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指导(热门19篇)

时间:2023-12-10 22:00:02 作者:书香墨

优秀作文通过摒弃繁杂的修辞和千篇一律的套词,以独特的个性表达出作者自身的风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一种体裁,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七隆重忌一点,千万别把人写死了,也不能把人写成癌症。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在阅读中学习什么,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对整个阅读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终指导着阅读的进行,直至达到预想的结果。目前,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没有目的,不少儿童读课外书,只能了解一些热闹的情节;在阅读上,也是老师读到哪里,听到哪里,只会完成老师指定的活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在阅读结束后也无法自我评价阅读效果。教师在每次阅读教学中都应使学生明确该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学习。

二、阅读要注意过程。

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利用旧知掌握新知,同化更新知识的过程。只重视学生的阅读结果,不注重了解学生获取这个结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是不行的。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和给《草原》一文分段,教师问本课分几段?按什么分?几个同学发言后,教师发现他们的分段起止都不一样,并且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教师便说:“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可参看课后练习题的提示,为了同课后问题保持一致,我们将课文分5段”;其实学生按写景叙事分两段也是完全正确的。这样,老师只是“为了同课后问题保持一致”而机械地把答案扔给学生,并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及时反馈调节自己的指导方法,而是让学生盲目地猜测、争论、等待,虽然课堂气氛也活跃,但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阅读的任务是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逐步学会阅读。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指导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为出发点和归宿,应引导学生沿着合理的过程完成阅读。并意识到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达到预想结果的保证,是形成正确阅读方法的必由之路。

三、阅读要勤于思考。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储存内容,但却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就是背记,有的教师的阅读指导也有过度偏重记忆的现象;也有的老师精心设计了阅读训练,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记忆,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仍然变成了知识记忆,这是不行的。

四、阅读要培养兴趣和习惯。

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一般说来,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对语文都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课堂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有一股好学上进的钻劲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获取丰富的知识,而且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所以,要通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巩固学生生成的阅读动机。

1、“课本”导趣。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教完《狱中联欢》后,我便诱导学生去读《红岩》。

有些阅读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了《马背上的小红军》后,我布置学生看几个革命故事,讲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动人故事。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请学生阅读有关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林海》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

2、故事引趣。

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季、节”牵趣。

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景。观赏完后,我就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读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从学生朗读过的《春》、《荷塘月色》、《秋菊》、《梅花》等中,可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牵引兴趣的目的。

另外,一年之中,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敬老节等。当这些佳节来临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同样也能牵引学生的兴趣。

4、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我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先对一位爱说话的男生提问:"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男生先是奇怪,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来岁,胖敦敦的,扎着一条大辫子。"我点了点头。他又补充说:"我妈妈会绣花,绣得可好啦!在我的一件新毛衣上还绣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呢!"我满意地笑了。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同学,效果都不错。于是,我走到黑板前板书了《我的妈妈》,然后我又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二、多读。

在作文教学中,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自己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阅读的实践证明:有比较的阅读,可以最有效地发现自己需要吸取的东西;同龄人的习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启发。所以要支持学生们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向导》、《百家作文指导》、《作文大王》等。这样,学生们人人争读课外书籍,人人摘录优美词语,人人珍藏生动章节,作文时才能运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尝到了阅读课外书籍促进自己习作的甜头。

三、多写。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直接贮藏在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掉,写作时暂时又想不起来、写不出来。那就可以把平时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多改。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在课内,我指导学生作文后,学生做草稿,要求学生用铅笔做稿,写一行空一行,学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学生自读自改,放声读稿,看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语句或段落删去等。第二,学生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作文中在的问题找出来,有时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了开发,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三,教师面改,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需老师的帮助进行批改。教师的批改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做到多改少批。

这样,以改促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出高质量的文章。

五、多鼓励。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做到少改多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生的作文瑕瑜互见,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优秀习作中的谴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中的"闪光点",更要发现差的习作中情感表达的"闪光点"。我常把学生习作中的妙词佳句,或别具一格的构思,出在黑板报上,使学生"对自己的进步有满意的感觉,对求学发生内在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即便有欠缺的地方,也要婉转地提出,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可望可即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励不断进步。

小学三年级记事作文写作指导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小学生作文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

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注意事项:小学生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因此,我们平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

1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

2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

3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

4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

5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

6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

7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

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七条良好的写作习惯,供同学们参考。

1“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即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古代写诗,有“吟”和“哼”的习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问题来的,念出声。如果是在考场上,就只能默读,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

4“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5“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6“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当然是对的,因为硬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假。但是,同学们面队老师的作文命题,如果一时写不下去,切不可借“不要硬写”为由而不交卷。一时写不下去,放一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彻底清查你的“材料库”,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题的材料。经过多次“强迫自己写”,思路打开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7“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现在的青年学生一般很注意自己的仪表,这是无可非议的。“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如何指导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

教学目标:

1、为学生现场提供写作素材,使习作教学成为愉快的师生交往过程,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米之炊”。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使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一、课前交流:

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玩一个“谁是我的知心朋友的”游戏吧。请你们猜一猜我伸出了几个手指?(分别伸出1、3、5个手指)。

你有什么猜测的窍门?

你真聪明!能够知己知彼,明察秋毫。看这个大大的“聪”字,我们发现,做一个聪明的人,就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幻灯片)。

二、导写过程:

(一)巧解“聪”字,情境练说。

我们现在就来试试这几句话的效果。这里是教室的门,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先向大家问好,同学们回答。别小看这个短短的过程,其中有走上讲台的教师,有老师和同学们的问答,而且上这样的一节课,你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这就要求同学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多思考,再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就是口勤说话。

(学生练说)。

小结:今天,我们要让自己的眼、耳、口、心都投入到观察之中,准备好了吗?

