治腐朽的震慑作用。坚持问好责,加强行政监督,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持把好关,深化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三是转变方式,坚持抓早抓小盯关键,打好歼灭战。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善于抓住监督检查、案件查办、教育预防等纪检监察重点工作,从而带动全局工作推进,紧紧盯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盯住管钱、管物、管人、管项目的单位和干部。

四是提高能力,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省纪委“四个不准”“六个严禁”的要求,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对不适合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决调离,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切实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要稳定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条件,以确保反腐倡廉各项政策落实。

我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强反腐败斗争的中坚力量和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基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体制机制、新的反腐形势和领导干部重视程度等主客观原因,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有待在今后实践中加以改革、完善和强化。9月18日至23日,在张瑞书记带领下,我们调研组一行四人先后到洋河、中扬、屠元、郑楼、仓集、陈集五个乡镇就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及基层纪委组织建设等情况进行走访调研,认真听取了基层纪委书记的汇报,座谈了解了基层纪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把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基层一些领导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纪检监察机构不过是查办案件,而平时又没有什么案件可办,兼几项工作理所当然;没有真正把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没有得到准确定位和很好落实。

(二)纪检监察干部兼职多,不利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的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存在有一定的弱化现象。基层纪委书记兼职太多(例如中扬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克民兼职数达到8项之多),工作精力不足,顾此失彼,加之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人手不够的问题,大部分基层单位没有相对固定的、专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基层查办案件工作,削弱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本职工作,以至有时只能忙于应付。

(三)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还需继续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然而,在基层纪检监察部门中,仍存在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由于岗位调整、人员经常变动等原因,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产生“干纪检是暂时的”等消极思想,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提高自身素质。

(四)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纪律性、独立性很强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搞好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存在“接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现象,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窄,内容过时,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相对滞后,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执纪环境导致畏难情绪。当前,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少了几分底气。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最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有的同志缺乏工作主动性,坐等领导指示。

二、原因分析。

(一)考评体系不全,缺乏工作量化质化标尺。目前我区对基层纪委书记的绩效考评只有从每年一度的本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百分量化进行考核,对其本人具体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以及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情况没有更加详细的考评办法,容易造成“干”和“没干”一个样,工作没有积极性。

(二)工作环境不优,容易挫伤基层工作积极性。部分基层主要领导存在求稳怕乱心理,对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抓的力度大、查的案件多就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损害当地形象,从而造成基层纪委书记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时受到很大程度的掣肘,怕这忧那,不敢大胆放手开展工作,更难以有所创新。

(三)工作精力不足,导致“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目前我区基层纪委书记兼职过多,分散了抓本职工作的精力。究其原因,一是乡镇机构改革人手不够,误认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平时没有什么案件可查,兼几项工作理所当然;二是提倡分工不分家,纪检监察工作与其他工作也应不分家,基层纪委书记直接兼管几项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三是纪检监察机构是管人、执纪的,说话有分量,所以往往不分谁主管,就简单地把一些本不该纪委管的事交给纪委去处理。

(四)监督制约不力,造成工作开展力度较弱。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不完善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容易导致基层纪委书记无法与无力加强监督工作。由于乡镇纪委必须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其实质就是纪委书记必须接党委书记的领导。另一方面,纪委书记都承担有一定的包村经济工作任务,又造成了在经济工作领域必须接受政府一把手的领导。既要接受他们的领导,又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开展工作难度大。

三、对策初探。

(一)思想观念要更新。胡锦涛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一精辟论述,对于发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作用,加强基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纪检干部责任意识针对性最强。基层纪检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也是最前线,他们最了解下情,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问题大多发生在这些群体中。对于人民群众的疾苦、困难、难点、热点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对于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腐败作为,需要基层纪检干部进行反映和处理,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基层纪检干部担负着繁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纪检监察工作任务通过层层落实,大多落在他们干部身上。正所谓“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许多政策规定需要他们去上传下达,许多工作要求需要他们去贯彻部署,许多工作任务需要他们去组织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所处的重要地位和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二)队伍建设要出新。着眼于提高整体素质,建立长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要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增强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坚持正义感、严于律已、依法办事;要改善知识结构,通过加强政治学习、研讨、考核考试等形式,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采取综合的、专项的等措施,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素养;通过参加实践锻炼、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方法,用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和专业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干部交流,结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可采取内部和外部交流,横向和纵向交流,上级和下级交流的办法,改善队伍结构。要配齐配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严格选调干部,把政治基础好、原则性强、学历较高、专业对口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使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要妥善解决纪检干部办公设备、办案经费、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和措施,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三)管理体制要创新。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职能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很难开展。特别是在履行监督职能中,虽赋有监督的权力,实践中无法也无力监督,造成实际上监督权力的弱化。对此,可试行基层纪委书记“垂直(统一)管理体制”,即基层纪委书记在上级纪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纪委书记直接对上一级纪委负责工作,这有利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有利于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的监督。基于这种思考的理由是:同是各级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的管理体制,基层纪委与其上级各级纪委有其特殊性。上级各级纪委是常委会制,有其独立的领导班子和赋予一定的权力,同级党委领导是原则的领导,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领导。而基层纪委除乡镇纪委有委员会外,没有独立的领导班子,只有纪委书记一个人,赋予的权力也有限。特别是同级党委的领导是具体的领导,事无巨细的领导,直接的领导。即便是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也改变不了其在党委特别是“一把手”领导之下的“身份”。这是基层纪委对同级党委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在这种管理体制及特殊情况下,基层纪委和纪检监察干部的“生杀大权”掌握在同级党委和“一把手”手中,对其不能也不敢监督。在对权力失去监督中,致使个别单位和乡镇“一把手”胆大妄为,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歪风滋长,消极腐败行为蔓延。如实行基层纪委书记“垂直(统一)管理体制”就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至少从管理体制上可以解决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不力的问题。

(四)工作机制要求新。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要结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和工作实际,努力创新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与时俱进的抓好纪检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一是建立健全巡视督察制度。由区委、区政府牵头,从委局机关和区直有关单位抽调业务精、作风硬的巡视人员,建立巡视督察组,定期不定期对基层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巡视督察,并对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进行业务指导。这既解决了部分基层党委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不重视,又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随之基层纪委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也会逐步改善。二是建立健全联查联办案件制度,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强的基层纪委书记组成调查组进行交叉查处、联合办案。无案时,各自回到原单位抓其它工作。这既解决了基层发案单位查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各基层单位其它工作不丢的问题,既提高了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又锻炼了基层纪委书记的办案能力,既防止了发案单位领导“说情”和亲情友情关系,又避免了基层纪委书记的“困扰”,可谓一举多得。

(五)考评制度要推新。当前,我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提高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自身缺乏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所致。只有在稳定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解决“愿干”问题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科学考核评价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实绩,才能把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建立严密的绩效考评体系,严把实绩关,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使考核结果尽可能客观、全面、真实、准确。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考核评议工作一定要把政治表现放在首位,同时要注重干部业绩考评,实行目标化管理。要以强化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责任、注重业绩考评为着力点,按照责任目标、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奖惩“四位一体”的思路,不断完善修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核细则等各项工作制度。对查案办案、执法纠风、宣传教育、源头治腐、信访调查等各项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年终检查验收相结合、干部自我测评与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进行业绩综合评分排位,其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作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奖罚一定要分明,要拉大档次,并与评奖相结合,与晋职晋级相结合,充分调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内在积极性。对那些理论基础差,实际工作能力低,又缺乏上进心并且不热爱这项工作的干部,应调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的能力和水平,我镇开展了加强妇女工作的专题调研,并于近期在全镇女干部职工和妇女群众中通过召开座谈会、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有关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和充分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希望进一步积累工作经验,并提升妇女工作水平。

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镇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基层,倾听她们的呼声,了解她们的所盼所想,积极做好妇女群众工作,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有力推动了妇女群众工作的开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主要改变以下工作做法:

1、加强宣传,促进群众思想观念改变。通过广播、宣传栏、宣

新女性。

2、组织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通过“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增强科技务农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镇妇联通过充分发挥农村妇代会的作用,带领农村妇女实现增收,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4、抓重难点,努力解决妇女群众的实际问题。针对妇女儿童弱势群体权益问题,加大维护力度。我们将每年 “三八”期间定为“三八”维权周,以各种形式宣传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成立了家庭暴力投诉点,及时为受害妇女提供援助,为妇女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当前,妇联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是深层次、多方面,亟需认真研究。 1、妇女组织经费严重不足。不仅缺乏组织活动、素质培训等方面的经费,甚至缺乏正常的办公经费,妇女组织实践妇女愿望的活力受到限制。村级妇代会主任各种待遇落实不到位,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2、活动载体针对性不强。由于女性群众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和趋势,单一活动载体已经难以满足各个层面妇女群众的需求。

3、妇女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妇女群众反映自身需求、呼声和愿望的渠道不通畅,政府意志、妇女意愿缺乏实现统一的机制。

4、村妇代会组织化程度不够健全。部分村妇代会主任协调能力弱,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经费缺乏,组织参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不利于她们开拓视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弱势群体受社会关注程度还不够。农村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扶持,特别是农村和城镇贫困妇女健康问题要给予关心。

1、增加妇女事业经费。希望上级相关部门能够明确妇女事业经费占本地区年度预算的比例,并逐年提高投入比例。

2、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需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面和界别的妇女群体,设计不同的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把最广泛的妇女群众吸纳到活动体系中来,提高广大妇女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

3、完善妇女利益表达机制。充分发挥信访窗口、网上调查、征求意见箱等各种渠道的功能,及时把握妇女的思想走势,了解妇女需求,根据妇女需求制定工作规划。

4、加强对基层妇女干部的培训力度。要充分发挥妇联对农村妇

女转移就业培训的组织、协调优势,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协调,切实把培训经费方便、快捷、合理地落实到农村贫困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上。增加基层妇联活动经费,以便开展正常的工作。并且加大对农村基层妇联干部,特别是妇代会主任的培训的力度,在政策上、经费上给予倾斜。

5、进一步加大对弱势妇孺帮扶的力度。加强对弱势妇女儿童群体的关注和支持,组织社会力量救助,特别是贫困妇女的医疗救助,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政府等部门要组织医疗、卫生等防疫部门,定期对贫困妇女和困境儿童开展义诊及健康普查工作,为特困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

我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中央、省市委分别下发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文件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按照市区党代会和全市组织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为重点,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党建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深入进行党建调研,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党建各项的开展。

一、认真贯彻落实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文件精神。

中央和省市委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文件下发以后,区委高度重视,迅速通过会议、转发文件、组织专题学习等形式对文件精神进行了学习传达,为全面推进长效机制文件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1、抓文件精神的学习传达。区委中心组及时召开了会议进行专题学习,同时,下发通知要求全区各级组织都要召开中心组会议、班子成员会议、党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全面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好的经验、做法,对照文件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修改完善党建的各项规章制度。

2、抓制度的修改完善。去年7月,我们在认真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基层党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照中央和省市委文件的要求,对全区整个三批教育活动相关文件、主题活动、先进人物事迹及理论文章进行收集、整理,编印了《――区党员先进性建设理论成果集》和《――区党员先进性建设实践成果集》两本书,对全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基层党建进行指导。今年4月,我们又全面了我区近年来基层党建制度成果,对现有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出台了《关于健全党委、党工委和部门党组抓基层党建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发展党员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实施办法》五项基层组织建设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各党委、党工委抓基层党建的职责,为促进长效机制文件的落实奠定了坚持的基础。

3、抓活动载体。主要是通过“三个活动”来促进长效机制的落实。一是在全区开展了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巷社区党支部,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任家口村党支部的学习活动,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以先进为榜样,服务基层,努力。二是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单位通过设立党务公开栏、办事指南、召开会议等形式,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情况、党建目标完成等情况做为公开内容,积极构建民主、开放和规范的基层党务机制,让党员群众了解熟悉党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党建各项任务的落实;三是在全区社区、农村、“两新”组织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我们根据社区、农村、“两新”组织的不同特点,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设岗、以岗定责的原则,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结合各类型党组织的职能作用、个人特长、实际,科学设岗,公开认岗,向群众提供各类服务,激发调动了党员参与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深化党员承诺制的开展。

4、抓责任落实。为了夯实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责任,我们要求各党委、党工委和党组要结合基层党建实际,每年确定1-2项重点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推广经验,研究解决问题,每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2个月。健全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结合区县换届领导班子调整的实际,给每一位常委重新确定了一个社区和农村党建联系点,要求各街道、农村局党委要协助区级领导,定期了解各联系点党建及各项基础开展情况,帮助联系点党组织改进,解决实际困难,以点带面,基层党建的全面提高。

5、抓考核检查。一是抓日常检查。建立了组织部干部联系街道、农村制度,加强对基层党建的指导,帮助解决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基层执行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及各项部署的信息,了解检查开展情况。二是结合重点,进行抽查。我们积极利用有关单位进行作风建设、重点项目检查、单项调研的时机,也认真查看党建,特别是落实长效机制地情况,督促各党委、各部门把中央和省市委长效机制文件的要求落到推动各项开展,促进――发展上来。三是制定了全区综合考评实施试行办法,对长效机制文件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人和要求,并进一步加大了党建在各项考评中的比重。

二、不断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党工委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并将流动党员情况录入到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调查摸底,全区涉及到的10个党委党工委中共有流动党员1046名,其中区人才中心党支部有流动党员858名,占全区总数的82。

2、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一方面,我们及时召开涉及流动党员的党委、党工委办公室主任会议,专门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及填写要求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将流动党员活动证填写使用说明印制了1500多份,由各单位下发流动党员,进一步明确流动党员使用活动证的目的和意义。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出活动证890多个,占流动党员人数的85,没有发放和没有联系上的流动党员我们正在积极联系。

