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五年级鲸教学设计(优秀14篇)

时间:2023-12-06 05:43:58 作者:MJ笔神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以上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水平目标二)。

1、运动技能:能试做出后滚翻动作,能模仿做出动作全过程。

2、心理健康:对学习后滚翻感兴趣,乐于重复练习。

教学重点:团身要紧。

教学器材:海绵块若干块体操垫。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

学生:(因为圆形好看、圆形物体滚动的快……)。

学生:球形物体滚动时的摩擦力比较小,所以滚得远。

师:我们在练习后滚翻时一定要使身体团得像球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把动作做好,练习时大家可以好好的体会一下。

2、提出问题: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

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让学生提出方案。

2、教师提供器材。

3、分组进行练习得出可操作性的办法。

三、优化评讲。

1、各组推荐一名学生将本组的练习方法展示给其他小组观看。

2、教师提出要求:(1)安全性(2)可操作性(3)简便易练性。

3、从中可以得到几种最理想的练习手法。

a、利用海绵块分别夹在下颚、两膝之间、两踝之间。

b、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合作学习)。

c、双手抱膝连续团身起练习。

四、学生自我诊断与矫治。

1、分组练习体会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否合适。

2、相互帮助。

3、得出结论:这三种方法都很适合与团身练习。

五、发展性诊断练习。

1、讲解:我们光学会了团身练习还不够,这只是后滚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我们还要借助推手翻掌贴肩等辅助动作。

2、教师示范着重让学生看清预备姿势(两脚两膝要并拢,低头含胸必须要)。

3、学生尝试性的进行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

六、自主性学习诊断(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中大家得到哪些东西?

生:为了解决后滚翻团身问题我们想了好多种方法,通过实践我们也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有危险。

[评析]。

1、学会利用生活化的内容进行诊断。

课始,在做完准备活动以后,教者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宣布课的内容,而是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话题很简单却很吸引学生们兴趣,都迫不及待的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候课堂气氛开始升温了,再通过做砖头和篮球的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也最大限度激活了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所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师生可以此进行诊断,也为下面的练习做了个伏笔。

2、“降低、提高难度”、“缩短、拓展距离”,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

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目前教学要求往往高于或低于学生发展实际,“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教者首先要熟透教材,要有驾驭教材的本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采用“教教材”,而是要实现“用教材”的教学新理念。在《后滚翻》这课中,教者就采用“降低、提高难度”的教法,在进行团身练习时,教者没有直接让学生看完示范后就进行模仿练习,而是降低难度采用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使用夹海绵块来达到“团身紧”这个目的。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动作,将推手翻掌贴肩示范给学生看,让学得较快的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就大为转变,使差学生恢复学习的积极性,使好学生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只有考虑到这些,才能真正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里去。

3、以“成功阶梯”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功阶梯”强化我们学生直面学习、生活的态度,唤醒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强化和增加学生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成功后的信心。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之后,教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几种练习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器械提出各种练习的方案,他们在小组练习时,得出几种可操作性的练习方法。从中使学生懂得理论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道理,教者安排小组交流也是为了发展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学生由于受到海绵块作用的影响,有的学生就解下自己的红领巾,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进行练习,发现同样能达到要求,虽然老师没有说,但这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说明孩子具有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引导他们。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年份。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人数(万人)。

24。

18。

30。

36。

36。

54。

60。

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

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计算)。

4、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20xx年到20xx年人数增加最快呢?(条形统计图)。

但是,我在科技馆发现了他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课件折线统计图)。

1、初步感知。

(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谁来指着说一说。

(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板书:点:数量多少)。

(4)思考:目前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我们不妨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来看一看。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深入探究。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分析:回到前面的问题,在统计表中想知道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那现在能直观的看出来了吗?(通过线的陡度来看)。

板书:平—不变。

陡—快。

(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的?