(二)设置期待,深切体验。

1.听说礼物,期待过程。

a.今天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你们猜猜这份礼物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b.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那么刚才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就是出口成章了。(学生练说)。

c.仔细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听听他做到了几个“到”。

2.却是白纸,体验奇怪。

a.这个礼物因为能够千变万化而格外珍贵,所以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等待我拿出它。大家可以欣赏礼物了,这个礼物就是--(拿出白纸)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b.你们看到什么礼物了?怎么一片笑声和叹气声?(引导学生把前因后果说清楚)。

c.学生练说。

3.设计礼物,创造精彩。

a.看来这份礼物实在是不成敬意。那请同学们帮我想个办法,将这张白纸设计成一份能表达出我的心意的礼物,好吗?(剪纸、书签、画画、折纸、魔术……)。

b.看来,白纸也有白纸的优势,它给我们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果这个过程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前后桌同学之间交流)。

4.细细体会,明白心意。

(三)拟定题目,放手写文。

b.现在大家拿起笔,把自己最想说的内容细细写下来。根据自己的习作速度,可以写全文,可以写片段。

(四)展示习作,互动评点。

a.请同学们把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发表意见。(学生朗读习作,其余同学点评,教师也参与其中,相机评点)。

b.同学们,一节课很快结束了,希望大家记住这节课。今后要多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反思:作文课,孩子们历来比较头疼,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想让孩子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下享受习作的过程。孩子参与其间,既能学到必要的写作知识,又能自由驰骋的想象。

课前,我通过玩游戏,借助“聪”字,顺水推舟地和孩子们共同发现其中的奥秘:聪明的人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其中蕴含了本节课需要具备的写作知识:多角度观察,缜密思考,大胆表达。

其次,我让孩子猜测礼物,并且出其不意地展示了这神秘的礼物--一张白纸。礼物看似平淡无奇,但通过引导,孩子们思路开阔了,习作的粗略构思也就在这灵动的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

第三,“说写不分家”。孩子们的即兴口头作文能得到师生的评改,当堂就能在评说中有所提高。孩子们说的很充分:师生巧解“聪”字,孩子们在情境中练说;教师设置礼物的情景,孩子们在参与后总结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自主拟定题目时,孩子们放胆表述自己的文题,其实也在阐述自己要写的文章的大致构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其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学习策略和认识策略的关系。

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呢?

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

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最后,学生的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

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

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

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一)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

(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

(三)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

(四)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

这些都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训练。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第五册《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画出有关语句,谈谈体会。思考此问,学生必然会联系下文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来理解。(2)你从哪儿看出她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画出有关的重点词语,谈谈体会。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对师生之间的情感有了深刻认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教学第十二册《书的故事》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中所描绘的情况,谈对青年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步书籍,白色恐怖十分严重,鲁迅的书“书店不敢出版”,“没有地方敢代售”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青年渴望进步的思想感情。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了,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的学习。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竿”一段写作顺序的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两个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就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分段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裁判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学会自由地、批判地思考,使学生领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真谛。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如第十二册《书的故事》一课的教学,就可综合选择运用已有的学法进行学习。如运用“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这一学法学习第一段。抓住重点词语“不敢出版”、“不敢代售”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学习后面内容时除联系当时当地的情况,还用勾点圈画、批注和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的学习方法。抓住描写人物前后态度变化的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能追求学生阅读的质量与数量,而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想读书,要读书。我充分利用每天的早读,与学生进行“每日一诵”活动。

我每天早读都分享给学生一首儿歌,这些儿歌有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是与他们同龄的孩子的作品,如《草莓》:“草莓,是妈妈的口红,常把我们的小嘴,涂得好红好红。”《橡皮擦》:“橡皮擦是,最没学问的东西,因为,它所读过的字,都是错别字。”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乐趣,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创作愿望。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每周的班队课,为学生播放一个绘本故事。绘本故事只是以mp3的格式播放,学生只能听见声音,看不到故事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强烈愿望。如《不高兴和没头脑》的故事播放之后,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班里几个孩子都购买了这本书,并且拿到班里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绘本图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好的绘本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共读一本书”活动中,我与学生一起分享了《一直爱你,永远爱你》、《最奇妙的蛋》、《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故事。

读书时,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将绘本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画,描述图画内容,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故事中。如在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一书时,我先出示封面,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图上的两个人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表情如何?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观察、想象、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出故事的题目——爷爷一定有办法。接着,我逐一出示了绘本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以看图说话的形式让学生讲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读书成果,感受读书乐趣。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如果不关注,学生就会失去读书的动力,与之相反,如果教师能及时关注,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每天的语文课,我都会抽出几分钟安排学生分享一个成语故事;每周的国学课,我都要留出一点时间,组织学生讲述或者表演一个成语故事;我积极鼓励学生将绘本故事中感兴趣的人物或情节用画画的方式与大家见面。

每周,我都会下载一首古诗新唱教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将自己学会的古诗唱给大家听,一年下来,《村居》、《游子吟》、《忆江南》、《春晓》等古诗,学生都耳熟能详。通过讲故事、画人物、唱古诗等形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逐渐养成,他们不再是被动读书,而是积极主动地阅读,大胆地与大家分享,阅读,变成了一种快乐。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适应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精心推荐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推荐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

2.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向时,我就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等等,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

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另外,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2.3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诗宋词”等,要让学生多读。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诗句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灵世界很接近,容易产生共鸣。

3、结合语文课本进行拓展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前,我组织学生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4、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一类文:(27—30)能围绕主题将内容基本写具体;条理清晰、分段表述;语言流畅、用词准确、形象生动、不写错别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二类文(24—26)内容基本具体、结构完整、层次较分明、分段表述;语句较通顺、用词比较准确,不写错别字;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三类文(18—23):主题基本明确、内容不太具体,结构较合理、层次欠清楚,但能分段表述;语句比较通顺但有少许错别字;卷面较整洁、书写较规范。

四类文(12—17)内容不具体,层次不太清楚、结构较乱;语句基本通顺,但有少量语病;书写不太整洁、规范,但能辨认。

五类文(10分左右)。

卷面杂乱、字迹不清很难辨认;只写题目或内容只有三两句。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春去春来、云飘雪降、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哪一样不值得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去讴歌,但写景作文让小学生煞是头疼,为什么呢?一是胸中无好词佳句,二是作文言之无序。

一、紧密联系课文指导写作。

第一单元的《海上日出》、《夕照》、《迷人的张家界》,还有积累运用一的《大理三塔》,这些文章都是很好的写景范文。

二、读万卷书,过语句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要想写好写景作文,积累一定量的写景状物的词汇势在必行。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强化训练词语。学生饱览写景的文章,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好词佳句。

三、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经过上面两个环节,学生为写景作文已作好准备工作,下面就是实战演习了。事也凑巧,天助我也!那天天降暴雨,天昏地暗。暴雨入注。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观察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学生观察得很细。之后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这场暴雨,并且写出了特点。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大雨倾盆时:粗大的雨点,狂暴地落在屋顶上,整个天空似乎要崩塌下来,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似乎要把这个世界吞没。雨下得更大了,大地间像挂上了一幅巨大的珠帘。另一学生这样写天晴雨住时:大雨终于筋疲力尽了,雨渐渐地小了,树木又精神振奋地站了起来,乌云渐渐地退了,太阳露出了笑脸。