3、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落实。对于流出的党员,指派专人记录他们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每半年了解流动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组织重要活动。对于流入的党员,指派专人记录他们的流动来向和联系方式,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就近编入一个党支部,组织他们参加党组织生活。建立了流动党员月报制,要求各党委、党工委每月月底前对本地区、本单位流入和流出的党员统计机上报,进一步健全《流动党员花名册》。

三、积极抓好农村党建。

1、开展农村调研。年初,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区农村局和部分村,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党员群众等方法,对我区农村党建面临的各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区农村的情况,并结合我区农村“四变”改革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的建议。

2、认真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我区村级阵地建设主要是红庙坡、进丰、白家口、颜家堡4个村。截至目前各村的进度是:白家口村原未有活动场所,新建了一座二层楼,活动场所面积为150平方米,共投资23.5万(区上配套5.5万,村上18万),目前内部装修已基本完成,正在配备家具,7月底即可搬入。进丰村以前也没有活动场所,新建了一座二层楼,一层的活动场所面积约288平方米,二层是办公室共有11间,共投资55.5万(区上配套5.5万,村上50万)。目前内部装修已基本完成,正在配备家具,7月底即可搬入。红庙坡村准备建4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及办公用房,因有一栋楼正建耽误了工期,目前正在新址上拆出旧楼,处理地基。颜家堡村活动场所拟在现有的90平方米的基础上,再扩建100平方米,由于现有的90平米用房租给了幼儿园,合同年底才能到期,经协商,现在扩建工程已经开始,正在处理扩建部分的地基。

3、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一是实施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注重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回乡中的优秀人才中,选拔两委会后备干部。我们要求每个行政村都要有不少于3名的村级后备干部,实现梯次结构,形成一批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拓展人才选拔范围。二是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形式,利用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一并推选后备干部。即先由党员、群众分别推荐,再由区农村局党委考察的办法,做到好中选优。同时,采取公开选拔、交流选派等方式,积极从就近在其它村、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调合适人选,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三是加强培养教育,每年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分批分次进行集中培训,努力把致富带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富能手,把党员致富带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鼓励后备干部通过自学、参加学习教育提高文化程度,科技文化素质和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本领。截至目前,我区35个村两委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141人,35岁以下25人。

四、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党建。

上半年以来,除积极做好以上各项党建,我们还结合――实际,抓了以下几个方的。

1、认真抓好规模以上“两新”党组织党建。从4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各党委、党工委和有关单位,对全区员工人数100人以上或员工50-99人且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的“两新”组织及其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详细掌握了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党员人数。在此础上,对两新组织党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实行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并举的管理体制,对新经济组织由街道和开发区实行属地管理;对新社会组织,由教育、卫生、司法等部门实行行业管理,有效解决了单独实行属地和行业管理手段不足的弊端。实行党委、党工委班子成员包抓责任制,对未成立党组织但条件具备的规模以上“两新”组织,要求班子成员列出时间表,定期到“两新”组织指导,帮助企业尽快成立党组织;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季报制度,对党组织建立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促使条件成熟的尽快成立党组织。

2、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制定了《――区―发展党员规划》,对各年度发展党员的数量、结构提出了具体调控计划,6月份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07名。

3、认真抓好社区党组织换届。从6月25日开始,集中开展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换届选举。中,通过下发换届选举实施意见,制定流程,组织召开社区换届动员培训会议,就换届的程序、原则及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加强指导。目前,99个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已进入尾声。

五、下半年设想。

1、适时启动基层党务者和干部队伍轮训。重点抓好对新任社区和农村“两委会”干部、“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培训,利用理论辅导班、座谈讨论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党务者学习党建理论、政策法规、方法等方面知识,认真落实我区“十一五”期间基层干部的培训任务。

2、进一步抓好五个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文件的落实。指导各级党组织按照5个文件和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认真进行自查,并将对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使这些制度在全区更好的推广,推动基层党建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3、以社区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帮助社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机制,引导新当选的社区干部围绕“加强硬件建设、抓好创卫、发展服务业、繁荣文化、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救助体系”等内容开展,促进社区党建水平的提升。

4、以抓组建和树典型为重点,做好“两新”组织党建。进一步加大“两新”党组织组建,特别是全面完成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的达到80的组建目标;做好“两新”党组织的跟踪管理、巩固成果,深入抓好“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培养和创建几个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力争“两新”组织党建实现新的突破。

5、在农村党建方面,在从严对4个村活动场所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的同时,完善配套建设,建立使用和管理等各项制度;成立――区农村党校,对当兵复员回村党员及农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促使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uns。

指导各党委。

党工委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并将流动党员情况录入到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调查摸底,全区涉及到的10个党委党工委中共有流动党员1046名,其中区人才中心党支部有流动党员858名,占全区总数的82。

2、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一方面,我们及时召开涉及流动党员的党委、党工委办公室主任会议,专门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及填写要求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将流动党员活动证填写使用说明印制了1500多份,由各单位下发流动党员,进一步明确流动党员使用活动证的目的和意义。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出活动证890多个,占流动党员人数的85,没有发放和没有联系上的流动党员我们正在积极联系。

3、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落实。对于流出的党员,指派专人记录他们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每半年了解流动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组织重要活动。对于流入的党员,指派专人记录他们的流动来向和联系方式,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就近编入一个党支部,组织他们参加党组织生活。建立了流动党员月报制,要求各党委、党工委每月月底前对本地区、本单位流入和流出的党员统计机上报,进一步健全《流动党员花名册》。

三、积极抓好农村党建。

1、开展农村调研。年初,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区农村局和部分村,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党员群众等方法,对我区农村党建面临的各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区农村的情况,并结合我区农村“四变”改革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的建议。

2、认真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我区村级阵地建设主要是红庙坡、进丰、白家口、颜家堡4个村。截至目前各村的进度是:白家口村原未有活动场所,新建了一座二层楼,活动场所面积为150平方米,共投资23.5万(区上配套5.5万,村上18万),目前内部装修已基本完成,正在配备家具,7月底即可搬入。进丰村以前也没有活动场所,新建了一座二层楼,一层的活动场所面积约288平方米,二层是办公室共有11间,共投资55.5万(区上配套5.5万,村上50万)。目前内部装修已基本完成,正在配备家具,7月底即可搬入。红庙坡村准备建4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及办公用房,因有一栋楼正建耽误了工期,目前正在新址上拆出旧楼,处理地基。颜家堡村活动场所拟在现有的90平方米的基础上,再扩建100平方米,由于现有的90平米用房租给了幼儿园,合同年底才能到期,经协商,现在扩建工程已经开始,正在处理扩建部分的地基。

3、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一是实施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注重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回乡中的优秀人才中,选拔两委会后备干部。我们要求每个行政村都要有不少于3名的村级后备干部,实现梯次结构,形成一批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拓展人才选拔范围。二是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形式,利用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一并推选后备干部。即先由党员、群众分别推荐,再由区农村局党委考察的办法,做到好中选优。同时,采取公开选拔、交流选派等方式,积极从就近在其它村、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调合适人选,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三是加强培养教育,每年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分批分次进行集中培训,努力把致富带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富能手,把党员致富带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鼓励后备干部通过自学、参加学习教育提高文化程度,科技文化素质和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本领。截至目前,我区35个村两委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141人,35岁以下25人。

四、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党建。

上半年以来,除积极做好以上各项党建,我们还结合――实际,抓了以下几个方的。

1、认真抓好规模以上“两新”党组织党建。从4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各党委、党工委和有关单位,对全区员工人数100人以上或员工50-99人且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的“两新”组织及其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详细掌握了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党员人数。在此础上,对两新组织党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实行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并举的管理体制,对新经济组织由街道和开发区实行属地管理;对新社会组织,由教育、卫生、司法等部门实行行业管理,有效解决了单独实行属地和行业管理手段不足的弊端。实行党委、党工委班子成员包抓责任制,对未成立党组织但条件具备的规模以上“两新”组织,要求班子成员列出时间表,定期到“两新”组织指导,帮助企业尽快成立党组织;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季报制度,对党组织建立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促使条件成熟的尽快成立党组织。

2、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制定了《――区2007―20发展党员规划》,对各年度发展党员的数量、结构提出了具体调控计划,6月份举办了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07名。

3、认真抓好社区党组织换届。从6月25日开始,集中开展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换届选举。中,通过下发换届选举实施意见,制定流程,组织召开社区换届动员培训会议,就换届的程序、原则及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加强指导。目前,99个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已进入尾声。

五、下半年设想。

1、适时启动基层党务者和干部队伍轮训。重点抓好对新任社区和农村“两委会”干部、“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培训,利用理论辅导班、座谈讨论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党务者学习党建理论、政策法规、方法等方面知识,认真落实我区“十一五”期间基层干部的培训任务。

2、进一步抓好五个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文件的落实。指导各级党组织按照5个文件和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认真进行自查,并将对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使这些制度在全区更好的推广,推动基层党建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3、以社区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帮助社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机制,引导新当选的社区干部围绕“加强硬件建设、抓好创卫、发展服务业、繁荣文化、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救助体系”等内容开展,促进社区党建水平的提升。

4、以抓组建和树典型为重点,做好“两新”组织党建。进一步加大“两新”党组织组建,特别是全面完成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的达到80的组建目标;做好“两新”党组织的跟踪管理、巩固成果,深入抓好“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培养和创建几个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力争“两新”组织党建实现新的突破。

5、在农村党建方面,在从严对4个村活动场所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的同时,完善配套建设,建立使用和管理等各项制度;成立――区农村党校,对当兵复员回村党员及农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促使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uns。

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两新组织数量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如何在两新组织中进一步扩大妇联组织的覆盖面,找准有效载体和抓手,已经成为当前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探讨两新组织妇女组织建设,更好地调动两新组织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近日,旗妇联对全旗两新组织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按照“党建指导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工作要求,坚持把“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目前,全旗共有非公经济组织249个,其中,符合建立妇女组织的有58个,已建立妇女组织的14个,妇女组织覆盖率24%;社会组织共有83个,其中,符合建立妇女组织的有59个,已建立妇女组织的18个,妇女组织覆盖率30%。

旗妇联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工作原则,采取“先党后妇,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的工作方式,在两新组织中逐步建立妇联组织。

1、抓组建,形成工作合力。根据全旗“两新”组织的具体情况,旗妇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组建原则,坚持“四同步”开展工作:一是联合工商部门,实现非公企业中党组织设置与妇女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同步、与妇联工作开展同步;二是联合旗总工会,掌握非公企业中符合组建的女工人数,依托女工委员会平台,实现成立企业妇委会与稳定女工委员会队伍同步;三是联合旗民政局,对社会组织全面摸底,根据其经营状况、妇女队伍建设等实际,实现建立妇女组织与引导新社会组织发展同步;四是联合旗工商联,个人简历根据餐饮业、超市女性集中的`特点,摸清妇女底数,在有条件的企业成立妇委会,实现餐饮行业开展各类活动与企业妇女搭建沟通交流、协调互促同步。

2、抓重点,发挥组织作用。在已组建的“两新”妇女组织中开展。

“巾帼建功”、“最美家庭”评选、巾帼文明岗等活动创新思路,提高基层妇女的兴家本领和岗位建功能力。以新建的社会组织妇委会为突破口,建立了文化宣传队、广场舞队、志愿者服务队等,要求定期组织妇女开展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在组建的过程中,每到一户企业,结合“两新”组织的性质,明确“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应当履行的代表、维护、宣传、教育、协调、发展的任务,引导动员“两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带动女性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扩大妇联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确保“两新”组织的中妇女工作的长足发展。

受各种因素制约,“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的开展面临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

一是组建工作难度大。大多数“两新”组织负责人认为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搞好企业发展的同时,多为职工办一些福利就是实事,认为妇女工作虚,对企业发展没有多大意义,可有可无,担心建立妇女组织影响生产经营,制作牌、资料等加重管理成本,表现出的种种脸难看、门难进、不配合、敷衍塞责的抵触情绪,导致部分妇干对“两新”组织组建工作存在畏难、胆怯思想,工作只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在组建过程中,妇联干部“三顾茅庐”甚至“多顾茅庐”,但效果甚微,这是非公企业组建妇女组织的最大“瓶颈”。

工作总结二是女工管理难度大。一部分“两新”组织名存实亡,一套人马多个牌子,甚至有皮包公司现象。对于相对稳定的企业,女职工的摸底难在“流动”二字,女工出现的跳槽、季节工等现象比较突出,双向选择和优胜劣汰机制使人员进出频繁,相当一部分“两新”组织没有女工档案,权益保护和义务难以得到实现。同时,“两新”组织类别繁多,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业务指导上归属多个不同上级主管部门,这种“多娘家”的管理框架,造成了“两新”组织妇女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

三是开展活动难度大。一些“两新”妇女组织妇委会主任只是挂个头衔,没有相应的工资报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女职工工作;绝大部分企业底子薄、厂房简陋、条件差,没有合适的活动场地,不容许开展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文化活动。许多女职工由于家庭角色的特点,不情愿占用休息时间参加活动,心得体会情愿多加班赚钱也不愿意参加妇女娱乐活动。

“两新”组织妇女建设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建立长效动态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