让学生看整条线段,感受整体趋势。

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

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上升的趋势的?(板书:线)。

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增减变化)。

3、为统计图起名字。

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预测。

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来猜想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年底再作一次调查。

5、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1、分析折线统计图。

总结: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免收学杂费了,这项改革是真正惠及到咱们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使得大批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儿童能重返校园,是义务教育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

请学生当小医生,分析一下聪聪和明明体温变化情况。

3、“小华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觉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很明显,就去文具店作了调查,并绘制了一幅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分析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文具的销售情况)。

(1)让学生体会到若描述的是不同事物,则需要制条形统计图;若描述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则制成折线统计图。

(2)如果想让它合理,怎么在这张统计图上作一些简单的修改?(改成条形统计图)。

(3)做完这个问题后呢,就给咱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个问题其实是以后要研究的内容,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了。

(课件图文并茂出示)探究我国历史,于上古时代已能看见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象。

到商汤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划为九块,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块为私田,中为公田,显见井田制度已略具统计图之轮廓。

到宋代,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等,则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

至清朝,统计图已广泛的制作与运用,包括农工商统计图、交通统计图及教育统计图等。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我教学复式折现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力求做到让孩子们在感知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想以及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现统计图便于比较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比较两个数量总体发展趋势和阶段发展情况;同时对发展的'数量作出简单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尽量将课堂设计的内容丰满一些,训练点广泛一些,同时在发现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但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首先,学生的课前复习没有做好。

课前,我应该让孩子们做好单式折现统计图的复习,在复习中巩固绘制的方法,技巧。即:描点,标数,连线。毕竟这是四年级的知识,时隔一年时间学生已经将知识遗忘差不多了。另外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复习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做好了复习,那么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一定会得以突破。

其次,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课下我问过许多同学为什不举手回答问题呢?他们说,不知道怎么说服清楚。

第三,教师过于相信学优生,导致出现绘图马虎现象没有及时更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备课更应备好学生,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课。要知道,再好的预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成才会精彩。一堂课可以不完成教学任务,但必须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毕竟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平时中求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

小学五年级《军神》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刘伯承照片)师:他就是军神——刘伯承。生齐读名字。

学生跟老师一起写刘伯承的名字。

二、指导自读课文:

1、师:为什么他就是军神?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哪次对话让你感受最深?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那次对话,并且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说说感受。

老师一边出示刘伯承不同时期的照片,一边讲解:明亮的眼睛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一个清醒的大脑又是多么宝贵!

学生自由发言。

2、还有哪次对话让你感受最深的?指名说。

生读句子,师纠正字音:不禁(jin读第一声)。

(鼓励:举手,让老师看到你的自信!)。

3、生:“……床单都抓破了。”

师表扬:“你真会读书,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自己找一找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或者一下子跳入你眼帘的词语。

指导边读边说。

“一声不吭”、“紧紧”

师:崭新的床单是不容易抓破的,说明用力很大。

生自由发言。

再指名试读这句话。

老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4、师放录象。

5、师:带着你的体会,一起读好这一段。

生齐读。

“手术中……出声来。年轻人……抓破了。”

6、老师讲述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并和刘伯承做对比。

7、生读句子。

师:刮了72刀,多么艰难而痛苦的过程!

沃克医生是军医,他给多少军人治过病!可是当刘伯承告诉他一共刮了72刀时,沃克医生再也忍不住地叹道:

“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课件出示)。

8、师: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指名评价,齐读。

9、师:刘伯承在沃克医生心目中的变化:

受伤的病人——了不起的军神(课件出示)。

10、师:沃克医生为什么要“关上门”问刘伯承的名字?