这次习作之后我又让学生观察了校园,写校园的景色。在写秋天的校园时,该生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丑菊”,用他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白花凋零,惟丑菊独放异彩。他在作文中这样写到:秋天五颜六色的花儿都不愿自己先凋谢,还想一直比下去。这时丑菊开花了,别的花儿,一看见丑菊那漂亮的鲜嫩的小花,都心甘情愿地低下了头。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环环相扣,学生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作文。当然这不是剧终,贵在坚持。我相信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睁大双眼看世界,留心观察、留意生活、留住精彩!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今天,我和我朋友王熠天一起来到一块草坪上捉蝴蝶。碧绿的草坪,像毛毯一样覆盖在大地上,暖洋洋的。金色的太阳,像火球一样烤着大地,一朵朵粉色的小花,也像小女孩的裙子随风摇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根据上一次的经验,我得知不能粗心大意,于是我开始做准备工作:握好捕蝶网,戴好帽子准备开始捉蝴蝶。可是,我和王熠天等啊等,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我们连一只蝴蝶的踪影都没有看到。我们垂头丧气,正准备回家时,我猛然想到居里夫人的名言: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于是我转向王熠天,嘟了嘟嘴巴,双手搭在他的肩膀上,严肃地对他说:“我们再继续等会儿吧,总会有蝴蝶来的。”

蝴蝶终于来了,我们高兴极了,只见几只蝴蝶仿佛快乐的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美丽极了。我立刻眼疾手快,举起捕蝶网开始捉蝴蝶,先慢慢向一直停在花朵上的蝴蝶靠近,手中握着捕蝶网,猛地一用力,蝴蝶就被罩在了网里。但王熠天一只也没抓到。于是我让他学着我的样子,终于,他也抓到了一只。我们开心地把抓来的蝴蝶装进了扎了小孔的玻璃瓶里。

“时间到了,该回家了!”“无情”的妈妈开始催我们了,我捧着里面装有蝴蝶的瓶子,开心地说:“把它们带回去吧!”“不行!”王熠天看上去很严肃的样子,“它们都是小生命,都有爸爸妈妈,如果把它们带走了,他们得有多伤心呢!再说,我们也不会养,不能让它们死去。”听完,我也点了点头,最后,我们把蝴蝶放生了。

我们开开心心地度过了一天。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一、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新课标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语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

二、积累素材,开拓思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1、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鼓励学生学做一些家务,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洗衣服、烧菜、钉钮扣、整理房间等。学生亲自参与生活,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在学校生活中寻找。

学校生活精彩无限,留心学校中的人、物、事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好途径。同学、老师的喜怒哀乐,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自主创新的少先队活动……无不有待于我们去细心寻找。

3、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

现实生活丰富多采,人人都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社会这个大舞台每天也在上演着不同的节目。我们要留心观察社会中的一切事情,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四季交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工地上的劳动场面,观察上学、放学的路上发生的变化。

三、积累写作技巧,提高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四、积累修改方法,力求完美。

一篇好的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字斟句酌,注意文字表达的通顺、完美。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原始习作:

文具们的争吵。

有一天小明在家的时候,看见了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发生了争吵。

铅笔先生说:“我可是画画、写字专用的哦!谁有我牛?”

橡皮擦小姐不服地说:“就你那臭德性还臭美呢!没有我请问你有啥用?写错了或画错了怎么办?还在那臭美呢!”

铅笔先生生气地说:“你……你……哦!对了,没有我你有什么用?当摆饰吗?哈哈哈!”

橡皮擦小姐:“你……”

“咳!咳!”钢笔爷爷假咳了几声,说:“我可是练字、写字专用的!还得配上高档的墨水!不是你们这些晚辈能敌的!”

“谁说的!?”油笔叔叔生气地问,接着说:“我可是中小高大用的!就你们?哼哼……”

修正带阿姨生气地说:“可恶!你在那儿狂妄个啥?!没我的话,钢笔油笔都无用!写错了怎么办?!”

油笔钢笔说:“没我们,你还有个什么用?”

小眀见此情况,赶快说:“你们都是我笔袋里最重要的文具!铅笔没了橡皮不行,橡皮没了铅笔不行,油笔钢笔没了修正带不行,修正带没了油笔钢笔不行。所以你们都是我笔袋里最重要的文具。”

从此,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又成了好的朋友。

点评与指导:

这篇作文写得生动活泼,让读者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里。有以下几个明显优点:

一、文章开头开门见,直奔主题,并制造了悬念,引人入胜。

二、作文中,小作者给各种文具都加上了称呼,如:看见了铅笔“先生”、修正带“阿姨”,加上称呼会让人感觉很亲切。

三、文中的对话描写,语句非常连贯,又非常生动,心理和神态的描写,使文章增色不少,合理想象,文字优美。

四、作文最精彩之处是标点符号使用很恰当。文中冒号、引号的用法准确,生动。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缺点:

一、不足之处是油笔、钢笔说:“没我们,你还有个什么用?”这句话后面是否可以用省略号连接。表明争吵声不断,场面相当激烈。

二、作文的结尾可以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内容,这样的作文看上去比较完整,而且主题突出。

文具们的争吵。

一天,小明在家的时候,听见了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发生了争吵。小明很好奇,所以悄悄躲在角落里听他们到底在吵什么。

这时铅笔先生说话了:“我可是画画、写字专用的哦!谁有我牛?”

橡皮擦小姐不服地说:“就你那臭德性还臭美呢!没有我请问你有啥用?写错了或画错了怎么办?还在那臭美呢!”

铅笔先生生气地说:“你……你……哦!对了,没有我你有什么用?当摆饰吗?哈哈哈!”

橡皮擦小姐:“你……”

“咳!咳!”钢笔爷爷假咳了几声,说:“我可是练字、写字专用的!还得配上高档的墨水!不是你们这些晚辈能敌的!”

“谁说的!”油笔叔叔生气地同,接着说,“我可是中小高大用的!就你们?哼哼……”

修正带阿姨生气地说:“可恶!你在那儿狂妄个啥?!没我的话,钢笔、油笔都无用!写错了怎么办?!”

油笔、钢笔说:“没我们,你还有个什么用!”