一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组建妇女组织单靠妇联一家势单力薄,人力、物力、财力无从抓起,必须巧借平台,上下联动,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结合实际落实建立具体措施,真正形成以党建带妇建、以工建促妇建的党群工作一体化格局。在组建过程中,各镇(社区)及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班子,下设多个小组,主管领导任组长,机关干部齐参与,集中时间,深入各企业进行拉网式综合摸底调查,符合组建条件立说立建,在建立党组织的同时组建包括工会、妇委会、团委等其他群团组织,特别是结合工会、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联合调研,联合指导,联合督查,协调解决影响“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齐抓共管促落实的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大对“两新”组织妇建工作的宣传和报道力度,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一些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强势推进的舆论氛围。要通过社会宣传触动、热门思想汇报业务培训推动、正面示范带动等方式,让“两新”组织业主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妇建工作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能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能够凝聚优秀女员工,使他们真正关心、理解妇建工作,进而重视、支持“两新”组织妇建工作。各镇(社区)妇干、村级妇代会主任要担当“两新”组织妇建工作联络员和指导员,实现“两新”组织发展与党建工作互促互赢。

三是以人为本,分工负责。“两新组织”中妇委会主任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要从管理层或一线员工中推选善于联系妇女群众,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廉洁奉公,有威信、懂管理、善协调,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女员工担任,尽量由“两新组织”管理层女性领导担任,通过有选举权的全体女员工通过一定程序民主选举产生。积极推行党组织班子成员、女工委员会主任、妇委会主任“齐头并进、交叉任职”。建立的妇委会与工会可机构分设,人员并用。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是妇委会的团体会员,工作相互支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提高“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妇女同志法制教育;参与、指导创建巾帼文明岗、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引导妇女同志积极向上;利用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妇女同志的思想动态、家庭困难等,认真做好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工作;挖掘身边典型,利用微信平台,宣传妇女工作和先进典型。

地区妇联:

根据文件要求,积极开展调研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于20xx年成立妇女委员会,设有妇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1名,妇女委员5名,20xx年对委员进行微调补选,但未开展换届选举。截止目前为止,妇委会尚未出台制度,但出台了《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职责》,明确妇委会成员职责。

自成立以来,妇委会组织开展了“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亲子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积极与地方单位开展联谊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等方式,切实发挥妇女组织作用,丰富妇女文体活动。同时,制定教育计划,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妇女同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提升妇女同志政治素养。

由于我单位工作地点分散,人员无法集中,致使工作开展较为不便。另外,与地方部门妇女组织交流较少,工作方法较为单一。

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妇女同志法制教育;参与、指导创建巾帼文明岗、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引导妇女同志积极向上;利用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妇女同志的思想动态、家庭困难等,认真做好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工作;挖掘身边典型,利用微信平台,宣传妇女工作和先进典型。

建议地区妇联继续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妇女组织经验交流,切实提升妇女组织在掌握妇女思想动态、维护妇女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特此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本文目录。

近几年来,在盟委的领导下,xx地区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机制载体创新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管理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基本情况。

现有基层党组织66个,其中,基层党委6个,分别为哈拉盖图农牧场党委、乌拉盖牧场党委、贺斯格乌拉牧场党委、巴音胡硕镇党委、公安党委和机关党委,有党总支3个,党支部57个。有党员1079名,其中,农牧民党员85名。

(二)今年以来党建工作总体进展情况。

按照全盟“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提升年”主题活动的要求,以落实。

先进性教育。

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双链双推”、国有企业“五个一”、“三创一落实”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以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为核心,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教育培训上,xx地区党委从中心组学习入手,健全了学习培训、理论研究、缺席补课等制度,坚持每月安排两个集中学习日,安排专人备课,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表率。在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上,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办法》、《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制度,并实行“一人一档”,引入考学、评学制度。同时,每年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专项培训经费,用于对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全方位培训,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干部走出去,参与招商引资,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多角度提高干部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近两年以来,xx地区先后组织60余人次,分别赴江苏华西、霍林郭勒市进行了学习考察,选派2名年轻科级后备干部到沈阳、温州进行为期一年的驻地招商。培训中,注重发挥党校为主体,组织、宣传、党校、就业、涉农涉牧部门多方参与的培训资源。年内,投入资金建成了藏书万册、面向全社会公开的图书阅览室和占地200平米的党员教育培训阵地;邀请区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5期,培训党员干部540人次;组织巡回宣讲15场次,培训1500余人次。

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力度,改进了干部初始提名方式,年初,在xx地区范围内,首次采取不定向全员民主推荐形式提名科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并通过公开选拔形式选拔科级领导和后备干部,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做到了多渠道选贤任能。同时,通过实施县处级领导、直属科局、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基层制度,强化领导干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能力,通过落实日常跟踪考核,建立实绩登记簿制度等,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整体转变。

二是以机制载体创新为目标,全面加强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继续推行处级领导联系社区机关责任制和党建工作分析通报问责制,加大对城镇党建的帮扶指导力度。年内,将社区的办公经费由原来每年的3000元提高到5000元,将社区人员工资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并适当提高了社区人员在计生、就业保障服务方面的补助。为社区全部配备了电视、电脑、vcd等设备,通过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服务承诺、党员挂牌服务等一系列制度,强化了社区党支部的服务功能。同时,在xx年已实现每个社区200平米活动阵地的基础上,今年又为努日音化社区新建总面积750平方米的三层街面楼房。为具备条件的社区全部开通了远程教育,并利用网络举办远程培训7次,培训党员干部400余人次。机关党建工作主要以“三创一落实”活动为抓手,按照年初有目标、年终有结果的要求,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方面,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xx地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双找”调查摸底工作,并采取“挂、靠、联、派、建”的方式,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年内,对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7个经济实体选派了13名党建指导员,并明确9名处级领导为联络员,负责指导、协调党务工作。对在xx地区周边的企业,如大青山肉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与经济局成立联合支部形式进行管理。对党员数量较多的锡林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初进行了摸底排查后,出台了组建党委。

工作方案。

拟通过选举方式在该企业组建一级党委预计年内,所有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均可组建党组织。

三是以推动“两转双赢”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党建工作。结合镇、嘎查村班子换届工作,有计划地配强配齐了基层领导班子。在镇一级领导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配备35岁以下年龄干部2名。在嘎查村班子换届中,注重将“三向”培养对象选入班子,嘎查村党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0岁,较上届下降1岁,“两委”班子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3名,占班子总数的72%。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配备率达到100%。注重基层阵地的改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今年投入10万元启动了乌兰哈达阵地建设,并通过财政预算10万元用于远程教育的前期投入。同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待遇,将嘎查村干部工资由每月200元提高到400元,办公经费由每年5000元提高到xx0元,实行按季度拨付。每年还安排基层干部不少于两次的外出考察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今年4月,组织部分嘎查村干部赴通辽、吉林等地就日光温室、暖棚建设等进行了学习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与相关地区签订了5.8万只鹅雏的购买。

合同。

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成功引进西门塔尔牛196头。至目前嘎查村农牧民共投资266万元引进西门塔尔牛458头、大鹅64000只有力地推动和加快了走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养殖业的步伐。

注重强化农牧区党建的典型引导作用,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xx地区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统一规划、管理。今年以来,xx地区围绕服务大项目、黄牛改良、乌羊提纯复壮、生态移民等内容,选树典型示范户46户,捆绑投入扶持资金480万余元,并通过观摩互访、座谈交流及印发宣传册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在典型的带动下,目前,xx地区已有540名农牧民成功实现了转移或转产。

(三)党建工作问责制履行情况。

深入落实旗县市(区)党委有关领导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目标,实行xx地区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场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嘎查村、分场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三级党组织”一把手负责制,制定完善了xx地区、场镇两级基层党委主要领导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目标,将责任目标细化、量化、逐级分解到相关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建立了处级领导、直属科局联系嘎查村、分场制度。目前,xx地区9名党政领导、32个直属科局及10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在9个嘎查村和16个牧业支部都建立了帮扶联系点。同时,健全和完善了领导小组例会、问责汇报、分析调研以及联席会议等制度。至目前,xx地区党委书记先后主持召开2次党委会、3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基层党建汇报会议,专题听取了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提升年、嘎查村活动阵地利用、基层领导班子教育培训管理、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汇报。并就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和经费等问题,形成了专题纪要,对近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此同时,建立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党委定期问责,组织部经常督查和场镇党委日常督促的逐级督查责任制,每年由xx地区党委组织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督查不少于4次。结合实绩考核和基层组织建设半年汇报,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点评。各基层党委结合推进重点工作,对所属嘎查村、分场进行日常督促。通过逐级督查,掌握实情,寻找差距,督促推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

一是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年龄老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的本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党建与经济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合促进,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仍有差距,一定程度上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

三是国营农牧场党建一直列入城镇党建工作范畴,按照城镇党建模式管理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上级对口资金来源极少。四是随着草牧场“双权一制”的落实,农牧民居住高度分散,如何提高活动阵地利用率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对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按照盟委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抓好党建责任制的落实,以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为目标,强化党建机制载体创新,全面推动xx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xx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在抓任务落实上,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机制,按照年初责任状,严格落实目标、分析、问责、通报四项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例会、联席会议的作用,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人员、经费、场地等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二是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在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嘎查领导班子上下功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现场交流等多种途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政治、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尤其要注重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富能力。同时,采取公开选聘方式,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聘用工作,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切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三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基层活动阵地的投入和使用力度。年内,力争高标准完成努日音化社区和乌兰哈达阵地建设,并配备配齐各项设施,解决“有场地办事”的问题。对国营农牧场党组织,在切实抓好目标任务落实的同时,多方争取筹措资金,着力解决活动阵地缺乏和阵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并逐步理顺所属关系,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在机关党建方面,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力落实四个长效性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和党建意识,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

返回目录。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能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基层工作新的尝试与探索,这对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同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当前村级基层组织队伍缺乏干部的执政、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我乡外出人口流动量大,村级干部队伍中有大部分外出经商、务工,村级工作的效率难以保障,大部分青年农民常年在民营企业打工,流动性较大,无暇顾及政治进步,在发展党员上还不够主动、积极。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加上组织本身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了农民入党人数减少,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很难做到“选优配强”的后备工作。有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组织凝聚力直接影响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凝聚力不够会导致党的政策在向农村推进过程中缺乏吸纳力和渗透力,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部分干部缺乏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能力。村“两委”关系理得不顺、工作相互拆台、相互指责,闹不团结的现象,以致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尽管农村党组织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时,比较注重各阶层党员结构和年轻化、知识化,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发展对象仍然集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即便发展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农村基层党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切向“钱”看,在金钱至上观念的支配下,无意向组织靠拢;农村基层干部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减弱。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成就中的不足,如果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将影响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村级党组织书记不仅是组织内党员干部的带头人,还是全体村民的带头人和引路人。因此,培养、选拔好组织的带头人是解决当前组织建设难题的关键。摸清调查、培养后备“村官”。普遍采用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多中选好,好中选优。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党员从业多样、流动性强,原有的村党组织受到地域的局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可以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打破按区域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的传统模式,在面广量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里建立党的组织,特别是对致富愿望强烈、致富技能较高的青壮年农民的吸引力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年龄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难题。

农村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村党组织书记往往处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制度,依托党校等教育平台,对村党组织书记等村级干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培训。建立一套及时、科学的农村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反馈机制,将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作为村干部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返回目录。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按照州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石屏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年末,中共石屏县委共设15个基层党委(工委),147个党总支,833个党支部,党员13148名,平均每个党支部有党员15名。其中,乡镇基层党委9个,党总支128个,党支部669个;机关单位党委6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109个;企业单位党总支3个,党支部64个;事业单位党总支4个,党支部74个。

(二)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石屏县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对非公企业等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石屏县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向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和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助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二是在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按照党组织设置原则,在党员的生产和生活所在地,采取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形式,设置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3个,全部为党支部,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1个;三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4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逐步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地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总支(支部)的领导下建立各种农产品民间协会。目前,全县共组建烤烟协会、青枣协会、甘蔗协会、竹编协会等10多类产业协会,并在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县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县共有3024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占无职务党员的60.5%,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1122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行“云岭先锋”星级挂牌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五星”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每年开展一次评星活动,对星级党员户实行动态管理。并把星级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县共有6148户党员户参加评星,占农村党员户总数的85.37%,其中,“五星”级党员户855户,占13.91%。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县以“云岭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年,在全县9个乡镇开展选民直接选举乡镇长试点工作,由选民直选选举产生乡镇长。在此基础上,xx年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对9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进行直选,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把推荐权和选择权交给党员和群众,让选民和全体党员直接参与乡镇党政领导选举,把“四权”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二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10人联名推荐和“海选”的方式,坚持“两推一选”,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两推一选”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在*年村级换届中,全县115个村(社区)党总支有43个村委会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占村党总支总数的37.39%;二是按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提出的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大中专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县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56个县级机关党总支(支部)与45个农村党支部间深入开展以“四村”建设为主体的“支部共建、党员互帮、永葆先进、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县级部门挂钩“云岭先锋”工程党建联系点和先进性教育党建联系点制度,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定期深入到挂钩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挂钩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挂钩联系点建成“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互助金制度。*年,哨冲镇实施党员互助金取得成功后,在全县各基层党委(工委)中进行推广,各基层党委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互助金,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目前,全县9个基层党委(工委)设立了党员互助金,共筹集互助资金6.2万元。

四是制定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额补助制度。*年10月牛街镇党委出台措施,对农村无固定收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实行生活定额补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扩大对农村困难党员的补助面,同年第四季度,在全县9个乡镇党委全面推广实施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补制度,对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年补助困难老党员1600多人,占农村老党员总数的50%以上,补助资金近40万元,使农村老党员能够安度晚年,充分体现党组织对老党员的关怀。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薄弱,党建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年,全县共有136家非公有制企业,其中,建立党组织的13家,占9.6%,大部分非公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企业职工大部分为当地农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年末,全县35岁以下的党员2890名,占党员总数的21.98%,而60岁以上老党员3644名,占党员总数的27.7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847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8773名,占党员总数的66.73%。从总体上看,全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党加大对农村老党员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健全各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救济制度,像对农村老党员实行按月定额补助制度落实执行等,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入党的愿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新发展的党员中农村党员占多数,*年新发展的443名党员中,仅农村党员就有379名,占新发展党员的85.55%。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据统计,仅异龙镇25个行政村,负债的村就有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8%,负债总额为269万元,负债面大,负债数额大。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强,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工作职责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总支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总支的领导地位。