指名说。

生:要保护这位军神。

沃克医生已经猜出了这是个不平凡的人物。

11、师:文中一共写了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5次对话,同桌二人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次对话,分角色读一读。

同桌之间练读。

12、分角色朗读:手术前的两次对话。

手术中的一次对话。

手术后的两次对话。

叙述部分。

三、课件出示三段话;

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攻克俄语难关——。

我国少有的军事翻译家——。

分别指三名读。

四、齐读名字:刘伯承军神。

五、师: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导对刘伯承说,对沃克医生说,对自己说。

把你想说的话端端正正地写在课本插图旁边。

评课稿:

12月3日我有幸听了总校张文扬老师的《军神》,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下面具体地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首先,这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

在简单地导入新课后,张老师就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那次对话,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大约5、6分钟后,学生们似乎都读得差不多了,但是张老师依然没有急于开始新课,还是让学生自己再读。这次是要求学生再读一读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那次对话,还要和同学交流。两次自读课文的要求都很明确,而且时间很充裕。这样,在老师授课之前,学生们自己已经大致地熟悉了课文,为下面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其次,鼓励学生自己谈体会,及时表扬。

在经过大约10分钟的自读课文后,张老师开始让学生交流。要求先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对话,然后谈一谈感受。学生们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讨论,张老师很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举手,让老师看到你的自信!”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虽然这是个不起眼的细节,但从孩子们的反应可以看到,他们一定通过老师的话语和眼神感受到了自信,即使台下有那么多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他们依然是那样地自信满满。有一名同学读到了:“……床单都抓破了。”孩子读得很有感情,张老师立刻表扬:“你真会读书,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这虽然也是一句很普通的赞扬,但在孩子的心里却是最大的光荣与自豪,也是信心的源泉。

其三,充分让学生说,引导他们自己谈感受,在边读边说中感知课文。

张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刘伯承动手术的那一段时,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感受最深的词语,或者是“最先跳入你眼帘”的词语。孩子们边说边读,很快地就找到了两个细节描写:“一声不吭”和“紧紧”。这两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张老师让大家自由发言。接着又联系下文:“崭新的床单都被抓破了”。张老师顺势引导:“崭新”的床单一般是不容易抓破的,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答案很容易出来了:说明刘伯承此时用力很大,他一定很疼很疼。再回到前面,他始终“一声不吭”,这正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张老师让大家讨论。最后,老师说:“谁能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刘伯承的坚强和勇敢?”很自然的,感情就出来了。这样的环节设计很自然,老师充分让学生说,让他们自己谈体会,在边读边说中感知。如此,下文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精读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后,学生们对刘伯承的“军神”形象已经感受很深了。然而作为我国的老一代革命家,刘伯承的光辉形象远不只此。张老师最后用课件出示了三段话,小标题分别是:

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攻克俄语难关——。

我国少有的军事翻译家——。

这三段文字分别请三名同学来读,这样,同学们对这位伟人的认识就更全面了。这个环节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不拘泥于课本。

综上所述,张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引路人,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多鼓励他们。语文和别的学科不一样,是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感情的,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多读。我想,通过这次的教学观摩,我们一定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小学五年级美术的教学设计

1、为本节课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

2、根据主题,完成一组能够反应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

3、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1、学会收集信息,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设计制作和创新的能力。

1、学生:调查天津的旅游资源,收集相关的图片、照片、地图和有关的文字资料,准备纸、笔、剪刀等。

2、老师:收集各地旅游节海报、宣传手册、旅游地图等参考资料。

一、观察欣赏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四课《旅游节》,请同学们打开书。

教师板书:14、旅游节。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在那里都看了什么,玩了什么?

生:看到山、水……还有漂亮的工艺品。

(如果学生没提到工艺品,就提醒一下:每个旅游景点都会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比如土特产啦或者各种工艺品等,你们有看到么?)(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山、水、森林、湖泊等这些自然风光,叫做自然资源;而那些文化古迹、民族风情、工艺品等被称为人文资源。

教师板书: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二、动手操作巡视指导。

(知识树:盘山、长城、八仙山、独乐寺、白塔寺……)。

师:近几年来,天津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很多景点都进行了扩建。

例如蓟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山区和翠屏湖的周围,老百姓建起了很多农家院,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还有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

生:愿意。

师:可是有些朋友虽然知道咱们天津,但是对这个地方不了解,怎样才能让他们知道呢?