……。

小明看场面就要不能控制了,赶快说:“大家别吵了!你们都是我笔袋里最重要的文具!铅笔没了橡皮不行,橡皮没了铅笔不行,油笔钢笔没了修正带不行,修正带没了油笔钢笔不行。所以你们缺一不可。”

大家听了都很惭愧,觉得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对,于是停止了争吵。从此以后,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又成了最好的朋友。

评析:

经过修改,内容更加活灵活现,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展现了当时文具们争吵的画面,吸引人们的眼球。文章的结尾更是点明了中心,突出了大家要各取所长、互帮互助,让小朋友们在童话故事里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三年级作文指导

许多同学都想把作文写得好一点,但总觉得学好作文不容易,有什么办法使作文的水平提高快一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三年级作文指导,欢迎借鉴参考。

我先举几个例子。唐代文学家韩愈,他身世孤苦,三岁死了父亲,从小过着流离困顿的生活,但他能刻苦学习。他七岁开始读书,每日能诵记数千百言,十三岁就已能写很好的文章。唐代诗人白居易,他“苦学力文”,“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他每日坚持,不怕劳苦,甚至出现“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情况。唐代诗人刘禹易,他年纪很小,头发束成两个角的时候,就读了《诗经》和《尚书》。后来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他曾在《游桃源一百韵》中说:“九流宗指归,百氏旁捃摭。”九流百氏,即九流百家,指各种学术流派的大量书籍。这两句的意思说,他研读各种流派的旨意,广泛地采集百家著作。又如宋代的文字家范仲淹,他小时候,“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他自幼好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家中无书可读,就到附近人家去借,有的书还把它抄下来,背下来。又如明代文学家宋濂,他六岁开始读书,每天记诵两千多字的文章。他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向有书人家求借。借到书就日夜抄录,就是大冷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得僵硬,他还是坚持抄写不懈。因为按时还书,有信用,藏书人都愿意借书给他。他就用这个方法,才有机会遍览群书。古代文学家青少年时勤苦学习的故事是很多的,说也说不完。

文学家能写出好文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青少年时代,不怕辛苦地大量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愈多愈广,就愈有助于写作能力地提高。多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广大知识面;多阅读,也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如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选词炼句和不同的表达方法。因此,汉代的大作家杨雄就说:“能读千赋则善赋。”是说读了很多名家写的赋,自己也就善于写赋了。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读了很多很多书,写起文章来,文思就会敏捷,如有神力相助。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说:“书痴者文必工”,意思说,沉迷阅读的人,他的文章必定会写得好。《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他们这些话,可以说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我们许多同学作文写得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太少。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肯下读书的苦功。只要能下决心,经过一番“劳于读书”的苦,是一定会出现“逸于作文”的乐的。

明朝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中说,文章的结构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这“凤头”是比喻文章的开头。

开头为什么要用凤的头来比拟呢?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虽然谁也没有看见过,但古代的画家画过不少凤的形象,因此人们的印象中,凤的头部是美丽俊俏的。从古代的那些凤的图案看来,凤的形象有点像现实生活中的鸡。你看,鸡的头也不是很美丽俊俏的吗?其实,它们的头除了美丽俊俏外,还有一点是小。鸡的头是小的,凤的头也是小的。因此,我们说,所谓文章的“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既美丽又要小巧,千万不要噜嗦,千万不要写得长。但说说容易,做做难,有不少小朋友都不注意这一点。

如有位小朋友写《秋游d溪水库》,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秋高气爽,风和日丽。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我们盼望已久的秋游d溪水库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早晨七点,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登上汽车,汽车内立刻充满了欢歌笑语;汽车载着我们的歌声,带着我们的憧憬,向着d溪水库方向飞快地奔驰。依窗眺望,稻田一片金黄,好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燕子成群地在万里长空向南方飞去;田野的周围是巍峨的高山,它们像一条绵延起伏的巨龙,横亘在广阔的原野上。大约过了四十多分钟,到了d溪,我们个个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向水库奔去。这个开头一写就两百多字。作文的题目是游水库,他写了两百多字了,还未见到水库的一点影子。

有些小朋友把开头写得更长,甚至把老师如何宣布秋游,自己如何向妈妈讨钱,如何去购买吃的东西,晚上如何兴奋睡不着觉,大清早如何起床出门赶到某地集中等等都写上。按教学的要求,小学生的作文,一篇五百字光景就行。开头已花了两百字,留下写游水库的只有三百字了,这样就不能突出题目的重点了。

又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抓蛇的故事》。开头是这样写的:“有一个淘气包叫张辉,他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名叫秀秀,一个叫聪聪。秀秀长得很秀气,名字又叫陈秀,大家都叫她秀秀。聪聪是小男孩,他很胆小,但很聪明,大家都叫他聪聪。有一次,学校举行采集标本大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不到几天,学校便收到十几件参赛的标本。张辉知道以后,也想参加比赛。可他又难住了,因为大家都采集昆虫标本,如果自己也采集昆虫标本的话,就很难得奖,对了,我要采集点了不起的东西。”这开头也有近两百来字。他们如何抓蛇还一字也未提到,若按一篇作文五百字算,留下写抓蛇的也只有三百字了。

我对这类开头写得长,而正文写得短的作文,戏称它叫“大头娃娃”。意思是它的结构比例是头大身子小,就像小朋友见到过的大头娃娃。小朋友们,你们的作文有这种“毛病”吗?对于这个“毛病”,医治药方是:按题目的要求,来个“开门见山”。

游水库那篇就可以直接写到达水库边的种.种情景,路上的一切都可以删去。抓蛇那篇可以直接写他们上山在草丛中寻蛇,开头这些介绍也可以统统删去。我们不能浪费笔墨,“开门见山”可以很快地触及到要写的人或事,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下面的文章的内容的展开留有充分的余地。

小朋友们大概读过叶圣陶先生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吧?那篇文章的开头就非常自然、简洁。“四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仅一句话就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没有用什么华美的辞藻,没有用什么奇特的安排,也没有从很远的地方写起。读了这个开头,就可以知道下文主要是写什么的了。

“开门见山”能使开头简洁明了,能突出题目的特点,我们的作文应该用这样的手法开头。当然,作家们写较长的散文、小说,有时开头从很远的地方写起,花了很多笔墨,那是可以的。而我们是小学生,特别是在考试时,时间紧,字数又有限,作文的开头就不能长,就应该“开门见山”。希望小朋友记住古人“凤头”的教导,不把作文写成“大头娃娃”。

平日,小亮写的作文,老师都只打给他70分左右,这一次写《一件——的事》的作文,老师竞打给他90分。小亮“受宠若惊”,连忙去老师。“老师,我平时作文都很认真,怎么都打不上高分?”“你过去写的作文虽然文句通顺,叙事也清楚,但选的题材却都是‘似曾相识’的,大都是作文选上小朋友写过的,没有特色,没有新鲜感,所以就不能打上高分。”“老师,这一次我花的力气还没有往日多,怎么会得高分?”“这一次你写了《一件后悔的事》,写十七号强台风袭击温州那天夜里暴风骤雨的真实可怕的情景。题材既真又新,因此就可以打高分。你说花的力气不多,是因为你在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是在写自己的亲身的生活感受,所以就不需要苦思冥想,也不要东拼西凑,写起来就会轻松自如,不会感到费力。”小亮终于从自己写作文的得失中,悟到了作文选材要新的道理。