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比如在城市社区要围绕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在完善党组织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切实形成有利于整合资源、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明确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合理设置党组织探索开展党的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规律;在流动人员中党员比较集中、发展比较稳定的“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确定科学有效的党建管理体制加大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形成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构架。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三)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矿产、河流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生产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基层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二00x年年初,某某镇七个行政村进行了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较强群众观念及工作能力的村组干部,配备了具有一定带动能力和凝聚能力的两委班子。当前,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村组干部和两委班子成员能否把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凝聚和带动力,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并就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不妥之处,请上级领导指正。

一、某某镇村组干部及两委班子现状。

目前,某某村七个行政村共有村27人,35岁以下的有11人。(横沟村两委班子是最年轻的领导集体,书记31岁,主任27岁)。支部班子共45人,从性别看,男41名,占91.1%,女4名,占8.9%;从年龄看,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4.8岁,较上届降低2.5岁,其中40岁以上的33人,占73.3%,35-39岁的8人,占17.8%,34岁以下的4人,占8.9%;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含大专)以上1名,占2.2%,中专1名,占2.2%,高中13名,占28.9%,初中26名,占57.8%,小学4名,占8.9%;支部班子中,任村党支部书记以上的1人,任村党支部书记6-9年的3人。村委会班子共46人,从性别看,男41名,占89.1%,女5名,占10.9%;从年龄看,村委会班子平均年龄39.4岁,较上届降低3岁,其中40岁以上的22人,占47.8%,35-39岁的13人,占28.3%,34岁以下的11人,占23.9%;从文化程度看,中专1人,占2.2%,高中5名,占10.9%;初中36名,占78.2%,小学4名,占8.7%;村委会班子中,任村委会主任10年以上的4人,任村委会主任6-9年的6人,任村委会副主任6-9年的1人。

总体上看,新的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以来,很好地维持了农村社会秩序,村里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党员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奉献精神,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两委班子成员仍然存在文化水平不高,平均年龄较高等现象。还有个别党员的生活水平不如一般群众,先锋模范作用无从谈起。更为突出的是个别村中党员发展缓慢,积极分子队伍薄弱,有的村改选甚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村主任接班人。

二、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报酬现状及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这次税费改革对于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

(一)、机构难运转。改革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减负率在30%左右,但与此相伴的是镇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减少。以村级财力为例,改革前,我市村级财力是102万元,村平6万元;改革后,村级财力为45万元,村平2.6万元,比改革前减少57%,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镇村组织越发显得窘迫。

(二)、队伍难稳定。一是得失不相称,心理难平衡。改革后,为了弥补收入上的减少,各镇相继采取精简干部的办法以减少支出,使得基层组织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村组管理幅度增大,工作难度增强,使基层干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按照嘉郊办字45号文件精神,村干部正职每月400元,副职每月350元,队长每月120元。按照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定岗、定编及精简工作的原则,村级干部交叉兼职,每个村干部必须兼任一个小组的村民小组长。但是某某镇目前有84眼机井,每名组长平均管理两眼机井,到农忙浇井水时组长需要全天候的管理,不可能真正精简掉,从而造成实际在职的组干部多于编制规定的组干部人数。如某某村9个组仅有6个组长编制,中沟村6个组仅有3个组长编制,给村上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面对当前繁重的农村工作,村组干部都快成了脱产干部,很难顾及自已家里的事,干得再好,一年也就是三四千元,等于或少于种一亩地洋葱的收入。二是激励无手段,后顾之忧难解决。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青春都奉献了,离任后却没有保障。普遍反映村干部“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现实的反差不可避免地导致村干部心理的失落感和不平衡,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有些村干部得过且过,个别村基层干部干脆“摞挑子”。

(三)、实事难兴办。随着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力的下降,“无钱办事”的问题日显突出,群众思想难于统一,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村里在搞集体建设项目时举步维艰,一些有利于村民的科技项目、公益建设项目也难以落实,搞农村基础建设缺少可调动的资金。

(四)、地位难巩固。应该说,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还很多,比如,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经费如何解决;合村并组管理幅度增大后,如何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党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农村干部如何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这些影响,集中反映一点,就是税费改革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原有的困难和矛盾更凸显出来,构成了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生存威胁。在农村基层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不具备、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农村党组织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下,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已在现实中受到了威胁。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矛盾增多、难度增大,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所引起的。从实际来看,不少村班子之所以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绝大多数都是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必要物质基础,群众长期不能得到任何实惠,必然对干部缺乏认同感、信任感,班子必然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农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农村基层组织长期局限于财力的限制,必然导致党群、干群之间容易滋生矛盾。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种种问题,发展不够是关键的症结所在。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开展工作。

(一)、必须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要通过税费改革减负增收,更重要的要通过加快发展致富。只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村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在抓发展问题上,基层组织要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只坚持紧扣发展这一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唯一出路。二是思路问题,即发展经济要有正确的思路,思路决定着出路,如何形成正确的思路?第一,必须看准市场抓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查,力争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层次调高、机构调活,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第二,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发展农村经济各村有各村的实际,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第三,必须发展科技强后劲。发展农村经济也要朝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坚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农业专家型人才,走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道路。第四,必须在富群众的同时富集体。在鼓励、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必须考虑和抓好村级集体的发展。各村应发挥资源及劳动力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将本地的种植、养殖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再推向市场。这样,既可以积累集体资金,又可以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消化个别存在的隐形失业人员。只有集体有了积累,有了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物质基础,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要夯实配套改革这个基础。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目前一些配套的改革制度还考虑得不够,带来了基层组织建设上的难度。财政转移支付的改革力度太小,乡镇部门机构改革,尤其是“七站八所”的改革不到位;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上,等等。由于这些配套改革没有及时跟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处在了“夹缝”中,暴露出不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必须切实理顺权责关系,努力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改革氛围,利用节约下来的有限资金,为群众兴办实事,让群众看到改革的成效,从而自觉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三)、改善村组干部待遇。村干部作为村上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工作辛苦,待遇不高,为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公道地对待每一位干部,对那些公正清廉、奋力工作,时时处处把群众利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为改变本地落后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要充分肯定、表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全面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乐于奉献,多作贡献。将目标、考核、评议、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对先进班组、优秀村干部、先进帮扶单位、优秀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贤内助”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坚持每年春节、“七一”前慰问老党员、贫困党员和先进典型,开展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工作,认真落实村办公经费和干部报酬,使村干部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与本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与村民收入的水平相协调。通过建立离任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制度,这样即能激发村组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广大农户的拥护。

三、基层班子建设及作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及作风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没有达到目前工作的要求。首先反映个别村组干部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缺少学习资料积累,没有学习的记录,致使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时缺乏应有自觉性和坚定性;其二是党建理论知识较贫乏。许多干部对党建基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在遇到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不能妥善处理。个别村党支部在两委会的核心作用不够突出,对本村发展没有长远的考虑。村组的组织生活也不正常。有的党支部一年组织不了几次学习,即便开展活动也是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

(二)、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较弱。一些村干部满足于过去的成绩,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将群众放在对立面,在工作方法上习惯于凭经验办事,不善于和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致使基层组织建设趋于弱化。个别村组党组织制度不健全,教育管理工作没有正常开展,导致冬季农闲时出现赌博现象,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及村组干部的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应充分引起广大村组干部的高度警惕。

(三)、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缺少对农村干部的培养途径;再一方面农村还存在着“少数人选少数人”的问题,致使一些优秀的,有潜力的农村青年难以脱颖而出,有些村组干部连任已达十几年,没有培养后备干部。

(四)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职能定位不准。在当前的农村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必须思考“干会么,怎样干”的新课题;基层干部必须重视“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干部的新要求。但目前我们基层组织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基层干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素质。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没有把工作重心转变到定位在依法行政,以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管理村组事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研究市场、规模经营和产供销配套服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自身示范做样子,教育群众换脑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

经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一)、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形成全镇各单位部门齐抓共管,抓好农村基层建设的良好氛围。

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确定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对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提出规范性要求,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制度,确保农村党建工作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的工作体制。充分利用“三个代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开展联系农村基层活动,扎实有力地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切实改进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密切与农村广大群众的联系。

2、针对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切实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大力进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实效,内容应涉及党建理论、科技文化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等方面,通过组织讨论,谈体会,找差距,理思路,定目标,切实发现和改正思想作风中存在的问题。

(三)、在党组织生活的规范化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农村干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1、针对转型时期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增强党性,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党员干部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教育,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规范健全村两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通过定期召开党委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实行村民议事会制度,做到村里的大事、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决定。

3、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的工作制度,将民主评议村干部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民主测评、听取意见和召开民主生活会,使广大村干部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看到成绩,找准差距,确定目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群众对村干部工作和言行的监督,促进干部与群众的交流。

4、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依法推进村民自治。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的政策,组织村民充分讨论酝酿,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村规民约。对应当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违反了村规民约应怎么办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共同遵守,共同监督,在坚持合法性、群众性、实效性原则基础上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

(四)、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放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各级党组织的信任程度、支持程度。

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要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工作方法上必须做到眼睛向下,以群众的需要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围绕着群众的需要开展工作。各村可以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将绝大多数村民关心的问题、提出的要求一一列出,在两委会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这些问题和要求制定出工作的计划,力争在短期内给群众满意的答复。多办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如修路建桥,通水通电,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等。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

1、进一步形成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继续坚持和落实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通过联系点工作能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2、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在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中必须明确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其领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导;二是思想领导;三是组织领导;四是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上的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另一方面要将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抓落实。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在优秀年轻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切实改变目前农村党员年龄大、文化低、观念旧的构成结构。

(六)、抓好班子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不能抓好,关键在领导班子。必须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村镇党政之间、村“两委”之间的职责权限,切实解决好基层干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一是要健全选拔机制,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解决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要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坚持继续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上工作,引导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的人在农村创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选拔村级干部储备人才。二是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农村基层干部难当,有客观环境的原因,要通过理顺关系、发展经济、创优环境来逐步加以解决。同时,也有主观因素的原因,那就是针对农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干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难以与新形势相适应,存在“本领恐慌”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要利用各级党校阵地,力争通过一至二年时间把要村支部书记轮训一遍,教育培训经费由各级财政解决,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要有目的地选择一批村级主职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跟班学习。三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的“难留”问题。要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一)、共青团、妇女工作的组织生活情况中存在问题。

群众组织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同时抓好共青团、妇联这些村级组织的建设。团支部是农村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妇代会是联系广大妇女的群众性组织。但是近年来,我镇七个村的团支部很少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活动和参加组织生活,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团员开展教育和监督,有规定不遵守或不执行规定,使规定形同虚设,团组织建设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妇代会领导和组织妇女组织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但也还是不能完全适应和跟上目前农村改革的形势和步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妇代会的作用,教育团员青年和广大妇女同志在思想上不断提高,在政治上不断进步。一是指导团支部在急、难、险、重等任务中打头阵,让广大农村青年在实战中得充分的锻炼,尽快成熟和成长,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二是进一步理顺青年团、妇代会等组织和党支部的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围绕村里的中心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发挥青年团和妇女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凝聚力,多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新时代农村的和谐氛围。

(二)、党建活动室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村党建活动室建设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有个别组没有象样的村民党建活动阵地,或是有党建室而设备不配套。现在进行的“四进五化”教育,内容较为枯燥,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村民们来说,缺乏吸引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抓住关键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加强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利用党建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对村民和村干部进行培训,使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语言,为村民展开讲解。同时抓好平时的学习培训,在村民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空气,使村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做好工作的本领。

2、针对个别村组无文化活动室和部分村组的文化活动室简陋,年久失修,内部设施配备不够完善的现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兴建、维修活动室,解决村级组织没有活动、议事场所的问题,对党支部工作成绩突出的要补贴建设资金,配发电教设备。安排单位结对帮建,村村实现“有室议事”。

3、以文化活动室为载体,切实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办农村用技术培训学校,农民夜校提高和增强村民的农业科学技术、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法规意识。按照农村实际需要编制教材,常年办班。以村民党员为主体,对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村劳动力实施实用技术培训。邀请院校专家进村授课,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将农业技术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使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劳动技能大大提高,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和农业及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村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有些村组干部认为,只要把经济抓上去,其他工作自然就上支去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导致村里歪风邪气抬头,赌博之风风行乡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及社会治安,污染了社会风气。在村里还有相当的人存在着见利忘义,是非不明,封建迷信,邻里不和,家庭纠纷等不良现象。

针对群众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村党支部要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村民进行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结合村民办理婚丧事宜,开展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教育;结合调处民事纠纷,开展赡养老人、团结邻里,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教育;伴随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建设农村文明小康城镇的长期目标。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保证,是提高农民组织化、农村制度化的必然要求。只有把农村基层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农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农业兴旺发达、农民文明富裕、农村繁荣稳定的目标。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工作的开展,把某某镇建设成农业兴旺、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新农村。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本文目录。