生:打广告、做宣传。

师:现在宣传的手段很多,比如电视广告、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散发宣传单等。我这里有一张宣传手册,大家来看一下。

师:下面同学们请看书,书上也有几个设计好的宣传手册和海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设计思路。

和学生交流书上范图,指出它们做的好在哪里,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

师:如果让你们做,能不能做的比他们更好?

生:能。

三、动手操作巡视指导。

师:现在你们就利用手里的资料,为刚才介绍的景点做个宣传海报。画面上不但可以添画具有景区代表性的建筑,比如天津电视塔,盘山的挂月峰,白塔寺的白塔,还可以写上一些有关的传说故事。

提示:有图片的可以直接把图片粘贴上去,没有图片的景点再用笔画。

四、作品展示点评小结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讲评。

五、总结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制作宣传海报,课下你们还可以用废旧材料或者树根、石头等做些小工艺品,送给你外地的亲戚朋友,为天津做下宣传,为我们的家乡做点贡献。同学们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一下,有用的留起来,没用的放到垃圾箱里去。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3.初步感受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古诗。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三)抽读《从军行》,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从军行【唐】王昌龄青 海 ∕ 长 云 ∕ 暗 雪 山,孤 城 ∕ 遥 望 ∕ 玉 门 关。黄 沙 ∕ 百 战 ∕ 穿 金 甲,不 破 ∕ 楼 兰 ∕ 终 不 还。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一)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1.理解地名

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2.理解其他关键词语意思

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穿:磨破。

终不还:誓死不回家。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结合注释,说一说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青海湖上满天皆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玉门雄关)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诗人将玉门关外开阔荒凉的景象展示了出来。一个“孤”字,写出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以及对玉门关内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什么意思?(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盔甲,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敌人,他们将誓死不回家园!)从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总结课文主旨。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五、拓展,加深学生对盛唐边塞诗特点的感受。

(一)《从军行》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二)拓展几首著名的盛唐边塞诗,让学生更深地体会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一)练习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二)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共七首,搜集王昌龄所写的另外几首《从军行》,读一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毫升。

―2/9=427。

7/9=427。

=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14.8=142.08(万平方千米)。

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答案:。

科技馆:30000×10%=3000(平方米)。

教学楼:30000×25%=7500(平方米)。

操场:30000×20%=6000(平方米)。

食堂:30000×2.5%=750(平方米)。

花坛:30000×0.03%=9(平方米)。

空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知识目标:。

巩固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二、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题。

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15个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第(2)题,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

=0.0162(立方米)。

=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8、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答案:1925万人。

复习。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

容积单位:(液体)升毫升(1000)。

小学五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1)认识课后生字。

(2)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讨论、交流课文内容,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

舒适和便捷。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合作学习,运用选择好的方式自学。

(2)运用表格、图画等方式再现住宅的设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想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重、难点与关键。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2、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2、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不会读的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三、小组讨论,理解文意。

四、课外延伸。

如果让你来当一名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电脑住宅?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我想,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即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兴趣。

我在讲第五课的第二部分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chant、歌曲、创设情境等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生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育学生要关心他人。所以,在复习之后,给学生们提出了这节课的任务,是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生日。学生们带着这个任务,展开了一节课的学习。

这节课要学的新单词有date、september、may、fifteenth、second这几个词,还有一些与过生日相关的表达。难学的就是月份,每个单词都比较长,所以,在学习这12个月份时,用了歌曲和chant等方法,学生学的非常快,尤其是学完歌曲后,简单的旋律,把12个月份都包含了,学生学完后,读12个月份也不费力了。学会了12个月份,其它的知识也迎刃而解了。学生最后在表演的时候,表演的也非常的好。能够自己创设出情境,而且用上以前学过的英语表达,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外语教学离不开情境。情境是客观实在,离开了情境,语言就失去了本质涵义。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两种信号系统与非条件反射相协调,能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外语进行思维。