许多小朋友写作文也有小亮平日写作文那样的缺点。写《童年趣事》,总是写过家家、唱墨水等;写《一件小事》,总是写拾到钱包还失主、领盲人过马路、公共车上让座等;写《我的同桌》,总是写“三八线”之战、考试时不肯“帮忙”等。写来写去,材料大都来自作文选。脑子不用多动,“存货”一搬,快速完成,还以为自己写得不错。但老师一看就会皱眉。读这种人云亦云,因袭旧套,没有新意和创造的作文,实在是味如嚼蜡,味道差极了。老师怎么会给这种作文打高分呢?当代大画家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的意思是学他的创新精神,才是一条生路,若一笔一画的只求外形相似,是没有出路的。古往今来获得成功的作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努力创新,他们决不因袭旧套和拾人涕唾。

其实,小朋友中能努力选择新鲜题材去写作文的也是很多的。如有位小朋友写了《班里的拍照风》,写出班中不少同学去拍昂贵的明星照来比神气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有位小朋友写了《妈妈打爸爸》,说妈妈不讲社会公德,常把罐头壳向窗外面抛,有一次正恰打着刚下班回来的爸爸,爸爸被砸得头破血流;有位小朋友写了《老师,开开恩吧》,说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老师一气之下就收缴了所有的乒乓球拍。大家在心中呼求老师开恩;有一位小朋友写了《拔牙》,写他自己到诊所拔蛀牙的害怕及医生如何巧妙拔牙的经过;有位小朋友写了《巷口的厕所》,他写了往日旧厕所的差、脏,以及今日的新厕所的整洁,反映了城市新貌的“一角”。个人、家庭、学校、城镇、农村,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我们要向新闻记者学习,要积极投身社会,仔细观察事物,要把“镜头”对准生活中最新的题材。这样,你把“拍来”的新题材写入作文,你的作文才能具有新鲜感,才能成为好作文。

有许多小朋友脑子里是有许多新鲜题材的,但他却没有用上这些题材。原因是:他自己不觉得这是个新鲜的好题材,他又没有树立信心。要勤观察,多思考,在选择题材方面多做些求新的工夫,你的作文就会摆脱旧套路,走出新路子。十九世纪英国诗人王尔德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再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再这样比的就是蠢才。”他这话的意思是不要落俗套要创新。我们小朋友都很谦虚,是不会说自己是“天才”的,但我们的小朋友是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孩子,是一定不愿意当“庸才”与“蠢才”的。我深信,小朋友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是一定能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的。

小朋友没有作家那样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慎密的构思能力,所以我们对小朋友的作文是写真人真事。小朋友只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的记叙出来,就会令人感到生动有趣,就会有真情实感。童学森的《学雏鹰,见行动》,写自己上学三年中都由长辈接送,自从开展“学雏鹰,见行动”以后,他上学就坚决不要爸妈接送,还在家帮妈洗碗扫地。“接送”是件普通的事,却又是普遍的现象。不让“雏鹰”试飞,什么都依赖长辈,这“雏鹰”怎么会飞呢?这是很值得写的题材。陈展非的《教训》写自己早上骑车上学时,看见路旁一个小孩被运货汽车撞死的悲惨状况,他从这可怕的车祸中悟出了骑车要千万注意安全的“教训”。陈盛的《第一次吃火锅》,记述自己第一次吃火锅的经历,文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着童趣。黄海丽的《放学路上》,写自己的书包带断了,路旁的一位补鞋的主动招呼她,把她的书包带缝好。她身边没带钱,补鞋的竟说没关系。一件小事,写出了一个补鞋匠的质朴善良。陈盈盈的《摆阔》,仅用了一个小镜头就写出了某个同学有了钱就摆阔的不良风气。一篇短短的小学生作文,提出了一个较为严重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叶娇娇的《变化》,写出了伯父家的穷困到富裕的大变化。从一户人家的变富,看出了开放改革带来的实际好处。上述这些小朋友都在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他们忠实于真实的生活,所以就给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小朋友经历的事多的很,几乎每天都有可以写的小事情,小朋友们只要眼勤(勤观察)脑勤(勤思考),作文题材就多得很,就写也写不完。但有的小朋友写作文总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他们不去从自己亲身经历中去找作文题材,而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动脑筋编造。他们认为作家可以“创作”,小朋友也可以“创作”。在这样错误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的作文就虚多实少,明眼人一读,就会觉得那是编造的。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要写自己亲身的经历,不要去“造假”。

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自然会引起小朋友去描写的兴趣。近来有很多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多角度地去观察家乡的变化,他们并能选取他们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王增进的《小船荡悠悠》,写梧梃镇往日的交通工具是小船,而现在汽车四通八达,小船被冷落了。写出了乡镇交通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余海淑的《河水、井水、自来水》,写从前农村饮水条件差,这几年不断地改变着饮水的条件。从水的变化,看出农民生活的提高。王军的《今日西城路》,写了西城路旧貌和新貌的对比,使人看到了改革开放的真实成果。朱留丹《两张照片》,用不同时期同一地点拍的两张照片的背景的变化。上述这些同学们都能选取一点来写,所以能给人有较深刻的印象。

但有些小朋友却没有去选取一点做重点写。如周璇的《机场新貌》,题目是“机场”,却一大半去写去机场的“路”。写到机场时却仅“好大的机场,好漂亮的轿车,侯机大厅的装饰更加富丽堂皇”几句。“好大”,多少大?“好漂亮”,如何漂亮?“富丽堂皇”,怎么富丽堂皇?这里应该详写的都没有写。这样,就不能紧扣题目了。又如倪佳佳的《白石水电站》,写了骑摩托车,写了小溪流,写了白石水库,写了道士岩,但就是没抓重点写“水电站”。又如黄甜甜的〈家乡新貌〉,没有抓一点感觉最深的来写,一篇短短的作文。写家乡的路、房子、车、人,处处事事都提到一点,这样空乏地家乡新貌就写不出特有的新貌,也不可能令人引起兴趣,也就不可能成为一篇有特色的好作文。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就是在于理顺话题中的种.种关系,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即“关系论”。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

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共存关系: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

例:“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的意见”或“既要相信别人的意见,更要相信自己”。

例:“自由与舍弃”可理解为“自由是限制性的自由,舍弃是得自由的一种舍弃,自由应是在舍弃中得到的充分自由。

2:对立统一关系:指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例:“卑微与高贵”,二者对立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复习必备|海量免费学习视频资源尽在“学而思轻课app”点击了解]这个话题可理解为:卑微蕴育高贵;高贵源自卑微;只有把卑微的自己纳入平凡中去孜孜追求,才能创造人们心中的“高贵”。

3:是非取舍关系: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例:“嫉妒与羡慕”,我们只能理解为“我们可有羡慕之意,不可有嫉妒之心”。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当的。