所谓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我们的理解,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基层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服务内涵应包括四个层面:一是服务发展。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思想,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服务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引导基层党组织致力于关注民情、维护民安、促进民和,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三是服务群众。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的格局。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为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打破地域界限,按照产业趋同、资源共享、以强扶弱、全面发展的要求,采取强村升格、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的方式,增强农村党组织服务发展功能,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化布局,推动农村科学发展。近几年,青龙县升格4个农村党支部为党总支,建立25个联村党总支。探索建立“区域型”和“产业型”党组织5个,重新设置党小组127个。加大“两新”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组建力度,下发《关于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全县“两新”组织党工委(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挂靠在县委组织部。新成立了家乐家超市党支部、阳光私立党支部。成立龙城明珠社区党支部,使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更加便捷有效,切实增强了党在社会的影响力。

二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打造服务能力突出的工作力量。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行“双荐双选”工作机制,努力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与上届相比,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明显提高。深化“领头雁”工程,选派30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到5个县直涉农部门跟班学习,切实将先进理念和工作方式带到农村。这一做法得到了村书记的大力推崇,效果非常明显。去年以来,青龙县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全县确定为招商引资年,明确规定每个行政村至少引进1个百万元以上项目,这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带头招商、带头创业的热情与干劲。为增加农民收入,全县村书记带头领办合作社32个、创建协会6个。深化党员“双育工程”,争取财政经费100万元,打造县乡两级农村党员技能培育实践基地,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45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和实用人才1500多人次,提高了农村党员服务群众本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作风建设,组织评选出一批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优秀服务标兵。建立“3+1”选人用人平台,抽调350多名党员干部到项目建设、拆迁一线、信访维稳、基层建设年等中心工作成长锻炼,在攻坚克难中提升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能力。

三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职能,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一区双户”活动,科学划分1313个农村党员责任区,优选2535名农村党员担任责任区责任人,架构农村党员服务发展网格化格局。在每个责任区内,明确党员致富能手和综治维稳人员为该区责任人,制定年度目标和具体目标,全县党员致富能手与农户结成帮扶对子2685个,新培养致富能手1350多人,带动2200户农户发展桑柞蚕、食用菌、中药材等致富产业。结合新形势,开展落实“七权七责”,深化“一区双户”活动,强化农村党员宗旨意识,为群众提供全覆盖的动态管理服务。

四是统筹联系服务群众资源,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整体服务能力。出台《关于建立县直部门联系基层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77个县直单位党组织联系25个乡镇,396个行政村,统筹推进基层建设年帮扶村、文明生态村、后进村、典型培树村和扶贫开发村建设,切实发挥部门帮扶作用,增强服务基层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促进城乡社会统筹发展。出台《关于在县级领导干部中实行“点线面”捆绑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每名县级领导“面”上联系乡镇;“线”上担任公路河道及沿线环境整治责任区长、段长;“点”上分包项目建设、各类创建村、各类问题户,强化县级领导服务责任,明确县级领导服务内容。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创优转后工作,继续推动结对共建工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共建重点,把有效整合服务资源作为共建任务,整体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水平。

一是经费保障不足。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党的建设虽然建立了责任制,也强调党建是各级党组织书记的“主业”,但是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明显,基层党组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以青龙为例,全县396个行政村中,无集体经营收益的村261个,占65.9%。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数村生产建设性支出如村村通道路工程、文明生态村创建等支出明显增加;而非生产性支出如三级党报等报刊订阅费用、招待费等支出也相应较大,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xx年全县村级总支出7524万元,平均每村19万元,另一方面,因为村村通工程、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等公益事业建设,导致村级债务逐年增加。截至xx年底,全县村级债务总额8652.7万元,平均每村负债21.8万元。县财政每年转移支付下拨每村5000元和人均4元的村级经费,对于无集体经营收入或收入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的村,多数是入不敷出,运转困难,这就导致农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直接影响农村党组织服务水平。

二是能力水平不足。一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特别是个别农村党组织班子不健全、不团结、执行力不强,班子之间争领导权、争决策权、争财权,形不成工作合力,村书记、村主任之间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拆台,思想和工作上存在“两张皮”。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变革,各种利害关系交织,因征地拆迁、低保补助、社会保障等引发的群众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一些党员干部不加强学习,缺乏实践锻炼,与群众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偏低。

三是主观意愿不足。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农村,一些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漠,只顾忙自己的事、干自己的活,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缺乏为群众服务的愿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党员较多,在利益相关下,有30%以上的村如果不支付误工补贴,很难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因此,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需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配强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要通过层层选拔、下派挂职等形式,充实和壮大基层党组织服务队伍。针对一些村情复杂、发展潜力大的村,可以在机关干部中选派一批急需的专业型人才和“双带”能力强的领导型人才,到村开展工作,把联系服务的工作重心下移。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保证党员队伍纯洁。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普遍年龄大,迫切需要一支充满活力的农村带头人。而大学生村官是当前农村干部队伍中学历高、有干劲的群体。要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通过竞选当选为村“两委”委员。同时,要完善大学生村官出口,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并鼓励继续在村级任职,为基层大学生村官树立榜样,促进大学生村官勤奋工作,扎根基层,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二是提升党组织和党员服务能力。健全党员教育机制,建立健全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党组织对党员述学、考学机制,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永葆党员先进性。要制定落实党员轮训规划,以走进课堂学、网络课堂学、专家指导学、外出考察学等方式,提高党员做好服务的能力。要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机制,加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群众工作法的培训,增强形势发展的推动力。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力度,上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应保证每村在3万元以上。同时,项目、人才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培育更多致富产业,培养更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手,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健全基层党员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把联系人民群众放在首位。要建立党员直接联系贫困户、困难党员、老党员制度,帮助基层干部尤其是困难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服务基层中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探索财政出一点、党费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形式,成立党员帮扶专项资助基金,用于送医疗、送技术、送项目、送资金,增强帮扶的时效性。从工作上、政治上关心基层党员干部,完善选拨培养、考核奖惩、轮岗交流等管理制度,让农村党员干部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干劲。如,在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这一政策应该放宽至其他“两委”班子成员,凡是学历条件、工作年限、德才情况符合要求的都应该准予报考。

四是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上级扶持资金作为村集体投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如我县隔河头镇大森店村借助基层建设年工作组的帮扶,将上级扶持资金作为集体投入,同时发动村民自筹资金120万元,建立绒山羊基地,推进强村富民。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村,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电力、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形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良好氛围。整合政府帮扶资金,对发展前景好但又缺乏资金的村集体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做到帮扶一个,发展一个,增收一个。逐步推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村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入股,进行生产经营,年底集体和农户按股分红。

五是建立联系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长效化的重要抓手和保障。通过评价可以有效反映群众的真实意愿,可以检验党组织的服务成效,可以在找出差距的基础上不断健全服务机制。要明确评价主体,也就是由谁说了算的问题。服务对象即评价主体。结合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这四个主题,评价主体应为“发展”、“社会”、“群众”和“党员”。这就包括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农牧民、知识分子、工商业经营业、工人、学生等各类人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推进。几年来,我县每年实行行风评议和百名优秀股长评选,由基层党员群众对各单位行风和股长服务情况进行评议。xx年《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成员连续两次被民主评议不称职的,其职务终止。这种做法真正将权力交给了被服务对象,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由党员群众来评价。可以将这种做法选择试点,进行推广铺开,实现评议经常化、常态化。

返回目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根据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就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有基层党(工)委23个,其中:部门党委11个,镇党委10个,“两新”组织党工委2个,村级党组织242个,社区15个。全县共有党总支23个,党支部597个,党员12320人,其中农村党员6385人,社区党员191人,女党员1906人,占总数的15.5%,45岁以上党员占50.8%,中专以下学历达72%。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坚持把“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作为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坚持干部日常教育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县域教育资源和区外培训相结合,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注重实效的干部培训格局,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了服务观念注重党员干部廉政建设,以县委党校为主要办学基地,发挥渭华起义旧址和华山监狱作用,建立了xx县干部教育基地和警示教育基地,有效提升了干部廉政水平提升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通过建立苏州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山东潍坊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有针对性的组织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和镇、村组干部到江苏、山东潍坊接受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农业产业化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开拓了党员干部视野,增强了致富带富能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打破党员终身制,推行了党员定期量化考核登记工作,将不合格党员清理出了党组织,规范党员发展工作,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杜绝了违规发展和不按程序发展党员现象,有效地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纯洁了党员队伍。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了村级事务的决策程序,理顺了两委关系,推进了基层民主二是激发党员干部的服务活力,努力提高村干部的生活补贴,还推行了“一定一考六挂靠”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了村干部待遇对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定期进行体检,逢年过节还对其进行慰问,让村干部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有力地调动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巩固服务群众的组织基础,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力度,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强化了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使我县村级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基础。

一是大力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建立了领导包联、部门包村、干部帮扶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并要求县、镇、村三级组织根据分类建档情况对各级工作任务进行倒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升级晋档的目标、任务、对象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的开展二是注重示范带动作用,适时对我县法院原刑事审判庭庭长王兴民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发掘,对王兴民先进事迹通过巡回报告、制作宣传片等方式进行宣传片,丰富了我县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使之成为我县乃至全市党员干部中的一面旗帜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双联双争”主题党建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已累计为所帮扶村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硬化巷道路及生产路13400多米,打井100多口,有效改变了村子的贫困面貌,有力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长效机制,实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工作制度,为全县30余名县级党员每人确定了一个镇,一个村作为党建联系点,推行“411”工作制度,统一配发了《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工作日志》,还确定了基层工作联络员县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对工作情况进行一次通报,每年进行一次交流汇报,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活力;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基层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述职制度,明确了党建述职的内容、形式,夯实了镇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在镇党委书记党建专项述职的基础上,还将此项工作延伸到部门党委和村组,真正做到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党建、评党建、比党建强化督促考核,建立了“13612”的党建工作督促检查机制,每年年初县委组织部与各镇、各部门签订党建目标。

责任书。

并针对所分解的任务进行督查还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党建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党委予以重奖对排名靠后的通报批评并将党建目标任务考核纳入年终责任制考核之中促使党委书记都能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抓党建并抓出了成效。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服务效能,有效推动的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群众致富的步伐加快了,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万元和6500元,增长15%和18.5%,首次突破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关口,达到215亿元,增长33.5%;招商引资获得重大突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50亿元;环境卫生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村容村貌整洁了,街道更加干净了;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村民知晓率极大提高,违法犯罪活动明显下降,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了;文化事业发展迅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村级全覆盖,一大批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室投入使用,开展了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医疗条件得到改善,药品“三统一”工作全面推行,医护人员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公立医院改革连续三年走在全市前列,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进一步缓解。

我县通过强素质、打基础、重创新、抓机制、重实效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制约了他们带领群众致富、解决发展难题的能力;流动党员日益增多,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无人办事”现象;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标准不高,影响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群众中的满意度。

部分镇村党员干部缺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领导能力不足;遗留问题多,束缚了村干部的手脚,甚至导致进行群体上访,使党组织工作陷入瘫痪;在村干部换届选举时派性严重,影响村干部的正常选用,同时村干部留任时间短,服务效能很难显现;集体经济薄弱,经费投入又不足,党组织无法有效开展活动。

人员保障不足,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办公设施配备不完善,综合服务承载能力偏弱;学习内容及制度还需改进,无法满足当代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党内帮扶多停留在“输血”层面,未能实现“造血”;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造成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群众诉求渠道单一,导致因征地拆迁、耕地流转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影响和谐稳定。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标准不明确,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不健全;窗口单位评价制度不完善,针对窗口服务单位的作风和效能建设评价、评选先进以及年度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提拨任用、绩效工资、评先树优挂钩的硬性制度不健全,导致提升服务水平的效果不明显。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服务活动无法主动开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服务效能;村干部工资待遇低,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又不健全,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岗位的吸引力;少数村党支部没有活动阵地,无法进行正常办公,党建活动和党内民主生活也无法开展,严重影响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一大创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党作好前期探索。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为我们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首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对新时期基层党组织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做出了新定位,这为我们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不竭动力。其次,政府职能由以前的行政命令方式向服务型转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得到深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不断转变,行政效率也不断提高,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就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活动载体,有利于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发展。党的十八大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服务型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将面临新的历史任务:

乡镇(街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形成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党员管理更加规范,较好的发挥模范作用。二是巩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活动阵地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三是丰富党建活动,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确保基层组织生活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党员管理措施。

村(社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一是服务队伍好,有效推进党建工作和各项事务;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二是服务机制好,村务决策民主制度、监督评议等制度健全;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机制有效建立,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服务保障好,党建工作经费来源广泛、保障有力;活动场所健全,综合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服务成效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四、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将服务理念贯穿到始终,坚持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基本要求,通过夯实基础、健全长效机制、激发内在动力来有力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发展。

一是建强党支部班子,对于软弱涣散的支部采取“撤、换、育、派”等方式,不断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班子建设,加强对新任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提高其发展经济能力与工作能力;把农村青年致富能人选配到村级干部队伍中,解决村级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二是强化党员队伍,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通过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

先进性教育。

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解决党员带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三是强化制度管理,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定期量化考核等基本制度,切实落实村务公开和村务管理等制度,保障村级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开展。

各基层党组织要加大基层党建活动经费等方面投入力度,多种途径协调资金,确保支部正常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服务职能;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全面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创新活动方式,做到支部活动小型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用活动来凝聚基层党员,用活动来团结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提升基层党员的服务人民的情怀;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在制度建设、工作开展、学习培训、经费公开、考核机制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基层组织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和群众的能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让广大群众评价基层党组织服务成效,要针。

对联。

系服务的内容、效果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建立民意调查制度,将群众满意度测评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了解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情况的满意度;建立窗口单位即时评价系统,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提升服务水平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即时评价器”实行“一事一评”,评价结果直接传送至服务器端进行梳理汇总,评价结果作为窗口单位年度考核、评选先进、作风和效能建设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群众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向群众汇报、听群众意见、请群众评议活动,组织基层群众就劳动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监督政府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