整节课的节奏非常紧密,学生能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容量较大,有些内容学生训练的不够充分,应该多一些个体练习。

这节课的评价形式也还很单一,应该多一些评价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争取早日完善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五年级《跳绳》教学设计

1、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实践课。

2、近几年随着体育考试的进行,尤其是今年又把跳绳例如体育考试项目。九年级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体能普遍较好,对跳绳有关的练习方式都有较强的兴趣。

跳绳方面,基本的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多人摇跳等技术动作有较好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向较高一层次难度发展的条件。比如: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多人摇跳多跳等,这些技术动作学生都有较浓的兴趣。

3、另外中考体育考试的需要,学生学习跳绳的热情、组织纪律、认识能力、身体素质相对其他年级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本次课的教学。另一方面,九年级学生正处自身发育的高峰期,灵敏,协调素质的快速增长有可性强的特点,跳绳恰好有此方面的锻炼价值,这更增加提高了学生对跳绳的热爱。同时也使我国民间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1、使学生了解到跳绳运动对人体的锻炼价值,并积极参与锻炼。

2、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创新的精神,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4、通过观察、模仿原地单人跳绳的不同玩法,尝试1——2种原地双人跳绳的技术,努力掌握快速跳绳及绳间最佳节奏,为中考体育考试作好准备。

“教”法:运用讲解示范法、启示引导法、鼓励表扬法等,尝试在体育课堂中加强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根据现有场地器材和自身实际情况,发挥自主能动性,努力寻找通过跳绳来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自主管理、小组合作练习、探究性学习、创新演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获得成功。

教学内容的重点:尝试双人跳绳的不同玩法。

难点:能够掌握快速跳绳跑中的最佳绳间节奏。

(一)准备部分6———8(分钟)巧用跳绳。

1、课堂常规1——2’。

2、跳绳慢跑2——3’。

生在教师的带领、引导下完成,体会跳绳慢跑的步伐节奏,为接下来的快速跑跳绳打基础。

4、绳操2—3(分钟)。

用跳绳做器械,进行绳操练习,目的:达到热身活动关节的目的。

(二)基本部分27—30(分钟)熟练运用跳绳。

1、复习。

(1)原地的单人跳绳5—6’。

目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验运动快乐及敢于控制探究的精神。

(2)跑步跳绳5—6’。

目的: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体验跑动中的绳间最佳节奏。

2、尝试双人跳绳6—7’。

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合作的快乐及敢于探究的精神。

3、快速跳绳10——12’。

目的: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体验快速中跳绳间最佳节奏。

(三)结束部分4—5’体验收获。

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放松身体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师生互评。

(四)效果预计:

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认真参与各个内容的练习,达到教学目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间情感融洽。

2、预计每一组学生都能有1——2种双人跳绳的玩法,并能学会用运于实际锻炼中。

3、预计通过快速跳绳学习,体验快速中跳绳间最佳节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预计的练习密度在40%——50%,平均心率达120——140次/分。

学校场地、短绳45根,小黑板一块、录音机一部。

1、跳绳是中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通过“以绳练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

2、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我让学生两人一组结对,以比赛的形式,相互激励,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

3、在课开始的时候,我带领孩子们一起用绳子做一些简单的徒手活动,这样既进行了热身,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安排学生站在原地做跳绳的动作(不拿绳)要求学生手脚协调,让他们进行练习,练习会做的动作。我在教学《跳短绳》一课,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学生创新方法、学生反复练习、分组比赛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

我的困惑:体育教学与现实中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一些学生不喜欢的项目,如何去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达到真正的全民运动。

1、教学整体设计,能渗透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观念。

2、说课与上课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学生的兴趣被老师充分激发。

4、说课、上课具有艺术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

五年级教学设计:《鲸》

2.出示鲸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板书课题:鲸)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字音重点:哺乳、肺(强调肺字的书写)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部分字词的讲解。}