4:并非绝对关系: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8:“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首先,要保证每天完成作业,在有空闲的前提下,多学习一些课外的知识,听起来有点残酷,但是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如此。

其次,就是要让孩子们尤其是平时有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孩子们,改掉不良习惯,这是因人而异的,得需要家长们观察。发现了孩子们的毛病后赶快予以纠正。这个纠正要从孩子心理上出发,他为什么这样。比如有些孩子不喜欢作文。一写作文就会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怎么写也写不完,如果家长碰到孩子有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大部分有这些毛病的孩子,都是因为不喜欢作文。孩子不喜欢当然就不愿做了。快乐的事,大家都愿去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正确引导。二是正确评价。三是正确激励。这是从心理上厌恶作文,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本身就不会写作文,为什么不会写作文,我总结了这么几点,一是不知道结构,不明白怎么开头怎么结尾,老是用一种思路写作文,写什么题材都一样,自己都觉的没意思,二是,不会用词语,心里没有好词佳句,写出来的文章像流水账,那孩子自己平时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自然就不想作文。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从方法上启发孩子,多教孩子几种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让孩子言之有物,让孩子准备一个好词好句积累本,让孩子平时就多积累一些词语,慢慢的孩子就会收到效果,从而不害怕写作文,写的文章好了,受得表扬多了,孩子自然也就愿意写了。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好,关键是没有一个理由。因为他本身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家长们苦口婆心他也理解不了,所以最好的方法不是让他好好学,而是让他感觉到学习很好,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最后,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说环境造就一切。好的学习环境会成就一个孩子,差的学习环境会毁掉一个孩子。环境,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硬环境就是学习的条件,学习用具的齐全啊,课本书籍的齐全等。那软环境呢,其实就是氛围。家庭氛围。比方说,晚上吃晚饭了,爸妈都在看电视,孩子就必须学习,为什么!我到现在也想不通,一个想看电视的孩子坐在书桌前怎么能学进去呢?相反,吃过晚饭,妈妈看书,爸爸看报,孩子就会觉得,哦,原来吃完晚饭是得学习的,那他就会很自然的吃晚饭去写作业了。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龙文教育老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出色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老师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内容大大减少了。

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现在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样。比如:《高大的皂荚树》中:“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调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得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得大扁豆。

高年级得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得小竹竿把皂荚儿钩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里,交给老师。冬天,皂荚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一层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这些片断作者抓住了皂荚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皂荚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有的指明了场所的,如《街头一景》、《校园春色》,就要把“校园”、“街头”、等这些场所的特点写出来。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不同的风景点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如:《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

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

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夕阳的赞美,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我先举几个例子。唐代文学家韩愈,他身世孤苦,三岁死了父亲,从小过着流离困顿的生活,但他能刻苦学习。他七岁开始读书,每日能诵记数千百言,十三岁就已能写很好的文章。唐代诗人白居易,他“苦学力文”,“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他每日坚持,不怕劳苦,甚至出现“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情况。唐代诗人刘禹易,他年纪很小,头发束成两个角的时候,就读了《诗经》和《尚书》。后来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他曾在《游桃源一百韵》中说:“九流宗指归,百氏旁捃摭。”九流百氏,即九流百家,指各种学术流派的大量书籍。这两句的意思说,他研读各种流派的旨意,广泛地采集百家著作。又如宋代的文字家范仲淹,他小时候,“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他自幼好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家中无书可读,就到附近人家去借,有的书还把它抄下来,背下来。又如明代文学家宋濂,他六岁开始读书,每天记诵两千多字的文章。他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向有书人家求借。借到书就日夜抄录,就是大冷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得僵硬,他还是坚持抄写不懈。因为按时还书,有信用,藏书人都愿意借书给他。他就用这个方法,才有机会遍览群书。古代文学家青少年时勤苦学习的故事是很多的,说也说不完。

文学家能写出好文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青少年时代,不怕辛苦地大量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愈多愈广,就愈有助于写作能力地提高。多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广大知识面;多阅读,也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如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选词炼句和不同的表达方法。因此,汉代的大作家杨雄就说:“能读千赋则善赋。”是说读了很多名家写的赋,自己也就善于写赋了。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读了很多很多书,写起文章来,文思就会敏捷,如有神力相助。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说:“书痴者文必工”,意思说,沉迷阅读的人,他的文章必定会写得好。《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他们这些话,可以说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我们许多同学作文写得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太少。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肯下读书的苦功。只要能下决心,经过一番“劳于读书”的苦,是一定会出现“逸于作文”的乐的。

作文开头写法应注意的。

明朝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中说,文章的结构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这“凤头”是比喻文章的开头。

开头为什么要用凤的头来比拟呢?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虽然谁也没有看见过,但古代的画家画过不少凤的形象,因此人们的印象中,凤的头部是美丽俊俏的。从古代的那些凤的图案看来,凤的形象有点像现实生活中的鸡。你看,鸡的头也不是很美丽俊俏的吗?其实,它们的头除了美丽俊俏外,还有一点是小。鸡的头是小的,凤的头也是小的。因此,我们说,所谓文章的“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既美丽又要小巧,千万不要噜嗦,千万不要写得长。但说说容易,做做难,有不少小朋友都不注意这一点。

如有位小朋友写《秋游d溪水库》,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秋高气爽,风和日丽。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我们盼望已久的秋游d溪水库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早晨七点,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登上汽车,汽车内立刻充满了欢歌笑语;汽车载着我们的歌声,带着我们的憧憬,向着d溪水库方向飞快地奔驰。依窗眺望,稻田一片金黄,好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燕子成群地在万里长空向南方飞去;田野的周围是巍峨的高山,它们像一条绵延起伏的巨龙,横亘在广阔的原野上。大约过了四十多分钟,到了d溪,我们个个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向水库奔去。这个开头一写就两百多字。作文的题目是游水库,他写了两百多字了,还未见到水库的一点影子。

有些小朋友把开头写得更长,甚至把老师如何宣布秋游,自己如何向妈妈讨钱,如何去购买吃的东西,晚上如何兴奋睡不着觉,大清早如何起床出门赶到某地集中等等都写上。按教学的要求,小学生的作文,一篇五百字光景就行。开头已花了两百字,留下写游水库的只有三百字了,这样就不能突出题目的重点了。

又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抓蛇的故事》。开头是这样写的:“有一个淘气包叫张辉,他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名叫秀秀,一个叫聪聪。秀秀长得很秀气,名字又叫陈秀,大家都叫她秀秀。聪聪是小男孩,他很胆小,但很聪明,大家都叫他聪聪。有一次,学校举行采集标本大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不到几天,学校便收到十几件参赛的标本。张辉知道以后,也想参加比赛。可他又难住了,因为大家都采集昆虫标本,如果自己也采集昆虫标本的话,就很难得奖,对了,我要采集点了不起的东西。”这开头也有近两百来字。他们如何抓蛇还一字也未提到,若按一篇作文五百字算,留下写抓蛇的也只有三百字了。