继续深化“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努力建立条块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使之真正成为“民情沟通之网、为民服务之网、平安建设之网”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开展走访调查、民情沟通、民主恳谈、民主听证等活动,及时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需,努力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梳理反映群众意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意调查排摸机制、民意快速反应机制、民意定期研判机制和利民惠民服务机制,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敏感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积极疏导,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

一是夯实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建立健全书记述职和激励保障制度,各级党组织书记坚持当好“第一责任人”,带头深入一线积极解决生产问题、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层层抓服务的良好局面二是扎实执行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承诺机制,并将结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及党员个人奖励、提拔考评之中,激发“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动力三是探索建立分类定级工作机制,坚持把服务效能作为党组织分类定级的第一标准,以评级带动创优,促进基层党组织整体晋位升级四是建立和完善各项服务办理制度,实行统一受理、统一督办的“一站式服务”,缩短办理流程,让服务向高效化方向发展,强化服务功能。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党的威信和号召力,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层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根基。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的战斗力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功能上的一个要求,但又不能变成纯服务的组织,要充分发挥它的政治功能。近日,我们重点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及体现。

去年,通过县委对全县22个党委,43个党总支,823个党支部,20834名党员集中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私贪、蛮横硬”九种突出问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坚持向中央基准看齐,用“三严三实”标尺律己率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915亿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778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957元、同比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02亿元、同比增长27%。这些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三大政治功能:一是政治思想引导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抓好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扎实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组织协调作用。有效地利用政治、思想、组织的各种手段,协调并解决各类矛盾,把各个利益主体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而充满活力的整体。特别是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过程中,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减少内耗,保证本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服务指导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党的基层组织有效地组织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提高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增强对市场经济运行的预测和决策能力。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凤翔县紧紧围绕“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活力凤翔、美丽凤翔、幸福凤翔”总体目标以“一强两好三勤三善”(即做强后勤保障,选好人员、配好班子,勤学善谋、勤跑善争、勤查善调)为统揽,以“一选双推三提升”(选派“第一书记”,推选优秀青年入党、推选优秀党员为村两委后备干部,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党的组织工作覆盖面、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水平)为抓手,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素质提升、创先争优、激励保障),以解决问题为着力点,把脉送医问题村,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育管理抓的不紧。

党员队伍结构中,老龄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扭转,全县55岁以上党员约占到一半,35岁以下党员仅占四分之一,年轻党员绝大多数常年外出。多数年老党员虽然政治观念较强,但年老多病,体力不支,生活困难,难以起到带头作用。针对农村党员老龄化、流动化等现状,抓党员教育管理方法不新,研究不够,导致个别党员党性修养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

(二)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制约了党组织建设。

部分村党员干部缺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领导能力不足;遗留问题多,束缚了村干部的手脚,甚至导致进行群体上访,使党组织工作陷入瘫痪;同时村干部留任时间短,服务效能很难显现;集体经济薄弱,经费投入又不足,党组织无法有效开展活动。

(三)党建工作虚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办公设施配备不完善,综合服务承载能力偏弱;学习内容及制度还需改进,无法满足当代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党内帮扶多停留在“输血”层面,未能实现“造血”;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造成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群众诉求渠道单一,导致因征地拆迁、耕地流转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影响和谐稳定。

首先是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滞后,对干部从严教育管理落的不实。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虽然各级领导干部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也基本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形成了从严管理干部的氛围。但还是对干部教育学习抓的不够,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其次是党内民主建设滞后,损害了普通党员对党的政治认同。作为生活在村庄场域中的普通党员,在村庄公共事务和权力结构中,是否有参与权利,不仅关系到党员自身对党的政治认同,也关系普通老百姓对党员的信任问题。而当前由于党内民主建设到滞后,部分党员权利难以实现,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最后是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严。有的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不能坚持,党课、思想汇报等制度得不到有效地落实;有的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程序不规范,内容缺乏创新,执行组织制度流于形式,对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少、创新少。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建议。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功能上的一个要求,目的是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通过服务更好地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一)要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全面贯彻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必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在基层。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基层党组织活动。一要根据党章的规定,坚持和完善“五个一”制度,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党员活动,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二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制度,充分发扬民主,明确基层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决策符合实际,办事顺乎民意。三要规范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形成有效的党员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基层党组织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富民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总的来说,乡镇纪委组织建立总体上呈健康发展的态势,是一支党委、县政府信任,干部群众称心的纪检监察干军队伍,在贯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立和反工作部署和要求,特别是在开展党风廉政学习、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在一定成果的还也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乡镇纪检组织建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如不认真加以处理,势必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首要显示在: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有的乡镇指导以为惩办了其属下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会影响其工作成果,对纪委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不够注重、不够支持;有的乡镇纪检干部单方面以为做好经济工作才是实的、有效的,有的把纪委书记作为一种待遇,作为选拔的“跳板”,也有的以为纪检干军队伍交流“换血”慢,大局部纪检干部“终身制”,因此呈现了做纪检工作“没奔头”的思想心情。

2、队伍构造不够合理。首要表现在一是常识构造不合理。当前我市乡镇纪委成员共75人,80%以上是大专文明,但首要的专业组成是由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而财务、审计、司法等与纪检营业相关的专业人员还不到10%。二是性别构造不合理。男女构造掉调,乡镇纪委成员90%以上是男同志,形成触及对象为女人时显得人员左支右绌。三是职业构造不合理。乡镇纪委成员既有行政编制,又有事业编制,非专职状况遍及,纪委书记90%兼党群副书记,纪委委员兼中层职务的也达84%,不能做到专职专用。

3、队伍力量显得薄弱。首要表现在人、财、物等方面。人力方面,虽乡镇纪委书记单设,但大多兼任副书记一职,首要精神放在乡镇中心工作上,纪检工作反而成了副业。纪检委员大多承当部分的详细工作,碰到纪检工作和其他工作相抵触时,不晓得是听纪委书记的去做纪检工作,照样听分担指导的去做其他工作。财力方面,乡镇纪委没有可自力支配的经费,一切开支需依托乡镇党委、县政府,而乡镇财务自身也较坚苦,因此显示在物力方面,有很多乡镇连必需的办案开支都无法处理,有些只能追求上级支持。

4、队伍本质有待提高。乡镇纪检干部成天忙于其他工作,很少研究纪检营业,对学习的认识也不到位,立场不够正直,以为实践学习是走过场,营业学习“以干代学”,形成政管治论常识浅薄,营业不熟不精,处理问题的才能不强,再加上乡镇纪委书记变化频频,每3—5年要改换一轮,工作的延续性遭到较大影响。

二、发生问题的缘由。

1、干部思想不不变。纪检工作辛劳,“光栽刺不栽花”,是个费劲不奉迎的苦差使,经济待遇不高,政治发展不快,有的专职纪检委员多年也没有处理个科级待遇,有的纪委书记才能强,年限长,也无法兼任党委副书记。此外,纪检干部往往连一些正常的文娱活动也不敢参与,常被人以为“不合群”,是社会“另类”,一些秉公执纪的纪检干部还常被查询对象所抱怨,甚至被亲属伴侣所不睬解,接受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宏大,因此形成了纪检干部的不服衡心态,一些基层的纪检干部思想不不变,不安心本职工作。

2、队伍治理不专业。纪检工作是专司党内监督的,性质属法律执纪类,其本能机能的非凡性决定了其非凡的.内部治理,不能同等于其它普通的党委部分,治理形式上要尽能够走专业化治理的道路。但当前的乡镇纪委情况是,内部治理的方法办法和党委其他部分没有区别,流于惯例化和普通化,招致了当前乡镇纪委干军队伍建立难以专业化。

3、指导认识不到位。在乡镇,一些指导以为纪委但是是查办案件,而平常也没有什么案可办,兼几项工作天经地义,没有把纪委组织建立和干军队伍作风建立摆到应有地位,别的,一些指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本身对监督工作不足准确认识,认为监督就是对本人不信任,跟本人过不去,有损指导威信,因此回绝监督,也就对监督工作不足支持与信任。

4、常识培训不系统。纪检工作是一项规律性、自力性很强的工作,有它本身的规则和特点,搞好专业培训,坚持常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需要手段。可乡镇纪委因为岗位调整,人员常常变化等缘由,不单形成工作脱节,并且易使干部发生“干纪检是临时的”等思想,研究营业的积极性和承受新常识的自动性都显得不够强,以致于呈现“接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景象。

三、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结合上述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我们以为,要不断改良和提高乡镇纪委组织建立程度,充分发扬其在增强对同级指导干部的监督中的效果,提高监督成效,应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1、在增强指导上下功夫。要把对纪检工作的注重落真实人员装备上,落真实处理经费、改善工作前提上,落真实为纪委撑腰壮胆、解除后顾之忧上,落真实加大党风廉政建立的宣布道育力度、营建优越的执纪法律情况上。乡镇党委要统筹好纪委书记的分工,分担其他工作要与纪检工作亲密相关,把首要精神放在纪检工作上,应多关怀纪检专干和委员,切实处理好专干不专的问题,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神,想纪检工作,干纪检工作。乡镇党委首要指导要振振有词地扶正压邪,对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行为,要依纪依法果断从重从快查处。还,要教育纪检干部,不辱工作,不负重托,喜欢岗敬业,当好党的忠实卫士。

2、在增强队伍建立上下功夫。着重优化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构造优化,要装备和培育符合纪检工作需求的纪检干部,把纪检干部培育成纪检工作的里手行家;二是年龄构造优化,要使纪检干军队伍年龄构造合理散布,构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形构造,还留意干部的最佳运用期,在其才能、经历、体质、精神形态最佳的年龄段负责适宜的指导职务,以保证事业的延续性和不变性;三是常识构造优化,纪检工作不只准则性强,并且政策、营业程度要求高。查办案件、信访调处等很多工作,不只要具体把握党风廉政律例准则、相关司法常识等,很多时分还需求熟习财政、审计,擅长巧妙运专心理学常识。抵挡违纪违法分子,需求从纪检干部的个别具体本质培育和全体本质构造装备两方面予以优化。

在增强硬件建立上下功夫。乡镇纪委承当着较为深重的工作任务,需求具有响应的工作前提。乡镇党委县政府要在物力财力上关怀和支持纪委工作,每年拨出恰当的经费由乡镇纪委开支,尽量让乡镇纪委有自力的经费和办公设备,保证纪检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关怀纪检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力所能及为他们处理实践问题。

4、在增强学习培训上下功夫。要坚持完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中心。要对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要以培训中心为平台,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惯例营业轮训,保证每个在职干部1-2年就有能一次营业培训的时机,以此提高干部的专业程度;要认真增强学历教育。积极鼓舞和支持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应用业余时间,经过在职学习、自学、函授等多种路子承受学历教育,获取高学历;要经过教育、培训、磨炼等多种方法提高乡镇纪检干军队伍本质,对在乡镇纪委工作时间较长且成果突出的,准则上经过选拔、转任的方法,交流到其它乡镇或部分工作,上下级机关也可依据需求互派干部挂职磨炼,促进干部的具体发展;要落实干部培训档案治理和学习审核准则,使教育培训和选拔运用真正结合起来。

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妇联紧紧围绕服务发展大局,以加强“两新”组织、自组织妇女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延伸工作触角,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妇女组织网络,使全县“两新”组织、自组织妇女组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于近期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新经济组织65个,其中已建立妇女组织的59个;新社会组织共有12个,已建立妇女组织的10个;自组织51个,已建立妇女组织的36个,自组织主要以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的健身队伍为主。

当前,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两新”组织、自组织不断成熟壮大,已成为转型期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新形势,县妇联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如何在“两新”组织、自组织中进一步扩大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覆盖面,找准有效的载体和抓手,从而不断扩大妇联的群众基础,增强妇联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一)推进党建带妇建,打牢组织基础。县妇联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把妇女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党建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和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日程,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全县科学发展考核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组织建设中,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县妇联还根据《全市加强妇联基层组织“三有”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两新”组织、自组织妇女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加强妇女组织建设提供了保障和具体指导。同时,县直、镇、村三级妇女组织也在积极探索党建带妇建新路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现了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良好工作态势,不断巩固了妇女组织建设基础。

(二)延伸工作触角,拓展妇女组织。进一步完善了《xx县“两新”组织、自组织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方案》,督促各镇(街道、开发区)妇联深入调研,彻底摸清辖区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自组织妇女组织底数,建立工作档案和台帐,详细掌握“两新”组织、自组织妇女组织的现状和创建工作动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组建原则,对转型的新经济组织坚持“三同步”,即企业注册与妇女组织建立同步,与妇女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同步,与妇女工作开展同步。对新建中小企业里女职工较多的企业,按照妇联章程要求,逐步建立了妇女组织。积极发展自组织妇女组织,对群众自发成立的晨练队、健身队等组织,通过组织开展群众感兴趣的比赛、汇演等载体活动,将自组织凝聚起来,并在人员相对稳定、妇女集中的队伍中组建了妇女组织,逐步巩固和扩大了妇女组织建设的覆盖面。

(三)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注重培养和发现“两新”组织、自组织妇女组织先进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宣传推广,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如20xx年,我们在企业规模较大、女职工较多的xx中联水泥公司首先成立了妇联组织,并靠上指导公司妇联积极开展岗位建功、爱心公益服务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公司的重视和女职工的欢迎,中联水泥公司妇联也成为全县“两新”妇女组织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我们以中联水泥公司为示范点,迅速指导在条件具备的天宝化工有限公司等建立完善了妇联组织,并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妇建工作相互促进。