词语理解难点:通过结合人体部位学习。

3.思考一下:鲸和鱼的区别是什么?并看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4.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2.出示句子: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

3.课件出示: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完成下表:

说明方法文中的例句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4.教师进行总结。

四。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相信学生对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分组合作学习研究,为自己选择适当的角色进行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的方法进行学习,进一步深入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预习课文,了解更多有关鲸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9.鲸

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五年级《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建桥梁》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建桥梁”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桥的特点,对桥梁进行简单分类。

第二部分:组织学生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是本课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

第三部分:通过拓展延伸,欣赏古今中外名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与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了实验动手的技能,孩子的思维不断拓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以往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分类标准的划分以及比较实验中的“公平原则”的掌握,合作分工能力的培养,都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桥梁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作用”、“哪一种桥梁最坚固”、“为什么一些桥梁上有桥孔”这些关于桥的问题正是学生心中的困惑,设计本课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实验和查阅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等组成。

2、了解掌握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分类方法。

3、知道拱桥承受力最大,是最结实的一种桥。

4、知道桥梁的承重力和桥梁的形状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桥梁的搭建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

2、真实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乐于动手实践。

小组讨论:验证桥梁承重力大小的实验活动需要注意什么?

总结:多媒体展示测量承重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的“温馨提醒”。

分发材料:砝码和小汽车。

教师总结:拱桥承重力最大,斜拉桥居中,平板桥承受力最小。(板书)。

小组汇报实验结论:拱桥最坚固,也就是承受力最大,其次是斜拉桥,承受力最小的是平板桥。

五年级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学生2: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五年级教学设计

这个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一、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相对于一二年级而言,五年级属于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其教学的要求也较之低年段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说,五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品读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从基本的“诵读”转变成为高一级的“品读”。再如写作,也是随着年级的逐渐攀高,从短小的简单记事的日记,逐渐变成叙事抒情的小篇幅文章。

作文教学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公认的一个重点内容和难点关卡,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以及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然而在实践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就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了如下的反思: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的生活积累比较少,平时也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再加上现在社会上一些因素的影响,学生思想的认识不够深刻。但是作文是一门生活的艺术,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发现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是真实的、心灵的写照。但即便是有些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也由于家庭背景和教育的原因,会接触较多的外界事物,但是,如果学生对于写作没有正确的认识,依旧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无法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写出来的文章,依旧是缺乏真情实感、违背生活现实、缺乏生活智慧的。

再加上当前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家家都有电脑。有些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法自拔,缺乏阅读,生活圈子狭隘,眼界狭小,即便是对生活有所感悟,也苦于不知如何表达。还有一些学生即便是在读书,也是阅读一些武侠小说,于作文写作没有太大的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冰心说要读书,要多读书,而且还要读好书了。

2、教学方面的因素。

写作本是生活的需要,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这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但是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却将其功利化。作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生活的引导。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的做法,都是一味地传授给学生一些作文的技巧和方法,甚至是一些固定的模板,只追求考试的高分,却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写作而写作,就像是做数学题一样,死记硬背作文公式,套用作文格式。要么就是作文呈现千人一面的情况,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要么就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使书写和表达的都是虚情假意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还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并不高,自己也不能坚持写作文,研读和积累写作的理论。只是有时候迫于职称的压力,偶尔写写论文,或者应学校的要求,写一些教学反思、教学总结等,为的也只是应付差事,完成任务罢了。没有时常的写作、练习和积累,自然写作的素养也没有增进。

3、教学手段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行业也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教学媒介的出现,也带给学生缤纷多彩的感官体验和冲击。很多学生选择在qq空间等地方,进行简短、明了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深受影响,写作在学生的心中变得越发的不重要,而被逐渐地淡忘。

五年级作文教学设计【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