我对这类开头写得长,而正文写得短的作文,戏称它叫“大头娃娃”。意思是它的结构比例是头大身子小,就像小朋友见到过的大头娃娃。小朋友们,你们的作文有这种“毛病”吗?对于这个“毛病”,医治药方是:按题目的要求,来个“开门见山”。

游水库那篇就可以直接写到达水库边的种.种情景,路上的一切都可以删去。抓蛇那篇可以直接写他们上山在草丛中寻蛇,开头这些介绍也可以统统删去。我们不能浪费笔墨,“开门见山”可以很快地触及到要写的人或事,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下面的文章的内容的展开留有充分的余地。

小朋友们大概读过叶圣陶先生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吧?那篇文章的开头就非常自然、简洁。“四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仅一句话就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没有用什么华美的辞藻,没有用什么奇特的安排,也没有从很远的地方写起。读了这个开头,就可以知道下文主要是写什么的了。

“开门见山”能使开头简洁明了,能突出题目的特点,我们的作文应该用这样的手法开头。当然,作家们写较长的散文、小说,有时开头从很远的地方写起,花了很多笔墨,那是可以的。而我们是小学生,特别是在考试时,时间紧,字数又有限,作文的开头就不能长,就应该“开门见山”。希望小朋友记住古人“凤头”的教导,不把作文写成“大头娃娃”。

写作力求创新。

平日,小亮写的作文,老师都只打给他70分左右,这一次写《一件——的事》的作文,老师竞打给他90分。小亮“受宠若惊”,连忙去老师。“老师,我平时作文都很认真,怎么都打不上高分?”“你过去写的作文虽然文句通顺,叙事也清楚,但选的题材却都是‘似曾相识’的,大都是作文选上小朋友写过的,没有特色,没有新鲜感,所以就不能打上高分。”“老师,这一次我花的力气还没有往日多,怎么会得高分?”“这一次你写了《一件后悔的事》,写十七号强台风袭击温州那天夜里暴风骤雨的真实可怕的情景。题材既真又新,因此就可以打高分。你说花的力气不多,是因为你在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是在写自己的亲身的生活感受,所以就不需要苦思冥想,也不要东拼西凑,写起来就会轻松自如,不会感到费力。”小亮终于从自己写作文的得失中,悟到了作文选材要新的道理。

许多小朋友写作文也有小亮平日写作文那样的缺点。写《童年趣事》,总是写过家家、唱墨水等;写《一件小事》,总是写拾到钱包还失主、领盲人过马路、公共车上让座等;写《我的同桌》,总是写“三八线”之战、考试时不肯“帮忙”等。写来写去,材料大都来自作文选。脑子不用多动,“存货”一搬,快速完成,还以为自己写得不错。但老师一看就会皱眉。读这种人云亦云,因袭旧套,没有新意和创造的作文,实在是味如嚼蜡,味道差极了。老师怎么会给这种作文打高分呢?当代大画家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的意思是学他的创新精神,才是一条生路,若一笔一画的只求外形相似,是没有出路的。古往今来获得成功的作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努力创新,他们决不因袭旧套和拾人涕唾。

其实,小朋友中能努力选择新鲜题材去写作文的也是很多的。如有位小朋友写了《班里的拍照风》,写出班中不少同学去拍昂贵的明星照来比神气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有位小朋友写了《妈妈打爸爸》,说妈妈不讲社会公德,常把罐头壳向窗外面抛,有一次正恰打着刚下班回来的爸爸,爸爸被砸得头破血流;有位小朋友写了《老师,开开恩吧》,说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老师一气之下就收缴了所有的乒乓球拍。大家在心中呼求老师开恩;有一位小朋友写了《拔牙》,写他自己到诊所拔蛀牙的害怕及医生如何巧妙拔牙的经过;有位小朋友写了《巷口的厕所》,他写了往日旧厕所的差、脏,以及今日的新厕所的整洁,反映了城市新貌的“一角”。个人、家庭、学校、城镇、农村,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我们要向新闻记者学习,要积极投身社会,仔细观察事物,要把“镜头”对准生活中最新的题材。这样,你把“拍来”的新题材写入作文,你的作文才能具有新鲜感,才能成为好作文。

有许多小朋友脑子里是有许多新鲜题材的,但他却没有用上这些题材。原因是:他自己不觉得这是个新鲜的好题材,他又没有树立信心。要勤观察,多思考,在选择题材方面多做些求新的工夫,你的作文就会摆脱旧套路,走出新路子。十九世纪英国诗人王尔德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再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再这样比的就是蠢才。”他这话的意思是不要落俗套要创新。我们小朋友都很谦虚,是不会说自己是“天才”的,但我们的小朋友是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孩子,是一定不愿意当“庸才”与“蠢才”的。我深信,小朋友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是一定能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的。

写作文多写真人真事。

小朋友没有作家那样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慎密的构思能力,所以我们对小朋友的作文是写真人真事。小朋友只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的记叙出来,就会令人感到生动有趣,就会有真情实感。童学森的《学雏鹰,见行动》,写自己上学三年中都由长辈接送,自从开展“学雏鹰,见行动”以后,他上学就坚决不要爸妈接送,还在家帮妈洗碗扫地。“接送”是件普通的事,却又是普遍的现象。不让“雏鹰”试飞,什么都依赖长辈,这“雏鹰”怎么会飞呢?这是很值得写的题材。陈展非的《教训》写自己早上骑车上学时,看见路旁一个小孩被运货汽车撞死的悲惨状况,他从这可怕的车祸中悟出了骑车要千万注意安全的“教训”。陈盛的《第一次吃火锅》,记述自己第一次吃火锅的经历,文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着童趣。黄海丽的《放学路上》,写自己的书包带断了,路旁的一位补鞋的主动招呼她,把她的书包带缝好。她身边没带钱,补鞋的竟说没关系。一件小事,写出了一个补鞋匠的质朴善良。陈盈盈的《摆阔》,仅用了一个小镜头就写出了某个同学有了钱就摆阔的不良风气。一篇短短的小学生作文,提出了一个较为严重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叶娇娇的《变化》,写出了伯父家的穷困到富裕的大变化。从一户人家的变富,看出了开放改革带来的实际好处。上述这些小朋友都在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他们忠实于真实的生活,所以就给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小朋友经历的事多的很,几乎每天都有可以写的小事情,小朋友们只要眼勤(勤观察)脑勤(勤思考),作文题材就多得很,就写也写不完。但有的小朋友写作文总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他们不去从自己亲身经历中去找作文题材,而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动脑筋编造。他们认为作家可以“创作”,小朋友也可以“创作”。在这样错误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的作文就虚多实少,明眼人一读,就会觉得那是编造的。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要写自己亲身的经历,不要去“造假”。