(四)创新载体,全面推进。立足妇女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等培训,提高“两新”组织、自组织中广大妇女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创新有效活动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等活动,引导广大妇女踊跃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彻底消除“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成效”的状况,以载体活动激发了妇女组织的活力。

在“两新”组织、自组织建立妇女组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困难和新问题。

一是组建工作有一定难度。部分“两新”组织、自组织对妇女组织的工作理念及其职能作用发挥认识不够,担心建立妇女组织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以不愿意建立妇女组织。二是管理较为松散。在“两新”组织和自组织中,妇女的流动性太强,较为松散自由化,这给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调查发现在大部分“两新”组织中,除了管理层人员外,很多女工工作时间不固定,跳槽、季节工等现象比较普遍,加之“两新”组织用人制度灵活,双向选择和优胜劣汰机制使人员进出相当频繁,女职工的权益保护和义务难以得到实现。三是组织不够稳定,变故较大。有的“两新”组织在效益好的时候建立起了妇女组织,但几年下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市场等原因,破产、兼并等情况时有出现,妇女组织也就不复存在。四是凝聚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有的“两新”组织、自组织虽然成立了妇女组织,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组织构架等因素制约,较少地组织开展妇女工作,不能真正地发挥妇女组织作用,使妇女组织形同虚设。

在“两新”组织、自组织中推进妇女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妇女组织基础,是新形势下妇联做好群众工作的需要,也是妇联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重点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是做好“两新”组织、自组

织妇女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同时,妇联要加强与组织、民政、工商、工会、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指导力度,及时沟通研究“两新”组织群团建设工作和自组织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解决影响“两新”组织、自组织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齐抓共管促落实的工作合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两新”组织、自组织妇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为加强“两新”组织、自组织妇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要通过舆论宣传触动、业务培训推动、正面示范带动、精神激励促动等方式,让“两新”组织业主和自组织群体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妇建工作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能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能够凝聚优秀女员工和人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自组织发展,使他们真正关心、理解妇建工作,进而重视、支持“两新”组织和自组织妇建工作。

(三)因地制宜,拓宽覆盖面。要认真领会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宗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在“两新”妇女组织建设过程中,要本着“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的原则,结合实际,按照同步组建、联合组建等形式,分类指导,循序推进,有针对性地制定推进措施,努力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要立足群众实际需要,不断丰富载体,通过为自组织妇建工作选派联络员、指导员等方式,不断推进自组织妇建工作开展,增强自组织妇女组织建设的凝聚力、向心力,使自组织妇女组织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近阶段,祁阳县妇联对以来全县妇联基层组织及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就基层妇联组织和干部队伍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层妇联组织和干部队伍现状。

祁阳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东北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故乡。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19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808个行政村、79个社区。全县总人口106.56万人,其中女性人口51.22万人,占48.07%。

一是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县1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808个行政村、79个社区均建立了妇女组织;有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27个,团体会员3个。同时,随着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县妇联和县工商联协商将女企业家协会与女企业家商会合而为一,成立了祁阳县女企业家协会组织,更加密切了各层面妇女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延伸了妇女组织的横向网络建设。

二是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妇联严格按照妇联《章程》规定,要求各镇、街道办事处妇联和县直单位妇委会按时进行换届。在换届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配齐配强妇联干部队伍,选拔出一批热爱妇女工作、能力较强的优秀妇联干部。从整体看,我县基层妇联干部队伍日趋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全县22个镇(办)妇联共配备妇联主席22人,其中行政编制22人;平均年龄为38岁,35岁以下9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1%,本科以上学历有12人。27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年龄也大都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7%,本科以上学历18人。808个村和79个社区均配有妇代会主任和妇联主席,平均年龄为4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9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8%。

三是政治待遇进一步落实。全县有县女党代表84人,占代表总数的20.2%,市女党代表7人,占我县市党代表的17.07%;县女人大代表73人,占代表总数的22.7%,市女人大代表8人,占我县市人大代表的12.5%,省女人大代表1人,占我县省人大代表的25%;县女政协委员86人,占委员总数的29.05%,市女委员6人,占我县市政协委员的30%,省女委员1人,占我县省政协委员的100%。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女干部667名,占干部总数的20.44%,其中,副处级6名,正科级51名,副科级169名,女干部担任党政一把的20名,占一把手总数14.39%,副科级以上的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2.69%。全县党员共有40184名,其中,女党员5267名,占党员总数的13.1%。22名镇、街道办事处妇联主席中,副科级有1名;27名县直机关单位妇委会主任中,正科级4名,副科级8名,进班子的有9名;村(居)妇代会主任和社区妇联主席进村(居)、社区“两委”比例达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妇联干部兼职较多。全县22个镇(办)妇联主席中,1名由其他副科级干部兼任,其余21名专职的妇联主席也同时兼做了民政、党政办、人大等工作。27名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基本上都为兼职,有的还同时身兼3个以上的职务。村(居)妇代会主任和社区妇联主席中,95%以上兼任了计生专干。由于妇联干部兼职过多,她们的工作精力分散,真正做妇联工作的时间十分有限,只是应付性地完成县妇联分配的临时任务,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是基层妇联干部待遇较低。在政治待遇方面,现任镇(办)妇联主席中只有1人解决了副科,近几年县委对在妇联岗位工作十年以上的妇联主席专题研究解决副科待遇的累计仅有2人,目前还有7名符合条件的妇联主席未落实,其中有3名同志连续任镇妇联主席之久。永发〔〕7号文件和祁发〔〕3号文件中“乡镇(街道)专职妇联主席原则享有同级党委副职的政治、生活待遇”的规定,在政治、经济待遇方面,并没有得到落实。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中还有17人为正股级。村妇代会主任年工资收入大都参照村主干年工资的80%,根据各村经济条件不同,她们的待遇也不尽相同,据统计年收入最高的有8600元,最少的仅有元,平均工资约4500元。特别是曾经连续工作10年甚至30年以上的村妇代会主任因年龄限制离任后,没有任何经济方面的待遇,而离任村主干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按照湘发〔2008〕10号文件精神,享受了一部分经济待遇,这样,引起很多退下来的村妇代会主任强烈不满。

三是基层妇联工作经费偏少。长期以来,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妇联干部,直接影响妇女工作的开展。由于镇(办)和村级财政经济形势紧张,绝大部分村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开展活动都是靠临时打报告,请领导批示,村级妇女组织除少数有经济实体外,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县直妇委会也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要开展活动时,批得的工作经费很少,工作较为被动,不能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半边天”的作用。

四是妇女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部分乡镇的妇联干部,特别是村妇代会主任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程度低,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方式、思想观念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些妇联干部面向社会整合资源的能力相对不足,工作局限于行政式,教育妇女、服务妇女、引导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妇联组织的组建力度。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要求,在符合组建条件的各部门各单位全面组建妇女组织,抓好纵向基层组织建设。同时,进一步发展各种横向组织,比如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两新”组织及各行业中新建妇女组织,扩大妇联工作的覆盖面,广泛联系各行业、各界别、各阶层妇女群众,巩固党的妇女群众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妇女成长发展环境。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更好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特别要纳入到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通过培训,从思想上有所提高,使之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基层妇联的工作,逐步落实妇联干部政治、经济待遇,尤其是镇(办)党委(党工委)、政府要将妇联组织的工作经费预算纳入乡镇的财政预算,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妇联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交流力度。要扩大选人视野,把那些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责任、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妇联干部队伍中来。要加强妇联干部的培训,争取把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计划;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联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教育、引导各级妇联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加大协调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各级组织部门要在选拔干部时不忘考核妇联干部,调整班子时不忘充实妇联干部,确定后备干部时不忘培养妇联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妇联干部,把妇联作为培养、锻炼和输送女干部的基地。

四是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激发妇联组织活力。首先要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在“妇女所急、党政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坚持以妇女为本,确定工作项目“抓手”,依托活动载体,“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追求广大妇女普惠、实惠和常受惠工作成果的最大化。注重在“联”字上做文章,强化协调意识,提高妇联工作社会化程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在“实”字上下功夫,关注妇女民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妇女办好事、办实事,全面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妇联基层组织是妇联工作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是农村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为了进一步加强乌拉特前旗苏木镇及嘎查村妇代会基层组织建设,乌拉特前旗妇联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乌拉特前旗共有妇女16.3万人,17岁以下儿童91056人,其中女童43680人。共设9个苏木镇妇联,93个嘎查村妇代会,43个旗直妇联会,15个社区妇代会。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构筑开放式的妇女组织网络,扩大组织的影响力。

基层妇女组织是做好妇女工作的基础和活力源泉。因此,旗妇联始终坚持立足基层,在农区,以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扩大组织覆盖面,为女性进“两委”提供政策保证,主动协调组织、民政部门争取有利于妇女参选参政政策支持,联合民政部门在《乌前旗第七届(嘎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提名预选时,应至少提一名女性村民特别是嘎查村妇代会主任为嘎查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同时在实际换届选举中,各(苏木)镇也将女性进“两委”要求写进实施意见中,为女性进“两委”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良好的氛围。在城区,加强社区妇女组织建设,不断拓展妇女工作领域。首先,在加强镇、街妇女组织建设上狠下功夫,以党建促妇建,把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之中。其次是大力推进妇委会建设,下发了《关于加强妇委会工作的意见》,全部建立健全了妇女组织。三是注意加强对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在社区建立女职工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她们在活跃妇女工作中的作用。目前,在社区初步形成了以镇妇联为主体,社区妇委会为新的生长点的组织体系;在城市形成了由党政机关、科教文卫、社区妇委会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妇女组织构成的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为全面开展妇女工作提供了保证。

(二)锻造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加强培训,树立建设新型基层妇联组织意识。一是选派部分女干部参加上级妇联和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充分利用党校和妇女之家、妇女活动阵地等培训基地,采取专家讲座、组织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妇女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其思想理论素质。特别是对新上任的妇联干部,为了使她们尽快进入角色,不失时机地对新上岗的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给她们加油充电,为她们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坚持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妇女创业就业活动”,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家政服务培训。三是着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型妇女干部。顺应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背景,积极开展各类读书活动、调研活动,将妇女干部岗位培训、轮训活动扩展到村级妇委会主任和社区妇委会主任,为她们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提高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坚持高标准选配妇联干部。配齐配强各级妇联干部是做好妇联工作的基础,而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是促进组织高效运作的关键。几年来,乌前旗妇联在选配基层妇干中严格坚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对基层妇女组织逐年进行了调整、充实和整顿,并逐步引入了竞争上岗、淘汰下岗的用人机制,把那些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带领妇女闯市场、奔小康的女能人、女专业户、科技带头人选进班子。这些妇联干部政治上坚定,知识面较宽,接受新生事物快,领导协调能力强,热爱妇女工作,在妇女群众中有较强的威信。

全旗93个嘎查村性进两委的情况:党支部班子中妇女38人村委会班子中妇女91人女性进两委率达141%。有一名妇女当选支部书记、嘎查长成为一肩挑的女性基层领导妇女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

选出的女支书、女主任、女委员文化结构有了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人,占3.5%;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49人,占5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9人,占43%。年龄也超向于年轻化,最小年龄仅为26岁,20-30岁4人,占4.4%;30-40岁36人,占40%;40岁以上51人,占56%。乌拉山镇通过公推直选,选举出6个办事处支部书记,其中女性3名,占50%;选举出15个社区主任,其中女性9名,占60%。

(三)加强阵地建设,激活组织活力。

抓阵地建设,增强妇联组织活力。在实际工作中,旗妇联根据社区妇女求知、求富、求乐、求进步的需求,以阵地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发挥了妇女活动阵地的多功能作用。一是利用活动阵地开展培训工作。各妇委会把培训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利用阵地对妇女群众进行法律知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四有”、“四自”教育等培训。几年来,各妇女组织利用阵地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39期,培训城乡妇女11343人,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利用活动阵地集中开展寓教于乐、内容丰富的知识竞赛、座谈会、歌咏比赛136次。同时深化“富裕在农家、和谐在农家、美德在农家”活动,大力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培养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示范户等先进典型。

抓基地建设,促进妇女事业全面发展。构筑统一开放、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化的“妇字号”基地,是妇联组织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发民兵的必然趋势,是妇联组织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我旗妇联坚持围绕服务建基地,建好基地促服务的方针,并把乌拉山镇三湖村乾丰专业合作社、水桐村再兴农专业合作社、乌拉山镇正阳小区作为推广试点。通过培育发展妇女经济合作组织,以妇代会主任为纽带联系、服务、凝聚妇女,延伸妇女工作手臂。这些“妇字号”基地充分发挥了生产、科研、培训、幅射、示范等作用,形成了服务妇女与妇联事业发展的良好互动局面。

(四)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基层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选准选好妇女工作的最佳结合点,确定活动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妇女,旗妇联以个别社区、个别行政村为试点,建立了“妇女志愿互动服务小组”,引导城乡妇女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为广大城乡妇女发展实体经济和自身发展提供全程服务。通过建立“妇女志愿互动服务小组”,使广大妇女在立功中以作为求地位,促进了妇女的自身发展与进步。同时,也提高了妇女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工作方式逐步由“虚型”向“实型”转变。在少儿工作中,注重发挥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的积极开展“春蕾计划”工作。维权工作中,本着“信访上求实在,普法上想新招,用法上求效果”的方针,把握信访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并与旗司法局联合开展了“148”法律服务;与旗法院联合建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同时建立了陪审员制度、110家庭暴力报警投诉制度等,使传统的维权工作由单一的解答咨询变为融解答咨询、协调处理、支持起诉于一体的多元化法律服务,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真正使维权工作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实行目标化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首先,在妇女组织中普遍实施岗位责任制和百分考核制,建立了学习、例会、评比表彰及联系点、联系户制度,并设立基层组织建设、优秀妇干等奖项,给基层妇女组织加压,增加她们的工作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也增强了她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全旗妇女组织和妇女干部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其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中间状态,使社区妇女组织再上新台阶。并严格按照“五个好”的标准对基层妇女组织进行目标化管理,活跃了基层,使妇联组织的整体化建设不断上档次,上水平。

三、存在主要问题:

几年来,基层妇联组织在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狠抓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照新形势对基层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者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活动阵地单一。由于缺乏资金旗妇联没有活动阵地,乡镇妇联和村(嘎查)妇代会活动阵地是多功能活动室。

(二)妇联干部兼职现象突出。大多数妇联干部都身兼数职,牵扯了相当一部分精力,应对的多、主动工作的少,影响到妇女组织工作的开展,大部分把精力与时间都用在计生工作上。

(三)基层妇联普遍缺乏经费,难以开展活动。一方面,各级党委财力困难,无法为妇联拨付更多的经费,导致妇联活动运作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基层妇联创经费基地、经济实体建设步伐不大,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活动经费只能依靠财政拨款。

(四)基层妇干待遇偏低,苏木镇妇联主席没有一个进入同级党政班子,有的在妇联岗位上工作了十年以上仍然是科员。村(嘎查)妇代会主任都是兼计生工作,待遇都是计生工作报酬,妇联工作无任何报酬,特别是村级书记、主任享受养老保障待遇后,有连任妇代会主任、30年的老妇干,没有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突显,她们的观望、等待使妇联组织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对策与建议。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市总工会组织部。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增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全市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市总党组要求,从7月上旬开始至8月上旬结束,市总组织部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全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当前共有各类单位8487家,建会3750家,占43.69%。其中党政机关439家,建会311家,占70.84%;事业单位1835家,建会1602家,占87.30%;国有企业318家,建会310家,占97.48%;集体企业109家,建会96家,占88.07%;改制企业795家,建会767家,占96.48%;个体私营企业4916家,建会1415家,占28.78%;外商投资企业75家,建会39家,占52%。已建工会组织中,建有女工组织2429家,占已建工会组织数的64.77%。

全市现有工会干部9632人,其中专职工会干部1645人,占总数的17.07%;兼职工会干部7987人,占总数的82.92%。在3750名工会主席中,专职工会主席616人,占总数的16.42%;兼职工会主席3134人,占总数的83.57%。在1429名工会女工主任中,专职女工主任588人,占总数的41.15%;兼职女工主任841人,占总数的58.85%。工会主席享受同级党政副职待遇的1012人,占主席总数的26.99%;女工主任享受同级工会副主席待遇的367人,占女工主任总数的25.68%。

全市现有职工41.13万人,其中工会会员33.18万人,入会率80.67%。办理会员证23.23万人,办证率70.01%。全市现有职工中,共有女职工15.14万人,入会女职工12.15万人,入会率80.25%;共有农民工14.55万人,入会农民工9.5万人,入会率65.29%。

全市职工中,签订劳动合同的有22.4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54.61%;集体合同覆盖职工20.1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49.04%。其中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有5.91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0.62%;集体合同覆盖农民工5.69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39.12%。

全市建会单位中,建立职代会制度的有1852家,占建会总数的49.39%;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单位有1297家,占建会单位总数的34.59%;实行厂务公开的单位有2883家,占建会总数的76.88%。此外,全市拖欠职工工资的单位有117家。

在对员工办理保险方面,正式职工参加养老险的有14.5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5.47%;医疗险的有13.42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2.63%;工伤险的有5.1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2.57%;女工生育险的有3.58万人,占女职工总数的23.65%;其它险的4.8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1.84%。农民工参加养老险的有4349人,占农民工总数的2.98%;医疗险的有5344人,占农民工总数的3.67%;工伤险的有6705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61%;女工生育险的有1039人,占农民工总数的0.7%;其它险的1170人,占农民工总数0.8%。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被省里评为“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先进单位”,也积累和探索了许多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党政重视支持,是做工会基层组建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也是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成效的基本经验。一是建立领导机构。目前,我市及各县(市、区)均成立有党政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又称新建企业工会工作领导小组)。禹州市还制订下发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会任务分解书”,明确党政工各部门的具体职责任务。二是坚持党建工建互带互促。一些县(市)和市直单位把工会组建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在部署党建工作时,同步部署、检查、考核、评比工会组建工作,做到了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如许昌县把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列入全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全县非公企业中积极开展工会组建活动。目前,在54家建立了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中,有31家是先建工会后促进建立了党组织;有23家是先建立党组织后带动建立了工会组织。三是召开各种会议和制发文件,大力推动建会。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及县(市、区)先后以工会或党委名义召开的涉及工会组建方面的会议45次,制发文件31件,有效地推动了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2、健全建会机制,是工会基层组建工作常抓不懈的'制度保证。为了使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期有人抓、有人做,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组织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工会组建工作机制,以机制促进建会。一是分片包干制度。不少县(市、区)总工会采取逐级签订责任状的方式,明确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二是目标管理制度。这是各县(市、区)总工会开展基层工会组建的普遍做法。一方面是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到部室、个人;另一方面是建立检查、通报、奖惩等各项制度,确保组建任务的完成。襄城县总工会实行了个人风险抵押金制度,视年度完成组建任务情况进行奖励、返还和扣罚。三是领导调研制度。通过领导基层调研,协调解决工会组建工作中困难和问题。禹州、许昌县等县(市)委书记,坚持每年至少一次开展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或现场办公,对建会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为了尽快落实建会要求,一些县(市、区)的人大、政协的领导同志也多次召开业主座谈会或集体谈话,督促建会。

3、创新建会方式,是工会基层组建工作的思路保证。各级工会在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按照“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开阔思路,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闯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工会组建工作新路子,初步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在建会思路上,由原来的“成熟一家,发展一家”和25人以上建会的“条件论”的要求,转变为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组建原则,认真开展依法建会活动。二是在建会方式上,既坚持原来的主要依托单位组建工会,又从实际出发突破单位和用工形式的限制,通过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社区工会或本地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等方式,把难以单独建会单位的职工组织起来;通过组建楼宇工会、市场工会、施工项目工会等方式,把大量分散、流动的职工组织起来。三是在建会程序上,由原来的按部就班的单一模式,转变为“边组建、边充实、边完善、边规范”的灵活方式,如市总对新建企业工会组织明确提出了“先组建、后规范、再收费”的工作思路,一切服从于最大限度地把职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的需要。四是在发展职工入会和会籍管理上,由原来固定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式管理,建立简便、易于职工接受的流动会员管理制度,实行会员关系随劳动关系流动,劳动关系确定在哪里,会员的会籍关系就确定在哪里。上述措施都有效地促进了工会会员的发展。

三、当前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坚持最广泛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明确依法规范建会的思路,不断提高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这是张俊九同志在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议上的讲话中,是对新建企业企业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低、还有很多职工尚未加入工会组织中来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会内部的,也有工会外部的,有现实的,也有历史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一)个别党政领导和企业主思想认识模糊的问题。个别党政领导《工会法》意识淡漠,认为企业建不建工会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甚至认为建立工会可能影响企业主对职工的管理,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有的还担心过分要求企业建立工会,不利于优化投资环境,进而影响招商引资的效果,这些认识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对建会工作支持不够。部分企业主也错误地认为,工会是劳资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建了工会只会增加自己的对立面,不利于自己对职工的管理;再者就是认为本企业“管理渠道畅通、职工福利能按时发放、民主管理健全”,没有必要建立工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成立工会要依法上缴工会经费,会给企业增添负担。这些顾虑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不支持或阻挠职工组建工会。

(二)立法不健全的问题。仔细查阅《工会法》,其中第十二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25人以上的,可以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这“可以建立”是作为一种权益建立在职工自愿组织的前提下的,而对于企业建立工会的义务《工会法》没有明确规定。就我省来说,《河南省工会条例》第四条规定:“本省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都应当依法建立工会。”“新建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开业一年内依法建立工会,开展活动。”“上级工会帮助和指导未建立工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组建工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并提供必要条件。”这一规定中虽然三次出现“应当”二字,但这里的“应当”更像道德术语,企业主没有这方面的觉悟,“应当”就是一句空话,且没有什么惩戒性措施。还有一些外资企业,往往以“工人的权益能得到保障,他们没有组建工会的要求”作为拒建工会的理由,这句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这是因为,只要你提出组建工会,资方并不直接阻止,而是找个理由辞退了事。从一些资料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职工要求组建工会或工会主席替职工说话丢了工作的现象比比皆是。可见,即使建立了工会,工会主席也很容易蜕变为老板的随从,想要这样的“弱者”为职工权益挺身而出,是很难的。

(三)部分工会干部自身的问题。一是部分工会干部对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艰巨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能建的都建了,没有认真考虑和研究组建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肯下大力气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更缺乏对这项工作长期的、系统的规划和安排。二是部分工会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困难、强调客观多,积极想办法少,总是强调一些党政领导对组建工会支持力度不够、经营者对组建工作有抵触情况、职工对加入工会愿望迫切等客观因素,因而精神不振、信心不足,甚至消极等待,缺乏组建工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盲目自满。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小进则满,看成绩多、看问题少,存在“差不多”的思想;有的单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会组建任务,不推不动,缺乏积极进取及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的精神状态。四是得不偿失的思想影响。有的工会干部认为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会是投入大、产出少,费力不讨好,有时不仅收不上来经费,还无法发挥作用,建了也白建。在工会干部思想上存在的上述四种问题,是当前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开展的主要思想障碍,也是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

(四)建会率不高、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我市仍有大量的单位没有建会,包括党政机关。以市直系统工会为例,该系统所属99个单位中,仍有13个单位符合建会条件而未建立工会,尤其是一些大单位如市司法局、计生委、东城开发区、报社等。工会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软弱涣散。有的单位过去曾有机关工会,但在机构改革、人员退休、调动之后未能及时换届、改选,致使工会组织呈现瘫痪状态。还有的单位工会组织还在,其他成员也在,但主席已退休、调动或长期不工作,使工会组织徒有虚名,如市公安局、劳动局、交警支队、许昌电视台等。二是工会组织开展工作不力。一部分机关工会甚至没有开展工作,同志们几乎感觉不到工会的存在。其中既有单位领导不重视,工会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又有兼职过多无精力顾及工会工作,或无经费保障无法开展工作的问题。

(五)领导体制不顺的问题。在的机构改革中,我市市直单位工会组织被合并,工会人员编制被撤销,严重影响了工会基层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市现有工会干部中,专职工会干部仅1645人,占总数的17.07%;兼职工会干部7987人,占总数的82.92%。在3750名工会主席中,专职工会主席616人,占总数的16.42%;兼职工会主席3134人,占总数的83.57%。在全市3750家工会组织中,除市、县两级地方总工会外,独立的工会工作机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的基层工会组织与其它机构合署办公,大量的工会干部一兼两职或数职。如我市企业发展服务局系统工会,只有一个具体干事的兼职工会干部,却要负责所属52家企业的工会工作,包括改制后企业的工会重建工作,这显然与当前工会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形势不相适应。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切实加强《工会法》、《河南省工会条例》、《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党政领导、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对工会工作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地位的认识,使全社会切实认识到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是整个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抓好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准确理解和认真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深刻认识到这一方针的提出和落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当前职工队伍新变化的要求,在对中国工会运动和国际工会运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党政工和企业组织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二,进一步转变建会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把自上而下推动建会与自下而上发动建会结合起来。在非公有制企业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会与过去在国有企业建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会有很大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有企业、党政机关建会没有阻力。而在新形势下,党政自上而下干预建会的成分大大减少,组建工会遇到不少的阻力,对此,应把自上而下推动建会与自下而上发动建会结合起来进行,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强力推进工会经费(筹备金)税务代征制度。通过税务代征,促进未建会单位尽快建会。二是工会要提高依法建会的能力,特别是善于和敢于按照法律的规定,由上级工会派人到基层去帮助指导建会。三是加大对工会组建工作的人员和财力投入。有效解决建会工作投入精力大与工会干部力量不足的矛盾,可大力推广外地的一些有效做法,如石家庄市推出的“组织员”队伍、湖北的协理员、上海的义务工作者等。

第三,建立以吸引、服务职工为主要内容的长效机制,激发职工加入工会积极性。既然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那么就必须要建立组建工会的长效机制。一要不断完善党建工建互促互带制度。应当明确工建是党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能极大地提高工会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找材料-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二要大力开展工会会员定点消费优惠活动。通过优惠活动,使工会在就医、就学、日常生活消费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激发广大职工加入工会的积极性。三要在困难帮扶、评选先进、福利发放等方面对工会会员进行倾斜,使广大职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工会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进而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吸纳到工会中来。

第四,创新工会组建方式,为组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加大组建工会工作的力度,取得更大突破,必须进行组建方式的创新。面对众多小型分散的非公企业,要突破单位限制组建联合基层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由这些工会组织直接吸收那些难以独立建会企业的职工加入工会或建立工会小组。总之,只要能把职工吸纳到工会中来的做法,都是可行的,都是应该鼓励提倡的。同时,组建方式的创新要同步考虑有利于维权、有利于工会发挥作用,注重实效。如一条街工会、大楼工会等组建方式的创新,一定要有配套的创新措施跟上。

第五,一手抓组建、一手抓工会作用发挥,以质的提高带动量的增加。要抓好新组建工会依法规范的问题,走好“边组建、边规范、边提高,走质量、数量并重”的建会路子,打好工会组织基础、工作基础、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着眼于新组建工会作用的发挥,并着力抓好“三个切入点”,即上级工会代行基层工会的部分维权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建立基层工会干部保护基金制度,以提高基层工会干部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