多角观察选取一点。

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自然会引起小朋友去描写的兴趣。近来有很多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多角度地去观察家乡的变化,他们并能选取他们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王增进的《小船荡悠悠》,写梧梃镇往日的交通工具是小船,而现在汽车四通八达,小船被冷落了。写出了乡镇交通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余海淑的《河水、井水、自来水》,写从前农村饮水条件差,这几年不断地改变着饮水的条件。从水的变化,看出农民生活的提高。王军的《今日西城路》,写了西城路旧貌和新貌的对比,使人看到了改革开放的真实成果。朱留丹《两张照片》,用不同时期同一地点拍的两张照片的背景的变化。上述这些同学们都能选取一点来写,所以能给人有较深刻的印象。

但有些小朋友却没有去选取一点做重点写。如周璇的《机场新貌》,题目是“机场”,却一大半去写去机场的“路”。写到机场时却仅“好大的机场,好漂亮的轿车,侯机大厅的装饰更加富丽堂皇”几句。“好大”,多少大?“好漂亮”,如何漂亮?“富丽堂皇”,怎么富丽堂皇?这里应该详写的都没有写。这样,就不能紧扣题目了。又如倪佳佳的《白石水电站》,写了骑摩托车,写了小溪流,写了白石水库,写了道士岩,但就是没抓重点写“水电站”。又如黄甜甜的〈家乡新貌〉,没有抓一点感觉最深的来写,一篇短短的作文。写家乡的路、房子、车、人,处处事事都提到一点,这样空乏地家乡新貌就写不出特有的新貌,也不可能令人引起兴趣,也就不可能成为一篇有特色的好作文。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四论”:关系论。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就是在于理顺话题中的种.种关系,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即“关系论”。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

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共存关系: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

例:“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的意见”或“既要相信别人的意见,更要相信自己”。

例:“自由与舍弃”可理解为“自由是限制性的自由,舍弃是得自由的一种舍弃,自由应是在舍弃中得到的充分自由。

2:对立统一关系:指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例:“卑微与高贵”,二者对立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复习必备|海量免费学习视频资源尽在“学而思轻课app”点击了解]这个话题可理解为:卑微蕴育高贵;高贵源自卑微;只有把卑微的自己纳入平凡中去孜孜追求,才能创造人们心中的“高贵”。

3:是非取舍关系: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例:“嫉妒与羡慕”,我们只能理解为“我们可有羡慕之意,不可有嫉妒之心”。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当的。

4:并非绝对关系: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8:“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在习作指导方面,本话题可以抓住校园中最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绘,要注意:

1.抓住特点,细致描写。不同的景物总有不同的特点,要抓住它独有的特色写,从大小、形状、色彩,甚至动态、静态等几个方面,逐一地细致描写。对眼前的景物要细致看。不但看外观,还要看内部,不但看表面,还要看深处,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才能抓住特征,然后再动笔进行描述、展现它的全貌,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引人人胜。2.描述景物,层次分明。写景有序,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我们在写特点校园里的景物的时候,首先按一定的顺序对景物进行观察,远看到了什么,近看到了什么,高处看到了什么,低处又看到了什么,按照观察顺序写作,才能给人以清晰的“图像”。3.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情景交融”是写景文章常用的方法。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把自己对景物的爱倾注在字里行间,用积极的思想去感染读者,/,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二、在习作评价方面。四年级小学生作文,作文应该使其从评价中或看到希望,或听到鼓励,或充满自信。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习作情境(教学、生活)的充分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以达到学生在认识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作文教学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关注师生的自我评价,而不是他人评价。我们实践新课程标准,应该改革作文评价的理念和方式,实施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多维评价,多向评价,多层评价,发展评价,开放评价,从而做到以评价促开窍,以评价导开窍,人人皆开窍,次次能开窍。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观察不精细,思维有初步的条理性,但形象思维能力比逻辑思维能力强,认识了两千二百个常用字,积累了一些词汇,但口头语言比书面词汇多,会造句;能看图写几句话,能连贯地说几句话。,然而能把自己看到、想到、听到、体验到的内容用一句话,一段话表达,是作文基本功训练铁的起步,句子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作文教学中句子教学的启蒙工作做得扎实,以后的语言训练的效率才有可能提高,“段”可以说是文章的`缩影,作文教学中,段落写作的启蒙工作做得细致,学生写起文章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了。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主要采用将实物引进课堂,创设情景的办法进行作文教学,把事物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能有所凭借地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训练语言,便于儿童讨论。结果观察不细致,可以引导他们细致地观察;认识杂乱,可以诱导他们有条理地正确认识;词不达意,可以引导他们正确遣词造句,让儿童真正学会把事物用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三年级教材中有一个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或蔬菜的作文,小朋友所好不同,那息样来指导员这类作文呢?我是以一种水果为例,具体教给学生息样有顺序地观察事物,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种事物的方法。下面将我实际教学过程记录如下:

师:(把苹果放在讲桌上),讲桌上放着一个什么?请小朋友用一句话完整地说一说。

生:讲桌上面放着一个苹果。

师:苹果的外表叫什么?什么颜色?这个苹果的开头怎样?

生:苹果的外表是果皮,果皮是浅绿色的,这个苹果圆溜溜的。

师:(拿出一个粉红色的苹果),仔细看看,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苹果皮是粉红色的,形状是椭圆形的。

师:对,苹果的颜色形状不止一种,谁来说说你见到过的苹果还有些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生:我还见到过浅黄色的苹果,有些苹果的形状很不规则。

生:我还见到过红色中带绿的,深红色的苹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这两个苹果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想吃。

生:我迫不及待地想品尝品尝这两个苹果是什么味道。

师:(将这两个苹果用刀削掉皮),削了皮以后,我们看到的叫什么?是什么颜色?

生:削了皮以后,看到的叫苹果肉,是浅黄色的。

师:(将果肉削成片,分给小朋友吃),谁来说说你品尝到的苹果是味道?

生:甜中有酸,脆生生的。

生:甜甜的,粉嘟嘟的。

师:你们还吃过别的什么味道的苹果吗?

生:甜津津的。

生:酸溜溜的。

师: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谁来说说吃苹果有哪些好处?

……。

就这样,生动有趣的一节作文课结束了。学生学会了怎样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事物,怎样用语言来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用同样的方法,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蔬菜、水果,并有顺序地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写下来,这样作文又避免了“道玉制板”、“千篇一律”的缺点。

小学三年级是分化阶段,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教师应寻求一个作文教学的新体系,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